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方法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论的任务是提高英语教学的过程的效率和促进教师熟练工作。其中不但需要连续分析自己的工作任务,还需要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寻找新的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这意味着英语教学的方法论必须考虑到学习英语语言将会带来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来探讨英语教育方法改革的问题:
怎么教?
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学习习惯,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
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当一个老师是确定好了目标的教学,他/她会有条不紊的达到预计的目标。
如何教?
原则上的英语教学是建立、手段、方法、方式和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而成功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以下几项能力:
(1)鼓励、发展潜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频繁的重复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
(3)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
一、语法和翻译
现代外语研究基于语法的格式相同的方式被以前的拉丁语主导了300年,是一种根据一定规则把单词合成一个句子的方法。学生应该学习单词和语法规则,严格遵循构建基于这些句子的分组列表和规则,本系统的语言学习是非常严格的,以这种方式学习学生无法拥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口头语言。而当学生使用口语时的语法,是不同于人工建造的句子。在16世纪, 语法英语第一次作为一门语言出现。并认为语言教学应该从书面文本和由其分析来教授词汇和语法。这种分析方法的先驱是沃尔夫冈 (1571 - 1635)。根据他的理论,英语语言必须遵守逻辑序列。
二、直观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有人主张精神和情感彼此连接。并提出了直观的方法基于直觉的直接对象、图片、视觉和声学元素,视觉和听觉刺激,文字和图像应该一起使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意味着从死记硬背过渡到更有趣的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当中。
1.英语课程的几种类型
英语课程的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学习新的技能,
复习和实践
知识提升、拔高
提问、修改错误
自学
下面以莎士比亚的学习为例,举例说明:
演示和解释关于莎士比亚的一切信息可以继续提问下去。但重要的是,在本堂课结束之后,老师应当对本课堂的内容进行提问和复习,这种方法手段虽不同于考试或者其他方法,但其所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课程结束时,还要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巩固记忆,作业将包括阅读课文等内容。
2.寻找新的改革教育方法
吉恩・约瑟夫教授在他的课上他用来读两次,大声地,慢慢地将特定的文本翻译成英语,学生们将遵循阅读规律进行朗读,接着,他要求学生们把句子分成一个单词或词组进行朗读,他认为这是自然模式的方法来学习外语。之后他去了到德国学习德语并进行了记忆实验,就是只记忆第一动词和单词,然后阅读整本书。最终,尽管他学习很努力,也无法看懂或用德语进行交流,。失望的他回到法国之后惊讶的是他发现他的三岁的侄子会说德语比他会的还要多。基于此基础上,他建立了一种新方法,称为Gouin系列。他指出,在教学外语的人必须先从听觉感知,这意味着学习的主要器官是耳朵,而不是眼睛。所以对于外国语言学习的最好的方法是听力而不是阅读。
三、直接教育法
在19世纪的后半期,由于经济问题,在欧洲越来越多的人试图找到去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工作的机会,自然数百万不得不学习英语。通用学习的直接方的支持者强调口语的重要性,因为他的英语教学方法是独一无二的。他指出,语法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教语言。他的结构化课程和对话被称为“口服的方法”。在他的课上他通过教英语口语练习语言。他认为阅读材料中给出的对话和相关文献及所有的描述和叙述应该很容易、自然和有趣。同时,模仿声音的概念,并且说出的单词和句子,他们听见就变得更加重要。在整个20世纪的新理论,尤其是期从20世纪下半叶,引入了詹姆斯j・亚圣何塞州立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提出一个轻松的语言学习方法。是将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学生将承担不同的角色,所以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读每个角色,同时会纠正他们错误的发音。他发现,五岁的孩子比成年人的学习能力高出25倍。在他的研究,他发现大脑的左半边是负责语言、分析、务实而右半球是整体的、艺术的、直观的、抽象的、音乐。这两个半球为了正常工作必须统一在同一水平,吸收同样多的知识内容。
所以,选择通过音乐来帮助记忆是至关重要的,选择音乐的类型是很重要的,在做各种研究后发现巴洛克音乐以其特定的节奏产生松弛,会导致良好的记忆。使用这种技术能够记住大量的词汇。但同时,一些人也指出,这可能会对人产生某种有暗示和操纵,这类加速学习必须有一个伦理和道德来规范。
四、结论
与人分享知识是最重要的,这种分享可以激励老师在课堂上拥有最佳状态。语言的智慧让老师更加热爱教学。和学生的互动可以让老师拥有巨大的成就感,因为它代表了社会人类的智慧和理解,它会打开对文化和语言认知,在教实际教学中学习另外一门外语可以打开心灵去认识新的世界。
其实不同的老师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教育方法,而老师面对的学生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学习节奏,如果要使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老师身上是不可能的,一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吸收课堂所有的知识的。同样,只有几个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互动,而多数是被动的参与者。最好的教学方法永远不是死记硬背,所以,风趣幽默的教学形式才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低要求。
参考文献:
[1]The Economic Journal of Takasaki City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vol.48 No.3 2006 Asher, James, Brainswitching, A skill for the 21st Century, Los Gatos, Sky Oaks Productions, INC., 1988
[2]Georgi Lozanov and Evalina Gateva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Suggestopedic Manual, , 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rs, New York, 1988
[3]Levitchi. Leon, Manual de Limba Engleza pentru clasa aIX-a, Bucuresti, Editura Didactica si Pedagogica,1965
[4]Cook, John Lennox, Gethin Amorey, Mitchell Keith, A New Proficiency in English, Blackwell, Oxford, 1967
[5]Daniel Jones, An Outline of English Phonetics, Ninth Edition. Heffer &Sons Ltd. Cambridge, 1960,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选择
一、化学概念和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是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化学基本概念是指化学学科中广泛应用的化学概念。学生能清楚、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好基本概念,才能建立“化学”这座高楼大厦。
