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研究性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问题;对策
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指导各地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作为必修课列入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的过程。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和现有的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因此,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学模式就形成了以课堂教学、教师讲授、教科书为中心[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中学化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当然也对中学化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学科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其教学模式一般为:提出课题――设计方案(设计实验)――收集信息(实施实验)--处理信息――应用、创新――成果展示、评价。
2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教育文化历史的国家。这种历史,一方面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这种文化以考试为中轴来组织教育活动,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以能够以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的教育追求;这种文化重记忆和背诵,强调统一规范,不能有个人独立见解,用知识的拥有量和熟练程度来衡量人的聪明与才干;这种文化只推崇读书、动口、动脑,而对动手实践则贬之又贬等等。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仍旧认为只有课堂上的纸笔学习才是名副其实的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辅助活动。尽管教师自己也知道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受"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教师们还是不敢放开手脚来大干一场,这对研究性学习的推广形成了强大的阻力。
2.2 教师对研究性学习适应性不强
一个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由他所教的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决定,教师普遍只关心和高考有关系的内容,基本上不关心他所教的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不关心学校以外还有哪些教育教学资源,时间一长,他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小,但对教材却越来越熟悉,不用继续学习,有的甚至不用备课,都可以安然无事,缺乏继续教育的愿望和动力,如果他本人没有继续学习、改变自己的愿望,他拒绝参加研究性学习的课改实验,至少在目前学校对他也无可奈何。再加上学校课时安排一般是高中三年的课两年讲完,最后一年备战高考,这样教师由于工作任务较重,没有时间去进行教研活动,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日常的常规教学工作上。
2.3 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积极性不高
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受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制约,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少,以致于学生形成的能力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出现了眼高手低的局面。如近两年化学中考试
题中的知识运用、实验设计题,不少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说明设计实验;在收集了最新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的报道后,不少学生无法进行信息的处理,导致半途而废。再加上高考仍然是我国目前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是为了应付高考,多数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理解不深刻,为升学考试而学习的现象还很严重。这必将使很多学生动力只是停留在较低层次上,缺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及研究性学习的内驱力。
2.4 全社会支持教育、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氛围和条件不足
研究性学习要求具备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学资源,也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因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具有社会性、综合性等特点,研究课题大多是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资料的收集、课题的实施也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大力支持,没有学校以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参与,研究性学习难以进行。在一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验的学校,经常发生学生外出访问、调查受到冷遇、甚至冷嘲热讽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一些成人或认为学生去访问调查是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或认为学生的举措是不务正业,或者对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充满了怀疑。这反映出:一方面主观上还没有形成全社会支持教育,热心接纳学生、为学生提供锻炼实践场所的习惯和氛围;另一方面客观上由于社会文化事业经费有限,各地图书馆、少科站、博物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数量极少,图书设备有限,接纳人数也有限,加上有的还要经营创收,学生更无法进入。学生走向社会,这是他们学习的另一个课堂,但是社会如果不以满腔热情来接纳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场所来服务于学生,那么这种学习活动设计得再好,也是空中楼阁。
3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对策思考
3.1 学校要鼓励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
学校的教学工作应宏观地把握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阶段,它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人才"更是为了培养"人",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其根本任务是遵循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地发展,为每位学生的今后生活及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2]因此,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基层学校一定要鼓励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化学教师应尽快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校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比如引导学生调查当地液化气使用情况;调查当地矿产资源情况;调查垃圾种类及回收利用的价值等等,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社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2 化学教师要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3.2.1 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教学重点、突出事例,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如在进行高中化学有关"原电池"的学习时,组织学生完成"将一根铁丝和一根铜丝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的实验,由于Fe丝和Cu丝放置的位置问题,可能有些学生观察到Fe丝上产生气泡,Cu丝上没有气泡产生;有些同学观察Fe丝和Cu丝上都有气泡产生。而从观察到Fe丝和Cu丝上都有气泡产生,到产生"为什么Cu丝上也有气泡产生的问题"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维能力。
3.2.2 切实加强研究方法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在明确了某一学习内容后,如何围绕问题收集材料,如何识别资料的价值,对现有资料如何分析与综合,对于学生来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应因题而异,因人而异,切实加强"入门"指导、"过程"指导,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角色和状态,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将主动权彻底下放给学生,要做到"启而不发,引而不达",可向学生提供书籍或参考资料,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去伪存真,设置程序和方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发现知识。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点拨学生于思维的中断之处,采用类比、迁移等形象化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
3.3.3 注重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shi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敢放(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要会收(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把握),要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善于运用表扬的工具对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思想觉悟等多方面进行及时评价,要努力探索一种重过程、兼顾结果的多元化、激励性、民主、开放、动态的评价方式。[3]研究性学习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一般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要使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数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作用及进步的幅度。
3.3 培养全社会支持教育、支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
研究性学习落实的主阵地虽是在学校,但是,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科研条件很不成熟,活动空间十分有限,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必需的师资培训和科研活动资金,调整评价学校的方案,对学校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加以排解和指导;二是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一是在资金、环境、资源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便利,如增加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的开放时间并完善使用和管理制度;增加实验仪器、设备和必需的活动资金;三是各类公共图书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社区等都应该为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教师:屏幕上是一幅太阳系的行星运行图,请同学们说说,木星、地球等的轨道是什么?(图略)
学生(众):是椭圆形轨道.
