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财的概念范文

理财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财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理财的概念

第1篇:理财的概念范文

从一定意义上讲,不了解现金流量的内涵,不了解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不了解企业价值估价的基本方法,很难全面、深入地领会现代财务理论的精髓。自由现金流量是一个比现金流量概念更加严谨、更加深厚的财务概念,对此的了解甚至会影响到对某些财务学说的认识。在企业价值的估价和财务管理过程中,自由现金流量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詹森:%"&@*&;教授在研究冲突的时候论及自由现金流量概念。按照他的定义,所谓现金流量是指在满足全部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之后的剩余现金流量;如果企业的目标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话,这种自由现金流量必须支付给企业的股东。

自由现金流量越大,企业价值越大,股东财富也越大。自由现金流量已经成为现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对许多财务现象做出解释,比如对股利问题的解释。对于那些自由现金流量为正值的企业,按照自由现金流量理论可以解释股利支付率的未预见到的提高会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相反,未预见到的股利支付率的下降会降低公司的股票价格。另外,为了对公司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最大限度地减缓冲突,许多学者认为金额为2的自由现金流量才是最合理的。其基本理念是,掌握在管理者手中的现金存量越多,管理者据其进行不合理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公司所有者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管理当局应当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的超过经营活动需要以外的现金流量即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完全分派给所有者比如公司普通股股东。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财务思想,可惜尚没有引起我国理财学界、企业界的重视。具体而论,自由现金流量即是扣除营运资本投资与资本投资之后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的所谓“自由”即体现为管理当局可以在不影响企业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将这部分现金流量自由地分派给企业的所有的索偿权持有人,包括短期、长期债权人以及股权持有人等。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讲,股东与债权人没有性质上的差异,存在的只是索偿权支付的顺序上的差异。这里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应当是利息之前、纳税之后的现金流量。换言之,在计算自由现金流量的时候,负债的利息费用不应作为扣除项,而扣除的纳税额反映的是企业在没有利息扣除情况下的支付额。

一、股权投资者现金流量股权投资者即企业的普通股东,是企业剩余收益索偿权的持有人。企业在支付了经营费用、债务利息和本金、资本投资之后如果仍有剩余现金,在性质上讲,即属于股权投资者的现金流量。对于无负债企业而言,由于没有负债,因而也就没有了利息和本金。企业投资及经营所需的全部现金均由股权资本来满足。营业收入5营业费用6利息、税与折旧前盈利/78+9:05折旧6纳税付息前盈利/789:05所得税6净收益;折旧6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5资本支出5营运资本变动6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从以上计算中不难看出,属于股权投资者的自由现金流量是在满足了企业的所有财务需求之后的剩余现金流量。如果为正值,管理当局可将此现金流量以股利的方式支付给股东;如果为负值,则为了维持的持续增长,必须发行新的股权资本。折旧/还有摊销费用0属于抵税费用,同时,也属于非现金费用。这些费用的金额越大,给企业所带来的抵税收益/现金流入0越多。因为抵税收益等于折旧或摊销金额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之积。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越大,固定资产投资越多,折旧费用就越多,其给企业所带来的抵税收益也就越多。资本支出即资本预算支出,是企业为了维持或扩展其经营活动必须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通常情况下,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应当首先满足资本支出的需求。在有剩余的情况下,才以股利的方式支付给普通股股东。这即是所谓的“剩余股利政策”。企业的持续增长依赖于不断增加的资本支出,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在现金流量预测中,这种增长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另外,在许多现金流量预测过程中,人们常假设各期资本支出与各期的折旧额相等。事实上,资本支出与折旧额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比如,在高速增长期,资本支出通常要大于其折旧额,而在固定增长期,两者之间的差距一般不会太大。因此,人们便假设那些稳定增长企业的折旧与资本支出两者相等,进而大大简化了财务估价工作。在现金流量分析中,营运资本通常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即一般所谓的“净营运资本”。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看,营运资本的需求意味着现金的运用,因而,营运资本的增加即为现金流出,营运资本的减少则为现金流入。营运资本需求的增加与资本支出成一定程度的正比例关系,同时也减少了可向股东自由支付的现金流量。按照会计学的定义,营运资本中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在内,因为营运资本的增加是企业中现金积累的结果而非现金向企业的流出。企业的性质不同,所需营运资本的数量就不同。比如零售企业所需营运资本的比重会超过一般的制造业企业。

另外,营运资本的变动与企业的增长率也密切相关,高增长率企业通常需要更多的营运资本。对于有负债企业而言,除了上述的现金流出之外,还会有一部分现金流量用于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营业收入5营业费用6利息、税与折旧前盈利/78+9:05折旧与摊销6纳税付息前盈利/789:05利息费用6税前盈利5所得税6净收益;折旧6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5资本支出5营运资本变动5偿还本金;发行新负债进款6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如果企业的杠杆程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且企业目标的负债比重/负债<总资本0为,则: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6净收益5/=50/资本支出5折旧05/=50营运资本变动同时,该企业发行新负债进款为:发行新负债进款6偿还本金;/资本支出5折旧;营运资本变动0由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比较合理,因而可用发行新负债所得的进款来偿还到期的本金。资本支出与营运资本需要也应按照合理的负债与股权资本比例来筹措。企业运用负债融资的数额越大,属于股权投资者的自由现金流量就越多。当企业实际负债比率低于其目标负债比率/0时,为了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管理人员应当运用更多的负债来满足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需求,达到目标负债比率为止。

股权投资者的现金流量可按下式计算:净收益1折旧2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3资本支出3营运资本变动3偿还本金1发行新负债进款如果企业决定将负债比率提高至目标水准,则:发行新负债进款4偿还本金1/资本支出1营运资本变动0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大幅度提高其负债比重,属于股权投资者的自由流量将会增加。到期本金的偿还仍由发行的新负债来偿还,不影响股权投资者的现金流量。当企业实际负债比率高于其目标负债比率时,管理人员应当大量地运用股权资本融资,从而将负债比率降至目标水平,这将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企业可用新筹措的股权资本来偿还到期的本金。这时:发行新负债进款5偿还本金1!/资本支出1营运资本变动0在这种情况下,属于股权投资者的自由现金流量将低于同等情况下负债水平合理的企业。

二、企业现金流量企业经营所需资金是由企业的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来提供的,既包括股权资本投资者,也包括债权人和优先股持有人。那么,经过经营所获得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也应当支付给企业全部的索偿权持有人,而绝不仅仅是普通股股东。属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是经营费用和所得税后,向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支付前的现金流量,即:企业自由现金流量2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1利息费用1偿还本金3发行新债1优先股股利其中,利息费用/63所得税税率01偿还本金3发行新债2属于债权人的现金流量。优先股股利是属于优先股股东的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也可按下式进行计算:企业自由现金流量2纳税付息前盈利/63所得税税率01折旧3资本支出3营运资本变动/需求0企业自由现金流量通常高于有负债企业的股权投资者现金流量,而等于无负债企业的股权资本投资者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为债务支付前的现金流量,因此它不受企业运用负债数额大小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由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贴现而得的企业价值与负债金额没有关联。因为过高的负债会导致企业加权资本成本的提高,从而引起企业价值的变动。

三、经营活动带来现金流量的计算无论是股权投资者现金流量的计算,还是企业现金流量的计算,经营活动所带来现金流量的多少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价值就取决于企业在未来时期内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的计算与各类不同性质的投资者的划分比如股东或者债权人没有关系。因为无论是股东还是债权人,他们都向企业提供了资金,都是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都有权利从企业获取一定数额的报酬。在现金流量之于企业的意义上,他们之间没有差异。在财务估价人员的眼里面,向债权人支付利息与向股东支付股利也没有差异。只有既满足了股东对股利的最大要求,也满足了债权人对利息、本金的最大要求的时候,企业价值才意味着实现了最大化。因此,在营业费用的计算中,利息并不考虑在内,因而也就不从现金流量中扣除。税后但利息前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既可以向债权人支付/利息0也可以向股东支付/股利0。在计算营业活动现金流量的应纳税金的时候,利息无需考虑。

