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篮球教学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篮球;运球上篮;教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28-02
篮球运动集体性强,且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趣味性,能满足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合作精神以及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运球上篮则是篮球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几年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需要,结合篮球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下面是我在篮球运球上篮教学中的浅见。
一、高职院校学生(篮球初学者)特点分析
1、篮球理论知识欠缺
高职院校学生对篮球的理论知识并不了解,一般通过电视了解篮球。他们自身并没有深入地接触篮球运动,有人甚至从来没有摸过篮球。
2、缺乏篮球球感
球感是任何球类项目都普遍存在的一个话题。在运动心理学领域,将其解释为经过长期训练而形成的专门化运动感知觉,包括有平衡觉、运动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觉成分,是一种专项运动感知觉,具体到篮球是指手触球时对球的速度、力量等的感觉。初学者由于没有接触篮球或者很少接触篮球,对球感的感知能力普遍较差,经常出现触球后自己不知道球被打到哪里的情况。
3、没有篮球技术动作概念
由于从来没有接触篮球运动, 学生对篮球技术动作没有概念,在他们看来,打篮球仅仅是传球、运球、投篮,并不清楚该如何传球、运球、投篮及其它的身体动作。
二、针对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的兴趣,对学生学好这项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的导入阶段中首先向学生展示现在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NBA、CBA的篮球明星,比赛集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成为篮球明星的梦想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耐力、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练习,为学习篮球运球上篮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做一些篮球的游戏,让学生看一些篮球比赛的教学片。
三、针对学生实际,合理安排篮球技术的教学顺序
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是由行进间运球与投篮两个技术部分组成,学习难度大,加上高职院校学生(篮球初学者)既缺乏篮球理论知识和篮球球感,又没有篮球技术动作概念,因此,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按照以下顺序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步,熟悉球性和原地的高低运球练习;第二步,行进间直线运球练习;第三步,运球急停急起练习;第四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第五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第六步,完整的运球上篮练习。
四、针对学生实际,科学安排篮球运球上篮的教学步骤
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差,特别是协调性较差,好多学生感到篮球运球上篮技术动作难学。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该项技术动作,我在教学中除注意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外,还注意教法的选择,科学安排运球上篮的教学步骤(共四个步骤)。
1、第一步,徒手想象模仿练习(以右手上篮为例)
练习者双手持假想的球于腰际右侧,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教师喊“1”时,学生右脚前迈一大步,双手持球位置不变;喊“2”时左脚前迈一小步,用力向前上方蹬地,同时双手持“球”上举直右臂伸直,在即将伸直时,左手放下;喊“3”时,随着身体的向上跃起及右手臂的伸直,右手抖腕拨“球”入筐。通过喊数字主要让学生体会正确的脚步动作,即让学生体会“一大、二小、三上跳”的脚步要求。教师在练习时可以把学生的左右脚的大置标上不同的标志,让他们更清楚两脚的出脚顺序。
2、第二步,助跑摸高练习
(1)先在篮圈下面吊一个篮球,距球的垂直投影点适当距离画一标志线。练习者站在标志线上,由原地开始向前迈两步,第三步用力向上起跳摸高。注意:用右手投篮的先迈右脚,(左手投篮的先迈左脚),第二步落地后,左脚快速有力地向上起跳,同时右腿以大腿带小腿迅速向前上摆动,争取摸到球。
(2)练习者站在标志线上,由原地向前自然跑两步,第三步用力向上起跳摸高。
(3)练习者从标志线后自然跑两三步至标志线,然后再第一步大、第二步小、第三步向高跳的摸高练习。即一大、二小、三上跳。
3、第三步,持球三步上篮练习
(1)练习者持球站在标志线上,由原地开始向前迈两步,第三步用力向上跳起,当身体到达最高点时将球投出。注意:投篮动作要正确。
(2)练习者站在标志线上,由原地向前跑,做“一大、二小、三上跳”的三步上篮练习。
(3)帮助者站在标志线上,一手托球并直臂平举。练习者从标志线后自然跑两三步至球前,接着做双手持球的三步上篮练习。注意:双手持球时的第一步要大些;练习者按顺序练一次后与帮助者交换位置。
4、第四步,运球三步上篮练习
(1)练习者持球站在标志线上,原地运一两次球,持球进行三步上篮练习。注意:要将球运至胸前,不能太高或太低。
(2)从标志线后适当距离运球三五次,当运至标志线前后位置时,持球进行三步上篮练习。
(3)从边线中点运球进行三步上篮练习。熟练以后,去掉标志线,运球进行三步上篮练习。
五、加强个别辅导,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教学效果
1、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容易犯以下错误:一是脚步动作不清晰;二是运球与跨步收球的衔接不连贯;三是腾空后身体前冲力过大;最为严重的是,双手先抱球,再跨三步上篮,将两个动作分解开了(错误率最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正确的技术动作未掌握时往往容易出现脚步动作不清晰,或多上一步或少上一步,形成带球走;控制球能力差;心理上产生惧怕导致身体各部分肌肉过分紧张,使动作不连贯,不协调等等。
2、加强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以上易犯错误,针对学生个别情况,开展分组教学或个别辅导,有效纠正学生错误,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实践教学中还应加强篮球基本功练习,使学生熟悉球性,增强原地的高低手运球、行进间运球、运球急停急起、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等基本功。这些基本功学好了,再教学生学习篮球运球上篮技术自然就水到渠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徐红琴. 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法初探. 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07 (7).
