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学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设置疑难。对于实际生物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确定教学目标,方可有序开展实践与探究教学。可以说,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设置疑难与解决疑难的过程。在课前,教师必须精心设置实践疑难,在课堂教学时,积极抛出疑难问题,让学生去自由想象、创造。对于生物教学,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对学生来说,因个体好奇心较强,答疑解惑的能力就是潜在思维能力。在生物教学时,根据新教材目标与内容,在实践与探究环节,科学设置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过程的合理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与解答问题。在该过程中,教师承担辅助角色,让学生个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想,在实践中探究,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其次,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对于实践与探究环节,作为课本教材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时,不能脱离课本知识,与教材知识相贴合,开展实践性、探究性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科认同感。例如,在实践与探究教学中,必须重视案例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设计实际案例,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选择和学生息息相关的事件,以构成知识系统,建立政治教学数据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筛选与对比,围绕课本知识开展教学,合理编制教学案例。利用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制定科学教学计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的学科认同感。例如,通过讲述遗传关系,利用杂交技术,所生产的杂交水稻,如何增加粮食产量,解决人类粮食问题。在临床上,分子学与细胞学的应用,是如何确保人类健康等。通过介绍这些案例,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与自身息息相关,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验教学
第一,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生物科学作为实验、观察相结合的基础性科学,实验是生物学习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而言,实验技能较为贫乏,因好奇心、新鲜感,对生物实验课的兴趣十分浓厚。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在生物教学中,多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立足实验目标教育角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避免灌输式、空洞式说教。第二,提升学生观察力。在实验课教学中,观察十分重要。若观察不佳,便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明确观察目的,防止学生盲目观察。在实验观察中,要求学生完成既定观察目标,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新现象。同时,指导学生有序观察,按照顺序观察,提升实验观察效果,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第三,提升学生操作技能。对于实验教学而言,实验操作极为关键。若操作不得当,对实验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心理,阻碍学生做实验,难以形成良好科学素养。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实验。对于某些惧怕实验的学生,必须给予适当帮助,指导学生如何消除恐惧心理。增加学生动手实践频率,多技术标本、仪器,学生操作技能必然得到明显提升。第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就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抛出问题,我们开展这个实验的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哪些实验事项。接着,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笔者再给予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自然得以充分提高,使生物实验设计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学生解决问题、操作技能得以培养,进而为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三、结束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目的是人们行动或预期的结果,动机是行动的直接推力,明确的目的能对行为人的行动产生巨大的动力。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动,这有利于实验教学法的开展,但他们由于是初见实验,虽好奇,但搞不清目的,更缺乏科学的实验态度,只是抱着好玩的心理,更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白凌雁河北省武邑县职教中心河北衡水053400学生知道中考根本不考,学不学无所谓,实验就更没有意义了。这时你说课标的教学目的基本上是隔靴搔痒,无关紧要。我们教师可以把生物实验的实际用处告诉学生,比如发烧时是体内的白细胞在与病毒作斗争,适当的发烧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再比如,在科学家的努力之下,几十年后就会攻克癌症这一世界难题,这都与生物学息息相关。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学生物真的很有用,不光是为了考试,其积极性自然就来了。
2规范学生的操作步骤或先后顺序,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实验课是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的,而我们的初中学生因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这一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好动手而不得要领,这是他们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保护他们好奇心的前提下就要规范学生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只有正确的步骤与方法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观察切片是经常做的一个实验,我就以此为例来说明。让学生用一只眼来观察,另一只眼一定要闭合,转动转换器时不要扳物镜。先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节,在找到所要观察的材料后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转为用高倍镜观察,这时要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找到所要观察的物象。
3指导学生对观察的现象进行总结
不要以为学生们明确了实验目的,规范了操作步骤,掌握了实验方法,看到了实验结果就万事大吉了,最重要的是对实验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将之理论化。比如我们地进行了蝗虫的解剖实验后,我制作了一份实验结果表,让学生们对实验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和总结,如蝗虫的翅膀、足、颈等部位的功能,由此我让学生总结了节肢动物门的特点,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4利用多媒体进行必要的补充
