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的安全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

第1篇: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病人;输液安全管理;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护士最为常用、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并且是患者用药选择的重要途径。在输液过程中,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都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严重者造成患者死亡,可见安全输液的重要性。老年患者是患者人群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静脉壁比较厚、管腔也属于狭窄型、弹性较差,因而血管的清晰度比较低,造成护士在对其进行穿刺时有很大的难度[1]。加之输液过程中要求较高,操作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对此,本文选取80例来我院接受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旨在探讨安全管理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59―83岁,平均年龄为(70±10.2)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60―81岁,平均年龄为(69.2±11.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按照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抽取,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各为40例。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护理,对照组则仅采用一般护理。具体信息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降低,容易出现寂寞、失落感,加之老年人的自尊心比较强,更容易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等负性情绪。所以,护士需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积极询问其内心需求和内心忧虑,能够立刻解决的问题就给予处理,这样可以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士要着装得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患者有配合的感觉,同时为其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热情对待,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输液之前嘱咐其排便,做好输液前的仪器准备,穿刺的时候要保证镇静。

1.2.2 输液时的护理

1.血管的选取 老年患者常常并发慢性疾病,神经血管疾病也属于常见疾病,再者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壁比较硬、弹性较差,回血比较缓慢,所以穿刺时最好选择上肢暴露比较明显、富有弹性的部位。如果选择下肢也需要选择远端末梢血管,对长时期需要输液的患者有计划更换使用,最好躲避关节和静脉瓣。

2.穿刺注意事项 穿刺的时候要对患者的外周静脉弹性程度进行评估,观察其有没有硬结,避开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对深但是不明显、细小的静脉可以首先进行热敷处理,依照患者病情、输液量、血管选择适合的针头。针刺部位需要进行2―3次消毒处理,直到注射部位皮肤足够清洁,防止造成感染。穿刺的时候需在穿刺部位上方扎上止血带,松开止血带的时候动作要缓慢,避免反弹。除此之外,对同一部位进行穿刺的次数不能多于3次,否则会出现回针。

3.针头的处理 确保穿刺成功之后要将针头固定好,粘贴胶布的时候需要做到谨慎,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包扎固定的时候需要避开穿刺部位,否则会影响输液滴速的观察。拔针前要将输液器关闭,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将胶布清理干净,然后拔针。随后使用消毒棉球按住针眼[2]。

1.2.3 输液时的护理

输液速度 依据患者病情、体质和血管,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没有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我们一般将滴速设置为40―50滴/min;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输液速度一般为30―40滴/min;心衰患者输液速度则不能超过15滴/min。

强化道德意识 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时巡视,增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观察患者穿刺处有没有红肿、发白。关心患者,注意其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医师。嘱咐患者不能私自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针头和滴管之间的距离,避免针头从血管滑出,造成药液的外漏。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输液的不良反应为2例,对照组为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为2例,对照组为10例,明显存在差异((P

3.2 安全管理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帮助纠正心率失常、电解质紊乱等必要方法。护士在操作前后需要认真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做到三查七对,输液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采取措施,更换液体和输液器,必要时可建立第二条液路进行抢救,吸氧、测量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等措施。

3.3 小结 综上所述,给予静脉输液时,院方要做好输液安全管理的护理,认真把好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第2篇: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老年人的护理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老年人的护理要求:首先要让老年人尽快康复,改善身体机能以及能够生活自理。若是难以康复的晚期疾病,需要尽可能的去减少他们的痛苦。

【关键词】 老年人; 危险因素;护理

老年病人的生理退化,身体机能的衰退和心理对刺激的承受力降低等问题会让护士在对老年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遇见到一些与对一般病人的护理不一样的特殊危险情况。因此,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才可以保证对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

一、常见的危险情况:

1.跌倒损伤:由于老年人的生理上对姿势控制能力降低,或者由于某些疾病导致病人的平衡控制能力降低,导致身体更易摔倒造成严重后果。

2.误食:由于老年人的五感减退,尤其是视力和嗅觉的下降可能导致误食。再加上老年人的食道以下括约肌松弛以及呕吐反射较差,导致老年人难以将误食的可能是有害物排出体外。

