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经费保障方案范文

安全经费保障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经费保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经费保障方案

第1篇:安全经费保障方案范文

1、建立创建平安航道示范点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制订创建工作方案,创建宣传动员到位,安全教育培训实效化。(2分)

2、安全监管标准详实,安全管理制度实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3分)

3、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安全工作研究科学化,应急管理高效化,专项活动成效显著。(4分)

4、航政管理依法行政,行政许可符合标准,严格按照省航道局规定巡航,发现碍航隐患及时清除或函告相关单位,及时查处侵占航产航权的案件,不产生新的违章建筑,保障辖区航道安全畅通。应急救援快速高效。(5分)

5、船闸管理安全有序,运行平稳,机电设备精管细养,按规定开放“通闸”,按规定放行危险品运输船舶。优良闸次率、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5分)

6、航道工程参建各方各负其职,航道工程安全监管到位,安全监管责任制明确,管理制度齐全,现场监管有力。(5分)

7、航标设施设备齐全完好,外观整洁美观,严格执行省航道局检查周(来源:文秘站 )期和标准,及时恢复失常航标,一标一档,“航标管理系统”运行正常,航标正常率达99%以上。(4分)

8、单位内部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明确,实行目标管理,人防、技防、设施防备措施到位,无群访、越级上访、无治安刑事案件,无民转刑案件。(当地综治办检查合格视为达标)。(4分)

9、车船使用按规定配足机驾人员,定期进行年审,按省航道局规定进行保养和日常维修,设备完好率达85%以上,设备等级修理完成率达100%。(4分)

10、安全管理台帐不少于28类,记录详实、规范,资料上报及时、准确。(4分)

二、安全检查格式化(15分)

1、制订安全检查表,逐类量化细化,逐项检查考核。(5分)

2、针对季节性特点,定期开展专项安全检查;针对行业特点,开展专业的安全检查,查找存在问题,及时消除隐患。(5分)

3、一时无法整改的隐患,要制订防范措网施,明确责任人,明确整改经费,限期整改到位。(5分)

三、安全装备现代化(15分)

1、设置安管部门。(2分)

2、配备专职安管人员,各单位不少于1人。(2分)

3、配足安全管理需要的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现代化装备器材。(2分)

4、重点部位安装摄像监控头,实行远程监控。(2分)

5、重要部门与110联网监控。(2分)

6、船闸安装电视监控。(2分)

7、航标实行遥测遥感系统。(2分)

8,执法车、船推广应用gps监控。(0.5分)

9、日常安全管理领域推行软件辅助管理。(0.5分)

四、安全投入多元化(20分)

1、经费安排中有安全管理专项经费,能满足安全工作需要。(5分)

2、航道工程建设中安全经费投入到位。(2分)

3、车船设备维修经费投入到位。(2分)

4、应急保障经费投入到位。(2分)

5、航标维护经费投入到位。(2分)

6、隐患整改经费投入到位。(3分)

7、航政管理经费投入到位。(2分)

8、船闸运行经费投入到位。(2分)

五、安全台帐规范化(10分)

1、建立二十八种安全管理台帐(基本情况、组织网络、人员管理、目标管理、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考核奖惩、上级来文、单位发文、安全会议、安全检查、安全经费、安全宣传、安全教育、隐患监控、应急预案、设备管理、值班保卫、规章制度、专题活动、安全信息、报表统计、安全图片、消防器材、救生器材、事故处理、工程监管、其它资料)。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增加,不可减少,资料齐全,记录详实、规范。(6分)

2、专项工程要结合实际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管台帐。(2分)

3、要建立安全台帐总目录,每卷要有分目录,年终按档案要求装订归档。及时更新台帐内容。统一使用带有航道标识的标签,用文件橱柜摆放。(2分)

六、安全一票否决制

1、发生同责以上死人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一票否决。

第2篇:安全经费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相关问题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建筑相关单位对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主要针对施工现场的事故易发点进行管理,主要安全事故表现为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火灾等,这些事故发生的频率、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具有流动性、复杂性、法规性和渐进性等管理特点,流动性是指施工单位在完成一个工地施工后迁至另一个工地,这就要求管理机构要不断跟踪建筑企业的生产过程;复杂性是指我国幅员辽阔,建筑企业数量众多,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也变得非常复杂;法规性是指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必须通过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规范;而渐进性是指宏观管理部门需要针对新问题做出反应,包括政策、措施、法规等,这些相对滞后的只能走渐进式的发展过程。

2、安全管理相关问题

2.1安全交底流于形式,日常安全检查成效较低

目前很多时候的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不完善,缺乏针对性且大多采用口头传达形式交底,很多施工人员不重视安全交底,主要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施工操作,没有起到安全交底的实际作用,甚至有的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群中根本就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通过伪造交底记录蒙混安全检查人员,这使得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也就很容易发生了。同时存在着安全管理人员对日常安全检查不到位,尤其严重的是即使检查出问题也不能彻底解决,这使现场隐患长期存在。因此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日常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严格按照“三定”原则进行整改,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2.2安全管理机构不够健全,教育落实不到位

