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药工程的目的范文

制药工程的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药工程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药工程的目的

第1篇:制药工程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勘察 重要性

引言:

在任何项目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中,水文地质情况历来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实际中却往往不被相关人员所重视,忽视了水文地质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从众多的危房建筑、豆腐渣工程中都可以发现导致危害结果的因素中因水文地质导致岩土发生灾害的工程不在少数。因而在工程勘察中要明确和评估地下水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数据,预测地下水对工程和建筑物的影响,降低和消除因地下水文对建筑物引起的危害。

一、正确认识岩土的水理性质

对岩石与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和物理性质勘察的准确与否将对地表建筑物的稳定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岩土具有水理性质,其与地下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反应,可造成岩土强度与形状的变化,超过保持内部质量不变的度时极可能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损坏,严重者甚至引起房屋的倒坍等。当今诸多工程勘察中不如以往重视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评估,为全面评估工程的地质属性。

土的水理性质指土中所含的水在量和质上的变化引起土呈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性质,包括稠度、塑性、膨胀、收缩、崩解等,通常采用软化性、胀缩性、透水性、给水性、崩解性等方法测试岩土的水理性质。软化性指的是当岩土浸水软化后,其力学上表现出的强度也相应发生降低,一般通过计算其软化系数来测量岩土以及岩石抗风化以及耐水的指数。在含有较易软化岩层的岩土层中,岩土与地下水发生作用进而产生软弱夹层;胀缩性指的是当岩土充分吸水后体积扩张变大,水分流失后体积缩小的特性,大多数地裂与基坑隆的产生就来源于岩土的胀缩性。在胀缩性较强的岩土工程当中,地基发生变形的概率较大,对建筑物的产生安全隐患;透水性是通过重力作用使水透过岩土的特性,质地坚硬,缝隙较小的岩石其透水性较强,反正质地松软,颗粒越细的岩石其透水性越弱。通过对岩土透水性的勘察,即可初步判断该地是否适宜进行工程的施工;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崩解性指的是岩土遇水软化后,内部颗粒粘性降低,造成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通常是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对岩土的崩解性的测试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深远。

二、水文地质评价的重点

从当前国内为众多的工程事故中,大多因对水文地质情况缺乏正确评估和预测的而导致引起岩土性质的发生改变所致。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不难发现,工程项目在设计以及施工环节中为对地下水做出可选客观的评估,在收集和整合过往成败得失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勘察水文地质情况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

其一、在工程地址勘察中应充分考虑到地表建筑物地基的实际需求,科学客观的研究场地水文实际情况,为地基范围的选择与修建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水文地质资料;其二、在勘察过程中,应将地下水与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进行预测,得出可靠的数据,进而评估是否可进行建筑的修建以降低出现危害的可能;其三、本着确保工程质量的角度出发,根据地下水对建筑的作用和影响,制定应对可能存在的不同地质问题的措施,降低和消除可能出现的危害。尤其是在地基的选择和修建中,对于存在松散的粉细砂与粉土时,科学计算是否有出现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以科学设定地基的修建区,提升地基的安全系数;如地基层范围内存在承压性含水层时,就应及时计算和预测基坑开挖后承压地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概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相应的渗透和富水性试验;为保护埋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应重点评测地下水活动对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尤其是地基岩土质地较为松软的情况下。

三、地下水位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地表低层建筑物往往受到来自地下水波动与膨胀性岩土发生相互作用的影响,当地下水位或者水量发生波动时可导致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引发地裂缝进而导致地表低层建筑物以及轻型建筑物的重大损坏。其次,当地下水位波动频繁,水量巨增或巨降时,往往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以及增加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影响着地表建筑的稳定性。因而,在膨胀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提高对现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尤其是要及时掌握地下水常常升降高度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在适当选择的水平高于或低于地下水位修建地基,而不应选择在地下水位变化带,对提升地基的承载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修建工程建筑地基过程中,建筑物的稳定性经常会受到地下水位的影响,如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就将对地表建筑构成较大危害;如果水位在压缩层范围上涨,可引起土体软化,从而降低了建筑物地基的强度,其压缩性增加,可导致该建筑物较大的变形;反之如果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发生下降时,会提高岩土的自重应力可能引起的地基沉降。另外,如果土壤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突然下降可能也使得建筑变形破坏。如在2012年7月5日凌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大道保利国际广场门前路面突然塌陷,坑口面积约30平方米,当时从此路经过的轿车被吞,事故已造成一人死亡。据事故处理专家介绍,“地陷”按形成的类型分成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前者是地表岩、土体受地下岩溶发育的影响向下陷落而成;后者是由于地下水超采、不合理开矿及工程建设等人为作用导致的。

