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战略财务管理;财务战略;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行企业管理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企业诸多管理的顺利高效开展。为此,这就需要结合现行企业管理的发展需求与特点,在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将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有效的融合起来,构建新型的战略财务管理,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产生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为保障企业经济水平的可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涵义
战略财务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管理为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隶属于企业职能管理,企业战略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企业战略财务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管理为指导思想,通过综合战略的高度、收集、加工以及企业各方面的经济信息,实现对企业资金等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进而,协助企业高层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总结来说,企业战略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次创新与完善。
二、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特征
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相比,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并且,还具有独特的四点特征,即综合性、长期性、动态性以及外向性。
首先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特征。综合性又称之为整体性或者全局性,其综合性主要表现在财务战略与其他企业职能战略相结合,共同构成企业的整体战略,通过实现企业各职能部门协调一致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确保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现阶段,我国各企业正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之中,再加上,现行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理财环境的复杂多变,因此,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只有切实综合性进行管理,才能够保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以指导、协调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其次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长期性特征。长期性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核心特征,该特征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基础之上,以战略管理为导向,通过不断强化企业财务决策者的战略意识,力求制定出长期财务战略的规划和预测,确保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强大与发展。
再次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动态性特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发生着不断发展与壮大,再加上,经济体制环境的多变性,因此,导致传统的财务管理战略不能够满足现行企业的需求。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将能够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发生着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即当企业环境发生较大变动时,企业财务战略随之做出有效调整;当企业环境发生较小变动时,企业财务战略对行为起着指导性作用。
最后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外向性特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化以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予我国现行诸多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经营目标三者的平衡关系逐渐被打破,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将企业与外部环境有效的融为一体,并不断加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并且,根据企业的需求与特点,及时调整企业财务战略结构,切实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企业各项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共同创造资本收益,进而,达到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效用最大化和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一般情况下,现行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以及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
首先是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使用的高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充分的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为此,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现行企业树立起人才资源效益观,采用合理的设计管理报酬契约来有效监督和激励相关人员,切实保障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其次是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现行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划分为两部分,即财务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以及营运资金决策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强大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有助于确保企业盈利能力可持续进行,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是技术核心竞争力,正确的研发决策和技术更新决策决定着技术核心竞争力,技术核心竞争力对于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以上两种核心竞争力共同决定着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是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社会效益在企业中产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社会效应对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应切实兼顾社会效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营造出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内容研究
1.营运资金管理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33-01
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这是因为,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就需要我们切实转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创新和丰富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明确其目标,不断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笔者认真深入探讨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与内容,并结合实际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一、创新财务管理的内涵及内容
在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强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具有深刻的内涵与意义,也是大势所趋的问题。所谓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就是指在企业财务管理实现量的逐步积累以后,由于受一些有关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逐步发生了改变,进而实现质的跨越。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一个交替演进的过程。也可以这样说,是对企业过去财务管理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
