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范文

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

第1篇: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高校;环境管理;废弃物;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32-0071-03

收稿日期:2013-10-06

作者简介:吴春芳(1964- ),女,江苏溧阳人,江苏理工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品质部经理,助理研究员。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格局和规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迈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应当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且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在此背景下,应用技术型大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本科高校1114所,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有700多所,在校生近千万人,占本科院校总数的近70%。这些应用技术型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重任,但广大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包括餐厨废弃物、实验室废弃物、办公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的数量同样是惊人的。2012年,中央提出全社会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深入贯彻这一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大力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师生员工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自觉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行为,努力形成“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校园文化风尚。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技术型高校对自身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制定好相应的校园环境规划并进行环境管理,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履行高校社会责任的需要。

二、节约型校园管理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校园的环境规划和管理问题。相对于学校校园面临的校内外治安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等,校园环境规划和管理问题往往被高校管理层所忽视。大部分学校所采用的校园环境管理方式是将校园内的环境规划和废弃物处理处置交由后勤服务部门处理,对如何处理和处理的效果关心较少。当前,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校园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已逐步从自办后勤服务向后勤服务社会化转变,正逐步引入ISO9000系列的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系列的环境管理体系对校园环境进行管理[1]。二是废弃物的处理处置问题。各校由于学科和专业门类不同,所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其中,餐厨废弃物、办公废弃物是各类学校面临的共性废弃物。尽管各校均在采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方式进行废弃物的减量化,但是在后续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做得不够。对于化学类、材料类等学科和专业所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往往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运出校园就算处理处置完毕,存有一定隐患和危害。三是大学管理中的环保和资源意识问题。高等教育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之间往往是矛盾的,而且往往不是单个高校自身能够解决的。以考试用纸的浪费问题为例,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是否需要用纸质考试,各高校均在探索,收效甚微。原因在于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就是出卷考试,而且需要将学生考试卷保存到学生毕业后一年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高校的评估中将此看得很重要,机考和网络考试在许多高校难以实行。

三、节约型校园环境管理的特殊性

尽管各应用技术型高校对校园环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所差异,但是渴望校园整洁美丽是相同的,所采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手段也是类似的。在应用技术型高校环境管理上,引入ISO14000系列的环境管理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做法。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是由ISO/TC207(国际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的一个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目的是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学校等)实施正确的环境行为[2]。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不仅适用于制造业和加工业,而且适用于包括应用技术型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在内的服务业。

对应用技术型高校而言,校园内的环境质量管理主要由后勤服务部门负责,主要原因在于生活后勤服务过程等所产生的废弃物是学校废弃物的主要产生源,同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是后勤服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对照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应用技术型高校后勤服务过程中应该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后勤服务的环境方针、后勤服务的环境规划(策划)、环境方针和规划的实施与运行、生活后勤服务和条件后勤服务中的环境检查与纠正措施、环境管理评审等。这五个方面在逻辑上连贯一致、步骤上相辅相承,共同保证了应用技术型高校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和实施,并持续改进,呈现螺旋上升之势。

应用技术型高校育人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后勤服务部门在制定环境管理方针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制定环境质量管理的指导原则和实施宗旨时,除了要得到后勤服务部门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认可外,还必须得到学校最高管理部门(校务会或党委会)的承诺和认可,成为师生的共识;二是环境管理的重点领域,不仅包括后勤服务企业本身,还包括校园内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三是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现,不仅依靠后勤服务企业员工,更应该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应用技术型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在确定贯彻落实企业的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师生工作学习时间的特殊性,然后确定实施方法和操作规程,确保重大的环境因素处于受控状态。同时,为保证体系的适用和有效,应建立监督、检测和纠正机制。应用技术型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在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中,更应该将师生的反映和满意度作为促进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提高的依据。

四、节约型校园建设中废弃物处理处置对策

(一)餐厨废弃物

餐厨废弃物是校园内产生量最大的废弃物种类之一,对其减量化是处理处置的第一要务。除了进行有效宣传,开展类似“光盘行动”的活动外,后勤服务部门必须在饭菜质量上多下功夫,让师生买之则吃之。其次是对餐厨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问题。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已经普遍推行,一个校园内从事餐饮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众多,如何保证所有经营者均能够按照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处理处置好餐厨废弃物,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办公废弃物

高校办公废弃物数量最多的是各类废纸和电子废弃物。对于各类废纸的处理处置,最有效的办法是由后勤服务部门进行分类收集,然后交给相关机构进行资源化利用。容易被忽视的是,各类办公用电器及其配件,一般的做法是集中存放和集中报废。这里的集中报废仅仅是一个报废手续,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事实上,单个的废旧办公用电器及其配件并不属于危险废弃物,但是一旦集中存放并集中处置时,必须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应用技术型高校集中报废的电脑、电池、打印机和油墨等,必须按照有关环境保护规定交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处理。一个可借鉴的案例是,江苏省常州市政府,考虑到政府用办公电器的危险废物属性和保密性,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规定相关设备报废时必须交由环保部定点拆解回收企业进行处理处置,否则不得使用财政经费购买新的办公用电器。