【关键词】行进间投篮 逆向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15-02
行进间投篮在篮球比赛中运用较多,且有实用价值的最基本的技术。在教学中也是对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好坏的综合评估,因为要完成好这个动作;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球技术,运球中持球跨步的衔接协调性,起跳后的空中平衡能力以及投篮的正确手型和用力的大小等。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时和课堂练习时间(包括练习场地、器材的多少、学生人数、素质情况)等因素的限制,学生要想掌握到这一技术困难却实不少。如何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得更快呢?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原地跳起投篮持球跨步跳起投篮行进间运球行时间投篮的逆向教学步骤。通过两个平行班的教学实验对比,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情况见下表: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一、首先练习篮下原地跳起投篮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观察发现:由于学生课堂练习次数有限球感差,在投篮中体会不到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动作,所以投出的球没有旋转和弧线,往往呈直线型,碰到篮板就反弹回来,根本没有中篮的可能。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并示范原地跳起投篮的技术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2.让学生原地徒手模仿并体会投篮方法。3.原地徒手跳起投篮。 4.篮下原地持球跳起投篮。要求学生起跳后下肢尽量舒展,右臂向前上方伸直,力争在最高点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擦板投篮。注意克服大幅度甩臂的错误动作。5.小篮球、排球练习辅助投篮。由于学生腹肌力量和协调性差,腾空后投篮往往显得非常匆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小篮球、排球练习。因为其体积小、重量轻,这样学生拿球比较稳定,初练时感到轻松自如些。随着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平衡能力的增强,这个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篮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对抗中不断地投篮得分,极大的激发参与和观赏者的激情。这也是自篮球发明至今一百多年来,篮球运动发展之快、参加人数较多的动力所在。中学生,特别是大部分男生非常喜爱篮球,最感的就是抽球,一旦中篮,满脸喜色。所以练习起来热情很高,劲头十足。
二、持球跨步上篮
在上面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练习持球跨步上篮动作。具体的练习内容有:1.让学生徒手练习跨步上篮动作。2.在篮圈下悬挂一篮球,可让学生助跑跨步跳起触球。一方面要求学生控制由于助跑产生的前冲惯性。另一方面可让学生体会原地跳起投篮和助跑跨步投篮的差异。3.让学生练习持球跨步传球。4.练习持球跨步上篮,教师可在学生起跳点画一个圆圈,在学生起跨路线上根据起跨步,一大、二小、三向上的规律画三条横线,并标上左、右、左字样表示左、右脚着地点,借此提醒学生跨步动作的正确顺序,具体要求是:让学生持球左脚在前放在第一线后面,右腿在后,练习时,右脚前跨一大步落在第二条线后,接着左脚向前跨出一小步,脚跟先着地落在第二条线后,上体稍后爷,然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着地并用力蹬地起跳,同时双手向前上方举球,右脚屈膝前抬左脚蹬离地面,腾空后进行投篮。5.教师或学生持球站在距篮下适当的位置,单手托一球向前上举,学生站成一路纵队,依次跑到托球者身前跨步取球上步起跳,腾空投篮练习。6.跨步起跳接教师抛球或自抛球进行行进间单手上篮练习,注意抛球的位置和高度要适当,距离可由近及远。
三、运球的教学方法
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练习运球。相当部分中学生初次接触篮球时,脑海中一时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他们往往会把传球、运球、投篮基本技术割裂开来,偏爱于投篮,而对传球、运球等基本技术不太热衷,教师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思想,讲明掌握好传球、运球技术是打好篮球不可缺少的基本功。熟练地运球可以摆脱对手的防守,创造投篮机会,巧妙地传球可以不失时机的创造战机。教师可通过运球,突破两名学生防守进行投篮的示范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并感知其中的道理。具体练习方法:1.原地高运球、低运球,速度可由慢到快,让学生体会伸前臂、屈手腕和手指拨的动作,缓冲球向上反弹的力量,以控制球的反弹高度、速度、角度。2.让学生练习行进间的运球,体会运球的基本要领,逐惭提高推进速度。在练习中,可能出现控制球不稳、运球中拍得过高,主要是手与球接触的部位不正确。教师可用正确地示范动作反复演示,强调在行进间运球过程中始终保持低重心,两膝弯曲、上体微前倾,两眼观察前方,行进间的运球与持球跨步相结合。行进间运球快结束时,①让学生持球跨步传球。②让学生运球、持球跨步模仿投篮动作进行传球,借此衔接前后动作,使练习与行进间上篮逐惭接轨。
四、运球行进间上篮练习
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以上几个环节动作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进行行进间投篮练习,行进路线主要以两侧为主,要求学生上、下肢协调,步法清晰、手型正确,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要求,做到动作规范化、合理化。
【关键词】中专女生;篮球;兴趣;培养
体育教学艺术是指体育教师富有创造性、启发性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愉快、主动的获得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具体活动的积极性和意志力。
篮球在中专体育活动中,是开展比较广泛的一项活动,深受广大在校学生的喜欢,它不仅能引起参加者的兴趣,还对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各项技能有积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巩义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专业0901班0902班女生共60人。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两个班级的调查表明,女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很低:0901班有39%的同学喜欢上篮球课,61%的同学不喜欢上篮球;0902班有43%的同学喜欢上篮球课,57%的同学不喜欢上篮球课。
女生喜欢上篮球课的原因起自对篮球的爱好和兴趣。她们希望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得益和发展。
