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艺术设计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流派;倾向;影响
1 初探对环境设计的定义
21世纪初的今天,正是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相交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深刻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渴望也与日俱增。在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装饰材料层出不穷,各种装饰手法花样百出,但不管如何变化,“设计理念”作为重要的设计因素而被广大设计者乐此不疲地追求着。也就是说,一个设计作品如果没有好的设计理念,那这个作品就如“死肉”般,没有一丝的生命。
有定义说:环境设计一般指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协调“人—建筑—环境” 的关系,创造和谐统一,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设计是连接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桥梁,人们寄希望于设计来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设计的定义,各类辞典有不同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纳如下:设计、意境、计划、草图、素描、结构、构想、样本等,因此可以说是人的思考过程,是一种构想、计划,并通过实施,最终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最终目的。
2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流派倾向
(1) 新古典主义。在现代结构、材料、技术的建筑内、外部空间用传统的空间处理和装饰方法,以及陈设艺术来进行设计,使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称为新古典主义。
(2) 新地方主义。环境艺术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状况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原有的地方色彩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故称为新地方主义。
(3) 新少数民族风格。在现代建筑的空间体系象征性地表现少数民族建筑空间形式,并在结构上较为直接地采用适当简化少数民族装饰图案,保持其民族色彩特征。选用少数民族的艺术品等所创造的环境气氛,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格特色,同时又具有现代特征,此风格可称为新少数民族风格。
(4)中国现代主义。环境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西方现代主义中简洁、提炼的设计风格和表现色彩、质感、光彩等形体特色的各种方法,但是由于结合中国国情和技术经济条件,因而又带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故称为中国现代主义。
(5)超脱流派与自在生成的倾向。在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多元化的今天,强调品格高于风格的呼声。在环境艺术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共识,由此也引发了一种创作倾向,环境艺术设计应当从体验生活、体验城市开始,而不是搜集和拼凑各种已有的设计图开始,应当从作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而不是从先入为主的艺术风格出发。
3 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因素
(1)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和谐。环境艺术作为书种产品,其具象性体现在具有与其审美价值相结合的使用功能。最早的建筑环境设计就是为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提高人们的居住品位,环境设计不仅限于满足居住者对居住空间功能的需求和愿望,还延伸到了邻里、社区,以及人与社会的公共空间。
如此种种,它们的实用功能和审美的功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功能与美在环境艺术中是互为作用和联系的。物的有用性和目的性构成了它对于人的使用价值,体现了人造物的基本功能,美的创造又增加实用存在的意义。
(2) 人文因素。环境设计是承载物质的空间,也是寄托情感文化的空间。要实现人们对环境设计的心理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体现生活的意义,人文因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人文因素主要是由社会环境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的心理结构与文化追求所形成的,它突出表现人类的艺术理想与人生哲学。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艺术也是趣味,艺术家一切的制作,都是他内心的反映,是对于房屋家具……人类灵魂的微笑,是渗人心且供人使用物品中的感情和理智的魔力”。艺术始终是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表现自我,追求事物的内在灵魂,情感、意境构成的联想才体现艺术的真谛。
(3) 地域特色及历史文脉因素。地域文化是生态文化在特定地域中的表现。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因其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不同的文化历史结构产生并积淀下的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构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在中国,北方平原的敦实厚重,南方水乡的轻盈灵秀,西北高原的粗犷朴实,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即使是同一地区也会因为民族文化、不同的因素,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差异。环境装饰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一个组成部分,存在干特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具有特殊的地域性。环境设计应该反映出不同地区的风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异质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民族个性,在“和而不同”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历史文脉属于人文环境的范畴,历史建筑和民族风格是构成历史文脉的主体。在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中,不少地方的开发商及规划管理部门急功近利,不规范运作,导致城市大量历史建筑地段被破坏。还有部分设计师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下,一味追逐形式,割裂民族传统,喜欢“追风”,照搬模式,致使不少地区出现“千城一面”,部分地区文化生态失衡,地域文化消逝。
(4) 材料与加工工艺因泰。材料与加工工艺因泰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类型作品是根据设计作品所需表现的主题及用途由不同的材料所组成,用不同的工艺加工方法去构造。材料所具有的形态、质感、色彩等特性,本身就需要和谐统一,体现了表现形式的某种范围。自然造物给建筑与环境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从材料的原始状态来看,材料本身就具有艺术美感,不同的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影响着设计造型形态表面的效果,同时决定不同造物品类和与之相适应的工艺技术构成。
4 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领域,它将城市、建筑、室内外空间、园林、广告、灯具、标志、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有机结合的整体。它面临的虽然是具体的、相对单一的设计问题,但在解决问题时却需要兼顾整体环境。
由于环境艺术的功能性与艺术性,所以在设计上不仅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还需要遵循美学艺术原理,即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门类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如对称、均衡、节奏、比例、同一等)。除此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投资等多种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从设计构思、结构工艺、构造材料到设备设施,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相联系的。另外,就艺术风格来说,环境艺术设计也与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经济发展等直接相关。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设计水平的高低、施工工艺的优劣不仅与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等有关系,而且与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材料质量和设施配置等情况,以及各个方面(包括业主、建设者、决策者等)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
