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技能比赛形式;高职;学生;学习影响
1 问题的提出
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促使职业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技能大赛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的,如何组织技能大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是每个职业院校都面临的课题。本文所说技能大赛组织形式包括技能大赛级别、技能大赛的比赛形式、学生的参赛形式和技能大赛的内容形式等4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则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等7个方面。
本文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研究技能大赛不同组织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情况,即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是否提高了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是否提高了参赛者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否促进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二是,研究什么样的比赛形式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以使今后举办的技能大赛形式更加完善,效果更好。
2 文献综述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职业技能大赛的研究较为鲜见;在国内也不多见,相关研究一般以技能大赛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居多,对技能大赛宏观层面上的研究也比较多见;只有个别学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与促进进行了研究。王军、林辉吉在《技能大赛对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力研究》一文中,对技能大赛要求参赛学生所具备的稳定的心理状态、规范的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邬君芳、吴红静、黄丹在《职业技能大赛对我院护理专业学生的影响》一文中,介绍了技能大赛对该院护理专业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并未就技能大赛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作出专门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14至2015年,我们课题组针对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等4个职业技术学院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在校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生,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14份。从总体来看,不论何种形式的技能比赛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但是比赛形式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不同,甚至有较大的差别。
3.1 技能大赛级别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我们按参赛范围将技能大赛分为了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4个级别。考虑到我国目前对技能比赛没有权威的级别划分,各个学校对比赛级别的认定不尽相同,我们将比赛级别按地域范围划分,不按主办方的行政级别划分;校级指某个学校范围内的比赛;市级指某个城市内部学校间的比赛;省级则是全省范围的比赛,而国家级指全国范围的比赛。各个级别的技能比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结果详见表1。
由表格1可以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市级、校级比赛对学生的学习促进作用更大。在回收的400多份问卷中,参加过国家级比赛的有19人次,参加过省级比赛的有30人次,参加过市级比赛的有57人次,参加过校级比赛的有191人次,校级比赛的参与数量远远超过其它级别的比赛。可见,虽然校级比赛级别低,但是其举办形式灵活、教师对比赛内容、比赛形式把控度高,对学生的影响范围大,其作用不容轻视。
3.2 技能大赛的比赛形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我们将技能大赛的比赛形式分为纯动手型、理论+实践型两种类型,本次调查中分别有131、290人次参加。在这两种类型的比赛中,认为比赛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或提高的比例详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纯动手型的比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动手能力的促进明显高于理论加动手型的比赛;而对自学能力的促进、相关课程成绩的影响、其它课程成绩的影响方面,理论加动手型的比赛则优于纯动手型比赛;在学习兴趣、个人意志力、理论学习等方面,两者的影响相差不大。
3.3 学生参赛形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学生的参赛形式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种形式,二者对学生学习促进的比例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个人赛优于团体赛,在提高自学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课程成绩、学习兴趣、理论学习方面,团体赛均优于个人赛;而在提高个人意志力、提高动手能力方面,两者相差不大。在参赛人数上,个人赛和团体赛的数量分别为126人、298人,由此可以看出,目前职业院校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视。
3.4 技能大赛的内容形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技能大赛的内容形式分为全部在课堂上学习过、部分学习过和没有学习过3种形式,该3种形式对学生学习的促进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如果比赛内容全部都在课堂上学习过,则对提高相关课程成绩、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如果比赛内容只有部分在课堂上学习过,则对提高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有更好的帮助;而如果比赛内容没有在课堂上学习过,则利于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课程成绩、个人意志力并促进理论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平时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需要老师多加引导,而如果产生了学习成就感,则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赛前准备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赛前准备指指导老师是否对学生进行了集中培训,从表5可以看出,有赛前培训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各种能力的提高。此项调查也进一步印证了第四项中高职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学习依赖性较强的结论。
4 结论
4.1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形式的技能比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技能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程成绩、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个人意志力;团队形式的比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直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团体赛比个人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学习能力。团体赛中的分工合作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团体合作中又能产生思维碰撞火花,对学生开拓思路、改善思维方式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研究性学习;毕业设计
作者简介:曹丽华(197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李勇(1964-),男,辽宁本溪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研究课题——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33-02
研究性学习,即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从广义理解,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1]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思维发生变化,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2,3]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已学专业知识的使用过程,又有对专业知识的创新过程,非常适合以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该学习方法能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不断激励学生,并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建立相互关系的独特机会。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或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或理论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中外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总结提高、编制设计说明书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使学生在创新和实践方面得到一次系统的基本训练,达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基于问题、面向实际,凸显自主探究、合作互动,重点体现在“提出问题、自主研究、讨论互动、批判改进”等核心环节。[4]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体系,按照学习专题的内容的性质和学习方式划分,其主要形式有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4]因此,在毕业设计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很好地实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实现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和学生的选题