女生又为何不喜欢上篮球课?通过两个方面分析可知:外在方面即教学原因: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身体素质及技能基础和身心发展需要,每次课都是为了考试而练习,使学生在被动和煎熬中度过,身心受到磨难和压抑,扼杀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师上的辛苦,学生练的无味。所以应转变观念,更多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内在方面:女生在中专阶段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形态日渐成熟,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但心理仍不稳定和不成熟。由于多种原因,其身体素质及篮球技能差异很大。中专时期女生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自尊意识强,在意志上表现为畏惧,经不起失败的考验,表现为胆小、爱面子,对自己的能力往往估计很低,自信心不足。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学生天资聪慧,却因毅力和认识不足,阻碍了她们才能的发挥和潜力的开发。尤其是近年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过分呵护、溺爱,致使她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明确学习目标,行为上不能持之以恒,因此,在篮球课中对自己没有信心,怕苦怕累。遇到简单的动作觉得没有激情,遇到太难的动作,就会畏难而退,导致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影响她们上篮球课的兴趣。
三、篮球课兴趣培养的具体方法
1.提高女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培养目标,引导女生正确理解篮球运动的目的、任务、地位及作用。从而懂得锻炼身体是自己终身健康的需要,并逐渐地以坚定的毅力终身投入。通过讲解、实例、动画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魅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上好篮球课的重要性,加深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增强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合理的教材搭配
苏霍姆琳斯基说过:“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就会发现学习兴趣。”由于女同学篮球技能水平较低,要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篮球基本技、战术,存在很大的困难。如果教材搭配不合理,女同学不能很好的掌握,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必然产生胆怯和厌烦心理。只有让她们在篮球活动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才能不断提高其学习兴趣。
3.善于运用篮球游戏教学
篮球教学实践已证明,恰当的运用篮球游戏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能起到其他练习方法难以匹比的作用,并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篮球基本技术枯燥、单调,如果在适当时候安排一些游戏,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枯燥乏味的身体训练中,篮球游戏及篮球秀表演仍能起到提高兴趣、调节情绪、减轻疲劳的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由于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中专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篮球课上存在一些问题是难免的。关键在于要积极引导,依据女生心理活动特点和体育教学规律,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巧妙的组织教学,合理实施教学步骤,从而提高女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激发练习热情,完成篮球教学。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柳永青,杜俐,李颖川,陈国瑞.篮球游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篮球者;基本技术;教学方法
篮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项目,参与人数多,娱乐性和实用性较强,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对培养青少年的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极其重要。篮球的基础技巧从篮球这个名目来说重要分成这么多少个大项,首先是传接球、运球、投篮,这些称为我们篮球运动里的三大项就是传、投、运,而后其它的一些比方说,脚部挪动、快攻的训练、简略战术配合。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术、一些战术,能够实战这是很重要的。
1 行进间低手投篮技术教学方法
行进间低手投篮是篮球中最常用的一种投篮方式,它的长处是速度快、投篮命中率高,在这个过程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第一步老师进步行完整技术的示范和讲解,给学生树立完全的概念,要明白这个动作在比赛中的运用。
第二步进行脚步移动的练习,让学生清楚的掌握行进间投篮的脚步动作。
第三步进行原地的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让学生控制行进间投篮最后要害的环节投篮出手的动作。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说手托球的学生助跑接老师的球行进间投篮动作,这个动作纯熟以后,老师可以进行较远距离的传球练习,学生接老师的传球进行行进间投篮的练习。当学生基本上掌握行进间低手投篮动作以后,就可以分成两组在篮球场上两个边线进行传接球的行进间投篮练习。
2 行进间投篮技术教学方法
行进间投篮是这一个相对简单的步骤,在教学中每一个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练习。篮球三步上篮要“一大二小三高跳”,一直给孩子强调动作,那么他会加深印象,他也会涌现一些过错,比如说第一步跟第二步一样大、第二步偏大,那么好了,老师就要给孩子指出这个问题,把这个动作节奏老师去给他示范,后面就讲授第二步大了不足在哪,第二步过大会影响你的高跳,对你的下一步起跳高度会有影响了,有时候会告知孩子你跳的更高吗?这样你拿语言来刺激他,他会更深的意识到,我第二步分歧适,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他相似的问题,这是第一步,第一个问题“一大二小三高跳”,节奏的问题。
然后再有一个便于记忆的口诀便是“接球同时迈右腿”,以右手投篮为例,第一步接球是迈出右腿的,因为这都是针对初学者的,这个他要掌握之后,接球同时迈右腿,早、晚都不好,所以这是要给学生强调的第二个口诀。
此外,还可以采取逆向教的方法,从接球跨步开始教,也可以在篮下先教他近距离投篮,把动作分解,分解教学。因为三步上篮是在篮球技术中是一个最典范的篮球动作,也是最基础的动作,说你不会打都不要紧,但是只要你会三步上篮,就能够显示出篮球的特点来了,所以学生首先要学的就是这个,我们老师在教的时候要首先抓住这个技术特点。
3 传接球技术的教学方法
传接球在篮球教学中,它不单是一个人的技术,它是需要配合的,一有配合他就需要传、就需要接,有来有去,这样的话传接球技术显得异常重要。