人们习惯于把审美的焦点集中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所以生活美所体现的是与生命关联的各种生命共同体。从居室美化到工作环境,再到城市文化景观公共艺术化,给人们提供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的秩序感、以及生机盎然的环境氛围和生命的意境。
关键词:
艺术;环境设计;解决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理论课程。对于艺术生而言,理论性强的课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满堂灌的授课形式对于感情丰富的艺术生早已行不通,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提出问题、保留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思考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把某物看作是艺术,需要某种眼睛无法看到的东西,一种艺术理论的氛围,一种艺术史知识,这就艺术界”。环境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室内设计的学生,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自觉不自觉的进行各种环境装饰。学生对环境设计艺术的提高首先要先增加理论知识,并且要增加对艺术作品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大量有代表性的作品等来影响学生在艺术上的认识;加大典型艺术作品案例的讲解熏陶来积累各种素材;运用模拟环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情感。未来环境设计发展会呈现多种趋势;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注重文化内涵、地域差异化、不同设计领域的交融、艺术化等等。这些发展趋势都将系统的解决人类内心需求和现实之间矛盾的过程。
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小到一个居室,大到整个城市,既有千百种不同的各具表现力的物象形态,又有内在的秩序和综合的整体精神。环境设计做为一种综合的多种形态的造型艺术,在形式上更追求多样统一与协调。例如;中式传统室内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常见的有“鱼”“鹿”“蝙蝠”等,原因是他们的谐音都有隐喻,代表着福气,情操和品行等等。这些自然物为中国人借物咏志提供了极为契合的形象。在室内装饰中,无论是商务、办公还是居住生活,有机的借助自然物、工艺品装饰,不仅可以获得无形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可获得美学的文化,美化了生活、也扮靓了心情。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的质量。室内环境的创造除了与冷暖、光照等方面有要求之外,还与建筑的类型、主人的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从整体来说还和人类的经济活动、价值观念、哲学思想、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世俗的经济要求用抽象的理论形式表达,把资产阶级的经济说成是一切时代、一切阶级、一切人的要求。好的设计价值观念的体现是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令作品更具有个性化、专业化。设计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丹纳在《艺术哲学》的书中解释到,“探求艺术发展的原因时说,艺术是由时代精神和风俗所决定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是由环境决定的,环境又是由种族决定的。”任何一个名族的的艺术都是由名族的境况和人们的心理以及生产关系决定的。这些倾向也会因为民俗民风的不同而不同,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存在着不同的天性。所以说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是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和制约组合而成的。
当环境由众多的物体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装饰就是美化室内空间环境,掩饰室内空间环境的缺点,突出其优点,使室内空间环境变得舒适、美观。室内装饰工程就是对有使用价值的室内空间环境的美化过程,是对各种装饰材料进行技术和艺术加工,美学修饰和艺术组合的再创造过程。室内装饰的美观同样表现在“内在美”和“外观美”。
室内装饰的“内在美”是装饰的本质,是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的根本所在。从构成室内装饰的材料质感上及各种造型体的集合中表现出来。同样,室内装饰的“外观美也如实地衬托出室内装饰的“内在美”。
有句话不是说:“不了解人类的过去,就不能够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对艺术来说:“不了解艺术实践的历史,就不能够真正理解艺术活动的规律”学习艺术概论应注意结合自身的艺术体验。当今社会生活中,几乎人人都离不开艺术。例如视觉文化,它不单单是一个视觉的欣赏更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传承,在这个全新的视觉文化领域里就要求我们对艺术的基本知识理论有一个全面的认知,通过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审美加深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视觉艺术的优秀作品来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力。
结束语艺术概论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艺术的概念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有感性的理解也有理性的认识。环境设计也正是在实践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理解与掌握艺术概论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李萍.编著.《实用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关键词:教育转型;课程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存的问题
1.1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未能解决“艺术性”和“技术性”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技术能力。这需要针对专业要求优化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但是,当前“艺术”加“技术”的课程设置模式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专业要求。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在第一阶段只需完成艺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其中包含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以及三大构成等课程。第二阶段则重点学习本专业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例如3DMAX、草图大师、AUTOCAD等。第三阶段,则把学习重点放到了各类主题综合设计课程上,包括展示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居室空间设计等。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下,学生不同阶段学习的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未产生关联关系,这就导致了艺术基础好的学生并不一定能学好专业课程,艺术基础较差的学生,专业也学不深刻。
1.2学生的创新性能力不强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直受到施工技术发展的影响,这就导致了本专业作品的想象力、创意性受到较大的限制。由于这种专业特性,导致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比较难。在当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下,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的设计作品大部分存在模仿痕迹较重,只模仿作品形式,不深究作品设计理念等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因,也有教学方式方面的原因。首先,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过少,教学内容无法有效传达。其次,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情况;最后,教学模式死板,学生能力提高受限。
