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产行业现状范文

矿产行业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产行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矿产行业现状

第1篇:矿产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非金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矿产资源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基础与物质保障,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种矿石的使用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然而与此相对的,在许多行业对于矿产的利用甚至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都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资源浪费以及能源浪费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严重制约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质量水平,更是降低了我国矿产的利用效率,不利于国家建设成为能源节约型国家的目标。为了解决这部分问题,就必须结合当前非金属矿产的资源利用现状及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解决。

一、非金属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非金属矿产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资源,开采量与使用量都在不断提升。尽管我国的矿产开采水平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就其细节而论,依然与许多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差距,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消耗过度,质量保证率较低

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探明的非金属矿产的含量与资源质量都在世界上占据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地位,这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受制于长期传统的粗放型开采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开采效率过低,资源消耗严重。比如一些十分珍贵的优质滑石以及硅灰石和温石棉等非金属矿产的储量也在不断下降,开采质量也较前些年有明显下滑,限制了我国非金属矿产相关行业的发展。

2.资源浪费严重,对于共生资源的开采重视程度不高

就目前我国的非金属矿产的行业开采现状来看,由于存在着严重的采富弃贫以及采厚弃薄的问题,严重浪费了我国的各种矿产资源,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了控制自己的开采成本,存在着大矿小开的问题,产量上不高,浪费却十分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我国非金属矿产的综合利用比率不足30%,可见浪费十分严重。除此之外,在非金属矿产的开采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共生资源,这些共生资源有的具有能源效益,有的则具有生产加工效益,甚至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高价值的共生资源。然而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和勘察水平技术手段限制,很多矿山对于共生资源的开采与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共生资源遗弃和浪费,给我国的综合矿产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3.企业规模小

由于我国矿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参差不齐,一些矿产富集地区又缺乏系统的监管,所以存在着各种小型企业进行非金属矿产的开采工作,由于这些企业不具备雄厚的技术资金以及人才储备,在进行开采时往往使用的最为简陋的技术设备以及经验开采方式,极大的降低了开采的效率,造成大量矿产资源的浪费。

二、非金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

1.更新开采技术

当前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存在着严重的粗放问题,利用率不高、大矿小开的问题明显存在,一方面受制于企业规模较小,无法实现大规模高密度采集,更一方面还是由于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较差,依然利用人力采挖,效率较低,质量控制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矿产资源富集地区政府应该主动牵头实现企业的内部整合,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实现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质量控制手段。与此同时,由于开采过程中企业难免会为了追逐利益舍弃一部分矿产,但是这会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所以当地政府应该结合矿产的采挖现状进行一定的监督工作,以此来督促当地企业自觉维护国家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我国的非金属矿产的资源保护水平。

2.更新选矿加工技术水平

选矿加工作为重要的提升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的技术手段,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其一,提升选矿加工的回收率。当前我国非金属矿产的利用率不高的突出表现就是回收率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鳞片形石墨矿石以及萤石矿石等等,存在着回收率较低的情况,提升空间较大。对于开采加工企业而言,引进先进的选矿提纯手段不但能够极大提升生产效率,还能够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降低选矿加工中的跑、滴、漏问题,提升选矿的回收率,这也是当前我国提升非金属矿产资源节约率与综合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其二,保护天然晶体特性,提高非金属矿产的利用性能。简而言之,在选矿加工中,一些企业为了提升效率降低了质量要求,从而对非金属矿产的天然晶体的特性保护存在缺失,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矿石的可利用效果,将高质量的矿石变成了普通的矿石,这样既不利于企业实现盈利,同时还影响了我国的矿石综合利用效率,所以必须通过改善加工设备,提升加工技术手段来降低天然晶体的破坏问题,从而实现提升非金属矿产综合利用率的目的。

其三,_发低品矿产的研发与利用技术。针对当前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的低品矿产的利用而言,特别是砂质高岭土原矿以及萤石原矿等等,目前企业的基本手段是直接废弃,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更倾向于研发出能够直接利用这些低品矿石的技术手段与生产工艺流程,或者能够大规模冶炼低品矿石的挑选与提纯技术,以此来提高非金属矿产的全面利用效率。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非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利用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制造水平与产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还希望相关从业人员能够着力提升开采质量,引进先进开采技术,从而真正提升利用效率,为了企业的综合效益,更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淀佐. 拓展研发深度完善评价体系――国内外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进展及对策[J]. 资源导刊,2011,09:17-18.