由于经济、技术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有许多实验我们是无法完成的,也是我们不必去做的。比如生物学上最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这种实验我们是无法完成的,既使你告诉学生们这种结构,去让他们做模型也有很大的难度。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或制作DNA动画模型,或下载相关课件,在多媒体上演示它的结构及遗传动画,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种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这种方法并不新奇,但是我把探究式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融会贯通,合二为一,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探究式教学中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用身边的事例培养探究思维。学生们对身边的事物熟悉,也感兴趣,用这些事例来培养他们的探究思维是手到擒来的事。如在冬天如何贮藏才能让苹果保持光鲜和水分呢?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呢?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苹果保持光鲜和水分的前提是什么?是苹果内部的水分不丢失,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是尽量减少这种水分的流失。所以人们一般用沙土贮存:沙土要比较湿润,以手握成团即可,先铺一层沙土,然后放一层苹果,再在上面撒一层沙土,放一层苹果,以此类推,在最后的一层上再撒上一层沙土。用此种方法贮藏苹果可保证果实不萎蔫、皱缩,而且色泽鲜艳,烂果少,还能延长贮藏期。
5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或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新课教授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在新课程教授中的作用不仅是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造成的课堂沉闷的现象,是为了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问题思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也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学习带来的喜悦之情。例如:在教学“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导入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①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都听过“膝跳反射”,思考回忆,起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②我们都知道盲人如果读书的话,都是借助手指进行阅读的,思考:盲人为什么能够阅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上述几个问题,并相互讨论,接着引导学生进入正文的学习过程中。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开放试题中的应用
开放性试题是相对于封闭式试题而言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练习的试题都是选项、答案固定的问题,这样既方便判断正误,又能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再加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开放性试题不论是在高考中还是其他的检测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借助探究式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究这一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该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实验器材、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设定。所以,在解答该题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要局限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有效地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活动中,进而在确保课堂效率高效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作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陈立冬 单位: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学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校2014级中医八年制专业的138名学生作为PBL教学研究对象,授课教材使用中医药出版社《生物化学》第7版唐炳华主编教材,
1.2教学方法
目前我校针对中医专业特点,将中医专业生物化学授课内容整体优化后划分为三大版块,即物质化学、物质代谢和肝胆生化与疾病。物质代谢版块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四个部分。肝胆生化与疾病是第三版块。在有限的学时内,全程展开PBL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结合中医专业特点,精选适合PBL教学的物质代谢版块和肝胆生化与疾病版块内容,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在课堂中以微视频形式播放并讲解相关的具体临床病例情况并提供患者资料,要求学生针对此患者基本情况,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案,并比较不同临床治疗方案之间的优劣,以促进学生从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角度理解生物化学物质代谢和肝胆生化版块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采用微课小视频在课堂展示以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如脂肪肝、多并发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胆结石和黄疸等疾病相关的临床病例,要求学生针对上述疾病从生物化学知识角度讨论疾病发生的机制及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案,促进中医八年制学生从物质代谢角度理解并讨论疾病发生的具体机制以及中西医治疗差异,培养他们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评价和分析
PBL教学效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固定的时间内对课堂中提到的问题,每组出一名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电子版教材、网络精品课程视频、网络微课、慕课教学平台、手机移动百度搜索等搜集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并在课堂中抢答积极讨论。鉴于课时的关系,有些复杂问题留给学生放在课后讨论。授课老师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并结合授课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把控课堂讨论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结合目前我校实施的形成性评价考核进行评价。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成分由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20%)和实验成绩(10%)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20分(由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情况构成)。在PBL教学模式中,每组学生在回答问题方面的表现是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对于回答问题较好的每组同学给予更高的平时成绩。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问题回答的正确性,问题回答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反思做出总结,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课后整理自己以及本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定。当然,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作出及时而有效的调整,使教和学双方面同时得到提高。