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第1篇: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AHP法;铜陵;矿山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20-04

1 引言

旅游业作为一种“朝阳性产业”,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100a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亚型趋于多元化发展。矿山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产品,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矿山旅游是以矿山资源为基础,以各种矿业活动为依托的旅游活动,它对于依靠当地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如何解决资源枯竭问题,实现产业转移,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途径。所以,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开始把研究视野聚焦在这个领域。国外学者对矿业旅游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定性研究【1-3】。国内学者虽有对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例如南岭山地评价[4],民族文化――以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定量评价[5],滨海旅游资源评价[6],南京宗教开发潜力评价[7],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资源评价[8],但对于矿山旅游资源定量评价还鲜有报道。因此,本文采用AHP法对铜陵市矿山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做初步探讨,通过挖掘、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对铜陵市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区域环境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东接繁昌县,距芜湖市80km左右,西与池州市毗邻,与无为县、枞阳县隔江相望,南与青阳县、南陵县交界,距省会合肥市130km。南北长约42.5km,东西宽约40.6km,总面积1 113km2(其中市区面积280km2),总人口74.21万人(截止2012年末)。

2.2 旅游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铜陵市旅游业发展劲头出现强劲的增长态势。作为铜陵市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向,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促进该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2年全年旅游总收入45.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541.8万美元;接待海外游客2.7万人次,增长28.1%;接待国内游客790.56万人次,增长35.8%。共有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20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景区(点)14个。

3 方法介绍

AHP(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萨迪正式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分析各个层次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请专家对其各因素的权重进行客观的判断后,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决策目标的重要性,给予总排序。其特点是将复杂的问题,进行阶梯分层,使其简单化,并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将客观的评价分析结果给决策者,对于解决那些难以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它的应用几乎涉及任何科学领域[9-10]。其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阶梯层次结构。应用AHP法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明确决策问题,将其条理化、层次化,理清阶梯层次。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因子很多,在其准则层将主要的、重要的方面提炼出来,而后对其再进行分解,按其隶属关系排列为若干子因素,因此组件类推下去,构建合理的阶梯层次结构。

(2)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根据阶梯层次结构很容易就构造出判断矩阵。信息基础是对阶梯层次结构中每一层次因子重要性的判断,对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就构成判断矩阵。重要性判断可采用向专家反复询问,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同一层次同一结构中的两两元素进行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对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重要性标度值见表2。

铜陵市古采矿遗址是一个历史“巷道”,可以重建模拟古代不同时期的矿山内部实景,使旅游者能“再见”当时矿产发展的繁盛期,所以开发古采矿遗址是铜陵市矿山旅游资源开发中重中之重,这项旅游资源还可以面对国外游客,打开国外客源市场。现代采矿活动可以集中展示采矿的流程和工序,使游客能清楚、深入地了解矿产采掘活动,更好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还可以建立采矿体验园,使游客学习使用现代的工具,动手采掘矿石。铜陵市特色植物有很多种,譬如鸭跖草、海州香薷、东南景天、铜草花这些植物,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注重这些植物的作用,将为铜陵市的旅游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铜陵市的特色植物还可以与尾矿库有效结合起来,在尾矿库上种植特色植物,一方面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一方面带来旅游效益。铜陵市矿山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每年都会举行青铜文化节,使八方来宾都能详细地了解青铜文化,铜陵市区亦有城市铜雕、铜文化广场、铜都景观大道等,展示青铜雕塑的景点,还有铜陵天井小镇文化和铜文化艺术村,这样集展示、销售、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区,宣传了铜陵的传统工艺和文化,也方便游客购买称心如意的旅游产品。

5 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对铜陵矿山旅游资源价值的研究和分析,表明铜陵矿山旅游资源发展较为缓慢,虽然抓住主要核心资源―矿产,但开发力度较浅,与同类型景点差异性不强。但在皖、浙、赣、苏等周边地区,还是有较好的客源市场和景点独特性,所以要紧紧抓住这个客源市场,主打以凤凰山风景区和金牛洞采矿遗址为主的旅游线路。当然,本研究和分析只是笔者一家之言,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选取评价指标方面,可能还有一些因素未考虑进去,以及在数据权重方面,只考虑专家组的意见,可能不够全面。今后的研究将会在这些方面有所完善,继续探讨AHP法在不同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从而使其在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中更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Owen.R.Elwvn,A case stud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lsh Heritage[M]. Cardiff: Wales Tourist Board,1984.

[2]Michael Pretes. Touring mines and Mining tourist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439-456.

[3]Cezar Morar.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European and National Funding programs:in the Bihor county’s disadvantaged mining areas[ J]. Revista Rom?nde Geografie Politic,2012:99-108.

[4]黄静波.基于AHP法的南岭山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J].经济地理,2009(5):865-869.

[5]姚莉,屠飞鹏.基于AHP法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2):36-41.

[6]吴小伟,陈彦,仲崇庆.基于AHP法滨海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以连云港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3(6):53-60.

[7]方法林,魏文静.基于AHP法的南京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潜力研究――以栖霞寺、灵谷寺、鸡鸣寺为例[J].南京小庄学院学报,2013(3):97-101.

[8]曹陈辰,胡炜霞.基于AHP法的旅游资源评价――以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为例[J].旅游管理研究,2013:42-43.

第2篇: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作为典型的新兴第三产业,旅游业更是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阶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注重物质享受,同时对精神享受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为了迎合大众多种多样的喜好,构建了多种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加大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展开了分析,并对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不足展开了探讨,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意见,希望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大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近年来,生态旅游这一全新的旅游形式极大的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同时享受意想不到的美景。这一全新的旅游形式,促使生态、社会以及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旅游向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已经势不可挡。

多元化的生态旅游发展方向,需要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而这一过程中,很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产生无法弥补的后果。鉴于此,相应保护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我国多元化的生态旅游资源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1]。

二、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不足

1.立法的滞后性

同生态旅游较快的发展速度相比,我国这一领域的法律建设力度明显不足。现阶段,针对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几乎没有,这种现象导致我国相关部门在开发、利用、设计和规划景区的过程中,都严重缺乏法律依据以及较强的监督和约束,因此混乱开发以及随意规划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旅游资源。

从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经验来看,法律制度的建设是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机制,例如,日本在旅游基本法则当中融入了旅游区景观维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培养等相关规定;美国在保护旅游资源的过程中,积极制定并落实了《国家环境政策法》等[2]。这些法律制度等都明确指出要加大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各国还积极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辅助法律,如《野外旅游条例》等。与之相比,我国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相对空白。

2.社区参与度低

现阶段,西方国家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加大了社区的参与程度,并将其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全新的形式逐渐发展起来。这一生态旅游模式可以加大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同时有助于对经济漏损现象进行预防,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可持续性在自然中的实现[3]。由此可见,社区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当中的重要性。然而我国的多元化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严重缺乏社区的参与,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没有专门的法律制度,鼓励、引导并监督社区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行为。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决策、施工、规划等整个过程中,都没有社区居民的参与;其次,生态旅游景区当中的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旅游知识、生态保护以及自身的职责理解不够深入和明确,因此忽视了自身在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性,在缺乏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宣传力度的基础上,社区居民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权利和义务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机制的构建