第2篇:矿产行业现状范文

充分借鉴首轮规划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规划重点,坚持“维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指导方针,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维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线。加强勘查、科学调控、合理布局、优化配置、集约高效、扩大开放、科技创新、注重维护为原则,切实发挥规划在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审批、监督管理、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为促进我市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证。

二、编制依据

1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资发[]255号)

2资源部关于印发《第二轮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要点》通知(资厅发[]38号)

3省资源厅《关于认真组织开展省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专题研究的通知》 资办[]58号)

4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5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三、编制内容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矿产资源及基本特点;

2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规划: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开发利用现状划分区块;

3结合全面整顿和规划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和资源整合工作。为矿业权优化配置和有序投放提供依据;

4对岩盐矿产开采加大规划力度。合理规划定位和编制框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基础上,重点科学编制清江盐田开发利用与管理专题。一是系统编制勘探规程、开采设计规程、开采管理规程等三项规程;二是提出限制性开采和总量控制指标,明确准入条件、开采规模和相应管理措施。

(二)矿山生态环境维护与恢复治理

1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2划分矿山环境影响区(分严重区、一般区)

3确定矿山环境重点维护区、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

4落实恢复治理的重点工程、治理项目;

5相应措施和政策建议。

(三)专题设置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优化;

3矿产资源整合、勘查开采区划分与矿业权设置;

4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

5矿产环境维护与恢复治理;

6矿产资源维护与战略储备;

7规划实施保证措施。

四、编制方法

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础,认真总结和分析研究上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继续发展的要求和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征求意见、转变激进观念,创新发展,科学编制我市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使规划既切合实际,又具有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其中的规划指标、区块划分、矿业权设置、矿业结构调整更具有科学性。要采取专人编制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聘请省内有关行业和部门的专家为本规划技术顾问,不时提高本规划的质量和水平。

突出重点、体现特色,规范力求做到合理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兼顾、科学决策,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符合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

(一)规划编制工作计划与安排

规划编制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1资料搜集阶段

1搜集部、省、市、本市及本市各行业、部门“十一五”发展规划。

2搜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有关资料(矿山名称、矿山开采能力、实际生产能力。产量、产值、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从业人员、企业性质、规模等资料)

3搜集矿产品及相关延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品在国内外的地位等资料;

4搜集有关的政策、法规;

5其他有关资料。

2调研、咨询阶段

相关企业对资源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对岩盐资源进行调研。调查其开发利用状况、存在问题。

3资料整理、演讲编写阶段

具体依据《省第二轮市县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细则》实施,编制工作依照省资源厅、市资源局的总体要求。并形成本市矿产资源规划初稿。

4演讲评审、修改、提交阶段

进行修改完善,将规划初稿交协调小组审查、征求意见。形成送审稿经市政府审核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由市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

(二)成立技术支持单位

由市地质矿产局副局长兼任协调小组组长,组建规划协调小组。市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局、人大财经工委、资源局、建设局、民营企业局、环保局、旅游局、民政局地矿局、盐矿责任有限公司、盐矿等以及受委托编制单位为成员单位,上述成员单位各选派一名熟悉外地、本部门经济发展规划的分管领导为成员。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提供规划编制所需的各项资料;

2参与由市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有关工作(研究)会议。

3参与规化阶段性效果的审查和最终成果的初审。

五、预期效果

(一)规划演讲一份

(二)规划附表

1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2主要矿区储量基本情况表;

3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4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5主要矿产探矿权设置现状表;

6主要矿产采矿权设置现状表;

7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

8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分区表;

9矿产资源勘查区表;

10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

11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12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

13矿业经济区规划表;

14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15矿山环境影响水平评估表;

16矿山环境维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表;

17矿山环境维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项目规划表。

(三)规划图件

主要包括:规划图件表达的内容应与文本一致。

1矿产资源分布图;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规划图;

4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图;

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维护规划图;

6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图;

7矿山环境影响水平评价图;

第3篇:矿产行业现状范文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现阶段众多易于勘探的矿产资源都已开发殆尽,要想再获取更多的矿产资源就必须要进行更深层的地质勘查,勘查难度较大,使其存在了较多的风险。这里指的风险不单单是指技术风险,还包括经济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若不采取措施规避这些风险,必将会给矿产地质勘查投资单位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当前矿产地质勘查风险规避能力成为了所有矿产地质勘查投资单位最关心的问题。

2 当前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现状分析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生产都离不开矿产资源,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事业发展较为迅速。在建国后的短短几十年间就已经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段时期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刚刚进入起步阶段,相关的技术水平较低,相应的管理机制也都不够健全,严重缺乏经验和技术支持,处于摸索阶段;第二个时期是在改革之后到20世纪末这段时间,我国的经济、科技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带动了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快速发展。在此阶段,我国的矿产开发处于繁荣发展阶段,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推动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种类较为丰富,且总结了很多宝贵经验,在管理上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应的管理体制,并且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说当前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正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3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原因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气候环境多变,所以勘查难免会发生风险,导致不良后果,甚至直接造成勘查失败。要想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新弄清楚勘查工作中勘查风险产生的原因,结合原因寻找解决对策,保证风险规避措施的可靠性。矿产地质勘查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人员素质风险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矿产地质勘查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先进设备和勘探仪器的应用技巧,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而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矿产地质勘查队伍在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2 技术风险

