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意志力
小学体育课是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育过程中把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以及其他动作融入课堂之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得到锻炼身体的机会,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课程。
在素质教育的深入中,体育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体育课作用之大、意义之深,可谓路人皆知。但是我们体育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呢?我在体育教学中做过以下尝试。
一、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教师是传授知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但是做为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讲道理,还要亲自去示范动作。在体育教学别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正确的示范显得格外重要。
针对小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有限,而模仿能力又强这一特点。在做动作时尽量多做示范,而且要求示范动作优美准确,给学生留下一个美的印象。例如,刚入学的小学生,从未接触过广播体操,动作不规范,有的甚至动作不对,这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讲解,多做示范动作把动作分解做。如第一节伸展运动就可以分解:“1、2”两臂从体前平举,掌心向下;“3、4”两臂从体前向后摆;“5、6”两臂从体后向前上方外展,掌心相对;“7、8”时两臂从体前上方向体后外展同时两腿弯曲头向左回。这样就把整个动作分解了,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然后再逐个纠正其错误动作。这样,学生学习时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可以说是有的放矢了。同时,学生也就明确目标和任务了。
二、因材施教,区分差异
由于小学生认识辨析能力差,反应慢,理解、接受能力不同,体质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训练时运用小步子程序训练原则,把学生要学习的动作分成若干台阶,不同接受能力的同学安排不同的任务。例如,在学习跑步走-立定时,教师要求是这样的:跑步走-立定和齐步走-立定有着区别和联系,他们的联系在于启动时都是先迈左脚,立定时“定”字落在右脚上,但也有区别,他们的节奏不一样,齐步走-立定节奏慢,“立定”后,左脚向前迈一小步,然后右脚靠拢左脚,同事口中喊着“1、2”。跑步走-立定时,节奏快一些,立定后,向前走三小步,同时口中喊着“1、2、3、4”同样是讲解、同样是示范,有的同学很快便掌握其做法且很熟练,但有的同学齐步走-立定还不会,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有差别的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帮助一些不熟练的同学达到共同会做的目的。但后者必须先学会齐步走-立定后才能继续学习。同时,要求老师要多给他们帮助、指正,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肯定和表扬。这样的分层教学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自身能力提高的愉快,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课后会更加努力学习。这样使教学能顺利进行,达到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及时评价,增强信心
现在的小学生在家庭中都是“小公主”或“小皇帝”,好胜心极强,都不甘心落后,所以对所学知识都极力表现,力求达到教师的要求,得到教师的夸奖和表扬,以便满足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能力的差异,他们的成绩或水平是不一样的。这样要求我们在体育课中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要对他们讲一些打击讽刺的话。在学习中,当学生克服了一点点思想观念,哪怕取得了一点微小的成绩对他们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给予鼓励或表扬。例如,在跳绳中,对刚接触的同学很陌生,但教师讲解后,有些能跳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但是有的甚至一次都不能跳。这样要求自然就不一样,因为他们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对能者的要求高一些,不要让他们产生骄傲的思想,同时还要给予表扬鼓励,对那些差一些的学生也不要冷言讽刺,要耐心讲解并示范,哪怕他们能跳一次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这样既能对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检验,又能给能力差的同学一个安慰,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游戏,调动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是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的。他们的特点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因此,在上课前教师要开动脑筋,备好教案,避免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厌烦心理,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把一些无趣味教材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如跑步,如果单纯让学生跑几圈或几百米,他们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情绪低落,影响课堂效果。接力跑也是跑,但是同学们对它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他们会兴高采烈,欢呼跳跃,一致要求比赛,由此可见学生对游戏是多么感兴趣。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使我们懂得了上好体育课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无味教材改变为趣味性、科学性教材,这样就能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多开动脑筋,创造条件为小学生寻找发展才能表现“本领”的机会。体育教学中,竞赛性、对抗性内容较多,教师可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要积极引导他们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正确认识成与败的关系。每一个项目只有一个第一,单纯局限于一个考项,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或锻炼中要多设奖项,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
五、融洽情感,达成目标
1 改革体育教学,培养儿童自主、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现在的孩子中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之下,使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私、自大、自闭、孤独的性格,甚至还有些比较极端的性格。这些都为他们以后在社会上与人交往,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很快地去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教育管理,使他们养成与人为善、谦虚、谦逊的性格,形成能够与人和睦相处的态度。体育课是孩子们交往的小天地,是他们自己的“社区”。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而且体育课在很多时候都要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去进行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也为孩子们学会怎样去与人交往创设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家中的“小太阳”早已习惯了争强好胜――我说了算和孤独的性格。要让一节课顺利地完成,只有靠我们教师的循循教诲,教会他们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去接纳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比赛,如接力赛等,让他们找到合作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充分地融入集体,知道与他人合作,知道怎样与他人合作。甚至,有时我们还可以忽视班级,打乱班级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让他们去适应陌生的环境,适应陌生的社会,并让他们去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去创造快乐。
2 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在体育教学时要尊重童心、激发童趣、采取愉乐的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而奠定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基础,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这就要求体育教学的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内容,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增设“体育活动课”,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在体育进行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的、愉快的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会锻炼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兴趣化教学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导致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古人云:“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之形成自觉的习惯并能坚持终生。这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动作而感到枯燥,如果学生在进行几项任务活动后再给学生一定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和拍法)。就使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的学习下一项内容。教师也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 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1 力量素质培养。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联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3.2 速度素质培养,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映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映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与儿童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
