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育的过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学;养成教育;素质;教学;体育
一、提出问题
1.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上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他们既像大人,又像小孩,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又流露出稚气。加以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的溺爱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而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强、懒惰、自私、适应环境能力差,少数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体育教学的养成内容及任务
理论上讲,养成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归为养成。但在实践中,这种全方位的养成常常变调,基本上已经演化为以政治为核心的养成。养成理所当然地担负培养全面的、完善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任,而且应当作为主要任务。随着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公民意识与品德的养成将成为学校养成的当然之责,而且是养成工作为社会所负担重要之责。
二、分析解决问题
1.通过组织身体练习对学生进行教育
大部分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情节、竞赛成分和比赛规则,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游戏、比赛特有的因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精神,让学生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发挥集体力量的作用,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作风,培养学生为集体贡献的责任感,通过比赛,游戏规则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懂得犯规就要付出代价,感受到在社会上更应该遵纪守法,按规则办事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活动充分体现公平竞争,以及提倡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的做人准则,更要让学生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作风。
2.在学生身体活动中抓活的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学生的身体活动千姿百态,他们的思想活动也千变万化。体力活动引起思想活动,思想活动又往往影响和指导着体力活动。在体力活动中出现的思想活动,往往是一闪而过,是小的东西,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积极引导,抓紧教育。
3.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并体现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上课要穿轻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能穿皮鞋、拖鞋、高跟鞋;衣袋里不能装有碍活动和影响安全的物品;预备铃响后,应立即到指定地点集合,由体育委员整好队;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向老师报告人数,师生问好;不能迟到、早退、旷课,有事要先请假;课中专心听教师讲解,细看动作示范,善于开动脑筋,分析理解动作要领,力争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爱护公共财物,协助教师布置、收拾场地、器材;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课后小结,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练习,养成自觉、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体育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是课中养成工作的基本体现
严密的教学组织工作本身对学生就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求教师在组织教法的各方面都考虑得周到。要善于队列、队形的调动,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集队协同动作的技能和习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设备,以加强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加强对场地、器材和上课服装的检查,教师必要的帮助保护和自我保护的知识,以进行安全教育。充分发挥体育积极分子作用和组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建议
1.利用处理突发事件实施养成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好与坏的典型事例,进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在课中意外情况时有发生,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如遇刮风、下雨,学生间发生冲突,场地设施出现意外变化等,教师要从容处理,借机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克服排除困难的能力进行培养,对好的现象给予表扬、鼓励,分清是非,对不良行为及时处理,进行教育、帮助。
2.发挥集体作用实施养成教育
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关心和协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作用来对每个学生进行教育。要利用良好的集体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制度,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启发和教育学生对各种不良倾向和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的养成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给学生起模范表率作用,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作为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更新观念,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成和群.评价学中的理论分析.中国期刊网
[2]孙玉.发展性评价的现实意义.延边学院学报
[3]秦刚天.浅谈我国农业科技与教育.信天学院学报.2011.3
[4]Rosa EM,Kramer,Association betwee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intimamedia thickeness.2011.8
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一种基本素质,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因此学校德育是人生道德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补充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也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成时期。学校德育教育要寓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如果德育教育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土壤,德育工作就丧失了根基,变成了空中楼阁。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如何把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怎样才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好德育教育的工作呢?
