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特点;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52-0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等[1]。这类疾病多具有病情易反复、死亡率高等特点,其中肺癌发病率、递增率局肿瘤首位,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2],死亡率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2],这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和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能明显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我科现将2009年7月――2011年11月我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定我科2009年7月――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问诊、X线胸片以及肺功能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指标(2002年版),其中男性77例、女性19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1.36±5.12)岁,病史7-30年不等。
1.2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将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与责任护士、经治医生共同探讨病历,总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并展开针对性护理临床意义的讨论和研究。
2结果
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见表1。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对各患者均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恢复情况较良好。
3护理对策与心得
3.1基础护理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治疗之外,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病室环境要求舒适整洁,空气清新,定时开窗换气,维护室内温度在19-21℃,湿度控制在55%-65%,避免空气污染,尤其避免粉尘污染[2]。
3.2营养和运动指导由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的状态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在护理时应注意针对病情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再配合合理的运动指导,促使患者身体机能更早恢复。酌情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含量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补充足够水分,减少钠盐的摄入,水果蔬菜类也应多补充,少量多餐,丰富患者饮食结构,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同时,病情较轻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调理,若患者病情较重,则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嘱咐患者家属细心照料,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工作。
3.3疏通气道,合理氧疗根据需要,为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氧疗。采用双鼻头吸管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氧疗方案为:15-18h/d,氧流量控制在1-2L/min,及时清理鼻腔,保持鼻导管通畅,氧疗期间密切管着患者缺氧症状是否有所改善[2]。若有痰液粘稠者应鼓励多喝水,或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排痰。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指导,协助患者排痰。而针对久病卧床的患者,由于其体弱,无力排痰,可以采取超声雾化湿化气道法帮助排痰,雾粒以1-5μm为宜,雾粒大小针对患者痰阻情况酌情选择。若痰液太过粘稠壅堵气管,可以先进行导管吸痰再进行排痰护理[3]。
3.4锻炼呼吸肌有效的呼吸肌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呼吸效率,帮助患者康复[3]。针对病情轻重,可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通过这些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还可以防止呼吸肌疲劳发生通气衰竭。同时可配合如行走、慢跑、下蹲、弯腰和扩胸等运动达到全身性呼吸锻炼的效果,增强体魄改善肺功能。
3.5用药观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患者长期处于一个患病状态,长期用药,药物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伤害大。在用药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留心病情的变化,同时要嘱咐患者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多注意,随时和医生护士沟通,以便医生掌握患者病情[3]。
3.6心理疏导多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都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并且很难根治的特点,大多数患者都有3年或3年以上的病史,长期处于一个治疗又反复又治疗又反复的过程,患者会有焦虑、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2]。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也是护理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医务工作者对待患者应做到耐心细心用心,时常鼓励患者,对患者的问题一一解答,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的特点,从而克服对疾病的排斥心理,使患者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患者的家属也要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沟通技巧,常跟患者谈心,疏导患者。
综上所述,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提供科学、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对策,不仅是身体的护理,还有心理的照顾,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郝灵红,杨青,孙鉴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14):1301-1301.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6例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给予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结果:治疗4周后,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9%,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康复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68-01
康复医学已近百年的历史,相对脑病康复、骨病康复来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并未被广泛认知,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本身存在各器官系统退行性变的老年患者而言,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临床价值[1]。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65-82岁,平均71.6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止咳祛痰及茶碱类药物等支持对症治疗。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主动康复。教会患者进行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法。同时结合我国古代养生保健操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这些保健操可以带动胸背的呼吸肌运动,有助于缓解呼吸肌的疲劳,可增强下肢肌力及下肢的灵活性[2]。
