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的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85-0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1],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是自信心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参与具体的活动来体现个体的能力。由此可以看来,自我效能感能够在影响个体的目标和行为过程中同时也受到同一环境中个体的行动和条件的制约。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人,设定的目标就越高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在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的过程中,投入到任务中的时间和努力也会相对增加,这样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自主学习是学生一种的内在潜质,当确立了学习目标后,适当的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准确的学习计划,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时间贯穿着监控和调节,在营造出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的氛围后,一个学习活动结束后对取得的结果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的一种方式[2]。学习自主性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达方式,所有自主学习的过程及因素都是学习自主性的某个方面、某种水平的体现。
班杜拉和他的同事们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信念中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对他们的学业成绩高低做出预测。这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是有积极影响的。申克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之间是相关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因素[3]。齐莫曼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者组织、评价、计划、目标设置的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在大学教育里,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都将会有重大的意义。
1 开展调查设计
自我效能感无法从具体的任务中孤立出来,自我效能感本身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所体现,可以采取定量或定性的调查分析方法来研究清楚这些问题。
1)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系2010级、2011级、2012级三个年级的学生,共159人,收到的有效数据共157份。通过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调查。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状况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学生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应用软件的能力;选修课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任务,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努力程度,在开展具体的学习任务时也能体验到的情绪感受。
2)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案
首先,对调查的内容分维度进行项目编写,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模式,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即“非常认同”、“认同”、“不能确定”、“不认同”、“非常不认同”。对每个回答给一个分数,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的有利项目分别为5、4、3、2、1,对不利项目的分数就为: 1、2、3、4、5。然后,根据问题陈述的符合情况给每个题目配备一定的分值,分值越高的题目就说明该题中涉及的内容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就越大。自主学习得分从30到150之间,学习任务和目标分值在10到55之间,学习策略的分值12到60之间,心理状态的影响分值在11到55之间。
3)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开发使用
自我效能感量表[5](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胡中锋、刘勇等人于2001翻译修订,用此表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后发现,GSES 具有良好的信度,取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A=0.87,重测信度r=0.83(p
4)数据的处理及统计分析
表1、表2和表3是调查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对回收的问卷的结果采取描述性统计和平均值方差检验后,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学计算的统计和数据处理之后所得到的结果。
2 自我效能感对自主学习的作用机制
通过问卷调查对数据的分析和以上3个表的数据值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以下4个方面的影响。
1)自主学习的动机
明确的自主学习的动机是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强弱的。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决定学习过程中行为取向的内在动力,是产生“支配行为、产生导向”的一系列因素[6]。齐莫曼等的调查表明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习者的动机性信念以及是否能够体验到的学业成功感[7]。Wenden 认为,学习者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也会努力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8]。所以当学生遇到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时,强烈的自我效能感能促使学习者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持之以恒,直至最终完成任务。在面临困难或者失败时,自我效能感能影响学习者的决心和恒心以及他的努力程度。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动机正是建立在学习者较强的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之上的。
2)学习任务和目标的设置
社会学习理论的三元交互决定论指出,“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营造者”[3,9],由两者共同决定。当个体面临新的任务时,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因素就可以决定把任务是当作挑战呢还是当作困难进行回避[10]。个体在应付各种环境的过程中,行为活动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环境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他们一般选择熟悉的环境,而避免无所适从的陌生环境。恰恰这个时候,自我效能感强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接受挑战的能力以及非常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申克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和目标设置[3]。杨心德等的研究也表明学习者设定的各项目标取决于自我效能感的强弱[11]。自我效能感低的学习者在学习目标的选择上表现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的情形,因此大多数选择简单的学习任务。反之,自我效能感强的学习者面对困难勇于挑战,不但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收获了自信心。
3)学习的策略
自我效能感弱的学习者与自我效能感强的学习者相比,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是不同的,明显后者高于前者,所以学习策略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一个因素。周勇、董奇发现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强,他们对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也就越强[12]。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主动地进行自我观测、自我调节、自我评判,不断地调整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的动机及正在实施的策略。自我效能感强的学习者具备成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他们相信自己对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力,并且相信学习策略的正确使用必能产生一些好的效果。因此,他们能实时的调整学习策略,使学习策略更加有效。
4)心理状态的影响
张升和袁莉敏的调查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越低,自我效能感就越高,成绩相对也越好[13]。可见自我效能感的强弱是影响学习者情感障碍的因素之一。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决定了学习者的身心反应过程,比如:焦虑反应、应激状态等。这些反应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行动和各种技能的发挥。自我效能感强的学习者在面临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时,能从容不迫的应付和控制整个局面。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的心理状态很重要,决定了一个人的各种行为。而自我效能感弱的学习者在困难面前,以退缩行为被动地应对环境,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和焦虑心态。
3 结束语
本研究对计算机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自我效能感确实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仍需要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这个问题上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达到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behavior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 (3):191-215.
[2] 袁红梅.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6).
[3] SCHUNK D H.Goal Setting and Self-Efficacy dur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0,25(1):71-86.
[4] ZIMMERMAN B J.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n Overview[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0,25(1):3-17.
[5]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N].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6] ARNOLD 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 ZIMMERMAN B J,Bandura A.Impact of Self-Regulatory Influences on Writing Course Attainment[J].American EducationalResearch Journal,1994(31):854-862.
[8] WENDEN A.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M].New York: Prentice Hall,1991.
[9] 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Annuals of Child Development [M].London: JAI Press Inc,1989.
[10] BANDURA A.Self-Efficacy// RAMACHANDRAN V S.Encyclopedia of Human Behavior[C].NY: AcademicPress,1994:71-81.
