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课程性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必要性
1.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首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对于学生繁重作业的解脱,从而体现了素质教育。其次,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可以大大节省师生的时间,可以有更多时间开展素质教育。因为语文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语文课堂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动手能力,以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强调教师有效引导,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更好地提高
语文课堂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素养是一种包含语文知识、语文思维、语文情感、语文能力在内的人文素养,它不同于其他人文学科素养。在语文课上,教师通过传授语文知识,让学生学会用语文思维分析语文情感以提高语文能力。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关于人的教育。
3.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可以为教师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语文学科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有利于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全程讲授,过于强调教师的重大作用,所以课后有繁重的作业批改任务,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更没有精力去钻研科研成果。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无形中为教师减轻了一定的工作负担,教师可以趁机不断扩充知识视野,思考教学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并研究其处理措施,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方向
(1)要注意三维目标的设计。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要注意分层设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设计一个总体目标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
2.激发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精心设计导入,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其设计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兴趣。
(2)多鼓励,善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他们的内心都渴望得到成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得到他人的肯定。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教学中教师应多用赏识教育,多鼓励、表扬学生,从而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产生学习的兴趣。
3.灵活运用,适当拓展,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使之具有典型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教材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要精讲,不具有典型性的内容要少讲,同时教师还可以从课外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文章作为例文来讲。
二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教师可从教材中挖掘方法,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回答问题的规范。此外,教师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吟诵方法、阅读方法、鉴赏方法、写作方法与评价方法等。
三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做好“举一反三”训练。拓展时教师仍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出所提问题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理由何在。同时,教师应要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引起联想,想到与教材相关的材料并进行评价。评价时可以求同,也可以求异,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入理解。
4.重视质疑问难,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探究、质疑的过程,忽略了他们思维的发展,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以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之深入思考,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质疑、释疑的时间。这样通过质疑、释疑,学生不仅获得了有效的思维训练,掌握了科学的认知方法,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这就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善用多媒体,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已发展成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因为年龄比较小,阅历不多,对很多文章还不能理解得十分透彻,这时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把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刻。然而教师教学也不能过多依赖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应秉承“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多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文章情境,使其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成功,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6.重视预习和复习,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需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了心理优势,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也不易忘记,这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语文成绩进步大。
(2)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后复习是记忆规律的要求,帮助对所学新知识的及时巩固,及时复习,也是学生查漏补缺的良方。及时找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解疑,才会将知识中的负积累减少,才会减少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针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应该积极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专项体育能力。学校体育俱乐部是学校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是以学生自选内容、自定目标和自主锻炼为主,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意识和能力为发展目标。
一、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实施
学校由教务处直接负责运作,设立多个不同项目的俱乐部,每个俱乐部设管理员人1名(教师),指导教师多名,协理员(学生)1名,宣传委员(学生)1名,核心委员(学生)1-2名。俱乐部管理员主要负责调控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和计划安排,同时和指导老师负责完成教学、指导、组织、管理成员的体育活动;协理员负责上传下达,反馈意见,组织管理成员的体育活动;宣传委员负责各项对外宣传工作和活动组织工作;核心委员协助协理员完成下达的任务。
学校成立多个体育俱乐部,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下设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的平台,不至于在训练和比赛的时候因水平相差过大而影响大家的参加度和积极性。学生自由参加报名,各俱乐部实行晋级制,每学期中、末考核后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从低级别向高级别晋升。这样就为学生确立了积极进取的目标,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体育俱乐部可以利用体育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开展俱乐部联赛。联赛可以班级为单位、专业部为单位,自定队名,形式灵活多样。同时鼓励俱乐部走出去,与校外联系,使学校活动向社会延伸。所有活动都由老师协调,学生组织发动和实施,让俱乐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体育俱乐部的意义和作用
