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课程的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体育;课堂教学
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在逐步升高。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上好体育课,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所以,一定要努力坚持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在新课改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一、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提出的理念是“学生是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教师只担当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以上内容只是针对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不断向前发展的一种互动过程的说明。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知识技术的传授为主,注重教材的讲解,体育教师只是对教材进行传授,没有考虑高中学生的实际,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能只注重竞争,要同时注重每个学生的表现。
二、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组织者的身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不怕吃苦、认真负责的精神,起到带动作用。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与业务素质、文化素养,做学生的榜样。通过学生的努力进取,教师的不甘落后,才能让学生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所以,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具有积极的心态与孜孜不倦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做到关心学生,与学生真心交流与沟通。
三、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学习
学生的情绪对其学习会产生各种影响。特别是在体育课上,如果学生情绪低落,学习积极性则不高,当学生不愿意运动时,对有些项目的训练就容易产生危险。所以,教师上课时要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发挥主体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是所有教师的理想追求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让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在体育活动的初始阶段,一位学生说喜欢上体育课,当时我们正好学习排球,我以为是学生喜欢排球的原因,学生却说,过去并不喜欢体育课,但在我的课上学生能够感受到快乐,所以现在喜欢体育了。这名学生的一席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以后上课时,每堂课我都会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实行课程改革以来,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了“无班际”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可以有计划地加强体育锻炼,并且,很多学生的体育潜力受到了教师的影响,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与有效的挖掘。所以,部分学生逐步从讨厌上体育课转变为喜欢上体育课。在运动场上,可以看到学生活跃的身影,喜悦的笑容,我也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
2.让学生热爱体育课,是在快乐中运动的方法
(1)体育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起到了为人师表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我在师德修养方面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与生活中与学生来往密切,受到学生尊敬,很容易让学生具有亲师感。
(2)体育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技术与教学理论,在展示体育的美与过硬的教学本领中,可以在学生中进一步树立威信。通过课堂上熟练的示范,娴熟的动作,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挑战心,现场加上简明的讲解,让学生愿意学,轻松地学,快乐地学。
(3)体育教师还要具有娴熟的教学技巧,教师的动作娴熟,学生会有更强的领悟能力,从而可以突破难点,进一步掌握本领。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做到放松自己的心情,逐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不断地尝试中取得成功,在成功以后进一步感受到快乐,让高中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在课堂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感觉。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使课堂的学习形式实现多样化,在执行课堂设计中的组织教法时,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更有趣。这样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由此更喜欢体育课。在得到学生的支持以后,教师的教学显得更顺利,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成功。当然,快乐与兴趣是密切联系的,学生只要愉快地掌握了不同的锻炼方法,那么,他们对体育锻炼也必然具有浓厚的兴趣,便会更喜欢在课外活动时间加入到体育锻炼者的行列。
在对体育课程改革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新课程理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体育新课改的研究与探讨让我们发现了追求生命价值的永恒,给体育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效益是持久的、永恒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进行研究探索与创新,并且从理论上形成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让学生快乐地度过每一堂体育课。让我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受益,让学生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活出精彩快乐的人生,我们教师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体育教师,我是快乐的!”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曾琦.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模式;体育课
在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小学的体育课堂给学生所呈现的是和谐、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活动空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致特浓,乐于参与。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新的教学模式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一、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
在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的教学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学生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真真正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为重点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茁壮健康地发展。
教学中,我改进教学形式,选取适合学生身体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
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自信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选取适合学生锻炼的分组训练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完善训练的规则与方法,选取适合锻炼的场地及训练用具。考虑学生身体的不同程度与水平,根据他们自身的接受程度进行合理安排锻炼,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的教学中来,增强他们参与体育课的那份自信心。对在训练中表现非常认真,训练极其刻苦,效果又很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多而复杂,体育课的教学素材也多,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灵活选取教学内容,依据体育课堂目的、任务及方法,进行合理的安排,达到适应学生自身的状况与发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有利时机,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参与课堂教学,将学生自身的活动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知行为,启动学生的敏捷思维,采用积极、研讨的方式,辅之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关键词 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新理念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广大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任务。