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1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市交通;道路;城市发展;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性

步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城市交通也逐步在向信息化管理与发展迈进,对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志——交通,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城市交通是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纽带,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如何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更快地加大城市化进程,并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已经成为我们交通管理者一个重要问题。为保障城市交通高效、有序、科学、合理地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则从城市交通的基础建设与内在管理机制着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规划。

二、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目标

1、城市交通应具备的现代化内容

首先,城市交通战略现代化。这就要求城市交通管理的政策与措施要随着城市发展而不断进行修改与完善,既要对交通供需进行调整,同时还要交通方式进行协调、配合;不但要提高城市路网的运输效率,还要保障合理安排干、支道路的通行顺畅及分流任务。其次,设施、装备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城市交通设施与技术水平都要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而不断提高,不要要发挥其实用性,还要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其综合功效。

2、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综合体系

现代化的交通综合体系,其主要内容为:首先,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现代化网络系统,要求其不但具有合理性、实用性,还要具备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长远适用性。其次,车辆。加强城市私家车以及出租车的合理拥有量的整体控制;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先发展、优质服务,形成各种车辆互补,并完善停车场的改造与增建工作。第三,管理。应具备科学、完善、严谨的城市交通管理手段,加强客货运输的管理规则,提高交通设施应用及管理水平。

三、城市交通管理现存问题

1、道路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首先,道路少、窄、利用率低下。目前,大部分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不足,有的城市虽然达到了人均道路面积的国家标准,但又存在着道路过窄、以路为市、侵吞道路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其次,部分城市道路的交通组织不科学、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其效能。还有部分城市过于侧重于主、次干道的建设与发展,而忽视了支路的发展,造成比较失衡,支路的少、窄现象,难以发挥分流功能,导致结构性路网瓶颈,致使一些城市出现了路网容量与通行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2、城市对停车场的建设重视不足

许多城市由于以往对动态交通的管理、建设过于重视,却对停车场的建设严重出现了失衡,再加之停车场选建设不合理,也会城市交通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停车位的利用率不高。单位的配建的停车场,基本不对外开放,导致其周转、利用率低下。突出了市区内停车难的问题。其次,停车场选建时,着重于市中心,而忽视了其他区域。造成城市各分区内的停车场分布不均衡。造成占道停车及乱停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城市的交通。

3、城市与交通之间的结构问题

由于城市发展的历史因素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原因,导致一些许多对城市中心的开发过于集中,使之交通源多集中于此,造成交通阻碍。尤其是中小城市,低效交通工具发展失衡,即私家汽车、摩托车、电动自动车的发展过快,也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城市公交系统运营比较落后,结构单一,服务素质低,夜班车过少,居民乘坐、换乘不便利等也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4、交通管理体制及管理缺陷

现行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存在部门分割情况,导致管理职能交叉,客运、公车、出租车以及道路的建设都有相应的部门来进行管理,没有一个统一、规范、权威的综合协调部门,这样就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出现各行其政、互相推诿等现象。首先,城市的道路建设没有与交通管理相协调。建设部门在改善城市的市容市貌的,会积极考虑到市区道路建设的有效规划与建设,但是,却产生了道路增加了,交通上存在问题没有得以更多的有效解决。因为,在建设道路的时候,建设部门没有过多的与交通管理部门相协调,致使新建设道路没有起到交通分流的作用,甚至还会出现局部的交通拥堵。其次,城市的公交线路、站点设置,没有过多地站在城市整体交通的角度来考虑,而是过多的考虑到公交线路的运营经济效益。往往会导致主干道、居民区内的公道线路过多,交通堵塞情况严重。第三,由于交通管理部门过多,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管理重叠,导致交通问题、非法车辆问题,最终由哪个部门来具体管理,却往往落不到实处,形成了各部门都想管,却都没有管理好。

5、交通管理手段不利

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远期交通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不配套等原因,导致了目前交通管理手段没有更好的发挥出来。同时,路面执勤警力不足,还存在着警员综合素质低、责任心不强等因素也影响到了其管理交通。另外,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过低,缺少智能化管理技术。如交通信号灯的控制,仍以单点定时模式,没有达到智能化、人性化的指挥效用,其交通管理的指挥系统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在交通管理过程中,执行力量不足,导致违章行驶、违章停站、占道等现象的大量发生没有得到有效抑制。

6、交通参与者对交通法及交通安全意识缺乏

由于交通法与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不足及落实的不彻底,导致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及交通安全意识严重缺乏,导致城市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比较高,给居民生命安全及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及不良影响。交通参与者整体交通素质低下表现:首先,机动车驾驶人员素质不高。造成这种因素的主要原因在于私有车辆的大幅增加,而其驾驶人员又没有过多受过交通法或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训学习,造成其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均显比较淡薄。尤其,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不高,遇到紧急状态缺乏正确处理知识与经验,给城市交通安全带来极大潜患。甚至有一些驾驶人员在肇事之后,出现逃逸现象。其次,酒后驾驶情况也比较突出,虽然国家出台相关的酒驾处罚条例,但仍有一些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淡薄的驾驶人员酒驾。第三,人民群众交通安全及交通法意识更为淡漠,不遵守交通法规,横穿马路,与机动车抢行等现象尤为突出。这些现象都与我们的交通安全及交通法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很大的关系。