第2篇:理财的概念范文

新课改的理念之一:自主探究,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挖掘其内在的潜力,做知识的享有者

原来的语文课堂可以说是死气沉沉,乏味无聊;而现在的课堂可是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其原因是原来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学生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而是被动地吸收;现在的课改理念却是自主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在这两种状态下学习的学生,精神面貌就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学生精神萎靡不振,思维阻塞,两眼惺忪,昏昏欲睡;而现在的学生个个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根源,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以及表现欲。语文课堂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课堂,任何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有话可说,有见解可发表。这样学生就愿意说、爱说、爱学,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得到体现。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欣赏与肯定,孩子们的这种情感更加强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期待,有所满足,大胆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热火朝天,有声有色,就能把学生内在的潜力挖掘出来,学生才能做知识的享有者与使用者,而不是局限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与消极获得者。

新课改的理念之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条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失去了兴趣,整天被迫去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那将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所以,教师一定要使自己的课堂保持活力与趣味性。如果整天是知识的灌输,学生学都学烦了,哪里谈得上兴趣?所以,一定要想办法使自己的课堂充满趣味性。调动学生的趣味性方法有多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特长选用。①上面说的多多鼓励学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另外多关注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心理特点,根据中学生好奇心与叛逆心理较强的特点,教师授课时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之内的东西,可以拓展延伸课外的知识,如多讲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轶闻趣事、传奇故事等,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再说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是俯拾即是。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这是从教学方法上来谈的,是第②种方法。③教师一定要具有幽默感。谁都喜欢具有幽默感的人,学生更是如此。上了一整天的课,学生都疲惫不堪了,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能大笑几声,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幽默,可以吸引学生。④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当然,这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如:谁喜欢朗诵、唱歌、口才好擅长讲故事、擅长表演与绘画、擅长辩论等等,都可以利用在语文课堂上,使语文教学增色添彩,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一展风采,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的理念之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诱思探究的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所以学生是学习的真正实体,而教师只是一个领路者、启发者、导航者。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点拨,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学生经过自己直接的思考得到的东西印象更深刻、更珍贵,也更有价值意义。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上课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只有经过交流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想,然后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问题的解决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重点更突出,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如果重点不突出,问题没有针对性,眉毛胡子一把抓,问题就得不到有效解决,课堂效率就会很差。师生经过交流,也才能碰撞住心灵的火花、思维的闪光点。孩子的思维往往很活跃,这同样能够打开教师的思路,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教与学浑然一体了,教师有时也是学生,相反,学生有时也是老师,教学相长嘛!本来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只有交流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才能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与学生的发展。所以,诱思探究与自主探究教学方法更加适合当前时代的发展。

第3篇:理财的概念范文

一、建立开源节流,创造效益的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一部分事业单位正在实行改制,这些事业单位体制已经从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面向市场的企业性的经营组织。改制事业单位面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较,其生存与发展的状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1)从外部环境看,改制单位所从事的服务性的工作,也已不再由国家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和调控,改制事业单位,其工作的状况与效益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和市场竞争的冲击。(2)从单位内部的财务运行与管理的角度看,改制事业单位可能部分项目费用继续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持;但是现在全部靠国家已经不可能了。首先,从思想上,必须改变以前那种大事小事靠国家,有钱没钱靠拨款传统思想。其次,改制事业单位要形成不要惧怕市场,敢于面向市场,要从市场要效益的思想。(3)面向市场,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参与市场竞争,改制事业单位要自主开展与本单位工作性质和职能相一致的业务活动,并在这种业务活动中创造经济效益,用以改善单位职工福利待遇和促进单位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运行与管理树立面向市场,建立开源节流、创造效益的理念。

改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要自觉地把面向市场,开源节流、创造效益的观念贯穿于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改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从两个方面去做,努力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的能力。

第一,建立开源节流的理念。

对于任何一个改制事业单位来说,首先是开源问题:筹集足够的事业发展资金仍然是事业单位理财的头等大事。改制事业单位必须在现有的国家财力状况下,面对单位的运行与发展资金基本上不可能再依赖国家,等、靠、要基本上不可能的现实情况下,对于开源方面,改制事业单位的现在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改变像过去那种只是被动地呆在财务岗位上,做一些资金收付的工作。财务管理更要建立面向市场开源的理念,要主动参与单位的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广泛提供有偿服务,帮助单位从市场中广开财源,逐步壮大单位的经济实力。其次是节流问题:改制事业单位要敢于从市场中广开财源的同时,更要通过单位的各项管理和业务做好节流的工作,现在财务管理人员要建立面向市场开源的理念,主动参与单位的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如何从财务管理和业务工作发展角度,更好的做好单位的费用管控工作,加强单位的节流工作。

第二,瞄准市场调整资金配置。

在新的形势下,改制事业单位要借助自身具有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科技优势,设法让这些优势转变成资本,转化为单位服务效益。善于围绕市场办事业,依托市场求发展,瞄准市场调整资金配置。要时刻关注市场需求,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发展与市场需求联系更紧密的那些服务事业,以达到促进事业发展和追求资金使用综合效益的目的。在这方面,改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树立和逐步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拓展事业单位服务领域和范围,瞄准市场调整资金配置,做好相关方面的财务工作。

二、依法理财的观念

党和政府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市场经济必须依靠法制才能很好的发展。面对市场经济的规律及其对事业单位带来的变化和冲击,改制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逐步培养和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新观念。对于改制事业单位来说,依照市场经济法律进行依法理财必须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方面,改制事业单位要依法处理单位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财务关系,包括与其他往来单位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财务关系。要切实解决好事业单位对外财务管理的问题,关键是要做到依法、依规收费和公开、规范收费程序。所谓依法、依规收费,就是事业单位服务收费一定要有政策依据,同时要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不能仅仅依据单位自己的意愿随意收费,也不能越过物价部门擅自收费。所谓公开、规范收费程序,就是要将服务收费项目向服务对象公开,使他们在接受服务的时候能够明明白白,心服口服。事业单位服务收费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何切实坚持依法理财,合理收费,关系到事业单位生存与发展的大计。

第二方面,改制事业单位要依法处理本单位内部的财务关系,在单位内部依法理财,同样是要体现公开、民主、规范的原则,做到公开理财、民主理财、规范理财。公开理财、民主理财,就是财务部门要增大单位内部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注意听取单位内部干部和职工的意见,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规范理财就是严格按法定程序和单位内部制度办事,坚决杜绝资金使用和财务分配中的随意现象。

三、建立风险管理的理念

针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改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1)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2)政策机制变化带来的风险;(3)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风险。这些风险管理对改制事业单位是非常重要,因此,对这些风险管理管控的好坏就决定改制事业单位的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捧着铁饭碗的事业单位缺少竞争意识,长期与市场脱节,导致对市场的敏锐性不强,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运行与发展竞争性不强。现在改制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受到市场的影响,一是来自市场需求的变化,二是来自行业内部的竞争。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产生一定的风险。例如改制事业单位一旦用于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过大而不能收到相应的经济回报时,单位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单位的事业发展也会出现严重问题。这样一类的事实和现象是屡见不鲜。

对于政策机制带来风险管理对改制企业尤为重要。政策机构导致风险就是指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根据客观实际不断调整政策方针,以保证宏观领域协调发展。这必然给微观领域中各行业带来利益变动,这种利益的不可测性就是风险。对于改制事业单位运行与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政策风险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所谓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在资金投放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由于某些不可控的因素而可能带来的风险。事业单位的建设与发展通常总会呈现出某些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资金的需求和投放也往往会各有不同,一旦关键的时刻资金需求不到位就有可能给单位事业的运行与发展造成风险。

