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美术教育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教育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教育的概念

第1篇: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字:护理;教学方式;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多媒体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的对象和教学的目标,经过教学设计,合理有效的应用教学媒体,用图像、语言、图形、影像、声音、文字来作用于学生,然后对学生加以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以其灵活、立体、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这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能主动的去学习。

1 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多媒体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活动来作为主要目标的,充分的体现出了学生主动学习这个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粉笔、黑板是课堂的主要工具,而多媒体技术则是多处在辅助的地位,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让学生虽然能记录下知识要点,但却不能很好的理解,而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繁多的知识点和内容让教学效率也大大的降低了。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而这种教学观念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是一直存在的,但是现在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这样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就根本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从而也忽略了学生创新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传统教学思想就是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考试的时候取得好成绩,但是这样也就忽略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日后立足于社会。我国从古代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人的教育,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在的教学课堂都是以教师讲解书本知识为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随意发表想法,这也就限制了学生创新思想的延伸,而书本上的知识是静态的,白纸黑字根本就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我国的教学都是以“灌输”为主的,重视的是学生有没有记住知识要点,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理解了知识真实含义。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是对是错,但是从目前来看,这样的传统教学严重的限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达到了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也是为了日后能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当今教学中的重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改变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更多发言、思考的机会,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中,教师摒弃了从前的说教方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观察、去思考,而这种教学思想的改变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教师们开始树立起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2 教学方式的改变

2.1 备课方式

从前教师备课都是以教材为主的,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然后设计出说讲方式,但是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备课从教材变成了课件,这也让教学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利用各种的信息将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就是多媒体课件所具有的最大特点。那么为了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我们就要注意下面这些问题:(1)在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要避免和教材内容相互堆砌,要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机组合在一起,教学的纲要需简洁明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2)对一些课件中所需要的素材要合理的选用,在课件中可以插入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视频、图片等,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件不能设计的过于花哨,不能只关注了课件的视听效果,而忽略了教学目的,要不然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到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效果;(3)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要要重视授课质量,虽然说多媒体课件节省了从前书写板书的时间,但是课件的内容比较多,节奏也比较快,那么学生也就不能有过多的时间去联想、思考,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也就不能对知识留下太多的记忆,那么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就要掌握好授课的节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互动和启发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思考知识,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能理解知识。

2.2 学习方式的改变

像是一些护理外科休克、急腹症病人这样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从前都是教师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那么在多媒体教学当中我们就可以以学生自学或是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对学习进行教学。其方式如下:(1)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情况来编写成学习提纲,在上课的前几天发放给学生;(2)将学生分为4人或6人一组,让学生针对学习提纲自己预习、查找资料,同时准备好课堂讨论内容;(3)在上课时,每组派出一名发言人,在学习提供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表述,其他同组学生补充发言,但在此期间教师不进行任何评论;(4)所有学生发言完毕以后,对学生所说正确地方教师给予肯定,不足或错误的地方加以补充,最后教师总结发言,将本节知识的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本节内容加强记忆,能得到正确、清晰的认识。从前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的时间很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而这也就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给学生自学提供时间,让学生能具备解决、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这样的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教师就要设计出明确、周全的活动目标,合理的分好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的自主学习。

2.3 情景式教学方法

学生身在校园,虽然通过课本能了解到护理知识,但是纸上谈兵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知识,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以情景模式、角色扮演这样的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来简单介绍下本堂课的内容,在课件中加入关于护理过程的视频,让学生在看完以后能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接下来就开展情景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扮演护理人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好实际操作的技巧。

3 总结

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教学效果,那么在护理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就要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好课件,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学习到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思想、方式,全面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冯明高校混合式学习的新模式——三分屏课件与互联网主机结合解决面对面教学的不足[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刘国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建构"自主、互动、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4(02).

第2篇: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媒体时代;美术教育;数学化;人文精神;情感教育

美术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古代美术的萌芽开始美术教育就开始产生,美术教育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广义上来讲,美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美术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有目的的使用美术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一种工作。狭义的美术教育主要是指学校美术教育,是依托美术课程对学生实施美术创造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的一项工作。

1 美术教育的一般特点探讨

(1)美术教育有着鲜明的情感教学的特征。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了情感的艺术形式,美术作品凝结了美术家大量的心血和情感,因而美术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不是生搬硬套把美术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进行情感的表达。所以美术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别,最为关键的就是有着鲜明的情感特征。

(2)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因材施教。由于受教育者本身的学识、兴趣以及思维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使得美术教育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艺术之所以能够带给人美感,主要就在于艺术展现的正是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为学习者自身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和能力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因此美术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遵循受教育者的个性和能力特征,依据受教育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这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美术教育的长足发展。

2 实施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

美术教育和其他的教育形式有着一些相似的特征,那就是有着个性价值和创造价值和情感价值等,这些价值是人才人文素质培养最为基本的构成部分。美术在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价值是十分巨大的,而美术的价值并不是为了单纯的为社会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是在全民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能够注入美术的元素,不管哪行哪业的人才,通过接受美术教育都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