3.3 耐力素质培养。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体育教师要强化进行耐力练习,又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3.4 灵敏素质培养。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教育的功能在于成人,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人的精神的全面生成。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曾被视为“体育棒子”,即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曾几何时,大学校园的其他工作者对体育教师的羡慕在于可以利用工作时间领着学生玩好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身体,没有什么技术成分。其实不然,体育作为一种超文化、超种族、超地域、超本能的文化现象,既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曾经指出,体育运动不仅是增强肌肉力量,同时也是一种智慧和意志的表现,因此,人们在体育中看到不同的超越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结友爱精神、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精神,都是人类精神文化在体育运动领域的真实反映。作为大学教师中的完善学生健康基础的体育教师,首先,他是人类体育文化的传承者,他通过体育知识的传授、锻炼方法的引领,使人类体育文化成果得以传承、延续。其次,他是人类文化人才身体基础的奠基者,通过体能增强、技能的提高、人格的完善、文化的扬弃,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他们成长为人类文化创造者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体育教师自身也是人类体育文化的创造者,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和体悟,从几万种甚至是几十万种锻炼方法中选择出适合学生体能发展的方法;从几千种体育运动中选择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运动项目;从单个运动项目几十个技战术中选择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技战术供学生掌握。这不仅将外在的知识、文化以及他人的创造转化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关照,还通过自身的体育专业行为为人类体育文化增添新的元素,创造并更新着人类文化,怎能说体育教师不是“文化人”。
2大学体育教师文化自觉的特点
2.1以大学体育特点为本质对大学的体育教育要有两个维度的的理性认识:纵向维度,大学体育无论从大学教育的性质还是从教育对象的变化,都应在课程性质、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与中小学体育有变化、有发展,显示出大学体育的个性;横向维度,大学的体育置身于大学的课程整体中,其作用和功能应服从大学培养目标的整体完整,虽然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不大一样,甚至课程性质也不尽相同,但是应该成为大学课程体系中的有机部分,在修课形式、教学形式上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这两种认识与把握做为体育教师自觉践行与主动追求大学体育发展的理性态度,以现实的人作为理性的尺度做出价值意义的探询,以理性的原则做出价值选择与判断,以理性的方式观察、思考并采取行动。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体育教学的合理性、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等方面在理性思维上加以确定。
2.2以体育实践活动为基础体育教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特点。因此体育教师的文化自觉必须与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实现。作为体育教育教学主体的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到体质增强、技能掌握、人格完善、文化传播4个体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使体育文化的践行要均衡。在对体育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同时对自身的教学信念和教学实践行动进行批判性的关注,并主动反思自身实践,并积极采取行动对其加以创造性改进。同时,关照社会现状,积极补充先进文化,取长补短,在理解自身的文化基础上,学习其他文化的先进经验,在自我与周围世界间建立和谐的联系,达成自觉的体育教师文化。
2.3以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宗旨种子是生命的基础,没有了种子生命也就不存在了。历史和传统就是体育文化延续下去的种子。传统和创造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体育文化自觉包含着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及展望未来3个维度。大学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文化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中介与纽带,充分发掘和发挥体育文化中的健身、教育、美育、娱乐、情感发展等功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积极推进体育与教育及其他社会现象的融合,推动体育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使体育文化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大学体育教师在自觉中成为“文化人”
文化自觉既是大学体育教师价值追求的精神体现,更是以其对教育理性认识为指导的自觉践行,是体育教师自身走向解放、走向生命价值体现的动态过程。大学体育教师成为文化人”,其实践生成活动集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在自主中开展学习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我只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大学体育教师要想改变在学校的边缘地位,必须在走向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加强学习,努力做到“想学”“能学”“会学”“乐学”“恒学”,将自身的基础、兴趣与发展需要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主动调节学习过程,做到终身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所学习的新知识与自身原有的经验进行整合,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整合,让理论与实践在自己身上找到相遇点、融合点与发生点,逐步构建起属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体系,使文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得到增生与创新。
3.2在对话中寻求理解社会是一个沟通的系统和人际交往的系统。在教师自觉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关注人际互动。在与专家学者的交往对话中,获得新理论、掌握新技术、学习新方法;在与同行的交往对话中,交流经验、互帮互助;在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往对话中,获取其他学科知识,发展体育边缘科学,使体育学科的阵营不断加大;在与学生的交往对话中,了解学生学习需要,获取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在人际互动中要充分表达,相互倾听、相互激发,在合作、协商与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多元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现大学体育教师的群体超越。
3.3在反思中获得动力俗话说: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将体育教育教学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工具劳动的人就忽视了反思的价值和意义。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用怀疑的态度去面对体育教学实践,注重解读教学现象,从教学情境、学生学习、自身困境及人际互动中提炼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把自己的日常备课、实施教学、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找到看待问题的新思路、新看法。
3.4在研究中实践创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立足于个体优秀教学经验的提炼、概括、总结,在实践中发展形成个性实践知识、提升实践智慧,建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创生新的文化样态,正是教师文化走向自觉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大学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最根本的差距在于科研的能力与水平。因此,提高大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必须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科学研究带动创新,以科学研究带动教改,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勤发现、勤反思、勤学习、勤实验、勤总结、勤创造,在研究中实践创新,在研究中创造文化。
