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范文

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

第1篇: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范文

(一)军事体育教学的社会制约性规律

军队院校军事体育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培养合格军人的教育过程,它与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及其所提供的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军事体育教学受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目的以及内容、时间的制约。教育史、体育史、战争史表明,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对军事体育目的、任务和内容的规定是不一样的。我军军事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军队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事体育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共同成为实现军校教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同时军事体育教学的条件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更具有依赖性,我军院校目前军事体育教学的条件比较差,就是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的缘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军院校军事体育教学条件将会得到不断改善。由此可见,院校军事体育教学具有明显的社会制约性,它随着社会需要和所提供的条件而发展、变化。

(二)军事体育教学与学员身心发展相适性规律

军事体育教学与学员身心发展的关系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关系。学员身心发展一方面有其生理的和心理的自身发育、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军事体育教学要与其相适应;另一方面又有其“可塑性”和“受教性”。军事体育教学要科学地估计学员发展的巨大潜力,加快其发展进程;并且军事体育教学要随着其发展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否则这种发展便会停滞下来。另外,军事体育教学要注意学员生理机能活动变化,但不能与心理活动变化规律截然分开。在军事体育教学过程中,学员是以整个身心参与的,身体活动与感知、思维、注意、情感、意志以及动机等心理活动不仅相互交织在一起,而且人的任务有目的的活动都是受大脑支配的。因此,军事体育教学只有注意“身心皆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军事体育教学的教养性、发展性和教育统一规律

正是由于军事体育教学要注意学员“身心皆适”,军事体育教学的职能不是单一的,它和其它教学一样,具有教养性、发展性和教育性。所谓教养性是指向学员传授一定的军事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员这方面的教养水平;所谓发展性是指增强学员体质,发展学员的一般能力和军事体育的特殊能力,诸如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应变能力、组织能力、身体操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所谓教育性是指通过军事体育教学培养学员优良的品德和行为。军事体育教学的这些职能不是人们任意赋予的,而是军事体育教学本身具有的,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要有军事体育教学,这三种职能就会在同一过程中发挥相同或互补作用。

军事体育教学的发展性是以军事体育教学的教养性为基础的,即依据教养职能所提供的科学知识和动作规范来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发展性又为教养性提供条件,即提高接受军事体育知识技能的能力和灵活性、创造性。军事体育教学的教育性体现在把军事体育有关的思想观点、理想境界、道德规范、审美情趣以及组织纪律性等贯注于军事体育教学的教养和发展之中,不断增强学员的学习和训练的精神动因,形成学员对待体育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采取新的符合社会精神文明要求的主观态度以及为国家、为荣誉顽强拼搏的献身精神和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精神。由此可见,军事体育教学的教养性,发展性和教育性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军事体育教学中客观存在的。

(四)军事体育教学中教员与学员的相互依从、相互促进规律

第2篇: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范文

摘 要 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就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吸收体育教育学内容,并积极开展体育教育学的推广和应用,使体育教育学能够在高校中得到全面应用,提高体育教育学对高校教学的促进作用,满足高校体育教学需要,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对体育教育学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体育教育学的应用范围,发挥体育教育学的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水平,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体育教育学 高校 应用 探讨

一、前言

在目前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成为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实际,我们应对体育教育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发挥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的整体应用效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见,对体育教育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内容,促进体育高校体育发展取得积极效果。

二、体育教育学内容分析

体育教育首先以哲学为基础,只有以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指导,才能准确地观察分析问题;与心理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体育教育学还必须以生物科学和人体科学理论作为坚实基础。体育教学法亦称教授法,主要研究教学理论和实践及其过程、原则、内容、组织、方法和评价。体育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教育学是体育教育学的理论支柱。教育学研究一般教育规律和一般教育原则、方针、方法,构成体育教育学理论前提。体育教育学是体育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理论、原则、方法,两者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体育教育学具有应用性学科特征。体育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学科,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管理、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科研等,其中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说,学校体育学涉及学校体育总体,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学的局部,同时是该部分的扩展和延伸,是学校体育学在个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落实和发展。