[11] 杨心德,徐钟庚,陈朝阳.初中生的自我有效感及其对学习目标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3):13-19.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维持性血液透析;血脂代谢;影响
[中图分类号] R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042-02
有研究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异常,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首选的治疗方案为维持性血液透析[1-3]。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机体的血脂代谢,常用的药物为肝素[4-5]。为了探讨低分子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7例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5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37例,根据用药将其分为两组,18例患者使用普通肝素为对照组,年龄为24~75岁,平均(48.9±18.6)岁,男性13例,女性5例;病因分析:高血压肾病2例,慢性肾炎9例,间质性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1例。19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为观察组,年龄为25~76岁,平均(49.6±17.8)岁,男性13例,女性6例;病因分析:高血压肾病2例,慢性肾炎10例,间质性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4例,狼疮性肾炎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透析仪为费森尤斯4008型血液透析机,行碳酸氢盐透析,2~3次/周,3.5~4.0 h/次,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膜面积为1.2~1.5 m2,材料为德国金宝的8LR,17R。对照组使用普通肝素0.3~0.5 mg/kg静脉推注。观察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静脉推注。治疗6个月,检测患者的血脂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使用南京丰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快速血脂检测仪进行检测,试剂盒均由该公司生产,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血脂分析结果显示(表1),治疗后,对照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对照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观察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炎或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方法[6-8],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异常,尤其是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异常降低,原因在于肾炎患者的脂蛋白脂酶与肝脂肪酶活性出现了明显下降,而卵磷质胆固醇酰基转移酶也会发生缺失,造成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快速升高,同时载脂蛋白B存在时间延长,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也会减缓,使得载脂蛋白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出现血脂异常,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肝素作用于人体后会加速脂蛋白脂酶与肝脂肪酶的释放,快速分解血液内的三酰甘油,生成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但长期用药后会造成机体肝素化,大量脂蛋白脂酶释放会减少组织内的储备,强化活性后会增加三酰甘油的分解,使得血浆含量明显升高,同时游离脂肪酸也会反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使得机体内含量出现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显著升高会造成高密度脂蛋白快速降低。这与此次研究结果相同,对照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对照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
低分子肝素对脂蛋白脂酶的活性激发效果较差,阻断受体介导的脂蛋白脂酶和脂蛋白相结合的效果较差,使得机体内的脂蛋白脂酶消耗较少,释放的游离脂肪酸也相对较少,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的血浆脂溶活性。低分子肝素可强效刺激机体内源性激活物的释放,强化抗凝效果,有效减轻粥样动脉硬化的病情,改善患者预后。这与此次研究的结果相同,观察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低分子肝素控制患者的血脂状况明显好于普通肝素。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晓峰,张金元,许龙根,等. 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血液净化,2005,4(6):310-313.
[2] 杨雪梅,李菁. 居住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47-549.
[3] 左川,邱红渝,李孜,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氧化应激状态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9(1):119-121.
[4] 韦芳宁,纪玉莲,林芳宇. 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肾衰竭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8):460-462.
[5] 潘萌. 低分子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 (7):58-59.
[6] 许梅,宋芬,李林玉. 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315-1316.
[7] 张云萍,薛小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399-401.
摘要: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并观察其致瘤性。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脐血单个核细胞,用体外贴壁生长的方法获得脐血间质干细胞(MSCs)。观察培养过程中脐血MSCs形态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使用NGF和RA联合诱导后,用RT―PCR方法鉴定诱导前后神经干细胞(NSCs)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及Musashi-1蛋白mRNA的表达;收集培养后7d的MSCs,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是否有增生物的出现,并观察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生长后大部分细胞呈梭形,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该细胞不表达CD34,CDlla和CD11b,强表达CD29,符合MSCs特征。诱导后,NSCs表面标志Nestin及Musshi-1表达明显增强(P<0.05),48h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弱:细胞接种后12周,在裸鼠皮下不能形成肿瘤,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形态学未出现恶性变化。结论:脐血中存在MSCs。分离后可以体外扩增,诱导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NSCs表面标志。在裸鼠体内不具有成瘤性。脐血能够成为NSCs的新来源。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巢蛋白:致瘤性
中图分类号:R741
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在细胞疗法、基因治疗、发育学研究、药理及毒理学等研究中己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作用和优越性。近年来,神经干细胞fneural stem eells,NSCs)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NSCs被认为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良好载体。但是,由于来源的局限,NSCs的应用受到限制。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发育成熟个体组织中的可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原组织所有细胞类型的未分化细胞。根据其发育潜能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胚层多能干细胞、单胚层多能干细胞和定向专能干细胞。存在于骨髓基质中的间质干细胞(mesenehymal stem cdls,MSCs)是研究最早和最为深入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其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具有广泛的分化潜能,已经有多项研究显示,外源骨髓MSCs移植入脑内,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蛋白。因为脐带血来源的MSCs和骨髓MScs有极其一致的生物学特性,且易于采集、制备及保存。免疫反应性低,因此可能更易于在临床上使用。本研究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和体外贴壁生长的方法得到脐血MSCs,诱导后检测其NSCs标志物Nesfin及Musashi-I的表达情况,并将培养后的脐血MSCs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脐血MSCs对裸鼠的致瘤性,为应用于组织及其功能修复中提高该细胞的生物安全性提供新的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主垂试剂
高糖IMDM培养基(Gibco公司);胎牛血清(Hyclone公司);淋巴细胞分层液(Cibco公司);RNA提取试剂Tfizol(invit-rogen公司);氯仿、异丙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DEPC水(sigma公司);RT-PCR试剂盒(大连宝生物公司);琼脂糖(sigma公司)。
1.2实验方法
1.2.1脐血间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和扩增培养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产妇足月妊娠顺产或剖腹产的婴儿脐带血50~100md肝素抗凝,与0.01moL/pH7.4的PBS按1:1混匀,再与3%的明胶1:1混匀,静置60min沉降红细胞。吸上清离心,弃上清,用PBS制成单细胞悬液,叠加到相对密度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上,2000dr/min离心20min,取界面层,加PBS制成单细胞悬液,离心洗涤3次,弃上清。所得细胞以1.0x102/cm2(T-25培养瓶)的密度接种于含有15%胎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Hyclone公司,置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m2、饱和湿度的孵箱内培养,3d后换液,弃去悬浮细胞,贴壁细胞继续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并照相。待细胞长到80%融合时,用2.5g/L的胰蛋白酶消化后传代。
