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第1篇: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玉米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措施 创新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071-01

玉米的适应性较强,产量较高,增产的潜力也很大,生产成本较低。近年来,我国对玉米的生产越来越重视,加大了对玉米栽培与管理的力度,由于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要进行不同的施肥措施、不同的玉米浇灌方法、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手段。需要在种植管理上不断加强研究和创新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选地。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怕涝渍的作物,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因此,选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于管理、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

1.2 整地和施基肥。整地应在秋季尽早进行耕地,使土壤有较长时间的熟化,同时利于冬季积雪,保持墒情,沉实土壤因此秋季及时抓紧灭茬,进行深耕。施足基肥是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玉米基肥应以迟效有基肥为主,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1.3 选种。玉米的选种应该根据当地土壤的肥力和气候状况进行选择,土壤肥力较好的,可以选择具有较长生育期的玉米品种,而对于一些土壤肥力相对较低的地区适合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是与土壤养分分布均衡程度有关。因此,选种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种。另外,选种时也要注意种子的外观,优质的种子,其外形、大小和色泽均匀一致。

1.4 玉米种的处理。用于栽培的玉米种子需要经过充分的晾晒,这样的种子在栽培后会快速吸水,发芽又早又齐,具有较高的出苗率。播种前可以用清水浸种,主要目的是为了供给玉米种子水分,加速其发芽的过程,另外,如果选择化药浸种需配好浓度,浓度过大可能使种子中毒。

1.5 合理密植。玉米的产量来源于对光能和地力的利用,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系数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产量也越高,因此,合理密植才能高产。种植密度须从品种、播期、土壤肥力、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考虑。玉米株型有两种:平展型和紧凑型。平展型品种宜稀植,紧凑型品种宜密植。玉米播种方式主要有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等行距种植规格是行距75厘米。宽窄行种植规格是宽行140厘米,窄行40厘米。

1.6 田间管理技术

1.6.1苗期的管理。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定苗、间苗:掌握“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定苗一般在5片真叶时进行,每穴留一株壮苗,同时进行查苗补苗,带土移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如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进行1~2次,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水肥管理: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苗期如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在雨天、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要注意开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1.6.2穗期的管理。水肥管理: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结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玉米从拔节到抽穗植株开始进入旺盛生长,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后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这时期应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中耕培土:一般拔节到抽雄前进行1~2次中耕,在行间进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断部分毛根,刺激多发新根,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浅中耕1次,并培高土垄。抽穗结实期的管理。主要抓适量补肥、抗旱与排涝、人工辅助授粉等工作。抽穗开花和灌浆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马水为好。玉米开花期,如遇不良天气,应进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可减少缺粒和秃顶。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药剂拌种。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玉米种一般都是经过种衣剂包衣的种子,具有较强的抗虫害的作用,基本上能够抵御地下害虫和大部分的苗期害虫。如果对购买种子的种衣剂不放心,可以通过药剂拌种来进一步加强玉米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

2.2 及时除草。没有麦茬的玉米田地可以进行封闭性处理,可以选择浓度分数为40%左右的乙莠悬浮剂,每667m2施用200mL左右,在玉米播种之前喷到土壤表面即可。而对于贴茬直播的玉米田地可以采取苗后防治措施,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机磷类杀虫剂与除草剂合用会产生药害,建议这2种药物使用间隔在1周以上。

2.3 褐斑病的防治。对玉米褐斑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在玉米定苗后到小喇叭口期间可以选择浓度分数为12、5%的烯唑醇药物,湿粉2500倍后喷洒。

第2篇: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93

引言

在我国众多粮食作物当中,玉米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在生长当中较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蚀,所以必须具有相对的处理方案,从而遏制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了能够令农民朋友更加了解玉米病虫害的状况,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1 玉米病害的种类和防治措施