三、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作用及应用

从体育教育学的内容来看,体育教育学与实际体育教学联系十分紧密,对体育教学形成了有力的支撑,满足了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来看,应对体育教育学有足够的认识,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教育学作为主要指导。目前来看,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由于体育教育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形成了有效的指导,保证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来看,体育教育学内容得到了贯彻和落实,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得到了有力的指导,满足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二)体育教育学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

考虑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目前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来看,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要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并将体育教育学作为主要学科来看待,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要清楚体育教育学的主体地位。

(三)体育教育学形成了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有力促进

由于体育教育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高校中要想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就要积极利用体育教育学,提高体育教育学的应用范围,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学能够形成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有力促进,我们应认识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的应用效果。

(四)体育教育学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体育教育学的内容来看,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形成了有效的促进,对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性,推动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由此可见,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对体育教育学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发挥体育教育学的指导作用,积极贯彻落实体育教育学内容,提升体育教育学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充分满足高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中国院校研究将从初步形成走向规范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07).

[2] 邹循豪.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与工作状态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1.

[3] 刘芬.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7).

[4] 李少华,龚耀.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博览.2011(07).

第3篇: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范文

关键词:体育锻炼;教学环境;科学素质

一、影响农村学生体育锻炼主要的因素

(一)农村学生特殊的生活环境因素

农村学校相对于城镇学校来说,具有以下的显著特点:学校的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都比城镇学校弱。农村学校学生和城镇学校学生相比思想比较单纯,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慢。但农村中学的学生的显著优点就是他们朴实、天真,吃苦能力强和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和城镇中学的学生一样,农村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对周围的事物他们开始变得比较敏感,他们的心理虽然逐步走向成熟,但是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因素,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农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二)农村中学和城镇相比,学生具有特殊的身体状况方面因素

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学生缺乏应有的身体素质训练,与城里经常锻炼的学生相比,农村中学学生的身体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如下的显著特点:肺活量值相对偏低,不够成熟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根本不适合剧烈的体育运动。如果进行较大幅度的体育运动后,学生很长时间内常常会感到身体乏力,学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影响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下降,因此,大部分学生就会放弃体育锻炼,这样时间长了,会直接影响农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表现在平时的体育课上,他们的耐力不足、速度和力量跟不上、协调能力较差且动作迟缓等。为了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现状,勤指导、多鼓励,这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学的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缺

乏自主性和创新性因素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我国农村绝大多数中学的体育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为中心,整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的极少,课堂形式呆板、单一,基本没有创新教育模式。在这样长期的体育教学模式环境下,农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减弱,直到消失。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的女生来说,由于体育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了解她们的心理状况和身体方面的情况,而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师的意愿按部就班地来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这样,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强度和难度比较大的体育训练项目时,女生会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而放弃体育训练,进而影响女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师自身存在的思想观念问题,教师在教学时不注重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盲目地追求成绩,使学生大幅度地重复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除此之外,在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农村体育教师的随意性强,没有完整的体育训练体系,加之农村中学的体育器材缺乏,有时会受场地、安全性的影响,大多数的体育训练项目和体育课程只能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体育训练项目和课程的编排上不能按照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来进行选择,而是随便选择几项简单的训练项目,这也是影响农村中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兴趣和爱好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不断改进提高农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策略