目前仍存在许多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部分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有些项目的安全员身兼多职,甚至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往往也只停留在纸面上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施工生产发生安全事故。此外,还存在大部分施工企业对三级安全入场教育不到位、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够、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没有起到实效等问题。因此施工企业要充分重视安全入场教育工作,充分完善相关教育内容,向新进场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2.3安全经费投入不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较低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施工单位常处于市场中的被动地位,以致很多建设项目所需的安全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有些项目管理人员以减少安全经费的投入来增加项目经营效益,导致施工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同时施工企业的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生产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甚至缺乏相应的安全经验。针对这种情况,施工企业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能力。

3、安全问题相应对策

3.1实行安全责任主体多元化

施工安全管理不应是施工企业一家的事,应形成参建各方齐抓共管,共同防范施工过程中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作为建设项目的投资方要对施工安全加强重视。其次,建设方应进一步明确业主应承担的建设安全责任。再次,政府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现有法律法规的作用,切实落实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所需的安全费用。除此之外,工程设计方案的成败也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安全,因此要求设计方也要参与到施工安全管理中来并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只有落实这样的安全责任,才能使设计师必须学习使用通过设计决策帮助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的各种方法,在设计中附加施工安全的多种设计方案。另外,加强与建筑施工相关的物资供应及设备租赁单位的安全责任意识,以致最终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加强施工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建设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意识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其中,思想意识建设包括对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意识、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等教育;制度文化建设包括贯彻法律法规,建立制度管理体系,使安全管理制度发挥实效;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组建管理机构,改善施工环境等;行为文化建设是指在日常生产中形成“我要安全、我要健康”安全意识和作业氛围。总之安全文化建设要为安全生产服务,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有效途径,为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3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隐患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的集中表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地辨识各种危险源,对施工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首先,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建筑施工单位应针对建筑工程情况,充分辨识出本工程各施工阶段所要控制的危险源并列出清单。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主要是通过经验分析和方案分析来辨识,因此加强危险源工程的管理办法主要有编制清单、组织学习、危险源工程施工必须实行公告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加强安全检查及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等几个方面。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安全隐患得以避免。

3.4清除对安全有影响的设备

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资金和设备的投入,该更换的设备要更换,该淘汰的设备要淘汰,安全管理资金投入要有保障,积极采用适合工程项目的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近几年,漏电保护装置的安装和“三相五线制”为预防施工现场发生触电事故发挥了积极作用。要进一步淘汰施工中安全存在隐患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特别是对于预防高处坠落和起重事故的设备要认真落实检查制度,加强检查频率,做到万无一失。对于危险系数较大的作业工种,应采用自动化或机械化的方式取代手工操作,进一步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将建筑作业事故降到最低。

3.4建立各级应急预案

建立各级应急领导组织机构,细化领导小组成员的职权范围,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在工地办公现场公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通讯联系电话。遇突发安全事故能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负责人。施工现场还必须配备应急救援物质和各类器材,在突发安全事故时有机械设备能提供,尽量将安全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一旦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和破坏应立即停止施工,会同相关单位采取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防止影响或破坏的进一步扩大,险情重大的应全力施救并争取社会救助。应在处置后复工前查明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和加强措施,有效控制危险源,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3.5加强完善建筑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具体实施,能够解决当前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执法资格等问题。其次,建立村镇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随着我国农村建设市场异军突起,许多工程并不具备相应的开工手续,因此应尽快出台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再次,建立一种新的政府安全生产管理评价制度,实行过程控制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全面评价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考核政府安全监管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安全经费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安好全第一,生产第二,这是我国一直倡导的生产理念。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建筑企业中的安全问题是建筑业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建筑行业是否能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建筑业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流产业,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安全问题。近几年,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频发给人们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建筑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切实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水平。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它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安全工作,进行计划、和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建筑工程中会有很过事故易发点,施工安全管理就是针对这些点进行相应的管理、计划和监督。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安全事故有高空坠物伤人,物体机械伤害,电或火等,这些潜在的事故都给工程的实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流动性、复杂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渐进的工作。其中的流动性是指施工单位的迁移,安全管理单位就也要随之迁移。复杂性是指我国在不同地点,不同建筑企业中,其技术手段等条件大不相同,这就使得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复杂性。

二、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安全管理过于形式化,检查效率过低

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安全交底内容都不完善,管理过程过于形式化,大多都将管理工作付诸于言传身教上。这致使很过安全工作人员从心理上就不重视安全工作的实施,工作中不按条例规定实施,常常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操作,根本起不到安全防范的作用,给施工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更有甚者,为了逃避安全检查工作而伪造交底记录,这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以上这些现象的发生,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日常安全检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排查,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2 安全管理机构不够健全,教育落实不到位

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需要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健全的管理体系。但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在这些方面做的都远远不够,存在很多问题。在某些施工企业中有的安全管理人员身兼多职,根本无法全身心投入安全管理工作中去,此外企业的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往往开始于纸上而终止于纸上,这些都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安全培训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企业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完善教育工作流程,切实提高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3 安全经费投入不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较低

经费不足也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很多建筑项目的安全经费往往得不到供给,有些工程甚至通过减少安全经费来降低运营成本,这给安全工作的开展制造了很大的障碍。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 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安全监管问题是决定安全管理质量的关键。首先,监督管理机构问题。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质量监督站兼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和工程管理办公室,这三个机构几乎涵盖着安全管理的全部工作。但由于施工单位规模的不同,各个单位采取的监管机制也大多不同,这就使得监督管理机构所采用的模式不统一,从而导致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其次就是管理人员问题,当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资待遇较低,其人员配备等问题无法保障。最后就是监管力度不够,很建筑企业与监管部门关系密切,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监管不严格,安全问题频发现象的产生。

