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学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逻辑学 生命科学本质 判断 推理 策略
生命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当使学生认清科学的性质,领悟生命科学的本质。那么,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呢?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究过程,探究中会发生思维活动,思维是人类认识的理性部分,它以抽象、概括的方式反映世界。概念、判断、推理等是思维的结构形式,属于逻辑科学的内容,逻辑科学为人类思维提供了必要工具。所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逻辑科学,可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生命科学的本质。
下面,就运用逻辑科学指导生命科学教育的策略分述如下:
一、判断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的思维过程,在形式上用一个命题表达出来。什么是命题呢?
1.命题与判断
判断的对象是命题。生物学事实有不同的情况,当人们认识了事物的情况,并通过语句把这种认识陈述和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命题。这样,命题都会有所陈述,但命题的陈述是否正确,就需要判断。
2.将命题转化为命题形式
命题与语句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任何命题都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没有语句,也就没有命题;另一方面,命题是语句的内容,语句是命题的物质载体。所以,要进行正确的判断,就需要从逻辑的角度对命题的语句进行分析。
命题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命题形式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命题联结词的不同,将命题划分为否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例如:
[例1] 否命题:决定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都不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例2] 联言命题:基因和环境都影响性状表现。
[例3] 选言命题:决定果蝇白眼的基因或者在性染色体上,或者在常染色体上。
[例4] 假言命题:如果果蝇白眼性状与性别相关联,那么决定白眼性状的基因就在性染色体上。
以上都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命题,如果把命题事项用字母代表,舍去命题的具体内容,使命题符号化,则转化为逻辑形式。上述命题的逻辑形式分别为:
[例1] 所有的S都不是P,(否命题)
[例2] a与b有R关系(联言命题)
[例3] P或者q(选言命题)
[例4] 如果P,那么q(假言命题)
上例中的四个命题,通过转化形成了命题形式。[例1]是否命题,就是直接陈述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例2]是联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共同存在且有某种关系的命题。[例3] 是选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例4]是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命题。
二、用论证法演绎推理
在演绎推理中,推理过程是逻辑证明的过程,要借助于一定的论证方式来完成,而论证方式是论据和论题的联系方式,即在证明中从论据推出论题的推理形式。论证方式是回答“怎样证明”这一问题的,常用反证法、选言证法、假言证法等进行推理。
1.反证法
反证法就是通过证明与原命题相矛盾的反论题的虚假性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间接证明方法。
反证法的逻辑论证过程是:
论题:P
反论题:非P
论证非P假
所以,P真(根据排中律)
例如:
求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假设: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证明:如果是Xb决定有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XbXb,,那么Ⅰ-1为XbY应表现有病。Ⅰ-1无病,说明假设错误。
所以,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选言证法
选言证法又叫做淘汰法。其证明步骤为:先找出与原论题有关的所有可能性,构成一个选言命题,其次,证明原论题外的其它所有选言支不成立,从而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推出原论题为真。
选言证法的逻辑论证过程是:
论题:p
论证:p或q或r
且非q、非r
所以,P
例如: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红眼雌性果蝇与白眼雄性杂交,F1全为红眼。F1雌雄,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但白眼性状只表现在雄性个体中。
求证: 白眼性状的遗传方式
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或在Y染色体上,或在常染色体上。
证明:① 如果在常染色体上,则F2中白眼果蝇的性别还应当有雌性。F2无此现象,所以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② 如果如果在Y染色体上,则F1雄果蝇应为白眼。F1无此现象,所以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
③ 由于①、②的结论不成立,因此,剩下的只有最后一种情况。
所以,白眼性状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
通过上述求证,摩尔根及其同事后来做了这样的假设:果蝇白眼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进而完成了教材叙述的假言推理,并用测交进行了验证,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的结论。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70-02
《医学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科研和实际工作中。学好《医学统计学》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解决与统计学有关问题的技能等帮助极大。但该课程中公式多、理解难,统计方法介绍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因此学生常感觉“学,而不会”。实践性教学是《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巩固理论教学知识,同时能提高统计方法应用技能的有效教学安排。因此,积极探索《医学统计学》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课题组在预防医学本科生中开展了《医学统计学》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的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实践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实践教学基本要求,统计软件(如SPSS)的操作要领,以及实践学习报告撰写要求,等给学生作简洁明了的讲授,时间为40分钟;然后,教师布置案例讨论题,案例涉及内容基本覆盖讲授理论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讨论中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制作的网络课程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互联网获取优秀的《医学统计学》网络课程授课视频和课件,对课堂上讲述的内容进行再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分析的理解程度,针对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包括利用统计软件对案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做出推断结论。学生完成案例讨论练习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作点评并给出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或问题的参考答案(60~80分钟)。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3~5题统计学方法运用的案例应用分析题。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相关教学网站反复学习作业涉及的教学内容和课件,同时还可能通过微博、微信、QQ等互联网交流平台,随时随地与其他同学、老师、统计学爱好者等交流自己观点和见解,以便有效高质量地完成实践学习报告的撰写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认知评价情况,为更好地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信息。
一、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于2015年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班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46人,其中男生17人,占36.96%,女生29人,占63.04%。
2.调查方法。先行访谈并参考相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在《卫生统计学》基础统计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学生匿名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调查内容主要除学生性别、年级、专业等一般情况外,主要是对《卫生统计学》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认知和评价等。
3.统计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逻辑性检查、纠错和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对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认知情况。46名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非常认可的,其中认为该教学模式学习交流的互动性和广泛性好占97.8%,其次是认为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占91.3%。但认为该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认为网络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筛选并内化花时间占95.6%,见表1。
