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教师的角色范文

传统教师的角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教师的角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教师的角色

第1篇:传统教师的角色范文

关键词:出纳;小班;角色扮演;带教法;实训

出纳综合实训是财务专业士官学员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实践手段之一,是学员正式实习、上岗前的“技能综合演练”。出纳综合实训具有专业内容广泛、演练科目众多、场地转换频繁、沟通协作困难等诸多特点,按照传统单一的带教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实训科目正常推进,实训效果差,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出纳综合实训,以期将多课程专业知识整合转化为学员实践操作技能,这对于出纳综合实训意义重大。我们在襄阳士官学校基层财务系对财务专业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出纳综合实训中将传统的由专业教员带教模式结合小班分组角色扮演,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一、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抽取

本次实验选择财务专业(中职)2011级学员22队共100名学员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教学计划,在2012年5月份出纳课程综合实训中,学员22队一区队45名学员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单一带教法,实训作业在固定位置的教学楼306大教室进行,学员不分组,主要依托专业教员的示范带教进行;在2012年6月份出纳课程综合实训中,学员22队二区队55名学员(含17名女学员)作为实验组,采取小班分组角色扮演与传统带教法相结合的模式,实训作业在不固定位置的教学楼505财务实训中心进行,学员按每5人为一组,共分成11个财务作业小组,区分人员角色和作业场地,实训科目主要由实训作业小组共同协商讨论,专业教员个别指导帮带进行。

(二)实验方法

2012年5月份对照组45人按传统单一带教法进行,2012年6月份实验组55人除重要科目接受传统的专业教员带教外,在实训全过程还采取分组角色扮演的小组共同作业模式进行,具体作业方法如下:

实验组学员每5人为一组,成立财务作业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财务科长、会计助理员、出纳助理员、业务经办人员、银行等其他机构工作人员等角色。专业带教教员主要是引导学员对模拟业务进行判断分析,协调同一作业小组不同成员达成共识,形成业务处理意见,指导各作业小组有效完成整个实训作业流程,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对学员综合表现进行评判打分,为实验提供数据。

(三)评价指标

军队出纳综合实训结束后,学员实训成绩根据最终形成的会计实训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其主要根据财务业务工作流程按模块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1.财会基本技能,2.票证处理技能,3.现金银行业务,4.账簿处理技能,5.会计档案整理

以上内容共分成10项考核指标,包括职业态度、财会三功、现金业务、银行业务、数据较验、票证处理、账簿处理、运算能力、凭证装订、协作能力等10项考核点,每项10分,满分100分。

(四)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采用分类比较法,其中计数项目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计量资料采用秩检验。

二、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两组学员的实训综合成绩主要指标数据比较如表1、2所示:

三、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样本学员的得分情况就可明显看出,在实务操作中其得分普遍高于对照组,可以说小班分组角色扮演模式结合传统带教法在实训过程中有以下显著优点:

第一,按军队财务工作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设置了不同角色,由各小组学员分工协作完成,这可以使学员更加直观的了解军队单位财务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分工,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协作沟通的工作技巧,这种实训模式还能理清学员在实训过程中的工作思路,对军队出纳工作形成整体认识,为今后部队实习、上岗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军队出纳综合实训科目涉及军队财务专业众多课程,知识面广泛,专业带教教员由于专业限制,无法精通各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实行小组作业模式可方便学员集体协商讨论,共同整合业务处理意见,将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

第三,分组实训可有效提高实训效率,在较短时间内可开展更多演练科目,同时分组角色扮演模式形式有趣,参训学员兴趣热情高,互动交流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随着基层财务系军队财务教学实训中心软硬件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在今后的军队出纳综合实训中采用小班分组角色扮演模式结合传统带教法的教学实训方法将极大的提高综合实训效果,增强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从而缩小与部队用人单位对后勤士官人才需求的差距。(作者单位:1.襄阳士官学校;2.信息工程大学第二干休所)

参考文献

第2篇:传统教师的角色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ocial productivity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very slow. After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based on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of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has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stat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new curriculum system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based teaching. The new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ed and comprehensiv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is reform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orc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teacher's rol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han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role and teacher role of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discusses in the new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hange the role of the strategy of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teacher; role change

我??在经过基础课程的改革之后,教学大纲体现的全新的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着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问题也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 角色理论与教师角色

“角色”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戏剧之中的一个名词,它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要求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在戏剧之中“角色”一词也称作“脚色”。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第一次将“角色”这个词引入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中。米德在他的理论之中运用“角色”这一概念对个体在社会之中的不同身份和行为进行说明,在社会心理学之中“角色”这一个术语包含着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一套特定的社会行为模式,在社会之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体现着一种特定的社会行为;第二层含义是指角色的行为对角色在群体之中的社会地位的反映;第三层含义是指社会对每一种角色的行为、义务等的规范,从这一层含义之中反映了任何一种行为不仅仅是角色扮演者的社会地位及个体心理的反映,还是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反映。

