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学习高中历史时,应用历史故事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对于历史故事比较好奇,会通过聆听记住故事中的主要元素,从而建构更加有效的历史知识框架。另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贴合于学生年龄阶段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摆脱传统枯燥的历史知识,建构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优化教学质量。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融合历史故事,能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对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化掌握和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进历史故事,能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和场景具体化。由于历史背景和现代社会之间的距离较远,学生在理解知识和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距离感,而教师借助历史故事能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相较于抽象的书本知识,学生更加喜欢丰富生动的立体化故事情节。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应用的具体方式
(一)合理化应用历史故事和知识
在讲授高中历史课程时,教师要建构有效的设计结构,确保教学层级贴合教学模型,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要合理化的设计课程结构,利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有效的调整课堂气氛,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建构有效的教学互动关系。首先,教师能在情境导入中加入历史故事,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更好的建构教学模型。其次,教师能在微课中加入历史故事,教师借助微课进一步深化历史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度。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中历史故事的使用时机,由于高中生学业压力和高考压力较大,在课堂中的前20分钟,学生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随后就会出现溜号的问题,教师要有效的把握教学规律,掌握好教学结构,利用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学习效率能实现有效优化,从而建构高质量和高标准高中历史课堂。
(二)确保教学语言和教学素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提升课堂教学机制和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切实建构语言管理模式和素养管理模式,教师也要建立动态化学习机制和自我提升目标。在高中历史课程建构过程中,教师要建构有效的互动交流模式,顺利提升教学机制和教学模式之间的结合效果,完善教学层级和教学要求的稳定性。教师要利用丰富的历史故事,建构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框架。教师要保证教学层级结构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集中选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贴合的历史故事,并且形成时间线索,将教授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进行主题结构的有效重合。从教学目标出发,保证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在历史故事中得到有效体现。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有效梳理教学流程和教学框架,在基础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对教学内容有补充的历史故事。只有建构完整的教学机制,才能顺利升级整体管控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同时,升级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素养。
(三)应用先进教学技术和历史故事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改制,正在逐渐地覆盖高中历史的传统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也在逐渐改革。本文从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思路、客观的教学评价等方式,对高中历史新课程创新理念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思路进行对比研究,让高中历史教学思路实现质的变化。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目标;高中历史
2008年末,沈阳市高中历史新课开始逐渐改革,每位历史教师必须要对历史新课程进行学习,教师逐渐对新课标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2002年底开始,教育部就针对改制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逐渐替代《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简称大纲),对历史课程和大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新课标正在逐渐地覆盖高中历史的传统教学理念,也同时希望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提高,在新的教育格局下,要求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让学生对高中历史的认知上有一个新的高度。
1.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标可以让我们意识到,不仅要重视历史知识的教学,更要高度重视传授教学的方式与过程的创新
之前的教学方式是以思想教育、知识和能力为教育背景。要求我们的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重大事件、历史呈现出的现象,以及历史人物的思想,并逐渐理解历史的概念,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及其主要的发展趋势;让学生的思维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并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而新课标相对大纲有了三点不同:一是历史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并且把教学方式与学习的过程,作为教学目标单独罗列出来,加强了“继承”、“训练”、“思维”、“总结”等过程性教学内容,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历史方法的变化;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目标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包括素质教育、学习思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对历史的情感等,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明和人文素养,并把历史理论教育与社会发展做出有效的结合;三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具体内容,表达的内容,相比大纲而言,更具有实际意义。
2.在高中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上,新课标逐渐完成了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多样性以及重典型的转换