2.对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情况。46名调查对象中,认为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对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巩固统计方法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三个方面比较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较高,分别为86.9%、82.6%和85.6%;对提高统计学课程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认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统计软件的操作和运用能力四个方面比较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也分别达76.1%、69.6%、76.1%和71.8。但认为对提高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比较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仅为56.5%,见表2。
三、讨论
网络辅助教学借助互联网有关功能和交流平台所建设的教学、交流讨论等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工具,实现对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多媒体讲授或加课堂讨论)和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教师指出实践要求、学生课堂完成作业或讨论、或再加撰写实践报告)等教学方法、方式和环节进行支持或辅助,其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教学形式上的跨时空性打破了上课时间、地点的限制,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也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为《医学统计学》提供了多渠道、多视野、多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境[1-3]。研究表明,网络辅助教学使教材展示丰富生动,对教学过程进行连续的跟踪与管理,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有力工具[4]。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实践教学中采取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较高,对其优点有较好的认识,如认为该教学模式学习交流的互动性和广泛性好占97.8%;同时也能较好认识到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如认为网络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筛选并内化花时间占95.6%。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对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比较甚至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最高(86.9%)。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5]。同时,也认为该模式对巩固统计方法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是比较甚至非常有帮助的。但有56.5%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对提高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帮助甚至无帮助,这可能与学生参与科研和社会实际工作较少,于是将统计学知识运用少,未能充分体会到作为一门工具的重要程度有关,也可能与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不高或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或资源质量不高有关。
四、建议和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来临,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变革意义以及目前统计学专业教学的现状[6],医学统计学的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在发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势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的优点来组织教学工作,以满足有不同需求和兴趣的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但针对网络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筛选并内化花时间等问题,我们必须优化网络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专业学术信息新颖的高质量医学统计学知识,才能实现高质量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闻歆,单子鹏.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下“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66-69.
[2]史云燕.微博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软件,2012,33(5):116-118.
[3]平智广,刘莉,王爱英,等.微博在卫生统计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4):729-730.
[4]袁文业,彭惠茹,张洪亮,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及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4):478-482.
一、在教材中学习
逻辑学抛开思维的内容只研究思维形式,而且还抽取思维形式的结构进行研究,这就使逻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学的难度主要就在于这种抽象性。然而,任何抽象都是具体的抽象,抽象从具体中来,也可以到具体中去。在学习抽象的理论时,如果结合目前语文教材中具体的文本,以课本中的内容作为例子,使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那么就可以把不好把握的东西变得可以感知,容易理解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使用总合、分离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所谓总合,就是把所学的各种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的定义、逻辑性质、表达公式以及每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找出它们的相互联系,以及各自在逻辑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便从整体上把握逻辑的理论体系。所谓分离,就是学完一部分内容后,对它的内容进行分解,把复杂的整体分解为单一的要素,从中找出基本的要素。比如,逻辑学中有大量的新概念,要一下子掌握这么多概念是困难的,那就可以先弄清其中的基本概念。抓住基本概念,就可以把握逻辑原理,由基本概念所派生的概念也就迎刃而解了。要弄清基本概念,首先就要明确它的内涵与外延,即概念的定义及其包含的种类,这恰恰需要运用所学的概念的基本知识。这样由分到合,由合到分,边学边用,融会贯通,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当然,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各随其便,但把握理论体系,抓住学习要领则是基本原则,是成功的经验总结,每个刚刚开始学习逻辑的人都应给予重视。
二、在交流中练习
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必须不断地练习才能熟练和掌握,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交流活动中多加练习。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一个理论体系,作为逻辑学的理论体系,有着很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和逻辑规律,思维形式主要是概念、判断、推理。推理是逻辑学研究的中心,有人就把逻辑学定义为研究推理有效性的科学,可见推理在逻辑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任何推理都是由判断构成并以判断的逻辑性质为推理根据;判断则是由概念构成,是概念的展开;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是以浓缩的形式出现的。逻辑规律就是正确使用这些思维形式的规律。学习逻辑必须从概念开始,然后到判断,再到推理,由前到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边的知识不掌握,就很难向后边的知识进展。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主要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有人称之为纯形式,现在一般叫作逻辑形式。这是逻辑学的主线,逻辑学的理论体系就是由思维的邏辑形式这根主线贯穿始终的,因此,这也是学习逻辑学的要领。抓住这个要领学习逻辑学就能纲举目张,逐步融会贯通,否则,就只能在逻辑的门前徘徊,既不能登堂,更不能入室。逻辑学在研究思维形式时,学生畏难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有不断地练习,而不是回避它,才能逐步熟悉它、掌握它。
