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学知识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于电学内容具有实验多、公式多、规律多、概念多、知识容量大及比较复杂的电路图连接等特点,使得大多数初中学生认为学习电学知识最为困难,也比较枯燥无味。因而,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点可以帮助搞好电学知识的教学。
一、夯实电学基础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电学知识的学习同样如此。要学好电学知识,学生不仅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善于总结各知识点之间的系统联系,更要严格牢记基本知识点。详细地概括来说,重点的电学知识点主要有一个方法,即控制变量法;三个基本实验,即伏安法测功率、伏安法测电阻、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两种测量仪表即电压表和电流表;三个规律,包括并联电路当中的电阻、电压以及电流等各个特点,还包括串联电路的电阻、电压以及电流等各个特点,欧姆定律;五个概念,即电功率、电功、电阻、电压、电流。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的时候学会思考“应该怎样才能准确地定义这些概念?”“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该概念有什么重要作用?”“与之相近的概念有哪些?”“有什么样的物理量单位?”“换算关系如何?”“还有哪些常用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等问题。
针对这些规律,学生要注重理解各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或关系。比如:“这些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与成立条件是什么?”“电源如何与正负接线柱相连接?”“被测电路与测量仪器之间是并联还是串联?”“该电表有几个量程?”“是否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两极?如何读数?如何选取?”等问题。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应当熟练地掌握每一个实验结论的总结和归纳,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记录,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器材的选择道理、滑动变阻器和开关的使用规则和作用,电表量程的读数方法与选择、实物图连接、电路图、原理,等等。除上述内容外,学生还要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家庭电路、感应电流、电磁感应、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磁感线、磁场、磁极、磁化、磁体和磁性、电流的效应、摩擦起电、负电荷和正电荷。针对上述知识,学生不仅要能识记,还要能对有关简单的电学问题和物理现象进行解释。教师应当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最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基础知识点。
二、强化学生对解题技巧的训练
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吃一堑,长一智”,不仅让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想总结出解题的规律所在,就应该不断地总结产生错误的缘由。学生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积累解题方法,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提升学习成绩。比如,学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获得以下有关解题的技巧、方法:1.识别并、串联电路的技巧,尾尾相接、首首相连,由于电路是串联在各元器件之间的,因而是串联电路;而并联电路是指在电路的汇流点与分流点之间首尾是并列连接的,并且元件之间、多条电流路径能互不影响的独立工作的电路。2.有技巧地选择公式。由于并不使用原始的公式P=UI和W=UIt来计算电功率及电功,所以可根据电流处处相等的串联电路原则使用公式P=I2R和W=I2Rt开展解题,并在并联电路中,电压是相等的,可以选用公式更加便捷、迅速地解题。3.有技巧地选择计算单位。比如:“220 V 40 W”的灯泡能在1kW/h的电能下正常工作多久?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思路,则首先要将1kW/h转换成为焦耳,其次按照公式P=W/t带入相应的单位与数据,最终计算出结果。很明显这样做不但容易出错,而且计算量比较大。但是倘若把40 W转换成0.04千瓦之后带入公式中加以计算便会简单许多。可见有效地选择解答方式会让你在计算中事半功倍。4.有技巧地解答电学综合计算题。在每年的中考物理中,电学综合计算题往往成为各省市的试卷压轴题,因而广大中考考生往往愁煞不已。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化的步骤训练来解题:第一,为标出待求量及已知量按题意画出电路简图;第二,在滑动变阻器被移至某个地方时,在开关发生闭合或者断开的条件下,对各工作用电器的连接方式进行及时判断。第三,按照上述分析,有效结合电功率、电功的变形公式及原始公式、并串联电路的电功率、电功、分压或分流、电阻、电压、电流等特点,并以电路中的不变量作为关键点,最后建立方程组或方程来解答问题。
当然并不只是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搞好物理电学知识,要想全面地提升学生解决电学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归纳,不断地进行巧妙指导。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电路实践教学方式
从事职业教育5年,我总是在思索作为一名职业技术教育下的电路实验老师,其教学如何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呢?在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最终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可喜局面。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要求就是注重技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专业技能转向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要求。
《电路》是工科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电路实验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很多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对日后的就业、工作用处不大,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理科基础差,彻底放弃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态度,造成了课堂“教师被动,学生遭罪”的局面。从教几年,我逐渐意识到职业教育下的电路实验课不能只要学生“照葫芦画瓢”,更应该切实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要形成学生主导老师辅导和引导的形式,同时老师上课也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只有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利于培养综合型的、适应性强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级电子电工技术人才。对此我着重做了如下总结。
让学生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采用实验教学法。动手能力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只会纸上谈兵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肯定是要被淘汰的,所以要把这些思想灌输给同学们,就需要他们亲身经历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将理论在实践中不断的延伸。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实验教学法实验的设置考虑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结构优化问题,努力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教学中老师、教材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确定了由浅到深、由基础到综合、由理论到创新的层次化、阶梯式的总体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阶段式提高。