1.2.2营养康复支持。肺康复患者病程较长,消耗大,患者体质虚弱,故应加强营养,尤其注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3]。我科室根据辨证施膳总结出一系列利于肺病康复的餐饮处方,同时嘱患者三餐定时定量,以餐后不感到腹胀为度,忌饮食过量,忌食用不卫生、不新鲜或生、冷食物。
1.2.3合理氧疗。肺病患者肺功能受到损害,加之肺部感染,进一步阻碍了肺泡气体的正常交换,结果引起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障碍,氧气又不能顺利地进入血液,因此大多数患者处在缺氧状态,要向患者介绍吸氧的好处,使其配合治疗。
1.2.4帮助排痰。支气管扩张、COPD、肺心病以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感染时,均可出现痰液增多的现象,应告知患者原因,使其消除恐惧心理,使用药物后或推拿、拍背、引流等手法帮助患者将痰液尽快排出体外。
1.3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显效:患者急性呼吸道症状明显减轻,基本无咳嗽,无喘息、呼吸困难。有效: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X±S),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样本均数t检验。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康复医学蓬勃发展的同时,肺病康复的诊疗方案也已成熟,在国内很多医院已将肺病康复作为康复科的一个项目进行临床科研,通过药物和呼吸肌的功能锻炼进行肺康复,已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
具体到本次研究,我们首先向患者普及疾病原、病情发展过程、治疗措施及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等知识,并且加强治疗期间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消除患者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使患者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合理氧疗、食疗、呼吸功能锻炼结合机体锻炼等。
我们为患者安排的主动康复主要着眼于呼吸功能的锻炼。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呼吸操练习以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6]。其次,由于此类疾病的慢性进程,患者能量消耗大,容易引发营养不良而使病情加重,及时补充营养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方面。它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极为重要。因此,呼吸肌的收缩力受到患者全身营养状态的制约。对存在营养不良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将有利于提升其呼吸肌的肌力,改善疾病预后。
另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多存在长期慢性低氧,可引发肺血管广泛收缩及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对此应特别注重对患者的氧疗。长期氧疗能显著提高氧合血红蛋白浓度,消除组织低氧状态,防止甚至逆转低氧所引发的组织和器官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显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掌握肺康复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青,余海滨,余学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5):642-645
[2]封玉琴,胡冰.营养补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5):67-68
我院儿科日门诊量平均为15人次,以下总结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就诊患儿10 395人次,年龄从新生儿至12岁,对儿科各系统疾病在门诊患儿中所占的比例加以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各病种的年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呼吸系统疾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其余各类疾病在全年中不同时段发病率无大的区别。门诊就诊患儿中绝大部分为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病例的>80%,其中包含了上呼吸道感染、咽-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等。主要原因为气候、地理因素所致,高寒缺氧,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而言,较成人有着更大的影响。因儿童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低龄的婴幼儿患者,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差,一旦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则症状相对平原地区患儿明显,且进展较快,需要积极加以救治,防止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
占第2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819/10395),所占比例<10%,主要包括功能性胃肠疾病、肠道感染(细菌性和病毒性肠炎为主)等。患儿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多数无脱水,少数伴有轻至中度脱水,给予调节胃肠功能药物和止泻、对症治疗后病情很快好转,部分患儿需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泌尿系统疾病(79人次)主要以下尿道感染为主,间有个别肾炎、肾病及无症状肉眼血尿患儿。
其他病例(418/10395)是指一些少见或散发的病种,如先天性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良、先天性凝血因子Ⅳ缺乏症、蛛网膜囊肿等),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等),营养不良性疾病(包括低钙血症、小儿佝偻病、维生素缺乏症、缺铁性贫血等),炎症性疾病(甲状腺炎、肛周脓肿、甲沟炎、外阴炎等),寄生虫病,疝(腹股沟斜疝、脐疝、腹壁疝)等,以上病种综合起来占第3位,约4%。
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讨 论
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呼吸系统感染主要原因为气候、地理因素所致,高寒缺氧,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而言,较成人有更大影响。因儿童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低龄婴幼儿,对缺氧耐受性更差,一旦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则症状相对平原地区患儿明显,且进展较快,需要积极加以救治,防止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
因近些年来国家儿童基础免疫计划的执行,加之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济条件的逐渐好转,大多数儿童均能按时按序进行预防接种,故传染病(79/10 395)发病率逐年下降,散发传染病病种主要有水痘、风疹、腮腺炎、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经过相应隔离治疗后亦很快痊愈。