第一,毕业设计题目设定的基本要求是遵循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符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第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要理论联系实践,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工程实际,体现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生产实际、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辅相成的认识。
第三,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要因学生个体的差异难易结合,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到所学知识的有用之处,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第四,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但又不失对本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
第五,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一般可分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实践)和综合等类型。本专业学生结合工程实践类课题的比例应不少于80%,首先保证基本工程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提高性的、拓展性的研究专题;其次结合实际任务进行的毕业设计,应选择那些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第六,毕业设计题目设定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课题,然后根据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最后的确定。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根据选取的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研究性的毕业设计,但目标要明确、工作量要适当。
第七,学生除了选择指导教师设定的毕业设计题目外,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和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然后请指导教师审定后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
三、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组织与实施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利用大学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导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但要学会查找资料、归纳总结,还要选取恰当的方法、手段,学会和导师交流,学会思考和创新。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有目的、有差异、有选择的设定毕业设计题目,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能使学生在研究中有所创新,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的研究性学习过程
毕业设计采取个人独立研究的方式。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设定若干个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指导教师给出题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相对独立的开展研究,用17周的时间完成整个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一本。毕业设计具体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见图1。
3.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
(1)对毕业设计题目的理解。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就研究题目的意义、所涉及的知识及存在的争议去理解毕业设计题目。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分析该毕业设计题目所涉及的问题,有批判的去思考,大胆的去创新。
(2)搜集、分析、整理资料。查找与毕业设计题目设定的任务相关的国内外资料,深入理解毕业设计的任务,掌握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手段。
(3)开展调查研究和拟定研究方法。学生可根据个人理解对课题进行初步的研究,提出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路,以及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撰写开题报告。
(4)讨论与修正。学生将初步研究的结果,在指导检查时或课余时间,与指导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汲取他人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部分毕业设计内容的研究方法,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快乐与收获。
(5)开展深入研究。学生根据之前对课题的理解和拟定的初步思路,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利用以往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还可能遇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其进行独立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客观地、辩证地去分析和思考,以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6)撰写毕业论文。让学生按照毕业设计的撰写规范来汇报自己的结论,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扩大影响。撰写毕业设计大论文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将自己所研究的感兴趣的课题,通过查资料、钻研、质疑、解决的过程,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对他们以后参加工作进行专业性的总结有很大的帮助。
四、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真理的过程。[4]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平等地参与毕业设计题目的研究,启发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学生的启发者、引导者、激励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尤其要注意在与学生相处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与学生交换和分享各自对知识、生活的认识时,应尊重、理解和包容学生的不同看法,甚至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批评。
1.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交叉应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性质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所涉及的知识远远超过某些固定的范围,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的问题也与传统的毕业设计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知识的交叉应用能力,才能解答学生的质疑和困惑。
2.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
这是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指导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要剖析题目的研究思路、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工程实践。如果自身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没有这个领域的工程实践,对学生的指导就缺少了说服力,也就不能激起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启发式思维。
3.工作的热情和教学的投入
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要热爱教学和投入教学,要研究学生的需求、思维的方式和个体的差异,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要注重学生获取、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4.毕业论文撰写指导
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对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研究情况的归纳与总结。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格式,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和交流形式。同时,指导学生总结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收获,包括心理上的成长。在毕业设计的答辩中去展示成果,让学生的创新才智在进一步的思辩争论中得以发展。
五、结论
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质疑、解疑、创新、总结和交流的能力,真正实现毕业设计的预期目标,同时也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一个体现。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闫守发.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J].辽宁师专学报,2005,7(1).
