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幼儿思维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儿创新教育;计算机技术;应用
随着现代经济以及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中重要的一部分正在快速持续发展,幼儿阶段正是智力开发最快最好的时期,进行幼儿教育能够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长期以来创新都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尤其是针对幼儿智力开发阶段的创新就更加重要,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我们只有从幼儿时期抓起,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创新培养成一种习惯,才能走在时展的前沿。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技术以及在很多方面都展开了应用,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教学中,能够满足现代化课堂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幼儿在智力发展初期对于语言与文字的认识能力并不强,即使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仅仅只依靠语言和文字交流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幼儿的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具体的知识,而是激发幼儿的潜在能力,让幼儿对新事物能够产生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将生硬的图片,单调的色彩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开拓幼儿的思维能力[1]。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拓展,丰富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基础工作。比如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丰富的色彩,模拟幼儿的声音进行对话或者利用动画人物做小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创造创新型学习氛围
我们都知道,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迎合幼儿的特点进行授课,比如采用幼儿更容易接受的口吻,较为活泼的方式上课。但这种方式通常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而且教师的能力有限,怎样才能营造一个创新型的课堂氛围,将课堂内容讲解的更加生动也是一个难题。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营造这样一个创新型的课堂氛围,让幼儿能够主动与快的接受教育。比如在幼儿课堂中常常出现的故事《龟兔赛跑》,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龟兔赛跑的画面,以及赛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状况,用这种生动的画面感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之后,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龟兔赛跑中的新情节,或者设计赛跑的路线,甚至可以改变故事的结局创造一个新的故事[2]。通过这种动画般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拉近学生与故事人物的距离,使课堂变得更加的活泼。在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放松,之后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情节的设计,积极回答课堂提问,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场景,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
幼儿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各种异想天开的想法,而教师作为学生思维的启发者,要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必须要满足孩子的异想天开。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灵活可操作的特性,优化教学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场景来满足孩子的异想天开。多鼓励孩子结合现实进行自己的思维创造,就算是异想天开的想法也可以进行鼓励。比如说,我们在给孩子学习桥的时候,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桥梁或者房屋的建造过程,之后可以让同学们呢自己设计想像中的房屋桥梁。在学生之间进行小小的讨论或者描述,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设计,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学生设计的桥梁或者房屋展现出来,你会发现孩子的设计中会有很多惊喜,就算这是异想天开的设计方法,但更能启发孩子的创新型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游戏,鼓励实践创新
一般来说,游戏是最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利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进行游戏活动,在实践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启发式教育。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播放一些有趣好听的音乐,以及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首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之后让学生结合视频学习歌谣和舞蹈动作,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舞蹈动作,设计歌曲背景画面。这种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能够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游戏中来,设计自己的舞蹈动作,或者为歌曲设计一个动画场景。这种方式营造出来的愉快的学习氛围效果会更加好,能让表现积极优秀的同学得到提高,针对部分性格不够积极的同学,也能开放他们的性格,让幼儿变得更加活泼积极[3]。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自我变现能力以及思维创造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通过自己设计合适的歌曲背景动画来表达歌曲的含义,设计舞蹈动作等方式,能够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由此可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它在幼儿智力开发过程中工作能够提高幼儿的素质,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本文简单的讲述了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接着从几个不同方面简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幼儿创新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动画效果创造学习氛围,利用游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型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我国幼儿教学能力的发展,创造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隽国斌.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幼儿信息素养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8(32).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重要性
中国分类号:G617
幼儿科学教育是引导并支持幼儿积极主动探究生活周围的事物与自然现象,通过观察、感知、操作、实验,自由、大胆的探索,激发幼儿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加强幼儿的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主动学习,乐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幼儿的早期发展会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学习、工作、以及成年后的发展,而科学教育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他们后期学习、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对幼儿开展实施科学教育,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对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目前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体现在观察比较、实验、种植及饲养活动、分类活动、测量、信息交流、科学游戏、科学阅读八个方面,由单一的科学知识传授向科学知识的培养转变。使幼儿充分利用手、眼、脑、嘴、空间、时间去开展学习活动。
1.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幼儿本身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对这一切有着天生的探索欲望,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而科学探索更是一件让孩子们感到神奇的事情。在科学教育中,开展孩子们感兴趣,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游戏,通过让孩子亲自看一看、听一听、试一试、做一做来认识科学现象,在科学游戏中让幼儿自由主动的去探索、交流、合作,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又让幼儿主动学习到生活常识及科学知识。
2.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科学教育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对问题的深入了解、探究、思考、尝试和体验之后,会想把探究的过程及体验后的感受表达并分享,在分享中会有肯定、质疑、商量、讨论等,这样就促进了小朋友间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在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中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扩展思维
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老师根据幼儿的需求,灵活机动的设置科学探索活动,可以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认识,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过程中,由一开始的无目的的摆弄物体到尝试性的摆弄物体,再到验证性的摆弄物体,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还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4.有利于幼儿获取科学经验,建构科学知识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搜集材料、组合材料并把材料进行比较、归类,不断的尝试和总结,促进幼儿自主的构建科学经验,科学教育能帮助儿童将具体、丰富但零散、孤立的科学经验转化为概念化的认识结构,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记忆与学习。
5.培养了幼儿的良好情感
科学活动在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丰富着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类激发积极情绪情感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和谐、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体验,有效促进了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并培养了幼儿的良好情感。幼儿还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了协商、合作、分享、互帮互助,同时也促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6.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离不开对事物和科学现象的观察,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需要用听觉、触觉及其他知觉形式去观察和比较来发现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通过在科学活动中的体验和锻炼,培养幼儿自觉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进行科学观察的能力,为幼儿的学习和智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实施科学教育的教学建议
1.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与学科系统化相结合
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的内容一要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资源,让幼儿在生活中接触科学;比如在关于影子的教学中,带领幼儿到户外去找影子,通过观察、体验、比较、思考等科学方法,了解影子的特征和一些物体间的关系,让其体验到科学无处不在。二要有一定的价值,具有科学概念,值得去探究。比如在关于动物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引导幼儿掌握动物的外形特点、名字、习性等方面,而且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设置此动物在哪里生活?吃什么?怎么觅食?等问题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生活化和系统化的有效结合下将知识、技能、道理还原于经验,让幼儿感受到所学的内容正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正想解决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教师指导和幼儿探索活动相结合
教师要捕捉或征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结合科学教育活动的主题运用多种指导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具体化的科学探索。把引发疑问-引导质疑-支持质疑-协助释疑贯穿于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探索、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幼儿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3.重视激励和赞赏,增强幼儿自信心及积极性
科学教育活动需要幼儿耐心的去观察事物的变化,通过多次的操作尝试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应细心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多多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当孩子们成功的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时,老师要真诚的给予赞赏、表扬,对没有完成活动的,老师要先肯定幼儿的优点,然后指出不足的地方,再进行激励,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与持久性,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贯穿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我们需从各个教育内容中去挖掘潜在的科学因素,并灵活、机动的给予强化。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以保护孩子兴趣为基础,开放孩子智力为目的,培养性格品性为首位的宗旨,对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发展及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肖菊红,周惠英.让幼儿成为体验与发现的小主人――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说明:课程代码:02645。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前教师教育方向)。
资料内容:形考任务一至四、第一章至第七章自测练习。
形考比例:100%(全网核)。
形考任务一
简答题
1.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1)奠基性和终身性;(2)亲情性与权威性;(3)随机性与针对性。
2.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是什么?
答: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家长要利用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家庭教育任务是家长应当承担的教育儿童的责任和工作。由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庭教育的任务也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体、智、德、美等方面。具体说来包括:(1)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2)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3)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5)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6)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3.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1)兴趣诱导法;(2)游戏活动法;(3)实践操作法;(4)环境熏陶法;(5)赏识鼓励法;(6)榜样示范法;(7)暗示提醒法。
儿童家庭教育的渠道主要包括:(1)幼儿园的指导;(2)社区的指导;(3)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指导;(4)社会团体的指导;(5)大众传播媒介的指导。
4.家长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影响?