教师:很好,这些椭圆轨道上的各点有没有统一的几何特征?
学生:……
教师:形缺数时难入微――下面请哪名同学来做做看椭圆轨道上各点的几何特征是什么?注意:按屏幕上的提示去做,其他同学通过观察去理解.
有了这样的动画思维,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所学的知识证明这一图像事实的兴趣.
学生1:(这名同学做得很认真)
教师:下面请哪名同学说说自己对椭圆上点的几何特征的理解?
学生2:P点变化时,|PF1|,|PF2|都有在变化,但|PF1|+|PF2|却没有变化.
学生3:根据同学2的理解,使我联想到前面圆的定义:在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所以,椭圆的定义应该是:在平面上,到两个定点距离的和是一个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学生4:同学3说得不全对,因为,我看到同学1在做“动手做”时, |PF1|+|PF2|的值与|F1F2|不相等时,P点的轨迹是椭圆;PF1+PF2的值与F1F2相等时,P点的轨迹不是椭圆,而是一条线段.
学生5:还有一点要注意,当F1和F2重合时,P点的轨迹是圆.
教师:同学3通过观察、联想、类比最后给出了椭圆的定义,这种做法是很好的,同学们都要学习;但是,同学4和5的认识更深刻,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有这种探究精神,在概念的学习中要充分挖掘其内涵.谁能在同学3,4,5的基础上准确地给出椭圆的定义?
学生6: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这个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学生7:我们在学习椭圆概念时应特别注意|PF1|+|PF2|与|F1F2|的关系.当|PF1|+|PF2|> |F1F2|时,点P的轨迹是椭圆; 当|PF1|+|PF2|= |F1F2|时,点P的轨迹是一条线段.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在学习概念时,一定要注意限制条件.
关键词:高中英语素质教学;研究性学习;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开始对本国的教育系统作重大改变,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即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生学习的能力等。要培养这些能力,仅靠传统的学科和原有的学习方式显然不行。于是,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roject learning(我国称之为“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特点
1.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将“如何教”和“教什么”转变为“如何学”,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其主要特点有:(1)主动性,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2)开放性,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保证,即目标开放、过程开放、评价开放;(3)问题性,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主线,即让学生产生意识和进行学习的源头;(4)过程性,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即在探究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以下是我就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Adventure Traveling”(冒险旅游)一课为例设计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1.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冒险旅游”。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大意及语言知识外,还应了解有关旅游方面的基本常识,如:旅游所需的装备、旅游的目的地、气候、当地的风俗习惯等,并引申到“生态旅游”的兴起及生态环境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2.研究过程
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之前,教师需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明确此研究的目的,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示例学习计划的安排;自我评价表、小组互评表的制作等。
(1)明确课题。以一份有关冒险旅游的背景知识为导入,让学生确立一项冒险旅游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2)技术培训。利用业余时间教学生使用PowerPoint软件及如何在网上找到有效资料。
(3)布置任务。通过展示示例课件,使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计划、过程及任务。确定小组及人员分工,明确个人任务,制订小组计划表。
(4)合作学习。通过收集资料、设计和制作演示文稿、资源共享、互相交流等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专题学习;研究性学习;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对于教育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城乡学校来说,教育信息化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可以发挥网络环境下信息共享的优势,吸收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手段和良机。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学校早在2008年起就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当做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从思想认识上、软硬件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使学校的教学、教育效率大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在省、市、县各级、各学科举办的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一百多项奖励。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我们不但完成了学校千兆校园网建设,迅速丰富了资源库,而且还建设了学校门户网站和学生学科专题学习网,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科学、有效、快速、系统地发展,2007年我校被命名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承担了省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高中新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并已成功结题,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就我们在实践与探索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做一总结。
一、以教育信息化和高中新课改为前提,立足长远,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高中新课改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大事,是中学教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和顺利实施新课改的一个突破口。创设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过程的一个尝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目前高中新课改中各个学科都开设了研究性课程,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种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体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学习环境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来看,师生能否拥有丰富的素材和资料是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而现在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正好能使广泛、丰富的信息资源得到迅速扩展。
1、信息网络环境是未来社会生产、学习研究甚至生活的基本环境条件,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所以学校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法设法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积极构建功能比较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网。
2、在学校的硬件环境迅速得到改善的同时,学校先后积极与北京四中、黄冈网校、新太阳资源网进行了校际教学资源的共享、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开展了卫星远程视频教学;在软件建设上,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性学习实验领导组织机构,组织教师不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和研讨,把工作做到了实处,使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环境的实践和探索有计划、有组织地得到实施。
二、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先导,立足现实,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实践和探索
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全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在国内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参考借鉴,所以首先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改进。
根据建构主义思想、课程整合思想、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探究式的学习、开放式的学习,学习内容从单一性、封闭性向综合性、开放性转变,学习过程从接受性向自主性转变,学习形式从规定性向灵活性转变,学习目的从掌握知识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所以我们将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或称教学方案)分为较低层次的方案学习、作业学习,较高层次的主题学习、专题学习,以及更高层次的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GBS:Goal-Based-Scenarisos)的学习,如表1所示。