1.1 玉米丝黑穗病

我国的春玉米区普遍存在玉米丝黑穗病问题。病原菌对种子萌发后的胚芽进行侵害后,会随着生长点进行生长,只有到了穗期才能够发现。如果是病株,其果穗会较为短粗,苞叶状态正常,没有花丝,外表类似于球状。遭受这一病害的后期,会出现大量黑粉,果穗苞叶自行开裂。有的果穗受害后,生长较快,可是却无法结果,顶端呈现刺状,没有花丝。当雄穗受到病害以后,小花呈现黑粉包状,抽雄之后会产生大量黑粉。有些雄穗被病原体刺激后生长方面会导致畸形。基本通过土壤带菌的形式进行传播,并且在种子、粪肥方面也能够传播。侵害的温度在20~30℃区间,最佳温度为25℃,土壤中的含水量在12%~29%区间。可以通过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进行预防,将种子通过悬浮剂或者种衣剂包衣进行化学防治,再加强田间栽培的管理。尽快清除病株,采取轮作的方式,减少土壤内的带菌含量,及时调整播期[1]。

1.2 大斑病和小斑病

大斑病大多出现在叶片中,有时也会产生于叶鞘及苞叶中,小斑病则会危害到果穗方面,大部分地区均把这2类病害称之为玉米斑病。这一病害是通过小斑病而导致的,严重时期会达到10~30cm,有时几个病斑结合起来则会变成大斑块,甚至会毁灭植株。这一病害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温度方面。

应当选择具有抗病能力的品种,以当前市场品种而言,针对这一病害具有良好效果的品种较多,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治效应。并且也需及时清除越冬菌源以及降低发病初期的菌量。

1.3 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能够毁灭玉米,属于全球性爆发性病害,主要出现于玉米灌浆期,所以如果产生这一病害,则会对玉米的产量酿成严重的损失。玉米如果感染青枯病,则会出现水渍状,用手捏会感觉到内部较空,容易倒伏。苞叶会枯萎,果穗出现下沉,会导致玉米的叶片出现干枯,犹如被开水烫过一般,会立刻萎蔫。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措施可以通过当前的高新技术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抗病品种。强化田间肥水的管控,通过腐熟农家肥,科学密植,打造对玉米有利的生长环境。及时将玉米底端的叶片摘除,清除病残体,降低病原菌量。如果大面积出现玉米青枯病,则可以通过药剂进行预防,可以选择400倍液的甲霜灵、500倍液的多菌灵,在每株玉米中灌注500ml的药液。

2 玉米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2.1 玉米螟

玉米螟也被称之为钻心虫,这是由于其在幼虫阶段属于钻柱性害虫,在叶心被柱穿以后,玉米叶会出现成排的小孔。当雄穗抽出之后,幼虫会侵入到雄花中令雄花基部折损,雌蕊产生后,幼虫还会转移到雌蕊内对花丝和嫩苞叶进行咬食,蛀入到穗轴中对幼嫩籽粒进行侵害,有些幼虫会侵入到茎端吸食髓部,令茎秆折断。被虫害侵蚀的植株通常籽粒都不够饱满,有的还会无籽粒,大量减产。可以选择品质优良的抗病玉米品种,尽可能消除过冬的幼虫,降低害虫数量。在新叶期以及穗期通过药剂给予防治。通过赤眼蜂能够较好地清除玉米螟。

2.2 红蜘蛛

红蜘蛛也被称之为火蜘蛛、火龙,是螨类病虫,会导致玉米减产。红蜘蛛通常在玉米抽穗之后进行侵害,通过对玉米叶片内的养分进行刺吸,被害叶片通常会展现出较为细密的黄白色斑点,且逐渐退绿变黄,最终导致干枯死亡。

在秋后和早春灌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清除越冬成虫。通过40%的乐果乳剂进行1:1的调试,搭配20%的三氯杀螨醇进行1000~1500倍的混合液,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深点食螨瓢虫、草蛉乃至食螨藓马都是红蜘蛛的克星[2]。

3 结束语

当前,全球气候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玉米病虫害的危害范围也逐渐扩大,周期性逐渐延长,产生的频率也有所提升,会严重危害到玉米的产量。因此必须强化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便提高粮食的质量与产量。

参考文献

第3篇: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

1、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

(1)识别与发病规律。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玉米矮花叶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种。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除传播病毒外,对玉米的危害亦很严重。蚜虫刺吸的同时吐出一种唾液。影响生长和扬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秃顶。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为持久性传毒。该病毒可在灰飞虱的若虫体内越冬,也可以在冬前受侵染的小麦苗中越冬。

