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新农村道路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农村道路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道路建设

第1篇:新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一、县乡道路管理的基本情况

目前,县乡道路总里程达316.77公里,县乡道路附近人口近22万,学校128所,学生25800人。20__年县乡道路共发生一般交通事故85起,死亡5人,其中涉及摩托车事故71起,死亡5人。至今年三月份止,全县拥有机动车38762辆,驾驶员42931人,其中农用车、摩托车类36631辆,农用车、摩托车类驾驶员35053人。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道路状况差。县乡道路除县城通往关西客家围的龙关公路、横岗至九连山古坑的横黄公路经改造已达三级外,其他均为五级或等外,且大部分道路路面窄,陂度大,转弯半径小,无标志,都是只能满足行人和摩托车、农用车通行要求的道路。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对道路路面进行了硬化,但基本上都是在原有道路上进行稍作整理。

二是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法率高。尽管通过多年来,特别是实施“五进”活动以来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使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所增强。但是,许多村民要改变以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交通陋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由于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速度快,驾驶人交通意识淡薄,农村以非客运车辆为主,且非法载客现象较为严重,有的驾驶人人道德素质低,超速超载、乱停乱放、人货混装等违法现象突出,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执勤交警面对愈演愈烈的违章行为时,往往加大纠章力度,但却经常遭到违章者的谩骂,威胁甚至殴打,一些有权有势的违章者还时常以权压法、说情、恐吓,手法、手段不一,常令民警执法权威受到严重挑战。

三是交警警力不足,经费难于保障,管理手段落后。目前,乡村道路的日常管理主要还是依赖于辖区交警中队,但中队仅有正式干警3人,其余均为交通协管员(5人左右),与当前的人流及车流量的现状相比,存在着警力不足的问题,中队民警基本上是日夜奔波于国道和省道中,根本无暇顾及乡村道路的管理。且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得不到休整,而交通协管员待遇又普遍较低,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在增设交通安全设施等基础通管理投入中,由于经费难以保障,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局面。因此,对于许多乡村道路的管理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导致县乡道路管理长期处于失管、失控的状态。

二、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加快县乡道路的改造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广大群众应强化交通秩序管理意识,使交通管理尽快地步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对道路硬化要科学规划,在规划中应突出道路交通的基础地位,尽量加宽取直,彻底改变山多地险、临崖、陡坡、坡长等道路现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各级政府要将道路改造经费纳入计划,将道路交通配套设施、交通宣传设施等建设一并纳入,对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以及临崖、临湖和临河地段,必须设立安全防护墩或者防护墙及警示牌;加大整治违章建筑力度,对占道的违章建筑要一律清除。

二是合理调整交通结构。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对能开通客运车辆的县乡道路,开辟公交线路,逐步淘汰低速、安全隐患多、占道面积多的人力三轮车,使交通结构趋向合理;要加强路面秩序管理,对农用车非法载客、超载等违法行为应坚决予以打击。同时,要改进工作方式,在严查无牌车辆上路、无证驾驶之时,可采取上门服务、预约办理的办法,方便群众办证上户。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交通安全意识。继续抓好交通安全村的创建活动,使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每户居民;抓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采取发放交通安全温馨提示卡的形式,向驾驶人及群众进行宣传;是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周年日、“安全教育日”,利用街道宣传、电视宣传、“五进”宣传等形式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第2篇:新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规划新农村建设

Abstra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is the guiding file harnes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only the optimization, scientific, reasonable, can make the control of soil erosion has remarkable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contents and principl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水土保持是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土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在维护防洪安全、生态安全、饮水安全和山丘区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正在推进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在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必须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新跨越、新发展。水土保持规划是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只有优化、科学、合理地制定,才能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规划的主要内容

水土保持规划主要包括生态用地规划、生产用地规划、生活用地(居住环境)规划。

2.1 生态用地规划

生态用地是村庄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的生态屏障。生态用地规划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封禁治理和管护措施规划。封禁治理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实行封山禁牧,明确放牧形式,改自由散牧为圈养或轮封轮牧;二是陡坡耕地退耕规划;三是疏林地封山育林和抚育管理规划;四是草产业发展规划;五是建立规章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和要求;六是设置封禁标志和围栏;七是管护人员和经费规划。

(2)营造水保林规划。实施林草措施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生态用地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林草栽植规划内容包括:确定哪些地方需要进行疏林补植,哪些地方需要营造成片的水保林;选择主要树种及造林整地方式,营造乔木林、灌木林或乔灌混交林;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尽量选择优良乡土树种。

