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设计美学的意义范文

设计美学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美学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计美学的意义

第1篇:设计美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软装饰;设计美学;实用;功能性

家文化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居环境的设计规划,更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关注。在人们越来越崇尚个性、自由的标签的今天,拥有一个根据自己居住环境的大小、个人生活习惯及喜好、经济担负能力等综合因素考虑的整体综合策划装饰装修方案的设计,是社会的进步,更是人们对设计向人性化设计的追求。

1 软装饰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家居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初对硬质结构空间的设计崇拜,转而近年来更关注室内设计中的软装饰的搭配设计。这种诉求源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在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化的居住空间,同时又渗入环保概念的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软装饰设计的发展。如今软装饰设计已被看作室内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室内设计与空间、环境、文化、美学、行为、意识、价值等元素结合,并不断发展趋向完善,使生活在建筑中的人不再单调的重复生活,而是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个人、家庭、社会,创造和谐、有序、持久的居住氛围,这是大众的追求,也是设计师的职责。

现代软装饰艺术最早起源于现代欧洲,称为“装饰派艺术”亦或“现代艺术”。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后伴随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审美意识的普遍觉醒,到20世纪30年代时,已形成具有较大声势的软装饰艺术。其特质有,图案倾向于呈几何型或具象形式演化而来的;用材丰富以贵重材料居多,除天然原料(如玉、银、象牙和水晶石材等)外,也采用部分人造材质(如塑料,特别是酚醛材料、玻璃以及钢筋混凝土之类)。装饰的主题表现有裸女、动物、阳光等,体现了自然对人类发展的启迪以及美洲印第安人、埃及人和早期古典主义艺术的借鉴。但软装饰艺术在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慢慢失去它的光彩,变的不再流行,直到60年代后期又重新被关注,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软装饰艺术已发展的较为成熟。而在中国软装饰被兴起和关注的涨潮则是近几年的事情。

2 软装饰的概念

“软装饰”设计是相对于建筑本身的硬质结构空间提出来的概念,它是建筑视觉空间的延伸和发展,是一种可移动的装修形式。一般指室内装修后,利用可以移动的、易于更换的饰物如窗帘、沙发、书画、工艺品、床上用品、家具、灯光、室内绿化等,对居室环境进行的二度陈设和布置。软装饰设计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它更像语言结构中的修饰语,在弥补和掩饰硬质结构空间中不足的同时,将个人的生活品位、艺术审美融入其中,提升生活品质。同时配饰设计本身所展现出的风采,也起到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更换言之是对主人的修养、兴趣、爱好、审美、阅历,甚至情感世界的诠释。

但纵观我国目前的家居环境设计,豪华有余,内涵不足。原本应有的家庭氛围却总给以星级宾馆的味道,似拒人千里之外。虽然极尽修饰美轮美奂,流光溢彩,却多了份距离少了些许温馨,没有精神需要的栖身之所也更不会让息于其中的人有归宿感的。于是时至今日,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认可“重装饰、轻装修”的设计口号,这是一种现象,也提示着我们它产生的必然性。时尚、高档的硬质装修材料已不足作为衡量装修成果是否优质的必要条件,反之整体装修效果中装修手法的新颖、家具配饰的精心选择、居住环境的舒适简洁及个性特质越来越被看重,毕竟人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如何平衡这种美与适用、功能与精神的关系,回归人自身价值的原始需要,将自然元素融入室内生态环境中,寻求“人-空间-环境”的三者共生呢?本文将试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为软装饰的应用发展找到一些启示。

3 设计美学的概念

设计作为一门将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并兼具应用性职能的边缘性学科,其存在和发展都有其理论的支撑,其中尤以设计美学的影响较为普遍。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与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更与人类社会进步以及哲学思想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设计美学理论的产生推动了美学与设计的融合,从理论上讲是将美学和艺术理论推向了大众与现实应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从技术上,是将社会大众的消费由物质性的追求向精神性、文化性层次的推进,对于分析应用设计中美与功能的关系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软装饰设计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设计,因此我试从设计美学中寻求这些理论基础来更好的指导和运用到软装饰设计中,使软装饰设计的发展更合理化,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而服务。

4 软装饰中折射的设计美学启示

软装饰在居室环境的整体设计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如提升空间的艺术性,物品装饰的可变性,为家居环境的核心元素人提供更多的参与与互动体验等,无不渗透着设计美学的众多理念。通过设计美学理论的支持去探讨协调居家环境设计中与人和谐相处的一面,折射出设计美学所要探讨的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4.1 实用性体现

设计不只是概念,更应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学科。设计美学作为现代工业设计需要与美学结合的产物,其首要特征便是它的功能性、实用性体现。软装饰设计在室内设计中对空间的重新规划如分隔、调整等作用都体现出很好的实用性特点。

4.1.1 软装饰对居室中的调整作用

硬质结构空间设计的局限性一则不易更动,二则花费很大,相对于这两点的不足软装饰设计的随意性和可变性性的设计优势更为突出,不同的摆设即能体现出不同的装饰风格和品味,同时还对空间中固有的结构造型中先天缺陷进行弥补。

4.1.2 软装饰在居室的分隔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是争取流动的、有一定浏览性的体验空间设计,让置于该空间的人在设计的刻意安排下,利用各种饰物、屏风、盆景有层次感的去观赏每一个空间,这种分隔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和使用的质量。

4.2 审美性体现

设计的审美性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造型感和视觉冲击性。由于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在现实应用基础上创作地艺术活动,因此它与功能性是相互联系与共存的。从应用角度上看,设计的构思、规划等计划性的理念更多是通过设计的视觉语言进行表达,而这种表达是需要艺术处理和修饰的,这也是体现了在符合功能性要求外,审美性是软装饰设计所要重视的问题。

4.2.1软装饰在居室环境的衬托装饰作用

室内设计风格的演绎需要好的背景来衬托,无论是在家具的摆设还是墙面、地面的装饰处理中,添置一块地毯、放入几个不同色彩肌理的沙发靠背,或悬挂一个画框于墙面,都会更好的将室内众多物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室内环境的综合设计,不仅需要工程技术上达标,还应有视觉享受层面的满足,将声、光、色等物理环境因素与肌理、色泽、图案的视觉美感和触觉感受进行结合,多样化的装饰室内空间。