一般而言,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投资战略,即知识、智力的投资,也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投资,也包括人才投资、技术投资、市场调查投资等方面。此外,创新企业财务能力还包括了企业生产利润的分配、银行贷款等经济要素投资方面。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济要素主要有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流动资本和知识技术等。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脑力劳动已经成为了劳动的重要形式。因此,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必然成为了知识经济社会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也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另外,随着企业日常管理的不断扩展,一些企业已经把无形资产管理列入了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创新财务管理的思考
(一)转变财务管理意识
转变财务管理意识,是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现代企业所开展的一切财务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也是受一定的思想观念制约的。过去,由于受传统落后理财思想观念的影响,企业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效果极不明显,甚至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影响与制约。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转变企业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环境与氛围,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中,世界经济局势复杂多变,也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和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和变化,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转变和创新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全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树立科学理财观念
树立科学理财观念,是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要求。首先,我们必须坚持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关体制机制,尽量做到依法开展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做,切实维护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严肃与权。也要监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履行自身职责,加强监督监管,严格执行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与纪律,按章依法开展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查处。其次,我们必须注重勤俭节约的理财观念。要严格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把财务管理关口,努力压缩一切不必要的财务开支,尽量把财务资金用到关键处。再次,我们必须积极创新理财观念。要积极学习、借鉴和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方法,努力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全面推行预算管理、集中采购等体制改革,逐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此外,也要深入分析、研究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对策、新方式和新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创新财务管理行为
创新财务管理行为,是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途径。目前,以互联网技术得到全面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彻底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生存环境、模式及途径。因此,一些企业纷纷从大规模生产逐步转向个性化生产,从以产品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必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外,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发展到信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区域化竞争已经转变为全球性竞争等,这些发展变化,势必使得了企业财务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其形式、途径以及手段也跟着改变。所以,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行为,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的关键问题。另外,企业生产供应链管理的全面发展,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日趋网络化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在企业生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把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等有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行为。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是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实际上,企业财务人员经常同钱、物打交道。因此,其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其能不能经受住诱惑和各种考验,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对此,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比如选派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继续深造、学习培训、考察交流等有效途径与方式,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尽力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带头执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带头树立企业财务管理新风尚,并通过模范带动作用,引导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履行自身职责,不断开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结束语:总之,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优化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途径以及形式,进而更好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财务治理;财权配置;财务关系
一、前期研究的简要述评
(一)主要观点及简要评价
财务治理理论发展至今,已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财务治理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各种观点林立,尚未达成共识。国内财务学者基于不同学识背景,从多个角度对财务治理内涵进行了探索,给出了多种财务治理定义方式。
依据财务治理定义侧重点不同,各种理论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财权配置”视角的定义,强调了财权配置对公司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提出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其代表人物有伍中信(2001)、张敦力(2002)等;二是“子系统”视角的定义,将财务治理问题研究置于公司治理框架之下,突出了财务治理的重要地位,其代表人物有李心合(2000)、黄菊波(2002)等;三是“财务契约”视角的定义,强调了财务治理的契约属性,突出了契约经济学对于财务治理研究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宋献中(2000)、冯巧根(2000)等;四是“财务信息”视角的定义,强调了财务治理对于财务信息生成、呈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财务治理目标应为确保财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其代表人物有杨淑娥(2002)等。
