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

如何培养奥数思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培养奥数思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培养奥数思维

第1篇: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

作为“奥数金字塔”的最顶层,奥数国家代表队无疑是众多家长关注的焦点。比如,如何才能学好奥数、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奥数成绩如何转为“升学红利”……

就这些问题,《瞭望东方周刊》日前专访了本届奥数国家代表队领队兼主教练熊斌。这位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从1988年开始任中国代表队教练,自2004年多次担任中国代表队的领队,还先后担任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心主任等职务。

对于社会一再批判的“奥数热”,熊斌认为,这是因为奥数竞赛已经承担起升学选拔的功能。而在教育均衡化取得一定进步之前,这种情况“无解”。

光靠勤奋是不够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最近强调,中国只有5%的学生适合学奥数。从国家代表队这个层面讲,适合学奥数的孩子有何特点?

熊斌:这个数字的来源是因为国际上有个统计,资优生在同一个年龄段大概只有5%。资优生天赋比较好,更适合学奥数,智力上更突出。但他们不一定都要去学奥数。

我们讲适合学奥数,是学堂上数学学得比较扎实,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有一定兴趣的学生。适合奥数的学生之间也有差异,奥数学习要根据学生特点安排不同内容和难度,我觉得以上课能听懂、课后花点功夫就能掌握为准。

当然他们本身还属资优生,要把数学学好还是需要一点天赋的,否则到不了一定的高度。到了奥数国家队的这些孩子,天赋都是非常高了,越往后走,光靠勤奋是不够的。

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既聪明又刻苦。我带的小孩很多从小学习奥数,外人看来成天做数学题,其实他们本身有兴趣,跟踢足球、玩电子游戏一样乐此不疲。

小学生学习奥数,更多出于家长安排;到了初高中,家长的作用已经没那么大了,孩子不喜欢可以不学。我接触到的奥数竞赛取得佳绩的学生,极少数可能带有功利性,但底线是他们至少不厌恶奥数。

我们是这么看孩子是否适合学奥数的:培训期间,我们会找一些适合他们的题,看他学了多少东西,基础怎样。还要看毅力如何,有的小孩做不出就算了,有的还会琢磨,来找我们讨论。也要看他的喜欢程度,有的小孩从小对数字敏感,看到数学题就有兴趣解决。

此外,他们的兴趣还比较广,有的喜欢物理,有的对建筑感兴趣。我今年带的一个学生从小就喜欢建筑,后来保送选了清华建筑系。而且这几届学生基本上不偏科,拿金牌的学生都是上海中学总分第一或前五的。

另外,偏好社交的孩子也不少,每年国家队6个人,那种内向沉静的孩子基本也只有一两个。

《瞭望东方周刊》:你带过的国家代表队成员中,是否存在地域特征?

熊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代表队的来源在全国各地还比较分散,现在基本集中在北上广、武汉等这些大城市了,中小城市偶尔出一两个天才。像黄冈中学我带过的最后一个学生是在2005年,江苏的启东中学是2001年。

我个人觉得,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优秀人才纷纷往大城市汇集。从遗传学角度,出现天赋好的学生概率高些。优秀教师也被大城市吸引,启东中学、黄冈中学这些年流失了不少优秀教师。

大城市优势还在于高校优势,奥数、物理等竞赛都离不开高校支撑。大学老师会到学校讲座,指点迷津,帮他们少走弯路,而很多问题并不是中学老师能解答得好的。

《瞭望东方周刊》:这些国家代表队的成员,成年后的情况如何?

熊斌:2000年之前,分布在各行各业的都有,到大学后专业选择宽泛,有的去华尔街做金融,有的进入企业。2000年以后,八九成的孩子读大学还是进了数学系,出来后做数学科研与教学偏多。尤其近几年,在美国、加拿大,或在北大、复旦这些国内知名高校做数学教师的人挺多。

我想,这背后的原因是,2000年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算好,考虑工资因素多点。2000年之后,学生家境不错,更加遵从自己的兴趣了。

“奥数热”是必然现象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待奥数目前在中国的情况?奥数在中国既然这样热,肯定有一定的原因。

熊斌:奥数1894年发源于匈牙利。1956年由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引进来,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数学人才。当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举行了奥数竞赛。

现在的“奥数热”偏离了当年的初衷。变味是从1998年开始的,因为那一年义务教育减轻负担,取消小升初统考,奥数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小升初人才选拔的角色。

当前的“奥数热”,一是因国内名牌高校会让很多金牌选手免试入学,而各地的重点中学也把奥数成绩作为入学测试的标准之一;二是很多师生又把“奥数题”和数学考试中的“压轴题”混为一谈,为了解决“压轴题”,就要学习奥数。

我想主要还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大家都想上重点学校,学校也希望招到优质生源。升学压力如此巨大,奥数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后,必然出现大家挤独木桥的情况。大概5%的人适合,处于6%~10%的人就白白放弃上重点中学的机会吗?以此类推,家长和学生都不甘心,奥数就热起来了,学生负担也就重了。

从这个角度讲,奥数过热是一种社会的必然,这不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问题。

因为奥数是目前选拔人才相对较好的途径。毕竟还是数学题,不允许统考了,学校希望从数学、英语、作文等特长生中招些好的学生。相对而言,数学好的学生进入中学后,理科课程所占比重大些,所以学习好的概率也大些。

而且奥数学得好的学生一般也是聪明的、出类拔萃的,受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比没经历过的考得好,包括高考。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更深刻。

所以培训班、协会、报社等会承办一些民间奥数比赛,学校与他们达成某种默契,看竞赛组织得怎样,考什么样的题,挑选生源。

“奥数热”的问题,中小城市相对好一些。大城市生源多,家长对孩子期望高,重点学校又比较突出,所以“奥数热”更明显。中小城市如果几所学校都差不多,也没多少保送名额,“奥数热”的问题就不那么明显。

上世纪70年代,韩日曾经出现课外特长择校热,后来做了一些促进教育均衡化的努力,公立教育有所改观、私立教育变得发达,才得以缓解。我们是自然而然地走到了这一步。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伴随出现这些问题。我觉得,现阶段这些问题是无解的,但是会随着社会进步而消减。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国家代表队领队,你如何看这些奥数培训班?