2 建筑企业领域工会组织不够健全,保险机制有待改进

工会组织时工人们利益的代表,是解决工人问题的主要组织。但是由于近几年人量公有制建筑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会组织渐渐淡出了建筑施工企业,这就是的工人们利益的保障越来越不易。此外,由于建筑企业如今还没有健全的统计信息制度,工人们主动投保的意识也普遍较差,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常常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事情,降低了施工单位投保的积极性。

3 建筑安全责任主体缺乏多元化

安全问题贯穿于工程实施整个过程,所以安全责任要落实到施工中的各个单位,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使用单位等。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每个单位都积极应对安全事故隐患,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施工中要通过规范参建各方的行为来促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最大限度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1.实行安全责任主体多元化

安全责任的多元化,也就说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参建各方,形成多方面共同监管、共同防范的局面。首先,投资商要足够重视安全问题,加大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其次,建设方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避免事故后无人管理情况的发生。最后作为政府机关,要切实起到监督的作用,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工人的利益。此外,工程的设计方案也直接影响着安全问题的产生,所以设计方也要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并落实相应的责任。在也要参与到施工安全管理中来,并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

2 加强完善建筑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就是通过监督管理来解决当前建筑工程中监督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和事发资格等问题。它可以由建设行政朱噶啥呢部门或者奇特有关部门来执行。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地发展,很多工程的实施都没有相应的手续,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此,政府应该加强完善建筑企业安全监管管理制度,实行过程控制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全面评价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考核政府安全监管效果。

3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隐患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的集中表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地辨识各种危险源,对施上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主要是通过经验分析和方案分析来辨识。因此,要加强危险源工程的管理办法,从基础做起,实行公告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等。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建筑企业中各个部门共同地维护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建筑企业要加大安全思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等教育,建立完整的安全制度管理体系,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杨学兵.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华建设,2012,10.

第4篇:安全经费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是工程建设两大永恒的主题。管理范畴既包括人身安全,也包括设备、财产安全。而施工过程中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有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三大主要措施。其中安全法规侧重于对劳动者的管理,约束劳动者的不安全行为;安全技术侧重于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的管理,消除、减弱物的不安全状态;工业卫生侧重于环境管理,以形成良好的劳动条件。三大措施构成了安全施工体系。通过管人、管物、管环境的手段来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

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

1、安全施工重视程度不高

安全意识是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键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施工第一责任人, 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施工第一责任人。但是施工现场的无论企业负责人还是项目经理, 或者施工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安全措施是否做到位了,或者管理是否到位了,都存在侥幸心理。对于一些问题, 总是仅凭过去一些经验来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 对一些方案的可行性,从来没有认真论证过和申请审批。

2、安全监管力度

在目前的安全监督工作中, 仍不免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有些安全监督人员只着重于外在的一些安全表象,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监督过程中,安监部门不但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还应与安全管理的资料相对照,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而且, 应该强调的是, 安全监督部门在施工过程的跟踪检查与管理过程中,应重视隐患治理,决不能打感情分、关系分,否则就无法达到预先诊断、超前控制的目的。

3、现场施工技术操作不当

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培训又不到位,在施工现场很多对《建筑法》、《安全生产法》、《JGJ59 — 99》等国家有关的建筑施工安全规范执行贯彻不力, 导致一些技术操作不当。主要表现: 未能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操作; 造成横向扫地杆搭设错误或不全、脚手板未满铺或脚手板上杂物多、材质差和不牢密;立杆基础不平、不实;无排水措施等,存在违规做法较多,直接导致一些安全隐患;模板支撑系统不规范,缺乏稳定性,支撑垂直度不够好,并且还存在着钢材与木材混支现象,纵横支撑力量不均衡;拆模的时候违规操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存在着大规模的拆模等,施工人员现场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是引起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主要原因。

二、施工现场管理的特点与难点

施工现场是施工生产因素的集中点,其动态特点是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再者,由于施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高处作业多,地面作业多,大型机械多,用电作业多,易燃物多,因此施工生产事故引发点多,安全控制的难点必然大量存在。由此可见,施工现场中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密集,机、料集中,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因此,施工现场属于事故多发的作业场所。还有施工产品的一次性、安全事故的偶然性与突发性、决定了现场施工的管理难度。

三、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

1、确实可行的制定目标

做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做到安全管理既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因素,延展安全管理的广度做到全面管理,全面覆盖,达到无危无缺的安全格局。但这样做的经济投入必然很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存在较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投入与效益不成比列。这一目标与各施工企业经营思想不符,不利于施工企业的发展。安全管理工作前提是确定确实可行安全生产的目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预防、避免、减少伤害事故,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节。从效益最大与作用最大化考虑安全生产目标应以杜绝重大、避免较大、减少一般事故的角度有的放矢考虑安全事故的目标设定。

2、落实责任、提高素质

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主题思想,将安全生产统一起来。制定各生产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责任,并建立双岗双责,将安全责任与生产责任结合起来,定期由独立安全部门、生产部门对其进行考核,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辅以奖罚措施。

