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数字艺术范文

新媒体数字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数字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数字艺术

第1篇:新媒体数字艺术范文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4.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

第2篇:新媒体数字艺术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336-01

一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概述

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曾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1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1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性研究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4.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

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 新媒体视域下的人才培养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4.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

四 结语

在人类文明的各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一直都是相互促进,协助发展,但是很少有象当前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技术这样引发的空前演变。可以说,在现代生活中新媒体艺术已经实质性地改造了艺术的思维模式、设计模式、传播模式以及欣赏模式,新媒体艺术正在成为新世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可以借助这一平台丰富的形式表达内心的艺术创作情怀,满足生活需求。新媒体艺术设计是当代数字科技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数字信息的传播更加深入和全面。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间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为新媒体艺术开辟一片灿烂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中国数码媒体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苹果电脑国际有限公司.数码媒体艺术教育白皮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10.

[2] 张燕翔.新媒体艺术[M].北京:神州美术出版社,2005.

[3]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4-29.

[4] 任斌.论数码媒体艺术现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彩页.

第3篇:新媒体数字艺术范文

在现代生活中,展示设计的范畴已经由单存的展会设计拓展成为的展示设计,包括了中外大型博览会策划设计、博物馆展示、商业展示(展柜、橱窗、标识设计、商店门面设计、等设计)。其融合的学科性也由单存的环境艺术设计拓展成为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中心,多种学科相辅助的,多种类的一门复杂学科。它涵盖了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人体工程学、数字媒体设计等多种学科。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为展示设计发展提升了广大空间。数字媒体艺术增加了展示设计的人与物之间的互动性,增加了展示的特点性,增加了学者们研究的广度。数字媒体不仅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它更能突破文化等局限,让信息传播更快,效果更好,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提升了展示设计的发展空间,数字媒体具有交互、随即等范围广泛的特点,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研究展示设计空间应上升到思维空间设计的理论高度,将多维空间融合,从点到线是一维的表现,从线到面是二维的表现,从面到体是三维的表现,从空间到时间是思维的表现,从物理空间到人类的感知是五维的设计发展,新技术的出现将从人的感知到人的心理情感,也是六维的设计的继续发展,有了这样多维空间的出现,继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将展示设计提升到新高度。基于数字媒体下的展示设计出现如下新特征:

(1)数字时代展示设计出现位移的迹象

艺术培养了我们的智慧,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设计让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这深刻的变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属于实用美术的范围,人们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理解设计。其实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让我们认识到科学和艺术的新交点――设计。科学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对象和总结,没有科学技术条件,设计则失去依托和发展。也就没有了灵感的发挥,没有了动力。李政道先生在《楔》一文中说道:“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二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根植于自然。而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他还说:“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之间有这很强的关联性。”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理解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的结合,使设计领域更宽,效果更加完善,能够使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时展示设计就发生了变化,展示设计将向大专业化发展。

(2)设计的形式在从物质性转向非物质性

纵观中国几千的历史,你会发现设计起源都是人们靠手工雕刻打磨形成的,设计借助的都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劳动工具,从起初的青铜器制造,从形状到图案雕刻在泥上,在以前我们的设计作品全部是手工制成的,例如一些广告设计作品都是用喷笔喷绘出来的视觉效果。在古代李春设计了赵州桥,当时没有绘图板、没有丁字尺、也没有绘图仪,他们仅靠据子墨斗等原始工具,利用头脑想办法出主意完成。这些可以说是物质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很多东西变的非物质性,例如我们有计算机设备可以用程序,操纵程序设计来完成,这些都是非物质性的。所以数字时代已经是虚拟的时代,我们已经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3)数字化展示设计由展示场景转向虚拟场景

工业时代的展示设计由展墙、展板的形式向故事化、情节化、场景化的方向发展,并有了可操作性的、可运动性的模型机构。观众可身临其境,且光电技术能够创造出出人意料的特殊效果和某些绝活。而这并不是不可愉悦的神话。如果我们将展示的形式、展示的手段、展示的材料来一个大的移动我会看到不同的景象。例如博物馆可以不必大兴土木修建巨大的展厅,需要展示的展品的实物可以放在保管库里,只需要用数字技术将其表象制作出来,存储到虚拟的环境里,或者将其搁在网上,建立一个网上博物馆,观众可以自由、轻松地、参观展品、查阅史料,还可以随意下载。虚拟展示设计可以创造性地假设未来,复原过去,将场景还原视觉本身,他们看上去真实,实际不存在。

(4)数字化展示设计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

第4篇:新媒体数字艺术范文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119-02

在21世纪,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展示设计中重要的手段,先进的数字化传播、新颖的展示方式将传统展示设计渲染为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传统展示设计所采用静态实物、图片等已很难再吸引大众的眼球,只有顺应时展趋势,把数字媒体艺术的和展示设计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促进展示行业与展示设计的发展。

1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往的电视、广播以及电影开始慢慢地向着数字视频、数字电影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和逐渐普及的虚拟现实、电脑动画等形成了新时代的数字传播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新兴艺术,最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真正发挥其影响力是在20世纪90年代,它是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把人类的艺术感性思维和逻辑严密的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求部分或者全面运用数字方法。数字媒体艺术是现阶段艺术设计领域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项艺术,主要包括:数字影像艺术、网络艺术、4D数字艺术以及虚拟现实艺术等。它是一种从平面设计到三维设计、从界面到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其实质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先进的传媒艺术充分组构融合。