熊斌:现在到处办奥数培训班,我从报纸上了解,上海的培训班还是挺多的。至少我身边朋友的小孩,周末基本都要去上奥数培训班。平时跟一些家长聊天,看他们带来的讲义,也聊聊孩子在奥数班的学习,感觉有些奥赛培训班打着奥数的旗号,可能只是学校课堂内容的重复,或者随便找些书来讲一讲。也许连老师都不清楚什么是奥数。学习奥数的学生多了,培训老师也很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社会上很多人都在讲,题越难就是奥数题;学校考试,题目一难就说是奥数题。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奥数竞赛的目的是发现数学人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设题会有些区分度,并非所谓难题、偏题才是奥数。

奥数是平时课堂数学的拓展和延伸,仍然属于数学这门科学。奥数就是平常教学课上所不讲、也没有时间去讲的一些数学分支的基础内容,比如图论、组合数学、数论,以及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些领域的方法和简单应用不需要专门的数学工具,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奥数还有一些是现代数学思想方法,而不是知识和内容。这些中学内容就可以掌握,对开拓中小学生思维和知识面都有帮助。

所以,奥数是有趣味的东西,有现代数学思想,有课堂内容拓宽,不仅仅是难题。所谓难题的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也不一样。

进入全国集训队的60人可保送名校

《瞭望东方周刊》:奥数国家代表队是如何选拔的?

熊斌:每年10月,通过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从10多万人中选出300多人。这300人在第二年1月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通过两天考试选出60多个人。这60多人选入国家集训队。我们在3月份上课、考试集训两周,再通过考试选出6人组建国家队。出国竞赛前再集中培训,这几年都借的上海市市北中学的地方。

《瞭望东方周刊》:什么样的奥数成绩可以保送名校或加分?

熊斌:保送至少要获得全国高中联赛一等奖。以往每年都有1200个保送名额,2014年起只有进入奥数全国集训队的60名学生才有保送国内名校的资格。加分情况还是比较多,比如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加30分、60分等等,各大学自主招生,每个学校给的政策不同。当然,学习奥数对高考数学也是有帮助的。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的奥数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什么位置?

熊斌:中国的金牌数是世界第一,团体第一有18次,也是最多的。这十几年,团体总分始终是第一、二名。我们中小学基础教育做得好,人多能选出优秀人才,学校也重视。

不过,在数学研究领域中,尚未有中国人获得菲尔兹奖、奈望林纳奖等最知名的数学奖项。俄罗斯、匈牙利、以色列、英、法等国的科学家比较多。

欧美国家的奥数竞赛也很系统化的,很多都是大学教授在参与。尤其欧美跟我们不同,的确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在参与,所以也不会很冷。相对来说,功利性的东西少了点。这次美国代表队原来的队员,因为对一个夏令营更感兴趣,就放弃了参加奥赛。

一些国家是从国家层面加以重视。像以色列等国,都是用培养科技精英的模式,国家立法投入巨资,大学集中培养。以色列科技人口比是世界第一,我还是比较认同他们的奥数理念。

韩、日奥数名次也比较靠前,韩国原来第五第六,2012年第一,2013年第二。日本一般也在前十名,都是走国家投巨资、大学参与、培养精英、科技强国的道路。我们国家还没有将“培养科技精英”很明确地提出来。

《瞭望东方周刊》:成都、北京曾经出过严厉的“禁奥令”,你怎么看这类措施?

熊斌:这个比较敏感,奥数过热,适合的、不适合的都在学。教育主管部门的本意还是减轻学生负担,取消挂钩。这个矛盾很难解决,好的学校要招优质生源,学生要进重点中学,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很难解决。怎么办?有人呼吁恢复小升初考试,其实一样,大家还是补课应对小升初考试,希望考入理想的中学。

小升初这些问题,既然有竞争,总归有压力。相对来说,通过考试入学,还是比较公平的。也有人说共建生、条子生的事,一些现象是没办法改变的,也很无奈。其实和高考一样,进入好的大学,就是要竞争就是要学习。一方面要和学生一起顺应这种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切合孩子实际,不要由于面子和其他因素,人为加重孩子负担。当然,这些都已不是奥数本身的功与过,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了。

第2篇: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质疑能力培养 质疑意识 质疑兴趣 质疑方法

近些年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往往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好得多,但是科学研究成果却不显著。我们的学生更像一台学习的机器,缺乏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学贵存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和途径。”[1]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期,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此时进行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刚刚好。“问题”是数学的主体,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什么是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即提出疑问。质疑能力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较简单的知识性问题,如学生碰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或对课本的结论不理解,这类问题检验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种是“发现型、创造型问题,它是由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提出的尚需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这种问题独特、新颖,具有极高的价值。”[2]质疑不是让学生盲目对已有的知识结论进行怀疑,而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自己发现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或者学会对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二、小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现状

