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篇: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材内容衔接的缺失

初中化学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缺乏系统性;高一化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更多考虑了知识应用性而不是化学学科的逻辑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这样,从教材编排的内容上就存在着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难以对接的现象。事实上,每位高一化学教师都深深感受到《化学必修1》的教学压力,因其安排的四章内容几乎涵盖无机化学的所有内容,涉及大量化学方程式、物质性质及化学计算的学习,内容十分庞杂,加上缺乏元素周期律理论基础,这么多信息在短短一个学期里呈现在学生面前,学习任务之重之难是显而易见的。

2.教师教学衔接意识的淡薄

高一化学教师的衔接意识势必直接影响初高中教学工作的衔接。调查显示,大多数高一化学教师备课、上课关注的还是教材及教学内容本身,对教学主题――学生关注不够。多数教师对高一新生的原有基础和学习状况了解不全面、不深入,教学时易造成学生知识链和学习能力的脱节。再加上相当一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对初中的教学方法也知之甚少,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衔接意识。这使得高一新生面对高中课堂大容量、快节奏的压力不能适应,从而产生学习障碍。

3.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绝大部分初中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习惯于课堂上由老师总结归纳,还未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逐步实现独立自主学习甚至自学。这些差异导致高一新生未能及时调整改进,从而产生很大的不适应感。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对策

1.切实搞好入学教育是基础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为使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教师必须做好化学入学教育。首先,利用开学第一课给高一学生讲清高一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及学习方法与初中教学的不同之处,并推荐一些常态的、优秀的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其次,利用两个课时专门进行初中与高一的衔接教学,或将初高中的衔接教学分散到高一化学教学全过程中,遇到相关内容即补一补,这样的做法效果更好。

2.系统把握教材内容和要求是关键

客观上,初中教材与高一教材存在着各成系统又相互联系的衔接关系,而且各自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均受制于课程标准。因此,高一化学教师应吃透初高中教材,把握好初中与高中的教学要求,为初高中教学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通过对比初中与高一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将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并进行对比归纳。教师对初高中教材有一个全局观,有利于找准初中与高中的知识接口,对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更新教育观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是保障

新课标倡导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并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无论是备课、上课,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教材和教学内容本身,而是更要关注教学的主体――学生。切实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组织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必然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一化学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尤其要研究初中与高中常用的教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如何过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讨初中与高中教与学各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些探讨熟知初中与高中化学教与学的特点。在全面、深刻了解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精心设计,并多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就能顺利地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从初中被动式学习向高中主动式学习的转变。我们的教学实践有力地证明:高一化学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从教学方法上进行衔接,将会极大地缩短高一新生的适应期。

4.加强学法指导是促进

第2篇: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shipu/' target='_blank'>食谱鞣稚⒅?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2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3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构成有机物的最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碳,硅是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2、SiO2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是光纤的基本原料。

3、凡是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SiC、SiO2等)都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物理性质,且一般溶剂中都不溶解。

4、SiO2和强碱、氢氟酸都能反应。

前者解释碱溶液不能盛在玻璃塞试剂瓶中;后者解释雕刻玻璃的原因。

5、硅酸是用水玻璃加盐酸得到的凝胶,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凝胶加热后的多孔状物质叫硅胶,能做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

6、正长石KAlSi3O8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K2O?Al2O3?6SiO27、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还可以制造光电池和芯片。

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这里MnO2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

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一定含有HCl和水蒸气,必须先通过饱和食盐水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就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

3、铁和Cl2反应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H2点燃后放入Cl2中,现象是: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这是工业制盐酸的主反应。

4、Cl2溶于水发生反应为Cl2+H2O=HCl+HClO,氯水呈黄绿色是因为含Cl2,具有漂白杀菌作用是因为含有次氯酸,久置的氯水会变成稀盐酸。

5、氯水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通入Ca(OH)2中可生成漂白粉或漂粉精。

6、检验溶液中的Cl-,需用到的试剂是,AgNO3溶液和稀HNO3。

三、硫和氮的氧化物

1.硫单质俗称硫黄,易溶于CS2,所以可用于洗去试管内壁上沾的单质硫。

2.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方程式为SO2+H2OH2SO3,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亚硫酸溶液有酸性也有漂白性。

3.鉴定SO2气体主要用品红溶液,现象是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4.SO2和CO2混合气必先通过品红溶液(褪色),再通过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变浅),最后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同时证明二者都存在。

5.SO2具有氧化性的方程为:2H2S+SO2=3S+2H2O,与Cl2、H2O反应失去漂白性的方程为Cl2+SO2+2H2O=2HCl+H2SO4。

6.SO3标况下为无色晶体,遇水放出大量热,生成硫酸。

7、久置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含有分解生成的NO2;

第3篇: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基础知识;学困生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教学模式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成为教师的理想目标。学生应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会学习的人,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高一化学教学既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继续,又是整个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关键,由于高中化学知识和思维层次的变化,知识的综合应用及能力的要求出现了飞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而高一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继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能学习化学的人,为三年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帮助?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化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谈一些体会。

一、做好初高中链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顾虑

初中化学知识跟生活紧密相连,知识点要求低,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但知识的系统性不足,逻辑性不强,知识零、散、乱,淡化了某些重点知识,如溶液、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及化学计算,使得初高中知识脱节太大,学生在高中学习时感到困难。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初中的基础就相当薄弱,高一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帮助学生消除对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并及时性、阶段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初高中知识的过渡。

