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

第1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物理;习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4-0040-3

1 研究的背景

新的物理“课标”教材推出后,一线教师就发现教材中的习题量太少,导致对学生训练的广度、深度、强度严重不足,达不到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学科提出的三维目标培养要求。因此,立足于“减负不减效”的理念设计物理习题来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很有必要。对此,提出“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课堂习题设计”课题进行研究。经过多年研究,现总结、提炼出了基于三维目标训练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习题设计“五个原则、三条策略、三个环节、两个方法”的系统方法。

2 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比如:对于物理“课标”教材中习题量的多少,是否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等问题用调查研究方法进行解决;对于习题设计的现状、习题的种类、习题的功能等用文献研究方法进行解决;对于如何“改-创”设计物理习题用经验总结法进行解决;对于习题“改-创”设计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解决。

3 研究的内容

本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准确认识习题及其作用;二是如何进行物理习题“改-创”设计。具体如图1所示。

[基于三维目标训练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习题“改-创”设计研究][习题“改-创”设计的认识][习题“改-创”设计的方法] [对物理课堂教学习题作用的认识] [对物理课堂教学习题“改-创”设计的认识] [物理课堂教学习题“改-创”设计的原则] [物理课堂

教学习题

“改-创”设

计的策略] [物理课堂

教学习题

“改-创”设

计的方法]

4 研究的成果

4.1 对习题“改-创”设计的认识

4.1.1 习题“改-创”是开发新课程资源的一种举措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设置中也为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留有空间。如何才能开发出合适的课程资源服务于教学,这是广大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本课题探索出的物理课堂教学习题“改-创”设计,无疑是开发新课程资源的一个有效方式。

4.1.2 三维目标是物理习题“改-创”设计的依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说的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要有目标、有计划、有准备,就能成功,不然就会失败。物理课堂教学习题是为了训练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规律的理解与掌握、过程与方法的训练、能力与情感的培养,具体到每堂物理课,就要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明确其训练目标――训练什么知识、什么能力、什么方法、什么情感等具体的目标,依据这个训练目标来设计合适的习题,这样才能做到训练有目的,训练有效果,减少训练中的无效劳动。

4.1.3 情境素材是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理念的载体

物理课程标准是编写物理教材的依据,也是物理教学的依据,且是考试评价的依据。所以物理习题设计必须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学科渗透和科技前沿,注重知识应用与能力发展,注重地方文化和学生情感,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只有将物理数据、物理模型、物理知识与规律等通过真实的物理情境展现在试题中才能实现。

4.1.4 习题与课堂教学相匹配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途径

物理课堂教学习题设计是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事关训练是否落实、教学评价是否准确,所以物理习题如果能完美地与课堂教学相匹配,对于学生的训练不但有效,而且能达到高效。

4.2 习题设计“五三三二”方法

4.2.1 物理课堂教学习题“改-创”设计五原则

物理课堂教学习题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物理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物理课堂教学习题设计在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理念的前提下,还必须遵循五个原则:目标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少精活原则。

4.2.2 物理课堂教学习题“改-创”设计三策略

物理习题如果能完美地与课堂教学相匹配,对于学生的训练不但有效,而且能达到高效。因此,设计时需要遵循三条策略。

(1)新授课习题设计的匹配策略。具体操作时应做到:形成新知分层练――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重点知识强化练――习题由单一到多样;难点知识专项练――习题由单次到反复;易混之处对比练――习题由单方到双面。

(2)复习课习题设计的匹配策略。具体操作时应做到:一题多变――练思维;一题多解――练能力;一题多用――得方法;多题一解――建模型。

(3)师生共同“改-创”习题的设计策略。学生独立“改-创”物理习题;小组共同“改-创”物理习题;师生共同“改-创”物理习题。

4.2.3 物理课堂教学习题设计三个环节

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习题设计时,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环节:

确定三维目标?确定习题类型?设计物理习题

4.2.4 物理课堂教学习题“改-创”设计两方法[1]

(1)改编现有习题

根据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当确定了习题的三维训练目标和习题的类型后,选择现有物理习题进行改编,其流程如图2所示。

(1)创编全新习题

要创编全新的物理习题,仍然是在确定习题的三维训练目标和习题类型后,再进行创编全新物理习题,其创编流程如图3所示。

创编新的物理习题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寻找情境素材(可从以下六个途径着手:一是从家居生活中找;二是从交通运输中找;三是从工农医疗中找;四是从文娱体艺中找;五是从创意实验中找;六是从热点时事中找)。第二步是赋设已知条件(可以通过显性已知条件和隐性已知条件方式给出)。第三步是形成规范习题(应符合习题的固有结构,还应具有科学性、严谨性、适标性、针对性、新颖性、优美性)

5 成果的效益

课题成果在应用中,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明显高于同类学校的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明显优于同类学校),让学生少买教辅资料;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学技艺、教研水平明显提升(编写的习题专著有4册公开发表,本课题研究论文有2篇发表);成果还在市、县不同地方交流,供同行学习、借鉴,且获得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6 研究的反思

