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食品报告范文

绿色食品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食品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食品报告

第1篇:绿色食品报告范文

一   XX县绿色食品发展情况

截止今年8月,XX县已建成绿色食品优质稻基地10万亩、优质绿茶基地4万亩、优质饲料基地12万亩;有三家龙头加工企业开发出了乳制品、大米、茶叶等3大类17个绿色食品产品,产量达13000吨。绿色食品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l、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带动农民增收。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加工原料基地,通过订合同保价收购初级农产品,促进生产农户增收。据调查:大米、油菜籽、茶叶、奶、猪、鸡价格分别比加工收购前上扬28.5%、11.2%、21.5%、10.3%、16.2%、8.7%,广大农户因此而普遍受益。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了2450元,已实现连续16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农户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54元。

    2、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县域特色基本形成。绿色食品开发带动各类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优质大米、双低油菜、优质绿茶、奶牛、人工牧草规模分别比1999年增长8.0万亩、4.5万亩、2.8万亩、0.9万头、8.0万亩;不具开发优势的小麦面积调减了3.0万亩,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比重上升到20XX年的53.9%,种植业收入比重降到32.2%;依靠粮食、牧草转化增值而获得的收入逐步提高。以30万头DLY生猪、2万头奶牛、10万亩优质稻、10万亩优质绿茶为内容的“321111”工程已基本形成。

    3、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农业投入持续增加。为满足**开发的需要,良种良法得到了大力引进、推广应用。仅两年多时间,引进储备的优质稻品种达15个,优质绿茶品种8个,优质笋用竹品种3个、优质牧草品种3个;双免耕、配方施肥、生物多样性治虫防病、秸秆覆盖等先进生产技术被广泛采用。新技术推广周期缩短为6—7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今年全县奶牛、大米、茶叶等农业信贷投入达1亿元,成为农业投入最多最快的年份。

4、生态经济良性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强农”的生态经济大循环基本形成,工农业经济互相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全县798公里省、县、乡道全部硬化,农村已有5278户农户开通了光纤电视,2527户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7187户农户新建了楼房,247个村修建了村社水泥路250公里,97.4%村修通了村道,衣、食、住、行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   XX县开发**的主要经验

l、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新理念。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生态经济”战略目标,采取了形式灵活的宣传方式。特别是1999年被国家七部委局命名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后,为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发展**产业的意见》和《建设无公害示范县和**基地的决定》以及《扶持**产业的优惠政策》;县人大出台了《关于扶持**产业发展的决议》。为贯彻落实《意见》、《决定》、《决议》、《政策》等精神,县委、县政府聘请省农科院、省农业厅专家深入XX进行专题讲座和咨询5次;县有线电视台在每周2期的《绿色田野》节目中开设了《**专门窗口》;每周2期的《XX报》专门选登**专题文章;县**产业领导小组组织社会各界专题开展**有奖征文和宣传标语征集活动;搜集整理**基础知识,编印**开发指南10000册发到乡镇、村社;农业部门组织科技宣讲团,深入到村社办夜间培训52场次;各乡镇农技服务站刷写专项标语260幅,办专项宣传专栏104期;利用各种会议以会代训近8000人次,与此同时,还分别在人民日报、XX日报、XX青年报等报刊上编出专版各一期,分别在XX、XX举行新闻会各一次。今年,又在XX报、XX日报、XX日报发表连载文章近100篇;举办生态文化节。这些**宣传方式,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同时表明了XX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治理环境、消除公害。为满足开发**环境要求,在2001年发表的《**宣言》和制定的《建设无公害示范县和**基地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三禁”、“两停”、“一推”、“一处”的环境治理措施。即:禁止使用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塑料薄膜及其制品;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激素、抗生素等物质、存在毒副作用的各种工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禁止焚烧木材、农作物秸秆;停止引进和审批粉尘、废气、废水、烟雾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停止已建但“三废”排放不达标的企业的生产,待治理达标后再恢复生产;推广标准化卫生养殖,沼气池、节能灶;科学处理城乡垃圾、污泥、污水及废旧物品。一年多时间,关闭了小煤窑、小纸厂、铸钢厂、化工厂等近120家。禁用了不符合A级**生产要求的化学农药五大类70种;禁用了激素、抗生素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工业饲料,开始了单一化肥的限制使用和城镇垃圾、污泥、污水无害化处理。与此同时,连续两年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竹、还茶、还草等工程,全县新发展速生丰产林5.0万亩,新增各类竹林7.0万亩,新增茶叶2.2万亩,人工种草8.0万亩,使全县境内绝大部分区域适宜发展**生产。

3、制定规程,规范生产。根据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等准则和《国家种子质量标准》,XX县先后制定了水稻、油菜籽、茶叶等22种粮经作物**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将部分规程简化浓缩制成**产品质量监督卡,把技术规程和农民自律为主的管理方式融在一张卡上,实行凭卡参加生产技术培训,凭卡享受种苗和生产资料优惠供应,凭卡享受有关生产资金支持和优惠,凭卡提供检测样品、凭卡交售合格产品。从而规范了**生产技术行为,确保了**产品质量。

4、培育龙头,创立品牌。龙头企业是连接基地农户与广阔市场的最好纽带和桥梁。为此,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了《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XX公司、XX集团等一批具有**开发能力的龙头企业投资优质大米、奶制品开发;同时积极扶持本地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提高加工产品质量,新开发出了粮、油、茶3类4个**产品,产量近6000吨。

5、严格执法,切实保障。**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国家强制性标准贯彻落实的过程。为确保**生产正常进行,全县上下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文件,制定和了《**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和**农资管理一系列通告,组建了XX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按照上述规定,对全县从事“三药”、“两料”的经销单位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持证经营;常年不间断加强检查,查处违规经营者,将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生产资料严格控制在使用之前;生产过程中加强用量和次数监督;产后抽样送检,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予以严肃查处,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第2篇:绿色食品报告范文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监督管理,确保基地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关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农绿〔2005〕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农绿科〔2012〕13号)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办法》(农绿科〔2012〕14号)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农业部绿办)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负责基地监督管理的督导工作。

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工作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基地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省级工作机构应当下达正式文件,明确分管基地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确定负责基地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并报农业部绿办和中心备案。

第四条 省级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完整的基地管理工作档案。档案资料应当包括基地创建材料、验收材料、续展材料、《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证书》复印件、年度检查材料、产品质量抽检材料和风险预警材料等。

第五条 基地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要求规范生产行为,接受省级工作机构的监督管理,保证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并对基地原料产品质量及信誉负责。

第二章 年度检查

第六条 年度检查是省级工作机构每年组织对本辖区内获证基地的生产经营、产品质量控制及产品预包装标签等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七条 省级工作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检查工作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本辖区内基地年度检查工作。

第八条 年度检查材料应当包括年度现场检查报告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督管理综合意见表》。年度检查材料由省级工作机构存档。

第九条 年度检查应当在作物(动物)生长期进行,由至少2名工作人员实施。检查应当包括听取汇报、资料审查、现场检查、访问农户和产业化经营企业、总结五个基本环节。要求对每个工作环节进行拍照,并作为年度现场检查报告的附件材料。

第十条 年度检查主要检查基地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档案记录、产品预包装标签、产业化经营等情况。检查人员应当在检查后完成年度现场检查报告并签字负责。

第十一条 省级工作机构的基地主管领导根据现场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在综合意见表中做出年度监督管理结论并签字负责。检查结论分合格、整改和不合格三个等级。

第十二条 结论为整改的,基地建设单位必须在接到省级工作机构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报告报省级工作机构申请复查。省级工作机构应当及时组织复查并做出结论。三个月内不提出复查申请或复查不合格的,由省级工作机构报请农业部绿办和中心取消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