3.药物乱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衰退,故较于年轻人更容易用药毒性反应。住院后的私自使用药物以及对用药的错误认识或是护士对用药的指导错误都可能导致肝肾进一步受损或是药物禁忌反应。

4.医源性损伤: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对待患者态度僵硬,这可能会让老年患者感到心理上的不适而导致情绪激动或低落、血压升高和心悸等情况。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不强,可能对老年人造成生理上损伤。

二、护理的对策:

1.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病人的护理专科培训: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心理变化、饮食护理、运动、排泄等生活护理,掌握老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2.强化护士的早期教育,能够使护士具有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老年病人可能遇到的跌倒等机械性损伤问题以及能够正确指导病人的药物服用。增强护理人员的预见性,对老年病人能够注重他们的主诉。

3.加强环境上的安全管理,保持地面的干净、干燥,避免老年病人的摔倒或是摔倒后不会撞到坚硬的垃圾。保证病房过道上有安全扶手,并且安全扶手要稳定。保证病室的明亮从而避免患者因视力下降撞到身体。仪器设备和电线线路要定时检查,排除一切可能的安全故障。

第3篇: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

【关键词】 老年问题;护理;老年型;老年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21-02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1%,达到9062万人,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1]。老年病人的护理,尤其是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者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也是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具体表现。

1 老年人的特征

衰老是人的生命中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不管你是否接受,它到一定时候必定到来,衰老并不是一种疾病,是在机体发育成熟后逐渐出现的,且进程缓慢、不可逆转,其解剖学基础是细胞、组织、器官的萎缩和退行性改变,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方面所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改变。脏器功能逐渐减弱的现象,在身体内部所有脏器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那么,人到老年后,有哪些特征?

11 脏器的储备功能降低 体内各脏器都有相当大的储备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各个脏器只有一部分在进行工作,就能满足身体需要,而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减退首先就是储备功能减退,这种储备功能减退的现象,在平时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可能表现不明显,一旦某一脏器发生病损或体力劳动量增大或身体受到某种打击,如手术、感染、中毒等情况时,就充分地暴露出来。

12 对外环境改变的适应和反应能力减退 机体所处的外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都是一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对外界自然环境如气温、温度、气压的改变,身体本身有相当大的能力自动调节内部的功能来适应,防止它们对身体造成危害。老年人防御反射减退,对各种外环境改变的适应力均较差,如阴天、刮大风时,老年人容易出现无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入睡,情绪抑郁等症状,同样社会环境的一些改变不但可影响人的生活,而且还可能影响人的情绪。对各种社会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老年人也比年轻人差。

13 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性质刺激的反应调节能力缓慢及减退 老年人对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反应缓慢叫做“延迟反应”,例如血糖受饮食影响外,在体内主要受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当血糖上升到正常高限以上,即分泌胰岛素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低于正常低限时,肾上腺素即分泌,使血糖升高。老年人可能出现对血糖调节的延迟反应,即当血糖超过正常上限较多以后才开始有胰岛素分泌增多,而当血糖恢复正常时,胰岛素分泌仍不能适时停止。我们也常见到一些老年人,在面对繁重的任务时,可能精力充沛的,甚至整夜工作而不觉疲劳,而到工作告一段落,身体反而垮了。

14 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减退 皮肤是人体对外的第一道防御屏障,皮肤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中各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刺激和侵袭[2]。由于皮肤老年性改变,皮肤对外来伤害的防御功能随之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敏感性相应减弱,细菌也容易入侵。人体的第二道防御屏障是免疫系统,随年龄增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进入老年期,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加上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机体对外界强烈刺激的应激能力降低。因些,老年人对抗感染的能力差,机体修复能力也较差,容易合并感染。

2 老年人出现的特殊问题

无病的老年人,往往认为自已很健康,体内的“零部件”都在正常运转,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就误以为是“没问题”,忽视了老人健康中的潜在问题,根据老年人的特征,老年人特殊问题有安全问题、便秘问题、孤独抑郁等,那么作为护理人员,对这些老年特殊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周到和全面的护理。