四、加强、完善城市交通管理的几点建议

第2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交通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1概述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交通工程管理对施工过程、技术、工程质量、后期养护等一系列环节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和调控,是保证建设过程中技术完备、程序顺畅、质量达标、养护到位的基础管理,因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1],众所周知,交通工程建设的关键是质量,如何建设符合实际的工程质量保障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工程质量管控体制,是需要在交通工程管理中持续探索的,要高质高效地完成一项道路工程,就要全面把握施工过程的每一步,做好管理[2]。同时,随着交通建设的日益发达,我国道路已形成庞大的交通体,工程建设范围大,质量要求高,那么,要充分发挥交通道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道路养护则成为道路持续有效应用,提高道路使用效率,谋求国家投资发挥最大效益的重要保障。道路养护管理是长期、全面的持续性管理工作,一套适合的养护管理体系将大大提升道路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不仅能够节约资本,还能够促进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3-6]。

2交通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虽有很大的发展,但因内部管理职能交叉,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方式不够科学等原因,造成了在施工管理中不能系统科学地做出规划和调整,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施工过程中又存在监管不严等情况,出现道路质量不达标,坏了修,修了坏的问题,这些都急需我们进一步提升交通工程管理水平,强化工程管理监督[4,5]。

2.1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管理体制仍然较为陈旧,各管理部门在职能上的状态表现为既交叉又分散,部门管理职能重复,却衔接不明确,不能很好地融为一体,看似都在管,实则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系统性的管理体系,导致出现决策失误,管理效率低、范围小,管理方式不规范、不科学,制约机制不全面,监督管理不严格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大大增加了成本浪费,也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管过程造成影响,监管不力,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工期拖延等问题也随之而出。并且,现有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资、执行、监督实为一体,交通管理部门在实际管理中只有自我监督,而这种监督需要一种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因其本身所具有的不透明性,很容易在公平公正上出现偏差,出现不科学的项目决策,而这种监督对于民众而言,形同虚设,无法得到认可。相应的,这样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如信息化、智能化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就没有能够在我国很好地推进。

2.2养护管理方面的问题

养护管理在整个交通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是养护资金投入较少,仅限于财政拨付,跟不上道路管理企业的社会化步伐,导致了养护管理得不到较好的发展;二是制约机制不严格,因为没有强制性的管理要求和严格的法律约束,所以当道路养护方面出现责任事故时,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在处罚上往往会较轻,无论对管理者还是责任人都不能起到警醒的作用,更加制约不了下一次的养护过程;三是管理方法老旧,创新途径很少,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整体素养跟不上,专业人才缺口很大;四是养护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且科技创新和研发水平低下,不能很好地借助养护机械节约人力成本,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反复浪费;五是道路养护在技术和投入资金等方面没有统一、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增加了管理难度。

3解决问题的方案探究

3.1强化施工管理

3.1.1完善管理体制

把管理纳入到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管理体制,结合项目实际,细化管理目标及考评标准,明确责任,定期考评,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书面告知,且强化问题的后续跟踪,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自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开始至工程完工,都要监管到位,切实保证各项程序的合法合规和公平公正。

3.1.2更新管理理念

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及管理程序,将目前脱钩的管理环节重新衔接在一起,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要紧随时展,根据新要求和新需求,利用现有优势管理经验,充分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有量化标准,通过建立全面的制度体系,来为交通工程管理作出精准定位,增强管理环节的约束力,提升工程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3.1.3严抓质量管理

好的工程质量是工程的根基,要真正把质量问题放在项目施工的第一位。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思想教育及质量管理培训,让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项目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时刻绷紧质量第一这根弦;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让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责任人,直接对该工程环节质量负责,把出现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尽量减少损失,保证工程质量;强化监督管理,管理人员要切实深入施工现场,规范工程进程。

3.1.4做好工序管理

管理协调好工序问题是工程规范有序推进的保障,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对开工前的技术交流,施工中的现场工序,工程结束后项目养护都要有专人跟踪督导,确保工程程序合理规范。

3.2强化养护管理

3.2.1强化队伍建设

要提高养护管理水平,首先要从培养专业养护人才着手,只有不断全面提高养护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人员专业能力强、技术先进,器械及安全配套完善,才能保证养护队伍的综合竞争力,真正在养护道路,最大限度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上发挥作用。

3.2.2改善养护水平

随着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对道路养护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适应交通工程发展的新要求,实现公路养护的现代化,就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强化人员培训,完善机械配套,提升养护机械化运用水平,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其次,要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优化管理程序,将数据管理由人工转为自动化,更加高效精准地为道路养护提供数据信息。

3.2.3加大监管力度

要充分认识到道路养护管理在推动交通管理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督,制定出适应运营高等级道路的养护技术、操作标准和规范,便于统一管理,严格监管。

作者:代冠军 单位: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桃花峪黄河大桥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孙伟.我国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2(10):379-380.

[2]张运政.中国交通工程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解析[J].工业,2016,3(7):10-13.

[3]王长君,代磊磊,刘东波.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应用的若干思考[J],工程研究,2014,12(1):101-109.

[4]任福田,刘小明,柴旭东,等.中国交通工程展望[J].中国公路学报,1995,23(s1):243-247.

第3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交通工程管理;重要性;问题;改革;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economy,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developed,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position also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the key of construction of the traffic. But, because of the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in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Traff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from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national economy,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present China's traff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has many defects, and points out how to solve in the future the difficulty of the current through reform and routes.