以前的我们学习历史教科书,按照古代历史序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解释,其特点是加强历史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连续性,但这种方式强调政治史,同时没有把握好社会生活史、科学技术、文化史、经济史和政治史的重点分配,对学生吸收历史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广泛,学习内容比较复杂,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以至于学生对历史理解的不够透彻。新课标就不一样了,在这个方面就做出了质的飞跃,将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问题,根据类别进行整合,将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思想文化演变、经济发展、政治文明3个主要学习的部分,每个部分都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重点历史作为教育主题;然后将有巨大影响和社会意义的历史进行详细分化,构建成了4个历史选学模块,主要内容包括从古至今每个历史的文化遗产、历史知识等。这种结合方式,学生可以很快的适应,内容的多样化也使历史课程体系得到全面的发展;加强了重点知识、专题教学以及知识重点的系统化教学方式。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多元化历史过渡到多元文化的认知,从多元文化升华到多元化政治的学习高度,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更高的体现,对学生新思维的开拓也呈现出了显著的效果,从而使历史教学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3.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新课标成功转变为灵活多变、互动性极高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主导地位。历史课程是由教师自已授课讲解,学生在老师的威严下听课、记录、学习、练习等。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以灌输的方式,进行历史知识教学,让学生的感知、体验都在较小的空间中进行,主体地位的根本不是学生,所以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并逐渐产生惰性。新课标别提出,“高中历史必须要全面呈现出新的教育能力,有效的提高现代公民在历史方面的专业素养,在教学方式上要把一切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除了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有历史读后感、课堂小剧表演、调查活动、搜集相关资料等,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开放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研究学生在历史上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课程的主要设置应在促进教学理念转变的大背景下,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主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在教师评价上,新课标已经成功实现了从以各种考试为主,过渡到多元化、内容多样化以及其他活动综合评价的有效改革
以前,无论是国家教育部门对学校进行评选,还是学校对教师评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肯定,都是以学生期末考试的分数,做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创新、实践、道德、综合素质的评价总是那样微不足道。这种忽视,是完全在抹杀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要求“不循规蹈矩是基本原则,对学生的能力体现和学习过程、兴趣爱好、自我价值和学习态度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与大纲相比,又有了二个新的变化:一是考核内容,新标准不仅只停留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还通过道德品质、与人沟通、理解能力、情感态度、同学协作、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综合考核;二是多元化评价,从单向到多向,构建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价体系。上述“四个转变”,让学生可以更好发挥自己的学习特点,同时也让教师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创新不够等。新课标的与时俱进,让历史课程创新有了一个新的高度,也适应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让现在的学者对历史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
作者:奚亚杰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文章首先对历史知识的编排优化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需要深入完善的内容。分别从情境创设、教材知识点衔接、以及教学计划中的内容完善等方面来进行,帮助提升基于专题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促进高中生的历史成绩稳定进步。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专题
1历史知识的编排优化
在学习历史知识期间,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的考虑在基层中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并对学生的听课状态进行审核,观察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可以提升兴趣,对历史知识产生喜爱,这样所进行的教学计划才是真实有效的。在对教学计划进行编排时,要考虑学生学习期间的需求,以及历史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总结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经验,充分融合先进教学理念,通过这种组合的编排形式,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陌生感,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先进教学方法所发挥的优化作用,对教学计划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全面落实有很大帮助。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的编排优化时,要考虑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并定期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以此为参照标准来分析教学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对于高中历史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对知识内容进行重现编排,达到更理想的使用标准,整体化的历史知识更方便学生记忆。上述内容中所论述的编排优化,在实际应用期间还需要结合历史教材来更深入的完善,为教学计划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创设情境进行专题教学
情境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下,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情况来判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是传统教学方法中难以实现的。情境创设需要结合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内容来进行,以高中历史教材为出发点,并在情境创设中设计教学问题,巧妙的历史教学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串联,拥有清晰的印象后所进行的历史学习才更安全高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历史知识积累期间,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时间记忆混淆的现象,教师应当进行耐心的引导,抓住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点,这样学生所记录的知识内容中,可以按照知识的主要与次要层次来进行,这样既不容易混淆,同时在历史知识的运用方面也更具有针对性,帮助进一步解决历史学习中的问题。将历史知识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互融合,也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标准,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会感受到历史知识所带来的趣味性,会尝试利用课余时间来探讨更深入的历史问题,并在历史课堂中表现出独特的见解。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带有一定特征的,教师首先要掌握这种特征规律,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也可以听过布置课后思考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情景创设能力,在课后思考阶段,学生所搜集整理到的知识内容,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巩固知识点的同时,也丰富了同学的历史知识视野。时代背景与案例模式都是比较常用的情景创设方法,对于基层中比较常见的质量隐患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配合,可以达到更高效的教学模式,并促进长期教学计划在现场更好的应用落实。
3结合教材进行专题教学