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差异很明显,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怯生,不敢质疑或者不会质疑;有的孩子积极活跃,非常好问,甚至盲目怀疑;有的孩子则是动静分明,既会倾听,又会适时发言、质疑。随着小学阶段一年一年的学习产生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会质疑的孩子还是不会质疑,敢于质疑的孩子继续活跃着;一种是不会质疑的孩子会质疑了,敢于质疑的孩子更会质疑了。之所以产生这两种不同的现状,与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只是为了教学任务而教学着,那么他的课堂上只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答案,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的质疑能力自然不能得到有效引导和培养;如果教师是为了育人而教学着,那么他的课堂上会更重视人的存在,他会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成为主流,我们要提倡综合素质的培养,反对一味地机械式、填鸭式、被动接受的学习。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质疑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种观念下的教学就是一个舀水的过程,学生只是学习的容器,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这样的教学是被动的,学生学的是死知识,谈何创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把学生看成简单的学习容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小溪流汇集成大海的过程。水是组成大海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水流的动力和方向才是通往大海的可能。教师需要舀出水,更要让学生学会流淌,疑是流淌拓展的方向和动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学生忙于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上的关注点是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4]数学家希尔伯特指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终止。”[5]他提出的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统称希尔伯特问题),成为许多数学家力图攻克的难关,对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质疑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探索的勇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见质疑极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具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识。

2.明确教学主体,营造质疑环境。

自古以来,我们尊师重教,所以学生很容易盲目迷信于教师权威,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跟老师不一样的就是错的,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尤其明显。在家里,孩子们备受娇惯,谁的话都不听,然而老师说过的话却记得很牢。在学校,孩子们乖乖坐着听课,不敢质疑,久而久之便失去质疑的能力。在这样的现实因素下,我们更要明确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不能盲目滥用权威,要为学生提供轻松的课堂环境,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内外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3.灵活教学方法,激发质疑兴趣。

2015年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泰国清迈举行,本次比赛美国队夺冠。很多人认为,数学奥赛冠军一直是中国队的囊中之物,怎么美国队能获得数学奥赛冠军?确实近些年我们对奥数的追求没有先前那么狂热,甚至当下有些人认为:“奥数是数学杂技,是故意为难孩子,奥数中的偏题怪题,背离了数学的正常思维,扼杀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潜力。”[6]真的是奥数扼杀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创新力吗?我认为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力跟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美国的奥数进步得益于他们聘请的中国教练,中国教练在教学的过程中又融入当地的一些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使得近些年美国在奥数上取得较大成功。“作为经历9年填鸭式教育的中国学生,石小渔在美国数学课堂上第一次感到数学有意思。”[7]而这节数学课的老师正是美国奥数华裔教头冯祖名。“在国际奥数世界名人堂的列表中,排位前50名的学生里有5位都曾师从于他。”[8]冯祖名的教学成就离不开圆桌教学法。“相比于圆桌教学,冯祖名认为大课堂上可能老师也讲得很好,但是学生只是得到了一个漂亮的结果,并不明白为什么我要像你那样想问题,为什么自己是错的。”[9]显然我们在大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法有它的优点,但是它常常忽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被扼杀了。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孩子们常常是拿到题目就开始做题,显得信心满满,此刻的孩子们就像解题机器――拿到零件便开始作业。“一堂数学课上,石小渔拿到冯祖明布置的一道题,刚准备拿笔解题,却被老师连环炮式的三个问题难住了:你说,老师为什么要出这道题目?这道题目背后意味着什么?它的模型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10]几个问题瞬间激发这位学生的兴趣,他说数学也挺有意思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非常有信心攻克数学难题,却从未想过那些数学题背后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数学上质疑能力的缺失。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不要让学生被动地等老师给问题、给公式、给答案,不会自己创造,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不能只培养出解题机器。

4.改进学习方式,寻求质疑方法。

以往的教师一言堂或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新教学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提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1]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生生合作交流探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交流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在探究中寻疑、质疑和释疑。

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不是通过几节课的培养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多下工夫,树立培养意识,不断探究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培养才能够有所成效。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依然重要,但是质疑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我们要使学生有质疑的意识、思维的意识和解疑、释疑的能力,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永飞.学生质疑形式化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16):126-126.

[2]杨广清.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浅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5(2):39-41.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冒光明.解一类三角题得到的启示[J].中学数学月刊,2010(1):37-38.

[5]吴汉玲.试论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16):79-81.

[6]徐永恒.数学在中国社会的地位正在下降[N].中国青年报,2015-08-05.

[7]周一妍.埃克塞特:“圆桌教学法”的秘密[N].外滩画报,2013-05-15.

[8]张茜.华人教授带美国奥数击败中国夺冠:打压奥数可笑[N].中国青年报,2015-07-28(04).

[9]张茜.华人教授带美国奥数击败中国夺冠:打压奥数可笑[N].中国青年报,2015-07-28(04).

