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探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探究性学习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究性学习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探究性学习报告

第1篇:探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教学要讲求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者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创造力。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把已有知识简单地介绍给学生,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向导。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的心理动机和探索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充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构建,有利于塑造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学习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智能水平与实践能力。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意义

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提出新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而探究性学习则是扭转这种局面的一剂良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去对待新知识,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其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意识强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及推广价值

进行本课题研究的依据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目标的确定不完全是由教师来决定,教师给了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权利和机会,同时,对于采取什么方式学习,教师也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本课题的推广应用在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改变了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陈旧模式,其价值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积极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索。亲身经历以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探索式学习,看重的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这同时也意味着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运用,凭借这些知识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活动,使他们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也锻炼了他们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2.研究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就是在学生与老师信息交流的同时,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易于与师生之间的沟通。他们有着本能的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有共同的语言,他们之间能踊跃发言、大胆置疑、敢于想像,能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其合作精神,产生一种同伴效应。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实施的过程及主要做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及研究过程

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是2003年9月接手的初一年级学生。研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2003年10月——2004年1月)课题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04年3月——2004年7月)实验探索阶段》。

第三阶段(2004年9月——2005年7月)课题验证总结阶段。

(二)具体做法

1.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就是指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只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将自己对数学的探究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的内驱力。要在数学课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善于激趣。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实验老师所带的学科在历次统考中均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通过本课题研究所教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3.通过研究,摸索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4.通过研究,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5.提炼并撰写出了相当数量的案例、心得和论文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和素材。

七、对课题的思考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贯彻启发式原则,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等教学思想的具体论,解决课堂教学统一施教,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考与学协调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得到真正实施。实践证明这一课题的探索是可行的,它确实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束缚,教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地位提升到主动学习的地位。这一课题的实施不仅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八、课题组织

黄强(中教一级)主要负责课题的组织和论文的撰写。

吴道明(中教一级)主要负责课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胡学权(中教一级)主要负责课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参考文献:

第2篇:探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教学研究;探究性学习;乡土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25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探究性学习方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应用。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如何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下面,笔者就乡土地理教学如何开展探究活动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教学设想

探究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学习目的之一。探究性学习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此次探究活动中,笔者设想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考察了解家乡河流污染状况,学会简易的水质分析方法,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和合理化建议。

二、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在具体组织实施时,笔者特别强调以下几项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具体操作如下。

1.要求学生按照下列考察内容和要求设计一个调查表格,再对白银的河流进行具体考察,结束后写出考察报告。

(1)考察内容为:①观察水的颜色。②看水面有哪些漂浮物。③看河床淤垫情况并估测河宽和水深。④观察河岸植被,有无草木护堤,水土流失是否严重?⑤沿河有哪些工厂企业,有无向河流倾倒工业、生活垃圾现象?⑥沿河两岸有多少个废水排污口?其中工厂废水排污口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污口各是多少?⑦沿河有无粪堆、茅缸和厕所,共有多少个?⑧河岸附近农田菜地农药、化肥的污水是否有可能流入河流?⑨沿河有无医疗卫生系统的污水排入?⑩考察河流的供水、水产养殖、灌溉、航运和旅游等功能。

(2)考察目的:了解家乡河流污染状况,并作出分析。

(3)撰写考察报告,要求有观点、有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2.组织学生做一个水质分析小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采样:用大玻璃杯在河流中采取水样。

(2)观察水的颜色:取一小块白色瓷片放入水中30~40厘米深,水体在瓷片上呈现的颜色即是水色。

(3)闻水的味道:取100毫升水样,放在250毫升锥形瓶中,盖一表面皿,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立即取下锥形瓶就可闻其气味。

(4)测酸碱性:用石蕊试纸进行试验。如果红色试纸变成蓝色,即为碱性反应;如果蓝色试纸变为红色,则为酸性反应。若两种试纸均不起作用,则为中性。

(5)看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将水样倒入烧杯中,然后放两条小鱼在水里,如小鱼始终在烧杯中漫游,说明水质较好,污染不严重。如小鱼放进去过不了多久就死去,说明水质污染严重。实验做完后,要求学生做一份实验分析报告,让学生通过做实验分析出家乡水质受污染的程度。