4结语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新特点;选用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09
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正式由实验阶段进入到了全面实施阶段。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并对不同学习水平的每个学习方面都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还分别添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加强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对体育教师的指导性。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要准确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选用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
1.1 构建了基于大课程观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编排中,通常以运动项目为主线来构建体育教学内容体系。这种做法便于体育教师围绕运动项目来设计体育教学,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样容易导致体育教师把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进而片面地把体育教学演化为运动项目的教与学。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将体育课程的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这一变革意味着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由单一的教材观转向大课程观的嬗变,全面渗透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有助于促进“三维健康”目标的整体达成。
1.2 进一步平衡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指导性和灵活性
新世纪课程改革伊始,一线教师普遍感到比较迷惘的是不知道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因为《课程标准》(实验稿)仅仅列出了内容标准,这给体育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也使得习惯了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一线教师有些无所适从。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适当加强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学习方面提出了相对明确的内容要求,使得体育教师选用教学内容时有例可循。
例如,随着初中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能的增强和体育学习经验的增加,他们逐渐具备了学习一些运动项目技术及运用技术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学习目标下编制了兼有指导性与灵活性的教学内容要求(参见表1)。
1.3 更加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再仅仅是体育教材的简单执行者,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更加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例如,《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运动技能包括六大类,即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游泳或冰雪类、武术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六大类中,每一大类包括若干运动项目,每一运动项目中又包括多种运动技能,因此,尽管新的课程标准在每一大类运动中都例举了许多的项目,但这是“例举”,不是要求“必学”,主要目的是供学校和体育教师参考,学校和体育教师完全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大类运动中的项目进行选择,选择后的某一项目中应该教什么技能,怎样教技能,完全由学校和体育教师决定。[2]]由此可见,《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然是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但需要体育教师在准确分析本校具体课程情境和学生主体需要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
2 选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1 处理好学校特色凝炼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不同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凝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事实上,体育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校具有特色地选用和持之以恒地凝炼,正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例如,在深圳市龙岗区某九年一贯制学校,游泳、乒乓球、跆拳道是其校本教材,凡是这所学校初中毕业的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这三项运动技能。也就是说,游泳、乒乓球和跆拳道是这所学校的特色项目。在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为初中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项目,真正体现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中,理应处理好学校体育特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2.2 处理好竞技运动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的关系
以奥运会竞赛项目为代表的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这表明了它们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因而不少国家都以奥运会项目为基础来构建本国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也是传统体育课程深受竞技运动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学生毕竟不是运动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动机和目的与运动员存在很大的差异。[3]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中,一方面要精选深受初中生喜爱的竞技运动项目,对它们进行教材化改造,使之适合初中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重视武术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因为这是传承中华体育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分别独立作为运动技能学习两大类别的出发点。
2.3 处理好学生身心健康与中考体育成绩的关系
“健康第一”是新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其内在意蕴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新课程积极倡导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维健康观”,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协调发展的同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始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仍然是体育教学所要关注的焦点。[4]事实上,初中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任务是体育中考,为了扭转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全国各地普遍把体育纳入到中考的范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提高中考体育成绩自然是初中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绩效评定和职务晋升。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与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并不是一种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要求体育教师要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
3 结束语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明确了“以目标引领内容”的教学思想,这在为体育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了可能的同时,也使得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必须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如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的思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及重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在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内容的运动实践性、健身性、娱乐性、可替代性和非阶梯性等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进而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5-37.