第3篇: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

【关键词】成人教育;“直接法”教学

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中,遇有新定理或新公式时,人们已习惯于“引入概念、推导公式、举例练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好处。但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其弊端,主要表现有两点:

一是费工。

“推导公式”的过程过于繁杂,有些公式推导时所用的知识学生尚未掌握,或因学过太久而有所遗忘,为此教师还要加课,先介绍或复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是费时。

为了使学生真正弄懂,必须一步一步讲解,要耗费大量课时,而目前成人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又都压缩课时,这使教师陷入两难境地。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往往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直接法”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这种费工费时的状况。所谓“直接法”,即在遇有新公式时不推导公式,直接将公式介绍给学生,然后重点辅导学生如何使用公式,在使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一扫过去推导公式时教师唯恐讲不清,学生唯恐听不懂,因此双方都紧张的气氛,改善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对以应用为主的成人教育来讲,也无知识不连贯之虞。

“直接法”教学的“科学道理”有三点:

一是“直接法”教学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孩子学说话时往往先会叫“妈妈”,但“妈妈”到底意味着什么,孩子对此浑然不知,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叫“妈妈”。随着年龄(确切地说是“阅历”)的增加,他对“妈妈”这一概念的认识会由表及里、越来越深。这一例子说明,人的认知过程往往是先确定一个很表相很肤浅的概念(名称),然后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它的认识。

“人生识字糊涂始”,说明的就是这个规律。这一规律,正是“直接法”教学所依据的最基本的认知规律。

二是“直接法”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被应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对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以下简称“奥数”)小学生的培训(虽然对小学生参加“奥数”有不同的声音,但成功的培训教学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在小学生“奥数”培训中,涉及数学的多个方面,其中不乏许多高深的教学分支。

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或简单公式,因此小学“奥数”答卷上是不要过程的,填个答数即可。这种教学曾被说成是“不讲道理”的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然而实践告诉我们,小学“奥数”的培训,对学生提高数学思维(乃至一般思维)有很大帮助。如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根系关系(韦达定理),虽然证明并不难,但在证明过程中要用到根式及“±”连写这种小学生不熟悉的形式,所以在“奥数”培训中只要求学生记住很简单的结论,关键是要会用。许多学生能很熟练地运用根系关系解题,但并不知道什么“韦达定理”。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另外,“直接法”教学在中专、大学的教材中也屡屡出现。如对某些定量的证明,教材上往往用小字印出,教师讲授时可略去,待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自学。这种作法,并未影响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三是“直接法”教学是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人类知识的进步,包含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只有继承前人的知识,才能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对学生来说,这种“继承”主要是指课堂学习。当今成人教育教学面临的诸多困惑中,“课时不够”表现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与下述两个方面有关:

其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并写进教材,其结果会使教材越来越厚、课时越来越多;

其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新专业应运而生。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在专业设置和教材编写上下功夫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接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它可以节省许多课时开销,从而达到压缩课时的目的。

实施 “直接法”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讲清采用“直接法”的前提。

施教前,除了讲清知识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外,还需给学生讲清教材中的结论和公式都是以实验或严密的推理为基础,经过前辈的归纳、整理而得来的,也在人们的实践中得到了确认(即不仅正确,而且经典)。这也是“直接法”教学必须交待的前提,否则学生会以为教师在“偷工减料”;

第4篇: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

随着《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的颁布,数学教育领域迅速展开了专家引领,理念先行的各种培训。培训中明显地感到大家首先关注的还是“2011版”与“实验稿”对比后变化的部分,然而“2011版”的课程基本理念在表述上虽然有了变化,但在理解与落实中我们是否应该更积极地思考没有变化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是什么。

理念都是经过实践不断完善,融合实际不断磨砺,一旦形成是极具引领作用的。所以,我们只有处理好课程基本理念中隐含的几对不变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教育寻求到一对“隐形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一、坚持面向全体与个性发展,要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011版”课程基本理念更为简洁精准地坚持:要面向全体又要适应个性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绝不是一句口号,实践中大多教师还是宁可采取一般化的过度教学,也不愿承担个性化带来的误解,背负着不负责任的教育缺失的罪名。课程改革多年,涌现出很多精彩的优质课例,但是学生害怕考试厌学现象依然严重。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对一线教师来说数学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班级,而不仅仅是一节课。所以,我们要解决的不是一节优质课的问题,而是在课程基本理念下如何坚持对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培养问题。公开课具有个性化,不具备一般化的普及性。

那么,要坚持面向全体与个性发展,就要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 协调一般与特殊,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的课程基本理念是要为培养合格公民作准备,通过数学教育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数学素养。我国著名数学科普作家谈祥柏曾指出:“教养,我们做得不错;素养就有差距了。中国的奥数应该说对数学素养的培养很有好处,可惜许多奥数选手只是拿这个成绩当做升学的敲门砖,一进高校就抛弃了,没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养。”学习奥数的过程其实是在学习奥林匹克的精神,但奥数对那些对数学有兴趣的,基础好的学生才有意义,反之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负担。数学教育中可以允许奥数的存在,但绝对不可以对学生普及奥数教育。数学教育强调的是学会独立思考运用数学方法来交流,而奥数中的一些技巧,对小学生来说不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我们只有协调好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才能让不同的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不同的提高,让所有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

2. 兼顾一般与特殊,形成文化熏陶。

数学是抽象的,却造就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创造了更美好的物质生活空间。数学有独特的文化,我们只有让不同的学生理解到数学的精神实质、思想方法,无论怎样的学生都理解到看似枯燥的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和人类的科学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它是改造世界的源泉之一,学生才会体验到数学哲学的魅力,自觉地受到文化的熏染。