本课题针对物理课堂教学习题“改-创”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获得了操作方便的成果,成果在应用中解决了习题设计难、习题少、习题训练无目标等现实问题,但如何设计出与物理学科发展合拍的新型物理试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习题的设计,只要掌握了相关的设计方法,并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既能教好学生,又能充实自己,还能减轻教师自己和学生的各种负担。

第2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原则;体育教学;启示;

作者:高鹏

在众多高校中,体育活动首先以体育教学为具体的行为表现,其次才表现为体育训练,而就竞技体育运动而言,体育运动训练是其最主要的行为表现.因为体育运动训练明显区别于体育教学,尤其是二者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原则、特点方面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相互关联与彼此作用.深入了解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之间在原则、特征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对于推动我国的体育训练工作与体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体育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赛事的具体表现行为,通过它人类可以顺利完成预期的体育目标,实现规划中的体育任务,在激烈的体育赛事中获取胜利.通常体育运动训练就是指以提高大学生或专业运动员的体育成绩为目的,在高校体育教师或专业体育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的专业化的体育学习、体育训练过程.一般专业化的体育训练由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两部分内容组成.此外体育运动训练还经常通过一种专业化较强的教学过程表现出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员日常进行的多种活动本身就是训练,这种训练经常以练训课为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训练课中,学员开展反复、频繁的身体练习活动,从而完成预期的体育运动训练目标.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训练中,多种外在因素共同影响了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成果.这些因素通常包括训练场地、教学水平、学员自身素质、体育训练项目规则以及体育赛事的场地条件、日程安排等等.就理论方面讲,体育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有着非常明显的教育本质.首先,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文化素养.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也是每个体育运动员接受专业的体育技能教育与体育文化教育,增强自己综合文化素养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可以确保运动员的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技能两方面共同提高.其次,体育运功训练作为竞技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有着身身的专业需求,即体育体动员必须以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为指导,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身体动运动训练[1].

2体育运动训练的原则

2.1全面训练原则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为了增强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必须坚持全面训练的原则.所谓全面训练就是指在进行体育训练时,要把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体育项目自身的特征、运动员的实际运动水平以及训练的阶段性目标,协调好身体训练与专业训练的比例安排.全面训练是一种经过科学安排的针对性训练,不是一种面面俱到的盲目性训练.一般身体训练是指在体育训练中,借助各种身体练习方法,来达到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提升运动员专业技能水平的目的.也就是说身体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从而为运动员获取良好的专项成绩打下身体素质基础.而专项训练是针对某种专业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的,它通过多种专业的训练方法,对该种体育项目进行为时较长的专业性训练.专业训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显著提升运动员的某种专项体育技能.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就体育训练目的、体育训练方法以及体育训练内容而言虽然可能存在些许相通之处,但它们之间表现最为明显的还是差异性.身体训练是进行专项训练的身体基础,专项训练必须以身体训练为基础,才能逐步提升训练成果,提高训练成绩.两者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最终目的上是一致上,都是为了提升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某些时候.在具体的实践训练过程中,二者是很难区分的.因为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训练实践中,身体各项机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引发体内各个器官的相互联系性,使他们彼此作用,共同提升.身体训练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多种身体练习内容和采用多种训练手段,这也为运动员日后专业体育技能的提升奠定了深厚的基础[2].

2.2区别对待原则

在运动训练中,坚持区别对待原则就是指在进行类型各异的体育运动项目时,体育教练应该综合考虑体育运动项目的类型、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运动员的专业运动水平等多种因素,并以些因素为参考依据,科学制定出合理的训练方法与训练进程,从而确保运动员能适宜负荷,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训练方法与训练进程.在体育训练中,虽然每种体育运动项目都有自身独特的训练特征,训练决定因素以及训练方法,但由于个体的体育运动员的训练状况能够映射出该体育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性,所以在开展集体体育运动训练时,个人训练作为集体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体育人士的关注.比如在进行排球训练活动时,有的运动员扣位球技不纯熟,有的运动员接发球姿势过低,接发球困难大.教练面对这些体育运缺陷就应该合理安排一定的个人训练,并科学协调好个人训练与集体训练的训练比例.目前我国高校的课余运动训练项目繁多,训练人员数量巨大,但高校的体育教师却非常少,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正确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尽量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将类似或相同训练项目的学员归为同一个训练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这样就显著减轻了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训练工作中,不但不同种类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区别对待,处于同一体育项目的不同训练阶段时,体育教练也要区别对待,制定出最佳的训练方法.一般在进行同一种体育项目的训练时,训练前期倾向于身体训练,以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后期倾向于体育专业技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体育技能[3].

2.3主动积极性原则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体育教练必须清晰地告知运动员进行本次体育训练的训练目的,激发出运动员的主动训练意识,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彻底改变传统的体育训练模式,把运动员看作体育训练的主体.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将运动员脑中“要我练”的被动思维转变为“我要练”的主动思维,从主观意识上唤醒运动员的训练潜能.因为体育运动训练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也是一个授人以渔的知识传递过程,所以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必须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体育教练及各种训练方法等因素是外因,运动员的个人主观意识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只有增强了运动员的主观训练意识,调动起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运动员才能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吃苦耐劳,深入思索,勇于创新,最终取得优异的体育训练成果[4].