[2]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二)[J].中国学校体育,2012(05):14-17.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特点 体育教学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展基本接近成人水平,脑的结构和机能大体上已经完备。由于身体营养和供给的需要,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有了更大的发展,心、肺继续增大,骨骼继续生长,男生肩膀变宽,女生骨盆增大,肌肉也随骨骼的变化而变长、加粗。这表明大学生有更大的可能从事比较繁重的工作和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此外,大学生的性机能发育已基本成熟,男女生在体态上表现出较大的两性差异。由于性激素的大量分泌,他们产生性生理冲动,对性体验敏感,性意识进一步增强,这是这一时期生理变化引起心理变化的突出特点。
1.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了解和关心自己的成长。
大学生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接触面,更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懂得了更多的自然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他们在家庭、学校中的地位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周围的人们都把他们当成成人看待。他们在生活、学习、课外活动中遇到的矛盾日益增多,还面临着对未来生活和专业、工作的选择。这些都引起他们长时间的独立思考,他们开始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探讨,思考自己在社会中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经常在日记、作文或与亲密朋友的交谈及信件中表露出来。他们要求了解自己性格和品德上的优缺点,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和态度,非常关心自己的才能、性格和品德的成长,并经常从报刊、名人传记或作品中选择一些警句和格言来督促自己、剖析自己。
此外,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日趋成熟。中小学生对别人和自己的评价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取得成就、遇到顺境时往往对自己评价过高,而遭到挫折或处于逆境时又对自己评价过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比少年时期更现实、更客观、更全面。
2.自尊心的发展。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期望自己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获得较高的评价,得到人们的重视。当得到好的成绩,为集体和社会得到荣誉,受到人们的肯定评价时,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的尊严感,自尊心就提到了一个更自觉的水平。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大学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在就业、理想、生活、处事等方面的抉择。他们大都思考过“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他们都想弄清楚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意义。
3.思维发展的特点: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理论性,开始出现辩证法。
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眼界更开阔,思路更广泛,因此,他们不仅能分析各种实物和现象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对立统一在一起的,从而开始出现了辩证思维。
(1)思维具有更大的组织性和深刻性。组织性表现在通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运动,将有关的知识组成具有逻辑结构的整体或系统;深刻性表现在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找出事物的重点,发现事物的本质。这样就使得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愿意独立思考,能进行理论思维,他们较少保守,富于想象,所以常会提出新的设想、新的见解,或者尝试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便是思维的独立性。他们喜欢探求事物根源,对别人的见解和习惯性的看法不轻信盲从,喜欢怀疑和争论,这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有批判性。这都是他们思维成熟的表现,对今后的独立工作或创建性的研究问题都有好处。
4.情感发展的特点: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
大学生既可能表现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热诚,做出惊人的、壮烈的行动,又可能出于盲目的狂热和不计后果的冲动,做出蠢事或坏事。这两种情绪的强烈反差主要是由于个体不断增长的需求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引起的。此外,由于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了下丘脑情绪的定位部分的兴奋性,一般的刺激就可能会引起强烈的兴奋,而大脑皮层对于处于兴奋、亢进的下丘脑的神经暂时难以完全控制,因而使大学生的情绪带有更大的冲动性和爆发性。
(1)情感、情绪的延续性更长。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体感和自尊心,凡是与集体观念和自我观念相联系的情感体验都会有较大的延续性,从而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的心境,并且常常出现“爱屋及乌”或“迁怒他人”之类的移情现象。如果由于挫折或失败引起的不良心境延续下去,既会影响人际关系,又会影响身心健康。
(2)情感具有文饰性、闭锁性和曲折性。大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自尊心和思维独立性的发展,其感情往往不立即外露,而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有时情感的外部表现与内心的体验并不一致,如比赛失利,心中非常难受,但在运动场上却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对于自己羡慕、喜欢并且很想接近的人,在行为上反而会表现出冷淡和疏远。这种闭锁性使大学生不像少年那样坦率和容易被人了解,所以教育者不能只从他们情绪的外部表现对他们的内心状态简单地进行推测和下定语,而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和较长时间的了解,通过全面的分析,得出接近实际的看法,否则很能判断失误。
(3)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大学生能更深刻地体验到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感。当然,有些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暴露出消极、颓废的情感。大学生生理机能的成熟,受社会生活中男女情意的影响,往往萌发出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有些出现了恋爱或单恋。这些性意识的产生和对异性的好感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
二、体育教学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树立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广度和中心的兴趣,为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广泛兴趣奠定思想基础,并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寓兴趣于知识中。每一种教材、每一个进度都有新的概念、新的技术、新的动作,会使学生不断产生疑问,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依据教学任务,严格而系统地组织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材的潜在能力,把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知识寓于科学之中。