第4篇:理财的概念范文

我国应采纳可采性概念

可采性是英美证据法的核心问题,解决究竟哪些证据可以在法庭上提出的问题。在英美法中,可采性是指是否被允许在开庭或者审判中作为证据进入的性质或者状态,是指证据能否在事实的审理者面前暴露。换句话说,可采性是指一项证据是否具有在法庭上提出的资格。如果一项证据根据证据法规定不具有可采性,则不能在法庭上提出,不能被事实的审理者看见和听见。事实的审理者不仅仅指陪审团,也指庭审中的法官。因此,证据可采性规则产生的原因和陪审团有关,但是并不仅仅适用于陪审团审判,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各州证据法典适用于一切在法院进行的诉讼。在德国,整体上不受限制的可采性体系中关于接受证据的主要限制是,法庭有权拒绝同意调查下列证据:1.当争议事实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予以证明是多余的;2.如果要证明的事项不重要或者已经得到证明;3.当证据不合适或者无法获得;4.当该申请意图是拖延诉讼;5.如果要证明的事项是有利于被告人的,而法院准备作为不需要证明的事项接受之。

我国目前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还没有正式采纳这一概念,学术界在论及有关问题时,一般表述为“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不具有证据效力”等。笔者主张在立法上使用可采性这一概念,即当事人双方在庭审开始前以及庭审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具有可采性的证据向法庭提出申请(即动议),要求法庭予以排除,并说明其申请所依据的法律规定,例如传闻、不相关、普通证人的猜测、系非法取得等等。法庭应当当庭决定,并且针对这种决定不可以上诉。如果法庭决定某项证据不具有可采性,则该证据不能在法庭上提出,不能够被事实的审理者看见和听见,当事人的辩论也不能基于这种不具有可采性的证据。

确立证据可采性的规则是为了实现以下价值目标:第一,基于诉讼效率的考虑,防止争议点模糊和诉讼拖延。例如,相关性规则就是为了防止证据调查范围的无限扩大而设立的证据可采性规则。第二,基于实体公正的考虑,防止可能不真实的证据进入法庭。比如排除传闻证据就是因为传闻证据可能不可靠以及不能经过主询问和反询问来检查其真实性。第三,基于程序公正的考虑,防止警察滥用权力,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是为了制止警察用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方法取证。因此,要求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证据必须具有可采性是实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的要求。

可采性与证明力应加以区分

目前有的学者对可采性和证明力不加以区分,认为证据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就予以“采信”,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可采性规则就不能“采信”。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可采性问题和证据的证明力问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可采性解决的是证据能否在法庭上提出,而证据的证明力是对在庭审中提出的证据的可信性和关联性进行判断。可采性由法庭在庭审中基于对方的异议或者依职权当庭决定,而证明力则要在评议、形成判决的时候根据全案证据予以确定。可采的证据未必就是真实的和有证明作用的,可采性只说明该证据能够在法庭上提出,让事实的审理者看见和听见。

需要注意的是,对证据的可采性法律可以进行详尽规定,对证据的证明力法律不应当进行过多的规定。我国目前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倾向于规定证据证明力的判断方法,而不是着重于规范证据的可采性,例如规定“出庭的证人证言优于未出庭的证人证言”等。还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了“孤证不能定案”并且主张将其规定在证据法中。在英、美、德、法、日的刑事诉讼程序中证据的证明力的判断完全交给法官自由判断,即“自由心证”。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对证据证明力的惟一限制,就是补强证据规则。因此,笔者主张,我国刑事诉讼中应当也确立自由心证原则,法律对证据证明力的干涉仅仅限于“仅凭口供不能定案”,对于其他证据应当由事实的审理者根据自己的理性和良心自由判断,而不应当用僵化的判断法则来代替事实审理者对事实的认定。也就是说,证据法只能详尽地规定证据的可采性,而不能详尽地规定证据的证明力的判断规则,否则就会走回法定证据制度的老路上去。

另外,还应当注意的是,有的学者将依照可采性予以排除的证据都称为“非法证据排除”,将不具有可采性的证据都称为非法证据,笔者不同意这种理解。证据的排除规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并不等同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基于可采性的排除规则包括相关性规则、最佳证据规则、传闻证据规则、普通证人的意见证据规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等。一项证据被排除并不一定是基于非法证据排除,可能根据证据法其他关于证据可采性的规则被排除。

可采性问题应主要针对法院

第5篇:理财的概念范文

在货运企业(cargo forwarding)日常经营管理中,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财务概念和观点被混淆,可能会对业务经营、财务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现尝试做以下举列和澄清:

一、毛利率VS主营业务利润率

“毛利率”的概念在会计实务中较少使用,而更多地被业务部门或营销人员采用。两者比较的基础都是主营业务收入,区别在于“毛利”和“主营业务利润”的概念不同。

一般所说的毛利,是指向客户收取的款项与相应支付供应商的款项之间的差额;而主营业务利润是在毛利基础上进一步扣除由此发生的操作费用和相应负担的营业税金后的所得。

以某一货代企业为例,水运货代业务平均毛利率为5%左右,而水运货代业务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左右。

二、利润率VS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耳闻这样的言论:“水运货代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为3%,已经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了”。乍一听,耸人听闻。其实这两者之间是不能直接比较的。

举个例子。某企业投入货币资金100万元从事货代业务,假设收款期是60天、付款期是30天,且每个营业周期这100万元资金都能用足,那么该笔资金在一年当中将周转12次,产生至少1200万元的营业收入。按照3%的利润率推算,这100万元资金在一年中将至少创造36万元的主营业务利润。这样,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资金利润率就有36%。而同一笔资金如果委托银行贷出只能获得一年5%左右的收益。

因此,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可以直接比较的指标是资金利润率,而绝不是毛利率或主营业务利润率。依上例,货代业务的资金利润率可能达到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7倍之多。这也是目前货代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货代企业依然趋之若鹜的经济动因。

三、坏账准备VS风险控制

坏账准备的计提在本质上属于会计计量的方法,而不是控制风险的手段。

由于“赊销”而形成应收账款,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存在无法收回的可能,由于存在无法收回的可能损失而可能高估当期的利润。所以为了谨慎确认当期的收益,会计人员就“想出”了一个计提坏账准备的办法来。既然是准备,就是个估计;既然是估计,就要有估计的方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是账龄法。货代业务所形成的应收账款,如果超过一定期限不能收回就存在坏账的可能了,于是“要”对“一定期限以上”的应收账款按照“一定比例”分段计提准备。“一定期限以上”、“一定比例”、“分段计提”,这些都是基于历史分析的主观估计。就实际经营来看,很多坏账在赊销期内就已经形成了;而一些超龄的应收账款,由于客户提供的货源稳定、长期支付能力不差,恰恰不会形成坏账。

有两种情况导致坏账准备难以提足:一是我们账面上的超龄应收账款,有一部分早已是事实上的坏账,但是企业出于“盈余管理”的考虑而迟迟不做处理,任其存留在账面上;二是业务完成日-具有开票收款的权力、发票开票日-实际开票的时间、会计入账日-记入账簿系统的时间,这三个时点往往不一致,而应收账款的账龄统计是以会计入账日作为起始时点的,内部单据的流转速度影响账龄的真实性。

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不是体现在坏账准备上,而是反映在企业的赊销政策上。“事前”和“事中”的控制是根本。应收账款如果出现坏账,以水运货代业务为例,其损失(一般为某票业务的全额运费)将耗蚀至少30票类似业务的利润(一般利润率为3%);应收账款即便滞期收回了,考虑到管理成本、资金成本及机会成本等因素,其实际产生的利润也大大低于按期收回的应收账款。但是严格的赊销政策又会限制企业规模的扩张,所以合理的、风险可以承受的赊销政策的制定是每个企业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四、经营活动现金流VS同期净利润

为便于说明,这里引入一个财务概念――“经营应得现金”。“经营应得现金”是将净利润中非经营因素(如投资收益等非经营性收益)剔除,再还原现在以及将来都不需要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如折旧),最终得出的一个理想数字。所以,经营应得现金来源于利润而不等于利润。对于小规模的基层企业而言,由于非经营因素较小,其经营应得现金是超过净利润的。

