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概念教学范文

化学概念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概念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概念教学

第1篇:化学概念教学范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118-01

化学概念是构成化学知识大厦的基石。由于学生九年级才开始学习化学,缺乏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理解化学概念确实存在困难。如何有效地开展化学概念教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并且牢固掌握,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化学概念教学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化学概念学习的难点,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化学概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做法。

一、抓住关键词语,准确把握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反映的是化学学科中一些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概念的表述非常严谨,其中有一些词语是理解化学概念的关键。通过抓住这些化学概念表述中的关键词语,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发现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把握概念所揭示的本质规律,初步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例如,在学习“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时,教材是这样表述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回忆做过的镁、硫、铁丝在氧中燃烧的化学实验,问学生实验前是什么物质,实验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学生结合实验内容发现原子、分子概念表述中的关键词语有“化学性质”“最小粒子”“化学变化”。教师再对关键词进行强调:“原子只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只要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物质就发生了改变,化学性质也就变化了。就像硫与氧气发生反应后变成了二氧化硫,反应前后的物质改变了,分子也就不同了。”通过结合实验,抓住关键词,学生便能准确地把握这两个概念。

由此看来,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概念表述中的关键词语,并强化记忆,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关键词语,从而准确清晰地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通过列举实例,正确理解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本身就是通过一些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总结归纳出来的理性知识,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存在着一定难度。通过举例的方式,从感性知识切入化学概念,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印证化学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帮助学生克服理解抽象概念的困难,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例如,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时,首先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找到两个概念的关键点,即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教师问:“谁能根据原来学习的知识,分别举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例子呢?”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化学变化:铁、碳、硫等在氧气中燃烧,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食物腐烂变质等。物理变化:水的三态变化,铁的熔化,糖的溶解等。“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下面老师举一些例子,请大家判断各属于哪种变化:煤气爆炸、酿酒、铁生锈、铁块变成了铁锅。”学生们将这些例子“对号入座”,并且说明原因。“电灯发光是因为有发光现象,这是化学变化,对吗?”教师继续问。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学生说不对,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教师再次强调:“非常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就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看发光、发热等现象。”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学习的有效方法,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可以举正例,让学生总结归纳;也可以举反例,让学生发现不同,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借助创设情境,灵活应用化学概念

归根结底,学习化学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而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检查验证知识,发现问题,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认知。所以,在学习化学概念时,还需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让化学概念在应用中体现价值。

例如,在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两个概念之后,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设计了一道题:在利用煤气烧水煮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道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应用化学概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学生借助自己对概念的理解,结合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回答这道题:“煤气燃烧是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汽是物理变化。”“米煮成饭呢?为什么?”教师再问。“化学变化。因为米饭由生到熟,物质发生了改变。”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两个概念的理解。

第2篇:化学概念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性

化学概念是对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的高度概括,是二者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概念的教学贯穿整个化学教学的始终,概念教学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化学概念的特点

1.系统性

化学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概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形成一张知识网络体系。不少学生反映化学概念多而杂,无法理清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比如电化学中的原电池和电解池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有着很大的关联,但学生往往把这看成全新的知识点,无法从电化学中得失电子的情况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联系起来,从而造成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概念繁多,困难重重。

2.抽象性

化学概念是经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出来的简洁文字,是一种具有很强抽象性的理性认识。如何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直观和清晰的理解便成为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晶体的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等,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很有限的,在学习中往往因缺乏直观材料,很难从本质上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部分概念,也就很难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现状

1.学生主动学习化学概念意识淡薄,应用化学概念的能力不强

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常因感到困难而对化学概念缺乏兴趣,意识淡薄,主观能动性不强,不能树立和养成正确学习化学概念的态度和方法。对于化学概念常是机械熟记内容,而对其本质和适用范畴不求甚解,更不能灵活应用化学概念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教师对概念教学的深广度把握有所偏差

由于教师有时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解读存在偏差,以及学生化学基础和对新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在平常的概念教学中可能会存在深广度把握不准的情况。深广度不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会造成概念知识的脱节,过深或过广则会让化学概念的教学难度加深,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大大降低了概念教学的效果。