(一)体育教师要想法设法创建愉快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参与意识,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推新出陈,要用创新观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思想单一,好奇心强,喜欢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渴望通过现代科技来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农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水平,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尤其要和中考紧密结合,利用中考这一指挥棒,来说服农村学生。因为,在初三中考时,要进行体育考试,体育总分为五十分,体育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情况。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关注女生的身体状况,一旦有特殊的身体状况,就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体育训练项目来进行,比如说跳绳、乒乓球、仰卧起坐、座位伸前屈等。这些简单的训练项目对于女生来说难度要求不大,她们在锻炼的过程中耗费的体力不多,同时在这些体育训练中也能够达到体育新课标的要求,也满足了农村女学生的生理特殊需求,培养和树立了她们坚强意志和锻炼毅力。同时,农村体育教师还应该有不断创新的意识,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中考的要求和农村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来随时随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化,课堂形式多样化,教学过程精彩化。通过这样丰富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也能感到心情愉快,这样就能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因此,农村体育教师要有创新进取意识,想方设法创造愉快宽松的体育课堂氛围,分层式地进行体育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农村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和陈旧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一样,农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表现都比较差,久而久之,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最终会影响农村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农村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要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一方面,农村体育教师应该改变以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在体育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及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体育教师还要时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以及女生的特殊身体状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参与度。

第4篇: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渐进式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人们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重视,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以及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规律,从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学生机体的适应能力以及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等入手,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渐进式教学模式概述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的成长阶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各种运行项目以及运动技能的教学,都应该遵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身体机能的发展规律,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以及人体机能适应性,同时考虑到不同运行项目的学科内在逻辑序列,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和生理机能的逐步发展,不断深化,最终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过程。从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人们往往倾向于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是对于不同运动项目和技能取得的效果却各不相同,不同的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1]。针对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所有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技能,都知道要从简单到困难、难度逐渐增大进行教学,但是却并没有考虑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没有将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人体的构造、机能变化和规律等结合。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遵循渐进式教学模式,还应该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技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二、不同运动项目的渐进式教学

1、篮球运动的渐进式教学

篮球运行是中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在篮球教学中,由于很多男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蓝球运动的主要技能和技巧,因此学生对于教师的知识讲解显然兴趣不高。如果此时教师依然按照教材中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熟悉掌握徒手滑步的运动要领和技巧,其次是持球、传球和运球等运动技能,先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模仿,当学生熟悉掌握各种篮球的运动技巧之后,在进行篮球比赛的教学。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很多教的东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用不上,教学过程也过于死板,并且整个教学还需要很长的课时。虽然这种是按照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但是效果却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篮球是一项集体性的运动,并且是以投入篮球的多少来判断胜负的,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掌握,在学习各种技能时,由于没有对手、同伴和比赛,并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篮球教学。因此,对于篮球教学,在遵循渐进式教学的基础上,应该对篮球比赛以及篮球团队教学为主,方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

2、体操运动的渐进式教学

对于体操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熟悉地掌握各种体操运动的技巧和动作要领。体操是各种特殊身体运动的组合,和一般的人身体正常状态的身体动作不同,但是又有由于提倡身体动作经过特定的设计而形成的,所有的日常生活运动经过一定的设计之后,都能够成为体操运动[3]。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应该严格遵从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有身体运动的难度应该从简单到容易,经过不断的锻炼方能使学生掌握。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比较简单的侧滚翻,掌握侧滚翻之后,就可以进行前滚翻的教学,让学生熟悉掌握动作要领,然后再进行后滚翻、头手翻、支撑左右跳、侧手翻、并手侧手翻以及前手翻等运动的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运动技能要领,掌握的动作难度不断增大,使整个学习过程更简单,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人们的日常动作经过一定的设计之后都能够成为体操运动,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前滚翻、后滚翻等动作时,都能够体会到体操的魅力。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体操动作不管多简单,只要是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都可以看成是体操学习,因此学生可以保持高涨的热情进行学习。