第十三条 结论为不合格的,省级工作机构应当及时报请农业部绿办和中心取消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

第十四条 省级工作机构应当于每年11月20日前完成本辖区内基地年度检查工作,并将所辖区域内基地年检工作总结报农业部绿办和中心。

第三章 产品质量抽检

第十五条 产品质量抽检是农业部绿办、中心和省级工作机构每年委托绿色食品检测机构对获证基地产品进行的监督性抽样检测。

第十六条 农业部绿办和中心每年下达抽检计划。

第十七条 绿色食品检测机构应当根据农业部绿办和中心下达的抽检计划制定具体组织实施方案,按要求完成检测任务,对检测结果负责。

第十八条 省级工作机构应当组织基地建设单位配合绿色食品检测机构完成产品质量抽检。

第十九条 基地建设单位应当自觉接受产品质量抽检。拒不接受的,视为自动放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

第二十条 对产品质量抽检结果不合格的基地,取消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

第二十一条 在农业部绿办和中心年度抽检基础上,省级工作机构可以对辖区内基地产品安排一定比例的抽检。

第二十二条 省级工作机构应当在农业部绿办和中心下达的年度产品质量抽检计划基础上,编制自行抽检产品的年度计划,并报农业部绿办和中心备案。

第二十三条 省级工作机构组织抽检的检验项目不得少于农业部绿办和中心年度抽检计划规定的项目,抽检标准执行农业部绿办和中心的抽检标准。

第四章 风险预警

第二十四条 基地建设单位应当建立风险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基地日常巡查,对已发现基地环境、产品安全风险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省级工作机构。

第二十五条 省级工作机构应当收集和整理主动监测、执法监管、实验室检验、国内外机构组织通报、媒体网络报道、投诉举报以及相关部门转办等基地环境、产品安全信息,并组织开展基地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第二十六条 省级工作机构应当对经核实、整理的信息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及时向农业部绿办和中心报告。

第二十七条 农业部绿办和中心应当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置。

第五章 监督管理结论处理

第二十八条 对取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的基地,农业部绿办和中心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公告。省级工作机构应当及时收回证书。

第二十九条 基地建设单位对年度监督管理结论有异议的,可在接到省级工作机构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工作机构提出复议申请或直接向农业部绿办和中心申请仲裁,但不可同时申请复议和仲裁。

第三十条 省级工作机构应于接到复议申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复议结论;农业部绿办和中心应于接到仲裁申请30个工作日内做出仲裁决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绿办和中心负责解释。

第3篇:绿色食品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报告农村

一、实习时间及简介:

年月清晨,风和日丽,光阳明媚。我们管理系专业的64位同学在张主任和廖主任等系领导的极力联系和带领下来到了市县镇的各个村进行了分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两个半小时路途就到了达目的地,下车后受到了县领导助理,镇长,村委书记,等有关领导的热烈欢迎,他们还对当地的情况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县地处粤北部,市南端。是一个地广山多人少、自然资源丰富,宜林、宜牧、宜采的具开发性的山区县;气候温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该县25℃以下可开发的坡地60万亩,特别是有众多海拔400-600米的高山小盆地,山青水绿,空气清新、无污染源、昼夜温差大,在这么好的环境资源条件下,该县人民开发山区资源,不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加强品牌建设,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丰绿”牌蔬菜商标。该县先后被省批准为“广东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和“广东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其中奶白菜、佛手瓜、四季肉豆角和尖椒四种蔬菜经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小正镇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是奶白菜。

短短的10实习生活中,让我感受到了很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这里也是我美丽的家乡。乡亲们都十分善良,勤劳、纯朴、真诚、到处充满了客家人好客的风俗。我们三三两两的分配到生活条件和沟通能力较好的各个村的农户家去,跟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感受他们的艰辛,使我了解民情,对蔬菜知识有了一定收获。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很多自己的感悟和深思。

二、采割:

在奶白菜在采割方面我觉得有些浪费,他们割菜时那些脱落的鲜嫩的绿叶片都是扔在田地里由它发霉,腐烂的。而不收集回来晒干、腌酸菜,喂鱼、喂牛猪牛等用。

三、包装和销售:

我认为在包装和销售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的。打包装比较随意,而不分等级包装,把优品和次品分开。应充分的利用当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设一个绿色食品包装厂,把蔬菜分好等级,打好小包装。最好有包装标志和统一规格,同时产品还要有质量标准认证。利用该县交通方便的优势(105国道纵贯县境,距广州150公里,距深圳180公里,其中小正镇就在国道旁边,离这从化广州一带最),可设立绿色食品专买市场,进行订单,再有目的的送货上门,而不要盲目性的大量的运往广州越秀市场、江南市场和东莞长坪,然后整车批发给经销商的,销售渠道太单一化了,这样成品高费用大,可是在销售中价格又会低很多。

这里的绿色食品营销方式还是比较跟一般蔬菜营销方式没什么两样的,过于传统。可是当今绿色食品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绿色食品最终面对的是消费者,他们都喜欢选择最好的最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必需要大力宣传发展绿色营销,推广绿色包装。“绿色营销”是基于绿色需求、绿色消费而产生的,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绿色营销”则突出其消费过程的“绿色化”;传统营销强调采用各种手段达到营销目标,但忽视了营销手段的负面影响,而“绿色营销”在管理上强调营销手段必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与协调,利于环境的良性发展。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将逐步增长,应用绿色营销来适应绿色需求,推广绿色消费,拓展市场空间已时不我待。因此应该大量投资在销售上,逐步的向绿色营销这条好的渠道发展。

四、信息传递:

由于这里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信息的传达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是令人值得深思的。虽然他们都会尽量的想点子,动脑筋,订了些南方农村农民报,看电视的农业新闻中得到一些的有用信息,但这些信息的渠道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从而导致他们对市场需求还不是很了解,他们告诉我,蔬菜价格有时候波动的很大,有时候本钱都挣不回来的,有一阵都没有心情去打理了。所以我觉得农业部门应多为农民提供一些有用的完整的市场农业信息,改变农民的农业信息弱势。这样绿色食品的发展才会得到更快的提高。还有农村对小孩的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好,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更应该花多些心思把他们教育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第4篇:绿色食品报告范文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绿色食品产业 农业循环经济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农业大省的地位和相对良好的生态环境、耕作模式,又使黑龙江省成为全国的绿色食品大省。如何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改善生态、遏制污染、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是黑龙江省农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状况

黑龙江地处边疆,农业资源富饶,开发时间较短,仅有数百年的时间,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数千年或上万年的农业开发史比起来,还是刚刚起步。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环境,才使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产业得以产生和壮大。

黑龙江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绿色食品产业大省,资源丰富,物产极多。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313.5亿公斤,是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六分之一;畜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8.2%;绿色食品的产量突破1110万吨,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县域绿色食品的认证品牌达到700余个,居全国第一位。全省绿色食品生产的监控面积达到130多万公顷,占全部农作物面积的20%。全省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利税近15亿元,从事绿色食品的生产的农户达到150万户。然而,由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掠夺式的开发及负面效应,使黑龙江省的农业在取得骄人成就的同时,也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

二、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对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框架的重要性

1.积极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是使现代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一次农业革命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这种食品的生产,一定要清洁生产,而绿色食品的产业,加速了黑龙江省向生态农业迈进的步伐。第一,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地使用。绿色食品生产靠现代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科技以绿色农业产业为载体。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的勃兴,它们的产前、产中、产后,都要以现代科技为先导。绿色食品生产使农业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粗放型农业转向集约化农业;第二,推动了农业生产工业化、产业化。绿色食品产业使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弱质低效经济开始走向农工商结合、农科教结合、产加销一条龙、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现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也就是推进了农业生产工厂化、产业化;第三,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带来了农业产业的管理革命。绿色食品的生产与经营,要求生产经营者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从人类、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彼此依存、协调一致的观点出发,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实施现代管理,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管理的升级。