1.3学生的就业前景欠佳
目前本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少部分学生进入装修公司后,只能从事较初级的工作,且薪资待遇相较于普通本科毕业生较低,因此,修改本专业课程设置,制定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迫亟不可待。
2对环境艺术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
2.1理论与实践课程分配
以工作室为引领,以项目为切入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按照实践课程占70%,理论课程占比30%的比例整合专业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应分类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理论、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等。因此,第一学期应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第二学期应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专业理论的学习应贯穿在第一、二学期,第三、四学期应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加大校外实习和实训的分量,总比应占整个课程的66%以上,这样的课程设置才能更好地体现“职业”的特点。
2.2重视学生技术的培养,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跨度大,与科技发展关系密切,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紧跟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以技术应用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手段,构建技术先进、实践丰富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对于实训课程模块,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技术发展动向、社会专业需求等情况,统筹设置专业实训项目,将项目化教学引入到课程设置中来。在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以企业中实际的业务需求为蓝本,将业务需求与对应的教学任务相结合,提高教学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契合度,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与课程的理解,通过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提前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与学生缺乏互动,缺少知识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班级制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专业沟通能力,缺少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需要从专业性、综合性的角度出发,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充分优化。采用“小组制、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以完成项目为目标,通过分解项目任务,强化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需要通过不断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在相互的配合下完成项目任务。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将专业理论运用于项目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团队配合等综合能力。在课时分配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方面对于前置课程的要求,根据课程的先后顺序、关联关系,优化课时分配比例。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式教学体系,这种设计思想体现了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手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2.3环艺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
本专业目前在尝试精品课程的建设,以《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这门课程作为切入点,进行第一步探索。《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这门课程往年的教学都是以PPT的形式进行的,学生只能通过PPT里面的图片及教师的讲解来了解材料及对应的施工工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未真正掌握课程要求学习的内容。此次精品课程的建设,准备通过视频的形式来呈现装修过程中的施工要点,本教研室老师带领学生到装修公司对接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进行水电施工工艺的讲解录制,并且目前本教研室正在筹备建设材料样板间,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水路电路的施工工艺,材料的不同种类及对应的施工方法,扫除了学生做设计时硬装部分的盲区,更贴合目前市场对应届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切实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体系;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及特色
1.现有专业课程体系
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由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其中专业必修课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中国工艺美术史、西方设计史、设计概论与创意、装饰设计、Photoshop、中外建筑史、设计手绘表达、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建筑速写、室内设计制图、照明及灯具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限选课包括3DMAX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与构造、住宅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酒店空间设计、别墅设计、园林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习、艺术考察、毕业论文、毕业创作(设计)。
2.专业特色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实用性学科,是体现人类不同时期人文精神与物质文明的综合学科,是人文科学、美学、心理学、符号学、社会学及现代高科技技术—计算机辅助手段等诸多学科的融合。本专业是在对学生加强基础设计理论教学与设计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通过对其基础理论、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学生通过在社会市场及设计单位等部门对实际能力的锻炼,掌握与艺术设计相关的设计程序、设计与制作的关系,认识设计与市场、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并在实践过程中分析、认识所涉及的材料的基本属性。通过系统地学习,学生能够胜任环境设计中的创意、设计与制作的全部制作过程,并通过对其他艺术设计方向的拓展,掌握相关领域中的设计知识与技能,为其以后学生在相关领域中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3.存在的问题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地处豫南明珠—信阳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本院艺术系的重点专业,成立于2007年。多本专业招生规模逐年稳定增长,教师队伍也在稳中求进。连续两年评选为全院明星专业。但是,自设立本专业以来,培养方案中始终没有设计《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这两门课程,作为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大多走进装饰设计工程公司,这两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们在工作实践中经常应用的,从08-10级毕业生的反馈来看,都希望能在本科阶段的学业中能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在公司的实际设计施工工作中,就能避免知识短板,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所以,如何结合本专业教学实际,在现有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课程调整,适时增设《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的课程教学,是本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课程的实用价值
