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范文

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

第1篇: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范文

资金规模、产品定位划分投资者类型

秦昌贵首先介绍了券商理财产品的两大类:集合理财和定向理财。“其中,集合理财提供各种标准化的产品供投资者选择,可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限定性主要投资国债等信用高且流动性强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资产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20%。非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则不受限制,完全由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按投资方向可分为货币型、债券型、FOF(基金宝)、股票型和混合型。”

不同投资者如何来划分以决定其适合哪类业务?秦昌贵表示,主要是两个层面:产品定位和资金规模。“依照承受风险的能力从低到高,依次可选货币型、债券型、FOF、混合型和股票型的产品。标准化的集合理财业务针对普通投资者,个性化的定向理财业务则针对高端投资者。按资金规模划分,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起点5万元,非限定性起点lO万元,小集合计划起点100万元,定向理财产品起点500万元。”

在运作上与基金的5大区别

现在大部分投资者对基金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对集合理财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有时甚至认为它们就是同样的产品。秦昌贵解释说,集合理财产品和基金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它们都是集中投资者的资金专家理财,有独立托管银行。但不同于基金的公募性质,集合理财属于私募性质,在产品运作上有较大差异性。

面向群体

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门槛更高,主要面向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的高端人群。基金则主要面向普通投资者,一般最低投资额为1000元。

投资范围

集合理财计划的投资范围比基金更广,可跨股市、债券、银行间市场,甚至可投资于基金。例如FOF产品主要投资于各类基金,混合型集合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于股票、债券、各类基金等各种品种的大拼盘。

收费模式

集合理财计划的收费模式灵活,除提取固定管理费外,一般还在业绩达到一定标准后进行业绩提成,和投资者分享收益,对管理人的激励程度会更高。

业绩标准

众所周知,基金追求的是相对收益,即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而集合理财的投资目标通常是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使其投资过程中规避风险的能力更强。

风险大小

部分证券公司采用隐性保障法,即投人自有资金与投资者资金共同运作,并以投入的自有资金为限优先承担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亏损。基金一般不具有这样的保底功能,风险完全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第四届全国十佳理财师大赛圆满落幕

在全国十佳理财师评选历时近3个月的赛程里,共吸引了来自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等众多金融机构的数百名选手参加。大赛主办方介绍说:“本届大赛在初赛阶段就受到了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参赛人数和参赛的区域均创历届之最,参赛选手的专业技能水平较往届有很大的提高。”

获得第四届全国十佳理财师的韩琳在颁奖典礼后表示,比赛的名次和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全国的优秀理财师通过此次比赛,更好地相互学习,丰富自身的理财知识和专业技能。此次大赛也给理财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拉近理财师和有理财需求的投资者之间的距离,使普通的投资者对理财师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更加认可理财师。

第2篇: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范文

与经历了数百年发展的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2005年才起步,有CFP比喻“就好比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不管是理财经理的职能、银行所提供的服务,还是整个财富管理产业链都还在构建之中。尽管外资银行在服务理念、理论基础和经验积累等各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中国市场的特点以及国民的需求决定了,本土化的中资银行也有自己的吸引力。

伴随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中资和外资银行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以期最大程度满足国民的需求,做大各自财富管理的蛋糕。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在取彼此之精华,服务模式趋于融合。尽管外资银行在海外市场上一直奉行以客户向导向的服务模式,但前提是基于成熟市场的成熟客户群,而在新兴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异地而战的外资同样处于积累客户的市场培育期,面对国内客户资产增值的首要需求,也不得不时常切换到以产品为导向的模式,以期用最显著的即期利益吸引客户。不过,综合比较中外资银行在客户分层、业务流程、客户维护和后台支持等多个方面,两者的区别依然十分明显。

资产增值是国内最大需求,中外资产品差异明显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被冤枉的银行家通过帮狱警报税打通关系,获得了下至狱警、上达典狱长的信任,从而为自己的越狱行动创造了机会。事实上,在美国,报税、合理避税以及如何实施财产转移等通常属于中端客户(中产阶级)理财的第一需求。当然,具体的内容还视不同的客户情况而定。在电影中,如果银行家对狱警们高谈阔论股票、债券,恐怕很难取得收买人心的效果,因为对狱警而言,他们的闲钱有限,股票债券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这与中国的情况显然大不相同。在现有的资产增值、子女教育、养老、遗产、保险和特殊规划中,中国消费者对资产增值的需求最为旺盛。一方面,资产增值的针对性不强,却覆盖到了其他的各种规划;更为关键的是,与其他规划相比,资产增值的即期收益往往更加直观,既使得理财经理容易与客户进行沟通,也方便客户比较、选择不同银行的理财产品。“客户往往在来之前已经见过了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通常也在不同的银行拥有存款,如果在见第一次面的时候不能给他/她看到即得利益的话,基本上这个客户我就再也见不着了。”中国银行国贸支行财富中心副主管、CFP持证人孟嘉表示,“而从子女教育规划谈起显然无法让客户感受到即得利益。”在中资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中,类似子女教育等规划通常以增值服务的形式出现,由财富管理部门与行内的其他相关部门或第三方机构联手合作,以帮助客户解决子女出国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客户需求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不管是中资还是外资银行,在面对客户资产增值的首要诉求时,都以丰富的投资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不过,两相比较,外资银行由于开展人民币业务受限,无法发挥产品和创新优势,只能更多地发挥海外资产配置的经验,因此会重点向客户推介离岸业务以及保险产品,据孟嘉介绍,保险在外资客户理财规划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之高,大约超过60%,中资银行则多半会用基金来替代保险产品。

而在交通银行私人银行顾问、CFP持证人徐亮眼中,相对外资银行主打高收益高风险产品,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则更为稳健。这也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业界掀起一股外资客户转投中资银行潮流的原因之一―外资银行把离岸市场作为强项,私人银行更是把结构性产品作为主打,让高端客户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长久囿于国内市场的中资银行反到坐收渔利,分流了不少高端客户。高端客户转投中资银行的另一个出发点在于,在人民币升值、热钱涌入中国的大背景下,中国本土市场的投资机会更为显著,显然中资银行在这方面的经验更为丰富,渠道也更为广泛。

客户分层:资产规模 Vs 社会角色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中资银行在客户分层上已经初见成效,包括中行、交行以及中信银行在内的绝大多数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国有和股份制银行都将个人业务划分为个人理财业务、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三个层级,以资产规模为依据对客户进行最简单的分层。中国银行在其2009年年报中即指出, 实施客户分层管理,完善网点与三级财富管理体系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围绕重点发展中高端客户群的目标定位,增强财富管理三级服务体系的协同效应,全力打造“中银财富管理”品牌。

在此基础之上,多家银行还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标准同样是客户的资产规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策略,不仅配备的理财顾问有所区别,推广方式有所不同,并且在投资渠道和增值服务的提供上也有明显差异。

以交通银行为例,资产在1-5万元的客户属于“快捷理财”的服务对象,5-50万元的中端客户归于“交银理财”旗下,50万元上以客户则属于“沃德财富”,而同属“沃德”这一品牌下的私人银行客户资产规模要求在500万元以上,不仅拥有专属的投资产品或量身定制的金融投资产品、更多的投资渠道(如私募股权产品)以及包括教育、医疗和消费在内的各种增值服务,并且其配备的服务团队更加“庞大”,不仅有沃德客户经理,还包括了私人银行顾问(必须是CFP持证人) 以及总行的私人银行专家团队。

外资银行则通常依据海外的经验,在进行客户分层时,资产规模仅仅是一项准入标准,而是以客户的生活习惯和职业习惯来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企业家、白领、个体工商户、家庭主妇、有经验的投资者和无经验的投资者几大类。客户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他们投资习惯、生活习惯、乃至接触方式、推荐产品和参与活动的不同。例如,“和企业家联系就应该集中在每天下午的四五点,周末尽量不要打扰他们;而对于家庭主妇,最好则是把她们约出来见面,因为她们的时间相对充裕;对于没有经验的投资者要多推荐一些初级的讲座,而对于有经验的人士则需要倾听他们的一个想法和意见。”孟嘉如此解释。

通过采访多家中资银行的理财经理,《新财富》了解到,尽管中资没有将社会角色作为客户分层的主要依据,但在做理财规划前,职业是风险评估中上必填的一项,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管是平时问候见面的时间地点,还是投资产品的选择,理财经理也都会根据客户的职业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特性做出判断,只是这些大都还局限于理财经理的个人行为与经验积累,并未系统化,并最终上升到服务模式的高度。不过,据徐亮透露,交行目前已经逐步尝试在为客户分层时,在原有资产规模标准的基础上搭配上职业因素,并给不同的人群配以不同的顾问,以期在更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提供更贴心、更专业的服务。

后台支持:个人专业度 Vs 模式的力量

在细致的客户分层基础上,外资银行针对客户的不同年龄、职业和需求会有产品配比模式,例如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则其股票配置比例不宜超过80%,若理财经理的规划中股票配置超过这一标准,就无法通过后期的审核。换句话说,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特征和需求,外资银行为每一类规划都提供了框架,这个框架是建立在客户分层的基础之上,而理财经理则根据客户的特性在这个框架之内做一定的调整和配比。

外资银行的模式化作业还体现在其后台系统不仅能提示预先设定好的所有信息,例如产品的到期时间,以及类似黄金等投资品的合理卖出价位;还能对客户的生日和纪念日等重要日期加以提醒,让服务于该客户的理财经理或者相关人员及时送上问候或小礼物,不失时机地“收买”人心。