(三)实验室废弃物

应用技术型高校各类实验室均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纸质废弃物、机电类废弃物、化工类废弃物等。纸质废弃物和机电类废弃物可以参照办公废弃物进行处理,化工类废弃物必须按照有关危险废弃物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置。一是对于化学化工和材料类实验室的各类废液的处理处置,必须遵循分类收集、源头处置与集中处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严禁将实验室废液排入生活污水或雨水系统。对于没有条件将实验室废液接入工业污水处理管网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应该建设独立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二是对于实验室废气的处理处置,必须遵循源头处置和达标排放的原则。三是对于各类试剂的包装容器、报废的化学试剂、易燃易爆剧毒类化学品的管理,各应用技术型高校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各类试剂的包装容器进入生活垃圾箱、报废的化学试剂随意处置和易燃易爆剧毒类化学品管理不善等现象普遍存在,对此高校环境管理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吴春芳.ISO质量管理体系与应用技术型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2(18):54-55.

[2]祖赤,文建林,赵红艳.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中的建立及实施[J].湖南林业科技,2005(2):76-77.

Discussion on Conservation-oriented Campus Management of Applied Technology-typ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yclic Economy

WU Chun-fang

(Logistics Service Head Corporation, Jiangsu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China)

第2篇: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维护;管理;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TP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780-02

信息时代,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实验室。现今大多数院校为满足教学,都不同程度地配置了多间计算机机房,每个机房计算机都很多,近年来,由于职业院校不断扩大招生,作为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利用率迅速增加,上机需求量也不断攀升,为此计算机实验室机器的使用频繁也随之增高,并且上机人员需求日益多样化。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实验环境必须可供上百名学生同时操作。第二,具有网络综合布线平台。第三,实现远程网络教学。

以上情况无疑给实验室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如:实验室经常不同程度出现软、硬件损坏或其他故障。为此,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有效的避免和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更显重要。笔者总结多年的管理实践做以下思考。

1职业院校计算机环境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电脑在使用过程中,环境对其正常运行和使用有很大影响。如果环境不符合电脑技术设备的信息记录介质以及环境条件参数范围的规定要求,那么电脑性能就会不同程度的降低,随之使用寿命也会相对缩短。其中不可忽视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职业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在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1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管理

1)适合的温度。温度过高会使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导致半导体材料老化,当环境温度超过26℃时,内存中数据可能丢失也可能出现逻辑运算、算术运算错误,甚至磁盘上数据丢失。一般要求室温控制在开机时18~24℃,停机时0~40℃。

2)避免灰尘。计算机实验室一般要使用空调,环境比较干燥,极易引起静电的产生。主机和显示器中的静电会吸附灰尘,空气中的灰尘在计算机内部不断的积累会损害电脑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如电路板老化和损坏。如果磁盘、磁头上尘土多,还会造成计算机读写错误。

3)光线、湿度适宜:显示器长期受强光照射或环境潮湿容易加速显像管老化。因此计算机不要长期放置在强光或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以免损害机器。

1.1.2计算机软件损坏的原因及对策

计算机机实验室的系统软件维护是比较艰难的工作,尤其是操作系统维护则更为困难,一方面,上机的学生大多是初学者,常常会出现错误操作导致的计算机系统崩溃或病毒感染;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不够严格,学生将个人文件不经允许存储在计算机硬盘或服务器内,或者下载感染病毒的文件放置在计算机内,致使系统运行速度低或瘫痪。造成机器无法使用而影响教学。目前一般职业院校的在校生数量都比较多,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为避免上述问题,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班次的教学任务需要,每台计算机都应该安装多种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由于安装一台计算机系统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要多方式多渠道加强软件保护管理。以下是两项行之非常有效的办法。

1)设置系统保护。可以使用还原软件来对硬盘数据实行保护。

2)控制网络使用。管理网络时使用服务器来控制网络连接,从而避免插拔网线使水晶头断裂。

另外避免CPU占用率增高或100%。如若玩大型游戏或打开很多程序,CPU占用率会增高或100%,CPU假如过热也有自动断电关机的功能,不会损坏硬件,但有可能损坏软件。CPU过热一般是以下原因所致:

1)病毒木马造成。大量的蠕虫病毒在系统内部迅速复制,造成CPU占用率居高不下。可使用最新的杀毒软件在DOS形式下杀毒,并常常更新和升级防火墙可解决此问题。

2)打开的网页过多,可造成短时间CPU占用率高。

3)看视频时因为硬盘读写慢,网速慢,也可引起CPU占用率高。4)玩大型游戏时,也可引起CPU占用率高。

5)有时自启动项过多(其中包括与系统不兼容的程序),引起响应慢引起CPU占用率高。

6)使用多款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打开杀毒软件的监控功能,也可引起CPU占用率高。因为新版的KV,金山,瑞星都加入了对网页、插件、邮件的随机监控功能,这样增大了系统的负担,可关闭该监控功能解决该问题。