(3)种草规划。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农村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调整,粮食生产正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地多人少的地区可以适当发展牧草产业。搞好水土保持种草规划,首先要确定种草地块、面积、品种等;其次如果按照商品生产要求进行草场规划,则既要考虑机械化管理和科学化经营又要考虑机械行走、运输等道路的水土流失治理。

2.2 生产用地规划

生产用地规划是新农村的生产保障。陕西省山区生产用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坡耕地,坡耕地又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区,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搞好生产用地的水土保持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农田规划。基本农田规划既是农民的基本口粮田、主要粮食生产用地规划,又是主要水土保持措施规划,主要包括修建水平梯田、沟台坝地、小块水地、排洪渠系等。在保持水土的前提下,基本农田应建在缓坡、近村和靠近水源的地块,充分考虑机械耕作、运输、灌溉和农作物管理的便利性。

(2)经济林规划。对经济林建设进行规划有利于新农村主导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经济林水土保持规划的重点在于确定经济林的位置、面积,选择造林整地方式,如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等。同时,还要考虑幼林期地表覆盖和抚育管理的水土保持要求,以防止暴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等。

(3)生产道路规划。在黄土高原地区,山区生产道路通常没有植被覆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产道路水土保持规划中应明确控制水土流失的要求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如对道路的坡度要求,设置排水沟渠、道路绿化带、路面防冲刷措施等。

2.3 生活用地(人居环境)规划

改善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制定生活用地(人居环境)规划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防止水土流失,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居住区绿化。村民居住区是体现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主要场所,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有先进舒适的居民建筑、方便适用的公共设施,而且要有优美和谐的居住环境。搞好居住区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风遮阳,而且可以防止因暴雨、洪水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居住区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有栽植树木和草灌植被、道路硬化以及修建排洪沟渠、污水处理设施等。

(2)农村公共场所水土保持措施。农村学校、商店、影剧院、会场、庙宇等公共场所是村民学习、休闲、娱乐、集中的地方,建设时应在考虑其功能性、确保安全的同时合理规划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周边绿化、硬化措施和防洪、排水、蓄水工程等。

(3)乡村道路水土保持措施。乡村道路是农村生产、生活、运输的重要设施,除由国家投入一定建设费用外,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和乡村经济组织出资修建的。由于经济的原因,在修建时一般只考虑道路的通行功能,忽视了行道植被建设,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在乡村道路规划时要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建设,选择合适的路面坡度,建设路面防冲措施、路边排水沟,进行路旁绿化等。

4 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规划须经过统筹安排、系统考虑,在具体规划中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山区农村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在制定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统一规划,合理用地。合理利用土地、充分考虑土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定位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前提和核心。新农村建设生产用地水土保持规划应充分考虑近期建设和长

远发展的关系,做到节约用地、集约经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例如,在山地、丘陵沟壑地区的散居农户可以根据地形地貌集中建设住宅区,尽量不占或少占用农用地;进行生态移民,如果做不到一次规划到位,那么移民安置地在近期还要作为生产用地进行规划治理。

(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水土保持规划要为新农村建设的生产、生活服务,必须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前提下,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生产高产稳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

(4)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因山区地形地貌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交通条件和生活习惯,建议在不同类型区先搞一些典型示范规划和实施样板,得到大家认可后再大范围推广。

5 结语

第3篇:新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3月12,省新农村办在磐石市举办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明确环境美化整体推进县建设任务目标,学习和推广磐石市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建设独特景观带和绿色生态长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全省环境美化整体推进县的沟通与交流。

近年来,磐石市以“集中攻坚、打造亮点、全面推进”原则,“建立体系、实施工程、完善机制”三措并举,全力推进环境美化工作。全市268个行政村、962个自然屯,村村路边都是花,每年栽种花卉达750公里。几年来,全市农村道路沿线共修建植树台586公里,植树120.3万株,42条生态长廊道路两边全部实现绿满栽严。培训班邀请磐石市农业局、黑石镇、明城镇古城村负责人分别从县、镇、村三个层面介绍了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经验,花卉种植专家详细讲解了花卉种植技术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现场参训的12个县新农村办负责人开展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培训班取得实效。

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新农村建设工作需要破解的一个重大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将立足改革创新,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步伐,在总体安排、统筹推进、建设时序、选点布局、建设方式、文化挖掘、增收致富、产业发展、建设内涵和组织推动等方面实现转变。