4.3 协调性的体现

现代室内空间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风格的交叉或错位,如硬质结构的装修风格与家具风格的错位、碗碟外形和餐厅风格的迥异等,都会让我们有一点点的缺憾。而软装饰设计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可以帮助我们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室内环境中的各种元素结合主人的品位、生活情趣、喜好等,更有生命感的融合在一起。如运用软装饰涉及到的多种物品,结合其材质、形状特点,运用大色块的协调和均衡感来主导风格的统一;或根据软装饰自身的系列性,如窗帘、壁纸类,地毯类、灯具类、器皿陈设类等进行组合搭配形成统一风格。

综上所述,软装饰作为室内设计的一部分,离不开美学理论的指导。设计美学导引着现代软装饰设计向既符合功能需要、又具有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居家环境的典范迈进。孔子曾提出“文质兼备”,在我认为家居中室内环境的设计也有“文、质”之分,前者寓室内环境中的硬质结构空间的设计,后者则寓意软装饰设计。结合设计美学的指导,不仅利于软装饰设计的应用与展,更是促进了现代整体居家环境设计新理念、新思维的形成,达到“文质兼备”。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第2篇:设计美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设计美学 公共艺术 启示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1设计美学的定义

1.1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设计的全部范围,一般来说,它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设计产品的美学性质,其中包括美学的性质、构成、类型、风格,设计的文化意蕴、形式美及创造性等等;设计过程的美学问题,其中包括设计师在产品产中的地位,设计师的修养、审美理想、艺术个性、设计思维,设计与社会审美趣味、科学技术、市场信息、生产制式法则等等。

1.2设计美学的意义

设计美学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定义上看,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研究设计的本质和审美规律。当掌握了审美规律之后,无疑会对未来设计的走向作出一个较准确的判断。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可以探讨出未来观念的演变过程,道理,从审美的规律中也可以探讨出未来设计的演变过程。设计美学所研究的审美的规律及审美心理为未来的设计提向。设计美学同样也受到其它专业的影响在自身内部不断发生着解构和重构,并对现代设计在形式、内容、色彩、材多方面产生影响。设计源于生活,同时更离不开社会与技术依托的大背景。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不得不进行生活美术美学和社会美学的思考。

2公共艺术教育的形势

2013年3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了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其中说明公共艺术课程是中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要为教学大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确保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正式点名了公共艺术对于职业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2.1公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艺术教育对学生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一般语言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艺术教育是教育,它能使人在健康、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基础上成长,它的使命在于开发人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价值逐渐为人们特别是教现代教育理论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能弥补语言教育的缺陷,能积极有效地开发右脑的潜能促进左脑的发展,提高大脑整合的功能和水平。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丰富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获得创造性成果具有用.育工作者所重视。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确认,严肃地对待学校中的美育十分重要,他强调指出:“科学和艺术是人文明的两大基础,为了取得两者的平衡,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学校教育,如果缺乏这种平衡,它就没有资格称为普。”

公共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公共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还不够明确。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应该是面向广大的学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但现实中,在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上存在着两个偏向:一是把公共艺术教育或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活动,把艺术当成一种德育的媒介和学生活动的手段,从而导致了公共艺术教育缺少艺的非艺术化现象,如有些高校所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质量不高,仅仅以满足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类的学分为目的;二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相等同,过于注重技艺的培训,以至于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少数“艺术精英”的培养,高校严格限制艺术类课程的选课人数,有的高校热衷于举办只有少数人参加的艺术团队,从而背离了公共艺术教育大普及化的初衷。

3设计美学于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启示

3.1设计美学为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针对大多数非艺术专业学科的学生来讲,学习公共艺术课程对于他们提升综合素质个人审美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理性思维的训练下,让这一部分非专业的学生在理解感性类视觉化的信息艺术方面来讲是非常吃力的。例如他们看到的蒙克的绘画作品《呐喊》及凡・高的大部分作品,通常被解释为是他的心理问题和艺术家的创作狂热问题的图画表现于此类作品,往往大多数公共艺术教师在教学上都很难去阐释作品在创作时的意识由来,然而在理解过设计美学的基础上帮助我们去定义在艺术作品的表现的理论依据。在理解此类作品时,就不会出现纯粹的认为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神失常而产生的令人难以理解的作品。学生对于此类艺术作品的“距离感”就能够慢慢消除,虽然在表现形式上难以但是从理性的思维角度来分析,这些看似艰深的作品实际上还是来源于意识中的生活点滴。

3.2设计美学能够辅助公共艺术教育目标定位

艺术教育其目标应该定位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设计美学理论则能够充分的帮助学生实艺术素养的目标。艺术是人向世界敞开的窗口,它直接诉诸人的感官,直达人的心灵,渗透到人的意识或潜意(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10页)识中,到人的文化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相对于理性认识而言,“艺术更为全面、更为细致地体现人类心灵发展状况,更丰模糊,也更敏锐、更具前瞻性,表现在最敏感的人群――艺术家的心灵中活跃着成长着的人类心灵” 。从素质度来看,设计美学理论能帮助公共艺术教育进行情感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会对艺术的感受、欣赏、实践中,丰富精神生活,要着眼于提升文化修养、提高精神境界、改善生存质量,并以此作为对单纯知识传递式的科学教育的有力在设计美学理论知识的辅助下,公共艺术教育能更好地发挥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3.3理解设计美学能避免学生学习公共艺术的误区

对于大多数非专业类学生来讲,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艺术品与设计产品的范畴与定义,往往抽象地认为凡是随意的一个概就能称之为一个艺术品,这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误区,认为艺术创作和设计是一项简易随性的工作。

然而真正的艺术或设计必须是按照很高的标准表演或创作的。恩斯特・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一书中阐述了这种概念,“每次作品或演出特别成功的时候,我们大谈特谈艺术,赞美的只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忘却的则是作品的实质内容。

我们公共艺术的学习最终目标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是为未来的生产工作所服务的,我们在注重表现形式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高质量的产品才是最为重要的,“内外兼修”才能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云,于云香.艺术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位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1).

