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范文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

第1篇: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范文

【关键词】 社区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112-02

doi:10.14033/ki.cfmr.2015.07.055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大,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越来越多,且多数患者发生骨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在本组试验中,以笔者所在市某社区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社区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49例男患者和51例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60~79岁,平均(71.25±2.4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62~78岁,平均(70.28±2.45)岁。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组试验的过程和目的有全面的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一般护理,对患者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的社区护理。(1)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恐惧感。(2)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定期开展老年骨质疏松症方面的讲座,使患者了解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注意事项,了解预防跌倒的常识,提高患者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预防的意识。(3)运动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4)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给予含较多蛋白质和丰富的钙的食品,如牛奶、瘦肉、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建立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5)进行骨密度测定,主要观察声波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的情况,并了解患者骨矿含量多少和骨结构及骨强度的情况,在对患者骨密度了解的情况下,针对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时,主要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满分设为60分,极差的分数在20分以下;差:21~30分;一般:31~40分;较好:41~50分;良好:51~60分[2]。

1.3.2 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在对患者护理满意进行调查时,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满分为100分:其中>80分为满意;50~80分为比较满意;

1.3.3 对患者骨密度进行测量 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骨密度情况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主要使用色列公司,Soundscan公司的MYRIAB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对两组患者腰椎正位骨密度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516,P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骨密度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系统性骨病,以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3-4]。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因素有很多,(1)内分泌因素。女性患者主要由于雌激素缺乏进而造成骨质疏松,男性患者主要由于减退引起睾酮水平不断下降,进而引发生骨质疏松症。(2)遗传因素。通过大量研究显示白人患有骨质疏松的几率较高,北欧人种比较多见。(3)营养因素。钙的摄入与成人骨质疏松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维生素D的缺乏能够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4)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酗酒对骨有直接毒性的作用。大量吸烟能够增加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还能造成体重下降,在长期大强度运动情况下,可导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如果长期处于骨质疏松的状态,将使骨的脆性不断增加,导致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即使患者在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同样会发生骨折[5]。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而需要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老年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认识。一旦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相关的综合护理,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禁止过量酗酒,进食富含钙质的食品,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本组试验主要研究社区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并选取某社区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社区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有效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10,11(8):1127-1129.

[2]刘振,刘慧君.浅谈骨质疏松症[J].黑龙江医学,2009,26(7):552-553.

[3]朴俊红,庞莲萍.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9(1):1-7.

[4]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6(1):1-3.

第2篇: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范文

[关键词] 老年性; 骨质疏松症;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16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1996年11月~2009年6月我所离休老干部(以下简称“休干”)中经驻军171医院及地方三甲医院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并参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999年3月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学科组制)。共39例,年龄60~91岁。按年龄段分60~69岁4例,70~79岁12例,80~91岁2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治疗 目前对39例休干的治疗药物分为三类:一类为促进骨矿化药物,如钙剂和活性VitD:高钙片、罗钙全等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二类为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降钙素(益钙宁)、雌激素(黄体酮、安琪坦等)等,激素替代疗法是目前已知疗效最确切的抗骨吸收疗法,但副作用也较多,且休干配合服用者少。三类为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如依普拉芬等。治疗时,有单独用药,但我们通常联合用药。

1.2.2 高危人群的监测与家庭护理 对高危人群进行疾病的宣教,提供预测风险和评估干预措施。建立科学的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加日照时间,坚持适度的身体锻炼。对于高危老人出现无明显外因的腰酸背痛、关节长时间痉挛,或并有身长缩短、驼背时要及时进行骨密度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已患病休干加强其安全防护指导,注意不要参加剧烈活动或长时间活动;避免在黑暗中及太光滑或有障碍的地面行走;穿舒适而耐磨的鞋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愈合:症状消失,BMD(Bone mineral density,骨密度检测)或BMC(bone mineral content,骨矿含量)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好转:骨质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即BMD或BMC较诊断治疗时基础上平均增加1个标准差以上;控制:BMD或BMC的测定值较诊断治疗时未有明显改变,症状消失或得以控制;无效:症状无改善,BMD或BMC值减少明显,甚至出现骨折。