1.在建筑装饰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中的实际应用
一个成熟的室内设计师必须要有艺术家的素养、工程师的严谨思想、财务专家的成本意识。他不仅要完成从构思、绘图到三维制模等完整的设计方案,还要阐述规划自己的创意想法,与装修人员达成观念上的协调一致,同时协调解决装饰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协助进行室内装饰的成本核算和资源分析。在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师是灵魂、是主导,他所接触的对象包括业主、施工项目经理、各工种的工长、工人、监理,以及各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如:建设主管部门、规划主管部门、绿化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消防管理部门等。在整个项目流程中,设计只是起点,项目竣工交付业主才是设计师工作的终点。所以,设计师要从整体项目宏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仅仅做方案、画施工图。这样理解设计师的工作,就会发现《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这两门课程对提高设计师管理项目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宏观的、全面管理的角度讲解整个装饰工程从立项、招投标到施工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内容及注意事项。其中质量控制部分涉及各种规范、标准,这些内容反过来会指导设计。《工程造价》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工程的费用组成及计价方法。任何工程首先要考虑业主投资问题。没有资金的支持,所有的规划只能停留在图纸的层面。所以设计师做方案必须和业主沟通投资问题。对于装饰工程公司而言,控制造价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所以,设计师懂得一些工程造价的知识,会对自身的设计工作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2.在国家一级、二级建造师考试中的实际应用
建造师考试分为一级建造师和二级建造师。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考试通过并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且符合注册条件的人员,经过注册登记后,即获得一级或二级建造师注册证书。一级建造师可在全国范围内以一级注册建造师名义执业。二级建造师可在本省范围内以二级注册建造师名义执业。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设《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4个科目。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设《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3个科目。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可以说是近年来非常火热的资格考试之一,每年全国约有有300万人报考,这也是国家在工程建设领域与国际接轨的一个证书,含金量比较高,算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敲门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都有资格参加建造师考试。在这个考试中,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都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这个科目,一级考试中还有《建设工程经济》科目,这和我们所开设的《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课程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学生毕业工作以后,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两门课程知识结构比较专业,内容也比较繁杂,不经过系统讲解和培训,很难靠自学通过考试。所以,如果我们在本科阶段就讲授了这两门课的内容,对将来同学们在工作2年后参加建造师考试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
3.在项目经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在近几届的毕业生中,有一部男生在工作几年后,渐渐从设计岗位转型到工程管理或监理岗位,做全职项目经理或监理工程师。这部分学生就更需要了解施工过程的管理和工程造价的控制。全部工程的施工所设计的三控三管都是由他们牵头完成的,这就要求项目经理不仅能够顺利通过建造师考试,更要把所学的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知识熟练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所有在本科阶段提前把这些理论知识教给他们,会对将来的工程实践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三、如何在现有培养方案中增设《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课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这两门课程与设计、施工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两门课程应该放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开设,完成课程之后,学生接下来就要进行实践学习了,正好能够与工作实现对接。结合我系的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可以把大三下学期的酒店空间设计和展示空间设计的课时压缩32个学时,再增设32个学时,共计64学时用来完成《装饰工程造价》的教学工作。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增设64学时完成《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工作。这样,学生在本科阶段基本就能够掌握装饰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造价的全部知识内容了,为其走向工作岗位,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通过增设《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的课程教学,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学生更快地融入工程管理实践工作中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如何在本科阶段让学生能够对这两门课感兴趣、能够熟练掌握这两门课程的内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才是我们专业课教师接下来要做的具体工作。希望此次课程改革建议能够对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实际工作到达预计的目的。
作者:徐亮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艺术系
参考文献:
[1]朱起立.工程造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郑少华,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关键词:信息时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对公众具有影响和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环境价值、环境形成等方面。环境体现了时代的风貌,也能够突显出某一时期的科技水平。同纯艺术教育相比,环境艺术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我国的环境艺术教育发展迅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环境设计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因此,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水平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职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工作人员在某一工作领域所具备的思维、素质、知识、应变以及创新能力等,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来讲,职业能力包含两方面内容,分别为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1]。