3、散打的渐进式教学

散打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一项将传统和竞技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对于散打,在使用渐进式教学时,应该认识到其是一项竞技运动,然后针对其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渐进式教学。进行散打的渐进式教学时,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散打的渐进式教学目标,通过渐进式教学,让学生掌握单个运动的技术要领和规格,保持组合运动的连贯,基本掌握进攻、防守以及狙击等技术要领和时机,建立学生自身的动力定型和条件反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将退步、进步、上步等基本动作让学生熟悉掌握,然后是进行进攻和防守的教学,掌握防守反击[4]。经过这样一个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散打动作有简单到困难,最终能够在散打竞技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所有动作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按照学生的机能变化以及散打项目的力学规律进行动作的编排,同时联系动作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结语

渐进式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的教学应用非常广泛,采用渐进式教学能够发挥各种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渐进式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结合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技能的力学规律、运动规律和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不能所有的项目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

作者:任鹏峰 单位:陕西佳县乌镇中学

参考文献:

[1]郑杰.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渐进式教学法[J].速读旬刊,2016,14(3):114-115.

[2]牛晓琴.构建两年制体育教育专业渐进式教育实习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第5篇: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范文

关键词:体育锻炼;关心;个性特征

每个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残疾学生,但他们与健全人一样,都有渴求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安排残疾学生的体育锻炼。在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这部分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残疾学生因其身心的某种缺陷或障碍,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区别对待。例如,下肢残疾的学生,就难以参加正常人的跑、跳练习,应安排他们参加简单的排球发球练习,篮球定点投篮练习;上肢残疾的学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进行投掷,单、双杆练习,应安排他们进行跑跳练习。在练习或教学比赛中,规则有所修改或重新制定,更改后的规则尽可能使他们在身体的范围内通过努力达到要求。如果残疾学生获胜,更应鼓励他们,让学生都为他们呐喊助威,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但是,切忌在教学中过于偏袒他们,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残疾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和规律,老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通常是将身体素质较差的健全学生和他们分在一个组,进行分组教学。这样,就不会因小失大,让正常学生的体育课负荷达到规定的标准。残疾学生体育教学,是特殊的教育问题,老师要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特殊教育学、残疾人心理学等有关知识,充分了解学生,合理安排教材内容,让他们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身体锻炼。抓好体育教学,也为残疾人竞技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残疾人奥运会是整个世界对残疾人的关心,证明社会没有抛弃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使战场上所出现的大批伤残兵得以忙康复,在欧洲就有人提出把传统治疗与动力性治疗(体育康复)结合起来,即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士兵的康复。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内经素问》中就有应用导引(体操、气功)推拿等手段进行功能康复,用以治疗瘫痪、麻木、肌肉挛缩等疾患。古代名医进行吐纳(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娱乐治疗来恢复患者的身心功能。现代医疗设施也结合人体运动规律,通过电刺激、按摩等手段,使人体在运动中得到康复。这不仅促进了现代残疾人体育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也促进了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由于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损伤的增多,加之遗传疾病等原因,社会上的残疾人口也随之增多,每个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残疾学生,正确对待他们的体育锻炼,是每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6篇: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注意规律 应用

1 前言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本身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它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等心理过程当中,成为这些过程的一种共同的特性而与过程分不开。注意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术动作,完成和增加动作练习次数的必要条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都能指向或集中于教师的讲解、示范上,使他们注意观察所学习的技术动作,完成在课堂上所需完成的动作,而不注意其它活动。利用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应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的最大特点就是主体事先无准备,当外界刺激突然发生后,立即引起主体的注意,并伴随着主体在情绪上的反映。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出现,学生在操场上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教学中我采用了下面的一些方法,仅供参考:

2.1 消除“分心”,集中注意力。

2.1.1 上课前教师就应选择好队形的位置和方向,上课铃声响后立即使分散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站好队形。教师在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时要言简意赅,富有号召力,让学生明白本次课学习什么,任务是什么,要求达到何种程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集中到课堂上了。

2.1.2 以多种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发出的口令、信号、手势等对上课学生是一种有声有形的客观刺激,这样能使学生分散的无意注意转向上课的无意注意之中。