2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展示设计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就是社会形态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水平。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让人类社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形态,而社会需求使得展示设计变成为大众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尤其是现代社会,展示设计传播信息的特点更加明显,而数字媒体艺术作为现代媒体的主要艺术形式,与展示设计的结合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2.1空间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展示设计中打破了以往设计的空间形式及思想,开创了展示设计的崭新空间。进行展示设计的最基本条件是具有所要展示的事物及参观场地,也就是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缺少了空间,一切无从谈起。故在展示设计过程中空间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展示的效果。通常而言,展示设计在形式、内容等方面都会充分利用实物压缩、分割或者创设空间。在新科技时代,4D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更是让观众能够充分感知置身于思维空间中的展示效果。在此类展示空间内,可以合理选用多媒体声光电技术、各种先进的音效系统,再辅之以动感座椅,能够依据具体环境的变化设置雨雪、气泡、烟雾以及光电等效果,从而构建一种独特的展示空间,让观展者在视觉、味觉、触觉中如身临其境。同时,在时间的流动、观展者的活动中展示空间的触觉更加明显,把空间的虚拟和真实不落痕迹地融为一体,观展者可以随心转换视角,尽情参与其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极大了挑战了人类的视觉急性,扩展了空间艺术,改变了展示空间面貌。

2.2二维展示

二维展示在整体展示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加入,促使二维展示就传统表现形式产生了明显变化:1)静态形式多样化;2)从静态开始向动态变化。在传统的展示设计中进行二维展示通常使用静态的文字与图像等,而在数字媒体出现的早期,就可以实现电脑刻绘、喷绘等,现今数字影像、投影艺术的发展增加了二维展示的表现形式。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展示的《清明上河图》凸显了展示艺术从静态向动态发展的趋势,巧妙运用投影秀,把宋代民间百姓的生活情境直观而生动地展现给受众。该图将中国传统艺术、现影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相结合,既展现了古时宋代人民安居乐业的场景,同时又对宋代的市井生活展开遐想,从而合理展现了宋代都城的生活情境。

合理运用数字影像艺术可将展示效果发挥到极致,完美体现展示对象的各类细节,并且能够用漫游的方式联动多个空间,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受众。数字影像艺术的加入改变了展示设计的被动状态,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尽管动态影音已经发展成为二维展示的主流发展趋势,当需要和静态不同形式进行合理配合,把动态与静态巧妙地穿插在展示设计中,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2.3交互式展示

交互式即将受众的被动参观过程转变成一个主动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受众观展不仅展示互动的结果,同样也是和社会客观条件、展示环境一起互动的结果。受众互动体验能够直接给人以冲击的感受,要想获得互动体验需要拥有相关互动设备,包括可以直接、连续运转的双向电子或者通讯系统的硬件设备。如北京国际设计周智慧城市专题:实时新加坡,在该展览中展示了新加坡的智慧城市系统,主要内容涵盖实时地图、雨天打车、城市热岛、实时通讯等功能,在展示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信息都能达到随时变化的要求,同时,所有的视觉元素不再需要同时全部呈现,用户或设计师可以设定信息过滤参数,只突出让人们动态查看的信息界面。用户可以本地浏览放大的部分空间,而仍保持系统的连续性,并且放大时能突出其他的点,以聚焦所需的有限空间的各类情况(见图1)。

在观展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主动发问、思考,从中获得了科普知识,这种互动技术设备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思考意识,在展示和观众心理互动的同时,也放大了传播信息的功能。与此类似的“虚拟翻书”的互动展示装置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将投影仪把图片投放到白色书页模型中,当受众左右挥动手臂作出翻书的动作时,书页面中投影画面会按照手臂左右挥动动作进行前后摆动,带给受众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并且,虚拟翻书所收录的信息总量要大于普通书籍信息含量。

在拜耳150周年庆典中,多媒体互动巡展是拜耳展现自身的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巡展会将拜耳的创新信息带到世界各地,比如欧洲、美洲、亚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25个地区,希望借由一场又一场的展览,彰显公司的实力。整个展览聚焦医药保健、农业以及高性能材料等核心话题,极具创造力地诠释了公司的使命宣言:“科技创造美好生活”。该展览展示了品牌旗下的各类产品,动态化的设计手法使产品信息的呈现更加突出和明确,通过简单操作与引导,受众就可以参与进入整个交互式的展示过程中(见图2)。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联合使人们能够在参与中获得更好的互动体验。

体验化的展示为观展者带来了身心的全新体验。同时把“互动”的理念引入展示设计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法,是平面展示向着“立体互动”方面转变的开始,在现代科学和艺术充分结合的时代,尽管数字媒体艺术不会完全取代传统方式的展览,但将互动过程中体现的艺术引进展示设计中是一个必然趋势。

2.4网络展示

网络展示主要指将数字媒体艺术和展示设计相结合后形成的新型展示艺术的方式。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艺术家开始尝试着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进行艺术创作,于是网络艺术顺应时势而诞生,和其它种类的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网络艺术完全改变了展示设计的面貌,最初的网络展示只局限于运用网站来展示商品,如:网页设计、个人网站展示或者博客等,而随着网络艺术发展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将网络展示运用到展示设计中。如俄罗斯虚拟博物馆,依靠谷歌艺术项目使得用户可以足不出户游览5座俄罗斯博物馆,帮助不同地方的人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障碍进行交流沟通(见图3)。当今社会各种展示设计多利用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具体内容利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法的方式展现在互联网中,进一步构建了一个可以进行供公众进行网络体验、充分互动的网络平台。实际上它是对实体展会的引导、延伸,让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浏览器、以及Wed浏览器进行参观,而针对参观者而言,只需要利用鼠标与键盘的简单组合,或者利用手机与便携电子设备就能够快速地浏览网上展示项目,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在权限许可的条件为网络会展服务的可能性,其受众范围更广、传播手段也更多元化。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能够把会展展品布局以及空间结构等都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复制到网络中,重新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崭新的方式推动展示设计的发展,进而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