二、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的主要内容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大致分为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化学用语、化学量、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八类。
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适用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我们可以知道可能适用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范例法和自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对应的教学流程如下:
(二)依据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选择教学方法
1. 化学基本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
认识是有规律的。所以教学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对所学的知识也要按感知、理解、运用、巩固、综合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又由于学生的认识过程要经过自己的大脑进行系统地思维来完成,所以教师要把握思维过程,恰当地利用思维形式、采用诸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进行教学。也就是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要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普遍的认识规律,恰当的思维方法运用到每章、每节、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
化学概念形成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1 概念形成教学模式图
概念形成的感知阶段:所谓感知是指感觉与知觉的统称,是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在此阶段,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或观察典型的事例、事物或教师运用教材进行的语言描述以及其它多媒体的更加直观表象的信息;教师则要设置问题情境,并引发学生思考。
概念形成的认知加工阶段:通过对概念的感知,学生对典型的事例或事物进行演绎和归纳、综合和分析、概括和抽象、分类和比较以及推理和判断等方法提取其“本质特征”。通过上述方法,学生对所要接受的概念进行分析并确定其与各概念之间的联系,结合经验中的实例,形成对所学概念关键特征的意义表征。
概念的初步形成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讲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生将对其关键特征进行概括、类比并且推广到事物的更大范围,做出定义、形成概念,或者认同和理解教师给予的定义,由短时记忆过度到长时记忆,促使概念符号化,概念进入到学生的观念阶段。
概念形成的联系整合阶段:对新形成的概念明确外延,进行非关键性特征的解释,运用新形成的概念进行鉴别、判断、划分、归属等活动,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相互作用,形成高度整合的新概念结构。
概念形成的运用阶段: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概念对事物进行推理、概括、判断、解释等,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以及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如果新问题或新现象能被新概念准确的解释,学生则认为这些概念是正确的,这类概念就进入了信念阶层,这样的概念一旦形成,不易改变;如果学生新学习的概念在实际运用阶段发现其与现象不符,不能很好的解释现象,学生则会重新检查初步形成的概念是否合理与正确,并且对初步形成的概念进行补充和修正。
2. 依据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概念的感知阶段,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感知这个概念,我们最好选择实验法来进行,因为实验法是最直观的感知方法。
但是,实验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概念的感知,有一些概念并不需要用实验法来让学生感知。那么,对于这种概念,首先,我们就应创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教师进行新课的导入;然后教师对新概念进行讲解;接着在教师的帮助下,对所学的概念进行巩固,此时教师应强调学习这个概念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对这个概念做反馈练习,最终形成概念。
这是一个激发动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强调巩固、反馈调控的过程,这也恰好是讲授法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讲授法的教学流程符合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因此,我认为,从理论上看,讲授法是适合绝大多数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教学方法。但是,还有许多概念可以采用实验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三)依据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1. 依据概念的层次性选择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概念是具有层次性的,有些概念的层次较浅,具有表象的属性,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发现,如金属、酸、水、混合物、氧化物等,对于这种概念学生经过短时间的分析与观察,能够较容易的理解,同时接受并认同。我们可以采用自学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水”这个概念的时候,由于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完全可以采用自学法来进行教学。再比如,对于“氧化物”的概念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讨论法展开教学。教材中给出的“氧化物”定义为“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小组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教师讲解时也要特别强调这一点,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然后,再做一些课堂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掌握好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且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
对于另外一些较深层次的概念,需要学习者具备良好的分析推理、抽象思维能力,才能了解这类概念的本质属性。我们可以采用发现法对这类概念进行教学。例如,对“原电池”概念的学习,我们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热电厂的生产过程,也就是火力发电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环节才能转化为电能。由于转换环节多,能源利用率低,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那么,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原电池的概念;最后,再通过练习,加深对原电池概念的理解,巩固对原电池概念的掌握。再比如,进行“离子反应”的概念的教学时,我们也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实验:分别展示50mL物质的量浓度0.lmol/L的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导电性实验,让学生观察到都能够导电,然后设置疑问:如果将氢氧化钡溶液缓缓倒入硫酸溶液中,电灯泡的亮度将会如何变化?学生会做出不同的假设,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从而得出该反应的实质——离子间进行的反应,进而树立起离子反应的概念;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离子反应的概念。