在社会之中,角色的分类有很多种类型,分类的依据是社会对个体期望和个体执行角色的情况。现阶段,学术界将社会角色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期待性角色。这种角色是社会要求的角色,期待角色身上有许多社会群体期待的内容,这就造成了期待角色往往是一种理想化的角色;第二种类型是主观角色。担任这种类型的角色的个体,在实际的角色执行过程之中,需要对角色的身份、职责、义务等要素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第三种类型是实际角色。这是指人们在实际的生活之中表现出来的角色。三种不同的角色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在客观要求、主观要求、主观和客观综合作用下的三种生存模式,这三种模式为个体在社会之中角色价值的实现以及进行准确的自我社会定位提供了参照。三种角色的关系是以主观角色为中介,期望角色不断的转变为实际角色的过程。教师身上同样具有着这三种角色。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重视并努力将三种角色一致起来。

教师角色,对于社会群体而言它是一个期待性角色,对于教师本身来讲它是一个主观性角色也是一个实际的角色。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一个教师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和他周围环境的心理因素与力量。”这句话实质上就是强调了教师应该有一种角色意识,要明白自己具体扮演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个体又该如何发挥这种角色的作用。著名的社会教育学家比德尔在对前人有关教师角色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之后,将教师的角色分为三类:一是指教师的行为;二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三是指教师角色对教师的期望。

在教师角色理论的研究方面,目前我国的研究水平还落后于国外水平。因此本文在此简要阐释一下国外的教师角色研究成果。国外对教师角色的研究是以两个方面为重点的:一是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研究;二是人本主义理论下的研究。在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之中,教师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之中发挥其角色的作用,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之中得到发展。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但是在学习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遇到的各种学习问题,还要为学生创建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建构主义者的理论之中,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习者的智力活动。依据这一观点,建构理论将积极学习者的特点归纳为“要能够提出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要深入调研,解决矛盾冲突和勤于反思”。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认为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促进学习氛围,学生自主决定如何进行学习。罗杰斯认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鉴于这种现状,罗杰斯提出了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这一主张。人本主义者认为教育应该具有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综合发展的特点,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学之中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对20世界各国的教育模式的改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师一般是指“向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我国相关的法律之中对教师的定义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指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专业人员。

2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

2.1 学科知识的传授者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传授现成的理论。对于这一现象夏?D尊先生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只有知识的授受,毫无人格上的接触,简单的一句‘教育者是卖知识的人,被教育者是买知识的人罢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仅仅是对知识的结论进行传授,这一本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教授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之中教师明显的表现出了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的一种倾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教师仅仅将自己的角色定义在知识的传授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将教材之中的内容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授给学生,教师解决了学生知不知道、会不会的问题,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完全割裂,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之中完全的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以及道德行为的教育,导致了学生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形成了巨大的人格障碍;第二个方面是传统的教师在进行实质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重点在教而忽视了学生学不学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课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展开学习,教师控制了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第三个方面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之中重视给学生讲授某些重点结论,忽视了对结论的来龙去脉的解释和知识的拓展运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记忆标准答案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缺少必要的思考和思维活动,致使学生在需要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时,表现出思维能力的严重不足。

2.2 思想道德的说教者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重视对理论的讲解,却完全忽略了社??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未对学生产生实质的影响。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与重理论、轻实践相似的问题还有重灌输、轻引导。传统教育之中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灌输式教育,在教的过程之中完全的忽视了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的存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逐渐变成了一个“说教者”而学生则沦落为“被说教者”。一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包含的情感体验,行为养成等都以“说教”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迫于考试压力,则完全接受了教师的说教,实质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也未对学生产生实质的教育。这种现象的普遍使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表示出一种不满,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大道理课。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仅在扮演“说教者”身份,还是学生学业的仲裁者。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评定学生学业时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在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时运用了绝对的标准,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从以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手段就可以看出传统的评价手段重视知识的评价强调一种共性,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从而轻视了学生的个性。

3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

3.1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有两种引导学生的方式。第一种是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设计的教学方案向学生传递一部分与所教授内容有关的信息,这一过程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有点类似;第二种引导方式是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探讨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遇到问题时,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在发生变化。教师需要改变传统上对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教师应该由重视知识的传递转向重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要强调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和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逐步的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懂得如何探究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著名的德国学者第斯多慧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他们。”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之中的引导作用。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要实现将“目标――策略――评价”这一过程与“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

