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起源人文主义思想发展
Abstract: the humanism is the Renaissance period of the formation of a new life attitude and idea. The Renaissance of the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ago, the European social cultural spirit is mainly embodied in propaganda suffering,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t the world Christian thought, this kind of Christian culture in violation of human nature, tied the thoughts of spirit, contain the people in this pursuit of happiness.
Keywords: origin humanistic idea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B50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思想理念。文艺复兴以前的近千年,欧洲社会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为宣传现世苦难、追求幸福来世的基督教思想,这种基督教文化违反人性,束缚了人的思想精神,遏制了人们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因此改变现状的新文化、新生活的出现就成为历史必然,而这种新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属于感性的、个人主义的文化范畴,有其进步意义也有它的局限性。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人文主义这个词实际上很晚才出现,它来自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就已经使用过这个词了。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将人类统称为Humanity,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称他们自己为humanista。而Humanism这个词却一直到1808年才出现。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而作为历史概念的人文主义,则指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文主义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许多不同的人称自己或被称为人文主义者,而他们的世界观以及他们对人的观念可能很不相同。有些人文主义观念互相之间非常矛盾。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人文主义往往被称为历史主义,而威廉・冯・洪堡的人文主义则与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完全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被看作是思想的根本,而在洪堡的时期科学被看作思想的根本。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现代的人文主义开始于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来回答道德问题的答案。在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中,超自然的解释一般被忽略,人们将这种人文主义也称为“世俗人文主义”。
相信人的本性有巨大的潜力,而不相信宗教的超验的价值。
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和文学力量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达到,这与那个时期对古典文学和艺术的热情,正在增长的个人主义,多才多艺的男子应当成成为国务活动家、诗人、学者和勇士的理想是一致的。
人文主义一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专业意义上的术语;一是对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文化思想化理想一种概括性总结。前者是狭义的人文主义,后者是广义的人文主义,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区别之处。人文主义者认为哲学派的逻辑学太枯燥无味,而且完全与实际生活脱节,所以他们用一种感性的态度―――也就是世俗化、生活化的态度来对待古典文化,希望通过学习使人们更加重视道德,对现实生活更有责与贡献。但这种对古典语言、文风的过于狂热爱好,使有些人走向琐碎与极端,所以后来些名人于与这样的人文主义者为伍。但在这样一种热爱古典文化的风气影响下,整个意大利以及后来的社会都形成了一种思想理念:重视人,肯定人,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他们认为在上所有造化物中,人的“尊贵”是最优秀的,仅次于天使―――因为人是尘世间唯一能够获得上帝意旨化物。有些人则更进一步强调了人自己具有掌握自己命运和在尘世间幸福生活的能力。这就是文兴时期作为文化思想、文化理想的人文主义。但不管是狭义的人文主义还是广义的人文主义,“文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都一致坚信人类具有崇高的品质和美好的希望”2也就是说在重视人、肯定精神上它们是一致的;另外,文艺复兴时期这种对人的重视与肯定都属于一种感性意义上的范畴不具备深沉的理性色彩。我们这里说的人文主义是指广义上的人文主义,也就是指在文艺复兴时成的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思想理念。,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文主义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世界观。人文主义的含义十分复杂,它的核心内容在“人”,布克哈特认为人文主义的最突出之点在于人的发现,“认识和揭示了丰满的完整的人性”3,人是万物之本,所以人文主义也称人本主义,其中心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张人性、人权,否定神性、神权人文主义者肯定和注重人、人性,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要求在各个文领域里把人从基督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鲜明充分地展现人的一切特性。他们歌颂人性的力量,肯定人的价值,把人看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4,赞美人的精神和肉体,颂扬人的力量和智慧。
2.主张个性解放、个人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在漫长的中世纪,教会这个代表着上帝在人间的权力机构竭力宣传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宣传“原罪救赎”、“来世报应”、“天堂地狱”等,强迫人们放弃尘世的生活享受,放弃对现世幸福的追求,禁绝,忍受痛苦,追求永恒的天国的快乐。人文主义者反对“天堂”和“来世”的精神寄托,强调天国在人间,重返人间乐园,肯定人的伟大,肯定现实生活,热情歌颂爱情,认为爱情是人的最高尚的感情,认为人有追求荣誉和财富的权利,反对教会鼓吹的人生是苦难的来世思想和爱情是罪恶的禁欲主义,提倡个人自由、个性解放。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文主义者所反对的主要是教会的强权统治,它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对基督教信仰的动摇怀疑要到18世纪启蒙时期,由启蒙主义思想家们来完成。因此,人文主义的基本特点不是理性的批判,而是激情的宣泄,它在思想上并不是以深刻著称的。
3.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批判中世纪教会对科学文化的摧残,反对蒙昧主义,提倡学习文化和追求知识,全面发展个人才智。在中世纪,知识文化掌握在少数教会神职人员手中,成为他们控制愚弄人民的工具,他们还宣扬知识会带来罪恶,对人民实行蒙昧主义创办大学的本意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教,在人文主义兴起以前,大学里讲授的最重要的科目是神学,到文艺复兴时期,渐渐增设了修辞、文法、历史、诗歌等科目,这些科目都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研究载体,研究有关人的知识,因而被称为“人文学科”,它摆脱了神学在大学里的首要地位。更重要的是,人文主义学者在对古代文化的研究过程中,逐渐摆脱了教会的蒙昧主义束缚,表现了对理性知识的推崇与追求,他们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追求真正的学知识,全面地发展个人的才智。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反对世袭等级制度中世纪的意大利名义上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但由于教皇、教廷势力越来越大,一直与世俗的罗马帝国君主争权夺利,加上意大利素有的自治传统和因为商业经济发达所带来的自由城邦体制一切使中世纪的意大利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松散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初步发但不利于它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当后来法国、西班牙相继侵占意大利时,松散的意大利根本无来犯之敌对抗。因此,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希望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结束分裂动荡的局面。其他国家情况虽有差异,但也都希望出现强大统一的民族国家,因为羽翼尚未丰满的资产阶级还依仗仗一个强大稳定的国家来发展自己的力量,而封建割据、国家分裂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样,等级制度是维系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础,随着市民阶层势力的壮大,这种制度就限制了资产阶级的步发展,他们被排除在国家政权之外,为了进一步争取自己的权利,实现个人的发展,人文主义者力反对封建世袭等级制度,实现个人的彻底解放。总之,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人”,人不是为上帝而存在,而是为生活而存在;人不是上帝的羔羊是生活的主人。
结语
文艺复兴虽然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基本结束,但实际上,我们从欧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去看,它们并没有真正的结束,我们今天正在提倡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这就是人文主义―――只不过不是放纵的人文主义,而是更广泛普遍理性的对人的关怀与重视。欧洲社会在文艺复兴过后就转入了更加理性的思考,人文主义在完成上一阶段任务以后,并没有销声匿迹,它在人性解放的道路上继续发展,到18世纪,就形成了人道主义思想―――与人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更加理性的要求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说:人文主义并没有真正结束。人道主义在今天仍然是进步的、有价值的思想,还在推动社会发展。审判萨达姆,其一大罪状就是反人类罪,反人类罪就是不人道,所以我们现在还要提倡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
注释:。
[1] 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M].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第285页
[2]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第152页
[3]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戏剧集:哈姆雷特[M].卞之琳,等,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第365页
[4]启良.西方文化概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 第84页
参考文献:
[1]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2]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M].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1.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分期和性质;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1)通过对文艺复兴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使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课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的。
3.(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4)通过对布鲁诺为追求真理而殉难事例的介绍和文艺复兴时期先驱者的大无畏战斗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素养和优良品质。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文艺复兴运动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的反封斗争,一次思想解放。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宗教改革,使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
(1)通过对文艺复兴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以及自主完成书面介绍材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整理,独立形成观点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分析
人文主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开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乃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理解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于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常重要。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中,因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尤其是天文学的发展沉重的打击了天主教会,进一步将人们丛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
重点的突破方案
(1)通过讲解“人文主义”的英文单词“Humanism”的构词法,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相关的小字部分,使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有关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历史,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意大利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以及回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意大利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原因,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上的成就,制作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发展的背景,使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课件以及相关图片和资料进行讲解,并由学生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成就一览表》,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发展。
难点分析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难点。高中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对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理论更是缺乏了解,因此,较难理解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
难点的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和思考为何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核心的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文艺复兴是否是古典文化的复兴;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的原因;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掩护。指导学生制作意大利文艺复兴、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成就一览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文艺复兴
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手段:电教手段应用:使用《创世纪》Flas、相关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对比中世纪的绘画作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推测两幅画出现的大概时间,并带着“为什么两幅画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它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开始学习新课。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
详细内容参见“重点突破”。
在引导学生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各个方面的成就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掩护?”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当时封建神学在欧洲的地位、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的来源、当时资产阶级与封建神学力量对比等方面分析。要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资产阶级为什么会以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一形式,开始了反天主教会和封建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什么没有公开举起反封建制度的鲜明旗子?”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是理解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的本质的关键。教师“导”正是体现在引导学生的思路集中在“关键”问题上,由此使学生迅速掌握事物的本质。
三、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艺复兴在十五世纪后期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在十六世纪达到?”
这一问难度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前两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使学生将前两节课所学内容与本节内容较好的联系起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西移大西洋沿岸,刺激了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使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基本原因,进而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制作《西欧诸国文艺复兴成就一览表》。有重点的引导学生分析莎士比亚等人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对比此时的作品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品的区别。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详细内容参见“重点突破”
指导学生将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与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文艺复兴的范围、时间,认识到文艺复兴在十六世纪达到的史实。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小结
学生回答在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归纳文艺复兴的时间、范围、性质及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有关问题,制作一系列表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设计问题、点拨和适当讲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三节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背景
2.人文主义
3.最早的代表人物:但丁和乔托
4.早期的代表人物: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5.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
6.马基雅维利
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1.英国的莎士比亚
2.法国的拉伯雷
3.西班牙的塞万提斯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哥白尼和“太阳中心说”
2.开普勒和伽利略
3.数学、物理学的发展
4.布鲁诺和弗兰西斯·培根
探究活动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发展的探究活动的设计
关键词 人文主义 人性化 阳光地带
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71
Restrain God and Focus on Human and Go into Sunshine Zone
――Humanism Color of Humane Education in Renaissance
LIU Xiaolan
(College of Education,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Hebei 061001)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is period of time in Western Europe from fourteenth Century to sixteenth Century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Renaissance period. At this time, it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Western European history, which is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feudal society to the capitalism. At that time, the humanism education thought is full of human nature, which is a challenge to the middle ages. From then on, people from the dark middle ages into the sun.