2.2 采用适宜的练习方法,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体育课的练习方法既有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独特性和趣味性,动作具有优美性,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无意注意的有利条件。如短跑教材多采用竞赛、接力等练习方法来加强练习时的竞争与对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短跑教材本身单调、枯燥的弊端。

2.3 如前所述,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出现,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根据体育课的这一特殊性,我们不妨用一些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如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评分法、评价法、目标激励法、鼓励法、游戏与比赛法、口诀法等来帮助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应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的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与间接兴趣相联系。教学中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要依靠间接兴趣的支持。

3.1 经常强化体育的目的、任务的教育,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动作的学习,而必须同时进行体育锻炼的基本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教育,锻炼身体的合理方法,锻炼项目的作用与锻炼负荷安排的知识,体育保健与卫生的常用知识,以及运动竞赛中主要的规则和观赏比赛的知识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锻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获得锻炼身体的良好实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学生对体育的目的、任务认识得越清楚、越深刻,他们的意志力就越能得到发展,其有意注意的能力就越强。

3.2 组织纪律是集中有意注意的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和严明的纪律,是无法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教师必须建立规范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必须有严密的组织程序,使每一个学生上课时必然没有分心的机会,学生的有意注意才能持久,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4 善于应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第7篇: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范文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深化,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改革行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长期的体育实践表明,通过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懂得健身与打好身体素质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塑造学生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与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热爱集体、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观察能力、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以及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这与运动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培养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长远目标完全一致。

二、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

1、教育观念和教学指导思想要更新。体育学科教育目标的全面性转变,要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与观念,转向在教师指导、启发下的教法和学生“以学为主”的学法设计上来。在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以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同时“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的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的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在已有水平上都有所发展的方向迈进,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2、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并注重科学性、时代性、基础性、全面性与民族性。要从多元化、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出发,从体育教学的生物、社会、教育、心理、方法论等功能出发,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宝库中,去优选体育教材,汇制教学内容。

3、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过程。要从重视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为主,转向以学生认识体育教材内容的规律特点为主来安排教学环节与步骤。要从过去的较统一死板的规范体育课结构模式,向较为多样化、灵活化、人格化的方向转变,而不是千课一律、千人一面的结构模式。

三、素质教育的特色及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1.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这一特色要求体育教学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提出、内容的选择、考核标准的制定,都必须适应全体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全面性。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和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在选择教材上应从全面性和发展性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需要。还要考虑不同年龄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全面与重点等方面的关系。

第8篇: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范文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维度;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

体育教学是教育活动中较为特殊的一项科目,课程不仅需要在室内进行,基本上都是课外教学,是一项对抗性、趣味性都较强的内容。现代体育不断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体育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运动技巧,注重个性的发挥和能力的提升。我国出台的高校体育教学新规范中明确规定了体育教学的精神实质,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认清心理纬度的重要性。本文就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从认知心理学维度为切入点,对高校体育改革进行探索,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 体育知识在认知心理学维度的分类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策略性知识是现代心理学对知识进行的分类,它是按照学习过程为指导的方法,对于指导教学,完善过程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科学使用。认知心理学是基于教学应用的分析目标,体育教学的开展也需要发挥认知心理学的意义,借鉴具体分类的标准,将知识转变为几种不同的分类,并回答高校体育教学的本质问题,解释体育本质含义。体育程序性知识是指导教学的知识内容,其中又包括动作技术和心理承受力,只有将体育教学转变为认知心理学维度,才能更好的完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教学改革。

2 认知心理学维度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的本质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观念,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维度开展探究,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想

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教学课程,它会随着新运动、新技巧的出现不断变动,从思想上进行转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学的主要原则。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从他们的兴趣入手改革教学,并运用现代化方法授课,促进学生更好的参与体育运动。