3数字媒体艺术背景下的展示设计发展前景

数字媒体艺术参与到展示设计的过程中可谓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互动性、虚拟性、娱乐性以及综合性等艺术特点,可以为展示设计带来新颖的艺术设计方式,不管是从360°环形影像、声光电技术,还是从体验化展示空间等各个角度都和传统的展示设计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为展示设计的发展注入了现代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并且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又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网络展示。数字媒体艺术和展示设计的有机融合,将推动着展示设计向着更远的方向发展。

其次,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正在从静态转变成动态,从实体转化成虚拟。以往传统的展示传达出的信息只限于简单的视觉感受,观展人员在看后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让展示设计可以以一种流动的互动方式进行,让观展人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产品,在观看过程中充分地参与,主动选择需要接受的信息,从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现场观感,拥有一场完美的参观体验。最后,在数字媒体艺术背景下,展示设计向着虚拟展示方向发展,展示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突破地域限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展示信息进行压缩处理,构建新的虚拟展示空间,吸引观展人员的注意力、进行个性化展示。同时,虚拟展示也可以让观展人员和环境、展览产品之间进行互动,观展人员可以完全按照个人兴趣选择参观主题,为其提供便捷参观的方式。

4结论

总而言之,在21世纪初的展示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不单单运用科学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将更加注重体现人类的情感、思想,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等现代思想理念,进而创造出更具思想性、人性化的艺术。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信息产业,它的发展应不断吸纳新的传播方式与表现手段,只有有效地将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很好的融入展示设计中,才会在信息社会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突出其自身的优势。与此同时,数字媒体艺术这种交互、动态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各种元素能够清晰的展示、分析、被接受,数字媒体艺术突破了传统展示设计的静态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同时也改变了展示艺术的内涵与形式,将更丰富、更多元的展示效果呈现到了观众的面前,让观众在展示的环境空间中获得会展信息与情感体验的美妙交融,这将会极大地推动展示设计的数字化发展,对展示设计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相信在未来展示设计发展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独特的运用,并带来所未有的创新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

[2]王萍编,严格译,展览与展示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

[3]刘东峰,展示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3.

[4]耿志宏,数字时代的展示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

第5篇:新媒体数字艺术范文

关键词:城市数字媒体;视觉艺术;创新策略

一、视觉艺术综述

视觉艺术,指的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以供人们观赏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建筑艺术、雕塑、影视、工艺品和实用装饰艺术等类别。视觉艺术的造型手法多种多样,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不仅包括二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而且还包括一些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形式。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形式,强调作品的真实性。雕塑艺术、摄影艺术、绘画艺术、服装艺术等都是传统的视觉艺术,动漫艺术、环境艺术和影视艺术则是新兴起的视觉艺术形式。

二、城市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一)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特点

艺术的发展是需要创新思维的,而数字技术是视觉艺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在逐渐影响着现代视觉艺术的动态过程,创新元素体现在视觉艺术发展的方方面面。利用数字媒体,视觉艺术从业人员可以积极借鉴和吸取先进地区和同行业在艺术创新方面的宝贵经验,利用先进的创作工具和新的材料,尝试创造新的视觉艺术。新媒体艺术是在数字技术和艺术设计完美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视觉艺术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视觉上的创新,注重新视觉的艺术表现方法的运用,让视觉艺术的内涵朝着视觉传播和艺术消费方面延伸,使视觉艺术的理论更为成熟和丰富。例如,电影的视觉艺术设计是人们利用光效媒介的产物,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展现在荧屏中,使人们对视觉艺术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认识更加深刻。然而技术不是艺术创新的目的,而只是视觉艺术创新的手段或方法,艺术创新的好坏取决于利用视觉艺术创新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对于视觉艺术从业人员来说,是一种挑战。作为视觉艺术工作者,要注重思考事物的本质,通过独特的视角来推动艺术的发展,增加艺术的功用和娱乐性质。

(二)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传播

在数字媒体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视觉艺术主要通过视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与社会生活中其它的传媒工具相比,这种媒体介质具有更加强烈的表现力,它在社会发展和传播过程中,通过形式各异的手段传播着,视觉传播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视觉艺术形成中两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与以往的视觉传播艺术相比较,新的社会环境下的数字传播艺术更加鲜明地传达出传播学的专业性。从详细分析来看,在科技和数字媒体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视觉传播通过数字技术、专业设备等不同形式的传播手段进行信息传播。当代社会发展环境下的数字媒体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必须有着新媒体飞速发展中所独有的“新”和“媒介”的专业特性,在其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它所承载的媒体技术更加形象具体。动态的数字媒体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往往更加形象具体,通过网络计算机作为传播技术的动态媒体,相关从业人员便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便捷的资料搜集和艺术创作。同时可以通过新型的专业技术,将视觉艺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数字媒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它同样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通过数字技术、新兴媒体去传达出新媒体发展中丰富多变的行业特性,同时激发艺术创作者创造形式各异的艺术作品。

三、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创新的表现

(一)视觉艺术的创新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科学技术与技术的结合,是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很多领域都陆续引进了新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视觉艺术而言,互联网的发展和远程传输、传播技术的应用给艺术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在网络等传播媒体的作用下,新媒体艺术可以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人性沟通,视觉艺术的风格和特色也更加彰显自然、传统和人性。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二)虚拟艺术的创新成为主流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虚拟艺术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对事物的简单复制和模仿,转而更加重视艺术意境的构建,希望向人们提供更加直观、形象、多维的视觉体验。视觉艺术中的虚拟意境指的是创作者通过发挥联想和想象,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把幻想的世界转变成内心事物,然后再通过对虚拟时空的重现进一步实现人为时空的构建。

