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休闲体育教育的基本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体育专业,专选项目,社会需求,人才培养
0.引言
随着开办体育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体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体育专业人才,据统计多数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体育教育专业,从2000年开始,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成为众多学校的办学热点。现在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是体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随着体育项目的普遍开展和国家《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越来越多,特别是人们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意识更加深入,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从被动的形式体育到主动的强烈需求体育锻炼的转变,体育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深入人心。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型时期,后奥运时期带动了全国人民投身体育锻炼,是社会对体育人才空前需求的主要原因。然而体育人才受到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限制,导致了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出现一方面人才过剩,一方面人才紧缺的现象。
1.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特点
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师范类型的体育教师,主要培养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负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体育文化、体育知识的传播与推广,课外活动的指导,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学校体育的研究和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是紧紧围绕学校体育的要求开设,比如:师范技能的基础课程有《心理学》、《教育学》、《普通话》、《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加上体育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学》等和体育各种项目的课程。各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以后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教会别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方向较为狭窄,社会需求量有限。所以更多的学校看中了社会体育这块巨大的体育人才需求市场。社会体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社会体育管理,社会体育经营,运动训练及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体育文化、体育知识的传播与推广,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社会体育专业围绕社会体育需求的人才设置相关的课程,把娱乐性和竞技性融为一体,把休闲和时尚与体育紧紧联系起来,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方向非常广阔,社会需求量巨大,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主修项目的特点和开设的意义
主修项目的设置是众多高校体育专业培养体育人才的一种模式,当体育专业的学生进校以后,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主要学习各项目的普修课程,主要目的是打好体育人才的基本功,基本做到每一个体育项目都要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相应的基本能力。到大三或大四的时候从普修课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项做为主修项目,目的是全方位的掌握该项目的所有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并且在该项目上要有创造性的发挥,成为该项目的专家,或者从事该项目的研究工作。。不论体育教育还是社会体专业大多都是采取这种方法来培养体育专门人才。
3.体育专业主修项目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衡量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力主要是看,掌握体育各项目基本功的全面性和突出的专项特点,所谓“一专多能”。主修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掌握主修课程的能力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学生对主修项目的掌握情况是体育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关系到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完备情况,关系到学校体育师资的水平高低,关系到学校领导对社会体育市场的观察和判断决策能力。
4.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方向
随着体育教育人才的相对饱和,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过剩,越来越多的体育教育人才找不到对口的体育教育工作,反而从事非体育类型工作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专门人才越来越多了,这都是因为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在慢慢的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加发生着改变。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很多人越来越有钱,越来越有更多的身体锻炼的时间,各种健身指导员和各种项目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由于很多人意识到健康对生命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体育对健康的直接影响,所以从事体育行业的人员骤然剧增,各行各业都有,比如:社区指导员、健身教练员、体育新闻记者、体育经济人,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等等。这些都是从社会体育专业中培养的人才,这个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国外体育健康意识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户外运动中,并且在体育领域里占有很大的市场。
5.社会需求决定体育专业主修项目的改变
在2000年以前很多高校的主修项目主要以《田径》、《篮球》、《足球》、《体操》、《武术》等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随着体育渗透了休闲性、娱乐性、趣味性,大众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休闲时尚潮流的体育项目在慢慢的取代传统的老牌体育项目,2000年以后更多的高校在体育主修的开设《羽毛球》、《游泳》、《健美操》《舞蹈》、《网球》、《轮滑》甚至有的开设《高尔夫》等项目,这些都是随着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在慢慢的改变。改变的趋势是体育更加具有娱乐性、趣味性,体育更加富有休闲与时尚的潮流,社会这个无形的指挥棒指挥者高校的领导们在慢慢的放弃传统的体育项目。这个无形的指挥棒也在指挥者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服务社会、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而选择这些更具潜力的体育项目。
6.结论
高校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人才,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所以体育专业主修项目的改变与社会需求之间是有关系的,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体育人才,体育专业的主修项目就应该向那方面开设,也就打破了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波.西昌学院体育专业招生研究与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2009,(3).
[2]张波.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探讨[J].科技文汇,2009,(8).
[3]王晓成.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行“主辅修制”的探讨[J].郴州师专学报,1996,3.
[4]张洪范.对师专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兼谈体育专业主辅修制[J].益阳师专学报,1996,09.