2.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给予鼓励,激励大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教师应开设内容广泛,大学生喜欢的项目来进行教学。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课程,可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心与社会交际的手段,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综合能力。
教师还应注意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大学生的性意识处于成熟阶段,他们的心理及生理都发生了变化,男生往往对体育项目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并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在女生面前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女生虽然也喜欢各项运动,但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对一些项目能否完成有顾虑,怕引起同学的嘲笑,不敢认真地进行练习。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特别要鼓励女生大胆进行练习,排除各种干扰,打消各种顾虑,努力完成课上任务。
此外,体育教学应与卫生保健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讲究体育卫生的习惯。
1.中职学生的特点
1.1文化基础较差。由于中职针对的招生人群是考分不高,没有顺利进入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及肄业学生,他们普遍存在文化知识水平较差的情况,这也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很少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2 自我约束力不强。中职学生入学年龄介于14~15 周岁,属未成年人,思想不稳定,由于在初中学习成绩问题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往往会自由、散漫等,对自身行为约束能力较差,同时也给课堂秩序的维护带来挑战。
1.3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多数重视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好,长期不被老师看中或委以重任,甚至被灌输学习不好就“一事无成”的观念,造成学生不自信,不主动担当,因而常常缺乏责任感。
1.4意志力薄弱。一个人学习上的毅力需要成功的体验来培养和强化,但他们在中小学那种氛围中似乎就没有过这种体验,甚至不自觉地往老师和家长那种不负责任或不懂教育原理的强调上靠拢:这孩子学习上是笨、不开窍……久而久之,使得他们不喜欢读书学习,也无法坚持下去。
1.5社会化倾向有了明显发展。职业教育重技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把中职学生从升学压力中解放出来,使其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在学校期间和同龄人比较具有较强的准社会性。
2.教学目标
中职教育目标: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从整体教学目标中可以推出中职体育教学目标,因为中职学生的工作岗位多在一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对职工身体素质有这很高的要求,所以中职体育教育必须满足这样的要求,使其拥有强壮的体魄,同时掌握基础的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使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3.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联系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体育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际化。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形成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或几种教学方法的简单组合,而是体现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评价方法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的结构。近些年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构建,也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需要,从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能力、提高身心素质和培养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发展情感三种类型展开。
体育的教学模式分类详细、功能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刻板的引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为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实施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首先是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由于体育教学活动受教学目标所制约,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学目标是传授系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则运用系统学习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程序学习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能力,则运用发现学习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态度,发展情感,则采用小群体学习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第二,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要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例如:问题解决学习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钻研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所以小学低年级学生难以运用。第三,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应考虑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例如:掌握学习教学模式适用于人数较少的班级,时间可以伸缩,教师要掌握一套评价技术的材料。第四,体育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某种教学模式为主多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最后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结合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特点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评价方法等综合的安排,起到促进学生提高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要求。 从体育学的视角下,未来职业岗位进行分成四种类型,手指灵巧类、全身综合类、流动交往类、站立类,并提出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相应的运动项目。
4.结语
4.1中职体育教学模式的选定应该是建立在综合考虑中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
4.2教学模式的选定应该基于教学目标的导向,同时综合考虑中职学生全面身心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特点;技能学习;教学策略
一、小学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体育教学过程是对学生加强运动学习指导的过程,掌握这一过程的特点对于体育教师将起到很好的理论支撑作用。
1.行为性