3 媒体时代对于美术教育的影响分析

(1)改变了传统艺术的传播和流通方式。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美术作品主要是通过静止性的绘画、手工作品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传播的范围很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而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美术作品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美术作品的传播突出表现为开放性和动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也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传统的小范围的封闭教学,美术教育的领域、受众以及传播手段都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2)技术的发展淡化了原创的概念。由于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浏览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甚至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绘画作品开展后期处理,使得整个绘画作品效果更好。媒体时代下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于绘画作品原创的追求。而且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它在美术作品的处理中表现出强大的精准度,效果更加的出色,而且复制品的再复制也不会产生其他的消耗,这在技术上大大的淡化了美术作品原创的概念。

(3)美术教育全球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的信息渠道更加的多样化,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开展交流,也能够获得接受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美术教育。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被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所看到,在这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形式,过去单一化的中国美术教育方式在美术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弊端日渐暴漏。美术教育全球化的趋势有利于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和更新。

4 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发展前景探讨

(1)美术教育的内容将会更加的多样化。美术教育的内容是一个时代美术教育观念的集中展现,传统意义上美术教育纯技能、单一性的状况已经逐渐的被现代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和丰富性所替代,这使得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的内容更加的多样化。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的内容特别的丰富,融合了人文色彩和艺术的多重特征,对于受教育者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开发以及激发受教育者创新思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现代美术教育中所说的技能的综合,就是将折、叠、塑、画等多种技法综合运用的过程,使得美术作品的创作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和综合化。这种综合观念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美术教育中大美术观念的拓展,也只有这种综合化的大美术的观念才能够更好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2)美术教育会呈现出公共性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美术作品在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方面的变化,美术教育也不再是在传统的美术专业者的范围内进行传播。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欣赏美术作品、获取美术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美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人们对于美术的理解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美术教育是对人心灵的一种美育教育,这种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全民都需要的教育,适应了日常生活和人文精神进行紧密集合的发展趋势。人们在美术教育公共性的影响之下,能够对自身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建立起自己的美术体系。美术教育不仅仅能够对人开展美育,同时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也是对人实施德育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向着公共性的方向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优化全民美术素质的关键所在。

5 美术教育的形式会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美术教育作为对人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形式,未来必然会发成一种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这也充分了展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态势。美术教育作为人们文明发展传承的重要形式,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也特别的重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很多的先进的工具和设施,美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折现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备、网络技术等来开展美术教学,这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迎合了受教育者对于美术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美术教育的形式必将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6 小结

美术教育在媒体时代下能够得到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发展,可以更好的培养美术专业人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美术教育的理念得到了革新,方法得到了优化,但这在很多时候会影响到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也可能使得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被淡化。因此面对媒体时代下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有正确的把握媒体时代的优势开展美术教育,才能够使得美术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也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一、研究对象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是以普通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行为为对象,研究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心理表象及其发展规律。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包括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和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在学习技能和理论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等,从而找出教育者在美术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心理规律,用以指导教学活动,以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化变化。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既是教育心理科学的一门独立分支,也是美术心理科学的独立分支。因此,对于美术教育心理的研究,有人认为它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对象更加具体化。

我们认为,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既不是简单地应用心理科学理论知识来解释说明美术教育教学现象,也并非把美术教育教学过程当作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而是要揭示在美术教育教学情境中,美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美术教育教学影响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一方面与儿童教育心理学、发展教育心理学、生理教育心理学、社会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交叉,另一方面也与美术教育心理学、美学、教学论、美术教材教法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主要是在美术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综合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高度的概括,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体现了美术教育科目与心理学科目的交叉,体现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结合。

二、研究任务

研究特别对学生美学创作和鉴赏中感知力和观察力的培养作了探讨。简要介绍了有关感知与观察的定义及其与思维的关系,并提出了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感知与观察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在分析一般美术活动中的感知与观察的心理过程及美术活动过程中感知与观察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生美术学习中的感知与观察的过程及特点,提出了在美术学习中,学生感知与判断力的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从学生美术创作活动探讨中学生感知力与观察力的培养,从学生美术欣赏方面探讨中学生审美感知力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探索创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促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在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譬如从时间链上看有幼儿美术心理、小学生美术心理、中学生美术心理的研究等,从空间链上看有美术教育教学目标论、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论、美术欣赏教育教学心理、美术创作教育教学心理、美术表现教育教学心理等。这些方面研究的成果,势必为构建我国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其次,指导美术教学的过程实践,为美术教学的过程实践提供科学观点、知识结构及方法、技术,为美术教师科学地、有效地解决美术教学过程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依据和参照。

三、研究方法

1.方法论原则

(1)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方法

哲学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必然存在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是可以认识、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而认识必然以实践为基础,在历史地展开实践活动中认识、预测、控制对象。