因技术原因导致的勘查风险称为技术风险,某些情况下也可称之为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的成因在于: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浅层地质矿产资源已经被开发殆尽,采矿工作只能向深矿区开进,而深矿区的地质条件比浅矿区要复杂很多倍,国内现有的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存在缺陷,无法适用于深矿区,最终导致地质勘查难度增大,勘查风险也随之增高。

3.3 经济方面的风险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需要量和市场价格会发生很大变化,不同的经济体制下,矿产地质勘查所承担的经济方面的风险各不一样。因此,经济方面的风险,直接关系着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经济体制变化,矿产地质勘查的效益受到影响,矿产开发的投入和产出差距过大,则有可能导致矿业经济下滑,最终引起矿产企业的巨大经济损失,更严重还会出现破产和倒闭情况。所以,经济方面的风险,与矿产地质勘查的正常进行有着紧密联系,需要企业高度关注经济体制方面的实施政策,以有效掌控经济方面的地质勘查风险。

3.4 监督管理机制风险

由于矿产地质勘查的利润较为丰厚,吸引了很多地质勘查单位竞相找寻矿藏。但是这种数量众多的盲目找寻,不但不会产生较大的效益,反而会造成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浪费,产生一定的经济风险。

4 规避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有效策略

4.1 积极推进地质勘查市场化建设

市场化意味着资源共享,要配套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地质资料共享、技术成果共享平台以规避风险。目前地质勘探单位还是以国家拨款事业单位性质存在居多,这就造成勘查行业市场化不足,大量地质资料、技术成果、地质勘探信息都掌握在少数单位手中,技术、信息、 资料的垄断,不利于勘查行业资源共享和风险规避。实际上,建立国家级省级资料、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既可以避免行业重复投资,亦可以为新上项目获得规避风险的大量资源。同时,应积极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规范的矿产交易市场,尽可能降低矿产品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预测的不准确性。

4.2 积极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首先要不断推进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地质勘查项目进行确切的研判,能够判断是否有开采开发的可投资性,才能进一步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与工作。其次要对勘查技术规程进行拓展与创新。要严格按照地质工作中的环节要求进行严格的流程控制与工作的开展,对于人为造成的风险尽量避免和规避,这样才能够防止风险进一步蔓延。诸多实践证明,进行安全管理能够很多程度上规避防线的发生,特别对于规避经济风险尤其关键和有效。

4.3 不断提高矿山地质开采工作的工作人员水平

在员工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和管理,不断进行工作水平的提高。对人才的全面的培养需要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措施的分析只有不断进行核实和研究才能够实施下去。针对目前我国在地质勘探方面的现状需要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只有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做好详细的分析,才能够得出有效的数据和资料,对矿山地质勘探工作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制定出适合矿山地质勘探工作的有效方案。

4.4 不断加强行业内的管理与监督

首先在政策方面,要不断规范矿业权转让和矿业开采的审核管理制度,要对矿业投资人员的开采进度进行严格的管控,要设置合理的行业准入标准机制,标准应该具备严格性与合理性,逐步增加财政投资的勘查力度,并积极鼓励社会注资进行勘查工作。地质勘查工作不能盲目开展与进行,提高行业的准入标准,注重资质的控制与门槛的设置管理。很多风险的产生是因为受到个经济利益的驱使,因此国家对于矿业的开发必须严格管理与审批,对矿业的开发进行宏观管理,提高矿业集中度及矿业产值。

第4篇:矿产行业现状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矿业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矿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矿产地质勘查投资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投资总额稳步增长,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初见端倪,整个行业的资金市场有所扩大,矿业权市场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境外投资逐渐增加。中国矿产地质勘查投资向着开放的、法制的、市场化方向发展。

但是,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与其他产业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行业的投资增长较慢,计划性财政地勘投入正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投资比重由1999年的11.83%下降到2003年的6.02%;企业自筹资金的比例不断增加,由1999年的64.58%上升到2003年93.55%。但是,如果除去油气矿产,这一比重则要大大改变,自2003年以来,我国非油气矿产的矿产地质勘查资金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发展后劲显得不足。而且,市场化程度较低,中央部门投资比重过大,社会投资和外资投资比重过小。整个资金市场规模偏小、发育不健全。投资体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矿产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探、采”的体制,没有真正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国家投资低效、社会投资进入受阻”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的发展。

