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动物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对伤害动物的行为感到气愤。行为:
1、自觉爱护动植物。注意保护珍稀动物,不伤害它们。
2、见到有人伤害动物,加以劝阻、批评,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遵守公德”德目中“自觉爱护动植物,注意保护珍稀动物”的要求编写的。这个年级段的学生,一般都喜欢玩小动物,但却不懂得爱护它们,因而,捕捉和伤害它们的现象常有发生。本课课文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和实际,从正面对他们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法建议:
1、大自然中有益动物很多,各地的有益动物也不完全一样。本课中提到的,只是各地常见的几种。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儿童对有益动物的态度,进行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为什么说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问题是本课教学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说明:(1)象啄木鸟、猫头鹰、青蛙等这些动物以害虫为食帮助人类做好事。(2>:请记住我站域名/<)动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友好相处,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快乐。(3)珍稀动物是人类的财富,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课保护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社会的财富,要爱护它们。
2、懂得保护珍稀动物是国家的政策,保护它们人人有责。
情感:
1、喜爱动植物。愿意为保护动植物尽力。
2、对伤害动物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自觉爱护动植物。注意保护珍稀动物,不伤害它们。
2、见到有人伤害动物,加以劝阻、批评,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教学重点:是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动物。
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同学们,你家有小动物吗?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的事好吗?(同学之间交流)
小结:在家庭中,在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中,我们和小动物之间已经结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成为了好朋友。
板书:朋友
2、你还知道哪些野生动物,分小组说一说。
动物真是数不胜数、千奇百态。
3、大自然中如果没有了动物会怎样?
小结: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动物,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更重要的事,人类也会随之灭亡。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板书:保护人类的……
二、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让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如何帮助人类的吧。
(1)捕鼠能手----猫头鹰(录像片)
(2)森林医生------啄木鸟(录像片)
(3)壁虎捕捉蚊子的录像片。
2、你还知道哪些?请你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小结:象同学们说的这些能够帮助人类做事,对人类有好处的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有益动物。可别小看这些动物,它们真是给人类帮了大忙了。
录像资料片:《鸟小作用大》。
3、除了我们常见的这些有益动物,世界上还有一些稀有动物,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呢?
(1)活化石----国宝大熊猫(录像)
(2)金丝猴录像
(3)丹顶鹤录像
……
4、你认识图中的珍稀动物吗?为什么称他们是珍稀动物?
(1)丛林之王——东北虎、华南虎,数量很少。
(2)金丝猴——全国只有60多只。
(3)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数量很少。
(4)丹顶鹤——全世界仅存1200只左右。
(以上内容边指图边讲。)
小结:所有的珍稀动物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们是全社会的财富。它们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给我们的家园带来勃勃生机,但它们却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森林被毁,剥夺了它们的栖息地;环境污染,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还有人类的大量捕杀……现在保护野生动物,尤其是珍惜的野生动物,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88年11月8日我国颁布了第一部野生动物保护法,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那些伤害珍惜野生动物的人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5、看了这些珍稀动物的录像片你有什么感觉?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小结:人们欣赏珍稀动物,人们喜爱珍稀动物。动物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珍稀动物是人类的瑰宝,一旦失去,不可再得。
6、人类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呢?学生自由发言
扩展资料展示:
(1)研究动物可以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科研人员利用动物研究地质的变化录像)
(2)由于大量捕杀麻雀带来的蝗虫灾害。
(3)大熊猫传友谊(大熊猫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4)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功臣”
……
7、前些日子,英国首相布莱尔到中国访问,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的部分内容已刊登在一些报纸上,老师给大家读一读信的大概内容:
一些不法分子偷盗我国珍稀动物——藏羚羊。据说,在贵国把披藏羚羊的皮毛被看作有身份的象征,而藏羚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希望阁下回国后同有关组织部门协调,制止这种违法行为。
(1)你知道信的结果怎样呢?
*那些偷盗者受到了惩罚。人们不在以穿此皮衣为荣。
(2)这个叫做梁从诚的人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呢?
小结: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中国的平民百姓,还是外国的元首,对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非常憎恨,同时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个写信的人是个非常有勇气的、勇敢的人。提起勇敢的人,索南达杰就是众多为保护藏羚羊而献身的勇敢的人之一。
(介绍索南达杰及他的事迹。)(略)
小结:正是有许多索南达杰这样的英雄,才使珍稀动物有生存的希望,逃脱灾难。我们虽然不能向英雄们那样直接参加保卫珍稀动物的战斗,那我们能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呢?动物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人 类离不开动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保护人类的朋友吧!
三、辨析导行
1、遇到下面的情况怎么办?
(1)、春天,你家的屋檐下有两只燕子搭好了窝,可大人怕脏想把它捅下来,不让它们在你家住。
*想办法既不影响卫生,也不赶走小鸟。
(2)、夏天,邻居家的阿姨看见窗户上有只壁虎就让叔叔把它捅下来。
*劝阻他们不要捅,
(3)、秋天到了,一些农民怕小鸟吃麦子就在地头支起粘网抓小鸟。
*告诉他小鸟是有益动物。
(4)在集贸市场你发现有人倒卖国家保护动物。
*报告有关部门
2、同学们都去过动物园,你们可曾想过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免遭一难呢?(放录音:管理员叔叔的话。)
(1)你听了管理员叔叔的话后,心里怎么想的?
(2)我们今后再去动物园,应该怎样做到文明观赏?
(学生回答中穿插提问:这些东西是谁扔的?若喜欢动物该怎样做?)