7)驱动没有经过认证:大量测试版的驱动在网上泛滥,这是造成难以发现故障的原因。建议安装经过微软认证的或者官方的正版驱动程序。

1.2硬件损坏的原因及对策

计算机主要由主板、CPU、内存、显卡等组成,硬件维护应在这些部分加强管理。

1)主板。主板是计算机内各部件的载体,它直接决定着系统的稳定性。如果主板出现故障,计算机将无法正常运行。

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主板电容故障。电容爆浆导致的计算机无规律反复重启动。其次是主板的内存插槽故障。立式机箱内存插槽都横在主板上,很容易松动,如果经常插拔内存卡还会使内存插槽接触不良,出现上述情况,则需要更换主板或把内存插槽拆下来重换。再次,主板背面接口也容易损坏,需要经常检查。

2) CPU。CPU长期工作在高温下会烧毁,所以要经常清理机箱内部灰尘。检查CPU风扇散热情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更换安装高质量,转速快的风扇。

3)内存。机房里经常会遇到内存卡接触不良的问题,一般会引起机器系统报警或黑屏,但黑屏有时也可能是显卡问题。主板上内存插槽接触不良内存条金手指被氧化,可用橡皮擦一下金手指。

4)显卡。开机状态下显卡和显示器连接线如受到牵拉会使显卡从插槽里面脱落,很容易烧毁显卡,所以要叮嘱上机人员不要随意牵拉连线,有问题及时与管理员取得联系。

2职业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维护管理建议

2.1环境管理制度化

计算机硬件是精密的电子设备,对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及电源稳定性都较为敏感。近几年,由于职业学院招生急剧扩大,计算机实验室利用率非常高,灰尘容易侵入而产生静电。所以有效地防尘、适当控制湿度(30%~80%)、温度(10℃~25℃)都是不能忽视的环境要素。此外还应注意环境安全管理,定期进行线路检查,做好防火,防盗工作,离开时切断电源并上锁。实践证明:建立健全计算机实验室环境管理制度,并监督使之落到实处是环境管理工作最有效的办法。

所谓制度化管理是强调规章制度健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实验室管理要坚持制度创新,多元发展、更加开放、灵活的管理新思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合理利用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制度化管理最大好处有以下几点:一是可将制度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并逐渐形成统一的体系;二是能够发挥整体优势,计算机资源更好的优化利用;三是制定了资源公平合理分配的平台;四是操作有据可依,使用流程顺畅。

2.2软、硬件管理科学化

计算机软件维护一般可使用硬件还原卡,使计算机重启时系统恢复到使用前状态。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预防病毒危害。在日常维护中应定期打开机箱检查接线、插口等有无松动。内存条、显示卡等可用橡皮擦擦净,可以解决接触不良等一些常见故障;监督上机人员正常关机,关闭显示器,这样可以避免打开总电源时,瞬间产生的电流对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的冲击;拆装硬盘时要避免振动以防损坏硬盘;维修时要可先用手触摸大的金属外壳或洗手并擦干来释放人体静电,以免静电烧坏主板及设备接口。严禁带电拆卸计算机。科学管理软硬件。

合理配置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即管理的科学化。职业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手段,遵循软、硬件规律,使系统内形成最佳配置,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职业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科学化就是以基本规律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建立起管理决策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过程监控系统,进而实现对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

2.3统筹管理规范化

统筹安排好各类班次的教学是计算机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了解本学期上机实验的班级的专业和人数以及课程内容等,然后根据其课程设置、设备数量等安排上机实验的时间和地点,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协调满足各类教学任务需求。每学期做出一份规范管理计划书并落到实处。

统筹管理规范化是科学化管理的保障,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条件。统筹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管理水平的整体状况。尤其在当今信息社会时代,职业院校发展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统筹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因此,职业院校必须积极推进统筹管理规范化进程。首先,必须注重改进环境,创建规范化办公设备,为实现统筹管理规范化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其次,必须注重采用计算机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信息及时地进行收集、传递、加工、贮存、维护和使用,从而实现日常统筹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整体优化学校的计算机资源,真正实现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实时性、可靠性、综合性,确保工作协调、高效地运转。

综上所述,计算机实验室维护管理是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更新管理观念,坚持制度创新,实施规范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现代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实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第3篇: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创新

1引言

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十分繁琐。从实验室试剂的管理、玻璃仪器的管理、安全环境的管理和三废的管理规范化与创新性4个角度着手,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创新策略研究,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全面发挥有机化学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1]。

2有机化学实验室试剂的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中试验试剂有着多种多样的品种,大部分有着易腐蚀、易燃、易爆等特征,倘若对这些试剂使用管理不当,不仅仅会对教学有序开展构成不良影响,还会引发中毒、火灾等一系列安全事故,对人身、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务必要对试剂开展科学规范的管理。现阶段,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一些试剂的摆放、种类及数量等往往通过实验教师的记忆,经常使得各学期重复制定采购计划,对同一试剂进行数次购买的现象屡见不鲜;又由于实验教师总是存在更换情况,使得同一试剂过多累计,同时造成资源、空间的浪费。鉴于此,有必要构建试剂分类存放制度,开展好有机化学实验室试剂管理,对实现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2]。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试剂管理:(1)所有试剂均应当配有清楚明确的标签,合格密封,对危险品试剂予以特别标志。(2)于低温干燥通风环境下对易燃、易爆试剂进行储存,严禁烟火。(3)针对易变质、易挥发、易氧化的试剂实施密封对策,尽可能缩减试剂库存量,对试剂申领数量进行控制,必须进行及时预定,确保正常使用。(4)将常规、无机盐类固体储存于试剂柜中,明确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开、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分开,切忌混于一起存放,以防止形成反应。