新生儿疾病(98/10 395)所占比例很少,主要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脐炎等,这与人们讲求优生优育,定期进行产前孕期体检,新法接生的推广有关,对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及病死率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院内感染指的是住院的患者在入院前无感染或只存在潜伏感染,在医院内部获得的感染[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院内感染所占比例较高,严重影响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健康[2]。因此,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院内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为更好的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提升医疗水平,现将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发生的部位、原因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呼吸内科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间收集到的60例发生院内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无明显感染现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3-78岁,平均年龄为60.3岁。患者的住院天数为9-27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5.2天。
1.2方法
对上述收集到的呼吸系统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对感染的发生部位、导致患者感染的致病体以及感染发生后所采取的对应措施等进行总结和分析。
2结果
2.1感染发生的部位
对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发生部位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比例最高,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感染发生的部位
感染部位
例数
比例(%)
上呼吸道
13
21.67
下呼吸道
26
43.33
胃肠道
9
15.0
泌尿系统
5
8.33
其他部位
7
11.67
2.2导致感染的致病体
获取感染样本,进行致病体的鉴定和检测,对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引发感染比例最高的致病体为假单胞菌,其次为大肠杆菌。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引发感染的致病体
致病体种类
例数
比例(%)
假单胞菌
21
35.0
大肠杆菌
12
20.0
不动杆菌
8
13.33
变形杆菌
7
11.67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8.33
真菌
2
3.33
其他
5
8.33
3讨论
3.1院内感染患者的男女比例和年龄分布
根据我们的统计,呼吸科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为41名远多于女性的19例,可见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存在一定相关性,男性患者的比例较高。
而在收集到的60个感染病例中,年轻患者和中老年患者均有,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3岁,最大为76岁。对年龄分布进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院内感染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分析原因可能是中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年轻人差,各项身体机能和免疫系统抵抗病原入侵的能力均下降,更易发生感染。
3.2感染发生的部位
对患者感染的发生部位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发生部位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胃肠道以及泌尿系统,上述部位均是感染的易发部位,对于感染的有针对性预防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3.3导致感染的致病体
对引发感染的致病体进行鉴定的结果显示,导致呼吸科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假单胞菌,其次为大肠杆菌,绝大部分为细菌类致病菌,其他的还包括少部分的真菌以及支原体和衣原体等。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3],不利于抗感染治疗,也提示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更加谨慎和合理,尽可能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3.4 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导致呼吸科患者产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原因、护理原因、环境因素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4]。其中,呼吸科的住院患者年龄偏大,免疫力低下,更易遭受致病菌的感染。部分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医护人员的预防经验不足以及操作不够规范有关,有时甚至出现交叉感染。此外,住院环境也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关,呼吸科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未感染的呼吸科患者在住院后,可能从环境中获得由其他患者产生的感染源而导致感染。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加重院内感染的发生。
3.5 预防院内感染的对应措施
呼吸疾病的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应对其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或者发生感染,立即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同时增加患者的户外活动时间,呼吸新鲜空气。
为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培训十分重要,提高相关人员的应变能力,让其能充分掌握院内感染的理论知识,在感染发生时可及时采取措施。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
此外,住院环境的优化对于院内感染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医疗用品应进行严格的消毒,谨慎处理医疗废品,切断呼吸科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对病房进行必要的通风,减少致病菌的存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消毒,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对院内感染的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科室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5]。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如果院内感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而呼吸科是院内感染高发的科室,对院内感染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院内感染可由多种致病体导致在多个部位发生,引发感染的因素也是多样的。为有效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改善住院环境,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盖显英,王成玉,黄英华,等.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4,14(11):1265-1267.
[2] 李善华,涂明利. 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郧阳医学院学 报,2009,28( 3) : 295 - 296.
[3] 王思国. 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9):295-260.