2.勘查权益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滞后,政策法规的稳定性、透明性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商业性投资的要求。

3.市场发育的程度不高,矿产地质勘查要素市场不发育。矿业资本市场缺失,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的投入规模偏小;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和中介组织不发育,数量少,不规范。市场主体改革滞后。国有地勘单位和国有老矿山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继续依赖于旧的运行机制,对市场信号和市场调节不灵敏。我国符合完全市场主体要求的涉勘企业并不多,大多是事企混合运行的地勘单位。

4.探矿权流转不畅。我国目前探矿权的流转不活跃,转让方式单一。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市场仍然是为“大而全”的国有地勘单位所垄断,缺少机制灵活、经营有进有退的中小型勘查公司和找矿人,整个矿产勘查市场缺乏活力。在矿业权融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往往作为矿产勘查风险企业的股东参与运作,并充分利用自身的金融、财务等专长,一方面保证矿业权融资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又在谈判中保障了风险企业原有股东的权利。

二、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配套措施

现在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几点具体配套措施如下。

1.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

矿业权市场是矿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中介,只有矿业权市场运转灵活而高效,中小型高风险勘查企业才能实现其潜在的高收益,真正的融入风险投资市场中。为了迅速培育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矿业权市场的进程:(1)尽快完善国家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合理的矿业权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矿业权资产交易成功后的收益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阻碍矿业权资产进入市场。因此,要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分配办法,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维护良好的矿管秩序,没有良好的矿管秩序,就无法建立规范的矿业权资产交易市场,应加强矿管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为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矿业权资产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努力拓宽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只有顺利地实现退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但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需大力加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1)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2)利用国外的勘查风险资本市场,在合适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筹资需要选择合适的上市地点。

3.加快地勘单位市场化改革

中小型的地勘企业是勘查风险投资机制中的客体,该机制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地勘企业的发展。要加强对企业化经营的行政指导和理论指导。地勘单位改革遇到的政策,如企事业离退休待遇的不同、财政预算管理的新规定等,以及在改革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或改革的方向性问题,都需要加强行政和理论指导。地勘单位要正确处理好事业牌子和企业化经营的关系,把工作重点放在实施企业化经营上。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尽快制定国家有关勘查风险投资的指导原则、战略方针、中长期规划;尽快出台政府低息贷款制度、银行贷款政府担保制度、有限合伙企业制度、勘查补贴制度、勘查税收减免政策等;进一步完善矿业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建立勘查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完善矿权流转市场。还要注重培养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人才,以运作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活动。

三、结论

矿产地质勘查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而且在当代日益呈现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趋势,这些特点决定了矿产地质勘查业很难像一般产业一样从普通融资渠道获得资金,而结合风险投资的特点,在矿产地质勘查中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就成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现阶段财政支出在矿产地质勘查中仍占相当比重,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资源保障的需求。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现状和风险投资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集中体现于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机制的构建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胡魁.振兴矿产地质勘查工作[J].资源产业,2002,(4):14-16.

[2]郭战英.内蒙古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管理[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1):1-6.

[3]梁珂.我国地质勘查业与矿产开发业协调发展的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9):20-23.

[4]冯建忠,续婧.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研判ABC[J].地质找矿论丛,2007,22(4):287-290.

[5]赵振华.从超大型矿床研究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思考[J].科学通报,1999,44(8):890-894.

[6]汪东波,梅友松,徐勇.重点成矿(区)带综合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J].地质与勘探,2001,37(5):1-2.

[7]王智民.重构地质勘查机制迎接矿产资源短缺的挑战[J].地质与勘探,2006,42(1):81-83.

第5篇:矿产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查;发展

Abstract: nowadays, our country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KanZhaYe more matu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y KanZhaYe analysis, th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ing industry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proposes some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一、发展现状分析

1.1行业规模

全国注册登记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到2011年年底共有2068个,全国有总人数超过112.90万名职工从事于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地勘单位(以下简称“地勘单位”)。其中:69.08万名在职职工,49.92万名离退休人员。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1:0.78。在职职工中,36.08%为地质勘查人员约22.76万人;11.02%的为工程勘察与施工人员约6.95万人;14.63%的为矿业开发人员约9.23万人;剩余38.27%的其他人员约为24.14万人。地质勘查人员中,63.27%的为技术人员约有14.40万人。其中,66.88%的技术人员总数为中高级技术人员,约9.63万名,占所有地质勘查人员的42.31%。