关键词:体育运动;当代社会;体育功能;强身健体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首先,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所导致的一种结果或所达到的一种目的;其次,社会的发展又依赖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自我发展。所以,社会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人自身的发展又构成社会发展的载体,而人的发展则主要体现在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上。
一、当展社会中体育基本功能
1、体育直观作用──强身健体
“强身健体”是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前,古希腊的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承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表现形式,通过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各个机体、系统以一定负荷和作用量进行刺激,使身体在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系统等方面发生相适应性反应,进而提高身体健康和增强自身体质。
2、体育运动是各级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体育运动的教育功能就其普遍性,它对现代社会产生的作用,是其他社会中其它功能无而无法相比的。因此,在世界中,许多国家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但对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确是共同的,这为其在教育中发挥体育的作用提供了载体。
(1)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的基本作用
关于教育的基本概述中表明,从来都认为体育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最重组成部分,并一直重视它在这个特定领域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利用身心共同参与体育过程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将来担任社会角色所必备的体育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是体育在学校发挥教育作用的主要作用。
(2)体育运动在当代社会中的教育作用
就社会教育意义而言,由于体育所具有的活动性、技艺性、竞争性、群聚性、国际性和礼仪性等特点,它作为一种传播体育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及培养社会公德等方面,教育人们要与社会保持一致性。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置身于社会群体之中,会因竞赛的礼仪形式,激烈的竞争气氛,高超的表演技巧和比赛的胜负结果等因素,在同伴与同伴之间、同伴与对手之间、观众与运动员之间产生极其复杂的感情交流,并激起人们的荣誉感、责任心、集体观念、民族意识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3、体育运动发展方向趋向休闲体育娱乐
现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程证明,休闲活动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社会活动,它是人的社会生活必然的构成部分,社会人的个人消费活动大都在休闲时间中进行。就休闲活动的内容来讲,休闲体育占有十分重要的、特殊的地位,据日本有关研究统计,在所有的休闲活动中,与体育相关的活动占70%左右,充分说明了休闲体育已成为经济发达社会中休闲发展的主流。休闲体育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社会休闲活动的主流,完全取决于休闲体育本身所能够完成和达到的社会功用。
4、体育运动对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功能
体育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刚迈进市场,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市场引起经济界的高度注视。以体育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各种名牌产品,如“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等全世界知名,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对满足人类社会自我需要的必要条件
1、通过历史发展可以发现体育是实现人自我需要的手段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原始的纯生物性的体育还是现代社会花样繁多的体育,都为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为了享受、为了发展。生命在于运动,人类从爬行动物变成直立行走的高级动物――人,这本身就是运动的结果,按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叫做劳动创造了人类。从现代体育学意义上讲,远古时代的劳动,也可称之为体育。不过,原始时代的体育(劳动),尽管也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生存、享受、发展的追求,但这种追求是不自觉的、或者说是纯生物学意义的。
真正地自觉地、科学地把体育作为人类生存、享受、发展的手段,恐怕只一二百年历史。而科学的体育运动的界碑也只是自100年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100年后的今天的体育运动更是远非昔日可比。当今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竞争,而且是员工(对企业而言)、国民(对国家而言)体能的竞争。体育已经既作为增强国民体质、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满足国民日益提高的娱乐水平的手段,又成为了展示综合国力的标志。
2、体育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休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21-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精神生活不断提高和丰富,休闲度假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然需求。宜昌市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重点发展“旅游娱乐休闲”,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宜昌市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源于15世纪苏格兰的现代高尔夫球运动,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全球的体育赛事和休闲时尚。高尔夫球运动如今已发展成为我国初具规模的休闲产业。人才培养与开发是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宜昌乃至三峡地区休闲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更需要相关的理论来指导。作为地方性旅游高职院校,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顺应宜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率先在三峡地区开设了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积极培养其专业人才,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开设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的必要性
1.专业行业背景。休闲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产业体系中的支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可以预见,休闲产业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休闲产业是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服务业、娱乐业组成的一个产业群,各产业之间相互支撑,彼此交错,为人们的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目前,中国旅游业正在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休闲服务业在中国已经获得了快速发展。休闲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新的转折点和增长点,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尔夫运动作为休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景可观。自1984年中国第一家高尔夫俱乐部成立以来,这项源于苏格兰的古老的运动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被公认为是高尔夫运动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国参加高尔夫运动的人数有呈几何增加态势,球场、运动设施越来越呈现大众化消费趋势,具2010年中国高尔夫协会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类高尔夫俱乐部或球会近500家,球洞数共有约9500洞,高尔夫核心人口约为33.3万人(年满18岁,过去一年内下场打球超过8轮次的高尔夫人口),2010年国内高尔夫核心人口同2009年相比增长率为11%。而核心人口进行高尔夫旅游(异地打球并住宿)产生的打球轮次为259万,占总打球轮次的26.1%,高尔夫旅游市场前景继续看好。2010年,仅宜昌地区就有2家高尔夫俱乐部相继开业。
2.人才需求分析。高尔夫球会与球场数量是反映高尔夫球运动和高尔夫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高尔夫球经济孕育于高尔夫球运动。所谓高尔夫球经济,即“围绕并依附于高尔夫球运动而形成的各类生产、经营、服务等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高尔夫球经济范围广,其范畴涵盖多个行业。除了需要大量的高尔夫设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信息业的高级专业人才外,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高尔夫职业人才进入到高尔夫产业的各个行业,见图1。
目前,国内已建成近500家球场,3000多家练习场,而且还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从消费人数来看,中国高尔夫消费人数已达相当规模。短短20年时间,中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果。目前宜昌地区开业球场已有两家,按常规计算,每家高尔夫球场需要经营管理人才300~400人,仅宜昌地区就需求大量的高尔夫专业人才。随着高尔夫休闲运动的逐渐普及,行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扩大。
3.高尔夫产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高尔夫产业发展要求我国高尔夫教育向多元化的层面发展,以适应高尔夫人才在知识结构上的变化。1997年的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成立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培养高尔夫专业人才,进入本世纪初,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高尔夫草坪专业和高尔夫专业,到现在为止已经开设了高尔夫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已有50多所。目前,我国高尔夫教育在师资、课程设置、教材、实训环节等方面正在不断完善,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人才培养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二、紧贴行业发展,制订好高尔夫商务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尔夫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运动项目之一,是三峡地区旅游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旅游市场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尔夫运动平民化消费的趋势及三峡地区高尔夫行业的发展也对高尔夫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紧贴行业发展,更好地规划三峡地区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应该密切和高尔夫俱乐部、球会合作,充分吸收他们的意见,由学院和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然后根据工作能力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指导实习实训,共同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制订人才培养验收标准。同时,学院教师与俱乐部管理人员相互兼职,并由俱乐部高管对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并验收。
2.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华中地区高尔夫球会的调查,高尔夫球会设施一流,但是在服务等软件方面还较欠缺。一是球场的管理还不是十分规范,球会运作的效率不是很高;二是球童素质不高,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各类高尔夫俱乐部、球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高尔夫器材设备市场营销、高尔夫技术推广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具备策划和组织大型高尔夫赛事能力,从事高尔夫教练、陪练、球员,高尔夫运动的教学、训练、赛事组织与管理或其他俱乐部管理人员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实用型人才。
3.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休闲产业发展的实际,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以满足整个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以休闲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休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具体可以概括为“全程理论与实践交叉模式”,即“理论教学+仿真实训+课堂修正+顶岗实习+总结提升+零距离就业”,见图2。
4.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立足分析高尔夫专业的相关职业和岗位,把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工作态度等要求一一列举出来,找共同点,形成教学门类。以休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职业能力总体框架”(表1)和“专业职业能力――知识――课程的内容”(表2)来探讨该专业的具体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
5.注重课堂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三个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掌握高尔夫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高尔夫服务的技能、高尔夫赛事组织策划方法、高尔夫产品市场营销等技巧;通过实训实习,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基本特点,将学校里学到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于实际;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会所服务能力、球童服务能力、高尔夫产品销售能力、赛事组织和管理能力等。
6.加大社会培训力度,规范培训认证体系。学院除了学历教育以外,社会培训也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学院现有的资源开展职业培训,同时可以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学历教学的水平。2011年5月我院为宜昌三峡天龙湾高尔夫俱乐部专门举办的球童培训班,对提高球会管理服务水平有着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学院开展社会培训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经。
目前我国现有的高尔夫专业证书培训与认证途径有限,高尔夫裁判员、教练员培训及资格认证主要由中国高尔夫协会举办,除此之外还没有其他的认证途径,因此希望国家劳动部门要建立并完善和发展高尔夫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使学校的高尔夫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学生“双证制”教育,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结语
高尔夫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高尔夫教育的发展,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的教学将根据三峡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培养从事休闲服务行业一线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逐步完善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以促进宜昌乃至三峡地区高尔夫休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郁小平.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杨红波.我国高尔夫职业教育发展探讨[J].旅游研究,2010,(9).