3体育运动训练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也极为有限,这极大地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对此有必要将体育运动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运动训练,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使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却使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状况下,高校体育教学只有不断从体育运动训练中吸取经验,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5].

3.1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方法、训练原则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就理论方面而言,体育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有着非常明显的教育本质,尤其是专业的体育运动训练,其在训练进程中的教学因素表现得就更为明显.因此各种体育运动训练与高校同一类型的体育教学活动之间有着共通性与互补性,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先进训练方法、科学训练原则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同样适用.另外,通过研究与总结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训练原则、训练方法等,可以从中归纳一些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方法.比如,个体运动员示范法、教练演示法等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应用较为广泛,如果高校体育教师将这些体育运动训练方法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那么就可以显著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虽然这些方法以前也偶尔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但是今后,高校体育教师要变“偶尔”为“经常”,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全面普及应用这类方法,真正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再比如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全面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主动积极原则等,也应该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最常用最普及的原则依据.体育运动训练的原则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原则在理论上是相通的,只是在具体实施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一点高校体育教育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具体调整安排.所以说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很多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很都可以借鉴专业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方法与训练原则[6].

3.2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内容、训练过程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就理论方面而言,体育运动训练主要的训练项目是竞技体育,站在广义角度讲,竞技体育是一种重要的大众娱乐方式,普通的人民大众在精彩激烈的体育竞赛中获得身心愉悦.虽然体育运动训练和高校体育两者的教学内容不完全相同,两者在整个训练过程与教学过程中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两者所属的范畴也不相同,但是体育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增强人的身体素质.这种共同一致的最终目的也决定了体育运动训练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部分适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一般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时间相对漫长,训练过程循序渐进,这些都证明了运动员从体育训练内容、体育训练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体育训练方法,增强了自己的身体机能,高校体育教学要以此为鉴,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运动成绩.虽然与国外某些体育强国相比较,现阶段,我国的体育运动训练体系还不是十分的成熟和完善,但是体育运动训练自身就是一种专业高的训练活动,它比高校体育教学的专业性、技能性要强很多,所以将体育运动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将会对高校体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可以适当借鉴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内容、训练过程,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轻松化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难题[7].

3.3体育运动训练中先进的体育训练知识与训练技能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由于专业体育训练是一种高水平的体育项目训练,它对运动员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所以在专业体育训练一般都会采用最先进的体育训练方法、体育训练技能.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也应该具备这种先进的、高水准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8]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吸取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先进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此来完善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丰富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革新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最终获得优质的体育教学成果.校方也要积极配合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主动出资为其购买先进的体育教学设备、体育教学器材,优化体育教学的教学环境,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条件.其次,高校作为一种教育单位,在归纳总结教学经验、教学规律方面有自己的特长,体育运动训练可以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吸取教学经验,借鉴教学规律,从而提升专业运动员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再者,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只是在技能上比较突出,但在体育理论知识上就趋于一般甚至有些落后,高校体育教学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体育运动员可以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习更为系统化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弥补自己的体育理论知识欠缺,为以后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运动训练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4体育运动训练中的专业竞技技能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体育运动训练是为专业运动员参加竞技体育赛事而进行的,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从单一性质方面讲,体育运动训练是一种高水平的专业体育竞技活动训练方式.专业体育竞技运动以体育运动训练为手段带来给人身心愉悦的.[9]比如在职业运动员开展竞技体育比赛时,观众往往会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进行观看,遇到精彩刺激之处还会不由自主地大声欢呼雀跃.专业体育竞赛带给观众的这种强大吸引力,便是观众对体育运动参与体验的显著表现.专业体育运动训练正是凭借运动员们极高的专业竞技技能才有效吸引观众的参与体验.高校体育教学尤其要注意学习体育运动训练中专业性较高的的体育竞技技能,一方面这种专业性高的体育竞技技能能够有效吸引高校深学生,调动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另一方面这些高专业性的体育技能都是体育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摸索形成的,是对运动员漫长训练过程的一种行为总结,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深入了解这种行为总结背后的运动技能规律,并将它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10].

第3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

学生非常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训练课,这跟教师的训练模式与训练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喜欢体育,是通过小群体的形式参加,往往是与自己的好友,自己所擅长的项目,自由宽松的气氛环境下进行。学生不喜欢体育,没有学习兴趣,是因为不喜欢现行的体育训练模式,不喜欢陈旧的训练内容、单一的训练手段、落后的评价方法等原因。如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差异,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我国体育训练工作者都应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二、分层训练法在中学体育训练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1.分层训练法在中学体育训练中运用的理论基础

活动课程论:活动课程论指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主张编制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顺序相一致,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分层训练法的提出,是以活动课程论为基础,因为传统的训练方法不能照顾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需要,分层训练法很好的解决了以往传统训练法的弊端,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要求,积极的活动动起来,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法。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积极从事相应的活动,并乐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来应付遇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困难。相反,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行为的积极性不高,为了避免失败及消极情绪的困扰,常常选择较低难度的任务、甚至自我放弃。分层训练法的提出,就是为了给学生提高更多训练的自主空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来进行体育训练,从而能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有效的提高,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教育学理论中强调“因材施教”,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运动能力以及自身的身体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训练方法来有针对性的训练,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层训练法的提出,可以让教师既要看到学生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立足于有差异的群体,实现“和而不同”的训练局面,提高所有学生的训练素质,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个性的训练人才。