(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可以避免概念的杂乱堆砌,它要求有序地揭示概念、范畴的内在必然联系,历史的东西是在已往时期发生的发展历程。时间是有先后顺序的、不可逆的,所以具备历时性发展过程的对象都有它的历史。历史不仅是指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还包括活动着的正在展开的过程以及未来进行的可能性事实。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不是历史自然过程具体事实的描述,而是从宏观的历史结果上判断事物的发展规律,消除了偶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对客观历史发展的影响,抛开了历史的具体细节描述,摆脱了偶然性和历史的外在形式。正因为如此,才可以对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有完整的认识,使对它的预测、控制成为可能。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的宏观研究是在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它的具体研究方法则是多层面、多视角的,既包括学科的方法,又包括经验的描述和理性的概括。

2.学科的研究方法

(1)心理学方法

心理学其实与科学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在美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测定美术教育的效果,总结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寻找达到美术教育目的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实验方法较侧重生理的层次,不能说明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于这种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前人曾经说过,任何人都无法从光波和声波的物理测量中准确地推断出它们可能产生的和谐的或冲突的效果。实际情况是相当复杂的,它所涉及的心理因素实在太多了,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以物理学为基础判断颜色或音调的和谐效果的严重障碍。因此,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把它和其他的方法对比结合使用。

(2)社会学方法

社会的文明状况决定着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的规模、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对美术教育心理提出目的、任务和方向性的要求,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要致力于这些任务和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美术教育教学心理促进个体审美能力和知识经验的培养,使人建立理想的、科学的、自我实现的人生,这有助于个体融入群体,使人际关系走向和谐,最终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3)美术学方法

美术作品是以意象形式存在的,它通过感染接受者而不是理性地说教来发挥作用,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必须以自己的情感经验模式去解释、体验、玩味,不能有标准化的答案。因而,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在重视教育的形式、方法的同时,还必须通过交流、平等和富有感情,从而使广大的学生不仅可以在技能水平上得到提高,还可以在思想水平和心理素质方面得到发展。

(4)教育学方法

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还会受到当时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影响,尤其是对教育思想的改变。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念圣贤之书、培养符合封建伦理的顺民,是国家的教育导向,因而,美术教育是封建正统教育的附庸和点缀。在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人们的认知要求已经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这就为美术教学教学心理学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

所以,研究施教者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受教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教育媒介所应具备的特殊形式,其运作的过程、推动、调控等,都是教育学方法要探讨研究的。

第4篇: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中国元素;创意;美术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日益成为一体,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学校应大力开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从而使广大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不断强化保护与继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美术教育缺乏创意教育,逐渐难以适应社会对创意性人才的需求,将中国元素与美术教育相结合,打造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从而满足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创意美术教育的共同需求。

一、相关研究的现状

关于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中国元素”的研究、以中国传统美术为切入点的学校美术教育、学校美术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研究三个方面,学者对“为什么要传承中国传统美术”和“如何利用学校美术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研究成果甚多,但对中国元素的概念却较少论及,对如何使中国元素与美术教育相结合也少有论述。由于美术教师通常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有效地创意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元素”的概念和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方法进行相关论述。

二、“中国元素”的概述

“中国元素”主要是指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能够反映中华民族本质并世代相传的文化元素。与美术教育相结合的“中国元素”可以是美术作品中的经典图形,如象征吉祥的祥云,象征富贵的牡丹等,也可以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如表示吉祥如意的中国结,镂空艺术的代表作剪纸等,还可以是戏剧人物的脸谱,如表示忠义耿直的红脸,表示奸诈多疑的白脸等。在传统中国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综合,达到思维的创新,形成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

三、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方法

1.利用有趣的内容进行引导

教师在展开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中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较为容易、能够符合中小学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教学,从而能够使学生被教学内容深深吸引。如在开展中国古代经典作品鉴赏的教学时,可利用动画片《秦时明月》、《大闹天宫》等进行引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原作进行鉴赏,提取作品中所包含的中国元素,从而做到灵活利用,进行再创作,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

2.实现对原型的启发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中,可组织学生选取部分中国元素展开联想,可通过对相关词汇或图形等多角度展开联想,从而通过某个元素的原型,得出较多的原型启发。如通过牡丹联想到牡丹纹样、洛阳、牡丹亭等,通过牡丹亭联想到昆曲、戏剧、音乐、电影等,通过洛阳联想到白马寺、洛神赋、龙门石窟等,通过牡丹纹样联想到各种纹饰等。在不断联想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培养,对该元素的特征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在了解该元素的基础上发现更多的中国元素,开启艺术创造的源泉。

3.探索元素背后的原理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传统元素背后的原理进行探索,了解其中的内涵,从而学会如何对中国元素进行重组再创造。如学生在鉴赏中国传统美术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作品内容,发现当时的人情风貌特征,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在了解诸多元素背后的原理之后,便可以对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现代版的《韩熙载夜宴图》。学生在掌握中国元素背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将中国元素运用到现代作品的创作中,做到古为今用,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如中国的传统工艺剪纸,利用镂空技术实现艺术价值,学生在进行服饰设计时也可以利用镂空技术,设计出各种女式镂空衫,通透性感且不失美观[3]。

四、结语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性思维,成为创意型人才。学校在进行创意美术教育过程中,可通过利用有趣的内容进行引导,实现对原型的启发,探索元素背后的原理等方法,使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元素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元素进行创意性的美术创作,实现美术教育的创意性目标。

参考文献:

[1]钱初熹.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J].美育学刊,2012,09(01):55-62.