3 老年特殊问题的护理

31 安全问题的护理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首先应该是安全问题,人到老年,脏器的储备功能下降,对外环境适应和反应能力减退,组织、器官退行性变都是安全问题潜在隐患,在安全护理方面,老年人龙其是肥胖者的床铺一般不宜太软,过软影响呼吸及循环,也不易翻身和移动,有时身体在移动时容易失去重心而坠床,故一般应安排老年人卧硬板床,特别瘦的老年人,床上应垫得软些,以增加接触面,避免某些组织较薄的部分过度受压。床的两侧备置有靠背的木椅,以便手扶靠背帮助移动,也可起到床档的作用,还可以放一些备用物品。衣着方面,选用质地轻软、穿着舒适、易清洗的面料。给一些身体功能较低下的老年人裁制新衣服时,有条件者要照顾到容易穿脱、方便、安全。如手指功能差的老人,衣裤的纽扣可以用尼龙搭扣来代替。由于老年人肢体末梢循环不良,经常出现足肿胀,因些鞋袜均要大些,鞋以软底有沟纹的软鞋为好,可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不易滑倒。鞋的大小以能允许足趾活动为准,袜子大小以不缚勒足为宜。由于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功能减低,在改变时容易引起暂时性血压波动,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而且老年人的手足不太灵活,因此在改变时,特别由卧位迅速坐起,站立行走时,容易发生性低血压[3],应嘱老年人做到:①起立动作要慢,最好同时用手扶一牢固之物如桌子、床架或墙壁,使有所依靠;②睡后不宜突然起立,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醒后先活动一下手足,使血压稍升高些。老年人的病房或卧室尽可能宽敞些,使老人在室内活动方便些,地面平而不滑且保持干燥,以防滑倒,由于老年人肾浓缩功能减退,因而夜尿次数增加,应把便器置于床边伸手可及之处。

饮食方面,应定时、定量,粗细粮搭配、生熟搭配,还应注意进食过程安全,注意畜类及鱼类食物中的骨与刺,也要防止饮水引起的呛咳。

老年单独外出活动时,应注意检查衣服、鞋帽穿着是否适宜和需用物品是否齐备,并了解其去向,离去时间及预计回家时间。外出活动时间不宜太长,高龄老人最好有人陪伴。

32 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老年人常见便秘的原因:①随着增龄,胃肠功能减低,蠕动减弱;②老年人牙齿不健全,饮食过于精细;③老年人活动减少或长期卧床,肠蠕动缓慢;④心理精神因素,环境改变打乱生活规律,均能抵制排便反射。对老年人便秘的护理,其根本是去除病因,找出便秘的原因后,应鼓励患者多进食,且食物不宜过细少渣,宜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并应建立每天按时排便的习惯,使病人了解排便的生理,应用生物反馈疗法,以建立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对腹肌功能衰弱者,应鼓励病人多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以增强腹肌、膈肌、提肛肌等肌力。对便秘严重的病人,可酌情选用轻泻剂,如开塞露、甘油栓等药物,必要时可带指套伸进内掏出大便,或用中医中药泻下,润肠通便,也可适当灌肠[2]。

33 孤独、抑郁的护理 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减少、劳动能力下降、或已丧配偶、与子女不在一起居住、退休在家等原因,容易产生孤独、抑郁[3]。在护理过程中,鼓励病人将自我感受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细致倾听,允许病人发泄抑闷,并给予明确有效的积极回答,帮助病人收听优美、舒缓、轻快的音乐,与病人谈论轻松、愉快的话题,加强与病人沟通,鼓励病人参加集体活动,让其在群体活动中忘记孤独。

老年人的安全问题,便秘问题,孤独、抑郁问题,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细致、全心的护理,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技出版社2版,2006:192

第4篇: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

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12月我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静脉输液1 586例,出现药物外渗35例;针眼出血13例;血回流堵塞针头10例;回家途中出现不适3例;延时观察皮试结果11例。