[2]刘长风,刘学贵,冯静薇,等.研究性学习在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0).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关于其定义,国内运用比较多的则是我国教育家王坦提出的说法。他指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优势互补,让学生都参与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合理分组,可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让性格活泼外向的同学带动小组的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各司其职,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也避免了传统英语课堂中学习好的同学“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同学“吃不了”的弊端。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 一起动手动脑,碰撞思想的火花,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个体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发展。
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宽松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加了学生语言交流的机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1、合作学习顺应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式
国家2008年启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14和19条中明确规定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顺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我院的高职英语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英语技能。”因此,在今后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并实践合作学习已是势在必行。
2、合作学习是改善高职英语大班化教学现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生源人数也成“跳跃式”增长,师资等各种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为此,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人数多,纪律乱,课堂活动组织困难等现象也相继出现。这种情况下,想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3、合作学习可改善90后大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的弱点
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性格孤僻、心胸狭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愿与他人合作或缺乏合作、沟通的技能。这些现象不仅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此以往下去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理应成为高职英语课的重要内容。
三、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发展的新形式并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自身特点,许多高职院校都已在英语教学中实践了合作学习策略,收效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合作学习中分组不合理
有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简单的认为分组就是在班内学生划分为几个小部分。没有考虑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及家庭背景等的差异,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优化,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分组方法有两种:就近组合和异质组合。其中异质组合使用的更多一些。异质组合,也称多元组合,是指按照能力高与低、擅长与不擅长口头表达、好动与好静、喜欢理科类与喜欢文科类、男生与女生等标准来划分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方法能促进合作,信息和观点流动传递快,从而为对话提供动机,为分享提供需要,能激发兴趣和能力为,积极完成小组任务。
2、组内责任不明确,缺乏分工协作
很多教师认为划分了小组,布置了学习任务就万事大吉了,并没有明确组内成员的责任。导致有的组员包办小组全部的学习任务,有些组员却置身事外,拒绝参加活动等现象的产生,使得分组学习流于形式,名存实亡。教师或小组长应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检查和评价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保证小组活动卓有成效 。
3、合作学习活动设计不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没有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中,无法体验学习的快乐。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如“小组头脑风暴”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竞赛或游戏活动、辩论活动、“课文复述”活动等,促进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 研究; 外伤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034-01
急性硬膜下血肿在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发生率较高,约占40%,病死率居高不下,其预后与原发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年龄、颅脑合并伤、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有关。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0月,共收治了161例急性硬膜下血肿,85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清除颅内血肿,76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清除颅内血肿。回顾性对比研究证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好于常规骨瓣开颅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采集于本院自2005年1月~2009年10月的161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中男108例,女53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中位值)33.76岁。全部病人在伤后6 h内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
1.2受伤原因161例均为闭合性颅脑外伤。交通伤128例,坠落伤23例,打击伤5例,跌伤4例。
1.3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所有病人伤后均呈持续性昏迷,入院时GCS评分3~5分59例,G6~8分83例,9~12分19例;(2)瞳孔改变:双侧瞳孔不等大117例,双侧瞳孔散大25例,双侧瞳孔等大19例。
1.4治疗方法全部病例手术前后的治疗方法均按照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要求执行。符合手术指征的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病人,开颅手术切口依据血肿部位而定。对位于额颞或额颞顶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病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另一组病人采用额颞改良皮瓣或对应部位的马蹄形皮瓣,双额部血肿采用大冠状瓣,分组情况参见表1。对伴有呼吸改变者或GCS评分低于8分者,常规行气管切开术加呼吸机辅助呼吸。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组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去除骨瓣硬脑膜减张缝合。
2结果
2.1两组临床病人的性别、年龄、GCS评分值、血肿大小、手术时间等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2。
2.2伤后随访平均6个月,按GOS评估法判断疗效。标准外伤大骨瓣组85例中,痊愈24例、轻残25例、重残16例、植物状态生存3例、死亡17例;常规骨瓣组76例中。痊愈14例、轻残16例、重残18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死亡26例。