第3篇:传统教师的角色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角色扮演;教学定位

角色扮演法就是用表演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组织教学。比如:运用教材中的角色特征组织一段小品、短剧,或是模拟表演现实中有趣的一个片段,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英语教学的过程增添一点生活化、艺术化的气息。并且,角色扮演法也能够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习与生活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激发其对未知知识领域的探索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浓厚的兴趣基础。同时,英语角色扮演教学法也是角色表演的一种细化和提炼,需要讲究团队合作和群体参与。即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创造出一个该情境下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语用中掌握英语口语,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因为它改变了教师作为课堂的唯一中心体、主导者,使教师变成了教学中能把握全局的一个互动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的频率,从而有助于改善课堂上严肃的师生关系。

一、英语教师角色扮演的定位

英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需要相应地改变自身的角色与身份,根据不同的时期变换不同的身份职能。曾经有一位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Jeremy Harmer,在How to Teach English 一文中提到,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为:organizer(组织者),controller(控制者),participant(参与者),assessor(评估者),prompter(提示者),和resource(资源)。这无异于告诉了我们,教师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是需要不断变换的,根据不断出现的、无法预测的课堂进展情境,适时引导,应运而生。在角色扮演教学中,教师既承担了前期的策划工作,也参与了中间的扮演活动,更是后期的剪辑者,对教学做好总结归纳。

首先,教师作为角色扮演教学的组织者,需要充分策划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当好组织管理者这一角色。在备课时,教师需要对角色扮演教学活动进行整体的、详细的规划,如活动分几个步骤进行,难度是否适中,每种难度安排的人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教师的前期工作做得充分,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才会得心应手。

其次,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一个控制编排的领导者,如同戏剧中的导演一般,角色扮演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编排引导。这种编排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理解教材、参透教材的能力,同时也体现着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毕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能力,学生们之间也存在着个性与共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法,适时地设定合理情境,就学生的个人水平安排适合的角色。

最后,教师是英语角色扮演教学中的提示者,在需要时给学生一个提醒,如同行军中参谋的角色。在教学活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事事俱到,只需要给与学生适当的提点,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导学生的积极发挥。并在学生分组表演时,教师分配在各组的指导时间应大致相同。同时,在学生互动时,师生间也需要互动,教师应适时的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活动中,避免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以使角色扮演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二、英语教师角色扮演的困惑

教师在角色扮演教学中通常也不是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教师角色认知困惑,即站在教师的角度所呈现的视野与站在学生的角度所呈现的视野,很多地方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由于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经验、知识水平、人生阅历的不同所造成的,这就导致教师的角色认知出现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在很多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认为“常识性”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就很有难度,可能演绎得就不尽如人意。尤其在英语角色扮演中,学生对题材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很难在情感上跟作者有共鸣,表演出来的角色特征往往就形似而神不似了。

其次,教师角色地位的困惑。由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得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不能很好的将教师看成扮演成员中的一位,过于紧张而久久不能融入到自己的角色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授课中要为角色定位打好基础,做到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他们不仅能尊敬教师,同时也能与教师成为好朋友或是合作伙伴。

最后,教师角色技能的困惑。实际上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了要突出角色的个性特征,也是需要一定的表演技能的,而教师平常可能就刚好欠缺这方面的表演天赋,结果让学生感觉不出角色的个性特征,觉得这个表演很乏味,就会给今后的教学活动造成一定的阻碍,有可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4篇:传统教师的角色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英语教师 角色转换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主宰者角色,但这一角色随着教学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面临着转换的必要。这种转换的必要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诸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所以,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他们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中来。

一、转换的必要性

(一)传统高中英语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着知识传输的工具。他们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收这些知识,然后死记硬背,进而存储到自己的大脑里。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便是一种知识的记忆过程,而教师的主要职责也就是帮助学生记忆这些确定的知识。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主宰着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但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这种模式也越来越体现出了它的弊端。

(二)新课改英语教学的优势

针对传统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英语新课改做出了自己的一些调整。这些调整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影响转换的因素

虽然英语教学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决定了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但还是有很多因素在这种转换中起着影响甚至是阻碍作用。

(一)教师个人原因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自身有关。大部分的教师,其中也包括一些年轻的教师,他们一直接受的都是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至于他们已经习惯于这种教学并对它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崇拜,从而难以接受未知的东西,故而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他们很多时候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并认为这一理念贯彻之下的教学仍然是行之有效的,所以一时难以转变自身的角色。