答:家长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1)家长的优秀品德是孩子树立正确道德思想的榜样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准守社会公德,为人襟怀坦荡、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这样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才会树立良好的榜样。
(2)家长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快节奏的生活与学习会给孩子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家长能在空闲时间给予孩子正确的心理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舒心的环境,将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3)家长的科学设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识的具体体现。
(4)家长在那个的文化素质是家庭教育的文化资源。
素质教育有助于孩子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综合体更是家长更好的选择。最IN菲克城、瑞思英语这些都是适应高考改革的。
5.什么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
儿童早期唯一的社会联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如何看待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是其进行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决定其家庭教育的动机,影响其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
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并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和教养行为。
6.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1)专制型。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
(2)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
(3)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实施其他类型教育方式失败,或者是由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4)矛盾型。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5)民主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论述题
7.请选择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要求:(1)阐明已选择的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义;
(2)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叙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导;鼓励孩子进行多样游戏,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上的支持,鼓励同伴游戏,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参加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在创设家庭环境方面,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干净,注意运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环境,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和自由,注意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和进步相联系,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表扬孩子不能过于频繁,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启迪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8.试从家长的儿童观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要求:(1)阐明家长的儿童观的含义和表现;
(2)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1)家长的儿童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儿童观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有些家长认为,儿童发展是被动发展的过程,儿童没有自已的权利、地位和自主意思。在这种儿童观的影响下,家长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儿童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强迫儿童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发展,结果导致儿童的自由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儿童心智得不到充分发展;有些家长把儿童的发展完全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家长起不了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过于消极,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其结果就是导致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无人问津,心智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有些家长能充分意识到儿童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同时环境和教育也是肜响儿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儿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享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做事。这类家长在教育儿童时,往往态度积极,能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能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适当的引导。
(2)家长的亲子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亲子观就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已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是教养动机。有的家长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其教养动机往往是为了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孩子过于顺从、缺乏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有的家长在处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态度比较漠然,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没有明确的教养动机,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非常看重孩子自身的发展,其教养动机主要是为了孩子自身发展和将来的幸福,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就比较容易采取民主、科学的教育方式。
(3)家长的人才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一投而言,家长的人才观可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型和普通型等。崇尚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家长,更多希望孩子聪明;追求品德高尚型人才的家长,最重视对孩子诚实品质的培养;注重社交型人才的家长,会把活泼开朗看作孩子最重要的品质;侧重创造型人才的家长,更愿意鼓励孩子尝试、探索、发挥想象力;而普通型的家长则不会刻意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成功”,而是更多教育孩子要踏踏实实、正常发展。一般而言,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容易产生“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期望过低则容易造成“忽视型”的教育方式。
(4)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
展申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的认识,它肜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的发展是遗传决定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作用不大,困而任其发展。一些家长认为我不是考师,不谨得教,所以只管生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傲的事。这是~种“只养不教”的观点。实践中,家长应该明确自身在儿童威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自我认识从略。
案例分析题
9.小琴的宝宝八九个月了还不会爬,小琴很着急,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咨询专业人士,并买了很多育儿专业书籍看。小琴妈妈说:“着什么急呀,慢慢地自然而然什么都会了,你小时候也挺笨的,长大了不一样上了大学?!”小琴说:“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做到的,我的孩子就不行,我一定要试试!”小琴每天抽空就对宝宝进行一些训练,她先让宝宝趴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宝宝的腿被小琴轻轻弄弯放在宝宝的肚子下,并在宝宝周围放了很多会动的有趣的玩具,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了。请从第一章中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答:家庭教育、机构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他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这种教育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主要表现在:(1)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2)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3)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4)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5)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小琴对宝宝进行训练,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充分地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
爬行与走路和其他技能一样,是需要学习和联系的。8~9个月以上的宝宝需要很多“地板时间”。“地板时间”同时也是游戏时间,这可以从6个月就开始了。到了9个月,你的宝宝开始更多的运动,并探索他的世界。你可以帮助她练习爬行、匍匐、挪动。首先,使地板成为安全有趣的空间:(1)找一块颜色鲜艳有图案的被子或毯子放在地板上。(2)把有趣的东西(可以用软枕头或
毛绒玩具)放在被子或毯子上,宝宝能爬行拿到。(3)让他在不同质地的东西上爬行。可以是一条大毛巾,一张光滑的床单或一条毛茸茸的毛毯。
你可以和宝宝一起在地板上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以下游戏提供你参考:
(1)宝宝会喜欢和你一起来回滚动一个球。球里面有一个小铃铛,当你滚动它时,它会发出好听的声音。(2)轮流玩爬行的游戏。说:“我要抓住你!”并且在他后面爬行。然后说:“你抓我!”并慢慢爬走让他抓住你。(3)把一条毛巾放在宝宝身边的地板上。把一个玩具放在毛巾上,宝宝刚好拿不到,给他看怎么拖动毛巾拿到玩具,并让他去拿玩具。(4)用一些软泡沫积木在宝宝面前堆成一堆,宝宝会很高兴地将它们击倒。他爱这个游戏。当她做时,和她一起笑。
通过每天在地板上愉快地游戏,相信你的宝宝很快就学会移动、挪动自己的身体、匍匐和爬行了,而且你和宝宝也有了更多的交流。
10.幼儿园的保健室,一大一小,一个坐着,一个躺着。“雷雷,你发烧了,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叫她接你回家,好吗?”虚弱但坚定的声音,“我不要回家!”“你发烧了,而且很高39度呢!让妈妈接你回去看病。”“呜……我不要回家!”老师不停地安慰孩子。“雷雷,这样不行的,再烧下去,你的小脑袋就要烧坏了,要变小笨蛋了!”“我不要回家,回家又要做算术了。”“那我帮你向妈妈申请一下,今天休息。等病好了再做。”5岁的雷雷勉强答应。
幼儿园的保健室,两个大人,面对面站着。“徐老师,我觉得一天做四面100以内算术题一点都不算多,我同事的女儿每天要做八面呢!他们不仅要做算术题,还要学习英语和拼音呢!雷雷算是少的呢!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和他们一样。可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
请根据第二章中家长的亲子观念、人才观念(二选一)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答:家长的人才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
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一般而言,家长的人才观可
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型和普通型等。崇尚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家长,更多希望孩子聪明;追求
品德高尚型人才的家长,最重视对孩子诚实品质的培养;注重社交型人才的家长,会把活泼开朗看作孩子最重要的品质;
侧重创造型人才的家长,更愿意鼓励孩子尝试、探索、发挥想象力;而普通型的家长则不会刻意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成功,而是更多教育孩子要踏踏实实、正常发展。一般而言,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容易产生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期望过
低则容易造成忽视型的教育方式。实践中,家
长应该明确自身在儿童成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
不要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雷雷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的任务是:丰富知识经验,对周围环境和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具有较强的认知兴趣和能力;发展语言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具体来说,认知发展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发展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案例中雷雷的妈妈显然违背了孩子认知发展的能力要求。从雷雷哭着就算发烧这么严重也依然不愿回家就可以看出,在家要求一个5岁的孩子做算术,对于他来说是超出其能力发展范围的。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发展感知、记忆与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此时的家长应该从生活和游戏中让儿童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不应该像雷雷妈妈那样,在家做算术题。可想而知,这样的后果就是雷雷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和厌烦情绪,甚至对家庭也产生了反抗的情绪,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作为雷雷的妈妈,我想说的是,望子成龙的思想固然没有错,但是培养教育孩子需要正确的方法,遵循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否则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不是说会做算术题孩子就是聪明了,一个孩子的聪明与否是要看其综合能力的。这位妈妈应该认识到儿童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他自身发展的动力。家庭
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儿童在做中学,玩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发展认知的能力。其一,家长应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对这个世界其实充满着兴趣,家长应该用心去发现孩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兴趣的东西,适时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探究学习。其二,提供多种在生活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生活中不仅蕴含着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丰富内涵,更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还要创造各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比如种植饲养、远足参观。其三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都有助于孩子走进科学,家长还可以蹲下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究,动手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相信只要雷雷的妈妈做到了这样几点,雷雷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形考任务二
简答题
1.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处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的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和初步的思
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与认识。(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家庭教育的任务:(1)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养成。(2)语言和认知发展。(3)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4)美感的发展。
2.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3.如何在智力启蒙和语言培养方面对0~3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智力启蒙:(1)摒弃只中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狭隘思路;(
2)注重对婴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重在启蒙;(3)充分利用婴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在智力启蒙中的作用;(4)切忌攀比,要善于挖掘每个儿童的独特性。
语言培养:(1)创造条件,诱发孩子发出声音;(2)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3)教孩子说话与人士周围事物同步进行;(4)训练孩子的听力;(5)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4.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直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5.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1)提供均衡营养:遵照“膳食指南”,确定饮食的基本原则;饭菜巧搭配,营养易吸收;形成好口味,益处伴终身。
(2)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开展经常性的亲子体育游戏;培养对球类活动的兴趣;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开展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动的准备;发挥同伴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重视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
(3)培养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细致入微,教给方法;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及时鼓励,强化良好行为;要注意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4)培养自护能力: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中渗透安全常识;利用契机进行安全教育。
6.如何在社会性发展和美的熏陶方面对3~6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社会性发展:
1)接纳、肯定孩子,培养自尊、自信;
2)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爱;
3)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4)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美的熏陶:
1)给予儿童健康的美的观念;
2)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
3)支持儿童的艺术兴趣,鼓励他们创造美。
7.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对各类特殊儿童实施适宜的家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弥补影响儿童正常发展的各种因素,促进儿童的发展,使其能正常地生活和学习。对于智力超常儿童而言,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适宜有效的教育,使儿童的智慧得到持续的高水平的发展,为将来成为杰出的人才打基础。
针对除超常儿童以外的其它各类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需要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1)健康教育: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身体健康是他们接受特殊训练,适应社会生活的前提。另外,特殊儿童的身心有其各自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殊需要。
(2)生存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训练的最基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实现生活自理。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使儿童在社会中生存。
(3)做人的教育:包括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要根据各类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这方面的教育。这是他们接受特殊教育后,能够独立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
(4)智育:特殊儿童智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儿童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善、提高其智力。
8.如何判定超常儿童?对他们怎样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判定:
好奇心强;记忆力好;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语言发展早,想象力丰富;理解力强;喜欢动脑,有创造性;兴趣广泛、浓厚;好胜心强,有坚持性。
指导:
正确认识超常儿童;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
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发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关心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9.智力落后儿童可以划分为几个等级?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要关注哪些内容?