体育教学中的行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社会基本规范与行为的重要学段。学生通过运动学习过程的感悟与实践,初步形成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行为与习惯。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学生运动行为习惯的现行状态,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体育学习活动与运动技术学习,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学习兴趣、启发小学生通过运动学习正确认知运动学习行为对生活行为的引导与促进作用,积极地将在运动学习中获得的行为知识与技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与学习中。
2.方法性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
用。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小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着重向小学生传授简单的、容易学会的,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内容与方式,要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想,让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运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与积极性。
3.安全性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对小学生运动安全的教育,保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安全性。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向小学生传授自我保护、保护他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练习之前检查场地安全、个人安全措施的落实;练习之中要关注学生练习的安全性;练习之后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恢复。教师要把安全运动、安全卫生、安全预防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在小学生运动实践过程中,以运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使得学生保持身体的正常发育与身心健康。
二、小学生技能学习的要点
1.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小学生的运动健身大多数在于平日里的锻炼,让其不断地跑、跳、投,就是健身最简单的方式,教师没有必要对于这些还不懂得太多的小孩子们给予太多的技术性过强的运动技能学习的练习方式,而是可以大多数以生活中的活动来代替,通过运动学习,促使小学生正确认知生活中体育的多样性与适用性。这样更有利于小学生今后技能的学习与发展。
2.运动方式的协调性
运动方式的不同,对于小学生运动素质的培养也是有所不同的,其中,运动教学过程中的协调灵活极为重要。因此,全身的协调性、灵活性将成为小学生进行运动的一大重要因素。
3.组织方式的简易性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尝试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组织方式的创新应该从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正确评价。组织方式的创新应给小学生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体现在内容、难度、量、方法、条件、手段和学习的组织形式等方面。
三、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开展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应该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从教师、条件、资源、适应、家庭、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提高教学策略的针对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模式进行教学。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身体活动为基础,通过开放教学,使学生动脑、动智、动情,主动地、直接地去学习掌握技术与技能;培养学生探索运动学习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能力。
体育教学评价是评价活动在体育教学活动领域的具体表现。体育教学评价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又要看重学习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体育学习应该从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进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新的结构评价注重综合教育的效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表现和态度,对体育学习以及认知的能力,掌握与应用科学的、合理的运动实践方法以及体育的综合能力。因此,只有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体育教学评价更加全面,
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目标实现和教学目标达成的整体优化产生积极的效果。
关 键 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基本技术教学;美国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6-0088-03
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经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14年的体育课教学,国家在体育教学花费了这么多的课时(仅次于语文、数学),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但到学生大学毕业时,却一无所获,毕业就意味着告别了体育锻炼[1]。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有问题。在这14年中没有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其它规律进行研究,小学管小学,中学管中学,大学管大学,低层次的重复现象严重。打开中小学体育课本,不难看到,现行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般是单个项目或几个项目的重复循环,单调而又枯燥。“有标准无内容,我怎么去上课?”是现行体育课程标准给一线体育教师的最大困惑。同样由于授课内容匮乏,导致新课标下教学内容的混乱。
美国的学校体育注重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其教学内容丰富,与学习者自身的水平相适应,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将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打开一扇窗户,提供新的思路。
1 美国体育的基础技能教学
美国的学制为K-12,K代表的是学前班,类似于国内的幼儿园大班,K-5为小学阶段,6-8为初中阶段,9-12为高中阶段,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差别最大的阶段在小学。美国的小学阶段实行的是基本技术教学,不进行运动项目的教学,其目的是为运动项目的教学打基础。
美国基础体育教育家Dawn McCrumb和Wendy Mustain在1995年意图描绘运动技能基础,在论述成功参与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时提出了课程钻形图[2]。钻形图将教学内容与小学、初中、高中对应起来。打基础阶段(K-5),要让学生了解运动概念,开始接受基础运动技能教学,为今后掌握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打基础;初中阶段(6-8)的目标是在掌握了基础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给学生介绍更多、不同的运动形式,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喜欢的项目;到了高中阶段(9-12)学生将要作出决定选择他们喜欢并准备进一步精通的项目,即选择并发展专长阶段。
1.1 基本技术概念与分类
基本技术是将各项运动的基础动作分解、细化出来,在小学阶段进行教学,并由国家体育与运动协会(NASPE)按一定的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和各动作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各州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教学大纲[3]。美国的基础运动技能教学分为基本技术和运动概念两部分。本研究以基本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基本技术就是形成今后参与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的基础运动形式。基本技术分为基础运动技术、非操控复杂技术、操控技术[2]。发展基本的运动技能及在不同运动项目和体育活动中运用是技术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技术教学序列为学生成年后参与运动项目、舞蹈、其他身体活动方式及今后新出现的运动方式打下基础。