收集分离后1h、培养后36、48、72h和5d的细胞,离心洗涤,在显微镜下,台盼蓝染色、计数,调整细胞密度备用。
1.2.2流式细胞仪检测取扩增一代的脐血间质干细胞,PBS洗涤后用2.5 WE的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1:0x106的单细胞悬液,共7管,1号管和2号管为阴性对照,分别加入抗鼠的IgG-FITC和IgG-PE单克隆抗体各5ml,其余5管分别加入抗人的CD34-PE,CD31-FITC,CDl3-PE,CD29-PE,CD44单抗各5m1.室温下孵育20min,流式细胞仪检测。
1.2.3脐血间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取原代细胞,加入20ng/m1 NGF和RA联合诱导培养,收集诱导前,诱导后36、48、72 h、5d的细胞,调整细胞密度备用。
1.2.4 RNA提取取诱导前,诱导后36、48、72h、5d的细胞各3x106个,融于1 mlTRIZOL试剂中,用吸管反复吹打后室温下孵育5min。加入0.2ml氯仿,剧烈振荡后室温下10min。4℃,12000r/min离心15min后将上层无色液体移入新的EP管中。加入异丙醇,室温下放置10min,4℃,12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加入75%乙醇,4℃,75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风干,加入DEPC处理的纯净水40μl溶解后,55℃孵育15min。
1.2.5 RT-PCR采用相关软件设计引物,并由赛百盛生物工程公司合成。Nestin上游引物:5TCCTTTGACTTrCCTTGTC―TACCTCC 3,下游引物:5AAATCTGAAACTCAAGCACCA3:Musashi-l上游引物5TAATTCCTGTCCAGCAGTCTC3:下游引物5GAACCATCCCGTCCTGTATCAT3。对所提RNA进行定量,取1μgRNA转录成cDNA,在EP管中先后加入MgCL2×PCR buffer 1μl,RNase free H2O 3.75μl,dNTP lμ,RNase inhibor0.25μl,AMV逆转录酶0.5μl,oli-.go-dT接头引物0.5μl,RNA样品1μg,按照如下条件进行逆转录反应30℃10min,48℃50min,99℃5min,50℃5min。合成的cDNA进行PCR扩增。在EP管中依次加入下列物质:Taq酶0.25μl,10xPCR buffer10μl,纯净水27.75μl,
特异性上下游引物各0.5μl。内对照GAPDH上下游引物各0.5μl(30 μmol/L),cDNA产物10μl,按照以下条件进行PCR反应。94℃预变性5min,94℃30s,57℃30s,72℃30s,30个循环后,72℃延伸7min。取5μlPCR扩增产物加样至含溴化乙锭(EB)20g/l的琼脂糖凝胶中,在5V/cm下电泳60min,紫外透视仪下观察结果,并用凝胶扫描成像系统照相,PCR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1.2.6致瘤性取18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3组,背部皮下组、颈部皮下组、对照组各6只。收集培养7d的MSCs,用PBS重悬并调整细胞密度为1x107/ml,非麻醉状态下,于裸鼠背部及颈部皮下分别无菌注射细胞悬液0.5ml,每只各4点.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定期观察,于3d、2周和8周取材,制作冰冻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之后继续观察裸鼠生长情况至12周。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l2.0软件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分析,显著性水准取α=0.05。
2.结果
2.1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后形态改变
培养前,脐血单个核细胞胞体较小,呈大小均一的圆形,直径约17μm,颜色较深,住高倍镜下可见其不停振动;培养后,细胞胞体增大,有破骨样细胞和梭形细胞两种形态。破骨样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多个核。梭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类似于骨髓MSCs,但较骨髓MSCs稍小。随着时间的推移,破骨样细胞减少而梭形细胞增多,即所需要的间质干细胞
2.2脐血干细胞的鉴定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扩增后的脐血MSCs既不表达造血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CD34,也不表达内皮细胞的表面标志CD31,而CD29,CDl3,CD44等间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均为阳性。这表明脐血MSCs是脐血中一群区别于造血细胞的处于未分化状态的非定向干细胞。
2.3诱导后NSCs标志物的表达
Nestin和Musashi-1作为NSCs的标志物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通过RT-PCR检测诱导后这两个基因的表达,使用PCR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各样本的PCR光密度。将各样本的PCR光密度值除以内参GAPDH的PCR平均光密度值,重复测量5次。结果发现Nestin RNA在诱导前细胞中低表达,诱导后36h逐渐升高(p<0.05),72h后开始降低(p<0.05):Musashi-1RNA在诱导前细胞中低表达,诱导后48h呈高表达(P<0.05)。
2.4致瘤性
于注射后3d、2周和8周取材,肉眼观察裸鼠背部无明显增生物形成。组织学观察接种3d局部有细胞团块存在,团块中心细胞部分坏死。2周时,细胞团块不明显,大部分细胞被吸收。8周时,接种区组织结构与未接种区无明显区别。裸鼠存活12周以上,未见有肿瘤形成。与对照组比较,生长情况与皮肤状况无明显差别。
3.讨论
N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为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海默病、卒中的功能重建带来了希望。无论是作为脑组织移植的供体,还是作为体内诱导分化的靶细胞,NSCs都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NSCs来源有限,不适于展开大规模临床应用。如何获取大量的NSC供临床使用已成为当今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发现骨髓MSCs和造血干细胞(hematopoldie stem cells,HSCs)可分化成神经细胞。由于脐血MSCs和骨髓MSCs有极其一致的生物学特性,脐血中的干细胞可能更原始,增殖分化能力更强;而且脐血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所含有的干细胞数量更多。因此使用脐血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NSCs用于临床研究有广阔的应前景。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使用多种方法从脐血中分离干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脐血干细胞体外贴壁生长的特性,将其从造血系统细胞中分离。此外,还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等方法。最近,有学者采用负极免疫筛选及限制性稀释的方法,分离得到脐血干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磁珠分离干细胞,操作方法复杂,花费高昂而且实验条件要求高。本实验结合使用密度梯度离心和体外贴壁生长的方法获得脐血MSCs,简单有效,成本低廉,对细胞损伤小,既适合各级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也适合大规模将脐血细胞分离纯化,用于脐血干细胞建库㈣,应用于临床。
成功分离脐血干细胞后,使用NGF和RA联合诱导培养,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和Musashi的表达。NeSin最早由Lendahl等发现,其表达始于神经胚形成时,当神经细胞迁移基本完成后,巢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并随神经细胞分化的完成而停止表达。此外,Sakakibara等亦鉴定出一种RNA结合蛋白Musashi,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Nestin和Musashi作为早期原始神经细胞的标志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NSCs的鉴定。本研究发现新鲜分离的脐血干细胞弱表达Nestin.不表达Musashi-I;诱导后,脐血干细胞的Nestin和Musashi-1表达域逐渐增强,48 h达到最强,进而逐渐减少。这表明脐血细胞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我采用庞维国等人编制的修订后的学习自主性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Schedule,A1F1Fazio,1977)中文版,采取了指定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四五六年级学生共计300名,在利用spss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幸福感
1.小学生幸福指数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提高,六年级的幸福感指数最高,四年级的幸福感指数最低,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总体上感觉比较幸福。而这与我们的预期稍有差池,我们原本以为六年级学生的幸福感可能会低于四、五年级,因为他们毕竟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学校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业进度并适时进行一些心理讲座帮助学生降低压力,二是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做问卷时有文字理解方面的困难,我们比较倾向于原因一。
2.男生的幸福感总指数要高于女生,尤其是自我价值方面,而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方面男生显著低于女生。这可能与家庭环境、性别特征有关。我们学校处于城乡接合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男生的整体优越感和幸福感较高,女生在小学阶段大多比男生早发育成熟,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相对于男生应该更加丰富。
3,.学生所在年级对他们的幸福感是有影响的。利他行为、友好关系等三个维度六年级学生显著高于四年级和五年级,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更愿意和朋友分享快乐,有困难时寻求朋友帮助,并且乐意帮助他人,这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寻求友谊、珍惜友谊的年龄特征有关。
二、自主学习水平
1.各年级学生的自主性水平各个维度强弱不同,由强到弱排列的顺序分别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根据文献参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大多数出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对于正在学习的知识或技能,还是对于掌握知识或技能的策略、方法,教师的教学都是直接的,高效的,学生的学也是最迅速和准确的,因此整个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发展要相对快一些。这一结果的出现,既与学生自身素质基础息息相关,也与教师和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急功近利、重视程度、教师指导的程度等都有关系。