(三)视觉艺术创新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视觉艺术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在数字媒体语境下,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视觉艺术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视觉艺术的创新需要高新技术作为支持和后盾,现在的视觉艺术主要以互联网、数字技术、网络等载体作为主要传播形式,从而产生了一些比较新颖的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力。

四、城市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策略

(一)加大视觉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力度

在数字媒体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新型的视觉艺术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这是推动视觉艺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以往的视觉艺术创作中,人们进行设计时更多地考虑的是对图像、文字等静态元素的总体设计,并且把它们作为传播艺术和审美的创作标准。在视觉艺术展现中并没有过多的表现形式去展现艺术之美,这便使得传统的艺术创作过分依赖图像和文字表达去传递艺术形象,并由此在传统的艺术创作中存在着不可避免地手法僵硬、表现单一的创作弊端。而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中,数字媒体技术可谓给视觉艺术创作带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通过技术手段把动态的数字媒体、远程传播以及动态交流等快速融入到视觉艺术创新中,以此不断提升人们的视觉享受。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视觉艺术创作便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艺术设计和艺术传播,使得艺术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此外,在数字媒体的媒介传播下,人们对于视觉艺术的消费理念得到逐步改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这已然成为信息技术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形式。动态的数字艺术形式使消费者能够欣赏更多的艺术创作,在媒体技术的传播下,视觉艺术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二)用虚拟艺术促进图像世界向视觉世界的转变

在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文字和图像已然不能满足艺术创作和信息传播的强烈需求。而注重以虚拟艺术手段为创作媒介,不断创新艺术形式,使得艺术理念不断变化更新。随着摄影技术的产生,使得艺术创作这种对于声和光有着更加广泛的创作需求日益发展,特别是电影和电视的创作。新型的视觉艺术发展使得人们的视觉享受从黑色逐步转变到白色,从无声到有声,从静态到动态。在新的技术手段下,视觉艺术对创作内容有着强烈的形式要求,通过视频化的传播形式,让视觉艺术不断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精神发展需求。在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同时,一种全新的视觉影像技术应运而生,通过电脑合成虚拟的动态影像,不断丰富艺术的传播方式。在虚拟影像的辅助下,人们逐步追求形式多变的意向世界的创作设想,通过新型的技术手段感受多维动态和艺术享受。在这一发展过程中,3D技术便成为这一时期动态艺术创作的典型代表,以立体技术创作为手段,不断发挥艺术创作的丰富想象力,通过虚拟的艺术介质传播独具特色的空间意境和视觉盛宴。

(三)推动视觉信息的跨界创新

视觉艺术创新在数字媒体的语境下,除了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在艺术创作的理念方面也发生着创新,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是创新的外在表现,而理念和思维则是创新的内在表现。在新想法的促使下,视觉信息创新就成为新的视觉艺术创新的必经之路。设计师只有用专注的精神和端正的态度去审视创意和创新设计,才能寻找到最适合的视觉信息、视觉元素,使得创新更具革命性、取代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视觉艺术设计时,要关注视觉信息的背景、内涵和时代意义,看得透视觉信息背后强大的关系系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长处,通过思维融合和信息整合创造全新的视觉艺术形式。

五、结语

从以上对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创新中,我们可以看出,时代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变化,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特定时代下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数字媒体新环境也被互联网和手机所取代,使视觉艺术的发展存在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挑战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城市数字媒体的语境下,视觉艺术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要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摆脱传统艺术消极影响的束缚,进行艺术创新和变革,开启视觉艺术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叶阳.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4(07):44.

第6篇:新媒体数字艺术范文

关键词:艺术;数字技术;新媒体艺术设计

人类进入20世纪,科技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电影、设计、建筑各行各业的艺术设计领域都无声无息的渗透着数字技术的影子。数字技术已形成数字艺术设计已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各领域――新媒体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已在我国艺术设计各领域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艺术设计优良传统的保持

人类社会的新艺术形式都是在传统元素上进行继承与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也一样,在保持传统设计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才发展起来。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既保证了功能性,也保持了美。各种理论标准都与传统艺术设计极尽相似。只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区别于传统艺术形式,它是以光、电等现代科技的技术手段来表现,由此可见,新媒体艺术设计保持了艺术设计的优良传统,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是对传统艺术设计进行丰富和形式创新,新的表现形式使人们的视野极大丰富,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发展表现,使传统艺术设计表现局限性。

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艺术设计已表现出设计理论与与美学理论的薄弱,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将继续做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艺术创新

科学的进步会推动艺术设计产生巨大的变革,推动新兴艺术形式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就是科学进步的产物。新媒体艺术设计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具有时代感,通俗大众并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因此,新媒体艺术设计一定要紧随时代的潮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

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传播形式的出现,一定会产生更多样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传统的艺术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于当代人们对新形式,新事物的追求。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时代的产物,通过其巨大的信息量,时代感,不断的创新设计形式与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需求。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特点

1.传播范围广、速度快

传播范围广: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任何媒体都有局限性,有不能宣传到的边界,只有新媒体艺术却没有限制的,通过互联网为载体,为人们发送无数想要获取的信息。

传播速度快:新媒体艺术设计以互联网为载体,能够实现更快的传递方式,以上传与下载就实现了信息交流与共享,用最快速度传播。

2.成本低

相比与传统媒体,新媒体艺术成本相对较低一些,大家却能更快,更便捷的享受到最新的消息与知识,这也极大的挑战了传统媒体的成本制作。

3.互动交流强

新媒体艺术具有很强的互动交流能力,比较与传统媒体,新媒体艺术对于人的信息主动性反馈更直接。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