3.以按座位就近组合为原则,将班上每4位同学分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沿河考察并撰写调查报告。

4.设计评价表格,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多维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具体评价分为以下三项:

(1)日常学习。①课堂学习。主要有发言的主动性、信息综合运用学习、质疑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等评价方式。②课堂练习。主要有按时完成、独立守成、正确率等评价方式。

(2)期末笔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笔试。

(3)地理活动项目成果。下列地理活动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选择:地理课题研究、地理主题活动、地理气象观测、地震观测、乡土地理探究、地理天文观测等。其评价方式可从行为表现、参与度、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以上评价采用百分制,以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进行。

三、总结与反思

1.探究性学习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重视探究中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笔者在这次探究活动中,通过调查表格巧妙地设问,引导学生围绕白银河流污染状况展开全面调查,使学生在后来的活动中目标明确、条理清楚、态度积极,获得了深刻的亲身体验,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此外,在做水质分析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体验了挫折与成功,获得了独特的亲身体验。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次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白银河涌污染状况(即对调查表格中的各个问题进行解答),并针对河涌污染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和合理化建议,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第3篇:探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提供机会与帮助。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主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具有学习主题的明确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广泛性等特点。

1、学习主题的明确性。主题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的研究问题,它应贯穿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的主题就是要使学生明确干什么。

2、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生主动地获取在网络上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小组讨论,教师只是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形成探究性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方式的广泛性。在学习活动中,改变过去学习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学习、处理、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二、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主题设计。

主题是探究的前题,是探究的灵魂。主题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使学生和教师感到满意和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做好主题设计工作。

1、主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设计的主题必须符合科学,不能任意杜撰。

(2)生活性原则。设计的主题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探究性原则。设计的主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通过探究获得的一定成果。

(4)兴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不断探索。

2、主题设计的目标定位。

主题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尤其突出情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保护青蛙,电脑画图》。

情感目标:体验用电脑处理信息的快捷;感受大自然的美,陶治情操;渗透“保护青蛙、爱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体验灵活运用画图工具产生奇妙效果的成就感。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概括和交流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和运用画图工具巧妙制造效果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选取、取色和喷枪工具;学会图块的移动、复制和剪切;学会改变图块的大小;学会使用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或按一定角度旋转图块的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面着重在组织形式、基本步骤、方法策略等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教学设计的组织形式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群体学习等几种。我们发现:小组学习要远远优于传统的个别学习和班级集体学习。采用学生自愿组合,每组3~5人。各合作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互帮互学、资源共享、合理分工、各司其责,在研讨交流阶段,充分发挥各人特长和意见,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2、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选定主题。

如:环保主题——保护母亲河、绿色家园等。

爱国主题——我的中国心、中国制造等。

学生参与后,让其自行组织成各个活动小组,选定本组的研究主题、研究方向,推选出组长,小组成员确定个人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搜索。

(2)收集信息,围绕主题,研讨问题。

学生通过搜索到的信息,要进行检索与分类,并能收集、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使他们感受到网上收集信息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可以在bbs上留言,自己的观点等形式。

(3)制定课题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撰写课题方案,提供相关的学习参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制作成文字或课件。

(4)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可以按照收集到的资料(实地考察访问、听取专家意见、进行问卷调查)进行课题研究。如:《母亲河——水污染的调查》等课题。让学生通过更多途径获得有关知识。

(5)撰写课题报告。

确定主题报告的框架和所需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和活动体会,上传给老师请求指导。

(6)结题与总结评价。

报告展示,讨论评价,小论文答辩,表彰推荐。

3、教师教学中的方法策略。

(1)以“主题”为任务的驱动模式,并对“主题”学习中作适当任务细化,使学生的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2)以学习“主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策略的指导尤其显得重要。

(3)基于网络环境下由于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

筛选、处理、传递学习资源更需要教师作为网络知识海洋的“导航者”。(4)加强“异生”指导。“异生”指导是指教师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的个别指导。