1.体育俱乐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力量组起来,组织形式和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在俱乐部中,学生在活动中担任了组织、裁判、服务等不同角色,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适应,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因为在一个集体项目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要求,必须依角色要求行动,这有利于人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人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
2.体育俱乐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的,所以无论是基础技能还是技战术学习,他们都能主动、积极参加。团队里的学生因爱好相同,他们更加容易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可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因为无论是学校体育俱乐部还是社会上的竞技体育俱乐部,良好的合作精神极为重要。俱乐部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的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满足兴趣的条件下能更好地掌握技术能力,提高组织活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播下终身体育观念的种子。
3.体育俱乐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俱乐部是课内体育的诞生,是学生实践体育技能、拓展体育技术和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的平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在运动中、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己的力量。体育竞赛是最现实的,不论资排辈的,主要看学生自己的技战术能力水平,这就要求每一个参加者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竞争,特别是一些直接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等,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体育中的竞技与对抗可以学习和锻炼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失误和失败,磨炼坚强的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中有顽强的生命力。
4.有助于培养优良的个人品行。俱乐部开展的体育竞技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乐观精神和自信心,敢于竞争,敢于胜利,要求改革自我、超越自我等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优良品行;通过体育竞技还能培养领导与服从,并充分展示与自我约束的良好行为。竞技比赛有时需要有自我约束或自我牺牲的精神,不仅建立在意志和取胜的欲望上,还建立在豁达的宽容心理上,这些品行都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条件。
三、设立体育俱乐部的建议
职业学校的校园体育俱乐部,还应充分体现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特点,在俱乐部的教学训练中应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主线,选择相关教学内容、训练方式,适应中职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队身体的要求。如机械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可能长时间站立在车床边,还要经常搬加工物,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多发展学生的肩带力量、腰腹肌力量和膝盖腿部力量。
[关键词]形体与体育课程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素养
[作者简介]周红梅(1970-),女,河南许昌人,西华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与训练。(四川成都61009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32-01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我国在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但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较高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服务性管理人才奇缺。自20世纪90年代起,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一大产业,全世界1/10的就业岗位是旅游业提供的,到2017年,我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100万人,各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必将成为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主要对象。时代和市场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性旅游服务接待与经营管理类人才。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对于我国旅游大省经济腾飞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时代和市场呼唤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对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有基本认识,熟悉国家有关旅游法规,热爱旅游事业,掌握扎实的旅游专业理论基础,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较强的现代服务意识,并且能够熟悉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具备以上职业素养,形体与体育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适应国内对高素质的应用性旅游服务接待与经营管理类人才需求,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健康优美的外形、优雅得体的行为举止、良好的个人修养、良好的职业风范以及良好的行业适应性等。高校的师资力量和课程开设必须跟上企业的需求和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素养的旅游业人才。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形体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影响
1.高校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形体训练课程的目的。高校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形体训练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促进身心协调、健康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心,为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创造条件。形体训练的主要特征是施教者以人体生理科学原理、美学原理为指导,对学生进行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手段,以发展专项素质为基础,以塑造健康优美的形象为核心,以提高形体的控制力与表现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与优雅气质为目的进行的教学过程。形体课程的芭蕾基础训练部分内容、基本舞步的部分内容以及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力量和耐力素质。通过形体课程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形体动作不合理的原始状态,提高身体灵活性,培养良好的姿态和节奏感,增强可塑性和学生形体的表现力,使学生掌握形体素质的基本训练和技巧方法,以达到良好的形体效果。
2.人的良好发展对个体精神素质和内在品质的依赖越来越强。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说,具备职业实践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标志着从学业成功走向职业成功。层次全面的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如学习个人形象、接人待物、举止风度、仪式礼仪、礼俗文化知识,形成由外显到内涵、由行为到心灵、由个体到职业、由礼俗到文化等。形体训练课应体现形体训练与服务接待礼仪相结合的特点,使学生具有健康优美的外形,使所学知识更加切合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挖掘学生的旅游天赋,形体训练课程可增加必要的实训课时,通过对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主要姿态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个体仪态和规范的动作要领,改变仪态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完善个体形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自信心,增强就业的竞争实力。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体育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影响