答:划分为4个等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四级智力残疾(轻度)
家庭教育要关注:
1.及早发现,寻求专业帮助。包括对刚出生的婴儿的观察;0~6岁儿童发育的观察。
2.家长要给与孩子理智的爱。给孩子真心关爱,避免歧视和溺爱;认清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与孩子适当的高期待。
3.在家庭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训练儿童的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力;重视对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教育。
10.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
要求:(1)简述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的具体内容;
(2)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情意萌发指导内容:
(1)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
婴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地兴许体验和心理感受。我遇到一个孩子最开始大哭大闹,每天老师对回去拥抱她。慢慢的孩子克服了离开父母的失落感,用很积极的心情度过每日幼儿园生活。正是老师的关爱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
(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
合理的生活制度有利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婴幼儿情绪稳定,使婴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
(3)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中婴幼儿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长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自己的愿望没满足,遇到了小挫折,等等。
论述题
11.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1)简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2)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和发展连贯的讲述能力提供机会(3)在阅读中孩子能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
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包括:(1)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2)每天最好有相对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3)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
案例分析题
12.2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经常哄她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妈妈对苗苗说:“知道为什么小白兔是赛跑健将吗?因为它爱吃胡萝卜。咱们比赛吃胡萝卜,谁吃得多谁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乌龟了。”苗苗当然想当小白兔了,竟和妈妈“抢吃”起胡萝卜来。到这一招挺灵,妈妈接着又想出更多的吃饭游戏。比如把一个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个菜,大家就要赶紧吃那个菜。就这样,妈妈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坏毛病。苗苗因为喜欢餐桌上的游戏,再也不对蔬菜深恶痛绝,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吃蔬菜。请运用第三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这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中习惯养成方面的表现。0~3岁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具体指导:(1)教养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教养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坚持的,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2)充分发挥图书、电视等媒体的作用。故事在婴幼儿的教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婴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婴幼儿的这一特点,与此同时,媒体对于现如今婴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3)好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养者要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不要拔苗助长,强迫甚至强制婴幼儿养成一些习惯。
13.我儿子冬冬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家里养过小兔子、小鸭子,记得3岁多的时候,他握着小鸭子的脖子去串门儿,找小朋友玩。他玩得投入了,就忘了小鸭子,结果可怜的小鸭子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被冬冬不小心踩死了,冬冬哭了好半天。后来又央求我再给他买一只小鸭子,我告诫他,小鸭子太小,它把你当作它的妈妈,妈妈是不是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呢?冬冬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使劲点头。不过,从那以后他对待小动物小心了很多,出去玩的时候,就把小鸭子放在小盒子里,并且说:“妈妈出去玩一会儿,你要在家里乖乖的哦!”我和他爸爸忍俊不禁。看到孩子那么喜欢小动物,我们就经常把孩子带到户外,让他观察自然中小动物的动态。如小鸟在飞,小蚂蚱在跳,小蜗牛在爬。现在孩子4岁多了,渐渐地了解了好多大自然和小动物之间的奇妙关系。有一次,我带他和别的小朋友到森林公园去玩,他们兴高采烈地在草地上寻找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并认真地观察它们。“阿姨,你快看,好多小蚂蚁!”一个小朋友突然指着草地大声说。冬冬和其他小朋友都跑了过去,只见冬冬趴在地上仔细看,然后对我说:“妈妈,是不是天要下雨了?”。“嗯,是啊!”我望望变暗的天空。冬冬对别的小朋友说:“妈妈对我说过,小蚂蚁搬家,小燕子飞得很低都是快要下雨了,我在书上也看到过,今天可看到了哦!”看到儿子认真的模样,我开心地笑了。请根据第四章的相关理论或观点分析此案例。
答:这是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认知发展的表现。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发展认知的能力。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否能持续,有赖于家长的态度和策略。
(2)提供多种在生活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生活中蕴含着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丰富内涵,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还要创造各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3)和孩子一起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都有助于孩子走近科学,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究,动手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家长要为孩子的发现和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让孩子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发展。
14.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日常生活中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对班级的积木、自主游戏等都不感兴趣,喜欢在教室里游荡,没有固定的场所,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他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节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请运用第五章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林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根据小林的行为特征可以判定小林是一个孤独症儿童。从孤独症的特征来分析,他们有这样一些特征:
1.孤独症的儿童感知觉神经系统统合失调。
2.语言发展迟缓。案例中提到“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这正是语言发展迟缓造成的。
3.缺乏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方式。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的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影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
4.不主动和他人交流。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
5.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日常生活中小林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案例中的小林具备这样的特征。
针对小林孤独症的情况,作为家长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指导:
1.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小孩子的可塑性大,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并注意与同龄人的孩子作对比。家长还要多与老师沟通,多听听老师的反馈。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症状,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并配合治疗。
2.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在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时,家长既不要把孩子当成累赘,不闻不问,也不要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对孩子百般娇惯。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孩子的榜样。一方面寻求专业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家积极进行辅助教育。
3.在家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练。家长要根据孤独症孩子的特点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4.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家长在家中要温和的和孩子说话,经常对孩子微笑,经常轻轻、拥抱他们。细心观察孩子喜欢的物品和游戏,积极寻找孩子可以接受的介入方式。另外,家长要带孩子走出去,帮助孩子融入同龄的集体中。家长还要引导周围的孩子接受孤独症孩子的特殊行为,不要取笑或侮辱他们。
5.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家长平时在家中要注意矫正孩子的怪异行为,通过社会性游戏,让孩子学会接电话、与人打招呼、向他人表示需求等。总之,家长对孤独症儿童要细心细致,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改变、提高。
形考任务三
简答题
1.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答:(一)家庭、幼儿园的合作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0~3岁儿童由于发展水平、发育特点的不同以及施教主体的不同,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没有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幼儿园直接面向的教育对象主要是3~6岁的儿童,0~3岁婴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的外延教育,与幼儿园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出现了所谓的“教育真空地带”;另一方面,幼儿园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的研究不够,在满足家长需求,与家长合作上有一定的局限。
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0~3岁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不仅社会上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0~3岁儿童的教育,并逐渐将0~3岁儿童的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家庭仍是0~3岁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和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施教者,幼儿园的主导作用需要依赖家长的主动寻求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二)评价指标:
(1)客观真实的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
(2)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
(3)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仅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家长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
2.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好的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一)幼儿园再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求自身的主导型更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对于0~3绥德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增强的同时,主动性,责任心也更强。
(二)(1)亲职教育;
(2)教学活动合作;(3)管理合作;(4)研究合作;(5)资源支持。
3.家庭与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评价双方的合作活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一)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学前教育可以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机会,社区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社区学前教育具有的独特功能,以及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使得0~6岁儿童家庭教育必然是以社区为依托的。营造良好的社区,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是双方合作的的根本目的。在合作中,社区主动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服务,家长应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增进对社区的归属感,家长也可以积极为社区学前教育的开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教育资源利用等。
家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宣泄法、讲座法、资源共享法、调查研究法、讨论共议法等。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答:(1)错误的期望观(人才观)导致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过于功利。
(2)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实施超前教育、过度教育。
(3)家庭教育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忽视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4)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剥夺了儿童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5)不尊重儿童的人格,忽视儿童主体性的发展。
(6)家长缺乏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和技能的指导