3有机化学实验室玻璃仪器的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类消耗型的实验,大部分器材均为玻璃材质。一些学生初次接触实验课,操作不流利,再加上玻璃仪器极易破碎,现阶段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实验仪器摆放十分混乱,就好比玻璃仪器、铁质物件、橡胶皮管等放置在一起,圆底玻璃仪器肆意放置等,极易造成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损失[3]。部分不常用、较昂贵的玻璃仪器同样储存在学生橱中,不仅占用了空间,还极易造成损坏。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玻璃仪器管理:(1)常规玻璃仪器管理。对实验室常规玻璃仪器进行科学使用,开展量化管理,有效减少玻璃仪器破损情况发生。为了提升学生责任心,可考虑推行学生管理责任制,即将实验室一些常规玻璃仪器,好比烧杯、三角杯、量筒等分发给学生,由他们自行管理,每次实验完毕后开展自我检查、组长检查及教师监督及学期末的清点。(2)不常用、较昂贵玻璃仪器管理。部分昂贵的玻璃仪器在一个学期中通常只会使用到几次,好比克式蒸馏头、空气冷凝管等,不可将它们长时间储存于学生橱中,应当对它们开展规范化管理,标号编组,并由实验教师单独存放,需要使用到时在发放给学生。(3)实验室自制玻璃仪器管理。有机化学实验室部分玻璃仪器要求自制,好比一些玻璃连接管、安全瓶等。该部分玻璃仪器制作起来极为麻烦,因此同样应当标号编组,单独存放。

4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环境的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是广大师生进行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了工作、学习的有序进行,务必要做好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工作[4]。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试剂、药品及玻璃仪器等物品,极易发生毒害、爆炸等安全事故。要想实验室不出现混乱场面,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务必要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1)制定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守则,强化安全防范对此,就好比配备急救药箱、灭火器械等。(2)营造良好的有机化学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内空气清洁卫生,配备抽风装置、通风窗等。(3)尽可能保证实验室不会对室外、水源形成污染,采取科学规范的“三废”处理对策,对有机废液、固体废弃物及无机废液进行分类收集,并定时予以统一处理。(4)推行环境卫生值日制度,每次实验完毕后要求值日人员开展实验室环境卫生打扫工作,值日人员务必要确保公用仪器、试剂、实验台面、水槽等清洁卫生。

5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的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指的是实验期间对应产生的废弃、废渣、废液。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三废”情况十分严重,如果不开展处理直接排放,势必会对室外、水源形成严重污染[5]。鉴于此,应当强化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管理:(1)针对有机溶剂废液性质,对其进行尽量的回收利用。(2)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对试剂用量进行控制,最大限量缩减“三废”产生量,缩减污染。(3)结合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特征,对它们开展分类收集、存放及统一处理。

6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现阶段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自从实验室试剂的管理、玻璃仪器的管理、安全环境的管理和三废的管理规范化与创新性4个角度着手,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创新,积极促进教学有序开展。

作者:石岩 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舒燕,王晓丹,史春越,盛永刚,孔祥文.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浅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2):82-83.

[2]杨捷,柴文.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初探[J].2009,(3):215-216.

[3]杜秀芳,刘伟娜,张梅兰.适应教学改革加强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实验室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6):1120-1121.

第4篇: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 环境监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chemical analysis, have monitoring object composi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lex wide range, random change is big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so want to us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alysis of the data to describe these samples, there must be a good environment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premise. Based on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alysi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onitoring data;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监测的质量是各级环境监测站的生命,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从布点、采样、样品贮运到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审核及监测报告发出等监测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受控和可追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从而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执法和政府决策提供坚实而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要求

实验室应由具有丰富环境监测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管理工作。从事监测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须经过环境监测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应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培训,以便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环境监测过程中应有专业的仪器设备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应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能进行专业的维修,设备管理员应经常参加各种仪器设备培训班,会操作各种仪器。除此,还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二、现场监测工作中的样品采集、现场参数测试

环境监测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严格规范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要求。在采样前必须详细调查监测区的污染源情况、工业布局、人口密度、水文、气象、地质、地貌等情况,然后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布设采样点并进行采样,按照采样规范采集现场平行样和密码样。

采集样品的容器必须按照项目进行分装。

气体样品按照项目的要求,可用吸收瓶、活性炭管、气袋、注射器、滤膜等。

水样的分装比较复杂,根据项目分装的要求大致可归纳为表1。

表1 水样品分装及保存要求

采集的样品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如不能立即分析,应按照样品的保存方法进行保存。

三、实验室分析

要求实验室必须有清洁、安静的环境,水、电、安全设施齐全,有监测必需的基本仪器、设备,如制备纯水的装置、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

