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范文

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

第1篇: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范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G71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数学作为五年制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好各门专业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缺少专业针对性强而又能体现专业特色的五年制高职数学教材,加之初中起点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对学习数学兴趣不足,感受不到数学知识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五年制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数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五年制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数学教材,基本上是在普通高中教材的基础上压缩和删减而来的,理论内容较多、推理严谨、概念抽象。只注重等数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少与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没有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不适应相关医学专业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材内容存在理论性过重而应用性、 工具性不够的倾向,导致学生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学而无用的观点。第二,教学内容多而陈旧、没有将现代的数学思想、数学观念和数学方法融入其中。第三,学校不重视数学课程教育,主要把精力放在专业课程上,认为数学课可有可无,课时严重不足,使得数学课程不能满足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目的。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使人们对高职数学教育形成了一浅薄的实用主义观念,降低了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而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影响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他们数学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因此优化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高专数学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医学生不但要懂得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有医学岗位群所需要的实践操作和组织能力,并能在临床上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专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五年制高职医学数学无论是课程的改革,还是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总体上应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来进行。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和趣味性,适应专业的需求和发展;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的审美观。

三、五年制高职医学类专业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

(一)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五制高职数学课的开设必须为专业发展服务,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不能紧密地融入专业及生活,使数学的学习枯燥无味而且与高职医学教育专业不能有效地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认为数学对医学的作用不大,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不需要数学相关知识。针对这种现状,要优化数学教学结构,重审教学的侧重点,弱化或删掉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相关知识,并在教材习题设计时,注重知识实用性和整合性。例如, 在概率统计部份,可以举一些概率统计在流行病学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穿插走去,使学生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和研究,深刻体会数学对现代医学的作用,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医学问题中应用数学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理论紧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产与生活,是对生产与生活活动中解决数与形问题的一种经验总结。因此,在教材内容设置上可适当增加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及工作息息相关。例如,概率与统计部份,可把平时生活中的存款与保险、交通及流量等问题结合的案例穿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同时还可以穿插一些数学家的经典故事,数学史的增设势必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更好地体会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

(三)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的原则

“数学是思想的体操”,说的就是数学对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直接c数学的教育质量有关,而教材是关键。教材的改革要以数学知识的“产生、解决和应用”为主线,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用问题引出主题,再由简单问题的处理和分析引出数学知识,阐明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理解“透”基本概念的实质,突出数学精髓。使数学不仅仅是一大堆的计算,而是一种思维的习惯,是现在人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看不见的一种文化。

第2篇: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范文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临床实习;临床教学

经过课堂理论学习及临床实习后,要求学生掌握处理儿科疾病的思维方式及具体方法,或学会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儿科的相关问题。从课堂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跨越,带教老师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学生自我学习的形式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笔者认为,中医专业学生若想在短时间内适应并圆满完成中医儿科的临床实习任务,需要充分作好以下思想准备工作。

1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实现中医理论知识的软着陆

通过前期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医学生在临床实习前已基本构建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八纲、脏腑、经络辨证以及四诊合参、方药配伍、常见疾病诊治等相关知识为核心的中医学体系,但该体系仍多处于抽象、模糊、片面,或尚未融会贯通,甚至存在谬误的阶段,尤其是理论与临床还没有有机结合起来。临床实习就是要不断领悟、完善,甚至是修正自己对中医理论知识的认知,并用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重要阶段。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历来崇尚跟名师、早临床、多临床,在医治患者的过程中从临床疗效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并不断总结经验。目前《中医儿科学》教材对儿科疾病的教学仍较为刻板的分为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分证论治等框架式的排版和讲解,但在临床中却很难体现某一具体疾病的病机在疾病自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演变,在治疗上也就感受不到中医“机圆法活”、“辨证论治”的魅力。又如脉象作为中医精髓内容之一,但若不把脉,不勤把脉,不经多人、不经多时的反复实践就仍是理论而无法落实。故此,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要不断把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互参悟,达到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不断修正、完善并构建自己的中医理论体系。同时,临床带教老师也要高度认真负责,若要开展临床实习教学应首先取得医学实习生及患者(家属)对其临床业务水平及医德水平的认可。其在给学生讲授临床知识的同时,对待病人的问诊技巧、态度和处理疾病的思维模式、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带教老师在遇到临床典型、特殊或罕见病例时要及时提醒、指导学生加强认识,必要时可以专门展开集体讨论、分析,或结合患者给学生介绍中医前贤及名老专家的治疗经验,使学生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感受中医的魅力;同时,教师也要鼓励、指导学生多读中医经典著作,追溯古代医家临床思维方法和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并与自身临床所见相互参照,这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医临床学科,提高学习效率。