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课学科特点,我们分四个层次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1、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建构合适的情境,以明确的任务为驱动力,以问题解决为目的,引导学生通过任务分析(问题)、任务分解(问题)、自主研究学习、互助协作研究学习、完成任务、强化训练、小结提高几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使用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的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
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打破课本的章节限制,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专题学习任务,如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部分,可分解成“字处理工具”和“多媒体演示工具”及“网页制作工具”三个研究专题,引导学生对专题进行分解,根据需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材料、练习素材和分层自我测试材料,将学生分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任命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以教材为助手,通过研讨学习、展示交流,从而迅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自觉对知识进行扩展,如学习掌握著名的国产字处理软件WPS、多媒体演示软件方正奥思(Author)使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这样也打破了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很多有用的功能教材没有涉及、学生学习水平不齐、教学进度控制难、因材施教难等困扰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大难问题。
3、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通过对全校各学科教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查找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积件的技能,并通过实践体会其优势,进而达到自觉运用,从而在师生中形成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学习的氛围;通过广大教师的努力,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不断充实、规范。
4、以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学生自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学习和专题研讨
从学生中选拔一批学习兴趣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组成学科兴趣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技能强化培训,指导其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或热门的研究专题,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研究,与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加工,然后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各种形式的电脑作品,再通过课堂、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向广大学生展示,增强作者的成就感和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专题研究中来。
通过三年来的不断努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学习能力迅速提高,积极进行综合学习和专题研讨,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学生制作的电脑作品多次荣获省、市、县的奖励。结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培养了一批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骨干力量,加入到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中来,并带动了大批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全体学生潜能,把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作为推进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认真对待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迎接教育信息化挑战
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认识、去研究、去解决。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导引者转化,是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从教学目标上来说不但要授学生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从工作方法上来说,备课不再是备知识,而是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备材料(学生学习所需的背景材料、研究主题、专题的相关材料),上课不再是以讲授为主,而是以组织、调控、指导为主(当然研究性学习也不能全部摒弃讲授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由于专题、主题研讨必然要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这与3+X高考中综合题的强化要求是一致的),所以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对其他学科的了解也必然要加强,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网络环境的优势在于巨大的信息量和方便的交流方式,但由于网络仍处于发展期,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存在以下缺限:缺少启发性、形式单调,内容庞杂、真伪莫辨,更有一些不良信息可能会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所以教师要不但要教会学生收集信息,还要教会学生甄别、整理、发掘信息,还要加强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心理意识教育;二是校园网上的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而大量资源的收集整理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建立专业的信息管理队伍,还要各学科教师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资源库;三是网上方便的交流方式是其一个重要优点,但由于目前校园网还不够完善,网络的延伸不能深入到学生中去,教育专网的资源建设还不尽如人意,校际之间的网上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强网络的信息交流能力的建设(即校园网软、硬件总体解决方案、城域网建设、远程教育开发)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为实现教育创新、教育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和切入点,也为城乡中小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我们应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勇敢地迎接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大胆地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困境;解决策略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语文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解决语文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活动。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把研究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范畴后,研究性学习也随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改革成果。然而,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当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所面临的困境
由于受到一些初中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教育观念、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重形式的倾向
一些学校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形同虚设。一是重表面文章,忽视了学校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开发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只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二是重书面材料,为了能够让检查者看得到成套的文字和图片材料,专门组织人员在材料上下功夫。三是急功近利,选择一些持续时间短,转换频率快,能够迅速取得影响的选题让语文教师和学生去做。四是轻实际效果,照搬别人的做法,机械地模仿,不考虑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能得到什么。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缺失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缺失体现在如下方面。1.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让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难以捉摸,直接影响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效果。2.教材没有设计相对应的活动内容,初中语文教材还是按照过去的传统体例编排,很少有明确而又具体的可供语文研究性学习选择的课题或方法指导等方面的内容。3.学校教学计划中没有明确的校本课程方案,一些初中学校的领导、语文教师在研究和制订学期或学年语文教学计划时,仍以中考、统考、语文教材的要求为依据,语文研究性学习一直被边缘化。