采用PBL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后,笔者对参加PBL教学的中医班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调查内容包括临床问题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生物化学授课内容的理解能力,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思路开拓、知识的记忆能力等方面。此问卷主要评测中医八年制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物质代谢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对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合适度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38份,回收138份,应答率100%。调查的具体结果见表1。从以上问卷调查结果看出,在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82.60%学生认为提高了他们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85.50%学生认为PBL教学增强了他们对生物化学授课内容的理解,80.43%学生认为PBL教学提高了他们对生物化学授课内容的记忆能力。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PBL教学活跃了中医班生物化学课堂气氛,在结合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基础上提高了中医八年制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PBL教学开拓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主观题时思路更广阔,能够引用其他学科知识,体现出较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培养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方面。
3讨论
PBL教学法的特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具体病例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以讨论这些问题为手段来激发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3-4]。在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PBL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微视频展示相关病例情况,介绍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提出问题,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资源进行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和准确度,以给予平时成绩的形式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结合PBL教学方式,在中医八年制班级中以讨论形式讲授物质代谢与疾病相关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中医班形成了轻松愉悦的生物化学学习氛围。调查报告结果还显示,PBL教学促进中医专业学生对物质代谢中复杂代谢途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性的卓越中医人才。例如:教师通过以临床真实病例为出发点引导中医八年制学生对“不同类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和中医临床治疗策略”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中医临床治疗策略”等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分析临床问题角度充分挖掘中医八年制学生临床思维潜能。尽管PBL教学提高了中医八年制学生临床思维和生物化学教学效果,但是在顺利开展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应结合理论知识精选临床病例,学生应对物质代谢授课内容十分熟练,并配合老师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熟悉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案,才具备解决和分析临床问题能力。其次,在中医八年制班级生物化学中实施PBL教学,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中医中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具备一定的中医中药知识背景,凭临床和教学经验来分析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临床病例。再次,教师还应掌握医学最新发展动态,密切关注临床疾病发病动态和各种临床治疗方案,将生物化学代谢知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中医临床疾病防治紧密结合,才能对学生给予正确引导,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作者:陶怀 张波 周赛男 宋岚 胡梅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宋岚,胡梅,张波,等.在中医学临床拔尖班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6(19):73-74.
[2]张丽娜,金国琴,张学礼,等.提高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有效途径的探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2):8-10.
一、生物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由于自然界生物的庞大体系和多样性,以及同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广泛性,人们往往不能仅通过自己生活中所积累的那点常识来认识世界,而仅就书本上的文字和图像来认识又缺乏对生物认识的实感,这就要求在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来加以展示,特别对微观的生物世界更需要如此。因而在生物教学中,笔者多年来积极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从投影的文字处理,到图像的单片直至复片应用,从录音、录像生物资料的整体介绍,到裁定、编辑声像资料专题辅助教学,都曾运用到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但是,在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在不断发展的现代教学技术中,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学课堂教学,更能够充分发挥生物学教学的特点,更能满足生物学教学的要求。
二、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多媒体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有关教学内容的文字、图形、视频图像以及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交互操作的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其用在课堂上教学,与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相比,具有较为优异的性能——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正是这些独特的性能,提高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力、自主性和参与度,形成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集成性增强了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既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集成,又把计算机与音响、电视、通信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在教学应用中,避免了单一计算机所呈现的图形和声音只能是一种模拟,而缺乏真实感的缺点。而电视录像虽然图文并茂,集教材和方法于一体,但缺乏交互性。多媒体系统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2.控制性扩大了自主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种媒体信息,使之按照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程序,自由选择自主控制的条件。同时,教师还可方便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检索、增加、删除等编辑操作,容易调整其先后顺序、出现频数、重复次数、节奏快慢等。多媒体系统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重现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和个别教学。
