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农村工作主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议指出,2015年,各级农业部门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农业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实现“十二连增”;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第6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打开新局面,农村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农村改革力度显著加大。“十二五”农业连年增产增收,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压器”。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点之高前所未有,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可谓“六期同至”:“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化期。我国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坚持“一条主线”,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一个中心”,就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努力实现“六个全面提升”,即全面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水平、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会议对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作出部署。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源泉,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政策、法治支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绿色发展,统筹国内国际,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要着力在调整优化结构、促进节本增效、推进改革创新上下功夫。2016年要在做好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20项重点工作:积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金融保险创新;着力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市场流通;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种业;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业;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能力;全面提高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控制能力;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脱贫;继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合作。
一、领导重视,切实加强农监工作的领导
做好农监工作,领导熟悉到位是要害。主要领导深深的熟悉到,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新的发展阶段,切实搞好农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民增收问题,这是解决当前农村工作中诸多矛盾的要害。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要让农民有调整的积极性,有调整的经济能力,必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当前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相对充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加农民负担不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只有搞好减负工作才能保持农村的稳定。减负工作是贯彻党和国家战略决策,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一环。由于领导熟悉到位,把减负工作列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经常过问此项工作,定期听取有关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情况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县领导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各乡(镇)书记、乡(镇)长,认真学习上级领导关于减负工作的指示和文件,使广大乡镇干部进一步提高熟悉,增强对抓好减负工作的责任和信心。为进一步增强农监干部对农民负担政策的了解,市农监办组织县农监办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及各乡镇农监工作主管领导和业务骨干在市进行了培训,透过培训使大家了解了政策,增强了做为农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为切实抓好农民负担监督治理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农民负担监督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县纪委、监察、纠风办、农业、财政、税务、粮食、教育等单位,下设农监办公室,地点设在县农业局。
二、认真落实减负措施,积极推进税费改革
今年是认真贯彻执行对农民全部免除农业税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一年。是党和政府对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举措。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认真贯彻落实,农监办抽调专人入乡入村督促乡镇把今年的农业税政策,宣传到户,直补计算到户,确保准确无误,在5—6月份,县农监办还抽调人员入乡村明查暗访,看直补政策的落实情况,政策落实了农民得到了实惠,广大农民切实感到了党中心的关怀。
三、开展了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保证了村级经费的正确使用
根据市濮纠组[20**]5号文件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心、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巩固和扩大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成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县纠风办、农监办、税改办组织抽调力量,分三个审计组,于今年6月份对全县18个乡镇的农民负担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内容是20**年农业税附加、转移支付、两工的治理使用情况。审计524个行政村,60.5万农业人口,审计村级资金数额1146.3万元,其中农业税附加361.8万元,转移支付784.5万元,通过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规范了涉农资金的治理和安全使用。