第5篇: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一、信息时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特点

远程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当代社会重要的变革力量。这种力量打破了地域、社会的界限,进而推动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形成。瞬间传递的信息已成为一种新形式的资本,它不仅仅促进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对美术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校美术教育与以往相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学生学习、课程改革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对学校概念的认识,美术教育已不再囿于课堂和教材这一单一的渠道,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远程教育的诞生打破了以学校为中心或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并使教育目标发生了变化。

2.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知识、技能的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是学生能力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3.文化信息来源的扩展增加了学生多向选择的可能性和接受信息的随意性。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4.教材趋于科学化。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信息社会,学生学习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网络给学生学习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具体表现在:美术教育的范围得到空前的扩展、美术师资的培养规模达到空前的程度、高层次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条件也日趋成熟。近年来,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开始注重包括普及美术知识在内的“通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开始着眼新世纪与国际接轨。利用信息平台与世界各国积极开展美术教育相互交流。坚持中国文化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理念,积极构架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互相连接与融合,以期取得美术学科、学生的发展以及美术对社会的贡献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二、信息时代对学校美术教育的要求

信息时代具有知识膨胀、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人才竞争激烈等特点。这对信息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整体要求。

1.培养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其实,创新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信息时代,由于竞争的激烈,对人才的创新素质的要求显得尤为迫切。

2.培养的人才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即信息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教育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因此,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从对文化的选择和传递到文化的更新与创造,都不能脱离信息时代的要求。多年来,学校美术教育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尤其是美术课程仍为整个学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离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信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步伐,现在的学校美术教育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信息时代所急需的学生总体文化素养中,艺术素养是具有独立地位的,它不是一般的知识与学问,而是一种人格力量,是一种社会性的人格素质。美术学科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这也是学校教育的总任务所决定的。信息时代的特点要求学校美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朝以下三大模式发展:

(1)以培养专业美术人才为目标的美术教育;

(2)以培养专门设计人才为目标的美术教育;

(3)培养具有美术素养的其他人才为目标的美术教育。

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化的深入,人类逐渐从繁重的逻辑思维中解放出来,而对形象思维能力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数字媒体的产生给传统艺术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信息化不仅大大提高了艺术创作的质量、艺术设计的效率和艺术设计自动化的水平,而且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艺术需要,艺术观念和艺术能力,产生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效果。而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强调形体的感受与概括,色彩的辨识与归纳、空间的理解与想象、形象的记忆与衍化、情感的表现与传达等,恰好可以求得智能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美术教育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1.开展信息教育,整合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美术教育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美术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着信息时代的甄别。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所谓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生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工具主动地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所以信息教育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从美术学科、信息技术的特点出发,寻找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如下几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评价。而信息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资源的丰富性、表现的多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间的高效性、学习的主动性等。根据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特点,通过对它们进行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美术学科知识结构的口径

在信息时代,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克服单类教育的不足,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理想形式。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为了纠正片面培养和片面发展的倾向,使人从人格、智力、体能、审美心理等方面的结构和功能都得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美术教育除了面临上述挑战外,还要应付来自艺术方面的挑战,其主要表现为拓展美术学科知识结构的口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带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拓展美术学科知识结构的口径:

(1)将现代美术教育理论融汇到教学实践中去,完善现代美术教学论及教学法向素质教育转轨。

(2)加强师资培训及再教育系统的建设,改造现有的师资结构。信息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应具有全面的电脑技术、网络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图形软件等,同时要对美术新课程标准有全方位的理解。

(3)还要特别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教师应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尤其重视传统的“纸”上功夫,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可忽视,如:传统绘画技法、素描写生、色彩写生、美术创作,等等。