笔者认为,财务治理不同定义之间本质的区别并不大,只是定义角度不同、强调的侧重点不同罢了。事实上,财务治理内涵各种不同观点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其间有很多是融合的,如部分学者基于契约观、财权配置观双重定义方式,就是从两个角度认识财务治理本质,而其观点并不产生内在冲突。
(二)财务治理“信息观”的商榷
财务治理“信息观”是杨淑娥教授近期明确提出并全面阐释的理论观点,对财务治理内涵研究而言非常值得关注并加以研讨。
财务治理“信息观”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规范财务信息的生产和呈报机制,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分配体制中应有的权益,为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真实的、相关的财务信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制度安排包括对财务信息生成程序、生成质量以及呈报机制的规范;对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财权的配置和再配置,以及激励制度等(杨淑娥,2006)。
该定义的合理之处在于:一是突出了多角度定义,不但体现了“信息观”,还体现了“契约制度观”与“财权配置观”,视角开阔,定义全面;二是强调了财务治理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将财务治理同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可靠性联系起来,目标指向明确,强调了实践应用性。该定义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未充分理解“治理”的深刻含义,财务治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确保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其重点应在于财务决策的科学与有效监督;二是在财务治理如何保证财务信息有效性实务操作方面,似乎内容特点并不鲜明,未突出财务治理的独特作用。
二、定义的基础
财务治理是全新的研究领域,只有深刻理解财务治理相关领域的各种“关系”,才能找到财务治理定义的基础,
真正把握财务治理内涵。
(一)财产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关系
理解财产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与企业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理解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区别的经济学基础。
财产所有权与产权是等价的概念,指的是对给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公司之所以能够成立,股东提供了公司所必需的物质资产(财产),形成了公司法人财产及相应的法人财产权。公司法人财产权派生于股东财产所有权,是股东让渡财产所有权主要权能而形成的权利束,这一法人财产权归公司所有,对股东而言又是独立的。
企业所有权主要是从理论研究角度定义的。企业所有权指的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张维迎,1996)。企业所有权强调了由于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所带来的“剩余”问题,即股东让渡财产所有权,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签订“企业契约”形成公司法人实体,但“企业契约”不可能将所有未来发生的事项规定清楚,这就形成了在股东财产所有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界定时的模糊地带,即“剩余权力”(企业所有权)问题。进一步研究,便涉及到了是依托于财产所有权的股东还是依托于公司法人财产权的经理层应该享有“剩余”的问题。
在财务治理领域,公司股东等治理主体对公司财务战略与重大财务事项作出决策等方面,多与财产所有权相联系,依托于股东投入公司资产所保留的部分财产所有权。财权配置等方面,有关股东与公司财务权利划分问题,又多与企业所有权相联系,与管理层面如何分享“剩余财权”非常重要;在财务管理领域,强调的是对日常财务活动的具体管理,多与既定的法人财产权相联系。因此,可以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权限依托于股东财产所有权,并特别关注企业所有权安排,而公司财务管理权限依托于既定的法人财产权,注重对治理层面财务决策具体执行与日常财务管理。
(二)“治理”与“管理”的关系
“治理”与“管理”的关系在财务领域的区分初步形成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两大层面,构成了财务治理“双层面观”的理论基础。
公司治理与管理活动是有区别的,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管理的中心是内部的;治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管理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治理是战略导向的,管理是任务导向的;治理关心的是“公司向何处去”,管理关心的是“使公司怎样到达那儿”(费方域,1998)。
财务治理是财务战略层面的财务活动,其行为主体是公司外部股东等。对于拥有完整法人财产权的公司而言,公司股东是外部的,不可干预公司日常运营,股东只有通过财务治理活动借助公司管理层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财务治理侧重于财务战略制定与重大财务事项决策,而不在于日常财务活动管理;财务管理则是公司内部管理层依托公司法人财产权,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公司管理层日常财务管理活动虽然不受外部股东干预,但在财务战略导向等方面必须服从股东意志,财务管理侧重于财务战略执行与日常财务事项管理。基于此,有理由怀疑:公司财务管理是否能够真正脱离财务治理独立运作而实现自身目标?
有学者从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角度区分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两个不同层面,认为财务治理主要处理“财务关系”,财务关系的处理也就是对财权流(权利)的配置;财务管理主要处理“财务活动”,财务活动也就是对本金运动(价值)的处理(伍中信,2005)。这一研究视角值得关注。治理层面的财务活动并不直接作用于公司,而是通过治理规则由公司财务管理实现。从这一角度讲,财务治理强调关系而不强调活动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上,财务治理中强调财务关系而并非不重视财务治理活动,只不过是治理层面财务活动受限于股东所保留的财产所有权部分权能,即要保证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完整,要保证公司财务管理的相对独立;财务管理中有财务活动也有其相应形成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分层就是对公司内部财务关系的处理。由此,仅从“关系”与“活动”角度区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并不确切。
(三)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两大体系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公司财务体系的系统完整性,又使财务治理独立于公司治理,由此构成了财务治理“子系统观”的理论基础。
完整的公司财务体系由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共同组成,财务治理主要涉及基于股东财产所有权的资本重组等财务事项,这些事项非日常财务管理即使能控制也无权管理。财务管理则基于公司法人财产权,对公司日常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管理。财务管理必须服从股东等财务治理层意志,贯彻其制定的财务战略;公司治理则是相对于公司管理的独立体系,主要从股东等治理高度决定着公司发展方向,并对公司管理活动进行指导、约束与监督,其内容体系包括财务治理、人事治理等。
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都具备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两者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两者内容体系中均包含财务治理。从这一角度来说,财务治理是两大体系的交叉领域,是两者的融合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公司财务视角所认识的财务治理同公司治理视角所认识的财务治理是有差别的,各自所强调的重点不同。前者注重财务体系协调性,关注财务权限划分与财权配置;后者注重治理体系协调性,关注财务治理主导作用及其与人事治理等的协作配合。
三、本文的定义
财务治理的定义,如果仅从单一视角观察往往不利于全面理解其内涵。仅从财权配置视角定义则内涵过于单薄;仅从子系统视角定义则容易与公司治理内容重复;仅从财务契约视角定义则容易内容空洞化;仅从财务信息视角定义虽指向明确但内容似乎过于狭窄。基于以上理解,只要保证内在本质不冲突,多角度定义财务治理是适宜的,可以避免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而产生不必要的分歧。
综上研究,本文认为可将财务治理定义为:基于股东财产所有权,在公司财务管理层面之上,由公司股东、董事会等治理层决策,经理层实施,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作出决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主要包括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规范三方面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复初.现代财务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杨淑娥.公司财务治理:一个需要重新甄别和审慎研究的命题[J].会计师,2006(2).