2 结果

在病人的药物治疗中,0例愈合;11例(占28.2%)好转;26例控制(占66.6%);2例无效(占5.1%),其中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股骨颈骨折。在治疗的过程中仍有10例出现新发现的骨刺和颈、腰椎及其它关节的退行性变,BMD或BMC的测定值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表明一旦患有骨质疏松症,治疗相当棘手,疗效也不确切。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常见病、多发病,据国内统计资料为8800万,占总人口的6.97%。骨质疏松症是骨吸收增强及可能充分进行骨形成所致。药物治疗的原则是促进骨矿化,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以达到预防病理性骨折,同时缓解全身性骨痛为目的。在我们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仅是延缓病程,缓解症状,起不到根治作用。临床治疗不彻底,患病后护理一般也较繁琐,因此我们就需从预防上着手。根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的致病因素很可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习惯而降低甚至消除。虽然从理论上来讲,每个人随着年龄增加其骨量的减退是不可避免的,但研究表明从年轻时就注意饮食补钙,达到高的骨峰值,可减少更年期后和随着老龄的骨量丢失;运动会促进骨的发育,坚持持续适量的运动会增加骨矿盐的密度;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骨量不必要的丢失。因此对于骨质疏松在尚无绝对有效治疗的情况下消除可控致病因素,尤其是在BMD或BMC值低于1~2.5标准差的高危人群做好疾病预防显得格外重要(包括在疾病时)。具体的做法是:平时应进食足够的营养和含钙丰富的膳食,如多喝牛奶、多食豆制品等;改变不良嗜好,如戒烟、戒酒、少饮浓茶和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品;适度、适量的体育锻炼,老年人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舞剑、做操、打门球等,同时还可以增加日照时间等。那么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就会较低;即便出现,症状也较轻,且发展速度也较慢。因此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使之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消除或减轻影响其健康的危险因素,密切监测骨密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预防或干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董进. 骨质疏松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1.

[2] 肖建德. 实用骨质疏松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6.

第3篇: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04

随着人寿命的增长及老年人口的增加,作为老年重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的疼痛、骨折等给老年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随上升趋势。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健康教育,它是预防骨质疏松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策略[2]。因此要在社区老年人口中进行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质疏松的症状

早期无表现,后期全身乏力,肌力下降。怕冷、疼痛(主要是全身骨骼疼痛及不适,以颈、肩、腰、背的疼痛及不适为主,依次是膝关节、手指、前臂及上臂疼痛)。身高降低>3cm,驼背,不明原因掉牙。轻微创伤后易骨折,常见部位:髋部、椎骨、腕部,称为“骨质疏松三大骨折”。

骨质疏松的危害

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感觉周身筋骨酸痛、乏力、驼背、骨关节变形。轻者会使老人活动起来力不从心;重者可发生骨折,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住院费用和保健费用高:因疼痛求医,看医买药或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医疗费用而增加经济负担。

心理影响:骨质疏松对老人的心理和社交能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如可能产生恐惧心理,害怕摔跤、骨折,使老人的活动都受到限制。

精神压抑:目前医学条件还缺乏有效办法帮助已患骨质疏松的患者逆转已经疏松的骨骼。因此,使老人背负较重的思想包袱,心情抑郁,缺乏生活热情。

骨质疏松的预防

营养与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保证适宜的营养,摄入充足的钙。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乳制品、骨头汤、鱼虾类、蘑菇、绿色蔬菜等。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鼓励老年人应经常到户外进行适量的运动,如跳舞、步行、太极拳等,让老年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并且戒烟限酒,不饮浓茶,低盐饮食,保证睡眠,防止跌倒。

合理用药:目前已有许多药物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一种基础疗法。1天中补钙的最佳时间是睡前与餐后1小时。临睡前补钙就能为夜间的钙代谢提供充足的原料。活性钙宜早上空腹,服后多饮水,与钙剂不能同时服用。但这些远远不够,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来治疗。理想的治疗药物必须具备有效性,安全性,使用方便。

运动疗法:应经常到户外活动,运动至少半小时,接触阳光,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运动是补钙的最佳方法,运动可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健康教育

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要帮助老人掌握骨质疏松卫生保健知识。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肠吸收功能减弱,容易导致骨矿化能力降低。引起骨软化、骨脆性增加。因此要改变饮食习惯,多吃促进钙吸收的食物,如酸奶、乳制品、豆浆、鱼、豆腐、木耳菜、香菇等。进行合理运动,单纯补钙而缺乏运动,补钙效果不佳,运动疗法对防止“骨丢失”也有明显效果。因此适度的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助于减轻骨质疏松,提高骨骼对钙元素的摄取率。另外,老年人要多晒太阳,每天保证晒太阳30分钟,选择紫外线照射较弱的时候,如紫外线强烈,最好选择在树荫、房檐下的地方。如上午10:00以前,下午4:00以后,以免晒伤或中暑。通过健康教育让老年人了解骨质疏松的知识和预防方法,树立健康观念,这对降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和预防其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涛,张昊,杜宁.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概况.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1):56-58.