对于刚刚进入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员工培训要求进行与企业实际工作相关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对所有工种都以一些事故易发环节为重点进行教育,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对于特殊工种,要对其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和把关,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维护施工现场安全的责任管理落实到人。在施工过程中设立“安全负责第一人”的思想以及模式。要让项目经理以及专项安全员自定为这个“安全负责人”的角色。使其对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熟悉掌握。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在新工艺、新技术、或工作阶段性斜街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对危险的识别、合理利用现有的技术进行规避与处置。形成“三不伤害”的局面。

3、确定重点,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与我们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为此保障安全生产的投入,对作业环境以及现场所需设备、设施和安全防护用品配备给予充分资金保障是安全施工管理的重点之一。如果作业的环境安全不能保证,那么对施工人员的基础保证就将不存在。而对设备设施的安全投资在具体操作以及危险源查找和危险的预防上就不能有效进行。为此做好施工安全的资金保障工作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安全经费是国家在民生上的一大投入,不参加竞争,其额度也在不断增加,2012年前是1.0%,2012后提高到1.5%。安全经费作为经济效益,或者弥补经济损失,上交公司的,这样做也很不值,因为一旦发生事故,调查出经费未全部落实下去,其责任再明显不过。利润上交,责任自负很不值得。保障安全资金的落实是安全管理关键点。在施工过程中坚决不能存在一种观点是:安全经费投入比其他队伍多,但还是发生了安全事故,认为很不合算。公司考核时有所反应。有投入就要有绝对的效果。看不到相对的效果。发生事故认为投入无用、未发生事故认为不值。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不良的管理环境。

4、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

首先,安全技术措施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规范和标准对单位工程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施工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身伤亡或机械事故。每个工程项目都是唯一,不可复制的,有其自身特点,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及建设场地的自然条件编写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不能生搬硬套,安全监管人员要懂得灵活变通,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安全防范对策,保障施工安全。其次,安全技术措施要求全面规范,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严格遵循各种技术法规和标准,针对建设项目的自身特点和条件,规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最后,编写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为了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机械事故,降低企业经营利润损失,这会造成经济投入增加,目前有很多企业为了省钱,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投资很少,这将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时要多方考虑,制定出既满足规范、规程和标准要求,又满足经济性的防范措施,争取以较少的投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5、做好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建设过程中加大抽查力度,督促参建单位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危险源。鉴于一般的建筑工程事故发生大多数是习惯性失误,有很大的历史重复现象,分析起来基本上是意识差,制度未落实,措施不当,隐患发现未及时整改到位等等这一固定模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有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安全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深入一线经常了解这一习惯,有针对性的建立台账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动态检查督促整改,认真总结各类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经验,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管预案,是确保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工作的顺利展开保障。

结束语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即复杂又细致的需要专业技术的管理类工作。在具体施工操作现场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才能为工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而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杜绝人员的伤亡事故,来减少经济的损失,并最终实利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付强.浅谈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思考[J].时代报告,2011(08)

第5篇:安全经费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安全重要性;人机料法环;两项重要工作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工程类型越来越多,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呈现出许多大跨度桥梁,跨线、跨江工程非常普遍,地质复杂、长度与日俱增的隧道比比皆是,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安全风险越来越高,新型、大型机械设备日新月异。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作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既是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机构监督管理的重点,也是施工企业维持生产经营活动的命脉,更是项目顺利施工的前提,“安全第一”的理念不容置疑。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建设环境下,做好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工作。这里把众多的安全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引用质量管理的五环要点,归纳为“人机料法环”五个环节,将众多的内容简单化,便于在工作中作为提纲性参考。

1.安全管理主要环节

1.1人

人是任何工作的主导性因素,安全管理更不例外。《安全生产法》从保护人的生命财产出发,从对各从业单位法人和从业人员的责任职责、从业要求、权利义务、法律责任都进行了明确。施工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在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基本条件,安全生产管理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1.1人员资质要求、教育培训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统称安全管理的“三类人员”,“三类人员”持证上岗是各个层面进行安全管理必须具备的人员资质条件。对于操作工人需进行进场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教育等教育培训。各类人员每年或每培训周期还需按照规定学时进行安全培训,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对人员培训有较为全面的规定。1.1.2安全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安全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对施工现场减少安全隐患,防止出现安全事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和使用好权利可以知晓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可以拒绝违规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危急情况下妥善撤离是减少安全隐患的主动因素。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安全生产管理和合理使用安全劳动防护用品;履行各级教育培训,增加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发现不安全因素能够及时报告和处理是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的关键。1.1.3特种作业人员要求国家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符合法定的要求条件下经专门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持证上岗,主要有电工、爆破工、电焊工、架子工、司炉工、起重工、塔吊司机及指挥人员等。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必须从特种作业人员入场管理着手,从资料审核、教育培训、安全交底和技能考核等几个方面开展安全管控工作,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1]。

1.2机

主要是指机制和机会,安全生产责任制等重要制度的落实需要在现有体制下,采用灵活的机制才能得以实现,从小的方面可以采取激励机制,从大的方面说,建设单位组织的“劳动立功竞赛”考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平安工地”考核既是一种促进安全生产的检查载体,也是一种促进安全生产的考核机制。施工单位通过激励机制和“劳动立功竞赛”、“平安工地”考核评价机制相结合,促进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执法大检查工作,执法大检查是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对施工单位定期进行的“国考”,要利用大检查的契机,促进安全管理工作上台阶。在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中,“劳动立功竞赛”、“平安工地”、“执法大检查”都是评分的基础,通过加强这几项工作的管理,能促进和保持企业信用等级的提高和稳定,可以为企业信用评价加分添彩,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开创广阔的前景。