首先,我们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当榜样,起表率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我们为人师的座右铭。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修养,身教重于言传。身教是无声的教育,我们要用示范表率作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感染力、说服力。比如在夏季和冬季的室外课上,往往有学生流露出怕热或是怕冷的厌烦和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自己站在烈日炎炎或寒风凛冽的场地上,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自己不应再出现畏难或怕苦的情绪,就能够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学习当中去。可见,它能起到言传所起不到的作用,收到言传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更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举止大方,衣着得体、谈吐文明、语言规范健康、技术动作讲解得清楚明了、示范做得正规漂亮、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正直善良、谦和公正,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我们是教学的主导,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我认为,我们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程度。
其次,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任务,我们要把德育教育很好的贯穿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譬如:
一、将勇敢顽强精神的教育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在中、小学我们经常接触的器械体操项目有双杠、单杠、跳箱、山羊等。我们在教同学们学习这些项目的动作时,部分同学有畏惧的心理。我们要在保证学生的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要大胆的去尝试,去练习。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各器官功能,促进身体发育的同时,培养他们刚毅、勇敢、果断的品质。
二、将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教育同径赛的3000米、5000米等中、长跑项目的内容结合起来
很多田径项目的练习既辛苦又劳累,枯燥无味。除了让学生学会技术动作,还要培养他们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鼓励学生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讲一下有代表性的优秀运动运刻苦训练的故事。比如被誉为“东方神鹿”的世界冠军王军霞艰苦训练的故事,以此来激励同学们,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将团结互助、合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球类等集体项目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思想、合作理念、合作行为、合作意识等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学会乐于与人合作、勇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让学生在集体项目活动中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搞个人主义,力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牢不可破的集体。
四、将严明的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和队列队形的教学结合起来
教师要启发教育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培养热爱团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队列队形教学使学生养成迅速、准确、协同一致的好习惯;要让学生懂得纪律是社会或集体为了维护正常秩序,要求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命令、条例等行为准则。我们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纪律的本质和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进一步让学生懂得纪律和自由的关系,并且能够自觉的同无组织无纪律破坏学风和校风的不良行为作斗争,也为学生学习和树立民主与法治的正确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性质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体育活动或体育竞赛中发现和认识自我,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争中培养学生不畏强手、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竞争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胜不骄败不馁,敢于勇攀高峰,敢于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
六、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和传统的体育项目结合起来,如武术、毽球等
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体育不但可以健身,而且能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譬如家喻户晓的武术项目。提起武术,大家马上会想到“精忠报国”的岳飞,痛击洋人的霍元甲等爱国英雄,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正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可以用他们的故事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此外,在室内课上,老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看精彩激烈的体育赛事,当看到我国运动员夺得金牌的颁奖仪式上,获奖运动员登上高高的领奖台,颈上挂着奖牌,手里拿着鲜花。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欢呼声中冉冉升起,雄浑嘹亮的国歌在赛场上空回荡时,看着运动员眼含激动的泪水、和亿万中国人共同吟唱着《国歌》时,“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不知不觉中,爱国主义就会在我们心中升腾、升华!这一刻,难道只是激发起了中华儿女心中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情怀吗?不!除此之外,还有骄傲、自豪、踌躇满志……
七、我们要把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和护理运动场地,使用、维修运动器材结合起来
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爱护场地和器材,让他们懂得公共财物是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果,是我们上好体育课的物质基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爱护和保护公共财物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如,清洁场地、清扫场地上的雨水、取送体育器材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事情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形成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
再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中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会真实的显露出来。教师要细心的观察,分析,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一些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讲文明礼貌等等的良好的现象或不良的现象,好的要及时表扬,不良的要及时纠正。或在课中或课后做出适当的评价,使学生明辨是非,知道对与错,美与丑,教师要以理服人,帮助他们成为精神生活健康而充实的一代新人。如:在激烈的团体比赛中,不乏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们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
摘 要: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体育老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要加强责任心,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保证学生运动安全,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运动安全 教育
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保障。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家长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其达到人生目标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让学生在体会到体育运动快乐的时候,做到快乐运动、安全上课。
一、充分准备,提高安全意识
丰富的运动安全知识是体育老师的基本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学院已经学到体育专业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的储备同样是体育老师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和要求。体育教师要同其他老师一样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在本节体育教学课堂内容中可能出现的运动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也应大体写出来(这也是体育教案与其他老师做上课准备不同之处);在每一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检查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等安全事项,把安全隐患消除在上课之前;了解本次上课班级学生的基本体质状况和天气变化造成的学生身体体质变化等,以备学生发生意外。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也是防备运动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二、尽心上课,保证安全运动