(三)缺乏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配套措施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配套措施缺乏体现在如下方面。1.评价措施不配套。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评估、督导、视导等活动的评价指标中,很少明确地涉及语文研究性学习。学校组织的评价对于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没有考核标准。语文教师则持应付态度,在形式上走走过场,至于实际效果怎样、学生表现如何,则基本不做评价。2.保障机制不健全。活动经费没有保障,使得不少设计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流产。
(四)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力量明显不足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力量明显不足体现在如下方面。1.指导教师缺乏统一调配。一个班级的若干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若干个课题,常常只有一个语文教师在唱独角戏,没有什么合理的机制鼓励其他教师参与。2.全校相关学科教师缺少互相支持。虽然语文研究性学习有许多方面是要与其他学科发生关联,学校领导没能坚持全校一盘棋的方针倡导相关学科教师参与。3.校外指导力量使用不足。语文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话题有许多与社会相关单位、部门发生关联,但这些单位和人员不在学校和语文教师的支配范围,无法保证能得到有效帮助。
(五)缺少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
缺少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体现在如下方面。1.学校缺乏统一组织。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校领导只是满足于一般的要求,很少考虑到让语文教研组或语文教师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专门的研讨。2.教研组没能有作为。初中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存在不作为的现象,曾有一所初中的语文教研组对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等,压根就没有讨论过,更谈不到问题的解决。3.语文教师研究的动力不足。有些教师担心开展这种出力不讨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容易在统考或中考中出问题,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有些得不偿失。上述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质量的提高。
二、摆脱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困境的策略探索
(一)进一步强化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
经过课改的洗礼,人们已经对于什么是语文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展、怎么设计和开展等问题,基本有了共识。解决现实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突出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1.期待教育科研部门和教材编写者增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也有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远不能适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希望教材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像超市一样让学生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且能够提供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对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2.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初中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督查。教育行政部门所组织的检查、考核、视导、督导,就像中高考一样具有指挥棒作用。要发挥好这种指挥棒的作用,一是要把语文研究性学习列入初中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在检查、考核时作为必查的项目,以提高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关注度;二是组织视导、督导时要抽调一些对于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所了解并能实施有效指导的人员,在发现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关的问题后能够帮助一线语文教师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三是对初中学校和校长考核时,要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目标,并设计出相应的评分指标。3.初中学校领导要明确制定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学校要坚持对初中学生的发展全面负责的原则,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推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措施,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手段,并采取配套措施,如考核教师设计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技能、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观摩活动等;还要组织专门的力量对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列入教师教学实绩的考核范围,努力形成一种有效的推动力。4.初中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要突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地位,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要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准确把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指导方式和实践程序;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重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此外,语文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给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实践、表现、思考、创造、成功的机会,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努力提高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初中学校领导、语文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缺失,而这种指导能力的提高,又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1.教育科研部门要适时研究辖区内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掌握区域内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然后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集中攻关,着力研究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组织好初中语文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提高初中语文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水平。2.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应开设以语文研究性学习辅导为专题的教育科研和培训。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认识模糊,缺乏组织指导能力。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初中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应开设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相关的课程或专题,组织研究性学习专题辅导,讲授有关的知识,进行案例研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帮助初中教师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素养,比如帮助研究和解决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源问题,帮助研究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引导初中语文教师主动介入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在网络状态下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等。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必须体现初中语文特点。一是重视培养初中学生主人翁意识,指导教师要利用初中学生的心理,尽量让初中学生自己学习操作、实践,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体验、总结、提高,而不是去当初中学生的“保姆”;要宽容他们的过失,容忍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多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二是必须重视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语文特点,以语文教材文本为依托,经过改造形成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与写作能力培养相结合,把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研究选题的论证、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的写作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文课外实践相结合,像一些与初中学生生活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设计精巧的广告、生活中出现的谚语、俗语、歇后语以及读书活动等,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很好资源。4.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路径。虽然初中学生对于网络的熟悉和应用程度没有高中和高校的学生那么普遍和深入,但是也已经渗透到初中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语文教师应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媒体就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带领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相关信息,研究具体问题,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视野,也利于师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互动。
