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范文

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1篇: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因组学;教学改革;教学思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23-02

一、优化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基因组学是伴随基因组计划诞生、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序列组成以及功能的一门学科,课程一般设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之后,而且部分内容出现了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内容相互交叉,甚至重复的现象[1-3]。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会出现学生厌学、课时紧的情况,为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在内容设计上笔者在总结多年授课经验及学习、吸收国内外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避免重复、重点突出、内容精练、提高兴趣、紧跟前沿。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让学生掌握基因组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又不与前期所学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重复,同时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所选的杨金水先生主编的《基因组学》教材中第1章基因组,其部分内容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似,第2章遗传图绘制与遗传学部分内容重合,而第7、8、9章的内容又会在分子生物学中有所阐述。为了突出重点,减少学时,在授课过程中我们略讲、不讲或为了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系统性,安排学生课下自学的处理方式。而第3、4、5、10、13是基因组学课程的特色内容,又紧跟时展前言,是本门课的重点内容,我们做到了在授课过程中精讲。通过内容选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目前课堂教学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在基因组学的授课过程中还是要遵循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并辅以板书讲解,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多增加图例、动画等内容,使授课内容形象化,具有趣味性,以降低难度,增强可接受性。但针对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我们还是选用了特定的授课方法。比如第2章遗传图绘制,本章的部分内容在遗传学课有所涉及,相对比较容易,但为了保持和体现基因组学的知识网络体系的完整性,我们决定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课下自学准备课件,课上抽取个别学生讲解,让学生在组织课件和讲解的过程中掌握内容,锻炼能力。再如第5章基因组序列注释,本章内容涉及许多生物信息学网站、软件的使用,如果只是理论讲授,既会感到枯燥,又会感到深奥难于理解。鉴于此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课本内容通过在线操作和演练进行讲解,将课堂“搬到”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网络资源和同学们自己手头的电脑,将教师自己科研中获得的基因序列当作素材,直接登录NCBI数据库进行在线分析,例如对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进行查找、基因的同源比对,利用GeneScan软件对基因进行搜寻,等等。这立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打破了课上只是揣摩教材文字意思的尴尬局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又将理论与科研实际联系了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甚至有可能由此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有的同学在成功进行了基因搜寻、开放阅读框查找、蛋白质结构域分析和练习了Genescan等几个软件之后,兴奋的说:“我以后要考生物信息学方向的研究生”。关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学习资源和紧跟发展前沿的必要性,中国学者柏文琴等和美国学者A.Malcolm Campbell在基因组学的教学论文中也都有所阐述。这正说明了不同学者对依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观点的一致性[2,4]。

三、构建网络课堂,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

大学课堂与中学课堂明显的区别是大学课堂有讲授内容多、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教材不唯一等特点。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课上对个别内容理解不透、记忆不牢,而课下复习又无所依,课本上找不到相应内容,等等问题,使学生学习遇到了障碍[5]。为解决类似问题,我们及时构建网络课堂,建立基因组学课程网站,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件及时上传。在网站中设立课程资源区、师生互动区、生物领域新进展介绍等不同栏目,让学生可随时上网查询课程相关资源,了解研究动态,将学生的学习空间延展到了课堂之外。这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改革考核方式,重在平时掌握落实

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是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目前闭卷考试还是我院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该方式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知识点为关键,常常造成有些同学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学生平时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考试时基础知识题得分较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得分较低。鉴于此,我们考虑到基因组学是专业选修课,在符合学校考试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对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取消了以前期末的闭卷考试考核方式,改为注重平时学习,期末以大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查的考核方式。学生成绩由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平时小作业、大作业以及期末大论文等几部分组成。把学生的学习中心转移到平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消化的轨道上来。学生没有了期末的闭卷考试,学习压力显著降低,却大大提高了学生平时对基因组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表现在学生听课比较轻松、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较高、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出现了期末学生对知识和问题的掌握程度反而比往届学生掌握程度较好的良好现象。

