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学主要特点范文

体育教学主要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主要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学主要特点

第1篇:体育教学主要特点范文

一、体育游戏概念的界定及其主要特点

(1)体育游戏的概念。体育游戏从属性上看,它是众多游戏中的一种。它的主要目在于增强体质、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简单来说,体育游戏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规则、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对激发学生体育课兴趣、提高中学生的体育活动量、改善中学生的体质和增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体育游戏的主要特点。①健身性与趣味性。体育游戏的基本方式就是在游戏中练习身体,主要活动形式有跑步、跳跃、投掷、攀爬等。在体育游戏中,有一套游戏规则和游戏情节,可以将游戏活动与身体的练习、运动技能的培养等有机联系起来。因此,体育游戏对于中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方面,参加体育游戏活动,可以有效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游戏有趣好玩,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体育游戏带来的快乐,能在体育游戏中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②竞赛性。体育游戏还是一种竞赛性的组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些体育游戏,训练中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协作精神、以及高水平的运动能力,能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充满自信、积极面对。③教育性。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对中学生也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知道,任何游戏都有其规则,体育游戏也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在体育游戏中,体育教师要使中学生明白游戏规则的重要性,让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规则意识,从而启发他们在生活中按规则办事,遵纪守法,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而积极锻炼,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二、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1)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堂准备活动中的运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一般采用慢跑和热身体操,如果这些内容经常重复使用,会使学生产生课堂厌烦、枯燥感,从而降低学生的上课的积极性。例如可以用“踩影子” “蛇形跑”等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作为体育课准备活动,这些体育游戏可以起到很好的热身作用,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堂基本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新课改要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而体育游戏的主要方式也是运动技巧和技术。例如在排球课技术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排球游戏”来对排球的基本技术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乐于学习,进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堂结束部分的运用。体育游戏独特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心理、身体达到有效的放松。体育游戏可以缓解人体运动神经的兴奋状态,使中学生身体与心理能够快速放松与恢复。体育游戏内容轻松有趣、形式新颖活泼,能使学生缓解紧张的情绪状态,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游戏中开始体育课,并在游戏中结束体育课。

三、体育游戏的运用对中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1)体育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相比,体育游戏的内容新颖,形式轻松活泼。体育游戏适应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够广泛引起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全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大大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从而使中学体育教学过程充满吸引力,进而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第2篇:体育教学主要特点范文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育教学目标出发,高校体育改革应从教学方法入手。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计划,体育教学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体育具有实践性和运动性特征。体育教学应强调动作的完善性,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构成体育教学内容。作为高校公共课程之一,体育教学必须通过适当的身体活动来完成,许多技术动作要求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因此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基于此,体育教学还应遵循运动技能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身体。其次:体育教学具有多变性特征。这是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只有满足个性需求的体育教学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授课对象的多变性需求。

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忽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在教学中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并且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而忽视了终身体育观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率不高。同时,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只能单纯的模仿教师的技术动作,容易出现错误。学生的体育基础不同,要求体育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相对统一,缺乏创新性。导致基础差的学生无法跟上课堂节奏,基础好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较低。

(二)注重体育技能的提高,忽视体育情感的培养。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缓解文化教学的压力。因此,体育教学应进行适当创新。然而现代体育教学往往成为文化课教学的牺牲品,大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差异性,这要求体育教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其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应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传统体育教学过分重视技能提高,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致使课堂气氛压力,体育教学效率低下。

(三)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低下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进入信息时代,创新能力是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课堂气氛沉闷,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利用已有知识,活跃思维,以实现个人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应将多媒体等科技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忽视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途径

(一)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基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体育改革角度分析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其中包括体育教学内容的重新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确定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的制定等。要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得学生的认可。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应实现以学生为出发点,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赋予学生广阔的空间,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体育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善于主动思考了完善技术动作,满足终身体育观的教学需求。