2.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颅内压升高急速,伤情严重者预后差,其原因不仅仅由于出血,继发性脑水肿和脑梗死也是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因素。临床救治时间紧迫,而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挽救病人生命和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急性硬膜下血肿常合并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此类病人往往继发严重的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其病死率及病残率均明显高于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或急性硬膜外血肿。目前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死亡率仍超过40%,其预后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年龄及颅脑合并伤有关,同时与手术的时机及手术方式也有关。采用去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目的,是彻底清除颅内占位性血肿及坏死的脑组织,降低颅内压,在发生不可逆脑干损伤之前阻断或减轻继发性脑损伤。而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较传统的开颅术,更加能彻底清除颅内占位性血肿及坏死的脑组织,降低颅内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优点为:(1)较传统的开颅骨瓣其暴露范围广,能彻底暴露出血部位并止血,特别是能同时彻底暴露额颞极和额叶眶面的脑内血肿和坏死的脑组织,而传统的双侧大冠状瓣、额颞瓣和颗顶瓣不能同时暴露额颞极或额叶眶面,无法彻底清除额颞极和额叶眶面的脑内血肿和坏死的脑组织.而对冲伤病人往往同时存在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额颞极和额叶眶面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2)容易暴露并控制矢状窦、桥静脉、横窦及岩窦的破裂出血;(3)容易暴露颅中窝颅底.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组中有4例合并颅中窝颅底骨折伴硬膜外血肿,血肿得到彻底清除,而传统的开颅骨瓣组中术后复查头颅CT有5例见颅中窝底残留硬膜外血肿;(4)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其去骨瓣的骨窗面积达12cm×15cm,而传统的开颅术其去骨瓣的骨窗面积往往小于10cm×10cm,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的切口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开颅组。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尽管使一部分极重危的病人得到存活,但其致残程度仍相当严重,这说明手术只能在发生不可逆脑干损伤之前阻断或减轻继发性脑损伤而不能使已经坏死的脑组织功能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
[2] 江基尧.介绍一种美国临床常用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381.
关键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必要性 可行性
进入21世纪,汽车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据中国汽车行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辆,私车已经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60%左右,这标志着中国汽车消费已进入以私人消费为主的阶段,我国已步入汽车消费的黄金时期。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服务市场也随之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汽车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服务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其整体组织、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提升汽车服务企业整体水平日益成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企业整体水平提高与发展的关键是企业从业人员总体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同时,《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2011年到2015年,武汉市将投入124亿元办教育,提前5年完成国家规定的“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同时,该规划还着重提出“十二五”期间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申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武汉商学院。政府的大力支持使我校汽车专业提升办学层次迎来了历史机遇。
一、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申办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1.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汽车服务人才需求,服务武汉乃至湖北经济建设的需要
据相关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年汽车产量将稳定在1500万辆以上。2010年,汽车产销量已突破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汽车产销量超越美国稳居全球第一位。2011年,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全年汽车产销量超过1800万辆。专家预测,2015年的汽车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全球汽车产销中心将逐渐向中国转移。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汽车服务业。而在此背景下,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汽车服务人才在数量及质量上的严重不足。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汽车服务人才,尤其是应用型高级汽车服务工程人才是提升汽车服务企业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近几年来汽车服务人才一直是人才市场的热点,应用型高级汽车服务工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然而,另一方面,未来几年内汽车服务人才全面紧缺。据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副主任汤海山提供的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50万,维修人才缺口80万。未来5~10年内,包括汽车营销、维修、管理等方面的汽车服务人才持续紧缺。而据国家发改委调查数据,2011年,我国汽车服务市场从业人员达356.87万人。根据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预测,2015年前后,我国汽车服务市场从业人员将达到500万人。由此可见,汽车服务市场对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极为旺盛。
市场对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专业背景和层次上。伴随着汽车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汽车服务岗位不断专业化和精细化,汽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对汽车服务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等也有了更高的标准。