5.日本和韩国的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答:(一)日本家庭教育重视礼仪培养、挫折教育和自立教育。
儿童不仅在外要注意礼仪,在家庭内部也需要遵守一整套的规矩,文明礼仪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从婴儿期就开始了,日本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
日本的家庭教育学家认为,父母过于保护和过于干涉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日本家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
(二)1.传统教育: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两方面:(1)长幼有序、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
(2)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
2.“狼型”教子法:(1)让孩子学会独立;(2)培养孩子的记忆力;(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4)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精神;(5)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6)挖掘孩子的潜能。
3.“狮子型”教子法:(1)让孩子充满自信;(2)让孩子有勇气;(3)让孩子学会自律自控;(4)让孩子学会放弃。
6.美国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①尊重儿童;
②常规培养;
③亲子阅读;
④家长参与;
⑤美国的家长教育。
论述题
7.联系实际评论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采取的方法。
要求:(1)简述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的方法;
(2)就某一方法联系实际说明其实施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一)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1)家长委员会;(2)家长志愿者。
2.加强家园联系的方式:(1)家园联系册;(2)家园联系栏。
3.家园现场沟通交流方式:(1)家长会;(2)约谈。
4.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1)家长学校;(2)家长沙龙。
5.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
(二)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
家长对于幼儿园管理家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幼儿园整体规划的不了解。由于缺乏对幼儿园管理的整体性眼光,他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对此,幼儿园实行各级管理体制公开化、透明化,让所有的家长了解从幼儿园全体孩子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具体规划。并请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提出建议,而不是仅仅建议教师如何对待他自己的孩子。让家长站在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他自己孩子的利益。可通过家长会、家委会成员座谈会、专题讨论或辩论会等形式开放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例: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座谈会;发放家长对班级教师教育教学意见反馈表等。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每学期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周,把一学期的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呈现给家长,征求家长的意见,修改成较完善的教学计划。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较好的利用家长的专长、职业、地域等资源和周围社区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请家长给予支持。如果有任何好的经验与更多孩子分享,诚心欢迎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家长献计献策,使教学活动更具有价值。
8.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
要求:(1)简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2)就某一方面的变革情况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一)1.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1)人才观的变革;(2)儿童观的变革;(3)教育观的变革。
2.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1)物质环境的改善;(2)精神环境的改善。
3.家长教育能力的培养:(1)了解孩子的能力;(2)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3)创设环境的能力。
4.家长素质的提升:(1)文化素质;(2)道德素质;(3)艺术素质;(4)心理素质。
5.家长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
(二)根据家长素质的提升方面,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紧迫任务。
家长道德素质水平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
案例分析题
9.幼儿园为了顺应发展,与家长零距离接触,建立了网站,我总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打开幼儿园的网页,看看幼儿园的新闻,儿子的班级照片,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识。在有闲情逸志的时候,就在“E线留言”上发下一段感慨,将对儿子的爱与朋友一起分享。在儿子进入幼儿园这近两年的时间,从最初早上赖在被窝里想试试是否能得到不去的“豁免”,到现在每天催促着我“妈妈,快来不及了,我要第一个到车站”;从对我有时的教育“嗤之以鼻”,到认真严肃地对我说,“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欣慰于他的成长与进步,感动于老师的教育与辛苦。请运用第六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家庭、幼儿园的合作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0~3岁儿童由于发展水平、发育特点的不同以及施教主体的不同,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没有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幼儿园直接面向的教育对象主要是3—6岁的儿童,0~3岁婴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的外延教育,与幼儿园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出现了所谓的“教育真空地带”;另一方面,幼儿园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的研究不够,在满足家长需求,与家长合作上有一定的局限。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0~3岁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不仅社会上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0~3岁儿童的教育,并逐渐将0~3岁儿童的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家庭仍是0~3岁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和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施教者,幼儿园的主导作用需要依赖家长的主动寻求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像案例当中孩子从最初赖在被窝里到上幼儿园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转变,离不开在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和家庭的指导教育。老师在教育上格外辛苦,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知识。所以说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还是很重要的,可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10.案例一: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裤子穿反。有一次,一个做客的中国朋友发现后想纠正他,但被托比的妈妈制止了。妈妈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有一天,托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一会儿就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5岁小姑娘。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案例二:康康,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忙于做生意,照顾康康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了使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爷爷奶奶包揽、代替了康康从小在家所有的家务活动,到现在也不会穿鞋子。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担心他的安全,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在家看动画片,想要什么就让爷爷帮他拿,想干什么就让爷爷帮他干。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直到上中班了,康康也没有自己吃过一次饭。等到吃饭的时候奶奶就端饭到床边喂给他吃。久而久之,导致康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试从外国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
答:虽然各国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本质上都是无私、伟大的,但由于爱的方式不同,获得的结果也不一样。爱的方式恰当,孩子的成长就会有好的结果,反之就会有不好的结果。与日本,韩国,美国的父母相比,我国父母对子女的爱有时候显得狭隘、短浅。许多中国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给孩子最细致的照顾,最安全的保护。例如给孩子穿鞋穿衣,喂孩子吃饭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使得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像案例中美国的孩子,从小父母就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培养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的好习惯,这样他们会早早的独立,从而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形考任务四
第13周布置,第17周完成。
(1)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选择一位小朋友家长,帮助指导家长设计家庭游戏并实施,家长将游戏效果反馈给指导者并收录在活动情况记录表中。“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可在平时作业(2)之后进行,平时作业(3)依次后推。
(2)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设计与评价:设计一次合作共育活动并主持实施,按所学相关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实施结果评价,将所有内容填入活动情况记录表中。
请根据(1)、(2)不同要求选择活动情况记录表填写内容,可附页。
活动情况记录表
活动题目
与家长一起做个互动的语言游戏
时间
20XX年XX月XX
地点
家中
指导对象
XXX,XXX
家教状况分析
家庭关系和睦,相处融洽,对孩子教育重视。
预期活动目标
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简单的分析能力。
指导要点
循序渐进的引导,思维能力的顺导。
活动前期准备
游戏内容与孩子沟通下,做到有准备,题板的准备,孩子情绪的引导。
活动过程概述
营造了很好的气氛,孩子回答踊跃,家长循循引导,孩子积极性很高,回答流利,笑声不断,很轻松。
活动效果
(家长反馈)
这种类似的游戏活动多搞些,开发孩子的智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锻炼天性,锻炼了智商和情商。
自我认识评价
对待孩子要多些耐心,孩子的教育需要精心准备,来不得一点马虎的哦。
家长签名
XXX
实际得分
90
第一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就是()。
[答案]A.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2.在语言教育方面,家长的任务有:()。
[答案]A.给幼儿创造一个带有视听觉的、丰富语言刺激的环境;B.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鼓励其语言表达;C.与幼儿一起阅读,培养其阅读兴趣;D.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3.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就是()。
[答案]C.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二、判断题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合理养育和锻炼来实现的。
[答案]对
5.当适龄儿童来到幼儿园或学校时,家庭教育在之前为每个儿童奠定的人格、能力和知识基础是相同或相似的。
[答案]错
6.家长应当在全面关注儿童成长的同时,重点实施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
[答案]错
7.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或者说核心是“助其自助”。
[答案]对
第二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家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等。
[答案]A.家庭经济状况B.家庭居住条件D.家庭生活设施
2.家庭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等。
[答案]A.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B.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C.家庭结构与情感氛围D.父母的性格、兴趣和爱好
二、判断题
3.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并不会成为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答案]错
4.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影响甚微。
[答案]错
5.家庭物质环境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精神环境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精神“食粮”。这两种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答案]对
6.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答案]对
7.家庭氛围在儿童家庭教育中不易被察觉,是一种隐形并且不太重要的影响因素。
[答案]错
第三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0~3岁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的原则有:()。
[答案]A.头尾原则B.远近原则C.等级整合原则D.系统独立性原则
2.玩具选择应避免的误区有:()。
[答案]A.玩具越多越好B.玩具越贵越好C.玩具越复杂越好D.玩具操作难度越高越好
二、判断题
3.0~3岁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出现了表象和想象。
[答案]对
4.0~3岁儿童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已不明显。
[答案]错
5.在亲子游戏发生的初级阶段,亲子互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和模仿。
[答案]对
6.选取玩具不需要过多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
[答案]错
7.亲子游戏中父母的角色是观察者、引导者和游戏伙伴,而非替代者。
[答案]对
第四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答案]A.身体抵抗力逐渐增强;B.动作的灵活性逐渐提高;C.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加强;
2.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体现在:()。
[答案]A.各种心理活动从发生到陆续出现,达到基本齐全;B.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C.主动性和有意性逐渐增强;D.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二、判断题