[2] [德]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第3篇:设计美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工艺美术 艺术设计 教学 优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造型艺术之一。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传统工艺美术相对于当代艺术设计在美学上,实质就是手工技术的装饰美与机械技术的功能美的比较。手工技术的美常带有个人的情趣,贯穿着个人的精神,保持着经验、感性的特征,以装饰为美。而机械技术的功能美是建立在流水线基础上的,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反映的是大批量、标准化的和谐、统一和理性的技术美特征。功能美与技术美是当今艺术设计美学中的主要内容。如果说工艺美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那么艺术设计就是以科学和艺术作为结合体。工艺美术是与传统农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和价值模式契合的原生艺术,而艺术设计是与工业化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复合艺术。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艺术设计比工艺美术更能体现当代文化和人性的多元化,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时代特征。

现代艺术设计是以统筹、规划、集体性运作为主的,而工艺美术则是以个人的实践和操作为主的,现代化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设计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形成作品,否则,设计就是一纸空谈,而技术也必须建立在设计的基础上,以设计为依据制造出来的产品可以称之为艺术成品。因此,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只有通过技术才能更好的将其体现出来。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设计院校的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没有经过相应的市场调研就对产品进行设计,或是在设计中不追求艺术价值,而是为一些经济而进行相应的设计。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也形成了这种风气,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将相应的设计理念给学生作深刻的阐述或解析,学生没有深刻理解设计理念,以致学生仅仅只是对这种设计风格的简单模仿而已,高校教学对工艺美术教学的忽视,就是对艺术设计文化的忽视,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非常不利,对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利的。

二、工艺美术对艺术设计教学的优化

(1)工艺美术思想为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工艺美术的思想和文化包含了我国几千年的艺术设计的精髓,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重视工艺美术思想和文化的学习,学习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设计思想,形成自己丰厚的文化积淀,厚积而薄发,可使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对设计师做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设计无论是作为艺术还是商品,它都是文化的产物,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的文化。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也需要有自己的设计文化。立足于本国文化,设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文化的艺术品,对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工艺美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观念。以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如今天这样丰富,但精神生活并不贫乏。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设施、日常用具往往都体现了他们对朴素自然的追求。现代的艺术家都善于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工艺美术中的一系列绘画观念、艺术形式能给艺术设计以借鉴。学生在创作时敢于突破形体拘束,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手法塑造形体,以多角度形态刻画,把多种形象进行融合。学生在创作时可以自由的表达,情感也得以自由流露,激发设计灵感。

(3)工艺美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设计理念的领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比,更强调的是个人实践操作。现在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则更多的是重视设计理念的学习,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不做高要求,这导致很多学生忽视了在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技术含量,也影响了学生对设计艺术性的认识。实际上,设计与操作都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设计与操作的有机统一,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学生。所以高校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要重视工艺美术中所强调的个人实践操作,在不断地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对设计理念有更深的领悟。

(4)工艺美术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的学习效果。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美术为绘画、设计等专业的美术,提供无穷尽的资源与启发,而且它还为美术以外的其它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工艺美术作品中,许多艺术品本身就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是先进生产者的用具。这样民间美术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学科相通的意识,以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带动艺术设计的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电脑辅助的工艺美术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设计思想。传统工艺美术教学在技术表现能力上的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很难达到技术上的设计要求,因此,对学生而言,好的构思、好的设计理念却不代表好的设计作品,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而电脑辅助的工艺美术基础教学则解决了这一问题。艺术设计教学中,电脑美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传统工艺美术基础教学的好帮手。电脑美术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学生可利用电脑方便的制作出各种复杂的图案,极大的丰富了设计语言,实现自己的创意构想。

总之,工艺美术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将之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同时,掌握渊博的工艺美术知识和文化,以丰厚的知识文化指导艺术设计,从而使艺术设计教学得到极大的优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第4篇:设计美学的意义范文

随着人们价值观的不断改变,人们的审美理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美学行为,但是随着人这一主体的介入,变得更具功利性。传统的室内环境设计缺少心理和情感的体现;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更加注重人的主观性。目前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从空间利用、装修材料的运用还是绿色植物的切入,都更加具有人文性,更加注重对人的关怀。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传统的卫生间设计大部分以公用为主,目前我国的卫浴设备无论从空间上考量还是从舒适度上考量都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人文关怀。另外,居室面积利用、家居色彩设计、客厅厨房的基础设施配备都能体现出基于美学理念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文性。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审美功能和意义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一方面是指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另一方面指整体建筑环境的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应该以目前装饰行业的整体审美趋势为基础,它既能够表现出地域文化内涵,也应该具有时代意义,在设计过程中植入当代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个性的追求,室内设计中的美学理念也有着不同层面的表现力,现代室内设计要更加体现人们对个性和时尚的追求。室内环境设计与整个建筑的大环境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室内环境设计作为建筑环境装饰的组成部分,应该以整体的建筑环境为基础来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当前室内环境设计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总体的审美理念上来改变我国室内环境设计现状,让基于美学理念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具有个性、创新和美感。

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室内环境设计从本质上来说,属于造型艺术。但是欣赏价值并不是室内设计的重心,它只是作为设计中的一个分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基于美学理念下的室内艺术设计,更加注重的是其实用性。

1.美学理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优秀的室内设计能够给人以意想不到的美学体验。现代住宅的装修设计更加注重对室内空间的合理利用,合理的室内空间设计和布局,既能够体现设计者的专业素养,也能够给人以心灵及感官的审美体验。设计者应该摆脱传统的住宅设计框架,最大程度上地开发室内空间的利用率,让其更具美感的同时,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且不断提升住宅的室内美感和舒适度。设计师们不仅能够合理分配、组合室内空间,而且能够赋予人们以崭新的观感体验。室内空间设计直接影响着室内设计的整体布局,因此,设计师应该注重美学理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更新,合理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室内环境设计布局,能够最大程度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对现代住宅的设计要求。

2.美学理念在家居色彩设计中的体现

色彩搭配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色彩能够对人的感官和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室内设计中合理进行色彩的搭配设计,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够直接影响人的心情,甚至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工作效率。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时,除了遵循基本的设计规律外,也应该注重住宅主人的审美爱好及新时期的审美要求。室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直接决定了居住者的日常生活舒适度以及日常的家居气氛等。设计师们应该考虑建筑风格、住宅主人的爱好、室内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建筑室内设计的色彩搭配。同时,要兼顾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合理搭配,无形中提高住宅设计的品位。

3.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装饰要素

室内空间的装饰直接体现了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住宅主人的喜好、品位。室内空间的装饰既包括对墙壁、顶棚的装饰,也包括对柱子、卫生间等各个建筑构件的装饰。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要合理利用和安排装饰材料,采取合理及多样的形式对住宅进行装饰。以体现住宅的风格及整体审美效果。室内设计既是一种装修实践,同时也是一门能够创造美学价值的艺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设计师不仅要有设计才能,而且要兼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带给人以审美体验。不仅要用绘图形式把自己的设计思想表达出来,而且要与施工人员一起,通过对室内的总体布局和建筑材料的合理搭配,让美学的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满足人们对现代优质住宅环境的需求。室内设计和施工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并不仅仅依靠设计图纸或者施工图纸来完成,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中将崭新的设计理念和多样的设计元素应用于室内设计和装饰中,以实现室内设计的美学价值和实用性。