1.高校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高校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体质,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的本质,学会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自我监督的方法,培养集体协作精神,运用所学知识欣赏体育竞赛。
2.体育课程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很有帮助。在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不但要有较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也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活动中,成功与失败、刚强与胆怯、自制与冲动、个人与集体的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也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的绝佳机会,更是积累人生经验的最佳方法与手段。时代需要高素质应用型旅游服务接待人才、市场需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符合职业要求的经营管理类人才。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课程正是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职业教育根本使命的重要方式。体育能使人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竞争与合作、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个人魅力和自信心。实践性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开设应着重培养学生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必备的职业素养。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成功为导向,积极探寻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引导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从学业成功走向就业成功。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应该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把重点放在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活的经验、学习生命的意义上。体育是体验人生最深刻、最直接、最生动的活动,学生感受人生的权利与义务、进取与退缩、激情与理性的机会比学校其他活动多。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形成强健体魄,也形成人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体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上进心和归属感、端正的就业态度,这些都是符合职业要求的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需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历史、人文素质,此外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支撑导游的工作程序的基本条件,如接待计划、接团服务、旅游沿途讲解、入店服务、商定日程、旅游沿途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较多,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体力和耐力。在此基础上,体育课程的设置要具有独特的作用,使体育活动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增强耐力的最佳方法与手段。
4.体育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导游服务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理实训很重要。处惊不乱,临危不惧,有秩序地疏散人群,避免拥挤,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是一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体育课程可以直接安排与自救、逃生相应课时,将预防地震、火灾的逃生、自救和互救动作渗透到体育课训练科目中,让学生在实战模拟中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相关的灾害场景与氛围,设计一定的障碍,放置一些道具,让学生了解在工作场所的火场、地震、暴力等突发事件中相应的逃生方法与技能,系统地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重点点拨,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既能得到身体综合素质训练,又能学到遇险自救及救护伤员知识,掌握相对应的疏散路线,提高团队的逃生生还率。通过体育课程实践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加强组织纪律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就业能力也随之增强。通过开设专门的体育自救、互救与逃生课,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富有同情心、勤于思考、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
形体与体育课程开设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建立自信心、提升人格魅力,增加学生的竞争实力和就业能力。旅游专业在校的学习者和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明白,任何职业教育基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要反映职业实践所要求的“做”或“行动”,这也决定着“教”与“学”的标准,进行科学的就业规划,并积极付诸实践和努力,能够尽快实现职业成功。
[参考文献]
[1]朱政.浅论我国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影响[J].成功(教育),2008(3).
[2]向智星.形体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广告设计与制作;教学策略;实效性
1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现状解析
1.1存在的问题
杨振宁教授曾说:“21世纪将是设计的世纪”,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广告设计艺术已融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告设计行业逐渐成为中国最富活力和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我院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下列问题。
1.1.1教学方式陈旧
《广告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主要是黑板讲学或多媒体教学模式,大多是把课本或网络上的知识在黑板或多媒体课件上进行内容罗列。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未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1.1.2教学内容脱节
教学知识点基本都是围绕着色彩、字体、版式编排、标志设计等理论知识为主,然后就是布置一些作业、欣赏一些佳作就算完成了。教学过程割裂了广告设计学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联系,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懂,但实际操作却无从着手,教学被束缚在一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状态之中。
2.1课程知识结构分布
(1)知识要求:了解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理论体系、不同广告媒体的特征与局限性和设计中与印刷业紧密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广告传播方式、制作与实施的方法;掌握广告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艺术法则;掌握广告文案包括广告语、广告标题、版面等方面的创作技巧;熟练运用手绘、电脑制图软件表达设计方案;
(2)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具备独立搜集媒体信息、查阅资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协调工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手绘、电脑制图等基本的艺术表达能力;拥有自主学习、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3)职业延展能力:广告项目组织能力;广告文案撰写能力;参与广告项目开发能力。