因此,分层训练法比传统的训练方法要好,对整个训练系统的各要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有某一要素的缺失或不全必将导致整个训练系统的效果。

2.分层训练法在中学体育训练中运用的实践证明

为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本文以高一学生两个班各5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每周两节体育课,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育训练模式训练;实验组以分层训练法进行训练。实验结果如下:

表 1 训练氛围调查统计表

通过对比发现,进行分层训练法的实验组明显比传统训练模式的训练氛围要好,这跟学生积极性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分层训练法给了学生更多的训练选择权,学习的训练自由度也明显提高,学生在自己兴趣、擅长的项目中活动,更能让学生拥有成就感,这样的变化使得学生自我效能感也得到提高,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并乐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来应付遇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困难。

表 2 运动能力调查统计表

从表2可以得出,经过两个月的实验研究,相比传统训练模式,运用分层训练法的学生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对学生的进一步访谈得知,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训练模式充分满足了学生自身的体育兴趣,由之前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参与。

表 3 身体素质调查统计表

如表3所示,分层训练法更能有效的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在学生积极训练,科学训练的基础之上。

第4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校体育;高考;体育训练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贯彻执行科学性的训练方法和原则。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体育文化精华传承给新一代的学生,使之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因此,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体育知识、技能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方式的原则性和规律性,从而实现教育价值的全面性。在实际体育训练中,遵循基本的体育训练原则是核心,是宗旨,也是体育成绩得到提高的必备条件,教师必须从一而终地把握好这一标高。高考体育训练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选择合适的训练时间,安排有效的训练计划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制订的科学训练原则,选择合适的训练时间、制度和实施训练计划不仅能给体育训练目标提供导向作用,更有利于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有些考生进入高三后知道本身文化成绩很难进入大学,就匆匆忙忙选择体育高考这条路,体育考生的训练时间一般在七个月左右,属于短周期训练。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体育成绩,科学地选择训练时间及安排切实的训练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一般认为,下午3:30~5:30是进行体育训练的最佳时段。这个时段人体的运动机能状态达到最佳,包括肌肉的爆发力、抗疲劳能力等。这个时段气温较高,利于在短时间内做好准备活动,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鉴于体育考生更要兼顾文化学习,选择4:30~5:30较为合理。

在整个训练周期中,冬训对考生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训练任务以速度、力量、耐力训练为主,训练手段主要采用以周为单位的循环训练法。

二、针对高考体育考试项目,传授正确规范的动作技术要领

体育教学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且所有的体育教学行为必须受到教学目标的引导,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达到较大程度的默契。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身体练习”即是以“动作”或“动作的重复”从事各种运动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一般农村高考体育考生的特点是:体育素质不一,运动水平参差不齐,缺少相关体育项目的技术训练及相关项目的运动能力。笔者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创造学习”方法,结合高考体育考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一贯主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这一训练环节中,笔者的教学方法分三个步骤来进行:适应性训练、技术分解训练(略)以及训练举措。

1.适应性训练

任何项目的训练,必须让考生有一个适应训练的阶段。有不少人认为,体育训练本身就是身体的运动,做不做适应性训练意义不大。其实,适应性训练是科学性训练方法的重要起始环节,是进行体育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让考生逐步进入训练状态,增强运动体质与体能,掌握运动技术要领的关键,又能预防运动损伤。

2.训练举措

训练举措是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融合。训练举措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成绩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运动训练举措多种多样,作为教师应掌握各种训练举措及其方法、特点、注意问题等,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正确地、有针对地选择和运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考生的成绩。

总之,教师选择训练举措时必须兼顾两个原则:目的明确,针对项目训练;要根据考生能力大小训练的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合理安排。

三、恢复与调整,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体育考试

训练一定有负荷,有负荷必须有恢复。训练的恢复是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训练中的恢复和训练后的恢复。实践证明,教师通过“负荷―恢复―再负荷―再恢复”能不断提高考生的竞技水平,因而恢复在运动训练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训练实践中,恢复的方式有两种:自然性恢复和积极性恢复。在训练中,除了负荷很小的技术训练外,都要尽可能地安排积极性恢复。当考生在承担较大的负荷强度后,必须安排一些积极性恢复训练。比如,肌肉的恢复:在做“极限速度”练习后,安排拉伸肌肉的伸展运动,使肌肉得到放松,缩短恢复时间,以利于下一个项目的训练,也利于肌纤维工作同步化和肌肉群工作的协调性。又如,速度跑的恢复放松:以小强度的放松慢跑为主等。再如,关节的意念放松:由教师以喊口令方式对各关节进行放松,每关节喊4~5次,持续时间为10~20秒。恢复的手段可以有多种,但应与训练内容相结合,做到有训练必须有放松。

考前十天左右安排一次模拟高考体育测试。剩下的四天时间进行各相关项目的技术强调。考生进考场前把项目的技术要领作重点提示。

参考文献:

第5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田径;运动力量;高考;体育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高考报考了体育院校,因此,高考体育项目的教学也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的。

在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被认为是体育项目中的重要基础。因此,要着重田径运动开展,同时,田径项目也是高考体育考试大纲的重要考试项目之一。在教学中,通过全面并且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能有效地提升W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承受能力,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新陈代谢能力,也有效地改善和调节了学生的神经系统等等,更是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在高考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高考体育成绩不断地提升。

一、高考体育田径教学的重要性

在现代教学中,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因此,将体育这门学科作为高考中的一部分。在现今的高中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状况,首先,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体育项目就是田径运动。

在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主要分为力量、反应、耐力等。其中,田径训练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力量素质的训练。力量素质是指在身体的某部分的肌肉进行体育锻炼中,克服内外两个阻力的能力。其中,这种力量素质对于体育训练有着很大的影响,是高中体育训练的重要基础素质。

其中,专项力量素质是指在时间和空间等特征上要完全匹配比赛中所要求的力量,根据不一样的指标,所用的力量分类也不一样。因此,按照力量的训练学原理,可以将力量分为三类:一为最大力量;二为快速力量;三为快速力量耐力。力量是体育训练中的速度和耐力的基础。田径专项力量是田径体育中的重要基石,其方法是把田径基础力量训练作为指导方向,把田径方法作为主要核心点,同时,要结合学生自身体质不同的特点,要科学选取训练方式和方法,并且选择专项力量的搭配关系,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二、高考体育田径教学策略

1.田径教学的运动力量训练方法

在进行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力量训练的方式与方法必须围绕着增深伸髋技术与摆动式扒地技术加以选择。首先,最基本的动作要求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扒地,也就是说,所支撑的腿落下之后,髋关节不用缓冲,进而不间断伸展髋关节的动作。所以,针对高考田径体育教学中,日常训练的方式方法必须紧紧围绕强化伸髋和摆动式积极扒地动作。在进行高中体育田径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将动作的方向、形式、幅度和技术中的伸髋和摆动式积极扒地动作,反方向地进行训练,增强体育高考生的伸膝力量与下肢蹬伸能力,也就是在比较传统的田径力量中杠铃训练的方法要得到大家的重视。

在田径教育中,其技术上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点:一是起跑,起跑的姿势很重要;二是之后的起点加速,适当地给一个爆发力,不断地加快速度给自身一个冲击力;三是跑步中,也就是途中跑,之前的起点加速给途中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四是终点冲刺,在这段中,终点跑和力量的耐力有重大的关系。所以,在进行高中田径教学中,必须重点培养专项力量,并且要科学地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进行不同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2.田径教学中的速度与耐力训练方法

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以“速度为中心”;在发展速度的时候,要考虑到速度耐力的发展,两者应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在为了提高频率做动作训练的时候,要遵循几个原则:练习的时间要短,练习的强度要大,并且练习的方法要多种多样,要让练习者的大脑永远保持在较兴奋的状态;遵照身体素质有节奏地增长规律,抓住速度发展的敏感期。

田径训练最重要的是速度耐力,速度能力是核心,两者缺一不可,训练时要互相结合,才能收获最大的效果。在现代田径比赛的过程中发现,前面不分伯仲,各自有自己的步伐和速度,可是距离终点还有十几米的时候,往往速度快的获胜。因此,提高我国高考体育生的速度,发展一般耐力为基础,过程要以速度快为中心。

耐力素质表现在跑动的过程中,是考生的基本素质,是可以提升身体素质的主要锻炼内容之一。在锻炼的过程中,有氧供能为先,无氧供能为后。有氧耐力训练好了才可以锻炼好专项速度耐力。只有提高我国高考体育生的有氧耐力,增大肺活量,才可以增加每博输出量,才可以坚持得更持久,提高跑动的能力。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每况愈下,高考体育田径项目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需要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第6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新时期 体育 科技

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阶段,总结了无数的经验与教训后,体育和竞技项目终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科技融入到体育后,体育就像是插上了翅膀,记录被一个一个刷新,令人惊喜不已的提升幅度证明了体育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体育竞技能力可以由多种因素构成,多学科在高度分工的基础上又呈现出完整综合的一面。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一系列学科被应用到运动训练中。通过对运动员呼吸、脉搏到血压和血中含氧量的测量,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当代体育是整体实力的对战,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整场比赛失利。再者,要培养成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而运动员的运动年龄却只有短短的几年,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国的体育研究人员。

1 新材料与新设备是体育科技创新的保障

(1)新材料被称为科技革命中的三大支柱之一,这就阐释出新材料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同样,新材料在体育中也占据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2)钢性为主的铁性材料渐渐被淘汰,而超轻型材料和塑型材料则以力学性质为主,这也是超轻型材料和塑型材料逐渐代替铁性材料的原因。如自行车训练中,自行车的质量和材料等就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原因之一,所以各国的比赛选手就十分重视,大多都选用有利于比赛的最新型自行车作为参赛车,这样的车能够减轻运动中的负荷,增强自行车的耐用性,这样更容易提高比赛成绩。我国现今自制的一些新型材料自行车还不能赶上一些国家的自行车,所以现今用的大多为进口赛车。