[3]李萌.山东省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4]吴克祥,张驰.中国高尔夫高等教育的基础建设与实践[J].工作研究,2006,(2).
[5]康保苓.高职院校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摘 要 任何一门学科的概念和术语都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描述一个事物或现象时经常使用词典式和语言式脉络方法对其进行定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求根据社会体育的特征要素来界定社会体育,社会体育含有很强的游戏性、娱乐性、层次结构的丰富性、休闲性特征。
关键词 社会体育 游戏性 娱乐性 丰富性 休闲性
我们在描述一个事物或现象时经常使用某种概念来表达其准确的信息,所以我们对词典式(lexicon)的概念非常熟悉,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教材、书籍或各种论文绝大多数采用词典式的概念来界定社会体育。按这种逻辑解释,社会体育就是指除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以外的各种体育活动,换句话说就是满足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各种身体条件的“为所有人的体育”(Sports for All)。但在学校体育中有正规的体育课、特定时间的课外体育活动、校内学生自发性的体育活动以及学校代表队的训练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虽然都是在学校内开展的体育活动,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正规的体育课属于学校体育,校内学生自发性的体育活动属于社会体育,学校代表队的训练属于竞技体育,面对这种观点,词典式的概念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这是因为社会体育的词典式概念是从此类事象的共同分母所构成的,所以,一旦出现新的事象,其概念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描述事物的另一种方法是语言式脉络(Context)上的定义。如果说词典式的概念是相对“封闭式概念”的话,语言式脉络上的定义是“开放式的概念”,这种方法强调开放式定义的适合性和重要性。“什么是社会体育?”的答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所使用的这一语词的情境所决定,按这种逻辑解释,“社会体育”的语词更具适时性,也预示着表达某一事象的概念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比如,在北美社会体育是指不分学校、单位、社区所进行的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或娱乐、竞技运动(Sports);在日本社会体育意味着终身教育的环节之一生涯学习活动,在欧洲近些年社会体育又包含了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的含义。但这种语言式脉络上的定义往往引起使用社会体育概念过程中混淆的现象。
因此,“什么是社会体育?”命题的第三种接近方法是避开文字游戏,根据体育现象本身的直接体验,探求社会体育的特征要素来界定社会体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众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今人们所体验的社会体育与传统体育的体验在质的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以参与体育活动的体验为基础进行分析,相对于体育,社会体育具有如下特质:
一、社会体育含有很强的游戏性(Play)
以往体育重在三基教育,因此,以结果为中心的体育课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具有较高运动能力的少数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所以,运动能力较低的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有一种不如别人的劣等感和相对剥夺感,最终导致了青少年学生对体育的厌倦情绪。在这些人中,后来通过社会体育活动体验到体育的快乐和意义的人举不胜举,谈其原因很多人认为是由于社会体育的游戏性的特点,自己选择时间,不局于形式的制约,淡化胜负结果,更重要的是感觉非常愉快,所以,能够坚持参加体育活动。自由选择性、过程中心性、自发性、愉悦等游戏的基本属性孕育在社会体育之中。
二、社会体育具有很强的娱乐性(Recreation)
一般而言,一提到体育就会联想到坚韧、吃苦、重复等练习形象,所谓磨练技能,达到增强体质、体力目的的强制性观念很浓,更有甚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忍受着对身体可能带来危害。就社会体育而言,虽然不能说没有练习的因素,但比起体育教育和竞技运动而言非常小,而更加注重健康、调节情绪、恢复疲劳、消遣等娱乐性需求的满足有着密切的联系。娱乐具有向健康状态恢复(restoration to health)特点,且通过放松、调节来达到生活的协调平衡,因此,在现代的社会体育活动中显现得更加突出。
三、社会体育层次结构的丰富性(Abundance)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社会体育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层次结构,由此也就决定了存在着不同层面、不同意义上的社会体育。综合学术界对社会体育的不同解析,尝试对社会体育的概念做出以下界定:1.从存在的范围上看,社会体育主要是指在学校和军队(包括警察)之外的社会领域所开展体育活动,包括农村体育、单位体育(包括厂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社区体育等,它主要区别于学校体育和军队体育。2.从活动的目的和性质上看,社会体育是以健身、休闲和娱乐等为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它主要区别于竞技体育。3.从存在的形式上看,社会体育主要是指社会各界大众在业余时间参加的体育活动,它具有业余性和自愿性的特点,主要区别于职业体育。4.从活动主体上看,社会体育主要是以社会大众或人民群众为参加对象的,它主要区别于精英体育。5.从活动群体的特殊性上看,社会体育主要包括婴幼儿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等。这就是说,“社会体育”这个概念应当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应当使用不同的含义,才能同社会实际契合并有利于操作。
四、社会体育具有休闲性(Leisure)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培养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为终极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从根本意义上说,体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对人的发展、对人的本质的实现。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提高生存质量的工程,从总体上说,健康、长寿、接受良好教育和生活幸福美满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归根到底是为了增进国民的健康水平,改善生命质量,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包括生存能力、享受能力、发展能力等,这就相应地包括了体育的休闲娱乐属性。
休闲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活行为和观念,休闲观念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社会基础和社会需要。到了现代,无论从观念到行为,“休闲”已经完全演变成一种大众化的社会需求和社会消费。从休闲的角度看体育,体育是人们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手段,社会体育的主体就是人们为了提高休闲生活质量而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度过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现有文献对休闲体育的界定大体上有这样几个特点:(1)主要用时间和活动的范畴来规定,把其含义确定为是在社会劳动和维持生活必需时间外的空闲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2)将其划入大众体育范畴,认为是社会上广大居民为健身娱乐等目的进行的业余活动。(3)强调心理体验,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度过自己的余暇时间,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
与传统的体育比较而言,社会体育突出的特点是它的休闲性,离开休闲要素社会体育的本质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在生活和生计所必需的时间以外所剩余的时间内的体育活动,才是社会体育。
参考文献:
[1] 边宇.浅议休闲时代的到来与社会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研究.2006.