传统的教育最大一个弊端就是忽略学生的实践,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也不外乎有这个缺点。没有实践的经验,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都无法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也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各种资源,关注学生的特点,创造出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际效果。现就提高广告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实效性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2.1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甚至企业“客户”的角色。教师应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富有哲理的话语、丰富的情感、渊博的学识,感染和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依赖和敬佩,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耐心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给予客观评价,从而为学生建立开放、合作的学习环境。
2.2灵活运用交互式学习模式
第1步:以小组为中心,应用网络资源,课前发起讨论。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网络等。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和信息,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三四个关键问题。教师可有效应用大学城空间、QQ群、微信等网络交流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讨、提出看法,从而养成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第2步:设计创作表达,师生共同探讨,课中答疑解惑。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对课前所提出的学生最困惑的问题运用演示、说明或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解答,学生则可以运用语言表达、手绘、电脑制图等方式,把问题进行具体的展现。从而实现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记忆向注重思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发现知识的转变,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形成有效教学策略。
第3步:成员点评交流,建设共享资源,课后总结经验。
利用大学城空间,建立有效的网络资源空间课程,设立专门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作品展栏目,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制作成演示文档、图片、视频予以展示,师生可以通过大学城空间的评论功能或小组讨论群的功能对各自的作品予以自评、互评,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促进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和网络资源质量的提高。
2.3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育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把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或疑惑陈列出来,充分运用对话策略把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课堂教学实施效果,总结成败得失,积极寻找新思想和新策略来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英语学习现状 高职高专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现状 DynEd多媒体英语课程优势 建设条件 推广的可行性
高职高专院校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的状况
为了应对高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2005年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甚至本科院校都对传统教学模式之外的基于网络的英语自主学习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模式利用现成的互联网和校园网,通过在专用多媒体教室安装多媒体英语课程软件,使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训练,系统自动对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目前被院校广泛使用的教学软件有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等。目前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内容占到全部英语课时的三分之二。
网络环境下基于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的自主学习的优势
在现有的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自主学习软件中,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具有突出的优势。DynEd英语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先进的脑认知规律的教学理念
DynEd多媒体混元英语教学法以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脑认知科学研究为基础。DynEd根据短效记忆转换为长效记忆的记忆动力定型规律,多感官信息输入对大脑多区域激活的规律,语言的技能性规律,过程记忆规律,脑认知概念层级规律等多个脑认知规律,开发了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的英语教学大纲、多媒体课程以及全新的教学模式。同时,DynEd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开发了对多媒体课程学习过程和效果实时追踪、反馈指导等功能强大的高智能教学管理平台。
从人类学角度观查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是先有声音后有文字。学外语过程中过早的接触文字只会对阅读中枢产生刺激,导致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过早比听说理解能力发达,造成语言技能以读写为导向。言学家对母语听力速度测试表明,在比正常说话速度快四倍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听懂母语。但如果在正常沟通中借助头脑中的文字翻译,慢一倍的速度都很难跟上。
在语言练习过程中,有短效记忆和长效记忆之分。短效记忆也就是“缓存”记忆,需要反复地对同种信息的输入才逐步转向长效记忆。反复练习是根本。语言的习得是技能习得的过程,如同能骑自行车、能游泳、能滑冰,都需经历反复、刻苦的练习才可掌握这些技能。由于反复练习是前提,所以,这些技能早已形成了长效记忆,即便是多年不接触,一旦再接触,也能马上操作。DynEd英语教学法就是将英语作为外语环境,创造了如同第一自然语言学习的准自然状态,使练习成为可能,使英语交流本能化。
DynEd 脑认知英语多媒体英语系列课程是基于一种独特的、经过实践检验、且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反复实践发展而来。该理念以上述脑神经功能研究及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强调语言框架及基本交流概念框架的重要意义,重视语言交流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注重通过大量的、扎实的、合理的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获得听、说技能的长效记忆。
2.设计合理的语言四技能习得路径
DynEd英语教学法强调语言习得的自然路径,即在听、说、读、写四技能中以听说技能的发展带动读写技能的发展。大脑生理功能研究发现,大脑中声音信息处理(听说)与文字信息处理(读写)位于不同的区域和路径。据此,DynEd英语教学法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大量的听说练习,形成语言框架在大脑中的动力定型,从而不仅能够脱口而出,也为正确有效的读写技能发展打好框架性和交流概念性基础。
3.科学有效的技能导向练习模式
语言是一种技能,而非知识。根据脑认知的研究结果,语言的掌握属程序记忆范畴,而非事件记忆范畴。因此,与传统的英语知识性教育的定性相反,DynEd英语教学法将英语教育定义为技能性教育或训练,与学校教育中的诸如乐器课、游泳课等技能性课程相同。DynEd英语教学法高度重视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技能性练习,从练习条件、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上开发了大量科学、细化、可实施的训练方法和模式,使学生的练习目标明确,内容合理,效果及时可见,并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是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的教学无法实现的。
4.语言框架的应用性活化
DynEd英语教学法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对语言框架的掌握上,而是将语言框架的掌握作为实际应用的基础。其多媒体课程学习以掌握语言框架、提升基础语言质量为目标,而面授课教学则是以活化已经通过课件学习所掌握的语言框架进行个性化交流扩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任务为导向的高度个性化习得过程