三、有效进行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抓住关键字词,揭示概念本质

化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经过了严谨推论规定着概念的内涵及使用范围。如果学生无法弄清楚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就不能对所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解释概念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注重对一些关键字词的分析与判断。例如对“氧化物”概念的学习,学生往往会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成含氧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从而会得出H2O是氧化物,H2S04也是氧化物这种错误的结论。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些关键的字词,强调除了氧元素外只能含有其他另外一种元素。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引导与强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2.应用生动直观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感性认识

由于化学概念抽象性的特点,教学时需要借助一些感性材料并尽可能采取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模型、图表、幻灯等,学生只有在获取尽可能多的感性认识后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分析“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时,仅从字面上来解释,学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和清晰的空间想象能力,此时若借助一些具体结构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拼装结构模型,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空间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加强。

3.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多角度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根据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特点,采用诸如化学实验、日常生活知识、启发性问题、化学史实以及学生原有的概念认识中的误区等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多方位的素材,增强了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进行“电解质”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物质的导电情况入手,创设诸如“能导电的物质是否都可以称作电解质”,“电解质在任何情况下是否都能导电”等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正确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总之,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部分教学的成功与否将对其他化学知识的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汉清.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现状及对策[J].化学教学,2013(02):26-28.

[2]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01-102.

[3]苗深花,范增民,高付东.中学化学概念教学探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12):91-92.

[4]冯永洁.实践建构主义理念革新中学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2002(6):18-20.

第3篇:化学概念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夯实基础;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基础阶段,化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夯实,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相应的化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在化学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重视的就是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结合自身班级学生的实际化学基础以及教材内容,合理选择概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巩固概念基础。

一、以书面理解作为化学概念教学的出发点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概念的接触和理解都是从书面开始的。如学生在了解“溶液”概念的时候,首先会做的事情就是查询书本,了解书本上对“溶液”会进行如何解释。学生在了解书本对“溶液”的解释以后,紧抓其中的关键词,就能够真正做到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再如,书本对“化合物”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对“单质”的解释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都是通过纯净物这一关键词进行展开解释,并做到相关联概念的显著区分。学生结合纯净物这一关键词,将不会把化合物和单质同其他概念诸如金刚石、石墨进行混合,从而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化学概念学习效率。

二、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展示化学概念

化学学科的概念不仅繁多,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候具备一定的记忆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进行化学概念的记忆,教师可以结合概念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相结合,具备其他教学辅助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于化抽象为具体的进行教学可以起到推动作用。为此,化学教师需要积极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结合具体的概念内容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效。当然,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不要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现象,这样只会给教学带来负面效果。例如,我在讲述和“分子、原子、离子”相关的概念的时候,由于学生在已有的实验条件下很难直接观察到这些粒子,所以在直接进行概念理解记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障碍。为了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的记忆相关的概念内容,做到三者的准确区分,在进行概念讲解的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在生物体内粒子的分布情况,以及三者是如何进行运动的。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展示,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理解三者的概念和区别,从而能够显著提升自身概念学习效率。

三、通过化学实验强化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学科具备强烈的实验属性,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化学实验帮助学生认知相应的化学概念,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化学概念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进行化学概念学习,学生也能够理解概念产生的来龙去脉,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化学实验教学通常也具备浓厚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由此,学生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地进行相应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概念学习的效率。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概念的时候,学生首先查阅了书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参加反映前的各物质质量综合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质量综合。学生查阅之后并不能够对这个概念做到准确的把握。此时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我带领学生进行了磷的燃烧实验。实验开始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个密闭容器,酒精灯以及托盘天平。在实验开始之前测量密闭容易和磷的总质量。在酒精灯的作用下,磷逐渐分解消失,此时再测量密闭容器内的总质量发现质量和之前一样。由此,学生就能够理解何为“质量守恒定律”,从而真正做到借助实验对相应的化学概念准确理解。