相比之下,中资银行的理财经理则完全是一张白纸好做文章,只需根据自身对客户各方面条件的判断以及客户的需求来制定理财规划,没有任何的模式和框架可以遵照,用孟嘉的话说,就是“用手动的方式来无限接近于外资行的系统”。不仅买卖点的掌控没有任何后台提示,并且生日之类的日期也通常由理财经理自行掌握和记录。

在徐亮看来,外资银行对各方资源的调配更加熟练,而中资银行则要稍逊一筹,这也是近两年中资银行在某些专业领域积极寻求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主要原因。只是,资讯、专业上的短缺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来弥补和完善,但要像外资银行一样达成系统化和模式化,还得依靠银行内部的力量。总体来说,现阶段中资银行对理财经理的支持绝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以及市场消息的层面,理财规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财经理的个人能力,而事实上,这不管对理财经理个人还是银行来说都属于风险防范上的缺失,尤其是在理财经理队伍普遍年轻、个人专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之下。

业务流程:“一对一” Vs“三对一”

《新财富》请多家中资银行的理财经理模拟了与客户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基本的模式是:理财经理询问客户的基础个人资料,了解客户的基本需求、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对回报的预期,填写一份制式化的调查,以方便银行做风险评估;经过几次面谈沟通掌握了必需的情况后,由理财经理制作一份理财规划呈现给客户,随后双方就资产配比和一些具体的产品配置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调整。如果客户接受了这份理财规划,那在规划的执行期内,理财经理会通过电话或见面的方式阶段性地向客户通报资产的变动情况,协商是否需要调整配置。直到这份理财规划的周期结束,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客户在这家银行内只会与负责他的理财经理做“亲密接触”,只是有些银行针对私人银行客户会配备有一名客户经理。徐亮指出,这种“一对一”的模式符合中国人传统上财不外露的个性,也满足了中国的富裕阶层对私密性的要求。

第3篇: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范文

我国古财指导思想

一个家庭的财务安排,有两个主要方面需要考虑,一是家庭现金收入,二是家庭现金支出。在这两者中,增加收入是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合理安排支出,是优化家庭生活品质的辅助方法,用一个中国成语来形容,就是“开源节流”。

“开源节流”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理财指导思想,即以增加收入、开辟财源和限制开支、减少支出的手段,来完善国家、家族的财务状况。在个体经济占主体的封建社会,普通的家庭受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产业分工、社会交流程度的限制,“开源节流”仅以积极从事劳动增加收入,日常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它是积累财富的最主要手段。此种财富积累手段,开源和节流完全独立,方式单一,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稳定程度差。

“开源节流”的原则,在现在及今后的社会中,仍适用于任何团体和个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理财工具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理财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开源节流”赋予了新的内涵。

现代社会注入新内涵

进入当今社会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持续细化,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人类沟通手段日益丰富,尤其是金融保险业的出现,为普通个人和家庭参与社会财富的再一次分配,提供了有效渠道,“开源节流”的内涵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此有两层涵义:一是“开源”和“节流”涵义的不变性。无论你生活在那个时代,家庭生活的美好,都离不开辛勤的耕耘,以勤劳为核心的“开源”,是人们改善自己生活状态的必要途径,而“量入为出”、减少浪费为核心的“节流”,也仍是每个中国家庭必须继承的美德。

二是“开源”和“节流”涵义的延展性。时代的发展,为“开源”和“节流”增加了更高的相关性,区别于古代“开源”和“节流”的相对独立性。而随着现代金融保险的发展,理财手段更加丰富,公众接触各类理财工具的难度降低,理财规划意识同时得到增强,人们越来越主动自觉地进行理财,从而家庭收支项内中增加了“理财支出”和“理财收益”。“理财支出”与“理财收益”直接相关,好的“家庭理财规划”可以带来可观的、稳健的“理财收益”,持续改善家庭财务状况。反之亦然。

说过,“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这则名言告诉人们:青年时要为老年时作安排,健康时要为患病时作打算;手头的余钱,要长期储蓄,这样才能使生活无后顾之忧。细微的金钱,通过长久的积聚,可以供重大的用度。现代社会“开源”和“节流”日益紧密的联系,使得家庭财务安排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提升现代家庭财务状况

在现代社会,如何安排家庭的理财计划,成为有效优化家庭财务状况和提升“开源节流”成效的重要因素。

评价家庭理财计划的优劣,可以考察很多指标,如理财的收益率、投资的风险大小等。对于作为社会个体细胞的普通家庭来说,任何投资理财渠道,都不可能在收益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做到控制投资风险不变。例如储蓄是风险最小的理财渠道,但其收益相对较低。当前5年定期存款利率在3%~4%之间,民间借贷收益率可达10%的水平,但借贷机构的信用水平参差不齐,信用风险显著。股票市场投资收益波动很大,如需控制风险,同时需要相对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消耗大量时间,绝非大多数股民可以长期涉足。可见任何家庭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以一种理财工具或一个投资渠道,来解决家庭全部的理财问题。

合理的家庭财务安排,应该是由多种理财工具和渠道构成,兼顾投资收益和风险管理,将比重较大的部分(建议80%的家庭结余现金)配置于风险较小而稳定的理财工具上,如保险、储蓄,而将相对较小部分(建议20%的家庭结余现金)配置于风险较大的部分上,如股票、基金。构建健康稳健的家庭财务安排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分批的建设,应优先购买一定数量的保险、预留部分储蓄,作为家庭财务规划应对风险的工具。

“鸿鑫人生”构建美好生活

在选择作为家庭理财规划基础的保险产品时,建议读者不妨考虑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在全国发售的“鸿鑫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该产品针对客户长期、灵活理财需求开发。

首先,家庭可按3年、5年、10年、20年定期固定交费,终身每年固定给付一笔生存金(生存金金额根据被保险人年龄、投保金额、交费期间有所不同),同时年年享受公司不定额的现金分红,被保险人70岁时,公司确保一次返还所有已交保费。

其次,除了提供相对充足的利益,公司尤其注重家庭理财需要的灵活性,采用人性化的产品设计。例如,可根据家庭的财务需求,通过以成人或小孩为被保险人,更加灵活地安排本金的返还时间,还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生存金和红利金累积生息服务,每年都可自由申请领取。所有理财服务都由公司帮助客户进行,客户省心省力,达到灵活、稳定、收益、轻松四者兼顾。

第4篇: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范文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理财业务的国家。在1909年澳大利亚就成为了提供政府退休金的国家之一,但个人理财业务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的退休人员开始大量增加,人们将丰厚的退休金投向金融市场,使澳大利亚的投资者大量增加,理财师和财务咨询机构也随即应运而生。 最早的理财师被视作投资顾问,来自于澳大利亚投资计划者协会AIPA (Australian Investment Planners Association)。后来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的发展,协会更名为澳大利亚投资和财务顾问者学会ASIFA (Australian Society for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Advisers)。ASIFA于1992年1月与80年代成立的另外一个理财组织——澳大利亚国际理财协会(IAFP)合并成为澳大利亚理财协会(FPA)。由于FPA对理财业务的大力推广,公众理财意识不断增强,理财业务逐渐被公众接受。进入21世纪,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退休金规则和股票投资组合,许多投资者开始在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寻求投资顾问帮助——而不仅是在接近退休时,由此推动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持续增长。

(一)战略定位 近年来,因市场需求加大,澳大利亚各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不断重视,在覆盖规模以及网点重视程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布里斯班,基本所有商业银行的网点都配置了理财服务专柜,所有主要银行网点的专柜都配有获得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注册理财规划师)认证或其他有理财培训背景的工作人员,作为专职理财经理负责个人理财业务。澳大利亚商业银行已经把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新的战略发展重点。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澳大利亚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Personal Banking)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通过连年增长,个人理财业务的收入开始不断接近零售存款收入。以澳洲联邦银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为例,2010年个人理财业务收入较之前一年增长8%。2011年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包含信用卡以及个人投资管理及个人贷款收入等)同比增长9%。在这些增长中个人投资管理业务占有很大比重。相比之下,银行零售存款(Retail Banking)收入持续下降。澳洲联邦银行2011年的零售存款收入分别下降了7%和9%。从数据不难看出,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商业银行业务最重要的增长点。

(二)经营理念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对客户的资产进行管理,使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澳大利亚银行十分注重将银行业务与客户的生活紧密结合,将理财看作是对客户个人及家庭生活的综合金融服务。其服务内容大到长期财务目标的建立,小到具体理财产品的选择,为不同的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服务。通过将个人贷款、个人理财投资、保险购买、退休金管理等服务进行“一站式”管理,将银行业务与客户生活各方面结合起来。表1是澳洲联邦银行理财业务的主要内容:

上述这种“一条龙”式的服务形式,立体而完整地贯彻了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理财服务的概念:以客户为中心。理财服务不只是设计和推销不同的个人理财产品,更多的是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包括从财务目标的制定、储蓄计划的实施、投资风险偏好的评价、投资目标的选择到投资组合评价、投资组合的管理等系列内容。这样不仅保证了理财业务的合理性,还更好地保障了客户的利益。

(三)组织形式与理财人才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是由专门设置的独立的业务系统进行管理。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到产品营销都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该部门同时负责销售其他个人理财产品以及处理客户的委托,并负责对客户反馈的追踪以及客户长期关系的维持。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一线营销团队对产品及对客户需求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销售团队能合理地以客户为中心进行金融服务。澳大利亚商业银行很注重高素质专业理财人才的培养,重视个人理财业务岗位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所有主要银行网点的专柜都配有获得CFP认证或其他有理财培训背景的工作人员,作为专职理财经理领导该网点的个人理财业务。如此,个人理财服务团队可以通过分析每个客户的财务状况及风险偏好,遵循个人财务策划职业操作规范流程,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及收益目标,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修改,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和标准化的理财服务。专业服务团队可以增加给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提高客户对银行的认同程度。这对提升银行品牌形象,增加客户对银行的情感附加值有极大的帮助。