基础运动技术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包括走、跑、单脚跳、跨步跳、蹦跳、滑步、跟步、追逐、逃跑、躲闪等。非操控复杂技术,包括起跳落地、平衡、移动重心、滚翻、转体、拉伸、扩展、团身等动作。操控技术,指的是徒手或通过器械控制球等的技术,包括踢、抛、投掷、接球、截击、运球、球拍击球、长柄器械运球/击球等。
1.2 基本技术教学内容
基本技术是所有复杂运动模式的基础,美国小学教学过程中将基本技术分为以下11个部分进行教学:移动技术,追逐、逃跑、躲闪,起跳和落地,平衡;移动重心,滚翻,踢与抛踢技术,投掷与接球,徒手击球与运球技术,球拍击球技术,长柄器械运球/击球。每个部分都从初级学者、高级初学者、中级学者、高级学者4个层次规定了教学内容。本研究以基础运动技术的追逐、逃跑、躲闪,非操控性复杂技术的移动重心教学,操控技术的球拍击球为例对美国基本技术教学内容进行介绍。
1)追逐、逃跑、躲闪的教学。
古代儿童们就在玩追逐、逃跑、躲闪的游戏,游戏通过逃跑和躲闪躲过追逐者的追逐。像篮球、曲棍球、足球、橄榄球等球类运动都包含了这些基本元素。
追逐,是指快速移动超过或抓住逃跑的人,逃跑的人会想尽办法避免被赶超或抓住,所以追赶的人就需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并随逃跑的人改变方向的能力;逃跑,是指快速移动远离被追逐者;躲闪,是指快速改变身体的方向,远离原来的运动轨迹。
NASPE(国家体育教育和体育学会)对追逐、逃跑、躲闪的要求包括:在校外参加追逐和逃跑的活动(K-2)[4]。
不同级别追逐、逃跑、躲闪的教学内容。初学者:绕过障碍物、逃跑、躲闪、追赶假想敌。高级初学者:听信号躲闪、逃离同伴、躲闪障碍物、通过变向躲闪、追赶逃跑者、逃离追赶者。中级学者:躲闪固定障碍物、躲闪和用假动作躲避追赶者、躲闪半固定障碍物、躲闪和追赶人群中的某个人,在动态的环境中躲闪,边控制某物体边躲闪。高级学者:多人逃跑和追赶、借助物体保护的躲闪、在没有攻击性的游戏中追逐和逃跑,同时追赶和躲闪,团队通过战术追逐、逃跑、躲闪,在没有攻击性的游戏中边控制物体边躲闪[2]。
2)移动重心教学。
移动重心,走、跑、侧手翻、滚翻,各种跳、滑步等都是用手、脚及身体的不同部位为支撑所作的重心移动。最简单的移动重心方式就是从一只脚移动到另一只脚,也就是走路。高级形式就是要结合拉伸、团身、体转等全身运动的重心移动,这要求有较高的运动感知觉能力、肌肉力量和较好的控制能力。
NASPE对移动重心的要求包括:发展与精炼一套平滑移动重心的体操(3-5);设计表演一套体操动作,包括移动、滚翻、平衡、重心移动、主动变换方向、速度和流程的运动过程[4]。不同级别重心移动的教学内容与步骤:初学者,各种基本运动方式、从脚到背移动重心、从脚到手移动重心、上下器械。高级初学者,以手为支撑脚从垫子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重心从脚移动到背,重心从脚移动到身体的不同部位(前滚翻、后滚翻、侧手翻等),通过拉伸、团身、身体扭转等动作变换重心,跑、跳过程中定点落地,跑、跳过程中跳上跳下箱子或凳子,从低的箱子、凳子或桌子上跳下,设计跑、跳过程中定点落地的动作系列(跳房子),越过低的器械,将重心从脚转移到手,移动过程中侧手翻。中级学者,手倒立,双臂支撑,臂支撑成桥,大型器械上移动重心,器械上头、手间重心变换(箱子、桌子、平衡木),杠上动作(双杠、爬行架),跳箱,沿器械移动重心(平衡木等),器械上做滚翻,器械上手、脚重心转换,各种杠上重心转换,垫上混合技术,编排垫上和器械上重心移动与平衡动作成套练习。高级学者,竞技体育中的重心变换、参加体操俱乐部[2]。
3)球拍击球技术教学。
用拍子击球或用长柄器械运球是最后学习的技术,主要有3个原因:(1)小学后期孩子的视觉跟踪能力才得到较好的发展;(2)远距离的手、眼配合能力是一项很难的技术;(3)用拍子击球一个动作有两个目标——拍子和球。但是因为小学生对运用器械击球很有兴趣,所以在比较小的年龄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标准2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握拍、击球动作概念,击球动作符合生物力学特点[4]。
2 美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1)内容分类方法合理。美国的基本技术教学过程中将基本技术分为基础运动技术、非操控复杂技术、操控技术。包括了较简单的基础技术和众多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充分体现了基础教学的地位。基本技术教学的同时,使学生广泛接触各运动项目,为将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美国学校体育教学是在NASPE指导下进行的,其教学内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低年级主要以基础运动技能为主,如移动、追逐等,逐渐加入非操控性复杂技术如平衡、滚翻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成熟度提高,逐渐开始操控性技术的教学。如用拍子击球或用长柄器械运球,在基本技术教学的最后阶段才进行教学,也是考虑到小学后期学生的视觉跟踪能力才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其所用的器械也不是成人用的器械,而是用塑料制成的。
3)美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5]。基本技术教学涵盖了成年以后会接触到的所有项目的基本技术,通过小学的教学,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到各项运动,这就为今后的项目学习打下基础。每个部分的教学都从初级学者、高级初学者、中级学者、高级学者4个层次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静态到动态,注重空间与路线的设置,每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在30种以上。教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从丰富的教学内容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注重与运动项目的结合。美国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高中毕业每个学生需要掌握3个项目类别中的5个运动项目。基本技术教学在这一教学目标中起到了很好的基础作用。如在追逐、逃跑、躲闪类技术教学过程中,篮球、曲棍球、足球、橄榄球等球类运动都包含这些基本元素,练习学生在动态的环境中躲闪及边控制某物体边躲闪的能力,将基本技术与运动项目很好地结合,而且操控技术本身就是一些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
5)符合学生项目学习的规律。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小时候接触过的运动项目学起来会很容易,对那些没有接触过的项目学起来会很困难,甚至有心理上的负担而学不好。如果一个从来没有练习过长柄器械击球的人去打高尔夫,结果可能是让人失望的,而这也有可能导致他从此不再打高尔夫。让学生在基础技能学习阶段接触不同的运动形式,培养兴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项目学习。
3 美国体育基本技术教学的启示
美国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在高中毕业每个学生需要掌握3个项目类别中的5项[4],这一要求比我国的掌握2~3项要高。而美国可以达到这一目标与其基础技能学习阶段扎实的基本技术教学有关。在建立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可以向美国借鉴的地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至今没有“教学内容的最合理的分类方法、最佳内容选择标准及课程编排理论”[6]。以美国的教学体系和基本技术教学为参考,可以建立中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的最合理的分类方法、最佳内容选择标准及课程编排理论。我国的项目设置与美国不同,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借鉴美国的基础技能教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上对我国的传统项目内容的提炼,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教学内容体系,将会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国成. 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105-1106,1142.
[2] George G,Shirley A,Melissa P. Children moving:a reflec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M]. New York:McGraw-Hill,2007.
[3] 冯红静. 美国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1(12):110-113.