1.3料

这里强调安全管理工作内业资料和生产资料的重要性,内业资料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台账。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台帐是施工企业的一项基本工作,是企业规范管理的需要,更是事故调查分析的需要。内业资料作用主要有再现工作开展情况、工作经验积累[2]。安全管理台账的整理要按照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交通质检机构安全管理台账的通知》进行,统一用表和填写,统一台账存放及建档,要求安排专人管理,每年的安全台账在次年一月底前要求装订成册并存档。生产资料在这里主要是指安全生产经费,是做为落实安全施工措施,购置和更新安全防护用具,做为不可竞争性专项费用,根据实际发生、经过验收原则进行计量支付[3]。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安全生产经费及时、足额的投入,并重点做好安全经费计量工作,在做好安全生产经费计划的基础上,注意收集好安全生产投入的凭证、票据和记录,及时进行经费使用签证确认。有足够的安全经费投入是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及时有效的资金回笼是再投入的先决条件和安全生产经费使用良性循环的基础。

1.4法

1.4.1法律法规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规范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完善和逐级细化,从管理层面上讲,主要有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规范性文件等,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和适用范围进行依照参考。1.4.2专项方案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对项目总体安全风险评估,对承建合同段进行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再依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列出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清单[4],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作为指导项目安全专项方案编制的基础,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需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并附相关安全验算书,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析工程除按照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项目部组织编写,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报监理单位项目管理机构进行审批外,还需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还需经建设单位审查批准。上述安全专项方案经批准后,需由项目总工组织项目管理人员、专职安全人员、操作工人等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由专职安全员和专职管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理[5]监督专项方案的实施。专项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如有较大调整,必须重新履行审批程序。1.4.3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主要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等,要做到规范管理,要求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安装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并应当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并按规定进行登记和备案。特种设备还应当进行定期检验,检验标志同样要求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1.5环符合环境的条件

事物才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枝繁叶茂。安全管理工作也要依据环境来开展,并创造出良好的安全管理环境。安全管理要同标化工地建设和文明施工相结合,提高安全工作的标准化,要把质安文化进工地和企业文化相结合,按照《关于印发浙江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设置规定的通知》、《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进行工地的布置和规划。适应环境,强调不能忽视地方性文件,地方性文件一般都是对上位文件的细化或者补充,下位的要求一般会高于上位,比如对操作工人进行培训教育方面,浙江省丽水市交通运输局就将施工作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调整为岗前教育的方式[6],这样更加行之有效且符合交通建设工程实际。对于邻近既有铁路、跨越铁路、公路和跨越航道等施工项目必须和相关管理单位进行联系,按照相关行业的规定进行的安全方案的审查、评估和审批。

2.两个重要的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常常被大家忽视的两个重要的工作是应急预案的编制、救援演练和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原因来自于觉得不会也不希望出现不好的生产安全事件,这种愿望是对的,但是做法不可取,必须认真对待。制定和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7],应急预案要按照实际进行认真编制和演练,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在对危险源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符合实际的应急预案才有适用意义。应急预案应当根据现场条件适时组织演练,通过认真的演练可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配合协调意识、紧急处置意识等,为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提高救援反应速度和有序处理现场情况奠定基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是在发生对应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的行动,及时汇报现场情况,为增加救援力量,妥善处置事故赢得时机。在信息快速传播的网络自媒体时代,不能有出现事故隐瞒不报,私下处理的思想。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等都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事故报告和调查工作的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至刑事责任的规定。

3.结论

“安全第一”还体现在同项目质量、进度、效益、信誉管理目标的关系上,安全的操作环境,是作业人员正常施工的保证,是完成质量合格产品的前提;工程项目安全顺利实施也是各节点目标实现的前提;同时安全生产无事故,对施工企业而言也是获得良好效益的前提,更是施工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信誉的根本,安全管理还要树立起工程安全、人身安全、环境安全三位一体的大安全概念[8]。安全管理工作从纵向上讲,需认真贯彻国家、部门、省市各级管理单位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保持政令畅通,履行好规定程序和动作,环环相扣才能落地生根;从横向上讲,要经常向其他项目、单位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加强沟通交流,创新出有企业特色的自选动作,处理好安全同质量、进度、效益的矛盾统一关系,协调发展,横向环环相连形成有机整体,纵横交织,构筑安全大网,保障交通工程建设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徐长生.浅谈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中人的管理[J].市政技术,2016增刊(1)(4月)第34卷:37-41.

[2]汤洪文.谈交通工程安全台账管理[J].才智,2008(12):265-266.

[3]温向阳,张胜军..交通建设工程各阶段安全生产经费研究与探索[J].浙江建筑,2008,25卷(7):72-75.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F0-20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5]吕志勇.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7(1):17-20.

[6]丽水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丽水市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文件汇编[M].丽水:内部刊物.2014.