(二)丰富教学方法,注重个体差异。为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应对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解、示范以及讨论等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提高体育的娱乐性,使学生在比赛和游戏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纠正其存在的问题。此阶段,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做到因材施教,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解决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高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另外,教师还应通过不同的教学评价手段发现学生的优势,对不同基础和不同兴趣方向的学生采取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体育教学,将重点放在体育思维的培养,而非体育技能的传授。

(三)通过良性情感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良性情感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体育发展教学的根本目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应与技能培养同等重要,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其设置正确的教学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体育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任务的完成,还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势,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需求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体育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彻底改变教学观念,致力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可让学生通过武术套路改编等方式感受体育教学的魅力,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

四、总结

第3篇:体育教学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乒乓球;高职院校;教学;积极性

体育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促进了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在培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体育教育在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中,具有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内容很难体现体育的健身性、娱乐性。由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受普通高校影响,体育课内容的设置主要以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为主,很难突出体育健身、娱乐功能。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乒乓球课的院校较少,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差距较大。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学内容的老化、体育设施的短缺、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落伍,使得高职院校体育课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乒乓球场地器材严重短缺已成为影响乒乓球教学的主要因素。

(三)高职体育教学体系职业特征不明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其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是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而不是“普通专科”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技术性、实用性、应用性等综合职业能力特征,使它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基础性学科教育。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特点相结合,围绕职业特征开发体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体系没有体现职业特色。

(四)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乒乓球教师队伍年龄比例不合理,以40――50岁中轻年教师为主,教师的实际经验较少。教师的学历大学本科占到44.1%,只有一部分的教师是一直从事乒乓球教学的。乒乓球教师的业务素质急需提高。

(五)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课外参与乒乓球活动的次数较少,而且大多是盲目进行,没有组织和计划。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乒乓球消费水平较低。

二、乒乓球项目的特征

乒乓球运动集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为一体,它的运动量适中、场地器材的要求简易、事故少安全性强,并且具有球体轻、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和技术细腻等特点。因此,经常参加乒乓球活动,有益于发展其灵敏性和协调性,提高四肢的活动能力和动作速度,保持良好的体质和体形。并且对培养积极向上、不怕挫折的顽强意志,提高人的判断力、应变力等思维能力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乒乓球运动能使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能使人的身体变得灵活、敏捷,能改善视觉器官机能,有助身体健康,脑体运动有机结合。

乒乓球运动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也有其极为明显的竞技性特点和娱乐功能,又使其成为一项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品质和保持青春活力,调节神经的有效运动。

三、研究高职乒乓球选项课的意义

乒乓球的项目特点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契合点颇多,有助于解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首先,据调查显示乒乓球项目是最为高职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组织周密、准备充分,乒乓球项目教学会大幅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体育课死气沉沉的局面;其次,乒乓球项目本身具有的健身、娱乐功能,可轻松打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问题的瓶颈,为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助一臂之力;再次,乒乓球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甚高,其经济投入较小,有利于缓解高职院校体育经费紧张的压力;另外,乒乓球项目老少皆宜的特点,决定其具备终生体育项目的特质,乒乓球项目的良好开设,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甚至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都据现实意义;再者,乒乓球活动有益于发展人的灵敏和协调性,提高四肢的活动能力和动作速度,保持良好体质和体形的项目特点,能恰如其分地的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满足未来岗位对学生体质、体能的需求。

虽然乒乓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得到了较大的普及,因其趣味性强、健身功效高、易于开展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真正适合高职阶段教学的乒乓球教材出现。

基于此,我们想借鉴模块的整体教学思想,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特点,以“高职乒乓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为突破口,对高职乒乓球单元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做一初浅的探讨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能更好的关注高职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个体差异性,能通盘考虑、区别对待,以整体的思路设计教学,从而让学生对该项运动技能能更高效的学习,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在实践中体验,有效地实施运动参与、技能提高、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发展。以更好的解决乒乓球高职教学中教学目标高和教材水平低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实际操作问题;逐步完善体育课程教材的开发,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高职体育乒乓球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四、加强高职院校乒乓球项目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设置乒乓球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乒乓球项目教学。