2.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清洁生产,是绿色食品产业赖以存在的基础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的北方寒带地区,无菌性好,土地有机质含量丰富,境内的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污染程度底,特别是嫩江到目前仍是全国惟有的没有污染的两大江之一,而另一条则为的雅鲁藏布江。三江平原良好的生态基础,使得这里的农业具有良好的生态环,纯洁的水和空气、以及耕地、草原和林带山地,为黑龙江的粮食、畜禽、水产和林产品提供了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条件。相对清洁的农业耕作生产模式,又打造了黑龙江独特和环保型的农产品及绿色食品。

3.绿色食品产业的形成和壮大,必将推动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原始的绿色食品产业要得到发展,必须依赖于高级的生态农业及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生活模式。在市场拉动下不断壮大的绿色食品产业,更需要规模和水平日益扩大的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撑。从这一点来讲,绿色食品产业会在更高的层次上,以更大的力度来推动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要求空气更加清洁,要求江河没有污染,要求耕地没有有害物质的残留,要求对有害废弃物的环保型处理和生态的恢复。人们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创造绿色食品产业环境的同时,也就是在不自觉的建设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多年来,黑龙江省对三江平原耕地的保护,对黑龙江、嫩江、松花江的防污治理,对绥化、大庆、齐齐哈尔三大草原的封育改良,对大兴安岭、伊春等林区山林的保护,无一不体现着绿色食品产业对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

4.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引导着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走向更高的层次

绿色食品引领着人们追求饮食的安全和健康,绿色消费体现着人们对资源、环境和生产生活友好和谐的新理念。追求绿色消费,使人们和社会必须爱护资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模式。从而不断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最终使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得到发展。

三、绿色食品产业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优势和途径

所谓绿色食品产业,就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的环境和清洁方式进行生产,经国家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的质量取决于生产的自然环境,要求选择无“三废”污染区域,要使用无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淘汰和禁用对环境和人体危害极大的剧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和无机肥料。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就是在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经济。而以大型农机具、化肥、农药和石油为依赖的“黑色农业”,不但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同时还造成土壤流失,空气和水体污染,应该说“黑色农业”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必将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所取代。

1.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

黑龙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可以成为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大经济区。其一,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黑龙江拥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这些大平原多是一马平川黑黝黝的土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较好,耕地平坦。另外,有大小兴安岭的天然屏障,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其二,生态省的建设成就是发展绿色农业坚实的主观条件。国家确定黑龙江省为我国生态试点省。黑龙江在生态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发展绿色农业,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三,较好的工业经济基础和科教优势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物质基础。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及其产品的开发,已打开了发展绿色农业的新局面。黑龙江省已建立起一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同时,创造了一批绿色食品名牌,为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起到示范作用。

2.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途径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生态优势,规划、实施“绿色农业工程”。“绿色农业工程”是指以经营绿色食品的产加销为轴心,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在内的系统工程。现在人们提出要建设“绿色龙江”,即将黑龙江省建设成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中医药产业基地。这里涉及到的“绿色农业工程”的重要项目主要有:农副产品和绿色产品加工基地、北药基地等。应根据本地实际,落实好具体的工程建设项目,如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产业化布局,等等;要规划出长期及近期发展绿色农业的规划,以推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二是制定发展绿色农业倾斜的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投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向发展绿色农业倾斜,包括技术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贷款,涉农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政府应当通过科技进步,推进绿色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增加绿色农业产品品牌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农业产业,实现绿色农业产业高新技术化,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是完善绿色食品供应链,加强产销管理体系建设。从绿色食品供应链的结构来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连接着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连接着连锁超市专卖店。这里的关键是物流配送中心起着连接生产和销售的纽带作用。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供应链的两头(生产基地和连锁超市)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缺乏稳定、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因此,各级政府应为培育市场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物流配送中心,优化绿色食品供应链。

四是牢固树立发展绿色农业的新观念。要教育广大农村领导干部认清建设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农业、国际化农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黑龙江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要让农民认识到化学农业和“黑色农业”已走到了尽头,而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正是未来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是农民增加劳动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条件的县市可率先培育一批绿色园区并使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自觉地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和生态农业产业。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课题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问题研究[М].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1

[2]徐云: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М].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7

[3]刘连馥何万云王泽富张希良:绿色食品理论与实务[М].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12

[4]王占国刘小宁: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М].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

[5]郭艳华:走向绿色文明[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

[6]陈蓉福: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J].未来与发展.2005.1

[7]楚永生初丽霞:循环经济理论对农业发展的适用性及制度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5

[8]陈焕英崔和瑞: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7

第5篇:绿色食品报告范文

关键词:绿色食品;体系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26.8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2.003

1 产品认证工作坚持从严把关

严格把好准入门槛,严把认证审核关,认真落实各项认证审核制度,加强现场检查,降低认证风险。

1.1 绿色食品认证

注重规范,强化服务和管理,提高绿色食品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4年,由于世行项目资金的带动,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末,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56个,已考察新申报的企业产品118个。2014年应续展企业68家,产品126个,已续展的企业46家,产品86个,续展率与全国持平。

1.2 有机食品认证工作

2014年初对再认证企业的生产企业进行统计排序,按进度表的排序,督促企业及时上报认证材料,并制定合理的检查计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014年,新认证企业2家,2个产品。后认证企业19家,59个产品。

1.3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

2014年,组织实施认证补贴,确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经费补贴申报主体18个,产品113个。对通过国家中心审核的全省36家无公害农产品申报主体,给予标识征订补贴,有力推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2014年,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5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继续推进,申报的“舒兰大米”和“黄松甸灵芝”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已经通过部中心专家评审。

2基地建设工作继续规范管理

积极引导有条件且有意愿的县(市)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上报了我省12个单位申报的24个基地清单,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复我省2014年4个基地计划指标。我省全年完成了4个新申报原料基地的现场检查、环境评价和材料审查工作,1个基地的续报工作,18个原料基地年检工作。

积极与省农发办合作,并下发做好基地示范项目推荐暨认证工作的通知,共有160余个单位申报了世行的基地项目,每个立项基地可得到10万元的无偿补贴,解决了认证与基地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3 质量监管工作继续有序进行

3.1 企业年检

2014年初及时下发了年检通知和工作计划,部署年检各项工作。2014年,我省应年检企业137家,产品237个。除部分放弃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外,实际完成年检企业117家,产品218个。严格落实年检企业100%实地检查制度,年检率达到100%。

3.2 标志使用专项检查

开展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使用专项检查工作,共检查了167家企业291个产品,其中包括绿色食品企业157家,产品266个;有机食品企业10家,产品25个。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专项检查工作,共出动检查人员510余人次,对全省124家超市、农贸市场进行了检查,同时发放宣传资料2.3万份。

3.3 产品抽检

制定并下发了抽检通知及工作计划,安排国家抽检企业16家,产品23个;省内自行抽检企业44家,产品51个;4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及4个产品。所检结果均为合格,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3.4 市场监察

组织开展了2014年绿色食品标志市场监察工作,全省共采集省内外绿色食品样品112个,规范用标产品103个。

4 品牌创建工作持续扩大影响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和中国绿色食品2014上海博览会中,有机食品博览会共有23家企业参展,设6个标准展位。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农委(农业局)主管领导、绿办主任、绿色有机食品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和采购商联系组建吉林展团。博览会中,吉林展区设精装展位26个,参展的重点绿色有机食品龙头企业59家,展出的吉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00多种。签订合作意向和销售合同56项,金额达9.8亿元。吉林省展团获得大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2个,有机食品金奖1个,有机食品大米食味优奖1个,绿色食品畅销产品奖13个,“优秀商务奖”4个,参展获得奖项综合排名全国第三的优异成绩,深受农业部、国家有关部委、参展省和采购商的好评以及当地百姓的欢迎。