Key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mportance; Problem; Refor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交通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交通工程管理,是公路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公路建设过程中有关施工和养护方面的组织与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基础管理环节。

交通工程管理中,交通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时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交通工程的质量。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技术管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当前我国的交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求必须具备一很强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设备。要想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地完成交通工程建设,就必须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做好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

我国交通也日益发达,公路的里程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公路的养护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涵盖了体制机制、养护工程、规费征收、路产保护、队伍建设、行业稳定等众多领域。如果说公路建设是前提,养护管理就是保障,建设成就越大,养护管理任务责越重,公路建设是积极的发展,而养护管理则是永续的发展。目前我国公路的修建只是解决交通问题的第一步,公路建成后为了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保证国家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对其采取非常完善的养护措施。如果只靠新建工程和规模扩张来发展交通事业,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也是无法做到的。只有切实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通过养护尽最大努力延长现有公路的使用寿命,通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公路设施的效率,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其它资源的消耗。

2我国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模式的不同和管理层次的多元化,在施工管理中存在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浪费严重,施工质量监管不严格,偷工减料的现象突出,延期完工的现象时有发生等很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公路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交通养护管理上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养护管理体制落后。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养护经费来源主要采用拨款形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些方面己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其次,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有些地方甚至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重复配置,浪费了人力、物力。还有,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入不足,造成养护人才短缺。另外,公路养护缺少养护定额的规范。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养护定额和技术规范,养护工程费支出没有考量标准、随意性比较大,引发并引发了许多管理问题。

我国交通工程管里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管理模式陈旧,由于体制原因,管理者实施项目中不能承担任何投资风险,导致管理者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管理班子往往是临时搭建,导致项社会资源的重复配置,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引发了许多管理问题。还有,政府监控不力,项目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组织实施管理和建设监管同位一体,不能保证规则制定的公正性、执行的透明性,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另外,由于政府投资无偿使用,项目实施能体现政府和职能部门政绩,容易诱发申请工程项目资源的争夺。政府部门面对相对有限的资源在外界干扰下较难做出科学的决策,不能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来安排项目,容易导致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

3我国交通工程管理的改革手段

3.1交通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的改革手段

(1)首先要要抓好各施工阶段的管理,对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定期检查评,制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质量管理小目标,具体细化每项工作。采取的措施首先一定要合理得当,让人信服,对存在的问题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发至施工单位,以提高工程质量。另外,根据公路项目招投标工作存在问题,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的招投标工作机制,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

(2)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高度重视基层的施工质量,从质量教育入手,把“质量第一”的观点溶化到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中,要分层次,一级一级的落实下去,尽量将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符合大众的口味,使职工们认识到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司和国家的前途和发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

(3)做好工序管理工作,合理安排工序顺序。坚持开工前进行技术交流,在工程开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向工长及施工人员、机械人员详细讲述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技术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加强现场工序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按顺序完成每一项工作。

3.2交通工程管理中养护管理的改革手段

(1)利用科技手段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首先,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其次,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分析更加快捷、准确。另外,学习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加强监管力度

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路养护管理养护工程要建立竞争机制,要求养护人员要有竞争意识,具备全方位养护能力,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政府要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公路建设与养护质量要求日趋严格。交通工程中新技术的运用,加速了建筑产品革新,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科学管理才能保证工程任务顺利完成。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养护机械化,需要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务。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3.3建立完善的交通工程监督制度

不断的更新交通工程管理的理念。要使新的管理方式更加有效,可以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其工作方式和办事程序改变,增强各个环节的连接。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经验及信息技术的互动,将交通工程市场监督好,提高其管理水平。

第4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车辆不断增多,交通拥挤、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相比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具有占用地面空间少、运量大、无污染、高效准时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势在必行。轨道交通企业是“重资产”类型的企业,如何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在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造血功能,这个难题成为所有同行关注的焦点。

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企业在建设初期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现象,企业一味抢建设进度,忽视了后续的运营管理和资产管理。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的调整导致后续工作变动与协调增加;运营方介入规划、设计、建设阶段力度、深度不够;建设方移交运营方的资产清单编制考虑不够细化,质量欠缺;实物交付使用时间与资产入账时间脱节;建设方未以资产管理为导向,在建工程核算不够清晰,各项在建工程费用与实物资产相脱离;线路工程决算不及时,难以进行准确的资产价值管理;资产的分类标准不明确,管理流程不清晰,各类资产的管理各自为阵,缺乏整体化、系统化管理体系;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管理层级不清晰;资产目录、编码不统一,缺少统一的“身份证”;资产管理系统未整合,各系统数据无交互;清查盘点量大,缺少规范高效的方法;资产使用过程变动信息更新不及时,资产台账管理不规范,实物与台账不能一一对应。

鉴于上述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国内成熟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的管理状况,总结国内成熟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经验,结合“购置、组固、使用、维护、处置”五个资产管理环节,提出搭建资产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解决对策。

一、资产管理理论体系

(一)建立资产管理制度。

所有的管理流程都需要制度文本支撑,资产管理亦是如此,建立资产管理制度是资产管理的关键一步。在资产管理制度中,需明确资产分类及各类资产标准、各资产管理部门职责、资产管理流程。

