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本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考政治 法律知识考查 必要性 可行性
高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检测手段,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在江苏省高考政治学科中增加法律知识的考查,有利于高考社会功能的发挥。其必要性及可行性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弘扬法制文化,进行法律启蒙,树立法治观念的必然要求。
高考既然在短时间内不会被别的形式代替,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并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统计,2013年江苏省有450625名学生参加高考,如此数量庞大的考生都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公民。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有法律指引,那么他们定会少了很多违法冲动和违法犯罪行为。从某种意义上看,无论进入高校或步入社会,在中学阶段系统地对某些法律如《刑法》、《劳动法》、《合同法》、《民法》、《婚姻法》等从简单的法理到具体条文进行学习,一定有助于全社会公民法律素质的整体提高,令人忧心的是即便是与广大青少年成长息息相关的《未成年保护法》,很多未成年学生都不知道它的基本法律条文。不知法谈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呢?高考这个指挥棒一定要在全社会弘扬法治文化,进行法律启蒙,使全社会掀起学法、尊法、用法的,让高考的素质考查大旗举得更高。
二、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现实需要和最有效途径。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并趋于稳定的关键阶段,中学教育的使命应当包括对学生进行宪法及主要法律的教育,在高考中增加对法律知识的专门考查,可以使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社会责任,帮助学生把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与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使学生意识到要使自己的人生具有更高层次的价值意义,就要把社会价值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在此基础上把知法、守法、用法内化为一种道义上的义务。如今,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上应试教育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很多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娇惯溺爱、或任意放纵或打骂青少年学生。这些都容易导致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当务之急,而现在学校的法制教育经常是请一些专家做讲座,或者在每年的法制宣传日搞些应时的活动,难免出现轰轰烈烈走过场、热热闹闹拉形式的尴尬局面。在高考政治学科中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考查,可以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强化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效避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
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平安江苏”、“法治江苏”目标的迫切需要。
江苏省一直努力建设“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并将此作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在江苏省高考政治学科中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考查,利用高考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当中弘扬法律文化,进行法律启蒙,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树立体现民主、正义、效率、公平等的现代法治理念,为江苏省“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及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学阶段学法是学法之源,“平安江苏”打造的是我们希望的长久平安,公民内心深处的平安,是全民法律意识强化而铸就的真正的“平安江苏”和“法治江苏”。在江苏省高考政治学科当中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
四、是高考对学生人文素养综合考查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之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学政治课;以人为本
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对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达成。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这些不健全的价值观甚至侵入校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思想等理论为基础,包含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丰富的价值内涵。如何让中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中学政治课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简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理论重大创新成果,密切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具体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不仅是对整个社会的要求,更是对肩负人才培养任务的学校教育的要求。中学政治课堂作为青少年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担负着知识教授、思想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学政治课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政治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是新时期中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中学政治课的必要性
在中学政治课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具体指的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及教育活动等形式),对中学生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的教育。
1.指导中学政治课开展的必然要求
据调查,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存在诸如“硬性灌输多,学生参悟少”“道理讲述多,情感迁移少”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难以激发学习热情和潜力。由于升学目标等客观因素,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以考试知识点的讲授为主,很少关注学生知识与行为的结合
,考出好成绩的学生知行不统一的现象也日渐常态化,政治课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引导中学政治课的开展,运用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中学生内化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教育理念,实现中学政治课的育人使命。
2.丰富中学政治课内容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整个社会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升,民主、法治等积极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同时,西方社会各种思潮,包括极端个人主义、炫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也正影响着我国人们的意识层面,尤其对于人生价值观还没有稳定,探索世界欲望强烈的中学生影响很大,使得他们认知上产生偏差,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这也使得中学生更容易陷入疑惑和迷惘,更需要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思想、理想、精神、荣辱观等方面明确了当前中学生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魍澈透母锟放的时代要求,
是德育的精神武器,丰富了中学政治课的内容。
3.理想落实到现实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两极分化逐渐拉大,社会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
社会上很多不公现象、负面事件频频曝光,这给中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激发中学生反思并形成自己观点,使他们对从小就接受的讲奉献、追求理想、崇尚道德等价值观产生了怀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四个方面科学内涵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全面性、层次性、具体性,本身就是一个多元价值体系,
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多元诉求,
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更能为中学生所认同和接受。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学政治课的几点注意事项
1.坚持以人为本
中学政治课作为中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教育人、鞭策人,同时还要尊重人、帮助人。在中学政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理念。切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教条的理论知识点讲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和个性化特征及需求。
2.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扩大知识面,善于将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效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外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深化学生对政治课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例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闻事件相结合,与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相结合;将“中国梦”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情、个人梦想等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中国梦”的内涵,领会到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紧密联系。
3.打造育人环境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中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努力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及宣传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培育符合时代需要、具有丰富内涵和个性的学校精神和文化,让学生在良好育人环境中感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中学政治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学校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校及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在中学政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中学政治课的育人效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 参 考 文 献 ]
[1]邓奇.关于深化中学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德育与心理,2013(8).