5 世行项目工作积极协调

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已完成了调研、论证、立项、可研报告的审批、项目任务大纲初稿编制工作。确定了项目软件开发咨询机构,省农、畜、水三部门组织管理并配合进行软件开发,经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议,研究解决软件开发中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制定了工作意见,成立了组织机构,安排了具体人员,建立了项目专家组,对需求规格书发出了修改意见函,基本完成了系统平台软件设计和机房设计。

6 各项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完善

举办了“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和企业内检员培训班”。培训人员近400人,其中有165人通过检查员考试,获得检查员证书;有234人通过内检员考试,获得内检员证书。

第6篇:绿色食品报告范文

关键词:食品相关生活方式;市场细分;绿色食品消费群体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3)08-0043-10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自三聚氰胺事件给中国奶制品行业沉重一击后,瘦肉精、牛肉膏、墨汁粉条、毒腊肠、染色馒头、皮革奶等问题的连续曝光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已上升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国家从立法及行政管理方面加大了力度,2009年6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2010年2月9日,一个被寄予厚望的高层食品安全议事协调机构——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2011年5月,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其他省市也纷纷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表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决心。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还需要企业的努力,加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李勇军(2012)和孙敏(2012)在其研究中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除此之外,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在食品安全的生产和监督中得到消费者的支持和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2010-2011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66.4%)受访者对食品没有安全感,对于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超九成人(94.5%)表示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存在问题。在关于食品安全消费的低谷中,如何提振消费者对安全食品消费的信心,促进安全食品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发展,是解决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本文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将广泛运用于西方社会的食品细分研究量表进行了中国文化背景的修正,探讨了如何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意愿。在二十多年的食品细分研究中.该量表曾运用于在新加坡、台湾等地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食品消费研究中,但本文第一次结合中国文化进行了修正,扩大了量表的东西方文化适用性。此外,食品满足着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在当下中国的食品安全正处于薄弱环节和敏感时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表现出特殊的关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解决目前的食品安全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

二、文献回顾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态度取决于消费者的食品相关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成为学术界进行食品消费者市场细分普遍使用的细分变量。丹麦的食品领域的消费者关系研究中心(下文简称为MAPP)开发了一个跨文化的食品相关生活方式(Food-Related Lifestyle,下文都简称为FRL)量表,这是严格按照手段一目的链理论(Means-EndChain Theory)来开发的,是第一个根据生活方式的手段一目的链理论开发的生活方式量表(见图1)。FRL量表测量消费者对于购买、准备、消费食品产品的态度,揭示了人们是如何将食品与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的。再者,食品相关生活方式又联系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FRL量表包括了5个方面,23个维度,每个维度各有3个题项,共有69个题项。FRL量表的5个方面及23个维度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FRL量表曾被运用到英国、丹麦、法国、德国、西班牙、克罗地亚、爱尔兰等欧洲国家的研究,后来也被应用到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台湾、韩国等非欧洲国家。在这多国家的研究中,FRL量表的跨文化有效性多次得到检验。在多个跨国家的研究中,检验FRL量表的因子不变性,发现因子的协方差结构不变,从而验证其跨文化有效性。在对比不同国家数据的均值后,通过FRL的跨文化效度检验、FRL的同一文化内的稳定性检验以及修正FRL的跨文化效度检验三个步骤,也同样证实了FRL量表是具有跨文化有效性。

然而,近年来,一些学者将FRL量表运用到东方食品市场的研究中,发现在西方背景下开发的FRL量表,并不完全适应东方文化和生活习惯,需要对其进行一定修正。其中,2008年初在中国的广州、成都、武汉、南京、北京、长春六个城市曾开展了的一个食品安全研究项目,MAPP研究中心的KlausG.Grunert教授,即FRL量表的开发者之一,对收集的FRL量表的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在69个题项的量表当中,他们根据信度和效度共删除了29个题项,占了量表题项的42%。分析结果显示,FRL量表的部分能够很好地测量中国的食品相关生活方式,部分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对广告的态度”、“专卖商店”、“新奇性”、“生态食品”、“烹调乐趣”、“方便”、“妇女职责”等维度。

目前,关于食品相关生活方式市场细分的研究,主要是运用西方文化背景下开发的FRL量表,虽然FRL量表具有跨文化有效性,但是根据以往的文献,将其直接运用到东方文化的食品市场研究中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故此,本文的创新之处就是: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对FRL量表进行修正,重新开发原量表中不能测量中国食品相关生活方式的部分,使之能够运用到中国的食品市场研究中;并运用修正FRL量表作为绿色食品市场细分工具,从得出的细分群体中识别绿色食品消费群体,针对其不同的特征给绿色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提供营销建议,该研究有助于从生产、经营和消费环节促进食品安全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的要求,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是为了获得被访者在食品相关生活方式、人口统计方面以及绿色食品购买意愿的基本情况,因此,问卷的内容共分为3个部分:(1)修正FRL量表;(2)购买意愿量表;(3)人口统计变量量表。

(1)修正FRL量表:本文是在以往东方国家或地区的FRL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FRL量表进行部分修正。其中,由于不符合中国目前的情况,“妇女职责”维度被删去。有些维度被替代,如由于中国市场上较少有食品专卖商店,用“购买渠道”维度替代了“专卖商店”;由于中国食品消费者没有使用购物清单的习惯,因此将“购物清单”的维度改为“购物计划”;“烹调乐趣”和“寻找新方式”合并为“烹调的参与”。有些维度虽保留,但根据中国食品消费者的定义对其题项进行了修正,如“新奇”、“口味”、“便利”、“零食与正餐”、“安全感”等维度。根据中国食品消费者的特征,增加了“对专家的依赖”、“养生”、“外出用餐”等维度。

(2)绿色食品购买意愿量表:该量表采用购买意愿量表,共4个题项,沿用了7点李科特量表,7表示“完全同意”,1表示“完全反对”。该量表的题项为:“我愿意尝试绿色食品”、“如果刚好在商店里看到绿色食品,我会购买”、“我会主动搜寻绿色食品”、“我会购买绿色食品”。

(3)人口统计特征:人口统计变量的设计主要参考了国外食品市场细分研究结果,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最高学历、经济状况、职业,共6类变量,该部分数据通过定类变量来获得。

(二)预调研和数据收集

预调研的对象为食品消费者,笔者通过互联网随机发放问卷来开展预调研,样本量为30。根据对预调研的数据因子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的结果,并结合被访者的反馈,经过再次讨论和推敲,对FRL量表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形成最终修正量表。

本研究以18周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消费者样本总体,正式调研于2011年4月初开始,访问对象均为食品消费者,数据收集是通过两种渠道进行。一种是实地调研,选取了广州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的三家大型超市,对从超市购买食品出来的消费者进行随机拦截问卷调研,共收回309份有效问卷。在实地调研中,所有被访者都是在经过培训的访问员的协助下,采用一问一答方式独立完成问卷,所得数据真实可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一种是通过网络向外派发问卷,共收回102份有效问卷。在被访对象中,女性所占的比例-略大,为58.1%,男性为41.9%;年龄以年轻人为主,18-25岁占了45.2%,26-35岁为25.6%,36-45岁为9.0%,46-55岁为9.9%,55岁以上为10.4%;关于被访者的婚姻状况,未婚占到近一半,为49.8%,已婚为44.5%,同居、离婚、丧偶占到5.7%;大多数被访者受教育程度较高,大专、大学及以上为63.1%,高中及中专为20.3%,初中为12.2%,小学及小学以下为4.4%;被访者经济状况中等的所占比例最大,达到65.7%,较好的、富裕的分别为19.1%、0.9%,不是很好及困难的占到14.3%;关于被访者职业,主要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达到48.2%,无业者为19.6%体力劳动者及未填写者为32.2%。