Key words humanism; human nature; sunshine
1 人文主义概念的界定
很难为“人文主义”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这个词在文艺复兴以前或者说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才出现的。人文主义一词的英文翻译为humanism,是从德语Humanismus译过来的,而在德语中这个词是1808年德国一位教育家在一次关于古典教育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辩论中根据拉丁文词根humanus杜撰而来的。所以我们必须抛开其字面意义来抓住它的本质内涵。
从严格意义来说,人文主义不是一种学说体系,它是指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世俗的人文学科,是资产阶级的文化核心。它宣扬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歌颂和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反对中世纪的神性至上说。人文主义要求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它肯定现世的生活幸福和享乐态度,提倡科学、推崇理性,主张人们必须摆脱宗教势力,维护自己合理的要求与权利。
2 人性论与人文主义的关系
在野蛮、黑暗的中世纪,神学家们鼓吹儿童生来带有“原罪“,人性本恶,所以要使灵魂得救必须摧残人的肉体。鉴于此,人人都要听从教会训诫,实行禁欲。比如从幼年起就抑制儿童的游戏娱乐的愿望,并且体罚盛行。
文艺复兴时期所推崇的世界观是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人性论。人文主义倡导抑神扬人,这和中世纪的抑人扬神的观点是相对立的。人文主义者们强调人的尊严、人人平等、个性解放,强调人们应摆脱封建压迫和剥削并颂扬人的智慧和力量。他们把人追求幸福和快乐认为是人生而有之的本性,是应该得到尊重的,而不应该受到压抑,这种自然本性在中世纪被压抑和扭曲了,所以现在应该对人的尊严和本性给予肯定。
3 人性化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具体体现
人文主义深入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内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得欧洲教育史上出现了崭新的一页。
这时的教育目的与中世纪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中世纪,培养神职人员是学校的教育目的。而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人文主义者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身体健康、有德行、知识广博、多才多艺并能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所以,人文主义者们十分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在人文主义者们的倡议下,当时许多学校都根据他们的教育目的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道德教育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一些学校摒弃了中世纪的原罪说和禁欲主义思想的束缚,重新认识到游戏和体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体育和游戏对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意义,并认为应该通过游戏和故事来让儿童学习,寓教于乐。
在道德教育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世纪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开始解体,一种新的道德观逐渐形成,那就是乐观、自由和人道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强烈要求要对儿童尊重、反对体罚。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教育教学应该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他的这一主张在文艺复兴时期又被重新提及,有的学校把这一理论付诸实践。
4 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的人性化色彩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它开启了人类的新纪元,与此同时,也造就出了许多人文主义教育巨匠。在众多的人文主义教育倡导者中,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维多里诺,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早年受过大学教育,毕业后在大学执教。后来,他创办了曼都亚(Mantua)宫廷学校,他把学校命名为“快乐之家”。他在办学中为学生布置了快乐卫生的环境,并有良好的体育设施。他提倡人的身体、智力、道德、美感等方面和谐发展。他关怀儿童,特别注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他要求教师遵循身心发展自然规律教育儿童,采用直观教学法。他主张不要体罚学生。
伊拉斯谟是尼德兰著名的教育思想家。1516年他出版了《论基督教王子的教育》一书,这是他教育思想方面的代表作。他重视教育的功能,认为教育对国家的希望和对于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他要求教育不要违反学生的天性,而是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天性,要顺从天性之自然。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尊重他们的不成熟状态。他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应充满“自由与乐趣”,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者就应充分了解儿童的特点并顺从儿童的天性实施教育。伊拉斯谟还主张教育还要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他将这种个别差异称之为“个性”,这种个性使不同的人喜欢各异的学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他提出教育内容应以拉丁文和希腊文为核心,还要设置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课程,除此之外,还要对儿童进行体育训练,总之是对儿童实施通才教育。
拉伯雷是法国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他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于1532年陆续发表讽刺小说《巨人传》(Pantagruel and Garganta),该书又被译为《高康大和庞大固埃》。作者的教育主张是通过小说中主人公高康大受教育的过程体现出来的。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并且追求自由的,人也可以创造出任何奇迹。教育就是要培养博学多才、身体健壮、勇敢善良、随心所欲的人;他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经院主义的教育,强调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德、智、体、美相互结合的多方面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上,他认为掌握知识的前提应该是理解,教与学的过程也应该是轻松而愉悦的。所以他提倡应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法国另一位人文主义者、著名散文学家、教育家蒙田的教育思想在当时也影响深远。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其文学代表作《散文集》当中。此书的第二十九章是《儿童教育论》,集中体现了蒙田的某些教育观点和主张。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他所倡导的绅士应该具有渊博而实用的学识、良好的判断力以及优秀的品质和强健的体魄。在教学方法方面,他反对强制压迫,主张自然发展。蒙田认为严厉的惩罚不仅会摧毁儿童学习的愿望,还会使人的高贵的本性堕落,他要求抛弃暴力和强制,使教育成为一种“没有惩罚,没有眼泪”、充满兴趣和娱乐的活动,使儿童的天性得以健康发展。他坚持从纯人的角度谈教育,不掺杂宗教的含义。
5 总体评价
文艺复兴把人的世界带入了阳光地带。阳光地带是一个非兽非神的中间地带,是一个真正的人的地带。人不是兽,人不是神,人就是人。
在这个阳光地带,不再把人看作罪恶的存在,把人真正作为人来看待,人的地位提高了,人有了人之为人的高贵和尊严,人并非消极无为的存在物,通过外在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人可成为完美的个性,可建立丰功伟绩,可战胜命运的肆虐。人类对自己不再轻视,人应该受到尊重。
在这个阳光地带,不再对人提出苛刻的要求,把人真正当人看待,不再把人当作神,人的七情六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人性流露,追求尘世的欢乐和幸福成为正当合理的行动,自虐式的禁欲主义不再被推崇。人类对自己不再苛求。
在这个阳光地带,对人的本性的尊重成为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人被还原为人,人被善待。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道德的理想主义,要求重建符合人性的道德规范,不再以神的标准去要求人,而是让人去过人的生活即尘世的世俗生活。
虽然文艺复兴时代已经过去,但文艺复兴所孕育的人文主义精神并未随之消亡,其人性化色彩,以人为中心、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成为新时期乃至今日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美]S.E佛罗斯特著.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吴元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2] [德]鲍尔生著.德国教育史[M].滕大春,滕大生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 [德]袁桂林.外国教育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 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古希腊 意大利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Humanist Thought of Renaissance
――The Human Spirit in Education
XU Yi
(College of Educatio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Renaissance is the revival of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culture, to borrow the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culture and rational human nature religious theology against the feudal Middle Ages, which gave birth to the 17th century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naissance, including humanism and religious reform, humanism re-raised the question about peopl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dieval. People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God, or should become a measure of all things? Should people in Godhave dignity and value? Humanistic education is not to train experts for the purpose, but rather the personality of self-awareness, asking someone to do back to the people themselves.