1.加强国家立法力度

首先,制定专门立法,对生态旅游活动进行规范。这一立法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这一核心,抓住旅游活动规律,对我国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想,并将其融入到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当中。在将专门的立法应用于多元化的生态旅游当中时,不仅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规范我国的旅游业和旅游活动,同时还能够推动我国旅游项目的健康发展;其次,对生态旅游资源法进行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建立在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4]。针对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保护过程中,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的滞后性,积极构建有针对性的生态旅游资源法至关重要,它能够促使我国这一领域立法层次得以提升,而法律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也将被充分的体现出来。

2.通过法律制度增加社区的参与力度

构建社区参与制度,通过法律制度增加社区的参与力度,首先应构建相关机制,确保社区居民能够真正参与到开发、建设以及设计当地生态旅游项目的活动当中。社区居民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自身的项目开发主体地位,并在日常工作中,将自身的监督职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自身做起,加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其次,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建立。生态旅游项目所在地是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地区,在开发和构建生态旅游项目的过程中,相关经营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当地社区和居民实施一定的经济补偿,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和为当地建设公共设施等[5]。这样一来,能够将生态旅游项目同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提升社区和居民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从而为加大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3篇: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一)概念认知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使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二)特征解析

1、美学特征

旅游资源具有观赏价值。虽然说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观光游览是所有旅游行程都不可缺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观赏性,也就不构成旅游资源。

2、地域特征

因为地域风貌的差异而造就了旅游资源的多种多样,而且难以模仿或复制。尤其是那些历史感强的资源,更无法离开特定地理环境的历史背景,否则将失去其本身的历史价值与观赏价值。

3、不可再生性

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的重要性,一旦旅游资源被破坏将无法恢复。巨大的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概念的认知

本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采用广义的概念。

狭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单纯的旅游资源利用的技术。广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

(二)应遵循的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旅游之魂。特色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开发建设中必须尽量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尽量开发利用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项目;努力反映当地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此外,特色性并不是单一性,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还应围绕重点项目,不断增添新项目,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

2、保护性原则

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脆弱性,不仅会受到自然因素的破坏,在被旅游业利用过程中也会遭到耗损,而且相当多的旅游资源又不具有再生性,一旦毁掉了就难以复原。所以,旅游资源保护在旅游开发中极其重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本身保护;二是旅游环境的保护。

3、经济性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因此,应当进行旅游开发投入―产出分析,确保开发活动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在充分了解旅游市场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进入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投资规模、投资效益、建设周期、资金回收周期等各方面,都应有细致的数据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开发实力(财力、人力、物力等供给保障因素),分阶段有重点地优先开发某些项目,之后再不断增添新项目和配套设施及服务,最终形成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坚决禁止不加选择地盲目开发,更不能不分先后地全面开发。

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作用

旅游规划与开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在经济方面可以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区域经济水平,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在社会文化方面增进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了解,增加认同感,同时也为保留我国灿烂的悠久文化历史创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会产生负面经济影响,例如引起当地物价上涨、影响居国民经济稳定,滥用文化等

因此,操作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时,我们应当考虑到旅游资源的数量、密度和布局,结合当地特点特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同发展。

四、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

1.为了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也是被实践所否认的,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3.为保护而开发。很多景观都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4.为开发而保护。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

五、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所以,在规划与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就如生态资源,其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第4篇: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Li Xulong

(Geographical science,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

【Abstract】TheregionofJingpohuisrichingeologicaltourismandculturalresources.Butcurrentlytheobjectofstudyislimitedtothegeologicalevaluationtour

ismresources.Combininggeologicalandculturalresources,theresourcesandtheevaluationmethodresearchofthedevelopmentisnotmuch.What’sworse,basedonGIStechnology,thedevelopmentandresearchoftheflatofdecisioninformationofJingpohuregiongeologicalandculturalresourcesisstillblank.Inviewoftheabove-mentionedfacts,evaluationfactorsandindexsystemofgeologicaltourismandculturalresourcesshouldbeestablished.Besides,comprehensivelyevaluatingtheindividualresourcesandresourcedevelopmentexternalconditionsandfoundingGISdecision-makingplatformforservicingtheresourc

esevaluationguidedbytheevaluatingmodelisalsoimportant.

【Key words】resourcesevaluation model;GIS ; geological tourism

1 引言

?R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百里长湖景区、火山口原始森林景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景区三部分以及中国雪乡组成,镜泊湖作为“地质公园”有其特殊性所在。它也许不只具有地质意义,还可能具有考古、生态学、历史或文化价值。”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驰名中外,其资源开发程度好,旅游收入也极其可观。而地质公园的建立有双重目的,一是要保护环境,二是要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本研究致力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镜泊湖地质公园的保护、开发与管理中,将镜泊湖风景区、火山地质景观及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三点连成线, 以实现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带动周边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发展,进一步带动镜泊湖所在区域的整体发展。

通过相关数学模型,GIS分析等方法,根据已掌握的各类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对未开发的资源和已开发资源进行模拟评价,为相关规划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从而更好的促进景区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1]。

2 地质旅游文化资源评估方法

根据镜泊湖文化地质旅游资源的具体情况,从定量方面寻找一种适用于文化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系统的方法―单体一区域分析法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其中个体资源分析主要针对已运行景区资源,对其进行资源评价;区域分析是以核心景区为中心,对周围一定范围内未开发区域进行待开发评价,以评估其价值,为开发提供辅助决策[2]。

采用方法的大致过程为:一、旅游资源个体评价:对镜泊湖地区文化地质旅游资源逐一进行评价,分别得出各类资源的评价分值;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按照给定的权重和评价标准,计算出各资源类型的外部开发条件评价总分值;三、将个体价值评价、开发条件评价按照权重关系进行综合,得到最后的评价分值,其中前两项为评价重点。

2.1 评价资源的选取

评价资源的选取是建立模型的基础,对于模型因子的确定也必须基于不同的资源来具体划分。在选取资源时,必须把握以下原则:该旅游资源为镜泊湖地区的典型特色资源,同时为核心资源,其资源价值能够代表镜泊湖的区域价值;另外资源可以被视为是单独的景区或景点,基于以上两点,为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和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分别选取不同的资源。具体详见表1。

2.2 旅游资源评价因子的选取及其权重确定

对诸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不管是采用哪种数学模型,都涉及旅游资源的比较和重要性排序问题,所以评价模型中评价因子的选择必须遵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①代表性和重要性;②非兼容性;③区分判别性[3]。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选择评价因子会有很大不同。每个评价因子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对评价因子重要性的判断是确定权重的前提,而且对权重值的大小有重大影响。

根据以上原则,对镜泊湖区域的评价资源进行影响因子的选取,见表3。

权重的确定有很多种方法,这里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又称多目标决策法,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赛帝(A. L. Seaty)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的特点是对非定量事物做出定量分析,对人们的主观判断做出客观描述,是一种简洁而实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它是一种综合和整理人们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也是一种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 [5]。

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步骤是构造两两分别比较的判断矩阵,对某目标U来说,各影响因素Pi(i=1,2,…,n)的重要性分别为Wi(设Wi>0),则将Wi两两比较可构成判断矩阵。