(二)制定合理资产编码规则、划分最小单元标准,建立统一的资产目录。

二、资产购置阶段

(一)对于建设移交形成的资产购置,运营方提前介入规划、设计、建设阶段。完善《新线实物移交管理办法》,有效指导建设部门和接管部门的接管。

(二)对于自行采购形成的资产购置,采用统一的资产编码及资产目录提报资产采购需求。

三、资产组固阶段

(一)根据资产分类标准,明确各类资产的管理流程。

(二)加快线路工程决算进度,保证顺利组固转资。

四、资产使用、维护阶段

(一)资产使用、维护阶段主要会涉及到资产实物管理、日常维护及更新改造环节。①资产实物管理最重要的是实施一物一码管理及规范资产台账管理。根据资产目录清单、资产分类、最小包装单元,每个资产出库时需进行一物一码的贴码工作。资产出库后需建立资产台账,跟踪后续使用状态,如有相关信息变动,应及时更新资产台账,保证账、卡、物一致。规范资产台账管理,也是保障资产的安全、保值。②资产日常维护是最重要的是建立定额成本管理机制,将所有维修作业标准化。每个资产进行维护时,启用工单管理,对该工单中所消耗的人工时、材料、维修费用、使用工器具进行记录,使资产故障率与各类成本建议密切联系。线路运营初期,累计每个一线员工的有效工时作为定岗定编、人工成本定额的依据,累计材料耗用、维修费用、使用工器具可作为下年预算编制、材料、维修费消耗定额的依据;线路运营有一定经验后,将实际发生员工有效工时、材料、维修费消耗与年初制定的各项成本定额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原因,修正下一年的成本定额指标,提升管理效率,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③资产更新改造最重要的是建立更新改造计划机制及及时进行更新改造结算更新固定资产价值。资产维修可分为预防性检修、故障修、大架修,预防性检修又可分为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半年检、年检。一般来说,预防性检修、故障修发生的成本、费用都归属于维修费;大架修等改变固定资产性能或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其发生的支出归属于资产更新改造成本,新增资产账面价值。建立更新改造计划,并与企业预算管理、经营管理目标相结合能有效的提升管理效率。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价值能确保实物管理和台账的一一对应及资产后续核算的准确性。

(二)对非常规的资产损坏、遗失,引入责任人机制和风险转嫁保险理赔机制,确保企业损失降到最低。

五、资产报废、处置阶段

明确资产报废情况,规范报废处置流程,合理确认报废时点,使报废效益最大化。建立报废资产再利用平台,充分利用可再利用资源。

六、资产效能评估考核

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评估考核体系,从资产使用的安全性、利用效率、使用寿命、全生命周期成本着手,建立内部管控能力、资产增加控制、资产结果控制、资产报废控制、资产运营及效率等考核指标。

未来来随着资产全生命周期理念的践行及一体化资产管理系统的运用,将会大大提升资产管理与经营效益。不管是处于建设阶段、还是运营阶段,都应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资产管理机制,从价值目标、价值管控、价值分析、价值评价四个方面去建立资产管理效能评估体系,其终极目标去实现资产管理的最高目标-引导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陈山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2]王耀.伦敦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经验启示[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14(6).

第5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实践

一、前言

在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已然成为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资源。过去我们常常说大鱼吃小鱼,而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快鱼吃慢鱼。所谓快鱼吃慢鱼,就是企业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能够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并最终加以利用,以使企业处在竞争的领先位置。因此,众多的企业纷纷提出了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式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并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其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现代通讯技术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面对这种管理信息化的大趋势,目前国内企业对复合型的信息管理人才的缺口较大,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已经敏锐的意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而言的重要性,于是纷纷开始强化MIS的教学,其中经管类、计算机类专业已经将管理信息系统当作一门必修课程,由于各专业的性质有所不同、培养目标亦不同,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差异较大,因此本文就高校MIS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MIS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二、课程特点

1.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早期的研究者从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中,抽取相应的理论,构建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从而形成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边缘学科。

2.理论性较强

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涉及面非常广,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现代通讯技术等学科相关课程的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应该有相应的先修课程,为该门课程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实践

学生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除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例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开发一个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该课程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大困难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涵盖内容广,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多门不同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正因如此,对学习的要求较其他课程更高,同学们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相比其他课程所遇到的困难更多更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好该课程的信心,同时在无形之中也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使教学效果难以到达预期。

2.对于先修课程准备不充足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交叉性是其一大特点,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具备较为广泛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思想和方法。但是,高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不少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会突然发现,自身缺乏一些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1)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过于薄弱,不具备学习该课程所需的一些必备工具,如数据库零基础,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需要补充大量的数据库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2)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往往又欠缺管理学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过程中,对其内容、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障碍。

3.过分重视理论基础知识,却忽略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在管理信息系统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只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往往忽略了该课程动手实践的教学环节,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完该课程之后,只是机械性地对考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也正因如此,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无法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差的特点显露无疑。

4.授课教师自身水平有限

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数理分析能力,同时还应具备复合型知识才能很好的胜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而当前,从事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非科班出生,有的是经管类专业的教师在承担该课程的讲授任务,而有的则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在承担该课程的讲授任务。其中,管理类专业的教师并不擅长计算机相关知识,而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却又不精通管理,这就造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管理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课程内容组织较为不合理。

四、对于MIS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的探讨

1.优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

教学的过程中,在保证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的为难情绪得到缓解,由被动式学习逐渐转换为自主学习,并能及时的对课堂上所学内容进行总结,适当的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合理开设先修课程,加强相关知识的关联度

首先,在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该课程之前,要考虑该课程对知识有序性的要求。应该先开设管理学原理、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先修课程,使学生在学习MIS课程之前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其次,先修课程的开设,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专业。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先修课程要侧重于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先修课程则应该侧重于管理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等相关课程。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所学到的许多理论知识需要在实践应用中才能充分领悟,也只有通过多实践,才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加强,可以为将来的求职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可以采用实验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实验锻炼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体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性的贯穿起来,对系统开发过程清晰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努力提高教师水平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对较为偏科的教师,应该积极努力的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教学生、指导学生。

五、结语

本文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自身的性质及特点,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值得相关专业教师不断地探讨和研究,以期达到正确引导学生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靳士兰.高校工程类设计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尝试[J].教育探索,2006,3.