四、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美学理念

美学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体现既彰显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显示了人们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基于美学理念的室内环境设计,更加追求设计的艺术性和个性化。

1.艺术性与实用性

美学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既能够体现室内设计的艺术性,也应该彰显出住宅的实用性特征。艺术性是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果室内设计仅仅囿于传统的居住和生活需求,缺乏艺术的表现力,很难体现出住宅的美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现代化的室内设计在满足人们各项生活设施的实用性基础上,更加追求艺术性。随着装修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装修理念和装饰材料被应用于住宅的室内装修,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性的追求,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舒适和惬意。当然,注重室内设计艺术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室内设计的实用性。

2.结构性造型和装饰性造型

室内环境造型表现为结构性造型和装饰性造型。结构性造型是从整体来对室内进行设计和规划,比如用建筑材料进行空间的切割和分配等,来凸显设计的美感;装饰性造型,是以室内的个体性元素为主体进行的造型,主要为了突出整体的装饰效果和氛围。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元素的搭配,来增加室内设计的艺术美感。3.整体审美意义室内环境设计是一个大的整体,设计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又相互和谐。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住宅整体风格的设计。确定设计主题,然后根据这个设计主题,进行设计元素和色彩的搭配,保证主题风格的统一,提升室内的整体审美内涵。比如,墙壁的造型和色彩要与家具的造型和色彩相匹配,形成统一的风格,防止因设计元素的搭配与设计主题不一致而造成的突兀感。

五、结语

第5篇:设计美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光影;自然美;功能美;意境美

1光与影的美学释义

1.1中西光影美学对比

在西方,对宗教文化及建筑的探索,逐步发展成人们追求光影的神秘感,这甚至代表了西方文明的审美取向。在东方,光与影不具有单独的象征性,而是隐喻在天、地、人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光影表现往往以一种平和方式介入室内空间,形成对空间禅意表达。

1.2中国美学观

“光影之道”东方美学观是,光、影一定是处于一个相互对峙、渗透、转化、不断循环的状态。光和影,是自然界赋予空间的阴和阳,随着光影强弱和角度不断变化,形成了虚实和大小方向不同的变化。在室内空间中,光与影的作用是相同的,正如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两部分,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2光影在当代空间设计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光影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很广泛,同样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王澍的代表作“象山校区”设计中,对于光影的应用就存在很多的问题。该作品在其他方面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肯定。但是,它由于过分的注重形式,在建筑立面上设计大大小小的窗户,需要光线的地方没有得到满足,不需要太多光线的地方却摄入过多,使人眼花缭乱。所以,不管设计者从什么角度出发,出于何种设计理念,最基本的使用功能还是要满足的,校区宿舍楼是以实用功能为主体的建筑,只有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才能去考虑形式、美学等代表个人情怀的其他因素。现代光影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该全面系统的考虑,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如何能够创造出既实用又赋有美感的光影效果,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光、影”在当代空间环境有的艺术魅力。

3研究光影之“自然美”

3.1研究自然之美的光影法则

均衡与稳定,会给人一种安定的秩序感;对偶与互补,对称对应、补充协调;节奏与韵律,主要是借助于建筑内外结构构件或有规律的造型,制造出充满韵律变化和节奏感的光影效果;再加上太阳在空中的运动轨迹,使室内光影展现出渐变的姿态,赋予光影动态效果。

3.2研究自然之美的光影手法

引光,是以建筑空间为容器,通过各种方式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例如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之一《光的教堂》,以极赋魅力的内部空间为容器,利用立面墙壁上的十字形缝隙,将光线引出室内,整个黑暗的空间形态立刻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样的引光方式不仅具有清澈纯净之感,更能给空间带来神圣的意境和视觉震撼。与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相比,相同的是它们都是通过这样的引光方式,使空间内部光影层叠相交。不同的是朗香带方形的点或方形的面将光线引入,给人的是安宁、寂静,而光之教堂给人的是震撼之感。透光,运用不同性质的透光材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室内光影氛围。例如日本传统建筑中,运用纸来分割过滤光线,所得到的光影在空间内安静平和地漫散开来,过滤后的光线不会再强烈夺目,而是略带禅意的空灵寂静。反射,有很多因素决定光的反射,所以,要想有效地控制、掌握这一方法,就必须对反射材料的各种属性有着深入的了解。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在表现室内独特光影魅力的同时,总是在综合性的运用上述的方法。这样所获得的光影空间,无疑比使用单一手段营造的光影效果更加丰富细腻。

4完成光影之“功能美”

光影表现空间层次,三维空间层次感的形成,需要光线把肌理、色彩作为媒介,表达的空间特性,表现空间层次美;光影界定空间划分,是通过光线的亮度不同,改变空间性质,制造不同层次;光影加强空间联系,以均匀稳定的光影亮度,为不同性质的空间,铺垫一个统一的基调,使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个连贯流畅、协调一致的空间感受。

5衍生光影之“意境美”

意境美是关于“光影”之美的最高标准,是能够在精神层面体现光影美学重要表现方式。今天,我们更是以这样的“意中之境”作为标准,深刻地阐释光影空间设计中的美学理念。

5.1光影表现“至阳”之美

雄壮之气表现阳刚之美。这种雄伟壮阔的气势,是我们先人们非常愿意追寻的美学趣味和风范。因此,在光影空间设计的意境表现上,要想达成“阳刚”之美,首先要从气势开始,去表达壮丽宏大的场景,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广阔境域表现阳刚之美。广阔空间不仅包括现实空间,它还包括“意中之境”,“意”中的宽广境域。这一空间越广阔,无尽之意也就越浓烈。第二,激昂格调表现阳刚之美。正如我们对一首乐曲的感受,它具有雄健的音韵、高亢的格调。光影可以使空间具有高昂的特征,使室内光影空间达到阳刚之美意境。第三,慨叹之情表达阳刚之美。创作主体长久的人生体验,决定着艺术作品中忧思情愫的产生,影响着艺术作品内涵的形成。忧思的壮阔之境在于被一腔悲壮苍凉之感所笼罩。因此,从光影设计的角度讲,更多的是在表现一种悲壮苍凉的历史感,在其中融入了万千慨叹之情。例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和“乾清宫”,就是一个体现宏大场面、气势雄伟光影空间的最好例子。除了雕梁画柱等华丽的装饰以外,最有特点的就是青砖地面的应用,流金的铜柱,铺地金砖泛着幽蓝的光芒,这种冷暖对比,明暗相交,虚实相对,无不显示皇家威严和气派,正是阳刚壮阔之美的体现。再如德国的“科隆教堂”,是最标准的哥特式建筑,中厅高两侧低,拱券式的尖顶在光影的渲染下,层次丰富,变得跃跃欲试,两侧的柱子略显弱化,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势。这样的光影空间,不仅空间广阔、格调高昂,在神圣的教堂里,也会为人们带来一丝忧思的慨叹。