针对这些情况,高一教学中教师要钻研初高中教材,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加强学法指导,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和课后练习,及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总结、抽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行复习,做好知识发展的衔接;在教学中要善于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知识得到合理推进;还可依据学习进度安排链接模块的复习,如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计算等。通过对初中知识的补习为高一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元素周期律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这也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前提。

二、做好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护工作

经过初三紧张、短暂的化学学习,学生大都感到所学知识很浅显,但化学实验会极大地挑起学生的兴趣,而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却让学生开始质疑化学的魅力,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化学不难学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有密切关系,很多时候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暂时的,而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持续的。只有培养学生具备学习高中化学的能力,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一次次的成功才是学习兴趣的源泉。如果高一刚开始就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太难,也就自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传授的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遵照教学规律,采用分步推进的方法,而不能简单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教学时应严格把握教材深、广度,不要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人为制造教学难点,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实验导入新课是化学教学中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解惑析疑的欲望。课堂上须创造条件进行实验,可以开展学生实验、学生演示实验,课堂外可以开放实验室,开展学生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再次,注重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最后,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兴趣的保护工作,确保其持续性。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关心他们学习的状态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想办法帮其解决;要多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基础。

三、运用教师超强的课堂执行力,做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工作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找到优秀的教学设计根本不是问题,同时,在新课改下更强调交流和合作,备课组间的资源共享也使得优秀的教学设计不再是问题,但是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使用,其效果却不尽相同,这就是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不同导致的。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升自身的课堂执行力。应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期待和信任,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充分发挥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的作用,让学生“亲其师,信其教”;教学中多赞赏和鼓励,使学生时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能够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学中还要适时变换教学方式,调节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注重授课方式的多元化,如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

总之,教师应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收获知识,获得前进的力量,这需要教师的魅力和力量。当然,每位教师的特点各异,但必须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好基础知识,让45分钟的课堂真正有效,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得,这也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有力保障。

四、教学中渗透化学学科思想和学习方法的传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高一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高中化学学科思想。进行物质的量教学要注重微观与宏观相互转化、类比类推的思想;进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要渗透守恒的思想;进行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教学要注重分类、类比类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绿色环保的思想等。

五、关注学困生的转化,运用典型学习促进全体学习

高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最关键的时期,而因初中学习基础不同,学生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高一刚开始就会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甚至有元素符号都不会书写的学生,而这一时期是学生对高中学习的触摸时期,也是学习愿望最强烈的时期,教师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对症下药,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外教师还需不辞辛苦,额外多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辅导,杜绝学生在高一学习中的掉队现象,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并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巩固,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能促进整个学习氛围的变化,激发学习优秀学生的学习干劲,刺激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也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支柱。

高一学生对学习充满憧憬,教师更应充满热情、带着激情面对学生,并积极适时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一的学习,帮助其具备学习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化学的人,为高二、高三乃未来养成终身受用的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知识;高中知识;承上启下;衔接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

1.初高中课程为何难衔接

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他们中不少在初中成绩不错,上了高中感到很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也吃力,初中基础知识不扎实是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的变化。近年来,初中课改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简单;有的教学内容被删减了,有的内容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虽然在新课改中高中的内容也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高中内容概括、抽象、复杂,牵涉知识面广、重理论分析。例如,初中学习物质的性质都是从身边的物质学起的——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碳单质等;还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酸碱盐的知识在难度、深度、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删除了有关溶解度的复杂计算,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相关知识。另外,初中新教材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形象生动,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因为受到高考的限制,教师大都不敢降低难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材难度反而比以前差距更大。

1.2 学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齐全,学生练得熟,考试一般都能取得较好成绩,因此,学生乐于跟着老师走,较少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在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教师只能讲典型、讲规律,注重培养能力。例如,初中化学很多时候会用“活动与探究”形式解决一些小的课题,有时会利用一个课时完成一个“活动与探究”,初中化学共有30个“活动与探究”。高中必修一的知识点很多,有的课题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没有时间去花一整节课去探究,这就在学习习惯上有了很大不同。

1.3 课时的变化。初中课堂容量小,课时充足,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反复强调,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巩固,不仅如此,最后中考冲刺复习时反复做了大量练习题,及时的反馈小结了每一部分知识点。而到了高中,高一周课时数4节,但是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致使课时容量大,进度快,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强调,对各类问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更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巩固强化。久而久之,学生积压的盲点越多,既影响新知识的学习,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改衔接的教学

针对初、高中课程体系脱节的问题,如何破解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难题,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就成为高一化学教师的首要任务。高一的化学课,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异同,把握好教学的衔接,对于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我以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2.1 坚持新课改理念的衔接。

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已接受了新课程理念,也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坚持课改理念不动摇,不观望,不彷徨,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按新课标的要求改进课堂教学,还要主动和初中化学老师进行适当的交流和联谊,尽快熟悉和了解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利完成初中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

2.2 注意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均较差,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难度、进度不要赶得太快,要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要特别注意加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与初中差异很大,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内容跳跃性大,抽象思维增加,起点的难度加大。高一化学教学与初中课程的设置,其总体学习目的是一致的,它的研究对象都是物质的性质、结构及化学变化的规律,但他们之间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初中偏重于化学的基础知识、一般性概念和最基本的化学变化,化学课堂学习的节奏比较慢,老师运用课堂的联系、口答、板书、讨论等的时间比较多,复习时间比较充裕,无形中养成了“慢慢来”的惯性。而高中化学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更加深化,知识密度加大,不仅信息量增大,而且深度和难度也加大了许多。高一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保存着孩提时代的痕迹,有着天真贪玩的习惯,进入高中面临在短时间内要容纳更多的知识,但课上演习消化的时间又少。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节奏的改变,逐步由慢节奏迈向快节奏,把握住整体学习的进度。比如物质结构中的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及电子式表示等内容都比较抽象,就要放慢速度多练、多写、多体会,达到应用掌握的水平。