与传统的点式教学不同,DynEd英语教学法按照技能习得规律,采用线式的高频度练习模式,将对语言的最终掌握交付于一段时间的合理科学的练习过程。学生在每周明确具体的练习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语言情况以及设备条件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高度个性化练习,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频度,从而完成当周设定的练习任务。在高积累的过程练习中最终实现语言技能的掌握。
6.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DynEd英语教学法采用高智能信息追踪、汇总和分析功能,使学生、教师和管理者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在多媒体课程上练习的全过程的每个细节,包括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学习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根本无法做到的。DynEd的信息同步追踪记录功能使得过程性学习情况和过程性学习效果方面的评估成为可能,从而实现更具有客观意义的集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为一体的综合性评估。
7.科学实用的教学大纲
与传统的以语法为主线的课程设计不同,DynEd英语教学法遵循语言交流的实际顺序和内容,集基础交流概念、语言框架、语法和实际交流主题为一体,综合设计整体教学大纲,并将符合大脑语言认知与习得规律的交流概念、语言框架和交流主题按照螺旋递进的模式分解成从低到高的各个课程和单元模块,使学习者在掌握了每个单元的内容后能够立即应用到自己切身的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同时,与传统的单一教材的模式不同,DynEd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每次学习时都要进行多课程多单元的同步学习。DynEd设计的主干课程与辅助课程之间语言内容、框架和交流主题关系严谨,环环相扣,互为补充与强化,不仅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保证了学生在每次学习时能够在多种情景中以不同形式和内容反复练习基础语言框架,契合母语自然习得的规律。
8.强大的教学管理平台
DynEd英语教学法强大的高智能教学管理指导平台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模式下在教学管理、教学追踪、教学指导等方面的缺陷。
就教学管理而言,DynEd教学管理平台既可以通过各种基于全世界多年的教学实践数据对学习者进行自动引领式学习,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特定个性化教学安排和进度的订制。就教学追踪而言,DynEd教学管理平台可以同步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整合、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老师的进一步指导提供硬性依据。同时,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绝对个性化的评估、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不再处于传统模式下的茫然无知,每次的学习记录详实,每天的练习情况一目了然。
除此以外,学生练习过程的学习数据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硬性基础。学习过程情况实现了数字化管理、评估和追踪。
推广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
自然,推广DynEd多媒体英语教学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架构。
DynEd多媒体课程学习一般在语言实验室进行。机房学习是面授课的基础,是整体学习十分重要的环境。保证机房设备运行稳定通畅,耳麦质量达标,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条件。
1.语言实训室设置
根据其他学校经验,每1500人配置100台计算机
面积:200平方米以上
网络:百兆以太网,能够连接中国教育网或者Chinanet
适用专业:公共英语 专业英语
2.硬件配置要求
客户端计算机配置
处理器:Intel奔腾 2.8GHz以上
内存:1GB以上
硬盘:40GB以上
3.技术支持要求
如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技术人员需要联系戴耐德公司技术部获得技术支持。
在高职院校推广基于网络环境的
“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的可行性
1.该多媒体课程具有先进性与独特性
(1)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是基于先进的脑神经语言习得理论的。(2)和其他同类产品的区别:①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以脑神经理论为支持,坚持以听说导入而不是文字导入。②独有的学习行为的捕捉功能、有效区分是否达成长效记忆或还在短效记忆的功能;③对语言结构的严谨分析形成的英语交流概念体系trunk体系;④教学内容设计的有效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完全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而其他产品内容在这方面随意性很强。
2.该课程已经使用成熟
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使用了9年,上海外贸学院1年,民航干部管理学院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年,飞行学院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11年,中国石油大学13年。
3.高职院校软件、硬件条件基本具备
根据对西安翻译学院、西安欧亚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开设高职教育的院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无需新增投资,利用现有条件就可以立即建成基于网络环境的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自主学习中心,同时可容纳100~150名高职学生在课余自主学习听力等英语课程和训练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4.收费低廉,学生能够承受
据厂家核算,安装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软件到服务器后,以两个学期计算,每名登录服务器的学生约需花费350元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这个价格基本符合市场行情,与学生请家教或者参加补习班的条件下相同课时费用——以108课时计算,前者约5000元,后者约1100元——相比,显然低廉得多。
5.推广该项目的必要性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2013年专升本校考平均英语成绩和2012级新生的高考英语平均成绩证明,高职英语教育困难明显加大。在有限的课内学时之外给学生提供一条自主学习英语和自主训练英语技能的途径变得十分必要。而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是同类软件中的最优选择。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推广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基本具备硬件和软件条件,对于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训练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王淙,刘远征.西安翻译学院建设基于网络环境的DynEd英语多媒体课程中心的可行性报告[R].2012,12.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戴耐德英语多媒体自主学习课程与我校学生英语成绩相关性研究,2008,3.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内容资源; 依据;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24-001
2001年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实施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沿用了近百年的“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使得很多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产生了困惑,不知道体育与健康课程到底是要实施体育,还是要增进健康,因此在构建课程资源时出现了偏差。体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则指形成学生体育学习的直接来源。课程内容是依据体育课程目标进行选择的,也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础。
一、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依据
1.依据体育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为载体,提高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构建课程内容资源,需选择那些对身体有一定的锻炼价值,且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比如田径和体操这两个项目的运动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修复人的身体形态和培养人的方位感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构建课程内容资源,也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学习内容,比如选择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以及当地广为流传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作为学生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将来终身体育奠定运动技术基础。还应选择一些锻炼方法和健康知识作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容,比如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各种营养物质及其摄取、运动强度的控制等,这部分内容为学生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提供理论指导。基于这个原因,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健康教育内容也作为了必修系列。