(3)汽车比赛项目是集运动、惊险、娱乐为一身的冒险家乐园。但是,汽车轮胎与地面摩擦能够产生大量的热,因此,轮胎也是汽车在赛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部件。目前,耐热、耐磨的新型材料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也使这一材料得到了广泛使用。特殊材料的出现也增加了各类比赛的激烈性和紧张程度。

(4)我国自制的乒乓球拍胶面,在世界中独领,独特的功能使比赛更快、更旋、更加有趣,也奠定了我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地位。

(5)有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会散发大量的汗和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也研制出了一种具有通气性好,吸汗性好的比赛专用衣。为了解决游泳运动员在水中摩擦大的问题,于是新材料应运而生,这种材料现已被广泛应用。

(6)传统的玻璃板是由高强度的玻璃制成,球员扣篮时用力过猛就容易使玻璃变成小碎片,容易误伤运动员。用有机玻璃替换高强度玻璃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还提高了玻璃的脆性和韧性,得到普遍欢迎。

(7)在体操项目中运用多媒体电脑展现体操的高难度动作,首先通过电脑真实形象的展现体操动作,然后让运动员亲自模拟,达到快、准的目的。还可以在电脑中模拟攻防的双方队员,教练在训练中可以用电脑布阵,给队员讲解战略意图,从而让运动员更好的明白战略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赛的成绩虽然很重要,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吸取教训,找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在这些基础上更好、更快的发展。

以上都是一般科学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与标准化的用处,在平时的体育训练中,更多的科学技术被运用到其中,使得训练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2 新时期科技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体育训练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基础,一项体育科研成果是否具有价值,要看其是否能够推动体育实践的科学进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在实践中指导训练,促进运动训练向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也实现了科技的不断创新,充分的体现了科技具有先导性的特点,与此同时,训练还需要体育支撑和推动。所以,有效的引用其他方面的先进科研成果,讲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创新才能于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1 运动训练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化

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合理的训练安排是提升运动能力和避免过度疲劳的主要方法,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加快运动员恢复。国外在近三十年研究出一项生理化研究成果,不同的间歇跑会影响ATP、CP浓度发生不同的变化,也会引发不同的训练成果。还有人发现在训练结束后进行放松活动,只用70%的运动强度能够很大程度上清除乳酸以达到恢复体力的效果。

1996年Spencer等发现在一些跑步项目中,一些运动员都在无氧供能方面达到了最高水平,于是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他又加强了有氧供能能力的训练,这样大幅度的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成绩。Mader(1991)利用动力学对马拉松跑分析后,提出了训练比例中各强度跑都应该占的数量,这些研究成果都为今后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这些成果研制出来的训练方法不仅具有科学依据,还为提升运动员实力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这些科技化的方法显示出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表现了科技与体育在经历磨合后最终完美融合。

现今的国际体育竞技愈演愈烈,运动成绩越来越高,训练方法必须有效,否则很快就会被世界淘汰,所以训练技术科学化就必须讲究一些特性。1.制定训练时要注重方式的针对性,因为运动员的各方面素质不同,同样的训练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所以训练要有针对性。2.创新性也是训练方法必要的一个因素,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研究成果每天都在发表,所以注重训练方法的创新,利用可利用的最新成果创造出最适合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更好的提升运动员体育成绩。这些因素都是充分挖掘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基本要素。

2.2 训练监控和保障系统的科技创新

在训练中,为了避免运动员的运动伤害和过度训练造成的恢复不当等问题,我们采取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监控并实行先进的科技保障的方法,高度保障了运动员的体育训练和竞技能力。在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结合专项训练的特性,建立诊测与监控的标准,研究提高不同项目的不同专项物质能量代谢供能能力的科学化创新方法,建立我国不同项目的生理监控,训练高水平的运动员,提升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准。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体育竞技能力可以由多种因素构成,多学科在高度分工的基础上又呈现出高度综合的一面。生理学、人体解刨学等一系列学科被应用到运动员训练中,给予运动员巨大的支持。通过对运动员呼吸、脉搏到血压和血中含氧量的测量,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对运动员成绩和比赛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推进作用。应用营养学、中医医药学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优秀运动员开展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综合性攻关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训练机械等设计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出重要的监控系统,监控运动员训练。如果发生意外,医疗系统就是运动员及时得到救助的保证。

3 科技对生理心理的训练有效影响

标准的营养配比和安排在保证运动员良好身体素质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从科学伦理上认识营养,深入研究分子水平下人体日常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化过程,根据研究结果制定营养的标准和运动员的日常食谱。另外在大自然中搜寻有适合运动的营养源,这是人类在营养学方面进步的一大表现。在我国中医学的理论研究中,通过对大自然中植物的排列组合,也能研制出富有成效的营养品。

赛场中赛情千变万化,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发生。所以在比赛进入到时,运动员们比的不仅仅是比赛技巧,还是考验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时候,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比赛技巧才能维持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优异成绩,于是,心理素质训练被提升到运动员的训练课程中来。平时训练是心理训练的基础,各国的运动队都配有专业的心理培训人员,同教练配合完成训练,让运动员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