教学观念的落后伴随着的还有知识体系的陈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相当一部分老师的知识体系自身便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同时,在教学中又缺乏提升自己的积极性。这就导致了他们业务知识和能力的普遍低下,从而为角色的转换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当然,这种知识的陈旧也与他们缺乏一定的培训有关,很多教师表示他们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和知识。所以无从谈起角色的转换。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除了教师方面的责任以外,作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的中心,学生方面也有相当的责任。对于这一点,比较明显的情况出现在中小城市的中学。由于这些地区交通闭塞,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相对大城市要晚得多。同时,他们可供学习的资源也非常有限,所以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便要落后于大城市的学生,尤其是在口语交际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传授者变成引导者甚至是参与者,这些学生便会感到学习的吃力。学生的这种反应便在一个方面给教师的角色转换造成阻碍。

(三)现行教育制度

另外,现行的教育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的存在,是影响教师角色转换的一个很大的原因。高考这种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素质的方式,使得学生从小在英语学习上便把精力投入到对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关注。而学校也用升学率这一指标来对教师实行量化管理,用成绩来评判他们在教学上的贡献。在这样的一种选拔体系之下,即便是新课标大力倡导教师角色的转换,但实施起来,依然有相当的难度。

三、转换的方式

(一)教育理念的转换

要实现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首先在于转变他们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将教师自身所学习到的东西固定地传授给学生。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角色的转换首先便需要他们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自身也不再仅仅是一个教授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思考;同时也是一个参与者,真诚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一些想法和意见。但需要通过联想、推理等思维方式用英语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时,学生便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力,努力去解决这些难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懂得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二)教学方式的转换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最重要的在于教学方式的转换。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被证明了只能培养出会阅读和做题的哑巴英语。而对观点的表达和思维的锻炼却收效甚少。新课改便试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代之以一种新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活动为中心,强调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试图通过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用团队的形式来将他们进行划分。每个人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同时,还要对团队同伴的学习负责。大家通过共同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实现小组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之前的“教”和“授”,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引导者。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运用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尽管教师自身,学生方面以及现行教育体制都在进行着一定的阻碍,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仍然要经历一定的转换。这种转换多数通过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刘慧,隋欣.小议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及专业发展[J].才智,2012(5).

[2]夏育文.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J].教学与管理, 2010(11).

第5篇:传统教师的角色范文

【关键词】外贸单证实务 慕课 教师角色 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02-02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MOOC”,即慕课,是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造传统课堂,应用新技术与手段不断提高课程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慕课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已发生的重要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种信息技术和开放的教育理念支撑下的多元化角色。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自2013年启动“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建设并投入使用以来,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角色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一)“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对教师工作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外贸单证实务”课堂中,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一般由主讲教师把课程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教师只需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案等就可以从容应对正常教学。在“外贸单证实务”慕课情况下,需要一个教学团队的相互协作才能够完成,因为在慕课建设以及使用中包括录制微视频、制作课件、单证批改、论坛答疑等很多环节。此外,使用“外贸单证实务”慕课的教师与传统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慕课教师需要在论坛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答疑、单证批改及反馈等,并根据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慕课网站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进行及时的调整。

(二)“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在传统的“外贸单证实务”课堂中,教师是授课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负责授课,学生负责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导课堂的所有活动,教师将知识硬性地“教”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启用“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后,课堂中师生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如同导演和演员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导演的角色,启发学生演员如何“表演”。“外贸单证实务”慕课中,学生为师生关系的主体,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协助下主动地探究新知识。特别是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意义重大,教师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

(三)“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外贸单证实务”课堂中,教师只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授课技巧,就完全能够胜任教师的角色。“外贸单证实务”慕课中,教师则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对教师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微视频的录制中,教师在教学的手段、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都需要精心的准备;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是常态,需要教师更深刻理解“导演”的角色和技巧;在技术上,需要教师掌握基于网络的网络测评及互动技术,从而满足跟学生在论坛互动和解答疑难问题;在分析学生学习和考核情况时,教师需要掌握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最新的网络技术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专业之外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扮演慕课教师的角色。

(四)“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对教师主观情感带来冲击。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背景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的重要性及权威性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承担更多的职责和任务,需要教师转变角色以适应全新的课堂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慕课对教师主观情感的冲击是显然易见的,需要教师从心态和教学理念上不断调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教师能够理解“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对教师角色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就会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丰富教学手段和完善教学理念去适应慕课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二、“外贸单证实务”慕课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慕课资源的创设者和传播者。在“外贸单证实务”慕课中,教师不再是主导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者,而是变为慕课资源的创设者和传递者。教师需根据“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知识资源以“微视频、小测验、单证制作和实时解答”等形式传送至慕课网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最方便化的学习方式和条件,以网络手段丰富“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知识和技能。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主要是启发学生认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关系变成为学习伙伴,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过程更加立体。总之,在“外贸单证实务”慕课中,作为慕课资源的创设者的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充实自我,实现角色的转型,并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有效教学与进行协同知识创新。