四、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带领学生完成概念学习

化学知识都是前后联系的。学生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遗忘已学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的概念学习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化学教师,要能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此类现象,及时进行教学手法的改进,避免此类教学现象的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教学的新知识的概念,拿出学生已学的旧知识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概念对比,发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此类方法进行概念学习,就能够做到强化对相应的概念的理解,并且能够及时巩固已学的内容,真正的做到概念学习的一步一个脚印,并在化学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阶段,化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做好化学概念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化学最大程度夯实自身的化学基础。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就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做到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由此,学生才能够借助夯实的化学基础在化学学习道路上走得扎实,走得远。

作者:孙加梅 单位:连云港市城头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第4篇:化学概念教学范文

一、辨析概念,侧重理解

初中化学上的概念很多、很碎,很多概念从文字上看,相差不大,但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如果学生对这两个概念不能正确理解的话,极容易混淆,教师要辨析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氧化物,就是氧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氧化物里只含有两种元素,而且一种是氧元素;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里究竟含有多少种元素是不需考虑的,只要里面含有氧元素就行了。然后再举一些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在辨析化学概念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教师的语言表述要精准、严密、科学,不能含糊其辞,给学生的思维造成混乱。

比如,单质与化合物,首先要向学生说明它们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也就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要含含糊糊地说是同种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与石墨混合在某一个容器里,它就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了。再如,总结催化剂这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是化学性质不变,而不能简单说是物质的性质不变,因为,性质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而物体的温度变化了,密度等物理性质是发生变化的。又如,溶解度是历届初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将其中的三句话一一分析给学生听,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它:一方面要向学生说明一定的温度下的含义,因为温度这个外界因素影响着物质的溶解程度,另一方面要说明在100克的溶剂里,这是量控制,否则无法比较,而且要达到饱和,这是能够比较的状态。

只有当以上几个影响物质溶解程度的量控制好,才能有效说明物质的溶解程度,否则物质在溶剂里溶解的量是没有意义的。帮助学生辨析概念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从这几年的中考看,物质的分类这方面的题目也很多,甚至是各省市中考化学的热点题目,要使学生在这方面不失分,关键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化学概念,而教师的辨析对学生理解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然,教学不是单纯为了中考,但也不能不为中考。

二、及时巩固,加强训练

当学生理解了化学概念后,就需要做一定的强化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假如学生理解后,没有及时地巩固,时间长了就会淡忘,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及时巩固是减轻学习负担的一种有效措施。当然,在巩固训练的时候,要避免题海战术,不能只采用书面作业或者死记硬背的形式,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做一些小实验或者小游戏等,这样不仅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效果比较明显。

第5篇:化学概念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Explor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Peng Zhaoyi

【Abstract】Chemical knowledge through teaching, make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concep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scientific thinking method, so as to adapt to the future to continue learning after promotion to senior school and enter society after the high and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ed for chemical.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化学概念是用简炼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的,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根据中学生的水平,通过传授化学知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以适应今后继续升人高一级学校后的学习和进入社会后高新科学技术对化学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概念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概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教学阶段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在进行基本概念的教学时,学生总感到很枯燥,难以记忆和理解。其实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尤其是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可以帮助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我本着“化学教学,兴趣为首”的原则从事化学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坚持以精彩的实验引入,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变枯燥的概念讲解为学生的自主归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验过程的展示。例如: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在讲解物质的电离产物从而引出酸碱定义时,只凭书上的彩图和文字讲解,很抽象,而且学生会误认为是溶液通电后才发生电离。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物质放入水中进行电离的全过程,然后通电后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电灯发光,学生就很清楚,不用教师强调,学生就明白电离与通电与否无关。在展示实验时,我还根据当时课堂的情况,调整讲课速度,控制自己的音调高低,用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 讲清概念中的关键词