(2)防治措施。早期用药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125kg/hm2喷雾。

2、玉米大斑病

(1)识别与发病规律。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发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流行发生。

(2)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径。②农业措施。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可减少初侵染源;发病初期,打掉下部病叶,可减轻发病程度;适期早播,有避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③药剂防治。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必要时隔7d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3、玉米小斑病

(1)识别与发病规律。主要危害叶、茎、穗、籽等,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者纺锤形,呈黄褐色或灰褐色,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该病病原为玉蜀黍平凹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高于25℃和多雨天气发病重。

(2)防治措施同大斑病

二、玉米主要虫害

1、蚜虫

(1)识别与发病规律。以成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取汁液,受害植株叶片卷缩,禾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早枯落。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蚜虫的繁殖与一般害虫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所以其生活史比较复杂,往往出现几代“同堂”,1年可发生20个世代以上,虫口密度很大。危害时间又长,对玉米造成的损失也较严重。

(2)防治措施:①药剂防治。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125kg/hm2喷雾。也可用40%乐果乳剂原液15kg/hm2加水75―90kg/hm2,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用毛笔或棉花球蘸药涂抹。⑦利用天敌。玉米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蚜茧蜂。

2、玉米螟

又叫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

(1)识别与发病规律。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部分幼虫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发生规律。玉米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1年可发生1~6代。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发生期极不整齐,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在虫口基数大、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危害严重;在高温高湿的6-9月容易发生;玉米品种不同,被害差异不同。

(2)防治措施。①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心叶期、穗期选用药剂及时进行药物防治。③利用赤眼蜂消灭玉米螟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④选用抗虫品种。

3、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

(1)识别与发生规律。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发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叶时即开始为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使被害叶片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褪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减产。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杂草上取食、繁殖,待玉米出苗后,再通过风吹、爬行等途径,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红蜘蛛在田间呈点片状危害。从虫源所在地扩散到玉米全田,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在大雨后数量下降,干旱少雨.则数量上升。

(2)防治措施。①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②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混合液(1:1),效果很好。③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

4、地下害虫

主要有蝼蛄、蛴螬和地老虎等。

第4篇: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字: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1 病害的种类与防治 

 

1.1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1.1.1 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 

1.1.2 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 

1.1.3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生长上常用的抗病品种中有中单2号、中单14号、四单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烟单14号、豫玉11号等。二是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 

1.2 玉米丝黑穗病 

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 

1.2.1 症状识别: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 

1.2.2 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1.2.3 防治方法: 

是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号、中单12号、辽单1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豫玉2号、豫玉11号等。 

是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的为害。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再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是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 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1.2.4 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影响发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尚有争论,因内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镰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但是,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著,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辽单18号、陕单9号、豫玉11号、豫玉18号等。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

2 玉米虫害的种类与防治 

 

2.1 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但经常发生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2.1.1 生活习性: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成虫体翅暗褐色。小地老虎前翅有两道暗色双线夹一白线的波状线,翅上有两个暗褐色的肾状纹与环状纹,肾状纹外侧有1条尖三角形的黑色纵线;黄地老虎前翅仅有肾状纹和环状纹。卵均为半圆球形,初产时黄色,以后变暗。小地老虎幼虫身体表面布满黑色圆形小颗粒;而黄地老虎幼虫体表则没有显著颗粒。 

2.1.2 影响地老虎发生的因素:秋季多雨是两种地老虎大发生的预兆。因秋季多雨,土壤湿润,杂草滋生,地老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又有充足的食物,适于越冬前的末代繁殖,所以越冬基数大,成为第二年大发生的基础。 

2.1.3 防治方法:地老虎的防治,必须采取诱蛾、除草、药剂、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为害。 

2.2 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 

2.2.1 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此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造成严重减产。 

2.2.2 防治方法: 

一是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华蛹。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工粉碎完毕。并应清除苍耳等杂草越冬寄主,这是消灭玉米螟的基础措施。 

二是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叶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 

2.3 粘虫 

第5篇: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等,苗枯病、粗缩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阐述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1 病害的种类与防治

1.1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1.1.1 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