2.2 技能培训

认知心理学维度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在思想转变的同时,还要关注技能的训练,尝试在实践中教学,突出现代体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作用,立足认知心理学规律,拓展教学宽度。《新课标》提出的五大体育教学目标,要通过教学改革实现,基于认知心理学维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培养,锻炼他们的意志力。

2.3 高校体育知识类型

体育知识类型是体育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的主要依据,体育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知识类型主导着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例如认知形态的知识类型要选择以语言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而操作形态的体育知识则要选择以语言为辅的体育教学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即根据体育知识的类型实施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才能将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才能达到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真正目的。

2.4 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

认知心理学维度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基础,大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必须从他们的思想进行分析,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深刻理解知识,善于运用知识;尊重了学生差异,才能使体育教学恰到好处地施加于每一个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去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和价值,充分发展自己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并自觉加强身体的基础练习和运动能力的训练,才能提高自身的接受体育知识、技能信息加工的能力。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坚持改革与创新,从认知心理学维度探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关注学生的运动心理和诉求,坚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认知心理学维度对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更完善的思路,教学必须不断扩展和创新,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做好技能培训,并健全教学方法与体系,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春梅,李志宏,任平.认知心理学维度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12,04:96-99.

[2]吴家萍.论认知心理学维度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4,21:66-67.

[3]叶蓁,普文龙.认知心理学维度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问题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10:83-84.

[4]周涛.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与体育课堂行为的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第9篇: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美育可能性途径

德育、智育、体育都是分别作用于人的一个方面来达到教育的作用,而美育则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美育,尤其是体育中的美育,如果能利用美育来增进教学手段,以情动人,寓教于乐,那么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中有很多美:队列整齐的美、步伐一致的美、技术动作美、体育场地规划美、器材形象美、节奏韵律美等。在未来,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将会愈来愈受到重视。

1.体育与美育

1.1美育的涵义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与社会生活美的欣赏、鉴别,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认识美、爱好美、鉴赏美的能力教育。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助于学生追求真理,发扬善性,增进健康,促进各种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1.2体育与美育的结合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体育与美育一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舞蹈来展示自己的力量,以表达对征服自然和获取猎物的喜悦。在他们看来,力量就是美,健、力、美是三位一体的组合,不可分割。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在每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体育大赛上,所有雅典城邦的男性公民都会身体参加各种比赛。所以当时出现了很多以体育造型为摹仿对象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作品。比如众所周知的《掷铁饼者》、《持矛者》、《束发的运动员》、《掷垢者》、《系鞋带的运动员》等,都是表现运动中的身体美的杰出雕塑作品。在我国历史上,体育和美育也常常融合在一起。如西周的乐舞,“教国子以舞”,既可“以均调其气血”,又可使之委蛇曲折,动容貌,习威仪,教其抑扬进退之节,以消其骄夸之习,体育、美育已融为一体。

美育所培养的形式有助于运动目标的实现。健美的人必须合乎形式美,如匀称、均衡等,合乎规范和标准的运动形式也应是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如整齐、一致、完整、协调、和谐、富有节奏、多样统一等。如果违背了形式美规律,这样的运动方式不但发挥不出理想水平,反而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身体的健美是体育中美育的具体表现形式。美都是以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体育中的美主要是通过人体这个具体形象来表现的。者认为美和丑是相对的,美是由劳动创造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是劳动的产物,人的身体也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创造美和创造人的身体是统一的。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人体的自然美无法充分地发展和自由地表现出来,科学的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则可以使人体的自然美得到充分的发展。

体育中的美育是充满着多种艺术的人体运动,许多体育运动项目有鲜明的艺术内容。例如,艺术体操,优美动人的静态,以及各种动作之间和谐的缔造与组合,往往综合了美术中的造型艺术、音乐中音响艺术、舞蹈中的形体艺术等多种艺术因素。这些因素通过人体运动这种一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们以优美、清晰、和谐、对称、惊险的印象,使观赏者获得美的感受。