2015年我省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的要求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为总体要求,以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再登新台阶、再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重点抓好10项工作:高标准推进410个重点村建设,创建10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打造10万个美丽庭院、30万户干净人家,推进5000个行政村农村道路实现“屯屯通”,开展12个县(市、区)美化工程,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35%行政村建立设施管护、民主管理各项村务的长效机制,精心打造特色农村文化品牌,完成2000名村干部培训和100个典型报道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工作。

第4篇:新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 规划 建设

对于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新农村规划不是一乡、一镇、一村孤立进行的,它们是市、县域城镇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做好新农村规划,必须深入了解村庄现状,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才能提出适合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制定出适宜农村发展的特色规划。

1 新农村规划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同区域资源、文化和地理特点差别明显,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乡镇有些已经完成产业结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变,率先步入小康社会。但是,内地特别是中西部广大农村,与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及工业化基础薄弱,缺乏规模企业支撑,财政困难。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建设凌乱无序,脏乱差现象严重,整体村容村貌落后,农民素质参差不齐,观念落后,农村旧习俗还普遍存在等等。农业和农村发展远远滞后于工业和城市,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居民。

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措施,往往导致路径跟随、盲目投资建设现象,造成无谓的浪费和建设的混乱无序。所以,新农村建设规划及管理措施的制定迫在眉睫,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和依据。

2 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六新”,即新农民、新产业、新村庄、新组织、新环境和新服务。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不是让农村直接变成城市,或是在面貌上接近城市,而是要建设成更适合人居住的田园小镇。

2.1 明确思想,科学指导

根据乡镇和村庄经济的形式的发展要求,要从乡镇和村庄建设的全局出发,综合进行乡镇和村庄规划,统筹安排乡镇和村庄建设,逐步改善广大乡镇和村庄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要重点规划和建设好集镇,为现代农业化建设和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前进的基地,为农业剩余的劳动力寻找就业的机会,避免农民大量的流入城市,为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积极创造条件。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依靠当地群众,征求群众意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发展程度,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有步骤有计划的把新农村规划好建设好。

2.2 以人为本,合理配置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使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享受与城里人相同的待遇,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那么,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一是要充分体现科学性,二要尊重普通农民的权利和利益,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农民群众参与规划的制度,明确农民需要什么,农村需要什么,不能搞大包大揽,为了迎合长官意志、业主主意而牺牲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新农村规划就是使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科学、有序,使我国的城市化沿着完善、健康的道路向前推进。

2.3 城乡统筹,科学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融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新观念,要通过对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方向性。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思维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按照城乡统筹的理念,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片区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统筹配置中心城区、建制镇和农村的各类资源通过实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延伸下移城市公共服务和统一规划配置社区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城

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及其管理体制、城乡均衡化的公共服务。

2.4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新农村规划一定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遵循农业的特有规律来进行规划、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农村规划必须考虑农村自然开放空间、农村自然尺度、农村地理形态及其联系,土地和空间的非农业化对生态循环的影响,农村生活与生产在土地与空间使用上的混合,空间布局与分配比例的特殊规律等等。

此外,在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产业特色、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差异,既要使农村特有的地容地貌和自然风景得以保存,又要是农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得以改善,还要使整个地区的人文精神、文化气息得以延续。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各地经济情况的不同,资源状况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对农村建设发展分步规划、逐步推进,根据地理位置、产业状况、经济情况背景等因素,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设方案。

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八种可资借鉴的起步模式。分别是:现代农业主导带动型、休闲农业主导带动型、畜牧养殖主导带动型、休闲渔业主导带动型、工业企业主导带动型、商贸流通主导带动型、民族特色主导带动型、历史资源主导带动型。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充分参考、借鉴各地涌现的多种多样的建设模式,但注意不能走向模式化。

2.5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要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首先要节约土地资源,综合考虑基本农田的保护和村庄建设用地的开发。从区域层面上划定禁止建设区,并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限制农田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化的同时,对农村将来发展用地的数量与类型做出科学的预测,及时整理闲置、废弃建设用地,以便合理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实现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调整,注重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在进行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时要从功能分区、空间结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绿地系统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合理布局农民的土地。同时,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适合新农村特点的新能源,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新型住宅,切实做到节能、节水、节材,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其次,在对新农村进行规划,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同时,开发生态农业产业链,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而提高农业效益,同时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6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