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上的错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氧化反应的定义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氧化反应”而不是学生们认为的“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二者有本质区别。因为氧化反应目前学生接触到的是与氧气发生的反应,若理解为“氧气”则变得狭义。又如在讲解溶解度概念时,溶解度概念中的“温度”、“溶剂量”、“溶液状态”、“单位”四个关键词要讲清楚,缺一不可。溶剂量的要求若不是100g可进行折算,单位不用国际单位,而是用常用单位g(克)。抓住要点,逐个讲解,并设计相关习题,突出关键词。还有在讲解“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和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在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将一些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误认为是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因它们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3 从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时,学生常会疑惑,在教材中前面一直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分子质子很小,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等分子的性质,为什么突然得出分子可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呢?这时若继续讲微观,讲性质,学生反而更糊涂,而反过来从物理的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角度讲就比较容易理解。水蒸发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而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为什么这样判断呢?是根据物质中分子是否变化进行判断。水电解后,水分子已经发生改变,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不能再保持水的性质,变成了其它的物质。水蒸发,水分子没有变,所以水蒸气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又如在学习的碱盐分类时,含有铵根离子的物质,学生会俟认为是酸式盐,如NH—CL,学生看到它与NaHCO3等的酸性氧化物很相似,这时单从定义上讲,学生很混淆,外形确实很相似,而且酸式盐的结构中间也是H。这时,可让学生写电离方程式,强调原子团不分开,NH4+是铵根,不能分开。NaH4CL=NaH4++CL-,再对比电离产物,没有氢离子,所以该物质不属于酸式盐,经过对比后很清晰。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兴趣都大有帮助。

第6篇:化学概念教学范文

/

关键词 化学学科观念 概念教学 离子反应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法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太·杜甘说过,概念向来被认为是知识的基础。康德则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与概念之间不可分解的微妙的自觉的连接。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组织得好,对于学生建构化学学科观念,甚至对于其一生的概括、提炼和总结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化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的理论研究很受重视。那么,总结一线教师关于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不仅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建立科学的化学学习与教学理论的依据和基础。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利用“教学新时空”这一新组织平台,2012年4月起推出了高中化学“名师课堂”专题研讨活动,首次活动邀请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化学教研组长保志明老师为全省教师执教“离子反应”一节课,展开的现场研讨主题是“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概念教学”。活动届时在线人数上万,老师们积极参与在线提问和发表观点。归纳起来,感兴趣的问题有以下方面:老师们质疑这样设计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吗?对学生来讲,离子反应这节课的认知难点究竟应放在哪儿?如何关注学生思维和学科本质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对相关概念有哪些思维障碍?是否所有的概念教学都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呢?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了解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怎样的教学处理方式有利于学生建构化学核心概念,进而运用概念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具体概念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认知水平及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概念认识的获取途径方面,是以听讲思考为主,还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或是以学生的交流讨论活动为主?在概念性知识的呈现顺序方面,是以学生的认知顺序为主,还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为主,或是将学生的认知顺序与知识的逻辑顺序相结合;在概念知识的教学处理方面,遵循的是“定性一定量”“宏观微观”还是“表面一实质”的处理方式?对于以上问题,下面以这节课为案例,就化学概念教学的惯有误区和常用方法,研讨化学概念教学如何基于化学学科观念关注于学生已有生活观念来设计教学目标、确立重难点和展开实验探究教学过程。 2 化学概念教学的惯有误区与常用方法

2.1 化学概念教学的惯有误区

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因在学科思维、学科结构和学科理解等方面缺乏整体把握能力,使得概念教学行为很难到位;课堂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不良状况:(1)一字不差,死板教条型;(2)把握不住,模棱两可型;(3)缩手缩脚,不敢越雷池半步型;(4)贪新求全,无所适从型;(5)自以为是,主观随意型;(6)过度操作,弱化思维型。对于这些不合适的教学处理方式,可以打个比方,如果把概念比作一把锁的话,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是一把钥匙,契合的钥匙就能把这个锁给打开,如果钥匙错了,又断在锁里,即便有了契合的钥匙也打不开这把锁了。因此,对于概念教学的不良状况必须得到重视和矫正。

2.2 概念教学的常用方法

概念教学的理论研究主要有概念形成、同化理论,与图式理论等,后期又有建构主义理论。鉴于中学化学教师通常对事实、实践描述得多,但概括得少;叙述得多,但提炼得少;分析得多,但综合得少。也就是说没有将观察到的事实通过思维活动给以概念化的处理习惯。这样的一种日常生活状态也影响了老师对于概念教学的正确设计。对于学生来讲,建构概念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生产过程,它还是知识再生产的基础。其建构途径通常有4个:一是抽象事实建构概念;二是借用移植建构;三是比较研究建构;四是发展建构。相应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运用直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2)善于解剖概念,把握概念内涵外延,对概念下定义要准确严格;(3)弄清概念异同,防止模糊概念;