3. 针对一般与特殊,创造性应用模式。

据统计,目前国内得到认可的模式已经有600余种,我们不否认必须有模式的推动,但目前模式的一般性与过强的一致性,缺乏明显的个性或特殊性。模式应有学科的特点,但不能将模式不加选择地运用到所有学科。所有的课堂,即使都是建立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比如:据观察实践证明,小学数学学科并不适合进行预习。无论怎样的学生,都是要通过好奇心来引发兴趣的,预习就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好奇的新鲜感,没有自己原始化的思考,不利于落实三维目标,课堂生成的精彩必大打折扣。在杜郎口中学掀起导学案热后,现在却逐渐取消,也是最好的证明:模式的推动应该是创造性的运用,凸显个性化,一定要防止过犹不及的一般化。所以说模式化的思维不是数学思维真正的核心意义所在。

二、 坚持注重结果与过程并重,要处理好经验与创新的关系

“2011版”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还坚持:“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那么值得思考的是数学教育中所希望的究竟是一种积累性的智慧还是建立在自觉反思上的智慧?无论过程与结果都要经历数学活动,只有活动中经验的积累才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但这种经验是学生通过独立反思后的结果,不是割裂开分开谈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坚持注重结果与过程并重,就要处理好经验与创新的关系。

1. 利用隐性经验,转化创新。

我们已经达成共识的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在于我们要利用好经验积累这一隐性的东西,将数学悟出来、想出来,而不是教出来的。而数学活动经验是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其核心是思维的经验和实践的经验,不只是解题的经验,是各种经验的综合,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经验的积累就是在不断循环往复的连续思考过程中来实现经验的创造、领悟与转化,这个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2.建构已有经验,奠基创新。

人生0~6岁是关键期,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接受了千差万别的家庭教育,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所以说学习是基于经验而且还超越了经验。经验在任何时候都是宝贵的,但经验必须经历积累。其实所有的创新都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才可能诞生的。课堂上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创新的生成才可能被激发。所以,经验是创新的奠基石。

3.继承传统经验,发展创新。

“实验稿”实施初期,提到“传统”一词似乎就是应该批判摒弃的。传统经验并不完全都是错误的,我们不是以前所有的理念,而是继承和发展。在新课程中以前的应用题教学与其他领域进行了整合,分散在各个领域,变成了解决问题。很多教师困惑,要不要讲数量关系的分析?突出数量关系,是有效构建数学模型的具体方法,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就是“解决问题”,二年级的小学生对理清解题思路并有序地进行表达能力还很欠缺,而且学生也往往不听别人的方法。课堂中学生往往是会列式计算不会说清道理。要想突破这一点,就要继承传统经验以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注重课堂练习和基本训练。

三、坚持角色转变与学生主体,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2011版”的理念中回归在关键点上必须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坚持教师的角色仍然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没有改变。“实验稿”和“2011版”都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因而,坚持角色转变与学生主体,就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1.缺失主导发挥不了主体作用。

据资料表明: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对概念进行运算,但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旁观者赋予解释为数学。动手操作是新课程以来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是会操作不等于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老师们总是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小组研究。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初步预习的能力,这样的课大多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理解大部分内容,不是学生自己真正想出来的,不外乎研究出拼、剪、折那么几种方法,表演性地展示。假的主体发挥缺失了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此操作中教师的角色并没有发生改变,学生的研究操作没有自主的意义所在,也就达不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2.过度主导限制主体的发挥。

会解题不等于会学习。张景中院士曾指出:“把数学问题分门别类,寻求可以机械执行的方法,即算法……这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特点和优秀传统。”所以,我们一直在提倡要培养学生的整理复习的思想意识,但往往这类课都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被动地学习,复习变成了练习,大量的解题限制了主体的发挥。而总结性的解题和创造性并不冲突,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自我整理,提高归纳能力,题海战术就不会有用武之地了。

3.正确发挥主导顺应主体。

“2011版”还坚持了学生应具备的学习方式,即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所以,传统不等于陈旧,只有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教师不应该一味地强调“学生对活动的参与”,而应当注意分析这些活动的数学涵义,并要通过自己的教学顺应学生主体,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也十分清楚明白。正确发挥主导顺应主体,牵引学生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

四、 坚持多元评价与情感注重,要处理好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数学中的公式、概念、计算等教学,其实都是在经历过程中,帮助学生持有客观、严谨的研究态度,不断追求真理,这也是数学学科的德育渗透点。“2011版”仍然坚持:“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那么,坚持多元评价与情感注重,就要处理好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1.根据学科特点避免教条的肯定与否定的鉴别。

数学教学中有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都离不开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比优化和有序思维的培养。虽然新课程以来,开放思维受到很大推崇,实践中我们大量地尝试了发散题型的训练,但最后我们的目的都是要总结出规律,培养对比优化的思想。所以一定要避免出现有争议的习题,避免教条的肯定与否定的鉴别把学生带进一个思维怪圈。

2.根据心理特点正确理解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不好量化,不容易操作。特别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趣。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用一生研究总结出:“……如果学生被称赞聪明,他可能不大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为学生不想冒险而失去高分。”所以,肯定有时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有时称赞就要有一定的标准,须小心谨慎。我们只有真诚地帮助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他们真实现状作以尊重的描述,这些都将成鼓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精神基石。

五、坚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处理好形式与实效的关系

数学和很多学科实质相通,那么数学科学的本体与自然的知识是浑然一体的。“2011版”坚持了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以来,一直要与所有的学科进行着整合。坚持这一点就必须处理好形式与实效的关系。