教材是历史教学任务开展的参照依据,对于教学期间比较常见得知识点混淆问题,以教材为出发点,对教学课题进行更深入的设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整体的,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够将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进行下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想要提行学习成绩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专题教学计划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理性的评估学习方法是否真实有效,以及在教学计划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的内容,对于一些常见的教学计划落实不彻底现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思想上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通过这种方法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提升。对于一些我国传统学派中的思想观念,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观点自由讨论,通过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来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并在教学计划进行期间,充分融合个人搜集整理的历史资料信息,将其应用在历史问题解决方法,达到更加理想化的教学方法优化。教材中的知识点也可以组织学生补充完善。教材是教学体系构建的框架组成,关系到学习期间所需要完善的内容。如果不能运行正确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教学期间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将成为阻碍学生学习成绩进步的主要原因。
4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进行专题教学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与被动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教师要从长远目标考虑,对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行构建,结合教学方法应用后的反馈结果来进行更深入的优化,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所构建的教学模式中,要对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探讨出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下降问题的有效措施,这也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技术性方法,对实现全面教学计划有很大的帮助。高中生可以通过网络来搜集整理历史知识,通过网络平台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对历史知识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进行串联。教师在进行专题的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延长教师讲授的时间是不科学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生不知道的东西,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之所需,解决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上的困难。高中历史学习常常会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的资料搜集任务,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来搜集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这样在学习任务开展期间,所遇到的问题也能得到更加深入的解决,并通过技术方法来深入的探讨教学方法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内容。
5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复习,运用历史专题分析的方法对相关历史题进行阅读,快速抓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全面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新胤.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历史三层教学设计和三步教学案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5).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时刻紧盯试卷命题趋势,并在明确其特点的基础之上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契合高考特点的教学模式。如此,方能在改善历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同时,为他们日后更好地应对历史高考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命题趋势;高中历史;历史材料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经过对全国高考历史卷大量试题的分析与研究,高考历史题目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历史发散性思维的考查,要求学生以高中教材陈述的理论知识点为根基进行独立自主的综合分析与问题解答,具体表现为“虽然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包含在教材中,但题目的形式、内容、题材却与学生频繁接触的教材大不相同(也就是所谓的‘观点在书中,题目在书外’)”。在此情形下,我们高中教师在展开具体的历史教学活动时,应当改变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等陈旧的教育方式,及时摒弃单纯要求学生背诵所谓教材历史知识点的落后理念,改为积极创造条件,尽量多地促进学生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真正理解历史教材的基础之上,学会独立自主思考、解决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此,方能在发展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自身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的综合发展。例如,在教学“新航路的开辟”时,教材只简单讲述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国家经济、贸易中心、生产关系等的影响,却并未详细讲解新航路开辟对其他一些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为此,在教学了本节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后,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新航路的开辟在一定成程度上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封闭及孤立状态,这同样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结合已学的历史知识,从经济、外交、文化三个方面尝试分析新航路开辟带给中国的巨大影响。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收集整理资料、发挥集体的聪明与才智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如此,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独立自主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透过教材的表面挖掘出更多教材之外的实质性历史内容。新航路开辟之后,交通带来的便利使得一些原本不属于我国的农作物不断传入,在丰富了我国粮食品种及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从而为当时中国人口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客观前提。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强国开始了对我国长时期的侵略。面对侵略,中国人民顽强抵抗,誓死捍卫国家完整;但也致使眼界狭窄的封建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错误外交政策,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文化、经济的长远性发展。……上述都是学生独立自主分析、总结的看法,虽不十分切贴,但却表明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创造性学习思维以及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等都获得了很好的锻炼与发展,而这些都将为他们日后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发散性较强的历史试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引进大量丰富的史料素材