2做好临床笔记认真总结临床经验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儿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其重要内容,而临床疗效是中医的魅力和活力所在。通过课堂教学,医学生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仍局限于理论,尤其是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效果没有明确的认识。而即使时至今日,从儿科常见病如感冒、咳嗽、口疮、厌食、腹痛、积滞、泄泻、遗尿、尿频、麻疹、丹痧等;慢性疾病如哮喘、水肿、疳证、癫痫等;危重如肺炎喘嗽、急惊风、厥证等疾病的中医治疗及用药经验仍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提炼。作为刚刚实习的中医专业学生临床跟师实习期间,切忌只是泛泛的走马观花、跑腿打杂、看看而已,要认真跟随带教老师的思路,要多想、多问、多记笔记,记录老师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无论得与失,甚至要多跟不同的老师,总结和掌握他们治疗相关疾病的用药特点和经验,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通过千余年来中医医学史的学习可以知道,从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到穿插其间的各家学说,其临床经验的积累无不起于毫末,非一日之功。故此,初上临床的中医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亲力亲为,脚踏实地,切忌浮躁、泛泛而为。

3转变观念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中医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临床带教老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或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自主学习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要及时转换角色和观念,要把自己从授课者、信息传递者转变成学习的管理者和辅导者,提供学生独立学习的学习资源、学习指南,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相互作用”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构建学问的能力,使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临床考试、考核方法上亦需要进行适当改革。要杜绝以往“高分低能”现象,要改变单一卷面笔试的考核方法,要在传统笔试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临床实践技能相关内容的考核,前者以理论为主,将来可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后者则包括病例书写、病例分析与处理、临床操作、实验等内容,这种复合考核方法不仅能反映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能力,又能反映学生分析、判断具体病证特征、性质以及遣方用药的能力[2-3]。总之,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确立,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单一自我思维转向学生自主思维,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体验和发现等教育理念的革新,对学生和教师的自身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观念的改变。

4提高临床沟通能力掌握中医儿科病史收集的技巧

在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医患沟通已被看作是一门艺术,是医生的品德、修养、知识、技术、能力、经验等各种积累高度浓缩的结果。良好而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力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必备条件,也是医学生快速融入临床实习当中的重要表现[4-5]。在儿科医学生主要是面对与患儿及患儿家属之间的医患沟通,只有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下,医学生才能较为容易的采集到完整、准确的病历资料,对下一步患者的病情分析、诊治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良好的沟通技巧,充满爱心和同情心,关心患儿疾苦的询问也是一名医学生或医生应有的道德修养。同时,儿科有别于成人内科科室,临床中面对的主要对象是不能表达或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病情、或者不能顺利进行查体的婴幼儿,加之家长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相对要高,故此在病史采集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并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体会,如感冒发热小儿有无咽痛、头痛,咳嗽(不会咯痰)小儿如何辨痰,泄泻小儿有无腹痛,痢疾小儿有无腹痛、里急后重等等。此外,在中医儿科临床工作中,医学生还可能不被家属理解,甚至有些家长会有明显不配合、不尊重的语言和行为。但这也是实际临床工作的一个方面,都可能需要经历,自己要学会面对,尽量对患儿或家属不要出现对立情绪,在困难中培养自己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已作为一个以学生的智商及情商,从而通过有效的、良好的医患沟通,达到两者之间的双赢。总之,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适应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需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新世纪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的中医专业人才,中医临床学科应重视培养学生“秉承传统,注重能力,强化临床、面向临床”的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牢固的中医思维,突出的诊疗能力的中医临床特色人才为目标;在培养模式上注重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加强中医思维训练和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鲁艳芳.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0.

[3]许震.谈多媒体教学在中医药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5(4):240-241.

[4]冯刚,吕伟刚,任献青,等.中医儿科实习医师临床带教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