1. 1输液安全隐患因素

1. 1. 1社会因素:我国现有国情为独居老人多,无人陪伴,通常一个人前来就诊。护士不仅要进行输液操作,还要应对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操作准确度。医生及患者偏好输液这种治疗方式,管理制度不完善,要求不严,激励机制欠缺等。

1. 1. 2护理人员因素:人员配制不足,护理人员不足,排班不合理,搭配不当,对患者的呼唤没有及时应答,没有及时更换液体,引发回血,使患者不满情绪明显增强;患者多,时常出现多个输液人员同时拔针,护士没有时间帮助有困难的老年人按压针眼,导致出血,引起患者的指责;按规定患者输液结束后,需留院观察半个小时,因护士无暇认真交代,导致患者直接离去,途中出现不良反应,引起纠纷等。少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技术不达标,造成操作失当,违反操作规程,静脉穿刺失误或固定不佳,也会导致药物外渗等。

1. 1. 3老年患者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机体衰老,肌肉、关节、平衡、运动能力下降,容易摔倒,骨质疏松易出现骨折;感觉功能下降,包括视力、听力、体表的冷热、疼痛等感知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听不清、听错名宇,自我观察是否有渗出、输液的速度及进程能力差;男性患者前列腺增生尿频、尿急、反复上卫生间次数多;有的老年人患有轻度精神障碍(如脑梗、中风后遗症、阿尔默海茨综合征等),性情偏执、好激动、多疑;还有的老年人患有基础病,长期使用多种药品,容易忽略配伍禁忌与相互拮抗作用;甚至还有不少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意外可能性大等。

2安全隐患相应的对策

2. 1注重科学管理,重视护理人员的配制:适当增加护士力量,实行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数。规范护理操作,增强考核力度,将护士的工作业绩与绩效和晋升挂钩。

2. 2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实施护理,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相关知识要多了解,多掌握,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安排专人巡视观察输液速度、渗出、有无不良反应,协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如厕、按压拔针部位等。

2. 3重视个人修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贯彻落实三好一满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尊老敬老,语言文明,态度亲切。

2. 4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利用下午等相对空闲时间组织业务学习,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药物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组织护士学习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观察,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及急救方法,确保抢救药品齐全,抢救设施保存完好。

2. 5运用沟通技巧,提高与老年人的沟通质量: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沟通,耐心倾听老年人的诉说,了解患者的认知能力,请同时输液的患者对老年人给予关注与帮助。由于护士力量有限,交代老年患者(80岁以上)及残障老人尽量有亲属陪伴。

2. 6开展健康宣教,争取老年人的理解与配合:对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明确用药目的,对输液的注意事项进行充分而又详细地了解,观察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工作中落实各项告知制度,要有耐心,详细告知皮试时间、输液瓶数、输液滴数、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液体渗漏等,让患者心中有数。

3结果

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提高了社区输液厅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4体会

第5篇: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使老年人的疾病也逐渐减少。人类的平均寿命日见增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老年心理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不仅让老年人延年益寿,而且使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身心健康,生活愉快,提高生活质量,安度晚年。下面谈一下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1建立社区老年健康咨询中心:应有专业人员指导老年的自我保健。如饮食的烹调,营养的搭配,娱乐活动的具体内容等。建立保健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组织专家进行老年保健讲座,订阅老年保健杂志,建立老年健康宣传栏,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使他们愉快地安度晚年。

2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感:全社会都应该尊重老人,爱护老人,使养老敬老成为社会美德和风尚,让老人事事处处都感到和受到优待,而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帮助老人建立价值观、满足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过程。根据观察,老年病人适应力差,一旦患病,非常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的身体能否好转,是不是不行了等等。这时护士要主动接近病人,帮助他们挂号,取药、取送化验标本,热情接待,解除孤独感对住院卧床的老年病人,应经常变换,使其能做些轻微的活动,放松肌肉,消除紧张情绪。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交谈使病人感受到在医院得到了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增强他们对医院的信赖,解除了焦虑,增强了恢复健康的信心。