其中专业基础能力包括以下内容: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环境这一主体,因此环境质量对人类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展开环境艺术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应对“环境”产生深刻的认知,明确环境设计中艺术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实物写生、色彩、手绘表达物体结构等基本技能,在图纸设计中可以通过手工的方式绘制方案,同时可以应用敏锐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来分析和再造物体空间造型接班形式与要素;另外,还应能够对各种设计软件进行灵活的应用,包括Lightscape、Photoshop、3DMAX和CAD等,从而将自己对环境的理解以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要想在实际展开设计的过程中对装饰材料进行灵活、合理的应用,还必须对装饰材料的工艺、性能、种类以及用途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室内设计的技术方法、构思途径、不同设计方案表现技巧等产生充分的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还应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可以对装饰设计工程进行全面分析,还能够对组织施工进行有效指导;可以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科学的计算工程量、植物材料价格等;对园林中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绿化功能进行全面把握[2]。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不仅能够对理论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同时还能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另外,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展开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还必须能够与规划、设备工程、建筑工程施工等各个部门进行全面沟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是否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合作意识等都是至关重要的[3]。
(二)对课程设计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平台和媒介,因此新时期,高校在实际展开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合理的进行课程设计,树立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4]。例如,在透视基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目标以透视规律教学为主,新时期,在全面生学生职业能力的背景下,应将成角透视、平行透视和物体透视作为室内陈设、建筑物构建的规律讲解的重点,确保学生通过透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在素描课程教学中,不仅应引导学生进行石膏、人物头像和静物的勾画,还应确保学生通过学生掌握良好的形体速写能力;而在写生课教学中,应以城市建筑群、居民建筑以及集贸市场等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速写和淡彩的练习,在实际展开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通过合理安排各门学科的开课顺序、开课时间,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点
(一)利用多媒体展开加强实践教学
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是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主要特点,因此,新时期要想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实施实践教学至关重要,从而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5]。在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从市场需求入手,在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确保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掌握大量知识,同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够得到培养。例如,在“现代环境艺术内容”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某博物馆建筑图片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该博物馆三面为湖,建筑外形呈贝壳状,同蔚蓝色的湖水之间呈现出了较强的和谐性。结合这一实际,学生会意识到现代环境艺术中建筑与周边环境环境之间存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应综合考虑植被、水系、地貌以及地形等多种元素,确保所构建的建筑能够同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将信息技术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利用网络,将显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环境艺术呈现在学生面前,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具有较强的封闭性,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6]。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对绿色设计、节能设计、环境设计以及科技等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进行全面培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流水别墅内景与香港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大厅内景进行对比,通过构建模拟图形,引导学生分别从功能设计、基本规划以及艺术装饰等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对个性化空间构造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环境艺术教学能够更加有效的突显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各种社会职能、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更有助于开展综合型艺术设计教育,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以创新为灵魂,学生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能够从新空间、新设计理念、新造型符号以及全新的生活环境等角度出发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现代设计思维方法、现代设计观念、现代设计形式表达等都是现代设计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教学领域中,应给予理论原理教学以及技术原理教学以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为学生进行建设与管理的学习提供便利与保障[7]。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吸收多元的地域文化,还可以开拓自身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学术能力和良好的理性思维。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施保障
(一)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艺术属于交叉学科,设计到室内装潢、园林以及建筑学等多学科内容,同时还涉及到了自然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卫生保健学等知识,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质量,要求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及模式,并对国内外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理念进行分析,为自主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升教师的商业意识和实践经历
现阶段,我国多数环境艺术设计教师都是毕业大学生或研究生,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在实际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专业知识教学,海岸应从学生未来就业以及设计趋势等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我的知识含量,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设计与规划,才能够提升环境艺术教学设计改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人类文明进入到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极大的转变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模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也应当顺应时展潮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与实践,从根本上实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改革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09):164-166.