2. 依据概念的易混淆性选择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化学基本概念除了具有层次性,有些概念还有易混淆性,如干馏和蒸馏。对于这类概念,我们可以采用范例法进行教学。它的教学流程如下:教师先将干馏和蒸馏进行归类,它们都属于有关化学实验技能方面的概念;然后教师先讲解其中一种概念,比如先讲解干馏,那就要从干馏概念的关键属性,即变化实质、原料状态、产物状态、操作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学生也要从这四个方面对蒸馏进行模仿自学。
综上所述,对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要依据其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是选择教学方法唯一的依据,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特征,学生特点以及学校的物质条件来选择最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顺清.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 江家发. 化学教学设计论[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3] 侯忠财,张道飞. 化学概念教学与学生心理活动[J]. 长春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4] 刘艳玲.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5] 乔蕾. 延边地区高中生化学错误概念探查及对策研究——以物质结构错误概念为例[D]. 延吉:延边大学
[6] 王治. 浅谈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 宋立彬. 研究认识规律,选择教学方法——小议化学概念的课堂教学方法[J]. 天中学刊
[8] 林峰.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9] 邹伟. 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N]. 学知报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析
数学概念作为构成数学理论体系的最基本因素,是数学研究成果的高度浓缩,是数学科学的精髓之所在。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初中新课标明确作出要求,数学教师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对数学概念的把握能力,由于初中生年龄、阅历水平有限,再加上一些数学教师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最终造成很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强。尽管我国初中数学老师在概念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在实际的初中概念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初中数学老师在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初中概念教学策略,为我国中数学老师在概念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其实很多的数学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老师在实际的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讲清楚数学概念的来源,做好相应的数学概念讲解,既不会使得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感到抽象,甚至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数学概念学习氛围,同时把我数学概念形成规律,做好数学概念教学工作。
二、充分利用数学概念多媒体信息技术
在实际的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老师同样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作用下提高学生数学概念教学兴趣,让学生充分接触视频、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在这些形式的作用下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学习,提高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概念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的适度与适时。适度指的是数学概念教学不要过于频繁,应该注重效果而不是数量。适时主要指的是应该针对学生数学概念学习存在问题进行相应的补充,注重多媒体数学概念教学的时机,更加注重多媒体数学概念教学的实际效应。
三、优先考虑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性
数学概念实践教学是目前在我国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数学概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和运用,实践和应用才是学生进行数学概念学习的重要目的。为此,老师在实际的数学概念教学活动中,应该优先考虑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性与运用性,同时,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数学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老师可以进行数学概念实践教学情境创设,充分考虑数学概念实践教学的交际性以及实践性的原则,做到数学概念实践教学多练多做,努力提升学生数学概念实践能力。
四、通过变式,突出比较,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概念获得以后需要不断的进行重复记忆,否则的话就会被遗忘掉,为此,数学老师在完成对数学概念的叙述后,还应该加强对于数学概念的巩固,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重点与关键,在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后再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对于数学概念的认知程度。例如,对于“π 与3.14159”,老师可以通过这两个数对有理数以及无理数进行认知,提高学生对于有理数以及无理数的辨析能力,最后利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数学概念教学,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举措。老师可以将相近的概念或者类似的概念进行总结,分清楚他们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以及辨认能力。
五、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关键词: 《操作系统》 线程 教学方法
1.引言
在《操作系统》课程中,线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但由于其抽象性,学生在掌握理解时有一定难度,历来都是教学难点。我在参加全国高校操作系统课程培训交流时,发现很多授课老师对线程的概念很含糊,解释不清为何线程切换付出的时空代价比进程切换小,学生更是一头雾水。本文有针对性地采用实例教学和原理比较教学,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采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打开学生的谜团,彻底理解线程的概念。授课中先以生活中生动的实例解释概念,使学生产生最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然后从原理出发,揭开线程的面纱。
理解线程,必须首先掌握程序、进程的概念,本文首先介绍程序、进程和线程的关系与区别,其次进一步从原理出发解释进程和线程切换过程及切换中系统付出的代价,最后提出通过线程仿真编程使学生彻底掌握线程的概念。
2.程序、进程和线程的关系与区别
2.1程序和进程