等,各种玻璃量器和器皿,各种规格的化学试剂、标准物质等。各种量器、仪器等应按照规定定期校准、维修。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转。

(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一般通过分析和应用某种质量控制图或其它方法来控制分析质量。目前常用的两种控制图为均数控制图和回收率控制图。

①均数控制图

编制均数控制图的方法是: 控制样品的浓度和组成尽量与环境样品相似,用同一方法在短时间内多次( 至少20 次) 测定某一控制样品,如每天做平行样品1 次,计算这些结果的平均值(),总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从而计算上、下控制限,上、下警告限。

中心线( CL) =

上控制限( UCL) =+ 3S,下控制限( LCL)=-3S

上辅助限( UAL) =+S,下辅助限( LAL)=-S

(注:n 为测定次数)

将以上结果点在纵轴上,并画与横轴平行的线,得图1均数控制图,横坐标为天数。

分析日期

图1均数控制图

②回收率控制图

回收率以P表示,回收率有两种: 当用标准物质作为控制样品时:

当采用加标样品分析时:

在常规分析中,至少积累20 个回收率数据,才可绘制回收率控制图。

计算n个回收率,按下式计算平均回收率P和回收率标准偏差SP:

再按下式求出上、下控制限,上、下警告限,上、下辅助限:

UCL=+3SPUWL= + 2SPUAL=+SP

LCL=-3SPLWL=-2SPLAL=-SP

样品序号

图2 均数控制图

一旦发现某种偶然的异常现象,随即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2)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检查各实验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找出误差来源,提高监测水平,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实验室质量考核和实验室误差测验。

①实验室质量考核

应使用统一的分析方法, 首先应从国家( 或部门) 规定的“标准方法”之中选定。需选用“标准方法”以外的其它分析方法时,必须用该法与相应“标准方法”对几份样品进行比较实验,按规定制定无显著性差异后,方可选用。具体考核内容是: 分析标准样品或统一样品; 测定空白平行,检查检测下限; 测定标

准系列,检查相关系数和计算回归方程,进行截距检验等。

通过质量考核,最后由负责单位综合各实验室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作出评价予以公布。各实验室可以从中发现所存在问题并及时纠正。

②实验室误差测验

在实验室间起支配作用的误差常为系统误差。为检查实验室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它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对分析结果的可比性是否有显著影响,可不定期地对实验室进行误差测验,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四、结束语

第5篇: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范文

    外延实验室的业务是对环保局在环境管理中某一特定的整体项目以合同形式提供服务,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状况和数据的真实准确情况必然影响到环保局的工作成效,因此,环保局有必要将现行有效的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延伸(移植)到外延实验室,对其业务开展全过程和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状况实施严格管理和控制。

    1.1外延实验室的资质管理

    根据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只有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才能够从事相关的监测业务。因此,地区级及以下的环保局对具有特殊性的外延实验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资质管理:第一、在采购服务的招标文件中提出服务资质要求及开展资格后审活动,设置入场门槛。一般的准入条件包括监测机构应具备实验室资质认定(CMA)资格或国家环保部颁发的运营资质证,有相应的项目检测能力或运营维护能力(设备厂家售后服务的授权、运营业绩等)和有足够的服务响应能力(保证样品的运输和分析时间符合要求、有故障应急处理能力等)。在招标活动中,环保局还可以对中标的监测机构开展资格后审活动,保证只有具备良好服务能力的社会机构才能参与环境监测活动。第二、以合同的形式对外延实验室的服务内容和业务资格进行规管。环保局可以在服务合同中对外延实验室服务项目的业务范围、监测能力、项目实施要求和运营服务内容作详细规定,形成服务合同的条款。合同的签订及条款的细化,保障环保局对外延实验室提供环境监测服务(履约行为)的过程监管可以做到有法可依。第三,实施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质量评级管理,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环保局可以对辖区内开展监测业务的外延实验室进行服务质量评级管理,对无法完成监测业务或提供的服务质量低劣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降低信用评级,甚至淘汰出环境监测市场等行政处分。

    1.2外延实验室的技术管理

    通常情况下,环保局可委托监测站对各外延实验室开展业务的整体项目制定出技术要求,包括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与评价标准、监测点位、监测频次与周期、维护的频次和效果、数据审核与质控要求、结果报告的编制等内容,并于服务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各外延实验室也必须根据服务合同的内容及技术要求,制定监测方案或运营维护方案,经环保局审核确认后才执行。在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各外延实验室不能随意变更各技术参数。环保局也可委托环境保护监测站按照技术要求对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过程监督管理,对发生的技术偏离展开论证、纠正,使他们能够切实当好专项“环境保护监测站”角色。

    1.3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质量考核评价

    监测数据的质量是开放监测市场并购建外延实验室,实现监测站技术转型的关键。外延实验室在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并严格执行,接受环保局的质量检查或考核评价。它们必须分阶段向环保局提交质量保证措施的完成情况报告。环保局通过标样考核、实样比对等质控手段,结合日常监测过程中现场监督评价、数据审核、资料汇总等多项要素对外延实验室的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它们的监测数据质量和服务质量。此外,环保局还可以结合各阶段的考核评价结果对服务合同的金额进行分期支付或扣发处罚,促进外延实验室提高服务质量。