教学生传接球技术首先是抓基本,基本功、抓细节,教会学生基本功以后,就要投入大批的实际练习,必需要让学生去千锤百炼,去体会、把握到坚固这个技术,这样为他在篮球实际中、篮球活动中可以更好的去衔接、组合,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练好实用传接球方法。双手胸前传接球是我们在传球这项里面是最基本的一项,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之后、能传起来之后,就应开始部署他们进行多人多球练习。可采取的练习方法有四角传、接球的练习方法,这个练习运动量比较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多次触球,而且是在跑动中完成,学生在练习中需要考虑到接球、传球、跑动、观观察错误的位置在哪,所以对学生起到多方面刺激的作用,所以这个方法我认为是比较有效的、卓有成效的方式。学生可以屡次的得到触击球的机遇,然后去体会传、接球、跑动等等,四角传、接球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
4 运球技术的教学方法
运球技术在篮球项目中很重要,常用的运球方法有脚背正面运球、脚背内侧运球、脚背外侧运球和脚内侧运球等。初学者经常会出现把机会球运掉了,这就是个人技术不到位,运球没有掌握好。那么我们教学生运球的时候,应该怎么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运球一般是在移动中进行的,既要使移动速度与球运行速度一致,又要保持合理的动作节奏,并注意对身体重心的控制。动作的协调一致关键在于按拍球的部位、落点的选择和运用力量的大小,手臂动作的变化要与脚步动作、身体姿势改变同步进行,以使整个运球动作协调地完成。
运球技术的教学步骤:
(1)原地运球、行进间高、低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向运球、背后运球、转身运球、胯下运球。
(2)向学生讲清运球的目的和作用,以及运用的时机,动作方法,动作要领和关键环节,指导其掌握正确的运球技术。
运球技术教学中易犯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1)掌心触球(拍球时有声响)
原因:手型不正确(没有成半球形),手没有主动迎接从地面反弹起来的球,随球上引缓冲不好,没有第一指节触及球。
纠正方法:讲清正确动作概念,做正确示范,帮助分析原因。多做(体会)手指、手腕随球上引和按拍的动作,如对墙连续拍球、坐在小凳上拍球等。
(2)带球跑
原因:对待球跑的概念理解不清或衔接其他动作时脚步动作不清楚,球运的太高。
纠正方法:运球教学要结合规则进行,讲清概念,并对易犯的几种违例现象一一示范,进行分析。练习中要严格要求,发现走步违例要及时纠正、重做、反复练习,运球时用力要适度。
(3)两次运球
原因:手接触球的部位不正确,停止运球时没有接稳球(注意力不集中或紧张),双手运球。
纠正方法:结合规则讲清两次运球概念,并多做正,误示范和模仿,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养成好习惯。
(4)原地或行进间运球时低头看球
原因:控球不熟练,或降低重心时只弯腰,不屈膝。
纠正方法:教师要强调大胆运球,鼓励学生不看球,在快速运球中培养学员手指的球感,这样才能解放视野;要强调屈膝心。
(5)运球时脚踢球
原因:手控制球的能力差,球的落点不好,注意力不集中。
纠正方法:反复练习,提高控球的能力。强调落点在前脚的外侧前方。
5 结语
篮球运动里面最主要的环节配合。那么传接球配合在基本技术教学中应占主要位置,球传到什么位置、跟对方跑的速度,给出提前量,然后去增长配合时机和经验需要不断总结和摸索。
参考文献:
[1]张恒.篮球运球技术的运用及练习方法—《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年第1期.
小篮球是小学五年级基本教材中小球类的选用内容之一,水平三阶段学生在运动能力、体能等方面较水平二阶段有明显进步。移动是篮球运动的重要基本技术,因此,在《小篮球》教学中,不仅要从动作技能上进行较为全面的教学,本节课更是注重学生移动、反应方面的练习。
【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创造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以小组共同任务,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荣誉为动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分担,共同提高,为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搭建平台。本课让学生通过小组性质的合作参与学习、讨论与锻炼。通过运球技能的相互学习与帮助,采用小篮球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激活思维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提高身体素质。
二、案例介绍
【学习内容】
小学五年级(水平三)《小篮球》。
【学习目标】
1.基本掌握在跑动下向前运球的技术。
2.发展身体的灵敏、协调等体能。
3.在活动中能与同伴互相协助,互相配合,敢于正确面对比赛的输赢。
【活动过程】
组织:对比学情把学生分成7组,挑选具有基础篮球水平的同学为小组长。以小组为一路纵队呈“马蹄形”分布在老师周围。
(设计意图:“马蹄形”的分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有利于教师对小组的监督和指导。)
活动前热身活动――球操。
1.蛇形跑:学生跟随老师热身。
2.引导学生做球操:左右伸展拨球练习,双手持球双足跳。
教法:
1.老师示范运球前行,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说老师球运得怎样。
2.请几个学生试试快速运球前行。
3.学生分小组自由练习。小组长协助管理指导:
①小组先讨论快速运球前行的方法,再练习,再讨论好的方法,再接着练习。
②老师适当帮助讲解,巡视指导学生动作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留给学生足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体能力,共同提高。)
4.趣味游戏比赛:蛇形运球跑接力赛。
①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②每次游戏前让各小组讨论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竞争提供刺激,合作提供能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更促进运球技能的熟练掌握。)
5.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对合作小组进行整体评价。
【分析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身体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乐趣和全面和谐发展。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晰,引导学生“看一看,试一试,练一练,帮一帮,评一评”。
1.重视学习自主性。
教学中,我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多的是以学生为本,我从旁加以正确辅导,教师担当的是“顾问”“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练习,互相帮助,学习气氛很轻松。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活跃,思考特别积极。一会儿讨论,一会儿练习,然后再讨论好的方法,再接着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运球前行的技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2.重视练赛结合。