表1 教学内容详解表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详解

1、化学用语

(1)按1-18号元素顺序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2)增加元素化合价的概念、高中学习所需的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记忆,训练化学式的书写技能;

(3)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复习与训练。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学习,能熟练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根据元素的电子层结构,进行元素性质的初步判断,会写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符号;

(3)增加物质形成中电子转移的观点,并能进行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学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2)能从电子转移的的角度分析物质所发生的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关系

(1)学习电离概念,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并能进行判断,完成物质的分类教学;

(3)在复习具体的酸、碱、盐的基础上,总结出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学习溶解性规律,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正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1)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基本操作的复习和高中所需基本操作的学习;

(2)实验技能的训练:除杂与分离、离子的鉴别、探究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方法、物质贮存和实验操作规程。

6、化学计算能力

(1)基本化学计算原理复习(含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和简单的溶解度计算);

(2)常见的几种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能。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要求介绍

(1)高中化学学习与初中化学学习的不同

(2)学习高中化学的心理准备 转贴于

2.3 确保教材体系自然衔接。

处在初高中教材不统一的阶段,面临选用的教材版本不尽相同,教材的编排迥异,甚至相关知识在不同阶段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教材上教学内容不衔接,部分内容初中没有强化或一笔带过,高中却陡然要求很高,所以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异同,利用初中原有化学知识,将其引导和应用到高一化学的教学上,有意识地将有关知识连接好,衔接好,就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初三学教材只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介绍给学生,并不作重点要求,学生的掌握也较肤浅。高中阶段要求多角度认识和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其主要要求有:一是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二是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三是从初三的“得氧失氧”观点过度到“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再上升到“电子转移”观点,这种思维的变换,使概念不清的学生感到更加困惑以至无所适从。因此高中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初三的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搞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上升到化合价升降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复习元素化合价升降与原子或离子的电子转移关系,并上升到从电子转移观点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在循序渐进中真正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要在初中掌握物质溶解性的基础上,高中要求熟练掌握《溶解性表》,并在相关章节适时补充硅酸盐、亚硫酸盐、金属硫化物、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的溶解性,进而解答有关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等问题。另有关元素化合价与和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初三已不作要求,高中阶段应在相关章节对此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在结构的层面对物质性质进行深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力求教学方式连贯一致促进衔接。

初中课改中教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讲究师生民主平等、重视科学探究的指导,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较多。而高中阶段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初中课改强调与生活实际结合,而高中教材则注重对学生在基础知识、技能上的训练。如果按照考试来评价,“课改生”不占优势,解题能力相对而言不是很强。因此,大多数高一新生认为高中化学课程太难学了,有些学生常常感到上课听不懂。因此,高中教师应该继续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照顾一些传统学习作法,尽可能留时间给学生练习和复习,消化新的课本知识,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积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读课本的接受能力和消化情况,做有针对性的帮助,搞好查漏补缺,特别要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新奇感和兴趣感,保护和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学习差的同学多鼓励,备课时想到他们,讲课时针对他们,对他们多进行拉、帮、带的教学方法。

2.5 夯实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

要注意循序渐进,设置合理的台阶进行过渡,通过教学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切不可高难度、高速度地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对于补缺漏和做好与高中教学的接轨,实现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选择必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衔接是合理而又必须的。在教学中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要突出知识、方法、心理的三维目标融合的原则,做到将知识与技能的补缺与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建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方法、心理各方面都做好衔接。以下内容和教学建议仅供教学时参考,各位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时补充和相应调整,并将三维目标融入其中进行教学(见表1):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好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这个学习台阶。通过衔接教学使学生复习和强化那些对高中教学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为高中学习作好充分的知识和技能准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方法的准备。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更好的实践高中课程,应遵循心理转变、由浅入深、习惯养成等规律,一开始不拔高、扎基础,循序渐进,注重过程性的学习指导,多关心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在这门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程中得到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龚丽洁,化学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 (4 ) :102- 105

第5篇: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摘 要】高中化学容量大,难度高,抽象性强。尤其必修1重难点太多,太集中,学生觉得高中化学难,原因很多,主客观原因都有。客观事实如:教材特点、知识容量、知识难度等,主观上如:教师教法,学生学习方法、习惯、学习基础、能力等。

关键词 高中化学;难学;教法;学法;兴趣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基础自然学科,它在中学教育中,无论是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操作动手实践技能方面,还是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高中化学很难,特别是高一的学生,把化学归到困难学科中,他们越学越困难,越学越觉得没兴趣。究其原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一、与初、高中教材特点有关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入门。教材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知识面较宽且大多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较为形象具体。但是化学知识的深度不够,系统性较差,面面俱到却又蜻蜓点水,且中考的难度、要求又不高,初中老师就不会多加深化拓展、补充。而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由宏观转向微观,由形象具体转向抽象,由静态转向动态。理论性更强,难度明显增大,尤其是高一化学的必修1,教材偏难、重难点太集中、知识点太多。学生刚从初中来,无法跨越初、高中化学知识的鸿沟,一下子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怎能学好?