2.依据学生身心发育的规律
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各个年龄段的发展敏感期是不同的。6-12岁良好的节奏感和空间定向感,6-13岁是协调性发展的敏感期。儿童少年速度力量发展的敏感期为7-13岁,绝对力量的发展敏感期为10-13岁。儿童少年6-12岁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9-12岁提高幅度更为明显,动作速度自14岁开始,直至17岁自然生长,最高速度的发展敏感期在7-12岁。男孩从7-17岁,力量耐力的发展是直线上升,女孩15岁前是持续上升的,但15岁后则开始产生停滞,甚至下降。
学生的学习心理发育也有一定的年龄阶段特征。就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言,学生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直接,而且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广阔多样性,因此他们对各项运动都感兴趣,游戏是小学生广为喜欢的运动方式。初中阶段称为青春期,学习动机方面,间接动机占据主要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学习兴趣和爱好的支配。高中阶段称为青年初期,高中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在生理发育上已经成熟,高中生也已逐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将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较好地结合起来,高中生逐渐学会将自身努力作为实现目标的桥梁,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努力、勤奋。
二、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原则
1.“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理念相结合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的培养目标。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有良好的状态,才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体育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旨在指导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终身体育”的培养目标不但立足于学校期间的体育教育,更是着眼于学生走出校门后终身参与体育锻炼能力的提高和习惯的培养。“终身体育”的培养目标旨在通过学生经过学校期间的体育学习,获得健康知识、科学锻炼方法,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真正为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奠定扎实基础。
2.学生学习兴趣与身体发展相结合
学生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对象,是体育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作用的发挥,体育课程的实施将无任何意义。体育课程内容的安排,如果一味地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就会忽略身体生长发育的需求,极易错过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时期以及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而没有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甚至有所下降,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造成不良后果;而一味地满足身体发展的需要,很容易使体育课程造成体力训练的场所,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甚至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情绪。
3.系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高中阶段,设置了六个运动系列和一个健康教育系列,并实施选项教学,而且建议学生选择其中几项进行系统地学习。但根据学生选择项目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于一个项目没有系统地学习,造成学生对于同一项目的学习基础差距较大,给选项教学的实施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必须贯穿整个学校体育教育始终,进行系统地培养。
学生在十二年的基础教育阶段,虽然是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但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又经历了儿童期、少年期和成年初期的不同成长阶段,而每个成长阶段又有其不同的特征,因此,必须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身心发育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安排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并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9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
关键词: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的颁布和实施,全国范围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正与世界性课程改革浪潮同步,18套《课程标准》和各种版本各学科的新编教材正在全国基础教育的实验区开展实验。这是中国建国以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执行,监控核心课程,而不是直接确定一切课程内容,这样各级课程管理机构都有责任考虑为实现课程目标应该调用哪些资源,因而对课程资源的研究就凸现出来,课程资源研究不只是为了弥补课程领域“可理解的解释体系”数量的不足,而是响应课程改革实践的强力召唤,为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提供现实指导。体育课程资源研究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显现出来。
1 课程资源的概念和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
由于课程资源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以理论界对此做出的定义还不多:顾明远先生在其编著的《教育大词典》中提出了与课程资源相类似的一个概念,即教育资源,指的是“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徐继存等对课程资源的定义是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听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范蔚认为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吴刚平认为课程资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艾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钟启泉教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中也认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而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编写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中对课程资源的解释是这样的:课程资源(Curriculum Resource)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通过以亡对课程资源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1)课程资源是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2)课程资源的属性是一切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自然资源等的总和,即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由此,我们可以借用课程资源的概念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作一个界定:体育课程资源是能够转化为体育课程或服务于体育课程的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总和。
2 课程资源的分类