[7]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第6篇:安全经费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控制;安全性

在建筑施工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之上,建筑行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保障性用房或者房地产工程的数量和规模开始出现了逐渐增加的现象。因为建筑施工安全控制人员配置较少,从而导致监督和控制不力。所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部门需要能够对工程施工做好有效的监督以及管理,重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并结合工程的规模、类别、特点配备相应的监督力量,按照相关职责要求实施相关的安全监督及管理。

一、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控制与管理模式脱节

在建筑施工行业竞争逐渐增大的今天,很多施工工程丧失了属于自己的控制,把相关责任都归结在承建人身上,大都只是收取部分管理费用,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承建人处在被动的地位,诱发施工现场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做好整改和修正工作,造成相关政策和指令难以实施,让整个施工项目处于较为混乱的局面,出现严重的失控问题。

(二)施工、监理不重视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个别建筑施工企业不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控制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建立起相关的安全管理台账,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落实专项工程施工时,没有选派专人加以跟踪检查,不能够落实企业领导带班检查以及项目负责人带班制度,对于出现安全隐患的施工项目不能够做好及时整改工作。有的监理企业不能对安全监理相关职责加以落实,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人员较少,不能够及时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环节,瞒报或者隐报等。

(三)缺乏安全生产措施投入

安全经费的投入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任何缺乏安全经费的项目都会导致相关设备和安全设施不够到位,诱发严重的安全隐患等,现在很多工程施工项目缺乏资金投入,转包、违法分包以及垫资等现象让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够顺利进行,诱发严重的安全隐患。[2]例如深基坑工程不能够按照拟定的施工方案、规范要求来加以支护,没有委托给资质较深的检测单位加以检测,对于高达支模工作没有按照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来对水平拉杆或者剪刀撑加以设置,从而导致施工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诱发群伤群死的安全事故。

(四)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项目缺乏安全监管

有的施工安全监管机构不够重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监管工作,不能够对安全监管的控制措施加以研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及控制台账,无法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现状,对出现安全责任的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个人惩罚力度不够到位,对安全隐患的督促整改不及时。

二、强化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控制力度措施

要想保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安全施工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能够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在对企业或者施工项目的具体安全管理职责加以强化之外,项目施工安全控制以及监理部门还要能够建立有效的制度以及措施来做好管理或者监督工作,并对监督检查力度加以强化,及时督促、发现并检查监理或者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除工作。[3]

(一)对专项方案审查制度加以落实

在进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制定以及核查工作中,个别专项方案的编制较为草率,没有按照实际的施工状况来加以编制,只是盲目地进行套用。所以,对于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或者审查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相关方案,需要施工企业将其报给论证或审查单位做好相关核实、审查工作。在专项方案经过论证以及审查之后,相关机构或者专家学者需要对意见报告书进行出具,包括论证或者审查结论、修改意见、论证或者审查公章以及专家签章等。在进行专项施工方案修改工作之前,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具体的项目施工规范以及标准做好修改工作,并组织专家学者加以论证。对于建筑施工项目除了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之外,还要能够结合实际状况做好控制工作,并且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避免出现控制与管理脱节的现象。

(二)重视项目施工控制以及管理工作

因为有的施工企业在进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没有将相关状况告知给监督以及控制部门,不能够及时排除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4]所以,施工企业需要在对危险性较大的项目进行施工之前,需要把相关状况告知给工程监督企业,并要求安全监督机构对监督计划加以落实,安排专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施工状况加以跟踪,排除存在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项目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相关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制度、加大安全投入

在进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督、检查以及控制工作时,常常会在施工项目完工之后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加以验收,导致这些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状况与方案不符合,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所以,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在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安全监督以及管理工作,监理单位以及部门负责人需要对施工状况及时掌握,在进行工程验收时,需要组织监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方案论证或者审查专家做好现场验收工作,并对验收意见加以签署,做好签名盖章等确认工作。[5]监理人员或者施工人员对相关工程确认合格之后,施工企业就应该及时把状况告知给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并在其确认现场状况之后,再实施下一道工序,从而遏制各种安全施工的出现和发展。危险性较大的项目工程实现顺利施工,要能够具备一定的物质或技术保障,因此,有关部门需要能够做好相关投入工作,保证设置危险施工标志,做好防护栏和安全网的设置,减少项目施工可能会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危险。

(四)落实现场检查以及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在进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技术负责人以及项目负责人需要做好现场带班工作,并按照相关施工方案来对作业状况加以指导,专业监理工程师以及安全员需要做好现场旁站监督和检查工作,并做好旁站记录以及安全日志工作,施工企业安全施工控制负责人还要做好带队检查工作,监理单位需要及时把相关状况落实给安全监督机构,形成有效的监管力度,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之前,安全施工控制部分需要对工程项目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实施状况加以督促,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提升作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施工处理工作。当出现安全事故之后,施工人员能够冷静处理,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各种风险,从而导致安全生产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建筑施工企业在对风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方案加以制定时,要能够从根本上调动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企业安全风险以及隐患,保证施工单位能够在顺利施工的基础之上获得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顾志兵,倪海健,张晓东.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J]. 建筑安全,2011,02:31-34.

[2]戎朝晖,陈洋. 再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理的对策[J]. 建筑安全,2011,04:52-54.

[3]倪海健,王海平,顾志兵. 谈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J]. 建筑工人,2011,12:26-29.