Key wordsRenaissance; ancient Greek; Italian; humanist; humanist education
1 文艺复兴的产生之前
1.1 希腊国旗语:“不自由,毋宁死。”
古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教育家。古希腊哲学有着理性主义的意蕴,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理性认识的对象,感性世界是流动的,理念世界是恒定的。
雅典的教育既重视军事训练,更重视身心的协调发展,主张教育不是强迫儿童做什么,而是指导儿童自然和谐的发展。例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看来,一切知识根植于自己心中,教师能做的只能是启发。柏拉图也说:“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
1.2 “科学是宗教的奴仆”,“肉体是灵魂的监狱”。
基督教创教于公元1世纪,由奴隶们反抗罗马帝国的统治产生,公园4世纪定为罗马国教,从此以后,跻身基督教行列成为谋得官位福利的敲门砖。
不论是教会还是修道院在中世纪后期都陷入了腐败的深渊,买卖圣职、售卖圣徒遗物、兜售赎罪券等等。基督教原罪说认为,人生在尘世就应当赎罪,如果不被得救,死后就会被打入地狱。赎罪的方式就是苦行,束缚和压抑。教会和修道院就提供代替苦行的赎罪方式,向教会捐款,购买圣徒遗物,购买赎罪券。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被教会说成是圣徒的遗物。如果捐款和购买圣徒遗物还可以理解,赎罪券的理论可谓荒谬至极。教会和修道院声称基督剩余的血和圣徒们超额的神恩,足够拯救超过他本人灵魂的所有人类,基督徒可以向教会购买这些神恩,教会还列出价目表。
2 人文主义思潮
2.1 文艺复兴时期理性的萌芽――理性思考的结果是“人的发现”
文艺复兴时期理性的萌芽是从认识自我开始的。贯穿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一个主题是肯定人的感情的正当性,肯定人的宝贵,首先把理性思维的发出者“人”彰显了出来。人文主义之父皮特拉克的《歌集》和薄迦丘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赞扬爱情,赞扬人世间的幸福。
人们开始关注自身,使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世界。这样的理性苏醒使得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迅速发展,文艺复兴之后的理性主义的崛起使整个世界发生巨变。
2.2 人文主义的世俗与信仰――金钱与上帝同等重要
人文主义者反对中世纪虚伪的腐败与欺骗,但并不要求人守贫,而是认为爱财并不可耻,爱财是人性的固有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富有说明了这个人的诚实和勤劳。布鲁尼:“城市里的财富来自于人的血汗,是劳动的结晶。”布鲁尼本身也是实践者,是佛罗伦萨最富有的人之一。阿尔伯蒂:“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波弃奥:“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本和根本。”“如果每个人都像植物一样只满足于自身的生存需要,并为此耗尽精力,不为社会创造财富,那么,城市的一切光彩都会消失,再没有古迹和艺术。”①
人文主义者要求人做回人本身,人的本性中也包括道德,这种道德是符合人性的道德。他们并没有放弃信仰,很多人文主义者同时是基督教教徒。他们反对教皇,但并不打算消灭宗教。②
2.3 艺术――人性与理性的表达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首先是而且主要是一种宗教艺术。③不同于中世纪的宗教艺术,文艺复兴的艺术所表达的主题主要是:人的高贵与尊严。这是人文主义在艺术上的表达。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着重刻画的并不是宗教的神圣,而是人物的不同面貌,故事的细节,环境的气氛,对不同的人性的描写。
拉斐尔、达芬奇和提香的作品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提香《神圣的爱和世俗的爱》中的维纳斯,表达的是一种对的美的理性思考,这种美是一种崇高、尊贵和无限优雅的美。这代表了柏拉图的观点,“人体的完美的比例反映出某种宇宙的和谐,”“的维纳斯代表较高的原则,因为天堂的美,即永恒不变的美,是像真理一样裸的。而与她相对的另一个维纳斯,则具有人间的一切魅力,代表着可见、可能,而且转瞬易逝的地上美的原则。④
3 人文主义教育
“把人还原为人”是教育走出中世纪的根本尺度。
3.1 三艺
三艺包括文法、修辞和辩证法,属于传统学科。
文法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帮助人们阅读古典著作。维多里诺认为学生在掌握语法规则的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的精神训练,对其精神发展是有益的。⑤
修辞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写作技巧。例如莎士比亚年少时就曾在一所教授拉丁文的文法学校学习修辞学,并把写作的技巧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格里诺将修辞学与雄辩术的学习结合起来,他认为在教学中应仔细研读西塞罗的《修辞学》和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西塞罗的著作是学习修辞学时的主要内容,其本人的演说辞更是运用修辞的典范。⑥
辩证法也叫逻辑学,在经院哲学中逻辑学经常被用来进行论辩,但是人文主义者只把逻辑学放在从属地位,作用在于更准确更精确地思考问题。
3.2 雄辩术
随着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产生,能言善辩的人才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曾经做过多年律师的昆体良公元1世纪在罗马主持雄辩术学校,写出《雄辩术原理》。文艺复兴时期,几近失传的昆体良著作被人文主义者作为古典文献所发现。
弗吉里奥认为在重要性上排在历史和道德哲学之后,居于第三位的学科是雄辩术。通过道德哲学我们可获得事物的一般真理,而通过雄辩术我们可将这些真理表达得更有条理,更富感染力,并更令人信服。⑦
人文主义者认为,雄辩术不只在法庭上重要,在会议中,聚会上,在劝说他人时,在书信中,甚至在诗歌中都会有所帮助。书信在当时社会交往中有重要作用,布克哈特:“书信是人生的重要武器。”⑧
3.3 四艺
四艺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其中音乐被放在重要位置。因为人文主义者认为音乐有益于培养人的道德,陶冶情操,使人获得向上的力量。算术和几何可以训练人的智力,给人带来乐趣。天文学帮助人们了解自然,摆脱愚昧。并演化为现在的物理和地理等学科。
3.4 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所推崇的教育是以古代文化为基础的古典人文教育,实施这种人文教育的过程就是古代文化的传播过程。⑨
人文主义者认为,古典文化是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并不在于学习这些文化本身,而是通过学习古典文化使人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开拓眼界,打开思维的广度,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以道德的方式在社会中生活,而不是像中世纪修道士固守心灵的纯净而脱离社会。由于古代文化本身蕴涵着关于人的,不同于中世纪的价值观念,因此,受教育者接受人文教育就意味着接受一种关于人的新的价值观念,意味着对自身的发现和解放。⑩
格里诺:“古代文学可以使人性变得更加丰富。”人文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性,完善人格,美化心灵,熏陶高雅的气质,给人智慧,培养思考能力,做为消遣,使人不至于无所事事走向堕落。目的不是培养专家,而是选择一种道德的生活方式。
注释
【关键词】文艺复兴;运动;三杰
一、文艺复兴美术在技术上的进步
思想上的解放使艺术家们具有了革新精神,敢于突破前人观念的束缚,大胆地创新。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创新是15世纪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对于油画技法的革新,这对于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绘画艺术具有重大影响。在此前的中世纪画家普遍采用的是蛋彩颜料,这种颜料会在几分钟内干掉,因此画家必须在画板上一小块一小块地迅速作画,这不利于画面长时间的精细刻画,直到15世纪初用油作为媒介剂调色的技术才引起艺术家们普遍重视。当时的调色油多以蓖麻仁油做媒介,但这种油干燥时间过长,延长了绘画的制作周期。扬・凡・艾克首先在曝晒浓缩后的蓖麻仁油中掺入一定成份的具有挥发性的植物油,这样配置的调色油干燥时间大大缩短,既适宜于作精细的刻画,又缩短了绘画的制作时间。人们常把油画的“发明”归功于他。扬・凡・艾克在处理油彩上的技巧确实是卓越的,颜料的透明性赋予了他的绘画珠宝般的质地,它们似乎能从内部发出光亮。例如他的名作《根特祭坛画》是由他的哥哥休伯特开始,而由他完成的,可以说是最早的油画作品了。这组祭坛画,虽然采用的还是哥特时期联画的形式,但画中人物形象已完全不同于拜占庭式的人物了。他们像现实生活中的权贵一样,身穿辉煌闪烁的锦袍,充满了珠光宝气,仿佛是一些演员在表演天国的戏剧。每一个细节都以自然写实的手法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这种表现手法是以油彩的发展为前提的。祭坛画中的亚当和夏娃――两个可怜的、羞怯的,也令人印象深刻,如此真实细腻和完整的人体描绘在此前还是绝无仅有的。尼德兰的油画技术传入了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发扬光大。意大利的威尼斯画派在油画的依托材料上又进行了革新。早期的油画都是画在木板上的,由于木板容易变形又比较笨重,就限制了艺术家作画的尺寸。威尼斯的画家们开始把油画画在绷在木框的帆布上,这样的依托材料不仅轻便、不易变形,而且尺寸可以非常巨大。油画技术经过威尼斯画派的发展,已经基本完善。