(二)教师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交流互动的组织参与者。在传统的“外贸单证实务”课堂中,教师充当了知识传授者和课堂控制者的角色。课堂上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基本处于被控制、被支配的状态。慕课中,由于引进了创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前可以在宿舍或图书馆等场所利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则主要是通过师生以及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来讨论、分析和共同解决制作单据中遇到的问题。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真正帮助学生有效地内化课前自主学习的知识,使课堂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同伴之间深度交流互动的学习场所,教师由传统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交流互动的组织参与者。

(三)教师由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导评价者变为次要评价者。在传统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评价中,主要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试卷的考核方式评价学习效果,教师是学习效果评价的主导者。在“外贸单证实务”慕课中,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则更为多元化,评价更为客观和公平。学生在慕课网站观看视频时,可以根据学习的进程随时插入单据随堂测试检验学习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课后在线测试可以及时对学生的答题和制单情况进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主要是在慕课网站系统进行自动初步评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交流的表现做出评价,再将以上的评价综合做终结性评价作为学生“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最终学习成绩。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教师的评价已经在学生评价之后,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主导自己课程的学习评价,这种自我评价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变,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由主导者变为次要评价者。

(四)教师由课后练习的局外者转变为课后反思促进辅助者。在传统的“外贸单证实务”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完成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然后在课后安排练习题和单据制作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后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几乎不参与指导,教师与学生是相互脱离的,是不参与课后学习的局外人。在“外贸单证实务”慕课中,学生课后可以随时自己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可以随时通过论坛和即时通信工具与教师沟通和交流,教师也可以随时解答学生问题。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习进度,在“外贸单证实务”慕课中,教师由课后练习的局外者转变为课后反思促进辅助者。

三、转型策略

(一)在提高信息化能力过程中完成教师角色转换。“外贸单证实务”慕课是基于网络化教学,与信息化技术密不可分,教师角色若想成功转型需不断提高信息化能力。“外贸单证实务”慕课的教育架构决定了这门课程必须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才能更好解决如何突出知识点或技能点、如何设计精美的学习内容、如何呈现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等。“外贸单证实务”慕课教学团队的教师需要掌握剪辑视频、配音动画、制作课件、网上操作等高品质录制技术制作较为实用的慕课资源,并熟练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外贸单证实务”慕课教师需要具备一定信息化技术能力才能有效实现角色转型。

(二)在建设慕课建设中实现教师角色转型。“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建设过程是一个课程资源整合和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需要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相互协作,明确分工。从“外贸单证实务”慕课课前调查、素材收集、资料整理、课件制作、视频录制、视频编辑、慕课网站建设、课程资源、师生在论坛互动、整理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以及对反馈进行科学分析后对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等环节,均需要教师的全程参与。“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建设过程复杂精细,每个环节均需要经过仔细推敲,并且逻辑严密,知识构架完整。因此,教师需要在建设慕课课程建设中明确分工,并承担相应的制作工作,才能适应并且胜任新的角色。

(三)在慕课的教学追求中实现角色转型。“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利用慕课将课堂作为师生间深度知识探究、思辨、互动与实践场所,真正使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是对教师的严峻考验。在翻转课堂中,能否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贸单证实务”慕课应用中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设计的慕课资源,利用后台数据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慕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给自己提出新要求,在不断完善慕课资源和使用效果的追求中实现角色转型。

(四)在为学生创造更好学习条件中实现角色转型。“外贸单证实务”慕课是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的简短、完整的在线课程资源,慕课资源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因此,教师在建设慕课资源前,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教法,还应该对学生学情有充分的调查,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据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内容,帮助学生利用有限时间学习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为学生创造更好学习条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师定位,从而实现角色转型。

【参考文献】

[1]范明刚.基于慕课浪潮下的教师角色转型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4(9)

[2]黄金煜,等“翻转课堂”与教师角色转型[J].上海教育科研,2014(6)

[3]张军妮.慕课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6)

【基金项目】2015年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项目(2015LX056)

第6篇:传统教师的角色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内涵;追求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后来角色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中。社会学家们将教师的角色界定为三种类型:其一,教师的角色即教师行为;其二,教师的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其三,教师的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我们要探讨的是作为教师角色所应具有的教师行为。

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每个人的角色要随着身份及其现实的不同做出恰当的调整。尤其是当传统教师角色内涵遭到质疑的情况下,其教师行为的转变就成为必须。