3.对于3~6岁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并不一致。
[答案]错
4.在培养3~6岁儿童良好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一致性和一贯性。
[答案]对
5.3~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与任务规定着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指导方式。
[答案]对
6.在幼儿期,儿童的自我评价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成人的评价对儿童个性发展影响不大。
[答案]错
7.孩子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教育影响,都会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孩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的渗透性。
[答案]对
第五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特殊儿童主要包括:()。
[答案]A.智力超常和落后儿童B.孤独症儿童C.肢体残疾儿童D.视听障碍儿童
2.超常儿童的类型可以分为:()。
[答案]A.智力型和学术型B.创造型D.运动型
3.特殊儿童的存在导致家长精神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A.家长自身对特殊儿童的错误看法;B.外界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看法;C.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D.对家长婚姻质量、经济能力、生活方式产生严峻挑战。
二、判断题
4.智力落后儿童就是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水平,并有行为适应障碍的儿童。
[答案]对
5.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促使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答案]错
6.智力低下是脑瘫患儿的主要伴随症状之一,因此,所有的脑瘫患儿智力都差。
[答案]错
7.视觉障碍儿童的视觉与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觉都受到了严重限制,但他们的其他感知觉起到了重要的代偿作用。
[答案]对
8.尽量不要送截肢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因为他们会遭到歧视。
[答案]错
第六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包括:()。
[答案]A.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C.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D.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2.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
[答案]A.亲职教育B.教育活动合作C.管理与研究合作D.资源支持
3.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式有:()。
[答案]A.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B.加强家园联系及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C.家园现场沟通交流的方式D.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
4.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
[答案]B.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C.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D.教育资源利用
5.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等。
[答案]A.资源共享法B.宣传法和讲座法C.调查研究法D.讨论共议法
二、判断题
6.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有所增强,但主动性和责任心可以有所减弱。
[答案]错
7.幼儿园和社区不仅能够为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还能为学前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
[答案]对
第七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
[答案]B.家庭教育内容D.家庭教育方法
2.韩国“狮子型”教子法的精髓是:(
)。
[答案]A.让孩子面对现实B.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二、判断题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是由家庭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所决定的。
[答案]对
4.日本孩子2岁前,父母要让他们学会“忍耐”,2岁以后,要让他们学会“等待”。
[答案]错
5.日本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贯彻这一思想。
[答案]对
6.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和自立教育两方面。
[答案]错
关键词 幼儿 游戏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117-02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对幼儿身心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是以直接感知认识周围的世界的,单一枯燥的练习,让幼儿厌烦,游戏让幼儿在娱乐中练习,在娱乐中学习,以此激发兴趣,既能提高感知能力,又能促进智力发展。随着幼儿游戏教材的进展,应时不时地更换一些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如提供一根竹子、绳子,幼儿可以把它当成一匹马骑来骑去,乐此不疲;一条彩带,幼儿可以把它当作大灰狼的尾巴,玩起了大灰狼吃兔子的游戏。
游戏可以陶冶幼儿的情趣,激发幼儿对美的兴趣和情感。如在区域活动中的美工区,教师可以提供彩笔、剪刀、各色纸、报纸、油画棒、双面胶等材料,引导幼儿用灵巧的小手设计出各种服装、装饰品,并将这些服装、装饰品提供给表演区的幼儿。通过让幼儿当一名小小设计师的游戏,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和想象,从而设计出各种奇特、漂亮的表演服装。表演区的幼儿穿上各种奇特的服装,戴上漂亮装饰品,从中感受美,在感受美的基础上,上台表演节目,当一名小明星,从而表现美。
游戏不仅要让幼儿感受美,还要让幼儿学着表现美,在感觉美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美。如要让幼儿表现春天的美,可以先带幼儿到户外、田野感受春天的美,春天的变化,如柳树发芽了、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等,先感受春天的变化,再利用让幼儿当一名小画家的形式,把“美丽的春天”画出来,表现春天的美,从而促进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二、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集体游戏能够给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如:在游戏中如果轮到幼儿自己唱歌、演个小节目、讲一小段故事,或者需要表达意见时要敢于表达。这种机会在家庭中和在集体中有所不同,在家庭中幼儿如果坚持不干会得到妥协,但幼儿在集体中就会遭到排斥。经常参与集体游戏的幼儿会变得落落大方、敢说敢唱。在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一次《影子》的活动中,当我问幼儿影子是什么时,幼儿很茫然。故事讲到这时就平淡地结束了吗?不,这时我带领幼儿走到外面来寻找影子的变化,玩捉“影子”的游戏,幼儿认真仔细地观察着,影子的变化,他们感觉很奇妙,我又加以指导说,你只要有时间,早上、中午、晚上,或者不同的时间观察一下你影子的变化,幼儿很有趣味的跳呀、跑呀、玩得非常的高兴,幼儿的积极性得到空前的提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从游戏同伴那里看到自己,也能够感觉到游戏同伴对自己的影响。为了让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幼儿必须与其他游戏者共同商议主题、分配角色、制定规则,幼儿在这当中无疑就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另外,幼儿在反复模仿的过程中也就逐步学到了从事一些社会活动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常识。在玩“当医生”的游戏过程中明白了乱吃东西、蹬被子、喝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等等不好的生活习惯会导致疾病以外,还学会了人际交往必备的礼貌用语。如在“玩玩报纸”游戏中,要求幼儿找到好朋友两个一起来运球。两人用一张报纸把球运到对面去,看哪组最先到达终点,中途不能让球掉下来,哪组掉下来了,要重新开始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即要求孩子通过人际交流能力来寻求伙伴,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让他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游戏在进行过程中,往往要求幼儿能够动起来。户外游戏还能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可见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幼儿在玩“沉浮”的游戏中就了解了水的浮力,在玩“小磁铁找朋友”的游戏中能知道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幼儿在触摸、操纵各种游戏材料的过程中能发展自己的感知能力。在解决游戏的种种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是要提高他们的( )
A.计算能力 B.初步数学思维能力
C.空间观念 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克伯屈 D.卢梭
3.狭义的教材是指( )
A.教学指导书 B.教科书
C.教学软件 D.练习册
4.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是( )
A.布鲁纳 B.皮亚杰
C.加涅 D.奥苏伯尔
5.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的迁移是(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6.在皮亚杰看来,数学思维实质上是一种( )
A.反应 B.运算
C.动作 D.直觉
7.学生掌握了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后,再把它们总括成“角”这种概念的同化是( )
A.下位同化 B.类属同化
C.上位同化 D.并列同化
8.概念的形成适用于小学( )
A.低年级 B.高年级
C.中低年级 D.中高年级
9.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 )
A.能动的主体 B.被动的主体
C.能动的客体 D.被动的客体
10.在教师指导下,以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操作实验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11.关于讲练课的基本结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基本训练—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独立练习—布置作业
B.基本训练—引入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布置作业
C.引入新课—进行新课—练习—阅读—布置作业
D.基本训练—进行新课—布置作业—独立练习
12.陈述性知识是关于( )
A.“是什么”的知识 B.“为什么”的知识
C.“怎么样”的知识 D.“怎么办”的知识
13.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特色
14.程序性知识与技能形成有密切关系,具有( )
A.抽象性 B.具体性
C.系统性 D.操作性
15.在减法教学中,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是( )
A.教学难点 B.教学重点
C.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D.既非重点,亦非难点
16.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
A.数学概念 B.数学命题
C.数学公理 D.数学定理
17.“奇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从外延上看,存在着( )
A.矛盾关系 B.对立关系
C.交叉关系 D.并列关系
18.复合应用题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解析应用题 B.列出方程
C.解答应用题 D.检验答案
19.当前的高考属于( )
A.预示性考评 B.显示性考评
C.形成性考评 D.总结性考评
20.数学操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
A.定向阶段 B.自动化阶段
C.单个动作阶段 D.连续动作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范围主要包括( )
A.算数知识 B.代数初步知识
C.几何初步知识 D.计量初步知识
E.统计初步知识
22.数学思维的结构主要有( )
A.数学思维的材料和结果 B.数学思维基本方法
C.数学思维基本形式 D.数学思维的品质
E.数学思维的评价
23.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的特点主要有( )
A.对相似的学习材料易形成负迁移
B.已有知识概括程度低
C.实现数学思考方法的迁移较难
D.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较易
E.易受狭隘的思维定势的干扰
24.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 )
A.弄清问题 B.回顾评价
C.寻求解法 D.研究探讨
E.进行解题
25.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
A.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观
B.树立主体教育的学生观
C.逐步建立起数学教学中的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标
D.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E.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26.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 )
A.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B.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大脑思维
C.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D.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E.可以提高信息的增殖率
27.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功能主要有( )
A.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B.培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C.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D.拓宽学生数学视野,增长才干
E.渗透数学思考方法,培养思维品质
28.从个体发展上看,人的思维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E.再造性思维
29.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包括( )
A.观察与实验 B.分析与综合
C.比较与分类 D.抽象与概括
E.归纳与演绎
30.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 )
A.专心听讲的习惯 B.认真阅读的习惯
C.认真审题的习惯 D.独立思考的习惯
E.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31.下定义应遵循的规则有( )
A.定义应该恰如其分 B.定义不得循环
C.定义应该具有逻辑性 D.定义不能用比喻
E.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
3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 )
A.切实掌握有关计算的知识
B.加强逻辑分析
C.弄清算理,以理驭法
D.加强口算,重视笔算,学点估算
E.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33.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途径主要有( )
A.演示 B.模拟
C.图示 D.图解
E.复述题意
34.课堂学习中的数学规则学习的基本形式是( )
A.有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E.范例学习
35.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有( )
A.比较 B.分析
C.综合 D.抽象
E.概括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问题解决
37.教学评价
38.概念的内涵
39.形象思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当前国外小学数学内容改革的趋向是什么?