新农村规划要从环境与区域空间的整体性出发,综合考虑道路、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环卫、绿化、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村域内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实现道路路面硬化,并进行道路断面综合设计;建立符合国家水质要求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保障水质,供水到户;建立完整合理的排水系统,逐步实现“雨污分流” ;结合周边城镇市政设施进行集中供暖,或利用太阳能、沼气等进行分户供暖和作为燃气;建立一套有序、完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处理体系;在主要道路两侧及村民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结合村庄出入口和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布置集中绿地广场;进行电力供应的变配电设施、输电线缆架设或埋设,电话线缆、卫视天线等通讯线缆及设备的配置等。

根据村庄发展需求和周边公共设施配套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坚持分散和共享相结合的布局原则,以服务全覆盖为目标,配置教育、医疗、商业、行政、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事业。

3 小结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经济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合理的新农村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应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去认识其战略意义,又要充分分析解我国农村发展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新农村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 赵建彬,张红梅 新农村规划要义的几点思考 山西建筑[J] 2007(33);

第5篇:新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一、编制完善村镇规划,合理指导村镇建设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事关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我市以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村庄规划为重点,层层落实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推动全市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顺利开展。按照《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规划编制层次和省“千村百镇”整治建设试点活动要求,抓紧做好试点、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组织编制(修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总体规划,解决县(区)域范围内建制镇、集镇和村庄的布点及规模、乡镇和村庄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等问题,为科学指导村庄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为保证规划编制工作质量,在区县建设局的配合下,集中时间深入到全市34个乡镇、543个行政村免费发送《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文件及张贴件)、《陕西省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省、市农村住宅设计图集”6000册,通过政策宣传、技术服务指导新农村规划建设。

为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编制和建设整治工作,我们制定印发了《关于安排全市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通知》、《关于抓紧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工作的几点要求的通知》和《**市2006年试点、示范村庄建设整治标准》,指导区县、乡镇、村庄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同时在3月底协调规划、交通、电力、林业、农业、扶贫、果业等多个专业部门对全市100余名新农村示范村包村部门干部及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丰富了大家在村庄建设规划、村容村貌整治、村民住宅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了管理意识和工作能力。为支持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工作,我市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对每个示范村规划编制补助2万元,村庄整治补助1万元,推动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工作。截止10月底,全市51个新农村试点、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我们将51个示范村规划做成展板,到各区县进行巡回展出,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

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省建设厅年初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将“千村百镇”整治活动同市委、市政府今年要抓的创建5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71个整体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市、区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包抓,选派干部驻村蹲点的办法,开展以“培植主导产业、营造新生活、培育新乡风、建设新村镇、创建好班子”和“改善基础设施、培植经济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参与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抓两头带中间,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耀州区组织村镇干部赴旬邑参观学习新农村规划建设经验,开阔视野,增强信心。宜君县通过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制定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宜君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职能部门任务分解表》,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印台区加大财政投入,倾力支持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区通过健全机构、政策宣传和制定规划,扎实安排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抓好村庄建设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根据省建设厅2006年省“千村百镇”试点村镇建设整治目标任务书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建5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要求,将6个试点镇和51个示范村作为推动全市村镇建设事业的重点村镇。为确保村镇建设整治任务落到实处,年初,我局与各区县建设局分别签订了2006年试点示范村镇整治建设目标任务书,层层落实责任,量化考核标准,从抓好规划实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入手,定期深入区县检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强化监督、检查,帮助建立完善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切实搞好试点示范村镇建设达标工作。通过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联动,有力促进了试点、示范村镇建设整治的开展。

1、加快完善试点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合理有序发展。

耀州区董家河镇、孙原镇,印台区广阳镇、红土镇,宜君县五里镇、太安镇6个试点镇2006年共完成投资2296万元,完成水、电、路、商业市场等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项目20个,新建工程项目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达到25%以上,极大的提升了试点镇城镇载体功能。1999年以来,全市24个建制镇共完成基础设施项目570项,共完成投资3.16亿元。其中2006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0项,完成投资4200万元,项目建设已全部进入收尾阶段。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小城镇规模效益和积聚效益不断增长,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一些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企业在小城镇纷纷落户,为全市村镇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以村庄整治为重点,切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突破口。我市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注重落实,讲求实效。对省市级试点镇、试点示范村庄,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完善;对移民搬迁村庄,坚持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与住宅建设同步进行。对于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欠帐多的村庄,制定计划,逐步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近期结合镇区开发、村庄整治、移民搬迁,在全市各行政村重点开展了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通过改圈、改厕,清理垃圾、污水,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粉刷旧宅、见缝插绿,大力开展卫生清洁活动,消除农村“脏、乱、差、散”现象,使村庄容貌在短期内有了明显改观,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完成通村公路及村庄道路建设435公里,完成9处供水设施建设,解决了5300人饮水问题,完成移民搬迁3200人。大部分示范村道路骨架基本形成,修建了村庄排水设施,逐步消除道路积水现象,清理了门前乱堆乱放,治理了村庄环境卫生,进行了三改(改厕、改水、改圈),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得到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3、抓好村镇住宅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村镇住宅建设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去年以来结合各区县地理特点与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将全市农村住宅设计优秀方案和全国优秀设计共27套设计方案汇编成册,编制完成了《**市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参考图集》,结合《陕西省新农村住宅设计图集》一起免费送发到全市各行政村和国土、扶贫、发改委等部门,供村民在建房时参考选用。同时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经济适用、环境卫生的住宅,改进生活方式。2006年全市完成村镇建房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1792万元。