其中满足aii=1;aji=1/aij;aij=aik/ajk(称判断矩阵的完全一致性);i,j,k=1,2…,n;且有

此时n为A的一个特征值,当n取最大值λmax时,对应的特征向量M的各个分量为Mi,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即是本层次相应因素对上层次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值。

2.3 旅游资源评价因子指标体系

评价因子及其权重系数确定后,建立各因子的评价标准,也是旅游资源评价过程中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步骤。旅游资源评价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评价目标等,建立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评价问题全貌的综合评价要素指标。旅游资源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制定步骤如下:

(1)对评价因子进行指标分级:根据评价因子度量的含义及体现资源价值的程度,把每个评价因子指标作模糊等级划分,如,优、良、中、差、劣;极高、高、较高、一般、低等级别,每一等级都有具体的描述。

(2)对评价因子指?私?行量化:用E表示评价因子指标,用连续的实数区间[0,10]来表示因子指标分值的变化范围。最高级别极高E=10;最低级别(或劣)E=0;区间中的实数对应着一定级别的因子指标值,实数越大,因子指标级别值越高[6]。因子指标级别值的划分见表2。

综合各资源影响因子,其量化指标如表3。

2.4 资源评价值计算

旅游资源个体价值的评价分值计算公式:

其中,A为单个资源价值分,ai为该单个资源第i个评价因子权重系数,Ei为该资源个体第i个评价因子的指标分值。

地质旅游文化资源外部开发条件的评价分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B为资源外部开发条件分值,为第i个资源外部开发条件评价因子权重系数,为第i个资源外部开发条件评价因子的指标分值。

2.5 分级评估

为了充分反映资源之间的质量差别,参考国家旅游局最新颁发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特征评分表》将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分值划分分别为:1级:≥80;2级:80-65;3级:65-50;4级:50-30;5级:

3 资源开发评价系统的实现

根据建立的地质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个体资源和资源外部环境建立评价因子并计算其权重值,每种因子建立指标级别,最后计算资源的评价值,并根据资源的评价值进行分级评估并用表格和空间插值栅格图等形式表现出来。

首先选取单体资源,即评价模型,在获取模型因子后可对应查看其权重值,在单体评价中的核心为打分环节,系统列出了各因子的指标级别,供打分参考,可计算出单体模型的评估值得分。对应不同的分数等级系统给出了评价结果用以辅助决策。

在资源开发外部条件评价中,依据镜泊湖管委会的划分,景区分为火山地质、小北湖、瀑布山庄、熔岩台地、渤海故国和水上游览娱乐六大核心区域,其开发评价对景区整体的发展意义重大。对资源外部开发条件进行评估包括的因子有:地域类型组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依托关系、可进入性、基础设施和环境容量。系统对每个核心资源的外部评价因子赋予权重并进行打分,可得到各资源的外部开发条件评价值,如图1。

最后通过MapGIS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在系统中生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插值图,接口代码如下:

protected function button3_clickHandler(event:MouseEvent):void

{

varlayerItem:LayerItem=new LayerItem();

layerItem.layerName="22.msi";

layerItem.layerType="栅格数据集";

vargdbItem:GDBItem=new GDBItem();

gdbItem.GDBServerName="MapGISLocal";

gdbItem.GDBName="镜泊湖01";

gdbItem.layerInfos=[layerItem];

varvectorLayer:VectorLayer=new VectorLayer();

vectorLayer.layerInfoArr=[gdbItem];vectorLayer.serverAddress="http://127.0.0.1:6163/igs/rest/ims/relayhandler";

mapContainer.addElement(vectorLayer);

}

插值结果如图2。

第5篇: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草原天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72-02

Development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Grass Skyline Eco-tourism Based on AHP-FCE

LIU Li-bo WANG Chun-yan LIU Y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Abstract Eco-tourism is a tourism pattern of the most market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current society,but also the trend of modern tourism.Grass skyline in Zhangjiakou region is a well-known attraction,eco-tourism resources in its surrounding are very rich,the problem of how to plan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use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resolved.Grass Skyline ecological resources we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by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Grass Skyline eco-tourism develop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had a direct impact on tourist travel enthusiasm,and focused on its own resources condition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and to maintain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Grass Skyline,adequate to maintain and improve its ecological eco-tourism leisure.

Key words Grass Skyline;eco-tourism resources;development potential; evaluation;AHP

生B旅游是利用当地自身的生态资源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一种旅游活动,也是当前世界中发展最火热的旅游形式,其正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然而张家口是河北省冀西北地区生态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资源保护完整以及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草原天路作为张家口地区的一个较为知名的景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合理开发和发展草原天路的生态旅游,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评价体系,能较好地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和充分挖掘其自身存在的潜力,以不断适应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相应需求,并加快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1 草原天路旅游资源概述

张家口草原天路是一条位于群山峻岭之间,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绵延百余公里的公路,在其上面行走时就如同漫步在蓝天和白云之间,故而名为“天路”。草原天路沿线分布着古长城遗址、苏蒙联军烈士陵园、桦皮岭、岩片山、大圪石柱群等大量人文、生态和地质旅游资源[1-2]。虽然草原天路只是张北坝上的一条柏油公路,但海拔也有1 000 m左右,深色柏油路与黄实线本身就是一条美丽的风景。同时在百里之间,呈现出左右徘徊曲折的道路,上坡和下坡多,给人一种跌宕起伏、静谧深远的感觉。

2 层次分析法在草原天路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教授萨蒂(T.L.Saaty)首次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主要通过将要进行研究的问题看成是一个系统,经过分析总结出若干个因素,并依据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划分成几个层次,之后再由专家对这些因素进行客观比较和判断,最后对各个因素所代表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量化[3-4]。然后构建数学模型,对矩阵中每一个层次上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权重计算和排序,最后按照结果作出相应的决策。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生态旅游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实用性的原则,依据以上原则,参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等规范性文件所设立的相关评价指标,在反复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建立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5]。

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由16个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和专家问卷法对指标进行评判,采用模糊评分法按照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打分,打分标准依据判断集:V={“很重要”“较重要”“重要”“较不重要”“不重要”}5个等级分别赋值为9、7、5、3、1。并在计算机上进行整理、综合、计算和检验,得到旅游资源评价综合层、评价项目层和评价因子层的排序权重及位次。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概括为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旅游开发条件与发展潜力3个方面(图1)。

2.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检验

本文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张家口草原天路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采用专家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草原天路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16个要素进行打分。同时为了确保各个评价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对张家口高校涉及旅游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共发出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34份,有效率达到了85%。

针对张家口草原天路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并根据模型中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得出草原天路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的权重数值和位次,同时对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的分析,总结出以下评价因素的权重结果(表1)。

2.3 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综合评价

2.3.1 生态环境评价。从表1可以看出,综合评价层中生态环境评价的权重最大,为0.397;其次是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权重,为0.318;而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权重仅为0.285,表明在发展生态旅游时,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保护,这与传统的旅游是截然不同的,更加突出了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其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让游客能在视觉、文化、自然风光和精神层面方面得以享受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由于草原天路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周边生态保持完整,植被茂密、植物品种繁多以及其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等特点,是其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主要因素,但是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的这种原生性、稀缺性、脆弱性和多样性是容易遭受到破坏的。因此,生态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便能更好地吸引游客,从而产生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3.2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草原天路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权重为0.285,可见产品开发潜力和交通便利性对游客的影响是较大的,表明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发展,并针对市场需求持续创新新产品新项目以满足游客日益强烈的欲望,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在开发草原天路的生态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未来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挖掘其潜在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发展生态旅游[6-9]。