二、文艺复兴美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进步
文艺复兴使西方美术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绘画,并在人文主义的氛围中体现出它的整体风貌。美术家解放了思想,提倡个性自由,摆脱了中世纪规范,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主义传统。借助理性与科学知识,使生动的形象和真实的场景再现,开创了现实主义。对后世美术产生深远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的瑰宝,永放光芒。中世纪,圣经传说充斥艺坛,窒息了艺术的生命。文艺复兴则不但把圣母变成人间妇女,把使徒像化为对人体的歌颂,而且开始了日常生活和现实人的直接描写。解剖了透视等科学也第一次结合于艺术。西欧近代现实主义艺术从此发端。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当时的欧洲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有为自己服务的社会意识形态,原有的利用宗教控制人们思想的做法已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希望建立一个新兴的社会,这个社会崇尚自然、科学,尊重人自身的价值。于是美术也就由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社会意识形态转变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不再充当上帝与教会代言人的角色,而是开始表达真实世界的美。说中世纪的美术表现的是神性,那么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就充分体现了人性的一面。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表现的就不是基督教的神,而是他同时代的一个妇女的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妇人面带微笑,又似乎略带忧伤,把一个内心世界复杂的刻画得惟妙惟肖。画作背景不是庄严的圣殿,而是一派自然风光。这幅画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对自然和人本身的关注。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充满了生命力,也为后世美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文艺复兴美术在思想上的解放
文艺复兴初期的美术就如但丁的诗一样,带着旧时代封建的和宗教的思想烙印,又同时表现出对旧时代的批判精神,这是新旧交替的必然现象。在中世纪,理想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义不足称道。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重视人的价值,要求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冒险精神;重视现世生活,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因而追求物质幸福及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社会生活也逐渐世俗化,艺术家们的思想也得到了解放,开始热衷于表现一些异教的绘画题材,大胆描绘人体的美,注重人的感官享受。如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提香的名作《乌尔宾诺的维纳斯》是幅真人大小的画,画中的裸女没有一点女神的超凡脱俗和不可接近,更像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提香借用了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一画中的姿势,但对它做了一些微妙的更改,不仅将画中人物表现成清醒的模样,而且眼神中充满了企盼的神情。他将她从田野移进卧室,让她斜躺在床上,一只宠物狗蜷曲在她的脚边。这幅画不仅描绘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肉体,甚至还充满了肉体的诱惑,表现出作者对于宗教禁欲主义的挑战。
二、启蒙运动:从审视人生到审视社会
三、俄国民主运动:唤起了改造社会的责任感
自从地球上产生人类以来,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就开始了。在资本主义以前的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宗教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神”统治人的哲学一直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人生哲学。
人类认识的对象从来都是三部曲:自然、社会、人。人们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也就逐步认识了自身。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活的目的
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点燃了无数哲学家智慧的火花,而且也萦绕在每一个热爱生活的普通人的心灵中。古人思索过,现代人在思索着,未来的人也将会思索。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得好:“未经考究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思索和考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总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生哲学。
正如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进步,都伴随着一场人生意义的论战,并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一样,在世界近代史上,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过程中,也发生过三次关于人生意义的论战。而且,随着近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日益加深,人们对自己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人开始认识自己
这个时期关于人生意义的论战的焦点是:究竟是上帝主宰人生还是人主宰自己?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机智地批判了基督教神学,大胆地肯定了自我的自然本性,竭力说明人的幸福不在“天国”或“来世”,而在现实之中,论证了个人幸福的合理性。
在中世纪,在神学家笔下,人生被描绘成这样一副可怕的图景:人是生而有罪的,所以必须匍匐在上帝的面前,虔诚地向上帝祈祷、赎罪。现实的生活算得了什么呢?仁慈的上帝为他的儿女准备了“幸福的天国”;热情、智慧、力量算得了什么呢?信仰是进入天国的门票。
十四世纪以后,一些工商业城市兴起了,攫取实际利益的愿望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生,证明尘世生活的合理性,砸碎人们的精神枷锁。意大利文艺复兴就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
在人文主义者的笔下,人不再是那样的渺小,他们同神一样伟大而高贵。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的但丁,在他的不朽诗篇《神曲》中宣告:“我实实在在敢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人文主义者系统地阐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生观: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因为“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一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快乐、爱情、荣誉和自己所欲的一切。