41.简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特点。
42.简述学前幼儿和小学阶段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观察所表现出的特点。
43.数学教师在板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试述在教学中该如何恰当的运用演示法。
45.联系实际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油城文化”的幼儿园课程,是油城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新疆在“维护国家反对民族分裂”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增强师生对石油文化和石油精神认同感的需要。“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能够促进幼儿作为油城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对祖国、对油城的热爱之情;能够在传承和弘扬油城精神的过程中,明确科学技术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整体建构信息化课程
1. 理念先导顶层设计
我们秉承“信息素养与文化建设从幼儿抓起”和“以园为主、合作借力” “整体构建、分步实施”“文化引领、操作跟进”的基本理念,我们站在“油城文化”这一高度审视当下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原动力,利用信息技术将区域的优秀文化融入幼儿的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受到油城人优良文化的熏陶,激发孩子们热爱油城、建设油城、奉献油城的内在动力。在具体操作上,顶层设计“四主题式三维度”信息化课程体系,其框架结构如下图。每个主题之下设置童谣、歌曲、故事三个维度。
2. 系统开发分步实施
“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依据四个主题系统开发相关资源,实现教师资源、儿童资源和家长资源共享。
(1)教师资源
形成课程理论体系。以快乐教育为载体,建立理论依据、课程文化、教学目标、快乐教学法、快乐教学模式和快乐教育评价体系,对“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建立课程资源库。选取8个典型的油城故事为案例原型,进行“油城文化”儿童化创作和游戏材料研发,征集和创作数字化的歌谣、儿童故事、儿童歌曲、儿童绘本、简易动画片作品共40个,研发4个主题教育活动的精品录像课,打造文化课程。
建立微视频资源库。聚焦“四厂”――独山子炼油厂、乙烯厂、热电厂和包装厂,采集不同工种工人的工作场景、各种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加工流程、各种大型机械和劳动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各种安全防护服和面具的功能与穿戴方法等微视频解说影像,对幼儿的活动起到激发兴趣、自主学习、适应心理预期、调动多重促进感官学习体验的积极作用。
(2)儿童资源
以平板电脑为学习终端,输入数字化的歌谣、儿童故事、儿童歌曲、儿童绘本、简易动画片、工厂微视频等课程资源,形成围绕课程主题整合的儿童资源。这为幼儿自主学习“油城文化”课程,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拓展学习经验,实现寓教于乐提供便利条件。
(3)家长资源
发挥我园家长信息化素养和家庭平板电脑持有率较高的优势,召开家长委员会和大班家长会宣传课题,动员家长参与“油城文化”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开展有奖征集。利用校园网站,建立幼儿“油城文化”资源下载服务平台,由家长帮助下载课程资源,方便幼儿个人自主学习和集体交互学习。发挥我园家长几代人都是油城职工,爷爷奶奶和父母都有亲身工作经历的教育资源,现身说法,成为深受幼儿喜爱的“活教材”。
3. 数字课堂传承文化
以《“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开发建设为抓手,乘势而为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助推幼儿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用数字课堂带动油城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利用信息化资源构建主题网络图、教学活动设计、区域环境创设、家园合作实施方案等,兼顾五大领域的平衡,做好课程审议和课题实施的跟踪观察,及时指导、评价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区域环境利用和家园合作中取得的实效。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灵动课堂,改变幼儿园教与学的方式,让数字化环境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常态。
下面以《“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第一主题《爷爷奶奶的故事》为例,阐述具体措施。
(1)实现多媒体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多媒体环境下的情感教育实为移情教育原则的应用。本课程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借助数字化资源理解油城开发、建设、发展的艰辛曲折历史,让幼儿获得情感陶冶。其策略有: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童谣、欣赏和歌唱歌曲、阅读电子图书、观看微视频、邀请退休的爷爷奶奶讲故事等形式,以多种情境强调学习中的体验和体验后的领悟,在情境游戏和交往中感知体验,为激发幼儿“爱油城”的情感获得动力基础。
(2)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动课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参与课堂教学,使幼儿的观察、思考、想象和探究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幼儿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本课程以数字化资源库为依托,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动课堂,引导幼儿通过阅读电子图书,观看微视频和《爷爷奶奶的故事》系列动画片,直观形象地了解在创业阶段的独山子,地处边疆茫茫戈壁,当年曾是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的地方。激发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回家采访爷爷奶奶,自主探究这段历史,举办《爷爷奶奶的故事》师生家长艺术展,营造浓郁的氛围,用绘画、歌舞等形式表达敬意。
(3)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体验式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课程以数字化资源库为依托,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体验式教学,了解解放初期,爷爷奶奶就住在地窖里,住在自己用苇把、泥巴、油毡纸盖起来的临时宿舍里。通过搭建舞台场景,制作服装道具,创作表演儿童剧《爷爷奶奶的故事》,体验当时尽管技术设备条件差,但13个民族的热血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此,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的创业经历和真挚情感。以此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幼儿作为油城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对祖国、油城的热爱之情。
信息化课程实施案例
我园2015年被推荐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基地,大班绘本《幸福》教材,正是为《“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开发的大班语言教材之一,现以此为例简述课程的理念与实施效果。
1. 信息技术助教材开发
大班绘本《幸福》教材的开发经历了如下的过程。
(1)自主创作完成《幸福》诗歌。
幸 福
告诉我,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爸爸每天上班工作?
幸福是妈妈制作美味菜肴?
跟我来吧!去看看我的幸福王国:
幸福是被爸爸大手举得高高,
幸福是抱着妈妈甜甜地撒娇,
幸福是和小狗贝贝快乐地奔跑,
幸福是老师的表扬、亲吻和拥抱。
小朋友,一起说说你的幸福王国!
(2)自主手绘完成《幸福》绘本诗歌的关键画页。
《幸福》绘本封页
幸福是爸爸每天上班工作?
(3)用Photoshop软件完成关键画页的深度加工。
(4)以JPG格式存入平板电脑,制成“电子绘本图书”,加入mp3格式的诗朗诵录音。
(5)在制作PPT课件中,对部分关键画页设计了动画效果。
大班电子绘本《幸福》教材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独山子油城文化”为背景,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将抽象的“幸福”感受以儿童诗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地进行了展现与描述。引导幼儿在阅读图文的过程中轻松理解父母、自己及其同伴的幸福,用诗化的语言渲染幸福的氛围,渗透着发现幸福、理解幸福、回味幸福的美好情感。
2. 信息技术助教学创新
创新点一:从研究幼儿心理的视角把握幼儿学习特点
《指南》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可见,心理学是幼儿园教学法创新的重要理论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法,利用照片和图书中的情境来引导幼儿从心理层面理解、回味、体验幸福的感受。
将幼儿对幸福的理解建立在已有经验上。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针对大班幼儿能专注地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有关内容的学习特点,以“收集生活中的幸福照片、联系生活回味快乐感受幸福”方式导入教学,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幸福。
将幼儿的“学法”作为设计教学流程重要的构成要素。从“大班幼儿直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出发,针对大班幼儿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以及对高兴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的学习特点,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观看录像了解父母的幸福”和“联系经验回味自己的幸福”的学习方法,让幼儿循序渐进地了解父母的幸福、理解自己的幸福。
将教学活动构建成“教会幼儿学习”的过程。从“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突破“迁移经验理解同伴的幸福”这一难点。首先,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设计了“引导幼儿思考并将思维过程外化”的学习方法,引导幼儿说出思维的过程,教师小结提炼。其次,通过师幼互动来学习迁移经验:教师亲吻2~3名幼儿,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提炼小结:“想想自己的心情,就知道别人的心情了。”再次,教师拥抱2~3名幼儿来引导迁移经验,“想想自己的感觉,就知道别人的感觉了”。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突破难点,引导幼儿学习迁移经验的思考方法。
创新点二:恰当应用多样化信息技术
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恰当应用多样化信息技术,一直都是幼儿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项目,本教学是一次创新的实践案例。《幸福》教学活动从信息化教学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的优势出发,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人物和事件,将幸福的体验具象化,容易唤起幼儿的原有经验,引发快乐的幸福体验。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恰当地运用了信息技术,让幼儿既能在体验幸福感受的基础上,欣赏诗话语言营造的愉悦、优美、温馨的意境,又能获得电子科技为绘本阅读带来的文学体验。
创新点三:运用微视频和动画提升教学效果
在学习活动中,“爸爸上班工作”和“妈妈制作美味菜肴”的视频,对幼儿的活动起到了激发兴趣、调动多重感官体验的积极作用。在幻灯片中巧妙运用了动画效果,起到承上启下和小结经验的作用。
信息化课程开发的反思
1. 困难即契机
工业题材的“石油文化”,涉及石油、化工类专业术语,其概念抽象,外行难以理解。因为受到“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数量有限、内容成人化幼儿难以理解、教师对历史了解有限知识储备不足、科普教育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缺乏儿童化教学资源”等问题的制约,致使“油城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浅层。《“油城文化”信息化课程》的建构,将为克拉玛依市40余所幼儿园开展“油城文化”信息化的教学实践提供成功经验。
2. 挑战即对策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音乐作为一种审美艺术,它能够怡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情操,甚至在某些时候亦能发挥疗治心灵创伤的作用。良好的音乐素养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亦能够引导个体获得对生命状态的美好体验。由此,音乐教育历来为教育者所认同,被加以积极实施并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是祖国的希望,重视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教育工作者亦应有自己的担当,通过方方面面的分析、研究、探索,摸准儿童教育的关键脉络,才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独立自由的成长。
一、儿童的心理特征——无意想象
一般来说,儿童起初想象力的产生经常是从外界刺激而引起,其想象力没有目的性,属于无意想象。如:3岁的儿童玩橡皮泥,他们不会提前想象自己要把橡皮泥捏成什么样的形状,只是在玩的过程中看到橡皮泥被自己捏成了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一个4岁的小男孩玩积木,他随意摆弄积木,当你问他这时摆了个什么东西时,他便慢条斯理地看看手中所摆积木,再回答你说:“这是一个房子。”第二天,若要求他再摆出一个和现在所摆形状一模一样的积木“房子”时,他却怎么也摆不出了。事实证明,孩子们的想象力事先是无明确目的的,是直接由外部刺激所引起,其想象的主题是易变的。
对儿童的教育应该重视对其想象力的合情合理的主体性的引导,孤立的是与非、对与错,在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念的同时,潜在的是对其个性的消解。世界丰富多彩同时也矛盾广存,个体意识获得良好的激发,更使其具有创造的潜质,则须使其获得美的体验,在脑海中存留“美”的体验,这就需要广泛的知觉体验,但对于儿童来说,不可避免地要遭受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由此,教育者需要借助音乐来传递关于世界的信息,将真善美的种子埋藏于一方方希望的田野之中。
二、想象力的升华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马斯洛在其论著《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中称,“创造性是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有的继承特质”,他强调指出,创造性是非经验的,无法以传授的方式获得。佛洛姆也认为:“生产性是人类天生固有的”(佛洛姆,产生性的爱和生产性的思维[M].Manfor himself.1948:8。)(生产性即创造性)。由此可这样解释:创造性是个体固有的心理特征,创造性思维是群体长期的心理积淀以遗传方式在每一个体思维中的集中反映。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和有价值的作品的能力或特性,也称创造力。而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和现象称之为创造,它可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是创造者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对人类社会而言为首开先河的、对社会有价值的成品的活动。如:蒸汽机的发明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类创造则是针对个体具有首创性,即个体最终产生了对本人而言是新的和有价值的作品的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的综合表现。人类思维分为形象、抽象思维两类,两种思维相互补充,形成综合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作动机和外部启示的激发下,以渐变或突变的形式,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不同的方向、程度的重组而获得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创造性的成就。
由此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即想象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要素,创造性思维是在想象的基础上做出真理性价值选择从而获得的对事物的全新的认识。
2、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应重视把握儿童思维活动的特征
儿童的思维活动体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一般情况下,儿童总是对一些形象特征鲜明的事物印象最为深刻,这一点在其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中也最能体现出来,因此,儿童的思维活动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第二,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与其已有的心理层面是相一致的,并且在其思维过程中是离不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及所处的生活环境,是与儿童的年龄特征相符的,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三,伴随着儿童的成长、阅历的丰富,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也是逐渐增强的。
综上所述,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施教者应采用多样的方法,为孩子们的尝试、选择、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气氛,给他们以创造的激励,并为他们提供广泛使用的素材,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努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与此同时,教师不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求同思维,也应因材施教,注重开发儿童的求异思维,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捕捉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有意识地训练儿童的独创性思想。
三、音乐教育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音乐教育的特质及其对儿童的影响
音乐教育本质在于抒发人的内心情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李斯特说:“音乐能直接表达感情的内容和深度”。德国音乐家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