“有练有赛,先练后赛”,这是体育教学中的原则。教学中我设计了蛇形运球跑接力游戏,每次游戏前都先让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取得最快速度。面对比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去实践,并且能够找到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运球快速前行的技术。在趣味游戏性比赛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被凸显得一览无遗。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这样就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3.注重多维评价。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非智力因素 运动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从某校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个教学班,共8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⑴文献资料法:分别从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期刊和书籍共50余篇(本),基本掌握了分层教学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⑵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在文献研究和遵循问卷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实验前对学生进行两次问卷调查,问卷的效度系数为0.863,信度系数为0.912,基本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78份,回收率为97.5%,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97.5%。⑶ 实验法:把试验对象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班进行实验研究,每班40人,实验班根据篮球教学要求,以学生原有篮球基本素质水平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考核成绩为依据,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式的统一授课的教学模式,所有学生齐头并进,先基本技术后基本战术。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篮球素质和非智力因素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为p>0.05,说明两组学生的篮球素质和非智力因素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⑷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体育分层次教学内涵
体育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共性教学,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实行异质编组或同质编组,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共振效应,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目标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达到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体育分层次教学实验过程
1.主体分层。要做到准确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必须认真观察学生,了解、分析、研究学生,对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考查。根据学生前两学期和实验前篮测评成绩计算出平均分,掌握学生的篮球基本素质情况,再组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以此作为划分层次的重要依据,然后再征求学生的意见,选取自己所要学的层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作适当调整,把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后进、中等、优秀三类学生群体,建立层进学习档案,跟踪记录各层学生的发展情况。
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有效的教学始于明确实际的教学目标。因此,在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性水平,分别制定总体目标和具体学科各章节的课时教学目标。
A层次:设置基本目标。即全体学生都可以掌握的技术动作,适当降低要求,争取能基本完成练习;B层次:设置中层目标。即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C层次:设置发展目标。即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用优秀的成绩来严格要求,提出高要求,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进一步提高水平。
3.教学过程分层。教师在依据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运动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对于A层学生,多进行基础练习,采用低起点、小坡度的教学步骤;对于B层学生, 对于B层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难的练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基本技术动作程度的能力;对于C层次学生,多安排篮球复杂技术教学内容,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分层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选取学习兴趣、自信心、创造性与合作意识五项指标,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问卷测试,通过一学期的分层教学的实践,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第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实验组的比对照组高15.22分,统计显示,两组学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分层次教学提高了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第二,学生的自信心方面,两组相差8.67分,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有信心掌握好技术动作;第三,学生的创造性方面,两组学生相差14.07分,具体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分层次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学生的合作意识方面,两组学生相差15.72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分层次教学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2.体育分层教学对学生运动素质的影响。运动素质选取50m跑、1000m跑、纵跳和立定跳远四项测试指标,通过一学期实验后,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各项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000m成绩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纵跳和立定跳远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50m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一学期的分层次教学实验,以区别对待为前提、使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减少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信心并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从而在获得成功和进步中得到激励;又能使运动素质好的学生,不出现在教学中“吃不饱”的现象,并充分调动他们积极锻炼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更高的目标。