——人们为什么要追求幸福呢?这是由人的与生俱来的本性决定的。本性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人们通过什么手段才能获得幸福呢?通过个人奋斗,而个人奋斗需要有热情、智慧和力量,所以,就应当把扔在一边。
总之,和极端蔑视人的价值的宗教相对抗,他们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宗教桎梏。世俗的一切都被神圣化了,它们再也不是邪恶,而是合情合理的东西。“神”统治人的世界被冲破了。
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恩格斯语)。人文主义者提出的新人生观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初的呐喊。尽管由于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使他们不可能了解个人同社会的关系,不懂得社会解放是个性解放的前提这个道理,但对人的肯定和对尘世利益的肯定为资本主义发展在思想上开辟了道路;强调个性解放、崇尚热情和智慧,则造就了一代巨人。“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但丁的这句名言被一代又一代的革新家当作了座右铭。
二、启蒙运动:从审视人生到审视社会
文艺复兴时期过后二百多年,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上取得了优势的资产阶级要求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于是,以此为背景的启蒙运动,引导了一场震撼世界的法国大革命。一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人生观,从审视人生走向审视社会,把个人命运同改造社会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大革命的进展。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还不得不给自己的思想披上宗教的外衣,那么许多启蒙学者就连这外衣也焚毁了。他们宣布:现实中的一切,都必须站在人的理性面前受审,不被理性认可的东西,便没有存在的权利。一方面,他们进一步把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宣布为“趋乐避苦、自我保存”。另一方面,他们认识到了人生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保障个人幸福的前提,而一个丑恶的社会环境却是埋葬个人幸福的坟墓。要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就必须建立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这个社会的特征是保证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和民主。
卢校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描述:人是生而自由的,自由是获得幸福的前提,是人的本性。在原始人类那里,个人是充分自由的,没有任何束缚。当人们结成社会之后,人并没有失去自由。理性告诉人们,一个真正的社会决不扼杀人的自由,它只是把个人自由变为公民自由罢了。所谓公民自由,就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自由挑选社会的管理者,干预社会政治事务。社会只不过是大
家的一种“契约”,是保障大多数人的自由的组织形式。所以,要保障社会不被少数人操纵,就应当承认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干涉政府事务的权利。这种权利的表现形式就是民主。
论文摘要: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大飞跃,其美育思想内涵值得人们思索继承和创新运用,给当今美育思想以及音乐教育带来良好的现实启示。
文艺复兴发生于14至17世纪上半叶它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大飞跃.人们不仅对世界和自然美有了崭新的认识.人性也得到了复苏.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人们尽情地歌颂美、抒发自己的情感,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时自然科学哲学探索、文艺创作等都空前活跃、繁荣。笔者旨在阐释该时期美育思想的内涵及对当今美育和音乐教育的现实启示。
一、文艺复兴时期羹育观的特点
1美育思想核心和美育教育目标
人文主义是当时美育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思想精髓是对现世人生的重视把个性自由人生幸福,甚至感官快乐看成是人性的理想。人们提倡人性人权和个性自由,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情感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提出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赞美人、歌颂人和培养全知全能的完美的人是当时文学艺术美学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与主要职责。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并顺应自然本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的境界,一系列的思考带来了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美育教育途径和方式
(1)注重文学艺术作品的美育功能该时期的作家、艺术家以及思想家、理论家深切感受到文艺的强烈美感教育作用并善于运用文学艺术的特点来宣传和培育人文主义思想代表作有《巨人传》《抒情诗集》《十日谈》《愚神颂》《堂吉珂德》等这些作品有的鞭挞了经院教育思想的弊端,有的热情歌颂了大自然以及人世间真挚美好的情感,有的塑造了向往自由世界,具有斗争精神的青年形象,很好地浸染了人们的心灵。wwW.133229.cOM西班牙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既有趣又有益.既可以娱人又可以教人它们应该是人生的镜鉴风俗的范型和真理的假象”。莎士比亚的系列作品则更是创造了人类文学艺术史的高峰.他通过诗歌及悲、喜剧等多种形式尽情抒发对美的感受以及人类高尚而美好的情感。
(2)把文艺的认识、教益作用融合于”和娱乐、消遣之中德智体美结合采用直观生动、适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悲剧有和“净化”作用指出诗是模仿的艺术.是一种指向教益的娱乐,能够娱情悦性。他们注意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兴趣尽可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思维能力,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并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培养,认为学习音乐、舞蹈等知识和技能尽管看不出直接的使用价值.却可以给人们带来奇特的享乐,并得到丰硕的成果,也即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文艺复兴时期美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1美育教育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笔者认为,进行美育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日益提升美育教育的地位,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推进社会发展的深刻而又全面的哲学认识。如果说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是对人性的复苏和回归,那么现在的以人为本就是这一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如我国的政治教材中已明确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的效应主要在两个方面,即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建设,可以看出其与文艺复兴思想的渊源关系。艺术教育因其比其他事物的审美含量充盈、集中而成为实施美育的最根本或主要的形式它涉及人生的各个层面和人文社会的各个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中有不少对音乐教育有着较高的评价和认识。维多里诺就非常重视音乐的美育教育作用.认为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对提高感觉和知性的能力都有好处维尔吉利奥则认为音乐这类学问是超脱于实际的利益而自身成为自由的科学,弗莱佛认为.音乐舞蹈对发展人的身心健美有重要意义今天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多地强调以审美为核心让生活变得非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的内在目的.它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和教育的愉悦性,随着音乐教育研究的推进和改革的实施日益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三.对音乐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再思考