地下水位承载力有着其相对稳定的规律,由大向小梯次变化的特性,从地表土壤到地下水之间具有天然含水量,孔隙率从大到小,降低了地面的稳定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地下水以上的部分在经过长期的淋滤作用之后,铁和铝就积攒在一起,与土壤颗粒胶结充填效果,增加图拉连接力,也就形成了一层“硬壳层”。因而含水、孔隙比小而压缩模和承载力增高而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土层,加上地下水的循环交替,土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质变松,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因为地下水是缓慢的氧化,水解和削弱和扭曲,和土的重力压力,土壤密度,因此缺水,孔隙比减小,压缩成型,容量增加进而提升了承载力。在分析岩土物理力学的变化规律时,应注意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即地下水位。因在经历自然力的作用下,岩石与土壤其内在特性发展悄然变化,尤其是一些质地较为松软的岩石影响,内在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速度快,与地下水位的变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此外,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可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在自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相对较弱,对地表建筑的影响力相对较小,而在经过人类工程改造或变动的情况下,地下水的自然结构会发生转变进而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地质灾害。如我们常见的沙流,如管道,基坑管涌等。如2008年11月15日下午15时20分左右,浙江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风情大道塌下去100多米长,塌陷深度20米左右,导致河水倒灌,多名工人被压在坍塌的坑道中。事后专家组调查发现导致这一严重后果的为施工单位轻视地下水文 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冒险作业,严重超挖基坑所致。

四、结语

在岩土工程当中,如何确保其工程质量提升使用寿命降低损害,地下水文问题起着较大的影响。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环节中及时准确的查明地下水文,做好精确的勘察报告,收集客观有效的数据将利于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发挥岩土的潜力,提升整个工程抗风险的能力。因而,在工程勘察观察中,应转变认识,提高对地下水文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水平,保障工程质量以及人们安全。

参考文献:

[1] 左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7-1

第2篇:制药工程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 制药工程 卓越工程师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18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XU Haixing, XU Peihu, YIN Yihua, LIU Xiaoping, HUANG Zhijun, MA Dinggui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Life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dapt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ith the aim of training and bringing up a large number of strong adaptability,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compound talents, to accommodate the needs of society. Practice teach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chieving these objectives. In this paper, the reform and achieve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pilot class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has achieved some certain progresses. Training system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ining of new outstanding engineer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practice teaching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教育改革项目,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指导作用。①②③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支持下,锐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推行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保证设定目标的实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实践管理体系。现小结如下:

1 成立“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学基地”

学院以制药工程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的化工制药以及学校优势学科平台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整合课程体系和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等措施,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加快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我院与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 培养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我院院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及制药工程系主任和学科责任教授等专家学者和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管质量、生产和科研的领导组成,进行“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申报工作,并负责制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

在校企共同努力下,我校制药工程系“卓越工程师”从2011级起开始招生,2012年,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学基地”成功获批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制药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数不多。目前,湖北省外有中国药科大学、天津大学等大学获批。湖北省内仅我校(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工程大学(全国最早创办该专业的高校之一)获批。

2 整合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按照化工制药专业大类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为实现培养目标,按照以知识点为主线,强调回归工程,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突出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进行培养计划的调整与修订,把实践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在企业阶段的学习与实践环节腾出空间。根据上述原则,我们系已聘任企业专家承担化工仪表与自动化、新药研究概论、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医药企业管理、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等6门理论课程的讲授,注重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和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加大试点班的实习和实训教学,岗位实习增加至7周。

3 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高实习实训相关

3.1 管理流程规范化

经过广泛调研,在学院和企业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如下工作流程(图1)

3.2 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学院与企业共同合作参与考核评价

试点班的实习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我系实际情况,进行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修订,力求评价指标量化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表1)。根据考核指标体系,能对学生实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不断提高实践培养质量。

3.3 编制企业实习手册,实施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

我们按照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和岗位实习等的实习特点和目的,编写相应的实习手册,要求学生按规定记录实习情况,对具有加分性质的,要提供相应附件。所有实习材料有实习老师共同审核,并就相关问题进行答辩。根据实习、材料展示和答辩情况,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对达到条件的学生颁发“工学综合教育实习证书”,并藉此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3.4 建设实训平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我系各类实习虽然都选择在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制药企业培养学生,但是,合作企业多为制药企业,对药厂生产环境相较于其他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导致学生无法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效果大打折扣。④基于此,我们系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进行实训平台的建设。目前已搭建药物制剂中试基地,配备了药物制剂生产的一般生产设备。并购买安装了制药工程仿真实习教学软件,弥补实习实践教学的不足。该软件可以将网络虚拟和药厂实习实训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网上操作,完成相关制药单元操作、药品生产工艺、药品质量检验等相关操作,达到专业培养目的和要求。配合药厂实习实践,较好地完成了相关实践课程的讲授(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工程设计训练1、工程设计训练2和制药工程车间设计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5 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积极争取学校及学院政策支持,加强与湖北省制药企业的合作,积极建立创新教育与实践培训基地,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以项目为载体的研究性实验,自制实验仪器设备等。

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尽早参加科研项目,由合作企业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拟定一些项目研究课题,并提供项目所需的仪器和原材料供学生选择。校企合作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组老师尽最大努力争取各种项目满足学生参与实验的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如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和英语竞赛等。

近年来,我系本科生承担国家大学生创新基金20余项,武汉理工大学创新基金、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10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为本科生25篇),51人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获得“挑战杯”全国三等奖1项,湖北省大学生创新杯3项;武汉理工大学创新杯30余项,以及其他奖励共计多项。

3.6 发挥导师制作用,实施小班管理和个性化培养

学校已从制药2011级起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学生进入“卓越计划”试点班学习,试点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为加强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指导,我们将试点班编排成3~4个小班进行管理,每个班由一名导师进行“传道、授业和解惑”,加快学生全面发展。

试点班的教师实施聘任制,建立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为鼓励广大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卓越计划”,拟制定了新的考评政策,对工科专业的教师在工程实践能力环节的考核把握如下原则:(1)对青年教师提出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职称和岗位的评聘和考核由侧重理论研究转向实际问题的解决;(2)对优秀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3)学校选聘部分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科技人员、合作企业聘任的老师给予其相应的报酬和待遇。

综上所述,我系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培养体系。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合作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期望我系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后期建设中能取得更大成功。

湖北省省级教研项目: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14112);和武汉理工大学校级教研项目:基于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w2014083)

注释

① 韩新才,王存文,闫福安.我国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5.31:59-61.