3热情周到的护理:马克思说“热情体贴和蔼可亲的举止,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由于疾病老年人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情绪低沉,固执,爱发脾气。对老人医务人员应加倍耐心,热情,更加体贴,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就能增添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严密注视病情发展:对疾病的细微变化,护士都要严密观察,因为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合并症,所以要加强护理,根据不同的生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如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交叉感染,故作静脉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刺激。吸人性或坠积性肺炎时,可采用经常翻身拍背的护理方法,保持呼吸道畅通。根据气温的变化,注意衣服的增减,以免受冻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其它器官的疾病。

5饮食护理:老年人的合理膳食应当是低盐、低脂肪或低糖,充足的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多种蔬菜、水果等的平衡膳食,力求色香味俱佳,易于消化,有营养。采取少食多餐方式,从而增加食欲。

6为病人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病房宽敞,光线柔和,安静,安全。病床要低,被褥要轻、保暖,增加病人的舒适感。因此,住院环境要逐步家庭化,以增强病人的适应性。要创造条件,种植花草,在病室的墙壁上可挂贴优美的字画,以美化环境,使病人心情舒畅。病室的设备要维持病人的独立性,如准备轮椅、手杖等。走廊、厕所等处要设扶手,便于行走,保证安全。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做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情的恢复。

第6篇: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

 

关键词: 老年护理现状 展望

    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也正席卷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的体现[1]。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我国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1  人口老龄化现状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亿,60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10.23%,65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6.96%[2]。预计2000~2025年,老年人口会占到总人口的19.3%。2025~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2%。

    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亿,1970年达到3亿,2002年达到6亿多,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世界总人口的21%[1]。中国甚至于全世界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2  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的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几率增加,就诊率、住院率因此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老年人也常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焦虑、忧郁症、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住宅综合征等心理和精神问题[3]。

    3  老年护理的现状

    3.1  老年护理的概念

    3.1.1  传统观念  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大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与对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实践证明,对老年人群的护理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这些因素包括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各种疾病症状在这类人群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身体、心理的反应及所产生的后果等。目前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老年人应付实际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此老年护理有别于传统观念的老年病护理[4]。

    3.1.2  新的观念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康。因此,老年护理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5]。

    3.1.3  没有统一的概念  老年护理在德国没有统一的概念,其特点是尊重老年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个性,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对护理人员强调更多的是耐心与献身精神[6]。

    3.2  国内外的老年护理机构发展史  1870年荷兰成立了第一支家居护理组织,以后家居护理在荷兰各地相继建立起来[1]。德国的老年护理始于18世纪,1900年老年护理成为一种正式职业[6]。英国1859年开始地段访问护理,19世纪末创建教区护理和家庭护理,1967年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日本1963年成立了老人养护院。我国于1985年在天津成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88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所老年护理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在上海成立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7]。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养老院(老年福利院)439家。根据医疗保险部门统计数据,2004年我市家庭病床共有2.1万,根据市民政局调查数据,上海市有95%的街道(镇)开展了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每月接受服务的老人有2.6万[8]。目前上海市的老年护理机构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4个方面。

    3.3  老龄化所带来的观念转变

第7篇: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日见增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逐渐增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研究解决老年心理问题,使老年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老年人心里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基本对策

1.1 孤独: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1.2 健忘: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因此应首先让老年人具有好奇心和上进心。好奇心是追求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动力,启发好奇心的有效措施是组织老年人学习。适当的脑力劳动,能锻炼神经系统并延缓记忆衰退的进程。

1.3 抑郁: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因此应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感觉是一种主观东西,而生活就是一种感觉。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感觉它、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姿势回报你,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进取、你的生活就将充满阳光。” 老人可做一些力所能及、自己擅长而又不很紧张的工作,使精神有所寄托,人生价值得以体现。一些健康有趣的爱好,如书法、绘画、摄影、集邮、钓鱼等,都能使人做老有所乐。