1.1.2 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

1.1.3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生长上常用的抗病品种中有中单2号、中单14号、四单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烟单14号、豫玉11号等。二是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

1.2 玉米丝黑穗病

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

1.2.1 症状识别: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

1.2.2 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1.2.3 防治方法:

是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号、中单12号、辽单1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豫玉2号、豫玉11号等。

是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的为害。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再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是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 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1.2.4 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影响发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尚有争论,因内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镰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但是,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著,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辽单18号、陕单9号、豫玉11号、豫玉18号等。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

2 玉米虫害的种类与防治

2.1 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但经常发生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2.1.1 生活习性: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成虫体翅暗褐色。小地老虎前翅有两道暗色双线夹一白线的波状线,翅上有两个暗褐色的肾状纹与环状纹,肾状纹外侧有1条尖三角形的黑色纵线;黄地老虎前翅仅有肾状纹和环状纹。卵均为半圆球形,初产时黄色,以后变暗。小地老虎幼虫身体表面布满黑色圆形小颗粒;而黄地老虎幼虫体表则没有显著颗粒。

2.1.2 影响地老虎发生的因素:秋季多雨是两种地老虎大发生的预兆。因秋季多雨,土壤湿润,杂草滋生,地老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又有充足的食物,适于越冬前的末代繁殖,所以越冬基数大,成为第二年大发生的基础。

2.1.3 防治方法:地老虎的防治,必须采取诱蛾、除草、药剂、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为害。

2.2 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

2.2.1 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此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造成严重减产。

2.2.2 防治方法:

一是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华蛹。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工粉碎完毕。并应清除苍耳等杂草越冬寄主,这是消灭玉米螟的基础措施。

二是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叶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

2.3 粘虫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害虫,俗称螳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

第6篇: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影响玉米的主要病害就是瘤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等,主要的虫害就是玉米螟、玉米蚜以及玉米叶螨等。玉米生L过程中的各种病害对玉米生长造成影响,不仅影响新陈代谢,也会破坏生理机能,而虫害主要造成的危害就是玉米减产。

1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之农业防治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管控,确保管理层级和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只有保证绿色环保项目的有序进行,才能顺利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相关管理人员要有效处理玉米种植项目的管控体系,保证病虫害能被遏制,整体技术结构要保持轮作和间作项目的有效融合,确保种植管控系统切实有效,从根本上减少土传病害,并进行集中的耕作深耕,提高植被根系的发育能力[1]。

在玉米的不同时期要集中施加不同的肥料,保证项目运行机制和管控效果的最优化。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玉米生长,需要集中适时的追肥,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补充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生长养分,从而提升其种植质量和产量。另外,要集中施加微肥,以保证能有效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有效提升玉米的病虫害抵抗能力。除此之外,相关技术人员也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控制模型和管理层级贴合实际需求,集中处理病虫害,进行有效的修剪和清理,集中清理病虫害以及残尸,尽量规避病菌繁衍。最后,在对玉米进行晾晒果穗操作后,能有效缓解玉米植株发生穗腐病等病害。

2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之优质选种

在玉米病虫害项目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保证选取优质的玉米种子,只有保证种子符合实际要求,才能保证玉米品种具有种植价值,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若是高,则整体植株的抗病能力也会比较强,其自身生命力也非常顽强。能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问题。另外,对于种子的包衣要进行集中处理,有效利用种衣剂,这样有利于防治玉米在苗期出现根腐病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要根据玉米的实际种植情况,缓解玉米出现矮化病的问题[2]。除此之外,种衣剂也能有效防治土传病的发生,保证虫子不会直接啃咬玉米植株,能一定程度上保证种子质量符合种植条件,从而进一步提升玉米出苗率。

3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之田间管理

在进行田间管理的过程中,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要保证工作时序性和标准化,提高防治技术的有效性。不仅要对田间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数据和信息收集,也要建构完整的管控措施,提升田间管理项目的效率,针对不同症状和病虫害,要及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处理对策,保证病虫害不会出现恶化的问题,针对诊断结果,要提高病虫害防治项目的处理机制。而针对玉米植株,相关种植人员要结合自身发展结构和当地情况提升管控手段的实效性,要有效了解不同病害和虫害具体种类,能针对具体进行具体分析,提升管控措施和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性。另外,也要集中掌握不同的防治措施和解决方法策略等。结合以往的经验做好项目预案,保证预防和治疗的同步,在长期的农业种植中总结经验,提升整体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整体效果[3]。