[3] 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5(10).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
精益管理的精髓:“精”――意为精简、精细、精良,旨在提高效率;“益”――意为趋利避害,旨在提高效益。精益管理的核心是不仅要关注降低成本,同时还要以创造价值为目标“做正确的事”。简言之,精益思想就是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不断地降低成本。
(二)精益管理对烟草企业的特殊意义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卷烟市场消费能力持续下降,同时政府控烟措施不断强化,烟草企业面临外部市场萎缩的风险,要继续保持利润处于较高增长水平就必须实现管理转型,大力推行精益管理,尤其是推行精益化财务管理。
二、精益化财务管理的要求和作用
精益化财务管理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既是局部细节的精细化,也是总体目标的最优化。精益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成本管理等过程中,要求消除每一个环节、流程的误差和缺陷,不断关注并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利用最小的资源、较短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达到效益最大化。
精益化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建立无间断流程,实现全面动态管理。精益化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建立精准有效的财务数据库和数据链,从而帮助企业及时把握生产经营动态指标,以便于“围绕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去适时的调整生产经营管理策略。
三、烟草企业推进精益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要点
烟草企业要深化精益化财务管理措施,强化关键性财务指标管理,深挖降本增效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和良性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推进财务流程优化再造
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整合、优化关键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理顺内部资源整合优化与业务协同,建立完善的会计基础规范和核算制度、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会计监督等制度体系,重视过程控制的精细化和财务监控,构建精益化财务管理长效机制。
(二)建立投资评价指标体系
烟草企业把投资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根本目标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方式和渠道。根据精益管理的思想重新设计评价投资方案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从更多的方面和更细的层次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三)强化现金流管理
?⒆式鸸芾硖岣叩胶诵哪勘辏?强化资金时间价值观和现金流量观,提高货币资金保值增值水平。不仅要侧重于企业账上的现金或现金流,更要拓展到整个产业链条上,运用供应链金融工具,将上下游的现金流打通,提高调动资金资源的能力。同时,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坚持节流与开源并重,管好钱,用好钱,建立全省统筹的资金营运增收机制,提高资金资本运作水平。
(四)统筹平衡应付应收计划
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适当、精准、合理的持有现金额度,运用理财方法,统筹平衡应付应收计划,保持适当的存货规模和数量。仅仅把“现金为王”作为一句口号已远远不够,资金管理者应该调查现金的来源和走向,获知现金赤字或者盈余的时间轴。
关键词:精细化;财务管理;企业;内涵;必要性;实施方式;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发展明显,国民经济发展体制日趋成熟与完善的推动作用下,市场竞争的参与主体——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当中所获取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弱,竞争活力也明显降低,大量潜在的财务管理隐患成为了导致以上问题的最本质性原因。从这一角度上来看,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加大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推行力度,已成为现阶段企业恢复竞争实力与竞争活力,谋求更高一层次发展的最直接途径。本文试对其做详细分析与研究。
一、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分析
怎样才能称之为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呢?总的来说,我们将一种以具体经济行为/业务活动为基础,以面面俱到、事无巨细为基本原则,以具体化的工作岗位/经济业务为基本对象,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流程与业务规范的财务管理方式称之为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在精细化财务管理作用之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各项管理事务均能够在精细化、具体化、严谨化的管理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其财务价值,由此也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双重提升。与此同时,在财务监督不断深化的同时,财务管理与财务服务职能也有所发展,当其具体到对财务管理事项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中,财务活动的潜在应用价值也得以体现。
二、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必要性分析
首先,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具体到每一岗位与每一经济业务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加能够从细微入手,发现存在于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尽早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限制之内,提高企业整体抗风险水平;其次,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作用之下,各工作岗位、各经济事业均有与之相对应的针对性业务流程,较统一化的业务流程更能够控制成本费用开支,与此同时,系统的业务规范能够为企业资源统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由此也促进企业可持续的发展进程;最后,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能够推动企业总体目标的高效达成: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具体的工作流程及业务规范与依托,是企业生产运行系统中各岗位工作人员均能够熟悉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并明确各岗位在整个生产流程中所处地位,引导各岗位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引导财务管理服务于经营管理,在达成财务管理目标基础上高质量的达成企业总体目标。
三、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方式分析
1.构建新型财务管理观念:企业管理人员及财务工作人员均应当树立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观念,以企业各岗位、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为切入点,充分挖掘企业潜在财务管理能力,侧重于对财务管理质量及效率的双重提升。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企业财务管理员工应当习惯使用财务化的专业语言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业务行为予以描述、界定并规范。在企业全体员工的支持与配合下,确保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够处在一个安全且稳定的环境当中。