2.体育中的美

2.1体育与美的内在联系

2.1.1体育与美有共同的根源

体育与美都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所以说体育与美同源。现代体育是一个包含许多文化现象和复杂功能的实体,有丰富的表现力,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多方面的表现美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审美价值。归根结底,体育同人类自身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同人类为生存和发展的实践需要而自觉地塑造理想的体质结构密切相关。

2.1.2体育的创造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展现

原始体育作为人类自身生产的组成部分,虽然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密不可分,但是一旦形成便体现出相对的独立性,逐渐与生产劳动分离,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而发展演变。作为客观存在的美,它有很大的涵盖面,并通过多样的形式体现出来,经过理论化和系统化,构成了一部具有庞大的体系,体现出多种价值的美学。体育美只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是体育领域中以人体的特殊运动为对象,进行创造和审美活动的特殊的美。因此,从总体上说,体育美是美在体育领域内的展现。

2.1.3体育的目的趋向于美

美是体育追求的目标和动力,体育的目的是塑造理想的体质结构,这种理想的体质结构包含着人类超越自身生理极限、开发潜能、追求自由的崇高目的。当这种目的按照掌握了的规律去实践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表现为完美的身体形态,并通过运动的方式来实现。表现在竞技体育方面,是以身体对抗的方式使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让美的创造在公平竞争中实现;表现在学校体育教育方面,是通过直观的身体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和技能,增强身体素质,接受美的陶冶,寓美育于体育之中;表现在群众体育方面,是以闲暇游戏方式,使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通过锻炼、运动在自由的情境中实现,直到获得身心俱佳的愉快体验和自由的生命活动的体验,寓美感于体育活动中。

2.2体育的美育功能

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因素。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可以感受和意识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意识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感受到享受美。关于体育中美育的功能研究成果众多,主要有三大功能:

2.2.1塑造美的形体

美好的形体表现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除了体育自然进化外,体育运动是主要的成因。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健美的形体有重要作用。

2.2.2培养美的精神

列宁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也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运动中的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有利于培养人们精神上追求优胜、追求祖国荣誉的理想美,勇敢顽强、坚毅果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美和体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美。

2.2.3形成美的技巧

体育中美的技巧包括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应敏捷等。飞驰旋转的滑冰运动员、转翻蹦跳的体操运动员、勇猛角逐的足球运动员、“横空出世”跳伞运动员等,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编成美妙的诗篇,供人欣赏。运动员以各式各样的动态、优美的静态,各种动作间和谐的编排与组合,并综合了美术中的造型艺术,通过人体运动这一独特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优美、清晰、和谐、对称、干练的印象,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体育中开展审美教育是可能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更是非常紧迫的,我们必须确立在体育教学中结合进行审美教育的观点。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世界各国在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中进行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育,从不同角度将美育列入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之中。芬兰明确提出“体育可以为美育提供可能性”;新西兰提出学校体育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能轻快,优美地进行运动”;英国关于学校体育的目标中列有“美的理解”的内容;前苏联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外表整洁,举止端庄”,并且强调身体发展在美学方面的重要性,“从古代人体美的形象开始,就列入了人类美学概念中,不懂得协调发展的肌体和健康,就不能理解人的内在美”。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将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3.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美育的途径

完美的体形、正确的身体姿势和美的心灵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我们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培养他们的审美、仪态和气质。前文探讨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可能性,下面笔者就体育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3.1教师形象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体育教师。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操修养、学识水平、行为表现、语言表达、仪表服饰等状况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形象的影响力开展对学生的教育。

3.1.1行为上的影响

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一般教师所具有的为人师表、任劳任怨的行为和生动活泼、规范条理的课堂语言,而且需要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态所表现出的行为和语言上特殊的美。敏捷、勇敢的行为和简洁的语言、宏亮的声音会给人一种相当力度的感觉;机敏、果断、干净利索的动作,军人式的队列操令会使人感到生命脉搏的鲜活跳动,使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而产生雄伟、崇高的美感。体育教师在教学讲解中的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再配以优美、准确、熟练的示范动作,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钦佩和赞美,使他们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从而获得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引导他们去摹仿实践,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1.2体态上的影响