1.运用新的模式教学,给学生空间,使理论联系实践操作,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高,可以熟练进行设计制作。

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复合型学科,培养的是懂得艺术规律又能进行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的人才,技术与创意缺一不可,而这一类人才是当代社会急缺的稀有人才。

很多学生报考了艺术类学科,但理论与实践的脱轨却成为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障碍。只懂创意,却不会运用计算机进行表现的;只会操作计算机,却不懂创意的,比比皆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复合型新媒体人才,才能把新媒体艺术形式发展完善。

2.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数据信息,使老师与学生共同提高,既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见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

3.在各院校艺术学科搭建艺术与数字化信息的平台,使数据信息与艺术信息共享交流,使学生对本学科知道熟练掌握的同时,对多媒体艺术设计这本新兴艺术形式深入了解,把艺术与数字化信息互相补充学习,得到全面发展。

4.严格制定新媒体艺术设计教材,教学内容要符合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保证教师队伍高素质,确保教学质量,确保人才的高效培养,才能对新媒体艺术得到飞速的高展,对传统艺术才能做到最好的传承与创新。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艺术设计人员应符合主流需求,紧跟时代的脚步,每天都要学习,给自己充电,走在时代最前沿。我国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艺术表现形式上都不成熟,不完善,我们一定要培养更多的,更好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与挑战。新兴行业带来机遇与发展,我们也要对新媒体艺术设计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为新媒体艺术设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富强.多媒体图像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 薛洁,寇小明.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发展探索[J].大众文艺,

2010(04).

[3] 张燕翔.新媒体艺术[M].北京:神州美术出版社,2005.

第7篇:新媒体数字艺术范文

关键词:新数字媒体技术;游戏;发展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232-02

数字媒体技术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各种各样的设计技术就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游戏的发展中,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无疑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如今,根据我国游戏的发展情况,需要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发展与提高,运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来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通过采取这项途径,就能够为我国游戏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让我国游戏的发展水平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匹敌,不断满足人们对游戏的需求,发挥游戏在缓解人们压力、丰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讲,我国游戏的发展还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

1 中国游戏发展现状

1.1 需求广泛

我国人口众多,有许多人对游戏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我国,青少年中接触游戏的人数比例非常高,即使是在成人中,其接触游戏的人数比例也不在少数。这足以见得游戏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游戏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丰富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在游戏中发现乐趣,不断提高自身对游戏的正确认识。基于我国众多的人口以及广大人民对游戏的需求,我国非常重视对游戏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不仅是一项能够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产业,而且还能够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扮演好调剂者的角色。游戏具备诸多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

1.2 不断进步

我国科技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进步。游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尤其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游戏产业的飞速进步。从游戏的内容、结构、数量等方面来讲,与以前相比,我国游戏的发展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游戏的视觉方面来讲,总体趋势是更加直观鲜明、生动形象,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让广大的游戏体验者享受到了丰富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增加了游戏的吸引力。我国游戏正朝着更加光明、长远的方向发展,科学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实现游戏发展的巨大变革。

1.3 利弊共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游戏的发展也不例外,它在发展中也是利弊共存的。游戏在满足广大人民生活与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都会接触到游戏,从有利的方面来讲,这促进了青少年智力的开发,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游戏的弊端。游戏使得众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自身的不足,是不利于青少年的长远健康发展的。游戏的存在是利弊共存的,必须弱化其中的弊端,才能够促进游戏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1.4 亟待改进

我国游戏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虽然还不及先进国家,但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迎来了游戏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游戏在发展中会遭遇各种不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才是游戏发展应该遵循的科学原则与方法。从整体来讲,我国游戏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对此进行纠正,减少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阻碍性因素,让我国游戏的发展处于更加优良的状态。通过调整与改进,我国的游戏发展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 我国游戏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技术不足

我国游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媒体技术的应用无疑大大提高了游戏发展的效率。正是由于媒体技术与游戏发展之间的关系,才使得媒体技术成为了影响游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媒体技术的发展还远不及国外的先进国家,在游戏的发展方面也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与改善。技术方面的不足是阻碍我国游戏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游戏发展方面的不足。如果要改善我国游戏的发展面貌,就必须首先解决技术上的难题。[2]

2.2 缺乏管理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得到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保持产业发展的平衡与合理性。游戏的发展也是如此,由于游戏的特殊性质,导致它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我国虽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游戏产业的管理,但是在效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这既是管理不当所导致的,也是未进一步严格管理所产生的结果。管理上的缺失是游戏产业恶性循环发展的导火线,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认识,才能够较好地解决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 缺乏正确的引导

我国游戏的发展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巨大,从积极的一面来讲,游戏促进了青少年的发展进步。从消极的一面来讲,游戏也存在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但是,不管游戏的存在是否具备科学性,鉴于它的合理性,都应该在广大人民当中进行合理的引导。但是,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大多只是一味地对青少年接触游戏的行为持反对态度,并没有认识到游戏对于青少年发展的积极意义。引导上的缺失导致了游戏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影响了游戏正常的发展道路。

2.4 人才的缺乏

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高科技的人才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游戏未来的发展道路,影响着游戏发展的未来前景。我国高科技人才的缺乏是阻碍我国游戏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难以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匹敌,导致了我国游戏产业实力的落后。顶尖级技术人才的缺乏不利于我国游戏在发展中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游戏这项工具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 新数字媒体技术对游戏发展的作用