1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育中人文主义倾向十分明显,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都出现了多元化、自由化、分工化发展的新趋势同时音乐教育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提出了综合艺术教育的观点。他认为音乐教育只有和其他姐妹艺术结盟,才能够朝学校的核心课程迈进,更好地发挥美育教育的作用。美育教育也离不开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养料,这一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已给我们启示。例如他们认为音乐与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达·芬奇丢勒等艺术家们把艺术作为~门科学来进行研究。历代音乐流派众多很多都得益于其他学科或是人文哲学思想的启示.如德彪西创立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来自于印象主义诗歌和绘画的启示:中国古琴艺术讲究清、微.淡远的意境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今天环境音乐医疗音乐等概念的出现也证明了不同学科领域间的融合渗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用性。
2寓教于乐”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是美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文艺复兴的教育思想是我们今天“寓教于乐思想的前身,同时,我们今天讲求寓教于乐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审视音乐课程价值时指出音乐课程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作为人类的巨大潜能,当今世界创造潜能的开发被日益得到重视,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也随之而发生着改变。创造能力与美育教育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方面美育教育能开发创造潜能,创新能力需在感受和创造性实践中培养,另方面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又有待于人们将时代精神给予创新性的运用不断创造出新的、好的艺术作品,使人们从中汲取营养、升华心灵,并从中获得灵感,进一步激发人的创造力。文艺复兴距今已经过去了3o0多年的时间.但它的美育思想精华却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值得我们不断去思索继承和创新运用。
参考文献:
[1]涂途西方美育史话[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8
一、对“教科书”的观看
在潘诺夫斯基所总结的如何利用图像学严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提出了三个步骤,这是对于我们后人研究方法的一个总结,但我觉得在对于反推当时作为它者的观众的理解情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前图像志描述。是运用实际经验对作品的自然主题进行解释,他指出其中还需要利用风格史对解释进行矫正。自然主题被称为艺术母题的世界,是对当时的视觉经验的再现,对一件作品的这一层面的把握是当时的人可以具有的。
2.图像志分析。是运用原典知识对作品的程式主题进行分析,即分析构成图像和寓意的世界,在这一阶段需要类型史的矫正。文艺复兴之前是中世纪的基督教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是完全的宗教统治,使真正的古典传统几乎消失殆尽,所以经过这100年的发展,人们对于基督教原典的了解应该十分熟练,但是对于真正异教题材的了解应该并不多,尽管将基督教神学和新柏拉图主义融合的新柏拉图主义在这一时期十分盛行,但这种影响也主要作用于人文主义圈,普通大众对此并不太了解,我想就此可以认为所谓的将“古典主题和古典母题重新合二为一的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只是在人文主义圈流传。
3.图像学解释。是利用综合直觉对作品的内在意义进行解释,也就是了解作品的象征价值,需要文化象征史的矫正。后者无论是对于当时的人,甚至是学者还是对于现在的我们都是需要去特别的学习的。综合直觉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悟性”,所悟之事是时代特征,是根本原理,潘诺夫斯基认为,艺术中所为人捕捉的根本原理的展现并不是艺术家刻意去表现的,他可能并不知觉,对这部分的把握应该就不是当时的观者所能把握的。那么也就是说,当时的人在欣赏一件作品时只能达到图像志分析的阶段,也就是通过掌握艺术母题的结构关系从而掌握艺术作品的寓意。结合图像学方法和当时基督教传统的背景以及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的流行,在当时艺术作品的内容应该要比具体表现的形式重要。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的一个特征是忠于原典,无论是基督教中的人物还是异教的人物形象,其数量是固定的,其“拟人形象”都配有象征其身份的“属像”,由于艺术母题的有限,而要表达的思想无止境,亦或是不断变化,这就需要当时的人对潘诺夫斯基在上述第二个阶段中所提及对于研究者的要求——对“类型史”把握,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也就是了解特定的主题和概念在不同时期被对象和事件所表现的方式。
二、作为“教科书”的创作
文艺复兴的名字是来自于对“古典古代的再生”,这种对于“古典”的关注,并不能理解为此前的中世纪艺术就完全摒弃古典艺术,只是在中世纪艺术中,古典母题与古典主题相分离,一种是将异教形象替换成基督教中的人物,另一种是古典原型中的纯粹的构图。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二者又重新结合起来,二者相分离的原因在于代表古希腊的再现传统和代表中世纪基督教的原典传统之间的差异,更是异教传统和基督教传统的不容,所以说要想实现真正的艺术复兴,调和基督教神学和异教神学是关键。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学说的发展就适应了这一时期想要在基督教的统治下复兴古典艺术的需要,即以菲奇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者实现了将“基督教神学与伟大的异教哲学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在实现柏拉图主义的同时,还实现与基督教的完美和谐。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原典的研究过程中,为适应基督教的统治,出现了将古典诸神道德化解释的趋势,这一表现同样适用于艺术。艺术家为基督教创作的作品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教化群众,所以更能体现出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转变的作品是异教题材绘画。贡布里希在对文艺复兴的研究中,主张“重构方案”,就是将当时订购人的委托方案最大限度的恢复。在他的文章《波提切利的深化作品——对他圈子里的新柏拉图学派象征体系的研究》中,他对这位被称为“艺术中异教主题创始人”的波提切利的圈子,实质上是他的赞助人洛伦佐•迪•皮耶尔弗朗切斯科的新柏拉图学派圈子的研究。文章中他从赞助人和新柏拉图主义以及原典的角度分析了波提切利的异教作品中的具有道德化意义的“象征意义”,但对此我更关注的是他通过几封交往的信件而重构出的委托情形,即是,《春》这幅作品实质是菲奇诺为了让洛伦佐•迪•皮耶尔弗朗切斯科能够铭记道德训诫的手段,菲奇诺注重视觉力量,这画面中的维纳斯代表着他要提醒小洛伦佐的“人性”的美德,他希望小洛伦佐能过通过被维纳斯这位美丽的宁芙迷住的同时获得她所代表的“人性”的美德。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教科书”式的典型的绘画作品,这一时期的艺术,无论是否是异教,其表达都要向基督教的传统去“屈服”,于是就出现了这种艺术普遍道德化的倾向。
