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分析化学范文

绿色分析化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分析化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分析化学

第1篇:绿色分析化学范文

    我们所谓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就是二氧化碳。无论是以往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还是现阶段科技含量高,日趋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化大生产,这些工厂每年要向大气排放数万甚至数十万吨的二氧化碳[1]。这些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成为了造成全球性的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造成这一现象的那些工厂却不用为温室效应负担任何一点费用。

    现在这一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许多化工企业正积极的开发和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甚至有一些企业将二氧化碳作为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原材料来使用。例如,有的化工企业将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一种原材料来生产尿素。仅这一种工艺,就可以使该企业的每年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减少数十万吨。

    2海水淡化工程的预处理过程中运用绿色科技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离开水,水对于每个人的生命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是绝对不能缺少的,资源。而这种重要的资源,又具有这有限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淡水的危机成为了世界性的环境难题。而我们中国,又是世界上最缺乏淡水资源的国家之一。因此,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就成了缓解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现状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海水淡化所必须的成本也在逐渐的趋于大众化,使这一技术不再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才使用的起得奢侈的技术。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引进并采用了这一技术。

    3绿色化学技术在我国传统香精香料工业中的应用

    在日常化学产品的生产中,香精香料是不可缺少的添加剂之一。我国的香精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加深,及全球性经济萧条的状况逐渐加剧,我国的香精香料出口产业收到了很大的打击,产品订单大幅度减少。

    4绿色化学使可持续发展战略任务逐步向前推进

第2篇:绿色分析化学范文

1.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

化学在改善生活条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解决环境等问题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积极响应新课改中的要求,化学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积极研究,经过长期探索,绿色化学理念应运用而生。绿色化学理念是一种在化工生产活动以及化学反应阶段,尽量不使用或者较少使用有害物质,同时,尽量降低有害物质形成的思想。绿色化学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并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近年来,绿色化学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加,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具有深远的现实影响。

2.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策略

2.1 注重课堂渗透。结合化学教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注重课堂渗透。在化学教材中,与环境保护存在关联的内容较多,化学教师应参照相关知识进行渗透。从化学层面着手,认真讲解污染源的形成过程以及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进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明确污染产生根源和防护措施。教师自身也应加强素质提升,正确认识绿色化学理念,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渗透途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化学知识源自日常生活,并服务于现实生活,它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应从日常生活着手,合理渗透绿化化学理念,指导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

2.2 加强实验渗透。化学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实验内容在化学教学中的比重超过了一半,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在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还应加强实验渗透。首先,对于污染程度严重的化学实验进行改造,尽量降低或者消除污染,并为学生提供并创造更多的不存在污染和有害化学物质的实验,以此来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预防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价值,并能改进化学实验。

2.2.1 围绕绿色化学理念准备课堂教学。在化学实验的备课过程中,应合理挑选绿色化学知识点,明确实验内容与步骤,对于存在有毒气体的实验,应针对有毒气体采取有效的防护以及处理措施,并合理设计吸收、停止实验,针对废弃物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及时回收,以便循环利用。

2.2.2 改进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尽量不使用挥发性有机物,同时,不允许使用风险试剂,适当改进转化率不理想的化学实验,增加转化率,降低副产物的产量。在改进操作中,降低实验药品的使用量,朝着实验微型化的方向努力,这不仅能缩减实验污染,还能有效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2.2.3 注重无害处理,提高利用率。大多数化学实验产物均具有毒有害,通常对其进行适当理可将其恢复成原有状态,进而实现重复利用,也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在某些试验过程中,产物较多或者剩余较多的残留物,这些物质通常具有一定的毒性,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吸收与转换,不仅能消除对环境的污染,还能节省一定的能源,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不允许出现二次污染现象。

第3篇:绿色分析化学范文

1绿色实验的设计思路

我们学习的有机化学是基于实验为主的化学分支学科,所以从总体把握上,绿色化学的学习实践依然无法脱离实验这一基本方法。为此,对于绿色化学实验的设计思路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能够检验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否正确,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我们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不断的加强我们对于问题的观察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了熟练的实验技能,不仅能够保证我们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有利于帮助我们进一步的提高科学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的能力。

在学习阶段,通过学习过的知识选择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化工原材料来作为反应目标的产物,然后从原子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反应原料、试剂以及能够进行反应的条件。之后进行绿色反应设计,根据预先设计来拟定反应的过程,通过绿色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控制理论来研制出相对高效的绿色催化剂。根据实验的结果来进行评价,制成图表,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查阅各国参考文献,从而发现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进。