【关键词】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6-0100-02
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呼吸窘迫、发绀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重症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导致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烦燥、情绪消沉等,不利于临床救治[1]。因此,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救治除有效医疗措施外,还需要科学、个体化的优质护理措施,对提高重症呼吸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所在医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48例,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38例;年龄13~85岁,平均58.56岁;观察组男35例,女39例,年龄14~86岁,平均59.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首先,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对重症呼吸患者的呼吸状况、生命体征、尿量改变、意识状态、咳嗽咯痰、输液、吸氧等状况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将患者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其次,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其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安静、清洁,做好重症患者的适当隔离,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指导患者制定营养饮食计划,多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量多餐,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以适当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对患者进行戒烟戒酒;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最佳抗菌药物,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74例患者在进行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第一,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身体各项机能较弱,常常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导致患者日常饮食起居过程容易发生滑倒等意外,因此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病房内外通畅、地面干燥,设立床边护栏,出入陪护,并对患者进行自我安全保护宣导,确保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第二,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重症呼吸患者常因自身病痛及发作症状而产生恐惧、烦躁、易怒、悲观等不良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加重病情,不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经历等差异进行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多听患者倾诉,适时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正常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第三,做好定时排痰和湿化措施。在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祛痰、镇咳药物配合治疗。对老年体弱或痰量较多患者应该以祛痰为主,必要时可采用吸痰器、气雾疗法、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第四,患者病症好转后的护理措施。当患者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进行缩唇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有氧呼吸锻炼,注意保暖,加强个人劳动保护和营养,继续戒烟戒酒,促进患者呼吸功能良好恢复及保护[2-3]。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出现死亡。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9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重症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急促、缺氧、反复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胸痛、伴有哮鸣音、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等症状,身心大量消耗,导致患者产生焦躁、恐惧、厌世等不良情绪,非常不利于临床救护工作的实施。重症呼吸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护,极易产生相关并发症,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应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重症呼吸疾病患者病程较长,长期反复发作,除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外,还需要给予优质护理,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中,笔者给予观察组基础护理的同时实施专业化、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总有效率达94.59%,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总有效率仅为72.97%,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这充分说明,采取优质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大大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艳玲.论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191-192.
[2]王玉杰,曲红,王幕鹏.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16(1):101-102.
随着医药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新药特药被应用到临床,细辛脑就是其中一种,它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加用化痰药物细辛脑注射液静滴,疗效显著.虽然疗效提高了,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死亡病例,因此我们不得不进行总结’分析,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现将临床应用后观察到的不同类型的过敏反应及治疗和护理情况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与探讨。