2.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的发展趋势是上升的,这是基本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六年级学生与五年级学生相比,自主性水平降低了,由于目前中国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他们的学习目标是升学、考试,取得好成绩,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的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越来越少,导致学生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知觉进一步下降。
3.女生的自主学习发展水平要优于男生水平,但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女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很强,男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很弱,因为统计处理的结果表明,他们只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环境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而且学习时间方面的性别差异极为显著。
我认为,在学习的某些方面,女生自主能力高于男生,可能与小学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性别规律差异相一致。小学阶段,女生各方面的生长发育、发展成熟程度都早于男生,女生在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习时间的计划和管理能力一般都要优于男生。这种差异,可能与传统观念下人们对男、女生不同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期望有关系。传统观念下对女生的定位是文静、稳重、自律、自觉等,而对男生的定位则是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等,正是这种期望的不同,导致男女生出现不同的成长和发展方向,从而在学习的某些方面出现性别差异。但是五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也暗示我们,只要平时老师能进行必要和有效的指导,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去主观努力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可教的。
三、二者相关
1.自主学习水平和幸福感二者存在显著相关
统计结果与当时的假设一样,自主学习水平越高的学生,幸福感指数越高,首先被测群体是中高年级,他们经过几年的学习经历,大部分已经可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这与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尤其是学习时间上的管理和支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和良好学习结果都会影响幸福感。
1、2.学习动机和幸福感呈负相关,学习动机较高的学生,幸福感指数处于中等水平,学习动机较低的学生,幸福感指数较高
3.学习内容和幸福感无相关
因为学习内容的选择是随机的,因此此次测量和幸福感无相关。
4.学习时间和幸福感存在正相关,时间管理和计划较好的学生,幸福感越高
对于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有计划地进行学习的学生来说,时间相对宽松、自由,自我支配的时间较多且学习效率高效,幸福感自然就会提升。
5.学习结果和幸福感呈正相关,学习结果越好,幸福感指数越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组织 研究性学习
1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要求
初中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只掌握读写的基础知识,好其心强,可塑性强。他们既需要学量语文知识打基础,也需要研究性学习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首先,它更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而非掌握语文知识数量。重在亲身参与语文探索性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师不要只注意学习的结果,学生写了多少篇获奖作文,而应重视学生学会语文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其次,它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个别尖子学生。教师眼睛别只盯着论文写得好的学生,而应重视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再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要把研究性学习讲授式学习对立化。因为初中学生年纪小,为了让学生真有收获,最好能把每个环节设置得更具体些,教师要多些“导讲”,不要放任自流。要允许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2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采用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学习探究的较多。以《鲁迅自转》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确立研究课题,预先准备数个课题供学生选择:①谈我最喜欢的一部鲁迅作品;②别人眼中的鲁迅;③鲁迅精神今天还用吗?接着组成3~6人的课题小组,学生自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可以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教师、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组员要分工协作,各展所长,协助互补。有时,为了了解学生个人的研究能力也可采用个人研究的方法,但这要在大多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研究 性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才可实施。为了节省时间,全班集体讨论结合的方法有时也可以在语文课堂运用,但这需要学生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 指导初中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以“鲁迅专题研究”(其作品在初中语文课本有十几篇)活动课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为例,指导研究性学习一般程序是:
3.1 开设鲁迅作品文学讲座,目的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诱发探究的动机。
3.2 指导选题。研究性课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也可以师生合作,确定题目。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点较小的课题较受欢迎并容易实施。如:“鲁迅精神还有用吗?”、“少年闰土和我比童年”等。
3.3 制定研究讲划。课题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制定计划,教师适当调节。研究讲划要有目标、有方法、有过程,教师可整体指导,学生修改,避免走弯路。
3.4 实施研究。学校、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条件,并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给予指导。例如组织参观鲁迅博物馆,介绍图书资料的查找方法和渠道。学生也要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体会。
3.5 写论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整理鲁迅的有关资料,根据自己课题的需要来进行取舍。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模仿、学习。论文交上来后,要指导学生修改。
3.6 论文交流研讨,思维硬拼,大家对鲁迅其人、其文有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因此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必要部分。
以上只是我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中一种常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截取其中的某一环节,或着重做资料收集工作,或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讨论结论等等。
4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
4.1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要重视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不只看结果。教师要边指导边评价,随时激励学生。
4.2 要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①开题评价与指导。不要讥笑学生的选题,打击其积极性;②定期评价与指导。表杨做得好的小组,鼓励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③结题时的评价。不要求过高,更重视每个小组的闪光点。可多团结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4.3 学生参与评价。可以组织学生评判团给论文评分、论文答辩,还可以让学生在墙报栏搞论文展览。
4.4 评价学生成绩要多层次,每次活动有评价、有表彰,还有小奖品。尤其多鼓励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尽快赶上。
5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加强指导,逐步放手。由于初中生年纪小,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时,一定要主动介入,要加强指导力度,逐步放手。在每个阶段,教师要自己尝试一下,预见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例如:课题启动阶段,要教会学生怎样上网找资料,也要防止学生上网游离课程内容做其他事情。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指导,例如用中午时间,轮流值日接待求教学生,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5.2 形式活泼,力求多样化。初中学生对新事物好奇、有兴趣,但维持时间较短,为让学生始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保持一种兴趣和热情,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选题”阶段,教师可安排图书馆查找资料、上网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就近访谈、口头演讲……这样一来,学生表现得积极、活跃。
5.3 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与高中学生相比,初中学生阅历更少,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能力更低,因此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应立足本校,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为孩子出谋划策,利用自己专来和职业给孩子提供建议和帮助。这种形式家长力所能及,也愿意去做,它不仅使课程开设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而且成为语文学科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源库。