程序(Program)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是存储在外存储器的,是静态的。而进程(Process)则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是动态的。对此概念的理解可以使用例子:可以把一首歌曲的曲谱看成是程序,根据曲谱演奏音乐就是进程,曲谱可以长期保存,而演奏是个动态的过程,同一个曲谱可以多次演奏,一次演奏也可以综合多个曲谱。
关于进程的进一步讲解如下。
程序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占有计算机的各种资源才能运行。如果任一时刻,系统中只有一道程序,即单道程序系统,程序则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独占计算机全部资源,整个程序运行的过程就非常简单,管理起来也非常容易。比方说当今的房价和租金都非常高,如果一个职员A独自租了一套房子,他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去卫生间就去卫生间,就没人和他抢占资源。但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处理能力,现代计算机系统都是多道程序系统,即多道程序并发执行。程序的并发执行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资源的共享与竞争,它会改变程序的执行速度。好比上例中由于租金过高,A经济压力过大,只好和B合租一套,当A想去卫生间的时候,如果此时B在使用卫生间,则A只得等待,影响了A的节奏。如果程序执行速度不当,就会导致程序的执行结果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制约、控制各并发程序段的执行速度。由于程序是静态的,我们看到的程序是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它无法反映出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特性,而且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不断申请资源,程序作为共享资源的基本单位是不合适的,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它能描述程序的执行过程而且可以作为共享资源的基本单位,这个概念就是进程。
2.2进程和线程
在操作系统中引入进程的目的是使多个程序并发执行,改善资源利用率及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再引入线程(Thread)则是为了减少程序并发执行时付出的时空开销,使操作系统具有更好的并发性。
“线程”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实际上它是进程概念的延伸。如果一个程序只有一个进程就可以处理所有的任务,它就是单一线程的。如果一个程序可以被分解为多个进程共同完成程序的任务,这个程序被分解的不同进程就叫做线程(如图1),也叫轻量级进程(Light Weight Processes)。线程有几种模式,如单线程、单元线程模式和自由线程模式。
为了使学生理解线程概念,可以将程序比喻成一个搬家的过程:将所有物品从一所房子搬到另外一所房子。如果采用单线程方法,就需要你自己完成从打包到扛箱子、运输再到拆包的所有工作。如果使用多线程的单元模式,表示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帮忙,每个朋友都负责一个单独的工作,并且不能帮助其他人,他们各自负责自己空间内的物品搬运。如果采用自由线程模式,邀请来的所有朋友就可以随时在任何一个房间工作,共同打包物品。例子中搬家就是运行所有线程的进程,参与搬家的每个朋友所承担的工作都是一个线程。显然使用线程能够更有效、更迅速地执行程序。
3.对线程的进一步理解
线程为轻量级进程,也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元,线程不能够独立执行,必须依存在某个进程中;进程则被称为重量级进程,它是系统分配资源的单位,可拥有多个线程,能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由图2表示。
线程和进程的关系如下:线程是属于进程的,线程运行在进程空间内,同一进程产生的线程共享同一内存空间,当进程退出时该进程产生的线程都会被强制退出并清除。线程可与属于同一进程的其他线程共享进程拥有的全部资源,但是其本身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些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如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此外,由于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具有相同的地址空间,在同步和通信的实现方面线程也比进程容易。在一些操作系统中,线程的切换、同步和通信都无须操作系统内核的干预。
由于进程是一个资源的拥有者,因而在创建、撤销和切换中,系统必须为之付出较大的时空开销。在系统中设置的进程,其数目不宜过多,进程切换的频率也不宜过高,这就限制了并发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引入线程后,因线程基本不携带资源,切换时系统付出的时空代价远小于进程的切换,在这点上,很多老师讲解不清为何线程携带资源少,切换时付出的时空代价也小,下面分别介绍进程切换和线程切换的过程,以便帮助老师和学生理解线程切换的代价为何远小于进程切换,进而对线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3.1进程的切换过程
进行进程切换就是从正在运行的进程中收回处理器,然后使待运行的进程占用处理器。这里所说的从某个进程收回处理器,实质上就是把进程存放在处理器的寄存器中的中间数据找个地方存起来,从而把处理器的寄存器腾出来让其他进程使用,被中止运行进程的中间数据则被存在进程的私有堆栈中。让进程占用处理器,则是把该进程存放在私有堆栈中寄存器的数据(前一次本进程被中止时的中间数据)再恢复到处理器的寄存器中,并把待运行进程的断点送入处理器的程序指针PC,于是待运行进程就开始被处理器运行了,也就是这个进程已经占有处理器的使用权了。这好比教室的切换,第一大节课结束后,正在使用教室的老师和学生带着自己的物品离开教室,老师会记住这堂课讲到课本的第几页,然后第二大节课在该教室上课的老师和学生进入该教室,开始上课,这就是教室使用权切换的过程。
在切换时,一个进程存储在处理器各寄存器中的中间数据叫做进程的上下文,所以进程的切换实质上就是被中止运行进程与待运行进程上下文的切换。在进程未占用处理器时,进程的上下文是存储在进程的私有堆栈中的。
在进程切换时,被中止进程保护断点和待运行进程恢复断点的示意图,见图3,被终止进程需将处理器PC寄存器、PSW等寄存器的值保存至被中止进程的私有堆栈,SP寄存器等值则保存至进程控制块;待运行进程则从进程控制块和私有堆栈中取出PC值、SP值、PSW值等上次被中断时各寄存器的值并送入处理器的各个寄存器。在该过程中,需要保存和恢复的数据很多,系统付出的时间和空间代价比较大。
3.2线程切换过程
线程作为独立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只拥有在运行中必需的少量资源(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它和同属一个进程的其他线程共享进程拥有的全部资源。
在进程切换时,涉及当前进程CPU环境的保存及新被调度运行进程的CPU环境的设置,需要保存和恢复大量的数据。而同一进程的线程切换则仅需保存和设置少量寄存器内容,程序和数据的地址空间不变,即不涉及存储器管理方面的操作,故其切换代价远低于进程。但如果从一个进程中的线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中的线程,就会引起进程的切换。
4.通过仿真实验掌握线程的概念
在深入理解线程的概念后,对于程序设计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使用VC或JAVA语言多线程技术编写线程的同步与互斥程序,使他们通过学习和实际动手编写程序更好地掌握线程的概念,提高思考和编程能力。
5.结语
线程是操作系统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因其概念抽象,不易理解,一直是教学难点之一,本文的实例教学和原理比较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入了解线程的概念,实践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操作系统学习的兴趣,后期的编程仿真增强了学生的编程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汤子赢,哲凤屏,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渝,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赵正德,吴绍春,陶永振等.“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4):16-18.
[4]徐钦桂,杨桃栏.比较教学法在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0):95-99.