本人结合自身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活动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对于那些失败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为什么会失败、如何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鼓励他们重新拾起勇气、克服困难,最重实现成功;面对那些成功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内心的满足感,对他们提出表扬的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改正不足,实现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要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如在教四年级体育时,其中有个女生在练习仰卧起坐时竟然一个也起不来。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指责批评,而是教给她方法,鼓励她再继续尝试,果然,坚持了几次,能够做出好几个。当时我马上就表扬了她,鼓励她继续努力。到学期末,这位女同学仰卧起坐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随之而来的是对体育课也充满了兴趣,上课特别认真。其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与机会。成功的条件与机会会给成绩差的学生带来成功的希望,让他们感到只要再努力,一定会摘得成功的果实。因此,在平时练习测试时,我会暂时不给差生定下分数,再给他们几次尝试的机会,让他们抱有希望,从而激发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建立对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理念,在这些新的课程理念的关照下,新课程确立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化地发展。
体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练习,通过尝试、探索,学会学习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民主,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多采用游戏活动(但每节课不得超过3个游戏)、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多给学生提供互相帮助、互相指导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多为学生提供创造活动机会。如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各种动物的行走姿势,中、高年级参与一些游戏规则和方法的制定及改造,多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潜在功能进行探究,多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避免自主变成自流、合作有形无神、探究过于泛化,或将体育课上成纯粹的游戏课。
三、教学内容要生活化,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源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感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常常发生的事件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够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利用投掷教学内容,笔者在中、低年级教学中创设了《劳动的丰收》情景,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创设快乐的田间劳动情景,使学生不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同时也能用心灵去感悟劳动者的可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比较多,不少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小学生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1)爱自己: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让小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一般运动操作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的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如:投掷实心球时,不能向着人多的地方投掷。(2)爱别人: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让小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如:见同学有危险时,大声提醒。(3)爱器材:教会小学生器材的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器材设备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
五、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全面锻炼学生
要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把锻炼的作用与以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只有体格强健、品质优秀,才能从容不迫地迎接未来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例如,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认识,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经典片段供学生欣赏,陶冶他们的情操等等,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道德得到了升华,学习兴趣也就随之激发出来了。
六、教学评价多样化,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体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的课程标准为体育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创新改革是保证实现体育课程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我就多年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对体育改革的见解,并提出个人的几个观点。
一、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体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摒弃传统教师的讲解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调整到最好的学习状态,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可以分为室外教学与室内教学,二者有机结合组成了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改革道路上,二者要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传统体育教学的室内课程遵循其他课程“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热情,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室外教学依旧坚持教师为主体,遵循“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机械式的模仿重复与新课改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单调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从何谈起呢?因此,改革形势刻不容缓,教师要明确学生喜新求异、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艺术性、创新性。室内教学要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资料,以对话形式导入教学内容,注意内容的生动新颖,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室外教学,不能重复同一个动作,动作内容要丰富多样,同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索,摸索动作的技巧,释放个性,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有更多自己发挥的空间,教师只需要在一旁给予指导帮助即可。方法只是其一,内容的创新也是重中之重,立足于教材,拓展延伸,将教学内容与实际体育项目相结合,让教学内容由狭小的教材空间转向更广阔的世界,提高内容的创新性、丰富性,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让训练不再是一种强迫,一种累赘,长此以往一定会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终会实现“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教学目标。
三、科学安排教学结构,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合理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结构,以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中学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是在室内进行,只有体育例外,学生需要走出教室,进入一个动态的环境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运动特长,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课堂独有的魅力。如讲“中长跑”技巧时,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跑”,以竞赛跑、变速跑、热身跑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各种跑的不同感受,然后结合学生的感受揭示“中长跑”的运动技巧,并进行相关的动作示范,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中长跑的技巧,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场400米的竞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兴趣是关键,多种方法激发兴趣