二、与教师未处理好初、高中衔接有关

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初中部、高中部分开独立(即使有些还是合并)一般来看:初中的老师没跟上高中,高中的老师一般也没教初中。这使得初、高中老师对于初、高中教材特点、教学要求,教学特点,都相互了解不够,所以初中的老师主要是根据中考要求,根据提高升学率的特点来教初中化学,他们无法根据未来的高中需求对学生某些方面知识做出相应的加深、拓展、补充。

所以高一时常出现这样一种状况:我们认为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一些知识学生都否认初中学过,该会的知识学生实际并不会。比如:化学式书写,高中老师觉得这太容易了,初中就该掌握得很好,但事实上如碳酸钠学生写成“NaCO3”,氯化钙写成“CaCl”等等,所以高中老师因对初中教材、初中要求了解不够,而未处理好初高中衔接问题。经常急急忙忙开快车、赶进度,生怕教不完影响高三总复习。使高一新生一开始就很难适应,这样一来,且不说一些抽象的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就是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也因补充太多,而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最终导致学生畏难情绪暴增,越学越不起劲。

三、与学生作业多,且教辅难有关

化学需要记忆、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很细,需要学生花一定的时间梳理知识点、记忆知识点,然后能够迁移应用。然而因为各学科之间抢占学生时间的竞争,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都很多,以抢占学生更多的时间资源。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得心应手,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往往又偏难,所以学生常常是疲以应付这些作业,根本没有自主安排的时间,无法细细的咀嚼消化每堂课的知识要点,更没有时间提前预习。常处于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的状况,导致基础知识很不牢固。

另一方面,名目繁多的各种教辅资料铺天盖地,难度偏大,题目偏多,综合性强,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脱离学生实际,特别是对于生源较差的这种高一新生。像练习出现的题目,都涉及大量计算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广泛应用,如这样的题目: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NaClO物质的量的比为1∶16,求x值?高一新生觉得非常难,无从下手,练习常错误一大堆。久而久之,学生受挫感越来越强,越来越没信心,慢慢失去兴趣,作业变成随便抄上来应付了事,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四、与初、高中学习方法不同有关

初中化学因为刚入门,知识点的迁移应用较为直接明了,学生一般以记忆为主,思维训练太少。所以一般来说较认真细心的学生,初中化学都读得很好,但初中的读法到高中已行不通了。高中化学容量大,难度大,抽象性强,知识点迁移应用灵活等,所以对知识点理解、掌握、迁移应用的能力应相应提升。学生常有这样的感受:上课明明听得懂老师说的内容,书上写的也看得懂,要求记忆的知识点也有记住,可是题目一出来,却还是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分析。没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没有一定的解题技巧,不能灵活迁移应用基本的知识点,缺乏理科的思维能力,这使得学生很难学好。

五、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态度、习惯决定一切。面对高中化学大容量和高深度的知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化学老师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老师要善于及早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安慰、鼓励、指导。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冰动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有趣味性的过程,学会坚持,学会迎难而上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6篇: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初中化学课程里化学概念多,基本实验也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庞杂,涉及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但这些知识比较初层次且孤立没有系统,不像高一知识比较系统,所以进入高中后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经验,建构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例如:(1)氧化—还原反应:在现行的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只是从得失氧的角度出发体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并且化合价的概念和含义不做要求而只要求会标出常见物质的化合价。高一接触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陌生,高中要求现象化合价变化和实质电子得失分析,还要了解反应的守恒规律。(2)物质分类:对化合物的分类,初中只是简单划分基本类型,高一从多角度分类,还要求判断分析,学生感到非常陌生。(3)元素周期律知识:高中学习元素周期律时,要求掌握常见元素微观结构,如所含的质子数、电子数、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周期和族的划分,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只要求知道1至20号元素的名称,不要求记住它们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布等具体情况;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内容的简单也只是介绍。

二、教学目标要求不同,分层教学接轨衔接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高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与初中差别很大,特别是后面的那两方面,初中没有过多要求,因此造成许多学习盲点和衔接困难。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而且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但由于化学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合并,要求大多数学生可以毕业,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从高中教学看,化学学科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教材知识体系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以活动体现知识点,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删减了较多内容,尤其在酸、碱、盐知识系统的形成上降低了要求,只是简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碱和盐的性质和用途。而删除了酸、碱、盐之间联系的内容,例如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转化的四横两纵四交叉两的关系全部删除了,使原来系统的知识变得零散,学生对这些常识性的知识感到非常陌生。但这些内容都是高中许多元素的性质需要应用的,所以高中必修一专题一的教学必须适当补充和拓展。

三、初高中阶段教法差异更新教法接轨衔接

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教师要不断深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认识领会整个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了解学生,讲究教学方法,保障学生初高中化学学习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方法上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关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培植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消化。许多高中教师由于长期在高中教学,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要求知之甚少,忽略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不深入,忽略学生由一个学习环境到另一个学习环境适应与否,一味地坚持高要求。在教学上常常采用高密度的集中教授教学。高一必修一集中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非常多而且重要,从而使高一部分学生讨厌化学的现象。教师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实践。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教学,从有利于与前面知识衔接和后续的提高发展,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很大的改进;学生的学,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有了明显改进。克服单一的讲练现象,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应付”和“抱着走”的现象。为了应付中考,许多教师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圈范围,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许多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根本不理解教材的内容,到考试前强化训练老师划定的东西也能够过关,实际上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看到平时教学、复习方法和考试变化太大,明显感到不适应。教师要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角度和问题作为“题眼”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发现问题,激发辩论,印象特别深刻,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又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差互补。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特别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讨论和分组讨论是常见的互动合作,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生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教互学,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设计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的“教”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弹性的时空,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余地。