临床应用细辛脑注射液的合理性,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共同的症状均为咳嗽气喘,痰鸣,呼吸困难,痰液不易咳出等症状.痰液是一种炎性渗出物,能否顺利排出,对疾病的缓解与康复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了使患者呼吸更加通畅,呼吸困难减轻,就要使痰液尽快排出体外或尽快吸收,因此在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适当加用一种化痰药物一细辛脑,效果更好,因此它的作用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必须详知。
细辛脑注射液主要有平喘,抑制咳嗽中枢并能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增加,使痰液稀薄粘稠度降低,易于咳出,从而使气道通畅,利于呼吸.此外细辛脑还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减轻气道痉挛诱发痉挛性咳嗽,因此,它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疗效也较可靠,但仍有不同的过敏反应发生.为了加强用药的安全性,笔者将临床遇到的几例不同过敏反应的表现及抢救治疗和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例1,男3岁,咳嗽喘息1天入院,无发热,查体:咽充血,双肺闻及哮鸣音,少许湿性罗音,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细辛脑注射液6m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滴注,10min后出现注射部位片状红色荨麻疹,5min后遍布全身,瘙痒,立即更换输液器及液体,肌注异丙嗪,静推地米,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对症治疗,约20min后症状缓解,当时患儿血压90/60,体温正常,呼吸平稳,心音有力,心率115次/min,但仍有哭闹不安.荨麻疹于40min后消失,无其它后遗症存在.通过体重计算,药量和浓度都在正常范围内,故应用合理,但患儿有双黄连过敏史,无青霉素过敏史。
例2,女2岁,因咳嗽,痰鸣2天入院,无发热,查体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右肺重,心率120次/分,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右肺门阴影增大,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细辛脑注射液4m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滴,于第三天输液15分后出现呕吐,烦躁不安,随即出现面及周身皮肤重度发绀,立即更换输液器,液体,吸氧,肌注异丙嗪注射液,静推地米及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同时测量血压75/50mmHg,体温36.5度,呼吸浅表急促,心率105次/分,无抽搐出汗5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约25分钟后,发绀完,呼吸平稳,未吐,烦躁不安消失,无其它并发症存在,本例患者的用药量及浓度同样在正常范围内,但患儿有阿莫西林过敏史。
例3,女58岁,上呼吸道感染,无过敏史,第一组无不良反应,第二组输入16mg细辛脑加入5%葡萄糖200ml,药液滴入约20ml时出现头昏,恶心,腹痛,呕吐,意识丧失及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BP:85/42mmHg,HR:60次/分,立即换掉输液器和液体吸氧及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异丙嗪等对症治疗,5分钟后血压恢复正常,神志青楚,30分钟后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关键词】郴州市;住院儿童;疾病分布
【中图分类号】R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76-02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0~16岁的儿童人数已经突破3亿,儿童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19.42%[1]。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发展,儿童患病的特点多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其许多特征规律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解住院儿童疾病构成,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因此动态研究儿童疾病谱有助于儿童健康事业发展。现对郴州市202551例住院儿童疾病构成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了解该地区住院儿童疾病分布特点,为儿童的预防保健、医疗资源配置及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郴州市各级医院2008~2010年3年间的住院儿童病案,共202551人次。
1.2方法:将每份病案首页的出院第一诊断作为本次住院的疾病,疾病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按照ICD- 9国际疾病分类标准[2]进行编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构成比、T检验、χ2检验,P
2结果
2.1 住院儿童性别分布:本次调查收集的住院儿童资料共202551例,其中能有效地区分各年份的性别分布的共181753例,从数据上可以看出3年间男性患儿123075例,占总人数的67.72%;女性患儿58678例,占总人数的32.28%;男性远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1,但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2010年3年间,男女住院患儿比例逐年递减,从2008年的2.98:1减少至2010年2.06:1。
2.2住院儿童年龄分布:从(表2)可以看出3年间,1岁及1岁以内的住院儿童最多,共112487人,占总人数的55.53%,符合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的一般规律;3岁及3岁以内的住院儿童共151573人,占总住院儿童数的74.83%,4岁以后住院儿童数随年龄增大逐年减少。不同性别患儿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413,P=0.000)。
2.3季节分布:对202551例住院儿童病历分析,其中有效数据为197691例,数据显示1月份住院患儿最多,为26896例,占总住院例数13.6%;其次为5月份,住院例数为20800例,占10.5%;7月份位居第三,为20275例,占10.3%,10~12月3个月中住院患儿最少。
2.4 住院儿童疾病系统、病种构成分布:2008年~2010年3年间抽样调查的郴州市各级医院共接收儿童住院病人202551例,疾病系统前10位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93676例,占总住院人数的46.2%,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36948例,占总住院人数的18.2%,位居第3位的是新生儿疾病14147例,占总住院人数的7.0%,五官科类疾病共11662例,占总住院人数的5.8%,感染性系统疾病11530例,占总住院人数的5.6%,神经系统疾病7265例,占总住院人数的3.6%,肌肉骨骼系统疾病6312例,占总住院人数的3.1%,普外科系统疾病4803例,占总住院人数的2.4%,泌尿系统疾病3638例,占总住院人数的1.8%,血液系统疾病2292例,占总住院病人数的1.1%。不同疾病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706,P=0.000)具体构成比详见(表4)。儿童住院疾病病种分布中,位于前3位的是:肺炎、小儿腹泻、支气管肺炎;3种疾病共94598例,占总住院人数的46.7%,手足口病位列病种构成的第8位,与2009年手足口病的爆发是相关联的,也反映了本地区住院儿童疾病的特点;疾病构成分布及住院儿童疾病系统排序与大部分研究报道是相符合的(详见表5)。
3 讨论
通过对郴州市2008年~2010年3年间202551例0~16岁住院儿童情况的统计,基本上反应了本地区住院儿童疾病的一些规律、特点,同时也多方面反映了社会上儿童疾病的发病情况。