四、继续推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
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是制止农村“四乱”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增加减负工作透明度的重要措施,是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具体形式,今年,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14万份,监督卡的发放,使农民进一步明白了应交什么,不交什么,建立起了畅通的农民负担信息反馈渠道,便于接受群众政策咨询和农民负担问题的监督举报。
五、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全力以赴保稳定
农村稳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农民负担是农村稳定的要害。农民负担监督治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就是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我县对农民群众反映减负方面的问题,县农监办接访后,认真记录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领导进行汇报,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对情况属实的违反有关规定的立即责成有关部门予以纠正,对情况不属实的,属于农民群众对上级政策了解不清的,或对真实情况不了解的,认真进行解释,做到每访必复,沟通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稳定。
六、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制止涉农“四乱”
今年进一步加大了专项治理力度,有效的制止涉农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今年继续实行农民负担专项治理责任单位牵头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了部门责任。继续实行减轻农民负担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牵头部门切实履行了职责。如县财政局认真落实了免税和直补政策全县免征农业税381万元,直补1094万元;教育局牵头认真落实了“一费制”;文化局牵头认真落实了报刊订阅限额制等。通过专项治理,进一步落实上级的政策,进一步规范了农民的合理负担,有效的制止了对农民的乱收费和各种摊派。重点抓了免征农业税,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业税收公示由各村在征收过程中及时公示。例如:双庙乡马家村今年在农税征收前,对各户耕种地亩应交农业税先予以公示,在征收过程中,每三天交税情况上墙公布一次,收到了促进交税,互相监督的效果。涉农价格收费标准由县物价局,制作成2米×1.5米的塑料板面,把所有涉农收费都印在上面,发给有关涉农收费部门,并在县政府大门外制作不锈钢公示栏,予以公示。同时全县每个乡镇所在地都设立了公示栏。由于抓了农业税和涉农收费公示,有效的制止了乱收费和各种摊派。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全市畜牧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以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有效促进了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2007年,在全国生猪生产下滑、猪肉供应偏紧的形势下,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的部署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使生猪生产得到了有效恢复,保障了猪肉市场供应,维护了社会稳定。2007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8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19.79亿元。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畜产品的卫生质量和食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化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同时,生猪生产事关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城镇居民“菜篮子”的稳定,具有“猪粮安天下”的战略意义。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全面促进我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以加快推进畜牧规模养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为主线,以增加供给、保障安全、调优结构、促进转型为重点,强化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和动物防疫手段,努力提高生猪等畜禽生产总量、规模养殖比重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全市畜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二)任务目标。2008年,全市畜牧工作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体系,完成两个一百”,即:建立健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00个,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年出栏标准化畜禽6000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2万吨。到2010年底,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禽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70%以上,现代化养殖小区达到500个,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无公害畜产品达到100个,绿色畜产品达到10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0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三、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生产
发展生猪生产是稳定市场供应的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明电[2007]53号文)要求,全面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稳定和加快全市生猪生产。
(一)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抓好能繁母猪生产是保持生猪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按照国家实行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对能繁母猪每头补贴增加到100元。市畜牧、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监督,确保补贴资金兑现到养殖户手中。