2乙二酸合成的传统实验路线

乙二酸合成实验是我们所学的实验之一,无论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还是教科书中的示范案例,对于乙二酸合成的方法都是非常传统的通过采用浓HN03或KMn04氧化法来进行合成,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2KMn04+5H2C204+3H2S04=2MnS04+K2S04+10C02T+8H20通过上式我们可以看出,采用硝酸或者高锰酸钾氧化环乙醇来制备出的乙二酸,无论是浓HN03还是用KMn04当做氧化剂的反应条件,这两者都是强氧化剂,都具备反应速度快、反应剧烈、反应条件不可控的不利方面,而且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操作失误还会造成危险。例如,这一实验反应为强烈的放热反应,所以在加入环乙醇的时候速度应该保持一定的频率,否则会导致反应更加剧烈,容易产生爆炸。当我们使用浓硝酸当做实验氧化剂的时候,在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氮氧化物有毒有害的气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如果在采用高锰酸钾当做氧化剂时,不仅在反应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二氧化锰沉淀物,而且对于产物的处理十分的麻烦。

3乙二酸合成的绿色实验路线

    3.1实验设计思路

为了针对性的解决传统乙二酸合成的试验方法的缺点,在实验的过程中减少由于实验造成的污染以及危害,我们考虑将所学的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融合到有机化学实验中,并且选择新型的环乙烯作为实验反应物,选取30%过氧化氢当做氧化剂,选择磷钨杂多酸作为催化剂,从而通过催化环乙烯氧化合成乙二酸,并且开发出一个均相催化新反应体系。

3.2实验方法以及具体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三个容量为250ml的三颈烧瓶,并且在其中加入1mmol的H;)PW120、1mmolH2C204,以及55mLw=30%的过氧化氢.在室温的实验条件下进行搅拌,持续10分钟,之后加入10.5mL(100mmOl)环乙烯,将实验的温度进行加热到sot-eot,接着持续搅拌1小时。之后将温度持续加热至91T:,再采用左右搅拌回流,持续6小时。最终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进行冷却,维持在0T,静置一天,滤出结晶。将结晶用冰水冲洗三次,并且经过真空之后进行干燥,最终将物质进行称重。

3.3实验比较研究

对于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中,我们使用的反应体系是30%的过氧化氢氧化剂,属于环境友好型氧化剂,而且H3PW1204o也属于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所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会析出有毒有害的物质,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危险的情况。反应条件和温度与传统的反应实验相比较而言也非常的容易掌握和控制,实验过程的步骤简单,操作十分便利,而且没有多余的副反应。

4结束语

第4篇:绿色分析化学范文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原子和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化学是一门具有深奥的内蕴和无限研究和挖掘空间的科学。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利用化学的能力不断提高,在能源和资源、材料科学和环境方面,化学的应用带给人类惊喜和福音。化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的不断进步也在人类社会产生了双刃剑效应,其负面作用是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由于化学发展模式的不适应,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生态的破坏日渐严重,同时也在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化学领域所反映出的严峻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改变生产以及研究模式的命题和实践开始付诸实施,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实践应运而生。绿色化学又称为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环境无害化学。绿色化学属于从源头上来防止污染的化学,属于层次更高级、更符合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化学,它追求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化学是针对人类利用化学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所提出的。

二、绿色化学的发展思路以及模式

绿色化学的发展思路体现在化学技术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即在研究和应用的源头就要打破传统的只计产出不计污染、先污染再治理或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换经济增长的观念。考虑到时空变化和条件变化的因素,尊重和服从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实现保护生态平衡和加快发展的速度。

一般来讲,实现高效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尽可能少地利用原材料,尽可能多地制造成品; 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尽量提高转化率。相关的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在本质上来讲是建立在所有的化学企业全部按照高效生产的操作这个假设前提上的。对材料进行回收以及重复利用。材料的回收主要体现的理念是节约资源,重复利用主要体现的理念是节约成本。自然环境很难进行净化或者短期内很难实现净化的材料,应该进行重复利用; 而对污染比较高的化学制成品应该尽可能回收利用。积极倡导材料的回收以及利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绿色途径。实现再生利用并拒绝使用高污染产品。