3.1 优化游戏的质量

技术在各项事物的发展中都起着促进作用,在游戏的发展中,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游戏能否达到质量要求的关键所在。新数字媒体技术在游戏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与以前相比,我国游戏在质量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以往游戏的种类少、设计科学性比较缺乏,但是在新媒体技术之下,我国的游戏种类不断增加,科学性有了大大的提高,游戏级别不断上升,种类丰富的游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特殊需求的游戏方面,如提高智力的游戏上,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需要的人们的需求。

3.2 改善游戏的视觉效果

游戏的视觉效果是否优良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游戏体验,也会影响到该游戏的受欢迎度,进而影响到游戏的整体发展。在媒体技术发展薄弱的时期,我国的游戏在视觉方面难以得到提高,不能够保证游戏界面的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让众多的游戏爱好者产生了不满。但是,通过运用新数字媒体技术,通过其中虚拟技术的应用,让我国游戏在视觉、听觉等方面有了巨大的改善,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新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新数字媒体技术之下,我国游戏的发展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更高的突破。

3.3 促进游戏产业的发展

游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并且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将会继续保持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的游戏产业不断发展,希望能够通过新数字媒体技术得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促进我国游戏产业的进步与提高。新数字媒体技术引领着游戏发展的总体方向,左右着游戏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因此,通过科学利用这项技术,能够不断发挥它在游戏发展中的作用,也能够间接带动游戏产业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来讲,具备深远持久的积极意义。[3]

3.4 促进游戏新时代的到来

游戏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磨时间的手段与工具,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基准之一。目前深受人们热爱的大型游戏英雄联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有关英雄联盟的各种国际竞赛的举行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实力的较量。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实力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基准之一,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占领着重要的位置。通过游戏的不断改装与升级,能够促进游戏发展质的改变,帮助人们迎来游戏发展的新时代。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 新数字媒体技术下游戏发展与创新的措施

4.1 紧抓教育

我国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从教育入手,才能够促进我国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因此,为了发挥新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游戏发展中的作用,必须紧抓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环节指导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从具体方面来讲,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在师资力量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壮大,这样才能够为我国新媒以技术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思想,在科学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才能够促进新媒体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4.2 培养人才

我国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为我国提供优秀人才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各个高校中,新媒体艺术专业与新媒体技术关系紧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我国高校教育中对新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媒体技术能否拥有更加充足、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与基础,这就会间接影响到我国游戏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想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就必须在教育中促进新媒体艺术专业生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为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这样就能够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4]

4.3 注重反思与总结

游戏制作的过程通常是充满挫折的,通过解决难题、不断改进,才能够促进游戏制作质量的提高与进程的加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明确了解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就要进行归纳,并进行反思与总结,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游戏制作工作中减少问题的出现。游戏制作过程中的反思应该侧重于对技术更加科学的利用以及对游戏制作步骤的进一步科学化。在总结的过程中,应该找出游戏与游戏之间的共性,分门别类地进行游戏制作经验的归纳,这样才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4.4 加强游戏管理

我国游戏的发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游戏市场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游戏市场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游戏秩序,不利于我国游戏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从长远来讲,这会对我国的游戏产业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难以保证我国游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因此,为了优化游戏环境,必须加强对游戏的管理,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游戏权益。游戏市场的管理需要政府的科学引导,更加需要我国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游戏产业回归正确的发展轨道,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5 总结

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我国不仅要在技术上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还要在后期游戏的管理中做好各项工作,从游戏诞生、发展、创新的各个环节改善其发展情况,才能够为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促进我国游戏发展的根本性创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吴志广. 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发展中的技术应用分析[J]. 科技传播,2015(3):100-101.

[2] 孙宇宁. 试论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发展中的技术应用[J]. 现代装饰(理论),2015(11):143.

第8篇:新媒体数字艺术范文

鉴于目前国内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展示与传播水平的普遍问题,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展示与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中的发展方向可体现在采用新的数字信怠展示形式、科学地树立文化遗产网络数字化建设思路、以严谨的文化遗产信息传播态度推动文化遗产主题游戏研发和创新、拓展文化遗产知识传播渠道与提升城市文化活力合二为一四个方面。在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发展中还需要认识到几个关键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展示与传播效果:一是专业人力资源缺乏:二是数字信息设计运用中“度”的把握;三是关于真实性的态度问题:四是资金投放不足导致的结果。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数字信息 展示与传播 新媒体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076-02

我们知道,展览是一种经济产业,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展示仅仅是某项文化资源展览项目的一部分,运用新媒体艺术和技术手段对之设计,其根本还是要从营销的角度全面深入研究文化遗产信息整体传播的效果。研究首先应包括文化遗产项目的内容及定位、场馆(包括虚拟场馆)的环境与构造、信息的特点与分布、观众的需求和目的、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利弊与目标、资金情况等。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再全面整体地进行新媒体艺术表达形式的策划,包括形式与信息内容的配合、形式多样性的选择、新技术的运用、综合多种形式的设计方案等,才能使数字传播效果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被呈现。

当然,在形式的选择和新技术运用环节,设计人员始终需要清醒地意识到:新技术的运用是否能与传播效果成正比?新技术的应用、新形式的出现当然会吸引更多观众对其信息进行关注,但设计人员如果单纯是为了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形式的新颖性,沉湎于科技优势而忽视文化遗产的学术价值,最终的结果则是乏味的空壳无法与丰富的文化遗产信息对接,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效果和目的也就完全丧失了。

一 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在新媒体语境中的发展方向

1 采用新的数字信息展示形式。

目前,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展示在新媒体语境中具有技术现实意义的新颖形式,包括虚拟现实场景、远程临场、文物全景交互式控制、数字幻影成像装置、主题性综合媒体展示等。