关键词: 博客 研究性学习 功能 《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
“博客”(Blog)是Web-log的缩写,叫“网络日志”,但实际上,它集文章、记事、交流、新闻、个人主页为一体, 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教育叙事、教育反思、学习叙事、过程性评价四点,最突出的特点是思想的共享性、实时的交互性,更重要的是操作简单易用。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Blog更能为研究性学习开拓一种更轻松、更开放、更简单易用的环境,是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高效工具。
本文对Blog在教育中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和应用方面进行了论述,以《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研究性课题为案例,说明Blog不仅可以用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而且是基于网络研究性学习的好帮手。Blog将会成为解脱传统教育束缚的重要工具,将会在今后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信息导航的功能
Internet上有种类繁多的教育资源,如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各种专题网站、专题新闻组等。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搜索机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广泛且深入的探究活动,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外延空间。在主题为“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的探究学习中,学生利用Internet上的资源,从台风的成因、命名、几次苍南大台风的危害,自救防患事项等方面出发。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资源过于开放,如果放任学生按主题的关键字搜索,便会出现信息海量与冗余过多的问题。而且,“主题”牵涉的学习信息很多,这些信息之间可能还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所以我们应通过研究课题Blog网站提供大量搜索链接网站,从而起到信息导航的作用,以防止学生迷航在网络海洋,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之前,我们可提前给学生一些网站,使学生在网络海洋中有明确的前行方向。比如:
zt.zjmb.省略/tfzt/ (浙江气象台风专题)
typhoon.省略/index.php?style=0 (中国台风网)
省略/ (温州台风网)
师生每天都能从各种繁杂的信息中精心筛选、整理和记录、与学习有关的信息,这样不断地整理、学习、记录,就为学生实现课题探究提供了丰富资源,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大有好处。
二、协作探究的功能
受交流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在组内交流。Blog的出现为网络教育下的学习提供了便捷,时空分离的不同个体和群体可以进行充分和形式多样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师建立的研究专题Blog:eblog.省略/userlog24/170640/、学生的个人研究Blog,以及《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研究性学习小组Blog,通过互相链接共享彼此的经验和文档材料。同时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在Blog上留言进行交流。教师可记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从而对《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的研究性课题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可以参与到其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和老师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以取长补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各个方面,比如申请《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研究性课题时的开题报告的内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等在研究苍南台风中的所有过程多方面同同行或教师进行交流。
三、资源共享的功能
教师可把研究过程记录下来,出版和公布到网上,以达到Blog“分享”功能,让学生更上一个层次,把自己的学习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在自己的Blog中发表知识和见解,其他有相同兴趣或同样学习范畴的人也可以参考,还可以作出评论。这样学生可在群体的分享和交流中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使以后研究《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起点更高。随着Blog的不断积累,学生还可以在阅读自己的Blog过程中复习或者品味自己过去所写的内容,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行为不断持续下去,便会养成一个终生受用的学习习惯。
四、过程记录的功能
Blog天然具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和主动学习的过程。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运用Blog记录他们在《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研究性课题中的所想与所思,也可以用来积累材料以便日后查找和应用。这正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旨。
Blog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供他们在研究课题中去记录《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中所需要的资料,写下自己的感想,抓住一瞬间的思绪。在写与录的同时,人们可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在写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提供学习的功能
在一个人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也许不是太难的事情,但因为学了在当时没有太大的用处,所以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学生在做《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研究性课题时,会遇到不少研究性学习中的理论性问题。比如访谈的方式和方式,调查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收集方法,结题报答的书写格式等。学生可以从博客:eblog.省略/userlog24/170640/理论范例中学习或从blog.省略/lby11111/研究方法中学习。这比学生的在线学习更有意义,能体会到成就感。在利用Blog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得和所思,久而久之,登录Blog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因为这里非常明晰地记录和展现了自己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的成绩,特别是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更能够激发学习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探究精神。这些记录就是自己学习、实践和对教育理论认识的发展轨迹。所以,Blog能够促进学习者不断学习,将学习进行到底,为他们将来适应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六、评价的功能
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一直是一个难题,Blog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Blog的纵向以时间归档,横向以用户分类归档的方式,可以详细记录学习者探究过程的点点滴滴,为评价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从而使过程性评价成为可能。
Blog对评价的数据支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探究过程的记录
《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的研究过程都可以通过Blog平台记录下来;苍南几次比较大的台风的情形和学习台风形成等知识也可以通过Blog记录下来,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苍南台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数据和人们对台风的认识的调查研究的数据也可以记录下来,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学习的线索,详细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每个细节。Blog记录下这些过程,并通过分类机制进行归档,便于教师和学生检索。这些数据也成为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有力证据。
2.参与度的统计
系统的数据库详细地记载了学生在《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里发表帖子,回复帖子,照片和留言的数量。这些数字还可以实现部分的计算机评价,减轻人为评价的负担。
3.他人评价的参考
在《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中,Blog里的他人的评论也可以成为互评体系的一个参考。比如教师在《苍南台风的形成和危害》的评论和学生的评论。
Blog的出现使评价的客观性大幅度提高,也为在研究性学习中实现过程性评价提供了足够的数据支持,从而使真实性评价和电子档案袋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Blog以其特性表现出它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势,能够为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提供高效平台,成为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利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于学生来说,要求他们灵活地应用Blog进行研究性学习,也非一日之功。所以在进行Blog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应用时,我们需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式,从而使Blog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中发挥高效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郭元祥.走向课程领导――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丛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3.