在设计以及生产化学制成品的环节必须考虑到再生利用问题。实践证明,在自然环境中,高分子的原材料有着非常明显的污染,这就要求在设计环节就应对回收和再利用进行考虑,实现变废为宝,实现绿色制造。同时应该拒绝使用那些高污染、无法回收与替代、不能再生以及重复使用的高危材料,从科研环节就能够尽可能寻找相应的绿色替代品。

三、绿色化学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以及应用

(一) 改革高校化学教材高校化学所使用的教材尚缺乏绿色化学方面的内容,因而在高校的教材中,应该增加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国际上在绿色化学领域中所研究的先进成果。教师依据教材向学生讲授化学知识,随着教材对绿色化学内容的充实,教师的授课理念、授课方案的设计、课堂讲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都应将绿色化学内容补充起来。教师要加强同学生的绿色化学知识的交流以及探讨,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关注和学习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通过改革高校化学教材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和知识建构传授给大学生。

(二) 培养和强化化学教师的绿色化学意识化学教师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已经形成了思维惯性和知识积淀的固化内容,那么,在高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首先就必须转变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包括加强教师绿色节能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对绿色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行为上起到表率作用。教师应该多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献文章,了解更多的绿色化学知识和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思维,应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以及相关的实验时对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进行强调。化学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对绿色化学的实际教学以及研究的动向、轨迹进行关注,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三) 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补充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教材编写成型并投入使用后,不会轻易改变。也就是说,新教材和老教材的交替会有一定的过渡时间。因此,在一段时间内,遵循教材的课堂教学内容会是相对固定的。高校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凭借自己掌握的绿色化学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让学生的绿色化学方面的意识在相对比较完整的链条上进行延续。

(四) 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到化学实验中在高校化学的教学中,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对化学知识进行巩固,然而,最重要的是强化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认真以及严谨的态度。通过化学实验的相关教学能够有效实现绿色化学。不管是溶剂、试剂或者催化剂,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都需要先考虑使用无毒无害的环保材料,在进行试验之前的准备阶段,应该充分考虑相关的代替品或者防止使用有害有毒的材料。除此之外,在设计实验时,应实现试剂的完全反应,有效避免不完全反应以及燃烧等效率比较低的化学过程。

第5篇:绿色分析化学范文

关键词: 绿色化学;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307-02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深,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改革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高校的重视。有机化学实验课已经成为高校化学和化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实际上,它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意义重大,但它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化意识,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理方法。

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大势所趋,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而真正有效的绿色化措施,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微型化教学。因此,我们应当对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才能将其正确的应用到实践中去。

1 树立绿色化学意识

要从行动上转变教学方式,应该首先从思想上转变教学理念。要实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出发,树立教师的绿色化意识,在树立意识的基础上对实验过程进行优化,运用安全的试剂进行实验,从而实现微型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具体来说,可以给高师化学和化工等专业设置一些有关绿色化理念的课程,譬如设置《绿色化学》课程或者绿色化学和化工过程》等。为了不给学生造成太多的负担,这些课程的设置应该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在化学实验课程中深入贯彻《绿色化学》中的十二项原则,对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绿色化意识很有帮助。

绿色化学并不属于化学领域原有的概念,是近些年来新的化学研究领域,它以树立人们的化学意识为先导,将新兴的环保理念和化学技术应用于整个化学品和化学反应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化学实验对人类环境和健康带来的损害。使化学反应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尽可能不使实验产生副产物,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绿色化学实验是从根本上减少或者消除实验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寻求无害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实验原材料,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有限的化学实验资源,从细微处实现无污染的化学实验。随着绿色化学理念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对高校学生进行绿色化教育的重要性,也有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与绿色化学有关的课程。我校近些年也开设了贯彻绿色化学意识的相关课程,对转变我校学生的化学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2 微型化学实验概述

微型化学实验产生于八十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新兴的化学实验方法,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是Mayo等人在大学中进行的减少试剂用量以及降低实验容量等实验,在实验前,他们本着保护环境和保证实验安全性这两个理念进行实验准备,最终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目标。科学技术的进步,启发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联合国和各国政府开始对三废问题以及空气中有害物质问题进行全面性讨论,并制定了最高允许浓度等统一的国际或国内规定。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机化学教学实验中存在着一系列容易导致环境污染的原材料、药品种类、实验操作和反应,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从单个实验来说,可能造成的污染并不大,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累积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遵循绿色化学中的十二项基本原则分别对预防有毒物质排放问题,可持续利用实验材料使用问题进行全面改革。从这个角度来看,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不管是在对环境保护上还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上,都应该对该种实验进行普遍推广。在我国高校教育中推广微型化学实验,是实现低剂量、低污染实验的要求,也是强化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精神的必要条件,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职业操守具有重大作用。