四、学生学习方法差别,改变学法上接轨衔接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受智力因素影响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高一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指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有衔接知识点给学生具体指导。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如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在基础层面上认识化学反应的类型,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从典型物质的学习到一类物质的学习,以点带面。而后由元素周期律指导学习全族元素的特点扩散到典型物质学习,以面到点,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结构的学习方法。高中化学主要是从本质上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内容比较复杂而抽象,教学要求以理解为主。义务教育化学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物质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高中化学关系特殊性和多样性的复杂特点常常要用对立统一的思想、矛盾主次的思想解决问题;对于思维能力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无疑需要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听懂、理解了化学知识,到自己会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差距非常大。但大部分学生只满足于课上听老师讲解,缺乏自主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课本知识,思维惰性较大,过多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认真抓好“听、思、问、练、记”的学习五个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科学方法,对学科的重点知识教学要注重如何处理信息,如何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如何进行知识迁移、变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奥苏贝尔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中认知观》第二版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点后,进行相应教学。”学生头脑里那些朴素的、不全面的、甚至错误的观点根深蒂固,并有定性思维的特点。学生最好的老师是自己,要克服那些思维定势,也只能靠教师引导。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要做到“四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抓化学实验,培养自己的自我完善能力,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概念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日积月累,造成知识缺陷。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同族其他元素,并找出同族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将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学会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增强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位置—实验—性质—结构”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化学模型。

五、新知识传授与复习教学结合的接轨衔接

第7篇: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这块“石头”如何在化学课堂中激起“浪花”。

一、换个角度——让学生经历过程

传统课堂教育是结果的教育,因为学习的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果。因此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双基。而今天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智力、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换个角度,从学生出发,带着学生从结果去经历过程,让学生经历化学原理的产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思考、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必须清楚,只能依靠亲身经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更是依赖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操作的磨练。换个角度,实质上是转变观念,过去的课堂过分强调结果,缺少归纳能力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正是需要经历过程的教育,这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引发学生思维碰撞,从而产生探究欲望。

例如,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节课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介绍原电池的构造、形成条件、正负极的判断方法等知识的结果,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学生没有思维碰撞的过程,也就产生不了探究的欲望。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是“一潭死水”,毫无激情。而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我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换了个角度,设计了几个问题:

①金属Zn和金属Cu的活泼性哪个比较强?②将金属Zn和金属Cu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各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③若将金属Zn和金属Cu用导线连起来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又会有什么现象?④金属Cu片上的气泡成分是什么?怎样形成的?⑤电流是怎样产生的?⑥在金属Zn和金属Cu之间连接电流计,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过程,最后归纳出原电池的相关知识。这样做不但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换个位置——让学生唱主角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有各的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唱主角,承担着学习的活动;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是学习程序的设计者,是导演。在活动中起引导、指导、组织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辩论,自主动手实验,自主归纳,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经历过程,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转贴于

1. 课前

教师先在课前设计好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对照目标,预习新课。先浏览化学教材内容,对重要知识点反复阅读,查阅有关资料,与同学合作探究,注重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在预习中从教材上初步获取信息,进一步发现问题,将发现的问题写在导学案“自学质疑”栏目中,这样做一方面让教师了解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2. 课中

学生在课前有自主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进行交流学习体会,通过合作总结出每个问题的重点,推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展示结果,然后其他小组成员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发问、讨论、补充等。例如,在学习“粗铜的精炼”内容时,一位小组代表将预习讨论的结果展示后,其他小组有学生马上站起来发问:“为什么金属Ag、金属Au以阳极泥形式呈现,而不参与电子得失?”这时刚才的学生对此又作出自己的解释。其他学生也很有兴趣的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教师可以抓住契机适时精讲点拨、指点迷津。这样通过学生展示、发问、讨论、分析,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了消化,比教师的满堂讲课效果要好得多。

3. 课后

第8篇: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学校的生源是中考的三类毕业生,还招收择优后的“线下生”,学生进校时的中考分数可以分为3个档次,并呈现明显的层次性。为了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在新课改的第一届高一年级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课题研究,探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以达到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1. 实行低起点、缓坡度教学

在高一第一学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低起点指导备课和教学。因为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对初三的化学只是印象性的知识学习,非常有必要在高一新知识学习之前,对初三化学进行分类、分专题,甚至对酸、碱、盐、氧化物等知识进行复习,从基础入手进行教学,采取讲、练、口答、笔答、讨论等多种形式,并选做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渐渐使他们进入角色,然后才转入高一化学新课的教学,从而达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的目的。新课施教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首先从基础抓起,对基本概念、原理、性质及物质的制法、装置等要求学生识记,然后由老师讲解概念内涵、原理、性质及计算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使学生通过理解记忆。在进行原理分析时,形成定式,使学生易懂易掌握和运用。其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启发学生归纳,增强学生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再次,对基本要求都跟不上的学生实行课外辅导,并定时定内容和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分阶段进行测试和总结,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使他们有信心完成高中学业。

2.分层教学和辅导的操作方法

2.1学生分层

高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后,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以及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兴趣、智力水平、潜力等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基础扎实,学习主动,对化学有浓厚兴趣,接受能力强。B层次学生在学习化学这一门课程上,有一定的兴趣,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够扎实,自觉性较差,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思想上需要教师的重视,学习上需要教师的帮助、督促和辅导。C层次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其他各科成绩也很不理想,思维反应慢,在学习上有很多障碍,甚至丧失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时刻关心辅导和督促。