(二)继续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坚持实施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对母猪保险实行单独核算,保额、保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暂不调整。财政部门要保证配套保险补助资金落实到位。畜牧部门和有关保险机构要加大宣传,开展规模养猪场单独入保、养猪协会入保和养猪农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动员养猪户积极参保,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力争能繁母猪“应保尽保”。
(三)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生猪生产发展的趋势。2007年,我市经农业部批复实施了7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总投资565万元。2008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这一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生猪饲养方式,加快生猪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生猪生产综合水平。
(四)落实生猪良种补贴政策。2008年,国家和省财政将对我市落实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资金168万元,对生猪良种场建设和开展人工授精所需的良种猪给予补贴,推进生猪品种改良。市畜牧、财政部门要结合我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际,认真抓好项目建设的组织落实工作,引导种猪生产企业扩大养殖规模,新建、扩建原良种猪繁殖场,以满足我市生猪生产对种猪的需求,提高生猪良种覆盖率。
四、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一)加快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方针,引导饲养者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发展畜牧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2008年全市新建各类畜牧小区100个(牛10个,生猪40个,家禽50个)。采取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和利用沼气处理、制作有机肥料等综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实现畜牧业生产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发展。
(二)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生猪生产,稳定家禽生产,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家畜。发挥山区、平原、沿湖区域的不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生猪、肉牛、肉鸡、肉兔、水禽、蛋鸡及特种养殖业,不断优化畜牧业品种和区域结构,促进各类畜禽平衡发展。
(三)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饲养者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加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畜牧业增产增效。
(四)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盈泰集团、春藤公司、龙海松花、张汪名鸭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畜牧龙头企业,不断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发挥田园绿色肉牛养殖合作社、民族力源肉牛养殖合作社、春蕴生猪养殖协会等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扶持发展各类畜牧合作社、养殖协会,紧密组织饲养场(户)、加工运销企业、投入供应企业、技术信息单位,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带动农民参与合作养殖,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五、建立健全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一)加强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扎实做好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增配移动智能识读器、电脑等信息器材,不断强化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手段。进一步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狠抓免疫基础,加强消毒灭源,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应急演练和疫情监测预警预报,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性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能力,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强化动物检疫监督,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进一步健全依法防疫、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多层次防控责任体系,明确政府、职能部门、防疫人员和养殖场(户)的责任和义务,切实推进依法防疫工作。强化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收购加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假劣、违禁和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投入饲养环节,确保畜禽饲养安全和畜产品质量。
(三)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畜牧兽医工作体系。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完善兽医工作机构,逐步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稳定基层防疫队伍,保证防疫工作需要。全面实施《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续建项目》和《基层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化防疫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标准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典型,创新发展模式,并落实相关政策,大力加快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市里成立加快畜牧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规划制定、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明确专人负责,强化责任落实,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不折不扣地落实扶持政策,促进生猪生产,解决好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小区)建设用地、资金融通、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县今年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围绕“水稻高产示范和农民节本增收”工作主线,坚持“增产增收”推广宗旨,按照“农户满意、机手乐意”两大目标,经过认真努力,精心实施,推广任务完成较好,技术实施到位率高,育秧和机插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目前秧苗长势良好,农民群众感到满意。现将育、插秧阶段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今年,市政府目标办下达给我县的机插秧推广面积为4万亩,县政府下达面积为4.2万亩,实际完成机插秧面积5.15万亩,占市政府目标任务的128.8,较上年增长1.54万亩。市政府目标办下达的插秧机推广任务为90台,实际完成插秧机推广任务118台,占任务数的131.1,较上年增长53台。