三、整合资源,发挥综合效能,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健康发展

一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我局作为城乡规划建设职能部门主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整治;交通部门抓好村镇公路勘察设计,加快乡村公路网建设;电力、电信、广播电视部门,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工作;扶贫机构加大扶贫重点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加大对试点示范村新产业的扶持;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是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今年开始在市级财政预算中安排新农村规划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奖励试点示范村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培训等。各区县政府和乡级政府也加大了对重点村庄规划建设的投入。按照村庄建设规划,部门协作,集中安排项目建设,综合使用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推动村庄建设发展。由市、区县政府牵头,整合计划、水利、农业、扶贫、交通、乡企、卫生、林业、电力、电信、教育等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向各级试点、示范村镇倾斜,安排好建设顺序,逐年实施。

三是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同时,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6篇:新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一、试点村的选择标准

(一)经济基础要好

经济发展水平是很多地方政府选择试点村的首要标准,村庄经济基础的好坏是该村能否成为试点村的关键。有一个省的某镇仅有一个试点村,该镇镇长说其实在刚开始选择试点村时,他们所挑选的并不是目前的这个村,而是另外一个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扶贫村,但是后来由于上级的标准是不能选择扶贫村作为试点村,故又选择了村庄面积较小、经济条件也比较好的这一试点村。目前,由于很多地方部门在选择试点村时有“嫌贫爱富”的倾向,他们觉得有一定基础和经济实力的村庄开展新农村建设会比较顺利,被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也比较合适,而扶贫村就不宜搞新农村建设,这也导致了很多扶贫村或者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被排除在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选择之外。

这里所谓的经济基础好,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村庄要有一定的集体经济。目前,农村社区村集体负债情况严重,基本上没有固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部分地方部门选择试点村的前提就是该村没有集体负债,而且最好要有一定的集体资产。像上面提到的试点村,该村不仅没有任何集体负债,而且还有八九万的集体资产结余。第二,村民要比较富裕。新农村的建设不能单单靠政府出钱,靠村集体出资,还有相对一部分的资金需要自筹,如果村庄百姓的生活比较富裕,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那么自筹部分的资金就会比较容易获得,这样一来因为资金问题而产生的阻碍就会相对减少。因而,经济基础(包括村集体经济、村民个人收入)被列为许多地方部门确定试点村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二)干部与群众的基础要好

这里主要涉及对“人”的要求,第一,干部的基础要好,也就是要有好的村干部,优秀的领导班子。第二,群众的基础也要好。试点村的村民要对新农村建设有很高的积极性,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配合和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村民本身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资源基础要好

很多省、市、乡镇在选择试点村时,有一定资源基础的社区也成为试点村的首选。这个资源包含两个方面: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指当地要有一些资源来发展产业,也就是说要有产业支撑。这个资源可以是旅游资源,可以是矿产资源,也可以是林业资源。某县试点村的选择标准其中一条便是要有产业支撑――旅游产业,县里的口号就是要创建旅游强县,因为该县原本就有很多的旅游资源,靠旅游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在当地政府看来有益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另一个县的某试点村,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依靠当地的采矿业以及矿石加工业,该村的集体资产已经有100多万的结余,每年还有300多万的收入,有这样雄厚资本的社区被定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其发展必定会比普通村更为顺利、更为迅速,那么其推广意义又何在?