[3]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1,(5).
[4]张庆勉.探究性学习与探究性教学[M].
[5]王文辉.基于Blog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6]王伟.Blog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5,(3).
附录:
【关键词】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 地理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24-02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通过研究主题的确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探究性的学习,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其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知识的教学为对象,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认真的探讨。
一、捕捉生成,确立研究主题
研究性学习的开启需要确定明确的主题,这样才能确定研究的具体方向。而地理研究主题的明确需要将具体的知识内容作为核心,把握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保证主题与教学重点切合。通常情况下,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但是教师必须注重主题的优化,避免内容的过于宽泛。
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笔者认识到学生在理解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不能用僵硬的教学方式导入内容,而是应该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运用灵活的方式组织主题活动:首先,笔者引入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等五幅图,引入了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延伸性资料,让学生对海水运动有大概的认识。这时笔者再引入了研究的主题――“海水是流动的”,并且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介绍:知识导入、图片分析、案例探讨、小组活动等各个环节。另外,笔者还在确定大主题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小主题,设置了“鸭子的传奇之旅”“寻找马航MH370遗迹”等主题活动,通过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生动性。
这些研究主题的确定能够调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研究主题导入的手法,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指引来提出主题,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注重研究主题类型的丰富,通过畅享型、反思型、分析型、论证型等多种主题的提出,促使地理教学能够更加充实。
二、多元互动,优化研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重要地位,旨在让学生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能忽视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这样才能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弥补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足,避免出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情况。对此,教师应该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创造民主平等的互动氛围,打造学习的“共同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灵动起来。
例如在“寻找马航MH370遗迹”的主题活动中,笔者让学生组成了合作小组,就马航的踪迹进行追寻:首先笔者导入了马航MH370事故的背景,将学生带入到寻找马航的情境之中,激发起小组探讨的兴趣与责任;随后,笔者引导小组发言人分别阐述本小组研究分析的方向,各个小组分别从气候、海洋水文的分析、洋流的运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意见,笔者在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基本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批准各个小组的深入分析方案;各个小组在引导下,借助《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这一图,具体探究了研究对象马航MH370残骸在各个大洋的漂流情况,并且结合气象、海洋、区域国家等地理知识大致分析了残骸的运动方向;各个小组又推选了专家,组成了专家代表座谈会,对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笔者再揭示了马航残骸的实际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马航残骸位于实际位置的具体原因。
多元化的互动是提高研究性学习质量的关键,但是教师需要认识到,在生生互动中,教师不能仅作为旁观者,而是应该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互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加入小组的讨论,这样才能及时规范学生的讨论,避免出现互动水平低的情况。
三、有效主导,调控研究方向
虽然研究性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注重学生的自我突破性发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需要教师作为领路人、指导人,确定并且规范研究的具体方向。目前虽然有少数地理教师开始尝试推行研究性学习,但是却存在着教师退居到教学的“边缘”,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局外人的情况。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的主导地位,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成熟,加强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指导与管理。
例如在大课题“海水是流动的”研究中,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规律,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在课下搜集了有关于表层洋流流动的相关资料,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案例来佐证。学生在课下搜集了“一封羊皮纸信”、郑和下西洋、日本和秘鲁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等多个资料,从网络上搜集了“绚烂的洋流”“洋流下的红珊瑚”等视频素材以及相关的图片等多种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课堂讲学的亮点。部分学生以这些素材为基础,自己到讲台上进行“海水是流动的”这一主题的讲解。在学生做好自身的研究与探讨的同时,笔者也做好了必要的主导工作,笔者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在资料获取上的情况,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引导,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教师应该认识到其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包括协助学生、支撑学习、表率指引等多个方面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贯穿于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在学生研究学习时,加强对学生的监控与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这样才能避免学生陷入盲目的研究学习中。
四、归纳整理,升华研究理论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样需要收尾与总结,通过系统性的归纳整理能够让学生全面地理解地理知识,升华其感受与领悟。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一般是由教师担任研究学习的总结者,归纳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研究性学习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书写研究报告,结合学情整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进行“海水是流动的”主题研究后,笔者指导每一个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有的学生选择从暖流与寒流的比较出发,在分析两者区别的同时,对“暖流与寒流是否代表着绝对温度的高低”这一论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列举了具体的案例;有的学生选择挪威卑尔根、索马里半岛等具体的地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地点的洋流性质有什么差别,结合图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的学生则选择了具体的案例进行了探讨,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有“哥伦布出行路线”、“阿摩科・卡迪兹号”邮轮失事事件等,不仅研究了洋流的性质,同时还全面探究了洋流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做好自身总结的基础上,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完善的结尾,将具体的知识点提炼为具体的问题,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说说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感想,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价值。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这种方法,在确定研究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全面的互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规范与指导,避免教学落入俗套。