四、数据分析

本文的数据分析是通过SPSS19.0完成,首先对问卷FRL量表的各个方面以及购买意愿量表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最终的修正FRL量表,并对该修正量表以及购买意愿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然后用FRL变量作为聚类依据,对样本进行两步骤的聚类分析,得出食品消费者细分市场,并通过方差分析,判断绿色食品购买意愿在不同细分市场中的差异,从而识别出绿色食品消费群体。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修正FRL量表的五个方面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球体检验(Bartlett's Test 0f Sphericity),数据输出结果显示KMO值均大于0.5(介于0.646与0.787之间),巴特利球体检验结果显著,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按方差最大旋转法(Varimax)对因子进行旋转,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因子,并选取因子载荷大于0.5的题项,最终得出25个因子(其中:购买方式得出8个因子,品质取向得出7个因子,烹饪方式得出4个因子,消费情景得出3个因子,购买动机得出3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介于56.54%与69.82%之间,表明因子保留了原始数据中较多的信息量。最后根据因子内的题项及其所反映的意思,对因子进行命名。

(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修正FRL量表的五个方面总体α值介于0.596与0.834之间,均具有可靠的信度。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的25个因子,一些在量表设置中的维度分拆成2个因子,有22个因子的α值都高于0.5,属于可接受的信度水平,其中,“产品信息”、“广告态度”、“绿色健康”、“性价比”、“全家协助”、“烹饪创新”、“购买意愿”等因子的α值高于0.7,具有较高的信度;而“菜市场购买”、“养生”、“自我实现”3个因子的α值略低于0.5,由于不影响其所在方面的总体信度,本文予以保留。

2.效度分析。本研究在大量阅读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FRL量表进行了适当的修正,并在修正量表的过程中,与原FRL量表的开发者之一丹麦奥胡斯大学的Grunert教授关于量表修正的题项进行请教和探讨,并得到Grunert教授的肯定。此外,本研究进行了预调研,根据预调研的结果对题项作再次的完善。综上,本研究修正的FRL量表,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预调研修改后,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另外,通过因子分析来验证量表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的限制条件较少,这样来检验效度比传统效度检验方法更佳。本研究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每个题项都在有且只有1个因子的因子载荷大于0.5,可见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没有任何1个题项在1个以上因子的因子载荷大于0.5,可见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三)聚类分析

本文采用两步聚类分析方法(Two-Stage Cluster)来确定分类个数并进行聚类分析。该方法的第一步是通过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的离差平方和法(Ward’s Method)得出初步的聚类结果和聚类中心,并根据结果输出中的凝聚状态表(Agglomeration Schedule)的凝聚系数来确定分类个数。第二步是用快速聚类(K-Means Cluster)的方法,根据第一步中确定的聚类中心和类别个数进行分析,得出最终聚类结果。根据该方法,本文将样本聚成了5类,各细分群体的聚类变量均值及方差分析、人口统计变量分布情况及统计检验分别如表2、表3所示。

(四)细分群体命名及描述

本研究根据表2的聚类中心距离(数值越大,表示对相应的聚类变量认同程度越高,0表示总体均值)和表3的人口统计变量分布情况来对5个细分群体进行命名,分别为“传统居家型”、“保守节约型”、“现代都市型”、“享乐探险型”和“淡漠便利型”。

1.传统居家型。该细分市场共31人,占样本总体7.5%。他们在购买食品时,会制定详细的购物计划,他们的价格意识不强,会享受购物的过程。在购物时,他们非常重视专家的意见和食品标签,但不迷信广告。他们既会去超市买菜,也会到菜市场买菜,力图选择最优食品。他们十分重视食品的新鲜、健康和养生的属性,同时也对食品的口味有很高的要求。他们喜欢和家人朋友外出吃饭,并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另外,他们会从饮食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而且乐于接受陌生的食品。在人口统计变量上,该群体以女性为主,主要是中年人,介乎36-55岁之间,多为已婚人士,经济状况较好。

2.保守节约型。该细分市场共68人,占样本总体16.6%。他们的价格意识很高,会享受购物的过程,并制定详细的购物计划。他们十分重视食品标签,偶尔会根据专家的观点来调整自己的购物行为,但对广告却抱有不信任的态度。他们有时去超市购买食品,有时去菜市场,这主要是决定于哪个地方能够买到更为便宜的食品。他们喜欢物美价廉的食品,注重食品的新鲜、健康、养生的属性,但不大注重食品的口味。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叫外卖或者买熟食回家,哪怕是与亲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极少外出就餐,平时也不怎么吃零食。在人口统计变量上,该细分市场以女性为主,多数为已婚人士,年龄较大,46岁以上的人群较多,学历偏低,很少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经济状况中等。

3.现代都市型。该细分市场共80人,占样本总体19.5%。他们最为享受购物的过程,却不会制定任何购物计划。购物时,他们不怎么关注食品标签,偶尔会关注食品广告,但他们十分重视营养专家的建议。他们不在乎食品的价格,光顾较多的是价格较高的便利店。他们喜欢新奇口味的食品,很重视食品的口味,也很注重食品的新鲜和养生等属性,但却不讲究食品的绿色健康属性。他们认为,外吃吃饭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他们最能接受陌生的饭菜,不会因为不熟悉的食品而感到不安。在人口统计变量上,该群体女性为主,年轻人较多,介于18—25岁之间,多数为未婚人士,高等学历的占绝大多数,职业多为行政人员。

4.享乐探险型。该细分市场共98人,占样本总体23.8%。他们会享受购物的过程,偶尔也会制定购物计划。他们最喜欢看食品广告,在购物时受食品广告的影响最大,他们不怎么关注食品标签。他们经常去超市购买食品,很少去菜市场。他们十分喜欢尝试特色风味的食品,也看重食品的绿色健康和新鲜的属性,但却不讲究养生,认为中医养生是不科学的。他们非常喜欢叫外卖和买熟食回家,经常与亲人朋友外出聚餐,很喜欢吃零食,有时候甚至用零食替代正餐。他们能够从饮食中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喜欢得到别人和自己的称赞。在人口统计变量上,该群体无明显特征,在各变量上的分布与样本总体分布相近。

5.淡漠便利型。该细分市场共134人,占样本总体32.6%。他们很不喜欢购物,不关注食品标签,也不在乎食品的价格。他们不太在乎食品新鲜、健康、口味、物美价廉等属性,也不喜欢尝试特殊风味的食品。他们喜欢叫外卖和买熟食回家。他们经常外出用餐,并不会从熟悉的食品中获得安全感,也不太会从饮食中获得快乐。在人口统计变量上,该群体的男性居多,多为未婚人士,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介于18-25岁之间,学历较高。

(五)绿色食品购买意愿与细分市场关系探讨

前文已经将人群划分为5个细分市场,并检验了细分结果的有效性,下面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来分析绿色食品购买意愿在不同细分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据此识别出绿色食品消费者群体。方差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

从以上结果可见,方差分析的结果显著,决绝零假设,表明绿色食品购买意愿的在5个细分市场间存在显著差别。其中,绿色食品购买意愿最高的是享乐探险型(Mean=0.47,SD=0.09)和保守节约型(Mean=0.43,SD=0.11),其次是传统居家型(Mean=0.29,SD=0.21),接着是现代都市型(Mean=-0.10,SD=0.08),最低的是淡漠便利型(Mean=-0.50,SD=0.07)。享乐探险型、保守节约型和传统居家型的购买意愿均高于样本均值(Mean=0.02,SD=0.05),现代都市型略低于样本均值,而淡漠便利型低于样本均值。