三、在写作中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逻辑学的知识关键是应用,在写作中注意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严密,就会慢慢提高。逻辑学是工具性学科,既然是工具,就离不开实践。逻辑学就是人类思维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它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掌握、被应用。逻辑只有在写作文的具体运用中注意句子、段落、篇章之间的逻辑性,才能逐步理解。逻辑差的学生在作文中必然杂乱无章,这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启迪,不管是学还是教,都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的环节。语文教材有大量可以作讲解逻辑知识的材料,分析这些就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例如,说明类文本中常常涉及“下定义”的方法,这就是关于逻辑中概念的知识,教师指导中不应该只告诉学生一个标准的句子,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写这样的句子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少数典型文句的练习学会解决类似逻辑问题,不仅要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逻辑思维的能力。实践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实际思维材料进行逻辑分析。实际思维材料包括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无论对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要引导他们把逻辑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去,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写作中的逻辑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对逻辑的学习,也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逻辑对于刚开始研究逻辑以及一般刚开始研究各门科学的人来说是一回事,而对于研究了各种科学又回过来研究逻辑的人来说则是另一回事。逻辑学和语文学科的关系非常紧密,语文学科的知识越丰富,知识面越广,学习逻辑就越容易。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逻辑学所研究的正是理论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中学生要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就不能没有逻辑知识。当然,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怎样学习、教师怎样指导才能提高学习效果,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引言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形式逻辑课教学必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灵活的应用到课堂之上,探索必要的教学方法改进,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下面,笔者在概述形式逻辑课的四大特点之后总结教学改革的三大原则,最后提出六条改进方法。
一、形式逻辑课程的特点――教改的难度
形式逻辑课是一门研究思维的课程和科学,它是对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研究。受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影响,其研究过程和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想要讲清楚这门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取得学习的效果,就必须全面、准确的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和难点,从而有的放矢。
1.内容单调枯燥
形式逻辑学的知识点较少,内容较为单调,理论性东西短缺。例如,在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这一部分的内容中,仅仅只有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以及违反后的逻辑错误这一点内容,如果不进行透彻的分析,只需要几句简单的话便可以完成,学生掌握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需要不断地重复,不仅使得教师重复??嗦,也让学生无心继续学习,教学难度较大。
2.知识抽象、难懂
形式逻辑学的内容大都较为抽象,在进行判断时也要考虑判断的逻辑性,讲课时内容也十分抽象,常常听得学生昏昏沉沉、云里雾里,真正掌握其中内涵比较困难。
3.知识环节性很强
形式逻辑学的知识点之间衔接的非常紧密,从概念到判断再到论证往往一环套一环,任何一个部分存在弱点都可能造成知识缺陷,给整体的学习带来倍增的难度。
4.实际应用难
在学习了逻辑知识之后,大家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需要不自觉的运用,但是在讲知识要点与具体实际联系在一起时比较困难,逻辑学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这些逻辑学的自身特点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给教师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想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一步深入了解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二、形式逻辑教改的思路――教改的原则
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法上有所提升,从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坚持正确的原则。
1.课堂讲授为主的原则
课堂是教师进行传授的主要平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教师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要在“怎么教”上面多进行研究,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课堂过程中获得知识。教师要珍惜每一节课堂的机会,增强课堂教学动能,正确处理好联系、讨论、讲授等环节的相互关系,不能忽视讲授的主导地位。
2.精讲多练原则
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在课堂讲授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必须要把握“准”字和“精”字,让学生通过课堂充分掌握所要学习的要点和体系,领悟到知识的切入点。逻辑学的课程虽然基本表述比较简单,但是运用困难、程序繁多,这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把练习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练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3.提高能力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现如今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习的知识较为单一,机械古板,思考问题时逻辑混乱。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和理解知识,举一反三的运用到实践中。
三、提高逻辑学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教改的方法
1.精心备课
备课是每一节课的必要环节,也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备内容、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和教学过程,保证思路清晰、有备无患。
2.精选教例
形式逻辑学课程的内容大多比较枯燥,规则和形式比较多。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就必须在引用教例时多加注意。教例要能够集中反映事物的共同本质,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思维能力提升。
3.科学传授
传授内容确定之后,采取怎样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就成为最关键的问题。课堂讲授力求表达准确、深入浅出、启发引导、层层递进,切忌似是而非、拖泥带水。不管是讲概念、判断还是推理、论证,都要从基本知识入手,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在引用教例时要准确、适时、恰当,使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学习知识,在案例教学中体验知识,把知识融化于实际中。
4.双向交流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说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在优化讲授的同时,必?随时把学生引导到教学活动中来。不管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都要调动、激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角色。这样才能够通过良好的反馈机制促进双向交流。
5.强化训练
在教学过后要注重学生运用教学内容和课堂知识的训练,指导学生在正确的逻辑思维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所安排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方便学生接受更多的逻辑训练。
6.严格要求
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教师在把握了认真教学的原则后还要注意对学生要求的严格性,通过对教法的不断探索,形成一套固有的传授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主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文学概论、美学、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中国文化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写作、中国古典文献学、民俗学、逻辑学、书法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语言调查、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
(来源:文章屋网 )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造假案,导致了美国会计模式的转变,原来以规则为导向(rule-based)的会计模式和审计程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2002年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暗示着一场会计、审计领域的变革即将到来,以原则为导向(principle-based)的会计模式悄然而生。会计模式的变革必然导致审计程序和方法的改变,具体的操作规则将为笼统的原则所取代,审计人员评判的基础将由具体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变为一般原则。这些给审计实务操作带来了困难,原有的审计知识似乎不够用了,针对“原则”的知识又来自何方呢?