假设一个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业务模式不变、经营规模相当、收付款政策稳定,那么:去年没有收回的钱在今年收回,今年没有收回的钱延续到明年再收;去年没有支付的钱在今年付出,今年没有支付的钱延续到明年再付。或者说,去年未收回的垫付资金(应收与应付的差额)在今年收回(增加今年的现金流)、今年未收回的垫付资金延续到明年(减少今年的现金流)。由于业务规模相当,这样增减相抵后,该企业今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就与经营应得现金相当。当然,这是一种模型化的现金流理想状况。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会出现两种影响现金流实际状况的重要因素(以下提及的“现金流减少”,都是针对当年经营应得现金而言的)。

(一)经营规模的变化

任何一个企业,即使业务模式不变,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经营规模也会发生变化。就货代业务而言,业务结算的顺序一般是先付款、后收款,使资金垫付成为必然。当业务规模较去年扩大的时候,今年未收回的垫付资金将大于今年收回的去年的垫付资金,其中的缺口就是对今年经营应得现金的抵减。也就是说,企业除了原有的“本钱”(营运资金)外,还要动用利润形成的经营应得现金去维持业务规模的扩大。

因此,在资金垫付成为必然的情况下,如果业务规模扩大而收付款政策不变,实际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必然小于经营应得现金;如果企业将经营应得现金全部投入循环以扩大业务规模,那么经营活动现金流为零;如果经营应得现金全部投入后还不足以支撑业务的增长,那么经营活动现金流就会出现负数。

在负数现金流下,企业除了正常的营运资金外,如果还有以往积累的资金储备,那么耗用这些储备依然能够维持;如果没有这些储备(以利润分配等形式被抽走),也没有其它融资来源的话,企业在第二年必须减少规模才能盘活现金流,否则没有资金保障的持续扩张就会出现支付危机。

(二)收付款速度的变化

如果企业的业务规模较去年不变,但是收付款速度发生了变化,也同样影响当期的现金流。在上述模型中,如果今年的收款速度放慢、付款速度加快,那么今年的资金垫付金额即使业务规模不变也将加大,使得今年收回的去年的垫付资金小于今年未收回的垫付资金,从而减少现金流。当这种收付款速度不利变化的程度足够大时,将使当期现金流减少为零甚至负数。

综合上面两个因素,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如果收付款速度朝有利方向变化,将缓解规模扩大导致的现金流减少。但是有利的收付款速度变化(收款加快、付款减慢)与规模扩张是相悖的。货代企业如果要持续扩大规模,在对客户的收款政策上必然是放长赊销期,但相对货代企业处于强势的主要供应商船公司是不会给货代企业延长付款期的,从2004年起国外一些大的船公司比较一致的“行动”就是将航运市场执行了若干年的“行规”――45天付款期纷纷压缩至30天以内。从某一货代企业2005年的数据来看,因业务规模扩大导致的现金流减少占现金流下降总额的比重不足20%,而收付款速度变化导致的现金流减少占到了80%,其中付款速度的加快对现金流的影响更加显著。

第6篇:理财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问题;课程改革

一、现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学生学好《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有利于毕业生走上会计岗位时,能掌握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熟悉我国的财经法规的规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人才,才能够依法做好会计工作,做到廉洁自律,遵守财经纪律。

同时,《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会计从毕业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从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统计数据分析,这门课程的过关率一直是最低的,这就意味着能否学好与能否顺利通过这门课程直接决定着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

由此,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对该课程的改革也就成为必然。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本身的特殊性

该课程内容枯燥、难记;知识点多、考试内容多等,让学生难以坚持,导致考试失败。特别是现在的无纸化考试环境,随机抽题,让每个知识点都成为考试的可能,这要求学生的学习应该更全面,更深入。

(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不太爱看书,理解力不强。大多数学生认为财经法规要考死记硬背,学习方法不科学,特别是本院学校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差,更不利于从业者考证的通过。

(三)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沉闷

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注重理论教学,可能存在照本宣科,即使利用多媒体,也不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对课堂的气氛调动不充分,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了无兴趣。

(四)考试题库的缺失,学生练习少

随着无纸化考试环境的引入,更加要求学生多加练习相关知识点,但由于考试题库的缺失,学生在线练习得比较少,对其考试系统更加不熟悉,导致学生对考试大纲把握不准,对知识点掌握不牢。

(五)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

虽然培养方案中有会计证置换学分的设置,即使会计证是从事会计岗位的敲门砖,但仍然有学生不以为然,或者过关的决心不够,部分原因来源于该课程的考核机制不健全,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另外,来源于学生外部的监督机制缺失,学生的动力和压力不足。

二、基于CDIO理念进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改革

(一)改革理念与思路

该课程的改革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与题库建设两方面进行展开,首先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殊性,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同时,根据当年的考试大纲,通过分析历年的考试真题,建立练习题库,给学生提供练习资料;最后,为了更好地监管学生,教师应进行有效地课后监督,让教师能及时跟踪学生的练考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师生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和提高。

(二)改革目标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题库的建立,旨在达到以下目标: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找到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题库练习,达到“学中练”、“练中学”,提高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

(三)改革内容

1.改革课堂组织方式:课堂上,可以利用“1+1+1”模式,三分之一的时间引导学生,并做理论讲解;三分之一的时间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三分之一的时间讨论与总结。同时,可以采用竞答的做题方式等提高学生的兴趣。

2.积极推行案例式教学法,同时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案例,课堂上进行分析总结(如:在会计法律制度相关内容中,可以用有关违法案件进行分析;在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中,引入典型企业违反税收征管调理的案例进行讲解)

3.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梳理相关知识,巧用对比记忆法,对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式教学(比如,涉及到汇票、本票、支票的提示承兑期和提示付款期,可以用流程图与列表的形式进行讲解。)

4.构建练习题库。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历年考试真题和当年考试大纲建立丰富的题库,并根据考试大纲的变化,及时更新相关知识点和完善题库。

5.考核监督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可以将课程最终成绩=课程成绩*40%(包括平时成绩、阶段成绩、期末成绩)+会计证考试该科成绩*60%,可以督促学生认为不仅要学知识,同时通过以从业资格证的通过作为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需要专业老师,及时跟踪学生练考情况,进行管理与考评,做到及时监督和调控。

(四)该教学改革模式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提出“1+1+1”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改变现有枯燥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为依据,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及时更新题库,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以学生练习为主,讲解为辅的思路,建设练习题库,让学生“学中练”“练中学”,提高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

4.通过课后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促进师生在教与学之间相互了解,能够真正起到教学相辅相成的作用。

通过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题库的构建,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

参考文献:

[1]蒋小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3)

[2]姜东模.熟悉记忆法介绍及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应用举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6)

[3]任玉梅.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运用[J].财经界,2011,(12)

[4]林伟.《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探讨[J].内江科技,2011,(02)

第7篇:理财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教材重构

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往往要进行教材的重构,在实践中,对教材的重构大多基于微观层面,即教师基于教材某一课时的理解和领悟进行个性化的演绎,而很少基于中观层面进行,其原因在于缺乏合适的架构组织来统领若干具体概念的建构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核心概念的层次模型及其学习进阶

近年来,有关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逐渐成为全球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于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虽然我国科学教育界已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逐渐转向本土化研究,但在科学概念层次模型这一最基本问题上却不尽相同[1][2].在本文中,基于张玉峰先生构建的层次模型[3]4进行实践研究.为直观起见,我们用图1表示其层次模型及其对应的组织架构关系.

关于学习进阶,主要有两个研究取向:一是基于课程论视角,认为学习进阶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概念序列,其研究取向是对核心概念的学习序列进行宏观规划;二是基于教学论视角,认为学习进阶是描述学生的学习路径,是“学习者认知发展过程中用以‘踏脚’的具体的‘脚踏点’”,其研究取向是对具体“脚踏点”进行优化设计.显然,二者虽然研究取向不同,却相辅相成,因为“仅有路径还不足以提供学习者认知发展的支撑,需要寻找学习者每一次进步的‘脚踏点’,以此帮助学习者发展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利构建有意义的认知”[4].