某教授曾说过:“指导学生发现学习中有趣的东西,领略学习的内在魅力,好像把学生带进花园,而不是在门外观花,鼓励学生攻钻难题,一旦成功,就会心怀喜悦,信心大增,兴趣也随之大增。”因此,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领略体育的魅力,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和训练热情是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导入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作我们讲求龙头、猪肚、凤尾,特别是开头,一定要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眼球,体育教学亦是如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方法,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来,把学习当成乐趣,自主探究实践。例如在室外教学某个动作前,教师可以通过完美的示范,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游戏是学生心中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学生对于游戏有着情有独钟的感情,如果将充满活力的游戏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天性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但教师要注意游戏设计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3.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单调,多是讲解模仿练习,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常变常新,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可以将讲故事、猜谜等新颖的教学活动引入体育课堂,如为学生讲解当红体育明星的成长故事,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样可以起到寓教于学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把体育训练当成一种生活必需品,让体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养体育意识,促使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大多数学生也已经充分了解了体育运动的意义以及健康的体魄意味着什么,而且一小部分的初中生已经开始思考健康对于日后的发展有何意义。因此在中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真正目的和价值,使其正确认识参与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其树立科学的体育观。此外,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体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体育运动的无穷乐趣,促使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六、建立评价监督机制,保护学生自信心
教师一句赞扬的话和一个肯定的眼神都是激励学生不断奋进的动力,是学生自信的源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评价标准要有弹性,实行分层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体会成功带来的乐趣,收获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在学习中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设置不同的标准,例如跳远项目,根据学生的能力量身制定训练计划,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不断成功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真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改革,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以体育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使体育教学真正发挥出健身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强松.浅析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及安全措施[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7(11).
[2]申广辉.试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新中学体育课教学[J].教师,2010(03).
[3]张景丽.谈体育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0(09).
[4]戴成耀.对新课程下新体育的探讨[J].成才之路,2010(25).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行合一;健康第一;运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2-0065-0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这些理念表明了新课改的方向,同时,也是对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而且,体育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和逐步深化,一线教师是关键。但是,回顾课改历程发现,很多一线教师对新课改提出的4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认识不准、理解不深,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时,难免偏离方向,收不到体育课程改革所期待的成效。“知行合一”是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学说,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1]。而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同样可以借“知行合一”学说对一线教师提出要求,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不但要求“知”什么,更要“行”的方向对、方法明,做到“知行合一”。
1 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4条基本理念,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四是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2]。这些理念的含义有:
1)“健康第一”放首位。
课程基本理念第1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是世界永恒的主题,健康的价值对任何人以及做任何事都十分关键。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充分表明了其重要性,而且,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也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该理念有两个核心词:“健康第一”和“健康成长”。二者是“前提”和“保障”的关系,即只有坚持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什么是“健康第一”?一线教师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在课堂教学中也不知采用什么样的内容、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兴趣”是前提。
课程基本理念第2条:“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无论做任何事情,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其结果,只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3]。体育教学更是如此,有无运动兴趣,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不但有差别,而且体育学习的效果会有明显区别。
该理念有两个核心词:“运动兴趣”和“意识和习惯”。二者都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基础,同时还是手段和目标的关系。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但问题在于,哪些方式可以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兴趣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以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自然就能够形成,还是要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单纯靠体育游戏激发兴趣,显然是不够的。运动兴趣有了之后,还需要在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上下工夫。
3)“学会学习”成关键。