3、帮一帮:
(1)小红到动物园,在熊山,见几只黑熊正抬手向游客讨吃的,她真想扔点吃的逗逗它们,请你告诉小红应该怎么做?
小结:小红应该遵守园内的规定,不随便投喂食物,从而爱护动物。
(2)小军家的湖面上飞来几只白天鹅,请你告诉小军要注意什么?
小结:小军要爱护珍稀动物,不要伤害它们。
板书:不伤害它们
巴,白肚皮,绿大褂。地上跳,水里划,唱起歌来呱呱呱。它是
庄稼的卫士,害虫的天敌。据农业专家测报,一只青蛙每年捕食
上亿只害虫。为农业增产、减少农药污染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它
真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
再说狗吧。它嗅觉敏锐,性情机警。他不仅能为人们看家护院,
还能为人们找矿、报震、缉私、旧人、检查物品、医学实验、军
事侦察、刑事破案和探索危险物品等等。它可是多称职的小勇士
啊!的好朋有
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比如奶牛
产牛奶给我们喝,蜜蜂奉献花蜜给人类……
动物对人类这么好,可是有些人却财迷心窍,残忍地捕杀它们。
由于麻雀肉质鲜美,在南方很多省市,许多人趁着鸟类迁飞的季
节乱捕乱吃麻雀,加上农药和杀虫剂的威胁,麻雀在大面积减
少,不少地区完全绝迹。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有三五成群的人用电瓶到夜间捕
杀青蛙,他们每一个人晚上多则捕得四到五公斤,少则也捕得二
至三公斤。而捕杀一只青蛙就等于捕杀成千上万只青蛙,照这样
下去,对青蛙的生存有很大的威胁……有些人不听劝告,还在继
续捕杀动物。
一、 “抓鸟案”判决合法性阐释
(一)案情简介
2015年12月,《郑州晚报》刊出一则消息称,河南省某高校一大学生闫某在家掏鸟16只,因此以非法猎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河南省辉县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其朋友王某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但是宣判后两人不服提出上诉。2015年 8月21日,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维持原判的判决。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热议纷纷。对此,河南省辉县市人民检察院回应称,被告人闫某是“河南鹰猎兴趣交流群”的一员,在网上进行兜售时还特别注明了是“阿穆尔隼”,并且曾经网上非法收购一只凤头鹰而转手再出售。2016年4月26日,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消息称已经驳回了该案的再审申诉。
(二)法院判决合法有据
虽然《郑州晚报》存在故意误导舆论的情况,但是也有更多法律人士支持法院合法有据的判决。在1989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当中,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而使用采用一级和二级两个保护等级,将存在中国特产稀有或者濒于灭绝情况的野生动物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将存在数量较少或者有濒于灭绝危险情况的野生动物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该名录将所有的隼类都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也当属在内。
在“抓鸟案”中,闫某所捕燕隼达16只。其所猎捕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法律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所侵害的客体正是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制度,闫某虽然主观上已经知道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但是仍然实行了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危害行为,在侦查阶段及一审开庭时均对猎捕燕隼16只和所猎捕燕隼去向供认不讳。在审判过程中法院没有采纳其他减轻处罚情节的情况下,对闫某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可以说是在量刑幅度内的。
然而判决的合法性并不能断送本案具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当规章制度以及刑事立法存在缺陷且与现实相冲突时,还能否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其判决的合理性能否使人信服,值得怀疑,同时反映出中国野生动物刑法保护应更加完善。
二、刑事立法合理性欠缺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范围归属滞后社会发展
目前,《刑法修正案九》都已经对社会公布,但是于1989年颁布,与刑法量刑相配套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时隔27年至今极少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调整,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更新。从以下可以看出,该《名录》已经严重滞后于物种资源的变化。
与国际上相对比。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每年更新一次, 该名录也被全世界公认为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有效的记录,但是《名录》却暴露出长达27年未系统全面的更新的问题。随着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变,部分物种逐渐变成珍贵、濒危野生物种,部分珍贵、濒危物种受到国家的大力保护,相应的数量种群也在稳步上升,并且在科研考察过程中不断发现了新的珍贵、濒危野生物种,需要尽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以黄胸鹀(又名禾花雀)为例,在广东等地遭到大量的捕杀食用,IUCN红色名录已将其列为“濒危级”。但是在我国其并没有列入《名录》,所以无法得到相应的法律保障。
从成本投入与保护效果对比上分析。对于列入《名录》中的野生动物,国家必须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者繁育基地,支持各种相关的科学考察等等,甚至鼓励民众搬迁为野生动物腾出栖息地。在经过27年之后,物种数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针对数量上升,已不能达到珍贵、濒危野生标准的物种,国家的继续投入可能会造成有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使得那些成为珍贵、濒危的物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以长江江豚为例,在缺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法律地位下,保护成本投入的不足可能无法有效阻止其数量加速衰减的趋势。而在保护专家看来,江豚是具有保护希望的。
由此得出,《名录》在没有跟上生态学和环境学关于环境利益认知步伐的情况下,这种滞后性一方面造成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投入难以均衡。另一方面当反映在“抓鸟案”中时,可以看出,燕隼虽然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条约》和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规定,燕隼属于生存“无危”(Least Concerned)的动物,并不能够上“濒危”的级别。现实中燕隼的分布范围广泛,并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 将无危动物与濒危动物不分等级的置于同样的保护力度之下,表明《名录》滞后于世界发展,对闫某刑罚适用的合理性也易受质疑。
(二)刑事立法没有保持应有的明确性