从表5可见,LSD检验结果显示享乐探险型、保守节约型和传统居家型的绿色食品购买意愿分别与现代都市型和淡漠便利型存在显著差别,而现代都市型和淡漠便利型也存在显著差别。因此,综合考虑各细分市场间的绿色食品购买意愿的差别和其与样本均值的比较,本研究将享乐探险型、保守节约型和传统居家型归属为绿色食品消费群体,现代都市型为潜在绿色食品消费群体,而淡漠便利型为非绿色食品消费群体。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化背景下开发的FRL量表进行部分修正,使之适合运用于中国的食品消费者研究。经过数据分析后,验证了该修正FRL量表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接着用修正FRL作为聚类变量,对样本总体进行市场细分,最终划分出5个细分市场,分别是“传统居家型”(7.5%)、“保守节约型”(16.6%)、“现代都市型”(19.5%)、“享乐探险型”(23.8%)、“淡漠便利型”(32.6%)。通过识别绿色食品消费群体,发现“享乐探险型”、“保守节约型”和“传统居家型”为绿色食品消费群体,“现代都市型”为潜在绿色食品消费群体,“淡漠便利型”属于非绿色食品消费群体。

(二)实践启示

根据前文的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将享乐探险型、保守节约型和传统居家型归属为绿色食品消费群体,对于该群体要巩固和扩大其绿色食品需求;现代都市型为潜在绿色食品消费群体,对于该群体要充分挖掘和激发其绿色食品需求,提高其绿色食品购买意愿;而淡漠便利型为非绿色食品消费群体,对于该群体在营销资源较为有限时可以暂缓考虑。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了解不同的细分市场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也是造成不同细分市场的绿色食品购买意愿不同的原因,本研究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特征,归纳总结了5个细分市场的主要特征,见表6。

从表中可以看出,保守节约型和传统居家型这两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非常相似,他们都很讲究食品的健康,这恰好是绿色食品最突出的品质之一,因此,对于这两个细分市场,绿色食品具有很大的营销优势。针对这两类型的消费者,绿色食品企业最需要做的是通过加大其绿色理念的宣传,突出绿色食品的健康品质,如通过食品标签和营养专家的方式来进行绿色理念的宣传。另外,在购买渠道方面,两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既会到超市买菜,也会关顾菜市场,而目前国内的绿色食品销售渠道主要局限于大型超市,因此,绿色食品企业也可在菜市场设置绿色食品销售点,在大型菜市场中设置绿色食品专卖摊档甚至专卖商店,以方便消费者的购买。

另外,由于传统居家型消费者的价格意识不高,是一个顾客价值颇高的群体,鉴于传统居家型消费者还很注重食品的口味,绿色食品企业也要加大对绿色食品研发投入,改良绿色食品的口感,使之能烹调出既健康、又美味的食品。

与传统居家型不同,保守节约型的消费者在生活上十分节约,非常看重食品的物美价廉的品质;再者,保守节约型的消费者在思想意识上较为保守,难以接受陌生食品。绿色食品在国内还是一种新兴且价格较高的食品,要彻底打开保守节约型消费者的市场,绿色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免费品尝、体验使用、特价包装、有买有送等促销方式吸引该细分市场;并通过派出绿色食品营销人员到销售现场直接与消费者接触和沟通,开展关系营销,使消费者把绿色食品纳入其饮食习惯当中,并在购买和消费绿色食品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

享乐探险型和现代都市型的消费者都追求新奇、创新的饮食体验,并且都能够在饮食中实现自我价值。绿色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特色宣传推广活动,如参观绿色农场、举办绿色主题活动等,增加该类型消费者的参与性。在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上,这两个群体都会根据食品广告来调整购买决策,绿色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在广告上融入绿色食品的新奇、创新理念,来吸引该群体消费者。

根据前文的数据分析可见,现代都市型的绿色食品购买意愿要低于享乐探险型,且略低于样本均值,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前者平时多在便利店购买食品,而目前国内绿色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在大型超市。同时,由于该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比较注重饮食健康,而且价格意识不高,具有很大的购买潜力,而且缺乏购物计划,容易产生冲动购物,因此,根据其食品购买渠道和购买食品的习惯,绿色食品企业可以把绿色食品引入便利店中,并通过将绿色食品摆放在显眼位置、采用颜色鲜明的包装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增加其对绿色食品的购买意愿。

享乐探险型的绿色食品购买意愿是最高的,根据特征表述可知,他们喜欢品尝价格昂贵的、珍稀少有的食品,平时有吃零食的习惯,甚至用零食替代正餐。因此,绿色食品企业可针对这一特征,开发新产品,包括绿色奢侈食品、绿色营养品、绿色山珍海味、绿色零食等附加值更高的绿色食品。

最后,对于淡漠便利型的消费者,由于他们喜欢外出吃饭和追求便利饮食的特征,绿色食品企业可以通过与餐厅合作,为其提供绿色食品来打造绿色主题菜式供顾客选择,生产便利型的绿色速食食品等等。

(三)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第7篇:绿色食品报告范文

1.突出“五抓”,完善监管推进机制

1.1突出抓好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 为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完整的农产品质量监控网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积极推进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建设、市、县(区)都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委主任(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和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农业部门监管职责,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市县政府绩效考核和惠民实事,逐级签订了行政和业务双轨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下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案,初步形成了“市县联手、市区联合、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农产品监管工作格局;加快检测体系建设。项目签约总额719万美元的世行贷款建设市食品(农产品)检测中心项目已经启动,2011年11月13日在原市第十五中学举行了揭牌仪式;辖区东丰县和东辽县检测站仪器设备购置完毕投入使用,仙城物流园区批发市场、东吉路农贸市场等重点农产品交易场所建立了速测点,逐步健全以市级检测中心为龙头、县级检测站为主体、乡镇农残检测室为基础的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应急体系建设。为应对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健全农产品质量长效监管机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在抓好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同时,还制定了《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报告和预警管理办法》、《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规则》、《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辽源市农产品安全举报投诉工作制度》、《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等“五项制度”;强化诚信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和培育企业行业自律组织,开展模范遵纪守法、严格保证质量、强化优质服务、坚持诚信守约等4个方面的诚信守法承诺活动,引导种植养殖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生产经营信用档案,实行跟踪督导和溯源召回退市制度。

1.2突出抓好源头治理,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和农产品执法监管 2011年,制定下发了《关于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继续开展农产品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专项整治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坚持专项执法与联合执法检查相结合、日常巡查与质量抽查相结合,相继组织了“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夏季农资打假百日行动”和“农药市场的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国家禁止使用和在蔬菜、水果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21种农药,坚决打击违规违法销售和使用高毒、禁用农药行为。采取属地自查和市县联动、市区联手的形式,共出动执法人员450多人次,检查农资生资经营企业807家次,整顿农资市场56个次,查获假劣和受理举报案件12起,结案率达100%,涉案金额28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有力打击和震慑了不法农资经营行为。同时,还开展了农产品专项和重大节假日市场检查活动,下发了《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为监管重点,集中检查了肉、蛋、奶、蔬菜等农产品,确保了节日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对去年外地甘蓝、地产萝卜限用农药氧化乐果含量超标和今年1月份国家抽检外地韭菜农药毒死蜱残留超标等3个抽样不合格产品及时向市食品办和工商局进行发函通报,组织专人对产品进行了追溯。对抽检批发市场、经销商进行了宣传教育,要求加大市场检验检测和索证索票制度实施力度。