课程基本理念第3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生学的法子[4]。学生是怎么学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充分了解,而且,更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该理念有两个核心词:“学生发展”和“学会学习”。就体育课程教学而言,“学生发展”和“学会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体育教学中几乎所有活动的安排,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但假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更有利于促进其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学会学习”成了学生能否更好发展的关键。但该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呢?需要教师从观察学生的学习并逐步改进教法做起。
4)“关注差异”为保障。
课程基本理念第4条:“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课程理念提出关注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益,是促进体育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
该理念有两个核心词:“关注差异”和“全体受益”。唯有关注到体育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才能进一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但差异如何关注,关注到差异以后,该如何采取合理的手段,是进一步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2 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行”
2.1 “健康第一”的分层行动措施
“健康第一”说起来容易,但具体操作并非易事,即有效的“行”需要有具体的措施。过去我们看到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文本大都会提到“健康第一”,但具体到课堂实施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课程提出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一重要理念,本研究提出了分层行动措施:其一,理论层面,体育教师加强理论素养,充分解读“健康”的内涵,既要有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更要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的特殊性。因为,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如果对体质健康的含义一知半解,就很难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其二,实践层面,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课上把“健康第一”落实到位,教学设计是关键。需要充分考虑3个环节,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情分析、三是场地器材布置。不同的教材有着不同的锻炼价值,充分挖掘教材的锻炼价值将有助于对健康有效促进的把握。不同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素质基础和健康需求,充分了解学生,是有效促进学生健康的关键。场地器材的类型、质量等都隐含着对健康的影响,有些器材在使用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同类型的器材危险程度不同。在教学设计环节从“健康”的角度充分考虑实施设计工作,将有助于促进健康,实现“健康第一”理念。
体育课堂“健康第一”的落实,健康教育不可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能够找准健康教育时机,渗透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对健康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健康教育方式上,要体现“乐学”,减少说教式,增加实践性,即在实践中掌握与运用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
2.2 “激发兴趣”技巧的多元方式
几乎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在体育课上做过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工作,而且,不同的教师或许会有不同的方法。本研究提出了多元化的方式,即跳出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形式单一因素激发的形式,从影响兴趣的多元视角考虑兴趣激发的实效性。
1)教师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与激发。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最不容忽视,教师的形象、语言、行为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时刻都要想到发挥其正能量。总之,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等。
2)教材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与激发。体育教学主教材既有规定性又有选择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无论是规定的还是选择的都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兴趣点,如篮球的投篮、韵律操的音乐等,都是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学习的兴趣点所在。辅助教材的选择更要考虑其趣味性,但趣味性并非唯一选择因素,还有其健身性、实操性等诸多因素需要关注到。
3)器材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与激发。大多数体育课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器材,不同的项目,器材差异很大,器材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有无器材,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有一定差异;其次,有什么样的器材,影响性也会有一定程度区分;第三,同样类型的器材,器材的数量和质量不同也直接影响着兴趣的多寡。因此,既要考虑器材的选择,更要关注器材的使用,有时,为了激发兴趣,可以采取增加对器材的使用频率的方式,或对器材进行美化处理等。
4)练习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与激发。体育课学习运动技术,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来实现。不同的练习方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所不同,在选择和确定练习方式的时候,除了考虑运动技术学习规律的需要,还要考虑其趣味性。如从竞争意识激发着手,运用以赛代练的方式;如从挑战心理出发,运用增加难度或复杂性的方式;又如从独立与好奇心理激发兴趣等出发,运用创新性自主练习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诸如改变环境法、激励表扬法等激发兴趣的具体方略,教学中应依据情况做出具体的判断和调整。
2.3 “学法指导”时机的把握
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意味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但就学法指导而言,由于过去人们习惯了对教法的重视,忽略学法现象较为明显,再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或许有的教师就会感到不知所措。因此,本研究就学法指导的时机以及有效指导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需要,对学生正确有效地学习进行的引导工作,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5]。对于体育学科的学法指导而言,有效的学法指导主要源于学法,目前,实践中的体育学法指导缺乏针对性,理论上对体育学法指导的研究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6]。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需要把握指导时机,即何时指导,指导什么内容。
首先,就何时指导而言,由于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既包括学的也包含练的,因此,对学生在学与练的全过程中都需要施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当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需要在讲解之前告诉学生如何听讲;当教师在示范的时候,需要在示范之前告诉学生如何观察;当教师要求学生练习的时候,需要告诉学生如何练习;当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时候,需要告诉学生如何讨论;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的时候,需要告诉学生如何评价等等。这些“之前”与“如何”正是要把握的时机,而且,学、练前的指导往往效果会比较明显。
其次,就指导内容而言,由于学法指导涉及面很广,因此,学法指导的内容自然也是十分丰富和多样的。但总体来看,可以大致概括为“方式+顺序”,其中,采取什么方式学习,如篮球投篮示范的时候,学生观察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全神贯注只看不模仿地观察,可以全神贯注边看边模仿地观察等;顺序是指学习活动的先后,如观察篮球投篮示范,假如不告诉学生观察的顺序,很有可能大多数学生都只观察投篮结果,这样的观察效果是不明显的,对整个投篮动作的掌握也是甚微的,因此,就需要告诉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同样,练习活动也是如此,如让学生分组练习篮球投篮技术,如何练,从方式上来看,是边观察别人的动作边练,还是边反思自己的动作边练,或者是按照老师要求的动作简单重复性练;从顺序上来看,是先徒手模仿老师的动作再有球有篮练习,还是先有球有篮体验动作,再徒手模仿强化性练习等。假如能够从方式和顺序两大要素出发进行学法指导,学生掌握学法就会变得容易些。
2.4 “区别对待”手段的具体落实