[3]何晓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究[J].内江科技,2007.

[4]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交通工程质量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Abstract: quality always all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lifeline. Especiall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into the high speed running today, various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ound the country are in tight LuoMi drum to spread out, quality as a measure of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in index,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And i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nalyze, and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quality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to help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do well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Key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我国经济处于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在此阶段,交通工程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高速公路到处可见,交通工程施工企业数量的增多和规模在扩大。从业人员也在日益增多,但与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令人担忧。据专家统计,每年在交通工程行业的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都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主要是由于豆腐渣工程以及质量不行的返修道路。这样的损失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质量问题是确保交通工程行业施工得以进行下去的关键。

1.导致交通工程工程质量的原因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出现,必然存在它的影响因素。质量问题也不例外,包括主观和客观因素,从主观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资金因素;从客观方面来看,主要是环境因素、社会因素。

1.1人的因素

人是对交通工程工程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人的因素既包括工程项目质量职能的决策者-――项目经理,以及其他管理者的质量活动,也包括从事设计、施工、实施等各单位的人员做出的各项与施工有关的行为,同时国家还要求所有人员要持证上岗,包括严禁无证设计、无证施工等现象的杜绝,甚至还包括材料采购人员采购是否正确,这一切是交通工程工程质量人的因素。

1.2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技术人员是否进行了认真的技术可行性方案分析、施工技术是否先进、是否在材料选用上得体,有的施工技术难题是否能解决,是否考虑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是否提出了可行性措施,比如采取更改技术方案,提出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调整了施工的材料,引进更好的施工机械等等。

1.3资金因素

资金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有没有维持正常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包括购买原材料、施工机械,并做好财务管理,使得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其次,我们还要注意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时在施工过程中会由于天气、地质条件导致施工中断,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周期。这时,要想提高质量,最后,企业要有足够的支付施工人员报酬的资金,如果工资支付不及时,总是拖欠,最终会导到施工人员无法安心施工,施工质量可想而知。另外,我们不鼓励企业为了竞标,故意采取压低成本的方法。这样做出来的工程也是不合格的或者说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1.4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是指组织和决策因素。决策主要是指在项目实施前有没有按照科学规划的要求,对工程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进行认证,盲目建设,重复开工,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出现报废品的现象。组织因素主要是指项所需要的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科学、合理、是否能按照国家的有关项目施工的法则和规定来施工,使项目管理工作有紧有条。

1.5环境因素

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施工现场的自然气候、地质、水文等地理环境,以及现场的通风、照明是否完好,安全设施是否齐全。环境因素对于交通工程工程的施工也是极为重要的,优良的自然环境可以使交通工程的施工过程十分顺畅,并且降低突发事件的概率。

1.6社会因素

国家在交通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健全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合同实施出现偏差问题,造成企业偷工减料,以保证盈利,并往往出现缺乏质量的状况。这就要求国家制定相应的法规,一但出了问题,就可以按照规章办事,该惩罚的要处罚,以便树立好威信。

2.交通工程工程质量的解决措施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做好施工现场情况的调查、图纸的会审,明确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理解设计对施工的要求,并且尽早地预测施工过程中的偏差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纠正偏差,编审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全面地考虑施工的各个过程、各阶段,并且合理安排好施工流程和施工人员。另外,还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引进的分包单位的资质状况进行认真审查,了解分包商的情况,以便使企业承包的工程能完全符合用户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前做好施工中所需材料的采购和施工机械设备的选购工作,确保工程预期开工。

2.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做好图纸的再次审核工作,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会同工程师协商,在施工中,对施工质量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尺寸,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施工能达到预期的质量。在材料的使用上,要进行必要的检测工作,并且要指定专业检测人员来检测,并将检测报告一并送回给施工负责人,对那些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要立即停止使用,以免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材料可以代替使用的情况,要立即会同工程师进行协商解决。

2.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施工结束后,要做好已完成的施工成品的保护工作,避免后续施工给前面的合格施工品带来不必要的破坏。可以采用包裹、封闭、刷漆、防护等措施进行,并且组织相关质量检测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检测。如有问题,要及时要求施工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直至满意为止。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是公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曾有人说,企业需要牢固树立的是成本意识,盈利意识,但是必须始终注意的是光是盈利意识的企业是行不通的,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质量、成本、安全、进度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首先考虑企业的质量是不是可靠,以便扩大自己的业务量,寻求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路面施工如果质量不好,可能会使人们无法行走,或者带来重大的交通事故。由此可见,在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是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当前以及今后的工作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上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中国交通工程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交通工程工业出版社,2006.

[3]顾慰慈.路面工程项目质量管理.2008.

[4]杨青.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2008.