3.1 男女平等是儿童保健预防的良好开始:重男轻女是中国一严重的封建传统思想,3年间男性住院儿童大于女性住院儿童,说明多数家长在儿童患病及时给予治疗上,对于男性儿童的重视多以女性儿童;有研究表明,儿童健康性别差异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3];要改善这个问题,在提高医疗环境技术的同时更要加大政府政策的宣传,让家长在思想上明白男女都一样,真正的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正确公平的对待女性儿童,做到男女平等,才能从本质上改变这种状况。
3.2 不断提高婴幼儿疾病的诊疗水平是防治儿童疾病的重点:从资料中可以发现,婴幼儿时期(0~3岁)是儿童疾病的高发时期,占总住院儿童总数的74.83%;婴幼儿应是儿童预防保健当中的重点监护人群,此阶段的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各方面的身体机能都还不稳定,容易被病毒侵入致疾病的发生;儿童年龄愈小,机体抵抗力越差,疾病发生概率就越高;不断提升医生的诊治水平,提高儿童疾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是现今儿科医生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强优生优育、围产期保健也是减轻儿童疾病的关键。
3.3做好不同季节对儿童疾病防范是降低儿童发病率的关键:郴州市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处于南岭山脉北麓,平均海拔400m左右,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冬无严寒,四季气候分明,一年四季温差变化不大,但一天内的温差较大。分析资料发现,不同月份患儿住院量不同,儿童住院人数主要集中在1、3~8月份,排前3位的分别是:1月13.6%;5月10.5%;7月10.3%。10、12月份住院患儿最少,分别为4.6%;4.8%。1月、5月刚好是两种气候的交界时间,气温的骤降或者突然回升,直接影响了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儿童对突变环境的耐受性差,当温度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就极易引起疾病的爆发。7月份刚好是暑假刚刚开始,儿童放假在家,户外活动增多,室内外气温冷热交替大,一天内多次往返冷热环境中,也是致病的根源所在,再者,假期家长疏于防范,儿童意外伤害多发。
3.4 掌握住院儿童疾病系统及病种顺位分布特点是防治儿童疾病的保证:在近三年时间内的202551例住院儿童中,各疾病系统的构成中呼吸系统疾病居儿科住院的首位,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一致[5、6]。呼吸系统疾病占总住院儿童总人数的46.25%,其中肺炎占呼吸系统疾病的64.6%,其次为支气管肺炎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各占呼吸系统疾病的15.9%、13.6%。郴州地区是矿资源极其丰富的区域,大量的矿资源开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道极易受空气影响,再者与郴州的气候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排在系统第二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整个系统的18.24%,该系统疾病以小儿腹泻为主,占消化系统的52%,小儿腹泻发病高峰期在秋季,其次是夏季、冬季、春季;主要是因为夏秋季节温度较高,雨水充足,适合霉菌、细菌的滋生;食物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儿童饮用后引起胃肠炎,引起腹泻的发生。这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有关,消化系统疾病有“病从口入”的特点,因此,要注重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排序三、四、五位的疾病系统分别为新生儿疾病系统、五官科类、感染内疾病,各占6.98%、5.76%、5.64%。新生儿疾病的排序以早产儿多见为36.4%,新生儿窒息占23.1%,再者为新生儿硬肿症占8.5%;五官类疾病排序为:扁桃体炎50.3%,急性咽喉炎10.1%,腺样体肥大4%;感染性疾病排序:手足口病39.6%,败血症16.9%,麻疹8.3%。与其他研究略有不同的是感染性系统疾病排列在疾病系统的第五位,这与2009年的手足口病的爆发有着很大的关联,应加强儿童疾病的预防工作。在单病种疾病的排序中,肺炎、小儿腹泻、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直居各年段发病的第1、2、3、4位,与国内其他医院报道一致[7]。说明加强肺炎的防治,仍是临床工作的重点。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加强呼吸道疾病的管理工作是一致的[8]。
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改变,儿童的疾病谱逐渐发生着改变。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住院疾病谱,有助于儿科医师及相关管理部门更细致地了解儿童疾病的规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把疾病遏制在疾病初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针对郴州市儿童住院病人的疾病谱变化情况,医院儿童疾病防治的工作重点仍然应该放在对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上,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确定相应的防治及宣教重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及时、高效地指导儿童保健及疾病防治,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儿童病死率,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T zeng GH. compromise solution by MCDM method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IKOR and TOPSIS[J]. Eur J operat Res,2004,156(2):445-455
[2] 刘海一,何连德.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名称与代码标准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3] DeRose Laurie F,Maitreyi Das Sara R Millman.Does FemalDisadvantage Mean Lower Access to Food.Population and Deview,2000,26(3):517-547
[4] 李贵南,胡立清,王拥军. 湖南省婴幼儿重症肺炎的季节分布特征[J].医学临床研究,2003(1):65
[5] 周燕燕,李志辉,陈敏等.广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率季节性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1):35-36
[6] 段玉清,邱杰,李维成,等.本院30年儿科疾病谱变迁[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1):30
[7] 张敬,温登瑰,刘慧,等.本院1982~1997年儿科住院患者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河北医药,1999,21(4):219
【关键词】肺;院内感染;真菌
analysison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inrespiratorydepartmentward