3 利用绿色化学理念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

3.1 在有机化学实验课中开始绿色化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与常规化学实验相比,微型实验具有更高的要求,包括对实验技能的高要求,对实验精确度的高要求和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高要求等等。要实现高效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全面改革,我们必须遵循三个原则,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实验过程,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化学或者物理变化;其次,教师应该进行示范教学,确保学生学会分离和提纯等化学操作方式,保障学生受到专业和规范的化学操作训练;最后,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还应该确保每个学生都对实验提纯出的产品进行相关标准鉴定,以查证实验是否成功。为了实现着三个原则,我校为化学和化工等专业的学生配置了便携式的微型玻璃实验仪器。在使用该种仪器的基础上,学校专门设置出一种小量式实验方式,即每次实验使用的原材料大致保持在一到两克,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化学实验的有效性。除了仪器和原材料的调整外,我们还对化学实验的内容进行了绿色化调整。绿色化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最核心的问题便是实现绿色化的教学内容,所谓绿色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使用没有毒害性的催化剂和溶剂,选用没有毒害的原材料,从而得出没有毒害性的产品。我们常见的有毒害性的原材料有硝基苯和苯胺等,它们都是容易致癌的物质,其中苯还会对人体造血系统进行破坏,造成苯中毒。此外,甲醇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针对这些问题,实验中,我们将所有含有苯等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全部取消了,改用甲基加乙醇来完成该项产品,此外,实验还使用了许多无毒的溶剂,包括环乙烷、石油醚代等。

3.2 合理运用多步骤微型合成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教师们努力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的学转为主动的学,譬如,在教学前,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实验知识和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个感兴趣的化学实验,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开设多步骤微型合成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多次进行实验,实现熟练完成有机化学实验的目标,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譬如,在合成聚乙酰胺和聚已内酰胺时,笔者让所带班级的学生分步骤多次进行有机合成实验,对每一个细节和产品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再将前一次分析的结果与下一次实验进行对比,锻炼了学生细心操作和全局性操作意识。在这种分步骤实验法教学下,学生熟练掌握了许多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明白各个实验之间的联系以及每个实验细节的把握。此外,学生在多次训练之后,得出的产品往往都能够实现充分有效的利用,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还减少的环境污染量,充分体现了绿色化理念。

4 结语

通过文章分析可知,对高校学生进行绿色化教育和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凸现出微型化学教学法的优势,这些优势分别是:能够有效减少实验试剂用量,降低三废排放量,充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熟练运用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的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脑能力。可见,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法是值得我们普遍推广的教育方式,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给用更多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白林,张力,陈 Pike明凯.微波相转移催化快速合成苯甲酸[J].化学世界,2001,42(9):470-471.

第6篇:绿色分析化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绿色化学 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

论文摘要:文章从多个角度阐释了绿色化学这一理念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怎样渗透的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具有绿色意识和环保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达到对环境的保护,并由此得出:在中学阶段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原子经济性)。原子的利用率越高,意味着生产过程中废物的排放量越少,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小。“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而对污染物的处理,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杜绝污染源。

把绿色化学融合于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便绿色化学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崭新课题。如何去渗透这种绿色观,便成了化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去尝试以下几点:

1、立足课堂,渗透绿色知识

化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的好场所。绿色化学要求与环境教育宗旨是高度一致的。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要向学生阐明绿色化学的观点、要求使他们树立起防治污染、保证人类生存质量的责任感。化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内容,采取渗透的方式,在介绍某种物质或操作方法时自然地引入相关的环保知识,让学生增长环保知识。如讲二氧化硫时,我就向学生说明它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它和氮氧化合物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空气中二氧化硫70%来源于工业燃料,12%来源于工业燃油,其余则来源于生活燃煤等。它既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又可以导致水质酸化,水生动物减少或绝迹,树木、庄稼枯死,还能腐蚀建筑物和文物。通过介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之一。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防止和减少SO2的污染。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立足实验,培养绿色习惯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1)药品的贮存的规范化。如易挥发的液溴、浓硝酸、浓盐酸等用钟罩封闭贮存;对大多数有机物如苯、甲苯、丙酮、甲醛等用专柜避光保存;对剧如汞、白磷等用专柜上锁保存,定期检查贮存情况。