第4篇: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范文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因骨量低下,故微结构破坏,导致故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性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阿仑磷酸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减少钙的流失,成为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年龄72~93岁,平均年龄(80±5)岁。入选对象经意大利L`ACN集团生产的宇航员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BMD测定,其腰椎(L2~4)BMD低于峰值的25个标准差或以下。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肝、肾、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胃肠手术等病史,服用激素、钙片等药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给药方法 ①治疗组:空腹服用阿仑膦酸钠(福善美,美国默沙东公司 批号 100608)70 mg,每周一次,空腹服用,服药后05 h进食,禁止平卧。钙尔奇D(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1106148),早餐后05 h服药。②对照组:钙尔奇D(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1106148),早餐后05 h服药。③疗程:观察12月。分别在治疗6月及12月检查一次腰椎、髋部的BMD,以腰椎(L2~4)BMD(g/cm2)为比较指标。

122 检测方法 使用意大利L`ACN集团生产的宇航员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治疗后6月及12月检查腰椎和髋部的BMD。

123 统计学方法 参数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前、治疗后6、12月腰椎(L2~4)BMD变化 详见表1。

22 安全性及耐受性 对阿仑膦酸钠耐受性较好,治疗组20例患者无中途退出现象,少数人出现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恶心等,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骨质减少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这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系统功能逐渐开始衰退,这造成老年人活动量相对减少、体力减退、光照不足、胃肠道功能下降、吸收减少,机体钙、磷及维生素D吸收、合成减少,骨生长代谢受限,从而骨生长发生改变。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是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2]。本治疗观察对照组在服用钙尔奇D 6月和12月后,腰椎BMD有上升,但与治疗

--------------------------------------------------------------------------------

作者单位:214400 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

前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单纯用钙剂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存在不足。

阿仑膦酸钠是第3代双磷酸盐类,是目前最强的骨吸收抑制剂。阿仑膦酸钠对于骨吸收部位,特别是破骨细胞的作用部位具有较强的亲合性,能与破骨细胞结合,抑制其活性,而在降低破骨细胞活性的同时对成骨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能有效地降低骨转移,使骨形成超过骨吸收,从而使骨量增加,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缓解临床症状,预防骨折的目的,因此被较好地应用于临床[3]。

骨密度的测定是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4],双能骨密度仪性能先进,全自动化程度高,扫描时间短,辐射剂量极小,结果准确可靠,是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骨折危险性预测、骨量减少的监测,及治疗效果监测的最佳选择。

本研究通过阿仑膦酸钠70 mg,每周一次,治疗6月及12月后用双能X骨密度仪检测BMD,腰椎BMD分别增加195%和280%,说明随着服药时间增加,腰椎BMD进行性增加。但是比FOSIT研究的阿仑膦酸钠治疗12月后患者BMD密度的平均增加量5%低,可能与选择的样本量不够有关。本研究也没有做其他指标的观察,故对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有一定局限性。

参 考 文 献

[1] 陈奇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3):1720.

[2] 沈文远,张寿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27例临床观察.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7):714.

第5篇: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范文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93-0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的增龄性骨骼病变,以疼痛、驼背、变矮及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引起残疾,甚至死亡。以下主要讨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占绝大部分,包括与绝经相关和老年性相关。发病机理主要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内分泌失调导致的:活性D减少、降钙素减少、性激素的减少、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皮质类固醇增加,营养方面钙、蛋白质等减少、缺少运动和失重(制动)、卧床、吸烟、嗜酒等。防治应针对其发病机理而达到延缓骨量丢失、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疼痛的目的。其方法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