② 任福正,罗晓燕,唐S,等.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15.143:14-17.

第3篇:制药工程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课程思政;制药分离工程;教学改革

高校是一个人才孵化基地,人才孵化过程是高校坚持育人和育才有机结合的过程。人才培养体系水平高低,关键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力度,评判标准看其是否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全流程中。课程思政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关键点,并且要避免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出现“两张皮”现象出现[1]。检验高校工工作成效的最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领价值导向、科学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融合为一体、不可分割。全方位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观导向和引导贯穿于科学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之中,帮助年轻学子塑造优良品德、建立正确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高校培养人才应尽到的义务,必备的内容。学好这门“必修课”壮大教师“主力军”队伍、深挖“主战场”课程建设厚度、夯实课堂授课“主渠道”,梳理并分解高校-学科-专业-教师各层级工作侧重点,各自做好育人和育才工作,按职能分解好任务,在责任书大纲下各自管好“责任田”,确保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机融合,形成互补效应,推进思政大格局建设,促进全员全程参与全方位育人活动中[1]。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树牢其中心地位,完善三方面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知识体系、评价体系。如何将课程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学科内容,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方式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思政内容的选择、融合设计及融合方式至关重要。

1“制药分离工程”课程内容和特点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重点研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浓缩等理论与技术,现代药物主要由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和生物发酵药物等组成,所以药物分离工程也涉及了化学、中药与生物交叉的领域,集成了化学分离、中药分离与生物分离原理与技术[2]。本课程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围绕制药工程领域药物提取工艺、分离技术、纯化技术、浓缩技术的全过程,探讨药物提取工艺、分离技术、纯化技术、浓缩技术等工艺原理、制备方法、数据计算及其实际应用。“制药分离工程”主讲化学合成法制备原料、中草药粗产品、生物发酵品分离和纯化的工程技术学科,重点讲述萃取、非均相分离技术、精馏技术、膜分离、吸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过程、结晶、电泳、手性分离、干燥和造粒等单元操作原理及其在制药领域的应用[3]。作为原料药生产下游过程的分离纯化,在整个制药过程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将思政政治教育贯穿于“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涵养、思想品德,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思政内容的筛选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思政内容结合工程学科知识,既体现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智慧、制度优势,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工程伦理和历史责任感。基于本课程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学生能够运用制药过程所涉及的主要提取、分离、纯化、浓缩等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工艺,根据实际生产或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方案或设计目标。(2)学生能够针对分离对象的特点,选择或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及进行初步的工艺估算,并理解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正确选择设备或装置提供依据。(3)在选择或设计合理的制药分离工艺路线及设备过程中,学生能够综合考虑项目对环境、职业卫生及安全(EHS)以及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措施。(4)在制药分离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和优化等工作中,学生能够综合考虑包括技术经济、项目管理、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分析和比较各主要分离技术和设备的基本特点,了解其发展趋势。结合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收集中国现代科技成果和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等方面课程思政内容。从多角度结合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制药分离技术发展进程;从工艺技术入手,展现“新”“老”分离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体现工艺创新;以我国科学家的实践经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弘扬老一辈科学家大公无私、为国家崛起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来传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担当精神;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往学科方向进行思考问题,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形成原因,能给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体现于学科教学全过程中。

3“制药分离工程”学科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融合设计

根据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目标,融合课程思政目标,进一步结合该课程授课的具体内容,深入挖掘与课程单元操作高度契合的思政元素,以教材、宣传手册、课件、讲义、图片、微视频等为载体,构建思政教育主题案例贯穿于课程各章节中,通过案例法、研讨法等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显性和隐性的思政教育[4]。思政元素应契合相应的操作单元,将价值导向和引领贯穿于科学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中,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部分教学案例如表1所示。

4思政内容的融合方法

4.1充分利用智慧教学系统,推行新型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教学具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时信息互通,远程通讯,师、生、第三方评价等多主体参与等各项功能[6],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因此,我校教师正确有效使用超星泛雅一平三端的教学管理平台对课程思政建设,将与课程思政内容相契合的思政案例、课件、宣传册、讲义、微视频通过该平台与学生共享,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后。

4.2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行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

在“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中,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小组研讨的形式学习课程思政内容,然后将课程思政内容的内化与产生共鸣,小组学习整理形成结论,最后以专题形式进行汇报。翻转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思政内容引发学生对相关学科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5结语

第4篇:制药工程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综合创新探索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8年把制药工程专业设置为本科教育[1],齐齐哈尔大学于2001年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开设了制药工程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研发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开发、放大和设计的人才为目标[2,3]。2017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包括6个方面26条具体落实措施,在支持临床急需药物研发、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提升技术支撑能力等方面明确了具体举措。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创新药物研发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之一,加强创新实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齐齐哈尔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以制药工程