(4)分阶段教学概念,逐步深化概念;(5)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同化理解新概念;(6)弄清概念问的关系,逐步编织概念网络,概念系统化;(7)练习巩固,强化理解。在以上方法中,要注意不同的概念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 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概念教学

3.1 学科观念

“学科观念”是对学科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的本原和本体的见解或意识,具有超越课堂时空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它能让学生洞悉自然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从自然科学的视角去观察、分析和处理事件,对学科有客观、正面和积极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技能之后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上,真正成为他们科学素养的一部分,这才是自然学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意义所在及价值所在。

3.2 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概念教学

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概念教学,是一种超越事实、以领会蕴含在具体事实和原理当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目的的教学。事实性知识的作用更多地是观念建构的工具和载体,最终目的是要在这些事实性知识基础上通过不断概括提炼而形成深层的、可迁移的观念或观念性知识。由于观念的整合作用,学生的自然学科观念一旦形成,能很好地把原来孤立和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会使学生高屋建瓴地统摄与整合化学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思维能力,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效减负。

当然,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既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也不可能通过大量记忆化学知识自发形成,它需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并通过在新情景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水平,逐步形成对化学的总括性的认识。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采用学科观念教材分析模型及教材分析思路,从教材的具体内容中抽象出基本观念并抽象为核心观念;学生分析主要从2方面,一方面分析学生原有观念的水平和原有观念与将要建构的新观念的关系,从而确定新观念建构的起点和相应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分析学生在与基本观念相关的概念原理、过程方法和事实性知识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从而确定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素材来支持基本观念的建构,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进行观念建构。对学生特征分析可以采用测验法,也可以采用预估法。测验法是指通过编制一定的试题来测查学生的水平;预估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中的情况估计学生的水平。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的分析,确定在学科观念建构方面的具体教学目标。学科观念是在学生对核心概念和典型事实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因此,学科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没有学习者的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形成学科观念的。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保证学生深层次认知参与的核心是问题。因此,促进学生基本观念构建的教学必须将对具体事实和核心概念的理解转化为高水平问题,以问题为主线来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景和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形成知识的理解、具体观念的建构及核心观念的建构问的有效转化。

以“离子反应”为例,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概念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个新视角和方法即从微观离子角度来认识水溶液中物质之间的反应。保志明老师在“离子反应”这节课中,通过基于实验事实的过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以常见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事实为支撑,将水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哪些微粒能发生作用、微粒相互作用引起什么变化以及变化的结果等问题的分析作为培养学生认识思路的主要线索,围绕离子反应的含义、发生条件等关键内容展示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分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所起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以此来建构概念,初步学习如何分析和认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其次,基于学生的思维习惯——从宏观感性的角度看问题,对此,保老师利用实验,制造认知冲突,拓展学生微观角度的认识,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有机联系,通过理解概念建构相应的知识结构。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提示分析溶液中物质反应的思路和方法,即首先分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微粒存在形式,然后考虑这些微粒之间是否发生反应,最后写出相对应的离子方程式。这样的教学处理更能揭示离子方程式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有关离子反应概念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以下主要问题: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中物质反应的认识思路这个重点对学生的认识来讲就是一个难点。难点还体现在对离子方程式的认识,包括书写方面存在的困难。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书写的困难之一:物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什么微粒形式存在认识不清。通常需要适当补充相关知识——比如物质的溶解性、物质在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哪些常见物质不易电离等知识,由此让学生明确一些具体物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形式。另外,在书写时作为重要的化学用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由于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方面的认知跨度,即便学生认识了参加反应的离子种类,还是容易忽略参加反应的离子间的数量关系。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存在障碍,因此,在初学书写时往往问题较多。另外,学生对“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一类反应”认识不清,难以结合实例说明。比如,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的离子方程式究竟表示哪一类反应呢?教材只是由几个例子说明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但并未指出这个离子方程式究竟表示哪一类反应?(可溶性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水和可溶性盐的反应),这种情况下,对概念的深入分析应用可以采取提供变式反应来解决。对于更多的书写应用,需要在后续学习中逐渐渗透和强化,在书写的同时加深对微观离子角度分析反应实质的认识能力。