我国的资本市场也不是风平浪静,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的造假案件仍时有发生。虽然至今未见具体会计准则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有美国和世界大环境的影响,会计模式的变革是早晚的事,我们不能等会计模式变革以后再来讨论审计的应对之策,应该有未雨绸缪之略。加之,我国的审计建设、诚信建设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问题都是困绕我国审计界的难题,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仍是提高职业人员的水平和素质。
可以预测,日益增加的详细审查、会计准则可能向以原则为导向的制订程序偏移及我国会计、审计的国际化,使得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和职业素质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超越规则的思维技术――批判思维将有利于审计人员应付日益复杂的问题。
未来的审计人员是今天的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提高审计职业人员的判断水平和职业素质必须从基础抓起。现代的审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我国加入WTO以后对会计、审计的要求更高。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的发展要求会计、审计成为一种通用的语言。各国的具体会计准则必然服从于通用的原则。虽然我国会计、审计学的基础教育根基牢固,但将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却很弱,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会计、审计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也要有独立的判断和思维能力。因此,将批判思维引入到会计、审计专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批判思维的涵义和构成要素
批判思维有着广泛的含义,逻辑学是研究批判思维最有力的工具。尽管逻辑学被称为是“审计学科之母”(莫茨和夏拉夫,1961),但是会计、审计课程中非常缺乏逻辑训练。在我国的会计教育和审计判断文献中有关逻辑方面和批判思维的研究很少。
(一)批判思维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批判”一词的解释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
国外学者关于批判思维和逻辑学在审计学科应用的研究也仅是十几年前的事。美国会计学会(AAA)的Bedford委员会(1986)和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AECC,1990)建议会计教育工作者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格拉泽(1941)认为批判思维是“根据支持信念的证据和进一步趋向的结论所做的持续的努力,以检查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
Kurfiss(1988)批判思维的定义是:“一种调查,它的目的是探求一种情形、现象、疑虑或问题,以得到有关调查的假设或结论,它(调查)综合了所有可利用的信息,因此是很有说服力的。”
斯塔克和Lowther(1988)认为批判思维包括对问题合理的、符合逻辑的和一致的检查;能够取得、评价甚至可以产生信息和知识;同时能够在相似或不相似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保罗(1990)对批判思维的定义是:“受过训练的、自我直接思考,对特殊的模式或思维领域演示了适当的思维完美性。”同时保罗增加了两个维度:(1)批判思维包括人们自我思考过程;(2)特殊训练中的批判思维使用逻辑学。
AICPA(1999)在其框架中对批判思维的解释是这样的:“批判思维包括从各种各样的原则中联结数据、知识和洞察力的能力,以为决策制订提供信息。……进入会计职业界的个体应该能够与组织的其他人交流组织的想象力、策略、目标和文化。”
上述批判思维的涵义中,格拉泽和Kurfiss的定义认为批判思维是一个过程;斯塔克、Lowther和保罗将逻辑引入批判思维的定义,前者认为批判思维是为了信息和决策而进行的检查工作,后者强调主体掌握批判思维应具备的条件;AICPA对批判思维的解释认为批判思维是一种能力。
(二)批判思维的构成要素
关于批判思维的构成要素理论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恩尼斯(1987)认为批判思维包括三个部分的发展:1.批判思维倾向;2.使用Bloom的高要求思维技术;3.对策略问题的解决能力。Huffman、Vernoy、Williams和Vernoy(1991)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批判思维的框架,对恩尼斯提出的三个部分加以分类,具体归类为情感要素(Affective Components)、认知要素(Cognitive Components)和行为要素(Behavioral Components)。情感要素是会计人员以开阔的心情研究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寻找支持预期信念的证据;认知要素是会计人员提出问题的精神方法;行为要素则是批判思维中使用的行动或策略以解决问题。Beyer(1988)、Ennis(1989)、格拉泽(1941)、保罗(1990)和Presseisen(1986) 认为批判思维包括以下认知过程:
1. 寻找证据和理由;
2. 选择有关信息;
3. 从不相关事实中识别相关事实;
4. 分析信息资源的可信性
5. 决定论据的说服力;
6. 识别关系并取舍;
7. 辨别实例和反例;
8. 确认假设、偏误和逻辑谬误;
9. 对意见和假设进行辩护;
10. 得出合适的结论和推论。
综上所述,笔者将批判思维定义为“运用逻辑学知识,系统、批判地分析无组织环境中的问题,并从分析中提取信息以合成整体用于未来决策的一种能力,包括认知和非认知的属性、态度和行为。”这个定义体现了逻辑学在批判思维中的重要性,认为批判思维的本质是一种能力,目标是为未来决策服务,构成要素包括认知和非认知领域两个部分。
三、审计中的思维误区