2.明确新型财务管理任务:在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作用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最根本性任务在于:以成本控制与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达到提高经济增值的高水平。企业各部门、各岗位需要在与其他部门岗位相互协调的过程当中,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搞好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工作,确保财务管理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还应当以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状况为着眼点,针对企业发展制定相应财务分析报告。
3.完善新型财务管理方法:在企业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当中,还应当以预算管理的落实为重点,对财务管理实施方法予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全额成本费用纳入企业预算管理范畴,将每一支出款项与具体的部门、岗位、员工相对应,配合健全的监控手段与考核制度,最大限度的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四、结束语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样是如此。借助于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企业所获取的第一手财务管理信息完整性、真实性以及精确性指标均有所保障,为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了有利环境。可以说,精细化财务管理是现阶段企业应对剧烈市场竞争冲击与挑战,谋求稳定生存与发展的根源所在,其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周 华:以会计制度改革为抓手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J].新财经(理论版).2012.(03).209-210.
[2]吴曙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新趋势——财务管理精细化.[J].会计之友.2011.(24).9-11.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的挑战
大数据对企业的挑战与它的发展趋势密不可分[3]。大数据科学理论的突破,改变了原有的数据世界的很多算法和基础理论,实现了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对企业财务发展提出了更严格的发展要求;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加上云设备为大数据提供了弹性可拓展的基础性设备,为大数据提供了双重技术保障,为企业财务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定义、数据的来源管理、数据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数据的加工融通等。数据管理能力不仅仅作为实时财务分析改善财务结果的一个手段,更提供了与商业相关的洞察力,给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带来更大力量。数据管理能力要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作为数据收集和处理枢纽地位的财务部承受着重大的挑战,要从原来的事务性财务管理、事后核算变革为经营管控型财务管理、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结合,提升财务管理对企业决策的支持力量。
(二)财务管理系统的创新
财务管理经历从了从人工核算、电算化会计软件、ERP系统、商业智能((BI)等演进过程,财务管理系统面临着如何解决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如何融合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数据,如何与业务状况实时交互地监督管理,如何多样化呈现财务信息和风险预警等问题。大数据时代为财务管理系统的创新开启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二、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意义
大数据技术会使财务管理工作突破以往结构化的关系型内部数据的案臼,会更多采用外部的、非结构化的多维数据,提供多种如Hadoop, MapReduce或Storm计算架构作为数据整理的工具,运用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甚至战略方向提供有用的建议支持,全面发挥财务部数据中心的作用。
从企业前瞻性管理来说,预算管理机制在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大数据对预算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实时动态接收海量数据,科学分类、深订整合并为挖掘出有价值信息提供了可能性。
三、财务管理的变革
(一)企业价值内涵的延展
按波特价值链理论,企业价值链分为三层,分别是:日常采购、仓储、生产、质检、分销、配送和售后的运营层,提供支撑如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会计、企业信息管理等的管理层,以及包括诸如品牌、创新、企业文化、战略等的极具增值性的决策层。传统的财务管理大都停留在运营层面,像人员结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企业品牌、企业文化等与企业价值潜力相关的数据因为都属于非结构性数据或半结构性数据不能体现在传统的财务结果中,这些方面的大数据拓展了企业价值的内涵和外延。对这些数据的收集、重新定义、加工分析,会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真实价值和发展力量。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用理性的数据了解员工的工作完成量给出合理的评价。在新的数据环境下企业文化由对人的要求转移到了对数据的要求,重新对团队精神进行定义,更多的体现在了数据操作过程中的相互配合,给予彼此信任,真实有效地反映客观实在的东西[[5]
(二)决策信息丰富化
大数据具有来源广、结构多样化、信息量大的特点,财务管理者可以突破原有的小信息量的限制,动态了解到企业的外部市场、客户、竞争对手、运营成果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状况,增强了企业预测的数据基础,及时提供更多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这样便于从多方面看问题,宏观把握运行趋势,有利于促进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投资利用途径多样化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财务治理; 财务管理
引 言
目前,学术界对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关系的研究散见于有关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论著中,具有代表性的如蒋颖在《构建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现实思考》一文中提到“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概念,但财务治理是制衡机制,财务管理是运行机制”;杨淑娥和金帆在《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中提到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都是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但财务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财务管理是一种运行机制,财务治理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此外,申书海和李连清在《试论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与对接》一文中较为系统地对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作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两者对接的途径;衣龙新和何武强在《财务治理、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辨析》中分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两部分对财务治理、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三者的关系作了论述。根据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蒋颖、杨淑娥和金帆、衣龙新和何武强对三者关系的阐述缺乏较强的系统性,申书海和李连清对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关系的论述虽较为系统,但没有从公司治理的高度来对其进行研究。本文拟在界定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三者内涵的基础上,从具体目标、主体、对象方面讨论三者的区别,并阐述三者的联系。