五、教学效果

从课上、课下学生的表现,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期末大论文写作情况以及期末学生书面反馈结果来看,目前基因组学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98%以上的学生对教学非常满意,现摘录学生反馈意见如下:学生1:“老师,我特喜欢你现在的讲课风格,主题清晰、思路明确、重点突出。”学生2:“老师的授课方式很不错,上课先讲重点知识,同学们能记住重点,防止在后面疲劳的时候学不进去,我们学得多,也不累。”学生3:“这书太厚了,但老师讲得很好,就应该平时多努力,不把宝压在期末考试。”师:“同学们,你们的满意是对老师是最大的鼓励,但我同时清楚的知道,这些都是老师应该做到的。”

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基因组学的教学改革看来是成功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个别学生有点疲沓。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教师、同学很熟悉,有点放松自己,表现为个别学生上课有迟到的现象。(2)知难而退。部分学生开始学习有些不认真,随着内容的增多,部分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出现了放弃听课学习的情况。

七、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措施如下:(1)好的措施要发扬,比如重点突出、精讲等。(2)多鼓励,给予学生希望,让他们重拾信心。(3)采取谈话或课下辅导的形式,帮助掉队的同学。(4)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学生学习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学生目前主要还是一位消费者,父母辛苦耕耘供着他们在学校深造,同时学生的学习也在消费同学们的青春,我们有义务对父母负责,有义务对自己负责。同时,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今天有责任和义务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明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效祖国,为祖国的明天负责。

总之,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而教学改革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二者的结合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志祥,徐刚标,曾超珍,王爱云,吴若炎.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整合课程探讨[J].遗传,2011,33(7):801-806.

[2]柏文琴,郜刚.基因组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6):848-852.

[3]赵阳,江海洋.后基因组时代农林院校基因组学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3):337-338.

第2篇: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范文

1.冷门知识热点考

所谓“冷门知识”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容易忽略,课标要求只是了解的内容,而且这些知识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较低。

例1.(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3题)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此题考查的是选修第二节“免疫”的最后一段“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中的知识点,正确答案选A。关于抗毒素的本质和作用教材只是作为例子一笔带过,并没有明确提出知识点,课标也没有对此做特别要求,很多学生阅读课本不仔细,对抗毒素的作用没有了解,导致此题不能正确判断。

例2.(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4题)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值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此题正确答案选C,但很多学生对D答案把握不准。在必修2中第九章生物多样性一节中,课标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让学生了解的内容,教师在讲解时往往也是简单介绍,所以学生对本节知识印象不深刻,对盲鱼作为进化研究材料应该体现的是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还是间接使用价值徘徊不定。由于本题其他选项也有一定的迷惑性,因此此题的正确率比预期的低。

例3.(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2题)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

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人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

此题正确答案选D。培养基的类型是在选修第五章第二节中介绍,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培养基类型很多。按照课标要求,对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的用途,需要学生识记,而按物理性质分类,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的用途只是让学生了解应用,所以A、D选项学生判断不准。

2.基础实验热点考

2011年各省份的高考题都体现了对教材基础实验的考查,尤其是【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在2011年的全国卷31题,湖南卷第6题,重庆卷30(Ⅱ)都体现了对该知识点的考查。

例4.(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30题Ⅱ)某兴趣小组将豆腐块灭菌,接种微生物后培养2天,加入适量食盐,经密封放置10天后制的豆腐乳。

(1)在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短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为研究其原因,该小组取适量豆腐乳之称样液,等量加入各试管,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样液的颜色将。处理④中,100℃加热的目的是。

如果处理③与处理④相比,显色较且处理③与处理②相比,显色较,则表明豆腐乳中蛋白质被微生物产生的分解。最终使肽和氨基酸含量增加,因此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越久风味越佳。

(2)食用豆腐乳后,其中的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通过作用形成的氨基酸,还可以由氨基酸产生的不含氨部分合成。