远程临场与虚拟现实非常相似,虚拟现实是在电脑模拟中尽力达到“真实现场存在”的幻象,而远程临场,则尽力令人们产生出现在远距离场所中的幻觉。在本质上远程临场和虚拟现实的最终结果是相同的,两者都有一个人机接口(interface),观众通过该接口运用人类的自然力量,与另一个环境产生互动,而后一个环境不在用户身体周围。远程临场技术运用于文化遗产展示场所,通过主题设i+,可以让观众感觉自己视乎真的出现在历史上某一时间或事件中。在远程临场中,观众有越多越丰富的感觉线索,就越能感到一种存在的真实性。而虚拟现实的典型特色,则是通过改革知觉和人机界面技术,在知觉感性方面表现出令观众感觉身I缶其境的“沉浸式”视觉和声觉体验。虚拟现实通过各种技术增强普通计算机的表现能力,包括显示给予人立体感的三维视觉幻象、围绕在整个环境的环绕式投映影像、三维立体声音定位等,这些技术都是建立在人类生理反应基础上的。观众可以通过两眼看见的差异来判定深度,或是两耳感觉到以信号的毫秒时间差异来定位空间。同样的,虚拟现实场景设计可以给观众造成―种假象,让他们感觉看到、听见的―切比想象中的历史真实环境更加真实。

文物全景交互式控制的范围通常是在720°(x和y两个维度的360°),因此可以全方位细致地观摩文物,这对那些不能触碰的珍贵文物有积极的展示补充作用。文物的全景图片可以通过高密度角度的序列图片生成,也可以是高质量的三维建模渲染图片。这种形式既可以用于展厅现场控制以作为真实文物展示的补充部分,又可以通过网络展示以替代文物二维图片展示的不足。

数字幻影成像装置的主体部分是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不一,设计通常都是巧妙、有创造性、耐人寻味的。究其原因,则在于装置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先进性和自由性,在对传播内容本质进行揭示的过程中又具有强烈的趣味性,现在再配合数字技术手段,就更具有时代吸引力了。例如深圳博物馆新馆的证券交易所幻影成像装置,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装置通过多层玻璃折射平面影像(分了图层的单人影像),形成多层次的影像幻象,并通过底层图作为最终背影,使场景呈现较为立体的空间层次,很有现场感。

主题性综合媒体展示其性质也是属于新媒体的一种,通常是某个主题展览的核心部分,是围绕某个文化主题所进行的展示策划,以达到强烈吸引观众对其文化遗产关注和认知的目的。这种形式的设计通常是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技术呈现某个历史状态或某种文明。例如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举办的“神秘的王朝――玛雅文明展”,工作人员在4000张摄影、测量图纸、地图以及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玛雅的虚拟空间,并由日本著名的演员扮演“国王”、“天文学者”、“考古学家”等角色,使展期中的12万观众通过虚拟现实与表演艺术,亲身体验了玛雅文化。

2 科学树立文化遗产网络数字信息建设思路。

目前,国内大部分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单位所设计的网站明显有两种思路:一是为完成建设任务而进行的设计,相关的文化遗产内容展示非常粗略,通常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特征)为框架的少量文字+图片介绍;二是网站的定位,大多是以保护和宣传单位为宣传重心,文化遗产原本的信息展示则很少。这样的建设思路直接导致文化资源为全社会共享的目的无法实现。

对文化遗产的网络建设,在目前的条件下,至少应有两种不同的建设思路:一是图像资料的收集与展示(在广度上展示信息);一是对单项艺术作品的深入研究,以至可以延伸到当时的文化体态和其他文遗作品(在深度上介绍信息)。这两种定位可以综合地体现在一个站点中,也可以根据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单位的信息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对网站进行设计。当然,无论是怎样的选择,都必须是在对文化遗产内容有深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文化遗产的信息特点来设计数据收集方式、框架结构、媒体选择、演示方式、交互方式等内容。

3 以严谨的文化遗产信息传播态度推动文化遗产主题游戏研发和创新。

以文化遗产内容为主题的数字游戏,让人们更有发现的快乐。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文明阶段、人物事件、文化内容、民族故事,都会让游戏策划的主题异彩纷呈。无论是在线多人游戏,还是单机单关游戏,只要具有良好的游戏机制和游戏性,传播的文化遗产信息内容就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性。

对游戏产业来讲,以文化遗产内容为主题策划游戏,不但会带来游戏的品质提升,形成新的消费点和盈利点,实现游戏产业发展的新路标,更重要的是,游戏的形式会使文化遗产知识和信息被更有广度和深度地传播。游戏产业的主要消费人群――青少年,同时也是文化遗产知识传播的主要对象。作为用户,他们人数众多,知识吸收力强,随着游戏的深入,需要掌握更全面的文化遗产背景知识和对人物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把握游戏进程,这就会在无形中促成了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知识的了解和研究兴趣。例如,法国文化特色的战略探险游戏《太阳王宫殿的阴谋》,以1685年路易十四时代的凡尔赛宫为背景,利用3D和虚拟漫游技术再现了当时的宫殿建筑、家具、油画作品、工艺品、30多个生活在宫殿中的人物、音乐等,加上游戏中的地图、文献等辅助功能,让青少年在寻宝探秘的同时了解了法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当然,众多的游戏公司已经认识到了此类游戏的市场前景,目前市面上的历史策略游戏也举不胜数,但在游戏的策划和设计中却普遍存在一个仅仅考虑市场营销的问题,极少准确地去展示和传播文化遗产信息,有时甚至与之背道而驰。因此,这些游戏无论怎样精彩和吸引,也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游戏。只有基于文化遗产信息被准确传播和展示这一前提,只有在游戏策划中关注文化遗产信息的真实性和知识深度问题,游戏这种形式才能完美而有效地与文化遗产信息相结合、相促动。因此,以严谨的文化遗产信息传播的态度推动文化遗产主题游戏的研发和创新,才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