一、三者内涵的界定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
经济学家科克伦(Phlip L.Cochran)和沃特克(Steven L.Wartick)提出:公司治理问题包括在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是:1.谁从公司决策/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收益;2.谁应该从公司决策/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收益。当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公司治理的问题就会出现。葛家澍教授认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就是要建立一种合理的组织架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与制度,正确处理好股东、董事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使所有者既能有效地监督经营者,而又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同时使公司经营者(经理层)的个人利益同公司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能主动维护股东利益,以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阎达五和杨有红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规范与法人财产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其中包括股东、董事会、管理者和工人),或者说它是法人财产制度的组织结构形态。这一制度安排或组织结构形态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制衡来实现对管理者的约束与激励,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和相关利益者(stock holders and stake holders)的权益。杨淑娥和金帆认为公司治理是规范和处理公司各种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称为公司治理。张先治和袁克利对公司治理的解释是:外部索取权人为了保障他们在公司的索取权不受侵犯而以契约关系为基础对整个公司进行的控制。
由学者们对公司治理所下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定义中都涉及了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在享有利益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与权力相一致的责任。因此本文认为:公司治理是为规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制衡与激励的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安排。
(二)财务治理的内涵
杨淑娥和金帆对财务治理的理解是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蒋茵认为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从而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财务制衡制度安排。申书海和李连清提出:财务治理是指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公司长远目标,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用以平衡各方财务权、责、利关系,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袁银辉和曹立星的看法是:所谓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从而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制度安排。财务治理就是指公司的各种索取权人为了保障他们在公司的索取权不受侵犯,利用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公司实施的控制。公司治理的最重要功能,应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相互制衡关系,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由学者们对财务治理的理解可以看出其共鸣之处在于都认为财务治理是通过合理配置企业财权,提高公司治理模式的一种制度安排。杨淑娥和金帆强调了这种制度安排应该是动态的,申书海和李连清则认为这种制度安排不仅包括正式的,而且包括非正式的。本文认为,财务治理是指为了保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通过财权在各财务利益主体间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财务目标,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财务制衡制度安排。
(三)财务管理的内涵
学术界对财务管理的理解相对一致,如荆新、王化成和刘俊彦认为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申书海和李连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而企业财务活动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以及其所体现的企业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本文认为,财务管理简单地讲就是对“财”和“务”的管理。“财”可以理解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而“务”的本义有“事务”的意思,在此可理解为围绕资金运动而开展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主要包含三大类: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营运资本管理。
二、三者之间的区别
公司治理、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在具体目标、主体和对象三方面具有差异性(见表1),具体说明如下。
(一)三者具体目标的差异性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组契约,管理者除对股东负责,还需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公司治理具体目标为处理利益相关者与管理者的委托关系问题。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将问题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进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更为科学。公司财务治理从财务的社会属性(产权契约关系)出发,通过在各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财权配置,实现各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制衡,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财务管理从财务的数量层面对财务的经济属性进行分析,其目标在于在数量上增加股东财富,并使股东财富的增加达到最大化。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在于获取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在扣除投资资本后,剩余部分即股东财富的增加值能达到最大。
(二)三者主体的差异性