【参考文献】
[1]沈新荣.基于项目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课例[J].教育,2016(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该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心理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而笔者所在学校在七、八年级开设了心理活动课,周课时均为一节。学生经过七年级对心理活动课的适应和八年级第一学期进一步的积累,八年级第二学期,笔者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组织为主的课堂模式,大胆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舞台,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选题、合作研究,并通过心理活动课来汇报展示成果,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获得直接体验。小组合作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在积极地互动交往中培养组织协同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及包容尊重的态度。研究性学习则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者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拥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释放活力的场所、施展才华和表达思想的平台。
一、实施过程
1.教师宣布课堂改革
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心理活动课,教师宣布课堂改革。由以往教师组织课堂,变为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班级学生自由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内容设计成一节心理活动课,活动时间安排在35分钟左右,剩余10分钟由教师和学生总结。
2.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组建采用自由分组的办法,在教师宣布课堂改革之后,学生根据意愿在五分钟时间内完成小组组建,每一组人数控制在4~7人之间。分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分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落单学生,判断原因后及时帮助其加入某一小组。同时,教师还要协调人数较多或者人数较少的小组,提醒学生学会包容和放弃等。
3.分组讨论,确定相关信息
分组完成后每组发放一张表,学生需根据表中的要求进行相关讨论并填写完整。(见表1)
表1 分组讨论表
抽签号
成员
组名 组员人数
口号
研究性学习主题
备注:
①课程按照抽签顺序(序号)依次进行。
②每一组需要准备35分钟左右的心理活动课一节,主题积极向上,有现实意义,围绕学生关注的心理问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选择和设计(例如积极品质培养、同学交往、与父母和老师相处、青春期困惑、情绪调整等),课程要紧密围绕主题进行。课前三天需向心理教师汇报教学内容和思路,需要获得指导和帮助的也要提前与心理教师沟通。
③课前需充分搜集资料(心理游戏、案例、故事、视频等),设计教学过程,可制作课件、编排情景剧等辅助教学。
④第一位成员是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统筹安排以及与教师的沟通,各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
⑤每组上课结束后要交一份课程活动报告,内容包括组名、分工、课程设计思路、活动总结和反思(报告中每人署名写一段个人总结)。
(1)确定组名和口号
组名要积极、响亮,有一定的内涵。例如“少年崛起”小组,象征着少年积极向上势不可当的力量;“smile girl”小组,名字里扑面而来的是阳光和朝气;“that's real me”小组,带给人一种自信的活力;“琢铖挽月”小组,将组员许卓、屠铖、陈苏婉、杨月的名字巧妙地组合起来,充满诗意。
因为供学生讨论的时间较为仓促,所以学生呈现的组名和口号应简明扼要。
(2)选择研究性学习主题
学生通过讨论确定主题。从学生的选题分析,选择人际交往主题的占50%,主要包括青春期男女生交往、同学友谊、与父母的交往等,如“过早的爱情”“兄弟姐妹好相处”“友谊最珍贵”等;学习方面的主题占20%,如“作业熊猫眼的诞生”“诚信?分数?”等;还有20%是关于情绪调整、挫折应对、认识自我等主题,如“我要我的快乐”“在挫折和磨难中成长”“触摸你的内心世界”“叛逆如我”等,另外10%是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等。
从学生的主题选择来看,八年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关注度很高,人际交往可以带给学生很多的快乐,也会带来很多的困扰,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产生的问题对学生顺利而快乐地度过青春期大有益处,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学习压力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压力和应对挑战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3)抽签决定上课顺序
教师提前准备好签条,每组组长到教师处抽签,并将抽签号填在分组讨论表中。
4.课前准备
分组讨论表填写完毕后统一交至教师处,教师将分组研究性学习信息统计后制成班级心理活动课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安排表,并迅速发至各班教室,以备学生查看和提前准备之用。(见表2)
表2 八()班心理活动课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安排表
序号 组名 人数 组 员 口号 课题
1
2
…
从学生的研究开展情况看,小组合作过程中既要防止一人独揽大权,又要防止组员偷懒怠工,因此任务分配做到具体细致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指导小组成员先通过讨论确定研究的方向和具体内容,确定心理活动课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然后分工搜集资料,制作幻灯片,合作整理,确定心理活动课的人员分工。
学生的备课内容必须提前三天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备课内容进行审查,防止学生出现原则性或者科学性错误,同时对学生课程设计的环节和材料的选择等进行整体的分析并提出建议,对学生的课件进行审核修改,为学生成功完成心理活动课助力。
5.课程实施,撰写课程活动报告
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带给自己、同学和老师的是大大的惊喜。本来以为学生只是通过朗读的方式将主题相关的内容展示给班级其他同学,没有想到学生上课的方式多种多样,编排话剧、拍摄心理短剧、视频欣赏、互动游戏、心理测验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方式)被学生生动形象地运用到了教学中。当然其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但学生在生涩的尝试中感受着课堂上的快乐。
小组完成课程内容后需要提交课程活动报告。课程活动报告包括八个项目:①组名;②口号;③组长;④组员;⑤课题;⑥分工;⑦课程设计;⑧每个人的活动感想或总结(组内每个成员都要署名写一段话)。课程活动报告要求在课程开始前两周发放给组长,课程结束后由学生完成报告并及时提交。
二、学生的收获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兴趣非常浓厚,很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愿意与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品尝到新的学习方式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快乐。心理活动课堂成为一个大舞台,一个学生施展才华、分享快乐的舞台,一个学生获得知识、收获友谊的舞台,一个学生体味辛苦、获得成长的舞台。课后学生所提交的课程活动报告非常集中地反映了他们的感受,现采撷一二为例。
1.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
李诺在课程活动报告中写到:“我认为此次活动我们团队的长处和短处显而易见。我们此次的课上得比较有创意,不足的是我们的团队荣誉感稍微欠缺,没有很好地团结协作,这一点对于我们以后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李巧妍认为:“这次心理活动课的课前准备可以说是一波多折,幻灯片制作还算顺利,但排话剧时大家有许多分歧,好在最后圆满解决。这次我最大的收获是——团结与责任!”