(二)努力提高体育教师对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的认识,保证乒乓球项目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应针对学校所设置专业的特点,结合乒乓球项目教学的特点,恰当选择甚至创造性地改编教学内容,以突出未来职业的需求。

(三)编制一部适合高职院校学生适用的一部教材。

(四)通过建立乒乓球俱乐部,开设辅导课、组织大课间活动提高乒乓球项目教学质量,并以俱乐部活动为平台,拓展与校外的体育交流,促进学院体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加大乒乓球场地与器材建设的投入,满足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博.乒乓球技术原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刘淑芳.乒乓球的打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3]唐建军.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体育教学主要特点范文

(一)体育人文观念加重所谓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类文化所创造的价值理想,是人体生命层的主要关怀体现。在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中,我国受众逐渐成熟,人的主体地位在运动项目中得到展现。并且从微观的角度而言,人们所关注的体育比赛不仅仅以输赢为主,更多的是对比赛中的情感与精神进行关注。从宏观角度而言,体育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对体育节目的认识程度加深,人文观念加重。在体育教学中,电视体育类节目的发展与应用,将传统体育教学中所崇尚的“唯竞技论”逐渐转变为“人文理念”,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体育人文精神加以重视,对体育比赛的输赢看做寻常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从根本上促进体育教学的进步。

(二)娱乐化现状加重从本质上而言,我国电视体育类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朝着娱乐化、戏剧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在消费文化的盛行下,我国电视体育类节目的娱乐化发展倾向更加明显,比如《城市之间》《快乐向前冲》等,节目的初衷是以体育为主,在发展中以娱乐化形式作为主要导向,从根本上促进电视体育类节目的发展。在该现象下,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与学生受到电视类体育节目的影响,体育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体育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跑步、做操,更多的是开展新型运动与体育比赛,从根本上带动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得到更好的锻炼。

二、现阶段大学生体育信息需要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与媒介接触的经验,无论是媒介的基本性质、媒介的主要作用,还是媒介在不同程度所带来的影响,都可以进行表达。

但是,大学生的经验较少,显然无法利用准确的语言将其进行表述。根据传播学理论,可以将受众与传媒的关系定位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自我理解、行动定向以及娱乐。首先,自我理解作为现阶段大学生体育信息需要的主要特点,主要是指在利用媒介体育信息的基础上,对个人的体育知识、体育文化、体育行为以及体育情感进行维持与扩充,使媒介能够对自身有所了解。大学生在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上,能够对社会、对电视体育类节目产生一定的依赖关系,并在依靠多种途径中将体育现象进行表达,并加强自身与体育文化、体育知识的联系。其次,行动定向则是指受众在传媒的因素中对自身体育行为进行指导,加强自身的认识。其中,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最为重要的媒介影响便是媒介所带来的宣传,媒介的宣传内容能够促进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的了解,加强对电视体育类节目的认识,从根本上带动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最后,娱乐是社会发展的形态之一,也是电视体育节目、体育教学发展的形式之一。在娱乐的影响下,媒介能够通过各种美学因素、文化因素、轻松因素将体育的魅力传达给大学生,引起当代大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体育知识以及体育运动。

三、电视体育节目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与作用

(一)电视体育节目改善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环境所谓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环境是由体育参与者的体育观念、体育行为、体育意识、体育道德、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所组成的。在体育教学中,人文环境是促进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环境,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人文知识、体育文化进行学习,并且还能促使学生产生正确的人文理念,培养成规范且严格的体育道德素养,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体育水平。而我国电视体育类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以普遍性以及渗透性为体育教学营造了良好的“体育信息环境”,在该环境中,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与模式发生改变,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以及行为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并且对体育有了正确的看法,从根本上促进当代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对体育行为作出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体育人文观念。比如像央视推出的《体育人间》,作为一项体育纪录片,该节目的主体便是人,并且在2002年,湖北电视台所拍摄的乙烯类人文关怀电视体育节目,对体育教学中所蕴藏的人文关怀进行了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我的同桌》,该作品选取以为小女孩与一位运动员作为主角,将同桌之间的体育活动进行阐述,在突出人文关怀的同时,也促进大学体育教学中人文意识的加深。