1.4 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2.1 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医院陌生的环境加上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易产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焦虑,担心工作和经济负担,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病人变得拘谨、沉默,而病人此时需要安慰。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打乱会影响老年人情绪,因此要为病人创造舒适优美的环镜:病房宽敞,光线柔和,安静,安全。病床要低,被褥要轻、保暖,增加病人的舒适感。住院环镜要逐步家庭化,以减轻病人的不适应性。要创造条件,种植花草,在病室的墙壁上可挂贴优美的字画,以美化环镜,使病人心情舒畅。病室的设备要维持病人的独立性,如准备轮椅、手杖等。走廊、厕所等处要设扶手,便于行走,保证安全。应帮助老年人正确面对疾病和各种生活问题,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照顾能力,友善热情接待老年人,教育老年人树立坚强的信念和正确生死观,经常与患者交流,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患者信任。

2.2 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一些病人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仍不放心下床活动和出院,我们就应通过适当的科普宣传和交谈给病人指导,鼓励其恢复病前的生活习惯,减少依赖性,增强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我们也应该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情的恢复。

2.3 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在危重病人中焦虑和恐惧是极为常见的心理反应。一般我们给予简单的心理安慰、适当的保证使之减轻痛苦,切记要心平气和地与病人谈话。告诉病人患病的事实及其可治疗性,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帮助老年人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教育家属密切配合,维持家庭关系和谐,多关心体贴老人 。

第8篇: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5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80-0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入,老年人因身体各器官功能的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步的下降,再加上老年患者的疾病多具有慢性病、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得影响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针对不安全因素加强了护理干预,如: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细致的人性化管理, 增加了护理人员及患者的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了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有效地减少或避免了老年住院患者现存或潜在危险的发生,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和谐了护患关系,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不安全因素的分析

1.1 心理因素 焦虑症、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症、高楼住宅综合症,使得老年人与外界接触机会很少,导致孤独、压抑等负性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1]。再加上老年患者,病程长,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子女工作忙、压力大没有时间多关心照顾,故患者对坚持治疗失去信心。

1.2 压疮 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患者表现为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再加上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失去弹性,痛阈值增加,活动受限,易使皮肤长时间的受压而导致不可逆的皮肤完整性受损。

1.3 跌倒 由于老年患者反映迟钝,肢体功能障碍,动作协调性差,视力下降,且多患有多种疾病,有文献报道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一次或多次,而跌倒的概率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2]。如:脑梗塞,脑溢血,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等,极易发生跌倒致骨折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1.4 坠床 平衡能力,体力,方向感下降,夜间极容易坠床。

1.5 烫伤 它是老年患者最大的不安全因素。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感觉迟钝。特别是长期卧床的病人,常用热水袋、暖手宝等取暖,使本来就真皮层变薄的皮肤,一旦发生烫伤就会很深,老年患者大多营养不良,皮肤的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差,发生烫伤后创面愈合慢,处理难度大。

1.6 误服药 老年人记忆力差,视物模糊,文化程度偏低,常分不清内服、外用,也记不清楚计量、服药的时间和次数,常出现错服、漏服、少服、多服等,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护理干预

2.1 认真做好安全评估 找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做好预见性护理。

2.2 心理异常的干预 做好心理护理,多关心、帮助、安慰、鼓励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告之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和预后,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多关心体贴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需要,使其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更好的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达早日康复的目的。

2.3 压疮的干预 对于长期卧床、全身衰竭、极度消瘦、肢体活动受限、瘫痪等老年病人,应尽早使用气垫床,软枕等,建立床头每2小时翻身卡,翻身时避免推、拉、拖等,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平整、无屑,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并用紫草油定时按摩骨突处,促进受压局部的血液循环,同时加强患者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做好床头交班和记录。

2.4 跌倒的干预 病区保持光线充足,走廊、病房地面铺防滑地胶,并保持干燥、无积水、无杂物,在容易跌倒的地方、床头、进行地面清洁时设立温馨提示牌,走廊、卫生间设立扶手,以方便病人[3]。指导患者穿防滑鞋,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后30秒再行走,以防跌倒[4]。将呼叫铃放于病人伸手可及的地方,鼓励病人主动寻求帮助,夜间值班护士加强病房巡视,及时给予病人生活上的帮助。