此题难度不大,但要求学生识记蛋白质鉴定的原理和现象,以及双缩脲试剂的配方。通过此题再次告诉我们,回归教材实验尤为重要。一些学校一味追求应试练习,而忽略学生在实验室动手操作基础实验的技能,无论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是应试高考都不是明智之举。

3.夯实基础,重现热点

为了应对高考,很多学校的复习题都是铺天盖地,难度也是一增再增,使学生感觉生物学科又难又烦,慢慢地失去了对该学科的兴趣,变得只为了考试而盲目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这样既不能灵活利用知识点,又不能形成长期记忆。所以,夯实基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教材重点知识,才能在高考中发挥优势。

例5.(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30题Ⅰ)下列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中,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含量状况。

(1)表中A是,B应。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激素A起作用。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控制枢纽是。

(2)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① 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现象①说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作用是;现象②说明该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通常,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症。

此题全部考查的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中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及作用,属于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并识记内容。很简单明了地考查识记知识,没有拐弯抹角的陷阱。

4.遗传知识,年年热点

自2005年开始,重庆市的每一年高考简答题都有对遗传部分知识点的考查,有时联系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所以,遗传部分知识点基本是年年的热门考点。

例6.(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31题)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的基因的功能。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与拟南芥t基因的mRNA相比,若油菜T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 G A,其末端序列成为“-A G C G C G A C C A G A A C U C U A A”,则T比t多编码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 G A、U A A为终止密码子)。

(2)图中①应为。若②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若③的种皮颜色为,则说明油菜T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

(3)假设该油菜T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t基因,则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型为;同时,③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例最小的个体表现为;取③的茎尖培养成16颗植株,其性状通常(填不变或改变)。

(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种。

此题主要考查遗传及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相对难度大一点。遗传部分知识点覆盖面广、难度大,一直都是学生掌握的重难点。学生要克服此难点,需要掌握技巧并多揣摩练习,不能只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第3篇: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医用化学 学习兴趣

医用化学是培养医疗卫生类技能型人才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其很多知识对后期生物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后,中职教育目标为培养实用性中等卫生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就既要掌握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

目前中职在校学生大部分为中考结束后,因为多种原因不能继续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情况是化学基础差,底子薄,掌握的化学知识非常的有限。还有一部分学生自身认知能力不够,综合知识素质一般,对知识在量的积累上严重的不足,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都比较费力,加之化学本身较为枯燥乏味,学习兴趣如果提不起来,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非常困难的。

二、改进教学方法

当今的教育方式,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应加强智能培养,使学生既掌握医用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学说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也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分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应用,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课程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了。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按照课本讲解,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局面,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会慢慢丧失学习的兴趣,根据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直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通过外部的感觉来教授一切知识,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同时用好几种感官去接受,就应当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基础化学知识的抽象问题,我们用大量的直观教学法。例如:模型、图片等,特别是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通过模型,学生很容易接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二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基础相差比较大的学生都能有进步?在开始的教学中我总想面面俱到,总想把什么都教给学生,结果效果并不好。经过认真思索及长期实践,我在上课尽可能使用启发式。例如,每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上课前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你认为本节内容的难点、重点是什么?这样,能让基础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让基础差点的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处,上课就会更加认真。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跟上教师的思路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必须发展新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根据医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认真整理和制作幻灯片,开发和引进电视系列教材,这些教学工具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比较少,我们一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掌握重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本领。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摸清学生的底子,有针对性的施行教育。现在的中职学生中,初中毕业生的化学底子普遍差,高中毕业生的基础相对较好,应该区别对待,进行施教。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竟基本功不扎实,学习成绩非常一般,所以不要太高估他们的基础,备课时应充分考虑,有的放矢,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心理学上讲,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上好第一节课,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是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谈起,充分挖掘身边的化学常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是结合常见的临床知识,渗透必需的化学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比如溶液的渗透压,对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每天都要面对住院病人输液,临床上大量输入等渗溶液,少量输入高渗溶液,防止发生细胞的“皱缩现象”,禁止输入低渗溶液,防止发生“溶血现象”。这些化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医用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重视化学知识在医学学习上的重要性;三是展望化学发展前景,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与医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化学能够促进医学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化学理论比较抽象,研究对象是微观世界的微粒,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的想象去理解,因为中职生年龄小,综合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很有限,尽可能的用直观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的多。可以采用自制教具、自己制作flas片、从网上下载等方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难理解的东西直观化,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人常说“给人一口不如授人以技”,中职学生中有很多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活跃,善于与人沟通,只不过是学习方法不对,影响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学习成绩提不高,学习兴趣越来越缺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如果能够让学生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很快,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高了。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总是不到位,对所学知识缺乏有效的总结,所以我就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基本概念中的关键词,准确掌握每一个基本概念。然后在当堂课结束前让学生自己总结当堂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并提出应掌握的重点知识。把学习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逐步习惯自己分析问题,自己总结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第4篇: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范文