第7篇:安全经费保障方案范文

1.整合市、县区(开发区)、乡镇街道(中心、园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执法机构、技术机构,落实村、社区食品药品“四员”,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合理划分监管事权。

2.完善各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全面加强“综合监管”职能(协调指导监督);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综合考核范围,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3.明确乡镇街道(中心、园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所和食品药品“四员”职责,理顺相互关系,落实包保责任制,实施网格化监管,建立广覆盖的基层食品药品社会共治机制。

二、改革创新食品药品行政审批制度

4.研究制定食品药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推进审批检查“两分离”。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科,行政审批科全部入驻行政服务中心,严格执行“大厅之外无审批”;行政许可受理、形式审查、人员抽派和批准发证等审批性工作由行政审批科负责,现场检查和技术审查等技术性工作由业务科室负责,审批与检查既密切配合又互相监督。

5.清理食品药品行政许可事项,规范食品药品许可审批工作流程,有序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药品零售、医疗器械经营等行政审批权下放工作。

三、探索建立现场检查科学抽查机制

6.研究制定覆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全过程现场检查量化分级暂行办法和量化分级标准;按照市、县、乡三级监管事权划分方案,分级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台账,并将全市食品药品单位分为Ⅰ、Ⅱ两大类。

7.根据食品药品单位规模大小、风险程度等因素,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都要在本级监管对象中科学抽取重点监管对象,至少进行2次动态评级;为加强现场检查量化分级工作的监督指导,上级监管部门要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查下级部门负责的监管对象,并按要求进行动态评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交下级部门监督整改。

8.现场检查量化分级结果一律公开。所有监管对象的动态评级结果由评级部门按月及时公开;重点监管对象的年度分级结果原则上当年年底公开,其中市级公开市、县两级重点监管对象的年度分级,县级公开县、乡两级重点监管对象的年度分级,乡级公开本级重点监管对象的年度分级。

四、重点实施三工程两整治一试点

9.继续实施餐饮服务单位“353”后厨改造、“125(2)”管理提升和医疗机构药房“4+222”规范管理工程,动态管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小微餐饮规范管理示范街)和食品药品安全示范(诚信)单位。基本完成全市大中型以上餐饮、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后厨改造和管理提升工程,以及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药房规范管理工程。

10.全力推进“小微餐饮”和“小微药房”整治工作,“小微餐饮”“353”后厨改造工程和122管理提升工程完成率达60%以上,“小微药房”中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达到“规范药房”标准。

11.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经营“小门店”和农贸市场“小摊位”食品安全状况调研,探索建立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启动“小作坊”、“小门店”、“小摊位”整治,试行“临界保质期”食品专柜销售。

五、全面落实食品药品企业主体责任

12.重点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首要责任,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食品药品安全检查,排查隐患;每月主持召开一次质量安全分析会,研究解决问题;每季度对照市食品药品现场检查量化分级表进行一次自查评估,评估结果留存备查。

13.监督指导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版GMP,全市药品生产企业新版GMP认证通过70%以上。监督指导药品经营企业实施新版GSP,新开办和到期换证的药品经营企业一律执行新版GSP标准。监督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药包材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医疗器械企业、保健食品企业实施相应质量管理规范,鼓励食品药品企业实施相关质量管理认证。

六、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稽查应急制度

14.创建新的稽查工作制度,对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稽查办案实行综合统一管理。

15.对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掺杂使假、非法添加等严重影响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最严厉的处罚,案件查处到期结案率90%以上;对严重失职渎职行为实施最严肃的问责。

16.以学校及周边、景区及周边、农贸市场及食品经营集中区为重点区域,以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儿童食品和基本药物、麻精药品、易制毒药品、终止妊娠药品为重点品种,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17.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投诉举报工作机制,落实有奖举报和“黑名单”制度,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

18.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要求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零事故、零差错”。

七、着力提高食品药品技术支撑能力

19.落实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规划项目立项工作,启动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改扩建工程,推进食品药品检验参数扩项认证,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经费投入(各县区专项经费100万元,镜湖、无为150万元,大桥30万元),配合做好食品药品信息化项目建设。

20.加强食品药品监督抽检,全市食品抽检不少于1000组,药品抽检不少于1000批,本地药品生产企业在产品种抽检覆盖率100%,乡镇(街道、中心)抽检覆盖率100%,村(社区)药品快检四年累计覆盖率75%以上。

21.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明确重点单位和品种,全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数4000份以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总数400份以上,加强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八、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

22.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执法队伍建设,做到“三严三实”。

23.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和食品药品企业关键人员培训。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技术人员和市级重点监管对象关键人员由市局组织培训;食品药品“四员”和县区监管对象关键人员由县区(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培训;乡镇街道(中心、园区)监管对象关键人员由相应市场监督所组织培训。

第8篇:安全经费保障方案范文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专项整治的紧迫感。批发市场物资集中,人员密集,大部分市场建设之初缺乏消防统一规划,防火间距、耐火等级、消防通道、水源等方面存有先天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造成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大多数板材加工企业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消防安全隐患更加突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整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项工作做为我区创建“平安河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抓紧、抓好、抓实。

2、严格标准,确保整治效果。要严格按照上级确定的统一标准,结合我区实际,重点解决市场和板厂消防管理缺位,消防设施缺乏,消防通道间距不足等突出问题。各批发市场要健全消防领导组织,确定专人从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配齐各类消防器材,保证充足的消防水源,严格电源、火源管理。各板材加工企业要提高厂房耐火等级,留足防火间距,配齐消防设施器材,各有关街道、村(居),要按照规定配齐消防摩托车和消防泵,随时做好预防和扑救火灾的准备。通过治理,使全区的批发市场和板材加工企业消防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从近期全国发生的几起特大火灾事故来看,公民消防意识淡薄,自防自救技能薄弱是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重要原因。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和火场逃生常识,切实提高批发市场和板厂从业人员的消防技能,督促他们自觉地做好各项消防安全工作。