第5篇: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 培养方法

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奥数班,本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却成为很多重点中学的敲门砖,这违背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小学数学不难,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然而小学实施六年制,关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可以说早就可以教完了,但是又不能涉及中学数学,很多学校出现了重复做课本上的习题的现状。那么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要让学生背诵加减乘除的运算表,其实这种方式是不对的,会让学生仅仅是为了记住这些数字而去背诵,而无法了解数学逻辑。为什么要了解数学逻辑呢?在教学算术之前,会让学生进行逻辑学习,比如会出现“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逻辑推断。这些问题不难,但是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才能做出来。其实生活就像游戏一样,小学生不像成年人,他们涉世未深,做事是直来直往的,父母首先教育他们不喜欢的事该怎么做,喜欢的事又该怎么做,直到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的做事规则;然后小学老师就会教导他们知识。上学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老师,那么老师就要教导学生怎么去想生活中的问题,要用一定的逻辑去想事情,就像游戏中的规则一样,一件事应该怎么做,且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到后面就需要学生对这些逻辑进行判断,加深学生对这类逻辑的印象,让学生想事情时也能用这样的逻辑,最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用数学问题培养思维的方法

1.教师应当对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夸奖。学生做对了可以用小礼物奖励学生,这样正面鼓励学生,减少学生对课堂的压抑感,让学生觉得教室是一个愉快的学习的场所。

2.创新问题让学生不再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数学不像语文那样可以看故事,一般都会出现很多数字让学生进行计算,久而久之难免学生会感到枯燥。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或者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设计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

3.注重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很多老师在问学生问题的时候,只听学生的答案而忽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容易导致学生只是追求答案而忽略过程。并且有不少学生听了答案只是记住了某一道题的答案,如果有一条类似的题目出现就不会解答了,所以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提问的时候应当让学生说出是如何解答的,最好让学生写出来,让在座的学生更加明了过程,然后老师对过程进行修改并讲解,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然后不要局限在一道题的解答上,老师可以举一反三,列举类似的题目,然后让学生也采用相似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明白这种逻辑思维可以怎么变换。久而久之可以让学生自行举一反三,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现在学校基本都配置了多媒体的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数学题放置在一些动画中,因为绘声绘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把老师比较抽象的讲解动态化,让讲解更加直观。并且多媒体非常适用于图形讲解,图形讲解一般是采用线面组合而成的,在小学中没有讲解得那么深入,如果采用多媒体则可以让学生看到一般图形的构造,让学生更加明白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例如,计算图形周长可以把一个图形拆开并组合一条线,然后再量一下这条线的长度,刚刚好是周长长度,这样讲解给学生听什么是周长,更加直观明了。

5.多让学生动手。许多老师不管学生喜欢不喜欢都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学生即使在不愿意学的情况下也会接受到一点,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且教师也习惯了这样对待学生,这样是没有办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所以要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去做这些问题,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很多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可能比老师的解答更加便捷更加明了,所以不要小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多进行开发。

参考文献:

第6篇: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问题,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转变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数学领域,学生的数学成绩优秀,甚至有的学生奥数比赛屡屡夺冠,但是,当学生走出校门,在数学研究成果方面却并不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数学课堂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教条式地灌输给学生,教出来的学生是记忆型。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新的知识。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教材、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从台前转向幕后,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博采众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也要改变依赖别人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整教学思路

在新形势下,数学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去学习,提高探究能力。中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逐步完善和成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和小学生不同,有时候想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又不好意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的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悬念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利用开放的问题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设置抽象的问题激发理解和想象。有效的设置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课堂导入得新颖、独特,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节奏、问题的难度和密度,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努力后达成目标;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让学生意识到学知识是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和工具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是唯一的目的,习惯搞题海战术,学生永远有做不完的数学题。现在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的牢固性,都取决于这一点。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之间的递进和交融,通过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要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有为了热闹而过分追求形式的现象。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讲究课堂效率

在一些国际性奥数比赛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中国学生非常优秀,这和传统教学模式功能是分不开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全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应找到知识生成和双基训练两者的平衡点,应把传统教学和主体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基础训练。

(二)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成为了数学课堂上的一个亮点,这种学习方式被广大数学教学所运用。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时候,表面上看学生讨论热烈,也有多方互动交流,但是合作学习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教师的组织、引导有很大关系。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能把学生限制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框内,否则就会影响学生讨论的热情。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精心选择探究的问题和内容,比如,让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形成,或者是习题课教学,通过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要多加巡视,一方面有效指导,另一方面防止一些学生产生惰性,并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只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要对思路活跃、见解独特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指导,使其不断完善,真正达到“兵教兵”“兵带兵”的良好效果。

(三)实施有效提问、板演

课堂上提问学生的问题,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认真研究,充分考虑,而不是随意的。学生的回答也不是对问题的简单复述,应答到关键点上,突破难点,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问题加以总结,对知识进行创新。对于板演,可以鼓励学生到课堂上板演,有利于及时发现常见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常言道: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习惯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是不知不觉的。学生的成绩优劣和他们习惯的好坏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中生来说,应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师要积极思考

教学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课堂内容结构的设置,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和成熟。而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对每一节课深入思考,思考教学目标的设置、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思考重点和难点、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更是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和数学思想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实际教学中也找到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反思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和尝试,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焦岩.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7).

[2]孙红艳.改革中职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

[3]边巴次仁,强巴卓玛.浅谈改革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方法[J].读写算:教师版,2015(26).