首先,中国刑法典没有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概念进行明确的定义。于是在2000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将其定义为“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附录二的野生动物以及驯养繁殖的上述物种。”而前面已经提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存在更新滞后、难以反映现实状况的严重不足的问题。刑法的不明确性则会使民众陷入“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恐惧当中。
其次,中国刑法典对于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也只是比较简单的规定情节严重或者特别严重该处以何种刑罚,但是对于严重程度的如何判断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定。此罪不同于其他犯罪,民众能够以普通生活标准对情节严重具有大概的认识,但是对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情节严重程度民众是无法进行判别的。这是由于民众普遍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并不熟悉,而且猎捕、收购野生动物的数量带有相当程度的随机性,这势必会导致民众对非法猎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何为严重产生认识模糊而陷入刑法的恐惧当中。之后出台的《司法解释》对该问题进行了解决,却造成了在罪量设置上存在极大的不平等,这从以下的案例比较中可以看出。
(三)对闫某的处罚与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不契合
与同类案件“2016年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8特大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系列案”(以下简称“洞庭湖案”)比较中,盗猎团伙组织者何建强以非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何建强团伙多次对该保护区内的越冬候鸟进行毒杀活动,造成野生水鸟大量死亡的结果,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案也受到湖南省林业厅、岳阳市政府等的重视,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岳阳楼区人民检察院办案干警也提前介入该案。其轰动性远大于“抓鸟案”。而“抓鸟案”中,被告人闫某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杀害是对肉体的直接消灭,后果具有不可挽回性。而猎捕行为仍旧保存了野生动物的生命完好状态,在野生动物被救助后,还具有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回补的可能,后果具有可挽回性。杀害野生动物与猎捕不能相提并论,团伙作案与个人行为亦不能等量齐观,最后两案判决相似。虽同属情节特别严重,但是具体案情中的主客观因素却存在天壤之别。
量刑设计应当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失当的量刑不仅难以实现刑罚目的,反而可能会导致犯罪数量的增加。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凭借其特有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远名世界,其拥有极为丰富的候鸟资源,而且对生态系统调节发挥重要作用。渔民何建强主观上明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禁止狩猎,为了获取非法经济利益,凭借对保护区熟悉经验,仍旧铤而走险拉拢其他人选择在保护区内投放毒饵杀害珍贵鸟类。该保护区内也经常有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巡视,渔民何建强团伙为了不被发现,采取隐蔽性较好的投毒手段,实施了多次投毒的危害行为,造成了包括12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在内的63只候鸟死亡的危害结果,对保护区内的鸟类资源造成不容忽视的破坏,严重侵害社会法益形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在客观方面,何建强实施了远大于闫某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也远大于闫某。可见《司法解释》在量刑考虑上存在严重的缺陷,除了数量标准外所规定的其他考量情形并没有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这种采取片面化的方式,导致加重责任规定不明确,以数量为主要标准的量刑设计导致的结果是对主观方面欠缺考量、危害结果上不加重视,这就不能使犯罪阶梯跟刑罚阶梯在实质上保持合理的对应关系,从而造成量刑不公的问题。以表面上平等的数量标准来机械性决定严重程度,实际上却因为案情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而造成天平失衡。
还有在闫某的违法性认识上,即使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但是对如此之重的刑罚可能并没有预见到,而且也并不妨碍以下的合理推断。要知道,至今在广大农村和山林地区,捕猎仍然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并不能否认闫某所在的村庄仍有其他村民在进行捕猎行为,且习以为常,只是因为闫某将出售燕隼的信息挂到网上从而被公安机关发现。在众多猎捕者当中只有闫某被进行刑事处罚,不难理解闫某心中可能有自认倒霉的抱怨。如今仍可看到,侵害动物犯罪产业链条的终端买卖消费日益繁荣,各种先进捕猎工具大量出现。在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的其他环节依然薄弱的背景下,量刑却很重,由此导致的是社会对于量刑评价认为过于严格。繁荣的地下野生动物交易所催生出来的众多猎捕杀害行为,对个案的处罚能否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值得怀疑。过分依赖重刑来惩治犯罪实际上是一种“高成本,低收益”的犯罪治理模式。 而且应当纳入公众考虑的是,被告人闫某作为在农村长大的人,可能对其而言抓鸟只是再为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却面临十年零六个月的刑期,很可能会加剧闫某的社会逆反报复心理。那么刑罚不仅没有收到效益,反而因强烈的副作用产生刑罚滥施的形象,导致过多适用重刑而恶性循环的局面,这是得不偿失的。保护野生动物是全社会的共识,刑罚也应当符合社会情理,否则普通民众对刑法的难以信服将降低其威慑力。因为公民的精神是受刑罚的精神影响的,而刑罚的精神应该体现宽和。
三、野生动物刑法保护完善的相关建议
(一)前提在于更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前面已经提到,该《名录》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由此对刑法实施造成了严重影响。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即由主管水生动物的国家农业部和主管陆生动物的国家林业局负责。名录更新工作对时间和人力投入都非常的大,与全球性的专业环保组织IUCN相比,无法做到每年更新一次,所以可以计划5年修订一次。名录更新牵涉众多的环节,从调查、论证、征求意见等一系列程序走下来,5年时间比较合理。为了增强适应环境变化的灵活性,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环保组织参与,制定临时增补名录的办法,使其能充分的反映现实状况。
(二) 突破点在于完善量刑设计
纵观外国刑法,对于破坏动物资源犯罪并不是处以重刑,而是轻刑并以其他惩罚和教育手段辅助之。 对此,再结合中国1979年刑法的规定, 在当前形势下,适当降低最高刑是必要的。从刑法的谦抑性思想来看,刑法在处罚犯罪时也应当保持一定范围的克制态度。即凡是适用其他法律足以抑止某种违法行为、足以保护合法权益时,就不要将其规定为犯罪;凡是适用较轻的制裁方法足以抑止某种犯罪行为、足以保护合法权益时,就不要规定较重的制裁方法。 对于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的,可以用行政处罚达到教育效果的,应当尽可能适用行政处罚,或者免予处罚。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由此可以提升罚金刑在此罪中的适用。在贝卡里亚看来,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收到它的效果。 在利益犯罪中,罪犯必会去衡量利益与后果之间轻重,当罪犯认识到罚金远大于犯罪所得时,能够更有效持久的阻止其再犯。