[2]张志颖.艺术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的影响———从环艺作品的艺术性与适用性浅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57-160.
[3]张超,倪蕾,吴海燕,夏建红,江星,张榕泉.以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改革———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31-35.
[4]朱晓光.浅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17,(15):87-88.
[5]孔庆君.如何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兼评《环境艺术设计概论》[J].中国高教研究,2016,(07):111-112.
【论文摘 要】本文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及其基础课程的本质特点入手,分析了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课堂改革措施,如在专业基础课上实施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是多种学科知识汇集的一个综合性学科。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当代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其专业内容是以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可以简单地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部分。从发展来看室内设计相对成熟,所以我国各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时,通常都偏向室内设计教学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自从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二 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环艺设计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部分学校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素描、色彩,用以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是加强本身专业素质不高的学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研讨,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意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自主设计的能力,而单纯地强调完成作业,忽视在完成作业时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尤其不能自主地进行设计创作。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应付作业的消极态度,而不去对设计本身做太多的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能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要增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筑形体、比例、空间、结构关系的深刻理解。应设立一些相应的关于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拉开距离。
2.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转贴于
3.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增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
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单个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强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像在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写生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塑造形体的能力。要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色来寻找适当的训练方式。可以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多做些配色训练,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和支撑性。根据环艺设计专业的方向决定基础课的内容,与环艺专业设计课程衔接起来,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于提高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
4.建立课堂教学新形式
针对环艺专业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基础课和专业课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因此要以设计思维的形成和对设计方法的掌握为引领,构建环艺设计基础课程新体系。为进一步明确课程的目的,需要重新结构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1)教学方略上突出大的课程方向,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弱化单一性: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合二为一,成为设计基础。主要解决二维空间的问题;强调素描与色彩的共性和统一性,分而不离,区别在于表现因素上的多少。目的主要在于解决画面的结构问题,注意表现的丰富性和学生的特点。
(2)各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进一步明确:①增强课题意识。将课题始终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增强师生双方面在课程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②设计基础。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内容上的延承与变化,避免片面的解决问题没进一步加强点、线、面在语言形式方面的表现力度,突出画面的结构意味;③设计素描。基础中的基础,在设计基础为能迅速进入这种状态提供了先决的形式,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画面的经营之中,点线面、黑白灰、节奏、韵律成为画面主导的形式因素,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素描的本质含义,避免为形式而形式;④设计色彩。注重色彩因素在画面结构中的意义,要让学生保持设计素描的中心方略,同时将色彩因素贯穿进来,通过在对色彩在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色调等方面的训练与运用,解决好色彩在画面结构组织中的构成意义。把所学全面而恰当地运用到课程中;设计色彩还可以通过风景写生的练习,进一步解决好色彩在画面结构组织中的构成意义,注重色彩归纳和主观调整,一切从画面结构出发。
课程顺序的调整和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变化,这是在理论推究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学习面貌和学习效果。
四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由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两个部分构成,专业基础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顺利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并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教育改革 创新
导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在室内设计基础上诞生出来的一门学科,涉及课程众多但是学生学习起来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有的学生毕业之后对其中的每门课程都不是很擅长,软件使用也显得很生疏,自然毕业之后工作状态也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但另一面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开始试图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角度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法与意见。