体育文化的基本形式身体活动,它是学习者身体的竞争和完善。体育文化是文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基本构成,它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体育文化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一道,共同构成了人体活动文化。同时,体育文化涵盖了人类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文化价值。所以,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体育文化的精髓。
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文化教育的方式
1.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目标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合理安排和规划教学内容,逐渐摒弃和改进竞技文化和传统文化中不和谐因素,实现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善于甄别,不断以现展观武装自己,丰富现代体育教育内涵,实现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教师要以学生特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保持体育教学结构的多变性和稳定性,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不断丰富体育教学模式和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教学层次的分明和重点的突出,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结构美,实现现代体育教学手段、方法和内容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文化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确保体育教育中渗透进文化内涵。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科学设置体育文化教育内容和时间,定期开展室外教育和室内教育,实现体育教学和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涵,关注学生,实现学生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同时,在开展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将调节、休闲、创造和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交流和影片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协调好体育教学和文化教育的关系,注重文化和体育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体育文化意识,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3.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要将文化教育更好地渗透进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在实现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后,才能更好地以身作则,在学生中起到榜样作用。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给学生积极的人文教育。
三、结论
关键词江西省 大学生 休闲体育 影响因素
进入21世纪,休闲体育作为一种休闲的形式,已在校园悄然兴起。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极强的吸收借鉴能力以及善于创造的能力,使他们不自觉地成为领导社会潮流的特殊群体,代表着未来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开发大学生休闲生活的新内容,新形式,不断提高大学生休闲生活质量,己成为校园文化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按区域随机选取江西省8所普通高校(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饶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井冈山师范学院、宜春学院)8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利用江西省图书馆和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互联网检索查阅了《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料中心》、《超星图书馆》与本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100余篇,著作10余部。并将搜集的资料按同类专题进行归类整理。了解国内外关于休闲体育的发展动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学和统计学分析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基本情况的调查表,对近距离的学校进行走访调查,对较远的学校采用信函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22份,有效回收率为90.25%。
(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影响江西省高校休闲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把影响江西省高校休闲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并将其分为主观、客观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
1.主观因素
(1)自身健康的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WT0)关于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当人们还在为温饱奔波的时候,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仅仅是指身体的无病状态,只要身体(肉体,包括组织、器官、细胞)没有疾病就称为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的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不单纯是身体本身的因素,而是与社会的、心理的、情绪的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因而人们就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追求在身体上、社会上、心理上的完美状态。
本次调查,大学生自身健康评价如下,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差异,33.3%的男生认为自身健康状况很好,比女生高出一倍多。女生认为自己经常生病的比例达15.2%,比男生高4.9个百分点,这可能与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情况有关,前面所调查显示,61.1%的男生在闲暇时间里参与体育活动,而女生只有22.1%的女生的在闲暇时间选择参加体育活动。
(2)体育兴趣与爱好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体育兴趣是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通过调查显示,17.3%的大学生认为对体育无兴趣爱好而妨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
(3)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
本研究调查显示,37.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少必要的技能限制他们参加休闲体育,位居第四位。对这部分大学生来讲,有的学生在从事休闲体育时兴趣很高,但是运动技能的缺乏使他们在活动过程自信心遭受挫折,自信心的缺乏和缺乏必要的技能,使得他们无法鼓起勇气参加该项体育活动,并最终表现出对这项运动缺乏兴趣。
2.客观因素
(1)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校体育这个主要空间中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观、体育行为等,通过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技等形式来实现。其结构内涵可分为三个层面:(1)表面层的显形物质文化,主要是学校体育的物理环境,诸如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它为广大师生从事体育活动提供条件,直接影响师生体育锻炼的情绪和效果。(2)中介层的混形的制度文化,是学校体育的综合形态,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的管理方式、组织机构,是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3)核心层的隐性的精神文化,这是校园文化的意识形态,主要指师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作风、体育道德以及由而产生工作热情、协作精神、进取意识等等。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见之牛津》中深有感触地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调查显示,33.9%的学生因为校园运动氛围不浓而影响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一所学校具备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体育
价值观,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校运动场馆设施
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娱乐健身、体育训练和竞赛等活动的物质条件。高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类型、状况和规模都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1997年7月,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公布了《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全国符合普查标准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共有615,693个,其中隶属于学校系统的有413,583个,约占67.17%。即:我国的学校系统体育设施拥有量,目前在全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在学校系统体育设施中,高校拥有12,762个,仅占3.86%,表明高校体育设施拥有率相当低,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活动需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0.5%的学生认为缺少场地设施器材影响他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排在影响因素之首。还有25.1%的学.生认为场地开放的时间限制他们参与体育活动。进一步调查显示,仅有10.1%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感到很满意能并满足体育需求,33.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场馆设施一般基本能满足他们运动需求,还有40.2%的大学生对学校的场馆设施很不满意,认为不能满足他们休闲体育的需求。这说明目前江西省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还比较缺乏,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运动需求。