其次,刑法凭借其严厉性在预防及打击犯罪上发挥极大的威慑力与惩罚力,同时也使得刑法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遏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对罪犯的社会评价调低档次。当重刑能否收到效果存在怀疑时,就需要再改变量刑裁量因素了。我国《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一规定,实际上是要求刑法的轻重必须与罪行的轻重以及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再犯罪的可能性大小)相适应。 在《名录》更新的基础上,《司法解释》也需要进一步修改,改变以数量标准为认定情节严重的主要方式。因为数量存在机械性的特点,罪犯多数时候并不能认识到自己将要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数量,但是数量标准因为其方便性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参考因素,也就是在达到法定数量标准时并不必然认定为情节严重或者特别严重。再结合具体案情,着重分析罪犯的行为手段是否恶劣,所要达到的主观目的是如何。这两个方面都与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密切相关,这也是刑法所追求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社会。
此外,考虑刑罚对犯罪人将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是必要的。因为刑法在对罪犯调低刑法档次时候同时也阻碍了罪犯的再社会化,这就体现在对于初犯和欠缺违法性认识的罪犯上应当加强警示教育,远胜于以重刑所收到的效果。
(三)重点在于预防犯罪
刑法的目的在于预防潜在的人进行犯罪活动,而不在于事后对罪犯进行惩罚,反之付出的成本将会高于惩罚的成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不能一味的寄希望于刑法的单兵突进,培根也曾经表示过:“对于一切事物,尤其是最艰难的事物,人们不应期望播种与收获同时进行,为了使它们逐渐成熟,必须有一个培育的过程。”在时下多发生的野生动物伤人事件中,表现出国家侧重于民众的事后处罚,而忽略了民众的自我保护教育。所以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是目前应当做的。
首先,加强普法宣传。非法捕猎、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大部分案件是发生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往往这一地区的普法宣传往往比较薄弱,并且农民与野生动物接触也最为紧密。可以利用村委会对农村情况也最为了解,最容易结合实际情况在对广大村民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并且宣传野生动物保护也并非难事,重要的在于长期坚持形成良好氛围,在耳濡目染中提升村民的动物保护意识,不去触犯法律。
其次,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抓好其他紧要环节,加强对各种先进猎捕工具的流通管控,做好餐饮企业监督管理工作。因为我国目前野生动物保护的其他相关联的环节表现出仍然很薄弱的问题,急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完善调控。
最后,从犯罪原因来看,猎捕杀害野生动物一是经济利益驱动,二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应当引导有类似行为的村民调整收入结构,改善饮食习惯,做到有针对性预防。做好各项预防工作的社会成本远远小于对罪犯进行刑法处罚所付出的成本,社会效益也更容易得到认可,具有持续影响力。
四、结语
在整个“抓鸟案”舆论反转的过程中,体现出公众的罪罚观与法律人的罪罚观存在巨大的差异,有人指出媒体在传递信息时应当尽可能的避免失衡,民众也应当冷静理性的看待整个案件的事情经过。民众的罪罚观往往是基于社会情理,这体现了社会最一般的角度;法律人的罪罚观是基于立法条文,要求裁判结果合法有据。但是在刑事立法时,不能仅考虑国民不成熟的处罚感情,而要尽可能合理地、实证地考虑法益保护的适合性、必要性、相当性。 李斯特曾经说:“最好的社会政策即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刑法在保护公民权益最后仍要回到社会法益这一基础上来。如此,一部法才能成为良法,成为人人信守的规范。
关键词:角色互换法;教学;医学实验动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45-02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应用几乎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各个实验领域。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体系,对生命科学研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在医学院校的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实验动物疾病模型是本门课的重点,对于研究生将来开展科研实验必不可少,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很多人都提出了各种教学方法,如开发实验动物学自助学习软件[2]、开展网络教学[3]以及建立三维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4]等方法。而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然而对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特别是作为医学院校,研究生对《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内容最感兴趣的就是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这也是他们将来最有可能接触和应用的。而研究生的专业众多,在讲解动物模型的时候教师不可能将每个专业的动物模型都进行讲解,因此,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本专业的常用的动物模型,也让更多同学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崔淑芳[5]提出了在《实验动物学》中实行错位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自主性,笔者结合实践,尝试将此角色互换法应用于“实验动物疾病模型”章节的教学中。此方法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实验动物学知识,教师和同学们在下面共同学习的教学形式。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准备本专业的动物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案,上台和大家分享,以达到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未来科研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角色互换学法的实施