第7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执法对策;执法教育

石家庄市作为华北重要城市,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时期,同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一样,社会经济发展与道路交通需求的矛盾仍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城市道路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交通拥挤与阻塞现象。作为交通管理执法主体来说,面对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交通需求,交通管理执法将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任务。

通过比较国内外交通管理的情况证实,单单靠修建道路的措施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并不是一种万全之策。国外的交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汽车化高度发展需求,将在很长的发展时期内超过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城市资源的需求,因此,城市交通拥挤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国外的交通管理已把工作重点明显地转向于建立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上,如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其中也包括交通管理执法系统的建设。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些经验,把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逐渐地转移到交通管理软设施的建设上来。对于石家庄市的交通管理而言,除高度重视由公安部和建设部提出城市交通“畅通工程”要求的综合交通治理方针和实施指标外,应采取措施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执法质量。

一、加强交通警察的职业培训教育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对公安交警的整体素质和技术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更强、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加紧提升交警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实现交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条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交警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过去在交警培训教育中,因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培训内容以及其它方面存在的种种原因,明显地存在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教学模式传统化,无法适应在职培训对象、教材陈旧,与实际需要脱节、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不能激发培训学习的积极性、考核方式呆板,不适合培训对象的特点等。如果不予重视交警职业培训工作方面存在的这些不良倾向,长此以往,交警职业培训的意义和作用将会大大地削弱,或者会变为空架子,而提高交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应研究规划制定切合实际、具有实效的交警培训教育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1 加快确定各层次的交警培训教育目标

交警职业培训工作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总是要从一定目标出发,然后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教学培训活动。如果教育培训无目标,必然会导致培训教学工作失去方向。因此,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在职培训,都必须首先确立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然后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根据专业学科及对象来制定培训教学目标。就在职交警的培训来说,就是要建设一支适应21世纪交通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的交通警察队伍为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层次培训对象的情况,本着面向实战,讲求实效,追求实用的思想,规划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培训目标,确保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培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备综合素质的实用型一线交通管理执法人才。

2 改变传统的培训教学模式

交通管理工作的社会性、广泛性、实践性、操作性以及在职交警培训自身鲜明的特点,决定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适宜的。因此,必须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思想来指导在职交警培训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交警培训的特点,结合不同的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求趣、求乐、求实际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充分发挥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培训教育的目标。针对在职交警培训的特点,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1)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景和情感气氛,通过创设和再现客观交通管理执法业务中的有关情景,体验到进入交通活动中的各种角色,从而促使其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在这种具体的“情”与“景”的交融中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不仅能使学员更好地感知教学内容,在相关交通执法业务的真情实景中得到实际体验,掌握交通管理执法业务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学员充分认识和感受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向学员提供真实的典型案例,引导学员思考,启发学员寻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双向交流法。就是教师针对某一特定的问题,通过座谈交流、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讲座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让学员了解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最新信息、动向,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培训的需要,把知识讲授、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技能训练、实地调查、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角度地向学员传递新信息、新知识,使他们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交通管理工作的新动态。

3 对培训教材进行规划

教材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综合反映,是教学思想、观念、模式及方法改革成果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可使教师和学员得到良好的训练、吸取更多的知识,反之会极大地限制知识的传授。就当前交警在职培训中存在的各种教学问题而言,在很大程度上都出自教材。因此,必须尽快地对现有教材进行规划建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要成立专门的教材规划机构。其成员必须要经常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进行系统的、持续的课程标准和学术专题研究,随时掌握交通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及时对教材进行修订优化,促进教材建设的协调发展。

(2)教材要注重反映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注重反映现代交通管理水平的教学模式。

(3)教材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培养对象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内容要贴近实际和实用,要有助于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加强师资建设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措施等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培训教育工作的成败。因此,要搞好在职交警的培训,同样不能忽视任课教师的作用,任课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教学的实际操纵者,故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十分关键。一方面,要选择理论水平高、交通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担任在职交警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师资的培养工作,要鼓励教师多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同时还要鼓励他们“沉”到交通管理的

实战部门,在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第一线“充电”,以便掌握更多的新问题、新情况,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搞好培训教学工作创造条件。

二、强化交通管理执法公开

在交通管理执法中,其执法方式不仅要符合依法的要求,而且要贯彻公开原则,这是对交通管理执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在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贯彻公开原则,实质上就是要求警务公开,要严格依法办事,切实尊重和保障相对人的权利。即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其所担负的交通管理执法职能与人民群众相关的执法规范、执法程序及警务工作纪律等内容向社会全面公开,以求增强交通管理执法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以保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执法。在以往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由于警务公开不到位,权力运作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其所导致的后果表现为:群众对交通警察的执法工作持怀疑态度,不知道交通警察是否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极少数交通警察钻执法依据、执法程序不公开的空子,凭借权力随意执法,或者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严重影响了交通警察的执法形象,导致人民群众对交通管理执法不满意。

实行警务公开,即交通管理执法方式公开化,就是要把权力运行公开化,把权力及权力活动的过程置于广大人民群众面前,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交通管理执法方式越公开、越透明,就越能得到及时、有效、严格的监督,公正执法就越有保障,、权钱交易等不良现象就会被堵死。