[2]陈美兰,沈柯银.中学思想政治课价值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4).
【关键词】思品教育 核心价值观 对接融合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102-01
党的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努力塑造人格魅力,以身作则,在教学实践中把“24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借助生活主题,培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切实把握思想品德教学对接核心价值观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与教育功能的关系
中学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中学生,总体上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诱惑,同时因为年龄、生理特点、学习环境、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别。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对他们虽然很简单、很容易接受和熟记,但背过不等于实现了教育功能。课堂上也不能只讲授这24个字,这些词语虽然凝练和集中,但却抽象和宏观,懂得这些词语的涵义也并不是实现了教育功能。这些词语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价值观层面,涉及目标、取向、准则三个价值观定位。着眼教育功能,应该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做到润物细无声,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二)理论知识接受与道德品质养成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是政治性很强的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色彩,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纯知识性的教育,它是以政治知识的接受影响价值观的树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接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将思想政治理论接受与道德品性养成紧密相结合,思想政治课教育功能的实现寓于良好道德品性的养成。
(三)理论常识把握与实践行为考量的关系
思想品德教学对接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实践行为的考量。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培育引导践行,在践行中培育。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纳入教师业绩的考评标准。
二、挖潜教材内涵,切实融合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高度一致,与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高度和谐。在教学内容中穿行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也是活用教材的表现。认真探讨教材的使用与核心价值观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切实融合教材和价值观的基本知识点。教材中蕴含价值观的知识体系有:
(一)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出发点,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归宿,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情教育与爱国主义的教育相辅相成
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两点论,既要为看到我国资源丰富的一面而自豪,又要理解我国人口众多,相对资源有限的问题,树立节约保护资源的意识。
(三)环境保护理念和正确的资源观
环境保护理念和正确的资源观既是重要的政治教学内容,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四)民族内容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相融合
世界和中国的民族内容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相融合,让学生体会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领略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五)国际合作、区域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认识世界发展,体现合作的重要性,强化合作意识,增强开放精神和团队精神,在合作中增强竞争能力。
三、以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践行核心价值观
思想品德教学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从课堂走入生活,走入校园文化,走进社会中,使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譬如校园文化,悬挂中国的历史名人、事迹介绍,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重大节假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深刻领悟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体验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学生个性单纯活泼,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教师的自身修养是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榜样
教师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教师首先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师德水平。
(一)新事物、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
在新事物、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层出不穷的当代,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还包括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
细化德育内容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需将德育“落地”,进行细化,使德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
诸城市从2005年开始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把德育内容细化为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五大方面。每个年级段的德育内容项目相同,但具体操作时要实现递进。
例如,小学的法纪教育内容细化为:知道交通规则的主要内容,遵守交通规则;关心自己,关爱生命;遇到坏人和危险,会打报警电话;遵守学校常规,上课遵守纪律,课间休息不追跑,右行礼让,游戏活动守秩序,站队快、静、齐。初中的法纪教育内容细化为:对学生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方面的教育;学习一些《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税法》知识,结合《民法通则》及《宪法》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是由宪法和民法、刑法、继承法等法律加以确认和保护的。同时拓展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各种权利与义务,初步树立起公民的国家观念。而高中的法纪教育内容细化为: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使学生自觉行使、维护法律赋予的权利,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内容,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德育内容要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正如城北学校校长徐增宝所说,考虑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这样针对性、指导性强,有利于学校操作,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
丰富德育载体
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是落实德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从2010年开始,诸城市在加强学科德育的同时,实施“阳光心灵关爱”德育月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中。每月设置一个德育活动主题,小学、初中、高中的每月德育主题一致,但德育目的、德育活动内容逐步提升。每个学校形成了完整的年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指南,全年共设置十大教育主题:一、二月,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教育;三月,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四月,革命传统教育;五月,感恩励志教育;六月,理想信念教育;七、八月,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九月,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十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十一月,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奠定坚实人生基础教育;十二月,法制、安全教育。
在具体实施过程,各学校按照每月的活动主题,制订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每个月的方案做到落实和创新,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明确月活动(设计)主题,制订具体计划,形成德育校本课程的雏形。二是营造浓厚氛围,认真开展活动。三是坚持全员参与。中学以社团为载体,小学以少先队、互助学习小组为载体进行活动。四是做好总结表彰。目前,共评选诸城市级“阳光少年”“风华少年”“科技少年”近6万人次,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李福娟等为代表的优秀学生群体。
道德体验是中小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贯穿于德育主题活动中,在活动中增强德育效果,将德育活动主题化、内容系列化与活动形式多样化相结合。