(四)技术支持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得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信息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澳大利亚商业银行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而自动化技术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丰富并加强了与客户的沟通。首先是用户操作方式的丰富,各种操作方式几乎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和自助设备等方式,客户可以很容易的办理查询、转账、缴费、证券交易等业务。这样多元化的操作手段使业务办理不受时间及地理条件限制,完全实现了银行的全天候服务。其次是商业银行借助信息技术管理客户信息,及时获得客户的意见反馈,掌握并分析客户的需求,从而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改进和完善服务策略。另外,通过客户管理技术,银行可以对客户信息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在充分了解不同客户群体甚至个体的投资、理财偏好后,银行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策略,更好地为客户进行金融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网站的建设十分专业、细致。业务类别直观清晰,整体界面简洁大方,网站品牌特色明显。每个银行的网站都具有明确的品牌风格,同时银行理财业务的品牌形象又与其整体形象相一致,这样银行的理财业务品牌形象就有了很强的辨析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银行的网站逐渐成为银行与客户接触的首要媒介。因此,清晰并且有区别度的网站对树立银行品牌形象、增加客户认同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理财产品与营销策略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主要有储蓄类、债券类、信托类、结构型理财产品等。每一类投资产品都有着不同的风险和收益属性,不同的投资产品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类别的投资者的需求。如希望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固定收益的客户可以选择储蓄类理财产品;希望投向更复杂的投资品种或资产类别以期待更高收益的客户可以选择信托类或结构型理财产品;期望较高收益却不喜欢太大风险的客户可以选择债券类理财产品等。营销策略方面,澳大利亚银行有以下特点:

(1)注重复合式销售,将投资型理财产品与保险业务及金融规划业务相结合,更细致地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复合式营销是澳大利亚银行理财业务最大特点之一,理财经理通过了解客户的财务目标和财务现状,可以为客户制定完整的理财投资方案。方案充分地覆盖了客户生活的各个方面,迎合了客户多种理财需求,将被动单一的产品推销转变成主动立体的为顾客解决问题、满足顾客的需求,充分显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2)注重差别化、个性化,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及备选方案。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种类丰富,且同一项理财产品中也有着多种规格供客户挑选。如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仅“子女学业储蓄产品”一项,就针对产品的不同到期时间和不同的投资金额推出了多种收益利率。

(3)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细分市场。澳大利亚银行很注重将理财业务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银行将客户以年龄、职业、财务目的等方式分类,在每一类别下结合该类别客户群体主要生活活动(如搬家、购房、购车、旅游、升学等)推出贴近客户日常生活的理财业务。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通过将理财业务与日常生活的结合,银行可以充分挖掘潜在客户或已有客户的潜在需求,对提升业务销售有很大作用。同时保持与客户进行交流,及时获得客户关于“现有业务”以及“希望增加业务”的意见与反馈,从而继续深化市场的细分,开拓业务与市场新的结合点。

(4)注重品牌推广,加强与社区联系,培养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提升品牌的情感附加值。澳大利亚的银行每周都会开展不同主体的社区活动,活动内容包含社区理财理念讲座、社区理财规划咨询、社区集体活动、社区答谢活动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银行将自身的品牌形象及品牌理念很好的传达给了社区的居民,加大了潜在客户群对品牌的认知度及已有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基本不涉及银行对自己产品的推介,更多的只是为居民提供金融方面的建议。这就降低了居民因对商业活动反感而拒绝银行品牌的可能性,同时也增进了与社区居民的亲切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况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断完善,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对个人理财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为了适应投资者需求,同时也因理财业务具有的市场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等优势,近年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加大开展其个人理财业务。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中国理财市场发展报告(2011-2012)》显示,2011 年我国全年共发行银行个人理财产品 比2010 年增长均超过 100%。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国内很多大型商业银行重要的收益来源及利润增长点。

(一)业务定位 在对理财业务的定位上,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认知上的滞后。如有观点简单的认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等于商业银行推出并销售的本外币理财产品。这种认识代表着国内大部分居民以及银行从业人员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认识。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本外币理财产品基本都是要求客户把一定数量以上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然后一定时期之后获得相应的收益。很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或明或暗地向客户担保一定的收益率。这样一来,这种理财产品便成为以比同期定存更高的收益率来吸引存款的一种形式。而“以理财业务带动存款增长”更是成为很多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一大动力。

(二)经营理念 我国商业银行也基本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然而具体落实时,银行仍普遍将理财业务的重点放在设计和销售理财产品,而缺乏开设综合性的理财服务的意识。个人层面上,许多银行内部工作人员都简单地认为个人理财业务就是销售理财产品,基本没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人理财服务的意识,而且许多工作人员也缺乏专业投资理财的知识和能力。银行层面上,为了显示业务的综合性,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包括了活期、定期存款、银证通、银基通等功能的综合理财账户,如招商银行“一卡通”等。这种方武的确为居民管理自己各种形式的金融资产提供了方便,但是仅凭一个简单综合理财账户的设立并不等同于商业银行的综合理财业务。综合理财账户应该作为一种把客户各种形式的资产集中到一个账户上来方便管理的理财渠道和工具。如何管理账户,如何使客户资产实现增值才是体现理财业务价值的重点。

(三)组织形式与人才培养 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组织形式上,主要实行的是管理经营基本分离的方法。理财业务管理部门与经营网点相分离,理财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相分离。这样一来经营网点以及销售部门往往不能对所的产品有很好的了解,对产品所承担的风险认识模糊。因此多数理财经理只是简单根据客户的资金量而为客户推荐不同年限的理财产品。这种服务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业绩要求的销售行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为客户量身定做的理财服务。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发展个人理财时间比较短,尚未形成完整配套的人才培训机制。我国于2006年正式成为CFP组织成员国,对专业理财规划师的培养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银行理财服务网点的工作人员的职能还停留在指导客户填写单据、为客户的理财想法提出一些原则性的建议,对资产投资、保险、养老等个人理财的核心业务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难以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合理的理财规划及建议。

(四)技术支持 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强技术应用的方面近些年来取得很大进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的功能基本得到完善,客户已经开始能很大程度上感觉到电子化个人理财工具的快捷、方便。在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电子化集成、客户数据管理系统等方面,发展路径较为清晰正确。但由于国内银行在终端机覆盖面及客户接受应用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与国外商业银行的技术应用相比仍有差距。

(五)理财产品与营销策略 在严格分业经营的前提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开展受到限制,如对证券类、保险产品只能销售,这样银行无论是对产品的熟知程度还是销售的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这也对银行在推出自己的全面覆盖客户生活的理财计划方面造成了制约。另外国内银行的理财服务产品以结算类为主,品种比较少,而且产品间比较类似,差异往往只存在期限及初始投资资金数额,更多的只是在储蓄新品上进行功能扩张。 我国银行在对客户引导方面也需要加强。投资者是银行理财市场的重要主体,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和方式决定着理财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关系理财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虽然业务规模在短时期内得到急速发展,但是投资者却远远没有形成成熟的投资观念和方式。国内不少投资者畏惧“风险”,在面对产品的时候一旦听到“风险”就会望而却步。更有不少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看作银行储蓄的替代品,潜意识就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等同于银行储蓄,是“稳赚不赔”的,基本没有意识到银行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投资产品。这些客户的这些需求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银行在宣传和营销理财产品的时候刻意回避提及有关风险的问题,过度渲染产品收益,从而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三、澳大利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上述中澳两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比较可以发现,澳大利亚商业银行在进行理财业务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思想,注重将银行业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而这也正是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所应秉承的理念,将生活的每个细节作为着眼点,以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各方面理财需求为目标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综合型理财服务。从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对我国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明确业务定位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应找准定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理财意识的提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需继续加强发展以个人理财业务为首的中间业务,在战略上要重视个人理财业务,让个人理财业务成为拉动商业银行发展的新重点。银行还要努力致力于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成综合型理财服务,将业务重点从“营销理财产品”转移到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当前在尚未实现混业经营的前提下,开拓理财业务需要的不仅是创新、丰富投资范围与产品结构,更重要的是寻找与其他机构所开发产品(如保险、证券)的结合点。将各种投资产品结合起来,不断发现与客户生活相关的理财需求点,并针对各种理财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服务。

(二)注重人才培养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要在个人业务上形成特色,必须着重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下功夫。在发展个人理财服务的过程中,银行应当将人才放在首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重视吸引高素质人才,选拔上坚持高标准,组成具有金融专业知识、有客户服务营销意识的专业个人理财队伍。(2)对现有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开展专业知识系统培训,鼓励员工学习进修,加强员工的客户营销技巧,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3)建立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专业人才是将银行业务带入人们生活的前提,只有组建了具备专业化投资理财知识并了解客户需求的服务队伍,才能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财服务。

(三)完善技术支持 继续完善技术手段,加强技术应用,提升客户使用体验,促进业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快捷、高效的理财服务。尤其针对国内市场“业务网点多,但客户更多”的现象,增加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服务效率更是成为了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具体包括:(1)继续增加ATM、POS机服务终端的覆盖面,让银行与人们日常生活链接更紧密。(2)继续加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用户自助系统的开发,完善自助服务系统功能,让客户越来越多的体验到更快捷的银行服务。(3)加强开发“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增强与客户各方面互动渠道反馈信息的收集,有效地将客户分类,进行分层次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完善的技术支持是将银行业务带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保障,只有不断的大力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才能保证客户感受到快捷、舒适的理财服务。