4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之化学防治

对于玉米的病虫害问题,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管控,确保种植手段和管理路径贴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众多防治措施中,化学防治是最有效的,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品对其进行集中防治和管控。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来说,化学防治措施经济成本和效果都具有一定优势,也能有效提升种植产品的市场价值。

另外,在化学防治工序运行过程中,不仅使用过程较为方便且高效,相关技术人员也能通过有效的管控渠道,集中购买化学药剂,一定要保证化学药剂的基本质量贴合实际需求,优化处理层级结构和管控要求,提升化学药剂的管理效果和使用频率。化学药剂的使用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时间地区以及季节限制,但是要适量。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科研项目也逐渐呈现出高速运行的态势,将农业管控结构和科学技术相融合,能在提升整体管理效果的同时,最大化的发挥化学农药的药效,一定程度上保证玉米病虫害项目的优化发展[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确保管理层级和管理项目之间能建构有效的处理措施,提高系统管控要求,顺利建构完整的病虫害处理机制。玉米种植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确保整体控制贴合实际诉求。

参考文献:

[1]王晓鸣.玉米病虫害知识系列讲座(Ⅰ)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苗期病虫害鉴别与防治[J].作物杂志,2015,14(02):35-36.

[2]高正良,周本国,陈洪俭等.安徽省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工作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4,15(09):131-132.

[3]赵影.阜南县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3,22(18):36-36,89.

第7篇: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05

如今农业逐渐实现机械化发展,栽培技术也呈现出新的发展形势,玉米栽培的新技术使得传统的栽培技术被改变,与时展需要相满足,提升技术的应用模式,能够对玉米的病虫害防治起到良好的效果。

1 玉米栽培的技术分析

1.1 选地

玉米栽培时需要比较多的氧气,喜欢温热和肥水,怕涝渍,在酸性高、贫瘠或黏性比较大的土壤中是不适合生长的,因此在选择玉米地时需要综合考察土壤的肥力、排灌以及管理情况。

1.2 平整土地,施加基肥

要使得土壤能够足够的实现熟化,技术人员就需要提前耕地时间,并利用冬天的积雪使得墒情得到有效的保障。在秋天进行深耕。要使玉米的产量增加就需要施加足够的基肥,玉米基肥中的主要成分就是迟效有基肥。技术人员要开沟作畦,修缮玉米地周围的排水沟,使灌溉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排水沟需要平直,沟与沟保持相连的,更加顺畅的排水灌溉。

1.3 挑选种子

依据玉米种植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肥力等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如果土壤的肥力比较好,就可以种植生长期比较长的玉米,如果土壤的肥力低,则可以种植生长期短的玉米。玉米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中的养分是否均衡。种子挑选时需要保证种子的大小、外观、形状以及色泽等达到较高的品质。

1.4 处理玉米种

要对玉米种进行晾晒后再栽培,使种子的吸收能力得以强化,保证玉米种发芽更早、更整齐,出苗率更高。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使玉米种子中含有更多的水分,让玉米能够快速发芽。

1.5 密植

技术人员需要依据玉米的种植条件、品种以及播种的时期等明确种植的密度,一般玉米的株型分为紧凑和平展型2种。播种方式分为等行距和宽窄行2种。

1.6 田间管理

苗期的管理主要是发育盒培育壮苗,使得穗粒期的玉米生长有坚实的基础。在定苗、间苗时注重“去弱留强、简密存稀”。定苗一般是在5片真叶时,每个穴中还需要留1个壮苗,同时做好查苗和补苗的工作。带土移苗,苗期中耕1~2次,做好施肥工作。玉米芽长出5、6片叶子时就可以施加苗肥,施肥后盖土。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