[4]吴列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理念改革[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6).

第7篇: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

关键词:流动儿童 数学兴趣小组 有效开展

数学兴趣小组,是指把那些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成员间基础相当,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进而对自己产生积极的评价,带来自信,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发展。流动学生同样有这样的需求。

我校是一所以接纳流动学生为主的公办学校,近几年来流动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目前已达90%以上,每年的流动率在12%左右。客观地讲,在数学学习的基础上,流动学生是相对有些弱点,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由于在学校之间转校较多,在不同的学习环境里学习比较容易受到影响,学习基础相对不扎实;2.学生所学的教材不一致;3.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不理想(包括学生学习环境等),他们在家学习比较容易受到影响。为此,学校在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充分考虑了校情学情,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些活动。

一、活动实施的条件

1.师资配备。

学校要有一系列开展兴趣小组的计划和统筹安排。首先学校要制订长期的活动规划,并每年根据上一年度的活动开展情况、本年度的师资情况和学生情况,相应地作出调整。学校领导要重视,这对指导教师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还能合理分配、调剂学校的各类教学资源,协调各小组的训练时间,保证优秀生得到多个兴趣平衡发展。指导老师既要有过硬的数学功底,又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3~6年级每年段成立1个校数学兴趣小组,由一位数学教师负责辅导,打破原有班级局限,使优生相对集中。如当年度遇到数学竞赛,则落实到相应年段的指导教师,达到明确职责,不相互推诿的目的。

2.选准学生

无论是班底较好的还是成绩平平的班级,优生总是客观存在的,任课教师要做伯乐,善于去发现他们,培养他们,重点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做到好的苗子不要错失。在本校,三四年级的兴趣小组成员,由各任课老师推荐,每班10~15人,然后根据训练成绩\人数逐年缩减,到六年级水平较高的组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全班参加的数学竞赛,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都能获得优秀奖的奖状,年段前十名更是张榜公布进行表彰,这些学生能从中积累经验,树立自信,也为兴趣小组指导教师物色人才提供参考。对于智力超常的数学特长生,采取越级跟班的尝试,即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学生的兴趣班。

3.选择合适教本

教本的选择也是保证训练成功的要素。市场上难有理想的教材,只要是不盗版、印刷质量尚可、出版社也不是很生僻的都行,虽说很多版本有相互抄袭现象,但也正说明许多内容是基本的,永恒的。使用的时候有所取舍就行,教师多准备几套,可以互为补充,专题性很强、比较深奥的、不适于小学生理解的内容还是回避为好。多关注新书,毕竟每一套新书,也有与时俱进的成分。所以在本校,每一届学生所采用的书都是不同的。现在网络信息通畅,其实网上也有不少好的学习资料可供借鉴。

4.训练时间、地点的保证

由于受学生在校时间的控制,我们把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定在中午12点开始,一周两次,每次40到50分钟。地点在学校开辟的可用的空教室。有竞赛任务的数学组,则坚持每天训练,通过量的积促成质的提高。

二、活动必须解决的问题

1.组织兴趣小组的目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以数学为载体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王元、杨乐等数学家认为奥数本是一项很好的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课外兴趣活动。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适合参加兴趣小组。在许多家长看来,这演变成初中择校的捷径,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家长以升学为目的,不顾孩子的自身水平,盲目让孩子参加各类培训班,反而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畏难、丧失自信心。组织参加数学竞赛,无形中也成为教师成名、学校提高知名度的有效途径。竞赛沦为工具,以取得成绩为目的,这给指导教师很大的心理压力,进而转嫁给学生,使辅导变味,不再是“兴趣”,反而成为“负担”,师生共挑的重担。比较而言,流动学生在这方面所承受的压力比本地学生要小得多,辅导的教师的压力也小。因此,教师在组织兴趣小组时,少了急功近利,可以更好地开展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转贴于

2.课内与课外如何结合

“面向全体、照顾两头”历来是教学工作者共同追求的教学理想。在农村乡镇学校,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在小学这个义务制教育阶段,首要是基础教育,要做好保底的工作。在40分钟课堂上,老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所谓的中下生身上,因为要考虑到还有一部分学生十分需要老师的关注,他们的成绩在合格边缘徘徊,致使一些优生在40分钟内被搁置、被忽视。对优生的照顾通常是课外挤时间开小灶,也就是所谓的兴趣小组辅导,其实是挤占了学生玩的时间和老师休息的时间。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思想,特别是照顾优生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也有老师十分注重优生对课外数学读物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可以利用的时间自学略高于书本的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意识和能力,也是需要同行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3.该不该与教材同步

有的指导老师会给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前教学后续的教学内容,超前于课本。比如五年级的学生提前预习六年级的数学书,比如用方程解,把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也教进去,确实奥数教材中某些内容会涉及到初中、高中的内容,学习了初中的解法用来解决小学问题会更加得心应手。但这样做利与弊又各占多少?涉及到又不到位会有什么后果?如何符合小学生的知识能力范畴来教学一些难点问题?