(2)演示实验中尾气的吸收处理。如在制取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一氧化碳等气体时一定要通过演示实验讲情吸收的原因(有害气体不允许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深深认识到只要涉及气体的制备问题就应考虑尾气处理。

(3)规范实验操作。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在实验中也会闻到有害和无害气体。因此,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的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尽量采用封闭措施,减少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实验结束后,处理化学废物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  (4)实验微型化。目前在常规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多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因此,在实验中用玻璃管制成各种可加热仪器的替代实验仪器、用点滴板等进行微型系列实验。这种方法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操作安全,实验不会造成危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同时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如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要求学生不用试管做实验,而是改用点滴板,实验时只需取一滴稀盐酸在孔穴处,在取一滴硝酸银溶液滴在孔穴处,立即可见白色沉淀生成,然后取一滴稀硝酸滴入沉淀中,沉淀不溶解。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得白色沉淀。操作中不仅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而且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渗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绿色习惯。

3、立足课外,提高绿色素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主阵地,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课堂教育的很好补充。为了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绿色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1)专题讲座。对教材中讲的少而对环保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针对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可举办家庭生活与环境污染讲座,时期了解环境保护不只是国家、环保部门的事,每个人都应从家庭污染出发保护环境,使学生感到自身在制造污染破坏环境,是多么可怕又多么可悲,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化学用品,以减少污染,为保护环境而改变生活习惯。

(2)课外实验。积极利用课外实验配合课堂教学,开展环保教育。“河水、雨水酸碱性的检测”、“模拟水体受硝酸汞、硫酸铜等污染的检测及危害”、“干电池的收回河利用”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强化了绿色意识。

(3)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邻近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化工厂并进行实地调查。如空气污染调查、水污染及对策调查等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使他们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场绿色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绿色化教育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学化学必须体现绿色化学教育,要让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之中,真正做到绿色无所不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充满生机,绿意盎然。

参考文献

第7篇:绿色分析化学范文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绿色;改革措施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包括基本操作、性质验证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实验以单步反应为主,多步反应少,各个实验独立性强,各实验之间缺乏连续性,几乎不考虑生成物的回收与利用,一些实验项目还会产生有毒有害的废弃物。虽然学生每次实验所排放的污染物量很少,但那种积少成多的累计污染效应,若处理不当,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如何在完成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以最少的实验试剂、药品用量和能源消耗,获得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是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摆在广大化学工作者面前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合绿色化学的理念,从源头上减少实验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对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分析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培养“绿色化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优化实验安排,绿色化实验内容

根据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的原则,在不影响学生基础动手能力训练的前提下,我们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将基础操作分解、重组、融合到综合性滴定实验中,节省化学药品和试剂,节约了实验时间,减少了环境污染[2]。如在酸碱溶液的配制及比较滴定实验中,直接训练学生使用移液管和吸量管、容量瓶、滴定管等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将剩余的酸碱收集起来用于后一个实验“氢氧化钠的标定和氨水中氨含量的测定”。通过调整实验安排,既节省了单独练习这些基本操作技能时间,又减少了相关实验所需的药品开销,同时从源头上减少了环境污染。另外,对于同一目的的实验内容,应根据大纲要求,尽量选择使用无毒或低毒、污染小的试剂、尽量选择成本低且后处理容易的实验方法。

二、采用微型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量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得比较满意的实验信息(结果)的一种新型实验方法。对于危险、有毒、昂贵、污染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尤其重要。微型实验可实现实验器材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及点滴化,能从源头上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甚至杜绝实验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如在酸碱滴定实验中,用4ml的酸式滴定分液两用管代替50ml的酸式滴定管,溶液的浓度可降低一个数量级,由于浓度降低及滴定管尖拉细,消耗的试剂量比常规实验减少50%以上,减少了废液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并能可保证实验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同时,微型实验要求学生对滴定分析接近终点时1/2滴、1/4滴的操作更加认真细致,强化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习惯。微量实验所用仪器较传统仪器小,减轻了实验强度,缩短了实验时间,操作轻松,降低了仪器损坏率,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减少了试剂药品用量,降低了实验成本,显著地减少了有毒、污染物质的排放,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微量实验既有利于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又有利于学生树立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