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全方位做好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体育课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特殊课程,老师需要防止和尽可能减少运动中出现受伤等意外事件。老师应当传授给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和简单科学施救方法,并且做到易懂详尽,以防为主。
首先,全面了解所教授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开学时的第一堂体育课就应当全面地讲解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简单处理方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摔倒、扭脚、磕碰、出血、刮擦、碰撞、器械伤害及过度疲劳等意外现象。
再次,严格组织课堂,检查学生穿戴特别是鞋子是否符合体育课要求等安全状况。每一堂课前要讲解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专项运动不规范造成的不适,如篮球是许多学生的爱好,但是篮球课中运球之手臂动作有运球时五指要张开,用手指及指根以上部位与手掌的外缘触球,掌心不触球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如整个手掌都触球则易造成运球坚持时间不长且易劳累,跑步中岔气等问题。还有,在体育课中分组对抗或比赛中出现的由于身体过度接触造成的意外更需要老师及时化解和制止,否则会出现如打架等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后果;有女生的班级更需要老师注意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不要一概而论强制要求去练习或训练;在上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到肌肉放松及心理放松;同时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不适应和病痛等现象。
最后,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老师必须做好的一点,如哪些运动或动作可以独立做、可以协作运动或保护运动等。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知晓一些体育运动不安全事项,还要教会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简单、科学合理的救护知识,告诉学生不科学、不规范的动作和方法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出现一些意外时理智科学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不要人为地造成二次伤害,留下遗憾。同时及时表扬严格规范、有效防范、合理运用安全知识的同学。
总之,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防不胜防,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对体育运动愈加有兴趣。但这必须以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前提。
三、及时总结,服务教学
45分钟的课堂并不是体育教学的结束。每一堂课后,体育老师要将本次课上出现的运动安全事故或意外记录下来,以备今后课堂教学时参考和应用,避免出现类似的运动安全意外和失误,也为出现的意外提供有效资料和指导。
四、上下求索,责任升级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适时教育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1、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2、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也促使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种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
所谓适时就是有利时机机问题,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1、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教育时机。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2、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的时机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 德育 作用
1.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2.德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2.1德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指导学校体育的发展。
现阶段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事实。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家庭成员结构、社会环境、中学体育教学本身。然而,另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此因素从表面上看,似乎与中学生健康、学校体育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懒惰;自觉性低;纪律性差;组织性、集体性差;体育意识薄弱都是造成中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
2.2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实践场地。
中学体育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内容,与其它学科都有明显的区别。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学生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它的某些项目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这恰恰是中学生思想品德在体育课中的具体反映。所以,从这一角度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德育与学校体育在教育中从来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3.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烙印在学生们的心里,给他们直接的视觉和思想冲击。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习环境、优化课程进程、突发事件德育教育、课外活动安排、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等,教师作用的体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3.1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1)物质层面。教师能够在学校已有体育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2)精神层面。体育教师能够发挥主体地位,起到表率作用,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心理权益,和每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模范评比,体育明星、冠军事迹讲座等,在学生心中树立偶像参照物,规范其品德行为。
3.2优化课程进程。
对于体育学中的项目来说,每一个项目都有其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体育教师应该:(1)找到其内在规律,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2)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3)补充适宜的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思想境界。
3.3课外活动安排。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了学生各种需要,丰富了学生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1)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加以规划。一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二是指导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交往。学生在大型活动(如运动会)中会学到诸如团结、友爱、坚强等精神。而在自由活动中又可以学会独立、自信等可贵的品质。(2)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提高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情绪调节、情感交往、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功能,教师要避免在课间找学生进行训诫性谈话,提倡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3.4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体育课认识更为全面,体育教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从内心佩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总结的这一道理。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一名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过硬的学科技能外,还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具有教化、劝善的功能,文化的熏陶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的认识。体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学生面前才能有说服力,也只有这样,我们体育教师的内在气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有所展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4.小结
德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上述作用,推陈出新,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陈永洪.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写与杂志,2007,(7).