二、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材重构的理性思考

综观图1所示的核心概念组织架构关系,在教学内容规划时有三种取向:一是围绕学科核心概念的课程层面上教材内容规划,它一般属于课程专家的研究范畴;二是围绕某个重要概念、基础概念的微观处理;三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主题核心概念这一中观层面上的内容规划.由于主题核心概念是联系学科核心概念与重要概念的桥梁,这样,围绕主题核心概念的教材重构,向上可以契合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序列,向下可联系起学生思维过程.因此,基于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教材重构,是中观教学设计中非常合适的切入方式.

基于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教材重构,首先涉及主题核心概念“颗粒度”大小的选取,因为如果“颗粒度”太小,将不利于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整体理解和领悟;而“颗粒度”太大以至跨越多个学段,则很难构建起学生有所感悟的进阶路径,同样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整体理解和领悟.例如,对于“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解构,一般按图2方式进行,其主题核心概念分别为“机械运动”“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3]6.显然,在图2所示的组织架构关系中,主题核心概念的“颗粒度”大小不一,其中“机械运动”的“颗粒度”太大,即使将其进一步解构成“运动描述”“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其“颗粒度”仍远大于“牛顿第一定律”等重要概念.另外,对于“相互作用”的理解也仅局限于狭义上的力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广义的相互作用还包括系统内的动量交换.因此,基于图2的主题核心概念架构关系很难构建最佳的进阶路径.

基于上述思考,建议在对学科核心概念解构时,将主题核心概念进行分级,力求进入教学设计视野的主题核心概念“颗粒度”大小适中.现仍以“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解构为例,先将其解构为图3虚线框Ⅰ中“机械运动”“运动与力”和“动量及其守恒定律”三个一级主题核心概念,再对一级主题核心概念解构为虚线框Ⅱ中诸如“运动描述”“直线运动”等“颗粒度”基本相当的二级主题核心概念.事实上,教材编写已经从某种意义上考虑主题核心概念的“颗粒度”大小问题.

主题核心概念的进阶路径不是单个重要概念进阶路径的简单叠加,因为重要概念间的关联方式既是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知识结构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将它们间的关联方式放在系统的高度去统筹规划,才能围绕进阶层级设计出最优化的进阶路径.

关于重要概念间的关联方式,一般有内外之分,其中有关重要概念间的层次关系、概念属性以及建立过程间的逻辑关系属于内在关联方式,而蕴含重要概念的建立、应用的结构化主题则属于一种外在的关联方式.基于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教材重构,不仅需要对内在关联方式进行优化重组,同样需要重视结构化主题情境这种外在关联方式的构建,以便学生基于情境获得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丰富其认知结构.

综上所述,基于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教材重构,追求的不是每个重要概念的优化设计,而是基于中观层面构建重要概念间的最佳关联方式,达到统筹规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便构建最佳的进阶路径.

三、围绕主题核心概念教材内容重构的实践

基于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教材重构,其主题核心概念既可以是一级主题核心概念,也可以是二级主题核心概念.在本文中,以主题核心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例进行中观层面上的教材重构,期望能抛砖引玉.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组织架构关系

对于主题核心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其组织架构关系如图4所示.综观五个重要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建构毫无疑问居于其核心地位,至于主题核心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进阶构建,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综观人教版教材内容体系,正是按此架构关系进行内容组织,并通过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内容组织,虽然是从数、形两个角度进行,但它们并非对应同一问题的双重表征,因而不能有效实现迷思概念“图像被分割成矩形数目越多,其小三角形也越多,因而无数多个小三角形面积之和不应为0”的转变,而这恰恰是学生体验微元思想的关键.为此,需要教师重构体验的“脚踏点”.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安排上,教材秉承了其一贯风格,即视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但新增加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内容,充分关注到课程标准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重视.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教材将自由落体运动定位在规律的应用上,学生没有经历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因而造成了学生对伽利略研究思想体会上流于形式.

(三)教材重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为构建最佳的进阶路径,建议对教材内容按下述方式重构:一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具体方式是把“自由落体运动”及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调整至章首;二是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组织及其呈现方式进行重构,让学生真正经历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促进学生对伽利略研究思想体会,构建起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进阶的“脚踏点”;三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中的有关微元思想内容进行置换,构建切实有效的思想体验“脚踏点”.出于篇幅考虑,本文着重探讨“自由落体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重构方式.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重构建议

基于上面分析,在对此节内容进行重构时,首先将研究课题重构为“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具体内容如下.

【活动1】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的建立

请同学们按以下要求进行小实验,并就其中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1:将一张纸、一个粉笔头两个物体,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将上面的纸揉成纸团,并与粉笔头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影响重物下落的主要因素,猜测在没有空气阻力情况下,不同重物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情况?说明你猜测的依据.

【活动2】实验方案设计及其测量

设计探究重物自由下落速度、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实验,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格略).

方案设计要点:如何选取重物,使其下落过程中可近似认为仅受重力作用?

实验操作要点:如何进行实验操作,使重物下落的初速为0?

【活动3】实验数据处理及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

运用Excel处理v-t、x-t实验数据,探究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点评:在上述内容重构中,其内容组织对应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呈现方式上没有给出具体结论,因而学生真正经历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既体现了课程标准对于实验探究方面的要求,又有效促进学生对于伽利略的研究思想的体会.

【活动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及规律的再探究

例题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则①求第1秒、第2秒末物体的速度,并在方格纸上画出物体的v-t图像.②物体自下落起第1秒内和第2秒内的位移为多少?③计算图像与轴所围的“面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评:本活动的设计,不仅仅体现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所围面积等于重物的位移”,实现从“数”“形”两个层面表征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从而在为学生体会伽利略的研究思想构建思维台阶的同时,也为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构建了坚实的“脚踏点”.

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重构建议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直是教学设计和教材编写的难点,体现在教材对其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次变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按下述方式重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1】实际问题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10m/s的速度行驶,驾驶员在离红绿灯标志线23m处发现还有2s绿灯将变为红灯,于是他作出反应,使汽车以a=2m/s2的加速度加速,试判断汽车是否会闯红灯?

点评:借助实际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同时,适当变换其条件,又可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实际问题情境,从而用结构化的学习主题把两个重要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

【活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猜测

观察下表,你能作出何种猜测?能否依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两种表征方式说明你猜测的依据?

点评:上述重构方式中,借助样例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方法进行猜测,并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图像表征初步检验,有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台阶.

【活动3】微元思想的数形体验

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进行猜测后,可构建如下的问题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微元思想.

问题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a,CD=2a,BC=d作中位线EF,过A、E点作EF、CD的垂线交于A1、E1点(见图5),试计算矩形AA1FB、EE1CF面积之和S1与梯形ABCD面积S之比.

问题2:如图6所示,作梯形AEFB、EDCF的中位线GH、LI,并按上述方法作矩形AA1HB、GG1FH、EE1IF、LL1CI,试计算其面积之和S2与S之比.

点评:在上述内容重构中,把教材中分立的数形体验极限思想重构为对同一问题的数形结合体验,特别是引入的估算(注:此种情况下n≈100),使得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从而有效化解了一直困扰教材、教师的难题.

【活动4】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及其应用

由图像意义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解析式,然后探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实现学以致用,具体过程略.

综上分析,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视野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构,是基于系统论视角重新审视教材的内容体系,并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教学顺序的调整来调适系统结构,重构重要概念间的关联方式;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内容组织及其呈现方式的重构,调适其教学功能,实现各重要概念的建立过程有机联系,构建了主题核心概念的最佳进阶路径.

参考文献:

[1]林雪敏.核心概念的确立原则及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1):7.

[2]张颖之,刘恩山.科学教育中科学内容知识的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3(10):47.