1.准备阶段。由于研究生教学是大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往往有100多人一个教室上课,因此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将同一个专业的研究生分为一组,如果人数较多则可以8~10人一组,选出组长,让组长进行管理分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网站和书籍让学生查阅,也可以讲解一些文献检索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专业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自己设计动物模型,然后制作幻灯片,每个组派代表上台讲解本专业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2.学生上台讲解动物模型。如果是设计问题法,则首先由组长派出代表上台针对问题进行讲解,每个小组10分钟,包括讲解6分钟,学生提问和回答4分钟。讲解完后是学生提问时间,课堂上的同学可以针对动物模型的制作细节进行具体提问或者补充,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其制作过程细节。通过讲解可以发现有的学生是亲自做个某些动物模型,因此讲解非常细致生动,能更好地把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都讲出来,让此动物模型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和生动具体。当然,有的问题也不知道答案,这种情况可以让他下去查找答案,下次课回答。有时也会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双方唇枪舌剑,从而使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在讲解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喜欢发言,不会控制时间,对技术简介和讨论进行长篇大论地阐述,这时教师要注意灵活驾驭课堂,提醒学生发言的时间,否则就会影响教学安排和进度。
3.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教师在学生讨论或者讲解完毕后,可以补充介绍最新的动物模型制作的最新进展,如帕金森动物模型以及一些最新的计算机模拟模型,让学生对动物模型的未来和现状进一步了解。如2012年首个真正伤寒小鼠模型由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建立,2013年3月11日,欧盟委员全面禁止在动物身上进行化妆品成分测试,并禁止销售含动物测试成分的新化妆品等。同时将“3R”原则引入动物模型,让学生注重保护动物福利。2013年,Junhee Seok及其同事研究了创伤、烧伤和来自例如大肠杆菌等细菌的毒素是如何影响病人的遗传应答的,发现小鼠模型的模式与人类响应模式匹配得不好,小鼠模型不能很好地模拟人类炎症疾病等。并讲解一些现实生活中某些研究生忽视动物福利造成动物痛苦的例子,并指出这种行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保护动物福利,使实验更加规范,实验结果也更可靠。教师需要对难点进一步地讲解分析,同时可以播放一些FLASH动画或者相关视频,才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从而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其内容。最后,结合本次课堂内容,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同时也要指出学生演讲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要求。
二、效果评价分析
通过让学生对角色互换学法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可以提高积极性和兴趣的学生占94.5%,认为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占96.3%,说明绝大部分学生欢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这种新形式,改变了过去教师提问、学生答的模式,让学生成为了“教师”,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上台进行讲解,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解除厌学心理,同时锻炼学生的口才。学生们通过彼此分工合作,查阅大量书籍、网络和文献资料,开阔了眼界,并掌握了教学内容。而某些热点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丰富了问题的答案,也使教师得到启发,使师生在共同学习中提高了自己。
三、讨论
角色互换法是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准备教学内容,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且通过上台演讲,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和智慧,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要求教师有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熟悉多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教师也能从各个专业的动物模型中得到启示和灵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今后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大有好处。其次,由于存在学生人数多的问题,因此很难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演讲。为了克服以上情况,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上台讲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准备部分一些复习题发给学生,使其通过做题来更好地掌握内容,也有利于学生期末复习。
参考文献:
[1]汤球,江鹏亮,孙伟,等.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23-525.
[2]胡樱,杨斐,俞伊军,等.实验动物学自助学习软件的研发[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2,32(3):228-233.
[3]刘宇,商海涛,唐欢,等.实验动物学网络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0):41-43.
古人的文字遗存中,常常体现出亲近自然的情趣,也透露出对自然生态的爱心。唐人李章《春游吟》有“初春遍芳甸,千里霭盈瞩;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绿”的诗句,体现出对“春绿”的欣赏。又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其实说的也是“春绿”。元稹《早春寻李校书》写道:“款款春风淡淡云”,“江弄琼花散绿纹。”“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能够“撩乱芳情”,使诗人满心欢悦的,正是春光绿色。
其实,唐人诗作中对“绿”的赞美,并不仅仅表现为对“春”的热情,往往还深含着一种对自然的亲和之心和爱重之情。孙逖的“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柳宗元的“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间绿筠”,温庭筠的“野船着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许浑的“紫芝翳翳多青草,白石苍苍半绿苔”,雍陶的“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等,这些写景抒情的名句,都把自然生机的丰满和轻盈,充实和鲜丽,萌动和生长,描绘得十分活泼新鲜。没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笔端不可能生出如此生动的文字。而在这种观察和理解的背后,是对自然的倾心热爱。
我们还看到,在“绿”色背景的衬映下,又有“白鹭”、“黄鹂”富有生机的歌舞。钱起《山中酬杨补阙见过》有这样的诗句:“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薜萝垂。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绿色之中,也有斑斑鹿迹和翩翩鸟影。金圣叹就此评点道:“言暖日恬风,通身和畅,弗与世及,世亦弗及,真为无量快乐也!”这样的理解,可能是比较切近作者的心境的。韦应物《寓居澧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写道:“万木丛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高斋独宿远山曙,微霰下庭寒雀喧。”对此,金圣叹批道:“此不止是妙诗,直是妙画,且不止是妙画,直是禅家所谓妙境,乃至所谓妙理者也。”