摘要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合格的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若能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通过对不同专业性质学生的调查测定,分析出不同词语运用产生的反应效果,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用语运用研究
一、前言
在探究高师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需具备会讲、会做、会教的基本能力,同时又善于积累丰富的词语,善于运用词语调节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用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论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不同专业性质近300名学生的调查测定,分析出不同词语应用产生的反应效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关注和希望所在。也使笔者深感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崇拜者,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并善于运用词语调节课堂教学,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单一的技术型向多能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现代教学出现的“百事难”中成为“百事通”。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以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学生、赣南师范学院普通学院学生、赣南师范学院附中高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2.问卷调查法:抽取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10级体教4班43人、商学院10级市营1班42人、文学院10级汉语2班38人、外国语学院10级英语3班36人、数计学院10级计算机1班39人、赣南师范学院附中高2(2)班46人;共发放问卷244份,收回有效问卷244份,有效率100%;3.数理统计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学词语分析
词是构成语言的材料,词又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学习语言,要注意词的积累和词意的掌握,并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运用词语。据可行性调查,可把体育教学中常出现的词语分成三类进行分析。
1.主动性词语。主动性词语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理解接收并产生良好效果的积极性词语。此类词语的特点是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准确性、艺术性、灵活性,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思维能力。主动性词语的内容包括:技术讲解、技术口诀、启发教育语、表扬鼓动语、趣味形象语等。
2.混合性语词。混合性词语指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对词语基本接受或暂时不能接受在实践中亦产生良好效果的词语。词语的特点表现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肯定性、严格性。混合性词语的内容包括:动作术语、自我暗示、竞赛竞争性术语、提示激励语、幽默笑语等。
3.被动性词语。被动性词语指在教学过程中产生难以接受或不能接受的词语。被动性词语的特点是具有一定严重性、恐怖性、消极性等。被动性词语在少数体育教师中迄今仍是“常规武器”。此类词语对于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说应是文明用语经常讲,不适之词可不言,注重形象传千秋。被动生词语的内容包括:训斥、侮骂、讯刺、嘲笑等。
(二)体育教学用语运用结果分析
如表1所示,绝大部分学生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主动性、混合性词语,具有感情沟通快、神经系统较放松、欢快爱听、学习有兴趣、教学效果好的功效;同时,也发现被动性词语在教学过程运用既影响学生的兴趣和技能的形成,又使学生心灵及师生情感受到伤害。
在教学过程实践中,三类词语的调节运用有时会综合地出现,但却是为了追求教学质量为目的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语词方法而已,这实质是词语调节运用的共性所在。如果处处顺从学生,单独地为了兴趣而兴趣,忽视技术的正确性、质量与效果的优劣,“舒舒服服一堂课”、“你好我好等下课”,实质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反则,动不动训斥学生,严而无方、出口伤人,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词语调节运用是变化多样,并非有固定的公式、固定的对象,但必须坚持教育为本、育人在先。教育须有方,严而取益、趣而有乐、乐中求严、言而恰当、务实求正、尊重科学、提高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一)词语调节运用是搞好体育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主动性、混合性词语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词语运用生动形象、精练准确,具有一定的表现力,艺术感及教育因素和表情音态的变化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注重词语的积累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反映知识性,体现创造性,新颖性和幽默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形象。
(四)跨世纪的教育发展是重于素质教育的提高,健康的心理教育应是我们的主旋律,被动性词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禁用,文明育人、文明用语应提倡。
参考文献:
[1] 商本科等.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运用[J].学术理论与探索.2009(7).
[2] 宗有智.非语言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5(8).