5.2光影表现“至柔”之美

说到阴柔之美,很明显,它是阳刚之美的对立面,它们是意境之美的两个方面。古人心中关于柔美的描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模式,我们用“回眸一笑百媚生”来描绘心中柔美女性的典型形象。所以对于柔美的描绘,今人与古人的审美心理是有很明显相似之处的。第一,轻柔之气体现阴柔之美。我们用气韵来评价艺术作品,按气韵的刚与柔来判断艺术创作的质地与形态。艺术中的气韵轻柔、生动,它不在于具体的描绘和技法,而是在创作者柔情的感动中,接受者只可心会不可言传,所以,气韵之妙,妙在“言外”,阴柔之美也就在于此。第二,境域幽寂表现阴柔之美。这里指的是境之深远、意之清幽,使人忘却了内心的忧愁,抒发人性本身的情怀,融入自然当中,品尝到一些空灵的禅味。第三,哀伤愁怨表达阴柔之美。在中国的诗画、园林等艺术中经常以阴柔之美体现创作主题。唐代后期,由于士大夫情绪失落,禅宗思想盛行,老庄自然山水推崇,于是就出现了阴柔之美的审美情趣。在此其中,风流洒脱之中也略带淡淡的哀伤愁怨。例如,“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对于采光为题贝律铭是做了充分考虑的,以粉墙黛瓦的表达方式,将自然光引入室内,既延续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又对传统的园林概念做了新的诠释。在博物馆顶部采用透光方式将光线引入,漫散开来的光晕以统一的色调,渲染空间中的每一角落,幽深宁静、气韵轻柔、清幽之中带着一丝伤感,空灵之中带着一丝禅味。总的来说,阴阳相合、刚柔相济,是中国文化思想在艺术中的缩影。如今我们在光影空间设计中借用这样的美学原则,对不同空间表现不同的“刚柔”之美。其实,无论使用哪种方式表现光影,最重要的是要领会“阳刚”与“阴柔”的真正美学含义,创造正确的高品质光影空间。

6结语

光与影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课题,光影虽然看似无形,但调和与创造着神奇的环境效果。光与影影响着室内空间里的视觉形态。对空间的塑造、表现、联系,以及对各方面要素具有美学特征的整合和再创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光影设计不但可以在功能与理性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还可以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审美世界,创造出意境美感。自然光影的表达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不同性质的光影塑造了不同的空间品格,让空间更为人性化,创造出贴和当时当地自身特性的生活环境。光影的介入抒发了人们的自然情怀,不仅给人带来舒适的身心感受,更为人们带来了一个极具自然品格的室内空间。同时,光与影设计的节能环保等特性也使“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在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通过本文深入浅出的论述,我们初步对光影空间设计中的审美意境进行了探讨,并且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说明了光影本身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研究与光影关联密切的各种因素,引发新观念,整合新方法,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提供帮助,更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重新唤起人们对光影的关注,全面理解光影本身的丰富内涵,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将光影的艺术魅力发挥到尽善尽美。

作者:闫超 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志中,蒋珂,卢昕.光与建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美]玛丽•古佐夫斯基.可持续建筑的自然光运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日]安藤忠雄.建筑家安藤忠雄[M].龙国英,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4][美]菲利普•朱迪狄欧,珍妮特亚当斯.贝聿铭全集[M].郑小东,李佳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美]斯托勒.朗香教堂[M].焦怡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6篇:设计美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审美意识;审美思维;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探讨的美术教学改革,在实质上依然忽略了对于审美的重视,仅仅停留在美术技能训练上,造成学生审美能力缺失,在设计能力上体现为程式化的呆板思维。

设计类美术教学需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审美意识的培养。

1 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审美意识是融感性及理性思维为一体的审美认识活动。从字面上理解,审美意识是指对审美的认知和经验,在设计类美术教学中,审美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一张画的成功要考虑诸多因素,如造型、技法、构图、透视、虚实、色彩、构成等,综合到一起,这些美术素养体现在现实审美中的运用上,即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高低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品位。

审美意识的形成,既有历史文化的因素,也有当代生活的影响,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心理判断。[1]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综合体,包含了诸多的美学元素和文化修养,室内设计的目的是使空间既实用又能放松,需要在审美意识下对空间、材料进行再创造,对于这种融自然美和抽象美于一体的空间设计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非常重要。

美术的基础教学应该要求在完成技能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于意识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审美经验,作为创造力的能量储备在记忆中形成本能,经验积累越多,思维就越活跃,灵感就越多。现代美术教育必须以审美意识为基础,将培养学生思维形式作为重点,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自觉地创造,成为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设计人才。

2 合理的美术教学理念

2.1 美术技能训练与审美理论的结合

美术的基本技能训练是设计专业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不仅需要掌握造型、色彩、构图、透视及画面处理的诸多方法和技巧,还要让学生通过理论指导、专业训练的同时了解美学原理,使之潜移默化地形成审美意识。

美术理论是培养审美意识不可或缺的文化课程,很多学院不重视这一点,往往忽略了理论课,单纯地进行美术技能训练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好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少文化支撑的美术课程必然会阻碍学生系统地了解美术,阻碍学生顺利建构审美意识,以至于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盲目地学习,必然影响学习效果,很多学生花很长的时间来学习却不知道学美术有什么用。这是美术教学的失败,也是各课程设置和衔接的失败。

审美是一个领悟和积累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体悟审美之规律,并用规律去寻找美的秩序感和有序性。所以,美术理论课程必须融入美术基础教育中,这需要重新进行相关课程设置,美学概论或艺术修养应作为必修课,受到重视。而且,理论课、美术基础课需要结合讲解,让学生真正了解什么叫美,美为何物。