爱惜和保护生态环境,在唐代开明士人中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某种共识。郎士元诗“门通小径怜芳草”,皇甫曾诗“独悲孤鹤在人群”,都隐约体现了这种意识。对于生态的破坏,有识见的诗人是取否定态度的。韦庄《天井关》说到修筑关城而使当地植被和相关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性影响的情形:“太行山上云深处,谁向深云筑女墙。”“斸开树绿为高垒,截断峰青作巨防。”有人评价这首诗时,试图从批评不务德而务险的视角来分析。其实,如果以生态保护的眼光观察,应当看到这是对“斸开树绿”,“截断峰青”的批评,也曲折表达了保护自然生态的观念。又如寒山诗:“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二三余干在,千万斧刀痕。霜凋萎疏叶,波冲枯朽根。”“霜凋”、“波冲”当然是自然因素,但“千万斧刀痕”则是人为的“摧残”。王建《题金家竹溪》说到“山头鹿下长惊犬,池面鱼行不怕人”,实际上涉及人和野生动物的关系。他的《寄旧山僧》中“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等诗句,则表扬了保护动物,爱助生命的行为。韦应物《述园鹿》有“野性本难畜,玩习已逾年”,“不得游山泽,跼促诚可怜”句。他在《虞获子鹿》中还写道,有人畜养捉获的小鹿,园中虽有美草清流,然而“谁知其思岩谷云游”?小鹿内心的愿望,还是渴望回到自由的天地。当然,这些诗句有些还另有深意,可以作政治寓言理解,但是用这样的形式,借对生态条件的分析来说明世事人生的道理,也足以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层次的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目前,学术界有关动物道德地位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与之相应的两套理论体系一一动物权利论(Animal Right)和动物福利论(AnimaI WeIfare)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西方,关于动物保护的这些概念是有着严格区别的,但在国内却经常被混淆使用。因此,正确理解这几个概念对于我们了解国际,国内动物保护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
国际动物保护理论日趋成熟
在谈及动物权利论之前,不能不提到动物解放理论。动物解放理论是一种极容易与权利论相混淆的理论。动物解放论的代表人物――彼得・辛格和动物权利论的代表人物――汤姆・睿根一起被视为当代动物保护运动的领军人物。这两个理论因为其前沿的论断和相近的名称而一度被统称为动物权利论,实际上,二者的理论基础完全不同。
1975年,彼得・辛格以《动物解放》一书拉开了当代动物保护运动的序幕。他所倡导的动物解放论被称为功利主义动物伦理学,即追求净快乐或偏好满足的最大化。他认为,除了人类的偏好,我们还应该把动物的偏好公平地计算进来,以求达到最好的综合结果;当行为能够导致最好的综合结果时,它就是正确的,否则便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应当避免那些伤害动物甚于帮助人类的行为,即使人们由于给予动物更好的待遇而受到损害,动物所获得的利益还是要远远大于人们受到的损害。这样一平衡,综合结果便达到最好。因此,解放动物、倡导素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行为。
动物权利论的代表人物是汤姆・睿根,他认为动物同人类一样是“生活的主体”(至少哺乳动物和鸟类是如此),是能够体验到福利的有意识的存在物,因而不能仅仅被看作是一种用于达到目的手段。从权利论的角度看,所有的生活主体都平等地拥有天赋价值,都应该被平等地对待。人类不能仅仅因为个人或社会能从动物身上获利,就侵犯和伤害它们的身体或限制它们的自由,甚至剥夺动物的生命。因此,动物权利论主张废除主义,即包括衣食、医学以及科学在内的所有对动物体的使用行为都应该停止。
可以看出,动物解放论和动物权利论均对人类在动物身上的使用行为进行了谴责。在这两套理论的支持者当中,很多都是高度自律的“素食主义者”,但双方的道德论据是不同的。辛格没有提出动物权利的主张,他的理论是功利主义的,关注的是行为的结果一一对动物的使用所带来的害处大于它所带来的益处。比如,在他看来,我们应该停止动物试验,因为试验施加给动物的痛苦远远超过它们可能带来的任何好处。而睿根则认为,所有的动物使用都应该被废止,原因是它侵犯了有感觉动物的权利,是不道德的。
如果说动物解放论和动物福利论因为其超前性和激进性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被公众接受的话,那么动物福利论无疑是一种相对缓和且具有可行性的理论。该理论主张人类可以利用动物,但是应该合理人道地利用。即,在动物的繁殖、饲养、运输、表演、实验、展示、陪伴、工作、治疗、捕杀和宰杀等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其痛苦。国际上,动物福利观念已经被普遍理解为让动物享有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这五个自由也是动物福利保护的五个基本原则。由此看出,动物福利论的核心思想是满足动物的基本需要,减少动物不必要的痛苦。
因此,动物解放、动物权利、动物福利三个概念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前二者相对来说更为激进和超前。了解到这一点,现实生活中一些动物保护行为的出发点就会很容易地区分开来。
我国动物福利势在必行
目前,国外一些老牌动物保护组织和政府大多支持动物福利的观点,并强调加强立法为动物提供更好照顾。这也正在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而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这次我国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建议稿)就是在向这一趋势靠拢。
在动物保护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存在很大差距,关于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的理论更是近些年才从西方引进。关于动物保护问题的认识,国内的专家学者们也有诸多分歧。如清华大学赵南元教授认为动物福利不宜提倡,因为每一项权利都是对他人义务的规定。如果赋予动物权利,那么它们就是只有权利而不承担任何义务的一部分“人”,而另一部分“人类”却白白承担了义务而没有获得相应的权利,这是不公平的。在有人质疑“现在人的权利还顾及不过来,哪有时间和资源去维护动物的权利”的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邱仁宗则认为,事实可能恰恰相反,维护动物权利将会促进对人的权利的维护。经过多年的争论,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建议稿)终于出台,虽然其最终能否被有关部门采纳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但这毕竟反映了国内学术界已经意识到了关注动物福利的重大意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动物福利同国际贸易挂钩,如果我们不对动物福利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的肉类、中药等商品将在国际贸易中遭遇巨大障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保护动物,善待生命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而且,一个国家的民众对待动物的态度如何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英国博物学家弗兰克・巴克兰追求的是各种珍稀动物的滋味,他吃过鳄鱼馅饼、犀牛包子、象鼻汤、黑豹和长颈鹿之类,人们认为他是怪食成癖,这种饮食心理不正常。以珍稀动物为美肴。对动物保护来说,也是不利的。从前在广州,一些个体餐厅的菜谱上就有“五爪金龙”(即巨蜥)和“大蟒”,这些都是受保护动物,但有些食客明知这个。仍愿一掷千金,品尝一下难得的野味。有些珍稀动物味道不一定可口,如以前北京有几个青工潜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偷了两只珍稀的黄腹角雉,煮吃后说,还不如集市上买的鸡;又如谚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中的天鹅,据吃过的人说,与地上的鹅一样,肉质较粗糙。