三、妥善处理三废,实现绿色排放

在分析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废弃物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这些污染物数量不多,但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也会对实验室周围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如定量分析实验中学生剩余的各种标准溶液(如盐酸、氢氧化钠、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纯度高、数量较多,用完后如果直接倒掉既浪费又污染环境,应积极考虑回收利用。分析化学实验废液的具体处理措施有:①对于集中回收的HCl(或NaOH)溶液,可用于配制高浓度的HCl(或NaOH)溶液,亦可将其与废碱(或废酸)溶液混合、调节PH值为7后排放;②对于EDTA溶液,在一定酸度下与碱土金属离子混合后排放;③对于在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中的Mn2+离子,可调节废液的酸度,再加入碳酸铵,可产生有利用价值的碳酸锰沉淀;④KMnO4溶液可作为氧化剂处理其它废液。通过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进行适当的处理与回收,既可以消除它们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损害,又可以节约资源和实验经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利于环境保护。

四、采用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这些实验还有可能会排放有毒的废弃物(毒气、毒水,毒渣)污染实验环境,并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于这些毒性大、危险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化学仿真实验进行实验教学。模拟化学仿真实验既让学生学习了实验方法,又使这些有毒、危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实验的方法。

模拟化学仿真实验有效地解决了实验仪器和实验场地的不足与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对保护自然资源、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减少实验室废弃物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它是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实验摆脱实物教育的一场革命。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将绿色化学渗透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实现节约试剂、减少污染、零排放的目标。同时,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改革,还能有效地促进实验方法的革新、提升教师知识结构水平,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浙江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元兰,李水芳,文瑞芝.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7,36(12):109-111

第8篇:绿色分析化学范文

分析化学是石油化工类学校工业分析、化工工艺、环境科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实验占有较大的比例。学生要在实验技能方面取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苦劳动。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无论从实验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没能使该学科的特点很好地显现。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为了使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分析化学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手段、完善实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并逐步付诸实施。

1.扰化实验教学内容,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现行的中职学校分析化学教材大多是大学教材的简单缩写,与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有许多不相符合的内容。中职学校学制早就由原来的四年制改为三年制,生源质量也大幅下降,但教材却基本没变。这其间的固有矛盾,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如原先四年制时的工艺专业把《有机化学》专门作为一门学科,在一年时间内学完。现在是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三门课融为一门《化学基础》,在一年时间内学完。但大多专业课内容除了比改革前简单了,没什么大的调整。因此,许多相关联的课程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如分析化学中出现的一些内容,在有机化学中根本没有学过,导致许多学生分不清有机酸、有机碱和有机盐类,计算公式就更不知道代哪个了。因此,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尤为重要。编写教材时除了解决以上问题外,还要注重实验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应用型人才。石油化工类学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走向工厂和企业,编写教材时应选取与实际相接近的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如硅酸盐水泥中主要成分分析,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的联合测定,水质成分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分析等。这些实验贴近我省陕北化工能源基地的实际,又能综合利用不同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一部分作为实验自选项目,另一部分可作为必做实验项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另外,编写教材时不能忽视插图的潜在功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材中的插图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之一。插图能以直观的方法让师生理解教材所叙述事物的形态及变化规律,使其内容表达得更合理、更完善。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应重视挖掘插图的潜在教育教学功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插图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从中捕捉所隐含的丰富的化学信息,对提高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点笔者在多年的分析化学教学中体会颇深。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最好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实验教学和实验安排在同一实验综合教室,这样可以一边教学,一边演示,学生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实验结果,可以对实验部分理论的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学效果也可以大大提高。然而在广大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往往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只能想办法创造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图片的作用。在分析化学中,滴定分析部分占了多一半的内容,笔者在讲四大滴定时,每次都要将滴定分析的简单的示意图画在黑板,虽然画得不怎么标准,但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讲盐酸碱标定时,将碳酸钠和甲基橙指示剂标在锥形瓶中,盐酸溶液标在滴定管中,这样看起来整个反应就更加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如果在新教材中能插人必要的图片,教学中就能挖掘教材插图这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潜在教学功能。

此外,在新编教材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实验内容的绿色化,改进有严重污染性的实验方法,减少污染的排放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增加少量的微型实验项目,可以节约实验试剂、实验经费和时间,减少试剂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转变实验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职业教育改革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要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职校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定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角色则由教学的中心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辅导者。

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使用全自动分析天平,但作为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学生还应掌握半自动天平的基本操作。第一次练习天平时,总有个别学生操作很困难,而有一部分学生却能很快掌握。遇到教师辅导不过来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相互辅导。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某种程度上要更容易些,这样就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因此,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可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激发他们的求知和创新欲望。