湖北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是现代制造业,尤其是以汽车产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点。《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创新汽车市场服务体系,努力打造汽车研发——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汽车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武汉是湖北汽车产业的龙头,截至2011年,武汉已拥有超过500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千余家汽车服务企业。一个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全省的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的格局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汽车服务市场正在高速发展。如此规模的汽车服务市场,必然需要相当规模的人才支撑。汽车服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推动这个巨大汽车服务市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在汽车产业成熟的国家里,汽车服务人才约有32%为本科层次。然而,截至2011年,武汉市汽车服务(或相关行业)专业人才近3万人,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却不足1500人,约为5%,该比例明显偏低。如果考虑到汽车服务企业扩大规模、企业升级等因素,本科学历的人数比例更低。若放眼全省,汽车服务本科层次人才的缺口将更加突出。不仅如此,在就业岗位上,本科层次人才更多的集中于管理层,在汽车故障诊断、汽车市场营销与策划等汽车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才能胜任的岗位,还主要以专科层次人才为主,不能满足汽车技术及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要求。
为此,我校申办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契合了湖北省及武汉市 “十二五”规划中满足汽车服务领域人才需求,为汽车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提供人才支持。
2.武汉乃至湖北汽车服务人才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的需要
从武汉市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服务从业人员总体上存在着职业技能型人才持平,而中高级人才尤其是应用型高级工程类人才稀缺的状况。从人才层次需求来看,对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本科汽车工程人才的需求已成为汽车服务后市场领域人才需求的主体。
作为汽车服务领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应当同时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这种人才既不是研究型的从事专业分析、科研和教学的人才,也不同于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而是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兼有技术服务、营销管理综合能力的工程类人才。其显著特征是具有本科学历,具备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所具备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具体而言,实践能力的核心是故障诊断和检测能力;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汽车营销和技术服务能力以及汽车后市场企业管理能力。而上述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和特色所在。
要解决武汉市“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存在巨大缺口这一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不合理的人才结构问题,只有通过专业、系统的应用型本科学历教育和具有特色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实践操作应用能力,从而达到优化人才结构,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需求的目的。
3.提升汽车专业办学水平,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需要
2004年以来,我校汽车专业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技能型汽车服务人才,服务了武汉乃至湖北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但由于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对汽车服务人才需求结构的要求发生改变,特别是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的需求在较长的时期内一直处于供需紧张的状况,导致其供求结构严重失衡。虽然近年来开设汽车专业的高职高专越来越多,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解决不了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紧缺的问题,制约了汽车服务市场的发展。
因此,我校只有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适时稳妥地提升办学层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按照本科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才能够提升汽车专业的办学水平,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申办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直以来,我校始终秉承“与服务经济共进,与行业企业共赢”的办学理念,在汽车专业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专兼结合,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坚信,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我校申办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是可行的。
我校目前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两个专科专业(以下统称:汽车专业)。汽车专业自2004年开设以来,始终秉承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湖北省和武汉市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宗旨,依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的独特区域优势,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专业建设成果丰硕。近年来连续获批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省级实训基地、武汉市品牌专业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近5年来,汽车专业招生规模稳定在每年280人左右,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汽车检测维修能力、汽车营销及售后服务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专业办学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大力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实验(实训)条件大为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日益提高。汽车专业实验室目前已拥有总值逾800万元的各类汽车实验(实训)设备,规模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汽车专业还拥有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几年来已经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中青年教学团队,拥有包括3名教授(含1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名副教授在内的中青年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共有教师28名(含“双师型”教师13名,楚天技能名师1名,汽车实验(实训)教师5名)。教学团队近半数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均有汽车专业学习经历或具有汽车企业工作经历,学缘结构优良。团队中既有40岁以上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有知识面宽广、知识结构良好、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团队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既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拥有熟练的实践技能。
综上所述,我校申办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非常必要且切实可行的。这一举措,既能顺应武汉市乃至湖北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能弥补汽车服务业对本科应用型汽车工程人才的需求,还能使我校办学实力较强的汽车专业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为武汉市乃至于湖北省汽车服务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龚文资.汽车服务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与研究.职教通讯,2012,(5).