社会资源方面是指在选择试点村时,许多地方政府会考虑到该村有多少在外面工作的官员,出了多少商业精英,以及有多少人上过大学或者是考上了大学,等等。如果在外做生意的人多,那就便于招商引资,也容易向其拉赞助,而若又有很多在外工作的官员,有些时候政府的某些措施或项目便易于倾向于该村,这样一来有官员和商人的共同帮助,村里的发展当然更容易些。

(四)其他方面:与项目示范相结合

访谈中,也有人提到了试点村的选择标准之一是村子的民风要好,村民之间要和睦相处,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要融洽。另外,部分地区在选择试点村时常常与已有的项目示范或工程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往往选择那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各方面发展比较好的村庄,如移民村、旅游村、文明村、生态村,等等,而一些地处偏远,各方面发展都比较落后的村庄则很难成为试点村,有些地区甚至直接将扶贫村排除在试点村的选择之外。

二、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活动

综合来看,现阶段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具体活动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二是改善基础设施。三是加强民主法治。在现有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加强农民的参政程度,保证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得以实现。四是提高农民的素质。通过培训以及宣传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如某县的几个试点村建设正在规划之中,每个村仅花在规划上的资金就超过一万元,也有个别试点村正准备请规划部门进行规划,但这种规划一般都是房屋道路等方面的建筑规划,而不是村庄综合发展的发展规划。

现阶段试点村正准备开展和已经开展的活动离不开村庄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修路、修水利、修房子等,大都仅仅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中“村容整洁”的方面,也是最容易看得见的工程。

(一)房子工程――盖新房

目前开展较多的活动就是盖房子,不少官员认为盖房子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首要内容,很多地区的试点村正准备或已经开始盖房子。

(二)道路工程――硬化道路

被列为试点村的社区大多已经完成了乡级公路的修建,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资修建村级公路。当地政府官员认为,道路是目前村中需要改善的首要方面。在政府的安排及农民的急切需求之下,道路硬化也是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的主要活动之一。

(三)燃料工程――建沼气池

燃料的使用也是农村社区的一大难题。目前,部分村庄正在大范围修建沼气池,以改善燃料的使用方式。调查中某试点村沼气池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据当地群众反映,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沼气池,当地气候并不适合建设沼气池。另外,也有试点村为了让村子有更好的形象,不让农民烧秸秆,必须使用煤气,但煤气很贵,80多元一罐,很多村民承担不起。

此外,修水利尤其是饮用水的改建工程也是试点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也有一些地方为了政绩搞试点,建完房子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水、电、下水道等都不在考虑之列。

三、试点村做法可能引发的问题

(一)资源分配问题

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是先抓试点村,这样一来所有的政策可能便会偏向于试点村的发展,一些政府的项

目如村级公路修建工程、水利设施工程、沼气工程等都会有意无意地选择在试点村进行。不论是财力、物力还是人力,都会首先支持试点村。另外,有些时候上级提供的资源并不是针对试点村的,也有可能将这些并不需要的资源分配给了试点村,而真正迫切需要这些资源的普通村却无法得到。这不仅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还可能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社区之间贫富差距问题

目前我国现有的村庄之间存在很大的贫富差距,而试点村又选择了基础好、经济富裕、发展势头好的村落,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加剧了村庄之间的不平等,拉大了村与村之间的贫富差距。那些无法成为试点村的贫困村,既得不到政府资金的帮助,也没有其他资金来源的渠道,本身又没有内源式发展的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只能壁上观花,看着富裕的试点村的大力发展,即使自身想采取一些比较小型的活动,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也许会无计可施。

(三)问题

首先,试点村拥有大量的新农村建设资金,这样一大笔资金的管理需要考虑。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否能够专款专用,不出现村民所担心的款项被挪用的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对很多村庄来说能成为试点村本身就可以获得很多的资源,因而村干部会千方百计地申请、托人、拉关系,以使能被定为试点村,这一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权力寻租,造成有些官员的。

(四)效仿的问题

之所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示范行动,在各省市确定若干试点村先行建设,是为了能从试点村的建设中总结经验,在以后的新农村建设中提供借鉴。但是,现在试点村的建设很多仅停留在盖房子上,在某种程度上一些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表面做法影响了很多地方部门的决策,也误导了农民的理解。

四、建议

建设新农村首先要进行试点村的建设,目的是为了获得和总结经验,将试点村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但是,目前各地的试点村做法存在不少问题,如选择标准、开展的行动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与示范效应的初衷相偏离。研究认为,目前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做法需要修正,不能顾此失彼。