2011年,全国地勘单位总资产为3826.46亿元,其中,专用仪器设备净值95.38亿元,占总资产的2.49%。总负债为1363.97亿元。

1.2资质构成

截至2011年底,2068个企业和事业单位取得全国注册登记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有853个单位取得1项以上甲级资质,约占43.50%;382个单位取得1项以上乙级资质,比例为19.48%;有726个单位取得1项以上丙级资质,约为37.02%。

上述资质单位中,共核定13个勘查专业资质类别的甲、乙、丙级资质5758个。其中:甲级、乙级、丙级资质各有1646个、1788个、2324个,它们的占有比例分别为28.59%、31.05%、40.36%。

1.3收支结构组成

2011年,全国地勘单位共实现总收入1303.87亿元。其中332.52亿元地质勘查业收入,约占25.51%;22.63亿元矿业权转让收入,约占1.7 4%;364.73亿元矿产开发收入,约占27.97%;272.43亿元工程勘察施工收入,约占20.89%;311.56亿元其他收入,约占23.89%。在地勘业收入中,41.02亿元中央财政地质勘探费,约占12.34%,119.64亿元地方财政地质勘探费,约占35.98%,37.76亿元中央财政地质专项拨款,约占11.36%,30.94亿元地方财政地质专项拨款,约占9.30%,103.16亿元矿产勘查劳务收入,约占31.02%

二、我国矿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经济各方面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发展速度惊人。我国矿业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大幅增长, 带动供应随之增长,其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原材料保障的同时, 资源回收率低、资源高消耗、日渐短缺和矿产对外依存度高等一些问题日益严峻。有关研究表明在我国有各类型金属矿山10618座,大多始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经半个世纪的开采,老化的矿山近10000座,超出原设计的服务年限10年以上的矿山则比例高达8000座。许多矿山资源枯竭,造成保有储量严重不足,企业生产陷入困境。按我国目前的保有储量,估计到2010年一半左右的有色金属矿山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到2020年能维持生产的矿山将不足20%。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资源供应的日渐枯竭加剧了其与急剧增长的矿产需求之间的矛盾。当务之急是,做到如何缓解这个矛盾。在全国开展危机矿山项目的同时,更需要大力加强矿产合理勘查与开发,重点研究矿业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方法,进而实现矿产资源的再发现,再利用,减量化,再回收和再复垦等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增进矿业可持续的稳固发展。

三、方法措施探讨

1、加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建议中央和地方应继续给予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大力支持, 进一步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困难地勘单位,促进地勘队伍平衡协调发展。同时,国有地勘单位应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以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2、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为确保社会稳定,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建议实行地勘单位下岗职工提前退休政策,让大龄下岗职工提前退休,以解决地勘单位下岗职工多、年龄偏大、文化技能低、再就业安置难度大等问题,。

3、确保对国有地勘单位的支持力度。基本建设预算投资政策落实到位,帮助因基地建设、设备更新等欠账过多的国有地勘单位解决问题。

4、改革地勘单位收益分配。建议其收益分配向地勘单位倾斜,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安排的勘查项目,如发现有价值的矿产地,允许将大部分转为承担单位的国有资本金, 推进地质勘查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强商业性地质工作。

5、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要建立健全人才开发机制和管理体制,鼓励在职职工参加继续教育,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善地质勘查单位科技人才结构;以科技攻关项目和地质勘查为依托,着重培养科技领域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提高野外地质工作人员待遇,改善野外地质工作条件,逐步建立技术、管理、知识三要素参与的地质勘查开采项目收益分配新机制,为加强和稳定地质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环境;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及各种优惠政策, 按贡献大小对取得重要成果的科技人员相应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6、加强对地质勘查单位的指导和管理。引导各类地质勘查单位和企业开展合法地质勘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勘查作业质量。依据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行业准入。认真做好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的核定和监督管理,严格核实地质勘查单位的人员、资产、设备和管理水平,确保地质勘查单位的勘查资质类别与核定的等级相符。

7、发挥学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经验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注重发挥地质勘查行业学会、协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开展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咨询、培训等活动。

结束语

即将进入21世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适应新时代的资源供需全球化,还要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等措施,更应强调智能化以及人才创新,凭借科技创新,深化认识矿产勘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并开发的新“认知”,以探寻和达到勘查与开发适应新世纪矿业需求的国家目标。

参考文献:

[1] 裴荣富,梅燕雄,李进文. 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开发与矿业可持续发展[J]. 中国钨业, 2005,(02) .

[2] 裴荣富,梅燕雄. 矿产勘查的双控论与合理域模型[J]. 矿床地质, 2001,(04) .