二 在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一)专业人力资源缺乏

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领域,缺乏数字设计、网络建设、传播与心理、交互行为研究的新媒体人才;而在新媒体艺术设计领域,缺少甚至没有人文历史研究方面的专业人员。这样,在文化遗产和数字技术之间,造成了一种因各自缺位而形成的人才断层,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数字技术不能在学术层面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也就缺乏了对应文化遗产信息特点和传播需要的独特设计。

如何解决人文和科技方面人力资源的互补、融合和组合问题,是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急待研究和行动的工作。目前在满足这一需要的人才培养尚不能到位的情况下,只能首先做到对两方面专业人才怎样磨合、互补、有效合作的研究。

二)数字信息设计、运用中“度”的把握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的影响

在文化遗产信息内容的研究和数字创作的过程中,会存在过分人文专业化所导致的传播阻隔问题,也会存在过分追求娱乐化、趣味性而产生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消解和损害问题,这都是我们在实施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时需要特别警惕的。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其实还是前一个问题,即研究文化遗产资源的专业人员不熟悉数字传播的原理和特色,专业习惯思维和专业表达让文化遗产信息在传播层面造成与受众的疏离,同时,新媒体艺术创作人员不熟悉文化遗产丰富深厚的内涵和优势,往往会顺应商业和普通公众的娱乐性浅层需求,不但不能把深厚的文博知识丰满地传达给受众,甚至造成对文化遗产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因此,怎样在文化遗产数字设计工作中衡量是否过度,是研究课题中的一个新方向。

数字信息的过度应用,也会给展览、旅游等产业带来负面问题。在传统文物展示场所、文化遗产遗址、文化社区和保护区,观众(游客)搜寻的目标有可能不再是文化遗产信息而是数字设备,更有可能造成观众(游客)在观光游览时对数字形式和设备的极度依赖,其代价就是造成观众(游客)与文化历史资源产生分割,与展览或旅游项目的最终目标背道而驰。

三)关于真实性的问题

第9篇:新媒体数字艺术范文

[关键词] 艺术院校;哲学;艺术化教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96-03

当下,随着智能网络时代的日益普及,全民进入了一个“新媒体”“自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也随之面临一系列的难题亟待解决。马克思曾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何改进思政课教学实效,使思政教育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社会实践,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 自媒体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难题

改革开放至今,其所引发的社会转型发展已日益凸显,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微博、微信等等,这些新概念的提出与流行,表明今日之中国已大不同于以往。从智能网络的普及程度来看,中国网民已达到,其中多少为青年网民,即大学生年龄段。即每一大学生都被一个智能网络时代所包围,没有一个脱离电脑、手机等网络工具的大学生而存在。因为一旦脱离了这些,他也就不成其为一个现代人,难以在现代社会生存。可以说,智能网络的全面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等。每一个人都从社会发展、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者、传播者、接受者、批判者,开始成为时代社会的真正主人。

从整体的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和现代化社会制度的完善来讲,今日中国的新变化无疑是一种进步,我们每一个人身处其中,感同身受,一起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从整个社会思想状况来看,尤其是政治思想教育来看,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时代难题。如果只让用一个词来表达今日中国人们的思想状况的话,恐怕就是“多元”。这并非虚言。美国当代哲学家麦金泰尔曾提出,无论是当前人们的伦理道德思想或理念,还是现实的伦理道德实践生活,都处于一种现代性的危机和困境之中,这即是无休止的争论和分歧。[1]面对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持有不同的种族文化、思想观念的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能够给出相应的阐释理由和解决方案,但彼此之间却难以认同,不可公度,这种“相对”和“多元”的分歧和论辩,不是哪一个人或国家的问题,而是当前全球社会所共有的难题。另外,国内东南大学所开展的“当代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样”等全国性调查也给予了事实支持。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正处于一种伦理认同危机之中,人们在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当前伦理道德现状等多方面存在认同上的困惑、争论、分歧、对立和危机,展现出当代中国急需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尤其是艺术院校普遍陷入一种困境之中。传统的思政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实践方式等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漏洞百出,问题频发,难以适应新时代思政教学需求,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首先,从整体的教学环境来看,如何让走进教室的一群“手机控”“微信控”的低头族抬起头来,至始至终地认真听讲,成为当前教学实践中的最大问题。某大学出谋划策,想出新点子,即在上课前将学生的手机统一收集到袋子里,下课后再归还,以此来规约学生的听课状况。显然,无法挖掘出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动力,这种外在的措施是无奈之举,难有实效。此外,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考试形式发生改变,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艺术院校尤为如此,这使得约束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彻底失效,更加助长不学之风。

其次,思政教育带有较强的政治思想教育味道,说教氛围浓厚,而年轻学子反叛性强,在选课上课之初,即带有一种强烈的叛逆之心甚或对抗之心,因此,难以从心理、情感等方面进行沟通。即使是以哲学为最广大基础的基本原理概论,在广大学生眼中,也易于陷入官方哲学的主观认知之中。

最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信息的流通、传播和学习,不再受到时空地域等外在条件之限,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现实。作为知识传播者形象出现的教师,其职能有了新的甚至更好的替代者即电脑或手机,自然也难以具有往昔的权威性和可敬性。在学生看来,百度是最好的老师,无所不知,又何须受课堂时间所限来学习。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教师主导地位的下降,直接导致思政教学学习氛围的淡化和漠视。

二 实践教学理念的变革

要改变当前思政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困境,首要的任务是迎合时展,回应时代问题,在实践教学理念上扭转传统观念,变革思政教学旧模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