(3)学校的组织管理
学校组织休闲体育活动不仅能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和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还给学生拓宽了自我表现和心理宣泄的形式,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并培养他们新的群体归属感,加强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本研究调查显示,认为学校每学年有组织一次休闲体育活动的占总人数的22.3%,每月一次组织一次的占总人数的22.0%,每半月组织一次占总人数的6.8%,每周一次为14.7%,每学期组织一次占总人数的34.2%,位居榜首。这表明各学校、院系还没有正真将休闲体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休闲体育活动还没有引起高校管理者所重视。
从学生参加观看学校组织的休闲体育活动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休闲体育活动的人数为161人,偶尔参加的人数为488人,从不参加的人数为96人。这说明学校在加强休闲体育的宣传组织工作力度不够,使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组织的休闲体育活动没有一种强烈的参加欲望,而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体育习惯。学校组织休闲体育活动的频率对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有着直接影响,调查结果来看,从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的人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都能参加或偶尔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这就要求学校在为学生组织休闲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多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中。
调查结果显示,33.1%的大学生选择了影响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原因是由于缺少专业人员进行指导。通过走访了解,江西省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在闲暇时间里从事体育活动时,缺乏科学、完善、有效的管理,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与服务,使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而放弃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4)体育俱乐部
高校体育俱乐部、协会的建立是学校实施课内外体育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俱乐部、协会的建立与实施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与,是学生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的重要阵地。表1显示,在大学有近加30.9%的学生居然不知道学校有俱乐部、协会、培训班等,仅有不到27%的学生参加俱乐部、协会、培训班,并且有48.8%的学生对其指导服务表示不满意,只有15.2%的学生对指导服务感到较满意,这一现象显示了高校在俱乐部、协会、培训班的宣传、组建、指导与实施上还很落后,没有发挥出俱乐部的真正作用,还需进一步改善与提高,使大部分学生参与到俱乐部、协会、培训班中,并在俱乐部、协会、培训班里,在教师或体育骨干指导下,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社会因素
(1) 周围人员对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
从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0.1%的大学生认为家长或亲戚是影响他参与运动休闲的主要人员。6.2%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的态度是妨碍他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自主性越来越强,他们将会逐渐摆脱家庭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小受家庭影响而形成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习惯将伴随着大学生涯甚至整个人生。值得一提的是,同学、朋友成为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人员其比例高达71.4%,这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人际交往的旺盛时期,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同学的赞许和认可,所以同学之间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容易相互影响。而体育老师在此方面的影响最低只有9.0%,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只重视技术、技能传授,对科学锻炼方法、手段、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传授的较少以及对课外休闲体育锻炼的辅导不够、积极引导不力、没有组织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传播者,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而同学、朋友对大学生休闲体育影响是一种从众行为。所谓从众(cnoofoiyt)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休闲体育的宣传工作,营造一种良好的运动氛围,使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休闲体育中来。
(2 经济因素
经济是制约江西省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又一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显示,39.1%的大学生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妨碍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位居第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经济来源较少,93.4%的大学生由父母提供,5既的大学生月生活费不足300元,其生活费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一部分休闲体育项目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才能参与的。
(3) 气候因素
对于休闲体育,气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因为气候状况不仅影响学生余暇体育内容和项目的选择,而且影响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方式。26.3%的学生认为参与休闲体育受季节与气候的影响。这因为江西省的气候特点是: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四季温差大,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春季阴冷多雨,暴雨频繁;盛夏高温多雨,间有台风影响;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多偏北大风。而江西省大部分高校缺少室内运动场所,即使部分高校有室内运动场所也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同时运动的需求。
(4) 时间因素
调查发现:没时间是制约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所占比例为47.6%位居第二,但从对大学生休闲时间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上拥有充沛的闲暇时间。究其原因,30.5%的大学生认为学业负担重影响他们参加休闲体育这说明部分大学生要把一部分闲暇时间花在学习上;还有相当一部分课余时间被其他活动所占据,其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增加,使得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电脑学习和操作上,上网占据着大量的余暇时间。游戏的乐趣使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生了转移,余暇时间选择电脑的人数越来越多,正如美国健身专家克拉克.海奇预言的“中国正面对电视、电脑、快餐……等的冲击,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中国存在着潜在的迫切问题一健身。”必须承认,电脑、电视等的冲击力不可谓不强且不可避免,因此如何因势利导,大力宣传体育健身,是摆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极需解决的课题。
(5)大众传媒
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传媒十分发达。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丰富、及时而且准确、实用和重要的信息。
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激励性、凝聚性、竞争性、娱乐性和欣赏性的社会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全人类的关注。媒体作为一种大众传媒看准了体育的潜在经济效益,而体育也借助于新闻媒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世界上通过媒体来同时关注同一件事,排在首位的就是体育,在奥运会期间,全球同时在关注奥运赛事。
电视以其传播信息的直观性、生动性,成为主要的传播形式,由于电视的普及,各高校学生住宿条件的改善,很多高校宿舍安装有有线电视,致使成为目前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手段,占大学生调查总数的82.3%,位居榜首。排在第二位的是报刊、杂志,翻开世界上各种报刊,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都设有体育专栏或报道体育新闻的版面。