第6篇: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污染场地,测试技术

前言:污染场地的产生

由于历史上缺乏必要的城市规划,我国有很多工业企业位于城市中心区内,一方面导致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制约了城市发展;一方面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导致土地资源紧缺,许多城市开始将主城区的工业企业迁移出城,产生大量存在环境风险的场地。[1]

然而,受环境意识所限,一些退役的工业用地并没有纳入相应管理程序或经简单处置就进行土地用途变更,存在着较大的环境安全隐患。2004年4月,北京五号线地铁工程宋家庄附近掘出含六六粉、滴滴涕的污泥1万多吨,后查明此地原是北京农药厂原址[2]。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正急速扩张,这些工业场地搬迁后如不能有效的管理,其再利用就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1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内容

结合实践,我们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1场地环境调查

场地环境调查,即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一般可以包括三个阶段。[3]

第一阶段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场地环境调查活动可以结束。若第一阶段的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则需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确定污染种类、程度和范围。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采样与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的结果表明,场地的环境状况能够接受,则场地环境调查活动可以结束。若第二阶段调查确认污染事实,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污染修复时,则要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满足风险评估和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过程所需参数。

1.2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即评估场地污染土壤和浅层地下水通过不同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概率。[4]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首先是根据场地环境调查和场地规划来确定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可能的敏感受体。在此基础上进行暴露评估和毒性评估,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风险值是否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未超过可接受风险,则结束风险评估工作;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则计算关注污染物基于致癌风险的修复限值和/或基于非致癌风险的修复限值。

1.3污染场地土壤修复

首先根据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预修复目标,继而结合场地的特征条件,从成本、资源、时间等方面,分析备选技术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和环境可接受性,确定最佳修复技术。然后通过可行性试验确定修复技术工艺参数,制定修复技术方案,对场地进行修复。

2 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实践和现实困难

2.1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实践

自上世纪90年代,来华投资的企业大多都采用美国的场地环境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对其购入的企业或土地进行场地环境调查与评价,以识别场地环境状况,规避污染责任。

环境保护部于2004年6月1日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 号),要求关闭或破产企业在结束原有生产经营活动,改变原土地使用性质时,必须对原址土地进行调查监测,报环保部门审查,并制定土壤功能修复实施方案。对于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外迁工业区域,要对施工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清理工作计划和土壤功能恢复实施方案,尽快消除土壤环境污染。

此后,各地也根据污染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管理和土壤修复的需要,分别制定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法规和配套技术标准。[5]

在各级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环境咨询公司等多方的联合推动下,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辽宁等城市进行了化工、农药、焦化厂等场地的调查评估和修复工作。

2.2 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现实困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场地管理工作始终缺乏规范的调查和评价标准。上世纪90年代初,由国外的环境咨询公司主导的工业场地管理,主要参考国外的标准体系,如荷兰、美国和加拿大等;我国可参照的有关标准有1995年颁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1995),1993年颁布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2004年颁布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等。我国的这些标准有的已经严重滞后于实践,有的不是专门针对污染场地,使我国目前的场地环境评价和修复工作陷入被动。

对于检测方法,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国标方法,这将导致检测方法在引用和使用上的困难和结果的差异;二是某些检测方法不能满足当前场地评价的要求。

自2004年前后,国内研究院所开始配合城市规划进行场地评价工作以来,经过十多年来的实践和总结,我国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场地评价标准体系。2009年,我国的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标准陆续完成,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这些标准包括《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3 实验室测试技术在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各阶段的不同需求,污染场地环境监测分为场地环境调查监测,场地治理修复监测、工程验收监测及场地回顾性评估监测等。[6]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应在确定需要监测的场地后,针对场地环境管理某一阶段的需求,制定监测计划,并根据监测计划,实施样品的采集和样品的分析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后,编制监测报告。

可见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各阶段都需要分析数据的支持。缺乏准确有效的分析数据,就将无法获得场地真实的污染状况,风险评估和场地修复也将无从谈起或毫无意义。因此实验室测试在场地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文提到在场地管理的实践中,我国当前某些检测方法不能满足当前场地评价要求。而先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经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现实困难。笔者根据在第三方检测机构多年的经验,将从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污染场地环境检测的主要内容。

3.1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中实验室测试技术应用

对于未知污染类型的场地,通常可通过测试以下污染物初步判断污染类型。

(1) Heavy Metal:重金属

(2) TPH: 石油烃

(3) VOC: 挥发性有机物

(4) SVOC:半挥发性有机物(含PAH 多环芳烃)