3.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首先是基础训练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熟练使用分析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为综合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分析化学实验要求学生严格树立“量”的概念,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基本功的训练,是分析化学实验的关键。因此,对分析天平的称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定量容器的洗涤、使用、读数必须按操作规程反复严格训练,以便让他们养成尊重实验现象、尊重实验数据、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习惯,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要不断查看实验情况,严格要求学生,必要时要对相关实验加以演示。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师演示是分化实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在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碳酸钠作基准物标定盐酸的实验中,学生一开始很难掌握终点的橙色,如果教师能将橙色准确地演示给他们,就不用逐个解释终点是否正确,学生只要将两个终点一比就可以判断终点是否到达。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示范,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优化实验操作过程。

4.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器皿的操作、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的讲解内容多,时间紧张,有些操作需要展示操作细节,仅靠实验教在现场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将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可以反复播放,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可以缓慢展示变色过程,并呈现出逼真的终点颜色,这样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快速掌握要领。笔者讲碘量法这节时,将用重铬酸钾作基准物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实验中,依次出现的碘溶液的红棕色、近终点的浅黄绿色、加淀粉后的蓝色,以及终点铬离子的亮绿色,通过动画这种直观的形式加以演示,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新知识,改善了教学效果。

5.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化实验大多是照方抓药式的单纯验证性实验,鉴于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我们对实验项目进行整合,精选验证性实验,增加生活化、设计性实验。如除了测定自来水的水硬度、水中氯含量,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学生家里的井水、化肥的各项指标、食用碱面中的微量铁进行测定。整个研究过程以这样的模式进行:问题—设计方案—实验—表达与交流—反思与评价。学生在所有的实验探究活动中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其合作精神。学生一致认为“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多组织此类实验。”此类实验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不足,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这种探究性实验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6.建立新的分析化学实验测量与评价体系。分析化学实验能力的测评应成为分化教学测量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课成绩,直接影响他们做实验的积极性,对其实验态度、实验技能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验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分析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第9篇:绿色分析化学范文

 

关键词:电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课程改革

 

药物分析是我国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和规范的药物分析操作技能。药物分析以分析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利用各种分析方法、技术和仪器对药品的真伪、杂质和药物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药物从化学合成(或提取分离)、制剂生产再到临床应用均离不开药品检验[1]。学生只有通过对常见药物分析方法、原理以及药物检验项目的深入理解并接受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才能建立严格的药物质量安全意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药物分析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医药院校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大体相似,均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法、光谱法和色谱法对药品进行质量分析和治疗药物监测,且对光谱法和色谱法最为倚重[2]。这些分析技术大多需要配置相应的大型分析仪器,教学成本高,不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专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电分析化学是一类微型仪器分析技术,对于药品检验具有独到的优势[3];相比于现代大型光谱和色谱仪器,电化学仪器简便灵巧、成本低,设备易于批量配置和更新,因此非常适合常规的本科教学[4]。国内高等院校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等专业均开设有电分析化学课程,但至今未被纳入到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因此,在药学本科专业中开设电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将是一项全新的教学体系尝试,将电分析化学技术融入药物分析实验,可为其转化为常规的药品检验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从而丰富药物分析课程建设内涵。

 

我们利用指导药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这一契机,将电分析化学实验引入开放实验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通过构建实验平台、编写实验讲义、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实验操作以及科研提升训练等步骤循序渐进地加以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整合实验资源,构建实验平台

 

实验平台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我们从实验平台的构建入手。开展此类实验所需基本硬件包括电化学分析仪(工作站)、电极系统(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电极抛光材料、电解池、个人电脑等。三电极体系连接电化学工作站,并通过电化学软件进行控制。除此,我们整合了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方面的教师和实验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

 

二编写实验讲义,突出课程特色

 

前已述及,目前电分析化学并未纳入药学及其相关专业分析化学课程体系,为了弥补知识上的缺陷,我们选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JosephWang教授[5]主编的英文原版专著《Analytical Electrochemistry,Third Edition》和北京大学邵元华教授[6]译著《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二版》(原著为国际著名电化学家Allen J.Bard和Larry R.Faulkner)作为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快速熟悉电化学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原理、仪器构成以及分析应用。由于实验的目的是利用电化学技术进行药品质量分析,因此,对电化学理论知识的介绍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我们精选几个章节内容,编写成实验讲义,内容包括电分析化学简介、电化学工作站的基本原理、电极体系及常用电极的特点、电化学反应过程动力学、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化学修饰电极、体内药物分析和治疗药物监测等。