(三)构建科学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评价既是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质量的检测,也是初中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组织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动力。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初中学校办学、教育教学、学生发展都有积极意义。1.坚持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我们要强调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目标的激励性,认识到对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不是为了对学生做出鉴定,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活动能力服务的,在对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地给以肯定性的评价,让初中学生在参加语文研究学习实践之后,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培养他们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2.要注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差异性。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不仅受到初中、语文两个方面特点的制约,而且还会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时,必须坚持差异性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所辖区域内的初中学校所开展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时,要考虑辖区内各学校间的差距,在对某一具体学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要考虑该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评价不同学校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学生个体。3.要实现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初中的语文教师或语文教研组,可以是初中学生或语文研究性学习小组,可以是学生家长,可以是与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相关的社区或有关部门的人员,还要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只有坚持评价的多元化,才能兼顾来自各个方面的评价意见,使得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4.要强调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过程性。一方面,运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从明确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设计研究课题、选择研究课题,到组建学习小组、制订学习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形成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展示等环节,不同的学生表现是不一样的,受到的锻炼也不一样,得到的体验和收获更是不一样。这些情况只能通过过程性的动态评价,才能给当事的初中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另一方面,为了实施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全程调控,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适时评价,评价者应坚持评价标准。5.要构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评价机制。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评价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是初中学校领导组织和实施的考核评价体系,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通过学期或年终考核和视导、督导的方式进行评价。学校要组建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监控体系,成立一个由分管校长、教务处、年级组、语文教研组组成的领导系统,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强化语文教研组对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组织、调控、考核的责任。教师要采取具体评价策略,实施前看学生是否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社会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实施中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实施后评价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情况、课题研究中的体验、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的质量、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等方面。
(四)建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保障机制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条件,而且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这种机制不仅有领导、考核、评价的因素,还涉及资金、物资等方面。1.教育行政部门在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帮助学校研究和解决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经费和物资上满足初中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物质支援,还要帮助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为初中学校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2.初中学校要建立起有力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领导保障机制。教务处、督导室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检查、考核方案。科研处要定期调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年级组要把检查班级语文研究性学习计划落实情况作为重要的任务,并将教师指导情况作为对教师考评的一项内容。语文教研组要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研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3.注意发挥校外力量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适时地聘请校外专家做指导教师,发动和鼓励学生请父母、亲属当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为了培养初中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社会交往能力,学校可聘请专业人员对初中学生社会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此外,还需要动员家长支持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
(五)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校本教研
一、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把这一知识产生的背景告诉学生,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告诉学生数学是有用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概率”知识时,列举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彩票销售点,还有公园里抓彩球摸奖活动,都要用到概率知识计算中奖率。
现阶段很多高中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导致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这些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订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他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名人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感受更具体的数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比如在学习高中椭圆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道具来画椭圆,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椭圆是怎样产生,从而为给椭圆下定义,求椭圆标准方程做准备。还有在学习空间几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空间,发现多种点线面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教具,比如正方体长方体棱锥模型,让学生多观察、多想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偏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长处,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师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探究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虽然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淡化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它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应当以学生良好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建构真实的学习意义和生活意义,并在正确评价观的指导下,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按照新思路来考虑有效评价的策略和方法问题。