2.3.3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在对草原天路因子评价层3层的16个因子进行权重排序的结果中看,资源的独特性的权重最大,表明张家口草原天路的生态旅游资源的这种资源独特性给予游客的印象是最深的,它是吸引游客旅游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绿化覆盖率和大气质量,这说明游客在选择游玩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10-12];而生态工程建设、交通便利性、旅游产业政策、市场潜力、产品开发潜力等支持草原天路生态旅游开发的外部条件的权重排在之后,是其发展生态旅游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表明在发展生态旅游时不仅仅需要考虑自身所具备的资源基础,还要充分地挖掘这些外部条件,只有各个方面都统筹兼顾才能将其潜力充分发挥出来[13-14]。

3 参考文献

[1] 黄震方,袁林旺,黄燕玲.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江苏海滨为例[J].生态学报,2008,28(4):1656-1661.

[2] 李秀娟,赵键,仇硕.开展大桂林生态旅游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9):8234-8236.

[3] 李海防.桂林生态旅游热的冷思考[J].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3):87-90.

[4] 陈实,任姝慧,李树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旅游景区管理水平测度:以西安大唐芙蓉园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7,22(12):40-44.

[5] 戚晓芳.闽台两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分析与差异比较[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16-25.

[6] 原清兰.基于AHP的桂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83-88.

[7] 方法林,尹立杰,张郴.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建构与实证研究:以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1):92.

[8] 王煜琴,王霖琳,李晓静,等.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空间重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0(7):811-817.

[9] 廉同辉,王金叶,程道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12):1613-1619.

[10] 马有明,马雁,陈娟.国外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比较研究:美国黄石、新西兰峡湾及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为例[J].昆明大学学报,2008(2):46-49.

[11] 于立新,孙根年.宁夏六盘山森林公园的深层生态旅游开发模式[J].生态经济,2007(3):125-128.

[12] 李万莲.安徽省五河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J].特区经济,2007(4):186-188.

第6篇: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世界遗产;边缘地;旅游开发;庐山

[作者简介]孟令凤(1979―),女,九江学院旅游学院教师。(江西九江 332005)

一、综述

世界各地都对本国所属世界遗产及边缘旅游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遗产地保护及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也给遗产地的整体环境保护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如何处理遗产地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已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与决策者们的关注。尽管中国在世界遗产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硕,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全面,但是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可概括如下:1.对于世界遗产的价值认识及的重要性阐述较多,关于世界遗产边缘地的价值与作用研究较少。2.有关世界遗产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与旅游开发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对遗产地与边缘地关系及遗产边缘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较少。3.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注重对世界遗产的深度开发,对边缘地资源利用问题涉及较少。而且现有大多数文献的研究结论都停留在理论层面,针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操作层面的成果不多。

二、“孤岛”危机和“边缘”危机

(一)尴尬的大旅游:庐山的“孤岛”危机

过度的依赖使庐山面临着一些列的问题,例如:旅游区环境遭受污染;牯岭镇城市化现象日益突出;甚至出现老别墅被拍卖改建,莲花洞抢建别墅等事件。这些已经超出了庐山的旅游承载力,影响到了庐山作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虽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诸如实行庐山居民下迁计划以保护景区环境、开通景区观光车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尾气排放,提高游客观光效率,对庐山用地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并非只是庐山这个个体的问题。

(二)认识误区导致“边缘”危机

近年来,处在边缘遗产地的地方政府依靠遗产资源和地缘优势,积极寻求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点,诸如旅游经济开发区、水坝建设、开矿采石、房地产开发以及交通网络建设等开发项目和发展项目相继出台,边缘地缺乏与遗产地相对应的政策法规,在边缘地的经济开发规划和发展战略中,缺乏顾及遗产地的硬性指标。很多地方由于观念上的误区,往往只从遗产地界权的形式概念出发,习惯性地注重对遗产本体的保护,忽略了边缘地对遗产资源保护的义务和责任,边缘地在遗产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没有被重视。由于边缘地问题的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而且缺乏政策支持和行政手段,一直是遗产地管理部门回避和忌讳的难题。由于这个误区的存在,边缘地普遍存在被边缘化的危机。

三、庐山边缘地优质的旅游资源

世界遗产庐山的边缘地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环庐山地区。庐山山麓周长约80千米,其中环庐山公路(威家至温泉)长41千米。环庐山地区是指环绕庐山山麓四周、呈圈形带状分布,由庐山大道、环庐山公路和105国道隘口至十里段为通道的地域范围,包括庐山区的威家镇、海会镇、莲花镇、赛阳镇、虞家河乡和十里乡,星子县的白鹿镇和温泉镇,九江县的沙河街镇、马回岭镇、港口街镇、城子镇、岷山乡以及市属赤湖水产场。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9镇共有83个行政村,人口9.55万,面积达670.7平方千米。除环庐山区域之外,九江市区、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彭泽县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庐山边缘地区域自然生态得天独厚,集山水、宗教、书院、田园、养生、民俗、茶饮等多元文化于一身,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极具开发价值。

(一)庐山边缘地旅游资源构成

1.田园文化芳香隽永。

2.宗教文化闻名遐迩。

3.书院文化声名远播。

4.隐逸文化源远流长。

5.养生文化泽惠众生。

6.民俗文化异彩纷呈。

7.名人文化彪炳青史。

8.生态文化各具千秋。

(二)庐山边缘地旅游资源区划

庐山边缘地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尤以环庐山地区区段性分布明显。大致可分为5个区段:

东区(威家至海会区段)

南区(白鹿至温泉区段)

北区(赛阳至虞家河区段)

西区(沙河至马回岭区段)

西北区(港口街至城子区段)

此外九江市区烟水亭、琵琶亭、浪井、锁江楼等景点有很深的浔阳历史文化底蕴,武宁县和修水县的庐山西海,彭泽县的龙宫洞等,都是山水与人文结合的典范,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品质旅游资源。

通过以上的阐述得知,庐山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炉,是一座由多元文化构成全球闻名的“千古文化名山”,是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作为其边缘地的广大区域同样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更为独特的民俗风情,这样的资源构成与国内近年来成长迅速的文化与旅游联姻的文化旅游业的思路甚是吻合。以大文化促进大旅游,以大旅游繁荣大文化,是当今国内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也为庐山边缘地的旅游业发展指出了一条新的方向。

四、庐山边缘地区域的开发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九江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对庐山边缘地区域的开发也是初具规模,对外开放的景点景区规模扩大,旅游星级饭店不断增加,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民间宾馆、饭店、餐饮、商店等从事旅游接待服务。长期以来,对于边缘地旅游产品开发主要是以山水文化、宗教文化和自然生态文化资源为基础,进行初级阶段的开发、设计与营销。近年来,旅游产品业渐趋丰富,以田园、养生和民俗等文化资源为依托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相继推出。

这一系列的发展也使得庐山边缘地区域的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同时促使当地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当地居民的致富。

(二)主要问题

虽然在开发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不能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在对庐山边缘地的开发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开发层次低,文化彰显不足