能够识别一类刺激的共性,并对此作出相同的反应,这一过程称为概念学习。概念学习的特点是抽取一类对象的共同特征,而辨别学习的特点则是识别一类对象的不同特征,这是两者的区别。但是,在概念学习中,共性的抽象总需要有一定的区分能力,因此,辨别学习又是概念学习的前提。
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概念是反映这些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在人的思维中反映出:呈四边形状,而且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就是四边形的本质属性。又如,人们从现实的圆形物体的形象得到了圆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活动中,为了创造圆形工具或器皿需要画圆,从而逐步认识到圆的本质属性:“圆是平面内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集(或封闭曲线)。”这样就形成了圆的概念。
数学概念的语词表达一般形式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叫做……(概念的名词)”。
二、数学概念的特征
(一)数学概念具有抽象和具体的双重性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排除了对象具体的物质内容,抽象出内在的、本质的属性。这种抽象可以脱离具体的物质内容,在已有的数学概念基础上进行多级的抽象,形成一种具有层次性的体系。譬如,函数连续函数可微函数。这就是一个函数概念体系的抽象体系。显然,随着概念的多级抽象,所得到的概念的抽象程度就会越来越高。
(二)数学概念具有逻辑连续性
在一个特定的数学体系中,数学概念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而这些关系实质是逻辑关系。在一个体系中,孤立的数学概念是不存在的,因为这种概念没有太大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反过来,数学概念的逻辑化又使得数学概念系统化,公理化系统就是数学概念系统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三、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一)引入新概念要使学生明白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引入一个新概念,要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概念,能解决什么问题。例如,由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研究两个有对应关系的量引入函数的概念等等。这些问题通常来自生产实际。有时则可以借助于某个故事,如讲等比数列可以用古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人的故事。这些实际的材料或故事,往往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意深刻,不仅讲了数学概念,还讲了数学原理、数学方法。
(二)利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它是人们在感觉、知觉、观念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而形成的。例如,讲多边形概念时,可以从方桌面,铺地的正六边形砖,公园里的八角亭、正五角星顶点顺次所连的图形引入。可能学生会说出各边都相等或各角都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菱形和矩形并不是正多边形,从而得出正多边形的正确意义。
另一方面,许多概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概念、法则、定理等)基础上规定的,它无须用实际的例子来引入,只需将新概念的本质属性与他的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便能理解新概念。例如,a的n次方根x是利用xn=a(a≥0)来定义的,对数是利用指数定义的,搞清楚代数式、整数等概念才能正确的理解分式的概念。但即便是这种情形,也仍然需要用实际例子来说明新的概念。所以,感性材料是学习和掌握新概念必不可少的。
(三)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是概念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觉它。”怎样才能正确理解?怎样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学生认识定义中的关键词语,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概念和定义是有区别的。概念的定义只能给出被定义对象的最基本的本质属性。例如,用不等号连结两个式子叫不等式。这是不等式的定义,而它的概念,不仅指它的定义,而且还包括不等式的性质。对于定义,必须注意其中的关键词语。例如周期函数定义注意到:①存在一个常数T≠0,②x取属于定义域的每一个值,使f(x+T)=f(x)成立。可举下面两个反例说明:例1.证明y=2x+1不是周期函数,否则T=0;例2.sin(π/6+2π/3)=sin?/6成立,不等于说等式sin(x+2π/3)=sinx对一切属于定义域的x成立,例如当x=0等式就不成立,故2?/3不是y=sinx的周期。
2. 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的总和)和概念的外延(即概念所包含的一切对象的范围)
例如,代数式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数和用字母表示的数,用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连结起来的式子,而单项式、整式、分式、根式是它的外延。
有的概念相当抽象,按教学要求,不必给出严密的定义则可以加以描述,但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例如,无穷大这个概念,学生往往与很大的数混淆起来。太阳光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到达地球要走8分钟。因此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很大的数,但这个数不是无穷大。因为还有比它大的数。实际上,太阳系外,还有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河外星系,那是遥远的地方,你乘上光速火箭永远也走不到尽头,这种量就叫做无穷大。
3. 从概念的产生和对概念的分析来理解概念
对于发生式定义,例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圆锥曲线定义,旋转体的定义等,需考虑概念的产生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对于一般曲线的切线的概念,不能象“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样来定义,曲线的切线是利用过曲线上一点的割线的极限位置来定义的。
4. 引导学生认识定义的可靠性、合理性
许多概念都是以存在定理为依据的。如两平行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的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在引入定义的同时,要证明其存在性、唯一性。
有的概念学生往往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规定,例如,为使am÷an=am-n当m=n时成立,规定a≠0时,ao=1,0o没有意义;相似三角形是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在教学中要解释清楚。此外,概念的定义还不能与概念的属性等同。例如:数列的每一项乘以一个常数等于它的后一项,这是等比列的性质,但不能以此代替等比数列的定义,如常数列0、0、0、……就不是等比数列。
5. 搞清同类概念的逻辑关系
(1)同一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表示相同的对象。如自然数和正整数,三角形和三边形等。
(2)从属关系。例如{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种概念加属差等于类概念,一系列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外延缩小,内涵增大;外延扩大,内涵缩小。
(3)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如矩形和菱形的公共部分是正方形。
(4)矛盾(对立)关系。如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有理式与无理式,他们的内涵互相矛盾,因此,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用集合的补集得出。(注意:正数与负数不是对立的概念。)
(5)并列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公共部分。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两个并列的概念。
(6)互逆关系。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乘方和开方、幂和方根、指数和对数、函数和反函数等,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7)互通关系。如函数的导数和微分是互通的,即:dy/dx=f′(x)dy=f′(x)dx,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每一个概念要注意他们的规定条件、适用的范围。如补集是对于全集而言,不等式的有关性质只在实数中考虑,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研究实根是对于实数系方程而言,单调函数是对属于定义域某个区间而言。分解因式和解方程必须注意数集的要求等等。
(四)概念是逐步建立起来的,是发展的,教学需要注意不同阶段的要求,要有计划的渗透、丰富和深化
1. 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这里有一个由肤浅认识到深刻理解的过程。例如,由温度的零上到零下的变化,即由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概念,学生可以清楚的理解-3o的意义。但是对于支出-3元(即收入3元)却不易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后,学生往往以为2a是正数,而-a是负数,在算术根的运算时常犯 =m-n的错误,解对数方程时(lgx)2=100,将lgx=-10舍去。随着知识的丰富,概念的形成、发展和更多概念的引进,使学生对负数这个概念的理解才逐渐深刻、准确,而每一次知识的飞跃,都使对概念的掌握前进一步。
2. 具有阶段性要求的概念,如数的概念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教学之中,要注意随着概念的发展使理解逐步完善。
3. 有的概念,从小学就开始渗透、应用,为正式学习新概念做好充分准备,如函数、对应等概念到初三才讲,集合、极限到高中才正式介绍。
4. 关于丰富和深化的概念,如绝对值随着数集的扩充不断丰富和深化。再以“和”这个概念为例,在引入负数之前和仅限于正分数集与零;在实数集中“和”指“代数和”;学习了复数向量表示,又有“向量和”;学习了极限之后,对于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各项和,这个“和”是一个变量取极限的结果。此外,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球面积(体积),实际也是变量取极限的结果(和)。
上面说的概念渗透、丰富和深化过程是通过对于概念的不同时期阶段性的要求,通过知识的发展、概念的完善逐步实现的。这种由对概念的个别、局部、片面的理解过渡到对概念的一般、整体及至全面的理解,从而完成了这些概念的教学。教材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符合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的认识规律的。
关键词:大学教学 热力学 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
热力学是一门具有专业技术的基础课程,但是它又包含了专业课程的特色,是进行后期深入研究学习的理论和基础,它还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热力学相关的热力技术和节能环保问题日益凸显,所以需要在教学中深入教学创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应用作出了分析。