[2]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4-1.
[3]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长江日报,2011-3-23.
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工作,将继续以全教会精神为指针,认真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校物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小组,共同研究,促使课程改革。 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⑴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⑵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⑶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⑷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⑸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洋思经验,借鉴洋思中学?quot;三级备课"做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3.组织学习教材教法,熟悉教材体系及教学要求。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加强江苏省级教科研课题《初中物理"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和溧阳市级教科研课题《指导物理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
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中考成绩。
六、其它工作
1.积极参加溧阳市教育学会物理专业研究会的第二届年会,组织教师撰写论文,进行评选。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间歇性血液透析;急性肾衰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the continuity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treatments for severe acute renal failure effect. Methods will be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9 to June 2010 severe acute renal failure were 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therapy,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ompared with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cr) serum creatinine, urea nitrogen (BUN), endogenous creatinine (Ccr) level and half a year's survival.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suri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alf 52.5% 80.0% group, P < 0.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Scr, BUN, Ccr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of severe acute renal failure effect is good.
【Keywords】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Acute renal failure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重症急性肾衰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常存在高分解代谢和容量负荷、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预后较差[1]。血液透析是一种较为安全易行且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技术,自应用以来在治疗肾功能衰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以其溶质清除率高、生物相容性好,血液动力学稳定等特点,成为重症肾衰竭的常用方法。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40例重症急性肾衰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肾衰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肾脏病学》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26岁~77岁,平均(57.9±14.2)岁。器官功能衰竭>2个,基础疾病包括重度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药物中毒以及脑血管意外等。32例处于昏迷状态,25例低血压,25例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合并糖尿病肾病25例,高血压20例。将该组患者按照双盲实验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例、体重指数、疗程、合并症、原发病、血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溶毒、洗胃、保护脏器功能、抗休克、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给予血糖、血压控制治疗,进行纠正酸中毒、贫血、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治疗,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磷、低脂饮食。⑴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股静脉或颈内静脉。采用德国生产F 60聚砜膜透析器,表面积为1.3 m2,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3~5h,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50~300 ml/min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有出血者采用无肝素透析观察6个月。⑵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HF1200血滤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BM25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管路和滤器每24h更换一次,透析液床旁配制,采用Seldinger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置管建立血液通路,均采用前稀释法输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电解质浓度及酸碱浓度,置换液量3~4L/h,透析液流量250 ml/min,首剂0.2~0.7mg/kg,每2h追加一次,每次治疗时间6~7h,每日输入置换液(前稀释法)11~18L。