4 结语

在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在任何领域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在体育界,科技的加入无疑给体育增添了一双翅膀,体育因此而变得更加正规、公正、公平。现代体育竞技不仅仅是运动员的比赛,还是各国展现科技实力的时候。强大的科技实力使得本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同时,也为全世界的观众提供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科技不仅在竞技上发挥了极大的效用,在体育管理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科技让体育事业登上了顶峰,真正响应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口号。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实用心理学[J].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

[2]张凡.体育科研成果在2008年奥运会应用领域及热点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第7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

摘 要 本文对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和分析。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原则,即:全面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周期性原则以及差异性原则,并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高校课余体育训练质量的两点措施,希望对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 体育训练 课余 高校 训练原则 训练措施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校教学中,课余体育训练则是实现学习体育目标、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也对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就对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问题做出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原则

全面性原则

在高校课余训练中,全面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相结合,具体说来则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通常指的是采取各种各样的锻炼手法,促进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全面协调发展的训练,是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水平的基础。专项训练则是通过专项或者与专项类似的训练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专项素质、专项运动水平以及专项理论知识的训练方式,专项训练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和提升学生的专项运动成绩。因此,在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科学的相结合,通过一般训练为专项训练奠定基础,根据专项项目合理选择一般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计划性原则

针对普通高校来说,各高校通常是根据各个学年、学期以及学期各个阶段的体育学习任务和体育学习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课余体育训练计划是体育任课教师和学生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依据,要想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就必须遵守计划性的原则。

通常来说,高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训练任务、训练内容、训练要求以及训练指标。只有指定了切实可行的课余体育训练计划,才能够使计划得以顺畅、连贯、高效的实行,才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成效,因此,高校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科学安排与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相关的内容。

周期性原则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其它的体育训练一样,也需遵守周期性的原则。一般来说,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训练周期是由基础训练阶段、赛前训练阶段、比赛阶段以及赛后休整阶段四个阶段组成的。通过这样的一个个周期的循环往复,学生的运动水平也得以不断的提升。通常来说要遵守训练的周期性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尽可能的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以及相关的赛事日常来安排训练的周期;其次,在一个周期内,日常训练中基础训练阶段的时间应较长,以保障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相对稳定。赛前集训时,训练时间较短则要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以期运动水平能够迅速提升;最后,每个训练周期结束之后,都要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进一步改进下一步的训练。

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基础、爱好特长都有所不同,因此必须要遵循差异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安排课余体育训练。要做到这一点,体育任课教师首先要详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学生档案,以便随时参考;其次,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还应针对不同任务的运动员组织不同的训练内容、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除此之外,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训练内容和训练计划,都应该尽可能的针对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

提升高校可以体育训练质量的几个措施

科学处理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对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一种认为: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的文化学习是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一种认为: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的文化学习是相互干扰、相互影响的。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其可取之处,最终会出现哪种情况,关键在于如何科学的处理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只有科学的科学处理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学生在保质保量的完成文化学习的同时,训练成绩能够得以不断的提升。

要科学处理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灵活安排训练时间。在保证学生开展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弹性训练制度,以保证训练计划的完成;其次,要严格的贯彻落实训练计划,科学的制定训练任务和训练强度;最后,注意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思想上让学生正确理解和看待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相应的安排。

创新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

随着高校之间体育竞技范围的扩大和竞技程度的提高,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要想真正提高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效率,必须要不断创新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创新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不但能够帮助高校明确当前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发现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推进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校体育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融合。

要做好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创新工作,首先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正确的创新理念是高校体育训练工作在创新的过程中对体育训练工作的理性的认识、追求以及观念,其始终贯穿于整个高校体育训练创新的整个过程,在整个的创新工作和创新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要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创新工作的持续化。

参考文献:

[1] 郭科明.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之一——对高校运动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7).

第8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

一、信息技术在运动技术诊断、分析方面的功用

信息技术在运动训练技术诊断和技术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为信息技术使运动技术诊断、分析更加准确,更有利于提高运动训练成绩。在传统的高校体育训练中,学生运动技巧的改进主要是依靠教师和学生自身经验。为了分析己方和对方学生的优势或弱点,也可利用摄影机把学生的动作拍成电影,然后放映慢动作镜头供人们分析,然而这种方式难以定量、迅速、准确地作出全面分析。当先进的计算、高速摄影机电子传感技术等高科技进入体育运动领域之后,这种局面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美国研制的应用于田径项目中的计算机技术诊断系统,能用高速录像机拍下投掷物出手后几秒钟内的运动轨迹和状态,随时显示出加速度、速度角度、角速度等各种运动参数,并能将实际参数与内存的优化数据比较,及时改进学生投掷时的姿态、出手动作,进而提高运动训练成绩。信息技术中,计算机辅助运动训练系统将体育训练与计算机应用深入结合,利用计算机采集、存储和分析各种训练数据,从而帮助教师管理日常训练信息、辅助训练决策和仿真运动结果。这是实现对运动训练过程全面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辅助运动训练通过对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生物力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来提高训练效率和训练水平,避免传统的依赖经验训练的缺陷。在计算机辅助运动训练系统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更加注重针对学生个体的特性进行训练,从而避免高水平学生出现成绩长期停滞不前的现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体育训练系统在体育运动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使其服从训练系统的总体的最佳目标,以达到训练的最优化程度,大大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科学选材方面的功用