2.2教学目标的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还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C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良好的化学素养。如必修1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计量中的应用,分以下几点要求。①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②气体摩尔体积的表达式。③利用这一表达式进行化学计算时注意物质的状态、温度和压强。④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计算出气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⑤计算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⑥计算化学反应中气态物质的体积。①②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掌握的基本计算技能。④⑤是面向A、B层次的学生,要求在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后,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⑥是面向A层次学生,进一步扩大他们知识面,激发他们对化学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3分层教学与辅导的基本模式:分层施教分层练习个别辅导评价分层

(1)备课、授课设计分层教案

教师备课,立足“双基”,低起点教学,按照大纲和教材体系,分ABC三个层次,分步到位。授课过程中,有层次地引导提问,回忆复习学过的内容,以及简单基础性知识可由C层次学生回答,使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而综合运用题、能力训练题先由B层次学生回答,再由A层次学生评价,或先由A层次学生回答,再由B层次学生评价,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指出成功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2)布置作业分层

对于C层次学生,让他们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做些巩固双基的练习,如课本后的全部习题,切实过好书本关,对于B层次学生,不仅要过好书本关,还要求他们做些选作练习,如《测练》上的B卷中的部分习题。对于A层次学生,在强化双基的同时,要注重知识面的拓宽能力的培养,适当补充些技巧性试题,这样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3)分层辅导

C层学生,根据致差的原因,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晚自修时间,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层学生的辅导,则是针对他们学习上的疑难点,予以启发点拨,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层学生的悟性较高,对于他们的辅导,主要是以启发式为主。

(4)评价方式的分层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扬优点,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水平。过去用一张试卷去衡量各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小,不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无从下笔,以致经常不及格,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分层评价克服了这一缺点,具体的做法如降低试卷难度,以基础知识点为标准,增加几道开放题,既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做出,又满足了好学生。测试后教师及时反馈矫正,针对答卷反映的问题,归纳整理,分析讲评,使学生在测试中自我调整。

三、分层教学和辅导的几点体会

1.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受到全体学生的好评。全班同学的整体化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没有实施分层教学之前,单元测验平均成绩只有四十多分,实施分层教学后,综合测试的平均成绩达六十分左右。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尤其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了。

第9篇: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为推动我县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化学学科教学整体质量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不断总结,根据我县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化学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一、中学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我县中学化学一线教师共99人,初中教师48人,其中非专业教师占44%。高中教师51人,其中本科学历老师占85%,高级教师约占16%,35岁以下教师约占66%,工作5年以下教师约占3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县化学教师队伍年轻,高级教师较少,学历层次较高,初中非专业教师比例较高。

2.课堂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我们对延庆县30所中学学校的化学教学情况进行了多次视导,通过视导我们感觉到化学教师中有约25%的优秀教师;约50%的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对教材理解和把握的较好,能够驾驭课堂教学;约20%基本胜任。还有约5%的非专业教师很难胜任化学教学工作。

从课堂教学情况看,有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教学能力较高,多数教师都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少数教师基本胜任自己的教师工作。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3.学生学业水平现状分析:

我县学生化学学科学业质量各校参差不齐。重点和非重点,城川和山区学生学业质量不平衡,差距很大。这和师资、生源、学校条件都有关。

从上表可以看出化学学科2003—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各校及格率为93%——9%不等,达到优秀水平的学生不多,全县各年级优秀率在15%左右。主要问题是: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基本概念不清;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差,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新情景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得分率很低;学生表达能力差,不能正确进行表达;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差,对实验的现象、原理、过程的分析能力缺乏,也不会从实验现象推倒出实验结论。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知识抽象,内容零碎没有成套的公式和规律可循,特殊现象很多,不容易记忆,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尤其非专业教师教的学生,课上时间也没有认真学习。高二文科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更是积极性不高。

从全市来看,我县初、高中毕业年级整体水平居于较低水平,但四中和一中的学生水平在全市居于较高水平。

二、值得肯定的几个方面

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从我县化学教学现状看出多数教师已经改变了教学观念,体现在不只是重教师的“教”,还重视了学生的“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化学骨干教师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可见提高教师队伍非常重要。到今年为止我县已有16名化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市级化学骨干教师3人。市级化学学科带头人1人。一大批青年教师在不断成长。这些骨干教师在我县中学化学教学中起着带头和骨干的作用,带动了大批青年教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使很多青年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和学校业务骨干。

初中分片教研、高中校本教研工作蓬勃开展

近几年化学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研究工作。

我县初中学校多,每所学校的化学教师少,多数只有1~2名化学教师。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初中30所学校分成3片,进行分片教研,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教研,进行作课、化学专题研讨等活动,使广大青年教师尤其是非专业教师受益匪浅。

我县高中学校教研组工作整体情况良好。各校教研组以年级为基本备课组,积极开展活动,同时各校教研组还主动与县化学教研组联合起来,在县级教研员的引领下共同开展教师备课、讲课、评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开展,促进了高中教师的整体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化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存在误区

自从我县实施新教材以来(初三化学2005年9月开始、高一化学2002年9月开始),广大教师积极研究新教材,努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素养。但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全面实施,如何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师还有误区,实施方法、尺度的把握都不太明确。

备课过程考虑不全面。教师在备课中只重视备知识,不注意备学生,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不注意学生实际水平,不注重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讲课枯燥无味,使学生对化学逐渐失去兴趣。

学生做化学实验的机会较少

中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较少。尤其是初中,一年下来有的学校也就做过1~2次实验,这里有老师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的问题,也有学生实验不好管理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川、山区学校实验设备或药品不全,以及部分教师的实验技术不够规范等问题。