2.2 美术技能训练与专业欣赏的结合

作为室内设计R档难生,开阔的眼界是必需的,在学校教育中,更多的是通过图片的欣赏来进行教学,图片欣赏包括美术基础及美学理论里的图片欣赏,也包括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内容的作品欣赏,这在教学前期和后期同样重要。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各种设计表达的信息,也能帮助学生进行审美的归纳和总结,并将已有的审美经验与实际空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审美想象。

专业欣赏课应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出来,还可以配合参观实习进行教学。比如,不同的风格归纳,不同的空间营造,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不同材质的应用效果比较……甚至还可以分析设计的意图。很难想象,连色彩搭配都不会的人,穿衣服怎么会得体。没有形成美的认知,怎么能把房间布置得漂亮?经过研究发现,审美意识的增加会相应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2.3 专业设计与美学修养的结合

室内设计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简单将设计技术化而忽略艺术素养的作用是片面的教育,完整的设计概念应涵盖艺术修养、审美意识、设计理念、文化底蕴以及活跃的想象能力,这样设计才能具有生命力。特别是现代设计概念中,抽象美和形式美更凸显其张力。

将设计技术与艺术修养进行完美结合具有一定难度,需要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意识,而在设计训练时,教师不能进行简单的设计,应该将审美理念贯穿于设计课程中,并在设计训练中进行审美方面的引导,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同时,可以请美术老师参与设计方案的讨论或给出指导。当然,作为美术老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设计能力,才能进行更好的方案指导,这是现代美术教学对美术教师的要求。

3 美学概念与实际空间的结合

设计意图是空间设计里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授学生如何思考和了解学生思考方式的有效手段。在很多建筑类大学,对于设计意图展示的重视往往大于对设计成果的展示,是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空间和正确审美思维的重视。

目前的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美术教育课程与设计课程之间的有效过渡,虽然设计初步和三大构成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实质上并没有打通中间的连接,三大构成的抽象性往往成为转换设计思维的又一大阻力。构成课程虽然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往往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将审美规律合理现实化,学生学习了图案、色块搭配却不知如何运用,这是技能与实际脱节的表现。完善构成课程,加大研究力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美术教学和设计教学之间需要有具象的、充满艺术性的实践课程,如概念建筑的设计和模型制造。这种概念建筑的模型制造不同于依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也不同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表面营造,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倾注心力,运用各种材料打造概念空间,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理论和规律,用木、砖、石块、金属、土、竹、织物、纸板等进行居住空间的制作。这种实践课程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更强调理性,美术老师更在乎感性和创造性,由美术老师指导这类实践课程将使艺术性在空间营造中突出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艺术教学与设计技术教学的过渡和结合。

构成走向设计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对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以及造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2]美学修养在审美实践和艺术设计中不仅体现在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上,更重要的是与各种技能、技巧的结合。这种训练注重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对不同组合形式的探索和创造。只有我们把审美教育当作一种社会实践,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才可能理解审美教育全面、自由的性质,[3]将设计理念和美学修养互相融合和促进,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由的创造中学习和提高。

4 美术相关的课程设置

基于此,美术课程的实施应该有数量保证,教学要循序渐进,保证系统化教学,使学生良好吸收知识,如果过于追求高速,那么老师将缺乏足够的时间做准备,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十几年以来的美术课程改革,以严重压缩美术基础课为代价,代之以电脑教学,事实证明,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相反,不能胜任设计工作的学生越来越多,这跟审美意识的缺乏有直接的关系。设计是综合艺术修养的展示,不是仅仅会用CAD、会电脑P图,再背点设计规范就可以搞定的。

经过对多个学院的美术教学状况的考察,发现各个学院都意识到削减美术课程的严重问题,纷纷进行课程调整。从目前各个院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来看,近几年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美术课程的课时,美术理论也得到相应重视,除了对美术相关课程的重视和合理设置,还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思维。目前,设计班级招收的生源由艺术生变为理科生,对于美术教学来说难度更大了,培养学生审美理念的任务更为艰巨,需要加强美术课程教学的合理建设。

5 结语

设计艺术是一门技术与艺术密切结合的横向交叉性学科,需要综合多项能力。设计创新的“P键问题还在于人的审美素质不够,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够”。[4]审美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强调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才能真正地运用好美的规律,使之产生新的审美创造。教会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思维是设计类美术课程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光.中国当代艺术审美意识思辨[J].艺术百家,2013(4):189.

[2] 马跃峰,张庆顺.构成辅助设计启蒙――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构成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建筑学报,2010(10):32.

第7篇:设计美学的意义范文

1.艺术设计美学的科技内涵。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从科学技术中来寻找美、发现美。应该来说,艺术设计的科技内涵主要是指我们应该找到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契合点,理顺双方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产品设计中实用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进行艺术设计的核心之所在,它可以为艺术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科学技术是丰富艺术设计审美体验的有效手段。近些年来,但凡在世界上获得设计奖项的产品,无不有着高科技的参与和融入。比如,华硕笔记本就有着人性化的科技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同时其外观设计还非常具有美感。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进行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事实上,科技是艺术设计实现的最佳途径,有时还可以帮助艺术设计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它让艺术设计在科技的指导下,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更新,艺术设计将成为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方法的有效载体。

2.艺术设计中美学的情感内涵。任何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人是具有情感的动物,因此,我们说,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具有一定的情感内涵。它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要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其中的心理需要主要是指人们对于艺术设计的精神需求,代表了人们的情感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艺术设计又是情感外化了的设计活动,它将客观存在的事物与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是人们对于客观物象充满情感的诠释和再现。应该来说,艺术设计中的情感与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情感并不完全相同,它必须基于一定的人性化需求,要能够实现科学技术与设计情感的完美统一,从而建立一种平衡的关系。它是艺术设计师的情感向产品、再向消费者传递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输送的过程。一般来说,技术水平与情感需求之间成正比关系。消费者可以从高科技那里获取精神层面和心灵深处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这样的艺术设计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比如说,手机现在已成为了大众化的电子产品,人们对于它的要求从最初的功能需求更多的转向了艺术设计需要,因此,手机市场上就陆续出现了涵盖了丰富情感内容的手机产品。例如,LG巧克力手机深受恋人们的欢迎,这是因为它在冰冷的科技外壳下,还拥有一层温暖的情感外衣,成为了科技与情感完美结合的典范。