饮食疗法:主要为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奶及奶制品含钙丰富,而且钙与磷的比例合适,还含有维生素D ,有利于钙的吸收,是首选。豆浆、豆制品也含钙丰富,富含蛋白质。绿色蔬菜,含钙丰富,但有些蔬菜如菠菜含钙虽高,也含有大量的草酸,易反应结合成草酸钙,使钙不能被吸收利。虾皮、海带等海产品含钙量也丰富,动物骨头中含钙虽多,但水溶性差,其实很难吸收。富含维生素D 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鱼肝油,禽蛋类等。但动物的肝脏中含胆固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食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下列情况:摄入食物中过多的蛋白质可干扰钙的吸收,使其从尿排出;食盐过多摄入也增加尿钙排出;大量摄入脂肪则可形成脂肪酸钙,不利于吸收;吸烟能促进雌激素分解,雌激素水平下降则影响钙的吸收利用;长期大量饮酒也影响钙的吸收;咖啡会增加尿钙的排出。

运动疗法: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证实了运动疗法的疗效[1]。其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患病风险,延缓生理性的骨量减少,改善患者的症状。运动负荷能影响骨细胞增生和分化,促进性激素分泌,增加了骨皮质血流量,进而促进骨形成。而户外运动和充足的阳光吸收可增加VD(维生素D),从而促进Ca的吸收。一定数量老年人因脑血管意外等原因长期卧床,由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废用而导致大量的骨丢失。动态和静态平衡、肌力是跌倒的危险因素。运动可以改善步态、平衡、协调能力、本体感受、反应时间和肌力, 从而降低跌倒风险, 减少骨折的发生。根据个人制定的包括力量、平衡和行走训练的运动计划, 如果持续1 年以上,对减少跌倒的发生是十分有效的。特别是对于有跌倒可能的老年人和过去曾跌倒过的人而言是必要的。

方法:

1 有氧训练:对老年人来说,疾走、爬楼梯、跳舞、老年操等运动比较合适。能作用于整个骨结构,因而能有效地增加骨骼密度和强度。

2负重与抗阻训练:可协助骨骼重建, 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疾走是首选。少运动的患者一开始运动不宜跑步, 避免跌倒。抗阻训练应运动全身的主要肌群,使四肢都得到锻炼。伸髋,蹲下,压腿,交叉手臂等动作,运动应该缓慢有效。

3强度频率:开始适合选择持续时间短强度低的运动,运动量过大会减低依从性,多数患者能通过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达标。可把训练分组完成。原则为感到肌肉疲劳最佳,逐渐增加强度。运动强度根据体差异,如合并心肺疾病等患者要咨询专科意见,锻炼应该有目标骨骼,让运动中负荷最大的骨能充分锻炼,骨骼脆弱的老年人可从走路等低强度运动开始,再逐渐增加负重, 锻炼四肢。过量运动对患者反而有害。运动疗法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疼痛部位与程度进行调整进行回复训练治疗。[2]

药物疗法:

一、减少骨质吸收的药物:

(一)雌激素及其受体调节剂:主要针对妇女卵巢功能减退,绝经等造成的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骨质疏松。异黄酮衍生物亦有类雌激素样作用。

(二)降钙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作用于神经中枢特异性受体,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镇痛作用。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病患的腰背痛和椎体急性骨折的首选。

(三)二膦酸盐: 对破骨细胞所介导的骨质再吸收的一种有效的特异性抑制剂,影响破骨细胞活性;主要有阿仑膦酸盐。适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以预防髋部和脊柱骨折(椎骨压缩性骨折)。

二、促进成骨药物有

(一)甲状旁腺激素:体内维持血钙稳态的主要激素,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水平。能调节骨的代谢。可与骨吸收抑制剂联用。

(二)他汀类药物: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甲羟戊酸的产生,刺激成骨。能提高骨形态发生蛋白和骨钙素的表达,促骨形成、增加骨骼密度,并加快骨微结构的修复,减少骨折风险[3]

(三)雷尼酸锶:其既可刺激成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以增加骨质,亦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其活性影响骨质的吸收。

(四)氟制剂:在身体内,氟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使骨形成增加氟化物能促进微骨折愈合,形成新骨小梁,强化骨结构。其对骨骼有双重作用,高浓度时对成骨细胞有毒性,减弱骨矿化,最好间歇低剂量使用,并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3。

(五)雄性激素及其同化激素:酮能增加骨质量,改善老年男性骨矿质密度。苯丙酸诺龙、癸酸诺龙与雄激素结构相似,用于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女性会有男性化的副作用,慎用。