(二)电视体育节目扩展学生思维深度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会采取比较常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题阐述,该方式缺乏生动性与形象性。而通过电视体育节目,可以将电视内丰富的图片、视频展现给学生,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并帮助学生对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比如,在球类运用中,对于部分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可以通过电视体育类节目的播放,借助明星或者体育专家的示范,从根本上弥补体育教师所存在的不足,进而加强学生对该项运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

第5篇:体育教学主要特点范文

体育教学与一般课程的教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两者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体育教学与一般课程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一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锻炼的技术、技能,主要还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使其熟练掌握各种体育技能,锻炼其身体,增强其体质。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1)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学生学习体育这门课程。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建设祖国。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是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以及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就决定了体育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将体育的技术经过反复实践而转化为技能。同时促使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当然,还要学习体育科学知识,以指导身体锻炼。

(2)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为特征。和文化课程的教学一样,体育课教学也要通过思维活动,但同时学生还要进行懈动。在机体活动过程中,通过肌肉感觉,把信息传递到中枢,经过分析、综合,去达到对体育技术、技能的认识。没有机体的参与,是不可能掌握体育技术教学内容的。机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条件刺激,建立起条件反射。掌握体育技术。这个过程既是学习体育技术的过程。同时又是增强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过程。 (3)体育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体育教学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青少年的身心都处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活泼好动。而且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班集体,男女生性格各异,素质水平、活动能力各有差异,还有环境的干扰和场地、设施条件等的制约,这许多因素就决定了体育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2.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1)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由于体育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度过余暇时间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对于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赋予新的意义,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仅在体育课上学习和运用,而且强调进行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这样就要求学生更好的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

不少国家对此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英国提出“养成用积极、快乐的态度渡过余暇”。美国提出“发展有益的而且有生气的身体娱乐活动,是当代社会的需要”。日本提出“培养和树立学生一生能够继续参加运动实践的能力和态度”。原苏联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代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在高年级培养学生组织比赛和裁判能力”。我国在新的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也提到了终身受益问题。这就给我们体育教育提出新的课题,就是要强调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激发他们参与意识,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属于文化范畴,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没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养成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深有稗益。 体育的终身受益的任务,还要强调对学生掌握实用能力的教育,要重视多种能力的培养。比如:指挥队列的能力、组织小型体育活动的能力、体育竞赛的基本裁判能力、处置简单的运动损伤的能力以及指导他人参加体育实践的能力等等。(2)改革课外体育活动 发展学生的特长。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第6篇:体育教学主要特点范文

所谓体育游戏,指的是一种包含了多样特性的游戏,它不但有游戏性,并且还具有娱乐性、趣味性与竞争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本位中,笔者分析了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对如何改进体育游戏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初中体育教学 有效应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特别喜欢体育游戏,体育游戏让体育课变得更加有趣,因此学生们的体育学习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这种效果是其他的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游戏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的涵义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这种游戏的目的就是锻炼身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与智力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同时还有很强的趣味性。按照这样定义,体育游戏有以下两个本质属性:

(1)体育游戏不但是游戏的一种,并且是一种游戏活动。它不但具有游戏的性质,同时还具有竞争性、教育性等。

(2)体育游戏也是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有效且必要的手段,它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具有体育的基本特点。

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主要特点

1.游戏的娱乐性和趣昧性

体育游戏就是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一些恰当的游戏,一方面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同时还能让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学习与思考中,课堂氛围也就更加活跃了。通过体育游戏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投入体育锻炼中,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在游戏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

体育游戏的功用不仅仅在于让体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还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起来,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还能够学会更好更多的游戏方法,提高学生的游戏能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他们就能更加主动地进行指导与操作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游戏的竞技性