(四)丰富理财产品 在理财产品方面,国内银行应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的内涵。目前在国内分业经营格局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银行应当争取在现有的体制下积极拓展业务。在对现有产品进行有效整合的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与发行其他金融产品的机构进行合作,如与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开展广泛的跨行业业务联系。将业务从现阶段的互相进行业务发展到更密切行业间业务合作,更好的将彼此的产品进行融合,不断的进行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挖掘新的理财服务形式。更多、更丰富的理财服务自然可以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更多更贴近生活的综合性理财服务。

(五)强化产品营销,树立品牌意识 在产品营销方面,银行应加强对理财风险的提示,避免客户对理财盲目乐观的心理,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远比让客户看懂晦涩的产品说明书更重要。同时积极建立服务网点与社区的联系,开展理财知识推广工作。作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体之一,银行应承担起更多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从业者应该明白,对投资者进行理财知识、观念的普及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培育银行理财市场、促进理财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助推剂。理财知识的推广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规范成熟的市场,而从中获利的将是所有市场中的参与者。另外,在与社区合作互动的过程中银行还可加深社区居民对银行的品牌印象。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银行自身与其理财服务的品牌建设,一个好的品牌具有很强的准确辨别度,将品牌与其他银行区别开来。客户对金融产品的概念往往是从对产品及服务期望中得出的,而在当前国内理财服务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前提下,如果能通过营销手段构建出迎合客户心理,体现自身竞争优势的独特金融品牌,自然将成为银行参与竞争,联系客户的重要筹码。

参考文献:

[1]Banister, P.M.(2004), Australia Financial Planning Handbook 2004.

第5篇: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范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理财;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国内居民财富得到迅猛增长,富裕居民以及高端富有人群逐渐扩大,并逐渐开始接受理财观念,希望通过多种投资组合使资产得到增值,人们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再只局限于简单的存款取息、贷款融资,理财需求得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内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发展已经开始突破传统业务的框架,转变以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为主要手段,全面拓展金融业务。诸多因素为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创造了发展机遇,使个人理财业务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成为银行的新宠,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财时代。但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仅就银行理财产品的内部规范发展发表个人建议。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回顾

国内最早的个人理财业务由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于1996年推出, 2002年10月招商银行推出的“金葵花理财”业务,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形成大致在2004年,当年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发售结构化理财产品,具有公开信息的银行理财产品初具规模。2004-2005年,在国内利率市场化和利率改革、银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很快由萌芽期转入“超常规”的成长期,理财产品逐渐丰富,结构化产品日益复杂化,产品发行规模和数量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2008-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出现风险集中暴露,陷入了低潮和整顿时期,但此后愈发顽强,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接受和重视。2011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统计,全年产品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较2010年上涨幅度分别为71%和134%。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呈现低开高走的态势,走过1月的低谷后,2月各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全面上涨。

伴随着国内银行理财业务的产生和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坚持了一贯的监管原则,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创新。2005年,为规范理财业务活动,促进理财业务的发展,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使银行理财业务有法可依。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国内银行理财市场进入低谷,7月6日,银监会出台《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银行理财快速复苏,银监会先后于8月20日和8月28日出台《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2011年,银行理财依然保持高速发展,银监会又分别于1月20日和9月30日出台《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和《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上重要文件,持续在理财投资方向、产品报备、银信合作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对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规范促进作用。

从银行方面,理财产品相对其他传统业务而言虽然起步较晚,但因其经营风险较小而且收益稳定,有利于商业银行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竞争力,而受到各家银行的竞相追捧。各行在产品设计、系统开发、制度建设、人员培养、客户维护等方面都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使得银行理财业务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打开市场,成为给银行带来巨大社会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核心业务。

二、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较晚,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既面临着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外部风险,同样也面临着银行内部诸如品牌定位、规范营销、人才培养、系统建设等多方面问题。

1.银行缺乏对理财产品准确的发展定位和品牌战略

因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方向、期限、定价等方面的灵活性,和对银行及客户来说风险小、收益稳定的特性,使得理财产品成为客户理财必不可少的品种,各家商业银行为争夺中高端客户,避免优质客户流失,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但要真正让客户认可某银行的理财品牌,获取稳定的市场份额和忠实的客户群体,准确的市场营销策划与个性化的产品创意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很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缺少准确的发展定位和品牌营销策略。许多银行只忙着抢占市场,营销行为大同小异,前期缺乏对目标客户的市场细分,产品设计与宣传杂乱无章,销售行为缺乏规范约束,缺少或根本没有售后的跟踪服务,也就无法在市场上和客户心目中形成优秀的品牌效应。

2.银行销售渠道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热销,促使各家银行加快了销售渠道的拓展和建设。目前,理财产品销售除了传统的“柜面销售”外,又出现“网银销售”和“手机银行销售”等方式,甚至推出“网银专享理财产品”。“网银销售” 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快捷便利的绿色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银行运营成本,已经成为许多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首选方式。以民生银行为例,2011年上半年,网银渠道理财销售额已突破2500亿元,是2010年全年的3.5倍,网银渠道购买理财产品的交易笔数和金额都超过了70%。

此外,理财产品市场目前还出现了第三方销售机构。不过,这类理财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时,其后续服务仅限于提供一些行业信息或者客户沙龙活动,更个性化、细致的服务无法提供。

从服务和维护客户角度讲,不论是“柜面销售”,还是“网银销售”“手机银行销售”,都需要在渠道建设中关注不同客户群体的购买习惯和其他个性需求。如各家银行为更好地服务高端客户,会针对本行的金卡、白金、钻石、私人银行等不同类群的客户,为其量身定做理财产品,而有时也会在购买地点、购买渠道有所区别限制,这样就会给客户带来不便。所以,银行在拓展和完善渠道建设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银行系统支持、人员服务能力等银行内部因素,更应该关注客户的实际需求和购买习惯。

3.理财人员数量短缺,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2011年底举行的“2011第二届国家理财规划师年会”上,《2011年中国理财行业发展报告》称:目前我国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的家庭已经超过两千万户,高端理财市场规模庞大。这些富裕阶层多为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层和地方商人,拥有活跃的理财行为和较为成熟的理财理念,追求个性化的个人、家庭理财计划和创新型投资理财产品,已成为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首选目标客户。基于这一规模估算,目前中国理财规划师行业的缺口约60万人。伴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以及投资热情的高涨,这一缺口还将持续扩大,理财服务需求的大量增加进一步凸显了理财规划师行业的人才瓶颈。

目前银行理财从业人员不仅数量短缺,综合素质的现状也不容乐观。银行理财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理财产品的销售不是孤立的单个理财产品的销售,它要求从事理财产品营销的人员具备涉及银行、保险、投资、税收、房地产、财务、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需要结合客户资产负债水平,个人生活习惯、理财需求、人生目标等因素,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客户经理大多是由较为出色的储蓄网点员工,经过一次或几次专门培训后上岗的,他们一般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产品设计的背景、资金运用渠道知之甚少,不具备为客户测算具体收益水平及分析可能存在风险的专业水平,也不能兼顾客户的短期和长期财务目标和人生规划,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难以适应日益专业化、复杂化理财产品营销要求,不利于理财产品的理性营销。

4.银行缺乏系统科学的营销体系、系统支持和考核机制

目前银行多为部门银行,而非流程银行,有强有力的条线管理,却缺乏横向的协作沟通,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产品融合、系统支持、考核机制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割裂,这种问题同样变现在银行理财产品营销体系的建立上。在银行内部,理财产品的研发、宣传、销售、系统支持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在没有系统科学的营销体系下,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就会出现产品设计部门不掌握销售渠道,销售部门不重视产品投资风险,宣传和财务部门要兼顾全行业务需求等诸多问题,缺乏有效的联动,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营销体系,从而影响理财产品实际的销售效果。

银行销售人员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系统支持,需要系统及时提供诸如股市、贵金属、基金、理财产品等相关数据的支持,同样需要对存量客户资产状况的了解分析,但从目前银行的系统支持看,普遍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系统数据的割裂和不相容,缺少外部数据客观全面整合后的数据平台,也缺少银行内部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整合,使销售人员缺乏数据分析,对理财人员个体的知识水平和个人判断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不利于理财产品的理性销售。

同时银行在对理财产品的考核方面,也多存在两个甚至多个考核口径,一个产品研发部门,二是产品销售部门,而起到主导作用的是产品销售部门,因为产品的销量直接为网点带来了直接的利益,销售人员只要有动力,会将理财产品当成高收益的存款很快地卖给客户,而实际大多数银行在考核中也是把理财产品当成存款的替代品来考核的,甚至当成了调剂关键时点存款的非常有效的“资金池”。

5.银行应增强对理财产品风险的重视

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通常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银行销售风险、运营管理风险等,但在目前银行的产品宣传和销售过程中,银行在产品设计、运营管理和产品销售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淡化风险的问题。理财产品更多地被宣传为“低风险、高收益”的优质投资产品,而银行的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也只将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率、资金起点,以及与基金和股票相比较低的风险等作为向客户传递的主要信息,较少宣传产品投资方向,以及可能面临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对产品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度也缺少应有的关注。

同时,银行内部将理财产品等同于存款替代品的定位,也存在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是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将资金委托银行投资,既然是投资,肯定面临一定的风险,但大量的客户因为银行的宣传而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了理财产品的期限、预期收益、资金起点等简单而表象的东西,而忽视了产品设计中很重要的方面—投资方向,也就是决定产品收益和风险的关键。如果银行在产品开发、员工培训和客户宣传上依然坚持目前的原则和导向,一方面在银行内部不加强对员工在产品上的客观宣传,树立正确的销售理念,仍然沿用等同存款的考核原则,另一方面继续“跑马圈地”式粗放的市场拓展,淡化对客户在产品风险上的客观陈述,将有可能出现客户实际的资金损失、客户对银行信任度的降低,甚至银行信用的严重透支,最终损害的是银行最为宝贵的银行信用和品牌价值。