我的一位亲戚是著名建筑师,他经常出差接受咨询或讲学,被作为贵宾,吃过不少佳肴。他不必掏钱,但他对主人提出要求,菜不必多,清淡一点为好。可是说也无用,他们仍以丰盛的佳肴来招待,面对如此甘腴肥浓之食,总缺少胃口。他吃过熊掌,认为与烧烂的猪蹄相差无几。这使他想起有一年受澳大利亚悉尼的建筑师学会之邀,去赴宴,第一道冷菜是蔬菜色拉,第二道是正菜,也是最后一道菜。是一大块煎猪肉。参加宴席的建筑师们,肉吃完后还用面包把肉汁揩净,然后喝杯咖啡,就算完事,谁也没感到寒酸。
有人对山珍海味很迷信,以为它们都是大补之品,其实它们除有一定的营养之外,主要是因其来源匮乏,采集困难,加工与干制过程复杂,价格昂贵,对身体健康并无特殊的滋补作用。如燕窝。它的糖类含量不及同等数量的粮谷,蛋白质不及同等数量的螃蟹,脂肪不及任何肉类。
韩愈在《送穷文》中说:“饫于肥甘,慕彼糠糜。”吃饱了肥腴甘美之食的人看到别人吃粗贱之食会生羡慕之情。君不见野菜走俏大城市吗?广州的菜场上红薯叶、薯根竟大受青睐,而以前却是猪饲料;北京有专营的“山野菜展销厅”,西单饭店还开办了“山珍野菜餐厅”,蕨菜、薇菜、马齿苋和山芹等都有供应。从前它们长在山野无人问津,如今却挺受欢迎;苦菜、曲曲芽和荠荠菜已进入济南的菜场,成了一种时髦;宁波人则大吃马兰头;……,这都是因为吃腻了鸡鸭鱼肉后追求返朴归真,同时也因为野菜很少污染,蛋白质和维生素等的含量都不低,而且不少野菜还是食疗的良药。适当食用。对防止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和结肠炎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红楼梦)中贾府的人对乡间灰条菜和豇豆、扁豆、茄子干、葫芦条子各样干菜十分向往。这对大饭店的酒席以及我们的家宴有着发人深省的启迪――不能尽往高档菜肴上靠拢。
长筒袜的选择
刘秀英
袜子,特别是长筒袜,是时装必不可少的搭档,因此,就要与时装配套,还应使人体扬长避短,让它的穿着达到恰到好处以烘托时装而又美化双腿的作用。
首先,选择长筒袜的色彩,要与配套时装的基本色调相谐调。如单一色调的服装配同色系袜子,会有使身材显高的效果。素色袜宜配花色图案的服装,带花点的袜子配素色服装才谐调。棕色袜子宜配灰色调、棕色调服装,尽量不穿过分抢眼夺目的袜子。一般情况下,肉色袜与任何基调的服装配套都能达到相对和谐的效果。
粗腿型应尽量取深色,不宜穿各种花式袜。腿型好的人,穿带图案的袜子才得宜。
其二。符合服装款式风格,在隆重或严肃的场合,穿正规西服、礼服。不要穿花袜子,而度假休闲时倒可穿穿有图案的袜子。女士穿裙和旗袍,要注意裙摆和旗袍摆应盖过袜头。如开叉较高,则应配穿连,以免不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 把握时机,适时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否则,就触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大有益处的。
以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水浒传》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出自《水浒传》,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描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注重了鲁提辖值得歌颂的品质,因为他嫉恶如仇,仗义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作为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周全,让学生评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由个人思想决定?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要知道,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鲁智深的激情犯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对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是何等的不和谐?所以,我们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由公安机关依靠严格的法律程序,用铁的证据来裁定。在今天,我们国家更是将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如果仅凭个人的情感、好恶来随意剥夺人的生命,无论有什么理由都是犯罪,必将付出代价。
《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并不要他的任何回报,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她的住处,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但最终受到了惩罚。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调达落水之前,九色鹿的生活是悠闲自在,没有什么危险的。调达落水,九色鹿是“立即纵身跳进河中”。我让学生反复地读这句话,体会这句话中最深的内涵——九色鹿见义勇为,没有犹豫。教到这里,我的语言一转问道:“如果不是九色鹿在场,而是你,你会救调达吗?”学生全都举手表示自己一定会救调达的。但是救是要讲究方法的:一要自己安全,二要救援成功。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要适时渗透。
语文教学灵活性非常大,教师要抓住点滴的机会适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老师应加以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再如教学《慈母情深》、《第一次抱母亲》时,老师让学生深深地感受母亲的慈祥,母爱的深沉,母爱的伟大、无私。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这既是美德,也是义务。这样,同学们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二、要有选择地渗透。
在渗透“保护动物”这一教学目标时,各年级段的要求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孩子年纪小,纯洁无瑕,在教学时让学生了解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保护动物,了解国家制定的有关保护珍禽异兽的一些法律知识。到中高年级时,可以渗透如何运用法律这个武器和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坏人做斗争。教学《麋鹿》、《九寨沟》等课文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的同时,也教育学生如何保护珍稀动物。有的同学随爸爸妈妈到大饭店去吃一些珍贵的、濒危的野生动物,我们同学不仅要制止自己的父母,还应向有关部门告发,让法律来制裁这些不法商人。
三、要贴近教材。
在教学与大自然相关的课文时,让学生了解我国陆地、沙漠、湖泊等状况,引导学生:我能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工作?引导学生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了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了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如《云雀的心愿》一课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要作过多分析、讲解。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你们就会饿死。”有的说:“你们要是再乱砍伐森林,洪水到来时就会发生泥石流,冲毁周围的村庄,淹死许多人。”还有的说:“森林是大水库,是空调器,它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不应该砍伐它,破坏它。”透过这些精彩的回答,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四、要融入情感。