体育有一个很重要的游戏功能就是竞技性。一般来讲,游戏、运动、竞争、比赛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初中生正处在一个精力非常充沛的阶段,他们好动、容易兴奋,并且动作、协调能力也非常强,在理解和学习一些动作要领时相对比较容易,并且初中生兴趣广泛,他们对游戏、竞技充满了兴趣。所以,大多数初中生都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特点、才能和机智等等,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竞技中取得胜利。这样的心态就使得他们愿意积极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通过竞技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在游戏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团队的重要性,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说,通过游戏竞技,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3.游戏的教育性

竞争性只是游戏的一方面,可是游戏的竞争往往都比较激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的体育技能,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才能在游戏中获得胜利。体育教师在布置游戏时,必须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体力特点与智力特点,安排恰当的游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在组织游戏时,体育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时代人才。

通过参与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在组织体育游戏中,体育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意见。例如,游戏时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在集体游戏中,一定要有团队意识,互相合作,严格遵守纪律,互相帮助;游戏时要尊重裁判,对待比赛的结果要胜不骄败不馁,等等。

总之,通过体育游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术、技巧与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公平竞争。这样,等到他们走向社会后,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才能正确地面对竞争中的成败,更加敢于面对各种挑战。

三、游戏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1.突出游戏中的教育作用

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游戏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所以,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游戏,切忌采用那些宣传封建迷信、庸俗不健康的游戏。在安排游戏时,体育教师一定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并联系教学内容来制定恰当的游戏,一方面要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2.注意游戏教学的实效性

组织体育游戏,不仅仅要让学生感兴趣,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时空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游戏教学的本质就是要有乐趣,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的手段。所以,游戏教学一定要能反映出游戏的多样性,在设计游戏时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方法上,既要有趣味性,还要有实效性,动作要新颖,内容要丰富。

【结 语】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体育游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学方法,它受到了大多数学生与教师的喜爱。体育教师要想很好地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了解体育游戏的主要特征。在上文中,我们了解到,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教育性等都是体育游戏的主要特征,所以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制定游戏方案,从而让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面地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胜平.浅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02)

【2】孙杏芳.体育游戏在乡村中学体育课中的运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

【3】盛红镭.激发初中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六要素[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第7篇:体育教学主要特点范文

一、中职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在体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良好途径,应把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终身健体意识为目的,引导学生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中职体育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与普通教育有所差异,主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从业人员这一职业教育目标。随着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适应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术技能,还应具备身心全面发展的健康体魄和适应职业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中职学生从成长阶段看正处于体格、体能快速增长时期,而中职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无论是身体健康素质还是健康心理的培育都有着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价值。因此,如何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意识,转变教学理念,切实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在体育教学中就成为了中职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传统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存在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培养。教学行为强迫性特点突出,教师的讲授着重于动作的解决,学生往往迫于外部压力而学习,而忽视了过程中的情感和学习活动内在发展,从而形成师生间演绎出一幕幕“你教、我学”、“你不教、我不学”等强制关系,使得学生内心对学习产生厌倦的现象。一般而言,传统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弊端。

1.教学观念滞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仍旧沿用应试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的中心落在注重学生成绩,对考试项目内容以外的体育内容缺乏应有的关注,只重视体育教学的短期效果,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全面发展。如过多的注重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和应试,忽视了全体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等。