3.体育分层教学对学生技术测试成绩的影响。技术测试选取全场跑篮、定点投篮、跑篮技评和投篮技评四项测试指标,期中全场跑篮从A端端线启动开始计时,带球到B端跑投篮,之后运球再回到A端跑投篮投进停止计时,每端投不进可以补投,直至投进;定点投篮选取5个点点,每点投3次,共计15次;跑篮技评和投篮技评采用百分制。通过一学期实验后,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各项技术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组学生的跑篮成绩相差4.43s,并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投篮个数相差3次,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跑篮技评相差19.2分,并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投篮技评相差13.3分,并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分层次教学,实验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
五、结论与建议
1.通过体育分层次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创造性与合作意识等非智力因素水平。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非智力因素水平除自信心具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通过体育分层次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运动素质,除50m跑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几项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通过体育分层次教学,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投篮个数和投篮技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跑篮和跑篮技评两项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4.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超前发展,可以促进学习基础差、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最终达到全体学生获得提高的目标,它的积极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班级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基本上达到了我们实验目的。但要真正推广有效运用,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有待解决,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的推进分层次教学理论的发展,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海云:《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07。
[2]王旭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学科教育》,2002.2。
关键词:篮球教学;板块式;分段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在深入改革体育院校教学计划,篮球普修课教学时数越来越少,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实验方案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传授给学生基本技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转向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内容进行全面拓展,对篮球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
实验方案的设计:我们优化组合了教学内容和教材安排顺序,将教学目标分项学分制应用到各个教学阶段和教学板块中,以此来对教学成效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检验。我们结合具体情况,划分了两个教学阶段,第一个阶段有两个教学模块,分别是基本技术教学、组合技术与简单技术教学,两者的教学目标分别是让学生对篮球主要技术动作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和能够对多个动作组合以及多人战术配合进行掌握,成功应用;第二个阶段包括三个模块,分别是竞技能力培养,它的教学目标是对全队战术进行学习,更好地运用战术,提高比赛能力;竞赛组织裁判能力培养,教学目标是对竞赛组织的基本方法和知识进行学习掌握,能够对规则和裁判法进行运用,可以担任现场裁判;基本教学能力培养,它的教学目标是对主要技术动作的教学步骤和方法进行掌握,可以对篮球教案进行编写。
二、实验方案的实施
将本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150名学生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每轮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数量,保证在60人左右,然后随机对学生进行划分,每一个班级划分为三个教学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每一个教学小组都需要有三个老师来负责。当到了第二阶段,对于实验班的教师来讲,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来对某个板块的教学进行负责,然后在各个板块轮换三个小组的学生。完成了每一个版块的教学之后,结合确定下来的教学目标来对学生进行考核,如果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获得相应的分数,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教学板块。在第二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学生能够提前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并且都获取到基本学分,那么就可以加入到其他板块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完成本课程的结业考核,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对全部学分进行获取。