一、概念阐述
1.对系统及系统论定义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上研究系统,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如“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是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系统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等等。一般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又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而且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特质。他用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就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在于利用系统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2.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过程的优化理论最早是由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当代著名教育家和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的。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和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体育教学过程,综合考虑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有序地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相互促进作用,力求使体育教学过程从整体上发挥最优功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是教师从具体的实际条件出发,确定教学效果和时间精力消耗的双重质量指标,选择制订实施的最佳教学方案,并根据相关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从而达到最大效益的工作系统。这一工作系统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去克服不利条件因素的影响,让正面效应最大化,负面效应最小化,从而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理想化。它的特点有:高效率,整体性,主体性,联系性。
二、体育教学过程优化分析
1.体育教学过程的各要素及自身的优化
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和环节共同共同组成最优化结构,并作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发挥其整体最佳功能,从根本上会制约体育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建立有序的系统结构是体育教学过程优化的良好途径。
体育教学目标就是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结果,它反映了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为体育教学指明了追求的方向,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可分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就是从育身到育人的转向,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形成培养终身体育价值观,让学校体育融入社会、家庭。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制订适切的下位目标,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交流和及时反馈,适当调整。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等,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培养人才的质量,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和重要保证,是构成体育教学过程和决定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体育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我们要做到内容的优化遵循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娱乐性、民族性等基本要求,并充分挖掘地方和各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选择出符合本校及学生体育实际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完成体育教学的具体方法。它大多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素养。就是说他们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把握,还有他们自身的教学特点与经验。它的优化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并能客观地去思考,充分地去理解目标。同时现代体育教学还要求学生也可以同教师一起商量,以体现学生的主人地位,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环境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活动场地,各种体育教学设施,学校体育传统风气,以及良好的课堂氛围,等等。当然也包括学校教学以外的大环境,如社会体育舆论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政府对体育的重视宣传,等等。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以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重视,使我们的社会文化,尤其是体育文化最佳化和普遍化。
体育教学反馈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双方在主要围绕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表现出来的,包括测验和考试教学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的观察,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和体育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科学的引导,尤其是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百分百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个性。
体育教学的评价是体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之一,也是体育教学过程优化的难点。我们只有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看待学生的成绩,体育教学过程优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2.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及优化
在讨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及优化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认识理解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人际关系的多边性和教学效果的综合性。只有认识了这些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它们更协调地发展。目标的制订要结合学生的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和发展要求。体育教学目标要多元化、人文化、个性化和具体化。我们要努力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使教与学的目标都能很合理地转换,并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体育教学反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如果没有了科学、及时、真实的反馈,我们的教学活动及优化的过程就根本开展不了,体育教学将陷入两难的境地。好的反馈能给教学活动带来希望和活力,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进步。评价同样重要,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优化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其各要素的作用,使之达到良好的促进和一种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