第8篇:理财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理念;软件服务外包;教学改革;JAVA系列课程

近年来,随着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已呈现全面发展的格局,在政策引导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应用型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推进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然而在传统模式下培养的软件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差距还比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服务外包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与实践脱节、考核方式单一等,从而使得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对于服务外包产业的适用性水平不高。

1.CDIO模式在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于2001年提出的工程人才创新模式。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的显著特征就是实现了高校教育与工程实践关系的重构,它的这种教学情景与教学目标,与服务外包环境下产业对人才要求的能力是非常吻合的。因此现在国内很多高校已将CDIO这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在服务外包人才的实践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

2.1课程教学目标重构

传统的课程对教学目标的确认,主要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应用情况来衡量。但服务外包企业对应聘者的真实需求除了知识和技能以外,更看重应聘者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和系统工程能力。所以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除了设置知识教育目标和技能教育目标以外,还应增加素质教育目标和职业技能素养目标,并根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将知识教育目标与CDIO的工程基础知识相对应,将技能教育目标与CDIO的个人能力相对应,将素质教育目标与CDIO的人际团队能力相对应,将职业技能素养目标与CDIO的工程系统能力相对应。

2.2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课程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然后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采取多门课程相互协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项目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设计。

以JAVA为例,因其具有简单、可移植性、健壮性、并发性和安全性等优势而成为广泛使用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其应用领域非常宽广,大到复杂的企业级应用、小到一般桌面级应用,再到手持终端的应用,可以说JAVA无处不在。

通过对当前服务外包环境下企业对JAVA软件人才需求的分析,JAVA系列课程在开设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SP/Servlet核心技术、XML语言、Oracle应用开发、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JAVAEE框架技术、Ajax/Jquery开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开发等课程的同时,为达到工程训练的目的,还开设了3个软件项目设计和1个项目综合训练。

与传统课程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软件项目设计所涉及的内容不再是某一门课程,而是两门或多门课程的综合训练。如软件项目设计1是在学习完JAVA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后,完成一个相对简单的JAVASE桌面级应用软件开发;软件项目设计2是在学习完JSP/Servlet核心技术、XML语言、Oracle应用开发课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后,完成一个基于Web的中小型项目,使学生具备Web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软件项目设计3是学习完所有JAVA系列课程后所做的一个综合性项目,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系统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缩小学校授课内容与市场应用的差距;项目综合实训是学生在校内工程实践中心或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工程师指导,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企业真实的项目案例让学生熟悉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学生的能力与市场需求的无缝接轨。

JAVA系列课程间的关系及课程安排见表1。

2.3基于工程项目的课程内容改革

改变传统模式下以教师讲解为主和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的讲解方式,注重项目在教学中的作用。按照CDIO培养具有工程能力的实践性人才的要求,整个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主线,把专业所要掌握的知识、应达到的能力、应具备的素质等培养目标融入到项目中,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把项目分解成与之对应的教学项目。在企业的参与下,结合学生所熟悉的领域,确定“学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课程教学的工程项目。该系统主要包括学院管理、专业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功能模块。在完成系统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要求系统操作简便、用户体验良好,模块设计符合“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实现显示与业务逻辑相分离,且具备较好的扩展性。

在实施过程中将项目分解到各门课程中,如将项目应设计的实体类、接口、实现类以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放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将项目数据库设计放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应用开发两门课程中,其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侧重于系统E-R模型分析、表和视图的创建、SQL语句操作,Oracle应用开发侧重于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将项目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流程设计等内容放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和软件工程中;将系统业务逻辑的处理和系统实现放在JSP/Servlet核心技术和JAVAEE框架技术两门课程中,其中JSP/Servlet核心技术讲解如何采用Model2模式(JSP+Servlet+JAVABean)利用JDBC完成系统基本功能,JAVAEE框架技术讲解如何利用目前流行的SSH(Struts2+Spring+Hibemate)框架基于MVC模式快速进行企业级的应用开发;将项目要求的用户体验、界面无刷新的效果放在Ajax/Jquery开发技术课程中;将学生成绩查询功能放在移动互联技术开发课程中。

基于工程项目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可以实现教学与市场的无缝接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以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功能,并促使学生以系统的观点理解功能。

2.4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创新

为了适应并实施CDIO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笔者对JAVA系列课程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1)基于小组赛的团队教学。

按照自愿结合原则,按3-5人一组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教学过程中根据小组的情况适当调整,确保每组成员有强有弱,以强带弱,均衡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以小组赛的形式展开,通过教学管理平台显示每组的完成情况,给出排名。通过这种组内协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极大地调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团队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围绕项目开展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围绕项目的解决而展开,采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完成“学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哪一个子系统或哪些模块,然后组织各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接着教师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估,指出不足并提出合理的方案;然后教师对完成任务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和技术进行精讲,让学生了解如何做;最后各小组完成任务的实战训练。通过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仅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项目全局掌控能力。

3)校企联合开展教学。

加强校企合作是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必由之路,能帮助学生实现由专业知识到专业技能、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化。多年来,徐州工程学院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先后与中软国际、东软集团、江苏集群、文思海辉等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的内容主要有:①企业资深工程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大纲编制、项目实践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案例库的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②软件工程师参与指导学生项目实践,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一方面聘请软件工程师到校内给学生做讲座和参与程序综合训练的全程指导,另一方面安排学生进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参与项目综合训练,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帮助学生熟悉项目开发周期和项目管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5考核方式改进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是通过卷面考试的方式,课程成绩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样会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没有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借鉴CDIO理念,在对JAVA系列课程考核时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侧重过程考核,逐步建立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结果过程化、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新型课程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

CDIO主张不同的能力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采用不同的有效方法来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系统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形式有测试、大作业、报告或论文、笔试、上机考试、答辩、项目成果展示等。例如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采用笔试与上机相结合的方式,对JAVA程序设计、JSP/Servlet核心技术等技术类实践课程采用上机考试,对软件项目设计以项目成果展示和答辩形式进行考核等。

2)课程考核结果过程化。

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过程化的考核主要有出勤、作业、实验报告、期中考试等,不能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工程素质、创新能力等。这就需要对过程考核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如小组讨论、态度与责任感、项目分解合理性、开发工具使用熟练程度、沟通表达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小组凝聚力、项目答辩、开放式思维与创新等。尤其是在软件项目设计阶段,对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对任务书、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和总结报告的撰写质量,系统运行情况,代码规范程化,答辩时讲解和回答问题的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和打分。

基于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而言,它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并详实地进行记录和评价;对学生而言,平时不仅要面对教师的考核,还有别人的考核,从而打消了临考前打突击的念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课程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课程考核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随着CDIO理念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课程考核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除了任课教师评定以外,还可以采取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企业评定相结合的办法。这种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形式能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对CDIO 4项核心能力的掌握情况。

3.结语

第9篇:理财的概念范文

(上海市财政局 200030)

【摘要】资产和负债的初始计量主要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现行市场价格(含公允价值)或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其他计量方法。资产的后续计量方法取决于一项资产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方式,负债的后续计量则取决于负债的性质及结算方式。

【关键词】会计计量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三、初始计量

在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资产和负债的初始计量通常使用三种计量方法,即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现行市场价格(含公允价值)和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其他计量方法。有时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要求基于认定成本进行计量。

(一)等价交换的初始计量

因项目之间等价交换所确认的资产,初始计量几乎不存在什么重大问题。交换交易包括:通过交换现金或其他资产取得一项资产,或者通过承担支付现金或其他资产的债务而取得一项资产;通过交换现金或其他资产获取一项服务,或者通过承担支付现金或其他资产的债务而获取一项服务;发行一项负债或权益工具交换现金或其他资产,或取得收取现金或其他资产的权利。

如果一项交换交易系非关联方之间谈判的结果,任何一方都不存在财务困境,也未受到其他压力,则放弃和收到的对价通常认为等于其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资产或负债的初始计量既可以视为成本,也可以视为公允价值,因为两者相等。最容易理解的方法是使用与后续计量相匹配的术语。因为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把初始计量描述为以成本计量,就会造成混乱,反之亦然。