关于课程资源的分类,目前的研究归纳起来共有6种:1)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来分。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2)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3)按照性质,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4)按照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5)按照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6)按照存在形态,可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由此可见课程资源的分类是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角度划分课程资源的类型,都要注意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逻辑上要清晰,划分的课程资源类型不能自相矛盾或过多交叉重叠;二是要有利于分析和解决学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要有利于我们看清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只要把握住这两个基本原则,课程资源的分类就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就可以据此建立起比较切实有效的分析框架。
3 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
3.1 《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 关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目前的研究非常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虽未明确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分类,但却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从人力资源的开发、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等几方面着手进行。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许多人力资源,如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校医、社会体育指导员、家长等以前我们都没有利用到的资源。在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中,《课程标准》中主要从五方面进行阐述: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2)制作简易器材;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方面,《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应注意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引进以及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在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方面,《课程标准》主要从课外体育资源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方面进行了阐述。在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课程标准》主要从利用地域特点及季节特点等自然环境着手进行了举例说明。在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方面,只做了较为简单的阐述。
3.2 《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程资源分类的不足分析 《课程标准》中关于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论述,事实上是对体育课程资源的一种分类,并且已经在指导着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资源的这种分类方法应该说是简单明了,方便操作。但是,依照以上两种课程资源的分类原则却能发现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从分类学的角度讲人力资源应该同物力资源是同一级指标而不应该同物力资源的下位指标平行。第二,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表述在逻辑上存在重复,从字面意义上讲课外体育资源包含校外体育资源,意思存在重复,容易引起误解和争议。《课程标
准》的本意是想说明体育课余时间在校内与校外不同空间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第三,《课程标准》中缺少关于体育人文性课程资源、体育课程思想资源及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经验资源等非物质性课程资源的描述。
3.3 体育课程资源的重新分类 体育课程资源可以按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分为两个大类,再将非物质的分为体育课程思想资源、体育课程知识资源和体育课程经验资源三种;物质的分为体育课程人力资源与体育课程物力(财力)资源两种(表1)
体育课程思想资源是指一切有可能参与体育课程活动之中,影响体育课程活动的各类人员所具有的全部思想观念。它是存在于体育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学生、管理者、研究人员和其他工作者头脑中的,直接支配他们活动的各种观念。包括体育哲学思想资源和体育人文思想资源。充分挖掘体育哲学思想资源才能使广大体育教师理解体育的本质,即体育首先是教育;才能使广大基础体育教育工作者理解《课程标准》的深刻内涵;才能避免体育教学中的唯教材论和唯竞技项目论。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人文思想资源是体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体育课程知识资源包括健康知识资源、运动技术知识资源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资源。这些资源实际上也属于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范畴。《课程标准》关于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只有关于运动技术知识资源的开发,缺少健康知识资源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课程经验资源是指体育教育系统的教师、管理者、研究者、工作人员和学生所具有的个人经历的总和。他们各自的经验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有受教育的经验、社会生活经验、学校生活经验和体育运动的经验。只是各自的经验内容、性质、水平等不一样。教师的经验是起主导作用的课程资源,它支配着课程活动的过程,这是不容否定的现实。教师的经验对学生的经验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要冲分挖掘体育教育工作者包括体育教师、体育指导员、体育专家、有体育特长的其他教师等的经验资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经验。
现代课程活动不仅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内容,而且还离不开财力――符号化了的物力的支持。因此,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由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组成。体育课程物质资源可分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体育课程设施资源和体育课程信息资源。体育课程财力资源可按来源分为三部分:政府财力资源、社会财力资源和学校财力资源。如何挖掘多元化的财力资源,提高学校体育经费,是体育课程资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体育课程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体育课程人力资源需求、体育课程人力资源供给、体育课程人力资源配置、体育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为了保证体育课程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必须研究教育系统中的体育教师、学生、管理者、体育教育研究人员的人力供给与需求的状况,探索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掌握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调配方式。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体育教师缺口仍然很大,主要是西部和农村中小学。但另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很低,而且越来越严重。这一方面是因为体育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另一方面恐怕就是体育课程人力资源配置不足造成的。