 

专业实验中开设的综合创新性实验为例,对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教育的必要性、创新实验教育的模式以及教

 

学实践效果进行了探讨,以达到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团队合作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组织协调能力,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有效沟通和交流的人才目的。

 

1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开设综合创新实验的必要性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其认证条件关于化工制药类专业毕业要求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制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具有团队合作和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创新人才。实验教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简单的配合理论课教学,更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其也是与未来新药研发方面工作联系的重要纽带。过去,制药专业开设的如苯佐卡因的合成等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工艺路线、反应机理等都已经经过反复验证,操作相对简便,实验步骤不繁琐,实验结果可控。但是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导致未来从事药品研发相关工作时经验不足,不能快速的适应研究工作。

 

在新时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药品研发行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应该在做好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设计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尤其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开设的实验内容应该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以专业实验室和教师研究室为依托,开展开放综合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2齐齐哈尔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齐齐哈尔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为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不断加大仪器设备投入,实验室面积也有大幅度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现有功能实验室7个: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药物合成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药物制剂实验室、生药实验室、药理实验室、波谱分析实验室,总面积1 800 m2,仪器设备总值1 100多万元。为制药专业学生综合运用现代有机合成的新方法、新技术,并与现代生物合成相结合进行新药研发;对传统中草药药效基础物质进行分离、分析、结构鉴定;研发新型药用辅料和新剂型药物加工、生产工艺条件;探讨生药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抗肿瘤细胞(肺癌细胞、肝癌细胞)活性、抗炎活性以及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研究等方面的创新实验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场所和设备保障。

 

3创新实验教育模式建设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在做好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加强了综合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改革。具体措施为:(1)以专业实验室和专业教师研究室为依托,通过对医药企业的调研和用人单位的走访,制定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综合创新实验教育的相关制度和训练方向,确定了适宜学生创新实验综合能力提高的课题;且课题同时必须满足医药研发前沿方向,可以是相关前沿问题的文献调研,也可以是相关问题的基础研究。(2)大三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自愿双选的原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从事综合创新实验研究。从课题文献调研、开题、中期检查到课题的总结进行全程指导,使学生对项目的开展程序进行全面了解,并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和齐齐哈尔大学科技节等活动;(3)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职业规划,对未来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进行初步探索,以学生兴趣为引导,进行创新实验教育。

 

4本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效果

 

经过这几年综合创新实验教育的实施,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实验专业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应用现代文献查询资源了解相关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调研、设计、实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和实验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把创新实验教育和研究成果创新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为其毕业后进行药品创新研发打下了基础。通过企业走访和调研,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5结语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发展,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并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紧密围绕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规定和新形势下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创新实验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以教育科研促进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改革[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55(9):50-52.

 

[2]王丽艳,赵明,张树军,等.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化工时刊,2016,30(2):55-56.

第5篇:制药工程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39-03

制药工程专业是建立在药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上形成的新兴交叉工科类应用型专业,主要应用药学、化学、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1] [2] [3]制药工程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实验教学是该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了完善而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够顺利达到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4] [5]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具有“华中药库”之誉的武陵山区,具有十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并且该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拥有以“土家族医药”和“苗族医药”为代表的特色民族药物,适宜作为创新药物研发与生产的基地。然而,该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愿意到此地工作的制药人才较少。由于制药企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导致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制药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因此,为进一步贯彻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战略方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从2012年开始招收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为武陵山区制药产业培养更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更要注重他们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制药工程的基本理论,又具有制药行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精选实验项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创新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吉首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做介绍。

一、优化整合实验教学科目,科学串联教学模块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培养方案中,各专业科目都开设了对应的实验课程。由于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门数较多,导致每门实验课程的学时有限,局限了各个实验科目内容的深入拓展,验证性实验开设较多,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设较少。同时各门实验课程之间有许多实验内容重复开设,造成实验学时的严重浪费。导致实验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既不能深刻了解实验科目的精髓,也不能将各个实验科目内容有机结合,不能形成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6] [7]

由于本校制药工程专业是2012年新办专业,教学基础、教学经验都相对薄弱,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实现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取消单科实验课程的设置,将制药工程专业的各实验科目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整合后的实验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都不再局限于单一科目,而是关注于药物制备的整个流程,即从中药提取分离纯化、药物合成、制剂成型、质量评价到药物分析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将所学各主干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

例如,我们将阿司匹林的相关实验内容进行整合:1.整合《药物化学实验》的“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化学合成制备出阿司匹林原料药;2.整合《制药设备和车间工艺》的“压片机的原理与构造”实验内容,让学生了解药剂设备压片机的原理和构造;3.整合《药剂学实验》的“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内容,让学生利用自制的阿司匹林原料药与学习过的压片机,制备出阿司匹林片剂;4.整合《药物分析实验》的“阿司匹林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内容,检验自制的阿司匹林是否符合药典要求以及与购买的阿司匹林片剂的差别;5.整合《药理学实验》的“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实验”内容,观察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图1)。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优化整合,使学生们充分了解一个药物从原料药制备、制剂研究、药理作用及质量分析的全部流程,将之前学习的各科专业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层次化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第6篇:制药工程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化学信息学 制药工程 文献检索 中医药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61-01