体育教学活动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要能够区别对待,因为有的素质和技能基础好一些,有的差一些;有的兴趣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有的态度端正些,有的不够端正;有的已经有了良好的运动习惯,有的还尚未养成。因此,面对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学生,用同一种方法,或设定同一个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能够关注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如何才能把握?下面提出几点具体的策略。
首先,备课阶段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些差异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而且,关键之处是要能够使目标分层,这是实现区别对待的第一步。在分组教学方面,还要考虑组别的确定思路和方法,充分考虑哪些学生应分为一组,是同一水平和基础相当的学生分一组,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分为一组?甚至在安排课课练内容时也需要区别对待,因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非等齐划一。还要考虑不同的学生由于具有不同心理发展特点,在实施批评和表扬时把握好度,有的学生受批评了能促其进步,有的学生受批评了却会后退。总之,课的准备阶段需要充分考虑该如何做到区别对待。
其次,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基于课堂上观察到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法,灵活把握课堂。因此,区别对待是很有必要的,区别对待又是十分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3 “知行合一”是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保障
新课标提出4条基本理念,作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实践者——一线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基本理念的知晓层面,更需要付诸于行动。假如只是停留在前者,新课改就难以向前推进。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运动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受益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体育新课程改革以后,很多一线教师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到改革之中。但若对课程理念认识不准、理解不深的话,改革很容易走进误区,甚至偏离课改方向,一旦发现错误,再返回头来纠正,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要将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知行合一”是关键。一方面,对“知”的程度有要求,不但要知道有多少基本理念,具体内容是什么,还要深刻理解其内涵,要求教师做什么,明确方向和要求之后,贯彻落实基本理念才能有望实现。另一方面,“行”的方式有策略。“知行合一”中的“行”不是盲目的,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课改目标的。这样做到“知行合一”,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叔新. 王守仁与杜威学习理论之比较[J]. 台州学院学报,2013(2):52-54,6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余文森. 有效教学十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尤传豹. 体育教学的生活回归——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视角[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5):70-73.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课程理念 体育教师
一、新课程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设计的课程目标,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为培养及优化学生综合体育素质提供了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康第一。健康第一是使学生在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能达到最佳。
(二)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大胆改革传统项目,将部分陈旧的及一些过分强调标准技术动作而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内容删除。
(三)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每位学生的身心都达到最佳为标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地探究性学习及合作学习,促其健康,这是新课标理念的另一个特点。
二、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规定,在目标教学体系下,学校与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目的地选择教材与开发校本课程,但很多教师存在这样一些困惑,如对掌握教材尤其是对技术动作的教学深度不太了解,对讲授的多少与掌握程度难以把握。因而大部分教师仍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也有的教师提出的目标统领内容的教学框架在目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大班教学难以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自主练习的范围不确定,很容易导致“放羊式”练习,因此对增强学生体质作用不大,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若按此教学,学生的体质水平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会下降。教师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评价的改进和激励功能;既关注对结果的评价,更重视对过程的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对其综合体育素质及全面发展的评价。评价形式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结合方式,使评价主体向着多元、多向的方向发展。针对这种主客观结合的评价形式是否科学合理,许多教师认为客观评价好做,主观评价难以把握。
三、新课程体系实施的入手点
(一)学生方面。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体育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目前独生子女人群增多,据统计,独生子女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70%以上,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独生子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独生子女多是处在祖父母和父母的溺爱之中,形成了4+2+1的新型家庭结构,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半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懂得合作精神,经受不起挫折,很容易受到打击。由于家庭环境与教育方面的原因,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一些独特的生理、心理和个性特征。体育教师对学生生理、心理、个性特征等的了解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投入有所增加,学生的娱乐方式增多,体育运动不再是学生获得乐趣的重要手段,体育的娱乐功能被弱化。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化教学,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体质。
(二)教师方面。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是主导地位者。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体育教育要把思想道德教育、知识能力教育和启发学生智慧统一起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而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心理特点。教师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使教师、学生、场地器材、教学内容和谐统一,创造和谐的人际氛围,使学生学会交往,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信任感与自我效能感。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科研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激情,不要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因为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学生。教师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并想办法弥补自身的缺点。有的教师年龄大了,难以做高难度的动作示范,可以运用影像、多媒体、挂图等,老教师由于有多年的理论与教学实践,也可以通过精讲来弥补自身不足。青年教师应充分发挥身体优势,通过动作示范给学生直观的动作表象,同时要多向老教师请教,加强科研能力与对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学校方面。学校要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力度,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了解,使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能够胜任新课程的要求。同时加强对在职大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教师可以通过继续学习、接受培训来提高自己。同时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开展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研讨,使教师能够较准确地把握新课程的内涵,正确对待新课程标准与旧大纲的区别。针对目标统领内容的开放式教学要求,地方与学校要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力度,同时,学校要鼓励体育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好的要推广。例如,合作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情景式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等在体育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学校要研究在体育课中采用选项课方式教学,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不同兴趣,又能发挥体育教师的专项特长,还能避免学生什么体育项目都学,但是因为课时少,学生什么都学不会的状况。学校要了解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管理,例如:场地、器材的安全性,场地、器材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否满足学生自信心、成功感的需要,等等。