三、促进银行理财产品理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1.打破产品同质化,提升服务水准,加快品牌建设

目前,银行间理财产品的同质化,使得银行之间理财产品价格的竞争异常激烈,客户在选择产品种类时也主要对比各行产品的期限和预期收益,基本无视投资方向和其他风险提示,更不用说对哪家银行品牌的认可和忠诚度了,所以银行加快理财产品的品牌建设对吸引优质客户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银行应结合自身的市场定位、银行发展战略和银行资源优势,制定明晰的理财品牌战略,与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等策略相配合,重视品牌发展的科学规划,注重品牌的统一、连贯、有效的沟通和传播。

其次,银行必须细分市场,区别不同资产级别、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确定目标客户,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同时建立顺畅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时将客户的需求反馈产品研发部门,有利于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的准确对接,鼓励研发有独特价值内涵的创新性产品,更好地契合客户的需求,增强客户的认同感。

第三,好的产品要有顺畅的销售渠道和优质的服务。银行要让客户有多种渠道选择,并加强销售人员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服务水准,改善客户服务体验,真正让客户享受到技术含量高、服务个性化的优质理财服务。

综上,理财产品只要依靠科学的发展战略、顺畅的销售渠道、优质规范的专业服务等,才能真正打造客户认可的优秀品牌。

2.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的销售行为

规范理财产品的销售,是监管部门的一贯要求,是银行自身业务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对客户负责、树立银行理财品牌的需要。

首先,准确揭示产品风险。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对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必要公示、客观宣传,明确告知客户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并对客户进行必要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

其次,持续提升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好产品,更要有好员工来销售,稳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做好理财产品销售的前提。银行要选拔优秀员工,参照理财规划师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专业培训,包括道德素质、业务知识、操作技能、行为规范、公关技巧等等,鼓励员工参加社会注册理财规划师的培训,使银行的客户经理不仅熟知本行的理财产品,更要变成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又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通才”。同时,也要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和员工晋升通道,真正稳定专业理财人员队伍。

第三,持续做好客户教育和市场培育。

目前,虽然居民资产的积累催生了居民的理财意识,但理财教育的滞后造成了居民理财意识的不理性,盲目跟风选择投资渠道和投资产品的客户比比皆是,所以,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有责任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承担起居民理财教育的部分责任。正确地宣讲和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在充分了解客户经济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长短期财务及人生目标后,负责任地为客户提供理财方案和购买建议,帮助客户树立科学理性的理财观念,为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帮助客户实现财务自由和人生目标。

3.完善渠道建设和系统支持

一是完善渠道建设,既考虑到不同产品的销售要求,又考虑到不同客户的购买习惯,让不同客户通过物理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都能及时了解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和相关的投资品种的最新信息,方便客户了解信息、判断选择,查询资金、便捷买卖,真正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安全便捷的理财产品购买渠道。

二是要加快银行电子化系统的集成。银行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把各种产品和服务及相关的业务操作、处理、管理、控制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系统,使银行能够灵活的适应市场需求,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经营管理上的优势。

三是继续完善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这个系统,银行可以整合各业务部门端口接收的客户信息,并可根据不同的销售和管理需求进行客户筛选和数据分析,更为准确的为客户提供合适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方案,进一步将经营模式转变为客户主导型,通过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然后再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跟踪服务措施,真正实施对客户的长期维护和客户的稳固关系战略。

第6篇: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范文

基金定投最重要的是两个指标,一个是费率是否优惠,一个是操作是否灵活方便。如果你已经了解了定投的优点并且正决定去实施,可又在为选择何种定投方式而犹豫的话,那么这篇文章或许能帮你找到答案。

定投初级版:寻找最便宜的定投渠道

适合人群:投资门外汉,同时也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用于理财的人。

尽管在尘封5个月后,股票型基金春节后重新开售,但由于A股市场本轮大调整使得基金赚钱效应骤然翻转为亏钱效应,从而极大地扼杀了基民的投基热情,最近大量集中上市的新基金更是出现了多日无人问津的尴尬情形。

对此,作为基金销售主渠道的各大银行自然要使出各种办法来吸引投资者。一方面它们联合基金公司推出申购费率优惠活动来刺激市场;另一方面。它们也在继续努力普及投资者教育,继续宣传基金定投理念。

其实别小看这手续费打折优惠,长期来看也是一笔不少的钱。例如我们每月定投1500元,投资年限暂定5年,那如果按照一般基金1.5%的申购费率算的话,5年总共需要支付1350元的申购费用。但如果申购费率打4折仅按0.6%算的话,5年下来,只需支付540元而已,这样就节省了810元。但由于支付的申购费用要少得多,所能购得的基金份额、投入运作的资金就相应地增加,因此这一点一滴省下的手续费到了5年后实际上将还给你至少2000元以上的本利和!

例如工商银行日前启动了“2008倾心回馈”基金定投项目,参与基金达到100多只。在2008年全年,凡参与工行基金定投的新老客户均可享受8折费率优惠。交通银行此前推出基金定投“优惠8+8”活动内容也相似。

事实上,网上银行基金定投的8折优惠已经成了业内的一个普遍标准。除了上述银行外,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和深发展银行等均已推出了这项优惠活动,区别只是在于各家银行推出的优惠活动时间有长有短,基金品种有多有少。所以投资者在选择哪家银行做定投的时候要考虑两点,一是费率优惠的持续时间,最好选择优惠长期有效的银行;二是要选择已经开通自己选择的那只基金品种的定投业务的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公司网上直销的费率大多比银行代销便宜,然而基金公司直销渠道过去却没有定投业务。不过今年以来,上投摩根基金和广发基金已先后开通了直销渠道的定投业务,投资者可以以0.6%的优惠费率直接与基金公司签订基金定投协议。对这两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以此渠道参与定投。

定投中级版: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定投方式

适合人群:有基本的理财知识和理财规划,并且能够真正坚持长期定投的人。

如果你觉得每个月在固定时间扣固定数额的款项似乎不够灵活的话,那么招商银行推出的基金“智能定投”业务或许是最适合你的。这是招行在一般基金定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需求与投资目标而设计开发的新一代定期投资方式,具有覆盖面广、扣款灵活、投资期限可控等特点。

目前,招行所代销的200多只基金均可实现“智能定投”。扣款日期及扣款周期均可由投资者任意选择,不仅可以设定每月任意一天为扣款日期,还可自由决定扣款周期,比如每隔1个月、每隔2周、每隔5天。同时,投资者无需事先签订期限固定的投资协议,而可根据自己的理财目标设置投资期限,并根据需要修改、追加、暂停、取消基金等业务。而终止条件的设置也可以在投资日期、扣款期数和累计扣款金额三种方式中任意选择。据了解,当前招行全国各网点都可办理该业务,也可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渠道办理。

目前大部分基民知道购买基金有定期定额的手段,但很少有人了解,基金赎回也可以选择定期定额的方式,这叫基金定赎。这种收益稳定的理财方式在国内刚刚兴起,但目前仅农业银行已经率先推出此项基金定赎模式。

基金定期定额赎回,形象的比喻就是将基金“倒着定投”,投资人在每月的固定时间、按个人的要求由银行将固定份数赎回并返还给投资人。定期定额赎回满足了投资人多方面的特殊需求,尤其适合对偿还房贷、赡养父母、孩子教育、自己养老等每月需要一笔固定支出的投资者。

此外,对于以置业、养老、子女教育等长期理财规划为投资目标的投资者来说,可考虑采取定期定额赎回的方式。

定投高级版:我的定投我做主

适合人群:有专业的证券投资知识和投资实践经验,并且有充分的时间和坚定的意志能够督促自己坚持定投的人。

虽然与银行或者基金公司签订协议进行定投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强制储蓄,避免人为选时的失误,避免因为工作繁忙而忘记投资等,但如果你是一个理财能手,既对股市有一定的研究,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自己进行投资,同时你也有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能够坚持长期投资的话,你不觉得自己设计并执行自己的定投计划比银行帮你搞定更划算吗?精明的理财能手选择自主定投的理由如下:

一、银行代销的基金手续费较高,而基金公司直销的基金虽然手续费较低,但目前只有极个别基金公司开通了直销定投业务,可选择的基金品种太少。

第7篇: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范文

刘启斌 恒安标准人寿高级理财规划师,《钱经》、《好运money+》杂志特约撰稿人

新年伊始,即将借壳上市的小马奔腾创始人及董事长李明因心肌梗塞,在北京突然去世。我的朋友又打过来电话,说被查出胃癌,在确定患癌之后,他将冰箱里的肉食全丢了,换了大量的有机蔬菜、水果。

以前经常有朋友劝他少吃腊肉、少熬夜、多运动,他都听不进去,可医生一句“你患癌了”,他立马清醒过来。如今晚上9点睡,早上5点起来跑步、打太极,希望还来得及。“唉!后悔没早一点运动保健,后悔没早一点买保险,人生就这么多悔不当初……”

之前我给这位朋友设计过一套规划方案,他一直比较忙,未能执行我的方案。还有一类朋友经常来咨询我,想买这样那样的险种,可当我问起他们为何想要买这个险种及这一额度时,很多人总会说,听说不错,同事也买。

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所以,保险讲求的是量身定做,不同的产品解决不同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大病医疗保险的购买要点。