(5) OCP: 有机氯农药

(6) OPP: 有机磷农药

(7) PCB: 多氯联苯

第7篇: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范文

    制约监测管理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测的基础工作被忽视,这其中主要指科技水平低,技术能力储备不够,高端人才的缺失,落后的监测手段。而且,基本没有能够面对环境污染方面的应急检测的仪器,大部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在技术上落后,在数量上匮乏,使用频率太高导致故障率也高。检测的能力不够,由于历史或者地域的原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导致监测能力建设在区域间的差异也非常大。大部分三级监测站的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工作经费没有保障,而部分二级站的建设离国家的标准也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保证监测质量的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很多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某些从业人员对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缺乏信心,对市场竞争这个理念理解不清。国家对于环境监测方面的经费投入不够,比如:人事经费,机器设备的维修及更新,技术研究费用,办公等日常行政经费不足。

    2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加强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

    首先应当正确执行国家的规范手段和技术标准,积极努力达到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引进科学的监测手段,同时注意和控制成本,降低不必要的浪费,使质量管理的水平和效益相协调。其次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与职业相匹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基本的技能,思想上贯彻职业操守,保证工作质量。第三监测站在发展的规划上要注意中远期的发展,实现质量的方针和目标,在全站推行全面的管理手段,明确总的目标和每个职员的职责。

    2.2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想要质量得到保证,根本问题就是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第一,改革每一个监测领域管理制度,开始重视每一类制度在实际实施情况下的监督,当前制度平衡的情况应当改变,特别是在检测和质量领域范围,尤其是要弥补某些新兴领域上的空白。第二,明确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各司其责,制定确定的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等,加强部门规章,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改变目前杂乱无章的现状。建立监测,考核,巡检等工作监督制度,逐步地完善制度化建设。第三,重视对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模式的建设,尤其是要让管理理念深入人心,让管理人员熟悉和重视,将这个模式从室内量的控制发展到所有相关的管理环节,甚至扩大到整个监测站。

    2.3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四级环境监测站,经过每个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对大部分环境污染因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检测能力,加强了环境监测的软硬件能力,在以后环境的管理环节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的无序,系统的结构框架不合理,规划布局的缺失以及建设监测网络的技术滞后等种种原因的影响,监测站依然没有全面发挥其真正全面的运行功能,因为组织和整合的不合理,所以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监测网络,无法满足目前我国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3]所以,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上应该走“统一归口管理和指导,系统分类规划和设计,法规制度配套完善,职责任务上下厘清,合理配置社会监测资源,运行稳定高效”的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让环境监测网络得到进一步提高。

    2.4加大实验室投入,提高检测数据的可信水平

    因为分析环境监测主要是靠微量分析,所以检测的数据与实验室的环境有重要的联系。同样的,在提高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更要注意实验室其他软件设施的管理,这就要求,实验室不仅要干净整洁,还要布局合理、规范,室内外温差,光线强度等自然环境也要尽量符合检测的要求。[4]

第8篇: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特点;措施

前言:

环境监测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对于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的执法工作,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法律的保护下,环境监测具有强制性。无论是评定污染性还是处理一切与污染有关的源头、事故等等,其工作都是代表法律的强制性活动。第二,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监测结果依法公正公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第三,环境监测拥有社会服务性,从属于社会公益事业。要加强环境管理,首先要从监测数据出发,其次才能进行管理方法的科学研究,进而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环境监测是人类预防污染,保护生存环境,进行持续经济建设的有效手段。

一、环境监测的特点

1.是监测的综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2)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气体、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状况;(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需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阐明数据的内涵。

2.是监测的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周期越长,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而且一旦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得到确认,必须长期坚持监测。

3.是监测的追踪性:监测全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相互联系的整体,任何一步的差错都将影响最终数据的质量。特别在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在同一时间内由多个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时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统一授控状态工作作业。

二 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不足。

1. 重视程度不够

在部分地方监测站中,工作人员往往将精力主要用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而没有提起对室外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从人员任用上来讲,环境监测站使用的是有相关证件的技能人员,在工作中使用化验分析仪器进行环境质量分析,在实验室内控制质量一般采取平行双样和加标回收等途径,从工作人员却经常把有代表性的检测信息遗忘,诸如选取监测目标、采样保存以及运输等等主要在室外进行的工作质量不能被有效管理起来。

2. 室内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监测站配套工作条件不甚理想,用于监测的工作的房间十分有限,硬件设备也较为陈旧,甚至是用于基础工作的仪器都不能完整配备。基于这样的实验工作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也让人堪忧。而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这些监测站主要是自行支付运行费用,而没有得到过多的资金援助,在日常工作上已经显得非常吃力。第二,监测站的上级单位环保局对于环境监测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上没有过多的支持。

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

随着现代社会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也不断进步和拓展。国家环保局早期制定的监测质量管理内容与职责要求,虽然在质量控制系统规范化工作中有一定成效,但是,早期的制度规章在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监测技术方面,仍无法满足质量系统要求。各地监测站制定的管理规定如:人员技能要求持证上岗规定、外部工作管理制度、监测站工作环境要求规则等均须在原来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加强。

三 增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体系文件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保障。要依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以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个监测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建立起符合本单位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自我评价、自我监督机制,经常性地利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不断发现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再通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加大监测站的管理与投入力度