公司治理主体有股东、债权人、员工、社区及政府。从法律角度讲,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有权对公司资产进行支配和处置,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从中获取收益。债权人与企业之间属于一种契约关系,债权人通过出借资金,按期收取利息、到期收取本金,企业管理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债权人能否按期受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债权人作为委托人有必要参与公司治理。与股东和债权人投入资金或物质成本不同,员工投入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从企业角度而言,员工参与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实现企业、员工利益双赢。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其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所在社区和当地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财务治理的主体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财务管理层和监事会。财务治理的主要内容是财权的配置问题,在公司内部,财权在所有者即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财务管理层之间进行配置。由股东代表组成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在所有者财权方面,享有出资权、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和重大决策权。董事会享有的财权为所有者财权和经营者财权的交集。因为在股东大会闭幕期间,由董事会代为行使所有者财权,包括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重大财务决策方案等。经理层享有经营者财权,具体表现为由董事会授权进行财务决策、为董事会制定财务策略决策拟订方案等。财务管理层包括财务经理和财务管理人员,由经营者授权,具体行使日常财务活动的执行权和控制权。监事会负责检查公司财务状况,对董事、经理人员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财务管理是从财务的经济属性,即从价值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的一项活动。财务管理的主体就是财务活动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在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的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财务管理层都是财务管理的主体。这与财务治理的主体有相同之处,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财务治理是以财务的社会属性为出发点,而财务管理的视角是财务的经济属性。监事会不参与实际的财务管理活动,只负责监督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日常经营活动,因此,监事会不是财务管理的主体。
(三)三者对象的差异性
公司治理关注的是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激励约束的制度安排,并且扩展到企业外部制度安排,因此,公司治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公司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司治理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外部治理。内部治理包括股东对董事会、监事会的治理及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治理。股东通过选举公司董事会代其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董事会执行股东决策,监事会独立地行使对董事会、经理层的监督。外部治理是指公司外部环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外部治理包括政府监管、资本市场监管、产品市场监管、经理人市场监管。财务治理的主要内容是对财权的配置,因此,财务治理的对象就是财权。所谓财权,是一种“财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权力”的结合,即“财权”=“财力”+(相应的)“权力”。这里的“财力”表现为一种价值,是企业的财务资金或本金。而相应的权力便是支配这一“财力”所具有的权能。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的客体可以认为是资金运动。通过将资金进行筹资、投资、资本运作等方式,实现资金的价值增值,最终实现股东财富增加值最大化。
三、三者之间的联系
(一)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公司治理通过在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配权、责、利来处理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权利的配置是前提,而财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因为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资金和资产的相互交换或转移而完成并在财权上有所体现。而财务治理正是处理股东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权分配问题。通过对财权的分配,更好地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问题,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二)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共同构成财务二重性
从财务二重性角度来看,财务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财务治理从关系层面对财务的社会属性进行分析,而财务管理则从数量层面对财务的经济属性进行研究。财务治理是从财务的社会属性来研究财权的配置问题,而财务管理是从财务的经济属性来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二者完整地构成了财务的二重性。
(三)三者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
三者终极目标都是实现公司价值的持续创造和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公司治理从公司宏观发展大局出发,通过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责、权、利的配置,解决各利益相关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问题,是公司价值创造和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在公司治理的宏观指导作用下,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分别通过在各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财权配置及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实现各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制衡及股东财富增加值最大化,是公司价值创造和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茵.构建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3(10):50-52.
[2] 杨淑娥,金帆.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2):51-55.
[3] 申书海,李连清.试论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与对接[J].会计研究,2006(10):50-55.
[4] 衣龙新,何武强.财务治理、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辨析[J].财会月刊,2003(12A):46-47.
[5] 闫长乐.公司治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2-13.
[6] 葛家澍.公司治理与对外报告[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5-10.
[7] 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9-14.
[8] 袁银辉,曹立星.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模式的关系[J].中国审计,2008(11):64-65.
[9] 张先治,袁克利.公司治理 财务契约与财务控制[J].会计研究,2005(11):21-25.
[10] 葛家澍.公司治理与对外报告[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4):5-10.
[11]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
[12] 张纯,高吟.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经营业绩――基于问题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9):73-77.
[13] 高汉祥,郑济孝.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同源、分流与融合[J].会计研究,2010(6):32-36.