购买大病险之前,首先需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公司都给你提供了什么样的福利。

福利指的是社保、补充医疗、高管医疗管理计划等,不同的人需要的医疗报销险种也不同。如果公司给你提供了社保之外还有补充医疗的话,医疗报销险基本你就可以不用考虑了,但是如果你一旦离开这家公司,没有了这些福利,那就要给自己上一份了。此类险种属于交一年保一年的消费险类型,市场上也有相对更贵的医疗险,核心内容没区别,但多出来的是报销范围。选择哪种,还需看经济能力与是否适合自己。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大病险。

一般福利好的公司都会给自己的员工上一份补充的大病险,但是额度不高,再加上如果离开公司后,这份福利就会消失,所以需要趁早给自己规划好将来可能发生重疾带来的财务损失。市场上的大病险基本分为定期、两全、终身这三个类别。

定期,顾名思义有时间限制,不过最便宜,真正具有低费用、高杠杆的作用,能让你在某一期间得到很高的保障,市场上有到期全消费与到期返还一半保费两种类型可选。当然它也有缺点,就是它保障的时间短。此类产品适合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和有自己投资渠道的客户,投入不多,可以得到高保障。

两全,此类产品业内称为生死两全险,即无论生与故,到期后,保险公司都会返钱。此类产品之前受到女性客户钟爱,因为到期返还的保额(有的是保费)正好作为一笔养老金使用。但是,因为它费用贵、时间短、额度永远不变这些缺点,如今逐渐被市场抛弃,如果有业务员推销此类产品,请慎重选择。

终身,顾名思义,保障时间最长直到终身,它的费用在定期与两全之间。市场上有很多产品都称自己为终身重疾险,其实不然,有的所谓终身合同约定80岁、85岁甚至88岁返还,其实它们都属于两全的范畴,真正的终身险应该是不约定时间才对。市场上有两类终身险,一类是保障的额度永远平衡不变,一直保到最后;另一类是保障的额度会随着每年分红而增加,保额年年递增,直到最后。

第8篇: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范文

对于丁海这位年轻的私募基金人来说,1991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国股海中几经沉浮,从2万元起家,到现在一亿元的家产,在这16年中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别人的眼中,丁海已经达到财务自由,将近一亿的家产,怎么也够花了!

但是,我们有个疑问,在这样“财务自由”的家庭里,是否就不需要理财规划呢?如果把丁海的私募基金公司事业比作他的左手,他的家庭就是右手,两者缺一不可,又该如何平衡呢?而作为一名专业的投资人士,他在股海的沉浮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本期,理财专家Selena女士和读者分享丁海投资经验的同时,给这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支了什么招,让丁海夫妻都心满意足了呢?!

Part One左手丁海的投资事业

丁海 22岁从上海某著名财经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91年开始,丁海把自己所有的积蓄2万元都投入到股票上,投资态度极为激进。财富来得快,也去得快,丁海在股海上几经沉浮,终在95年底,投资全军覆没。丁海大病一场,痛定思痛。丁海用了半年时间休养并分析自己的得失,重新进入股市。丁海的年轻气盛逐渐被稳重代替。让我们一起来体味私募基金人的股海百味与“舍”“得”人生吧!

“舍”人生―--1993年的453万股票资产,两年后缩水为7万

理财师Selena资产缩水到了如此少的境地,怎么回事呢?

丁海 算是操作失误吧,去作了自己不熟悉的期货,最后只有清仓啦.,

“至今,我已经在股海里游了16年,刚开始时, 我只有两万元, 但到1993年时我已经炒到4百多万的身家了。自己觉得就很了不起了,每天交易时间就到证券公司的大户室坐坐,有时一天就能赚几万元,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摇钱树。有一个期间,我每天就下午1点多去股市,看看行情,下下单,赔了也不心疼,赚了也觉得就该是自己的。那两年,天天上馆子,谈恋爱,去商场买东西,看到喜欢就买,从来不看价钱……”

“但到1995年,我只剩下7万元。看着期货更刺激,就拿着对交易股票的那种感觉去做,结果越炒越红了眼,简直不相信自己“超强”的股票水平怎么会这么不灵光,期货算是我的‘克星’。做期货时, 最惨的一天, 我亏了80万。最倒霉的是, 我那阵患上肝炎,需要住院。本来还想在股市上搏一搏,能打个翻身仗,把从期货亏的钱赚回来。可天天不仅看不到大盘,还每天注射进口药水和吃一把把西药。那高涨的医药费,头一回觉得自己的钱花得很心疼。

后来一位朋友探望我,说:这么年轻的人,有什么舍不得?后来,我想,对!有舍必有得,失去只是金钱,得到的可能会是丰富经验和教训。”

理财师总结

投资的动作很简单,只有买与卖,但是衍生出来的结果却是千差万别的。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不断反思:造成投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何在,其中很重要的是在投资失利后剖析自己,严格找出犯错的原因,是自己对股票判断错误还是没有止损呢?相信在下次遇到同类似的情况时,就知道该怎样去防范了。只有经过不断剖析和检讨,才会降低错误的发生,提高赢的机会。所以丁海是用了四百多万买了个教训,却为以后投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得”人生------得到投资经验 收益丰厚

理财师Selena“什么力量把你拉回正常的股票生活轨道呢?”

丁海 “经过半年养病,我不断反思,扪心自问,什么短线高手,只是幸运,自己根本不懂投资真谛,投机就有我的份。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归零学习,才能增长投资的功力。”

“从1996年到2000年,我逐步改变自己短线炒作的投资‘病症’并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锁定收益, 崇尚价值投资。具体来说, 收益达到预期, 就将收益的40%买稳健型的蓝筹股,坚持在技术面与基本面分析下才做稳妥的股票买卖。”

“期间, 我阅读了不少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 还专门去学财务, 但后来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绝不可轻信, 技术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 总体的经济分析愈来愈像天气预报, 经常东边的太阳和西边的雨, 变成让大家-------你猜、我猜、我们猜猜猜的游戏。其实终究在股票市场上, 我觉得除了有敏锐嗅觉外, 还要去咀嚼投资大师的投资智慧,形成自己的看法,投资成绩才会逐步好起来。”

理财师总结

如丁海这样的投资者, 相信在国内很多。像巴菲特、彼得林奇、安德烈.科思托兰尼,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昭示着投资一定会有规律可寻。作为平常人的我们不防从他们的投资哲学中炼炼金,但要记得要活学活用!长期投资并不是从一而终抱着股票不放,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是大量地集中投资并进入上市公司的核心层的做法也不是我们可以企及的,但他经过分析并只等低价买入却是可以效法的。我们不防看看与大师的区别:

 从投资策略上,投资大师是保住资本、确保资产稳定增长;一般投资者是希望从股市拼命赚钱,但可能最后连老本都保不住。

 从风险控制方面,投资大师是精算风险,不愿意现况超出掌控;一般投资者是追逐高风险高报酬,很容易颗粒无收。

 从投资决策上,投资大师都严守自己的逻辑与纪律;一般投资者是跟风、人云亦云,也就会“追涨杀跌”。

 从投资交易成本上,投资大师是尽可能省下不必要的支出;一般投资者是忽略交易成本的侵蚀,短线频繁,赚的都没能把亏的弥补上。

 从投资领域上,大师是只投资自己熟悉的;一般投资者买了什么公司自己都不了解,以至经常发生该卖时不卖,该买的时候却害怕买。

理财师Selena“我们知道你在2002年时,和别人合伙开了家私募基金的公司,在股市跌跌不休的年代去开公司,是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丁海 “随着调整了投资策略, 我个人财富的重新高速增长,极大增强我的信心,基于对长线价值投资的清晰理解。我希望为更多的人进行理性投资,所以就在2002年初和朋友合伙开了公司。”

“其实我在东山再起时, 就已经有了很多的追随者,但2006年前,我公司基本都是亏钱的。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这些忠实的‘粉丝’喝喝茶、打打高尔夫球、到处去看房子买商铺收租金。要一个常年浸在股市里头的人不讨论股票,只是去收一下两三万的租金,这样的日子真是很难受的,我简直觉得自己步入退休时代,廉颇老矣。”

“偶尔,我像一个猎人,趁股市有个小小回调,炒个短线差价打打牙祭;更多的时候,我像一个农夫,给‘粉丝’说价值投资,为春天的来临播种。因为我相信中国的GDP每年都高速增长,而作为温度计的股市年年都跌的情况是不正常的。”

“也正因为自己开公司,年年亏,我作为一个经营者去思考自己公司的运作时,思维方式的转变也影响了我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准确来说,我以企业的管理者而不是证券分析师的角度去关注我认为可以投资的公司,结果是,当牛市来临时,我和我的粉丝已经做好准备!”

理财师Selena“准备?,后来怎么样呢?”

丁海

“我们找到可以低吸并长期投资的公司。你想一下, 在股市起来时, 最受惠的是什么公司? 券商!看看中信证券, 你就知道了我们的收益吧, 到现在为止,两年20倍。当然这只是我们组合中的一个公司。”

“投资策略为我和客户带来丰厚的收益,从小虾米变成大鱼,当然大鳄是谈不上的。但另一方面,我作为私募的经理,更难的是与我的客户沟通,总会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 如何坚持你手中所拥有的,而不是随意的赎回和对比别人的收益率!如何在市场疯涨的时候,理性地分段斩获。并在市场大调整时,如何不恐慌?!

“其实,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中,最终决定你命运的,不是股票市场,而是投资者自己的心理!试想一下,当别人的股票在疯涨,而你的不涨的时候,最难的是你仍然坚持你自己的选择!股票总是青睐那些对它坚持的人,当然,前提是这只股票是好股票!”