一、热力学的含义与其构架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与其建立能量的关系,以及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与外界相互作用(包括能量传递和转换)的一门学科。因为能量转变的普遍性,所以热力研究的成果被运用于各个领域之中。
从宏观角度来看,热力学在其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其内容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结构体系,首先可以从它的基础理论来进行讲学,其次可以结合所学从实际出发进行应用教学;如果从热力学的教学体系来划分,却可以将其教学划分为三大点,首先是它的概念,然后是它的运动规律,最后是对它的性质和实际操作进行划分。
在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对其意义有一定的认知,引导学生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帮助他们重建热力学的知识构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知识的梳理。
(一)对热力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包括它的公式和运动规律(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等)
(二)对热力学的中的基本热力(包括理想气体;实际气体;水蒸气;湿空气;制冷工质)性质进行研究分析。
(三)从热力学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分析计算工质在设备中的数据变化,分析影响能量转换效率的因素,寻求转换效果更高的有效途径。
二、热力学教学方法
(一)结合实际教学
在教学中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力学现象,用专业化的热力学知识进行分析,对其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知识与平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促使他们对老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空调与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否相同?等,在课堂上应该做到适时的穿插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还能在教学中介绍一些热力学在生活中应用的著名例子,如低温实验室的创始人卡末林・昂内斯利用范德华方程式创造出了液态气体,对人类科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推动,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受化工热力学对实际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对基础理论的教学
热力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课程,又可以说它是完美的学科,因为其理论和公式都是经过认真演算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对公式和理论进行论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热力学。
教师上课过程中对基本的概念、含义、公式中的相关数据要做出一定的分析和解释,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白公式所要表达的意义,同时在引用理论和实际例子时,保证它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让学生对热力学的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公式的演算和推导也不需要将所有的数据都拿出来分析讲解,为了减少推导量,只需对影响推导结果的关键部分着重讲解就行,其他的推导过程可以简单略过,这样既保证了课堂进度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必须具备合理运用热力学公式的能力,由上文可以看出,公式的运用对热力学的理解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式内涵,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应用。
(三)多样化教学
在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他们自主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传统的教学多以“填鸭式”教育进行,仅仅依靠老师通过课本单方面的讲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热情才有不断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做到在课堂外没有老师进行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身的接受度选择热力学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进行一个扩充和完善,教师也能通过网络在线解答学生的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不是不觉中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结合实际教学
热力学虽然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的专业性学科,但是在生活中,热力学其实离我们很近,因此教师在教授一些基本概念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是否能举出与生活相结合的例子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在介绍热力第二定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热力传导的过程,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高压锅,煮各种难以煮熟的食物的时候,通过加压的方法,让锅内温度超过100℃,加速高压锅的工作效率,还有热力过程具有方向性这一特点也能举出相关例子,如启动的汽车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能将车胎转动的动能转换成热能停止下来,但反过来,汽车车轮不可能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将其转换成动能再旋转起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热力学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应用。
(五)研讨式教学
确立学生为主体原则进行教学,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热力学知识基础水平,贴近生活的教学,在进行基本概念的讲说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顺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热力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对其主要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对它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的具体内容
1、结合热点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当前热工领域的一些备受瞩目的问题进行讲学,如当前的热点,环境资源问题、降低能源消耗和日本核电站事故等问题,就此问题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在课上给学生实验的机会,通过动手实验更深入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激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2、课堂活动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也应该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我,主动吸收新知识,上网搜集相关信息,在课堂上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扩充,对课本材料进行详细的阅读,对其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根据最近信息整合调整,将老旧之后的成本知识优化,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样化、多视角的教学信息。
同时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要构建相应的练习题型,让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自主回顾重难点,多布置一些与和生活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前通过课前提问对旧的知识进行回顾,再导入相关新知识。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代教育要求学生不光要学会学习还要有自主分析、解决、总结问题,在教导热力学课程的时候,让学生把这门课程当成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对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热力学在教学中作为一个理论性较强的科目,但是由于它又与实际紧密结合,所以老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可以举出实例,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行动、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将基础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让热力学的教学变得更为轻松有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对热力学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其他课程。
参考文献:
[1]冯国增,聂宇宏,夏莉等.“工程热力学”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和实践[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2(01)
[2]彭阳峰,施云海.浅谈化工热力学课程中“合理用能”章节的教学体会――以化工单元过程为教学案例的能量分析[J].化工高等教育,2012(06)
[3]尹海英,邓建梅,舒明勇.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工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2(04)
[4]冯新,陆小华,吉远辉等.化工热力学中从生活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实例[J].化工高等教育,2009(01).
[5]罗岚,雷水金,魏秀琴.《材料热力学》双语教学课程中教学制度和教学习俗改进[J].广州化工,2012(24)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教学理念阐述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所形成的理论化、系统化、具有相对稳定和传承性的认识、理想和观念体系。教学理念是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 并对教学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的教学理想观念。教学方法应在教学理念中形成并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专业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以下是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总结同的。
一、影响教学方法改革因素诸多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是教学方法自身存在许多弊端,教学方法陈旧、老套,不适应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2)是教学方法改革是我国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途径,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