2.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技术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调,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作用重视不够,这种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体育教学与中职教育特点结合不够。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教育目标决定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也应体现和结合这种特殊性。而当前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没有结合中职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在教学内容选择、组织形式等方面与中职学生的实际需要脱节,不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和体育素养的培养。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转变。由原来的“指挥学生”变成“引导学生”,由“灌输式,被动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将终身体育作为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方向。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应该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促进外因迅速转化为内因,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善于疏导。妨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用疏导的方法使那些妨碍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的不利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只有通过耐心的疏导,以理服人,才能正确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体育教学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中职学校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要通过体育这一途径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中职体育教学的内容应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结合职业特点选择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不同专业类别结合起来。如根据中职不同专业特点将职业工作特点中结合站立为主型、文秘型、制造业职业型、以户外活动为主型等进行。在不同专业的体育教学内容中结合职业特点进行针对性选择,如针对以站立为主要特点的宾馆服务、礼仪等专业特点,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加强对学生下肢力量与耐力的针对练习,课重点选择各类跑、体操、跳跃等体育教学内容。而针对文秘、财会等伏案型为主的专业特点,可以适宜选择基本体操、球类等项目。对制造业等职业特点的机电、机械、服装等专业学生可强化对手腕、上肢灵活性等,应在内容方面多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篮排球等内容。有着户外活动职业特点的如导游、营销等专业可在体育教学内容上重点发展学生的体力、耐力,长跑、大球类、越野跑等体育内容更为合适。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手段具有再现、重复功能,而且速度可以任意调整,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某个动作技术的全过程,从而可以完整、准确地建立动作技术概念,同时,电化教学也可以对动作技术的重点,进行多次强化,多次演示,使学生便于把握动作技术的重点和关键。比如在讲解跑步大小腿折叠概念时,理论上学生听的就没有理性的认识,掌握起来就很困难,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将运动员跑步的动作放慢桢频,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有助于他们掌握动作要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生动地向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修养,避免了老师抽象讲解,枯燥阐述。这样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4.拓展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 趣。终身体育直接兴趣的培养,有赖于对体育活动愉悦身心和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而终身体育间接兴趣的培养,可以和体育意识的培养相结合起来。课余体育活动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课余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独到的作用。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和方法来满足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此外,学生体育特长的形成与保持也依赖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此外,课余体育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运用所学体育基本知识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因此,课余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2]郭红.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2:43.

[3]李小平.学校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8篇:体育教学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美育 体育教学

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形象,借助大自然现实生活的美,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激发他们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与德、智、体的教育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美育广泛地寓于德、智、体之中,而体育与美育更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很难分开。体育活动最能充分展示身体美和运动美,如匀称的身材、健美的体形,以及运动者的气质、风度、风貌等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样,在体育教学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体育教学中各种教材都是美育中最好的教材,师生双方随时都可以通过具体的身体练习得到美的感情、美的鉴赏、美的观点、美的概念、美的情操等审美教育和熏陶。

1 体育教学中美育的意义

将美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是教育的需要,也是体育的需要,能使体育教学升华到一个更高层次,其意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效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教育和启蒙,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美的情操。(2)健美效应。健康是一种美的要素,强壮的身体就是美的象征。(3)激励效应。健美能引发青少年对体育活动魅力的认识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觉锻炼身体。(4)拓宽效应。体育教学与美育相结合,提高了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范围,增加了评价的深度和广度。(5)进取效应。体育教学引进美育,对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鞭策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进取。

2 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体育教学可以说是一门健与美、体力与智力有机结合的艺术。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根本目的和任务出发,培养他们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能自觉地培养和提高对体育美的接受能力,使其能够更自觉地掌握技术要领,有效地增强体质,并塑造全新的素质:积极、乐观、活泼、豁达、勇敢、坚毅、开朗的性格。

2.1姿态美教育

它是体育教学中最根本的任务,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是一种或几种优美姿态的再现。教育和引导学生分辨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各种身体练习的技术,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基础姿态。

2.2形体美教育

形体美教育主要包括匀称的体形、线条明朗的体姿、刚劲有力的躯体、饱满强壮的肌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主要特点,认真策划好每一节课。

2.3心灵美教育

心灵美是对学生进行内心世界美的教育。培养他们做有理想、守纪律、讲团结、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一代新人,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不断克服体力上和精神上的障碍,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在愉快中接受心灵美教育。

2.4创造美教育

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启发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充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帮助他们寻找美的素材,同时开放教学,给学生提供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机会。