批判思维是一种能力,是会计或审计人员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逻辑又是其最有力的工具,谈批判思维不能不涉及逻辑学的内容。众所周知,逻辑学是非常深奥的,而审计环境又是复杂多变的,若想掌握批判思维能力,必须克服逻辑错误。审计中常见的思维误区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一位审计人员被指派去检查某公司的现金支付情况。他知道如果在现金支付流程中存在职责分离,雇员很难进行欺诈。他发现流程中没有实施职责分离。
审计人员的结论是雇员不难进行欺诈。
这个例子很简单,笔者要做的是判断一下审计人员的结论是否正确。实际工作中,客户内部控制系统没有进行职责分离会很容易产生欺诈行为,所以,审计人员的结论是正确的。但逻辑学认为这是否认前提的无效命题,简化一下这个命题,变成下面的形式:
如果p那么q
不是p
因此不是q
所以,审计人员的结论是不合理的。
第二种情况:一位审计人员正在检查某企业采购流程方面的控制。他知道如果控制很好,在控制测试中将发现很少的例外(如果有的话)。结果,测试揭示了较少的不重要的例外情况。
审计人员的结论:采购的控制很好。
审计人员的结论合理吗?如果控制是好的,那么在控制测试时就有较少的例外情况。因此,控制是好的。
但是控制并不一定是好的,即使测试中发现了较少的例外情况,也许测试进行得不正确或者不仔细或客户制造虚假的业务流程骗取审计人员信任。这个命题属于肯定结果的谬误形式:
如果p那么q
q成立
因此p成立
第三种情况:某事务所一位审计人员在1998年实施了对某公司应收账款系统的审计业务。他认为发出信函的流程需要修正以避免出现给公司的某些顾客重复发函的问题。该审计人员1999年又对相同的系统实施审计。审计的结果没有发现重复发函问题。主管审计师正在复核审计人员的工作。
主管审计师的结论:重复发函的问题已经不存在。
主管审计师的结论是不合理的。我们只是知道1999年的审计没有发现重复发函的问题。一年的证据不能说明“重复发函问题已经不存在”了,也不能为修正发函流程的结论提供支持。出现1999年的结论有很多原因,一是主管审计师的结论正确;二是1999年的审计没有正确实施;三是1999年的审计没有考虑重复发函的问题!
这是由于考虑不全面而产生谬误形式的一个例子。
常见的逻辑谬误还有从个人偏好出发、草率归纳、问题复杂化、主观主义、、否定结果和偷换概念等等。
四、批判思维与审计教育的关系
批判思维包括情感要素、认知要素和行为要素。传统的审计教育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往往忽略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从学生智力发展的角度可以将学生或职业人员对会计知识的学习阶段定义为第一阶段,审计课程应该位于学习的第二阶段,论文设计则是第三阶段,这种划分虽不严格,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审计课程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喜欢思考问题,愿意考虑有分歧的观点,能够独立思考,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一些会计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虽然学生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但理解程度不深,对问题的认识肤浅,他们对不确定的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忍受能力,仅能用缺乏支持的观点解决不确定问题。因此,在审计基础课程中以情感教育为主,鼓励学生有不同观点(情感要素),并强调使用精确的术语(行为要素);在中级审计案例分析中以情感要素为主,培养学生对不确定问题的忍耐力并承认其偏误(情感要素),同时培养学生在新环境运用知识的能力(行为要素);在复杂一点的审计案例或高级审计实务中主要涉及认知要素和行为要素,前者涉及分析数据、综合能力、对问题进行精确的定义和变化思维方法,后者涉及修改判断、收集事实、在新环境中运用知识和从意见中区分事实;建立审计模型的训练也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并有转变思维的能力,但主要还是行为要素发挥作用,比如修改审计判断、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并批判地与各方交换意见;写作训练主要指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涉及认知要素的独立思考和分析数据,但以行为要素为主,如修改判断、收集和区分事实。
五、总结和建议
关键词:粗糙集;指标体系;资格预审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招投标自实施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交易市场的主要交易手段,因其具有公平、公正、公开等优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其中,资格预审是招投标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贯彻建设工程必须由相应资质队伍承包政策的体现,也是保护招标者利益的举措,是避免未达到相应技术与施工能力的队伍乱接工程和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质量事故的有效途径。资格预审具有可以提高招标效率,降低降低招标风险等优点。资格预审是招标人优选潜在投标的第一道门槛,其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但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建立一套客观的评价体系是现行资格预审的关键,现行资格预审存在主观因素影响严重。
二、资格预审指标的建立
为了能更加客观公平的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招标人优选潜在的投标人,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根据我国招投标法和《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中的相关规定,再结合实际工程招投标,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资格预审评审指标。(表1)
三、粗糙集理论简介