2.1 病害防治方法

玉米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小斑病、纹枯病、黑粉病等。小斑病主要出现在夏季,炎热多雨,容易出现小斑病、纹枯病。小斑病一般出现在7、8月份,防治时要选择抗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并轮茬种植,同时施加有机肥,并保证通风、排水工作,有效防治田间的病虫害;枯萎病的出现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玉米出现枯萎病,玉米a量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玉米大面积死亡,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黑粉病主要是由于黑粉感染造成的病害。要防治黑粉病需要在播种玉米前,将玉米种子与粉锈宁进行搅拌,使玉米的感染率下降。或者使用抗黑粉病的玉米种进行种植,从而减少黑粉病出现的几率。还需要及时有效的对玉米进行田间管理,避免病原大量堆积,出现黑粉病。收割玉米时,需要清理干净田间的玉米植株,将其中的杂物处理干净,使玉米能够有好的生长环境。

2.2 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玉米螟。蚜虫是同翅目刺吸式昆虫,有着很高的繁殖率,玉米蚜虫一般聚集在一起对玉米植株会产生极大的威胁,导致玉米出现黑色的片状物。蚜虫生长比较快,会大面积的威胁玉米生长,因此可以使用玉米天敌对玉米蚜虫进行防治,比如小黑蛛、瓢虫等。此外还可以使用敌敌畏、马拉硫磷乳等化学药剂,将其制作成液体,使用喷洒工具喷洒在玉米叶上,也能够更好地防治玉米出现虫害。

3 结束语

要科学的栽培玉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就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使用新的栽培技术,满足玉米种植的实际需要,使玉米的产量得到提升,病虫害得到有效的防治,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丁细群,罗文军,杨文平,聂冬梅.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6(23):72-73.

[2]徐凤华,李玉平.试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 农业与技术,2014(6):105.

[3]莫贵军.玉米新品种万禾188选育、栽培和制种生产技术[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8):5-6.

第8篇: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

1玉米主要虫害的危害情况

1.1玉米钻蛀性害虫

1.1.1亚洲玉米螟。2009年对部分田块后期玉米螟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玉米雌穗被害率90%以上,百株虫量达300头以上;2010年河南省调查玉米穗期有虫株率平均达80%以上,严重地块近100%。不同玉米品种抗玉米螟能力有所差异,新单23、浚单22前期抗螟性强而后期较弱;滑丰9号前期抗螟性较弱但后期抗螟性较强,浚单20、郑农7278茎秆的螟害程度较轻但雌穗的螟害程度较重[1],滑丰986、郑单958、张玉9号和浚单18整个玉米生育期的抗螟性都较好。

1.1.2桃蛀螟。桃蛀螟在一些夏玉米种植区危害,呈不断加重趋势,尤其在河南、安徽和山东等省,在有些地区或年份,桃蛀螟已经上升为玉米的主要害虫,危害程度甚至超过玉米螟。桃蛀螟主要危害玉米穗,取食玉米粒,同时可蛀茎,造成植株倒折。

1.1.3棉铃虫。自转基因抗虫棉花推广种植以来,黄淮夏玉米区棉铃虫危害玉米有加重趋势。7月第2代棉铃虫危害玉米苗期叶片,常与甜菜夜蛾等食叶害虫混合发生,但虫口较少;但8―9月第4代棉铃虫在玉米穗期危害十分严重,幼虫多危害夏玉米雌穗,除取食玉米籽粒造成直接产量损失外,同时还加重了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程度,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其对玉米穗的危害甚至超过玉米螟。

1.2玉米刺吸性害虫

1.2.1玉米蓟马。蓟马以锉吸式口器刺破幼苗叶片表皮,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出现断续的银白色斑点,严重时玉米心叶呈蔫状展不开,造成植株畸形甚至烂心[2],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据最新调查,2011年6月中旬睢阳区夏玉米平均虫田率70.6%,平均虫株率67.4%,最高100%,平均百株虫量644头。原因是6月中下旬气温持续偏高少雨,玉米处于幼苗期,极有利于玉米蓟马的发生危害。

1.2.2玉米蚜。玉米蚜是一种偶发性害虫,近几年危害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玉米抽雄期,玉米蚜多集中在雄穗及顶部叶片基部刺吸汁液,发生严重时虫体及其分泌的蜜露黏附雄穗,影响散粉,并引起霉污病,影响光合作用。