第6篇:矿产行业现状范文

1我国采矿工程现状的相关分析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种类繁多且储量巨大。但是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矿产资源少。近年来,我国采矿行业发展迅速,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快了进度,大量的矿产资源被开采出来。除此之外,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工艺技术起步晚,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给矿产资源开发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阻碍着我国采矿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加上采矿工艺技术水平不够高,采矿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现象,因此,我国必须大力提高采矿技术水平,优化采矿技术工艺,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采矿行业的发展。

2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针对我国采矿工程的现状,在采矿过程中,要在时展需求的基础上,了解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我国采矿工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采矿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高技术操作要求、高危险性的特征。采矿工程主要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大类型。露天开采相对地下开采而言,具有作业条件便利的优点,且危险性较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高。地下开采作业主要在地下进行,作业环境差,安全系数低且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因此,在进行地下开采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搭建矿井,保证矿井的专业要求和规范性。另外,地下开采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采矿企业必须在进行采矿作业前严格勘察资源的地质构造,选择最适合的工艺技术进行开采。但是,因为诸多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采矿工程中仍会发生采矿安全问题,例如,坍塌、火灾、渗水和瓦斯爆炸等,都对采矿人员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所以,在采矿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2.2采矿工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分析

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工艺技术起步晚,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落后的采矿工艺技术导致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且浪费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虽然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技术不断进步,但是许多采矿技术没有科学的理论创新,导致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的采矿手段,导致整个采矿工程处于粗放水平。

3采矿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3.1加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措施

结合生产实践和经验,对于加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在采矿过程中,严格将安全问题作为采矿工程中的首要问题,任何工序和环节都要重视安全生产作业,在进行采矿作业前,对进入作业现场的人员进行严格专业的安全生产培训,确保每名采矿人员都有足够的安全生产意识。②进行采矿作业前,管理人员要对矿井内部安全情况进行严格的勘察,确保安全系数过关,并严格规定所有采矿人员的生产操作都依照安全生产规定进行。③重视安全预防工作的开展,对那些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要多次反复检查测验,并提前制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的解决方案,尽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3.2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

为了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①国家要重视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矿企业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的提高,促进采矿工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②对采矿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活动,保证每名作业人员操作能力达到入矿标准。除此之外,为了更好解决采矿安全问题和技术问题,改变采矿工程的现状,国家要加大对采矿工程的投资力度,完善采矿工程基础设施,包括矿产资源开采设施和矿产资源运输设施。同时,为了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避免采矿过程中导致的大量浪费现象的发生,采矿企业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矿产资源的开发率符合标准。还要考虑采矿工程的运输成本和运营效益,因材,要保证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加强在采矿区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

3.3加强采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随着采矿设备的更新和采矿环境的变化,传统采矿工程手段和操作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采矿需求。针对现代采矿工程操作技术和设备,采矿企业要加强对采矿人员的培训。运用分阶段培训的方式,循序渐进强化采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技术人员操作能力,使每名采矿人员都熟练掌握设备操作和材料的使用,保证整个采矿工程安全稳定进行。加强采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了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采矿企业要加强对采矿人员的关心,培养他们对采矿企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结束语

第7篇:矿产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林业企业;矿产资源;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90-1

1 林业企业矿业资源和项目现状

1.1 矿产资源的现状

林业企业多处深山,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营区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从目前已经发现的矿产多数是铁、金、铜、石灰石、大理岩、硅石、煤、矿泉水等。

1.2 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林业经营区森林覆盖率较高,矿产资源赋存隐蔽,成分复杂多变。另外由于地上植被较密,勘探难度大、成本高、效果差。

1.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业企业多数拥有数万公顷的重点公益林。而且,很多林业企业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有关规定,在这些区域内不能有任何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林业企业经营区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相当低,

2 矿业项目存在的问题

2.1 投资矿业项目的风险较高,林业企业不愿投资

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从林地占用审批、矿山设计、基建、达产至达到设计能力,一般都需要几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矿产品价格的变化,可能使原预测投资回报率受到影响。

2.2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有破坏,林业企业不想投资

开采矿产会造成地表下沉、地下水位下降、森林资源减少、生物资源减少。而且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会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料,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

2.3 占用林地审批相当麻烦

目前,国有重点林区的林地占用审批需要到国家林业局审批,而且有指标限制,一般不会给审批。

2.4 无法参与矿产企业的经营管理

目前矿产企业开发利用主要由地方国土资源局管理,矿产企业的各项统计也主要由其负责。一般以林地、林道参股经营的林业企业却因不能参与企业管理,而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

3 林业企业发展矿业经济的措施

(1)林业企业应在适当的时机成立专门的矿产开发公司,投入资金对经营区内矿产资源的进行勘探,以探矿权或采矿权与相关公司合作,扩大参股比例。矿产开发公司可以针对已经参股的企业,直接参与经营,掌握企业效益。