第一,调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选择标准,发挥试点村的作用。试点村不能仅选择经济最富裕、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的村庄,而将扶贫村排除在试点村之外。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社区发展的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村庄进行试点,以求在试点村工作中取得经验,探索出不同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从而以点带面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第二,加强宣传,明确试点村的主要任务。试点村的建设虽然仅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开始,但它的影响将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它将为以后的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并将成为其他村庄发展的榜样。因而,试点村的建设行动会对其他村庄的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目标及其主要任务的宣传与教育,保证各地、各部门都能明确试点村的主要任务,从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统筹发展试点村。

第三,落实试点村建设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各省市的试点村大多有专项建设资金,要确保这些资金真正落实到试点村,真正用于新农村建设,让农民放心,让百姓满意。

第7篇:新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自去年来,我们**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乡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实施的道士塘、**、南庄、山上应村四个村中二个整治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两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创建的大林、小林、下盘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回顾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支持原创作品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乡成立了由乡长马贤茂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个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二)宣传发动造氛围。我们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全乡共召开各类会议8次,张贴标语265张,宣传图片132张,刊出黑板报16期,乡宣传报道组进行跟踪报道,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全乡投入专项资金464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52间,拆除危房及断墙残壁45处,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装路灯116盏,新增绿化面积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我乡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如下田村村干部积极充分护绿使者,花木的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支持原创作品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三、存在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第8篇:新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关键词:保定市;新农村;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062-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1]。保定市作为全国第四人口大市,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市,其新农村建设尤显迫切。近几年来,保定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深入研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不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保定的新农村建设,相继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为了更好地了解保定市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发展需求,我们按照山区和平原、距离城市远近、发展水平高低等标准选取了10个村庄进行调查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和新农村建设现状

1.保定市概况。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全市总面积22 190平方公里。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保定市辖4个县级市,18个县,4个区和1个白沟新城。全市2011年末常住人口达到1 119.4379万人。全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分山区和平原两大类[1]。

2.保定市新农村建设现状。从 2004 年开始,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保定市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文明生态村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有一定的相似性。到 2006 年底,第一、二批创建村达到1 53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25%,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 2006 年,保定市新农村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的节水灌溉、农村沼气、农村医疗等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增加。建设农业产业化项目160个,完成投资22.9亿元。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投资2 950万元建设农田节水设施,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21.8 万亩;投资 2 453 万元,解决了 136 个村、8.6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3 亿多元,建成了52 590个沼气池;投资3 801万元,对 75 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新增病床 1 431 张;投资 1.2 亿元,改造 186 个村的乡村公路 568 公里;投资 1 331.8 万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321 个,28 890 平方米。此外,还推广了一批农业生产新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 210万亩,推广旱作农业综合配套技术 172.8 万亩等。

2007 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360”工程(每个县(市)打捆编制一个中心镇总体规划及所辖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三个乡的总体规划和 60 个村庄规划),争取县域、乡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率分别达到 35%和 25%;2008 年完成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中心镇总体规划及其镇域内规划编制,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率均达到 60%;2009 年完成所有乡镇和村庄的规划编制,基本形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为主体的村镇规划体系,实现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

从 2009 年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保定市实施“五十乡和百村”示范工程。在全市选择了56 个乡(镇)和 106 个经济基础强、班子基础牢、群众基础好的村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联系示范点。下发了示范点工作方案,2009年底前所有示范点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准备用 三至五年时间完成试点村的示范村改造计划,重点开展以“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积极探索多种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法 [2]。

二、保定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村庄建设布局混乱。没有制定村庄发展规划的村子,村民盲目建设住宅,老旧民宅与新建民宅相互交错,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有的村庄以道路为主线,沿路随意而建,在调查的村庄中满城县石井乡的苑庄村就属于这种发展结构;有的村庄以原宅基地为中心散落群居,布局随意。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村子,村民见缝插针地盖房子,造成道路曲折,村内多数道路不通畅[3]。毗邻保定市的新市区南奇乡南奇村就属于这样的村子。

2.现有规划存在诸多问题。有些村庄规划是多年前编制的,没有预计到村庄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未及时进行修编,明显滞后村庄发展的需要;有些村庄规划没有结合农村实际,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点的特殊性,未考虑经济水平、生态条件、地形地貌、民风民俗等条件的不同,随意改变地形地貌,耗费大量土建工程来建设城市型社区,丧失了地方特色;有些村庄规划为了达到图面美观效果,要求道路横平竖直,房屋整齐规划,缺乏文化休闲场所、给排水系统、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规划。