3.交互性提高了参与度
多媒体技术利用图文交互界面,窗互操作和触摸屏,使人们通过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显示,它正好弥补了音响设备在教学上的最大缺点——缺乏交互性。因此,多媒体系统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既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媒体的活动,又同时调动了眼、耳、嘴、手、脑等多种感官,使学习者积极思维,主动记忆、联想、询问、操作、探讨、发现和总结,及时反馈修正,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设备上有一定的要求,最简单的要有一套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系统,主要由主机、输入和输出设备、控制设备以及各种功能卡和软件组成。另外,还有投影仪、大屏幕等。最好建立设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这样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就可以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扩展到小组互组合作学习模式、个别学习模式、开放学习模式,甚至扩展为网络学习模式。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容上,要求直观,要安装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从上面分析生物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来看,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较为适宜而且效果明显的。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呢?笔者通过一定的实践尝试和比较,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及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样的程序,展现生物百态,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创设出教学情境,较易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学“原生动物门”这一课时,就可用多媒体教育软件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概况、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殖方式、应激性、小结、与人类关系、主要特征等一级菜单,并在生理特征中给出运动方式、摄食和消化、呼吸、排泄的二级菜单,有的在菜单下还设有若干分屏,使得教学内容的层次分明、图像逼真、动态演示栩栩如生,图表分级分色给出,再辅助有情感的解说,重点突出、特征鲜明,而且可以不断调整次序和反复演示,这种形声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认知特点,精心选择、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设疑激思、创设悬念,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教学情趣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内容构成一种最佳组合状态。
2.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生物学科的教学应以直观材料为主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性,往往不易达到这种要求,如何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的矛盾,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花的结构”,在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中除提供简介、花柄、花托、花被、花蕊、其它结构的菜单外,还可以在简介中直观的给出白色、黄色、红色、蓝色、紫色、橙色的多种花的形象,并解剖性地给出花柄、花托、花被、花蕊的直观剖面图,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感性知识,为学生准确地了解花的结构内容奠定了基础。再如,在讲授青蛙的结构时,可以利用AUTHORWARE6.0软件制作课件,形象地展示解剖青蛙的全过程。
3.展示知识脉络,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生物学教学必须改变只着手学生知识的积累,以掌握知识的“量”的多少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使学生从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生物学知识结构的现状。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自制软件来展示知识脉络,这样就能较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知识结构。
文科生和理科生基础不同,生物化学相关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因此,学校主要采取小班式教学。将文科生放在一个班,教师可以放慢进度,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高中基础知识补充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后续授课内容,然而目前大学生物化学课普遍存在内容多但课时少的矛盾,使一些教师不注重教法探讨和学法研究,往往忽视学生主体,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讲授法为主,实施灌注式、填鸭式教学策略[5]。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教学内容方法区别不大,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教学效果差,学生短时间无法掌握,学习难度大,每次上课感觉在听“天书”,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没有信心学好生物化学,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积极开展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需要生物化学教师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2生物化学教学策略的改进
2.1帮助学生陪养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从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锦句可以得到启示,做好一件事,态度是关键、兴趣是动力、信心必不可少。要想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这三要素同样不可或缺。首先,学生要明确学科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缩影和向导,是引发学生习兴趣、明确学科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的重要开端,第一节课学生好奇心都较强,应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有效引导,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利用网络开拓生物化学知识领域成为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利用课间播放一些生物化学的影视资料,学生可在课后充分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观看生物化学相关视频。另外,学生可利用图书馆资料读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生物化学的神奇与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7]。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物质代谢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涉及多步化学反应以及多种酶,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易忘,若仅用化学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来讲解内容难免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易于接受呢?首先,概述三大物质代谢,其次章分节详细讲解,最后总结三大物质之间的代谢联系。