2.5 坠床的干预 做好安全宣教和防护措施,对意识障碍者使用床档和约束带,以保护病人的安全,防止坠床。

2.6 烫伤的干预 热水瓶、水杯等放在易取用的安全地方,老年人热疗时应有防护措施,热水袋应外套布袋,水温不宜超过50度,使用时不可紧贴皮肤。使用烤灯时距离以30-50cm,时间以20-30min为宜,热疗过程中要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若有不适及时予以调整和处理。

2.7 误服的干预 要正确指导老年人服药到口,按时遵医嘱准时发药,并督促服下后方可离开,以防漏服影响治疗效果,尤其是每晚使用镇静剂的患者,要见其服下后才可离开,以免患者囤积一次大量服下发生意外,引起医疗纠纷。对昏迷、有吞咽困难、危重应将药物研压成粉末再喂服,以免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3 小结 安全护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保障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完整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建立统一规范的视觉标示系统、完善安全环节质量标准、强化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安全问题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是老年患者安全护理不断完善的方向和任务。

参考文献

[1] 马东晔.老年患者安全护理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0):65.

[2] 林琳,范文霞,李斌.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2):215.

第9篇:老年人的安全护理范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90-01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老年人口系数已超过10%,成为老年型社会。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社会,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患者年龄逐年增加,根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在8811万老年人口中有1000多万人患高血压;600多万人患心脏病;580万人受呼吸系统疾病的困扰;受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危害的老年人也都以百万计算。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91.7%,慢性病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的特点因此,做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任务和科研课题。目前,我院提出护理工作人性化个性化,结合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病情需要,因人而异进行护理,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饮食护理

肠胃虚弱,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的能力不足,因此,老年人的饮食护理是治疗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体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素问・六节藏象》中指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主”。人体对营养(热量)摄取不足和过多均可造成体内免疫功能障碍引起感染、衰老或恶性肿瘤等病变而缩短人的寿命,特别是老年慢病患者更为严重。老年慢性病患者强调定时定量,对消化或咀嚼功能差者,应进软、烂、碎、糊状食物,三餐之间增加辅餐,并指导适量饮水,老年人慢病的饮食应按其对各种食物需要适当选择和搭配:①限制热量。②限制脂肪,老年人对脂肪消化吸收较慢,过多的脂肪可在血和组织里堆积,不利于健康长寿。所以老年人对脂肪的摄取应适当限制。③限制碳水化合物,由于老年人体内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功能降低,食糖过多容易发生血糖升高、血脂增加。糖尿病病人必须根据血糖情况适当增减。④无机盐,由于老年人对有些无机盐的吸收能力降低而引起缺乏,如缺钙性骨质疏松,缺铁性贫血等,老年人的饮食应适当选取一些含钙多的食物,如鱼、蛋、牛奶、鸡肝等以补充其不足。但老年人对钠的摄取不宜过多,以防钠潴留,血管阻力增加性高血压,一般每日食盐量不超过8g,患高血压的老人应控制在5g以内。⑤添加维生素,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护士要建议患者不要过于依赖药物排便,以免增加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因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适当应凉开水、蜂蜜等等。⑥补充水分,水是生命最重要的营养物质,约占老年人体重的45%。水可保持肾脏对代谢产物的清除功能,有足够的尿则可除去泌尿道细菌、预防感染。水可维持消化液的正常分泌量,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同时预防便秘。实践证明,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起到饮食治疗作用。

2 个性化服务

从传统的工作来讲,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嘱。但是,对不同的家庭,同社会背景不同患者的需要,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提倡工作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今天,护士要加强与患者正确沟通,更好的作为患者的家庭成员、经济收入、社会背景、疾病的发展变化展开高效益的护理。

3 消除孤独感

老年慢性病病程较长,病种多而复杂,许多家庭由于子女多忙于自己的工作,子女不能终日陪伴在老人身边,容易产生孤独感寂寞感。在护理时要耐心开导,鼓励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如端茶、喂饭、擦身按摩等等,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温暖,增强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4 消除焦虑感

老年慢性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组织机能衰退,感觉力不从心,患者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产生各种思想顾虑,焦虑、情绪容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应通过与患者家属朋友交谈,对其心理、生理及社会状况有较全面了解。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有正确的认识,不盲目恐惧焦虑。

5 安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