化学科的校本教研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县各校都有教研组,但有许多学校的化学教研组活动效率不高,尤其是初中,学校化学教师较少,一些具体的教学实际问题不能及时研究和解决,校本教研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导致教师成长较慢。

化学复习课效率不高

化学4个年级分别面临着中考、会考、高考三次大考,除此以外也面临着平时的教学检测,如何搞好复习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很多教师长期以来不知道如何上复习课,自己按自己的思路上,没有一定章法可依,也没有认真研究过,在知识的落实上没有采取更好的办法,使得复习课效率不高。

四、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中学化学教学的意见

(一)关于备课:

1.按照化学科初、高中各年级教学目标进行备课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各学段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人才,将来为祖国、为社会做出贡献。

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2.注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主导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指导不能过多过细,但又不能不导,这在备课时应该认真考虑。

建议教师要课前认真备课,掌握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多搜集有关化学的信息,充分利用化学的特点,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要总是学生结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才能减少厌学现象。另外在课堂上恰当地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关于化学实验教学——要多做实验,多实践

对于初、高中化学教学,尤其初中是化学是启蒙教学,首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多活动。化学实验是化学中最有魅力的教学内容,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实验技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是实践机会。具体建议是可以开放实验室、可以组织化学实验小组、可以多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等,同时学校要加强实验管理。

初中化学要求学生达到认识和会使用常见化学仪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会观察实验现象,具有通过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高中化学要求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会观察、解释实验现象,能够用实验探究实际问题,同时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现象和问题。

(三)关于教学过程

1.突出化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化学思想,即量变、质变原理、内外因关系等。例如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要突出物质的性质,体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思想;体现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思想。这个思想要贯穿中学化学教学始终。

2.加强复习课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教育中永恒的话题。这需要靠老师个人的努力,但也需要外界的力量。即加强校本教研。目前学校化学教研组活动的效率不高,有的学校教研组形同虚设,应该加强教师群体的研究,发挥骨干教师和教研组的作用,多组织一些听课、评课等活动,共同切磋教学,群策群力,坚持在“实践中学”和在“学中实践”,无论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认真研究。复习课要分专题研究,如大的专题有元素化合物专题、化学实验专题、化学基本概念专题和化学计算专题等,大专题中再分小专题,理清知识脉络,让学生在复习课中真正有所收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3.根据化学知识零、碎、散的特点,抓好知识的落实

为让学生掌握所学化学知识,主要在于加强知识落实。教师可以留适量的作业,也可以留实践性的作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把化学实验搬入家庭。同时要注重反馈。根据化学知识零、碎、散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多进行检测、评价、小测验等活动,从而促进知识落实。

中学化学组

中学化学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对化学学科质量的监控与评价,除了笔试外,还要加强实验的考查。

初三年级

第一学期

监测范围:初三化学教材中第一章~第九章的内容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初三所学的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初三化学各部分具体内容详见当年的《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监测形式:笔试县统一、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实验考查由学校考查、评价。

监测时间:第一学期末笔试;化学实验考查由学校平时教学时检测、评价、记录。

监测难度:易:中:难=7:2:1

评价等级:优秀、及格、不及格

第二学期:

初三毕业考试

监测范围:初三化学教材中第一~第十二章。化学学科毕业考试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意见》为依据,以上述文件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考试范围(不包括选学内容和选做实验)。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初三所学的化学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初三化学各部分具体内容详见当年的《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和当年的《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

(一)基础知识

化学学科毕业考试目标(详见当年《中考说明》的“双向细目表”),是通过考试内容、知识点、分项细目和考试水平予以表达的。其中的考试内容是指化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分类要点;知识点是大纲中规定的具体的教学内容要点;分项细目是对各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具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进一步分解;考试水平是对各个知识点分项细目的考试要求层次的概括分类。

化学学科毕业考试水平,可划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层次,并用字母:A、B、C、D分别表示。各层次的具体含义为:

A(常识性介绍):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并能初步辩认。

B(了解):知道“是什么”。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辨认、复述和再现。

C(理解):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所学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的化学问题。

D(掌握):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物质的性质等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上述四个层次的考试水平,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一个层次包括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

(二)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常用仪器的使用技能和基本实验的操作技能。其考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各层次的含义分别是:

1.练习

在教师指导下,能进行实验操作。

2.初步学会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三)能力

1.观察能力

能对实验现象、直观形象(如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等)、自然现象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较全面和正确地观察,并能获得应有的感性认识和印象。

实验能力

能按实验技能的要求,安全地完成规定的化学实验;能较准确的表述实验过程和主要的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能进行科学分析,并得出恰当的结论;能根椐实验命题的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思维能力

对初中化学应知应会的内容,能融会贯通掌握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能将所给的化学问题分解,找出解决的关键,能准确提取、重组和迁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或创造性的解决)。

自学能力

能准确、全面地理解试题所给的信息,并能恰当地运用。

初三化学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详见《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和《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

监测形式:笔试与实验考查相结合。县统一、闭卷笔试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实验考查20分钟。

监测时间:第二学期5月份

监测难度:易:中:难=8:1:1(毕业考试)

评价等级:合格与不合格

实验考查内容及标准如下:

(1)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氧气的实验的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考查项目考查要点与要求成绩评定

赋分得分

1.观察药品的颜色和状态⑴观察药品的颜色和状态①观察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颜色和状态0.5分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⑵仪器的连接②用带有导气管的单孔塞塞紧大试管口0.5分