(2)对参股的矿业公司要安排专人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担任副经理或财务人员,并按月将生产、财务报表报送林业企业,可以保证企业及时分红,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3)林区公安、资源林政、森林防火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参股的矿业公司要真心服务,做好林地占用审批、森林防火、治安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赢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让外来投资商安心、顺心、放心。

(4)以法律、经济、规划、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和矿业权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消除无证勘查和开采、乱采滥挖、越界开采,以采代探,非法转让等各类违法行为,全面查处违法案件,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4 林业企业发展矿业经济的建议

4.1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配合省、州做好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地质勘查部门的沟通联系,开展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为矿业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源基础和地质资料,掌握矿业经济开发的主导权。

4.2 坚持依靠行业内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机械设备高起点开发矿业资源

鼓励矿业企业增大研究开发资金投入比例,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推广,通过技术结构调整,提高矿产资源的采、选、冶回收率,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4.3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要严格按照生态、环保双重标准,少办矿、办大矿的要求发展矿产业。在矿业开发工作中,坚持“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建设与自然、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现代化矿业企业。坚持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对已废弃的矿区,要拓展融资渠道,加强生态恢复治理和矿区还林;对新建和改扩建矿山,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腐殖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对矿山产生的废弃物不能按要求及时治理、复垦的,不得扩大开采规模。

4.4 减少审批环节

第8篇:矿产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黄金矿产资源 现状特点 地质勘查 主要形式

在当今社会,黄金具有重要的流通价值,它兼具货币属性和商品属性,是国家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古今中外人们都对黄金的储备工作非常重视。黄金的流通性能极佳,它本身更是具有无可代替的保值特点,可以为国家货币信用体系的稳健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确保国家财政的安全性。

1、我国黄金矿产资源的分布现状和特点

总体来说,我国的黄金矿产资源分布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基本上在各个省区都有黄金矿产资源的分布,探明的总储量也比较可观。但是从现阶段的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黄金矿产资源分布范围比较广泛,种类也比较齐全,这就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黄金的种类有很多种,产区也不尽相同,例如砂金的产地主要是东北地区的北东部边缘地带,有色金属的主要产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的黄金矿产资源中,岩金矿占的分量最大,其次就是伴生金,2007年我国已经探明的黄金资源的总量是5541.3吨,有65%的岩金,10%的砂金,伴生金所伴生的有色金属多为铜、铅、锌等。在我国,黄金矿产资源以小型的金矿床为主,占全部矿床数量的87.63%左右。我国的中型金矿床的数量有154个,中型矿的黄金资源的储备量比较大,约占总量的9.82%左右,而大型的金矿床的数量最少。黄金矿产资源的矿床规模大小与开采的技术条件对黄金的开采程度和数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社会对黄金资源的需求,又提高了黄金矿床的开采技术。就目前的开采状况来说,我国的金矿开采形式多为地下开采,难度比较大,想要实现高产就要投入高水平的科技力量。黄金矿产的开采形式主要取决于矿床的特点和性质。我国的矿床多是一些脉状矿床,总体的变化情况十分多样,品位也有很大的差异性,矿体的厚度很小,在开采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和其他的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的黄金储量比较多,但是产量却比较少。近些年,难以开发的金矿资源已经在生物预氧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得到了很大规模的开发,为保证我国的黄金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黄金的产量迅猛增长,对其进行合理的规范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黄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体系化和制度化的特征,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六大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对于科技应用方面,黄金行业也是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装备技术为黄金的开采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黄金开采程序还加强了清洁环保技术的应用,使矿区周边的环境达到了一定的和谐程度。

2、我国黄金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的主要形式

我国黄金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程度在世界上还处于比较低端的水平,黄金资源短缺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我国的黄金矿产种类非常多,但是在对黄金的勘查方面做的工作远远不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问题。金矿资源在勘查地质方面具有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地质勘查工作的技术投入不够,在对很多重点区域的勘查工作上没有使用比较快捷的方式。第二在一些相关理论的探究中,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导致没有更好的理论知识来对相关的实践进行有效地指导,这也是阻碍黄金矿产资源开采行业综合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原因。第三黄金开采事业缺乏强有力的全局部署政策,例如有一些黄金储备比较丰富的地区在进行开采之前已经被房地产项目划分到区域范围之内了,在管理上就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和争端。可见,对黄金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还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结合当前的具体实际和黄金勘查与开采发展的良好状况,要将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二者综合起来进行考虑。面对黄金与日俱增的需求量,我们也要增加金矿开采的力度,对不同岩性的地层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估,以便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具体的开采的形式也包括三种,一是不断地去挖掘黄金矿床中的深部资源,目前勘探的程度可以达到1100米,这与过去相比又有着很大的进步。过去我国的黄金矿产资源的开发深度和发达国家的相比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我国金矿资源不够丰富的原因之一。提高勘查的深度和力度,则不断地拓展其开发利用空间。二是要扩大现有金矿床的开挖范围。很多金矿床都具有相当长的开采时间,在以后的勘查过程中必须拓展其开发的空间范围,才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产量。第三是要努力发掘新型的金矿矿床,以增大挖掘的发展空间。过去我国对黄金资源的地质勘查的形式比较单一,勘查技术水平也不高,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尖端技术广泛应用到金矿的勘查和开采中,所发掘出的新型金矿的数量也在大量增加,尤其是伴生矿的新类型也在不断地被发掘出来。