用吸痰器连接滤器滤液出口并通过调节吸痰器负压控制超滤速度,无出血者用普通肝素抗凝,有出血者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首剂2500~5000U,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每30min测量血压、呼吸、心率1次,血压不稳定15min测量1次。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Ccr)的水平以及半年内的存活率。血清Scr采用采用碱性苦味酸法,BUN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内生肌酐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分析法,生化分析分析仪为日立7180,试剂由武汉博士的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3.0 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半年内生存者32例,死亡8例,生存率为80.0%(32/40)。对照组半年内生存者21例,死亡10例,生存率为52.5%(21/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2-1 两组患者Scr、BUN、Ccr改善情况分析
注:治疗前后相比,P
3 讨论
CRRT时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IHD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能与透析液成分、血膜反应、血气参数变化迅速以及容量和渗量的快速变化有关。本文IHD组透析中发生严重低血压者占18.9%,其中心律失常占9.5%,透析中低血压主要发生在第一小时,从而使透析充分性及脱水受限。而在CRRT组,50例需用升压药及33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在CRRT中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能耐受CRRT技术。作者认为,多数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能耐受IHD,而CRRT是缓慢和等渗性脱水,发生休克和严重液体超负荷,必须清除大量液体者也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在CRRT中可以在任何时间内调控水和溶质清除参数,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CRRT时低温能使末稍血管阻力和心输出量增加,同时清除大量的炎症介质,也改善心功能。本文结论与文献报道是一致的。最近已有研究表明,ARF伴高分解代谢状态,需要充分透析,清除氮质代谢产物,可以影响ARF的预后。早期文献认为不能充分控制氮质血症是CRRT一个缺点。但几乎没有直接对比CRRT和IHD对机体代谢影响的研究。目前认为CRRT控制氮质血症和电解质/酸碱失衡的效果比IHD更好。
随着有创检查或治疗、疑难大手术的开展和大量药物的使用,重症急性肾衰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血液透析[2]。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合成膜,能够缓慢和等渗性清除液体从而使容量复合得以纠正,有利于保持内环境稳定,血液动力学稳定,且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此外,其在任何时间内改变水和溶质的清除参数,且方法简便易行,可床旁实施,为临床危重病患者救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3]。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性替代治疗在半年内的生存率和溶质清除率方面均显著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P
参考文献
[1]邵凤民,寇灵芝,程巧玲,等.连续性肾脏替代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比较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2):80-81.
[2]钟鸿斌,,黄硕,廖爱能,等.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2007,2(11):674-676.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身边的事物都有着很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知识也有着更大的渴望。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与满足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体会到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学习能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通过合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学习物理的乐趣和成就感,保持对物理这门知识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
另一方面,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多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生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在实验中能够获得乐趣和成就感,也能够满足他们探索猎奇的心理欲望。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该动手做实验的时候就要鼓励学生动手,把初中物理实验课当作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落实,而不是为了避免麻烦就“省事”不做实验,要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习,科学的实验是对知识的检验,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欲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知识孜孜不倦追求的情感。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正确有效的教学措施,转变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目光短浅地放在考试成绩上面。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要培养学生解题的归纳总结能力。知识都是相通的,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知识点之后,在面对五花八门的习题时,要想不乱阵脚,就要追本溯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了“题海战术”,同样是考一个知识点的题目,换了个“马甲”就不认识了,这是让人非常痛心的事情。学习是一个总结归纳的过程,如果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学了这道题的解法换个说法又不知所措,不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往往就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少做题、多思考,解完一道题就要把这一类题型都了然于胸,这样以后无论这类题型怎么变化也应付自如。