在体育领域中,要想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除去科学合理、系统有效的训练方式方法外,以严肃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选拔出与运动项目相适应的优秀运动员则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科学选材无疑成为当今体育训练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结合生物化学、遗传学、数学和生物力学以及生物技术,定向定量地建立理想目标的模型,科学制定训练对象的各项选材标准,最终达到科学选材。

三、信息技术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对学生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在学生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功用

信息技术可以高效地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组合在一起,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直接传达给受教育者的感觉器官,从而在体育训练中实现了教育信息高效传输,有利于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想、创造(建模)、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教学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训练教学,激发学生体育训练动力和兴趣,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直观逼真地反映技术动作的动态变化过程,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功用

传统的体育教育训练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模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是“师道尊严”,以传统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学生只有在体育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下去吸取知识和锻炼方法,学生学习与锻炼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把各种不同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技术难点、重点、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体育教学软件,给学生观看、讲解、学习,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实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训练,使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训练方法不断改进,即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训练方法,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第9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

摘 要 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讲解为体育教学,待熟悉理论知识后。将其运用到练习过程中去,我们称之为体育训练。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体育教学与训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技术、战术,未提高自身的素质、综合能力。教学与训练必须服从于教育,教育最基本目的在于育人,为社套的发展需求培养人才,因此,在体育的教学与训练中要采用富有时代特性的方法。本文根据文献资料与自身经验对体育教学与训练进行探讨,阐述了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一些内容、目前状态、对策、创新。希望提高对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认识,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时代 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训练 技术技能

体育的教学和体育训练是一个统一体,并且是有机联系的,但同时它们也有差异。体育教学与训练不同之处是它们的目标以及使用的方法。体育教学的目标重点在学生学习到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战术等;体育训练的目标是提升技能水平、提高技术和战术的应用水平以及体能的加强。正是由于目标不同,因此所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是体育教学和训练是共处于教学过程中的。所以,俩者不可分离开,不过各自有各自的重点而已。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与训练

新时代要求职业学校进行素质教学、素质训练,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在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就必须克服传统封闭办学的种种弊端,实现教育体系与体育体系的充分结合,通过教学与训练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整合长期以来形成的恶劣风气与环境。体育教学与训练之间是有差别的,也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只有将两种牢牢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综合水平提高,下面分析几种结合的方法。

(一)将教学中的优良手段加入到训练之中,将训练中的高效方法融入到教学之中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改中融入了很多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情境教学、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开放性教学等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地成果,因此,在枯燥单一的训练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此类方法,做到融会贯通,取得良好成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是训练人员的技术、技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其难度与艰辛度可想而知。同时,在训练中使用的各种方法必须是科学地、合理地、高效地,如此,我们可以将一些训练中的方法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比如:重复训练法,让学生们不断的练习、重复,熟能生巧,收放自如。两者之间的方法与技巧相互利用、相互调整,最终做到互补。

(二)将教学过程融入到训练过程中,将一些训练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训练,训练的目并不是单一的提高身体素质,两者之间的结合为了提升训练人员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发展才是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标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训练的项目,比如:心肺功能的训练,肌肉的训练,力量的使用方法等等,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如何进行这些项目的训练,以及训练的度如何等等。

假如训练就是训练,教学就是教学,那么职业学校的学生们根本无法通过学习与训练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自身的发展将会得到严重的影响。教学内容与训练内容完全不相符合,或者是只有教学内容没有相应的训练项目,或者是没有教学内容只有训练,如此下来,每一个训练人员都会丧失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必须使体育训练增加多样性与科学性,并且很好的与教学相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训练内容,让学生对训练内容产生兴趣;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入教学内容,让训练人员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休息,两者之间做到完美的融合。

(三)训练四阶段

1.学习,粗略掌握动作阶段。2.练习,掌握动作要领阶段。3.训练,改善、提高动作阶段。4.升华,巩固与动作自如阶段。

二、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一个人没有创新思维就会止步不前.最终脱离社会,脱离需求。体育教学与训练也是如此,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身体素质人才我们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体育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着改革与发展。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通过教学与训练相互结合,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教学与训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需要不断的融入新的方法来激活职业学校学生的激情与热情。

教学的目的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辅的教学设备,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能够简单明晰的将知识吸收、消化,但是。假如只有这些内容的创新,那是不够的,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业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带着思考的思维去教授。在教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训练的目的在于熟悉技巧,提升素质。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式的训练方法与训练过程已经不能快速、高效的提高训练人员的技术与素质。并且,学校训练的场地与器材都十分有限,为此,我们必须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进行训练,达到训练的目的,因地制宜的利用校内的器材。合理的安排训练人员进行训练。比如:篮球弹跳力训练可以采用跳绳训练、楼梯训练,长跑训练中可以加入游戏训练方法,当然。这些方法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方法需要大家共同探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