3.艺术设计中美学的文化内涵。艺术设计是人有意识的创造活动,而人必定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这就使得艺术设计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同时,艺术设计本身与审美情趣也是分不开的,其美学理念与美学体现中必然都会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艺术设计师们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一般来说,都会使艺术设计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因此,任何一种艺术设计在提升美学境界的同时,都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参与和融入。可以说,艺术设计的过程就是从艺术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其集中再现了某一种特定的设计文化氛围。纵观世界,各种成功的艺术设计作品都是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正是因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使得这些设计作品能够长期屹立于世界之林。比如说,日本的设计师原研哉,其设计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他的作品设计中有着对日本独特民族文化的解读,加上同时运用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最终形成了一种大胆创新又很好地传承了日本本土民族文化的设计风格,使得设计出的产品具有一种现代化的简约之美。因此,我们说,艺术设计的风格与文化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应让产品通过艺术设计展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

二、艺术设计中的功能美和形式美

艺术设计中的美学主要是以设计实践作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艺术设计实践是美学原理升华的最终结果,其主要目标就在于满足人的需求。因此,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属于设计美学中的高级范畴,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美学价值,更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那么,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设计来说,其美学基本上包含了功能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功能美和形式美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具体表述如下。

1.艺术设计中的功能美。这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美的创造和追求,从简单到复杂,在整个造物过程中体现了人们对于产品的实用性需求。他们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最初是出于实际使用的需求,从原来无目的的造物到后来有意识的选择,从改造到制造,都经历了一个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些过程集中体现了艺术设计中的功能美。一般来说,艺术设计的功能美主要是产生于人们对产品的预定功能需求,一旦顺利地实现了,就证明了该艺术设计的目的性与规律性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当人们在使用该产品的时候,就获得了应有的功能,从而满足了人们对于这些产品的使用需求。因此,我们说,艺术设计的功能美具有鲜明的功利性特征,它是在人们对物品的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让人们感到了愉悦和满足。从本质上来讲,艺术设计的功能美是人类造物活动中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完美统一,是人类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对物品进行改造和创造的结果。

2.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如果说艺术设计的功能美是外在表现的话,那么,形式美就是对功能美的抽象化表达,它是将具体的物品进行抽象和提炼的审美体验,是人类创造的物品的自然属性和组合规律的集中反映。这些形式美不仅包含了实际的内容,还暗含着丰富的观念。从本质上来说,艺术设计的形式美超越了一定的设计内容,且保留了形式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意蕴与性格特征。我们这里所提及的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构图形式,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美的形式,主要包含了造型、色彩、艺术技巧,三者缺一不可,共同调和而成了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这些形式美越突出,所设计出的产品就越鲜明。它主要取决于设计事物的本质属性,而非量的大小,其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首先体现为自然美,但是,自然美只是美的低级阶段,而艺术设计的形式美最终则要通过艺术技巧展现出来,属于一种更高层次的美。它是在一定的美的法则的指引下,所实现的设计产品与设计形式之间的完美统一。它可以通过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一定的设计内容,是对功能美的艺术再现。

三、艺术设计中美学的应用性思考

第8篇:设计美学的意义范文

物象的审美价值来源于受众视觉体验上的情感共鸣。我们国家民众自小的成长环境普遍缺乏对美的判断与执着,缺少感性素质的培养和潜移默化的感官训练,导致对于美感的存在、类型及其重要性浑然不觉。即使艺术类的考生亦是如此,技能与固定模式相关,而与审美认知脱节。选拔性考试的氛围与大众教育的经历,致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小欠缺视觉美学的熏陶与艺术思想的濡染,审美取向很容易被时尚、流行所影响,无法形成主观成熟的设计见解。所以在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中首先要使学生对美具有感悟能力,清楚了解两个问题:什么是美?什么是好的设计?

1.什么是美

美有具象的呈现,亦有抽象的概念,可以说一切令人愉悦或吸引眼神的事物皆谓之美。美从类型上可以划分为自然美和人造美。所谓自然美,是来自人类对自然事物的审美经验,而不是说自然物本身就拥有美的性质。其形态、质感肌理、色彩、生长机制等都是构成美的基本元素。人造美则是以美为标准去创造,从而达到美的实现。自然美之所以美不在其自然本身,而是一种人造美与审美经验上的关系,然后才被赋予了某种意义。所以说一切美皆具有科学性,是人为审美经验的体现。将自然美与人造美进行解构,可以发现决定其最终形态特征的是构成形式,即元素间的构成关系和逻辑关系,而非构成的基本元素。对于美的理解也需要从基本形态元素的结构关系入手,掌握形与形之间的韵律、均衡等原则,进而剖析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所创造出的美的风格与规律。

2.什么是好的设计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指出三个审美范畴:理想美、精神美,以及有用的或功能的美。理解好的设计,首先要明确设计的概念和目的,学生必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否则每个同学对于设计都抱有不同的想法。庄子《天下篇》中提及“判天下之美,析万物之理”,很好地诠释了设计的含义,即将美学的感觉与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基础相结合,兼顾形式与功能。艺术设计的表现是审美的,目的是实用的,可以说设计就是创造一种联系—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契合关系。设计上的审美不只是外在的形态呈现,亦是内在的功能实现与用户体验的思考。既有精神功能,又有物质功能。所以设计必须以某种方式和某件事情产生关联,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视觉线索。设计对人而言,更像是一种探讨生活的方式,是一门包含了各学科的综合科学知识。视觉因素不能脱离其他相关领域,譬如社会、历史、哲学、文学、工程、科技等领域。设计的过程就是寻找某种答案“,好设计”的概念就由此而得出。日本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心目中一个好的设计作品是这样的:会让你觉得眼熟,却又是全然陌生,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客观地表达生活。好的设计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现有需求,更发现并创造了其潜在需求。对于好设计的内涵来说,消费者在被设计外观的形态独特性所吸引后,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亲身观察和操作体验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二、如何培养审美能力

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习得视觉技巧,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与丰富的阅历。想仅仅通过书本知识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是绝不可能的事情,试图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精美的设计亦是一个误解。做设计首先要让学生具有社会价值观与美的感悟能力。现代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往往缺乏对于美的规律的认知,忽视美的经验积累,需要我们进行培养与引导。