caizhu-ying,tangji-hong,wanglei,etal.departmentofrespiratorydiseases,putuohospital,shanghaiuniversityoftcm,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usceptiblefactors,clinicalfeaturesandtreatmentsof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inthewardofrespiratorydepartment.methodsthechartfilesof54patientswith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admittedfromjunetodecemberinthewardofrespiratorydepartmentwerereviewed.resultstheincidencerateof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was38%.copd(518%)wasthemainpredisposingdisease,andcandidiasis(611%)wasthemostcommonpathogen.themainsusceptiblefactorsassociatedwith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arelong-termuseofbroad-spectrumantibiotics(963%),hypoalbuminemia(593%),long-termuseofadrenocorticalsteroid(333%),anddiabetesmellitus.thereisnospecificclinicalfeature.fluconazole(922%)binedtherapyaswellastreatingfungusinfectionareimportantmeasurestoincreasethecurerateof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
[keywords]lung;nosocomialinfection;fungal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1]。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年6月~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年6月~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
12诊断标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2]。
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研究方法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5统计学方法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计算百分比及统计列表等。
2结果
年6月~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427例,其中54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38%。其中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51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6%。
21基础疾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分别占222%和111%,见表1。
22感染的易患因素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52例(963%),最短3天,最长时间15天,合并低蛋白血症(指血清白蛋白<35g/l)32例(593%),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指静脉或口服相当于强的松05mg/(kg·d)以上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超过2周]者18例(333%),合并糖尿病14例(259%)。此外,54例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46例(852%),见表2。
23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51例(94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3例(611%)。其次为曲霉菌属,见表3。表1肺部真菌感染相关基础疾病表25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表35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24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42例(778%),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30例(556%),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即肺炎型16例(296%)、支气管肺炎型27例(500%)、炎性结节型4例(74%)。
25治疗和预后已发生了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疗,51例用氟康唑治疗,3例用伊曲康唑治疗。5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或好转49例(907%),无变化2例(37%),恶化死亡3例(56%)。
3讨论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copd(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分别占222%和111%。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年龄大,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本组资料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就有46例,占852%。由此可见,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本研究发现,培养出的真菌中酵母菌属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1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3%,其他酵母菌占204%,另外还发现曲菌3例。与国内外大多数报道相似。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表现上无特异性,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很难完全区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可做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在治疗方面,目前针对真菌感染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不多,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和制霉菌素等。国外资料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全身真菌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本组资料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对于51例患者我们选择了同样对酵母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相对毒性低,半衰期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组织体内分布广泛的氟康唑治疗,痊愈或好转47例,有效率为922%。3例曲霉菌感染患者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667%。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的,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钱小顺,朱元珏,许文兵,等.127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17-419.