青年学生休闲体育行为与大众传媒的宣传有潜移默化的联系,世界杯决赛年,大学生从事足球的比例猛增;到了奥运年,青年学生有滋有味的谈论田径场上和游泳池中的运动明星;在天津举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青年学生买球拍的增多;在美国NBA篮球赛转播期间,青年学生又出现抢占篮球场的现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非常喜欢媒体上体育相关信息的大学中有86.1%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比较喜欢的有79.4%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而不喜欢的只有32.3%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可见,媒体对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对健康的需求是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前提之一,关注体育新闻、赛事是参加休闲体育的催化剂。大众媒体与休闲体育之间是互动的,其结果是双赢。对大众传媒来说,通过设立精彩的体育栏目,使电视、网站、报刊杂志、等用户大幅度增加,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扩大。对大学生而言,通过大众传媒的大力宣传,了解体育动态,加深对体育的作用、功能和意义了解,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促使大学生们主动地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中不断的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三、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还不能满足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开展。而且缺乏休闲体育指导人员,限制了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及其活动质量。
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缺少活动场地、器材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2.建议
(1)加强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课堂、社团、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使休闲体育时尚化、流行化,使大学生自觉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根据大学生“学、乐、适、情”一体化要求,有机安排“学习型”的休闲体育项目,如各种体育技能的培训班,参与指导学生课外体育健身锻炼和休闲项目的培训,利用各种渠道鼓励大学生参加健身锻炼和开展不同等级、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竞赛和社团活动,拓展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空间,满足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需求。
(2)加强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各所院校虽有一定的体育场馆设施,但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有关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硬件环境的建设,加大投入,扩建体育场馆设施,为江西省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顺利开展提供设施保障。同时学校体育部要做好体育场馆的统筹规划管理工作,针对学生热衷程度和长效性,改善现有场馆设施,最大限度的挖掘潜力,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场馆利用率。
(3)根据大学生的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学校具体情况,加大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力度,斟酌选择使用教材,将规定教学内容与增设地区传统体育内容相结合。同时休闲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不拘一格,应“技能型教学模式”、“体能型教学模式”、“快乐型教学模式”、“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并存。此外,积极引导体育竟赛的开展,发挥体育俱乐部导向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继续坚持锻炼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琴.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关键词】中学;三人篮球运动;健身价值
一、研究目的
健康的身体是中学生日后学习工作的根本保证,为了帮助中学生选择终身受益的一两项发展效果好,大家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达到长期锻炼身体,增强健康的目的,为培养中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乌鲁木齐市各中学在校学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三人篮球运动的资料
随即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各中学在校的中学生及参加三人篮球比赛的中学生进行调查访谈
比较分析法:将三人篮球与五人篮球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三、讨论与分析
(一)三人篮球赛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1.三人篮球运动在新疆的发展状况
在新疆三人篮球运动发展迅速,不管是2003年中国移动公司在乌鲁木齐举办了较大规模的“动感地带杯”三人篮球比赛,还是2008年晨报主办的晨报花季“快乐学吧杯”三对三篮球比赛,这样的活动既满足了孩子的个体差异使得每个孩子都能上场比赛也缩小了水平差距增强了孩子的自信,也能使他们的球技更好的发挥,同时比赛是安排在孩子放暑假的时间这也就给了孩子参加比赛的机会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学三人篮球运动的特点
中学三人篮球赛除了继承了传统的五人篮球制篮球赛的基本技术和基本规则,保持了篮球的基本特性以外,又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人数要求更少,需要的比赛面积也少,但是从人均面积而言反而增大,比赛时长也缩短到10分钟,需要的是基本的技术,对战术要求不高,阵地进攻即可。
1.运动的负荷性
首先三人篮球赛场地只使用半个篮球场,上场人数也只为每队三人,且时间仅为每场十分钟,因此三人篮球的运动量相对于五人制篮球赛较小。
其次三人篮球赛主要以阵地进攻及个人战术行动为攻守基础,使的三人篮球的运动强度相对与五人制篮球较低,属中等强度,适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具有良好的锻炼价值,这种适应性锻炼又不会因过度运动导致的疲劳而影响中学生的生活学习。
2.技战术要求的简单性
三人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人仍然包括了传统篮球的跑、跳、投、运、传等基本技术一方面上场人数减少,人均防守面积增大,个人控制和支配球的时间相对增加,由此降低了进攻的难度有利于进攻。取消了复杂的全队攻守技术,使的战术类型,战术方法相对于传统篮球简单。由此可见,三人篮球入门比较容易。
3.趣味性
三人篮球是一项趣味性和游戏性极强的运动,虽然它保留了篮球比赛的基本特征,但内涵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人制篮球来源于街头,强调以个人进攻和简单的基础配合为手段,强调得分,给参与者提供了满足和实现自身表现欲望的空间,使比赛更具有趣味性和精彩性,三人篮球赛和传统的篮球赛的竞技性的价值取向不同,三人篮球更强调的是游戏和个人心理上的满足,这正好满足了中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使的中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自我价值,也符合国家教委提出的“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的教学宗旨。
(三)在中学开展三人篮球运动的健身价值
1.符合健康体育
三人篮球赛变“竞技体育”为“健康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健康体育的重要观念,三人篮球赛既有适当的运动量,又不乏趣味性、游蛐缘奶氐恪6使的篮球运动成为中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2.符合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学思想,三人篮球使更多的学生亲身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体验体育带来得快乐,树立快乐体育的精神理念。快乐体育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强调学习兴趣和创造学习。三人篮球赛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符合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一身的体育。三人篮球吸引更多的中学生加入到篮球运动中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树立终身体育观,并为中学生实现终身体育提供手段。
4.符合阳光体育
“阳光体育”是国家教育部近几年提出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体育锻炼氛围,吸引广大青少年走向操场,来到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三人篮球则符合这个要求和目的。
四、结论建议
(一)结论
我们从三人篮球运动中学推广的健身价值可以了解到三人篮球运动的魅力。通过三人篮球与五人篮球的比较,我们可以界定三人篮球运动为简化了规则的体育项目,改造和形成为一种新的体育运动项目。新的体育项目有如下性质:1.可以比较随意进行的运动2.不需要很高技能的运动3.不用很大场地的运动4.可以各种人参加的运动5.具有休闲意义和富有乐趣的运动6.富有民族特点和民间性的运动7.规则简单而且可以进行变化的运动。
(二)建议
现阶段由于我国发展状况相对于发达国家对群众体育的投资较少,这就要求在发展群众体育中能够有一些耗资少、周期短,而又适合全民发展的运动项目,正在我国发展的三人篮球运动正体现了健身、娱乐、休闲等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因此,作为一项好的运动形式和手段,三人篮球应更被政府和人民重视,尤其是在各中学推广和普及,使其对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开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Abstract:in the modern society, community's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an urbanized important weight target, simultaneously also to meet the city people energetic need and the healthy demand is playing the indispensable rol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community leisure health sports may impel the urban fitness leisure movement powerful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uthor will use for reference overseas develops all-people body-building movement the related procedure,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to our country city community leisure health sports' development.