[14] 谢志华.关于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8(12):63-6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财务管理新思路
作为房地产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物业公司,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需要扭转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实内涵和科学发展观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要求和核心目标,才能找出时下企业
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
一、科学发展观内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承续性,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改善、优化结构,提升增长质量、提高增长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也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在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实内涵的同时,需探寻科学发展观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要求,以便找出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科学发展观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要求
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是指物业管理公司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同时也受制于物业管理公司目标。物业管理公司的目标为:通过优良的物业管理和高水平的多种经营服务,企业得到盈利。这是一种双重目标,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更好的物业服务是物业公司存在的前提,而物业管理公司的盈利又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双重目标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
科学发展观下为实现物业管理公司的目标,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企业预算;科学配置资金;依法组织收入,加强经济核算,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管理,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控制和监督;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通过制度、预算等主要手段,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财务行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物业管理公司履行公司职能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实现其企业发展目标。
三、科学发展观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核心目标
关键词:风险;财务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176-02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企业无疑会面临各式各样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企业不可能依靠回避来控制财务风险,因此了解财务风险的内涵、类型及其起因,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防范,才是一个理性企业的所应采取的决策。所以,我们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规避财务风险的相关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及其类型
(一)风险的内涵
时间价值与风险是财务管理中的最重要基本原则,所以风险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在实务中决策者倾向于对不确定性与风险不作明确区分,但在理论上还是存在细微的差别,风险可以认为是能够测定的不确定性。简言之,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普遍性,时时、事事、处处存在的,但又与不确定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在于风险具备可知性。
(二)财务风险的内涵
有关财务风险的概念,理论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负债经营,债务成本的固定性与预期报酬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也称之为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因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企业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第二种观念认为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上述对财务风险内涵的认定,更多是从企业可控的角度,而并没有将不可控因素纳入其中。
(三)财务风险的类型
财务风险可分为两类:一种不可控财务风险,一种是可控的财务风险。不可控的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上也被称作系统风险,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如一旦发生了经济危机是任何企业都不能豁免的,是实施任何措施都规避不了的。所以探讨可控风险就成为当前的主流,可控风险是企业能够控制的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当然我们认为以上财务风险是可控的,并不等于企业可以消灭它们。就目前的发展而言,我们则可以尽量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已发生财务风险的危害。
二、可控财务风险的起由
(一)企业高层与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客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管理系统能否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这就体现出企业管理人员控制与防范风险的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这要求企业高层与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由于财务风险意识不到位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致使企业破产的事例比比皆是。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而且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却也提高了对管理人员增强风险意识的要求。
(二)高层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知识的匮乏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决策都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家长制、一言堂的工作作风在企业的管理中仍然普遍存在。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就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由于财务知识的匮乏,导致了财务决策的失误,而财务决策的失误又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懂得必要的财务知识,那么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就会不够。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预测,防范与纠正就是空谈。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后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客观原因
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制度的设计一定要能够控制住风险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执行的制度无异于一纸空文。设计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贯彻执行,仅满足形式上控制的需要,事实上会导致产生更多的财务风险。
三、化解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相关人员的财务知识,从理论素养上提高风险意识
近几年,中国大中型企业不惜天价年薪从海外和知名中介机构聘用高级财务人员做企业的财务总监和财务高管。专家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国内企业正迅速与国际接轨,进而对事关企业发展大计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战略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与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外向型企业集团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根据当前的数据来看,财务风险与财务人员的素质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会随着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而降低。虽然企业的发展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其他高层人员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财务素养。
(二)建立相关的预警体系,从制度上防范风险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它们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抵御财务风险,确保财务状况的稳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对于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非常必要。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能够提前发现财务风险,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建立风险化解体系,从实践上降低风险的危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的特性告诉我们风险是规避不了的,因此必须建立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来降低已发生的财务风险的危害。如企业财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资金回笼,其中决定性的一个因素就是应收款的变现能力。如何控制与应收账款有关的财务风险,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制定相关的控制标准,其次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较为严格地挑选客户,最后确定合理的赊销比例,谨慎控制授信额度,稳定的信用政策会传递企业的良好信息,而对客户信用等级的考核,降低了客户赖账的可能性,合理的赊销比率从源头控制了应收账款的产生。尽量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也有利于将已发生的危害控制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刘林.财务风险预测与控制漫谈[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