(3)是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在不断变化, 也加快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理念的出现也要求迅速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
(4)是当代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比较高,要求培养的人才即有扎实的知识做基础,又要有实际的工作能力,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势必要求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革;
(5)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科技、新工艺、新技术的不展产生,也要求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教学方法改革亟不可待
虽然影响教学方法改革的因素有多方面,但这种改革又势在必行。在我国现有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下,一般都是按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管理体制,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即需要领导的全面调整又要适应各专业各学科间差异,这两种矛盾始终存在。虽然想法好,但实际应用起来会有很多的阻力。而且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往往根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不能及时作出调整, 调节周期非常长。另一方面,教师也只是一个政策的执行者, 一般会受专业及学科的限制很难形成更好的、适应各类专业及学科的教学方法,使得在现在的教学方法改革中,虽然方法颇多,但具体哪个方法最行之有效,哪个更重视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哪个满足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规格要求,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并且课程体系结构也长期以学科为中心, 学科之间差异显著,个别学科缺乏挑战突破和创新的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显著
(1)教学方法改革要因生而异,效果更为明显。
无论怎样,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与学的过程,无论教师的学术水平如何,每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都有一个从无知到认知的过程,也就是先让学生知道是什么,然后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才有提高,认知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这种教学方法的普遍性依然存在。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学生复制老师学问的过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理解的程度是有差别的,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因学生的特点而异。特别是针对本、专科都有的新升本科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不同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配合教师的互动,积极发言。 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健康发展、敢于探索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人格有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主动探索与成效体现, 是现代教学改革以生为本和以能力为本的理性选择与价值取向。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教学效果。从每年学生的成绩分布图上看,高分人数不断增加。同时也说明了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
(2)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因师而异,效果更佳。
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从概念上讲,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一是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着,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二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三是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从古至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的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的作用应该还起主导作用。根据教师自身所学专业、所属学科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革,从改革后的成果来看,对那些操作能力强、理论知识稍弱的教师应该多开展实验型教学。实验是检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有效手段,实验也是发现和创新的必由之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那些能够敏捷抓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点的教师, 则应该开展实践教学模式,在当今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变化的时代,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理论型人才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高分低能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如何在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教师的作用无人替代,改革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要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
(3)多种教学方法齐头并进,教学效果明显。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随着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比如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实验式等数不胜数的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好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这许许多多的有效教学方法,究竟哪种方法具本普遍性,是不是应该所有专业、所有学科。经过研究证明,在实现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推行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并行的教学模式,远比使用其中的某一种效果会好很多。这种不局限于某一教学方法改革的改革,其实也是改革的另一种延续。这同时也体现了教学方法改革所具有的特点——灵活性、多变性。同时也更一步说明了, 教学是复杂的, 教师要了解众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那些十分关键的有效教学方法, 也要具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 认真考虑和慎重做出有效教学方法的抉择,并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新的教学方法。
因此,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和探索经长期验证是符合教学规律的。虽然这些教学方法不是针对所有的教学情境都十分有效, 但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下是有效的, 自然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引下,教学方法改革的功能也应由原来的只重视知识传播转向即重视知识传授又注意人才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综合性能力发展上。教学方法的选择趋向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完美结合。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科研训练,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养成探究未知、创构新知识的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以及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才能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先运.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24)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力训练一直以来就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与之相随的是数学概念的认知和传授。数学概念之所以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它在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比较注重对数学解题方法等的讲解,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的要求是相悖的,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接下来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概念的有效引入
1.创设情境,引入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利用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时,应体现数学概念教学的问题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己感受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在“数轴”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引入,怎样用数来表示温度上升5度和温度下降5度,怎样用数表示收入500元和支出500元等这些相反的量呢?引出正负数的概念,进而追问学生是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可以引出图示法,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数轴”的概念。这种引入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2.类比引入概念
任何数学概念都有与之相关的邻近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从学生的邻近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整体性与严密性的把握。比如,在讲“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引入”时,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引入。这样的引入不仅复习了旧知识,同时更易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概念