关键词:社区休闲体育 国外社区休闲健身服务中心 我国城市社区休闲健身服务
key word:the community leisure sports overseas community leisure fitness service center our country city community leisure fitness serves
随着改革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而且,随着加入WTO,这将给我国的各行各业、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休闲体育,特别是社区休闲体育,作为“人类力着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是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它不仅可以满足个体的身心健康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充实国民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
一、社区休闲体育的内涵和功能
1.1 社区休闲体育的内涵
随着我国的体育管理者和学者们对社区体育实践认识的不断深入,一般将社区体育界定为: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与街道、居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开展的区域性群众活动。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社区休闲体育的内涵是指:聚居在一定区域内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体育活动,从而达到恢复身心健康,与自然和谐发展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
1.2社区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
1.2.1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全球化趋势日渐形成的当今时代,人们对社会的依存性使其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由于社会文明飞跃发展,人们也必须不断地多方面地适应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然而,现代劳动条件的不断改善,高度的城市化,高耸的居住形式导致了社会关系的
作者简介:王珊珊(1983― ),女,上海人,硕士研究生
缩减,社会从未产生过如此多的孤独,劳动分工和由此引起的过分专业化使也人际交流贫乏。
社区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两人以上的协同活动,在这种协同活动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人际交往,而人的社会化就是在与他人的不断的交往中完成的。在社区休闲体育的情景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平等的交流使人更加容易形成协调的关系,也使交流的各方彼此容纳和接受,从而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动;另一方面,社区休闲体育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的过程,通过社区休闲体育,可以使人不断地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1.2.2 促进个人发展功能
社区休闲体育可以促进个人发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维护个人的身心健康
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加剧人们的生存压力,高度紧张使得人们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疾病增加。尤其在心理方面,人们不能在劳动中充分体会快乐,造成心理失衡。社区休闲体育可以使身心和谐统一,激发人的愉悦心情;在愉悦心理的支持下,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大为增强。因此,社区休闲体育运动可以缓解人们的心理疲劳和精神压力,从而维护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满足个人娱乐和享受的需求
人们在进行社区休闲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没有竞技体育激烈的对抗性,且可以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不必肩负成败胜负的责任,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体能上都不存在任何压力。人们可以在闲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活动的项目、方式和时间,依据自己的意志和想法,自由自主、轻松愉快地从事身体活动或观赏休闲体育活动,从而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解放、自由和快乐感。
二、国外社区休闲健身活动中心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2.1国外社区休闲健身活动中心的基本类型
如果以服务的内容为标准,国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可以分为兼经营型和专营型,兼营型全民健身中心活动中心是指能够为社区提供保健医疗、购物、教育培训、综合性文化活动,兼营体育活动的综合型社区活动中心。专营型系指专门向社区居民提供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包括综合型和单项型。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是指能够开展多项体育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体育需求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目前国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大多数都属于综合型。
2.2 国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特点
综合分析国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大多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国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是构建社区服务网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基本载体,因此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建设目的在于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体育需求,而不以竞技体育为目的。
第二, 能够开展多样体育活动是国外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如英国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般能够开展17个体育项目。因此一般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都建有多用途的体育大厅(体育馆)。
第三, 体育设施的多用途径。国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体育设施具有多用途径的特点,如室内球场除开展各种球类比赛以外,还可以办会展、集会以及开展其她社区文化活动。
第四, 小型多样灵活、依托基层、成本较低、易于管理。
三、完善我国城市社区休闲健身服务的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体育健身和娱乐消费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与娱乐中心或俱乐部也正在许多城市中发展起来。但由于我国社区休闲健身服务机构的发展起步晚,因此,相比较于国外,无论从政府的支持力度还是自身的经营管理方面都还有待完善和提高,针对存在的差距和我国目前城市社区休闲健身服务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
1) 除向社区休闲健身服务相关组织机构提供财政补助以外,政府还通过免税、转让土地、低价出租土地等政策手段对其提供财政帮助。:
2) 政府应确保体育设施向社区居民广泛开放。
3) 政府应强调安全与风险管理。
3.2 加强与有关体育社团密切合作
我国的城市社区休闲健身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由民政机构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组织,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经营资金的筹集,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休闲健身的相关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有关体育社团的合作,比如与相关的体育协会合作。这样有利于相关服务设施和场地的使用率及效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同时通过这种专业的组织使得居民参加体育活动井然有序,形成城市社区休闲健身的相关服务机构与体育社团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运行机制。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3.3.1组织赛事活动
社区休闲健身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各种赛事活动来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居民身心和谐发展,营造健康的社区新风尚。
3.3.2加强体育培训以及相关健身知识咨询的服务
加强体育培训以及相关健身知识咨询的服务可以使居民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和技能,以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
3.3.3开展多种经营活动
除主要开展体育活动以外,城市社区休闲健身服务机构也可通过开展酒吧、桑拿、网吧、搏彩等娱乐等其它经营活动以丰富社区居民的娱乐内容,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入。
参考文献:
[1] 孙汉超. 秦椿林.体育管理学教程[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卢元镇. 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夏荷莲.郭华恬.论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4,6