四、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评价。

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评价重过程,轻成果;重发展,轻现状。评价体现在合作过程中,激励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们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力求凸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让学生对自己探究中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体现在方法上,体现在个性中,特别要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展示给大家,老师和同学可以用多种角度、不同方法来对这些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2、多元评价:我们采用多元评价,能更好地让学生体现成功的喜悦。学习过程中给定不同的几项指标,从内容的价值性、作品的创新性、合作的有效性、科学的应用性等方面来评价。

第4篇:探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始于美国,是近年来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中提出的崭新的研究课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为目标,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开放性课堂为组织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探究性的探索活动。以此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和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关注人类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它与别的学科的最大不同就是它的交际性比较强,整个教学都围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展开。根据其学科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适于采取以下组织形式:

(一)个人探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运用个人探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全班围绕一个共同的探究课题,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自完成收集资料和信息的任务,届时与全班集体讨论,获得结论。下面以“中英饮食文化对比”为例说明。

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

1.课前布置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独自收集有关中西方餐桌文化习惯的资料和图片,并准备用英语表达。

2.探究学习中进行分组讨论:在课堂上分男女两大组,分别代表中、西两方,让学生就他们所收集的有关中西方餐桌文化习惯的资料和图片,集体讨论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异同。

3.探究学习的报告:全班汇总两方各自不同的饮食和饮料,并进行中西方餐桌文化异同的报告。学生就中西方餐桌文化比较的探究性学习如下:

(1)主人席间交际用语:如Make yourself at home.请随便吃,不要客气。Please help yourself(to fish,salad,...etc.)?请吃(鱼,色拉等)。

(2)客人表示委婉的拒绝:如Just a little,please./Let’s try a bit,please.就来一点点/我尝一点儿。It’s nice,but I think I prefer...这味道很好,但是我更喜欢……

(3)客人表示提供帮助:如:Let me help you to set the table/clean up/serve the coffee.我来帮忙摆桌子/清桌子,收拾/端咖啡。

4.探究性小结:中西方餐饮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规矩,都有习惯和讲究,都注重礼貌和尊重。不过,由于国情的差异、传统的影响与沿袭,相对而言,中方餐饮礼仪讲究“位”和“敬”,更注重对少小辈和设宴者的要求,强调辈分尊卑。而西方讲究“技”与“雅”,更注重对做客者的要求,强调就餐程序与技术细节,强调对女性的尊重与礼让,体现出一种绅士风度。

这样,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独立钻研,他们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加强,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小组合作学习:(1)操作过程分组: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个性特征、性别等按需要分成若干小组;(2)布置任务:对各个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或不同的任务。如:词汇为共同的任务,课文理解布置给不同的小组等;(3)交流与合作:学习小组经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入角色,把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在这个学习成果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占有很大的主动权,占有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从而锻炼了他们用英语听和说的能力。下面以“We love animals”的活动课为例说明。

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

1.探究性学习目标:(1)认知能力:能用英语对自己喜爱的动物进行简单的交流。如:Excuse me,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I like...How about you?I have a...I am a...I can...Do you like me?(2)能力目标: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设情境、创编对话、创编歌曲、创编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勇于探究、自主创造和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力和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创编潜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2.探究性学习步骤:(1)探究自编对话:利用动物玩具自设情景,创编对话。(2)创编初探的进一步探究:各组把自编的对话根据音乐旋律创编成英文歌曲,并表演创编作品,配上音乐。(3)探究性学习的拓展:综合运用语言的探究,学生根据前面已编好的对话、歌曲,利用自制的头饰,再创编一个有关动物的英语小故事。(4)最后以一首《The More We Get Together》,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歌舞中结束本次探究学习课。

3.探究性学习的小结及学生的自评:首先教师作探究性学习的小结:探究学习活动总结既强调了本课知识的重点,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针对“We love animals”这一课题,笔者作如下的总结:

T: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animals?

S:Yes,we do.

T:Yeah.We all love animals.The earth belongs to both animals and human beings.We should live peacefully together.We should try to give them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and protect them from being hurt.Do you think so?