2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45(8):697-700.
3李从荣,彭少华,李栋,等.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485-487.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2000人拥有一名全科医生才能满足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我国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全科医生,以满足《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的要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最有效的培养方式之一[1]。本院是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地之一,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呼吸内科专业是内科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全科医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基础课程。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本科临床带教医生对转岗全科医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 体现全科医学理念与特色,明确呼吸系统专业培训的要求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主要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全科医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社区和家庭,主要职能是为居民和家庭提供初级医疗保健,包括基本医疗、预防、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性,要求他们对医疗专业掌握应该是广,而不是专。所以作为培训老师,应该充分贯彻全科医学的理念与特色,明确教学目的,结合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以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2]。就呼吸内科专业而言,体现的就更为明显。因为呼吸道系统疾病涉及的病种多,常见易发病也多。根据全科医生“宽、浅“的原则[3],对培训内容作了统一要求。①培训内容应紧扣《大纲》要求: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带教老师对其内容要讲透、讲清,要求学生对此内容要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实践。对要求熟悉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对此内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求学会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其操作方法、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呼吸内科的培训,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吸痰术、胸腔穿刺术等操作的适应证;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处理流程;了解胸部X线、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的适应证;通过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方法,胸部X线、常用临床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掌握转诊指征,并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与转诊[4]。②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转岗培训时间短,涉及内容多,转岗全科医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服务需求不完全一样,大纲培训内容很难进行针对性的考虑,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只带教一名学生,根据全科医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不相同的教学计划,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5]。如全科医生来自的地区肺癌发病率很高,带教老师即在肺癌的发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给予重点培训,增加肺癌诊治的新进展尤其介入诊治、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如果来自矿区的全科医生,带教老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尘肺等与粉尘关系较密切的呼吸道疾病方面进行重点培训,让学生了解以上疾病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预防和治疗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简易肺功能的操作、吸入装置的使用、呼吸操的锻炼等,以便以后工作中对患者及有高危因素人群的筛选、预防和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帮老百姓看好常见病、多发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真正发挥全科医生的职能。
2 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
转岗培训的全科医师多来自城市社区和乡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知识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社区服务技能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6]。据统计[7],来本院培训的全科医生的学历和基础参差不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为73.6%,中专学历为26.4%,工作3年以上约为52.1%,3年以下为47.9%。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全科医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具体方式如下。
2.1 临床具体病例讲解
全科医生参与病房病例管理,选取合适病例,实行负责制,参与讨论,带教老师对每个病例进行诊治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讲解,包括该种疾病临床注意事项、风险及预后评估,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对疾病有较明确的认识,并且与其他系统疾病相联系,分清异同,不过分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体现出全科医学的理念及思维模式[8]。如胸腔积液的病因,要让学员了解多种系统的疾病均可能导致胸腔积液,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胸腔积液的性质、辅助检查,初步判断最可能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
2.2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视频,能更直观地了解呼吸系统专业的有关内容,除了呼吸系统体格检查、胸腔穿刺、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基本操作的视频外,还包括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更专业的学习[9]。另外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胸片、胸部CT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和比较。让他们掌握检查和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检查。对呼吸系统基本操作,多次看视频,熟悉操作程序,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最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实际操作。
2.3 门诊教学
全科医学的本质和宗旨决定了门诊服务是其医疗重点,转岗全科医生将来主要面临的是门诊患者,所以门诊教学也相应成为全科教学的重中之重[10]。在培训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全科医师的门诊轮转时间。每周2~3个半天,主要以观摩学习的形式,适当病例可以简单问诊和查体,最后和带教老师共同诊治。学员主要学习老师的诊治方法和诊断思维,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2.4 其他培训方式
如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定期的社区实践、义诊、健康宣教等,都是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学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诊断思维都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