“你看看现在的招商银行,我相信有很多的投资者买过这只股票,我们过去三年一直投资招商银行!作为一间总部在深圳的股份制银行,我们经常去走访,认为这是一间值得投资的银行,从04年上市到06年的9月份,我们一直吸纳,但它一直徘徊在6元到8元之间,你能忍受这两年吗?当07年上半年,许多股票都涨上天了,它就像一直蜗牛还在慢慢爬,你会不会嫌它慢,抛掉呢?直到现在,我们还是非常看好这只股票,只要它的基本面不变,我们还是一直持有,它是我们长线投资组合中的一只股票。”

理财师总结

其实好股票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知道招商银行是好股票,问题是你认同了,但你没有买,或你买了,但在什么价位买,或你在什么价位卖?而这反映了什么呢?股票市场是由人组成的,心理因素影响市场价格波动,从而也影响了每个人的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到你的投资业绩。

向专家学投资,其实,不仅仅是看专家买什么股票,更重要是从专家身上找到他为什么成功的原因。从丁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老掉牙的“价值投资”再次显示它的威力。而我们从丁海‘成功失败成功的心理轨迹’上,看到他善于思考和努力改变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95年前,赚钱对于丁海是一种运气,95年后,丁海更多地去研究中国特定的经济历史与政府决策,更多地去分析投资热点来源与公司的价值,更多地去培养自己忍耐与坚持的投资心理与态度。职业的投资人士与业余的区别就在于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洞悉和把握。

所以,在投身股市前,先问自己:

1) 你了解股票市场吗?

2) 你对中国股市的信任程度有多大?

3) 你期望从股票投资中得到怎样的回报?

4) 你是一个短线投资者还是长线的投资者?

5) 如果突如其来的股市大跌导致手中的股票暴跌,你能忍受多久和多深的跌幅?

记住,投资前,先对自己进行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测试。

Part Two右手丁海的家庭

现在的丁海拥有令人羡慕的家庭,一个温柔持家的太太和一个可爱机灵的两岁儿子。虽然已经达到财务自由,但生活当中有些特殊的规划需要理财师给予意见。

风险保障家庭安全垫

理财师Selena“在许多人的眼中,都认为你的家庭已经财务自由了,你自己是怎么看的呢?

丁海 “财务自由是见仁见智的,我的看法是到了某一个阶段,多少钱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做什么事情去影响别人。对于将来,我总在想:50岁退休,我和我的家人需要有什么样的风险保障?”

理财师总结:从丁海目前个人与家庭的现金流来看,流动资产占比 75 % (流动性资产/总资产),资金的流动性是非常充足的,但从现有的理财金字塔来看,却是不平衡的。丁海只给自己和妻子买了各50万的意外险和各100万的医疗险。对于一个年收入为800万的家庭来说,每年所交保费只占 0.75%,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在寿险保障上,配置不平衡,险种单一。

理财师Selena“可以问一下,当初你为什么选择意外和医疗险呢?不考虑其他的保险了吗?”

丁海Selena “我不大相信保险,当初买这两样的保险纯粹是朋友介绍,卖个人情的, 同时, 95年那场病让我觉得必要买医疗险。许多人都介绍保险产品给我,我一看收益,不行,那么低,我还不如自己操刀,对吧?别忘了我是做投资的。”

理财师总结:从丁海的情况来看,有以下个误区:

1. 保险是风险的控制阀,它的功能是投资所不能完成的。

保险是以明确的小投入来弥补不明确的大损失,保险金在遭遇残医病死的重大变故时,可发挥周转金、急难救助金等活钱的功能。而你的股票、基金、公司股权在变现就急时,就可能面临折损及亏本的境况,得不偿失。即使像李嘉诚这样富有的人,也不吝金钱给自己和家人买了足够的保险。

2. 保险不能胡乱买,也不是买得越多越好。

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保险和多少保险呢?具体来说,选择的方式,可根据收入、工作性质、医疗需求、生涯规划等各方面加以考虑。专家建议“双十原则”来估算适当的保费预算和保额需求,即保费支出以年收入的1/10为原则,保额需求为年收入的10倍,若支出超过1/10,恐怕会造成经济负担,保额需求过大,恐怕是浪费。

从丁海的情况来看,我们估计,丁海一家应有8000万保额,年交保费上限为80万元, 在保险产品上要考虑定额寿险、终身寿险、重大疾病险的品种来建筑风险防护网。

特殊规划-1.创业设想

丁海 “你知道我的太太是广东人,喜欢煲汤,做的菜很不错,但最近她有点不开心,天天和我吵着要开家靓汤餐厅,我觉得她不是做生意的料,不知道为何有这样的想法?你帮我劝劝她!”

丁海的太太,大学毕业两年后就结婚了,至今十年。理财师与她相识有一段时间,便有以下的对话:

理财师Selena“听你的先生说,你挺想开一家以卖靓汤为主的餐厅喔,那不错呀,可以让更多的人尝到你的手艺!”

丁海的太太

“是有这样的念头。我喜欢烹饪,尤其喜欢煲汤。前段时间,有电视台的朋友请我去评价一下他们的美食节目,结果,他们说,这么好的手艺不要浪费,不如开个餐厅,既可赚钱又可受惠于人呀,不要老呆在家里,都没人认识了。你也知道,我一怀孕,就不再上班了,现在孩子都两岁了,马上就要上幼儿园。我也觉得自己的生活会越来越闷的。”

理财师Selena“那你打算怎么开?你的先生的意见如何呢?”

丁海的太太

“电视台的朋友就说入股,大家凑钱,但主要还是由我负责,餐厅的菜式主题、师傅的培养呀,想一下,开好了也不容易,就想老公帮忙。老公开公司,又分析那么多的行业,有点经验吧。但我老公不喜欢,他说隔行如隔山,两人都不熟悉餐饮业,开了会倒闭。而且说我一个闲惯的人,怎会再去适应忙碌的老板生活?我就不服气,和他闹了几次”

“其实,我是心里发慌,在家两年多,简直和社会脱节。以前上班还有同事嘻嘻哈哈。好朋友又不可能经常陪你。去小区,总是家长里短,不是很喜欢。再这样下去,变成黄脸婆,和老公变得无话可说,不就婚姻危机了吗?”

理财师总结:

丁海说的没错,创业前,先考虑这是不是自己所熟悉的行业,所谓不熟不做。

一. 熟悉创业流程

让我们来看看,如果你打算在餐饮业里一展身手,需要有如下的步骤:

1. 市场需求调查及选址

2. 初始投资的预算

3. 申请食品许可等必须程序

4. 劳动力与雇佣

5. 投资回报估算

6. 经营管理

7.

二.职业测试及评估

同时,我们不要忘记,创业前,可以先到专业的咨询机构给自己做一个职业测试及评估,重新评估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以便更了解自己适合哪类行业及自己适合做什么。丁海的太太去做了职业咨询后,评估结果显示她是一个创造型的人,喜欢手工艺品,有自己独特的品味,这也说明她喜欢烹饪的原因。但同时,她性格温和,对事业追求的意愿不强烈,喜欢家庭生活,与人为善,并不适合创业。

TIPS:心理咨询范畴的霍氏职业兴趣测评量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等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爱好。

三.关注女性创业心理

从丁海的太太开餐厅的想法来看,深层的原因是人生角色定位不清晰和自身价值的实现需求产生矛盾,同时也对婚姻关系开始焦虑。

建议丁海的太太慎重考虑开餐厅的想法,毕竟做餐厅的老板和自己喜欢烹饪煮东西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要延续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同时又想开阔自己的人际交往的圈子,寻找自己的人生角色,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担任餐厅的美食顾问或去开班授徒,既不累,老公也赞同。

TIPS: 题外音:在典型的男挣钱、女管家的家庭模式里,双方的经济地位失衡将引起女性心理变化,尤其在生育后,女性会因缺乏经济支持和足够的外界接触,容易对自身的社会角色模糊及产生对婚姻关系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应及时沟通,甚至可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特殊规划-2.迁移规划

丁海 “两年前,我透过别人知道在香港生孩子,孩子就可以拿到香港的身份证的,考虑到进出境的自由,太太就决定在香港生BB。但现在,每天七点半和下午四点半,你从深圳皇岗过境处就会看到,许多香港出生的孩子(父母是内地户口)奔波深港两地,好辛苦啊!考虑到将来的学习,我希望我们将来在香港可以照顾到儿子,给他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但那样是否意味着我们要移民香港?如果移民,我需要怎么申请?”

理财师总结:

的确香港公民自由出境,的确带来了很多的方便,现在有很多的人想去香港定居,这再深圳、广州等华南很多地区,是一种流行的趋势,但是,

要成为香港居民,可申请 “资本投资者计划” 的方式来香港,此方式是最快捷的,申请时无需到香港,申请时间只需8-12个星期,可自由往来香港。

申请条件是:

1. 到港时已经年满18岁;

2. 在提出申请前的两年,拥有不少于港币650万元的净资产;

3. 在向入境处递交申请书前的六个月内,或在申请获入境处原则上批准后的六个月内,把不少于港币650万元投资在获许投资资产类别上,资产类别分别为

 在香港的商用、工业或住宅、或混合用途的楼宇,包括土地和楼花

 须以港元进行交易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票

 须以港元为单位,包括由以下机构发行或全面保证的定息或浮息工具和可转换债券

 以港元为单位,由《银行业条例》订明的认可机构发行的存款证

 投资合资格的并在入境事务处的网页和更新的集体投资计划

在办理程序上,可以委托移民中介机构办理。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国内公民(即中国籍不具有任何国家的永久居留身份)是不可以直接申请,需要通过申请第三方的国家(如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的永久居民居留权,方可申请移民香港。移民中介机构通常会为你办理第三方国家的永久居民居留权,时间只需要2-4个星期左右。

特殊规划-3旅游规划

丁海 “我和太太都酷爱旅游,中国几乎都走遍了。我们想明年开始,每年去海外一个国家。曾经跟旅行团去了欧洲,‘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观光实在不想要, 所以我们打算自己去, 要求是深度的旅游, 像自己开车呀, 多好, 不需要多豪华, 经济实惠那种, 但又需要玩得开心的, 而且还有个目的, 去考察一下哪个国家适合宝贝儿子将来留学。你看我们该怎么准备?”