通过验证性实验强化基础实验技能,由于在电路实验初级阶段,学生对电路实验没有系统的认识,首先要安排验证型实验。不仅仅要验证理论,还要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安排的验证实验有电阻的串并联、基尔霍夫、叠加定理等,教师系统地讲解实验原理、如何根据电路图搭接硬件线路、常用元器件的辨别与使用、实验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及如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正确书写实验报告,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当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教师在验证性试验中加入探索性内容。转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在思考和预习的基础上,自己确定实验步骤和方法、选择实验仪器、量程和阻值、正确接线、排除故障、测量数据、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性实验大大提升了实验的内涵,使学生由要我学实验变为我要学实验。等学生们有了一定的设计能力后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并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与正确性。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跳一下才能够得着”的状态,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电学在实际日常生活中都会见到,学生们没有正确运用电学知识去理解它。因此,应采取联系实际教学法,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时开一些实践性实验,如三相交流电实验等,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尽可能将枯燥的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让学生易于理解,使学生切实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媒体教学式、自学式教学法。在教学中遇到重点或难点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手段,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在讲叠加原理这个实验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用两个水泵同时供水的水流等于每一个水泵单独供水时水流的叠加。把这一直观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带有动感,在有声有色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中使同学们通过看和观察明白了叠加的含义,而且会印像深刻使难点不再难了。我个人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课后我也会经常在网上搜索一些优秀老师的教学视频和一些形象生动的好课件,通过QQ群传给同学们,叫他们在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来自学,不断的提高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兴趣法、提问式教学法:结合以上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决定和形成学习兴趣的因素有这样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新信息产生渴求感;其次是学习者本身因性格、情绪等特性,对学习活动和思维过程产生趣味感;最后是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满足自身的成就感。
3.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电路课是电信专业的基础科,此学科的学习是为模电、数电等难度更大的专业课程打基础的。所以在学习此课时需要让学生能够具有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或实践操作当中。
4.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动手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电学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何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到这一点,如何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我们需要多开展一些电子竞赛活动,要学生通过对家用电器小制作、电器维修互相设障,互相排障设计等调动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意识到学好此课对他们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学会认识电路,分析电路,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要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细心钻研。
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既要培养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心向,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开拓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渴望优越、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热情。鼓励他们大胆的对一些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他们总是积极参与,提出相当多的问题,甚至有的是发散性的、深层次的。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及超强的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我们要在响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号召,为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实效性
一、克服畏难心理、提升学习自信
初中数学、物理基础差的中职生大多对《电工基础》有惧怕心理,一看到书上的串并联电路、矢量图、波形图、原理图就傻眼,加上繁多的计算、公式、理论和推理使得他们觉得难上加难,心理状态较差,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课程在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了解课程特点,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堂上认真的听讲,不理解的及时请教老师,或请求同学的帮助,及时消化、复习,绝不拖延。中职学校大多砍掉了物理课,所以电学部分的知识掌握得不好,教师应该适当的补充该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功与能、圆周运动、矢量等相关电学知识。用手机与电灯的供电来谈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从用电来谈功与能,用电视机来谈电磁信号的输送和接收等原理,对相关内容能够理解透彻,克服畏难心理,提升学习自信。
二、树立生本教育思想、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真正以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中职生普遍受到社会歧视,家长和周围人士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社会认同度较低,自身理解不够,都使得中职生大多被动的接受职业教育,在此背景下关注和弘扬生本教育理念是很有意义的。人的潜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职业教育更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中职生学习的天性。中职生内心更需要别人的认同,渴望实现自身价值,尊重、信任和爱他们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中职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启蒙和引领,应创设条件,使之自主学习、自律管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主。因此,中职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要,适当降低难度,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适中,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知识面宽而不深。针对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适当取舍、优化,重视观念现象的理解,淡化规律的推理及计算,降低弱化课程难度,使学习易懂,增强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学。
三、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以实用为主设计实训课,如家庭生活常见日光灯的安装和故障检修,让学生动手动脑,分析查找原因,使其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促进学习兴趣的提升。用动手能力强的带动能力不足的学生,以“传一帮一带?的形式教学,增加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调动学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整体的学习水平。运用项目教学法,更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每一个项目,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小组间的合作互助更能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实验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并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有关的声音或视频制成课件,作为知识背景展示,能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增强感性认识,更易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把握好具体操作环节,针对学习背景和专业特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定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重视典型问题教学、探索个别内容的教学效果