针对监测站环境差、设备落后、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其投入力度,确保有足够资金更新与改造落后设备,增加监测用房,保证监测用房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建立一个安静、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监测药水严格监管,电器设备、实验室配置设备做好校验与维护工作。国家环保局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监测工作进行定期的查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供应监测站正常工作所需资金,确保监测站工作有序不间断进行。

3.制定有效的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监管,除了环保部门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工作,监督工作人员工作进度与质量外,加强监测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对质量控制起关键作用。质量控制制度需要对监测站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人员管理、奖惩规定等做详细规定,确保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监测过程制定定期检查、相互监督、结果抽查等制度。根据质量数据要求,依靠监测仪器手册、质量检测须知、作业指导手册、程序元件等对各部门进行严格的管理执行要求。同时,针对当前各监测部门制度不健全情况进行整理完善,对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空白进行填补,确立各地监测部门的评价机制,形成一项全方位的制度监管和评价系统,确保环境监测质量工作合格规范。

4.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对大型监测而言,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应分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与几个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测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它涉及到每个监测人员的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监测结果的质量。而工作质量体现在监测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活动之中,一般通过分析和应用某种质量控制图或其他方法来控制分析质量。

5.报告数据处理质量控制: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无误,建立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数据审核制度,从分析、复查到责任审核都分工负责、层层把关,做到三级审批制度,对每个环节实施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严把数据质量关,发现可疑数据或疑难问题,监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查证分析解决,做到有疑问的数据决不上报。

结语:

环境监测技术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对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对环境监测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的最后结果是对环境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做出的评价 ,进而提出污染治理的方案。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必将为更深层次的环境管理与决策部门提供服务 ,最终建立起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郑全枝.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途径[J]. 中国环境管理,2008,(3).

[2] 欧 林. 浅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J]. 经营管理者, 2010,(18).

第9篇: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1-0020-02

1 引 言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既要抓数据质量,更要抓工作质量。实践表明,环境监测的质量关系到环境管理的水平,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形势也日趋严峻,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等构成了严重威胁。环境监测领域不断扩展,监测任务日益繁重,要求监测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同时,科技进步和监测手段的现代化,给环境监测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新兴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使得环境监测、考核验证的工作凸显。加之,各种应急监测、污染事故监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菜篮子基地监测、生态监测、汽车环保年检、土壤污染状况监测、清洁生产审核监测以及“创模”指标的考核监测等等不断增多,环境监测已由过去单一的常规(例行)监测发展为常规监测与特定目的性监测、研究性监测并举的格局。因此,环境监测工作量大面广,任重道远。

2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环境监测中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好坏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也是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虽然我们严格执行了计量认证、持证上岗、质控考核、人员培训等制度,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

2.1 人员操作失误影响质量

监测人员的理论基础、技术水平、工作经验、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有差异等原因,导致监测人员操作不规范,出现偶尔失误。由于对监测技术、方法、标准和规范的理解不到位,特别是在新标准、新规范颁布初期,操作失误情况更明显一些。也存在个别监测人员不认真负责、消极应付的情况。

2.2 监测点位问题影响质量

监测点位布设的规范性、点位数量和监测频次等都直接影响数据的代表性,是监测数据能否反映该区域环境质量实际情况的关键。如监测点位方面有问题,则直接影响监测质量。

2.3 监测条件影响监测质量

(1)经过几年的排污口专项整治,扬中市大多数排污口达到规范化,但仍有个别企业的排污口尚未达标,不具备监测的条件,影响监测质量。

(2)对现场采样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多年来,质量管理的重点大多放在实验室分析环节,对采样过程关注不够。事实上,采样误差出现的机会更多,比实验室分析误差更大。因此,必须加强采样质量保证。

(3)把握好现场质控的关键,在于采样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操作技术的掌握以及对现场数据的判断。特别是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加强,企业对监测数据的关注程度亦不断提高,那么,能否做到随机、及时采样就成为一个既关乎企业利益又涉及能否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的重大问题,也是反应一个地区环境管理水平的严肃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正确对待。

2.4 监测标准、方法、样品影响质量

监测标准和方法是监测工作的依据,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因监测标准、方法之间的相互矛盾而导致监测数据的不一致。同样,标准样品的种类、数量和价格等,也是影响监测质量的因素。不断扩展的监测范围和不断完善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标准样品与之同步发展。由于标准样品种类少,不能覆盖监测项目,从而不能很好地满足质量管理工作的需求。

2.5 管理不力影响质量

尽管我们的监测质量保证和控制工作做得不错,但还有一些不足。比如,质量管理的重心一直比较集中在实验室操作的环节上,而放松了全方位、全程序的质量管理。对自动监测、精密仪器监测新领域缺乏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不足也是阻碍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因素之一。

3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措施

(1)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基本环境监测能力,确保环境监测质量。不断增强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设备的能力。我们要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不仅要把现有仪器的操作和维护建立在对其原理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而且要树立超前意识,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监测技术信息动态,不断增强我们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设备的能力,以提高科学监测水平。

(2)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加以持续改进。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能,积极开展质量保证活动,加强对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各监测站之间的信息沟通,加强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让质量意识渗透到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使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具有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认清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及各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规章、程序运行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确保监测数据可信、可靠,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