四、教师需要转换课堂教学模式
本学年度,教科室在“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突出质量立校与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以“用作为换地位、用成就换尊严、用奉献换形象、用今天换明天”的信念,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我校教研组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工作思路:
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推行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改进教师评价方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学质量的恢复性增长,进而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三、具体内容: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坚持业务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为达到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教研组要引导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唤醒教师的读书需求。在教师发展规划中,每位教师制定每学年的读书学习计划,并上报教科室,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
2、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通过一年的努力,“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课堂教学离我们预设的目标还相差较远,有的老师仅仅在公开课中加强了研究和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很少,还有极少量的教师对其兴致不高,知之甚少。今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力争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今年10月和11月举办“四有”生本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以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组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评委组,进行量化打分,实现课堂教学人人过关、力争80%达到优秀的目标。
在今年9月下旬,举办教研组长研究课活动,10月份举办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在明年2月上旬举办新进教师汇报课,下旬举办高三第二轮复习探讨课,3月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4月举办中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3、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认真执行《远安一高备课组量化评估方案》,备课组长要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备电子教案,尝试学案导学的做法。高一备课组要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在学法上进行指导,9月份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二年级备课组在培优辅差上加强研究,制定计划,在明年5月份完成远安一高培优辅差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三备课组要加强高考的研究,提升复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研究,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研究,特别是培优的研究要加强,尽快出成绩。
(二)教科研工作方面
4、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课题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用课题带动教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课题研究要有
利于教师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课题研究采取分阶段进行,分级要求,并以制度做保证进行考核奖励。
省市级课题研究要有组织有计划,教研组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教研组长和备
课组长积极协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整理资料和汇报结题,并在教研组内推广实践,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学校对其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并按照《远安一高教改课题立项及管理办法》对课题组给予奖励。
小课题研究(包括校级课题和个人课题)要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本着“低起点、小切口、短周期和大影响”的原则确立。学校平常的教学研究主要是日常教育教学的小问题,课题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教师的教研要强调问题解决,不搞花架子。一般在一年完成,并把研究的成果以论文形式写出来,学校汇编成册,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优奖励。
在9月15以前,教研组长对本组的课题进行摸底,对本学年的课题研究写出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课题、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成员、课题实施方案等。
5、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生活动
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按照《远安一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可采取先分学科小规模研究再分教师全范围研究的策略,逐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做大做强。本学年,由教科室与高一年级具体实施。
以科技体育艺术节活动为契机,教研组每学期开展1~2次大型学生活动,如语文组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活动;外语组的口语比赛,书法比赛;化生组的环保社团活动等等。
(三)教师队伍培养方面
6、加强师德建设
教书是一种职业,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规范;教师是一种事业,它需要用心去做,它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应具备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本学年,我们将丰富教师师德档案内容,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八个方面进行细化考核,结合学生评教。一学年进行师德评比,树立师德标兵(一个学科一至二名),进行表彰和宣传。
7、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启动“名师工程”
(1)建立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主要包括“三定两勤”,即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勤学习和勤总结,同时把个人课题研究,读书计划,,个人博客建设等纳入发展评价体系。在今年10月15日以前,教师完成个人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教师本人、教研组长和教科室各持一份。
(2)在明年5月前,完成年度感动一高十大教师和“远安一高名师”的评选,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大力宣传其事迹,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培养青年教师,使其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储备人才和教坛新秀,鼓励全校更多的教师争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学会、论坛等组织。给教师评职晋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8、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1)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方式,请专家进校讲学讲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联系挂靠一个学校,签订协议,教研组长在今年10月20日前列出计划,定期把教师送出去学习,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周期,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及时获取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一切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安排均由教研组长决定,统筹兼顾,做好记载,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在教研组内汇报,并有关材料上交教科室存档。
(2)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坚持师徒结对,双方签订三年培养计划。促使以老带新、共同提高;要求青年教师学理论、做习题集、写课后反思,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本年级大型联考统考,促使其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一、教学计划中突显自主学习指导意识