4 结语

第7篇:化学概念教学范文

一、巧用演示实验,使微观概念宏观化

在初中化学概念中,有一些化微观学概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这一些微观的化学概念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只凭听教师的讲解,肯定是不容易理解的。因此,在教学这一些化学概念时,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演示实验,使微观概念宏观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宏观的实验现象理解微观的概念本质。

例如,“原子”的概念是很微观的,特别是分子的可分性,学生更是“看不见、摸不着”,教学时,如果只是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原子”,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是不好的。因此,在教学时,我给学生进行了一个“电解水”的演示实验。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观察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看到了什么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能够观察到在两极电上产生了一些气泡。接着,我利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去点燃正负两极旁边产生的气泡,并组织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到点燃正极复燃了,而负极则出现了淡蓝色火焰。这时,我提问:“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猜想在正极的气泡复燃,可能这一些气泡是氧气,而在负极出现了淡蓝色火焰,说明可能这一些气泡是氢气,就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水分子的可分性。在此基础上,我再给学生展示水分子图,使学生明确水经过电解可以电解出氧气和氢气,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此时,再给学生呈现原子的概念,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以上教学中,利用“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理解了水可以电解出氧气和氢气两种物质,从而有效地把微观的“原子”与宏观的物质进行联系,使微观的“原子”概念宏观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在脑中形成微观粒子——原子的概念。

二、巧用对比实验,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化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初中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初中生由于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很容易对一些相近的化学概念产生错误的理解。针对这一种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对比实验帮助学生对这一些相近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使抽象的化学概念形象化,从而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催化剂”这一化学概念时,初中生很容易形成的两个错误认识是“催化剂都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只能利用二氧化锰这一物质来进行催化分解”。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催化剂”这一概念形成这样的错误认识,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三组对比实验。第一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只加热双氧水;第二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接触;第三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双氧水和氧化铜接触。在这三组实验中,我都让学生在试管口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组实验中木条的燃烧程度及试管内气泡产生的量。这样,学生在这三组对比实验中,很自然地明白二氧化锰并不是唯一的催化剂,催化剂的效果并不是都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有时候却是减缓化学反应速率的。这样,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对“催化剂”的本质内涵才会真正理解与掌握。

三、巧用探究实验,使静态概念动态化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总是以静态的文字给学生呈现化学概念的,其实,一些化学概念却存在一些动态化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掌握化学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经历化学概念的动态化形成过程,使静态概念动态化。

例如,在教学“燃烧”这一概念时,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关于燃烧的三个条件书本上写得很清楚,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记忆也能够掌握,但是如何直接让学生去背燃烧的条件,教学效率一定是低下的。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进行实验探究的。

第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并产生问题:物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第二步,引导学生联系现象提出假设。因为燃烧在生活中学生很常见,因此,学生对燃烧的条件会提出以下猜想:第一是要有可燃物,第二是要有氧气,第三是可燃物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第三步,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烧杯、热水、铜片、红磷、白磷等进行探究实验,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

第四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对燃烧的三个条件进行总结与整理。

第8篇:化学概念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以后化学学习的基础,而化学学习的内容比较庞杂,化学概念是对这些内容的抽象概括,因此在学习化学概念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觉得比较吃力。但是实际上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学习有技巧和方法,化学概念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捷径”存在。因此在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在观察和学习的基础上真正的掌握化学概念学习的诀窍。此外通过学习化学概念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学生化学概念学习存在的困难