整个教学采取总-分-总的教学策略,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例如:讲解糖代谢时可结合学生体内1d的糖代谢变化分析,掌握血糖的三大来源四大去路。讲解三大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以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肥胖患者、三高人群为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密切结合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研究进展、科学家趣事、临床实例、日常生活实例等,来增加讲解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8-9]。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理论告诉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信心,并努力创设条件和机会促进每位学生增强自信心,引导文科生从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文科生的接受能力,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授课,精选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切不可“满堂灌”。另外,通过情感教育激励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0]。
2.2布置课前预习,提高教学质量,考察学习效果
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背景资料及熟悉一些专有名词,不求深入,初步做到课前心里有底,这样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课堂上,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这一章,涉及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碱基、戊糖、磷酸等名词术语和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学生通过多读多查,熟悉定义,理顺关系,那么听课过程中会很轻松,克服了生物化学教学课时少但内容多的矛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将内容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授课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利于学生把握生物化学的主线[11]。教学大纲要求了解的内容,教师可将该内容布置为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求熟悉和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需注重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讲授。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手段授课,多媒体教学既能将抽象的内容、复杂的代谢过程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动画、视频等元素又能增加生物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缩短教师板书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DNA的复制过程时可通过动画短片,生动地展现各种酶、引物、底物及其他蛋白质因子的动态变化,从而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多媒体在当代教学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手段有一定的缺点,使用不当反而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一定要在幻灯片制作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掌握技巧,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要将多媒体与板书、教材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12-13]。生物化学教学方式种类繁多,如讲解式、引导式、启发式、举例式、探究式等[14]。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章节灵活选用,一堂高质量的生物化学课往往运用了多种教学法。生物化学知识点繁多、大多需要理解识记,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巧妙地结合起来,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不要“死记”,而要“巧记”。利用谐音、顺口溜、小诗歌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15]。例如可以利用谐音:“假设来借一两本书”,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甲硫即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另外以理解为基础才能记得牢记得准。文科生大多具有思维活跃、理解力强、擅长记忆等优点,因此,利用文科生的长处,方法得当,肯下功夫,相信每个文科生都能学好生物化学。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教师可通过课间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实践表明,课堂提问可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开设讨论课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课后,布置作业,督促学生巩固已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邮件、QQ、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相互讨论,共同学习[16]。
3结束语
1.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相互统一
科学性是对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生物课教师讲授的内容必须正确无误,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实验操作要规范、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工作作风。例如:在讲授细胞的有关知识时,不能把细胞的“立体”结构描述成“平面”构型,把“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说成是所有细胞的形态,把“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混为一谈。又如:不能把大米说成是植物的种子,把莲的“根状茎”说成“根”,把萝卜的“贮藏根”说成“茎”,等等。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作一些不恰当的比喻,把有生命特征的组织与非生物相比,把植物体的某种组织与人体的某种器官相比,都是不准确、不科学的。生物学教学的思想性要力求贯彻在生物学知识的教学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教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因素。如在讲授《植物学》、《动物学》时,应结合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的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生物物种丰富多样,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生物科学知识,为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采用直观、形象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模型、挂图、标本、投影、录像等各种直观手段,可以使理论知识具体化,间接知识直接化,抽象知识形象化,给学生识记、理解创造条件。各种直观手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要根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以收到最佳效果。例如:在讲《原生动物》一章时,由于原生动物身体微小,教材内容抽象难懂,可先采用挂图讲解其身体形态、结构、生殖等知识,然后根据草履虫个体相对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培养等特点,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这两种直观教学手段相互结合,可促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在讲《两栖纲》一节时,教师可利用活青蛙,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体色,然后将青蛙进行解剖,观察其皮肤、心脏、肺、脑等构造。