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另一大命题特点就是:给出一定的历史材料,要求学生在对该材料进行阅读与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该材料下的特定历史题目。高考的这一命题趋势实质上对高中学生获取、解读历史材料、信息的相关能力。鉴于此,我们高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适应命题的这一变化趋势,即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尽可能地将丰富且科学的历史材料运用到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来。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向学生输入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历史材料。如,在教学“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整体时,针对不同的层面我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社会领域人士对该体制的看法:在讲到“英国君王不掌握实权,权利真正掌握在议会手中”这一知识点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某一英国宪法权威人士的言论:“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在讲到英国议会拥有无限权力时,又引用了“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一个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一略带夸张的表述。此外,更是引用了伏尔泰关于英国政体的评价“谁相信从这个可怕的深渊里,从这个不睦、残酷、愚昧、狂信纠缠不清的混沌里,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随后,便鼓励学生尝试结合这些历史材料对英国政体的先进性进行分析与论证。如此,既借助这些史料的补充极大地扩充了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范围,使得“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形式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实现对其的更深刻认识、理解与灵活掌握,从而为其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应对材料性题目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时刻紧盯试卷命题趋势,并在明确其特点的基础之上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契合高考特点的教学模式。如此,方能在改善历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同时,为他们日后更好地应对历史高考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文彩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对策
著名学者、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说过:“不通历史,焉创未来。”可见历史血脉的传承,历史素质的培养对于个人的成长以及民族国家的强盛何其重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并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历史知识的教育和历史观的培养。笔者在高中一线从事历史课堂教学近10年,对现阶段历史教学的情况有些了解。通过平日的观察与思考,深感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一线历史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师理念落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了解学生就不了解问题所在,也就不懂得教育。”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很多历史老师只备教材,只备生硬的知识,却极大地忽略了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太难、太生硬。本该是鲜活灵动的历史课却往往沦为“你讲你的,我玩我的”的畸形局面。教与学的双方都深感委屈。老师认为学生太不听话,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令自己的辛苦付出变成了“对牛弹琴”。学生也大诉苦水,直呼老师是个老学究,激不起自己的一点兴趣。这种局面的背后就深刻地揭示出了大量历史教师课前“备学生“极不充分的客观现实。高中生大多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正是活泼好动的花样年龄。如何换位思考从他们的角度备课,如何绞尽脑汁优化教学手段,用最快的速度吸引他们的注意,这是每一位一线历史教师都应该沉下心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历史学科地位边缘化,不被重视,教师成就感不足
历史学科在当今的中高考模式下被挤压到了边缘地位。比如笔者所在的省份,由于高考模式的原因,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并不计入总分,只是以等级的形式予以显示。不仅学生称之为“副科”,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没有太多的成就感。当一门学科教与学的双方都不看重,它的窘迫地位可想而知。在全国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历史学科的教学往往由语数外主科老师兼任。这种情况蔓延下去的后果是极为可怕的。这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传承,文化的延续会造成极大的损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少了历史的镜子,怎能不迷失方向。
三、历史教学评价单一化、数字化、简单化
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承担着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的重要作用。高中历史教学绝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历史学科的文化传承作用。评价过于简单化、粗暴化、数字化。看重升学功能,却忽视了社会功能。这点是亟须改变的。
基于以上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性的建议。
1.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
历史是通古贯今,纵横中外,囊括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历史教学应该是鲜活的、有趣的、充满生命力的美妙过程。无论学科地位边缘化与否,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要明确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从教学中发现学科的魅力,进而发现自己的价值,拥有职业成就感。
2.创新教学方法是手段
究竟怎样的历史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符合时展要求的呢?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才是关键所在。没有万能的、一劳永逸的方法,历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业务,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法教学、情境法教学、多媒体教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教学等等,都是可以参考的方法。总之,教师要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讲得一波三折,才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才能真正对历史感兴趣,进而学好历史。
3.评价标准多样化是归宿
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往往是以历史知识的掌握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历史学习能力如何也是围绕着数字化的历史成绩来判断的。隐性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观等考查很少。这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潜能。实践表明,历史学科评价标准的丰富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颖雄.历史创新教学二十谈[M].重庆出版社,1997-01.