2.经营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不高

3.总体规划滞后,资源整合不够

庐山边缘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很好地转化为旅游产品,更没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说明了边缘地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体现出旅游总体规划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五、对庐山边缘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一)总体思路

以庐山为依托,以文化为主线,以庐山边缘地区域为核心,以乡镇村庄为腹地,以旅游休闲为主业,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深入发掘文化底蕴,精心打造文化精品,全面打造一个庐山边缘地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圈。

发展战略: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整合旅游休闲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加速开发和建设,打造一批品位较高、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景观依托型、宗教朝拜型、文化体验型、健身休闲型、农事参与型、接待服务型的旅游休闲文化品牌群;

2.以改革经营机制为突破口,打破行政区划、部门隶属、行业性质、所有制形式等各种界限,构建以旅游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的旅游休闲文化企业群;

3.以沿线乡村为主要载体,以新农村建设为动力,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大力发展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新村群;

4.以政策鼓励为导向,鼓励机关单位和市民积极参与环山旅游休闲开发,大力发展城市居民休闲基地群;

5.努力消除各种制约因素,大力提升文化品位,大力营造大旅游的文化氛围,使边缘地同遗产地庐山一样能够广纳游人,两者和谐发展,相互依托。

(二)保护性开发原则

世界遗产边缘地的旅游开发重点在于挖掘和实现资源的价值以及改变资源所处的状态,开发的目标是实现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价值,提升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做好规划之后,还要重视开发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和认识水平条件下,对边缘地的开发应力图做到相对可持续性。

针对于边缘地的开发不是喊喊口号、打打标语就能轻易完成的。必须从实际出发,要坚持可持续的保护性开发原则,在兼顾经济利益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珍贵的旅游资源。

(三)开发对策

1.强化政府主导功能,全面整合庐山及其边缘地旅游资源。

2.改革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统一规划,高位开发,集约经营。

4.放宽政策,调动各方。

5.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6.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培育旅游客源市场。

六、结论

文章引入世界遗产边缘地的概念对世界遗产庐山的边缘地区域开发和保护提出建议。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要明确世界遗产边缘地的重要性。

2.作为世界遗产庐山广大边缘地的区域有着比遗产地毫不逊色的旅游资源,具有相当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由于落后的观念和低水平的管理,其价值没有真正体现。

第7篇: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文学旅游;开发;经济效益;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12(a)-103-03

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旅游资源要素的转变,不再强调单一的自然资源,而是在突显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加强调文化旅游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文学旅游转变了单一的旅游形态,转而以多元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形成更加富有审美情感、更加具有价值的人类财富。文学旅游资源具有意境美、抒情美的鲜明特性,这无不展现出文学旅游开发将带来的价值体系。从实质而言,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是成为文学与旅游两大主体并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文化价值的延续与弘扬、经济价值中经济拉动力与环境经济的创造力,都强调新时期下文学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此外,在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当前,社会发展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民族优秀文化等的诉求,为文学旅游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让文学旅游发展所形成的经济效益更加突显。因此,文学旅游开发的内外环境良好,在构建文学价值、环境价值的同时,强化经济效益的可持续获取,推动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1文学旅游开发的价值体系

文学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是文学与旅游双重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依托文学旅游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文学旅游的开发中,其所构建的价值体系,主要在于经济价值、文学价值及环境价值的体现,对于繁荣文学事业,促进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1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下的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文学旅游开发的重要立足点,也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学与经济并重发展的集中体现。在经济多元化的现实条件之下“,文学地”成为旅游发展的亮点,也是以文化构建旅游新元素的有力之举。依托文学旅游吸引文化游客,而文化游客的吃、住、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势必十分可观。当前,文学旅游成为很多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以文学遗产保护、文学遗产弘扬为切入口,寻求经济发展与文学发展齐步走的新模式。挖掘文学遗产的美学价值,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具有民族气息的文学经济链,更符合经济与文化双重发展的现实诉求。当前,价值的多元化,也强调文学资源的经济价值不应过于强调短期经济效益的获取,过于将“文化”作为商品的卖点,这反而无法实现文学的经济价值。因此,文学旅游开发下的经济价值,应强化文学价值的延续性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打造出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经济链。在突出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尊重文学的主体地位。

1.2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下的文化价值

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是文学价值的外溢,强调文化价值引导下的旅游新要素的构建。世界文化遗产——庐山,就是文化价值深厚的旅游胜地。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到苏轼的《题西林壁》,再到“红色革命”,这些都是庐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文化元素,让文化内涵丰富的庐山在旅游开发中,突出文化价值构建下庐山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庐山的文学多样化,文人骚客的诗文、山水景观的绮丽,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美融合,让丰富的文化元素、多样化的自然景观,成为庐山文学旅游的亮点。因此,在文学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文化价值与自然环境价值的兼容,让文学价值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以更加完备的审美情趣吸引游客走进旅游文化,这比单一的文化旅游,或者是单一的自然环境观赏更符合现代民众对审美及情感的需求。

1.3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下的环境价值

倡导“绿色、环保”的新时期,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无疑是对旅游发展中环境价值最大化的有力之举。一方面,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让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短期化,在自然旅游资源的消耗中,经济效益逐渐消退,无法构建长期化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而在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下,对环境价值的构建,让环境保护成为旅游发展的新举措。京杭大运河申遗,就是对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环境价值构建的典型例子。让传统文化的传扬与保护,成为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学旅游的经济效益,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价值、文学价值上,同时也彰显在环境价值之中,这是经济效益可持续获取的有力保障,也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2文学旅游开发下经济效益的获取途径

文学旅游开发是新时期旅游与文学并重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旅游经济及文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在笔者看来,文学旅游开发下经济效益的获取,关键在于构建好如图1所示的经济效益体系,文学旅游开发下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环境价值构建了其现有的经济效益体系,但三者之间又相互制约与影响,强调经济效益的获取,不能抛弃环境价值或文学价值,而单独促进经济价值的最大化,这显然是与文学旅游开发的要旨相违背的,也是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获取。为此,文学旅游开发下经济效益的获取,一是要践行文学旅游开发的原则;二是要构建好良好的艺术氛围,并在体验式的开发策略之下,激活文学旅游资源,拉动旅游大开发下的经济效益。那么,具体而言,主要在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践行文学旅游开发原则,构建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文学旅游开发具有特殊性,不仅要强化旅游开发下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兼顾文学旅游下的文化价值创造。为此,践行文学旅游开发的“市场导向原则”“、高品位建设原则”和“多元化发展原则”,是构建可持续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实现文学旅游资源向产业经济的优势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学旅游开发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就是要依托市场活力,实现文学旅游产品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进而将文学旅游资源向产业经济的优势方向发展。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而言,我国有近八成的游客希望在旅游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良好的文学氛围。并且,25~40岁的游客成为了文学旅游的主流市场,对文学旅游的兴趣浓厚。为此,在文学旅游开发中,要强化市场导向下的发展推进,在做大旅游品牌的同时,让经济效益不再是淡薄的文学价值,而是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获取更多的文学旅游经济效益。其次,坚持高品位建设原则,提升文学辐射力度的经济价值。文学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文学的高品位性,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坚持高品位建设的原则,提升文学的辐射力度,进而拉动文学旅游的经济价值。一方面,可以依托媒体媒介,扩大文学旅游中文学内涵的宣传内容,让良好的文学旅游产品契合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更加富有文学内涵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观赏人文景观的同时,感受文学带来的文化熏陶。最后,坚持多元化发展原则,开发更具经济发展潜力的文学旅游资源。文学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要坚持文学为主体的开发原则,将文学旅游资源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城乡更加丰富的文学旅游价值。通过将文学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相结合,促进文学旅游带动下更多经济效益链的产生。特别是文学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联姻”,不仅将文学旅游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扩大,也让环境价值进一步得到实现,是文学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2.2强化文学艺术氛围的营造,扩大文学旅游产品的社会影响力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更加强调文学旅游产品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性。文学旅游资源不能脱离其“文学”内涵的本质属性,强化文学艺术氛围的营造。在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之下,进一步扩大文学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盘活文学旅游的经济效益。首先,在文学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对文学的艺术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在深挖文学审美意境的同时,让文学审美意境吸引游客,扩大文学旅游资源的社会影响力;其次,强化文学艺术氛围的营造,将文学旅游资源中的文学艺术进行串联,艺术品位的提升,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文学熏陶,这样的文学旅游资源更符合现代人对文学旅游的追求。文学旅游有了市场,有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势必带动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3强化体验式开发策略的落实,激活文学旅游资源