在讲《人体神经系统》一章时,可采用挂图、投影、模型等多种直观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运用直观手段时,要说明观察的目的和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层次进行观察;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上升为概念和理论。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上升为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发明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生物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植物园,也可以考察植被丰富、物种多样的地区,给他们讲授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有关知识,以及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区别,教他们正确区分植物类型。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采集不同种类的植物,并制作成蜡叶标本。又如:在讲授《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一节时,可让学生回家设计四种实验类型并进行观察:①将种子埋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使外界温度较低,但与空气隔绝;②将种子埋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使外界温度适宜,不与空气隔绝;③将种子埋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使外界温度较低,不与空气隔绝;④将种子埋在水分缺乏的土壤中,使外界温度适宜,不与空气隔绝。学生通过观察哪种实验中有种子萌发,从而能够把握领会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三个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在学习《基因重组》内容时,可联系我国施行的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的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基因重组原理的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此政策的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目前国际上有关基因重组的最新科技动态等。
4.设计综合化、系统化、全方位的教学模式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既应按教材体系系统讲述,又应注意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既要讲授生物学知识,又要把物理、化学、数学等其它学科的知识加以渗透。例如:在学过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后,可从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生活史、配子体、孢子体等方面列表综合所学过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界的深化规律总是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由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由无世代交替到有世代交替;配子体的结构由复杂到简单、最后退化,而孢子体向着越来越发达的方向发展,植物界各种类之间是相互联系而不是相互孤立的。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各植物种类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学与物理、化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日益突出。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的讲解渗透、有助于学生正确、高效、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解《人体肺气体交换》内容时可导入物理学公式P1V1/T1=P2V2/T2,即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在讲授《新陈代谢》一章时,可导入O2+2H2=2H2O,C6H12O6+6O2=6H2O+6CO2等化学公式,有助于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在讲解基因三大规律时,可通过一些数学计算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规律和生命本质的学科。我们特别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第一堂中了解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意义,特别要在第一堂课中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在讲授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时,我们把历代与生物化学有关的诺贝尔获奖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放开思维,回味获奖的辉煌;让学生有信心在生物化学领域能做出成就。但是又不失时机地抛出“我能做什么?“”能做的、好做的前面的科学家都做了,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等问题,然后再把近年来出现的未解开的生命科学谜题讲给大家,让大家有信心:只要我努力,我也有希望是诺贝尔得主。例如199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就是由于研究疯牛病的病原朊病毒作出卓越贡献而获此殊荣的。但是至今朊病毒具体的活动和复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或者把20岁的女孩面容还似一岁多的娃娃的照片和20岁女子面容已衰老成老太太的照片放在一起,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发育停滞不前?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早衰?如果找到“罪魁祸首”,是不是就解决了“青春永驻”的问题?爱美的女士也不用再去打肉毒素来防止皱纹的产生了。继而告诉学生生命科学未知的领域还很多,科技发展到今天,研究清楚透彻的领域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领域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开发,增加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创建自由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
设计好每一节课,要求教师:一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并且对教学中会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考虑;二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知识中哪些知识学生了解一点,哪些知识一点都不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易理解和接受,哪些知识难以理解和吸收,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所谓愤悱就是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身心放松,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例如糖酵解的讲授,如果学生预习的话,他会发现在糖酵解中有很多反应、酶、产物。虽然反应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但是在他的思维中是紊乱的,搞不清谁前谁后,能量又是怎样产生的,在课堂上就有畏难情绪。我们在本节课引入时这样设计:首先问大家,平时不爱运动的人,在操场跑两圈后,第二天大腿会有什么感觉?(又酸又疼)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对最讨厌学习的学生也有诱惑力———他也有类似的经历)很容易引入肌糖元的酵解产生乳酸;肌糖元又从哪来,又是怎样酵解的?男生爱喝啤酒,女生爱喝葡萄酒,酒酿制的原材料是大米、高粱富含淀粉的粮食,淀粉是葡萄糖通过糖苷键形成的分枝状的大分子物质,淀粉的降解可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又是怎样变成乙醇的?