【关键词】历史图片;历史教学;历史教师
一、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背景
(一)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000年以来,国家对历史教学目标进行了改革,相继出台了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0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两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均对历史图片进行了说明,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更是进一步明确了历史图片的作用。在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教育目标的“知识与能力”面,明确提出了“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①要求学生能通过历史图片获得历史信息的一个能力。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也明确提出:“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充分利用历史音像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③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发挥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历史图片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是历史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二)高中生心理认知发展的需要
现在高中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5到18岁之间,他们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都比较活跃,理性思维在形成中。在新课改之前,我国高中历史教育主要是依靠文字材料的叙述和阐释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抽象思维,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后来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因此,在新课改中着重强调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个作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文字材料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时候,如果通过一定的历史图片来辅助教学,是符合高中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的。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历史学习评价多元化的需要
在新课改之后,历史图片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上不仅数量增加了而且种类也增添了许多。此外,在各类的历史考试中,对历史图片的考察也渐渐的兴起来了。尤其是在历史的高考中的数量,明显增多,如2007年的四川文综卷中的历史部分,其图片达到了十多张。这么一种趋势也可以明显的看出,以知识立意的历史高考时代已经过去转过来的是对历史能力的一种立意。这对学生的要求明显提高了,要求学生能通过历史图片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这种趋向,也要求历史老师要重视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作用。
二、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增强直观感受,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性,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的是一种“灌输式”或者说“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很多学生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上历史课。也正因为如此,历史被认为是一门只要你能够背下来就能地高分的一种错误取向。在新课改的形式下以及面对高考的压力下,如何去改变这么一种教学现状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现在的高中生,虽然在抽象思维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比初中有所发展,但是形象化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更容易接受的。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的讲授中除了文字材料的叙述外,如果适当的加入一些历史图片,那么就有可能弥补文字材料的不足,是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此外,历史图片以一个直观的方式呈现,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感知历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有效构建历史发展脉络
什么是历史,就是对过去事情的解释和记述。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我们的教科书还是教师的PPT,文字材料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大的。面对如此多的文字,而此时的高中生历史思维并不是很成熟,所以此时构建历史发展的脉络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构建历史脉络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必然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历史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理解历史发展的一个大脉络。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新课改后,历史学科不单是一个简单的历史知识的传递,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历史方法的传授以及历史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此外,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传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图片包含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其直观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使学生与历史形成共鸣,引发学生情感上的丰富体验。此外,学生可根据历史事实从内心产生道德感、民族感等情感,引发学生对历史的一个深思,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历史教师对历史图片的有效运用
高中历史教师要正确对待课程与史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修养。其次,掌握史论。所谓史论,就是历史结论。历史研究者易中天老师认为,历史结论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为历史意见,时代意见与个人意见。在进行教学之时,作为高中历史老师,要以教学大纲为参考进行日常的历史教学,使学生明确了解历史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但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起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提高个人的历史意见,表达个性的历史结论,使学生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批判,促使学生学会从历史表现寻求历史事件成因与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2、规范历史证明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历史史实的掌握。学生可以在教材所有资料的基础之上,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查找、收集与整理。比如说在讲到新航路的开辟时,教师组织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如对当时的航海条件,航海人员等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插入表格与图片,使学生真切地掌握历史史实。其次,要督促学生建立自己的历史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有的历史材料中提取出历史人物的历史观点,比如说当时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具体原因与主要影响,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需要市场的扩大,而新航路的成功开辟使得封建制度衰落。学生在进行客观历史观点的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历史观点的总结,激发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历史学习中可以快速地搜索客观历史结论,建立个人历史意见。最后,教师要开展用历史事实证明历史事件的活动,使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回想自己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从历史知识体系当中搜索与具体历史事件相关的史料,对最新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二次证明。这样,学生的历史辨别能力与思考能力可以快速提高。
3、创设历史学习情境
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是因为涉及的具体事件发生在之前的历史时间当中,而要加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高中历史教育要重视起学习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在适当的历史教学中进行情境的创设。比如说在学习商鞅变法的醒目立信环节之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历史情境可以得到重现,学生可以在更为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对课程知识深入了解。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十分宽阔的使用空间,现代高中历史教师要敢于创新,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摆脱对历史学习枯燥无味的印象,提高学习动力,配合教师进行历史教学。
4、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历史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是人们对于自由与权利的期待。因此,在我国进行民主化社会建设之时,高中历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不得过分追求尊师重道。在我国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当中,学生以教师所讲内容为准,认为老师所言无一不足,教师的历史观点就是全体学生的历史观点。这就对于学生个人历史观的建立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历史老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敢于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了,高中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才会变得轻松与愉悦。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更敢于提出自己的异议,与同学、老师就一历史问题或历史观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讨论,使历史课堂变得立体化,历史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在创新教学设计的指导下进行师生关系的改善,加大对学生思维的调动程度,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5、小结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现状 创新
前言: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对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但事实上现阶段的各个学科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盲点。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历史学科教学的考察系统论述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并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不足现状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措施。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最主要的特点为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与不足,集中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中以及学生在课堂的不合理表现中。
首先是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过多的以教师为中心,并且教师的讲解基本上都是以教材为中心,且在此基础上一切教学活动过于应试。虽然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但是事实上为了使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和升学率的保证,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还是过多的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并且为了保证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也不注重相应的知识拓展,而是围绕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而诸如一些趣味性、历史性、文学性较强的历史选修课,更成为了一纸空文,学生根本学不到。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有很大的不足,具体表现有三种极端。第一种是满堂讲,即在课堂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第二种是满堂问,即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提问学生,但是讲的部分忽略了;第三种是满堂练,具体是指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达到做题上的得心应手,一味的要求学生练习、做题,这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得不偿失。基于以上几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缺点和不足,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依赖性、无序性和浅露性。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多的要求学生做题背题等等,就会使得学生一味的等教师讲解,不善于自主研究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致使学生对于历史仅限于为了完成作业、为了考试而学习,不会深入研究,最终形成浅露性的特点。
高中历史教学现阶段的不足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只挑选现阶段的几种堪忧现状进行讨论与呈现。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分析.