4、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公安、财政、建设、规划、安监、物价、供电、工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实施工作,各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治理领导机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具体靠上抓落实,并及时将治理情况上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确保治理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

第9篇:安全经费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技术创新;调查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在经济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迈进了新的发展时期。不但工程日新月异、材料种类繁杂,施工工艺也频繁更新、日臻成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而现代化建筑除了质量安全,对美观性、经济性、节能环保等也尤为重视,以至于施工管理更为复杂。施工管理水平涉及质量、安全、工期、成本诸多方面,极为重要,但由于管理困难,需要积极树立创新意识,对其技术加以改进。

一、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市场管理不完善

现如今,有一种现象普遍在建筑行业当中存在,就是过分注重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而忽视了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问题。建筑施工由于最低价中标与包干价工程的原因,又受主管部门质量的监督与控制,因此在安全资金的投入就显得不充分,有的甚至没有安全资金的投入。建筑公司在中标后,往往采用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违法分包、转包的方式承包出去,所以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资金就受到了限制。由于建筑企业为了能够中标不惜将价格压低,价格低是在成本上压低了经费的支出,安全经费就被压缩了,甚至完全没有安全经费。因此,对安全施工设备、器材以及宣传资料等的购置经费就减少甚至完全没有,造成了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企业在对生产施工管理的安全问题上,通常也制定了自己的安全操作规程与规则制度,但对于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由于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造成了施工现场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敷衍了事。尤其是挂靠与转包工程,由于建设单位疏于管理,造成了安全管理部门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对于安全隐患以及违章作业疏于管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也是流于形式,造成了施工管理混乱的局面。

3、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

受安全管理经费不足的影响,由于安全管理培训做得不到位,导致安全意识薄弱,对重大危险源的认识不清,最终造成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以及企业的巨大损失。根据对历年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触电、坍塌、坠落以及机械伤害这个方面的事故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企业没有对重大危险源排查,没有开展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是造成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1、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就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完善施工管理制度,要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注重集体性建设,提高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只有所有员工都朝着一个目标不懈的努力,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和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2、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与文化素质

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与文化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为了使施工人员充分意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结合考虑施工人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以及业务素质等方面。从提高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操作水平、安全生产水平着手,进而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确保权、责、利分明,保证工程项目如期安全保质的完成。

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所有参与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安全隐患的管理和排查,坚持预防为主的主要思想。有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安全生产,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对机械设备要定期检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要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要积极的启动应急方案,降低伤害和损失。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要保证各项消防、安全设备的完善,要设立防护栏、搭设安全防护网、设置安全文明施工标志,按照安全生产施工操作规程的标准进行施工。

三、实例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

1、施工准备阶段

1.1 调查设计。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而设计工作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数据和勘测资料上的。因此,在提前调查勘测中,为保证采集到高精度的信息,应改变陈旧的测试方法,引进现代化勘测技术。如运用GPS、GRS技术等,不但能够提高效率,而且获取的数据更准确。

设计人员也应改变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改用计算机计算,并建立专业系统对所采集信息加以分析研究。三维模型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可更加形象地分析现场状况,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失误率。若经济技术条件允许,可采用智能化技术,建立虚拟仿真系统。施工人员可在此系统内模仿实际操作,明确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然后做好防范工作,以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出现问题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1.2 明确责任。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负有全面的责任。其职责是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要在充分理解业主及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要求准确地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施。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应解决和参与控制、管理的范围。

1.3 树立科学的HSE管理理念

HSE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管理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它对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HSE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施工项目HSE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HSE管理理念,并且在HSE管理工作中自觉地做好各项工作,使HSE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领导可以采取在企业内进行HSE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召开HSE管理工作重要性的专题会议或者进行一些与施工项目HSE管理相关的活动。使建筑施工企业中每一个管理人员都树立起科学的HSE管理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贯穿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2、施工阶段

2.1 加强监理力度。监理单位在施工中起监督、检查作用,同样发挥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当施工人员有违规、错误操作,或某方面管理不合理时,监理单位发现后会予以及时纠正,以将损失降至最低。目前很多工程中,都是监理人员亲自到现场监督指导,很难掌握各个部门的细节。而实施在线监测系统后,监理人员无需到现场,只需在办公室点动鼠标,便可实际掌握各个细节质量状况,从而全面把握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2.2 加强质量管理。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料质量、施工操作水平、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位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位工程施工时,应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对待,制定好处理方案,返工重做直至达到合格工程。

3、竣工阶段

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应该及时总结,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及时对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对项目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写出个人的心得体会,以吸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了较先进的突破和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为今后作为企业标准、施工工序编写作好准备。

结束语

我国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获得了较大进步,然而在宏观层面仍然存在较多不足问题,尤其是伴随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与加剧,我们唯有在施工管理实践进程中持续创新,不断探索现代化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创新思路和适应性管理模式,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管理机制创新,坚持技术手段的创新,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管理的始终,才能确保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磊,钱艳均.关于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方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0(2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