(二)推广发展态势良好
今年,我们立足当年推广,着眼长远发展,努力夯实技术发展基础,使机插秧技术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全县机插秧推广呈现出“三大亮点”、“四大特色”:
1、三大亮点:一是“遍地开花”。机插秧推广示范区域覆盖了全县33个乡镇;示范推广机插秧的行政村数量占到全县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达到了110个;很多山区老人在家门口看到“机器插秧”后,嘴上都重复着的一句话:“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二是规模凸现。全县连片1000亩以上的机插秧面积达到了2.2万亩,连片200-1000亩的机插秧面积达到了1.9万亩;集中示范、规模示范的效果得到了充分展示。三是“燎原”态势明显。今年的机插秧推广过程中,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理解的多了、支持的多了、赞许的多了,发怨言、出难题、反对的少了,不少农户、很多种植大户都表示明年也要搞机插秧。从平坝到山区,机插秧发展的“燎原”态势已经形成。
2、四大特色:一是“园区化特色”。在全县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的10个乡镇,在水稻高产创建1个万亩、10个千亩示范片范围内,全面实行超级稻品种、机械耕作、机械插秧、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水稻机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集成与综合配套应用,突出水稻生产的“园区化”特色,增强了示范带动效应。二是“山区化”特色。今年,以推广山区适用的手扶两行插秧机为契机,加大山区和深丘地方的机插秧示范推广力度,既解决了部分山区农民因外出务工人员多而出现的“插秧难”问题,也调动了山区农民发展机耕、机收的积极性。三是
“集中化”特色。各乡镇普遍实行了育秧相对集中,机插相对连片并集中人力、精力搞好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等方式,有效保证了机插秧推广效果。四是“保姆化”特色。今年,县、乡镇农机农技技术人员均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化技术服务到位到户,切实当好“技术保姆”,在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技术员下田,育秧机插就不难”,便是老百姓对机插秧“技术保姆”的由衷赞叹。
(三)推广机制进一步完善
在今年的机插秧推广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推广面积的增加,而且注重了推广机制的创新,着力完善“五项机制”、推行“六个结合”、实行“八个统一”,已取得了成功经验。
1、完善“五项机制”。一是政府推动机制。今年,县、乡镇各级人民政府对机插秧推广工作高度重视,力担技术推广“倡导者”的责任,加大了技术宣传和工作考核力度,并纷纷给予推广经费支持,有效保证了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和任务落实。二是项目联动机制。推行机插秧推广与水稻高产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农业发展项目联动机制,统筹规划,统一实施,既争取了领导重视和经费支持,也让老百姓乐于接受。三是能人带动机制。充分发挥水稻种植大户、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和种田能手的观念和技能优势,使他们成为机插育秧和机具操作的骨干力量,从而增强了辐射带动效应。四是效益驱动机制。通过本文对农户实行价格优惠(每亩商品机插秧只收育秧费及农资费20元,机插一亩秧苗只收作业费40元),对机手提供“作业订单”的方式,让农户得到了实惠,让机手增加了效益;既调动了农民采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也加快了插秧机具的发展速度。五是效果促动机制。针对往年机插秧推广出现的“立枯病”难防、“漏插率”偏高的两大弊端,今年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保证了机插育秧质量和机插效果,从而使更多的农户开始接受机插秧技术。
2、推行“六个结合”。今年,我县采取了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机插秧推广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农业发展项目、新农村建设和大户培育相结合,这“六个结合”的推行,使得机插秧推广工作更加顺利、更富有成效。
3、实行“八个统一”。我们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实行了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防、统一机收、统一农资采购和余粮销售的“八统一”推广模式,从制度层面上为加快新技术推广提供了保障。
(四)育插秧技术更加成熟
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各乡镇在“立枯病”早防早治、营养土培肥、营养土掺客沙或客泥调整土质、苗期施肥、培育壮秧等方面的技术措施更加成熟;全县今年的机插秧苗素质明显提高,机插“空穴率”明显降低,机插质量和效果让老百姓更加满意。
(五)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明显提速
今年,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1个万亩示范片、10个千亩示范点上,在40个农机化示范村建设中,均将机插秧推广作为了关键环节加以推进,其机插秧面积达到了全县机插面积(5.15万亩)的82。机插秧技术的连片推广,既促进了农机化示范工作的开展,也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明显提速。
二、推广工作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
一是加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支持力度。由县政府 办公室发文将推广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人民政府,并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要求;各乡镇再将任务分解下达到各村,同时建立推广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人员。县政府拨出72万元专款用于机插秧推广工作经费补贴、育秧软盘补贴和10的插秧机县级购机资金补贴。20多个乡镇落实了机插秧推广宣传培训经费共45万元。二是层层加强工作考核。将机插秧推广列为农机化工作重点内容,实行县政府对乡镇政府、县农委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乡镇政府对村组干部层层考核,以保证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实。三是加强工作检查与督促。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多次深入机插区域了解情况并指导工作,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县农委领导带领技术人员,经常深入乡镇、村组进行检查督导,深入农户进行座谈交流,与基层干部一道,针对存在问题,共商解决办法,切实督促工作到位。