三、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
我们结合确定下来的教学目标以及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将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用了进来;教学的核心定义为反馈和校正,将差生以及中等生作为教学的重点对象,将技术动作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评价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及时告知评价结果,结合评价结果和反馈信息,来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确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将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了进来,综合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教学内容,更好地进行理论教学和能力培养,这样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就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促使教学的知识信息内容得到丰富。
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实验班在技术评定、能力评定以及综合成绩方面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通过板块式、分段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目标,促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可以对教和学的相互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技术动作,提高其整体水平。通过板块式、分段教学的应用,与篮球普修课教学特点相适应,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进来,有机结合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更加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和矫正。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发展,篮球普修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一系列的弊端,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那么就可以结合篮球普修课的特点,将板块式、分段教学模式应用进来,以提高教学
量。
参考文献:
[1]张军红.高校篮球教学方法对比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6):123-125.
[2]刘雷.多元化教学模式下高校篮球教学变革路径分析[j].才智,2010(10):99-101.
关键词:高中体育;运动风险;识别;急救应对
高中体育运动风险是指高中生在体育运动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近年来,体育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在体育课内发生的伤害事故也越来越多,给学校及家庭带来直接的精神伤害和经济损失。对体育课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体育课上的伤害风险性,因此如何进行体育运动风险的识别及应对急救,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心和应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体育运动风险识别分析
1.运动风险的特征
(1)风险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伤害性。绝大部分体育运动损伤是在教学和训练中发生的,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如在篮球课中,一名学生由于过度兴奋,跳起用右手抓篮筐,松手后,令左手撑地造成前臂骨折。随着高中体育运动项目的不断增加,体育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般的身体素质难以适应强度大和难度高的教学训练,所以各种不可预知的体育风险越来越多,体育运动的伤害程度也越来越重。
(2)风险的可测定性以及可控制性。某些体育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无迹可寻,但通过研究发现,运动损伤原因带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可以利用体育风险的规律性来控制或减少体育运动风险的发生频率及损伤程度, 为体育风险急救应对提供理论依据。
2.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体育运动风险
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体育运动风险可从学校、教师、学生和运动项目本身四个主要方面来进行识别。
(1)学校场地器材潜藏着不安全因素。因教学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不安全而引起的运动风险是体育运动风险的主要方面。例如:某高校学生在上跳高课时,因学校没有田径场,体育教师就将体育课安排在水泥篮球场地上进行,一名学生过竿后飞出海绵垫头部直接接触到水泥地上,当即昏迷,经过及时抢救才避免了恶性事故。
(2)教师责任心欠缺,对体育运动风险的认识不足。北京一所大学某大学生致残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其手举杠铃到摔倒的过程中,教练在杠铃房与他人讲话,由此可见,教师由于责任心不强,没有对他进行合理的帮助和保护,没有认真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3)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隐瞒身体实际状况或者不遵守上课纪律。有些有特殊疾病的学生因为难以启齿或者没有意识到隐瞒实情的后果而隐瞒身体实情。如:某个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该学生及其家长没有将此事告知学校,他也一直参加体育锻炼,但因患感冒仍然参加长跑,结果在途中突然死亡。
(4)体育运动项目本身。体育教学中由于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学生运动风险在所难免。在打篮球或踢足球时,两名学生为了争球,在高速奔跑中发生碰撞,就可能会造成运动伤害。
二、高中体育运动风险的急救应对
体育教学中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对于体育运动中运动风险的急救应对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1)对于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方面所造成的运动风险,可以安排专门负责人进行定时检修和保养。另外,学校开展一些有关体育运动中安全意识的讲座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在开学时,可以对全体高一新生开展一次集体的体育运动安全意识讲座,这样新生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注意安全的意识。