1、环境芝术设计理念
环境芝术设计作为研究人居环境的新型学科,所涉及的专业内容非常广大,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概念具有很多的行业模糊地带和专业争议性,对其定义也有很多理解。
环境艺术就是创造良好的人与场所关系的艺术。环境设计的范畴始终是围绕人的生活所展开的,其设计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设计内容也会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拓展调整。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正是由于人类对环境肆无忌样的征服行为,以及现代设计活动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才使得环境设计理论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设计师与城市设计师逐渐认识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本质是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人工环境设计,相互之间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关系。美国学者理查德.多伯认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是比建筑范围更大,比规划的意义更综合,比工程技术更敏感的艺术。”
2、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内容设置与人才素质的培养相脱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高校新设立的艺术专业之一,是一门新兴专业课程,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对该课程的重要性仍旧缺乏深入认识,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多效仿专业艺术院校,没有设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相脱节现象日益凸显。再加上,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部分大学开始把教学改革重点转投专业建设和学校知名度的提升上,由此引发了大学把重点落实到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准确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教育内涵,这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2.2施教者主体性缺位,理论素养和认识存在差距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同样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要依靠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教师,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成效。然而,就目前的一些高校教师而言,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各类设计知识缺乏深入的认识,对社会的发展需求也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更谈不上切实体验和实践了。虽然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打实的专业实践,这使得他们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时,无可避免地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忽略了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此外,教师也需要在课下进行教学反思,进行教学总结。在现在高校师资缺少的状况当中,教师常年忙于教学,缺少到实际环境艺术项目中去完善专业经验,缺少去知名高校和出国的进修机会,忽略对自身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的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教学成效低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也大受影响。
3、基于创新视阈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策略
3.1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应用型专业,其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在设立课程时要遵循科学性、特色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在此过程中,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采用六分“设计”四分“艺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深层次培养,以实现对传统美学的延伸。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以“设计”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避免出现重“表现技法”轻“设计思路”的教学倾向。而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结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增强专业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需要注意把艺术里面的设计语言运用到设计活动中去,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学会创作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作品。用于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三维或二维等数字化软件所涉及的内容概念大多相似,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把握好艺术类软件的架构,理解当中的名词概念,做到化繁为简,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深入,层层细化,学会采用数字化手段完成学习任务。
3.2以就业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结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完善教学条件,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设计技能。而校内实训室作为学生进行仿真实践教学的场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它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凸显高校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受用人单位青睐、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学校应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态势,增设相应的设施、设备,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功能,以此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结论
为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潮流,高校必须要依据社会的客观规律和学校的客观基础进行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才能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提高艺术设计教育质量,才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韶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创新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2,07:146-147.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行业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是一个从模糊逐渐清晰的概念,它的迅速发展受到了众多人的瞩目。环境艺术设计的就业面很广,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政建设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市场一直很广阔,如建筑装饰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环境工程改造等,而且待遇较高。然而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尽相同,有的特别顺利,没费什么周折,有的则一波三折。