总之,新课标的出台是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需要教师、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齐心协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体育课堂是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有效的高中体育教学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广大高中体育教师必须结合新课程的具体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从而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开展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一、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1.1 体育教学活动主体因素的影响
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因素。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者占主导地位,学生需要在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于教学有效性的发挥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需要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加以正确地使用。二是学生因素。学生是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一方面,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有效性发挥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能也直接影响着体育活动的教学效果。
1.2 体育教学活动客体因素的影响
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客体包括体育课程与体育教材。高中体育课程结构是否合理,体育教材内容是否具有实效性是高中体育课程效能的基础。如果教材内容难度较大,需要的教学条件过高,就难于被学生所掌握,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1.3 体育教学活动空间结构的影响
体育教学活动的空间结构是指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关系结构,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对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影响到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另一方面,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也影响着体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二、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正确认识有效性教学的内涵
一方面,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理解和把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因而,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才能组织学生实施有效性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树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倡启发式、探究式以及讨论式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建立起新的知识观和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2.2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地选择,并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比如,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就应该选择一些放松学生身心、缓解学生压力的内容。
2.3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实践性,体育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这是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体育教师需要根据高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组织和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情绪;在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身体素质情况,做出科学的选择。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要在学生现有的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不正确的行为活动。
2.4 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组织有效的学生练习
一方面,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授课。比如,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可以通过观看体育比赛,对比赛过程的动作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还要组织有效的学生练习活动。一要紧扣关键,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注重解决动作技能掌握过程中的重难点。比如,在教授《跨栏》时,要将“跳栏”与“跨栏”的区别作为教学的重点,还要对跨栏跑时的起跨腿和摆动腿进行专门的练习。二要循序渐进,注意练习的层次性。教师设计练习要由简单到复杂,要求难度逐渐增加。比如,在教授《健美操》时,对于复杂组合动作的教学,可以采用难度叠加的“AA BA B CA B C DA B C D E”形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循序渐进地逐渐递加动作,提高动作的难度,使学生快速掌握动作技能。三要启发思维,注意练习的多元性。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一些必要的辅、诱导性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四要因人而异,注意练习的实效性。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吃透教材,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全班学生都练有所获,练有所乐。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体质的健康。广大体育教师需要秉持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爱丽.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
生活态度,将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学中,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打好体育基础。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呢?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不是机械生产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是学生鲜活生命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学生不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体育学习的主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以平等之人格与学生交往与交流,教师应从体育教学过程的命令着、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合作伙伴式的交往中,教师既不视学生为承纳课程知识的容器,也不被学生视作获取知识的对象和手段,而是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接纳交互主体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局限性,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分析并确定学生的体育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观察和注意学生的自行练习,努力去看,听和感受学生的体会,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各种情况,思考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选择体育锻炼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心理暗示、口头赞赏;课后对学生的学习应给予积极评价,给学生以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如许多体育项目的数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学习,经历体育运动的过程,发展体育能力、如中长跑运动,学生在运动中锻炼的坚持不懈的毅力,这种拼搏精神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大有益处。