(2)对于有特殊疾病的学生,学校要充分了解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掌握学生是否有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安排。
(3)体育教师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把上课需要的器材安排到位,反复检查运动场地、运动器材,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例如,一些用于体力锻炼的哑铃等器械,有全金属质地的,也有橡胶质地的。通常在哑铃的选择中,最好选择橡胶质地的哑铃,因为在学生的锻炼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肘部不经意撞上哑铃的时候。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是有很多的,因此,在挑选体育器械时应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安全问题。
篮球普修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即思考如何通过该课程的课堂的教学,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更多地、更有效率地掌握篮球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理性设计。该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组成部分,这六个部分互相支持,辩证统一,共同完成这项以优化对篮球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学习为目的的特殊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篮球普修课针对的主要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免费师范生,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思想必须符合免费师范生的实际和将来教学实践的要求。具体而言有三方面:(一)认真学习扎实篮球基本技术。篮球基本技术不容易掌握,如一些变向运球和投篮等均需要经常联系,并需要进行千百次的重复才能熟练掌握,没有熟练地基本功,就不能胜任篮球课的老师。(二)理论学习与技术学习相结合。篮球普修课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两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理论学习的辅导和帮助,理论学习的进步有赖于实践技能的提高。(三)吃苦耐劳,敢于拼搏,以做一名人民教师为根本目的。篮球普修课主要以实践技术训练课为主,有时候还要面对高温等而略天气,训练疾苦又累,学生和教师必须学会吃苦耐劳,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则更应以做一名优秀人民体育教师为己任,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二、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三个方面。具体来讲,(一)知识技能目标主要包括:熟悉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包括:篮球运动概述、篮球文化、篮球教学、中学篮球队训练与比赛指导、篮球裁判工作 、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工作等:和熟练掌握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包括: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投篮技术、运球技术、持球突破技术、防守技术、抢篮板球技术等;以及初步了解篮球基本战术如:攻守战术基础配合、快攻与防守快攻技术、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战术、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等。(二)能力目标:掌握篮球运动基本理论和技战术的基础上,基本上胜任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篮球教学、课余训练、篮球比赛的裁判和组织与编排工作。(三)情感目标主要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意识、拼搏精神,勇敢面对挑战等情感目标。
三、教材分析:该部分内容包括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两部分。
(一)学情分析主要包括:1.篮球普修课的学生主要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免费师范生。他们通过全国统一的体育加试和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进来的学生,大多数并未经过专业的篮球训练,篮球技术基础相对薄弱。更有甚者,从未接触过篮球技术训练的有之,球也运不起来的有之。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体育考生们训练中仅仅练习高考的几个项目比如:100米跑、800米跑、铅球、跳远等。2.求知欲强、爱开动脑筋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识和技能。免费师范生较之体育学院单招的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而言,文化水平高出许多,综合素质不错。上课比较积极上进,课后训练艰苦努力,精神可嘉。3.责任心强,有理想。大多数免费师范生有一定的责任心,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时间,都有将来走上教师岗位,做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憧憬和愿望。
(二)教学内容分析:该课程所用的教材为教育部的指定教材,由王家宏主编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球类运动:篮球》。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结合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较全面地介绍了篮球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基本战术;注意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同时重视吸收当代体育科学理论和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充实了篮球运动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新战术以及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从而使本教材进一步体现出时代感、先进性、科学性和师范性的特点,可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专科篮球普修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篮球教学和训练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参考用书和广大篮球爱好者的自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