在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中,体验式的交互开发,是提高资源开发效率,激活文学旅游资源的重要举措。首先,以游客为主体,注重游客的体验效果,让文学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特别是在文学资源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上,要强化两者的有机融合,带动文学资源在旅游经济效益获取上的主体地位;其次,文学旅游资源的激活,是其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从实际来看,很多地方在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文学资源未能全部激活,文学资源的内容、展现形式都过于单一,难以满足文学旅游发展的现实要求。为此,要激活文学旅游资源,让文学内涵充分展现;让文学要素充分流向游客,让游客在体验中获取良好的文学熏陶,这才是文学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文学旅游资源丰富,文学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是新时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符合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文学旅游开发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突显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对于文学价值、环境价值的构建,仍缺乏相应的开发力度。为此,在构建文学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链中,一是要践行文学旅游开发原则,构建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二是要强化文学艺术氛围的营造,扩大文学旅游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三是要强化体验式开发策略的落实,激活文学旅游资源。从本质上,提升文学资源的经济效益,推动文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文学、旅游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仲婷婷.体验经济视角下的高密文学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刘亮亮.体验经济时代下文化旅游开发途径探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4(05).

[3]郭文全.旅游开发项目的盈利模式分析[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2(04).

[4]王良艳.九寨沟藏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5]洪芳.传播学视角下的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秦皇岛为例[J].旅游纵览月刊,2013(09).

第8篇: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一)文化旅游的概念

世界旅游组织对文化旅游的定义是“人们想要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时所发生的旅行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指通过一些具体的载体或者表现形式,提供给游客鉴赏、体验和感受旅游地方文化深厚内涵的机会,从而增加其旅游经历并丰富其旅游体验的活动。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

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的地域区间,并且因为它所特有的文化价值而对游客产生吸引的事物,它可能是实体的,也可能是非实体的,例如自然存在的事物,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或者是某些社会现象等。

(三)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解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对文化旅游吸引要素做出以盈利为主的、适合文化消费的行为。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把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现实存在的、可利用的文化旅游商品;二是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及再创造;三是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并组合成文化旅游产品,包括为了吸引游客前来进行文化旅游消费而建设的各种可进入性项目。

二、莒国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一)莒国历史和莒国文化概述

1.莒国的历史沿革

《春秋》隐公二年《正义》中记载:“《谱》云:莒,盈姓,少昊之后……初都记,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根据该书记载可知莒是少昊的后裔建立的一个国家,历史传说中少昊是居住在现在山东一带的古老部落。《山海经》中也有记载说,少昊部曾活动于山东一带,所以他的后代在山东海岸附近一带建立莒国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张学海的《莒史新探》也有这样的论述:莒国是个诞生于五千年前的大约有三千年历史的东夷古国,它起始于莒县,并基本上以莒县为中心,商末西周时期虽一度迁于赣榆,但西周晚期又迁回了莒县,直到灭亡。在莒国三千年的历史中,都城基本上在莒县境内,莒县因此而成为先秦时期莒国文明的主要中心,并且在以后很长的时期内保持着鲁东南地区主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莒国疆域在历史上经过了不断地变迁,疆域最辽阔的时候是以莒县为中心,北到胶莱河以南胶县一带,南到江苏偏北一带,西到今天临沂中部一带,东边延伸到黄海之滨。莒国的地理范围根据各种资料的记载,其核心区在以莒县为中心的今日照市范围内。

2.莒国文化概述

莒文化是先秦时期在山东莒地区域上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是莒地人民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财富的汇总,其中既有行为文化,也有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其表现出非常特别的文化模式和价值体系。

莒国文化是指从晚商周初莒国建立起来(约公元前1046年)开始,直到战国初年莒国被楚国灭掉(公元前431年)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它是在吸收东夷文化和商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经历了夷夏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经过六百多年的丰富与发展,创造了非常大的成就。

考古界、史学界专家也认为山东古文化应为齐、鲁、莒文化,这为辉煌的莒文化确立了准确历史定位。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积淀,莒国文化已经成为山东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本文将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以下五个类型,其中历史古迹文化类最多,另外还有茶文化、民俗风情文化、文学艺术文化、海洋文化等类型。

1.历史古迹文化旅游资源

据资料记载,莒地发现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和墓葬,而且各个时期和年代的都有。到1996年,莒地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和墓葬已有129处,其中细石器遗存4处、新石器遗存120处、商代遗存11处、周代遗存163处、汉代遗存186处;莒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6500多件;有“莒国故城遗址”、“刘勰故居―定林寺”等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处。

2.茶文化旅游资源

莒国大地上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茶品种众多,知名的就有很多,例如日照市岚山区雪青茶、莒县浮来青茶等,另外还有人工制出的其他种类,例如乌龙茶、红茶。日照绿茶不仅在国内很受欢迎,是绿茶中的佼佼者,在国际上也有一席之地,“日照绿茶”已被纳入WTO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目前已经开展的茶文化活动有茶园观光和绿茶节等。

3.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

一是浮来山福寿文化节。浮来山在民间又有“福来山”之称,是天官赐福于此山的意思,并且浮来山定林寺中的天下第一银杏树有着近4000年的历史,具有长寿的寓意。浮来山福寿文化节是在充分挖掘古莒文化的基础上推出的一项特色旅游节庆活动,这项节庆活动每年10月举办,历时三天。

二是屋楼崮神集四月初八庙会 。“神集”是屋楼崮山西北角处的一个行政村,在历史上,四月初八前后三天,民间曾自发形成在山脚下开办夜间庙会的活动,神集即由此而来。后来夜间庙会转为白天,地点也不仅仅拘泥在屋楼山脚下了,目前往东去的店子集已经成为主要的庙会举办地。在庙会上,游客可以购买具有莒地特色的木器、陶器等手工工艺品。