二、体育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不能囿于教材的束缚,而成立教材、课程的开的学习空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了目标,划分了维度,设置了等级水平和相应的内容框架,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如整个初中锻炼是同一个水平目标,跨度比较大,内容空间也很大,可供选择的方法手段很多。体育教师应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对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做出规划和安排,借助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与评价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从当地、本校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富有针对性、相宜的调整,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教师不再仅仅是国家课程标准的执行者,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和‘课程的决定者’,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体育教师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如可以把传统的武术项目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华瑰宝武术的同时,锻炼了体育运动技能。
三、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改革
1.对体育课程中资源的改革和利用
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过于古板,对此学生积极性不高,体育课堂没有生气。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满足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体育课程模式作资源的创新和大胆的改革,打破并改造传统的体育项目,把新兴运动项目运用到其中,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将以往投铅球和跳高等项目,改为炸“碉堡”、“跳马”的游戏形式,还可以利用学生平时爱玩的游戏和运动,结合到体育课程当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体育新课程的价值得以体现,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2.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重在学生是否喜欢和适应其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体育学习中,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理念、心理理念,根据其特点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上,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基础上,将体育新课程从设计到实施有效地运用到其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足球项目的教学中,让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和交流学习,并总结出在其比赛中传球的技巧、和角度的把握,通过亲自实践、合作和自主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索,打破教学传统示范、讲解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方面的兴趣和感性方面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比如利用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其魅力和锻炼方法及技巧,来实现体育新课程理念的目标。
3.创新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
3.1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对理论学习的主体性进行加强,还要加强培养多种素质的教学方式。
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体育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故事情节、角色、游戏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进行学习、锻炼,从而达成目标。在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上,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发现式的教学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优化教学质量,使教学由枯燥型转变为快乐型,使体育课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3.2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与观念。
传统的观念,主要表现为“一朝为师,终身为父”的旧观念,在课堂上一味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视而不见。而在新课程理念中,要求教师在学习中与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应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学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进行自主的发挥,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增加兴趣。相比传统体育教学,新课程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具有和谐性、友好性,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4.新课程要求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诸多课外因素
体育教学的新课程要想有效的完成,我们体育教师除了教学过程中要搞好课堂教学外,还应注重课外的一些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的充分利用,会对体育教学新课程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使体育目标得以更有效地完成。所以,在中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有目的地、有计划的开展多式多样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活动,比如举行有趣味的运动会、运动项目考核等,以此实现体育教学的课内课外结合。对课外的体育活动,在满足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上,我们还可以将传统项目与新颖、有活力的体育项目互相结合地进行,还可以通过建立俱乐部的形式,把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引进学校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我练习。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还丰富了课余生活,让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得到了有效地缓解,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5.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
自体育教学新课程理念改革以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其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其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学生在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锻炼。这种体育课,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特点,来制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观,增强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初中体育课程以往都要求学生在许多运动项目上都要学,而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抵触,因此严重地导致了其厌恶心理,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体育新课程的改革,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增强了学生自我价值观。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创新学科中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尝试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完善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发挥新课程改革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和锻炼学生,开创体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