(二)大力加强技术宣传培训工作
今年,我县广泛开展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宣传活动,争取农户对推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主要开展了两个阶段的集中宣传活动。一是开展了任务落实阶段的集中宣传活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春耕春播现场会后,县级部门及各乡镇共开展会议宣传94次,深入村组宣传150多次,发放宣传资料320__余份。二是狠抓了机械插秧阶段的集中宣传工作。春耕时节,机插新闻成为了我县春耕生产的重头戏,机插秧工作共在《××报》、《××日报》、××电视台、××电视台宣传报道20多次。特别是在4月15日至30日的机插高峰期间,县电视台天天可见机插画面,日日可听机插新闻,在全县农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层层加强集中培训、现场培训是我县推广工作的又一做法。一是县农委对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农技、农机技术人员进行了机插育秧技术集中培训,编发培训资料7000余份。二是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分别对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育秧大户、育秧技术指导人员进行了技术集中培训,编发技术资料8000余份;深入村组现场培训3200人次。三是县农委于机插前又对全县插秧机操作人员共180多人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理论培训和田间操作实训。通过逐级宣传培训,广大农户基本掌握了技术要领及注意事项,有效保证了今年大面积示范推广获得成功,全县机插育秧和插秧质量明显好于往年。
(三)切实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力度
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县、乡镇两级普遍实行了技术人员分片负责责任制,农机及农技人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育秧期间,县机插秧技术指导小组人员分片负责,天天巡回于各乡镇及村组,以集中育秧区域为重点,加强育苗观察,加强技术指导;特别是在低温寒潮时段,更是精心指导,确保了不烂秧死苗;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更是起早贪黑,深入农户传授技术,深入田间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病和肥水管理措施,确保了秧苗素质。机插期间,全县组织县、乡镇农机农技技术人员130多人,天天工作在田间,安排机插顺序,排除机具故障,指导机具调整,下田示范操作,督查机插质量,实行全程跟机服务,哪怕是一台机,一处田块出现问题,也要及时前往解决,其服务态度令人感动,服务质量令人称赞。自4月12日开始至5月18日结束,全县共完成机插秧面积5.15万亩(其中首次在油菜田中推广机插面积1800亩),其机插质量和效果得到了老百姓的充分肯定。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年初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全会暨全县干部大会精神,紧紧围绕“为‘十二五’加速崛起开好局起好步”的工作主线,扎实工作,务实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绘好了发展蓝图。在年初召开的县委全会暨全县干部大会上,我们深刻审视“十二五”发展的机遇、挑战和使命,明确提出“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加速崛起”,总体目标是“两个建成、三大跨越”,即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屏镇、古市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实现城乡发展由整体协调向全面融合、社会发展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由人均GDP3000美元阶段向6000美元阶段跨越。围绕这个目标要求,我们确立了“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确定了“12345全面小康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全县生产总值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00亿元,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随后召开的县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通过深入谋划、科学谋篇,“十二五”科学发展的目标更加积极科学,加速崛起的蓝图更加鼓舞人心,未来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同时,从今天各乡镇交流情况看,大家思路也很清晰,重点非常突出,今后五年该发展什么、往哪里发展,都有了很好的蓝图和规划,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按照这个蓝图干下去,我相信“十二五”各乡镇发展一定会有更大起色。20个乡镇都发展起来了,全县加速崛起的蓝图一定能够更好地成为现实。
2.办好了茶商大会。一年一度的茶商大会,不仅是加快茶产业发展的重大节会,是全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平台,更是全县人民的盛大节日,关系产业发展,关系群众增收,关系形象。今年的茶商大会,我看至少有三方面成效:一是办出了好效益。这个效益最直观地体现在茶产业发展上。截至月日,全县茶叶总产量3060吨,茶叶总产值3.78亿元,分别增长10.5%和20.8%,茶叶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5%。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1.56万吨、交易额12.56亿元,分别增长29.9%和46.2%。在全国茶叶产量大幅增长、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茶产业连年保持了销售好、价格优、人气旺的好势头,在激烈竞争中实现了更大发展,实现了从“茶叶大县”到“茶叶强县”、“茶叶名县”的提升,最关键的就是得益于我们连年举办中国茶商大会。二是办出了影响力。这个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会议等高端活动在举行,不仅体现在参加大会的茶商、尤其是大茶商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更是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国际国内主要茶叶公司的老总全部齐聚,同时,更突出体现在“中国绿茶价格指数”正式落实,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全国绿茶集散中心的地位,真正掌握了影响全国绿茶市场的话语权,极大地提升了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还体现在“银猴”品牌影响力的上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全国最具经营力品牌,品牌价值达到12.78亿元,比上年提高2.29亿元。三是办出了精气神。这就是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服务大局、各尽其职、合心合力办大事的精气神,就是全县人民热情好客、积极支持、无私奉献的精气神。茶商大会检验了干部作风能力,展现了人民开放文明的崭新形象。对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县域开放,都是极大的促进。