这些都是落实和发展信息时代美术教育理念与效能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美术教育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点,贯彻教育课程的新概念,积极推进美术教育的自身转换和新的发展,以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为依据,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加强美术教学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教育与生活及社会的情感性特征,改变单纯以美术知识、美术技能为目的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精神发展。同时,美术教育的发展还应体现在艺术发展的趋势以及大众参与活动的趋势方面,开拓美术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挖掘美术教育的新资源,不断提高美术教育的社会化水平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加强学生人文素养,适当添加对美术新形式的运用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实施美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成分之一。因此,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整体上说,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它对学生实施的不仅仅是美术专业化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上,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专业技法的训练。美术教育不但要通过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渗透非审美因素的教育。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美术的文化底蕴,形素养。美术教育运用的媒介是美术作品,而人们对美术作品的认定带有时代特点,“美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美术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将不断发生变化。例如,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视觉文化教育”的提法,主张引导学生建立对其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的思考与解读能力。这是对美术教育泛化的理解,联系我国美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学校美术教育对美术新形式的运用还是以传统优秀的美术门类为主,适当添加新形式(主要是现代媒体艺术)。现代媒体艺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其他门类也可以适当突出其现代特色,使学校美术教育能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4.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传统,美术教学走向综合化

信息技术的进步打破了地域、社会的界限,进而推动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形成,正是由于这一缘故,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传统愈显其重要性。“文化相对论(CulturalRelativism)的出发点是一切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虽然表现形态不同,但是在根本上却是一致的。因此应平等地对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相关文件中也表示:“世界诸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人类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国际化的造型美术领域,我们应该提倡继承、弘扬本民族文化艺术,加强中国画、书法以及民间工艺美术等课程的教学,同时,培养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艺术价值的态度,促进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全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与教育内容综合化的影响下,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走向综合化。信息时代的学校美术教育进将改变以往门类单独开设,互不联系的做法,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美术各门类的综合,即在讲授某一门类的时候,有机穿插兼顾其他门类的有关内容,使美术形式规律突显。

(2)美术和其他艺术门类的综合,如美术和音乐、美术和舞蹈、美术与影视的综合。

(3)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横向展开跨学科的教学,注重学科间联系的整体性、学科的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趋向复合型通才的目标发展。

第6篇: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制度化教育;美术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68-02

美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美术教育在我国教学领域中起步较晚,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且更多的是偏重美术教学经验、技法等方面,忽视了对美术教育目的的研究,特别是在制度化教育趋势下,探索美术教育目的能够为美术教学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和指导。

一、制度化教育概念

所谓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照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其从初级教学渗透至大学,此外,还包括全日制专业技术院校等[1]。

人类教育历史经过了非形式化、形式化及制度化三个阶段。制度化教育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自出现以来推动我国教育实体由简单向复杂、由游离向系统发展。

二、美术教育制度化重要意义

美术教育制度的建立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其制定及推广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进美术教育系统化发展。最初美术制度的形成,覆盖启蒙至大学全阶段,为各类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了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实现各个环节的良好衔接。且在制度中明确规定了教学内容、方法等,为学生学习逐渐深入提供了制度依据。最为关键的是,受到西方美术理念的影响,美育教育已经在美术教育中充分体现出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对学生需求的关注,以此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优化美术教育模式。美术教育制度化发展对传统美术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型教学发展形势下,美术教育将学校作为主要载体,并采取班级形式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知识、美术绘画技巧等内容的传授,而且将提高学生实用技能作为关键,最终为社会发展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2]。

第三,改变了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育制度化的发展,不但改变了教育模式,亦改变了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理念由重视基础知识转变为兼顾知识与技能两方面。可见,美术教育制度化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明确美术教育目的成为当前美术教育改革的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三、基于制度化教育,美术教育目的的研究

制度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制度化教育势必会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美术教育目的也会更加偏向于国家宏观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讲,这将与美术艺术本质相互冲突、矛盾,但是美术教育却无法脱离社会单独进行。正因如此,对于美术教育目的的研究,将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应该达到的教育目的;另一种是实际发展的教育目的。我们称为“应然”与“实然”。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种教育目的的博弈

对于“应然”与“实然”来看,所谓应然,是指人们理想中达到的教育目的;而实然,是指实际存在的教育目的、如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了解和欣赏美术艺术,培养其高雅的生活情趣,逐渐将艺术纳入到生活当中,对孩子的人格精神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将孩子培养成为君子[3]。而受到制度的影响,在美术教育中不乏存在社会责任的影响,至于上述谈到的目的主要归咎于学生。基于此,两种目的产生了矛盾,二者在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博弈,此消彼长。

近年来,教育领域大力提倡“创新教育”。但就本质上来看,是社会对教育目的的一种误解。多数学者已经表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而创新能力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并非教育的真正目的。对于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同样受到该问题的困扰,并促使教育呈现两极分化。一是过度关注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始终没有理解美术学习的真谛,更无法真正感悟到美术艺术的魅力;二是形式上的创新,但是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真正被挖掘。究其根本,主要是教育目的理论不够完善所致。因此在教育制度化发展情况下,要想真正促进美术教育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大对教育目的的研究,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二)实际美术教学目的的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西方文化逐渐走进我国教育体系,并形成了将西方美术作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及体制。虽然体制中更多的是提倡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但是,受到美术教育体制的影响,这种美术教育仍然会偏离最初的目标。总的来说,西方美术在总教学内容占比远远高于我国传统美术,加之我国美术教学起步较晚,无论是教学手段、还是学制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4]。例如我们在招收中国画学生的时候,考察的是其国画基础;且在传统美术课堂上,教师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导致学生的书法基础、国画基础等不够理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沦落为个体附庸风雅的一种手段,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无法讨论其延续和发展。对此我们应该思考在教育制度化趋势下,美术教育目的是否已经脱离了该门学科设立的初衷。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转型阶段,对此教育大方向是培养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贡献的接班人。在此基础上,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全人格和生活技能。所以在美术学习中,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艺术技能,就理论层面来看,当前美术教育目的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制度化影响下,其需要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必须要以事实为根据,将难以达到理想目的。