 

三精细编排实验内容,培养协同创新能力

 

由于药学专业学生并未接受电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因此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必须精心编排。特别地,电化学理论知识比较深奥,因此,实验内容上应着重突出电分析化学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力求将电分析化学技术和药物分析实践有机融合,不追求大而全,而应该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此,我们设计了几个针对药物质量分析的实验项目,基本上涵盖了常规的伏安分析方法,并适当引入纳米电化学和生物电化学等前沿内容,见表1。

四实施全程引导,强化思维训练,提升实验技能

 

(一)集体备课

 

电分析化学实验是对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全新的尝试,项目实施前,对实验室教辅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指导,并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实验内容、实施方案、技术细节以及实验讨论等内容,形成统一的教学纲要和实验讲义。由于是针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根本。因此,在教学模式上,我们采取科研实验的思路开展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开放性和研究性地学习。如表1所示,我们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临床常用药物作为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电化学测量技术也最为常用,但在分析策略上可以做出创新性的东西。实验开始前,项目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针对不同药物的分析特点,共同讨论并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包括实验讲稿、教案和PPT课件,PBL教学[7]中问题的设置、引导和展开,实验教学手法的探索,试剂、药品和常规仪器的准备等。

 

(二)课前互动

 

学生以2~3人组成实验小组,接到实验任务后,整个实验小组共同准备,借助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制定实验计划,理解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步骤、标明注意事项等,并形成书面材料(实验预习报告),在实验开始一周前交给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对实验预习报告进行审阅和评价,指出其中的问题,然后反馈给相应的实验小组,让实验小组对即将开展的实验项目的方案和步骤作进一步的优化。最后,集中时间,教学组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开题论证报告,通过学生汇报、教师提问等互动环节,考查学生对即将开展的实验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三)实验开展

 

在实验实施阶段,各小组自行操作并处理实验数据,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尽量保持学生实验的独立性,强化他们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地,在异烟肼、葡萄糖、地高辛的电化学检测实验中,教师在巡回观察学生操作时随行设置提问:(1)氧化过电位高的原因是什么?高的过电位给定量分析带来什么挑战?(2)为何糖类物质在铜和镍表面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金属纳米粒子的形貌对其电催化性能有何影响?(3)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分析的基本策略是什么?与核酸适配体相比,抗体的优缺点有哪些?以上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关实验的意义,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

 

五建立评测机制,考察实训效果

 

为了有效地评价教学效果,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十分必要[8]。我们采用了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内容包括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以及实验总结,涵盖了实验的全部环节,从中发现学生对该次实验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并形成最终的评测报告,该评测报告也为构建更加完善的药物电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提供基本的素材。

 

六结语

 

以实验课程为依托,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是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重要途径。“药物电分析化学实验”给药学本科生搭建了一个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平台。《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这也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举措[9]。为全面落实国家“大创”实施意见,我们以《药物分析》课程为载体,将《电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引入“大创”课题。为突出创新这一要义,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完成基本的电分析化学实验之后,适度挖掘学科前沿性研究课题,做到学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大创”项目的初衷在于强化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以及实践性学习能力,因此必须得到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将部分科研成果介绍给本科生,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经过三年的尝试,从实验平台的构建、实验项目的设计,到实验的实施,电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两门课程实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融合。从基础入门到科研提升,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创”实验训练体系。从课程教学角度而言,利用绿色环保、资源节约的实验技术解决药品质量控制的教学实际问题,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药学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Vogt,F.G.,Kord,A.S.Development of quality-by-design analytical methods[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1,100(3):797-812.

 

[3]Kimmel,D.W.,LeBlanc,G.,Meschievitz,M.E.,et al.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nd biosensors[J].Analytical Chemistry,2012,84(2):685-707.

 

[4]赖瑢,戴宗,罗学军,等.电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伏安法实验为例[J].大学化学,2016,31(1):7-10.

 

[5]Wang,J.Analytical Electrochemistry[M].John Wiley&Sons,Inc.,2006.

 

[6]邵元华,等译.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何洁,吴昊.PBL教学法在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施及成效[J].药学教育,2018,34(4):50-53.

 

[8]王静,王海君,陈颂,等.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8,34(3):28-31.

 

[9]谢美华,张增辉.探究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