接着师生互评、学生自评,让小组竞赛贯穿整个探究学习过程,最后评出优胜小组,使探究学习活动达到。

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创新思维,创编表演,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加强了,而且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到探究活动中的乐趣。

第5篇:探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量规 探究性学习 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76-01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真实任务驱动的过程,探究的结果也往往是作品、调查报告、实验观察报告等等,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如作业、测验、考试)进行评价,根本无法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无法实现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制定一些关注学习过程表现的新评价方法(工具)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我们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如:课堂观察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等等,不是操作起来比较繁复,就是缺少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信度比较低,很难长期坚持。

尝试了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引入了量规评价法,对其过程、成果等方面进行测量与评价,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取得了一些收获,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量规的含义

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量具,用量规检验工件,不能得出具体数值,只能检验工件尺寸合格与否。它结构简单,通常是一些具有准确尺寸和形状的实体,例如圆锥体、圆柱体、块体平板、尺和螺纹件等,此外,量规还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测验、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

(二)评价的主体

利用量规表进行评价是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的操作者,分别实施自我评价、征求协作者或者同学进行个评或者组评、征求教师评价,有时加上家长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因素。然后将这些评价综合整理,形成最后评价。利用量规表进行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核心是自我评价。原则可以总结为:学生主要使用量规表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同学或者协作者等对照量规表对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进行评价。

(三)评价的内容

1.参与态度

包括:承担学习的责任;积极采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水平;倾听别人的意见;积极合作、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努力进取;踏实认真,以科学的态度获取结论和成果。

2.情感体验

包括:自主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学习活动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拥有自尊自信、坚强勤奋和自强不息的个性品质;探索创新的欲望。

3.方法技能

包括:多方法、多途径获取信息;识别、筛选有效信息;归纳、整理信息;分析、处理并恰当利用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推理;对研究结果的表达和交流。

4.创新能力

包括: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联系不同学科的能力;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探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提出结论或研究成果。

(四)评价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通过评价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注自己学习的提高,使评价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2.过程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时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智能综合、思维运用和见解创新。探究性学习评价要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因此更多的是采用形成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收集到过程信息,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3.发展性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探究性学习评价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不断努力,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

4.激励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外在的激励,即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来源于内在的激励,即学习者本身的成功体验。研究表明,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学习的激励是一个不断由以外在激励为主转化为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动态结构,因此,评价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得到尊重,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引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还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体会到学习的魅力,推动探究性学习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

量规是一种具有很强实用性与操作性的评价工具。量规评价在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的实践中,因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了教师、同伴等的共同合作,评价内容比较全面,评价结果比较客观而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同时也为我们在设计评价工具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量规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任务开始之前提供量规,发挥量规对明确学习预期的目的和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

2.呈现量规的同时,最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范例;

3.在适当的时候使用量规,并与其他评价工具配合使用;

4.充分利用量规促进学生自评和互评;

5.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醒学生注意量规的要求,对有问题的地方及时提供反馈。

要想设计出一个好的量规需要时间与实践,即使从网上大量量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量规,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无论是尝试开发评价量规抑或是修改他人量规来实施评价,都应尽量让学生参与设计量规,设计时虽不必拘泥于形式。但一定要把握量规的评价实质,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结构分量的权重,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清楚地说明量规中的每一部分,使用时又要与其他评价工具互为补充,提醒学生注意量规的要求,为自评和互评设计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杜文艳. 简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的推进[J]. 中国德育,2009,33(1):19.

[3]闫寒冰. 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量规实用工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张亦飞,陈秉初,施群芬. 量规表 一种可资借鉴的科学探究性学习评价工具[J]. 生物学通报,2005,40(7):35-36.