国家教育部于1984年《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004号文件,第二年,教育部随之下发《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65号文件,进入1992年,教育部又下发《文献检索课基本要求》44号文件,文件要求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对于中医药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医学专业院校,是以传播创新性的知识为基础,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既可以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又为社会的科研工作做出了贡献。因此,医学信息素养的加强的是医学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1]而中医药院校中的工科制药工程专业对于文献信息的检索更是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制药工程是一个集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是以培养未来可能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方法、新设备研制、新品种开发、放大和设计的人才为目标。而其中的制药工程专业《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制药专业学生的获得信息的意识,掌握从各种信息源中获取所需专业信息的一门科学方法课程,也是制药专业学生开展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及相关信息教育的重要课程。[2]

1 《化学信息学》课程与《文献检索》课程

1.1 《化学信息学》课程

《化学信息学》是一门集化学化工与信息、计算机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它采用信息学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近年来,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化学实验中使用大量的新仪器和新方法,从而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这样使得大量的信息与人们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很大的矛盾,所以要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编译和再加利用,因而对于化学信息的处理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今天,化学信息学已经成为化学、药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

1.2 《文献检索》课程

文献检索是指将需要的相关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对于《文献检索》课程则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和技能课,时代性强,特点突出。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情报意识,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能,使之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独立获取和运用文献的能力,继承前人的经验,创造科研成果。

1.3 《化学信息学》与《文献检索》之间的关系

《化学信息学》研究的领域包括化学化工文献学,化学知识体系的计算机表示和图形处理、实验数据管理与网络传输,信息处理及模拟运算,化学教育与教学的现代技术与远程信息资源等等。从上面可以看出,《化学信息学》其实包含了《文献检索》的绝大部分内容。

2 目前中医药院校开设《化学信息学》课程的情况

在中医药院校,学生不仅需要找到他们自己的专业医学文献,而且还要在各种各样的医学档案库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其他信息。通过调研,结合本校的教学情况,不要说开设《化学信息学》课程,就是我们发现在中医药院校《文献检索》课程都存在着以下问题。[3]

2.1 教材内容陈旧且更新周期较长

目前,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现已出版文献检索课教材多达上百种,但教材内容普遍简单,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侧重点不能与所学相关,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文检课教材改版速度过慢,更新周期一般在数年以上。

2.2 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出版物在图书馆的开放使用,因此,要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检索设施等。虽然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但是教学的模式仍然摆脱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不仅老师讲授起来很费劲,学生听完之后也是不明所以。

2.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许多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各自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他们中部分除教学任务外,其他还担任着图书馆内的其他业务工作。这样使得相关专业的检索就变得不是很得心应手,而且教学的知识也仅限于本图书馆的相关内容,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影响了教学的发展。

2.4 课程开设时间欠合理

部分高校将《文献检索》课程安排在较后面的学年进行,而此时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学生忙于搞毕业设计,急于找工作单位,种种因素对该课程的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3 结语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强调培养基础宽厚、能适应多种需要的通才教育。而信息技术教育在制药工程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仅仅是一个前提。只有学会了这种基本的技能,才能在利用信息创造性地实践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够真正地灵活运用这项技能配合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学习制药工程的专业课程以及进行大学生的创新科研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制药学生自学能力、独立科研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使他们真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媛.试论医学院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J].医学信息,2011(3):1128-1129.

第7篇:制药工程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生物制药实验课程整合教学方式考核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医药已发展成为最具前景的支柱产业。全球医药市场的重心正逐步从化学制药转向生物制药,因此,为了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生物制药专门人才成为目前高校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生物制药专业作为应用性学科,应用导向强,要求学生知识、技术、科学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因此,其实验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特别是专业核心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根据我校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以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1],结合现有核心实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对其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思考,为本专业下一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意见。

 

1生物制药专业核心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更好地了解本专业核心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我们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设置了调查问卷,通过对2015级、2016级生物制药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分析,表明目前本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实验课教学内容我校生物制药专业核心课程共10门,共开设39个实验项目,共计208学时,其中《发酵工程》实验2个,《基因工程》实验3个,《细胞工程》实验3个,《酶工程》实验3个,《生物制药设备》实验5个,《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2个,《生物药物分析》实验4个,《药剂学》实验6个,《药理学》实验7个,《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4个。就以上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而言,其中验证性实验占绝大部分,部分实验内容陈旧,与理论课内容联系不紧密,与现实生物制药产业生产研究脱节,缺乏设计性、综合性大实验;并且由于实验设置时课程间缺乏沟通,基础性实验项目重复率高,造成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教学时间的浪费;同时,各课程实验项目相对独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难以将整个生物制药的过程融会贯通,形成大的产业格局。

 

1.2实验课教学模式目前依旧采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讲义内容将实验原理、材料、实验步骤等详细写出,由实验教师根据讲义内容进行逐一讲解,相关的实验材料准备及预实验工作由实验教师提前完成,学生只需根据讲义内容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流程即可,整个学习过程几乎不需要思考,没有给学生设置出思考与想象空间,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下一步该做什么、该提前准备什么,实验成果有什么现实用途。学生趋于形式化学习,忽略了实验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无法真正做到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理规划的能力。由于学生只做了实验项目的关键部分,也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实验流程,导致对实验的整体设计一知半解。