三、结论与建议
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并了解了体育教学的过程及相关的因素,使每一个要素都能充分发展,体育教学过程必将得到优化。它的实现是与科学的组织教师教的活动,学生的学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做好这一切,就要在全面地考虑到体育教学规律,现代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内外软硬环境和条件下,使得教学过程朝着我们的既定目标努力,充分发挥其内部各要素之功能,使其效率最大化,并认真综合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使一切为实现最佳教学效果而运动,达到一种相对动态地发展的最佳结果,实现教学过程的自我优化。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美
前言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健与美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集形体美、心灵美、技术美、艺术美于一身,无论是观看还是参与都会在情感上、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的美,把由教学过程中所传递出来的体育舞蹈的内涵、教育的内涵和教师自身的内涵通过体育舞蹈本身的艺术美,教学中的教态美和生活中的自然美表现出来,达到对学生心灵的净化,境界的提高,知识的丰富和陶冶情操的目的,从而造就一代人格完美,素质健全的体育舞蹈人才。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的美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需要,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专著,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访谈法
对体育舞蹈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就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及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1.2.3逻辑分析法
以规律为指导,根据观点和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客观全面地深入分析。
2 结论与分析
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的美来自于艺术本身的美,教师的教态美和教师本身的自然美。
2.1 体育舞蹈艺术本身的美
2.1.1 形体美
体育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体育舞蹈的特征,其美感通过躯体反应舞蹈所展示的形象,如手、肩、臂、腿、足、胸、颈、头发、五官等,充满力量与活力的身体表现是体育舞蹈的载体,如华尔兹的流畅、潇洒,探戈的钢劲、顿挫,狐步的连绵、飘逸,快步的欢快、激扬,维也纳华尔兹的回旋、舒展等。
2.1.2 动律美
动律美是体育舞蹈的特点之一,这种美是通过身体运动形式表现出来,所有的舞蹈动作表现出的姿态美、时空变化美、力度美、韵味美,都在身体律动中向人们展示着优美和谐的动律美。体育舞蹈必须要有节奏感和动律感,才能产生艺术的感染力,体育舞蹈是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运动,体育舞蹈中不同节奏与力度的旋转是人体平动与转动准确复合的结果,从而体现出协调、连贯、自然、流畅的美,再配以不同的色彩的服装,不同音乐,在和谐与统一中更增强了技术的美感。
2.1.3造型与服饰美
造型是通过舞者的技能、技巧来表现的,造型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既有庄严典雅,细腻严谨,难以取巧的摩登舞造型,又有即合即离,别致多变,飞扬绮丽的拉丁舞造型。动作技术与音乐的处理,风格与特征的把握也不尽相同,因而获得的审美效果也不相同。而舞者高雅的气质,配以华贵亮丽的服饰是体育舞蹈的另一特点,同时也提高了舞蹈的艺术观赏性。
2.1.4音乐美
音乐是体育舞蹈运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舞蹈的灵魂。由于体育舞蹈十个舞种的动作、风格不尽相同,其音乐节奏、旋律和特点也各有所异。因此,舞者根据不同的舞蹈,不同的动作风格配上适宜的音乐,才能充分展示舞蹈的意境,表达音乐的情感,才能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更富有感染力。音乐与舞蹈有着天然的姻缘关系,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动人。在体育舞蹈中,只有舞曲与舞蹈珠联璧合,才能呈现出她应有的美感。
2.1.5精神美
舞者提供给观赏者的实质是一种力与美的享受,一种艺术的享受,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如果到不了艺术"家"这个层面,至少也要是个艺术"工匠",也要懂艺术,也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也要有不断追求的精神,不屈不挠、激情澎湃,积极乐观,不断向上,才有可能使所呈现出来的舞蹈更有生命力,更有创造力。
2.2 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教态美
教态就是教师组织教学时的姿态,它包括表情、举止、语调、仪表等。教态美是教师教学中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形象魅力的具体体现。。教师愉快的情绪、良好的教学心态、和颜悦色、优美端庄的仪表,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感染力。。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衣着、端庄优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愉快地参与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1表情美
表情美是教态美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表情是调动学生情感与注意力最有效的指挥棒。走进课堂,教师的脸上带着亲切温和的微笑,目光中饱含着鼓励和期望。这首先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其次,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习是在进行艰苦的劳动。
2.2.2示范美
示范美是教态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是要身体力行的,单纯靠理论指导和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具备完美的动作示范能力,使学生对动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更好的掌握动作。教师的动作对学生产生了强烈刺激,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语言美
语言美是教态美的一个主要内容。教师说话不仅是语言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在于要对所教授专业的知识精通并溢于言表,声音充满热情,富有感染力。说话清楚有力、生动风趣、思路清晰,应当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使用规范、文明的语言,应当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语言的丰富多彩、风趣幽默、言之有物、言之有度、言而有信实际上体现了教师的才华,体现了教师的学识,体现了教师的智慧,更体现了教师的人品和教师的魅力。
2.2.4仪表美
教态美还包括仪表美。教师的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仪表服饰都是一种教育信息。大方、整洁的服饰,会给学生积极向上的美感。反之不修边幅或奇装异服,则会使学生感到庸俗、低级。因此,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在上课时,虽不要求穿着华贵靓丽的表演服饰,但也要追求美的标准。
2.3教师本身的一种自然美