4.文学艺术文化旅游资源

莒国的文学艺术资源丰富,工艺美术作品种类众多。其中,刘勰的《文心雕龙》拥有很高的地位,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及研究价值,流传至今。工艺方面,莒县的剪纸艺术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以剪“过门彩”和“天棚花”为主,图案多是代表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

5.海洋文化旅游资源

莒国的边缘日照紧靠海边,有充分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蓝天、碧海、金沙滩”是对日照海洋旅游的真实写照。日照已经成功举办了海洋旅游节,刘家湾赶海节也是现在办的较成功的一个海洋旅游项目,游客们可以看日出、参观渔港、拾贝壳、举办篝火晚会等,都别有一番风味。

三、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一)开发现状

莒国文化旅游资源虽然种类多样,丰富多彩,但是被开发利用的却不多,而且即使已经开发出来的也都没有挖掘它们深层次的内涵,只是表面的开发,没有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当然也有成功的开发案例。浮来山的福寿文化节应该是近年来对莒国文化旅游资源成功开发利用的比较成功的一个典范。

(二) 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缺少整体思路

各地政府对旅游产业重视程度不够,且没有形成统一的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针,各级政府多是关注本区域内的资源,很少有对莒国文化资源开发的整体考量,因此也就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专题文化开发线路。而且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不够,旅游项目分割经营,没有形成较大影响力。

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及层次不够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层次太浅,开发项目缺乏对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且缺乏全面积极地开发,资源很多,但开发利用的却很少。

3.各类博物馆利用不足

博物馆利用的不足,使文物传播的历史信息、展示的历史内涵,以及它的启迪教育意义都没有体现出来,其文化价值被长期埋没。例如茶博馆,这里应该是了解茶文化的绝佳场所,但遗憾的是少有游客问津。

4.缺乏特色旅游产品

莒县的特色旅游产品稀少,产品类型单一,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目前专门针对莒国文化旅游的线路基本没有,而且游客到当地旅游大多是短线形式,停留时间很短,也很难对莒国文化有直接的接触。目前只有一个福寿文化节,但是其影响力太小,难以提升莒国文化的知名度,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四、莒国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对策

(一)增强对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意识

开发最重要的是保护,任何时候都要将保护放在前面。莒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最重要的是民众的保护意识,当地政府和文化旅游资源主管部门也要重视这项工作,并加大其宣传力度,同时也要增强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的保护意识,使政府和民众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重要性及长远性形成深刻的认识。

(二)注重组织保障,加强对文化旅游业的引导

建议从文化局、旅游局和莒文化研究会等相关部门机构整合人力资源,成立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创意部门,为发展文化旅游业形成一个专门的领导部门,使其有组织保障。将相关的旅游企业整合,成立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莒国文化旅游项目分割经营的弊端。这个部门还应实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方面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引进和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全面提升旅游队伍的素质。

(三)注重文化旅游载体和品牌建设,实现莒国文化资源的整体提升

文化旅游资源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到的,这就需要依托载体来发展。因此它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到地缘和文化因素的结合,莒国是以莒县为中心的,所以莒国文化旅游项目也应以莒县为中心。要对莒县旅游的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坚持以莒国文化为立足点,深入挖掘莒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开发莒国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积极打造莒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形象,并塑造其品牌。

(四)挖掘莒国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展茶文化旅游

在优越的沿海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环境中,日照绿茶栽种面积和产量都非常大,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品质,例如味道清香、冲泡时间长等,因此有“江北第一茶”的称号。

1.兴建茶叶博物馆以及茶叶观光园

茶叶观光园的兴建为学习茶文化提供场所,并且让游客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茶文化,这对保护茶文化有积极作用。游客可以到茶园欣赏长在地里的茶,感受茶园风情,也可以参与到采茶制茶的过程中来,体验茶农生活,真切地体会到茶文化。

2.开发茶文化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

旅游商品与旅游纪念品是拉动旅游消费的重要推动力,以茶为核心的旅游商品与纪念的开发能够很好地调整旅游收入的结构,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体开发茶叶饮品,制作茶点心等等。

3.开展茶文化节庆活动

截至2013年,日照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绿茶节。第四届绿茶节的活动主题为“生态、优质、健康”,活动包括茶业博览会、日照名茶推介会、“日照绿茶”品牌研讨会、“品位日照绿茶”茶文化主题展等内容。绿茶节作为日照市重点培育的品牌节庆活动,对于提高日照绿茶的品牌影响力和“北方绿茶之乡”城市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类似活动的举办,能够吸引各地游客的到来,从而带动旅游的发展,这样的活动可以成为莒国茶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最终推动地方经济的开展。(五)挖掘莒国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海洋文化旅游

第9篇: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策略;翼城县

低碳旅游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运用低碳经济的理论,以低消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过程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低碳旅游是带动第一产业、联动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的纽带,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旅游被世界各国所关注。翼城县低碳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县域低碳旅游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1翼城县旅游发展现状

翼城县位于临汾市东南,同晋城市的沁水县、运城市的垣曲县、绛县相邻。境内平川、丘陵、山地各占l/3,总面积l17km2,辖4乡6镇,211个行政村,总人口3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2万人。翼城县交通便利,侯~月线、晋—侯线、晋一韩线横贯东西。

“十一五”时期,翼城县委、县政府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实施了转型发展,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促进翼城县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该县紧紧抓住晋南根祖文化旅游的机遇,主动把翼城旅游纳入其发展版图,形成临汾、侯马和晋城市低碳旅游的“接合部”。按照“以开放促开发,以政府启动促市场拉动、以历山开发带动全县旅游景点的开发,以旅游业拉动全县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旅游环境、打造旅游精品,全县初步形成了“五区三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对翼城县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翼城低碳旅游资源及类型

翼城县低碳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可分为自然低碳旅游资源和人文低碳旅游资源两大类。

2.1自然低碳旅游资源

翼城县自然低碳旅游资源主要以山岳、河流、泉瀑和生物旅游资源为主(境内共有河流9l条),其自然低碳旅游资源的类型为:地文、水域、气候、生物等(见表1)。最具魅力的当属历山风景旅游区,该区位于山西省翼城县西闫镇境内,总面积220km。它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著名的天然生物基因库,是临汾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之一。历山有华北地区保存完整的舜王坪亚高山草甸,有华北地区唯一的一座原始森林。地貌奇特,风光迷人,绿树遮天,悬崖山石,千姿百态,瀑布似帘,溪涧潺潺,高山草甸,绿荫如毯。奇峰、怪石、清涧、溶洞、冰帘并称历山“五绝”;山林、清风、雪景、云雾、日出、舜迹、生物、药材、古村落被誉为历山“十胜”。它是长江以北大气、土壤、水源、环境质量较好的无污染的自然地理单元,成为人们度假、避暑、科研、科教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

2.2人文低碳旅游资源

翼城县人文低碳旅游资源主要是以古遗址、古建筑、寺庙和民间文化为主。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四圣宫、乔泽庙、南撖东岳庙、天马一曲村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8处:木牌坊、石牌坊、裕公和尚道行碑、南石遗址、河云遗址、苇沟—北寿城遗址、南撖一枣同遗址、故城遗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城内关帝庙、中贺水泰岱庙、樊店关帝庙、感军遗址、冶南遗址、马册永定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0l1处。其中天马一曲村西周文化遗址、凤架坡一寿城一苇沟晋文化遗址、介子推绵山、冶南古冶炼遗址等,在晋国史乃至周史研究中都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尤其是近年发掘的大河口遗址,据专家分析,属西周早期一封国,SYD2008一号墓葬,被定性为“2008中国考古十大重要发现”。当地的民间文化包括:节庆、社火、秧歌、花鼓、琴书、剪纸、目莲戏等,其中翼城化鼓、翼城琴书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翼城县也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花鼓之乡”(见表1)。