杨冬冬说:“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和不懈的坚持的重要性,也收获了很多友情。”
2.真切地感受到个人的成长
“这次经验让我懂得了很多,胆量也变大了一点,不再那么内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体味到了有朋友支持和帮助的美妙滋味,真是太棒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隗莉如是说。
范毅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些反思:“这次活动中我缺乏集体精神,让组员有些‘分裂’,我有责任,如果下次有机会,我一定与大家多商量,不私自做主。”
另外,笔者通过连续的课堂观察,发现学生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悄悄发生着改变。
三、教师的总结与反思
此次教学变革,不仅学生感触颇多、收获甚丰,作为教师的笔者,也在肯定此种尝试的基础上,努力在细节上寻求更加令人满意的突破。
1.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务必具体到位
因为是自由分组,所以不同组的学生构成情况肯定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落到实处,每组成员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每一组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具体细致的要求非常重要。比如组长的任务,组员的任务,时间的安排,课程设计中可能涉及的问题,课堂上人员的分配,课后如何完成课程报告等,教师应注意提出全面具体的要求,否则完全指望初中学生的自觉性及细致的协调分工是非常冒险的行为。
2.第一小组的示范引领特别重要
由于此次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是抽签决定汇报课的顺序,上课顺序完全随机。从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看,第一组上课思路清晰、内容丰富的班级,后面每一组都能很好地进行;而第一组没开好头的班级,后面则可能需要好几组的摸索实施才能出现一个表现精彩的小组。第一组不仅是“第一个上课的组”那么简单,实际上,他们表现出色,对后面的小组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因此,在对第一组进行指导时,教师一定要格外细致。教师在点评时也要明确指出第一组整个准备过程及上课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这对后面的小组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3.细致的评价评比制度必不可少
笔者此次尝试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开始时只在口头上提醒各组之间要竞争,组内成员之间要注意合作,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并没有把竞争机制建立起来,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个别组不当回事、松懈大意、敷衍了事的情况。事后,笔者猛然醒悟:完全依靠学生的兴趣、自觉性和责任心很难保证课程实施的效果,如果一开始建立细致的评价评比制度,即每节小组学习成果汇报课教师都能够认真地把上课过程做一个完整的听课笔记,通过笔记分析学生的整体表现,再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那么课堂效果可能会好很多。因此评比环节必不可少,不仅对汇报组进行考评,也应对听课的学生进行考评。评比能够发挥小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规范听课学生的言行,让汇报的学生能够有更加精彩的表现,听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并有尽可能多的收获,一举多得。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编制活动评价手册,将每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总结及平时表现作为评价大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评价手册。另外,在设立等级评价的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特别奖项,如最佳课堂表现奖、最具创意奖、最有默契奖等。
4.对教师的要求更具挑战性
学生上课,教师应该轻松很多,其实不然。从课前的准备、课程的开展到课后的点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一定要事无巨细,但一定要全盘掌控大局。
课前对每组学生的上课内容进行悉心指导,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各个环节设计到幻灯片制作,视频短片的选择,都要一一过目,当学生在准备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点拨。课堂上突发状况的处理,如学生幻灯片突然无法播放,教师对这样的问题都要提前考虑到。课程结束时的鼓励点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渴望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所以课程结束时教师的点评一定要以鼓励为主,发现学生课上的闪光点。教师还应预计到学生会因为紧张、准备不足等情况出现课堂留白,这时教师要及时补充。因此,教师在课前也要注意收集与学生上课主题相关的资料,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可能突发的各种问题。
四、总结
中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学习方式的优化实施不是机械地照搬某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而是针对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需求和现实可能性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方案。它着眼于不同的的课型和特定的教学问题的解决,立足于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其实施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的诸多课型中,优化实施最典型的就是阅读课,其思考拓展的空间与形式宽广而丰富。
阅读,是阅读主体通过与阅读对象(文本)的对话和交流,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以达到构建“新我”的创造过程。阅读的实质和对话教学以及学习方式的优化理解,为我们的阅读课的学习方式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行为准则。目前有的学者根据学生的发展和中学阅读教学两方面需要,把阅读教学活动分为五种类型:即浏览性阅读、理解型阅读、鉴赏性阅读、借鉴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根据这五种类型,可以设计出五种对应的阅读课,并且将其与一定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使学习方式的优化落实到具体的不同类型的阅读教学活动中。
(1)流览性阅读——泛读课
针对这种阅读类型,我们重点是设计出泛读课,进行浏览性阅读能力训练。可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实施策略可以这样优化设计:自主查找资料——感知理解——观点交流汇报——价值评判等环节。
(2)理解性阅读——精读课
针对理解性阅读,我们设计出精读课,可以组织学生就文本的重点、难点、特点质疑问难,达到深入把握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目的;与这种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可以采取合作探究式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这样优化设计:自读感知——多重对话——质疑问难——自我总结。
(3)鉴赏性阅读——欣赏课
鉴赏性阅读,指为获得审美愉悦而进行的阅读。针对理解性阅读,我们设计了欣赏课,对学生进行鉴赏性阅读能力的训练。可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典型作品和课外的经典名著、精美时文。教师应当加强鉴赏的方法指导,并让学生深入体验,可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这样优化设计:自主预习——诵读涵咏——情境体验——感悟交流——拓展延伸。
(4)借鉴性阅读——读写课
借鉴性阅读,指的是为提高写作能力而进行的阅读。针对借鉴性阅读,我们设计出读写课,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进行借鉴性阅读训练,可以组织学生揣摩分析范文,选定一个角度进行模仿。与这种阅读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活动可以这样优化设计:自读指导——集体讨论——作品分析——品读促写。
(5)探究性阅读——研究课
探究性阅读,指为研究特定的问题而进行的阅读。这是一种极有发展价值的阅读。通过精思细审,参照比较,使认识更全面,更深入,以至于产生创造性的见解。它可以锻炼阅读主体的才干。针对探究性阅读,我们设置研究课,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展开探究。与这种阅读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活动实施可以这样优化设计:问题的提出(发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讨论心得——问题解决——书面报告。在此提供笔者的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来说明:
研究性阅读设计
研究内容:大秦兴亡之启示
取材范围:(1)文本材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苏洵《六国论》,杜牧《阿房宫赋》
苏教版语文读本二:贾谊《过秦论》,苏轼《六国论》,苏辙《过秦论》
(2)音像材料《复活的军团》
研究步骤:
一、材料解读(1周)
1.学生结合工具书自主解读教材中的有关文章,疏通文意,理解主旨。(对于文言解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阅读中标划并提出,由教师协助解决。)
2.提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想,与小组同学一起交流解读心得,通过讨论加深认识。
3.观看音像材料,拓展阅读视野,丰富知识积累。
二、论文选题(2课时)
1.阅读往届学生研究性论文佳作,了解研究性论文的写作方式。教师点拨要点,作出本专题的论文选题及写作指导。
2.分析总结自己的阅读心得,确定研究的方向,报出论文题目。
3.论文选题交流。学生展示自己选定的题目,并简单介绍写作思路(或提纲)。同学共同评议,明确写作方向。
三、材料整理与搜集(1周)
1.根据选题重新阅读指定篇目,搜集整理相关的素材。
2.围绕选题拓展阅读空间,或上网搜索,或阅读相关书籍,摘录素材。
四、论文写作(1周)
整理素材,梳理成文。
五、论文交流(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