在学习《珍珠鸟》一文时,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的一面。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频虐城市、酸雨影响人们生活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
五、要联系实际。
在学完课文《我家门前的小河》后,同学们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我们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经很少了,就连河水的颜色有时也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让学生讲讲原因,通过讨论回答,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老师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 文学艺术 熏陶
初中生物教材中大量引用了文学知识,不但勾勒出生物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使广大师生更加热爱生物科学,并对五彩缤纷的生物界充满兴趣与激情。
1.成语的妙用。在七年级上册中,引用较多成语:如果你生长在乡村,催你晨起的是公鸡,夕照中牧归的牛羊,守护你平安之夜的爱犬,却曾经是你童年的朋友,放眼远眺,“禾苗青青”,“麦浪滚滚”,是你最熟悉的图画。“春风澄碧”,“游鱼嬉戏”,“梁上双燕”,“春来秋去”,常引发你无限的遐想。“蛙鸣声声”,“流萤点点”,伴你进入仲夏夜之梦,其华丽的语言使你想起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那种恬淡闲适的农家生活。一个“亭亭玉立”使你联想到试管婴儿的诞生。一句“寒暑往来,春华秋实”,勾勒出生物圈季节更迭,周而复始,生物在争渡自由自在生活的场面。成语的妙用对一个刚步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对生物学充满了憧憬。
2.古诗词运用恰到好处。教材中大量引用古诗词,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不仅便于记忆,也为学生笔下的作文功夫奠定了基础。例如在讲到“生物与环境关系”时,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使学生豁然开朗。“西湖春色归,春风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勾勒出了春天万物复苏,气温身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从而使学生对藻类,苔藓,蕨类等孢子植物展开了幻想,再加上教师形象的讲解,又可以把学生带入美丽如画的春天,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认识这些植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恰到好处的使学生联系到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即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形成云和雨,雨再流到大地,最后汇入大海,周而复始,奔流不息。从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联想到叶片的结构,为讲叶片的结构奠定了基础和设立了悬念。“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说的是秋高气爽,天气渐冷快要到冬天了,迁徙的鸟类开始由北到南越冬,从这句优美的诗句中学生到好奇心增强了:“我要是能飞该多好啊!”从而激起学生疑问:鸟类为什么会飞?这就为探究鸟适行的生理结构和特点埋下了伏笔,也从侧面使学生体会到有关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人笔下啾啾的鸟鸣,给学生描绘出了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这一观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家蚕描绘人生执著的追求,给学生以真谛,以鼓舞,但从另一方面也描绘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从而激起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在文学艺术上加深了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总之大量诗词的运用,不仅陶冶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把文学与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的情感,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进而为探究生物的奥秘设置了悬念。
3 .寄与植物有关诗句抒怀。花开花落,似水流年。自然界的植物五彩缤纷,人们的情感世界更是丰富多彩。自然界的景致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人们又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草树木,谱写出许多动人诗句。如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将早春的暖意和生机描绘得细致入微;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将夕照之下浓郁的秋色尽收笔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了田园生活的乐趣,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母爱感念至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描写了国家战乱之苦,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现代文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矛盾的《白杨礼赞》、的《松树的风格》都借植物抒发高洁的情怀。因此观察生物,学习生物对学生的文学创作也有很大帮助。
4.借与动物有关诗句抒写壮志。当你在自然界畅游时,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飞禽走兽也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与遐想。古今往来,中外作家和诗人借动物以言志,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如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刻画了海燕在暴风雨中勇敢无畏的精神,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云雀歌》,以高飞入云的云雀,来抒发高远的志向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同志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及隐喻着人民革命的风起云涌,又洋溢着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仅此动物不仅在科学技术上给你以启迪,同时也是人类文学创作的源泉。认真观察动物,仔细领会其奥妙,同样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5. 历史典故运用自如。把历史典故运用在教材中,能加深学生对某一生物现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科相互渗透从而对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献细味不烦!如在讲动物的社会行为时有这么一个历史典故: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到张良用蚂蚁排成的“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你知道张良用什么方法让蚂蚁排成字呢?学生立即意识到蚂蚁喜食糖,张良肯定用糖在地上写字才招来许多蚂蚁排成字的。这样一来学生对动物的社会行为就理解得更加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