3翼城低碳旅游资源的评价

3.1低碳旅游分级评价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评价标准,将翼城县旅游资源分为5个等级(见表2)。3.2翼城低碳旅游路线翼城县低碳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以县城为中心呈十字形分布,形成低碳旅游产业的“五区三线一中心”的发展总体框架(见图1o3.2.1“五大特色旅游区”五大特色旅游区为:历山风景旅游区、太后故里观光区、介湖古代文明观光区、晋国文化展示区和佛爷山风景名胜区。

(1)历山风景旅游区。历山有着丰富的自然低碳旅游资源和人文低碳旅游资源。历山风景旅游区主要是构建成为以尧、舜、禹、汤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四圣山,以春、夏、秋、冬四季风光为背景的四季山,以度假、旅游、探险、娱乐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四时山来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和实现低碳理念的需要。

(2)太后故里观光区。该区依托唐兴镇与南梁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城内木、石牌坊,元代舞楼,关帝庙,金代铁钟等人文资源。构建孝定太后故里古韵风情观光区。

(3)介湖古代文明观光旅游区。介湖又名小河口水库,建成于1959年,库区面积为153.41万m2,是翼城县的第一大水库。

依托小河口水库、枣园新石器文化遗址、冶南汉代冶炼遗址、南捍古堡民宅、南捍东岳庙、晋国古都尧都村等,推出唐尧古都、水上乐园、民俗风情园、汉代冶炼工业区四大区域产品。

(4)晋国文化展示区。主要以介子推遗迹、曲村晋侯车马坑遗址、晋国古都遗迹、滦池、翔山、千年银杏等资源为主,构建晋文化旅游展示区。

(5)佛爷山风景名胜区。佛爷山位于翼城县东部30km处,东部有尖山和辽河寨,西部有娘娘岭和张马河,佛爷山上森林茂密,覆盖面积达80%以上,自然风景十分优美。另外东侧60多年前抗击日军的东坞岭抗日伏击战旧址,可构建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2.2“三条精品旅游线” “三条精品旅游线”是以县城为中心,以人文景点为支撑形成的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南线:县城一城内木、石牌坊一翔山一四圣宫—历山风景旅游区;东线:县城—介湖—佛爷山名胜风景区;西线:县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一天马曲村晋文化展示区。

3.2.3“一个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在县城建立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如:景区介绍、旅游景区影视播放、低碳旅游宣传册发放等,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全方位需求。4翼城低碳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虽然翼城县低碳旅游资源多,但是发展旅游业起步较晚,可以说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甚少。目前翼城县低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缺乏低碳旅游意识和社会责任。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对于低碳旅游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低碳旅游的社会责任性,人们都还缺乏深刻的认识。翼城县现有的旅游资源,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积极开发的同时,往往忽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者、经营者和当地群众缺乏资源保护的观念,不能把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路融入到旅游的过程当中,阻碍了低碳旅游的发展。

(2)旅游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目前,翼城县的生态环境状况很不乐观。翼城县大多为山区,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无计划的开采和工业污染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违背了低碳旅游所推行的低能耗低消费的理念;绿化环境工作不到位,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设施不健全,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废水给低碳旅游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3)专业人才紧缺,行业组织不健全。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是发展翼城县低碳旅游业的第一要素。翼城县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紧缺,初步成立的旅行社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模式,经济管理缺乏规范性,严重制约着各个部门的统一发展。

(4)景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翼城县各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还没有形成,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旅游者对游览景区的需求。要想把低碳旅游业做好做强,交通网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翼城县大部分景区缺乏系统规划和开发,景区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景区内的道路交通开发尚未到位,旅游接待设施中的宾馆、酒店严重不足,环保设施急需完善。

(5)旅游产品开发滞后、缺乏深度开发。目前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旅游产品基本停留在粗放型开发的初期,创新性差,不能充分展示翼城山水的神韵、历史人文资源的内涵和民俗风情的魅力;旅游活动项目单一,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六要素尚不健全,仅仅停留在简单的陈列化、静态观赏阶段,接待参与程度极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难以满足当今低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5翼城低碳旅游发展策略

低碳理念的增强和旅游观念的转变,使得旅游者对旅游过程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旅游模式正在或已经被新的旅游模式所取代,这就给旅游者、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带来了新的挑战。

5.1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和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对低碳概念和重要性的了解是开展低碳旅游工作的重要前提。翼城县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切实将低碳理念贯彻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利用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普及与低碳旅游相关的知识,鼓励人们将低碳生活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他们形成低碳思维方式。节约能源和资源要从小事做起,引导人们更多地选择低碳旅游方式,促使旅游者将环保视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

5.2转变经济发展重点——发展低碳经济翼城县低碳旅游资源丰富,但是资源破坏比较严重,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建设生态县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应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粮食、林果、养殖、蔬菜四大基地建设,利用翼城县的农业优势为低碳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低碳食品,推出翼城的名吃“碗”;以“五区三线一中心”建设为重点,促进低碳旅游业的投人和开发,使旅游业成为县域低碳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从而推进翼城县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切实发展低碳经济。

5.3培育专业人才和加强旅游企业内部管理优秀的专业人才是发展低碳旅游产业的重点,翼城县应建立一定规模的旅游学校培养自己的人才,聘请优秀专业人才传授低碳旅游知识,普及低碳旅游理念。旅行社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实施服务转型,发挥旅行社的主导作用,创新旅游模式。如使用新能源观光游览车、住宿低碳酒店、游览低碳商贸建筑等等,最大限度地帮助游客减少其旅行过程中的个人旅游足迹。

5-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创建低碳旅游景区翼城县的旅游交通路线还未统一化,在设计旅游专线的同时,要注重低碳环保的理念;旅游道路尽可能避开景观生态敏感区,以不破坏景区景观的完整性为原则;景区内不能使用对环境污染的交通工具;旅游城镇到景区的道路两旁要实现绿化;道路路面要整洁,应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大力提倡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和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旅游景区要形成真正的绿色景区就要着眼于低碳,景区环境应实现绿化、美化和净化;游览参观场所做到合理布局;生态旅游区要保持现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合理规定景区容量,科学设置游览项目,减少景区办公用电、办公用品消费等来完善低碳旅游环境。

5.5创新低碳旅游产品以推进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积极开发相关低碳产品,主要是开发以历山为主的旅游线路,以唐晋文化为定位,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创建全国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县。依托政府所营建的低碳景区开展旅游服务,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以减少产品在包装、运输和流通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把翼城的花鼓、琴书、浑身板的表演制作成演出的形式,开发出属于翼城仅有的特色产品。

6结语

低碳旅游已经成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

发展翼城县低碳旅游,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有利于促进“五区三线一中心”的实施,有利于带动以历山为龙头的旅游产品的开发,降低碳消耗,节能减排,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