 

1.3实验课考核方式目前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单一,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主体,但是实验报告内容单一冗长,抄袭度高,学生过分注重阳性实验结果,认为出现阴性结果就是实验失败,并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讨论。因此单纯的实验报告难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内容,教师也难以从中知悉学生的真正学习情况,在专业实验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客观、全面、有效的实验考核评价标准。

 

2生物制药专业核心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

 

2.1实验项目创新优化整合在专业整体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上,我们以生物药物的研发为导向,按照生物制药产业实际研发步骤调整现有实验课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整合,有效规划实验课学时,构建了一套实用技能培训式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用技能培训式实验及验证性实验可在大学二年级实验教学中开展,在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学习规范的实验技能,间之以学习《生物制药设备》;综合性、创新性大实验主要在三年级集中开展,借助期间《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等专业核心理论课程的授课,构建创新性、综合性大的实验教学项目,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规模化创新性综合性大实验。虽然实验周期较长,但学生可以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把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实现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可以深入理解,巩固提高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通过近3年对学生实验课过程的观察,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及实验仪器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够,经过一个假期就会出现例如无菌操作不规范甚至不正确操作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将以下内容以《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培训》课程的形式纳入到整个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中[2]。在专业所有实验课之前,以2~3人为一个实验小组,集中6~8学时安排以上课程,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培训,使其建立整体的实验观念。具体实验内容可以包括移液枪、离心机、高温高压灭菌锅、pH计、电子天平等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药品、培养基的正确配制,危化品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超净工作台的无菌操作,细胞培养相关设备仪器的清洗消毒,废液废品的正确处理等。严格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并严格进行技能操作考核,为后续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督促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实验室安全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实验室安全和良好的卫生环境。与此匹配,为进一步检验学生对以上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后续实验课程的每一次开展前,进行10 min的技能讨论与汇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综合性、创新性大实验以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为主线,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模块,上游以基因工程实验内容为主体,包括引物的设计、目的基因的获取、表达载体的选择与构建、克隆转化、筛选鉴定、诱导表达;下游则涵盖了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工艺学、药剂与药代动力学等课程的实验内容,包括发酵罐的使用、发酵过程的调控、分离纯化、蛋白检测及鉴定、活性检测及药理、毒理、药代、药效等动物细胞实验[2,3]。具体实验内容拟以重组人干扰素的制备为主线,重新编排实验讲义,将各门核心实验课程有机整合,将整个生物制药过程串联起来,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综合性,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整套技术流程,增强学生的连贯性认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以开放实验的形式向全校对基因工程药物研发感兴趣的同学开放实验室,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参与实验设计与实验准备的机会,大大提升学生查阅资料、综合分析、构建科研项目的创新创业能力。

 

验证性实验作为整个实验体系的衔接桥梁而存在,对核心实验项目进行整合后,依然可以选择性保留3~4个验证性实验,例如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溶菌酶的制备,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等。综合性大实验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难度也相对较大,而验证性实验相对于综合性实验来说,实验结果比较直观确定,未知影响因素较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技术,同时了解实验基本思路建立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成功的实验中树立信心。

 

在整合实验前期,我们做了初步尝试以探索其可行性,由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最终由2014级、2015级、2016级生物制药专业15名学生和5位教师共同参与,以重组人干扰素的制备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展实验教学。首先由学生以团队或个人形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出整体设计方案,与带教老师讨论修改后确定最后的实验方案。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体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CDIO)”的整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信息检索与整理归纳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及设计能力。通过不同年级三个批次学生的实践与摸索,重组人干扰素的制备实验项目基本成型,学生认可度高,普遍认为这样的综合性实验项目比独立基础性实验项目的教学效果好,参与度高,对知识的系统性把握度高,得到了系统的实践锻炼。

 

2.2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①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将关键的实验操作以线上视频的形式重复播放[4],在老师巡回指导的同时,方便学生反复学习,掌握要点。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多样化的自媒体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课内外互动,包括e-教学平台、微课、专业网站、微信群等。③加强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尽可能还原整个生物药物的研发生产过程,包括相关设备的内部构造以及参数调控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可重复性,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④适当精简实验讲义的内容,只列出实验的关键试剂耗材与实验步骤,在授课过程中学会“放手”,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设计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与主体性。⑤学生实验多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人数限定为2~3人,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位同学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2.3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实验课考核模式主要以学生提交实验报告为主,报告内容单一,大同小异,难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内容。从考核方式上,我们采用多元化形式,首先对学生的报告内容及格式严格要求,将报告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解释及数据处理、综合讨论分析作为考察评判重点[5],包括原始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实验现象的规范描述,实验结果的分析等[6],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实验的重点及难点;其次在实验课程结束时开展知识竞赛或实验技能竞赛,作为实验考核的加分点,在提升学生活跃度的同时巩固教学效果。

 

目前,已有多门实验课增加了讨论课环节,由学生自由组合,3~4人为一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集中讨论学习,推选一人介绍专业相关的最新进展或技术,其余学生以书面报告形式完成。调查分析显示,讨论课作为考核方式的一种,学生接受度高,认为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在掌握现有实验技术的同时,可以学习前沿新知识新技术,拓展视野,开放思维。

 

3小结

 

生物制药专业作为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改革举足轻重。针对我校生物制药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紧贴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理念[1],我们对实验内容及实验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通过具体实践摸索,以上方法可运用于生物制药专业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以基因工程药物研发为主线,将课程有机结合,建立实用技能培训式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增强专业技术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式主动学习。利用多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平台,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改进教学方式,对学生加强引导点拨,而不是填鸭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巩固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常常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耐心分析解决问题,明白科学研究不可能每次都是成功的,树立坚强而认真的科学精神。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改进与实施,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更能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健,韩增胜,栗坤.围绕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14):143-144.