3.实现了良好开局。就是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这不仅对完成全年工作有重要意义,对于“十二五”发展也是很大的利好。概括起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态产业态势喜人。农业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月份工业总产值更是大幅增长51.4%,增幅稳居全市第一;同时旅游产业尽管基础薄弱、盘子很小,但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分别增长77.6%和77.8%,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二是内外需求表现活跃。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保持良好态势,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社会消费持续活跃,外贸出口更是大幅增长95.3%。三是群众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6元,同比增长11.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48元,同比增长18.4%,增幅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位。此外,月份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86亿元,增长了28.0%,企业利润总额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4.抓好了村级换届。农村老百姓说得好:选好一届,踏实三年。这次村级组织换届,全县上下高度重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该选什么人,不选什么人,旗帜鲜明;什么样的行为合法合规,什么样的行为非法违法,都明确规定,严格执行;对拉票贿选、干扰破坏选举的,发现一起惩处一起,坚决打击。比如,在候选人资格条件上,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德才兼备、事业选人”的导向,大力倡导选听党的话、跟党走、和党委政府同心同路的人,选德才兼备、甘于奉献的人,选会干事业、带领群众致富的人,严格实行候选人资格联审制度,坚决执行7种“不得”、13种“不宜”和“十选十不选”的规定;在换届纪律上,坚决落实“十条禁令”,严厉查处了12起拉票贿选、扰乱选举秩序等违法行为,9人被依法治安拘留,确保整个选举过程民主规范、风清气正。目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总体已告一段落,从换届结果看,新一届村级组织班子的年龄、性别、文化结构明显优化,党员在村民代表、村委会、村监会和村经社中的任职比例全面提高,7种“不得”人员无一当选。其中,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4.6岁,35岁以下年轻人比上届增加了16.2%,女委员增加了30.8%;大专、中专学历的新增了207人,18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可以说是真正选出了好干部、选出了好班子、选出了好风气,选出了干事创业的好氛围。在这方面,各乡镇做了大量的工作,人大、纪检、组织、民政等有关单位通力协作,确保了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顺利成功,为“十二五”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意义重大。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态势喜人,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推进“十二五”加速崛起的信心和底气。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从宏观环境看,粮食、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大幅涨价,国家银根紧缩的节奏和力度加大,必然对处于成长期的我县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冲击;物价指数偏高,通胀水平加剧,汽车、家电等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必然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消费热情。从我县自身看,工业生产面临企业用工紧张、成本上升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双重挤压;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推进不快制约着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物价较快上涨可能影响居民消费热情等等,都将影响我们下一阶段的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密切跟踪,审慎研究,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
二、强力攻坚,全力以赴开展项目攻坚行动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主载体。某种意义上讲,一切经济发展最终都是落脚于项目。项目工作推不进,经济发展就难以上台阶。因此,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的导向不偏移,坚定“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决心不动摇,坚持重中之重抓项目的力度不减弱,切实把项目作为第一抓手,摆在头等重要位置。
但是,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指标完成情况看,最不容乐观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最令人担心的是项目。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看,一季度完成了4.36亿元,同比下降0.8%。到4月份虽然转为正增长,但增幅只有2.4%,远远低于全省29.0%和全市20.5%的增长水平;工业投资还出现了30%以上的降幅。从项目推进情况看,除续建项目进展总体尚好外,10个新建重点项目只开工了旧村改造、松阴溪干堤加固2个项目,其他8个重点新建项目大都处在初设初稿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水评、环评、可研报告阶段,开工建设还要做很多前期工作;5个重点预备项目均未开工。
造成项目工作滞后、被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但根本上还是思想认识问题,是责任落实问题,是工作作风问题。同时,今年是换届之年,少数乡镇、部门干部等待观望、人浮于事,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因此,县委、县政府提出,第二、三两个季度,必须集中力量抓项目、重中之重抓项目。要按照年初县委全会的部署,全面深入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全力抓开工、抓推进、抓投产,全面打响项目攻坚战。这项工作,请建安同志具体负责,发改局牵头抓总,成立领导小组,制定项目攻坚行动方案,尽快组织实施。要突出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首要任务抓特扶项目。省重点欠发达县特扶项目是今年和今后两年最重大的一个项目。抓好特扶项目,不仅是向省委省政府负责的政治责任,更是关系全县人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大民生工程。同时,三年特扶项目将带动18.83亿元投资,也是重要的投资增长点。上周农村工作会议上,樟明同志提出今年的目标是“确保项目全启动、力争投资超10亿”。如果能够完成10亿元投资,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将是极大的拉动。