(三)实际美术教学目的中缺少人文性

受到人们观念变化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多的是希望日后能够让其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趋于实际化。而针对孩子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等方面,家长并未给予过多关注,这将直接影响美术教育目的,促使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美术在整个教学结构中的地位居于次要地位,而语文、数学等学科居于主导地位[5]。

就宏观角度而言,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确定抽象的教育价值并不会得到过多的关注。但是,基于人性的教育,才正是教育的灵魂之所在,古今中外此类案例比比皆是。如孔子、苏格拉底等。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的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而将社会作为根本的教育是随着国家发展而产生的,这并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在确定美术教育目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教育制度化影响下,关注教育人文性迫在眉睫。

(四)美术教育的应然目的

艺术是人类精神碰撞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具体表现形式。美术教育目的应该是促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后,其认知及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健全、良好的人格,在此过程中主动发挥自身创造力,最终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而非那种片面的、单一的知识,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学习的本质意义。尤其是在当代文化氛围中,更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化批判能力的培养,促使其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准确判断人类精神、情感等问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美术教育目的。不仅如此,还应加强对我国传统美术艺术的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精粹,培养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传统美术艺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今社会,艺术品已经成为一件特殊的商品,且全球艺术品市场日渐开放,对于美术教育也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在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着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将美术知识、技法等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这些之后,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逐渐构建美术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修养,逐渐朝着美术鉴赏领域发展[6]。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正如贡布里希所言“现实中根本就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面对制度化教育发展趋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重新审视美术教育,突破政治、经济等外界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积极渗透美育教育,将学生培养学生为对社会、对人生都拥有深厚情感的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7]。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让每个孩子成为艺术家,而是促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无论是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能够借助内心中的美术艺术涵养,对生活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刘娟娟.20世纪初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制度确立的可能性及意义[J].艺术探索,2014(05):66-70+5.

〔2〕武海燕.终身教育“制度化”辨析[J].教育探索,2011(08):17-18.

〔3〕程广文.人的发展与制度化教育[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14-118.

〔4〕周光礼,黄容霞.教学改革如何制度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在中国的兴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5):47-56.

〔5〕赵敬妍.以制度化教育为例浅析教育公平[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4):7+10.

第7篇: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视觉文化;美术教育;转变;多元化

视觉文化的兴起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到“视觉”的重要性,提升了“视觉”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 进而认识到以“视觉教育”为手段和目的的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视觉文化在给带来美术教育新的机遇的同时,也给传统的美术教育带来诸多挑战。

一、视觉文化的来临

1913年匈牙利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第一次提出视觉文化的概念。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各种视觉表演视觉信息、视觉景观以及包围了我们的生活。美国学者米歇尔曾概括说: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归纳来讲,视觉文化的具有大众性、视觉文化的可感性和视觉文化的虚拟性特征。

关于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研究是近年比较热门的课题,尤其从2003第四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将“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作为会议主题以来,关于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研究更是成为美术教育家们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

二、视觉文化带来的诸多转变

当今视觉文化的到来使视觉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扩大, 图像信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由于视觉文化的来临,给学生的日常生活、阅读生活乃至艺术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也使人们的审美体系发生了转变,进而使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美术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门涉及到视觉和美感的教育,随着学生生活和审美价值的转向,视觉文化深刻影响到美术教育的诸多方面。

三、视觉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发展

视觉文化带给美术教育的不仅是一个多维的促进也是对传统审美方式的转变。所以当前视觉文化的发展应该结合当前的美术教育,以及后现代多元文化并重的潮流。

1.文化教育与美术素养并重

美术教育中的文化学习是不能被忽视的,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的窗口就是视觉文化了。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在这种文化教育的情境中,美术教育是传达文化价值的最佳角色。

在视觉文化背景下,世界被图像化了,只有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才能对视觉信息做出的理解和处理。而且由于视觉文化的大众性特征,使得美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更重视美术学习与学生终身生活的关联。

2.经典艺术与大众流行艺术并举

传统经典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但是当代视觉文化造就的多元化大众流行艺术,我们也不能熟视无睹,只有把传统和当下联系起来,我们才能给学生展现较为完整的艺术观点。