一、后期备考策略

后期备考,考生要多做一些高考真题,特别是新课程全国理综生物卷,从中把握高考的走向,明确高考“如何考”,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前提。要抓纲扣本,明确高考“考什么”,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基础。在后期备考中,解题能力提高和综合得分能力提升是备考的目标。考生要由全面复习开始转入到重点复习,要将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章节知识进行合理的综合、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该阶段的复习重点是夯实基础,突破高考瓶颈和难点。

(一)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后期备考阶段,大部分考生完全不知道的知识可能比较少,往往出现忽视教材知识、纯粹为了做题而做题的倾向。容易出现考试时,专业术语书写错误,答题脱离教材,语言贫乏,或者是结论性的语言理解不到位,概念性的知识记忆不准确,丢失自己本应该得的分数。因此,后期备考考生仍然要以教材为主,进一步夯实基础,教材是我们做题的源泉。要学会看书,勤于翻书。此阶段看书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错题找到自己的薄弱考点,从而有针对性地看书,并对自己的错漏在书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定位,弥补自己的薄弱考点;二是对看书的知识做相关内容的链接式翻书,有助于对知识体系更深入地理解,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再一个问题就是要强化主干、重点内容的备考,多关注高频考点。什么是高频考点呢?从近几年新课程全国理综生物高考试题来看,细胞代谢、生命活动调节、遗传基本规律、生态以及实验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分值很高,几乎年年都考。因此,这些主干知识理应成为我们备考的重点。

(二)提高能力、归纳技巧

要想提高自己的生物成绩,提高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是关键。后期备考要多在审题能力上下工夫。提高审题能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将题干(有些题干是新背景)信息转化为自己所熟悉的考点知识,然后用自己熟悉的考点知识去解决问题。审题时,我们要进行“二看二想”。“二看”就是:一看题干情景,二看题支要解决的问题,要特别注意各分支中的关键信息。“二想”就是:一要想命题意图,读题时,要读出命题者究竟想考查你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二要想知识或原理,想与题目所初步匹配课本中的原理和概念。只有这样,考生才可能进行真正的有效答题。在考试中,考生要珍惜第一判断,要认真审题,注意挖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已知解决未知,避免思维定势,千万不要马虎大意。做题时,我们要防止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不好习惯。做题后,要善于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中,可做些解题技巧的归纳,如曲线坐标题、图形图表题的解题技巧、遗传系谱图鉴别技巧、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技巧、材料信息题解题技巧、实验题解题技巧等。

(三)勤于反思、查漏补缺

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我们的解题能力才可能螺旋化上升。后期备考,每周都要抽出一定时间来回顾前一阶段自己做过的题、考过的试卷。反思自己在备考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一定要进行有效地查漏补缺。查漏补缺的关键在于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具体落实。最好的形式是考生要准备一个错题归纳本。选入错题本的题目一般有三种:自己一错再错的题;老师重点讲解过的题;自己做错过的新题型。在高考前最后几天中,你手中最有价值的资料就是你整理过的错题本。通过查缺补漏,可能会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升华,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取得主动权,让失误减小到最低程度。高考时,降低考试中的失误率往往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四)强化阅读、联系生活