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导管出气口浸入水里,用手紧握试管一段时间后再放开,观察气泡或水柱1分

3.装入药品、固定装置⑷固体药品的取用④拔开塞子,横放试管,再把盛有混合均匀约3克KClO3和MnO2的纸槽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直立1分

⑸试管的

固定⑤塞紧塞子,铁架台的铁夹夹持试管中上部,试管口略向下倾0.5分

4.做好排水法集气准备(6)灌满水⑥给1只集气瓶盛满水,平推玻璃片封住整个瓶口(注意玻璃片下不存气泡),倒立在水槽中0.5分

5.给大试管加热⑺给固体物质加热⑦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0.5分

6.收集氧气

⑻排水取气法⑧待导管口有大量均匀气泡冒出时,迅速把导气管伸入到盛满水的集气瓶里0.5分

⑨当集气瓶充满氧气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口向上放于桌上1分

⑩将导气管移出水面0.5分

⑼向上排空气取气法11将导气管插入另一只集气瓶中,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过一会儿,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1分

12集满后,盖好玻璃片,口向上放于桌上1分

7.停止加热(10)熄灭酒精灯13用灯帽盖灭,熄灭后还要把灯帽再打开一次后再扣上0.5分

8.氧气验证(11)检验制得气体是否是氧气14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1分

说明:本实验共计14个考查点,请教师严格按要求判分。

本实验限20分钟内完成。

附表2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3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考查项目考查要点与要求成绩评定

赋分得分

1.计算氯化钠和水的质量⑴计算溶质、溶剂的质量①计算配制3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水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准确1分

2.称量氯化钠固体

⑵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②将天平游码放在刻度尺的零处,调天平达平衡0.5分

③在天平两托盘上各放大小相同的同种纸片,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1分

④用镊子取放砝码和调游码,再加固体粉末于左盘上,使天平达到平衡1分

⑤称量完毕,砝码放回盒,游码调回零1分

⑥将用托盘天平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里0.5分

3.量取

溶剂的体积⑶用量筒量取水⑦根据被测溶剂(水)的量选用合适规格的量筒0.5分

⑧沿量筒内壁缓缓注入水至指定体积1分

⑨观察溶剂(水)的体积时,量筒要平放在实验桌上,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点水平,再读出所量溶剂的体积1分

4.配制30

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⑷配制溶液⑩将量取的溶剂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1分

11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玻璃棒不得碰器内壁,直至氯化钠全部溶解0.5分

12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里,贴好标签1分

说明:本实验共计12个考查点,请教师严格按要求判分。

本实验限15分钟内完成。

初三升学考试:

监测范围:初三化学教材中第一~第十二章。化学学科毕业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意见》为依据,以上述文件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考试范围(不包括选学内容和选做实验)。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初三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初三化学各部分具体内容详见教材及当年的《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和当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监测形式:参加全市闭卷笔试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80分。

监测时间:第二学期6月份

监测难度:易:中:难=5:2:1(升学考试)

高一年级

第一学期

监测范围:高一化学教材(新人教版第一册,2002年审查通过)中第一章~第四章的内容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高一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高一化学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详见当年的《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和《北京市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的考试内容。

监测形式:笔试县统一、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实验考查由学校考查、评价。

监测时间:第一学期末笔试;化学实验考查由学校平时教学时检测、评价、记录。

监测难度:易:中:难=7:2:1(笔试)

评价等级:优秀、及格、不及格

第二学期

监测范围:高一化学教材(新人教版第一册,2002年审查通过)中第五章~第七章的内容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高一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高一化学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详见当年的《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和《北京市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的考试内容。

监测形式:笔试县统一、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实验考查由学校考查、评价。

监测时间:第二学期末笔试;化学实验考查由学校平时教学时检测、评价、记录。

监测难度:易:中:难=7:2:1(笔试)

评价等级:优秀、及格、不及格

高二年级

第一学期

监测范围:高二化学教材(新人教版第二册,2002年审查通过)中第一章~第四章(文、理科进度内容不同)的内容。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高二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高二化学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详见当年的《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和《北京市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的考试内容。

监测形式:笔试县统一、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实验考查由学校考查、评价。

监测时间:第一学期期中由学校命题测试。第一学期末由教科研中心命题测试;化学实验考查由学校平时教学时检测、评价、记录。

监测难度:易:中:难=7:2:1(笔试)(高二文、理科)

评价等级:优秀、及格、不及格

第二学期

监测范围:高中化学一、二两册教学内容。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高中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高二化学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详见当年的《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和《北京市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的考试内容。

监测形式:第二学期期中由学校命题测试。高中会考模拟练习一次,由教科研中心命题,学校负责监考、阅卷。所有在籍应届高二学生参加。全卷100分,时间90分钟,难度为:6:2:2。最后参加全市统一的毕业会考。实验考查由县统一命题,学校组织考查、评价。

监测时间:第二学期会考前5月份监测(笔试);化学实验考查由学校平时教学时检测、评价、记录。

监测难度:易:中:难=6:2:2(笔试)

评价等级:优秀、及格、不及格

高三年级

监测范围:高中化学教材(新人教版一、二、三册,2002年审查通过)中的内容。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初三~高三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高三化学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详见当年的《高考说明》中考试内容和《北京市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的考试内容。

监测形式:由教科研中心命题,模拟练习一次,形式待定。县统一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负责监考、阅卷。实验考查由学校组织考查、评价。

监测时间:第二学期高考前3月份监测(笔试);化学实验考查由学校平时教学时检测、评价、记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