一、社会发展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学生很少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得知识,教师是知识、技能、道德等多方面的权威,师生关系单一,教师角色也单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转授给学生,因而,只要教材熟悉,教案确当,逻辑结构清晰,语言表达通达,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责任,如果再能讲得诙谐风趣和深入浅出,使学生爱听,就是一个好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双向交流可有可无,极而言之,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甚至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多,教师已有的教学思想、习惯了的工作方式,甚至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教师角色新定义及其应然追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作为教师不管是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或者是有多年教学经验,都要适应这一转变,,必须尽快适应教师新角色要求,从传统教师角色的理念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逐步进入下列角色:

(1)“非权威”的角色

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引导者”的角色

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激活起来;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教师要引在关键处、引在抽象概括处、引在知识的联系处、引在加深理解处。

(4)“学友”的角色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即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与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既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5) “信息平台”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应战者”的角色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

(7)“徒弟”的角色

适应角色的转变,对每位教师来讲,都是挑战。教师之间互为徒弟,互想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新教师要想把课讲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学校和同行的肯定,一定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拜师当徒弟。多与老教师沟通,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及时总结经验,寻找不足。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速角色进入的进程。

(8)“学者”的角色

教师即学者、研究者的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作为有自己特定思想和认识能力、思考能力的人,应该结束长期被动的“教书匠”形象,代之以积极主动的“学者”形象。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更应该成为年轻教师的职业追求。

那么,面对上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如何扮演呢?笔者认为下面的教学行为理应成为教师追求的方向: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以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点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发展多元智能;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4.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特别是给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势;

5.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通过对话、交流,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应该说教师进入角色的快慢,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观因素的作用是主要的.作为教师要发挥自主性,主体性,对自身角色意识进行积极反思与认识,并且进行自主调整与修正,使自身角色扮演更加完善与适宜。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第7篇:传统教师的角色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09-01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新课程实施中,各种课程教学都被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体育教学也无一例外。在新课程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体育教师便要在各个方面进行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条件下,体育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我素质,更新自我观念,教师还应由原来教学大纲的机械执行者转化为新课程的积极设计者。教师只有这样,在不断的体育教学实践和改革中,适时地转变自我角色,提高体育教学研究能力,才能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体育教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下角色的转换,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教师由执行者转变成设计者

我国多年来实行的课程行政体制可以归纳概括为:“政府定课程、学校管教学、教师用教材”。这种格局行之既久就习以为常了,不如此反而不可思议,体育教师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指令性体育教学大纲来开展工作,体育教师只管“照本宣科”,而不用管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样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对大纲的执行情况。这种状况将体育教师局限于非常狭窄的工作空间和非常微观的工作层面,甚至将体育教师局限到只与技术细节和秒表皮尺打交道,教师的专业判断与决策能力几近颓废,体育教师丧失了工作的专业性与创造性,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如出一辙。而现在,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进下,传统的标准化、统一化的课程内容体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可供教师和学生选择的丰富多彩的身体活动。全国统一的教学管理体制也得到了改变,三级管理体制提升了教师的执教地位,为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提供了可能。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通过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设计课程方案,调整课程进程和课程结构等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直接参与、建构适合实际教学情境的课程,实现教师由执行者向设计者角色的转变。

二、 教师由管理者转变为组织者

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理念形成了不平等的传统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批判者,学生发展的制约者。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一员。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能驾驭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传统的“满堂灌”、“命令式”教学必将退出教学的舞台,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必将确立,只有如此才能更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规律。

三、 教师由督促者转变为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中心”的传统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传统意义上,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督促学习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响应却成了制度化教育的显著特点。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和学生应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学的参与者,教师要自觉改变“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尊重学生个体不同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共同参与、选择体育学习的内容,共同探索和发现运动的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四、 教师由仲裁者转变为促进者

第8篇:传统教师的角色范文

随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贯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基本职责就是自主学习。相对于自己的服务对象,教师角色基本职责的一种基本解读就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 基本职责

诱导学生 自主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史上空前的改革,新世纪中小学课程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将由此开创。而实现这一历史转变的主要角色,是千千万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和学生。因此,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的主体角色必须和新课程一起更新一起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随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角色基本职责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也必须与时俱进地随之转变;并作出言简意赅的基本解读,以便千百万中小学教师的领会和操作,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 传统教学角色基本职责的历史演变和历史局限