1.审美习惯的培养

台湾著名设计师包益民曾经说过,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就必须先知道“一样的”是什么。做设计最怕就是审美意识混乱,只有当经验增加、见多识广后,设计评判才会越来越简单。因为看多了,知道什么东西需要,什么东西不需要。大多数学生进行设计的学习是因为相对于其他事物来说他们对美的视觉呈现更感兴趣。但目前高校学生所接受的设计教育除了明显表现出好坏之分以外,很难区分不同风格的设计、精美和劣质的设计,深入不到设计的细节,尤其是涉及自身创作的情况,而这当中并无通用准则去衡量。创造美,首先必须了解美的各种表现方式,好的设计很大程度也取决于设计者的审美眼光和对艺术的认知能力。审美习惯的培养不仅是翻阅设计年鉴,更需要博览群书,阅读除设计之外的科技、音乐、历史、民俗文化等书籍、杂志或其他媒体信息,以求打破思维局限。包括参观展览,其中的作品都是以外在性和物质性的成品形式存在对设计师进行美的启发。譬如美术馆让艺术脱离了日常经验,博物馆则是对藏品的文化艺术价值的深度挖掘。旅行更是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让审美提高的一个过程,到不同的城市去领略异样的风土人情,吸收他人的长处化为己用。对于设计之美来说,它离不开人的主体审美活动,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虽然对于美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但同时美感也具有社会性,需要不断地寻找美、发现美、掌握美的规律,培养自身良好的审美习惯。

2.设计品位的培养

第9篇:设计美学的意义范文

一、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与特色

民族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凝聚着各民族的艺术精华,体现着各民族的意志和追求。内蒙古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多种文化相互交融,这些都是民族工艺美术发展的文化基础,而内蒙古丰富的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又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基础。因此,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主要归纳为以下几大品种。

(一)绘画工艺美术

绘画工艺美术主要包括皮画、毡画、沙画、树皮画和木浮雕画。皮画选用优质天然牛皮为原料,采用皴、擦、刻、染、凹凸等工艺技术手法,经手工多次绘制、刻画、雕塑而成,题材多为草原风情和蒙古族传统图案,风格淳朴、粗犷。羊毛毡是游牧民族的特有产品,当代毡画继承了蒙古包用毡绣的传统,又吸收了木板烙画工艺,产品充满了异域风情,且容易携带,已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二)雕塑工艺美术

雕塑工艺美术包括牛角雕、驼骨雕、犴角雕、猛犸象牙雕、巴林石雕、佘太翠雕、兴安石雕、麦饭石工艺品、根雕、木瘤雕等。其中巴林石色彩丰富高雅,深沉润泽,内容丰富,俏色取意,深浅皆宜,是观赏石中的精品。

(三)金属工艺美术

金属工艺美术主要包括金银制品和铜制工艺品。蒙古族的金银制品不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银碗是蒙古族传统的餐饮用具,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牛角镶嵌银质的牛角结盟杯、镀金的马等金银摆件及蒙古族银餐具系列。手工錾花工艺铜制火锅纹样细腻、工艺精湛,极具民族特色。(四)民族服饰及刺绣工艺内蒙古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姿,别具一格。蒙古族服饰艳丽美观,有头饰、长袍、腰带、蒙古靴四个主要部分,妇女头饰是最受人瞩目的装饰。诸如鄂伦春、鄂温克族的传统服饰均由兽皮制作而成,赫哲族有制作鱼皮衣的古老传统。蒙古族刺绣源远流长,应用范围广泛,色彩丰富艳丽,具有强烈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

(五)其他工艺美术

其他工艺美术主要有皮革工艺品、牛角工艺品、三少民族的桦树皮制品、艺术挂毯、剪纸、仿辽瓷等。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发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的意义

(一)有利于民族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

当我们在庆幸全球范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快捷便利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民族工艺美术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也发生了极大的动摇。现代工业文明对民族工艺美术的冲击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无数珍贵的民族工艺美术正在逐渐消亡,选择其中有价值的品种进行保护已十分紧迫。然而,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保护工作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具体表现为:一是传统民族工艺美术生存环境的恶化;二是一些独特的民间传统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在逐步消亡;三是一些传统民族工艺美术和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四是民族工艺美术资源流失严重。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刻不容缓。而民族工艺美术传统的传承模式已经不利于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要构建新的传承模式。为此,把民族工艺美术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组织工艺美术大师和代表性的传承人进入到相关院校传授工艺美术技艺,充分发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优势,加强民族工艺美术教育,办出自己的区域民族特色,对培养高素质的工艺美术专门人才意义重大。开展民族工艺美术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将其课程和教学内容实施于专业教学中,通过有效而多样的民族工艺美术教育方式,将其文化内化,使学生在了解了民族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现存状态后,从而更加珍视工艺美术文化瑰宝,产生传承、保护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的积极性,并主动地参与到民族工艺美术的传承中来,使其发扬光大。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总之,民族工艺美术要得以系统的传承,就要在高等院校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美术师资队伍去探究民族工艺美术的理论和技艺;通过构建系统的理论基础来支撑高校民族工艺美术教学;编写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工艺美术的课程教材资源。以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为平台,播下民族工艺美术的“种子”,使高校成为传承民族工艺美术的前沿阵地。

(二)有助于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接受的都是西方三大构成的设计体系和色彩观念,而对本地区传统的民间美术和色彩意识知之甚少。民间造型观念有着自身独特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的一种造型体系。民族工艺美术以其质朴的造型、深厚的内涵与现代设计艺术的某些观点形态息息相通,对它的学习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通过收集、挖掘、整理、选择优秀的内蒙古工艺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尝试把这些内容渗透进专业教学中,可让学生了解并初步学习和掌握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感受和了解内蒙古地区民族工艺美术的特色,深化、补充、延伸专业知识,让学生熟悉和热爱本地区的民族工艺美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美术欣赏和创作实践水平。在教学中要将内蒙古工艺美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人文环境中折射出的生活、生存方式加以表现,让学生们熟悉和感悟民族的美术思维方式,培养和树立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本地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引导学生调查与采访、设计与制作,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专业学习的多样性,从而塑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主体。

(三)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

生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增进他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关注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在贯彻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保持地方资源特色,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是传承、弘扬内蒙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如何利用这些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开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色课程,将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艺美术融入到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中,使民族工艺美术得以更好的传承,现针对我区的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教学

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教学主要有基本理论讲授、课堂组织讨论答疑、考察与调研以及实践与创作四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为课堂理论教学,而后两个部分属于实践教学。基本理论讲授主要是通过介绍、讲解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起源、发展和沿革,来使学生了解其品种、艺术特色、材料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概貌。最后,遴选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美术作品进行赏析。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可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