教师本身的自然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是前两种美在教师心灵深处的烙印,或者说是一种任何人都无法拿走的股子里的东西,也就是人的内在气质的一种表现,不经意的表现是最自然美的流露。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备更为深广的艺术素养,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充分体现其艺术美。教师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以自身特有的健康美、形体美、仪态美、教态美、情感美通过教学融入到学生撑握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之中,做到语言美、内容美、动作美、风格美、效果美。因此,作为美的使者、美的传播者的体育舞蹈教师,总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提高本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研究关于美感产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有人说:“一位好的演员不一定是位好的教师,但好的专业教师一定是一位好演员”。这也充分说明对体育舞蹈教师的要求很高,在专业上既要会跳又要会教,并且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法,更要学会育人。在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演员的艺术气质,又要有教师的学者风范,还有教师那种含蓄和丰厚的内涵。
4.参考文献
[1] 胡小明.《体育美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
[2] 彭汉群.《论体育舞蹈意境》[M].湖北体育科技大学
[3]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4] 约翰马丁【美】.《舞蹈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肢体接触较多,言语交流较广的课程,在实施有效的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多年的经验中得出,好的师生交流是完成一节课程的有效因素。也是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多年的教学中感悟出情感的交流、信息上的交流和对待问题上的看法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上面临主要沟通技巧。将三者关系处理得当体育教学中将收获较好的成果。
一、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教师情感交流的基础。教师应该拥有饱满、健康的热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要将个人课下的情绪代入到教学中来,这样会极大的破坏了教学课堂气氛,破坏了和谐、平等、互助的关系,不利于环境育人,更无法建立师生情感上的交流。
(一)教师应调节好情绪态度,清楚职责所在
作为主体地位的教师要时刻调整自己的态度,这是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必要的积极意愿。是师生教学过中互相沟通的基础,是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的纽带。
首先,要保持一种好的心情。因为工作的不同,体育教师除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之外,还会有大课间与课后训练的工作,由于工作复杂而导致身体乏累,有时候还会因为教师待遇的问题抱有一定的情绪。而这时候教师就很难做到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将这种情绪延续到课堂教学中来,烦躁之下,极易发生冲突。实际过程中,教师拿出饱满热情的情绪参与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带动学生的情绪,相反之下,教师烦心的事情可能也会被学生的情绪影响。教师心情好了,学生上课的热情高了,兴趣也浓了。
其次,体育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给予爱与关怀。作为体育教师不要戴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学生,要将学习好的与学习较差的一视同仁,既要给予好学生爱的同时又要给予较差学生关怀,让他们感受教师赋予他们平等的爱。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名接受教育的学生。给予他们爱与希望。同样,爱与被爱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第三,保持亲和力,适当的幽默。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基础,同样也是师生感情的剂,相对于持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教师不要刻意的强调自己的立场,要用一点幽默的言语,来缓解比较紧张的气氛,将矛盾的争议化解为辩证的问题。改变了课堂氛围也增进师生感情。
(二)交流与信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不应该是教与被教的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教师的授课应该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平等、合作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是充满爱的对话的关系,是共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
(三)构建师生关系的桥梁
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同样要做学生的榜样,不应只建立在课堂教学中。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师对学生掌握能力的体现,对待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养成与树立,才是教师应该做到的职责。技能的培养是重要的,虽说技能学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教师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生活中的体育教师,都会有着个人的爱好,而这些往往影响到一部分学生。你喜欢的运动,学生会去学,你喜欢穿着学生也会效仿。同样,你的言谈举止也不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教学中教学动作优美、语言风趣都会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师生应该是和谐的关系,即学生信任、尊重教师,教师同样关爱学生。
二、师生信息上的交流
体育与健康学科作为比较特殊的学科,在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上的交流比较。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它为体育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共同的发展平台,那么在这个平台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就要打破常规教学情境。教师与学生就要共同去面对知识的考验,因此,体育教师就要更好的与学生建立信息网,对教学知识方面认识上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信息交流上的技巧
体育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于聆听途径。要正确、清楚的做出信息上的判断。体育教师在教育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简单易懂和和蔼可清的语言及动作。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判断的标准,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有自己选择判断的空间。
(二)评价要有针对性,并要保持前后一致
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真确的判断,并要针对性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对的要表扬、错的就要批评。而且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做出的评价保持一致。这样的行为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对自己做出的评价前后不一致,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破坏师生已有的关系,师生间和谐破灭。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做出的评价保持一致
三、正面解决问题、互相尊重对方
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的直接交流较多,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上的分歧、意见上的不和、态度上的不一致。就会导致师生对待问题的矛盾出现。当矛盾出现时,作为教师就要化解矛盾,要冷静处理问题,师生要进行及时的沟通。
(一)正视冲突,和谐共处
冲突,人在交往、交流过程中是避免不了的问题,当个人持有不同的观点的时候就会有争执的出现。对于教学中问题冲突,仅仅是师生对观点持有的不同态度,不会出现个人利益上的损失。只要建立有益的观点就算出现争执情形。这样的问题也不会影响师生的关系。只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得当,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事情的变化,不要让事情恶化,及时做出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