克服某些教学难点,有利于课程的整体教学和提高学习积极性。课程内容关联性较强,若某些内容没学懂,会直接影响后续学习。如电压、电位、电动势、磁感应强度、磁通、楞次定律等等,应积极探讨教学方法。可用水压来理解电压,水位来理解电位,总之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来理解这些复杂的知识,重视典型问题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理解力。教师还应积极探索个别内容的教学,例如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电路的教学,重点内容不包括PN结,但PN结的理解对于学习整章内容比较关键,不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就很难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否则就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有必要补充先介绍半导体及PN结,对将来理解电子器件的结构和工作特性的内容很有必要,对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有帮助。
五、针对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职机电教学;教学意境;运用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培养大规模技能型人才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机电专业是中职机电教学中的主要专业,因此,机电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机电技能的掌握程度,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优点更多,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在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和提高机电教学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1创设教学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其能够同时具备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音频等传播媒体。并且近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影视娱乐和商业广告等领域中。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优势众多,其中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其能够有效创设出教学情境,这有助于减轻教师教学难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受到多数教师的认可。同时,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机电专业相对于其它专业来说专业性质更强,知识更加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以板书和口述的形式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对教师来讲是很难攻克的困难。例如,在讲授机械构造时,教师无法准确画出其中的构件,并且运动过程也无法准确表述出来,但是多媒体技术教学就能很好的将其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降低机电教学难度。又如,在教授《液压传动系统》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放映液压传动系统的整个组成原件和工作原理,还能够向学生演示其基本回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和学习到课程的知识点,并且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对机电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全面的感官刺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电教学的教学效率。
2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以致用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机电教学中,多数课程内容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课堂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方面的培养,这将影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时会有部分教师采取增加实践课程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但是这种方式会耽误过多的时间并且在资金扶持方面需求量较大。面对这种情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最好的选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机电专业技术的实践材料都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能够根据多媒体的放映真切的感受到机电理论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中,同时也能够在学生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时及时返回到理论知识界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此外,多媒体技术教学还为学校节省一大部分成本,避免了许多隐性弊端,这种教学模式是除了真是动手时间之外最为有效的模拟实践方式,是其它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3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难以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教师对于这种局面,往往疲于应付,学生也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能够调转此局面,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良好局面。在机电实践教学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例如,在电路课程教学中,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绘制电路图的操作步骤,这样能够使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也能根据课件中的操作步骤在课堂上对电路图的绘制过程进行描述。这时,如果学生描述正确,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鼓励的音频。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还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机电教学效率。
4拓展时空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机电教学在众多专业中属于内容较广泛、时空广、难度大的一门专业,因此,如果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金将机电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是当前机电教学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机电教学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其能够将相同形式的教学材料移至课堂的特定时空内,将历史空间内的长度缩短,减少实际教学中所需要的空间,同时将要教授的内容以微观、抽象、远程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给予学生最鲜活生动的情境。在减少教学实践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方面较为简练,相对于制作板书更易于操作,从而节约大量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为学生解答难题,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机械构造这一节内容时,如果单单是对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板书会让学生感觉单调,失去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带领学生去工厂进行实地参观又费时费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大型机械构造以照片的形式输入到多媒体软件中,然后利用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出来,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熟悉理论知识,缩短了拓展机电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5结语
根据全文可以总结出,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多媒体技术为中职机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便利,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对整合课堂资源、节约教学成本和调动教学活力起到很大的帮助,这对于机电中职教学效率来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能够改善中职教育机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动了中职机电教学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巍.辅助引导,牵情激趣———对中职机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6(31):179.