上文中笔者提到了高中历史教学现阶段的不良现状,虽然高中是高考的重要学习阶段,要抓住学习质量。但是也不能不注重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讲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第一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二不利于优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对高中历史进行教学上的创新迫在眉睫,本部分笔者提供如下几种创新方式。
首先要注重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上进行创新,教师只有改善了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够使学生更乐于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阶段较好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兴趣教学法。
②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法。
③注重创设情境,借助各种教学用具和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景教学法。
④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形成兴趣小组,分组合作的探究型教学方法。
⑤在课堂一开始之初就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导入的课前导入教学法。
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科学合理互动的互动教学法.
这些教学方法都是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进行应用。并且这些教学方法并不是要单一的个体应用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叠的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向学生渗透历史的知识和历史的意义,在渗透这些的同时更站在时代视角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历史,历史意味着什么。在更高层面的意义下,学生会更加了解历史的真谛和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不足,克服其依赖性、无序性和浅露性。
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最重要就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高度上,教师只要应用了合理的教学策略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后,对于学生而言历史的学习就是即快乐又有意义的了。
结束语: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堪忧,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明确了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堪忧现状,并真对现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更多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带来教学上的灵感,一方面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衍生出新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历史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安年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的现状及实施策略[J]教育界:2013(22).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
正确解读课程标准,是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据笔者从一线和有关文献了解,高中历史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基于此,笔者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以系统论为指导,使教学目标和流程更为清晰明了,便于一线教师把握和操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
一、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
1.让学生明晰史实。史实是指人类过去活动的客观事实。其最大特点是过去的东西,史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史料只能反映史实的某些部分和某些现象,不能反映史实的全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史实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
2.让学生知晓历史结(定)论。新课程明确指出,要“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在教学中提出个人意见,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历史课程中的史论主要包括:历史概念、历史线索、阶段特征、历史规律等等。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史实本质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是通过对史实和概念的升华,对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归纳和预测。阶段特征是对历史某一个阶段规律的判断,如“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等。
3.让学生学会史能。指历史学科能力。从信息处理角度而言,包括阅读、获取、整理和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如阅读历史材料、归纳历史史实、编制历史图表、表述历史观点等等。从认知能力角度来看,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从思维能力角度来说,包括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能力,并以此解决问题。从学习方法角度而言,包括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交流观点的能力。
4、让学生能够明辨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全面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这就离不开史观的教学。根据新课标要求,从宏观来看,历史观主要包括:唯物史观、人文史观、民族史观、世界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代谢史观等等。唯物史观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文史观是指用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来理解和分析历史。民族史观是指站在本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历史,展望未来。世界史观是指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通过多元视角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全球史观是指用全球从分散走向整体的眼光,认识和分析各局部和阶段的历史。文明史观是指站在文明传承的角度来理解历史的延续。代谢史观是指用历史规律来看待历史事物的更迭兴衰,透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二、创新课堂教学
下面以《开辟新航路》一课为例讲解一下创新历史课堂教学。
1、掌握历史事实。由学生根据教材,查找、罗列、筛选和整理史实。包括:著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即开辟的过程,可让学生识图、列表。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
2、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历史观点。由学生根据教材归纳提炼教材中的历史观点:主要包括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具体来说,如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等等。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观点的能力。
3、让学生用历史事实来证明历史观点。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用历史事实来证明和论证历史观点,阐述自己对历史结论的解读。如设计问题:“请用史实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这一命题”。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并实现主动建构历史结论的目标,避免学生机械接受教材现有结论。
4、训练学生运用历史的能力。选取经典题目或自编题目,以材料解析题为主,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我们知道新教材课后的“学习延伸”有很多好的例子。该课可设计如下: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我国史学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1)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的交往做出了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2)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3)更多的人倾向于用“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的历史进步性。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此题目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即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道德评价与历史进步评价)评价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