二、环境设计专业构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缺乏积极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方案,实现环境的二次设计。优秀的设计人员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最快地发现外部环境的不足。部分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难以满足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二)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水平将会决定学生的专业素质,对于现如今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要清楚地意识到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去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课上跟上教师的步伐。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存在着局限性,并不能够将一些现代化的设计元素充分融入到室内设计中,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室内设计教学的效率。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更新教?W观念,激发学生灵感
环境艺术是一种追求审美的专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时尚的前沿与生态发展。在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曾讲到灵感主要有三个不同的来源,一个是外界环境或者物体留下的直接的印象,即“印象”;二是非物质世界表现出的内在的特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产生的无意识,即“即兴”;三是内在感情的外在体现,这种体现是经过了加工、重组,即“构成”。因此,在设计构成教育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灵感,延伸创意思维的广度和宽度,培养学生个体用独特的方法和方式去展现有创造力的作品。
(二)丰富教学手法,增强学生兴趣
“教条式”教学手法是学生不愿意接受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也影响了几代人的发展,因此,在现如今的教育过程中,要勇于打破这种束缚,丰富教学手法,以增强学生的兴趣。首先,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应摆脱教案束缚,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美感,分析生活实际中的空间构成,引发学生思考;其次,采用微课程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片段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在宿舍或者图书馆内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场合不再限制在课堂上,便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查漏补缺;最后,创设设计情景。通过实验性的项目设计,帮助学生进行难点与重点的理解,比如,在结构设计中,可以围绕常用的软装饰画以及废弃物品进行分组设计,让空间结构能够改头换面,激发学生潜力,从而让学生能够乐在其中。
(三)拓展表达媒介,引导学生创新
在信息化时展背景下,表达媒介可以延伸到多种途径,如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可以采用手绘、数码摄影、视觉日志等手法进行积累;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概念草图、概念模型、PPT演示等方法展开,实训作业的表达则可以将概念设计与文字表述相结合,手绘和电脑软件表现并举。在具体的实训项目展开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寻求多样化,比如各类纸材、布面材料、金属材料、各类废弃品的再生运用和日用品的再设计等。
(四)发挥评价作用,激发学习动力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表明客观的评价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虽然在现如今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却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评价,发现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才是教学之根本,只有在平常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才能够跨过专业课学习的鸿沟。
一、目前课程教学中的弊端
1.生源现状方面
现在各高职环境艺术专业中,大部分学生是自身喜欢这个专业,有些学生则是根据家长的喜好选择了这个专业。因此,学校应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对两部分学生的思想、目前的就业形势、岗位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修养。
2.讲授方法方面
部分高职环境艺术专业色彩构成课程的讲授方法是灌输式的,一些教师一味讲授理论知识,没有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就布置作业。一些学生没有真正消化知识就盲目地完成作业,没有运用创新思维,只是把书本上的内容照搬过来。
3.表现手段方面
高职院校色彩构成专业的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采用单一的表现形式,一味追求作业外观精美,而忽略了专业本身的创新性,这样无异于舍本求末。
4.脱离了后续课程
设计色彩构成这门课程主要是为后续的专业课打基础,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但如果教师只是将理论灌输给学生,而不细致讲解如何应用,则容易导致学生只是照抄照搬,不会实践,这样就会与后面的实践课程脱节。
二、对色彩构成课程的改革
1.色彩构成课程内容的改革
目前的色彩构成课程主要是研究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色彩之间的关联,单就一门基础课来看,这样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样缺少专业性内容,教师可以就其内容进行一些改动,以增加一些专业性的知识。
各高职院校要加强联系与交流,尽量减少程式化的教学内容,将一味注重理论指导改为注重实践性的探索,让学生收集相关材料,通过对色彩的实践探索,亲身感受色彩的变化和其中的奥妙。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的不单单是色彩理论,他们会感受到自然界中色彩的神奇。通过实践,学生会把原来头脑中概念性的色彩转变为更有层次感的色彩,这就深化了学生对色彩构成的理解,提高了其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小模型,让学生收集材料进行创造,这就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这样在内容上也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而更注重实践能力,从观察、收集、创作三个方面让学生了解色彩,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让学生深刻了解色彩构成课程。
2.色彩构成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色彩构成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个性鲜明,善于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教育者应将学生的特点、专业爱好和思维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施教与指导。色彩构成这门课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感受,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应扭转固有的教学观念,减少理论知识的灌输,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尽可能多元化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对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设置对应的练习,让学生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作业,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单次课程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对此次课程的想法,从而使学生创作出更加新颖的作品。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色彩构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创作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