(二)非等价交换的初始计量

偶尔,两个价值不同的项目进行交换,是因为交易的价格可能受到交易双方其他关系的影响,也可能是交易的一方处于财务困境或者其他压力从而使交易的价格受到影响。根据前述,取得资产的成本或承担负债的所得等于所放弃对价或所收到对价的公允价值。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法确认经济损失或利得,二是无法确认交易中未予明确表述的成分(例如,提供服务的义务、权益缴入或权益分配的义务或者为过去交易的付款义务)。因此,对于一项非等价交换而产生的资产和负债,如果不使用所放弃或所收到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主体可以采用以下处理方法。

1.以所取得资产或所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并按下述方法处理公允价值与所放弃或所收到对价公允价值的差额:(1)如果交易是与以投资者身份的权益投资者(或合并集团中的其他主体)之间达成的交易,差额确认为权益缴入或者权益分配。(2)如果交易中未列明的成分可以辨认,则应进行会计处理。辨认交易中未列明的成分(或者证明不存在其他成分)可能比较困难。(3)在其他情况下,将差额确认为交易利得或损失。但是,这样处理有违取得资产或发生负债“首日”无利得或损失的传统观念。涉及非等价交换的明显利得或损失并不常见。但是,如果交易的一方处于困难状态、极度渴望交易,这种情况也会发生。此时,真实利得或损失即会产生,加以报告或可提供相关的信息。

2.如果放弃或收到的对价是主体自身的权益工具,以所收到或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灭失或发生负债的公允价值来计量权益工具。这种处理方法,符合主体自身权益工具不产生利得或损失的理念。

(三)非交换交易的初始计量

非交换交易也可能导致确认资产和负债。例如,无对价取得一项资产或产生一项负债(如无条件的赠予或补助),或者交易之外的事项产生了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例如,诉讼)。

如果发生了上述两种情况,取得的资产或发生的负债应以零计量,以与非确认加以区分。在某些情况下,《国际会计准则第20 号——政府补助的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允许这样处理。但是,以零计量该项目,不大可能提供相关的信息。但为了避免计量方法的不必要变化,初始计量应与后续计量保持一致。但是,如果后续计量系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这并不排除使用诸如现行市场价格(比如公允价值)和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其他计量方法来确定认定成本。

(四)内部建造资产的初始计量

内部建造的资产,在完工时应使用与后续计量相同的计量基础进行计量。

1.如果该资产将基于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则该资产在完工时按成本计量。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使用现行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认定成本。(如果已完工资产在完工时以现行市场价格计量,通常情况下主体将在完工时确认一项利得,而当主体计提资产折旧时,该利得将在随后予以转回。)

2.如果该资产将基于现行市场价格进行后续计量,则该资产在完工时按现行市场价格计量。

3.如果该资产将基于现金流量基础进行后续计量,则该资产在完工时按现金流量基础进行计量。

四、资产的后续计量

1. 自用资产的后续计量。对于一项自用的、间接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如果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并不必然能够提供该资产获取现金流量的最佳信息。除非是资产减值或者减值转回,资产价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并不具相关性。主体所使用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前景,可以利用交易、资产消耗、资产减值和履行负债方面的信息来评估。对于主体自用的资产,基于成本的计量所产生的收益和费用信息,通常比现行市场销售价格所产生的收益和费用信息更为相关、更好理解。另外,基于成本进行计量更为简便,通常比现行市场价格计量的代价更小。

尽管存货终将被出售,但它与主体所自用的、不能独立于其他资产而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并无二致。与其他将予出售的资产相比,存货按成本计量更具相关性,因为与绝大多数商品或金融工具的出售不同,出售存货通常要求卖方作出重大努力来确定买方,而且确定存货的现行市场销售价格也存在许多困难。

当然,基于历史成本计量自用资产,也有诸多批评:一是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转回滞后于资产产出能力的变化;二是备选的折旧方法有多种,但某些折旧方法比其他折旧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追踪反映现金流量产出能力的下降;三是仅确认减值损失,但当资产的现金流量产出能力上升时却不确认利得,有失中立;四是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忽略了主体可能决定出售一项定价适当的资产这样一个事实。

2. 待售资产的后续计量。一项待售的资产将直接产生现金流量,从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现行脱手价格(或者现行脱手价格减销售成本)可能具有相关性。确定现行脱手价格的耗费可能比较合理,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也不会特别地高。因此,理事会建议,对于通过出售来变现的资产,现行脱手价格将是最合适的计量方法。例如,将被出售的金融工具投资(为收取现金流量而持有的投资除外)、将被出售的除存货之外的稀有金属、谷物和有形资产等交易性商品。

有人认为,对于已开发完成或已长期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获得其现行市场价格的成本未必合理。因为现行市场价格要求对房地产交易作出重大估计、获取输入变量,而这些房地产交易与要计量的房地产却不一定具有足够的相似性。相反,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花费较少,主观性不大。但是,对于投资性房地产而言,其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很少关联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特别是现金流量经历许多年都不会发生时更是如此。房地产并不足够同质化,销售行为也不会经常发生,因而无法使用过去的现金流量趋势和损益情况来评估未来现金净流量。因此,对于此类资产,现行市场价格尽管具有主观性,但通常比成本信息更具相关性。

3. 持有并按商定条款收取现金流量资产的后续计量。许多金融工具条款要求发行者支付款项或交付其他金融工具。尽管此类资产许多(即使不是绝大多数)都能出售,主体也可能持有一项金融工具并按合同规定收取现金流量。

贷款、债券和具有类似于利息的回报且合同现金流量没有重大变动的其他应收款项,通常是持有并收取合同现金流量。此类资产的经济性受到两个因素的重大影响——有效收益率和可回收性。

关于有效收益率,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分析管理层以往在原始发行或通过购买获利性贷款或其他应收款项方面的成功,合理地评估未来收益前景。关于可回收性(或可回收性不足)始终具有相关性。基于成本计算的利息收益,加之管理层估计的坏账费用,很有可能提供有效收益率和可回收性的相关信息。

前文述及,对于主体持有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的金融资产,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可能无法提供评估未来现金流量前景的相关信息,现行市场价格可能提供最为相关的信息。此类资产包括:(1)净额结算的衍生工具,现金流量具有重大波动性的混合工具。(2)衍生工具,如信用违约掉期及类似工具。此类工具规定了固定的现金流量金额,尽管该现金流量未来并不必然会发生。(3)其他工具,如买卖外币的远期合同。此类工具涉及现金的交换,但最终盈亏具有重大波动性。

持有某些衍生工具(套期工具)是为了对冲其他资产、负债或可预期交易(被套期项目或交易)的公允价值变动或现金流量变动。对于此类衍生工具,使用现行市场价格最为恰当,因为财务报表使用者需要评估这些衍生工具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反,如果被套期项目未以现行市场价格计量,就会产生计量错配,导致计入损益的利得或损失被其他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全部或部分地抵销了。

4. 利用使用权收费的资产的后续计量。有的时候,有形资产或知识产权的持有者,会向获得资产使用权的其他主体收费。产生现金流量的方式包括租赁、出租、特许和收取进场费、停机费、着陆费、进港费、停泊费或专利使用费。

在某些情况下,有形资产或知识产权的持有者(所有者)在财务报表中不再确认该资产,而代之以确认一项金融资产和剩余资产。确认为金融资产时,通常是划分为“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其计量方法前已述及。而剩余资产以何种方式为未来现金流量作出贡献,将取决于其最终是销售、再租赁还是主体持有自用。

在有形资产或知识产权被主体继续整体确认的情况下,此时持有的资产,既不同于“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也不同于“为自用而持有的资产”。对于专门用作收费的资产,其现金流量包括源自现有合同的合同现金流量和源自可能的未来合同或者资产变卖的后续现金流量两部分。专门用作收费资产的现行市场价格,反映了整个经济寿命期间用于收费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那些用于收费的价值较低、数量庞大的项目组,其过去收益、费用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可用来评估未来现金流量的前景,因而以成本为基础的信息就很可能提供相关的信息。