音乐教育对于儿童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教育会影响着孩子们的审美和情感的发展。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包括:歌唱、打节奏、游戏、打击乐及音乐欣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儿童在音乐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了其审美能力,激发了其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还促进其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了健康的审美观念,并能使儿童情绪安定、心情愉悦,从而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
一张景色迷人的风景照片看后能使人心旷神怡,那么一首美妙动听的音乐旋律更是能够打动人心,引起人们在情绪上的波动,或高兴,或忧愁。音乐的特殊之处便在于此,能够触及人的情绪,抒发内心情感。孩子童年时期恰恰是其情感发展从初级到高级的逐步成长阶段。伴随着儿童社会交往的扩大、情感体验的丰富,音乐教育在此时可极大地促进儿童情感的健康发展,并让儿童知道如何对待真善美与假恶丑。
其次,音乐教育影响儿童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首先依赖于所听,儿童跟着音像资料学着聆听、欣赏、感受、表达音乐,并在学习过程中使得自己的听觉能力得以提高。孩子们通过边听,可以边模仿着唱与跳,与此同时,也逐渐记住了音乐中的旋律、歌词、动作等,在这样动手动脑的参与中,也促进了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再者,音乐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因为在儿童时期,孩子的思维活动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因此,其想象力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转变为独创想象的,并在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力进行创造。如:5岁的小孩学弹钢琴小曲《越过山坡》时,在聆听完一遍教师的示范弹奏后,便描述出了旋律线表现为先上后下,就像人们爬山一样,甚至在此基础上,还创造性地想象出帆船冲浪等。孩子想象与创造音乐的同时,也用语言说出了自己对音乐旋律的感受,与周围人分享了自己内心的体验与想法,从而加强了儿童自身的语言交流能力。
最后,音乐教育有益于儿童的身心与个性发展。如:儿童在学习打击乐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其天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在清脆悦耳的声音、节奏中感受到了乐器所带来的愉悦感,使其身心轻松愉快,并消除了其紧张感。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我们无法找出任意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相应的,儿童的个性差异也是各不一样的。由于每个儿童个性不一,在音乐活动中,并非每个儿童都愿意参与进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巧妙、良好地引导。儿童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可陶冶其情操,并在音乐舞台上找到信心,变得自信、坚强,使其产生乐观的心态,形成自尊、自立的性格,为塑造良好的人格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其团队协作意识,加强了儿童之间的友谊,也提高了其对待事情的应变能力。
2、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
第一,培养兴趣是推动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快乐。“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兴趣是在活动中产生的,音乐教师可将“玩”引入音乐课堂,以穿插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游戏活动使儿童身体获得发展、情感得以满足。例如:一名音乐教师在给一年级的孩子们欣赏《狮子王进行曲》时,孩子们自己分配角色,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服装,表演狮王、王后、小狮子、其它小动物等角色,孩子们在游戏中更好的理解了音乐,而且把握了乐曲的结构。又如: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穿插击鼓传花、猜谜、拼图等游戏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客观信息转化为个体经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创意的开始。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可视化教学与实地教学,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自然的、社会的实体、实物等,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曾有一名教师在他的课堂中组织了一次分类游戏的活动,选择了以下物体作为分类游戏的材料:象棋、篮球、钢笔等。要求孩子们根据分类材料的特征和性能,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物体分类。通过教师与学生问的互动和相互启发,促使了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并不断产生了新的分类方法的连锁反应。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被激发起来后,往往会产生一些出人意料的结果。
第三,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在和小孩接触时,会发现孩子们总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比如:一小孩儿见到笼子里喂养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便会问身边的长辈:“小兔子只有白色和灰色吗?为什么没有花色毛绒的小兔子?”由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解答他们的“为什么”外,更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可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儿童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在教幼儿《爱劳动的好宝宝》这首歌曲时,教师引导幼儿为幼儿园进行大扫除,思考小朋友们能做什么(擦桌子、拖地板、擦玻璃窗等)。然后,教师再请幼儿聆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思考能否听着音乐进行大扫除。再请幼儿出来——爱劳动的好宝宝听音乐大扫除,自由想象动作,按音乐节奏创编大扫除动作。
第四,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美国心理学家Terman从1921年起就对一千五百多名超常儿童进行跟踪观察与研究,经50年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个性与成就的关系远大于智力与成就的关系。儿童只有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及其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和提高。因此,为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应精心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儿童只有具备良好的心境,才能真正地促使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发挥。
四、总结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学;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策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6)03-0123-02
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人们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艺术的美丽,了解人生哲理。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重在培养幼儿基础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发展方向,只是通过枯燥的教学讲解的话很难让年龄较小的幼儿园学生理解,如果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缺点,寓教于乐。但是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渗透措施,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民间艺术文化简述
1、概念
民间艺术文化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是最直接的来自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的艺术。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渐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或文化的集合。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并且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民族的不同的民俗、民风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内容。民间文化艺术是人们在历史生活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能够让更多普通的人理解、喜爱并产生共鸣,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民间文化艺术更适合于用在对低龄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适合于幼儿园教育的民间文化内容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而是应该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简单易懂、贴近生活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内容。总的来说有以下一些内容比较适合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第一,民间文学,主要包括了一些民间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第二,民间音乐,主要是一些民间的童谣、歌谣、民族歌曲等内容;第三,民间戏剧,包括一些民间戏剧、舞蹈、皮影戏等;第四,民间美术,主要包括泥塑、画画、折纸、剪纸、刺绣、编制等内容。从这些内容中选取一些学生更感兴趣并且适合于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内容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丰富幼儿园教学的内容。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意义
1、增强教学趣味性
由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针对的主要是年龄较小、知识面狭窄的刚刚进入学习生涯的幼儿,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不可能像初高中教育一般更多地使用理论教学的方式,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课程的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就有了最直接的一种意义,即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学习一些民间技艺如折纸、画画、泥塑等,这样的课程对于好奇心较重的幼儿园学生来说比一般的识字课更具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升华教学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对幼儿园学生的教育教学也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塑造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教学也就具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意义的一种补充和升华,将这种教学行为上升到民族和文化的高度,让学生从小就开始进行民族艺术文化熏陶。只有从小让学生接受并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学生才能够被培养成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主动承担起保护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责任。这种教育与文化的渗透能够让教学不仅意味着教授知识,更意味着文化和思想的一种改变,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教学的最崇高理想。
3、促进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许多艺术文化形式因为得不到传承而消失,这对整个民族来说都是非常惨重的损失,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不仅是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学生如果能够从小就接触并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就更有可能重视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工作,甚至可以从中找到未来某一种民间文化的继承人。这种情况在目前的教育下已经有所体现,例如,我国的戏曲文化目前就有许多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加入到戏曲学校进行更加专业的学习,更有许多学生在国家举行的戏曲文化比赛项目中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与文化的结合,可以让祖国的下一代充分了解国家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更加优秀的文化继承者,避免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失去继承人,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继续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民间艺术文化素质训练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都依靠于教师的引导,教师是否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首先就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相关训练。由于许多幼儿园教师是刚刚毕业或者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对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也不是十分丰富,因此首先可以安排教师到专业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地或者教学地点进行学习,让教师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其次要让教师在学习参观中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改变关于民间艺术教学的传统观念,提高教师的民间文化素质,这样才能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课程安排较为灵活,因此可以有效地在课程中进行民间文化艺术的渗透。例如,教师在引入课程时,可以通过一小段的民间文化艺术引入,比如说在认识数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剪纸形式将这些数字制作成漂亮的剪纸形式展示给学生,既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又很好地利用了民间文化艺术方法;或者是在学习某一个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皮影戏形式向学生还原故事情节,再让学生观看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形式不仅新颖有趣,更能够通过一种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对于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在课程中专门教授学生一些不同内容的民间艺术文化,例如专门开设剪纸课程,从基本的知识和技巧讲起,逐步教学生学习剪纸艺术,最后再让学生表达自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于课程教学的内容的选择,要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爱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习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剪纸等需要使用工具的课程中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3、创造民间艺术文化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一个色彩缤纷的学习环境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积极开朗的心情,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也离不开一个充满民间艺术气息的环境。例如,幼儿园可以建立专门的民间艺术文化展示区,在这里展示一些比较有名的民间艺术代表作品,通过合理的环境结构创造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民间文化艺术氛围的环境;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创造一块学生民间艺术文化作品展示区,将学生自己的作品也融入到整个学习环境中,不仅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艺术文化环境。
4、在交流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阶段,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最为频繁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关心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需要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开导,教师在这些丰富的交流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内容,让学生对于民间艺术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因为争抢东西而吵架,老师必须要进行调解,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严厉的批评或者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负面心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塑造一个榜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向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孔融,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也达到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的目的,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仇晓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61-63.