三、矿化类药物,包括钙补充剂、活性D等,其为防治骨质疏松症基础用药。

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在预防阶段以饮食、运动疗法为主,应尽早关注,年青时提高骨量峰值。女性在生育、绝经后,男性在40岁后,加强锻炼及保证钙的摄入。疾病的治疗阶段,需要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三者配合,尽快缓解病情、改善症状。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多强调药物治疗,临床实践经验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更有益,可减少药物摄入,减轻病患经济负担,改善症状。目前仍有如骨质疏松治疗疗程为多长时间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勇,熊正英,陈一冰,等,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处方及运动疗效.[J] 中国临床康复,2002,12(6):3492-3

第6篇: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范文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双能X线

骨质疏松是一类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发生率增高的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由于其所具有的高精度、无创性、高准确性、快速等优点而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疾病进展和疗效的监测以及对疾病产生的危害作出有效的评估上。然而长期以来,公众由于缺乏对骨质疏松了解,极少能主动要求进行骨密度方面的检测,更别说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了。本文通过对健康的中老年妇女233人进行骨密度检测,简单分析健康体检检测骨密度的实际意义,并以次提醒各方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

资料与方法

利用GE公司的Luner 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2009年4月~2010年5月到本院进行身体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妇女233人,年龄40~79岁,并经体检排除内分泌、肾病及其他的代谢性疾病以及经仔细询问排除有口服过有影响骨密度值的保健药物等,常规进行腰椎(L2-4)前后位及左侧股骨近段(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的前后位骨密度检测。每日检测前均行骨密度仪的质量测定,在所有质量控制指标通过后,再对体检者进行检测。检测前嘱体检者祛除有影响的衣物,并将体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详细记录并输入检测仪,检测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评价,以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分析比较:T≥-1.0秒为正常;-1.0秒>T>-2.5秒为骨量减少;T≤-2.5秒为骨质疏松。

结 果

233例中老年妇女腰椎前后位、股骨近段的骨密度检测分析,其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情况,见表1。

表1 233例中老年妇女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情况

讨 论

上表结果显示,妇女在中年期就已出现了骨量减少,并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增长趋势,尤以骨质疏松的增长为明显。

骨质疏松是一种悄无声息的疾病,因其在早期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会引起任何的症状而极具隐蔽性,使得人们对其缺乏警惕而延误最佳的防治时期。当随着骨量逐渐丢失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身体疼痛、身高变矮或骨折等明显的症状,甚至身体畸形,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更严重者可因骨折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因素,如月经、怀孕、哺乳、绝经等则更易、更早、更多地患有骨质疏松。一项调查显示,有25%~30%的中老年妇女存在严重骨质疏松[1],甚至有些城市的调查显示在罹患骨质疏松的人群中>60岁的老年妇女约占到了80%[2]。

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缺少从正规渠道获得基本的医学保健常识,使得大众对骨质疏松这种以老年性人群多患的疾病及其引起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或知之甚少,多数人认为该病是人老后必然发生的生理性现象而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或者滥补钙。甚至许多医疗部门、医生也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在许多单位的职工进行年度身体健康体检计划中鲜有针对骨密度检测作出安排,广大的公众个体就更不明白骨密度检测的实际作用。而目前医学上对骨质疏松的治疗,还没有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然而有研究表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化解危险因子的作用,避免或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3,4],关键是要提早进行预防,如根据骨骼在生长过程中,骨量经由生长期向高峰期发展并达到一定的平衡,然后随着人体机能的老化骨量在缓慢的流失的这一规律,在骨骼的生长时期即孩童时代就开始进行,通过合理的膳食、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运动锻炼等措施保证骨骼在生长时期最佳峰值骨量的获取,提高骨骼的坚实度,并将预防措施贯穿生命的整个过程,因此,对骨质疏松要正确认识,加强早期的预防,这比骨质疏松发生后再采取治疗要重要得多。

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医师要积极关注骨质疏松的危害,重视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各级医疗部门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对公众进行健康的医学常识普及教育,让大众得以了解骨质疏松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促进人们增强对骨质疏松类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并根据骨骼的生长规律及骨量变化的趋势指导人们采取合理的预防方法,防止骨量的提早流失,同时加强对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进行骨密度的检测,以便于了解个体的骨量含量及患病的风险,特别是预测骨折的发生机率,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或干预性的治疗,防止或减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及生存质量[5-8]。

目前世界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并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随着增长。对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已刻不容缓,各级医疗部门及广大的医务人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孙桂娟.浅谈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中国医药指南,2008,6(3):120-121.