某一单项资产在主体整体中的重要性越大,其现行市场价格信息的相关性也就越强,例如土地、建筑物、泊车场、船舶、飞行器以及类似的价值颇高的项目。估计此类实物资产的现行市场价格时,往往具有可利用的现行市场价格或信息作为输入变量。为了借款或保险等目的,土地、建筑物和其他高价值物业,在许多不同评估市场中也有许多可接受的评估技术。这些计量可能不属于现行市场价格,但也可以为估计现行市场价格提供输入变量。

五、负债的后续计量

(一)没有明确条款的负债

没有明确条款的负债,可能由民事侵权行为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而引起。此类负债要求通过协商或者司法行动来决定结算金额,因而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并不可行(因为此类负债不存在成本),而其现行市场价格又难以确定,故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可能就是唯一的选择。

(二)具有明确条款的负债

某些合同性负债,具有明确的条款,但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金额尚不明确(例如,保险合同和退休后福利)。对于此类负债,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不太可能提供相关的信息,而现行市场价格又难以确定。因此,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可能提供此类负债最为相关的信息。

1. 按规定条款进行结算的负债的后续计量。绝大多数负债具有明确的合同条款,规定了应付的金额,而且此类负债几乎全部按规定的条款予以结算,只有极个别负债通过现行市场转移给其他主体。负债的转出方通常与对方通过谈判进行交易,因此这种交易可能并非自愿的双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如果是这种情况,在绝大多数情形下债权人具有讨价还价的优势地位,因为债务人已经同意了规定的条款和条件。

对于一项不可转移的负债,如果以现行市场价格计量且把市场价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市场价格变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实现,在负债存续期间内也不能转回。因此,此类负债应视作类似于“持有以收取现金流量” 的资产,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通常能够提供最为相关的信息。

但也有人认为,至少对某些具有特定条款的金融负债,现行市场价格是恰当的计量,因为此类负债的市场价格变动(特别是利率变动),能够对冲以现行市场价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还可以把收益类似但因为利率环境不同而存在不同付款要求的两类负债区分开来。

尽管衍生工具具有合同条款,但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不太可能提供评估未来现金流量前景的有用信息。因此,正像作为衍生工具的资产那样,作为衍生工具的负债也应以现行市场价格计量,或者以按照合同要求的现金流量的其他方式计量。

2. 用于转移的负债的后续计量。极个别负债可以在未经债权人协商认可的情况下转移给第三方。对于此类将通过转移而结算的负债,最相关的计量方式是现行市场价格,或者现行市场价格加交易成本,因为这是其他方承接该负债而需要主体支付的现金估计数。

3. 通过履行服务结算的负债的后续计量。需提供服务的合同义务(履约义务)所产生的负债,具有明确的结果而非规定的条款。按所收款项(某些情况下还要加上利息)为起点的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提供了重复发生的损益构成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也可用来预测未来毛利。但是,服务的现行市场价格可能也是相关的信息,特别是主体支付款项,而由其他方履行服务时更是如此。

六、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其他计量方法

在没有交易价格以及估计价格不可行或者估计价格不能提供最为相关信息的情况下,目前通常使用现行价格估计之外的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其他计量方法。由于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可以按需设计以适应特定的资产或负债,从而在每一项新准则中,都可能创设新的计量方法。另外,按需设计的计量方法可能提供一项特定资产或负债最为相关的信息。但是,在确定是否使用按需设计的计量方法时,理事会必须考虑这种计量方法能够被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理事会认为,应尽量限制计量方法的种类,使财务报表使用者易于理解财务报表所列报的金额。

(一)基于现金流量的其他计量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按照定义,所有基于现金流量的计量都必须以估计现金流量金额为起点,其他可能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计因现金流量内在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和时间的可能变化。现金流量金额的不确定性,是资产和负债的重要特征。例如,一项负债存在三种可能的金额(10,50 和80 个货币单位)。假定结果是10 个货币单位的机会是10%,50 个货币单位的机会是60%,80个货币单位的机会是30%。最可能的结果是50 货币单位,但还有其他两种可能性,考虑三种可能性的现金流量期望值为55 个货币单位。但是,财务报表使用者不太可能将“最可能的50 个货币单位现金流量”与“确定无疑的50 个货币单位现金流量”等量齐观。

2.货币的时间价值。现金流量的时间和货币时间价值影响许多计量指标,因为将于明天收到的1000 个货币单位付款比10 年后收到的同样金额付款价值更大。

3.因现金流量内在不确定性而应承担的价格。现金流量内在不确定性所承担的价格取决于不确定性的大小。期望现金流量均为100 个货币单位的两项资产,可能的结果范围或许相差极大。其中一项资产或许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即0 和200,概率均为50%。另一项资产也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分别是99 和101,各自的概率也是50%。绝大多数投资者不会为第一项资产支付相同的金额,因为其结果的不确定性太大。这种差别就构成了承担额外不确定性(如风险溢价)的价格。

4.市场参与者将予考虑的其他因素,如非流动性。目前,除公允价值外,前述的非流动性因素在所有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中均未予考虑。在保险合同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建议的计量模式考虑了从市场参与者视角的非流动性。

5.与负债的非业绩风险,包括主体(即债务人)自身信用风险。如果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目标是估计现行市场价格,则应考虑所有的因素而且所有因素均应反映市场参与者的观点,同时应要求定期重计量,重计量时所有因素应予更新。如果计量目标是估计市场交易的成本,以作为后续按成本基础计量的起点,则初始计量与按现行市场购买价格计量相同。除非资产的账面金额无法通过未来现金流量收回或者负债的账面金额无法充分覆盖未来现金流量,上述金额在后续计量中并不会被更新。如果计量目标是测试一项按成本计量资产的减值情况,按照力避计量方法变更的理念,如果计量包括了估计现金流量变更的影响同时忽略其他变更,则更具相关性。通过变更估计现金流量同时保持其他因素(例如,利率变更、承但违约概率变动风险的价格变动)不变就能实现上述目标。

(二)主体观还是市场观

是运用主体观还是市场观,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市场信息的可利用程度;二是两种观点对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可能相关性。

如果市场输入值可以观察到,则估计相对容易,更方便验证。对于出售时无需重大努力即可出售的资产,利用市场观特别相关。

而对主体持有并使用的某些资产以及通过履行服务来结算的负债,主体观更为相关。如果现金流量比较独特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特定主体的输入值具有相关性。如果主体的计划与典型市场参与者的计划不同或者拥有更多或更好的信息,特定主体的输入值还可能更好地预测最终现金流量。对于按特定主体观进行估计的一个忧虑是,它可能有意无意地反映了与其他资产的协同效应,从而并非仅仅计量了意欲计量的项目。

(三)主体自身的信用风险

负债已到期但主体却无力结算与偿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种不确定性已经反映在贷款的市场价格(即要求的利率)和债券的原始发行价格之中,而且对具有交易价格的负债,这个因素也已经以某种方式融入定价之中了。因此,它已经自动地包含在这些负债的初始计量之中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争议的问题是,负债的后续计量是否应该反映因到期未付可能性发生变动而导致的预期现金流量变动,是否应该反映存在到期未付风险负债的市场价格变动。

更新计量信用风险(和市场利率)变动的负债,关注点通常集中在,因主体信用状况恶化或者因承担违约概率变动风险而导致市场价格提升,从而以较高的利率对负债进行折现所产生的利得。通常情况下,已确认利得被认为是正面的、积极的业绩指标,但上述情形下的利得却反映主体整体财务状况的恶化。

对于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其他计量方法,初始计量时反映主体自身信用风险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同样颇具争议。如果现金流量估计的不确定性反映的是市场视角,则现金流量估计应包含主体信用状况的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不确定性源自主体自身视角,则可能反映也可能无法反映主体信用状况的不确定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