在体育信息资源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它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它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一样都需要物质设备的支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信息资源应归属于体育课程物力资源范畴。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策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48-01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施有效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习得知识,锻炼身体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该如何实施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进一步深入,虽然我们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做了一些改变,但依然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之处,严重的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很多小学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过分强调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形成了典型的应试教育。小学体育作为一门不参加升学考试的科目,历来都受到教师的忽视,这就使得体育课堂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缺乏,无法满足学生要求。目前很多学校体育经费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随着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在不断的丰富,原有陈旧的体育器材设备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学校体育经费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体育经费的投入却止步不前。其次,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学生兴趣不高。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学依然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由于教学设备落后、教具缺乏等原因,教师沿用的仍然是“满堂灌”,大考、小考不断的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教学成为了放养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无法激起学生的锻炼兴趣,教学效率无法提高。最后,在教学面容方面,也体现得极为单一。很多小学体育教师为了学生的安全,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谨慎又谨慎主要是怕出事故.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学生一旦在校内发生意外伤害,即使学校和学生都无过错,也要按风险分担的原则来处理。因此,很多教师都打着“安全第一”的口号开展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简单,运动量小,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意识,正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正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为此,首先,学校要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多渠道多方位地改善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学条件, 给体育教师与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其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互动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只有师生的完美配合,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体育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最后,为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定期让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观摩学习。同时,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查。只有这样,教师的观念得到转变,思想意识得到提高,真正的重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理念得到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必须跟上节奏,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应当摒弃,我们教师应积极的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模式,积极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去培养学生。就教学方法来说,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合理的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是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内容丰富、形成多样、组织起来,生动活泼,竞争性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赛教学法:体育课教学中从开始到结束都存在着竞争,利用竞争,可以让一些枯燥的单一动作变得更加生动活力;差别教学法:根据小学生的各方面的特点、身体、心理的差别,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引起学生的竞争意识。此外还有一些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师也要适当的结合运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不断促使学生提高。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用那种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能盲目的去搞形式化的教学,而应针对学生、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的学有效性才能发挥出来。
3、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想实现有效,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必不可少。体育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不过,有几点不容置疑: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对教学目标有利。其次,教学的内容要有实效性。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丰富,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时,教师要充分明确小学体育课程性质,教学的目的,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等等,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做到科学合理,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结: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中,我们教师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反思、不断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一、身体练习规定了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生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而获得的身体认知就是技术,而技术又通过学生的不断实践而被掌握就是技能。由此可见,体育课中技能的形成离不开身体练习,体育课中身体练习的重要地位,直接体现在体育技术与技能的重要地位,体育技术与技能也就成了其学科特征。可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技术技能为主要特征,既为体育课的多种风格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也为不同学制阶段的体育课的多种形式提供了实践上的指导。
二、身体练习是体育课上技能形成的基础
新课程在改革进程中广大体育教师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通过身体练习可以实现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结论也被认可,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认识。但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应属于体能的范畴,诸如,走,跑,跳,投,支撑,翻滚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既属于体能又属于技能,这些技能的高低主要是通过体育课中身体练习也成为动作,即通过后天的身体练习而获得的。
三、身体练习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新课标上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身体练习的多样性,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一些竞技运动项目移植到同样课堂上来,经过认真的选择,组合与改造使之成为体育课程的内容。但入选以后其适应身体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的客观实际。特别是一些竞技项目中的技术技能的高难度,运动负荷的大强度,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是难以适应的要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身体练习的可替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