2 林小芹.骨质疏松症防治新进展.社区医学杂志,2007,5(19):46-47.

3 鲁丽君.为你的骨骼加油.人人健康,2010,20:21.

4 李芸芸.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百科知识,2009,5:37-38.

5 刘小珍,陈庆瑜,甘小玲,等.286例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分析及干预措施.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6):459-460.

6 李红桂,胡陈蔚.健康教育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护理研究,2005,19(6):996-997.

第7篇: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范文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简称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是在1885年被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的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高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高平均缩短3-6cm。

(3)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在临床上主要发生在富含松质骨的区域,主要在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其中尤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由于骨折后必须要卧床,故容易发生肺炎、静脉炎、泌尿系统感染及心脑血管异常。据国外报道有10-20%的病人在发病第一年内死亡,一半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什么是骨骼?

我们的骨骼除可以为肌肉提供支撑外,还可以保护重要器官免受伤害,同时骨骼是储存钙的场所。这些钙是维持人体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因此,一个健康的骨骼为生命健康提供了保证。

人们也许会认为骨骼是坚硬的、无生命的。但实际上骨骼是有生命的、复杂的组织器官。在人的一生中,老的骨组织不停地被清除,新的骨组织不停地建成并替代被清除的老的骨组织。

35岁之前,骨生成大于骨吸收,骨骼不断地增大、增厚、延长。因此30-35岁之间,骨量大到一生中最高峰。35岁之后,骨的吸收逐渐占上峰,骨量不断减少,吸收大于形成。正是这一点,骨量开始慢慢地下降,妇女在更年期时,骨量开始加速下降,其丢失量远远大于男性。到70岁之后,男性与女性的骨量丢失量又趋于一致。

骨质疏松病因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食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骨质疏松是全身骨骼成分减少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骨组织内单位体积中骨量减少,骨矿物质和骨基质随年龄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等比例的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而致其骨组织的正常荷载功能发生变化。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疼、病理性骨折。椎体变形、体态变形致“龟背”出现,伴有周身骨骼的疼痛等症状,称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有时也简称为骨质疏松)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3)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范围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1)全身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松症、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等。

(2)局限性骨质疏松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骨质疏松症、肢体石膏固定后引起的局部骨质疏松症等。

晒太阳能防治骨质疏松症

第8篇: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范文

【关键词】社区发展;骨质疏松;筛选及预防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骨骼脆性的增加,患者在生活的过程中骨折的危险程度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对发病于中老年人之间,其中女性更容易患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提升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龄化人口在不断增加,骨质疏松问题更加突出。骨质疏松和人们的营养状态、物理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等因素都有关系。目前我国很多社区民众对于固执疏松症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在饮食、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社区人群固执疏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质量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调查和骨密度检查的社区居民共50例。入选的标准主要如下:在社区居住长于2个月时间,年龄在18岁到70岁之间,居民同意进行调查,与调查人员的共同并无障碍。其中50名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组,另外50名正常社区居民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年龄最小的为18岁,年龄最大的为68岁,平均年龄为(45.4±2.46)岁,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有20例,初中的有18例,高中以上的为12例。患者的体重在42.5kg到95.5kg之间,身高在145厘米到190厘米之间。

1.2 骨密度检查 本文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对骨密度进行相应的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主要选用Delphi - W 型双能 X 线吸收仪进行检查,所有的检测均由本文的研究人员开展,所采用的骨质疏松标准为T小于等于―2.5为骨质疏松症。

1.3 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本文在开展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精神状况、经济能力、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等。通过诸多信息的调查来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在开展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采用SPSS18.0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相应信息的调查和分析,P

2.结果

2.1 发病率调查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分析,社区人群当中发生骨质疏松的患者的发病率为12%,其中男性的发病率为8%,女性的发病率为14%。

2.2 发病原因分析 本文在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根据相应的调查内容引入多 元 非 条 件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每天的光照时间、生活压力状态以及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导致社区人群出现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提升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龄化人口在不断增加,骨质疏松问题更加突出。骨质疏松和人们的营养状态、物理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等因素都有关系。在开展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从这个方面入手。

3.讨论

3.1 骨质疏松概述 骨质疏松是我国社区居民十分常见的疾病形式,骨质疏松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骨骼脆性的增加,患者在生活的过程中骨折的危险程度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对发病于中老年人之间,其中女性更容易患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个大的种类,原发性的固执疏松又可以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种主要的形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妇女绝经之后的5年到10年之内;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在70岁之后发生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阶段,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