20世纪七十年代,波兰学者Z.Paw lak 和波兰科学院、华沙大学的逻辑学家们一起从事关于信息系统逻辑特性的研究。1982年Z.Paw lak发表了经典论文Rough Sets宣告了粗糙集理论的诞生。此后,粗糙集理论引起了许多数学家、逻辑学家和计算机研究人员的兴趣,并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个较新的学术热点,在机器学习、知识获取、决策分析、过程控制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概念。粗糙集理论是一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工具,其主要思想是在保持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知识约简,导出问题的决策或分类规则。
1、知识库与知识系统。令S=(U,A,V,f)为一个信息系统,U为论域对象空间,A为属性的有限非空集合,V=UAa,Va为属性a∈A的值域,f:U×AV为信息函数。
2、不可分辨关系定义。若P∈R,且P≠Q,则∩P(P中全部等价关系的交集)是一等价关系,称为P上的不可分辨关系,且记为ind(P):
[X]ind(P)=[X]R
U/ind(P)(等价关系ind(P)的所有等价类族)定义为与等价关系P的族相关的知识,称为P基本知识。
3、近似集。对于给定知识库,对于每个子集和一个等价关系,定义为两个子集:
下近似集为:X=U{Y∈U/RY?哿X}
上近似集为:X=U{Y∈U/RYIX≠?椎}
集合bnR(X)=X-X为X的R边界域,posR(X)=X为X的R正域,negR(X)=U-X为X的R负域。
4、约简和核。令R为一等价关系族,且r∈R,当ind(R)=ind(R-{r})时,称r为R中可省略的,否则r为R中不可省略的。当对于任一r∈R,若R不可省略,则族R为独立的。
命题1:当R是独立的,且PR,则P也是独立的。
命题2:Core(P)=∩red(P),其中red(P)是P的所有简化族。
5、重要度。令C和D分别为条件属性集和决策属性集,属性子集C′?哿C关于D的重要性定义为:
?滓CD(C′)=(1)
特别的,当C′={a}时,属性a∈C关于D的重要性定义为:
?滓CD(a)=(2)
6、权重判断
a、将条件属性的重要性归一化处理,得出每一项指标关于父指标的权重:
pai=(3)
b、综合权重计算。综合权重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出:
Wi=aibij(4)
其中:ai是一级指标相对于评价目标的权重;bij是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
c、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分析各指标的实际特点,确定出各个指标的隶属函数,然后把待评对象各个指标的参数值xi及其对应的标准值分别代入其隶属函数,计算出隶属度μA(Xi)。
d、综合评价。可以利用线性加权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
T=Wi•μA(Xi)(5)
四、应用粗糙集理论对所建立的资格预审评价指标进行分析
首先对每一个一级指标其所对应的二级指标进行分析,本文由于资源有限,所以选取了某地区10个资格预审样本进行分析。
(一)一级指标财务状况的二级指标分析。三年资产负债情况、开户银行、可用信贷三个二级指标的评分状况,为了方便分析,本文直接省略离散化过程分别用(1、2、3)代表0~60;60~85,85~100三个评分阶段。用C代表财务状况的知识属性,分别用C1、C2、C3代表三年资产负债情况、开户银行、可用信贷二级指标(知识属性),D代表财务状况(决策属性)。(表2)
1、利用粗糙集理论计算得出属性(近三年资产负载、信贷、开户行)的约简属性为(近三年资产负载、信贷、开户行)无冗余属性。
2、计算属性权重
Pos(c)(D)=(1、2、8、9、4、10、5、3、6、7)=10
Pos(c-c1)(D)=(3、1、6、8、9)=5
Pos(c-c2)(D)=3、2、4、10、6、7=7
Pos(c-c3)(D)=3、5、4、10、8、9、6、7=8
由以上得出各属性重要度:
σCD(C1)=[Pos(c)(D)-Pos(c-c1)(D)]/Pos(c)(D)=0.5
同理得,σCD(C2)=0.3;σCD(C3)=0.2
归一化后的各属性权重:qC1=0.5;qc2=0.3;qc3=0.2。
(二)对资格预审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为了方便分析,本文直接省略离散化过程分别用(1、2、3)代表0~60;60~85,85~100。用C代表财务状况的知识属性,分别用C1、C2、C3、C4、C5代表各个一级指标(知识属性),D代表资格审查(决策属性)。(表3)
1、利用粗糙集理论计算各知识属性的权重。本文由于篇幅关系,省略计算过程得出各属性的权重为:
σCD(C1)=σCD(C3)=σCD(C4)=σCD(C5)=0.143;σCD(C2)=0.429
将重要度归一化处理的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如下:
qCD(C1)=qCD(C3)=qCD(C4)=qCD(C5)=0.143;qCD(C2)=0.429
由上得出信誉权重最大,所以信誉度的所占分值比重最大,其余属性的权重基本均等。
2、利用综合评分。由上得出资格预审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公式(4)、(5)将所要评价的资格预审的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可以得出投标人的资格预审的最后得分。
五、结论
在现行的资格预审中,指标的评分取值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利用粗糙集理论可以从数据中挖掘出客观规律,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指标的评分取值。利用粗糙集理论进行资格预审分析的步骤,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再次利用线性评价得出投标人的资格预审结果。
(作者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立新,齐锡晶,常春.怎样编写土木工程招投标文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曾黄磷.粗糙集理论及其应用―关于数据推理的新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3]建设部等.标准招标资格预审文件.2008.5.