2.5智慧美教育

在教学中进行体育美的教育,要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智力,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智慧,使他们把握自身的智慧状况和开发的途径。通过体育美的本质教育,使他们意识到自身存在智慧的潜能,通过体育技术的提高、发展和创造,使他们的自我目标得以实现。

3 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者的美,是教师自身形象表现出来的美,是一个教师,所必备的基础素质,也是教师自身蕴藏的魅力源泉。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首先要求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对体育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心态、审美创造有所了解和掌握,并能在体育教学中加以运用。

3.1行为方面

体育教师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培养好的习惯。如:男教师衣着整洁、洁净、体态端庄、稳健;女教师衣着得体、活泼大方、行动文雅。走路应该是从容不迫、快慢有致、精神饱满;坐要端正;站要挺拔。总之,要给学生以文明、亲切、潇洒、可敬的感觉。

3.2 品格方面

品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各种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其中性格在品格组成中具有核心的意义和本质特点。因此体育教师的性格应该是热情、开朗、高雅、诚实、机智、直率、果敢、自律的。

3.3语言方面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代表人的思想、品德、性格和风格,也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教育语言美要做到五要五忌:一要规范合度,忌病语结倔;二要生动幽默,忌呆滞平板;三要抑扬得体,忌高低失态;四要清晰明快,忌含混嗦;五要文明高雅,忌粗俗平庸。合格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如成功的演说家一样,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获得知识。

3.4示范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准确、熟练、轻快、优美。姿态优美而有节奏韵律感的直观教学示范动作,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身体练习概念和表现,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而且还给学生留下美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9篇:体育教学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特点;建议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且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在其教学过程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其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体育教学与一般课程的教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两者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体育教学与一般课程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一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锻炼的技术、技能,主要还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使其熟练掌握各种体育技能,锻炼其身体,增强其体质。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一)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

学生学习体育这门课程。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建设祖国。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是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以及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就决定了体育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将体育的技术经过反复实践而转化为技能。同时促使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当然,还要学习体育科学知识,以指导身体锻炼。

(二)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为特征

和文化课程的教学一样。体育课教学也要通过思维活动,但同时学生还要进行懈动。在机体活动过程中,通过肌肉感觉,把信息传递到中枢,经过分析、综合,去达到对体育技术、技能的认识。没有机体的参与,是不可能掌握体育技术教学内容的。机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条件刺激,建立起条件反射。掌握体育技术。这个过程既是学习体育技术的过程。同时又是增强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过程。

(三)体育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体育教学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青少年的身心都处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活泼好动。而且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班集体,男女生性格各异,素质水平、活动能力各有差异,还有环境的干扰和场地、设施条件等的制约,这许多因素就决定了体育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四)体育教学以对学生品德、心理品质培养的特殊作用,显示其鲜明的教育功能

体育运动有它自身的特点,体育的竞赛性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当代社会的竞争精神。体育的规则,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纪律的品质。运动要克服自身生理负荷和器械、环境、自然条件的困难,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志。体育活动具有群体特征,可以加强人际交往,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当代社会需要年青一代具备的品质,是许多学科所难以做到的,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对学生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在跨世纪的人才培养中,体育教学显示了其鲜明的教育功能。二、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所谓终身体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终身受益,促进其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树立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体育教学充分体现现代体育发展特色。同时,体育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体育实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在活动中产生兴趣,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特别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要把学生课余自我锻炼的习惯当作一个重要课题来开展。

(二)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体育教学要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效能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智能、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

(三)重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道德指的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可以具体化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和法律意识等。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例如,结合目前我国承办的奥运会的准备工作,通过介绍奥运知识、特别是中国、台湾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来阐明综合国力的强盛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集体主义教育。教师可通过一些集体项目,如拔河、接力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充分证明自己的力量。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再如民主和法律意识。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比赛法,并结合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民主评议、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教育。同时进行自觉遵守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中的法律,即比赛规则教育,从而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适应社会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体育项目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的品质,克服胆怯心理、自卑意识、保守观念、封闭思想、社交恐怖症等不健康心理。

(五)加强教师素质培养,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