[2]林广棣.中职机械模具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实践[J].俪人:教师,2015(10):11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何使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加有效、更加扎实;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何让物理学习不再是只重结果、只为高分;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新颖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一个精彩的、趣味无穷的物理世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谈几点看法。
1 上课伊始利用电教媒体趣味多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也才能学好,从而在生活中用好它。课前导入是学生进入物理世界的第一扇大门,它是否精彩、有趣,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学习。
首先,导入形式要多样、不拘一格,但设计时一定要与本课知识点紧密联系,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一种好奇的心理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力、记忆力强,个性能得到很好的释放。
其次,教学的调控者要独具魅力。知识渊博、谈吐文雅、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具有号召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认识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成功的导入可以使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教师除了可利用教具、挂图和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等生动具体的直观物品外,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示各种神奇现象,设置悬念,让枯燥抽象的学习变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这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尽快地进入角色。如在讲到圆周运动时,通过电脑放像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一个电风扇转动时,其上各点所做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再如,在讲线速度方向时,先播放电影里“抛绣球”的影像,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从而引入课题,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益。
2 课上利用电教媒体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应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教师根据学习的难度,选择适当教学内容,适当利用多媒体,以适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动机。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进行准确、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
物理实验是每节物理课必不可少的项目,通过物理实验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在实验教材的实验中,像通过电脑录像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制作水火箭等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物理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有些实验,比如电学实验,可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会对人身造成危害,而部分中学生的实验技能还不太高,故实验设计应尽量避免此类实验,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这时利用电教媒体代替学生完成实验,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3 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在整个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物理知识的获得、印证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而来的。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教师应加快步伐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让教学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适合新课改的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尽快改变实验室的管理方式,敞开大门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做各种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切忌喧宾夺主,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要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而不是全权。教学过程中尽量根据环境条件,给学生尽量多的进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理解知识,要避免为实验而实验,实验一定要有目的性。而有些实验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以及危险因素的考虑,不适合教师和学生操作,这时电教媒体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利用气垫导轨进行“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由于仪器装置与实验步骤很多,要达到理想效果很难。并且由于数据处理又太繁,而且由于实验中需要多次重复实验,以及人为的各种因素拖延时间,教学任务较难完成。这时可通过电脑Flas制作完整的实验过程,并配以恰当的文字说明,把实验过程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又如在“牛顿管实验”中,抽掉空气,羽毛、金属片是否一起下落,学生无法判断,可信度差。教师可以利用录像机把实验过程拍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放慢、暂停处理。
4 课后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布置作业
高中生由于掌握了熟练的电脑技巧,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个人的主页,把每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随时晒出来,满足学生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需要,并建立留言信箱,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和观点,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了解学生情况,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查缺补漏。网络教学还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
物理课后作业向来是难、多,造成部分学生爱学物理但不想写作业的情况。如何布置一些学生能做、想做、爱做的作业,使得优等生、中等生、差生都能有很好的进步呢?这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水平,进行不同层次作业的设置,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电脑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作业,放在班级的物理加油站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作业,有了成就感,有了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巩固知识、提高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验实训教学 维修实践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049-02