知识即生活,学科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关注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知识的阅读与在情景中的应用。目前高考题的考查往往通过相关新情境来呈现,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及时将课本知识与题目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对接。现在高考题往往都是高起点,低落点。做题时,我们不要被题目中材料信息的外表所迷惑,这些新情境只不过是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其知识落点仍在教材中,往往试题材料越新,涉及的知识点反而越简单。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相关联,学习时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低碳生活;全球暖化;新型能源、环保农业。可以联系的还有血糖与糖尿病;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与农业生产、果蔬和粮食种子的储存等。

二、解题策略

(一)选择题解题策略

新课程高考理综生物试卷。选择题6道,每题6分,共36分,位于卷首,答题时间一般要控制在12分钟左右。从近五年新课程理综生物卷来看,选择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成绩中等偏上的考生一定要争取将6个选择题全部做正确,这是奠定高考胜利的基础。平时训练,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做题的节奏,特别注重对每个选项进行思维,切忌猜答案。做题时,一定要强化思维过程的训练。

1.认真审阅题干,确定解题思路

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目前高考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些题干的设置比较隐晦,往往难以把握。该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因此,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审题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⑴审限定条件

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等。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与否定之分,如“是”或“不是”,“正确”或“错误”等。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这些限定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

【例1】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完全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解析】从题干描述来看,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细胞,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只能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再加上根尖分生区细胞,就只能是线粒体。在线粒体内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后两个阶段,答案为B。

⑵审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但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补充题干。

【例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图像的识别。据图可知甲与乙是捕食的关系。根据题意,丙专以浮游动物为食,且一次性向水池中投入大量的丙,这样丙一方面大量捕食乙,另一方面又与乙争夺有限的水池空间,最后乙逐渐灭绝,丙因为没有食物也死亡,所以最后剩下来的只有甲,答案为C。

⑶审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目无关的信息,用来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故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除干扰。

【例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解析】通过审题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由于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故能确定实验变量为:“胰岛素”。实验组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审题时注意,观测指标设置为“小鼠症状的变化”,如何进一步确定相关症状与葡萄糖有关,故应“后注射葡萄糖溶液”。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注射胰岛素出现症状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本题中的生理盐水属于干扰因素,答案为A。

2.根据题型特点,采用不同方法

⑴淘汰排除法

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排除,达到去伪存真,以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例4】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解析】本题借助裸鼠特点考查胸腺作用及免疫类型及过程。胸腺为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场所,无胸腺则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因此无胸腺裸鼠不具备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A项错误。因其免疫力低下,故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B项正确。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以及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过程都属于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对异体组织及癌细胞等进行识别并排斥,裸鼠无T细胞,故无排斥反应且不能清除癌细胞,C项、D项正确,答案为A。

⑵比较筛选法

将题目所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符者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所提供的备选答案具有二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

【例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如果减少溶液S中的Na+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答案为D。

⑶直选法

对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记忆型选择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例6】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A.分裂间期DNA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可能基因突变

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解析】此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两者的异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在分裂间期都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其染色体的行为和有丝分裂基本一致,都有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列整齐及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现象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二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及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答案为D。

(4)推理法

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有关的生物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比较集中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题目宜用此法。

【例7】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解析】因为给药后,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考虑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与突出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因检测到递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所以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均正常,答案为B。

⑸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及多选题多用此法。

【例8】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是一道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阅读理解的题目,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素,植物性状表现与基因、激素的关系,基因突变与化学物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解题时注意把握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并用排除法做题。信息之一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由此可知A、B答案是正确的,信息之二是“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由此可推测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如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抑制物的合成等有关,故选项C正确。题干文字中没有有关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与P基因突变的关系的叙述,答案为D。

总之,选择题的解法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同一题目可以用各种不同方法来进行解答。因此,我们解答选择题时,可以采取“不择手段”来进行利用,即根据题型的要求,灵活、多样、熟练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达到快速、准确求解的目的。理综考试,往往争取时间,就赢得了胜利。