千百年来,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被尊奉为教师角色与基本职责的经典解读,根深缔固地影响着我国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行为。这种解读,有其历史的积极意义,也有其时代的历史局限。上世纪末,依据填补历史空白的首部《教师法》,虽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1] 的新说法,但教师行为并未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变。随着新世纪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2 ] 的确立和贯彻,对于教学角色及其职责、行为、作用的讨论空前广泛,空前深入。人们从国家、学校,组织、管理,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等等不同的角度,赋予中小学教师种种职责;从各自不同的需要,期盼中小学教师承担种种角色。从传统的春蚕、蜡烛、园丁、人梯、助产士、人类灵魂工程师……到现在的向导、参谋、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参与者、促进者、激励者、对话者、合作者、咨询员、催化剂,等等——这些探讨和演绎,对于全面了解和全面发挥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全面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角色是社会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体现着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和基本职责。从小农经济时代到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教学,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许慎《说文解字》);师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传统的教师在扮演着先行者、有道者的角色。在欠发达的社会,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有道的偶像和道德的说教者,是有学问的尊者和活的教科书。教师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没有教师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天地君亲师的威严和霸道,传统的学生角色只能是驯服的羊羔。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描绘;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乏味读书生活的回忆;查魏巍《我的老师》全文对三位老师的不同介绍;听郁秀《花季·雨季》中“又搞突然袭击”和同学背地里喊老师“陈老太”、“老古董”叙述;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传统教学,师生关系,其历史的演变和局限,或许可由此而见一斑。这些是艺术的真实,也是生活的真实。

在目前中小学传统教学中,学习(读书),或者更确切说——接受学习(被动读书),作为传统学生角色的基本职责应该说也是很明确的,甚至是唯一的;与之相应的,这时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最传统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教书——按书教学生读书(按课本给学生讲课)。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是统一内容和标准、材和教参、统一考试和检查。人民教师一切行动听指挥,已无昔日塾师那样的“课堂主宰者”的风光和自由。无奈的教师只能被动地且必须严格地执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计划,忠实地做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考试内容的教书匠。无奈的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书本知识、考试内容,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的容器、应试机械人。教学双方同在无奈地扮演着被动的角色,被动地履行着无奈的职责。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讲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传道授业解惑”与“教书育人”只剩“传道”与“教书”,教师只能仅仅是作为书本知识传授者在苦苦支撑着自己的角色。

二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建立,信息社会的到来,推动着我国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要转变;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3 ]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师生经验的时候,教师角色基本职责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就成为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第四章第三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谈到:“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4 ] 这话,是对的;不过,可以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的,远不仅仅是教师。至少,有文化的家长可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没有文化的家长照样可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以我们并不认同“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5 ] 的说法。教师应该是受过教育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的职责和作用,与有文化的或没文化的家长,应该是大不一样的。作为学校教育的专业人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很专业的促进者,并且在促进、推动、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更多的履行其专业的职责,执行其专业的任务,施展其专业的特长,发挥其专业的作用。而具有这种职责、任务、特长、作用的角色,与家长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是有质的区别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个大概念的外延包括教师、家长和别的角色如校外辅导员等,但教师和家长与校外辅导员却是不同质的概念。把包括家长与校外辅导员等在内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成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这就难免要犯“动物是蛇”那样的逻辑错误。

无论是过去和现在,学生的基本职责和任务都是学习。课程改革突出的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由被动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新课程中,其基本职责和任务不再是过去的学习,更强调——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既是新课程学生角色的基本职责和任务,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相对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相对于学生角色基本职责和任务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也应该随学生的转而转,其基本职责和服务方式也应该依学生的变而变。相对于自己的服务对象,教师应该尽快地从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不仅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更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

三 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角色基本职责的一种基本解读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目前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明显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申明:“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变化为前提的。教师应该依据改革的目标和服务对象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改变自己的服务方式。学生,是教师主要的服务对象。教师应该为“自主学习”的学生服务,教师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服务?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教学角色的发展变化来说,教师的职责和作用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学习”,更专业更本质的一种基本解读应该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作为学习主体,学生更多的应该是自主学习。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尽快地从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职责、作用的淡化乃至取消。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始终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指导谁的问题,教师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6 ] 这种见解很明显是由课堂主宰走向了另一极端。特别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作用其实是很重要的,其职责也是很必要的。“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既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基本方式行为方式;既充分肯定教师的专长和作用在于“诱导”,又明确突出“诱导”的目的在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说“诱导”而不说“促进”,前文已作过探讨,“促进”是应该的,但这一概念太宽泛且诱导即为着促进。说“诱导”而不说“指导”“引导”等,则后者之意已蕴含在前者之中。“诱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教师角色基本职责的一种基本解读,应该是千百万中小学教师可以接受、领会和操作的。