视觉文化包罗的范围非常广博,艺术教育家当卡姆曾强调,各种范畴中的视觉形式,唯有在其能建构并传达人类之态度、信念、以及价值观时,才具备纳入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条件。因此对视觉文化中的流行艺术、大众艺术等艺术要从艺术性和人本性来作为选择的标准。

四、发展变革中的美术教师

随着视觉文化下美术的发展,向美术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作为一个处于时展变革中的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多元化的能力,而且在教学中体现时代性,借助一切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资源,来更好的适应当前视觉文化下的美术教育。

1.多元化的能力

美术教育中的多元文化观的渗透,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美术教师不应该只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形成正确的文化观。美术教育是要协助学生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与视觉影像互动。所以教师还要具有选择能力及教学引导力和对作品超强的视觉分析。

新的时代要求新型的教师,教师的观念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认识到视觉文化的多元是不容回避的,美术课程的设置最终将迈向多元化,那么美术教师也应该具备多元化的能力。

2.教学应体现时代性

视觉文化是以视觉信息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文化,这里的视觉信息主要指以图形、动画、视频等形象媒体所展现的信息。正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当今视觉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无限宽广的平台,在美术教育中也应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

比如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解决了美术教学中抽象说教的难题,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视觉、听觉氛围中加深了课程的理解。而且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设计美术作品,更容易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创作激情。另外网络的开放和迅捷也为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视觉资源,它的交互性、跨时空性为教学创建了交流的平台。

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当下生活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使得美术教育的内容大大拓展、美术创作的方法进一步多样化。所以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美术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充分选择利用视觉文化带来的新生活方式和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读图、身体、意识形态.周宪[J].文化研究,2002.

[2]反思视觉文化.周宪[M].江苏: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第8篇: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传承与保护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显著的地方特色。从客观角度讲,它已经成为了我国造型艺术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结构组成,不仅把工艺美术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在审美高度和实用性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值得青少年认真学习和传承。

一、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及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1.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从一般意义上讲,美学教育充满想象力和情趣,同时,由于其本身是艺术性很高的学科,因此,只有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重艺术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在艺术世界里提高自身素养,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对于目前的青少年美术教育而言,很多教育机构教育方式一味的注重新内容,而忽视了从已经沉淀的传统工艺精粹中汲取和挖掘。这对提高青少年美术素养,乃至提升全民美术素养均十分可惜。

2.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与艺术的关系十分紧密,如果没有艺术,那么世界上就没有美术,而如果没有美术,这个世界上的艺术也是不完整的。青少年要形成正确的美术价值观和素养,需要社会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进行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美术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无论是审美观,亦或是美术细胞,均是艺术思维的重要体现,而青少年阶段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必须加以重视,完善培养方法和内容,使青少年在该阶段获得最大的提高。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在青少年美术培养中只有把握两者的关系,教育培养体系才会更为丰富。1.现代艺术设计与现实文化生活是密不可分现代艺术设计与现实文化生活对现代艺术设计造成的影响无处不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人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会不由自主的按照他们自己从自己所处社会与传统中得来的丰富的经验对其他存在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传统与现代是相对的概念,是某个时代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具体表现。2.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革新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继承是现代艺术设计另一个需要。一个人不遵循任何的传统,宣称自己能设计最前卫的艺术是不可能的。任何的艺术设计及创造它会受到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统的艺术思维,无论这种影响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均会对艺术创作过程产生影响。3.现代人文意识的回归潮流迫切要求对传统工艺的再认识传统工艺的再认识受到人文意识的回归潮流地推动,需要进行继承与创新。不可否认,现在的设计师比古代的设计师在设计上有着很多的便利条件,但人们意识上回归是无法仅仅通过作品手段上的丰富可以代替的了的,设计师只有在艺术创作上融入传统艺术,敢于回归,创作的设计作品才会格调高雅,让受众感觉到与之相应的意境。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翅膀富有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繁荣的美好寓意。世博会上中国馆的设计,将中国元素充分地融入设计中,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了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因此,传统文化及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创作方法对我们就至关重要了,需要认真揣摩。

三、传统工艺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融合

传统工艺有着自己的深厚艺术积淀,形成了有差异性的美学概念和审美体系。传统工艺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与特点是现代艺术教育所不能及的。因此,在青少年美术教育实践中,应注重传统工艺在青少年的美术教育结合,改变传统的美学设计遭受寒流,市场不景气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出发,使青少年教育和学习更好地融入传统工艺。

1.长期保留工艺特色专业

在众多专业中选择一些特殊专业进行开设,进行小班制教学,以克服生源不足的管理难题。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出发,对传统的美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变化,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不同的专业,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调整招生。通过现在的部分教育机构的实践结果,这种方式对于继承和融合传统工艺符合实际情况。