(二)非选择题答题策略

从新课程全国理综生物非选择题部分看,体现了超量命题、限量答题。近三年新课程理综生物卷共设置了四道必考题和2道选考题。对于选考题,设置的难度一般不大,是考生容易得分的题,由于排在理综试卷的最后,所以考生坚持到最后就获得了成功。选考题考生只需从中二选一来做答。考生一定要注意涂上你所答题的题号,否则电脑扫描将默认为你做的是第一道选考题。从近几年理综生物非选择题来看,命题注重强化对考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能力的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绝大多数考生之所以无法拿到满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考生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不会根据题意做出合理、科学的判断,不会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规范的文字表达。

1.认真审题、挖掘一切有用的信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题失误往往是造成考试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高考中最令人痛惜的。要正确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考生首先必须要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作答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生物高考试题往往以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实验等形式呈现,考生应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试题中隐藏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并根据题目不同角度的设问,用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从考试情况看,考生因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而导致失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审题不清、抓不住要点、凭思维定势解题、答案多会偏离要求,这些也是导致一些考生自我感觉与实际考分相差甚远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考试中,审题时要尽量做到稳、准、慢,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这样可以避免解题的随意性、盲目性。

2.建立试题与课本的有机联系、做出合理的判断推理

新课程理综生物命题仍然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尽管命题的素材很多来自课外,但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解题时必须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找出解答试题的知识点并组织答案。所以,准确审题很重要,在明确试题问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后,就要把试题的设问和从材料中得到的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进行准确“链接”,并适当地重组和整合,要注意避陷阱、破定势,善于进行发散思维,运用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生物知识结构,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寻找知识交叉点,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做出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

3.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对于问答型的简答题,一般综合性较强,很难说审完题目就能凭“直觉”做出结论,写出答案。所以,在审清题意、明确课本与试题之间的联系后,就要根据题目的类型和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如:⑴顺推法:即从寻找试题所含的已知条件入手,联系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逐步推出题目所要求的答案;⑵逆推法:即从答案要求入手考虑结论,再从结论向试题已知条件靠拢,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⑶图表法:这类是以绘出正确的图或表作为答题要求的。如细胞分裂图、遗传图解等;⑷计算法:当试题给出有关数据时,有时必须要通过“计算法”获得结果,再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这在遗传学、生态学、物质含量推算等方面的试题中较为常见;⑸比较法;⑹反证法。

解题方法有很多,在后期备考中,考生要多做归纳总结。做题时,要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灵活采用最合理、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进行答题。

4.规范答题、强化得分点

第5篇: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微信 中医护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2-02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的年初的手机应用软件,至2013年上半年我国的微信用户已超过4亿,可谓用户群庞大。如何把微信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卫生学校的具体学科教学当中,目前国内研究较少。本课题研究是在中职卫生学校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把微信纳进辅助教学手段,为中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1.问题的提出

而《中医护理》是中职护理、助产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由于课时少,内容博大精深,文字表述又晦涩难懂,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新兴媒体面前,如何趋利避害,利用微信软件,充分发挥其正面影响作用,让它服务于教学,是具有现实意义并且是与时俱进的新课题。本文依托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年课题,开展微信在中职《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报道如下。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4个班、助产2个班的学生共4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学校分班进行教学,其中,观察组为2014级护理1班、2班和2014级助产1班,共190人,借助微信平台辅助教学法进行教学;2014级护理3班、4班和2014级助产2班为对照组,共211人,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前期基础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2 影响因素控制

两组的授课教师、教材、教学条件、授课计划、学时、考核试卷、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等影响因素均相同。

2.3 观察指标

首先,分析两组的期末成绩。其次,以自行设置调查问卷表,对观察组190人从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等共十八个方面,全面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实发19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100%。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两组学生期末成绩的比较 见表1:

如表1所示,观察组(2014级护理1班、2班和2014级助产1班)期末考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2014级护理3班、4班和2014级助产2班为对照组),P

3.2 观察组调查问卷统计情况见表2:

如表2所示,观察组每项评价指标中,明显提高和较提高两部分相加,均>90%,表明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学,可提高学习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4.讨论

4.1 微信在教学中的作用

4.1.1可以共享教学资源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如果照本宣科则教师没有存在的必要,“传道授业解惑”才是老师存在的意义。微信作为新兴媒体,具有强大的分享功能,教师可以借助其功能将自己授课有关的资料如在《中医护理》的教学中,教学大纲、讲稿、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病例资料、复习题目、课外拓展资料等上传,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下载学习。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收集的资料上传、共享。在微信平台上,教师可将所有教学资源按《中医护理》的章节顺序有机的整合起来。比如在讲授针灸、拔罐护理内容时,可提前将相应的视频和资料上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这些内容有些初步的认识,带动学生关注到新的知识章节中来,达到提高兴趣和预习的目的。授课后又可通过教师共享的资料,很好的复习巩固,甚至可以将自己的疑问与同学老师一起探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丰富的共享资源不但为广大学生的共同进步提供前提和保障,而且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资料的积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医护理》的教学效果。

4.1.2 实现教学互动,增进师生感情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方式正在由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转变。教学,既包括了老师的教,也包括了学生的学。没有交互的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叶澜教授明确的点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教学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所以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一种互相交流、探讨、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互动交流,让不同的观点在辩论中越辩越明,从而激发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提高[1]。同时,教师也可以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观点,特别是注意事项,与他人分享,这不但能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而且也可以获取相关专业的知识,帮助教师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客观上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所以,交互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交互的教学便丧失了生机与活力,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和创新思维的培养[2]。

现在的中职学生素质普遍不高,既没有扎实的学习基础,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对新兴事物却充满了好奇。这给微信在教学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契机。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避免双方交流产生的压力,也不再受到授课时间的限制,可以在微信中,和学生相互加为好友。在课余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可通过语音、文字和图片等功能,随时向老师请教,教师也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3]。在一种平等畅通的交流中,大大拓宽了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途径,增进了师生感情。

4.2微信在教学中的优点

4.2.1课堂授课向课余时间延伸,开辟了第二课堂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所有知识点教师不能面面俱到的对学生进行讲解,课堂上学生也很难对所学的知识完全消化吸收[4],特别是《中医护理》晦涩难懂的古文,更是犹如天书一般。因此,有必要将课堂授课时间向课后延伸。而微信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时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利用课后零散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微信参与进中职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也让学生放下了学业负担的包袱,开辟出了一个有趣的第二课堂[5]。

4.2.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校的学生虽然毛病颇多,但他们这种年纪对新鲜事物同样充满了好奇,而且接受速度更快。把微信纳入教学的辅助手段,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微信平台,学生能主动的去下载、学习、讨论,从而增强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将课本的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而且,在微信的虚拟环境中,师生可以处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互相交流,创造出更多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降低学生的压力和紧张感。教师从正面正确引导,不断给予总结归纳,有助于学生将重点难点理解得更加清楚、透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4.3 微信在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首先,微信只是在教学中发挥辅助的作用,教学的主体仍然是课堂,课堂教学仍然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要认识到微信在教学中的使用,不可片面扩大它的影响,主次颠倒。客观的认识、使用微信,使其最大限度的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其次,教师要正面引导学生所交流的信息,避免负面的,消极的信息在虚拟空间传播[6]。因此,教师要善于管理微信平台,及时发现不好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微信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它独有的功能,在教学应用上具有广阔前景。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的这些功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冠鑫,刘小鸿,韩林,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胸心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89-192.

[2]王承博,王艳艳.从教学起点谈网络教学的交互[J].现代教育技术,2009(11):108-110.

[3]芦起,余加林.微信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

[4]张艳芬,许重洁,杨保胜,等.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评价[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2):40-4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