 

[2]魏娜.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8,15(1):73-74.

 

[3]郑晟,武国凡,王娟,等“.生物技术制药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CD].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9(1):45-48.

 

[4]李慧玲,程玉鹏,刘莉莉,等.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才智,2012,23:192.

 

[5]姚庆收,张秀丽,秦加阳,等.基于生物制药上、下游技术为一体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01-112.

第8篇:制药工程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28-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Laboratory in Liaocheng University//LI Guangyong, PENG Xiangqian

Abstract This project discussed the idea of PEPL construc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PL, training suitable experiment teaching staff, per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EPL and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of PEPL, and endeavor to make full use of PEPL resource, to enhance the laboratory operating efficiency, to promot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to strengthen PEPL service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laboratory; experiment teaching

制药工程是建立在化学、药学和工程学基础上的应用型学科,以培养具有坚实的制药和化学工程基础的理论知识人才为目标[1]。制药工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药学知识,还应具备实验和工程技术的能力,能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设计新的制药工艺流程[2]。

在制药工程学科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建设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可以促进制药工程学科实践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1 聊城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现状

制药工程作为聊城大学近年来新上的本科专业之一,坚持了高起点、高水准的顶层设计,拥有一批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和科研设备。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主要为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提供教学服务,同时也承担聊城大学药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和部分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需要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试剂、易燃易爆药品和剧毒药品,部分实验条件需要高温、高压、真空或者无菌,部分实验会使用到易挥发、有毒和易燃等危险性有机溶剂[2]。为明确安全责任,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因此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执行。

目前,在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仪器设施、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过程中,由于实验室管理权限的制约以及相关经费来源不足,仪器设备的更新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没有采取统管统用的方法进行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造成其利用率和共享率均不高。聊城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无法借鉴已有的、现成的模式,必须根据办学定位、师资条件和实验要求等,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采取合理的建设策略,但在仪器设备的购置台套数和技术参数确定方面的困难仍比较突出[3],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仍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

2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路

专业的实验教学团队培养 建设高水平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不仅要拥有先进的设备仪器等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综合业务能力强和爱岗敬业的实验教学团队[4]。

建设高水平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首先要进行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同时具有创业精神、求实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实验教学队伍,是保证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是制药工程学科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实验室仪器设备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实验教学团队是以教学为主,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师人员的年龄构成和职称结构合理配置,积极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构建一支专业技术职称和年龄构成合理的教学团队;积极鼓励和引进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高学历和高素质专业教师加入到实验教学团队中,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学科、专业和课程等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科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体制的完善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室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统筹规划,才能同时满足本科教学工作和师生的科学研究工作[5]。

首先,将课程任务少或者开设实验项目少的实验室进行整合,建立两个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室,配置完成本科正常实验教学所需的常规实验仪器、试剂和药品;

其次,将剩余的实验室空间改为专用研究室,放置大型、贵重或精密仪器,供本科生做毕业论文以及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吸收科研的新成果,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同时可以促进本科生和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验课程设置上,打破实验课隶属于课程的传统观念,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和实验课程体系;按优化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对实验课程单独考核;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应充分与本学科的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紧密衔接,在实验教学中充分体现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

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规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由基础型、提高型和创新型三个模块组成,并逐步增加提高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中的比例[3];建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助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和合理配置 建设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5]。不断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和共享力度,并逐步面向整个学校和社会开放,不仅可以为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基本条件,还可以促进仪器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地共享,同时满足本科专业教学需求和保证实验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聊城大学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的实验室拥有人才资源、仪器设备资源及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等三个重要方面的资源[6]。随着社会发展和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专业实验室资源的是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专业实验室应该改变过去封闭式、自我服务体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完成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实施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率、产生合理效益,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服务教师和服务地方的重要基地。

根据制药工程学科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聊城大学实际,广泛与国内知名药品生产企业、国际重点实验室和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资源共享,进行实验室和实验课程的共建。共建单位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工程师融入学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实验教师队伍的发展,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学实验室设备资源优势,面向企业和地方提供技术服务,增强聊城大学服务社会和地方的能力。

3 结语

通过专业实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初步形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通过专业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独立从事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本领。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持续的系统工程,要不断进行改革探索,把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服务于科研活动的基地,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杰,危凤.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教学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13):281-283.

[2]张磊,赵肃清,王海龙.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浅析[J].广东化工,2012,39(4):231-232.

[3]陈淑清,邵金花.新上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滨州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4):23-25.

[4]刘丁尔.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及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4(17):358.