新课改的贯彻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首先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如何指导自主学习,我教学计划中每一节课均有留给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且每周留一节课给学生自己整理、归纳、复习、订正。
另外,我在备课中也体现指导:1.备教学的目标学生要求了解什么,应该掌握什么,特别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写在教案中,体现在课堂上。2.分析学情,思考问题学生已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哪些是需要我点拨和引导的?3.配套的习题巩固。
二、教学措施中体现自主学习指导方略
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巩固所学的知识,高效地推进整个教学活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寒、暑假,尤其是在学生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首先在暑假开始时利用学校集中学生进行暑假生活指导之际,进行高中化学预习的指导,预习模式有两种,一是广而杂,通读整个高中化学教材,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对高中化学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二是少而精,对开学初的两章化学进行系统、细致的自主学习,以其掌握知识的同时,摸索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每个学期结束,提出下一个假期的预习要求。第二阶段是在每周日,要求学生浏览下周所学的内容,时间为20分钟,了解新课内容与已学内容的相关性,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第三阶段是每次课前的预习,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做好预习工作,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设置的问题要小、要有梯度。例如“电解”一节指导学生时设计如下问题:(1)电解池的特点是什么?(2)电解的反应规律是什么?(3)怎样判断电解产物?(4)电解的应用:①电解饱和食盐水;②铜的电解精炼;③电镀怎样理解?这样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另外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有时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提前两天放进教室,让学生去研究、去总结。
2.课上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课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上课的时候就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的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去学。同时从教学方法中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3.课后指导学生反思、总结
学生的反思、总结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学生反思、总结进行指导也就特别重要。我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1)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例如:电解一节,指导学生归纳①解答有关电解问题的步骤;②氯碱工业,电解精炼铜,电镀的注意点;③电解的计算方法。(2)指导学生整理做错的题目和未懂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出错的题目主要在哪个环节出差错,是审题不对?选择的知识与方法不对?还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对?是粗心大意?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这样有利于提醒自己可以从哪方面下手,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同时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所做题目逐个思考,哪些已经懂了会了,哪些还有疑惑和困难,哪些还是一知半解。并引领学生进一步辨识、确认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自我消化、自主建构。(3)指导学生经常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及时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察觉、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反思性学习品质,促使学生自觉调节学习情绪、自主改进学习方法。
三、创新课堂设计,指导学生自学策略
1.营造参与式课堂,让学生做老师
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订,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观察试验、模型、图表、动画,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先单独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在讲台上讲,老师在讲台下听,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学生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同时,为了使双方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开设自学式课堂,指导学生
对于较简单的章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离子方程式”一节,内容较简单,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本节内容指导学生完全自学,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先自学教材,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改、三删、四查;同时通过自学,也归纳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经常采用这种课堂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
3.构建启发讨论,问题推进并进式课堂
启发讨论,问题推进并进式课堂我采用如下步骤:(1)创设情境:例如金属“钠”一节,先让学生自己实验: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并在水中加入酚酞,观察现象。(2)提出问题:①如何保存钠?②为什么会浮在水面?③为什么会游动?为什么会有嘶嘶的声音?为什么最后消失?为什么会出现红色?④若将水换成CuCl2、FeCl3溶液,现象会怎样?(3)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4)指导讨论;(5)归纳总结。这种方式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课堂教学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能通过自学学会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拓展自学途径———向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延伸
[关键词]高中 数学新教材 素质教育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现在,我们所说的课程已经不再只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且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因此,教材改革只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是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新编教材得不到充分利用,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持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的好坏关系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成败。
二、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很多特点更适合实施素质教育
1.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3.采用实际问题引入,强调数学应用意识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4.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三、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的一点体会:
1.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1)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2)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3)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在课堂阅读的同时,我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有些学生总是比我的教学进度提前一章的内容,并把问我尚未讲过的问题作为一种兴趣、乐趣,甚至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竞争。通过鼓励学生阅读教材、提前预习,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原来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飞速的提高。
2.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当然,如果你把这些素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效果就会更好。
3.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当然强调探索过程,也要处理好时间问题,因为强调探索过程,也就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期效应”,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4.利用“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设置的,它是我国教材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但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也是最容易被教师遗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