第6篇:探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1.在课堂上学生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去一步一步地做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自己去做实验准备,也不需要考虑实验结果。这种没有思考,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实验,不可能激发学生去探究的愿望,也不可能收到体验性的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是学生做实验的关键过程,由于实验条件、步骤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也会有许多实验的假象。比如,给实验对象加热。由于火苗达到大小、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温度出现,可教师在每一个实验阶段,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学生写在实验报告上,学生就失去了观察和探究的机会。

二、物理探究教学要做精心的准备

学生的主动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探究性课程的教学中,要精心地准备。例如,那节物理公开课,单从教学设计来看,是非常好的。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生活性,水的沸腾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但又往往不被学生注意的生活现象。由于学生缺少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去完成了实验,写出了实验报告,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过于强调了实验的步骤和环节,可又忽视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作用,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探究,但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指导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比如,在水的汽化的实验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水汽化的过程,探究性地去思考水的汽化的条件和条件的实现过程,加热时水实现汽化的基本条件,但水的汽化还与时间、温度及容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各种条件加以对比,用不同的实验条件去进行水的汽化实验,才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精神。同样,在这个《汽化与液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帮学生准备好实验的条件和器皿,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带来实验器皿,上课时,有的学生带来了煮饭的铝锅,有的带来电饭锅,还有的带来的是饮料盒,实验时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带来的实验工具给水加热。最快的铝制品饮料用酒精灯,给温水加热仅需2~3分钟就能沸腾,效果非常好。另外,我们还用过化学实验室的烧瓶,预热后不加石棉网直接利用单芯酒精灯加热,加热效果更快。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探究性,在实验和教学中,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例如,在水容器加热的过程中为了玻璃器皿的安全,要求在玻璃器皿下面放上石棉网。在安全措施具备的条件下,我们在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拿掉石棉网,看看水温的反应,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拿掉石棉网后水沸腾比不拿掉石棉网要快得多。学习和实验中的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的自我研究

第7篇:探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一、巧妙设疑,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探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应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要提问一些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对于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在这些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组织者的作用,要不断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安排以探究为目的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所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最好方法,而且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预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数据。

三、结合社会,联系生活,在调查中落实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之一,在学习生物学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对于生物科学技术的信息,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罗列、介绍,那必然是空洞无味的,也就激发不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而新教材中安排的一些研究性课题恰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例如:调查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防治最新科研发展。首先,教师需强调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则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信息的收集。其次,提供给学生有关写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出版物的名称、出版时间和页码、作者的写作意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和事实,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或见解等等。学生在阅读了相关文章后,经过讨论、分析,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报告完成后,利用一定的时间让报告人进行陈述,而其他同学可以进行提问,由报告人进行答辩。在报告的交流和评价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气氛非常活跃。实际上,每一个学生的报告就是一个小小的信息库,学生在调查中获得了对学科新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加深了对新问题的认识,在相互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信息的“互补”、资源的“共享”。通过调查,学生不仅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更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研究性活动课题的选择,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生命科学的各种技术,或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实验问题。选择课题后,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实验研究。

又如:调查社会上发生的SARS和禽流感事件。通过调查,有些学生结合所学的生物知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SARS、禽流感、口蹄疫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它们的寄主有哪些?这些病毒的生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病毒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人体会产生免疫功能吗?应该怎样去预防这些病毒?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然后利用各种媒体如报刊、杂志或Internet等,查阅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过程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懂得如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归纳资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使他们懂得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的某些事件。

第8篇:探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一般过程;学习模式;实施策略;评价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课堂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的重大转变,变成以学为主的课堂模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这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比如,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在获取事实这个环节,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来确定研究方法、步骤、所用材料等,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探究性学习中也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1.提出问题。老师或学生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是在老师备课时事先设计好的,也可让学生在提前预习时自己提出来,还可以在课堂上随着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随时出。

2.查阅资料。当学生得到问题时,可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资料,也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比如互联网等查阅资料。)这完全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优势。

3.分析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收集到的资料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的判断。

4.比较筛选。各小组对得到的初步判断进行比较、甄别与筛选,挑选出合乎情理与逻辑的判断。

5.总结归纳。各小组对筛选出来的判断进行整合,归纳出问题的大致结论,然后由老师来进行评判。

二、探究性学习常用模式

1.“动手做”学习模式

“动手做”是一种实施科学教育的模式,其特点是,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动手做”强调通过做科学来学习科学。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活动而学习,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并为理解实验所带来的东西而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进行实验的某些情况而提出建议。

2.情境探索学习模式

情境探索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有两点:(1)为不同类型学习者设置适合于他们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特定情境,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选择适当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2)通过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者不仅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将各种不同的情境和相应的探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情境探索学习。它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指导者”。