健全校内德育工作网络。在全市驻地小学以上的学校和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设立了政教处,配备专(兼)职政教处负责人,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以政教处为龙头的“三线”德育管理途径。一条是教学线,即教务处—学科组—全体教师为主线的学科德育管理途径,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各类课程的德育功能;一条是政教线,即政教处—级部—班级为主线的德育常规管理途径,以班主任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将班级管理、思想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条是团队线,即校团队—级部团队—班级团队为主线的德育特色活动管理途径,学校团委、少先队、社团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建设,充分发挥团队及社团的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特色团队体验活动,促进特色德育工作的开展。
将德育网络扩展至校外,建立了家、校、社三结合育人体系。一方面,我们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家校教育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学校与社区联系。发挥“五老”队伍作用,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都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满足了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学习需求,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幸福成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了全市“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内外结合”的德育工作新模式,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德育制度
健全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全市中小学把促进和保证每一位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教师身上,学生成长导师经常与所负责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启发引导;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坚持做到每天掌握其思想动态,及时教育疏导。对“八类特殊群体学生”制订更加具体有效的个性化育人方案,实行个性化学习指导、成长导航、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
建立健全学情会商制度。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情台账”,每周班主任与学生成长导师研究一次“学情”,使每位任课教师都熟悉班内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背景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校长每月都要主持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学生工作的办公会议,逐班排查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情况,并逐人落实校级领导责任制,切实做好教育工作。
建立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学校创建家校联系卡,各导师通过家访、电话访问、QQ、飞信等方式,定期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学校对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次数与效果进行考核,纳入教师业绩考评。
建立家长学校制度。全市所有中小学都建立了家长学校。各学校通过实施“亲子共成长”家长课程实验教学活动,提升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密切了家校联系,形成了家校育人合力。
建立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各学校每学期都至少组织一次学生、家长评议任课教师活动,评议结果计入师德考核业绩。
建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的制度。各学校在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面建立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家长委员会,保证办学的利益相关者对学校办学、管理及德育工作的监督评价权利。教育局每年都面向家长进行教育满意度测评,作为改进学校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此外,全市不断创新三项机制,打造诸城德育品牌。
首先,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将一元化德育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成多元化德育内容,体现过程评价、多层次评价、多方面评价。形成了德育工作的 “三三九”评价体系,即三个评价层次—日常常规性评价、学期主题性评价、标志性成果,三个评价主体—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九个评价维度—学习习惯、行为养成、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标志性成果。
其次,创新以科研为先导的德育工作机制。全市充分利用课题实验平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使德育工作直指身边问题,增强针对性。已申报并完成了中国教科院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的实验与研究。2011年,我们又申报了山东省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开展“阳光心灵关爱”德育月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实践体验式德育工作的实施》。各学校也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德育研究与创新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德育科研水平。
最后,创新德育精品课程建设机制。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鼓励学校通过德育课程创建德育品牌。德育课程建设纳入综合督导评估。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学科“育德点”;编写诸城市学科拓展性的德育课程,实行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德育课程模式。同时全面构建具有诸城特色的活动育人课程体系,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建立完善了“励志修身”“活动体验”“实践探究”“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四大系列活动育人精品课程,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形成“校校有特色”的良好育人局面。诸城市有13门活动育人课程被评为潍坊市首届“百门活动育人精品课程”,居潍坊县市区前列。
壮大德育队伍
班主任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诸城市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激励力度,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教育局指导各学校制定班主任工作评价激励办法,评选表彰诸城市“十佳班主任”“百名优秀班主任”等,并利用媒体宣传优秀班主任事迹,通过榜样激励和典型示范,形成全体班主任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此外,通过全面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按照李庆平局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要求,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履行全员育人职责。
关键词 高中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87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U Qinmeng, MENG Qingnan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1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ace, a variety of new ideas continue to spread to the country. People's values complicated,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future of the motherland, can establish the correct values directly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refore, the focus falls on each high school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related concepts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measures four aspects of values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随着几十年间改革开放工作的开展,中国越来越全面地走向了世界,与此同时,国外的先进科技等也由此涌入了我国,各式各样的思想风潮亦被国人熟知。虽然我国大部分高中生未被腐朽思想诱惑,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但也有一小部分高中生意志薄弱,出现价值观扭曲等各种问题。因此,在如今这个价值观纷繁复杂的环境下,如何让高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共鸣,成为当前各高中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工作重点。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
只有能够真正理解其相关概念,才能开展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本文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为高中生的价值观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前提、理论基础。
1.1 价值观的内涵
马克思这样说道:“‘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价值与价值观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正是有了价值的存在,才能让人们认识价值,而这就是所谓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指主体对客体的重要性的总体看法和评价,是主体采取行动的原则与标准体系。