在对黄金矿产资源进行勘查的时候,还要加强对地质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黄金矿产资源的勘查队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为黄金矿产资源的勘探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各级政府部门也要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金矿资源的勘查工作制定出强有力的政策,不断增强黄金开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要急功近利过度开采,反而不利于黄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黄金矿产资源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黄金矿产的开发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相关部门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并投入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才能促进我国黄金勘查与开采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矿产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 创新 找矿模式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18-2

目前,地质找矿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地质工作停滞不前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不充足,对当前我国地质工作投入比较薄弱,同时对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每年新增探明储量与开采量的比例严重失调,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为了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矿产事业的发展,为解决好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勘查战略部署方面,应继续加大矿产勘查的投入,加强西部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工作的勘查水平,进一步挖掘其资源潜力。

1地质找矿现状

我国面临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对我国主要矿产品种的分析表明,到2020年,国内供应能力可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矿产有天然气、铅、钨、锡、钼、锑、稀土、磷、钠盐、芒硝等矿种;不能满足的有煤、石油、铁、锰、铬、铜、铝土矿、锌、镍、金、萤石、硫、钾盐等矿种。其中满足程度极低的矿产是钾盐、铬,满足程度低而又关系到国家经济和军事战略安全的大宗矿产有石油、铁、锰、铝土矿、铜和钾盐。这种矿产资源状况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严重制约,迫切需要地质工作者在地质找矿过程中探索如何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这一难题。新华社在2006年播报的中提到,现在我国急缺重要的矿产资源,要大力实施资源保障工程。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使我国一直持续存在矿产资源得不到有力的保证局面,这直接导致了矿产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地质找矿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因此,作为地质工作者要敢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据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矿产资源比较稀缺,这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测在1/3,这给我国地质找矿营造了广阔的前景。外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平均深度为800m,我国的勘查工作平均深度不到500m,这说明我国深部勘查找矿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为此,加强深部勘查找矿是我国在今后地质找矿工作中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地质工作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地质工作者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和责任。因此,要把握住时展形势,抓紧机遇,结合现状,解决社会经济建设需求量大的关键矿产或支柱性矿产的找矿突破问题,为解决我国的矿产资源危机做出贡献。

2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各项工作开始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新环境为前提来设计,其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其中有技术问题、项目问题等,更为重要的是行业诚信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国际环境都有所转变,地质找矿、已有观念与新环境下的新地求相冲突,直接制约着地质工作的改革,使地质找矿工作和改革变得繁重而艰苦。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矿产资源需求缺乏充分准备,迫使地质找矿工作改革加快步伐,然而地质工作的投入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开始仅仅依赖于市场配置资源,加上对矿业权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未建立市场为主导的地质找矿机制,地质工作市场的主体缺位,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混乱局面,影响着社会资金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资金投入的积极性。我国这几年的基础地质工作资金依赖于中央国家财政的投入,且加上地质找矿行业基础薄弱,专业的地质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以及严重流失,基础地质勘查工作投入相对较少,找矿缺乏基础地质资料保障,使得地质找矿工作者较安于现状,致使科学化发展的速度迟缓,不能按照工业化矿产需求进行科学的准备,这是直接制约地质事业计划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地质找矿工作被市场看好,且资金充足,而地质找矿改革的发展却受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科技支撑与标准规范所制约,使得我国的矿产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有效开展。

3完善创新找矿工作模式、实现找矿工作新突破

要实现找矿突破,必须在工作中强调务实和创新,完善地质找矿工作模式。地质找矿工作创新,主要体现在系统思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勘查模型等方面,由此形成的创新工作模式对实现找矿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1工作方法创新

工作方法创新是提取成矿、找矿信息、成矿研究、找矿评价、工作成果总结和报告编写等工作的需要。工作方法创新要关注以下几点:

(1)地质找矿工作要实现“六化”,即明细化、综合化、系统化、四维化、规范化、目标化。在地质找矿工作“六化”过程中寻求找矿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