交通管理执法方式的公开化主要包括:交通管理执法依据、标准、条件公开,交通管理执法程序、手续公开,如收费标准、办案时限等;交通管理执法的结果公开,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要把行政处罚的依据、事实与理由告知被处罚人等;在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推行听证制度,如在处理交通事故中举行听证、公开调解等,让相对人有更多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监督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全面推行交通管理执法程序化和警务公开化。向社会公众公开交通管理执法的依据、内容、程序与手续、时限,会极大地方便人民群众,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如在交通事故调解处理中,举行听证程序,通过听证的形式使相对人享有了解权、知情权,直接面对面地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使交通管理执法行为更加客观、公正,以利于问题的妥善处理与解决。

三、提高社会监督意识

交通管理执法权力不受监督和控制,就可能会被滥用。交通管理执法是行使国家交通管理行政权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果缺少监督和制约机制,就可能使交通管理偏离法治轨道,导致专横,滋生腐败,交通管理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就无法保护。因此,加强对交通管理执法权的监督,使其公正、合法地行使交通管理权力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石家庄市交通管理的状况和特点,规划建议的交通管理执法监督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完善交通管理执法救济的宣传力度;加快交通管理执法监督法规建设的步伐;设立交通管理督察专员制度;交通管理执法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实施分离原则;推行交通管理执法责任制与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提高人民群众对交通管理执法监督的意识;加强新闻媒体对交通管理执法的监督。

四、提高交通管理研究水平和科技装备

城市交通的发展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产物,但城市交通的发展也会给交通管理执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车辆管理、行人管理、交通组织等等,这些问题不但现在存在,而且还会在将来随着交通需求增加更加迅速恶化。如果交通管理问题处理得当,则可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反之,则造成城市活动的恶性循环。现代城市的交通是交通问题与城市经济活动和市民生活的一个复合体,涉及影响面非常广泛,构成因素十分复杂,如果仅就于交通管理问题来研究交通治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也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因此,把交通问题作为派生的普遍社会现象来看待,必须采用“高瞻远瞩”的态度,重视依靠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治理再分析再研究再治理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这一目的,对交通管理问题的研究水平和科技装备能力成为解决现代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有力措施。

第8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对策分析

1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1.1城市规模扩大,交通拥挤现象严重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人员出行的密集性和物资交流的频繁性,增加了城市交通运行压力。(1)机动车数量增长快,道路通行能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加快,平均增长速度为20%,虽然我国道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人均道路面积却仍处于低水平状态。(2)路网规划不合理受经济、技术水平的影响,我国现有城市路网存在密度低、功能混乱、干道间距过大等问题,降低了广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难以满足现代交通出行的需要。如某城市,其城市中心结构显著,居住区和办公区距离跨度较大,且居住区均以办公区为中心,从而导致城市中心矛盾突出。(3)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由于我国对公共交通投入不足、公交优先战略落实不到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严重滞后,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缓慢。虽然城市公交数量和公交线路长度增长较以往有所增加,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1.2停车难的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民用机动车有2.64亿辆,汽车占58.3%,数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汽车总量的15%。中国35个城市汽车超过百万辆,北京、成都、深圳等10个城市汽车超过200万辆。从汽车的千人拥有率来看,我国许多城市理应达到限制小汽车阶段,但从停车管理水平、政策标准、信息化程度等软实力以及停车场配建、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等硬实力上来看,我国一、二线城市最多处于停车发展的第三、四阶段,三、四线城市因停车建设欠账太多,理应处于第二阶段。城市汽车拥有量的不断上升,使得停车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就目前而言,行政办公区、城市居住区、中心商业区等区域的停车问题更加严重。

1.3交通污染

交通给人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城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包括噪声、废气等,以废气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图3为不同城市市民认为的噪音源比较。据了解,汽车排放的废气占大气污染物质的80%,加之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污染程度进一步恶化。许多学者认为,增加城市汽车的总量,应以道路网络容量为度量,同时也应考虑环境容量。

2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交通管理缺乏全局性规划

城市交通管理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要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高效利用,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效率,避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冲突的现象。

2.2调节城市交通需求结构手段单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通过购买私人交通工具以提高出行速度和质量,从而增加了人们对道路的需求,然而,在城市公交系统建立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公交的主体地位,而城市居民对出租车、私家车的选择,造成了城市交通需求结构不合理。若仅通过口号宣传,依靠行政手段改变交通需求结构,则调整手段较为单一,且力度不大,而忽视了经济手段的可操作性与高效性。

2.3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通过研究发现,城市交通管理缺乏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首先,对参与者重视程度不够,在城市交通建设项目中,公众成员较为单一,不能实现有效的相互监督、自我监督;其次,参与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部门较多,权利、义务等责任主体不明确,因此,在交通规划、建设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相互推脱的现象;最后,城市居民参与程序不完善,由于工作程序的可操作性有待考证,使得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越权、执法违规的现象。

2.4城市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管理技术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交通管理者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交通运行进行技术监控,但存在有些交通管理者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在交通管理过程中执法不当的行为,对城市交通管理造成了恶劣影响。同时,执法人员的自身文化背景、管理知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易造成违规现象,且在执法环节过程中,还存在人力化操作较多的情况,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还容易引起管理效能低,执法发生纠纷的情况。

3城市交通管理对策

3.1加快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要求,城市政府急需加快改革,寻找交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保障城市交通合理发展。

3.2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容纳量

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小型交通为辅的城市交通系统架构,以满足城市发展与市民出行偏好所引起的交通需求。因此,努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交通容纳量,改善城市交通运行质量。快速公交系统因其拥有公交专用车道,而行车速度比常规公交快,同时运用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其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特点使得其城市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高密度运转、列车行车时间间隔短、行车速度高、列车编组辆数多而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轨道交通在运行过程中,不受其他车辆的干扰,车速快,准点性高,舒适性好,能够有效缩短城市居民出行时间。