一、学术的专业化
学术概念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专业化,专业化的起源是学科分类的细化,而它的含义则比较丰富,主要表征为认识的特殊性、准确性和深入性。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应该依据这些内容,把相关知识应用到采购活动中,使图书采购满足学术性要求。
专业化的特殊性存在于对某一领域所特有的本质认识,专业的形成目的是实现专业的区别,专业化以缩小认识内容范围为前提,实现认识的深入,避免其他领域的干扰。专业化的特殊性要求在该领域形成独特的认识,独特的目的是使认识更完整,因为独特形成了区别,形成了某种限定。与此相关的是普遍性,专业化同样有着普遍存在的认识方法和过程,它与专业内容无关,但同样属于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化的准确性表现在认识的正确与否,体现在对认识的正确判断。专业化要求对世界的认识是客观的、正确的,认识的结论和判断是精准的、正确的。专业化的准确性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准确认识,体现在能否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实质,准确地掌握内在规律。
专业化的深入性表现专业领域的认识是彻底的、细致的,对专业问题能够具有深入的认识,能够进行细致的分析,认识是透彻的、触及本质。专业化的深入性,能够使认识引向深入,使认识在专业领域达到触及本质和核心的认识程度。
专业化的几项特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它们构成了专业化的丰富内涵。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活动,需要理解专业化含义,掌握并运用专业化基本知识,选择采购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图书作品,以此满足学术性需求。
组建专业化的采购团队,由认真负责的专业教师组成采购小组,团队成员明确图书馆传承与传播学术的使命,理解专业化含义,肩负起图书馆建设的责任,以使命和责任为核心,加强采购小组的团结,充分发挥采购小组各成员的专业技能,较好的完成采购任务。
采购团队建立以后,由他们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运用专业化的知识,结合系统性理论和逻辑学相关知识,按照资金的总量对各个专业进行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重视学术性要求,使图书采购活动迈向专业化,能够让图书丰富图书馆学术内涵,使图书馆传承与传播学术成果,使学术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图书采购小组依据采购计划,开始进行采购活动,它只是一项由采购小组组织进行的小活动,但是,它同样需要掌握专业化的基本知识,深刻理解专业化的实质和意图。重视学术性要求,重视专业化的需要,图书采购的小活动同样可以做得很专业,使小活动具有大意义。
综上所述,深刻理解专业化含义,掌握专业化基本知识,并应用到图书采购活动中,能较好地满足学术性要求,较好地完成图书采购任务。
二、学术的系统性
学术概念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系统性,系统一词来自英文system的音译,但系统的概念和思想,则来源于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钱学森学者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可以考虑,以图书为元素,使图书形成系统,以此满足学术性要求。
从系统内容上分析,它主要包含元素、结构、层次、功能和分类等几个方面。在图书采购中,考虑系统性要求,分析思考如何实现系统内容的满足,对系统包含的几个方面,采用相应的措施和做法,按照系统的要素、结构、层次、功能和分类,进行分项研究,逐项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应该明确,图书馆管理的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这才是组成图书馆图书系统的核心。
从系统性的特性考虑,主要具备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等特性。
集合性是系统的基本属性, 系统性是全部元素的集合,它是一个集合体。整体由个体元素或者若干组元素组成,个体元素或元素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系统性由这些相对独立的元素、元素组集合而成,系统性是一个集合体。
系统的相关性表明,系统性中独立的元素或元素组是相关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关性的属性决定了系统性可以分解成若干系列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
整体性也是系统性的基本属性,它要求系统性是完整的、全面的。在一个系统中,整体的特性和功能不等同于个体的特性和功能,更不是个体特性和功能的总和,整体的特性和功能决定于它的结构和本质,但是个体对整体产生一定影响。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活动中,从系统性特性出发,综合考虑其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让图书元素或元素组集合成整体,横向和纵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相应的层次和分类,同时集合体是全面的、完整的,能够发挥相应的功能和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活动,可以运用系统论的相关知识,使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具备系统性,进而满足学术性要求。
三、学术的条理性
学术概念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条理性,主要指思维与意识应具备条理清晰,符合逻辑。逻辑是思维规律,是不同思维内容与许多思维形式中普遍存在的一般规律,它是经过实践检验和普遍认同的思维规律。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可以从逻辑的角度出发,使统筹规划的采购活动符合思维规律,使采购活动的思维过程是条理清晰的,意识的存在是明确的,两者都符合逻辑。
图书采购活动的条理性,首先,强调过程的条理性,它表现为制定采购计划和实施采购过程时,思想和目的要明确,意识和思维具备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其次,强调内容的条理性,采购的图书要求分类和序列层次结构都相当清楚、分明、有条理,元素和序列完整地有条理地排列。
此外,在采购图书时,还要考虑图书本身的条理性,选择条理性较强、较好的作品,使图书这个个体元素具有条理性,以此满足学术性要求。收藏和推荐学术性强的优秀作品,提高馆藏学术价值,丰富图书馆学术内涵。
当然,图书采购者也应该明确,图书采购活动是分批多次进行的,是一项长期不间断的行为,全面、完整是相对而言的,图书采购有阶段性,它需要长期有条不紊地进行。图书馆管理第五定律认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逐步实现,没有终点,永不停步的活动。
关键词:项目教学;数据统计;课程设计