小学生自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习惯,兴趣小组的指导,应以课本为基础,组织与课本内容相配套的扩展和提高,也就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发展,而不是功利性的把后续知识点提前教学。在辅导时,如何在使用的教本上作适当的取舍和补充,这是我们全体指导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比如四年级教学了加法运算定律后,课本p32“你知道吗”讲的是高斯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展开高斯求和的专题教学。再如四下第8单元学的数学广角其实就是植树问题。四下p119动脑筋涉及的是简单推理。如果我们细读教材,在课内重视这些内容,在兴趣小组加强这些内容,就可使一些数学思想得到更好的落实。避免让学生过早地触及因为没有已有知识支撑因而显得太抽象的教学内容,这会让学生学得累,学得乏味,最终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4.如何分配班级授课和小组辅导的精力

指导老师既要带班教学,又要带兴趣小组,总会感到精力有限,十分疲惫。这就需要老师要摆正重心,40分钟的班级教学是基本,不能忽视,应该向课堂要质量。做到课堂作业本当堂完成,能做到面批是最好。课间或傍晚还是要留出时间订正方法丛书,学困生毕竟还是需要老师关注的。所以兴趣小组的辅导最好是学校安排出固定的课时,既让教师安心,又为绩效工资的计算提供依据。

第8篇: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

怀柔区迎宾中路小学五年级数学家教辅导班大概多少钱/辅导机构哪里有咨询电话多少

*京翰教育简介:教学内容涵盖中、小学所有大纲内容,适合全/单科基础知识薄弱或知识点需要拔高的学生。由专家组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考试中心出培养方案为学生量身订做教学计划,根据需要结合整体学习效果,灵活安排课程时和学习进度。每一个孩子由中心老师来照管和教育,能让孩子得到最负责、最系统、最适合其身特点的指导和帮助;老师能够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看到自己所带孩子的各种细微变化、进步情况以及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种种状况,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训练方法、教学进度和教育目标,实施最具个性化的、最具实际意义的“因材施教”。

校区分布:朝阳区、大兴区、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怀柔区、石景山区、西城区

免费课程咨询热线:400 006 6911 转分机 58261-先拨打前十位分机,听到语音提示后输入后五位,可以和机构老师一对一沟通

京翰教育综合介绍

--招生年级:

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辅导科目

小学课程:语文、数学、奥数、英语、小升初专项辅导

初中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

高中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

--校区分布

多个校区,详情请拨打免费课程咨询热线了解

*具体地址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39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0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1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2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3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5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6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7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8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9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0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1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2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3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4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5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6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7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8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9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60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61

------------------------学习小贴士------------------------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第9篇: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

关键词:兴趣;游戏;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05-01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创新等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么关键的阶段,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求知的习惯,是教师需要重视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存在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等因素,适当的开展游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氛围变得轻松活跃,提升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积极探索的态度。

一、游戏深入、加深记忆

对于小学数学知识大部分需要学生做大量的练习训练,练习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慢慢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作用。然而,学生对枯燥的口算、笔算等都提不起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如果在练习内容中融入游戏环节,不仅可以消除学生们对数学练习内容产生的厌倦心理,还可以真正唤醒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教师带领学生们做口算题时,教师可以引入速度接力赛跑,比赛看谁算得又快有准,以这样的方式引领学生们参与到练习中来,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的兴趣,使得学生们对口算知识记忆犹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游戏的创设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游戏或竞赛环节,如何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是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比如,教师运用对口令、找朋友、小猫钓鱼等游戏,将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当中,从学生厌烦、无趣、沉寂等课题氛围转变为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反映迅速,使得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二、贴近生活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一切知识都源于生活。小学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小学数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是接触数学的初级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适当的运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游戏教学。使得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游戏教学方案要尽量的联系生活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获得快乐。另外,教师需要结合生活中小学生常见的事物,正确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懂得数学的奥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学课堂游戏教学与生活活动有机的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生活的真谛。

比如,在数学知识图形的拼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常见的模型展示,有房屋、汽车、轮船模型等,指引学生通过所见的实物进行思考、分析,鼓励学生学习创新性思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组,问学生这些模型是由哪些图形拼组形成的,每组分别讨论猜想这些模型的组成图形。然后再进行探讨问题的升级,研讨由原有学过的图形拼出哪些模型,有三角形、圆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将游戏生活化,生活游戏化,是教师游戏教学的最高真谛。

三、展开竞赛游戏、提升学生智力

除了以上两种形式外,还有一种游戏活动的方式就是竞赛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竞赛融入到游戏中,能够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游戏环节,深度挖掘小学生的无限潜力,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智力水平。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智力水平以及体力等方面的能力,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

比如,关于小学数学知识乘除法的内容,教师可以以年龄的问题为题材,组织一竞赛游戏。竞赛内容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针对年龄问题的奥数问题进行竞答游戏。例如,有一位母亲48岁,他的女儿21岁,问多少年前,母亲是女儿年龄的4倍?通过分组竞赛答题,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商量、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共同总结关于年龄问题的解题要点,以便于下次再遇到时,能够熟练解决。通过开展竞赛游戏教学,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也在竞赛过程中挖掘出学生无限的潜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课中穿插、加强记忆

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要懂得无意注意教学会获得教学优势,而有意注意可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正处于自控能力不强、精神不容易集中、大脑思维松懈的时候,有时候还会边玩边学。所以,就要求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模式时,要穿插教学内容安排游戏环节,培养学生边玩边学,在玩中培养数学思维模式。

比如,小学教学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内容中,小学生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教师就可以带领小学生玩老狼和小红帽的游戏。利用这个游戏,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了游戏内容,更加的形象具体化了。同时,课堂的学习氛围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的精神振奋了,大脑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这个时候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技能。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培养了学生们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特点。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推行,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也紧跟新课改理念,将游戏教学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