3.3健全城市交通公共参与机制

健全城市居民参与体制,能够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在城市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让交通领域的专家、城市居民及其他行业的代表参与进来,听取他们的建议,能够使得城市交通建设更具有真实性和可实施性。

3.4技术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

在技术手段方面,应引进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统解决城市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引进智能化的信号灯测算系统,改善交叉口拥堵现象;通过增设电子警察、监控等技术手段规范交通行为,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在行政手段方面,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对交通流结构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增收私家车购买税,降低私家车的使用需求;通过合理限行,缓解个别路段及时间段的城市交通管理压力等手段提高交通管理能力。

4结语

城市交通在城市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分析城市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城市交通管理对策,对提高城市交通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依民.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

[2]李貌.昆明市城市交通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3.

第9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维护;运行管理;商业化

一、前言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与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系统包括了智能交通管理、平安城市监控、三台合一接处警、基于PGIS的集成管理平台四大部分功能,为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供了便捷服务。虽然我国的城市道路基础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的道路交通网络,但是,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仍然落后于交通量增长的需求。这就使得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为了缓解这种交通现象频繁的交通设施维护和管理方式的加强,效果十分有限,而且还带来了成本浪费与环境污染。因此,为了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不仅仅是要扩建道路交通设施,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地控制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采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解决当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有效途径。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技术和应用管理的缺陷,运行维护管理存在很大难度,如何探寻出一条充分利用现有智能交通系统信息资源基础上,满足智能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的管理策略,降低政府财政支出,是智能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常是由控制管理集成平台与智能交通各子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包括:高清电子警察子系统、超速检测子系统、道路监控子系统、高清智能卡口子系统、交通流量监测、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事件监测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移动车辆定位子系统(GPS)以及交通管理信息子系统等部分,系统的核心是智能交通控制管理集成平台。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大中城市,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智能交通管理的积极作用,使我国的交通管理实现了从经验型、科技型、体能型逐渐转变到智能型、管理型阶段,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也进一步提高。随着新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动态导航仪、电子站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逐步走向了人们的生活中,智慧道路系统、绿色智能交通、智能驾驶战略等智能交通管理应用也在不断得到了实践应用。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中,我国主要是采取了快速路网结构特点的交通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模式与技术、智能交通综合监控技术与实时动态交通流预测预报的信息技术,运行维护管理是采取了以政府为主体的维护管理模式。

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中,运行维护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维护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一样,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效率受到很大影响,在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一些运行维护管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模式中主体单一。

我国的交通设施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政府主体角色作用明显,商业化运营存在政策障碍,这就使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主体较为单一,工作效率偏低,缺乏责任落实和绩效考核机制的有效制约,这在很多地方导致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存在疏漏和拖延,影响了系统使用效率。

2)运行维护的管理缺乏规范完善的标准依据。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社会参与度低,再加上政府运维受到资金限制的问题,在技术标准、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缺乏规范依据,更缺乏组织或行业监督,也使得社会资金的商业化运营更加困难。

3)运行维护管理内容庞杂。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网络数量,业务范围分布广,系统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数据采集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数量非常大,在运行维护管理中存在很大困难,如果没有系统的运维管理界限划分,很难形成统一、有效的系统维护。

4)维护资金存在缺口。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需要资金支持,由于运行维护模式、管理标准和制度建设等不完善,使系统维护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资源浪费,就变相的增加了系统运行维护成本,使得系统维护资金单靠政府财政支出难以有效保障。

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策略分析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作为系统应用的有效保障工作,需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充分保障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1)推进商业化运行维护模式,解决资金与技术不足。

系统运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足够的资金,本身盈利性很弱,因此,如何开展商业化运行维护,还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来进行开展与系统供应商签订试运行、正常运行期间的技术支持和费用分摊协商,根据政策要求鼓励和引导商业运维,优先考虑原系统供应商。通过商业化运维模式解决政府主导运维管理中存在的技术不足和资金困难问题,能够更加有效的保障系统运行效率和运行效益。

2)确定规范的系统维护内容及标准。

根据系统组成及运行要求,系统的运行维护要涵盖枢纽监控设备、通信网络设备、交通状态监测设备以及指挥中心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维护保养,设备完好率及平均无故障时间要达到指挥中心运行的最低要求,并根据运行需求进行系统的优化和升级,保障地理信息、图层更新与维护,从而保障运行管理效率。

3)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的商业化操作。

通过移动终端及语音服务等公共网络平台,提供短信定制、WAP信息、语音信息、车载终端信息、互联网络、交通广播、电视信息等交通信息查询服务,进行商业化操作,既充分发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网络优势,又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益,从而解决一部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这也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的一项内容。

4)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的政策与组织保障体系。

系统维护管理的政策保障需要明确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如信息资源共享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并明确质量保障机制,明确考核管理,并根据系统发展和应用需要及时补充系统维护管理标准,为系统运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由相关交通部门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统一信息共享、信息,从而拓展信息服务的有效渠道。

五、结语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关系公众出行、交通安全等民生需求,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是保障顺利交通、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措施。因此,采取科学的技术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综合管理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志伟.交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

[2]鲁堃,李金峰,徐玉波.智能交通自动化检测与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安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