糖酵解的学习,为大家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课下DIY葡萄酒或酸奶,老师绝不反对。这样既和学生的关系拉近,又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讲授糖酵解过程中,告诉学生一共10步反应,不难记,首先记住反应的起始物和终止物,然后搞清糖酵解中的“三、二、一”,即搞清“三”指的是什么,“二”指的是什么,“一”指的是什么,糖酵解就学通了。在讲课时强调“第一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第二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在糖酵解中有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然后问糖酵解中的“二”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唯一的一次脱氢反应,催化的酶是......”,接着加上糖酵解中的“一”指的是什么?学生也很容易就答出一次脱氢反应;“第三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糖酵解中的“三”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三次不可逆反应。糖酵解过程讲完,再总结一下糖酵解中的“三、二、一”。这样学生在愉悦中基本把酵解过程理解了,并记住了关键内容。
三、利用天盘记好课堂笔记,启发学生做好归纳和总结
生物化学内容较多,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大,有的同学采用传统的记笔记方法,忽视老师着重强调的内容;有的同学听懂老师当时在讲什么,但是来不及记笔记,一下课又忘了。简洁高效地记笔记也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推广天盘的方法记笔记,学生普遍反映效果不错。天盘是起源于中国的奇门遁甲,用于梳理知识体系,效果极佳。上课时,学生以天盘的形式记笔记,简单易学易记。图1为糖酵解的天盘:十步反应,三个不可逆反应,二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一次脱氢。每一步反应如天上的一个星球,每步反应的要点如星球上的卫星,围绕星球转,要点的解释犹如卫星的卫星,围绕着卫星转,通俗易懂,易学易记。一般的,上课时画一次天盘,下课时再重复画一次,本节内容基本上就掌握了。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理论;生物;教学模式;反思
随着生物新课标的实施,广大师生对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还处在探索阶段,新课标在中学生物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实验。但是,广大师生对探究式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还是存在许多疑惑,就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式教育还是举棋不定。文章将会从梳理探究式教学理论出发,结合生物实验来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这一理论以及对一些实际运用的反思。
一、对探究式教学理论的认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并不是通过老师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下,借助别人的帮助,通过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有效的学习方式主动获得的。而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四大要素。情境是指某个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研究能力的教育情境。而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小组协作和沟通是重要的交流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要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在小组内形成统一的认知。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弘扬人的个性和主体性的教育方式,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任务和特征。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要改变传统教育中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方式走的教育方式。
二、生物教学模式的探究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本知识为依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和学习中。生物探究实验是围绕着一定的问题展开的,而这一问题或是日常现象,或是通过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在这种情境教学下,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兴趣点。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点。而不是从头至尾地按顺序教学。例如,在中学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面对肉眼看不到的生物组织、糖类等,学生对课本讲授的定义兴趣不大。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应该避开学生反感的课本直接展示实验成果: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这样,学生更能从实验的逐步探索中了解到自己应该具备哪些知识。(2)摒弃课本教学,采用活页教学。课本教学致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活页式教学方式。所谓“活页式教学”指教师把实验分为几个部分,采用活页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分发给学生。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教师可将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②讲授原理并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③填写实验报告,分组点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每个阶段中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严格记录,并以活页形式提交老师。老师对每个实验小组的活页报告进行点评,最终由小组形成各自的实验报告。在小组实验中,教师要明确师生角色。教师是情境的创造者、问题的引领者、探究的指导者,学生才是探究的主体和主角。教师也应该注重观察每位学生在小组中扮演的角色,以便在随后的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在分组点评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罗森塔尔效应”在这个实验阶段要发挥效用。
三、探究式教学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体会
探究式教学理论对于发挥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探究式教学理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探究式学习和评价过程中,学生尝试失败,体味成功,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意识。但是,探究式教学理论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发展瓶颈。首先,有些实验课题过难,实验需要过长的教学时间,这阻碍了正常教学工作的进行。其次,探究式教学理论应用到中学生物中还是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实验期。传统教育理论和探究式教育理论之间可谓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探究式教学理论在中学生物中的运用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探究式实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教学理论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经验总结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应该深入考虑如何做好探究式教学理论在中学生物实验中的运用以及和传统教学方式的衔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