[4]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Moving into the future: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R]. Reston,VA: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2004.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生理特点;心理特点
一、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
初小学生一般属于11—15岁这个年龄阶段,此阶段称为少年期或学龄中期。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一高峰阶段,是生理上蓬勃成长、急骤变化时期。这个时期男生以12—13岁为中心,女生以11—12岁为中心,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都得到迅速发展。此时期初中生的性成熟已经上升,并由此引起了形态、机能和心理上的改变过程。
1.身体形态方面
初中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音音、骨盆都在迅速增长:人的下肢的生长规律是开始增长慢,后来增长快;进入青春期后,下肢的长势达到最快阶段,这就成为决定高矮的关键时期,由于骨筋的快速生长,肌肉被拉长,所以在13—14岁时,常常出现高个子长腿性的学生,由上下肢增长加快,增大了下肢在身高中的比例,这对扩展活动范围,增强活动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少年多喜欢跑跳和踢的运动。在ll—16岁时期内,脊柱的增长速度较慢,在14岁左右,脊柱之间还充满着软骨,容易因不正确的身体姿势,或身体长期的一侧处十紧张状态,或身体负重过人等造成弯曲变形。根据研究证明,人在11—15岁之间其正确的身体姿势容易受到破坏,初中学生由于身体突出长高,显得长手长脚,机能的发育,肌肉的增长,往往超过运动调节机能的发展;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能立即适应身体迅速的生长,所以致使机体内部或肌体与环境之间暂时失去丁平衡,给人以动作小灵活、不协调或笨拙的感觉。
2.身体机能方面
初小学生的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压、脉搏、血红蛋自、神经系统等均有较大的发展变化。但由于血管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心肺机能提高的需要,所以往往发生机能,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头痛、容易疲劳等。初中学生的肌肉生长速度落后于骨骼,还处纵向生长时期、肌肉横断面积小,肌纤维较细,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少,因此加肌肉收缩力也不如成年,肌肉的申展性和弹性刚也比成年人差,肌肉工作耐久力差,易疲劳,但恢复比成人快。
3.性征方面
性成熟的开始,是少年期生理变化的突出特征,性的成熟引起了身体外部一些生理变化,出现了第二性征。如男孩喉头突起,声音变粗。开始长胡须等;女孩子乳腺发育,隆起,骨盆增大等。生理上的变化,影响着心里上的变化,突出的表现是“成熟感”的产生和性意识的觉醒。
二、初中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1.间接动机日益发展
在正确教育的引导下,初中生逐渐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但少年的学习动机还不能够稳定,易于动摇,因而在学习与锻炼中常出现起伏现象。
2.兴趣广泛,不断分化
初中生由于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仅关心课内的学习和锻炼,而且还关心课外活动和班级、校际间的各种比赛;许多少午还十分关心国际、国内重人比赛情况,常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而感到振奋和鼓舞;有的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只有强烈的兴趣,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这说明少年对体育的兴趣不仅具有广泛性,而而且有一定的深刻性。初中学生的兴趣不断分化,比小学生更具有选择性,他们对上体育课相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和选择态度,受性别、个性、原有体育基础、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敏捷的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女生则爱好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灵活、机敏和柔韧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球类、跳绳、某些田径项目等。绝大多数少年都喜欢集体活动项目,他们之间已经建立起基于兴趣爱好和友谊,常要求按兴趣爱好和“合得拢”进行活动;多数少年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学校体育活功的传统村少年具有权大的吸引力;而体育数师的专长、教学水平和教学风度等,则直接影响少年对体育课的兴趣相对不同项目的选择态度。
3.感加、记忆过程的智化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感知、记忆过程的智力化,是少年活动的鲜明特点之一,是指少年在观察教师示范。听教师讲解和记忆动作顺序、特点与要领时、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只是简单地“看”、“听”、“、记”。而是主动地、认真地进行思考;不仅知道应怎样完成动作。而且知道为什么必须这样完成动作,即把感知和记忆过程提高到思维水平,这就要求少年能独立地、批判地支配自己的思维活动,使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有更高的发展,这是他们能顺利掌握动作概念、形成和灵活运用战术思维的基础。
4.情感丰富、强烈而鲜明,意志有明显发展
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易于冲动,情感的表现强烈而鲜明。在体育活动竞赛中尤为突出,他们可以因为比赛顺利而感到兴奋、满意,为集体和个人取得好成绩而狂喜和信心十足;也可以为比赛的挫折和失败而急躁、烦恼或泄气、绝望;还可以因裁判的不公正而争吵、动怒等。正由于在体育锻炼和比赛中,少年的情感表现得非常强烈和鲜明,所以也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多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机会。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生的情感逐渐趋向稳定、深刻,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肤浅、易于动摇。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增强,加之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可能性,初中生的意志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具有小大人的特点,井非常敬佩和喜欢模仿意志坚强的人物。他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有时表现得十分惊人;他们敢于做较难而惊险的动作,尤其在有观众时更是如此;他们勇于承担较大的运动量,但常常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对此,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限制,并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和帮助,以免发生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