1.3突出抓好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和“三品一标”认证管理 为贯彻落实好全省“三品“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2011年强化“三品”质量监管工作方案》,全市大力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去年全市重点建立和推广了龙山区30公顷无公害大白菜、东丰县太和村30公顷无公害甜瓜和稻田养鸭、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万亩稻田养蟹等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0个,东丰县确定为20万亩国际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同时,重点对城市周边陆地蔬菜、棚膜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农产品抽检加强农药施药指导,督促引导企业建立生产档案、完善生产记录,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和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检查,完成了45个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申报及5个申报无公害水稻、香瓜、西瓜和白菜的认证前现场检查工作。市绿办还配合省绿办对辽河市4家绿色食品企业进行年检,重点检查相关记录、查验制度。对记录档案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的进行规范和督促整改。对年检未通过的天人牧业,省绿办上报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后,于今年3月7日下发了取消绿色猪肉绿色食品证书通知。截至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3个,通过“三品”认证总数达151个,其中无公害产品118个、绿色食品23个、有机产品10个。粮食作物面积14056.3公顷,瓜果类面积965公顷、蔬菜面积4180.8公顷。并积极引导“三品一标”企业培育品牌和组织参加各类展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第十届农博会征集产品6大类100多个品种,突出了优质、绿色和特色,申报农博会金奖产品8个为东丰县睿康(六嫂)牌卤汁鹿肉产品、龙山区周家洞鲜酸菜厂周家笨渍菜、天山河酒厂天山河白酒、辽源市明乾绿色禽蛋养殖合作社鲜鸡蛋、吉林省东明清真有限公司羊腿排等。在广州绿博会上,组织德春米业、夏兴集团等8家绿色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20多种产品到会参展,涵盖了粮食、饮品、 禽蛋、酒产品四大类“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经绿博会组委会组织推荐评选我市德春米业“御泉”牌大米的2个产品荣获畅销产品奖,企业还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授予“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称号,全省只有4家企业获此殊荣。通过产品展示、新闻、项目签约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辽源市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4突出抓好检测监管,进一步提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针对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继续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工作力度,突出芹菜、韭菜、白菜等高风险蔬菜品种,以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和克百威、氧乐果、水胺硫磷等高毒限用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农药“黑窝点”,严厉打击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高毒农药的行为。同时,制定和下发了《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了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蔬菜、水果、食用菌的检测监管,加大检测频次,共对蔬菜、水果抽检抽样9次,其中: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抽检5次; 棚膜基地抽检2次;露地蔬菜抽检1次;秋菜抽检1次。共检测蔬菜13类330个样品,平均合格率99.7%,比2010年98.5%提高1.2个百分点;水果6类水果95个样品,平均合格率100%;食用菌20个样品合格率100%。

第8篇:绿色食品报告范文

【关键词】 蔬菜质量安全 绿色食品 思考与建议

中国俗语有云:三天不见青,头上冒火星。将蔬菜对人体健康的极端重要性标示的入木三分。故此人们在关注蔬菜营养品质的同时,对其食用的质量安全问题自然也是十分关注的。

近年来,白银市各县区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依托资源优势,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思路,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已成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以本市靖远县为例,目前已形成了黄河沿岸的百里蔬菜绿色走廊。在大坝、三合、平堡等乡、村建成了日光温室高科技示范园区和集中连片种植基地28个;建成了大坝、北湾、三合等9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2×104hm2。茄子、双孢菇等19个瓜菜品种已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乌兰大葱、刘川高庄洋葱、永新大蒜等已成为享誉全省的绿色拳头产品。该县已被列为甘肃省绿色食品示范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11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9%。

但是,从全市组织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有关部门具体调研的典型资料来看,在蔬菜生产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首先是农药残留超标。罪魁是杀虫剂。例如根据对356份蔬菜样品的分析资料,其中10份样品有机磷超标,超标率达2.8%。较大面积种植的油菜,有机磷超标率达到3.9%。目前常用的杀虫剂除有机磷类外,还有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虽然较易分解,进入环境后残留期较短,但毒性较大[1]。近年来有关资料表明有机磷农药具有烷基化作用,可能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2]。其中以高毒、高残留有机磷杀虫剂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2010年海南“毒豇豆事件”,就是由于豇豆中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其对人体的危害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其次是蔬菜生产中氮化肥用量过大。根据典型调查资料,蔬菜生产过程中尽管较多菜农已使用了复合肥,但仍然有一些农户存在重氮、轻磷、不施钾的现象。化肥使用的不平衡,造成营养成分失调,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急剧消耗,使蔬菜生长不良;更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硝酸盐能在动物体内经硝酸盐还原菌作用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将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从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逐渐引起机体组织缺氧,使人罹患氧化血红素症。亚硝酸盐还可能与人体胃中的仲胺、叔胺等次级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亚硝胺具有很强的致癌性,还可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导致其发生畸形。有试验表明,如在动物妊娠期给予一定剂量的亚硝胺,其子代会产生肿瘤或癌症,且发生率高达100%。

再次是重金属残留污染。白银市的工矿型特点,耕地受工矿“三废”排放的影响较为突出,使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所生产的产品受到污染。重金属是元素周期表中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3]。土壤污染中最常见的为铬、镉、铜、锌、汞、铅、砷、镍等。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几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它在环境中不能被分解或消失,它们的有害作用也不会丧失,而且易在土壤中积累。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有效态重金属可以通过蔬菜吸收并进行富集转化,对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据上所述,为了解决白银地区蔬菜质量安全问题,针对地区发展实际,笔者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1 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是转变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式

从长远看,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是促进整个蔬菜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

目前,白银市许多蔬菜生产基地均声称自己的产品为绿色产品或无公害产品,概念比较混乱。其实,国家蔬菜安全品质标准有三大体系,即无公害食品蔬菜标准、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和有机食品蔬菜标准。除有机食品蔬菜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农药化肥外,无公害食品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农药、化肥,但其有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

为此,建议由专门权威机构,首先对我市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产品标准评定,对蔬菜产品实行标志认证和标志商标管理。农业部的绿色食品标准是绿色生产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它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由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包装标签标准、贮藏、运输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组成。绿色食品分A级和AA级两种,A级是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即所谓的有机食品),其余要求与A级绿色食品相同。

绿色食品标志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这种政府授权专门机构管理的绿色食品标志,是一种将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生产组织和管理行为,而不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自我保护行为。

实行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和标志商标管理,不仅可使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做到“环境有检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标准化生产;而且还会对消费者传递出强劲的信号,促使一般消费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去购买这种高质量的“生态产品”,生产者生产绿色产品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也间接得到了补偿。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则真正的绿色蔬菜产品就会成为生产、流通、消费的主要载体,形成“品牌引导消费,市场拉动生产”的良性循环局面。

与此同时,还应该更好地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据调查,白银市各县区均已出现了一些不同类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如靖远县已发展了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业专业合作社256家,尽管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规模普遍较小,但已成为提高蔬菜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白银市白银区的重坪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将水川镇蔬菜产业由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开始向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转变。他们为蔬菜种植户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蔬菜配送中心设有分检库、储藏库、低温冷库、农残速检室等,对社员的蔬菜统一收购、分级包装,实行产、供、销一体化,除供应本市、本省外,还与新疆、青海、北京、山西等地建立了长期供销合作关系。

还有一些蔬菜合作社实行了统一生产计划、统一垫支生产成本、统一配送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等,较好地实现了与超市“高门槛”的对接。目前,一些县区依靠专业合作社,正在推动蔬菜产业化从“龙头企业+农户”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转变。合作社广泛开展了“订单蔬菜,合同生产”,并开展了合作社办蔬菜加工企业的新事物,不仅解决了蔬菜产品卖难和产品加工增值等问题,还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共同富裕。这是对蔬菜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完善和创新。今后应坚持“顺势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适宜的经济政策和惠农措施等手段,促进合作社的规范与发展。