二是要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有四个方面的功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课后复习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可以使学习内容掌握得更扎实、温故知新加深对原有知识的记忆、可以使你更好发挥知识的作用。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写预习笔记,指点预习的重难点,可以给一两个提示和问题,让学生去主动思考学习,并且对预习中的困难点做标记,在课堂上提出来。在课后则要通过布置少量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达到复习的效果,温故而知新。学习完一个阶段后,就要求学生对整章节的知识进行一个梳理,把之前所学的知识都连贯起来,整理学习笔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是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法。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进行独立的个体的脑力劳动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思维)研究性活动,它的核心是思考,即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就要做一名合格的“旁观者”,而不是“主宰者”。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指导学生明确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目标,学会记忆和观察身边的事物,打开学习思路,让知识活跃起来,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关键词:英语;笔记;目的;规划;规范;习惯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与培养渗透到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使用笔记策略的缺乏显得较为突出。有的学习方法单一,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只是简单的摘抄,缺乏分析、整理能力。因此,教师应在要求学生记笔记的同时给予必要的策略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一、明确目的,体味收获,引导学生愿记笔记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离开大量语言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学好英语只是空谈。而记笔记是最有效的积累方法。在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增强语言感觉,从而提升英语水平。
重复就是力量。无论是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是易错的问题,巩固并形成正确的观念有一个过程。而一些错误的信息又极其顽强,需要通过不断地整理回顾笔记,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教师应通过检查、评比、竞赛等形式予以规范及鼓励。让他们能持续尝到记笔记带来的学习上的帮助,进而能主动积极地不断优化自己的英语笔记。
二、科学规划、灵活高效,引导学生会记笔记
1.笔记本的选择与分类
根据年级阶段的特点选用适合的笔记本,要有规划性,不可经常更换。科学计划笔记类别及内容,要留有目录页,还可在必要处贴些标签,以便翻阅。要学会使用多本笔记本。如随堂笔记、文化知识摘录、错题本等。
2.笔记内容的甄别与筛选
笔记本里面存放什么内容,直接影响笔记本的使用价值。所记内容应与当前教学重点相结合,次要的知识、一看就懂的内容、书上有的条目等则无须笔记,以免喧宾夺主。
笔记的内容应注意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阶段小结不可缺少,另外语法重难点及例析、易错及易混知识、美句谚语。此外,笔记本中还可以辟出单独栏目记录一些易错单词短语、解题技巧及体会之类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研究学习的最佳途径。
3.笔记记载的时机与方式
首先要把握好时机,不能影响正常听课和思考。要做到抓时间抢记、挤时间简记、抽时间补记。另外,笔记的初稿,待后来要及时重新整理,化零散为系统,化知识为能力。
还要学会用一些符号标记,提高学习效率。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由自己掌握。要清晰、简洁,条理系统,前后保持一致,不给复习和记忆留障碍。
另外,笔记不能完全是拷贝或摘录,要有自己的思考。笔记上适当加上旁批、尾批等,在精妙处做上标记,再结合自己的消化整理与反思。
4.笔记的补充与发展
(1)教材上也可有一些有益的笔记
有些学习内容也可以直接标注在书上,作为必要的补充。这样方便、快捷,和原文对照一目了然。当然,课本上的记号不宜过多,不能造成难以辨识文章重点。
(2)笔记要留白,以备可持续发展
随着知识的深化,学生要对笔记的内容要进行补充或修改。因此,要提醒学生记载时要适当留空,让笔记成为一份不断发展完善的材料。
(3)教师的笔记是教学过程中的更高形式
英语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过程的监控与反思情况的记载。内容可灵活多样,包括学生难以掌握的易错知识、自己教学中的成败得失、课外所见所读内容的积累等。这个过程一定会反向推动学生笔记的质量,同时,这些素材可使教学针对性得到提高,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三、规范监督,温故知新,引导学生管好笔记
1.明确笔记的评价标准
教师要引导学生来评价自己的笔记是否是优质的,可设计一些具体问题,如:是否是完全抄老师的板书,问题之间是否留空,归类是否清楚等。并举行优秀笔记展览,让大家有学习的榜样,都来争创优质高效的笔记。
2.加强检查督促,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笔记习惯要教师反复强调、不断督促才能养成。如果只是一时的热情,或机械的堆砌,没有整理、分类,变成了杂货铺,对学习毫无用处。教师要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并加以指导。持之以恒,便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对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3.用好笔记,成为学习好帮手
笔记的真正目的在于服务英语学习。经常回看笔记,可温故知新,成为新旧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当对问题的认识深刻了,还可以纠正过去笔记中的错误,补充新的知识,使记笔记的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各阶段考试复习过程中,应系统地回顾笔记的内容,有的放矢地找寻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那么,教材和笔记就会越看越薄,英语语感就会越来越强,英语水平自然就会水涨船高。
学习英语的途中,总会有几本好笔记相伴随。记笔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过程,英语的魅力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有了它,英语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有效,同学们也会变得更细致、敏锐。
参考文献:
[1]吴先扬.谈如何做英语学习笔记.才智,2009(15).
[2]钱海燕.如何做英语笔记.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0(8).
[3]侯军凤.教你如何做英语课堂笔记.陕西教育:教学,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