3.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和城镇相比,被调查的许多村庄在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明显供给不足,部分村庄由于村庄规模小,村庄内部未设置小学和卫生医疗机构,造成了儿童入学难、村民看病难等现象,尤其是西部山区村庄,此种现象最为普遍。此外,农村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给排水系统严重缺乏,该问题甚至在一些近郊型村庄也很普遍。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生活和生产垃圾也渐成问题,要么随意堆积,影响村容村貌;要么随意填埋,造成地下水等的污染。

4.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被调查的县乡干部、村级干部和部分村民都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一些县乡干部将新农村建设错误理解为建设中心城镇,盲目实施撤村并庄,认为这样既可以节约耕地,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又可以推进城镇化建设。然而过多地强调建新村、盖新房,则会造成耕地浪费,形成“城中村”和“空心村”,导致村民自我积累资金浪费,使大量用于生产发展的资金沉淀到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上。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偏差,被调查的村民都知道新农村建设,但对于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有的村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政府部门完全负担所有费用;有的村民则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场行动,走个过场;还有村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变相集资,然后搞建设。

5.农村规划的制订缺乏公众的有效参与。传统的农村规划是一种偏重于物质建设规划上的规划,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规划控制方法,缺乏公众的有效参与,所以制订的规划不能体现满足村民的普遍愿望。即便在现有村庄规划中存在公众参与,也仍然是被动的、初级阶段的参与,也只能算作出席。如此一来,由于公众参与范围小、广度和深度不够,较少涉及参与主体利益平衡等深层问题。而且目前的技术手段多为问卷调查、一些意向性的选择和规划成果展示,公众的参与仅被作为辅助设计手段,起不到协调、平衡作用。

三、保定市新农村建设良性发展的对策

1.加强农村管理体制建设。村民自治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对本辖区进行经济、社会等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村庄的发展。所以当前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就应该在县乡政府相应机构的指导下,由村两委组织全体村民进行本村的经济、社会等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2.因地制宜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山区村庄和平原村庄在规划上会存在差异,不同区位的村庄在规划的制订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城郊型村庄和远郊型村庄在村庄功能定位上就不一样。所以村庄规划要在规划机构的领导和组织下,吸纳村民的建议,反复论证和修订,最终形成适合村庄长远发展的规划。

3.逐步完善村庄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村级基层组织应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依据本村经济条件逐步改善村庄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尤以道路和村庄面貌的改善最为重要,起到了先导的作用。村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要吸纳全体村民的建议,既要做到符合全体村民利益,更要体现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可维持性,以便长久地为村民服务。

4.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工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村领导干部和村民熟知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国家及所在省市级的方针政策,对新农村建设进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其次应该在乡镇驻地及中心村镇,设有相应的宣传场地,并借助于电视、广播等相关媒体,既进行理论解读和宣讲,又展示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案例,全方位提升辖区居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知。

5.强化新农村规划中的村民的有效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要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要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的能动性,就要充分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多个环节上的重要事项,要切实让村民参与进来,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提高村民的决策参与度,充分调动村民贯彻落实各项决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和建设中,应该赋予农民一定的决策权,才能够使规划更好地被实施。

参考文献:

[1] 保定市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报告[R].2012-04.

第9篇:新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1、今年副县级干部、贸促会会长等领导多次深入到乡及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顺利推进村的各项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方面,以上领导多次出面找市主管领导及财政、交通等部门负责人想方设法为解决建设项目和资金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及各单位在资金本身就很困难的情况下,拿出一定的资金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爱心。

2、今年贸促会领导带队,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到乡,进村入户“一帮一”地开展帮扶困难群众活动,为困难党员送去了1200元的节日温暖,春节前夕会长带领本会工作人员送去慰问金3000元,及时解决了乡敬老院孤寡老人过年缺钱买年货的难题。

3、作为驻村工作队长能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新村办组织的各项会议及活动,将新村办的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到队员和村委会,并积极抓紧落实,经常与驻村队员深入村组调研,广泛宣传,统一认识,在认真听取了乡村主要领导关于乡情、村情后就驻村入户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传达市委、市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极大地推动了广大村民搞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4、资金筹集及管理情况:(1)工作队筹集资金23000元,其中:贸促会10000元,科协10000元,卫生监督所3000元。(2)分管领导出面协调、工作队办理争取交通维护资金20000元,用于维护村4、5组桥梁。(3)新村办拔入资金30000元,另外20000元,12月底可全部到位。以上资金全部通过乡财政所入账,再根据具体项目使用情况进行核拨。村民集资资金为110000元,(用于入户道路硬化、禾坪硬化等)此款由村支两委班子进行管理操作。以上资金筹集共计:20.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