1.2.3叶螨。玉米叶螨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6―7月干旱少雨和气温偏高时,对叶螨的发生蔓延十分有利。叶螨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严重,吸食玉米汁液的能力强,可在短时间内暴发。常从玉米下部叶片开始危害,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受害叶片初现黄白色,严重时干枯死亡。

1.3玉米食叶性害虫

甜菜夜蛾是一种抗药性强、间歇性暴发危害的多食性害虫。该虫原为农作物上的次要害虫,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其危害地区逐渐扩大,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危害有加重趋势,有些地区已成为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甜菜夜蛾幼虫食叶造成缺刻或孔洞,甚至把叶片吃光,仅剩下叶柄、叶脉,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产量损失。

1.4玉米地下害虫

近年来,秸秆还田面积和玉米免耕播种面积不断增加,造成玉米田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疏松。该种耕作方式既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也为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近年来玉米田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地下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玉米的种子、根、幼苗等部位,严重时可造成缺苗,影响产量。

2重发原因

2.1品种因素

黄淮产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很多,并且每年都会推出一批新的品种。尽管品种审定对抗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玉米品种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新的抗源,总体品种综合抗性较差。部分地区对中科4号、郑单958、先玉335、浚单20等主推品种进行大面积单一种植,而且经过长期种植而引发抗性退化及病虫变异等,导致不少地区病虫害发生严重,给玉米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2.2气候因素

近年黄淮玉米产区气候多呈现冬季气温偏高、春夏少雨干旱、秋季降雨集中等特点,比较有利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2.3虫源因素

近年来,秸秆还田技术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虽然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但也造成田间害虫基数大幅度增加[3],为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2.4人为因素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后期施药困难,加上生长期又遇高温季节,各地普遍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调查显示,不少地区玉米种植密度达到7.5万株/hm2以上,有些地块甚至高达10.5万株/hm2,十分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3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适宜的农艺措施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而且成本低,无污染,易操作,应大力推广。具体措施有:选择良种、合理密植、推行轮作、调整播期、清洁田园、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时应充分粉碎并深翻,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推广使用秸秆腐熟剂,加速秸秆腐烂,减少病虫积累。

3.2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是今后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推广利用赤眼蜂和Bt乳剂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统一组织释放赤眼蜂,设置释放点15~45个/hm2,将放蜂器具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即可。也可以在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或在玉米喇叭口期,采用Bt、白僵菌液灌心。另外,大面积实施灯光或性诱剂诱杀技术也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方法,可有效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等害虫。

3.3化学防治

3.3.1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可以较好地防控种传病害、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而且用药少、成本低、易操作,关键是要根据病虫种类选好高质量的种衣剂。防治蓟马、灰飞虱和玉米病毒病可用70%吡虫啉拌种,或70%吡虫啉与辛硫磷混合拌种。

3.3.2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害虫防治适宜时期及时施用高效、低毒防治药剂,将病虫控制在萌芽状态,以免造成严重危害[4];如苗期蓟马可用锐胜种衣剂包衣,或出苗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在有虫株率5%时进行喷药防治;苗期食叶害虫(甜菜夜蛾、黏虫)在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喷施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毒死蜱等高效农药,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施药,而且喷洒药剂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和用水量,确保喷匀喷透;玉米螟应在喇叭口期采用辛硫磷或乙酰甲胺磷颗粒剂丢心,或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悬浮剂90 mL/hm2对水900 kg喷雾灌心。

4参考文献

[1] 刘大有,庄铁成.玉米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1):36-41.

[2] 马树庆,王琪,郭建平,等.东北地区玉米地膜覆盖增温增产效应的地域变化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07(8):6.