比如,在讲“梯形的概念”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梯形的实例――梯子,或堤坝的横截面图,再在黑板上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容易理解,从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的概念,学生掌握起来也更加轻松,数学教学也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二、在数学教学中认真剖析概念,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1.从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词入手进行剖析
数学概念严谨、简练、准确。教师要特别注意数学用语的准确性,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概念的每一个字、每个句子、每个符号的意义,特别是关键处的字、句,这是引导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的前提,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比如,对于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学生往往忽视“只有”两字,而缺少这关键的“只有”,概念就完全错了。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并与学生仔细分析这两个字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同类项就是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这一概念讲解时,应着重于“相同”这一关键词的分析。
2.从新旧概念的衔接处入手学习概念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概念。从新旧概念知识的衔接处入手学习概念,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相关概念有一个整体化的认知,构建完整的概念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概念的长久记忆,还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比如,在讲“分式的约分”一课时,它的重点就是要找到分子分母的公因式,而公因式涉及已学概念中因式分解的内容,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对因式分解进行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新旧概念进行衔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
3.从数学概念的相似处入手学习概念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用对比方法找出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有利于学生区分概念,获取准确的知识。数学概念一般都是从正面阐述,有些学生只从字面上理解,以为自己掌握了概念的本质,但是一碰到具体的数学问题却做不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学生正面认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概念中的关键性的字眼进行比较。比如,学完单项式、整式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代数式,并指出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仔细观察后并说明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联系和区别。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概念的有效运用和巩固
1.概念的表述要准确
数学概念具有严密性、准确性的特点,因此,在学生掌握概念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述概念,抓住概念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刚接触到抽象的概念,往往会出现表述不准确的现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纠正,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表述概念,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2.要注重概念的归纳、总结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概念的归纳、总结,必要时可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比如,在讲“直线、射线与线段”时,在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如下归纳、总结,根据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特点编成顺口溜,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
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
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
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延伸变直线。
两点定线是共性,组成图形最常见。
3.要注重概念的观察、阅读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具体概念讲解时要让学生注重观察,抓住概念要点,强化阅读,加深学生印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多读中,学生能够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进而达到熟练运用概念的目的。
4.对数学概念要及时练习、巩固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遇到概念填空就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练习、巩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及时地巩固所学概念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确保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就可以以不同的练习方式出现,检查学生概念的掌握情况,可以填空,可以判断,可以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打好概念教学这个根基。在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选择学生易接受、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尽量丰富概念教学的形式,注重概念引入的趣味性,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巩固。只有坚持这种渐进式的概念教学方法,才能显著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并优化概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概念,更轻松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沈艳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08).
[2]李兵,王静.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究[J].学周刊,2011(16).
一、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概念是抽象的,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概念的获得有赖于感性材料和经验,如果学习缺乏一定的感性材料或经验的支持,容易使学生死背定义而未能理解和掌握其真正涵义。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而不可能是从任何其他东西开始的。”这里所说的经验材料,主要是感性材料。总之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概念掌握越准确。例如“应激性”的教学,先演示盆栽植物含羞草,让同学亲自触摸,观察含羞草叶的反应状况;让学生自己观察草履虫在显微镜下,滴加NaCl溶液后它的运动方向;通过学生做实验亲自体验了这两个现象后,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对概念下定义,这样能让学生从不懂到懂,深刻理解概念。运用资料分析的策略,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逻辑加工,生成新概念
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如果这些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形成规律的揭示,那么就能领悟到知识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避免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例如:在《光合作用》这节课中,教材中就引用了大量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经典实验,通过实验的层层递进,阐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发现过程,并力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但由于文字量较多,实验的数目也较多,学生整体看下来,往往会不知所云,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步阅读,弄清每个实验的做法,每个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哪些实验具有层进的关系?在把每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提取出来后,加以归纳提升,最终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在此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生成了新的概念,而且体验科学概念生成的过程,培养了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建立概念体系,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特别是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这是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最大的困难。因此,学生能否将学过的知识,建立概念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许多概念之间有包含与被包含,或者出现交集的情况,这些内容相关的概念可以用借助数学用直观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激素是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有些激素是蛋白质。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四、注重概念的运用,及时进行检查反馈,矫正,巩固概念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以学生复述、解释概念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要注重概念的应用。讲完概念后要及时布置练习,促使学生去理解概念。这是概念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是教学的成功与否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