但是,要抓好特扶项目也很不容易。三大类38个项目,涉及面很广,每一个项目都是由许多子项目、甚至子子项目组成,涉及一二三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涉及到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甚至涉及到每一个农户。要把每一个项目、子项目、子子项目全部落实到位,没有全县上下特别是全体乡镇、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抓好特扶项目务必做到“突出一个目标,抓好三个落实”。“突出一个目标”就是要突出“农民增收”这个根本目标,所有项目都要围绕着“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三大任务来开展、来推进,决不能搞球,更不允许挤占挪用。“抓好三个落实”:首先要抓好工作落实。就是所有项目以及每一个子项目、子子项目,必须一项一项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村、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员。每一个项目都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时限明确、措施明确。现在38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这个很好;但是38个项目中的子项目,是不是已经全部开工,必须深查深究。只有所有子项目都落地了、开工建设了,才是真正落实到位。其次要抓好责任落实。必须明确每一个项目的责任乡镇、责任单位、责任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加强指导督查,强化考核评估,严格责任追究。每一大类的项目协调指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抓好工作协调推进。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负起本乡镇特扶项目的第一责任,全力以赴抓好项目推进。同时,要抓紧制定特扶项目的扶持标准和考核细则,明确项目申请程序、管理主体、验收要求、补助条件和补助标准,便于项目推进实施。再次要抓好要素落实。对特扶项目所需的土地、资金、水、电、人才等方面的要素资源,要优先保障,及早落实。同时,要尽快落实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特扶项目资金不被挪用一分,项目推进工作不被延迟一刻。
二是全力以赴抓重点项目。要牢牢抓住“项目开工、项目推进、项目前期”等关键环节,深入分析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完成全年项目工作任务。一是联系领导必须亲历亲为。所有未开工的重点新建项目,联系领导必须在5月底前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办公,查摆问题,落实措施,拿出明确的项目开工建设时间表。所有在建、续建项目,联系领导必须在5月底前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全面了解项目进展情况,集中开展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进度迟缓的项目,必须拿出管用、有力、有效的措施,集中力量破解难题,强力推进。二是乡镇部门必须通力合作。每一个重点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方方面面利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特别是有关乡镇、责任单位,必须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责任主体”的意识。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问题上,只有分工不同、职责有别,没有一线和二线之分,没有主责和次责之分,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好地推动项目实施。三是督查工作必须全面加强。县委县政府督查室、重点办、效能办等有关职能单位,要切实把特扶项目和重点项目作为督点,贯穿全年工作始终,做到每月必督、每季必查,每个季度的“效能排行榜”要公示特扶项目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舆论宣传要强势跟进,既要广泛宣传项目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又要大胆曝光推进项目不力、以及阻扰破坏项目实施的人和事,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三是扎扎实实抓实事项目。为民办实事是各级各部门的应尽职责。这几年,各乡镇累计落实了1000多件实事项目,各机关部门也为结对帮扶的行政村落实了一大批增收项目,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党委政府赢得了威信和民心。今天各乡镇交流时,也都谈到了今年的实事项目安排,有的已经开工建设,有的即将开工,为民办实事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和自觉行动。关于“实事项目”,最根本还是要在“实”字上下功夫。第一,工作要抓到实处。每一个实事项目,不论项目大小,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民生,都要认认真真地抓,真正落实到村、到点、到人,要有方案、有进度、有实效。第二,群众要得到实惠。要真正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实实在在地办一些老百姓期盼的实事、好事,让老百姓真正得到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今年各乡镇的实事项目,还可以结合特扶项目进一步调整充实。各机关部门和党员干部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低收入农户的结对帮扶项目,也要抓紧落实,加快实施。
三、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
“十二五”要加速崛起,各项工作必须要有加速度,开局之年工作更是至关重要。今年的工作,年初县委全会已经作了安排部署,第二、三季度最根本任务就是“狠抓落实、加快进度”。各乡镇、部门必须集中心思、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切实把狠抓落实作为最大责任,把加快进度作为最大要求,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确保“十二五”开局之年“开门红”。要着重抓好六项工作:
1.加快推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县委年初确定的13%的增长目标要确保完成,并尽量争取更大增幅。首先,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今年的“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包括农民异地转移2000人、农民转移就业3020人、林权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低收入农户增收、农民人均收入增幅等。每一项目标里面都有许多子目标,比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要达到1.7亿元,新农合筹资标准要达到300元,等等。跟前两年相比,目标更高、内容更多、要求更具体。对这些目标要求,必须逐项研究落实。特别是农民异地转移,市里要求是2000人,我们要按照“两区”战略的要求,力争3000人,加快推进新溪、铺门、西坌二期以及筏铺小区的开发建设,用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扎实的举措,帮助更多的山区农民实现下山脱贫,全力加快人口集聚。同时,要按照省里提出的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年内全部脱贫的要求,切实把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今年的硬任务,所有低收入农户要重新落实结对干部,重新落实帮扶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完成任务。