三、结语
贡布里希在文章中说,新柏拉图主义“向世俗艺术打开了迄今为止一直为宗教所独占的感情领域”。但是他虽开启了世俗艺术,但我认为这并没有真正的走向“世俗”,甚至是更加远离,也许这就是之后西方艺术普遍追求精英性的“根源”,当然,这只是我各人的猜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经过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对于基督教的了解,可以使人们基本了解宗教题材作品的内容,但是对于对传统中断的异教题材的了解甚微的公众来说,这一题材绘画就难以理解,加之新柏拉图主义等哲学信息的介入,使作品只有“精英圈子”的人得以理解。文艺复兴的艺术几乎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无论是基督教艺术去表现教义,还是异教题材去表现哲学,它们的内容都具有道德化倾向,观看的重点在于对作品意义的体悟,这就要求观者要受过一定的教育,对于每一个信息的了解,就像是需要带着“字典”看艺术品;另一方面这样的作品都是带有教育意义的,目的是让观者受到相应表达的教育甚至是成为这一“拟人像”所代表的象征意义的人。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著.杨思梁,范景中译.《象征的图像》.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12.
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其思想主张一般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人的价值和作用的肯定;二是对人性的探讨,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三是对人权的追求;四是对宗教的态度。其具体论述如下:
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代,启蒙运动都非常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在古希腊时代,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与智者学派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是苏格拉底把个体感性的人上升到了普遍理性的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个体本位”思想,即一切以个人的意志、利益与欲求作为人自身观察与判断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和是非尺度。这与古希腊的人文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人文精神的复兴。宗教改革的关键主张有两条: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它肯定了个人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启蒙运动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定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的理性,同样彰显人的价值和作用。
在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还对人的本质属性进行了探讨。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从而提出人性善的观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们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肯定了人的欲望,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有关人性的问题。就人权角度而言,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们追求的乃是世俗生活的权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们要求摆脱的是宗教思想的束缚,要求获得思想自由和个性自由。宗教改革的主张不仅肯定了个人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求获得个人信仰的自由。思想自由和个性自由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思想家们追求的共同目标。但启蒙运动并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还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人本身的解放包括身体解放和思想解放,即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人身自由狭义上指人民之身体不受国家权力(即政治自由)或私人权力(即个人自由)的非法侵占;广义还包括与人身自由紧密联系的人格尊严、住宅、通信权利不受侵犯。从中可以看出启蒙运动继承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自由平等思想,并把它进一步拓展,上升到天赋人权的高度。启蒙运动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提出为维护这天赋人权,人们彼此之间要建立一种契约关系,比如法律就是一种契约。为保证契约的有效实施,要规范政府行为,要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内部实行分权与制衡,外部则有人民。从而构建出一个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的理想王国。由此可以看出启蒙运动已从追求世俗生活的权利上升到追求政治权利的高度。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不仅是继承关系,更是发展关系。
就宗教态度而言,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的神学思想,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启蒙运动则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尤其反对教会的世俗权威。它们之间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最后,澄清一个说法。人教版必修三在谈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时说:“他认为国家的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他。”其实“社会契约”这个说法不是卢梭首创的,而是英国人霍布斯的观点,霍布斯于1651年发表的《利维坦》中明确论述了作为“者”权利体现的政府是“按约建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明确而坚定地宣称“政府的创制绝不是一项契约”。卢梭认为政府的产生并不是契约的内容或契约本身的目的,政府只是人民为执行契约而创设的。他的“社会契约论”只是针对国家而言,即“国家只能使自由的人民经过自由协商约定的结果”,国家成立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自由,更好地实现人们的权利。既然国家是人民契约的产物,那么毫无疑问,国家的应该归于人民。由于人民只能自己代表自己,即人民才是“者”,因而这种“人民”是不能代表和转让的,也是不可分割的。人民可以委托一部分人掌握行政权,所以政府的权力是“者”即人民的一种委托,者即人民随时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利。处于受托地位的政府,其行为范围与方式无不在全体人民的授权之下,任何超出这种授权范围的行为都是不合理、不合法的。总而言之,社会契约学说是人民说的基础,人民说则是社会契约论的必然结果。
例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利用基督教;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启蒙学者: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
(2)文艺复兴:确定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求人的解放;抨击教会腐败,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束缚。
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破除神权统治。
启蒙运动: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
例2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说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