《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及电子电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是一门集声学、光学、电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课程。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它几乎用到了无线电技术中的所有知识。要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要有较深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的能力;不仅要有能正确识图、认识元件、会电烙铁焊接的基本技能,还要会正确使用仪器仪表(如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检测、判断、分析故障。因此,要搞好《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术》课程的教学就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实训相结合。同时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去实践。在此我谈谈多年在《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术》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有效利用专业教学设备,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校的专业实验设备比较短缺的情况下,我们采用订制5.5寸的黑白电视机让学生进行组装,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对应找到相应的实践部件进行组装,既可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讲解各部分具体电路时,如彩色显像管、高频头、扫描电路、遥控电路时,我们可以利用频谱仪、示波器、扫频仪等专业设备进行教学,边讲边演示,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操作,这样既形象直观,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水平,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如在讲高频头电路时,输入为电视高频信号,输出是经选台、放大、变频后的中频电视信号。输入的高频电视信号随接收频道的不同,载波的频率在变化,而输出的中频电视信号:图像中频信号38MHz,第一伴音中频信号31.5MHz,色度中频信号33.57 MHz是固定的。而在进行理论学习中,学生易将其理解成:中频电视信号频率随接收频道的变化而变化。在专业设备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我们通过频谱仪的课堂演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随之得到结论:高频头幅频特性是随所选频道变化的,而输出的中频信号频率是固定的。通过这种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又知道了各种测量仪器原理和使用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学习信心。
二、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术》课程教学中还应在每个项目或单元结束后,进行相关电路的识别和检测。在专业知识学习系统化、各部件知识已经了解清楚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读图和原理分析,并根据原理图画出相应方框图,最后学生根据实训报告在彩色电视机进行电路的检测、调试,改变电路参数对电路状态的影响。通过检测认识各个单元电路的关键检测点,熟悉各个关键检测点的典型数据。其步骤为:先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进行测试与调整,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由教师进行启发性的指导,最后由学生总结测试结果,完成实训报告。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电视机单元电路和元器件的进一步认识,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这种课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同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增设社会维修实践环节,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检测与维修技能
就《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术》这门课程而言,学校提供的实训机型是有限的,更多的需要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我们具体做法是:
1.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家电维修协会”,由他们来进行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如学生分组采用自愿和协会安排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合理搭配,分成若干个实践小组,由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2.定期召开校外实践总结大会,由学生自己在讲台上进行工作总结。使得学生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讲,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师必须出现在总结会上,一方面可以现场答疑,解决学生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还要强调一些注意事项,进一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
3.专业教师在社会实践中所扮演双重角色:第一,他是学生坚强的后盾,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学生首先会想到的是教师。哪怕是打一个咨询电话,把机器拿到学校来修,甚至请教师上门解决,专业教师都要以主人翁态度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第二,教师要善于收集与总结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与经验,并指导和改进教学;第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教育,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可持续地健康成长,这一点非常重要。
1、实验内容要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一致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电子电工技术》实验内容划分为电工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动机控制、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等模块,每个模块又设有相应的子模块,如电工基础模块包含电工定理验证、安全用电、电工测量、RLC电路、三相电路连接和家用电路设计安装与维护等六个子模块;模拟电子线路模块包含半导体基本知识、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电源、放大电路、电路焊接制作与设计创新等六个子模块。实验要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着眼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的实践需要设计、开发相应实验,把相关理论知识渗入到实验实训中,让学生既能培养实践能力又能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教学电工基础模块时,不妨设计“三相白炽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实验,给定三组白炽灯、三相电源、导线若干、一个万用表等材料,要求学生分组设计电路,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连接好电路,教师用多媒体与学生一起学习什么是三相电路、三相电源及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连接方式,再安排各组学生相互检查连接电路是否正确,对于错误的电路要在老师的帮助下纠正。要强调强电操作及三相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安排学生通过实验测试三相白炽灯电路星形、三角形连接时的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格自行设计,从而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2、在重组实验内容中实施教学目标
传统的实验内容总是由理论教学内容确定,实验中需要用到什么器材,就介绍这部分内容,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在做完“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测量”实验时,虽然学会了用万用表来测量直流电压和电流,但对实验台上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使用就不得而知了,整个实验内容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和创造性。为改变这种状况,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电子电工实验室整体的设备情况,把整个实验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把实验内容分为:(1)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2)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3)基础性实验;(4)设计性实验;(5)综合性实验五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的进行实施:
2.1学会使用万用表、交直流电流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真空管毫伏表等常用仪器仪表,灵活的使用多种仪器、仪表对同一个电量进行测量。
2.2学会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性能判断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对元器件极性、管脚、性能的好坏进行判别。
2.3完成基础性实验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加强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学会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书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安排一些设计型实验。
2.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一些有难度的综合性实验。
3、注重对学生习惯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实验中必须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习惯。电工实验中元件多、易损坏、易出安全事故,可采用标号进行管理,对实验的元件及线路进行编号,明确职责,保证元器件的正常使用,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排除线路组装中的故障,这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最好时机。我们首先要立足于理论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线路原理,能分析某一元件或某一段线路出现问题,会出现何种故障,这是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我们要向学生介绍多种故障排除的方法,并明确其利弊,指导学生动手排除故障,从多方位、多角度的提高思维能力。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自己动手排除故障,帮助学生学会排除故障的方法,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
职中电工教学需要理论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实现师生深度互动,开展互动式教学。通过协调师生关系并加强其相互作用,打破以往的教学环节,不但有利于“教学共振”效应的产生,而且有助于学校培养技术过硬、一专多能的职中技能人才。因此,在职中电工课堂上加强互动式教学并积极探索互动模式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当前职中学校电工教学理念与方法相对陈旧的现状,对职中电工课堂上的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策略作了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互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主题探讨式互动
作为一种任务驱动型课堂,主题探讨式互动课堂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与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防止学生“跑”出当堂课研究的范围或在寻求答案中迷路。与那种直接向学生灌输概念与原理的方法相比,该课堂互动模式更加有利于让学生掌握自己在书本中发现的奥秘,并做到长期不轻易遗忘。
职中学校学生学习基础一般不太理想,利用好该教学模式可增强学生学习电工学的热情与自信心。以较为复杂的正弦交流电路为例,在本章的正弦电路开始部分可充分采用主题探讨式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课堂伊始,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下本节课需要查阅并掌握的概念信息,例如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以及正弦量的瞬时值三角函数式、波形图、相量图、复代数式、复指数式和复极坐标间的相互转换。为保证学生思路的清晰,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不宜过多并应注意掌握难度。接下来,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积极思考组织答案,然后在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问题的难点,有矛盾的地方可以随时提出,老师在一旁解答。最后教师应拿出一段时间对课堂主题以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做最后的总结,并教会学生方法。
二、案例导入型互动
尽管当前职中的电工教材在理论与方法论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鲜活案例的缺乏仍然是制约教学质量取得大幅度提高的短板因素。在案例导入型互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并在案例背后充分设置悬念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获知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熟练程度并作出详细全面的评价。例如,在研究“家庭用电安全”部分时,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户家庭的内部情景,并在最后提出若干问题,如该家庭的电路连接方式有哪些不妥的地方或者该家庭还可怎样减省线路。
以往的课堂教学只是不分青红皂白把问题硬塞给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背景导入,学生是被动的“问题承受机器”,因而在解决问题时会捉襟见肘甚至脑海一片空白,这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的最终结果。案例导入型互动模式充分为学生的问题承受能力着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交流模式发生了变化。
三、问题思辨式互动
在学习了多个知识点后,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定理的运用以至于遇到简单的问题也会百思不得其解。因此,只有在平时课堂中加强对基本定理的对比运用,才能保证学生在独立解题时做到胸有成竹。所谓问题思辨式互动,就是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多种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针对同一问题,让学生提出不同方案并指出优劣,并得出心中的最优方案。其实,问题最优方案的得出并不是重点,让学生真正享受其过程才是教学目标。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深刻,自由度较大,有很强的活泼性。
例如,学习完直流电路部分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求电流、电压的方法。如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等。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一道多解题目,让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在课上自由讨论。最后,教师可通过例题讲解总结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传统的死板式教学通常是一种僵硬的、缺乏生气的、带有强制性意味的过程,师生之间缺乏一种良性的理解与沟通,教学效率有降无升。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三种互动策略的运用,当前情况下的职中电工课堂,的确有了新的变化,能营造一种主动研究、探索、创新的氛围,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但是,追求高效的互动式教学也对电工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把握时代动脉、积极探索电学领域,自己先成为“教学行家”。除了参透课本内容外,广大电工教师应积极、广泛探索其他教育相关领域。例如,在教学之余研究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友好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其次,为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教师应积极做好备课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例如,教师应充分理清课堂的详细流程并掌握好时间分配,教师应想学生之所想,课前思考学生会在课上提问什么问题,以防“一时语塞”。