[2]魏建林.创设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7):35-35.
关键词:多元智能;幼儿英语;英语游戏;设计
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学习外语最主要的方式是学习和习得。而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其自然也就成了幼儿外语教育学习和习得的常用手段。但许多英语教师由于没有受过相关训练,经常陷入游戏太少、设计游戏太难的苦恼中。为解决这一情况,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幼儿英语游戏设计,可以拓展教师的游戏设计思路,使其设计出形式更加丰富的游戏。
一、多元智能理论
“智能”有以下几个含义: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思考和推理的才能以及心智的超级力量。但是这些定义无法解释这些能力、才能和力量是如何表现的,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能力可以被称为智能。对于一位作家来说,他的数学可能会很糟糕;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可能物理成绩不好。这些又如何解释呢?很明显,按照以上的定义,无法解释这些现象。霍华德・加德纳关于智能的研究把我们带入了智能进化史的最新前沿。他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评价个体的方式、个体创造不同产品的方式,以及个体如何以不同的能力为他们服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天生至少有八种智能,它们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
在关于智能的论述中,加德纳还认为智能是发展变化的,每一种智能都可以改变、可以训练。并且,我们在从事复杂工作时,仅用单一的智能是无法完成的,通常需要我们调动和使用多种智能。这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教育目标不应过早集中在单一的某种智能的开发上,而是应该使幼儿参与多形式、多领域的活动,激发其各种潜能,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幼儿英语教育也理应如此,不能只限于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应该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多方面智能的发展。
二、多元智能与幼儿英语游戏活动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实施教学活动而服务的,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前,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游戏活动设计。英语游戏活动应分析幼儿当前的语言水平、先前的学习经验以及语言学习特点。但是如果教师能对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情况进行评估,那么游戏将更加适合幼儿。如在设计与动作相关的游戏时,就要考虑幼儿的身体发展情况,判断这一年龄段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和肌肉状态能否完成。再如在设计游戏规则时,要考虑幼儿的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智能发展。通常3~4岁的幼儿对游戏的动作、角色、情节都很感兴趣,但不太注意结果,其模仿性强,抑制力差,这时他们更喜欢规则简单、不带有限制性、以同一动作完成同一任务的游戏。然而幼儿到了6岁以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了,有了一定的抑制能力,便开始重视游戏的规则,这时过于简单的游戏往往会使他们觉得乏味。
由于先前生活经验的不同以及遗传素质、个性特点的差异,幼儿之间会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设计出幼儿喜欢的游戏。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游戏设中的应用
很多教师之所以觉得游戏形式很少,多半是因为陷入了语言形式教学的死胡同,只是将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形式用来教学,忘记了语言最重要的本质,即交流的工具。加德纳提出的八种人类基本智能在各种任务中分别有不同的表现,借用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不同的语言运用任务,游戏形式就会丰富起来,就可以促进了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1.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突出的人表现为对声音、意义、结构和语言风格较为敏感,喜欢听、说、读、写。在幼儿英语教育阶段,只强调听和说。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设计游戏时考虑如何把听、说任务设计成为游戏任务,使幼儿听懂并完成相应的肢体动作。如讲故事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语言听说能力的活动。在讲故事时,幼儿边听故事边模仿相应的表演动作,根据故事内容排列图片,说一说图上发生的事情,还可以复述故事。
2.数理逻辑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突出的人表现在对模型、数字、数据、推理等因素较为敏感,喜欢计算、形成和验证假设,演绎和归纳推理。教师平时在游戏设计中,可以思考如何把数字、计算、逻辑推理融入游戏。比如,对于3~4岁的幼儿,可以设计猜数字游戏,用硬纸壳把数字剪下来让幼儿蒙着眼睛去猜数字,然后提问“What’s the number?”,让幼儿作答。对于大班的幼儿,在英文数字学习时还可以加入简单的加减法游戏。
3.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突出的人表现在对色彩、形状、视觉游戏、对称、线条等元素较为敏感,喜欢将观念视觉化,注意视觉细节。这时教师除了可以向幼儿提供语言材料外,还可以提供观察材料,引导他们观察艺术的特点。如在学习关于形状的单词时候,教师可以把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的作品介绍给幼儿,让其在作品里找各种形状。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幼儿回答“I can see a man/fish.....”。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提问“What shape is it?”幼儿回答“Circle/Triangle......”。
4.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突出的人表现在对运动、身体状况、体育竞赛等较为敏感,喜欢要求力量、速度、灵活性、手眼协调和平衡的活动。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幼儿,使之运动起来,让他们感受自己的力量呢?幼儿在学习单词时,教师经常用到游戏“Touching game”,比比谁先触摸到单词。在这个游戏中,教师设计触摸方式,除了赛跑,也可以设计单脚跳,还可以两人三足走;可以看着图片去触摸,也可以蒙着眼睛去触摸;可以直接用手触摸,也可以借用道具触碰,甚至还可以隔空丢到相应的目标中,在完成相应的肢体动作同时检验幼儿对教师英语指令的理解。
5.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突出的人主要表现在对音调、音高、节拍、速度、旋律、声音等较为敏感,喜欢听、唱、弹奏乐器。除了常见的英语儿歌游戏,教师还可以把音乐欣赏融入英语课堂。如学习动物单词时,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还可以用《动物进行曲》《彼得和狼》等乐曲引导其想象不同的旋律,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习英文中的动物单词。
6.人际关系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突出的人表现为对身体语言、情绪、声音、感受等较为敏感,喜欢关注他人的感受与个性。人际关系智能关系到幼儿的社会发展。在幼儿学习关于情绪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其观察不同情绪人的表现。比如,把《If you are happy》这首歌曲进行改编。歌曲里表示快乐可以拍手“Clap your hands”,跺脚“Stomp your feet”,以及欢呼“Hooray”。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气时、害怕时、伤心时的反应,进而改编歌曲。如生气的时候也可以跺脚“Stomp your feet”,害怕时可以闭眼睛“Close your eyes”,伤心时擦眼泪“Wipe your tears”,等等。
7.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突出的人表现为对自己的优点、弱点、目标和需求比较清楚,喜欢确立目标,评估人能力的强弱项,调控自己的思维,能够调解、反思、自律。
8.自然智能
自然智能突出的人表现在对自然物体、植物、动物、自然规律等方面较为敏感,喜欢对生物和自然物进行鉴别和归类。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季节的特点。比如,在秋天,可以到户外观察树叶的颜色,提问“What color are the leaves?”;可以设计捡树叶的游戏让幼儿复习数字的英文表达;还可以在户外玩“Big wind blows”的游戏,让幼儿复习学过的英文单词。教师在主题内容设计时可以用多元智能理论拓展设计出不一样的游戏。如“水果”这一主题的学习,可以用猜猜看“Guessing game”这个游戏,让幼儿摸摸百宝盒里是什么水果,也可以闻一闻,尝一尝来辨别水果。还可以把数学融入其中,让幼儿听教师的指令拿相应数量的水果放在相应的位置。又如,可以把体育运动融入其中,让幼儿运水果。运水果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跑步运,双脚跳着运,或者用平衡车运。
四、结语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幼儿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幼儿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幼儿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_,这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在设计游戏时,如果教师能把英语语言学习目标和多元智能发展目标相结合,那么幼儿就能收获更多,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