其次,要把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与特扶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对内容相同的工作,要加强资源整合,以特扶项目促进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2.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我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已经作了强调,重点要把握好“旧村改造是龙头、中心村培育是重点、环境整治是基础、经营农村是活力”四条原则。结合市里考核要求,今年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还是要放在旧村改造上。让农民群众建得起房,这是最根本的民生大事。必须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拆除破旧房3690户,批建新房占50%的工作目标。在改造方式上要进一步完善,以改造松古平原农村为重点,更加注重建筑设计的精品精致,更加注重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和村居、乡土文化,把旧村改造与生态建设、农家乐等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13个中心村,要摆在重中之重地位置加以推进。其次,要着力抓好村庄整治。要按照“连线成片、‘三沿’优先”原则,重点抓好“三沿”整治。要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强化对行政村的量化考核,推动环境保洁工作常态化。再次,要与平原绿化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完成“三沿”地区生态景观林建设500亩以上。
3.加快培育生态产业。关于生态产业,今年重头戏是农业现代园区建设,上周农村工作会议已经作了部署。这里我再强调三方面工作:一是茶园统防统治工作。各乡镇一定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去完成。茶叶质量安全要出现问题,必然是惊天动地的大问题,决不能有半点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各乡镇必须强化领导责任,加快工作进度,年内50%以上的茶园实行统防统治的目标必须实现。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督查室、效能办等要重点督查。二是培育香榧、油茶产业。这两个产业,可以充分利用我县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规划引领,加强技术指导,抓住农业现代园区建设的机会,推动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松古平原茶园套种薄壳山核桃也是很好的项目,要积极推动实施。三是扶持乡村旅游。松古平原每一个农村都是一道风景线,有天然的田园风光和深厚的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出台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工作推进力度,营造好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去年我们开展“民情地图”的创新,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迈出了可喜一步,但还是远远不够。关于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一要深化“民情地图”工作,建立应知应会能力培养考核的长效机制,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最近,省委已经把“民情地图”作为全省8个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范例上报中央,省委赵洪祝专门批示,充分肯定我县“民情地图”做法“比较管用、实在”,希望我们“不断总结完善,深入实践,力求取得更大成效。”市委卢书记也专门作了批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赵书记、卢书记的批示意见,把民情地图作为推进工作的抓手,作为转变作风的抓手,作为深入群众的抓手,作为化解矛盾的抓手,服务群众的抓手,切实深化“民情地图”工作,进一步丰富“民情地图”工作内涵,加快完善基层干部社会管理应知应会能力的培养考核机制。请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两家牵头负责,尽快研究出台深化“民情地图”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的工作意见,通过“民情地图”工作,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二要加强矛盾纠纷的源头防控,不断完善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领导干部定期下访、接访和包案调解工作要坚持不懈的抓下去。特别是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机制,要切实抓好落实,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三要抓住村级组织换届契机,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少数没有完成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社换届的乡镇、村,要抓紧开展换届工作,争取5月份全部完成。县委组织部、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抓紧开展新一届村级组织成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对村务民主自治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基层矛盾纠纷发生,促进基层社会管理。
5.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发展社会事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今年一季度全市县(市、区)工作汇报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年初县委全会也作出了实施“就业富民、保障安民、科教惠民、卫生便民、文化育民”“幸福民生五大工程”的部署。就当前来说,有几项工作要抓实:一是社会保障方面。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300元必须落实,去年开始实施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要达到90%以上。特别是第二项工作,工作量大面广,各乡镇、社保部门要抓紧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保的积极性,确保完成任务。二是教育方面,今年是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最后一年,收官工作必须做好。同时,要想方设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三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一个多月,效果非常明显,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45%,门诊均次费用下降33%,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群众普遍反映很好。但实施中的问题也要高度重视,特别是实行绩效工资之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如何调动的问题,要尽快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