摘 要 根据两年的观察和调查,发现绍兴市民体育出现了锻炼者年龄的低龄化趋势;锻炼目的多元化、预防和保健意识特别突出;体育锻炼组织的多样化;项目选择休闲化决定运动负荷轻量化;时间选择随机化等新的特征。针对这些新特征,结合绍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绍兴市民体育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市民体育 新特点 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绍兴经济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领先区域――绍兴市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和谐、安宁,从而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较好的文化氛围。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市民收入水平和文化消费能力的提高,从而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多样化选择的可能;伴随着闲暇时间的延长,为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提供了时间保证;随着绍兴体育市场的兴起,进而出现了种类各异的运动服务商品;随着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症的日渐流行,由此导致人们对体育健康的追求更为迫切;随着心理疾病、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把体育运动作为自身情绪宣泄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全市迎奥运系列活动的开展,更加激发了市民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特别是“后奥运”时代的来临,必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市民健身热潮。
在全民健身热潮风靡整个绍兴古城之时,让我们更加关注和研究市民体育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符合绍兴市民体育实际的发展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绍兴市民体育发展的新特征: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绍兴市民体育在原有的基础上,从锻炼的目的、内容到形式和方法上都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主要形成了以下的新特点:
(一)锻炼者年龄的低龄化趋势
所谓锻炼者年龄的低龄化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经常自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的年龄有85%以上是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通过我们近两年的观察和调查,我们会发现,经常自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比率下降到40%不到。有许多中青年已积极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同时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体育中考的恢复、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的保证以及体育艺术“2+1”活动的积极开展,青少年朋友也积极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人们正越来越把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相信在今后的几年中,这种低龄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二)锻炼目的多元化、预防和保健意识特别突出
绍兴市民体育锻炼的目的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以康复医疗和辅助治疗某种疾病的生物目的和功利性目的为主;而在今天,体育锻炼的目的正在保健的基础上,实现与社会功能的有机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目的:社会交往的需要、消遣娱乐的需要、调节心理的需要、满足爱好的需要、结交朋友的需要、消除疲劳的需要、参加比赛的需要等等。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有时可能会有几种目的并存,而在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人们总是把预防疾病和保健作为自己锻炼目的中相对重要的锻炼目的,也就是说,人们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已经从辅助治疗疾病向预防为主、康复为辅发展,逐步向体育锻炼生活化迈进。
(三)体育锻炼组织的多样化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绍兴市民参与体育锻炼基本上是在无组织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许多人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参与体育锻炼的。而在当今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发的组成一种组织,这种组织现在在绍兴比较流行:各种羽毛球群、乒乓球群、篮球俱乐部都是通过网络自发建成的;还有各种健身俱乐部和一些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健身团体在绍兴也比较盛行,特别是一些公园的自发组织的露天舞会正成为绍兴晚间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然各种项目的频繁的比赛的组织更为技术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体育锻炼的热情。
(四)项目选择休闲化决定运动负荷轻量化
休闲是指一个人拥有的闲暇时间和从事任何可以恢复精神或体力的活动。它包含放松、娱乐和个性发展三个基本因素。
而体育之所以能够与休闲结合,就在与体育自身所具有的本体多元价值,能够给人们带来休闲中期望获得的心理上、教育性上、社会性上、放松、生理性上和审美性上的六个层面的体验。
随着这些变化,更多的休闲体育项目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在平时的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向休闲化发展。正由于休闲的盛行,也就决定了市民体育锻炼过程中运动负荷趋向轻量化;锻炼中肯于吃苦、甘于经受辛劳、付出汗水的体育强身者有所减少,而在悠闲娱乐和嬉戏玩耍中附带健身者明显增多。
二、绍兴市民体育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重视社区体育组织的建设
随着人们体育利益取向的改变,社区体育必然是构成市民体育的最重要和基层的组成部分。根据当前市民体育的新特点,针对绍兴的现状,各级部门要特别重视社区市民体育组织的建设,要制订适应市民体育发展的人事政策;在社区设置和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社区体育指导员,使社区体育管理得到人事组织上的保障和落实。而各社区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制订符合本社区市民的体育需要和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健身项目,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二)逐步解决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增加全民健身经费的投入
针对当前社会上经常发生体育锻炼者和市民发生冲突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场地比较缺乏、体育经费短缺的现状,政府应把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努力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社区、小区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逐步改善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现状。同时应加大体育健身经费的投入,社区应有专项的体育活动经费用于体育活动的组织、对一些优秀民间体育组织的奖励等等。与此同时,还要以各种形式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海外侨胞来资助体育健身活动,做好宣传,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引导市民的体育消费。
(三)进一步加大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力度和管理
目前,由于一些老的小区已无法扩展体育场地,把体育场地列入城市规划只是在新建的小区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运动场地的缺乏也是与市民体育锻炼冲突最大的问题之一。
虽然现在绍兴市教育局要求学校的体育场馆对公众开放,但由于涉及到体育馆的管理难度,学校一般只把室外运动场地对公众免费开放,而室内的场地一般都有偿出租或基本不开放,并且这种免费开放政策也没有对市民作广泛的宣传,使很多的市民对这项政策基本不知情,正是这种不知情,直接导致学校开放的体育场地利用率不高,更多的市民选择到公园去健身。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对场馆开放所带来的管理上的压力还是有所担心的;另一方面市民对进入学校单位进行健身还是有所顾忌,怕学校不同意等等因素。
针对上述情况,只有积极地在社区进行学校体育场馆的免费开放政策的宣传的同时,社区也积极参与到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中来。这样才能消除学校对场馆免费开放所带来的一些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解决社区体育场地缺少的现状。
(四)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师资源,加强社区体育健身的指导
在建设社区体育组织的过程中,不光要有人事政策的支持,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落实也是有难度的。在现阶段,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师资源,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聘请学校体育教师担任社区兼职体育指导员,利用假期和节假日时间,对社区市民进行健身培训,使市民有一个免费的、比较正规的学习机会。当然,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和特长可以由市体育局和教育局联合提供,各社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聘请,相信通过这种途径,能很好的解决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紧缺问题。
(五)体育部门和各街道、社区提纲体育健身网络建设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市体育局、各街道、社区几乎都有了自己的网站,而在网站上却很少看到有关群众体育锻炼培训、比赛的相关信息。针对这种现状,各街道、社区的网站上都应该增设群众体育的相关内容和信息,增加体育健身的宣传,为市民健身提供各种比赛信息,也可以组织网上报名参赛等等;市体育局也应该多在网络上组织一些适合市民参加的各种体育比赛,为群众搭建各种体育技能交流的平台,更大地激发市民体育健身的热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