3.2 本文分析的结论 本文在开展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对于当前有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多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应的资料其中显示家族病史和每天的日光照射时间、生活压力以及文化程度是导致固执疏松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对于骨质疏松也有着相应的影响,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对于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预防。适宜的光照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能够促进骨骼对于钙的吸收,延缓人体骨质的流失。遗传因素对于人体的骨量和骨强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心理调适能力较强的人能够很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大大降低了固执疏松的发生。

3.3 预防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预防比治疗更加有效,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依据社区居民的年龄情况和身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知识进行普及,纠正并且尽可能地让社区居民了解到一些可以避免的危险因素,并且指导其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定期地进行锻炼合理安排平衡膳食。可以在生活的过程中成立相应的俱乐部,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有效、正确的防治措施。社区在生活的过程中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应当减少吸烟、酗酒、喝浓咖啡等不良的行为;同时在生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进行适量的运动这样能够促进骨的形成和骨的重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骨的弹性,有效得防治骨质疏松;社区居民应当在生活的过程中注重调整自身的饮食,应当注重社区食物中的钙,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3.4 骨质疏松的治疗措施 骨质疏松患者在患病之后应当注重对于疾病的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是十分常见的方式,因为有时仅补充钙剂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根据患者情况加用药物。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药物形式,这三种药物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其中双膦酸盐类可选择的药物有阿仑膦酸盐;降钙素类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除此之外对于出现骨折的患者应当进行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防治骨折病情加重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当调整自身的饮食,注重对于钙的补充,同时应当注重开展适宜的运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钙的吸收,增强患者的骨质;应当在治疗的过程中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减少喝酒、抽烟等不良行为。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对于人体的如歌有着很大的破坏,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应当对骨质疏松进行防治和治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替身社区民众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范文

1骨质疏松的分类

1.1原发性骨质疏松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

1.2继发性骨质疏松见于甲亢性骨质疏松、糖尿病骨质疏松。

1.3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见于遗传性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

2.1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主诉,以腰背痛为主,占疼痛患者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视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亦表现为全身骨骼疼痛或髋、膝、腕关节疼痛。

2.2身长缩短、驼背是骨质疏松的重要特征,多在疼痛之后出现,是脊椎椎体发生慢性积累性变形和压缩骨折的结果。

2.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许多患者前期疼痛症状不明显,而以非暴力性骨折为第一表现来就诊。

2.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5其他表现如毛发脆而无华、折断脱落,牙体松脆脱落等。

3骨质疏松的危害

3.1死亡率高骨质疏松导致的死亡大多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引起。髋部骨折1年内因并发症而导致的死亡率约为15%~25%,占各种疾病死亡率的第12位[2]。

3.2生活质量下降髋部骨折后,约1/3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专门护理治疗,约半数患者未能恢复独立行走能力,70%的患者不能恢复独立移动,87%未能恢复自行爬楼梯[3]。此外,骨折引起的疼痛、生活障碍、伤残、情绪低落、社交受限等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

4骨质疏松的健康指导

4.1饮食指导

4.1.1应摄入足够的钙一般每日应不少于850 mg;若已发生了骨质疏松,则应每日不少于1 000~2 000 mg。食物中的钙磷比例要高于2∶1,才有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4.1.2膳食要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高蛋白膳食可明显增加钙的吸收,膳食中若缺乏蛋白质,骨有机质生成不良;若缺乏维生素C则影响骨基质的形成。每日应供给优质蛋白60~70 g,维生素C 300 g以上,这些成分主要从鱼、虾、奶、黄豆制品及蔬菜、水果中获取。

4.2运动指导肌力与关节功能相互影响,肌力与肌肉数量、质量有关,肌力与骨量也有联系,增加肌力可防止跌倒。运动后随意肌的收缩和身体自身重量对骨骼的刺激直接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有利于延缓或限制骨质疏松的发展。可采取步行、气功、太极拳、舞剑等方式,早晚各1次,30~40 min/次。

4.3日常生活行为指导增加日照和户外活动,居室朝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禁烟戒酒,不喝咖啡和浓茶,碳酸饮料可影响钙与维生素D的摄取,抑制维生素D的活化,故不宜饮用。

参考文献:

[1]陈阳生,胡剑青,马述仕,等.骨质疏松与补钙[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2):188-190.

[2]薛延.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