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基于高职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的有限性,有效的高职课程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使高职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以期培养学生完成具体任务的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群对口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数据统计》项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离不开与数据,统计是关于数据的科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因而统计是高职学生认识社会的捷径和有效手段,是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大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数据统计》(原统计学基础)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读懂并解释常见统计公报,能对基本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解释。在传统学科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现象:第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公式和数据,而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情绪化较强,基本概念、公式、计算等使大部分高职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第二,教学中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经验、需求缺乏联系,容易导致死记硬背,使学生难以学以致用;第三,学生按知识的逻辑学习统计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容易遗忘。这些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数据统计》,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联系没有建立起来,教师“教”了,学生“学”了,但学生难以具备对基本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解释的能力。面对高职《数据统计》学科课程教学中教学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存在的矛盾,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建立起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根据这一观点,《数据统计》课程“教”的设计应该从如何给高职学生一个他目前无法解决的工作任务开始,而项目课程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可以使职业教育课程从抽象化、概括化、普通化层面走向情境化、具体化、现实化,即高职《数据统计》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知识点融入项目教学中,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学习知识,边做边学,培养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按照项目课程开发要求,高职学生学习的统计课程名称直接采用“名词+动词”的任务表述方式来表述,以突出任务特色,明确反映出该门课程的学习目标[1],采用“数据统计”作为课程名称以取代传统的“统计学基础”。
二高职《数据统计》项目课程设计的思路
学生真正要学习的内容是任务,项目只是教学的载体,因此高职《数据统计》项目课程开发是以工作任务为起点,按照认识论的要求改造具体工作任务,形成课程教学项目,将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联系起来,将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体验任务逻辑,培养学生对基本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解释的能力。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首先以数据收集、表述、分析、解释的工作过程为线索来进行,采用任务驱动、二元贯穿、“循环式”项目设计模式,根据数据的两个来源即原始数据和二手数据选取两类项目载体,剖析工作任务,分别选取二手数据收集项目和原始数据收集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项目的实施进行数据的收集、表述和分析,并根据数据的表述和分析结果撰写数据分析报告;其次对于二元贯穿项目不能涵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采用“对应式”项目设计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教-学-做”达到教学目标。
三课程项目和模块划分
《数据统计》项目教学按统计工作流程开发课程,以5个实际的统计工作项目为载体,将数据的收集、表述、分析和解释贯穿整个课程,在每一个子项目当中,教师采用案例、任务分解、情景模拟等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操等形式的学习掌握一个完整统计工作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形成数据处理能力,从而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数据统计工作。《数据统计》课程项目和模块划分见表1。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无论是一元函数的连续、导数、定积分,还是二元函数的偏导数、二重积分,亦或是“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其归根到底都是在讨论“极限”,而其中所有的积分考察的基本上都是“和式”的极限,因此积分的应用还要更加广泛。譬如每个定积分中都蕴藏着“和”的含义,即变化非均匀的函数f(x)从a“累加到b”,于是可以用于求“面积、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等等初等数学力所不能及的“非均匀的量”的问题。[2]本来,极限是“无限逼近,永远达不到”的非常局部的概念,可是由它的思想和方法却衍生出求“面积、体积”等整体的概念,于是,点点相连,点扫成线,线扫成面,面扫成体,连绵不断,无穷无尽!点扫成线的同时“累加”起来变成线的长度,线扫成体的同时线的长度“累加”起来变成面的面积,面扫成体的同时面的面积“累加”起来变成体的体积,这样的“累加”都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特殊的极限——积分这一有力的工具达到的。本来一些看起来不相关的数学概念,应用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后,可以变局部为整体,变无关为相关。[3]因此,笔者联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当年先生的忧国忧民之言,而这又何尝不是极限的思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呢?
作者:石丽 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海燕等.微积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