1.2 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表达形式,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②这“二十四个字”有总体的含义,也有具体的含义。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针对高中生这个群体而言的,是指教育者、其家庭、其学校等各方面都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对高中生进行教育,使高中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内化,最终养成科学的价值观。
1.3 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所谓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重点,为了把高中生培养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这里是指:为构建和谐社会,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内容,将培养高中生的价值观、提高道德品质、推动其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对高中生进行的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2 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当前高中生的价值观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正因如此,最刻不容缓的就是加强对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对于高中生未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不可小觑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就我国而言,对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方法也比较少,所以教育效果良莠不齐。只有真正做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落实高中生的价值观教育,才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增加价值观教育的途径,这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2)有利于对高中生各方面教育的顺利展开。高中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逐步发展的过程当中,“三观”还尚未成熟,这就具有极高的可塑性,也正是学校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利条件。高中生在未来若要想成大事,就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导。如果没有科学的价值观做指引,人的内心就难以抵御各种诱惑。帮助高中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可以进一步帮助其领悟其他各学科的知识,为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做铺垫,这有利于对高中生各方面教育的顺利展开。
(3)有利于帮助高中生实现人生价值。高中生在价值判断方面越来越表现出实用化和功利化等错误倾向,在自我价值的实现方面也倾向于“自我利益”的获取。通过对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给自我价值进行科学的定位,实现高中生的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使高中生自身的发展既能满足其个人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有利于帮助高中生实现人生价值。与此同时,高中生实现人生价值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但任何创新都不能偏离道德的准则,否则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3 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十中的“三个倡导”,分别从三个层面做出了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建成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和谐社会的憧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国家对个体的期许。与普通公民不同,高中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与建设者,需要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其基本要求就是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1 爱国
爱国是所有公民的责任,但它更是公民的义务。“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调整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求高中生能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真正意识到自己肩负着的历史使命,增强判断对错、明辨是非的能力。将爱国主义转化成实际行动,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去诠释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把自己的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起来。
3.2 敬业
敬业就是要崇敬、敬重自己的职业。对高中生来说,就是要爱其所学,无论文理,最终都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并热爱以后从事的职业。敬业精神是积极向上的一种人生态度,是全身心投入学业与事业的一种精神境界,是对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敬业精神是高中生成为栋梁之才的基础及保障,是其顺利完成学业以及就业立业的素质前提。增强敬业精神有利于高中生明确其学习目的,端正其学习态度,甚至能激发高中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3 诚信
诚信就是恪守信用、待人诚恳。高中生也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诚信是立足学校不可缺少的软实力。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高中生诚信缺失问题也逐渐严重,考试作弊、逃缴学费等。事实证明,诚信缺失问题对社会造成了不小的消极影响。高中生若要将来能够在社会中独当一面,现在就要养成诚信学习、诚信待人、诚信处事的优秀品德,争做一名诚信道德楷模。
3.4 友善
友善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品德,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桥梁,是心与心之间沟通的纽带。当前的高中生中,多数为独生子女,一些高中生尽管成绩很好,却不善于与人相处,在为人处世方面总会出现不友善的行为。因此,高中生要常怀揣自律的心,要心存善念。在学校中若能够交到真正的朋友,就是为自己今后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绚丽的大门,让未来的人生道路更加丰富多彩。
培育和践行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爱国敬业做起,从诚信友善做起,真正通过实际行动影响到周围的人们,并向整个社会传递无限的正能量。“只有体现个体层面道德和价值要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化为每个人的行为规范,才可能真正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③
4 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措施
如何对高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的问题,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发现,这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配合。
(1)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思考,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高中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若想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高中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实现“课堂情景教学”。实现某种情感认知,最好是将课堂教学构建成为“师生共建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师生共同以情感为纽带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可以借鉴韦志成先生的几种创建情景的途径。
(2)通过学校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近些年来,网络上的负面思潮对高中生价值观的养成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动摇了思想政治课对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地位。所以,就有必要在各种学校活动当中,在潜移默化地对高中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这种学校活动可以两种形式开展,一种形式就是给高中生阅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材料,并张贴在各班级教室和宣传栏处,使高中生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另一种形式是在全校各班级中围绕相关内容召开主题班会,使高中生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通过这些学校活动的展开,有利于帮助高中生养成科学的“三观”,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3)通过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教育。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高中生进行教育,以“社会调查活动”为主要形式。社会调查活动不仅能够让高中生深入社会体察民情,还能增强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最终达到价值观教育的目的。社会调查活动开展的过程也就是高中生加深对责任意识的理解的过程。社会调查活动能使高中生正面接触社会并认识社会,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亲身体会到时代的脉搏,真正了解到肩负的“振兴中华”的沉重使命。高中生生活在社会之中,要能够正确地给自己定位,这样才能了解群众想法和社会需要,预见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高中生对社会的了解可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可以用理性认识反过来指导实践活动,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对高中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