理财师总结:

要想每年去一个海外的国家,并且要深度地旅游,缺不了前期的准备功夫。主要包括:

1. 一份提早半年至9个月的旅游计划: 定下将旅游的国家、目的和路线、适合旅游的最佳季节、交通和住宿情况、签证流程;

2. 提早准备存款准备金,一般出境自由行的签证需要提供半年以上足够的银行存款。

TIPS:即使你的股票有100万,足以应付去几个国家的奢华旅游,但银行存款只有1万元,签证官是不理睬你的,直接盖“拒签”章;那大致准备多少呢?大致为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三倍金额,但为了签证成功,还可以附上房产证明和股票现值单,以证明你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并且出境仅仅为了旅游而已。

3. 提早一至两个月申请签证,并将申请资料准备妥当。

4. 查看航班价格,提早订机票可以享受很多的优惠折扣,尤其是在西欧,申根国家之间更是以飞机代步,比搭乘火车和大巴还要便宜。

其实,自己申请出境旅游并不麻烦,关键是把申请文件做好并且有足够的资金证明你出境的目的。当然,也可以交给旅行社办理签证并代办订票和住宿等。

理财师后记:

私募基金的身份总让我们很好奇他们是如何投资与理财的。事实上,他们和我们一样普通,但他们对投资上的把握,例如对自身投资心理和行为的了解和把握,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丁海的太太一个月后再找到理财师,她说考虑后,发现自己的确不适合做生意,虽然放弃开餐厅的想法,但是却和电视台谈成了一个项目合作,共同开发一个美食栏目。“说不定,我也会像凤凰电视台的沈星做成一个‘靓太私房菜’,我的先生非常支持我呀。”丁海的太太的快乐溢于言表。

第9篇:理财规划与投资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

从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时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理财服务模式,整个趋势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暴露出一些问题,而且国外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一些优势正好反衬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劣势。

一、人才问题

要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就国外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成功经验而言,理财人员的专业素养是衡量一个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品质的核心标准。现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人才问题实际上主要包括两方面:缺乏人才和人才流失。

(一)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员

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员应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职业品质(即诚信、守密客观)、熟练的专业职能和顽强的工作态度。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员主要有几个原因:

1、长期的分业经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和信托各自为据,专业领域高度集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技能以银行类业务为主,银行员工在本行业的专业性强且分工细而跨行业的知识和技能较弱,所以现有员工大部分在知识和技能上体现出单一性,而且鲜有实力强的理财团队。

2、个人理财业务毕竟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个人理财业务同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相比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传统的业务一般由某一个专门的员工部门完成,而个人理财业务特别是高端的个人理财业务则需要集合投资专家、会计师、税务师、律师等多方面的人员一起协作完成,银行在专业会计师、税务师、律师等方面的贮备较少,而且以往同这些专业机构和人员合作的内容与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性不大。

3、我国现在还没有完善的理财师资格认证体系,而专业组织和资格认证对该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很重要,理财师资格认证标志着理财师成为一种正式职业,国外的专业组织如美国的国际金融策划联合会致力于制定CFP职业道德、职业要求和从业方式等方面的标准,并提高全球范围内公众对金融策划工作益处的认同,他们的工作有利于提高整体职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资格认证程序则被看作是考核和显示专业人员能力和职业道德行为的最佳途径。2004年9月,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正式成立。2006年6月CFP资格考试第一次在我国开考,我国才拥有了第一批在本土取得CFP资格的理财人员。

4、以前缺少个人理财专业知识的传授,高校的金融学或财务管理专业鲜有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学习的财务管理知识也是以企业为对象的。目前出现了一些个人理财培训项目,但高质量、系统的、权威的个人理财培训课程还,甚至部分理财培训项目(包括一些国外和地区的)内容粗糙、质量不高,连基本的理财理念都不正确。

(二)已有理财人员的流失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仅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员,而且随着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并不断扩张网点,一部分理财人员流入到外资银行。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政策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业务参与竞争,就必须适应并掌握市场的特殊性,对于人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人才本土化。他们需要熟悉我国业务操作的人员,对我国各家银行的高素质人才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猎夺。一个理财人员的离开不仅仅是一个人员的流失,还意味着由这个人员负责的客户也可能跟着流走。特别对个人理财业务来说,一个客户如果习惯了某个专业理财人员为自己进行理财,他可能对这名人员而不是其所供职的银行产生依赖。

二、产品和服务问题

理财产品和服务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实质内容,从客户利益来讲,客户资产的增长,是以商业银行提供物超所值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为前提的,但这恰恰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软肋。

(一)理财产品自主创新和定价能力低

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包括外汇理财产品和人民币理财产品两大类。虽然各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名字各异,实质上区别不大。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运作的时间较短,加之市场上金融工具相对缺乏,使得现阶段商业银行对复杂金融产品的对冲交易能力欠缺。很多银行在发售自己的理财产品时,并没有将产品结构拆开,自己到金融市场中独立操作,而是连同自己的存款以及结构产品打包一起与外资交易对手平盘,不论我国商业银行推出何种理财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只相当于外资银行的零售终端而已。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外资银行的信用评级高,资金实力强,人才丰富,金融技术成熟,他们一般都是金融工具的做市商,可以在银行间进行市场报价,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缺乏对相应定价技术的模式、知识和数据的学习,同时专业设计团队设计能力不强,组合衍生产品的能力与外资银行相比较弱,最次只能被动地接受外资银行的报价。

(二)私人银行业务开展困难

我国已拥有足够的富裕人口基数,具有了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基础。2010年波士顿集团报告称,中国已有67万个家庭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资产,数量位列全球第三位。客户基础有了,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高端的私人银行业务却很困难,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尚没有一家能够提供全面的私人银行服务,除了人才方面的限制外,还有一些原因:一是我国金融市场处于非完全开放状态,政策规定导致在投资产品和外汇交易上有大量限制,我国商业银行没有足够多的理财产品可以选择,给客户提供的不外乎是现有的理财产品,最多是简单地进行产品组合理财规划,而且现阶段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不是很高。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管理特别是个人客户还处在较初级的状态,客户信息系统建立还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集合理财产品都是总行在做,作为分行只是负责归集资金,其他产品都是现成的,分行只充当一个推介产品的角色,实际上无法为客户“量体裁衣”。四是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贵宾理财服务门槛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人民币不等,也有部分国内商业银行打出1000万元的私人银行服务门槛,国际私人银行的门槛一般不低于100万美元的流动资产,私人银行业务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理财服务,成本是很高的,低门槛有利于吸收客户,但另一方面使得收入难以补足成本。

(三)理财产品宣传不详实

我国商业银行在其服务大厅挂出的新的理财产品宣传画,最醒目的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而这个收益率是银行预期的最高收益率,根据挂钩的产品标的在观察期内发生的变化,实际上一些理财产品的收益也是会变化,仅标示最高收益率容易给客户造成误解,一旦理财产品最终没有实现最高收益率,则会引起相应的诉讼,不仅影响银行的形象,最重要的是加大了理财业务的风险。

三、客户问题

我国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对投资理财产生了兴趣,想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我国理财教育的落后,一些居民的理财观念有误区。另外,银行对客户的划分标准单一,个人理财业务不能准确把握不同客户的需求。

(一)理财观念有误区和理财知识缺乏

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应当是基于委托关系,投资理财的风险应由客户承担。对于投资风险的认识,实际上从我国股市的跌宕起伏,股民几进几出经历从大赚到套牢,人们已经有了感知和体验。但对于由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人们大多仍然将其作为储蓄的替代产品,认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同于高收益储蓄,只要投资就会得到宣传册上的收益,绝对安全可靠,投资市场的变化与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没有任何关系,没有意识到理财产品也是有风险,缺乏风险与收益配比的意识,当理财产品收益低于储蓄存款收益时,投资者存在普遍的不满情绪。由于“财不露白”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理财人员在采集客户的资产信息的时候,客户常常有所隐瞒或回避,使得理财人员无法准确地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专业分析和理财规划。另外,一部分客户只期望从理财专业人员得到专业意见和建议,但不愿意将自己的钱财交给别人打理,性的理财业务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市场培养。另外,客户的理财知识比较缺乏,当然客户不可能精通各种理财知识,那样的话专业的理财人员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客户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有助于与理财人员沟通,更好地接受理财服务。

(二)客户细分标准较单一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不仅要关注各理财产品、理财服务为银行带来的利润,还要重视客户利润的分析,不同的客户为企业带来的利润时不一样的。细分客户以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的细分标准较单一,主要以客户的资产金额为划分标准,以资产金额为划分标准是很重要的分类,但不能是唯一的分类。行为、年龄、学历等不同的客户对个人理财的需求各有不同,要想真正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需要对客户进行多标准的细分,最终才能有的放矢。

正视上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系统分析,有些问题是银行自身引起的,有些问题却是市场环境和金融政策所引起的,所以单靠银行自身的改进和提升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还需要依靠外部从业环境的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扬,张宓.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究[J].经济导刊,2010(1).

2、邓恩,卢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导刊,2010(2).

3、王进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09(2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