化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广大教师要对此给予积极的重视。但是笔者在调查过程之中了解到,当前不少学校的化学概念教学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化学学习质量的提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实际上总结起来主要有一下问题。第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同,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时期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此外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学生在学习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等方面都存在有比较大的问题。这就使得在构建知识体系、学习抽象概念的时候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二,化学概念比较复杂和抽象,并且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也不大,因此学生以前积累的学习方法、记忆方面就很难起到作用。另外初中化学之中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生涯之中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所以在记忆的时候其学校过也不是很理想。第三,化学知识庞杂,其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都有所涉及,另外大量的符号有各种各样的意思,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记忆造成巨大的困难。第四,学生在初中第一次接触化学,其基础比较差,有一些教师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其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安排的教学内容都不是很合理,这对学生的学习同样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质量

1.深入分析概念内容

记忆的基础是理解,因此为了提高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质量,我们首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化学概念比较抽象,同时为了保证概念的准确性,因此不少概念的内容都比较凝练,用词十分的严谨,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概念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有意识的对一些重点概念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比如说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定义一直是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概念涉及的内容很多,并且句子也比较长,因此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的时候将其进行了拆解。在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好每一个小的知识点,掌握好了小的知识点,那么学生对整体概念的理解也就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首先,溶解度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其次溶剂的量必须是100g,再其次,溶解度这一概念的使用必然要求溶液是饱和状态。最后,在这些条件之下溶质的重量。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2.分层次教学、注重重点和难点

概念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概念的本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注意分层次和抓重点。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说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这一概念进行分层,然后按照每一个层次的特点和整个概念的重点进行教学。首先质量守恒指的是反应的各种物质之间的总体的质量是一定的。而在反应之后留存下的物质则是生成物。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说,在反应前和反应之后,物体之中原子的数量是没有变化的,其质量也没有增加或者减少。

3.讲解过程加深学生的记忆

某些化学概念的确定是在一定的过程之后才确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这些内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概念确定的过程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故事,这些故事能够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利用这一内容提升学生的概念学习效率。

4.构建稳固的知识体系

化学知识之间的练习虽然不大,但是实际上也是存在有一定的练习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稳固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概念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比如说在学习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和另外一个概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这样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把握和理解程度就会更加的深刻。比如说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混合物和纯净物、分子和原子等,这些都是能够进行比较的概念,通过比较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稳固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5.明确外延

化学概念是有一定的外延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明确外延,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记忆的准确性,提高学生概念记忆的质量。化学概念的外延明确了概念的使用范围,使得学生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心里有数。同时外延的确定也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以后化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广大初中化学教师要对此给予积极的重视,而概念教学则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要仔细考虑的重要问题,希望广大教师积极思考真正做好概念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第9篇:化学概念教学范文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分化;学困生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关注教授的内容,关注学生牢记的基本概念,而忽视了学生在遇到类同问题的时,如何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时效性,而忽视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过于注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概念,而忽略了概念的来源和缘由的讲解;只注重单个概念的教学,将化学基本概念孤立化,忽略了一个概念与其他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漏洞百出、困难重重;有的教师甚至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只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义等。这些基本概念教学都无法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随着教学逐步推进,化学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学生便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慌,进而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高度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自然科学,刚开始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心,保护好这份好奇心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中尤为关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学生理解化学实验、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因此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对学生学习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起步形成分化,进而形成化学学困生。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重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设计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于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基本概念教学中,化学实验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三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化学的时候,都非常兴奋,表现出了对化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但是,当学生由化学表象学习转化为理解化学本质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学生的困难,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化学现象。比如,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一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又如,在进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撕碎纸张”“点燃纸张”这样两个简单的实验完成对两种变化的实质理解。

(二)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提炼、精简、概括,应用通俗语言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概念

某些化学基本概念表述较长,记忆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找出实质,将其进行提炼、简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如化合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换一”;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双交换、价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等,通过这样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三)找关键词,对概念进行“切断肢解”重点剖析,理解概念

若学生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对基本概念进行“肢解”,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将各个要素渗透、融入到情境里,让学生可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解析这一情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点部分进行剖析和理解。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可以使他们掌握如何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如进行溶液概念的教学中要掌握三个词,即“均一”“稳定”“混合物”。又如,在进行氧化物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写出已知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如“Fe2O3、CuO、CO2、SO2、P2O5”等,再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化学名称,“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进而让学生找到这些化合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会发现这些化学式均有“氧化”二字,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将微观概念宏观化,强化直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