第9篇: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恩施地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38

1 玉米常见病害及剂防治措施

1.1 玉米常见病害

玉米常见病害包括纹枯病、大、小叶斑病、灰斑病、青枯病等。大、小叶斑病,自幼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初期主要症状表现为水浸状斑点,成熟期逐渐发展为长梭型病斑。病斑较大者多为黄褐色,气候湿度大病斑上会产生大量灰黑色霉斑;病斑较小者多为灰绿色,外周有明显黄色褪绿圈。叶斑病病原菌可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随气流、雨水等传播至玉米上,如条件成熟会由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导致再次侵染。玉米灰斑病是近年上升很快、为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苗期基本不发病,拔节抽雄期开始发病,灌浆期暴发为害。初在叶面上形成无明显边缘的椭圆形至矩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大小4~20mm×2~5mm,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青枯病,主要发病期在乳熟期至蜡熟期,按照症状不同可分为青枯型与黄枯型。其中青枯型就是整株叶片突然呈青灰色失水干枯,根系出现水浸状或红褐色腐烂;黄枯型主要是病株由叶片下开始逐渐变黄,直至枯死,内部组织腐烂,维管束丝状游离,根系腐烂破裂呈粉红色。

1.2 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针对玉米不同的病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纹枯病的防治可采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每667m2用量60g,兑水60kg对底部叶片和茎基部喷雾。大斑病的防治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或者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800倍液喷雾,连续用药2~3次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小斑病的防治可应用90%代森锰锌喷雾,用量为50~75kg/667m2,兑水500倍液,具体视病情严重程度而定,每周喷雾1次,连用2~3次。灰斑病的防治,在发病初期以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45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40%g瘟散乳油800倍液全叶喷雾。青枯病目前还无效果较好的特效药物治理,日常管理中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残植病叶;选择生物型种衣剂ZSB进行包衣处理;及时销毁病株,重病田轮作倒茬,避免秸秆还田。

2 玉米常见虫害及药剂防治措施

2.1 玉米常见虫害

玉米常见虫害包括地下害虫、食叶害虫、穗部害虫等多种。恩施地区常见的地下害虫包括地老虎、蛴螬、弯刺黑蝽等。其中地老虎主要由根茎处蛀入嫩茎,咬食叶片,大龄幼虫甚至会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蛴螬主要以为害萌发种子或幼苗根茎为主,会导致地上部幼苗萎蔫死亡。弯刺黑蝽俗称打屁虫,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在玉米茎基部和根部刺吸汗液,2~5叶期玉米苗被害后,心叶萎蔫、叶片变黄,植株枯死。食叶害虫以玉米螟为主。玉米螟主要为幼虫群聚取食心叶叶肉,2~3龄幼虫则潜藏心叶内为害,5~6龄达暴食期,啃食幼苗。蚜虫主要在玉米开花授粉期群聚于叶片背面、心叶、花丝等取食,被害部位会形成黑色霉状物,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并且蚜虫还可以传播其它疾病,导致出现更为严重的病害。

2.2 玉米常见虫害防治措施

地老虎的防治:3龄前幼虫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ml兑水45kg喷洒防治,3龄后幼虫可用90%敌百虫0.5kg兑水3kg左右制成毒饵诱杀,可拌入铡碎的鲜草撒施于田间。蛴螬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100g兑水30kg防治,或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mL兑水45kg对幼苗基部喷雾。弯刺黑蝽的防治,在玉米移栽后,每667m2用48%的毒死蜱乳油60mL兑水45kg于傍晚前对准幼苗基部喷雾或者用50%辛硫磷100g兑水45kg防治。玉米螟的防治:抽雄前可用1.5%辛硫磷颗粒剂置于喇叭口内,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穗期则可人工摘除卵块,发现蔫须的花丝则要及时剪掉,用90%敌百虫与粘土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0.5kg药剂兑入150kg水,再拌制250kg粘土。也可用80%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亦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蚜虫的防治,每667m2用50%的吡蚜酮悬浮剂20g兑水60kg或者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g兑水60kg进行叶面喷雾,可起到良好防效。

3 其它防治技术

其它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其中农业防治主要加强田间管理,选择玉米种子时以抗性强的品种为首选;适期早播,以避免各类病虫害的高发期;施足基肥,合理施播氮磷钾;中耕除草培土,及时摘除底部2~3片叶片,可有效降低田间相对湿度,提高植株的抵抗力。及时清理玉米田,玉米秸秆需集中处理,通过高温发酵杀菌消毒后再用作堆肥。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虫害的生物习性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比如及时铲削田边土埂、杂草,可铲死地老虎的蛹。或利用蚜虫的趋黄性设置黄色粘虫板防治蚜虫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