三、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1.力求展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结合相关教育内容,强调知识发生的过程,及时剖析科学探究的规范过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全体参与探究过程。探究以问题为导向,问题的提出源于仔细的观察,学生可以是课外随意的观察,也可以是对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的观察。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常常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如果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心理冲突,更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增强学习动机。

3.精心构思,把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极为重要。引导探究过程时,应针对探究的每一过程,对思维品质的不同层面进行针对性培养。

狠抓“发现问题”环节,突出思维的敏锐性。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个人知识积淀有关,更取决于思维的敏锐性。为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除创设引入探究时的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利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和反复实验查证,使学生受到思维敏锐性的培养。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所提出的问题是符合学生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并且是从某一个小的方面或某一个小的角度的问题,切忌问题大而空。

2.一定要强调在学生的知识范围内进行探究,并且满足学生查阅资料或进行统计与计算的条件。比如需要时有计算器,有互联网等。

3.所探究的问题最好能在课堂上完成,如果不能完成要给学生预留时间或空间。

4.要事先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培训。比如用到几何画板时,事先培训学生或操作几何画板平台。

五、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评价方法来看,学生的探究素质往往难于通过纸笔测验来加以评价,因为纸笔测验中无法显示出探究素质的水平。因此宜采用档案袋的方法来评价,或直接给学生一个探究任务,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来加以评价。

第9篇:探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科学;实验教学

一、教师无法处理探究实验中所遇到的错误结论

某初中科学教师在省优质课(水的密度)比赛中,设计了小组探究性学习活动。其教学活动过程如下:

教师请学生利用量筒和天平,准确量取20ml水,并称其质量。实验后,各组报告实验数据,教师记录在表格上。多数学生的数据是20g左右,教师解释为“实验误差”;而其中两组学生的数据分别是9.98g和9.95g,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斟酌后,解释为“你们两组的实验误差太大了一点”。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组学生所得的数据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很明显不能用误差来解释,有可能是由于学生读题错误等原因造成的,后来学生也说是因为没有看清量筒的量程所造成的。而前面提到的这位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时却不知所措,直接解释为误差。

其实,探究过程本身允许错误的产生,产生错误之后,学生要寻找其中的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所得到的结论也会更加为学生熟记。遇到这种情况,个人建议教师可以选取这两组的其中一组与其他正确的小组进行实验过程的比较,相信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表扬结论错误小组勇于提出不同意见。这样不仅能保护错误小组的自信心,同时也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二、教师代替学生进行探究

某堂介绍土壤的课上有一个环节,希望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探究不同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的区别。教师的本意是希望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但是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怕学生不理解如何实验,先是告诉学生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是两个对立的性质,土壤的透气性好,相对的,它的保水性就差,两种性质只要验证其中的一项就可以了。接着教师又告诉学生用准备好的仪器可以进行实验室土壤保水性的检测。在这以后学生们才开始所谓的“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它更强调的是参与和过程、平等与合作、鼓励与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伙伴。要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不能代替学生去想、去探究、去总结。在教师的呵护下,学生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永远学不会真正的探究。

三、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在某次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一位教师上关于质量守恒的课,课堂中教师为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教师给予学生仪器,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伙伴一起参与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让小组派代表发言。前几个小组都顺利得出了结论并阐述了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但是接下来有一个小组却说质量是不守恒的,他们小组得出“反应后总质量变轻了”的结论。当他们阐述完自己的实验设计后,教师直接说他们的结论错了。这位教师一开始的探究进行得非常好,和学生相处融洽,但是当不正确的结论出来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是错误的,违背了探究的本意。这位教师所组织的活动只能说是验证性的实验,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科学教育中所说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为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学习和掌握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真正的探究是要靠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获得知识,正如科学家是在不断的错误中最终建立了正确的科学理论。

作为初中科学教师,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注意增加学生的操作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减少教师的演示和协助;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注意实验过程尽量具有开放性,而实验步骤具有多样性,不拘泥于标准的答案,允许错误的出现。探究性学习既是学习内容,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正确把握探究性学习,才能使科学教育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亦飞,陈秉初.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J].教育科学研究,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