体育教师是从事人的身体的教育工作的,他自身的状态就是课堂说教的最好样板。体育教师必须有落落大方的良好姿态,经过锻炼而获得的匀称健美的体格,筋骨强健,皮肤有光泽,肌肉柔韧而富有弹性,显示出富有生命力和朝气蓬勃的美。体育教师的服饰必须与自身职业相匹配,特别在上课时,即使是体育理论课,衣着也必须简洁大方,不能烦冗拖沓。在服装搭配上,既体现体育领域的统一美,又具有个人特点的新颖美;在色彩上,选择具有纯粹、明朗等情趣的色素;还要注意清洁、熨烫平整,体现出一种整洁的美。体育教师匀称的体形、强健的骨骼、发达的肌肉、健康的肤色,再加上干净、整洁的服装,会给学生一个健康美的第一感知,从而给学生留下健康美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积极地朝着这方面去锻炼发展。

3.2教学中的组织安排

体育教师应掌握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形式的内容美。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要进一步推敲,力求新颖多样、丰富多彩,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倦、练而不厌,达到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表达美的目的。如在教学组织安排上,开始部分的组织队列,要求快、静、齐,给人以严明纪律、有素养的“队容美”;准备活动部分以舞蹈、韵律操的形式给人以轻松“享受美”的感觉;基本部分的讲解、示范要给人“语言美”“行为美”的享受。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明纪律,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品质,使学生互相学习,胜不骄败不馁,达到心灵美的教育。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组织进行审美教育:一是艺术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如冰上芭蕾、艺术体操、健美运动等,它们的美育作用主要通过对其艺术价值的理解、美感的体验、技术形象的塑造等,通过艺术因素完美的表现和练习过程中的心灵感受反映出来。二是艺术性较弱的体育活动,如田径、球类、器械体操、游泳等,容易变成纯技术性的、枯燥无味的活动,因而教师更要对其内容的美育蕴藏进行发掘,通过人体运动动作的正确性、熟练性、优美性,以及练习过程的体验和感化,对人的思想、意识、情感的影响等反映出来。

3.3竞赛和表演

竞赛与表演是体育运动中进行教育最有代表性、最集中的方法。竞赛与表演是通过身体运动来显示和解决人体各种对抗性矛盾,促使人体生物能力和精神能力向前发展的创造性活动,是体育美表现最充分、最高级的形式。通过竞赛和表演,学生可以从中欣赏到群体的团结、友谊、合作的美;个体的竞争、奋进、拼搏、坚毅、敏捷、忍耐的美;胜利者欢快的美,失败者悲壮的美;人体及人体运动无拘束展示的生命美、自由美;运动员表现的诚实、牺牲、礼仪、守纪的美。竞赛与表演中刚与柔、悲与喜、动与静的对抗与统一的过程,展示出美的无限丰富性。

3.4体育观赏

体育观赏是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即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教育。对体育来说,体育教学是美育的重要场所,而观赏竞技比赛更能使许多学生投入其中,受到体育美的熏陶,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如:在欣赏艺术体操、花样比赛时,我们能欣赏到运动员在美妙的音乐中作精彩的表演,学生不但能欣赏到五彩缤纷的体育比赛,而且在比赛中运动员相互帮助,表现人类追求美、体现美、创造美的理解和欲望,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爱好和平的理想和愿望。所以体育观赏的美育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体育竞技美的发现,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美的热爱和追求,促进学生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以及体育运动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体育运动是一项展示美的运动,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广泛,是使学生身体美、心灵美、艺术美的必要因素,使体育教学也显示出美的魅力,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也是体育教学的有效改革。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勇于实践,以使体育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立元主编.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