诱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意味着教师要具备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和能耐。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诱导”学生热爱学习的志趣,“诱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做学习的主人,自信自觉自修自省,有主意有主见地主动学习“自己的课程”[7 ]。在这里,“导”应该是一种启迪,一种引领,因势而导。“诱”可以是诱发、劝诱,循循善诱;也可以是诱掖、引诱,诱其深入……一切可能的教育资源和手段——无论白猫黑猫,只要是有利于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尽可取之用之,服务于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学习一同成长。魏书生的成功,正在于他就是这样一位“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手。[8 ]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正在艰难地推进,教师职责的明确与教师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实际问题。身为普通教师,和千千万万的中小学普通教师一样,期盼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能为教师减负,明确和简化自身的职责,和学生一起解放一同发展。“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9] 是故愿作引玉之石,求教方家。

[ 参考文献 ]

[1] 《教育实习指导》编写组,教育实习指导[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

[2] [3] [4] [5][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0,125,114。。

[6] 钱梦龙,为语文教学招“魂”[J],中学语文教学,2004(2)-8。

[8]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

第9篇:传统教师的角色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教育 教师角色

数字化时代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时代,它的蓬勃发展广泛影响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时代标志着人们生产、生活、学习、交往的方式发生了崭新的转变,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的不同凸显着数字化时代的开放性、科学性、虚拟性、兼容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数字化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样也改变了教育环境。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教师是生活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特殊群体,教师主要通过教书育人的方式扮演着在社会中的角色,通过教书育人实现教育的目的。

教师角色是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一种行为模式。[1]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同,教师角色受社会对教师期望的不同也会发生变化,数字化时代中教师的角色受社会对教师期望的改变而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和定位也层出不穷,如古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理解是教人以道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传道授业解惑者等等。近现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描述是知识传播者、辛勤的园丁、学习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管理者等等。每种角色都体现着不同的思想和行为观念,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是举足轻重的,但传统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再适应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必须重新思考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角色。

教师作为教育者。赫尔巴特提出“教育要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被称之为传统教育,杜威在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被称为现代教育。教育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传播面广,信息量大。学习者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得学习资源,数字化时代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学习者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获得学习资源,通过下载、转发和上传学习资源进行分享,按个人主观意愿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教师和学生作为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这种多渠道的形式获得新知。不可否认学生通过多渠道的形式获取学习资源、占有学习资源以及解决学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亚于老师,从而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知识主要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这种单项传递的局面,所以师生之间知识的单向传递应转变为师生之间知识的双向传递共促师生和谐发展。“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局面被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教师作为学习者。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财富蕴含其中》指出:教育必须围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这四种基本能力进行重新设计和组织。这意味着学习者不仅要学会求知,而且要学会做事、生存和合作。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样要求每一个人终身都要学习。

新知识不断涌现于当今的数字化社会中,教师传统的经验满足不了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特点的教师职业需要,教师仅仅通过简单的学习单纯的去完成自身工作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数字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资源的无限性和人本身精力的有限性要求每一个学习者不仅要学习更要学会学习,更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习者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是社会发展和时展的新要求,但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中,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在学习资源上所具有的权威和垄断地位相比较之前而言受到学生的挑战,教师应成为会获取学习资源并能将学习资源转化为知识的新型学习者。知识和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资源获得的信息是有区别的,谢弗勒认为;新的事实、信息可以告诉学生,但不能由此认为学生认识了它们,因为“认识要求学生获得保证该信息真实性的权利。[2]学习者可以轻松获取新的事实和信息,获取的信息存在于物理世界、主观世界和概念世界中,但并不能获取知识,知识是物理信息与人相互作用在人脑中的反应,经过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的变换后所获得的产物。教师作为学习者,此角色决定着教师对于知识的获取、领会、加工、提取、迁移、强化、应用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标准要求自我。

教师作为指导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突破了传统教育中“知识传播者”这一角色的局限性,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决定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点在于知识的传播,指导者的角色决定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点在于在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这一层面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并且是具有学习能力的自然人,作为指导者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产生内部学习动机使之产生学习兴趣是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索然无味的、无趣的、不能持久的,并进而能导致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教学思想为老师指导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保障。指导要在最关键最需要的阶段加以指导,全盘解答学生的问题,培养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是指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分享。

教师作为反思者。黑格尔说过“熟知的东西未必是真知”。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在教师本身看来异常的简单和熟知。因为熟知的的可能只是一些可以描绘、模拟的外部现象,而不是内部本质的规律性联系。[3]所以往往越是简单和熟知的内容越难以进行深度的理解和思考,难以深刻挖掘获取知识内容最本质的联系。不得不承认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常年用、反复用的教学现象,教学方法也是陈旧的、没有变通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反思教学中习以为常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自以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有没有照顾到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有没有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有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等等。对于自己熟知的知识和教学内容有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达到真知的程度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诸此之类的问题都是值得教师进行反思的。

参考文献:

[1] 王俊明.近年来关于国内教师角色冲突的研究综述.教师教育研究[J].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