2.与各类特色的学科相结,贯彻学习日常

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由于与现代化艺术融合上缺乏创新,很容易在目前的学科体系中形成边缘化学科。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将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巧妙结合于其他各类受学生喜欢的各类特色学科,以此使思维理念和模式融合贯穿于其他重点基础学科,以及现代美术教育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终达到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培养和融合目的,但是,同时又能指导青少年思维创新、强化艺术体验教学。例如,将民间戏曲工艺画融入青少年美术教学中,激起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3.第二课堂与传授工艺的组合

教育机构积极与各个工艺大师进行合作,共同建立工作室,大师手把手教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一大批平台来帮助大家保护传统,回归传统,在学习与体验中领略到文化独有的特点和魅力。通过传统工艺实践与实际教育的结合,能够受到学生的很好反响,对于提升美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有较好的帮助。例如,某学校定期邀请省级传承人葛建民讲述了龙坞彩灯的历史、传承谱系、花灯制作技艺,并和位学生一起开展了实践、体验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反响很大,很多学生逐渐对传统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4.开设研修班提升专业素养

学院积极与各个组织和机构合作,为他们培养人才,挖掘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和独特魅力,并在优秀青少年中选拔各种优秀人才,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培养传人,与民间的各个大师共同发扬传统文化,为新形势下工艺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结语总的来说,传统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质。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不应该只着眼现在,而是该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更加努力的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把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的教育方式。

作者:盛欣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陆君玖.持久保护与融合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工艺美术,2012(3).

[2]郛秋晓.当代青少年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J].求知导刊,2015(23).

第9篇: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

一、当前我国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有人指出,当前我国的高中美术教育陷入了误区,高中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正确、教学方法死板机械、美术辅导班泛滥等,这些都是目前我国高中美术教育存在并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问题是出在教育观念上,认为美术只是一门副课、一件工具、一项技能等等,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无论是教育误区还是观念错误,这些都是我国目前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总结出几点主要问题。

(一)以升学为目的的美术教育

目前,对于高中的美术教育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于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的美术教育,在这个部分里,美术课被定义为副科,而作为副课理应为语数英等主科让路,因而,这部分的学生几周、一两个月甚至整个学期都没有一节美术课也是很常见的事,而奇怪的是对于这种情况,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都认为这是正常的、合理的;第二部分则是对于参加美术类高考的艺术生的美术教育,对于这些艺术生,美术则成为了和语数英一样的主科。学校,教师和学生,他们都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教学,去练习绘画、素描和色彩等美术的高考内容,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美术教育反而会受到比语数英这些主科更大的重视。

为什么同样是作为高中生,而受到的美术教育却会出现这样两个极端呢?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升学而设置的应试教育,学校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或者说根本不管学生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忽视了学生审美、鉴美和造美能力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目前社会对高中教育优劣评价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的高低,因而导致出现了绝大部分高中都倾向升学率而忽视素质教育这样一种“一边倒”的状况,这就是所谓“考啥学啥,咋考咋学”的应试教育。

(二)美术教育动力不足

对于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来说,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本来可以通过美术课放松一下身心,但由于在完成语数英等主科的重重作业之后,学生已经没有精力去关心什么美术教育了,因而本来课时就不多的美术课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就更低了。而对于高中的美术教师来说,由于美术的科目并不受到重视,所以对美术教学也失去了兴趣,而且根本就谈不上布置美术作业,缺乏美术教学的动力。

二、对高中美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美术教育价值,避免美术教育功利化

虽说当今社会的竞争很激烈,有浮躁的气息也在所难免,但学校毕竟是教学育人的地方,不应该把学生当做一批批的产品来生产,更不应该为了升学而违背教育的最初和最终目的。美术教育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价值和功能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品质,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所以必须要认清这一点,也只有认识到这点,才能使高中美术教育得到真正的重视,才能避免“重眼前,重升学”的短视性功利主义。

(二)端正美术教育的位置

鉴于主科学习考试压力大,学生无暇顾及美术的情况,首先要消除“主科”和“副科”这两个概念,端正美术教育在整个高中教育阶段的位置。只有学校和有关部门先重视了美术教育,学生和家长才能逐渐改变“美术是副科”、“美术不重要”这样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并从思想的深处重新开始重视美术教育。同时,还应该改革完善美术高考的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提高对美术高考招生录取的文化课水平,使美术人才不仅仅是专业好,同时也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从而改变对高中美术生的美术教育专业过重而忽视文化课的状况。

(三)采取多样化的美术教学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会使美术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对此,我们总结了几种对美术教育有益的教学方法。

1.科学互通教学

美术不仅仅是绘画技能的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文化的教育,它的研究也包括人的价值意义和道德尊严等,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探寻美和体验美,使美术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去。

2.个体差异教学

每个班级、每个学生之间都有差异,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应该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等来进行美术教学,因为美术是最需要因材施教的学科。

3.开展户外教学

将学生带入大自然,去领略自然中的“大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丰富多彩,同时也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对于美术教学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