第9篇:制药工程的目的范文

药物分析制药工程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一、前言

制药工程专业是本校化学重点学科下的新设专业,是以培养从事药品生产、研发、管理和分析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工科专业。药物分析是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更是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以及分析化学联系紧密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因此,在药物分析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制药专业的工科背景,形成药物分析课程独特的教学体系,满足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市场的需要。

二、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1.结合专业和行业的工科背景,选择合适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制药工程专业是我校在转型时期于2011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该专业结合川渝两地接壤的经济区域而服务于该地区新开设的工科专业,因此在地域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可服务于川南、川东、川北以及渝西各地的制药企业、药物研发及管理部门,可为这些地区的药政及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制药工程技术及管理的专门人才。

药物分析作为该专业的一本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的设置必须注重与生产实践以及工程应用的紧密结合。现有的药物分析教材主要来自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几种教材,其内容设置大多是针对药学理科专业,重点教授各类药物的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建立药物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等。基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及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我校材料与化工学院的化工制药教研室对该门课程承担了相应的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因此,该教研室经过充分讨论和精心论证,选择了卫生部“十二五”和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物分析》,该教材在以往6版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和医药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药典》2010版而修订,已被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药学专业作为主要教学的经典教材。另外,结合本专业的工科背景,我们还选择了贺浪冲主编的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系列教材《工业药物分析》作为参考教材,此教材主要增加了有关制药过程中自动化质量控制与监测体系的相关内容,并注重教授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在线药物分析的方法以及工业排放物的分析等。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中,我们既选择了国家级的经典教材作为授课教材,又选择了具有工科知识的教材作为重点参考,因此结合两本教材,优化了教学内容,贴近工科专业实践需求的同时又让学生更充分的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

2.注重案例教学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

药品从研制到生产、到临床使用等各个环节中,都涉及到药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因此药物分析是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方法并进行有效实施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教学工程中,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可让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了解出现过的药品质量安全事故,以及药品危害事故的原因及后果。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选择有时效性的典型案例,如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安徽华源欣弗事件、“梅花K”假药事件以及德国“反应停”海豹畸形儿事件等。让学生以用所学的药物分析知识作为理论支撑点,引导学生对其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教师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讲解评析。通过实际的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于药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明确了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任务,激发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3.深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以讲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形成了一种被动的学习态度,认为上课只要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即可。笔者在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的的教学方法极其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将改变这种“一言堂”模式,把讲堂变成学堂,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员则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成“身边的指引者”。如我们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发现,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是每一类药物的重点内容,这些知识如果平铺直叙地讲会让学生感觉特别枯燥,难以理解和掌握,且易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不愿学这门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问题式教学法引入课堂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阿司匹林药物的分析时,老师可先板书化学结构并提出问题:这样的结构通过什么反应可以得到?会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因此学生可根据问题,联想到以前所学的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在老师的适时启发和引导下,得出答案。进而老师从该药物的合成工程中分析产品中可能会引入哪些杂质,根据阿司匹林和杂质的结构,如何分别对阿司匹林药物和杂质进行鉴别、含量的测定以及杂质的限度检查。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没有离开学生的参与,所有的问题的答案都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分析、探索而得。由此可见,问题式教学法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在整个教学工程中积极思维,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既掌握知识,又学会思考,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药物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药学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前药物分析课程体系主要采用理论与实验两种教学模式。由于受学校经费、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及师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为辅,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性,教学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与企业、药营公司的紧密联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需求,影响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根据本校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院教有关文件,需加大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人才模式的培养,让学生从社会中来,到实践中去,培养具有能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高级工科背景的专门人才。

因此,为了推行学校提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教研室根据学校的方针政策,着力构建“校企实训基地”。老师在教学工程中,采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将教学地点以教室为主,改为以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生产场地为主;授课教师以校内教师为主,改为校内专任教师主讲理论,校外兼职教师和有实践经历的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实训教学,达到专兼教师互补的教学效果。本教研室准备与四川宝光制药有限公司等建立3~5个校企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构建和推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训指导,让学生了解到药物分析在实际企业生产的应用以及对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同时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扩大学校与企业的接轨,实现学校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实践实训场景与未来工作岗位“无缝隙”接轨。还可以利用高校教师的业务专长,为药企以及公司提供技术咨询,在构建“校企实训基地”的同时,不仅弥补了学校师资不足和教学资源的匮乏问题,而且也实现了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目的,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平台。

5.考核方式的改变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以前的最终成绩采用综合评定办法:即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半期考试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共同评定,其平时成绩占总成绩(包括出勤、作业等成绩)占20%,半期考试成绩占30%,期末理论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50%。

因此,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校企实训基地”的建立后,非常有必要调整对该门的考核方式及学生成绩的最终评价。该模式的建立后,增加了学生情景模式的教学学时,拟对该们课程的最终成绩采用以下的综合评定办法:即课程考核成绩仍由平时成绩、半期考试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共同评定,其平时成绩占总成绩(包括出勤、作业等成绩)占40%,半期考试成绩占20%,期末理论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40%。经过调整后的考核方式,减少了半期考试成绩和期末理论成绩的比重,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向“主观学习”的改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学生适用现代化企业生产的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三、结语

制药工程专业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及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采用有的放矢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应重点培养学生不仅具有对药品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具有代表性药物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更要熟悉现代制药行业在药物的生产和管理中的先进方法和理念,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英.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5,21(1):39-41.

[2]韦林洪,葛洪水.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9):92-9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