2 对蔬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售出实行全程质量安全监控

鉴于白银市各县区蔬菜散户产销的广泛性与菜贩子收菜贩卖的随机性,导致部分蔬菜未经监控而流向市场。故此,在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乡镇菜库、蔬菜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蔬菜产销企业等处均应建立产品质量监测点,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可实行省内某些地区创造的“一专三员”(一名乡镇食品药品监管专干和三名村级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社会监督员)的监管机制。兰州市倡导的“十户联保”制度也可供我市借鉴,即在蔬菜生产基地,以8-10户农户为一个联保小组,组内建立起档案管理、种植质量监测和优质优价收购等制度,使农户间相互依靠,相互监督。凡进入市场销售的蔬菜产品,必须出具产地证明和权威质检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单。对票证齐全的实行抽检制度;对票证不全的,实行入市检测制度,逐步形成常态化的全过程无缝监管网络。

3 经监测确认已经遭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应当禁止生产蔬菜

对本市经监测已经遭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按照《甘肃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的规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设置标示牌,其上应当禁止生产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

前已述及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一些行为特征。它在土壤中一般不易随水移动,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易在土壤中积累;即使通过一些方法可以将重金属从土壤中除去,但其迁移所至之处又可能受到重金属污染。这些行为特征使得对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变得十分艰难而复杂。欣喜的是,白银区已被环保部列为重金属污染防控区,现已编制出了《白银区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方案》,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5亿元,重点实施白银市城郊东大沟流域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等8项工程。2010年11月4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调研组,就重金属污染项目来本市进行了专题调研。尽管这是一项治理难度很大、成本很高、周期很长的系统工程,但该研究项目的开展为逐步解决长期困扰本市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带来了期望。根据《甘肃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的规定,被污染的土壤“经修复和治理监测合格后,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变更或拆除指示牌”,再进行种植利用。由此也可以看出,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如能及早从源头上预防污染,控制和消除污染源,乃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的根本措施,也是最经济可行的办法。

4 治乱需用重典,必须加大处罚力度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时都在牵动着人们脆弱的神经。《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资料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安全感”。屡禁不绝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地挑战者国人的容忍底线。笔者认为,造成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过低,不足以使违法者对食品安全法规产生敬畏之心。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惩罚性赔偿的作用重视不够。比如,《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中虽有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雏形,但“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的惩罚额度明显过低。就是《食品安全法》规定的“10倍价款”也仍难以具有惩罚作用。至于食品安全事故中真正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更是寥寥无几,于是违法者是尽可以心存侥幸而铤而走险的。而与立法相比,执法可能更为宽松,法律弱化的结果,只会降低法律的公正性和威慑力。

若干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一些惩罚性赔偿案例可能对我们有很大启迪。德国亨特格尔公司曾被查出其孕产妇奶粉和婴儿豆粉中有“坂歧氏肠杆菌”,结果向消费者支付了高达1000万欧元的赔偿金;1992年美国一个消费者在麦当劳买了杯咖啡,发生泼洒,烫伤皮肤,麦当劳为此付出了286万美元的巨额责任赔偿。之后,麦当劳咖啡杯醒目处出现“小心烫伤”的提示,一次惩罚性赔偿判决之后,让企业不敢再铤而走险,出现的是自觉性的“补漏”,这样的社会进步,成本实际上是极低的。面对我国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惩罚性赔偿”机制或许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司法和社会进步的选项。

2010年9月15日,最高法等4部门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与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的职务犯罪分子一般不得使用缓刑。对此,人们给予了极大地呼应,也予以极大的期盼。

5 深入开展知识技能培训,不断强化道德素质教育

从具体调查资料来看,对菜农的知识技能培训亟待加强。对科学使用农药、合理施用化肥、避免盲目污灌和滥用污泥以及科学增加土壤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都需要深入开展培训。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病虫害应促使农户更多地使用物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去防治,比如采用嫁接、生物肥料、黄板诱杀,使用杀虫灯、牛粪种植,利用反光膜、无土栽培、选择抗病品种等方式方法,力争从源头上消除农药、化肥等污染源的介入。农技部门的技术集成及多种形式的全程服务十分重要。

典型调查资料同时也令人吃惊地表明,有相当比例的菜农,竟然明知故犯地生产和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蔬菜产品,个别户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这可以看出,道德沦丧比知识技能缺乏甚至更为可怕。这些人已被拜金主义的引诱所降服,只根据物质革命给予的权力行事,对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变得极其狭隘和冷漠,这是诚信遭到疯狂透支的必然结果。这种信任透支使我们失去了底线,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都是导致食品安全恶化的重要因素。为此,扎扎实实地推进道德水平的建设应该是刻不容缓的了。道德教育强调的是心性修养,追求理想的人格,形成崇高的信仰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实践,自觉认同并遵守社会规范[4]。但是崇高道德素质的形成需要有相关法律的配契,迫于法律的强制力,当守法成为公众普遍的行为习惯时,社会上自然也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故此,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国人的道德素质水平,为实现人人受益的食品安全作出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梁宜品,孙聪,刘孟雨.石家庄地区蔬菜中农药残留状况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1):2974-2975.

[2] 周富春,胡莺,祖波.环境保护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0-111.

第9篇:绿色食品报告范文

(一)E经济环境

黑龙江省始终将耕地保护、农村土地整治作为重点项目狠抓落实。截至2013年,黑龙江省立项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达721个,新增耕地面积174万亩,增地率居我国第一位,土地总规模达2067万亩,累计资金投入量高达167.98亿元。其中“两大工程”实施的子项目达205个,整治规模达88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为68万亩,总投资资金量达99.01亿元。

(二)S社会环境一是人口环境

营销市场的发展受人口、购买力的影响。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营销不仅针对本省内部,更多的是销售到省外市场。截至2014年5月,我国大陆总人口数量达13.6亿人,黑龙江省人口数量为3835万人。伴随着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在市场的认知度被提高,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二是人文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偏向健康、营养、环保的绿色消费,这有助于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开拓。根据我国社会调查事务所报告得知,被调查的人中73%认为开发绿色产品非常必要,他们支持环保事业,在他们看来绿色产品有助于改善环境状况。根据我国消费者协会市场调查资料得知,76%~84%的消费者愿意主动购买绿色农产品。绿色消费的观念使得传统的消费观念,以及不关注社会环境利益的观念得到改善,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环保意识大大加强,环保作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逐渐被我国公民所接受,这为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提供有利条件。

(三)T技术环境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发展。新型绿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方式能够减少产品流通的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营销将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紧密的联系到一起,通过无纸化贸易、信息贸易、电子广告、网上采购等方式,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绿色农产品网络营销具有全球化、个性化、价格公开化、渠道直接化等特点。

二、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营销对策

(一)提高绿色营销观念

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营销企业应该树立绿色的营销观念,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生产经营中将绿色营销的意识传承下去,将绿色营销的观念贯穿到经营的全过程,从原料农产品的定价、包装、宣传、服务到销售都需要进行绿化。同时注重培养绿色企业文化,使企业在全社会树立起关心社会、保护环境、对消费者负责的公众形象,提高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拓展绿色分销

渠道营销渠道的通畅对绿色农产品企业的营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依据中间环节方面分类能够分为零层营销渠道、一层分销渠道、二层分销渠道。企业绿色农产品零层营销渠道是指绿色食品企业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主要通过绿色农产品的销售部门、专卖店等实现农产品的销售。零层营销渠道是从产销一体化的方向着手,促进生产与销售的有机结合。黑龙江省在进行绿色农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应注重发展多渠道的营销方式,做好售前宣传、售中使用、售后咨询的配套服务。

(三)提升品牌影响力

黑龙江省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较高,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绿色农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应加大宣传,提高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这是进行绿色农产品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得到增强,绿色食品产业日益融入三农工作,成为食品安全工作重要内容,实现现代农业建设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此打造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是必然选择。

(四)增强品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