电子CAD技术教学模式项目驱动竞赛评价讨论考核办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被迅速而广泛的应用于电子工业领域,由于该技术能将电子电路设计全过程工作都放在计算机上高效便捷的完成,因此,该技术在电子电路设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主要讲授的就是目前在国内使用非常广泛,普及率极高的电子CAD软件Protel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Protel软件是一个完整的全方位电路设计系统,能够辅助设计者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完成电子设计全程的大量工作,所以,该软件就成为每一名电子、电气类专业学生都应当掌握的电子设计工具,《电子CAD技术》课程因此成为高职电子、电气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搞好本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
一、《电子CAD技术》课程特点
《电子CAD技术》课程因其所讲授的是电子CAD工具Protel软件在电子设计工作全过程中的使用,因此,本课程应用性强,主要以计算机为学习平台,注重上机操作,理论内容少,实践训练多,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电学理论基础及电子工艺基础,强调联系实际及实际工作运用。
二、当前《电子CAD技术》课程教学状况
当前,本课程教学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根据教材编写内容,先课堂讲授,操作演示,后上机练习,巩固提高。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首先,教学太注重教材内容,按部就班,教法单一,这就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自始至终都感觉本课程枯燥乏味,对本课程不感兴趣;其次,教学和上机练习偏重于软件的操作学习,忽视了其在实际电子设计工作过程中的应用,导致学生直到本课程结束都不能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学生感到学习本课程没什么用处,因此学完之后很快就忘,更不要说在将来的工作中熟练运用了。所以说,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合《电子CAD技术》课程的教学了。
三、《电子CAD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基于上述对《电子CAD技术》课程特点的分析,及对当前该课程教学所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结合多年在本课程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本人认为,要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应做到首先要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喜欢上这门课,最后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运用本课程所学去做实际工作,以达到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学以致用,要做到这些,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其进行革新,走出一条新路。
1.构建能完成电子设计全过程的实训场所
《电子CAD技术》课程所教授的是辅助设计者完成电子设计工作全过程工作的CAD工具软件Protel的操作运用,也就是说Protel软件的操作运用贯穿于电子设计工作全程,为了真正做到联系实际,符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就处在与将来工作岗位环境相似的实训场所中是关键所在,所以,构建能完成电子设计全过程的实训场所尤为必要。该实训场所至少应该包括计算机网络构建完备的微机房,电路理论设计、PCB制作和电子产品组装实训室,以模拟电子企业中真实的电子设计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这样的实训场所中练习,不会与实际脱节,有利于更好的掌握本课程内容,做到学以致用。
2.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实用性
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当前,电子、电气类专业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进取心不强,学习情绪化等缺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主动学习这门课,就成为本门课程的第一个大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个大问题,我认为让学生明白本门课学什么,所学用来做什么,怎么做,有多么实用、好用最为关键,因此,本课程一开始,就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去解决这个关键:(1)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电子产品实物为例,讲解该产品是怎样从无到有一步步设计出来的,从而引出电子设计全过程,牵出本门课要学习的电子CAD软件Protel;(2)通过在实训室组织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产品小制作,学生用手工方式设计,教师采用CAD技术设计,将两种设计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本课程学习的必要性,实用性;(3)通过多媒体播放CAD技术相关最新资料、视频,让学生了解CAD技术的现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CAD技术是多么的有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4)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去电子企业参观,通过到电子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学生才会对本课程真正感兴趣,更加清楚这门课的意义何在,以后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到生产实践当中。
3.以实际的电子电路设计全过程工作步骤为主线,采用项目驱动,模拟真实的电子设计过程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制定学生感兴趣的实用性电子电路设计项目,按照实际的电子电路设计全过程工作步骤,将项目划分成一个个任务,每个任务都包含了一个设计步骤工作所需求的知识点、操作方法和技巧,学生一个任务一个任务的做,教师按照每个任务的需要讲授所需知识技能,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完成课程的学习,最终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项目,从而学好课程全部内容。学生在“做”中得到清晰的思路和方法,在“练”中得到锻炼和总结,“学,做,练”完美结合,同时还使学生真切感受实际的电子设计工作是如何做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愿意学好这门课。
4.在训练中引入竞赛评价办法和讨论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课程各阶段的学习训练中,引入竞赛评价办法和讨论机制,所谓竞赛评价办法,就是在各阶段的学习训练中,组织学生进行设计竞赛,看谁能够更好更熟练的运用Protel进行电路设计,竞赛结束,按照设计结果的质量和设计速度综合评定,排定名次,每次竞赛结果都计入平时成绩,另外,每次竞赛后都组织讨论,让学生充分的交流,互相取经,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善加引导。通过这种办法的引入,用竞争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后的综合训练阶段,引入需要多名学生合作完成的设计项目进行以设计小组为单位的设计竞赛,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总之,通过竞争、讨论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不只学习技能,还增强顺应社会需求的良好素质。
5.改革考核办法
将上机考试作为考核方式,将平时竞赛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与期末的上机考试成绩按比例相加作为总成绩,这样能充分客观的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果,符合本课程的特点,与前述的教学方法相辅相成。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电子CAD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和思考,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顺应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阐述的教学新模式,已在教学中进行了试用,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该模式还有待在教学中进一步检验,不断改进、提高,以成为更适合本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学模式,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打开一个新的更好的局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