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的基础知识范文

经济的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的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经济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经济法基础知识 教学意图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杨波(1969- ),女,辽宁海城人,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学方面的研究。(辽宁 鞍山 11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39-02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等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高职教育应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要面向地方区域经济的行业职业岗位的需要。把区域性作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经济产业和行业服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来培养人才,才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才可能解决一方面高职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很多专业领域又紧缺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矛盾。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等经济类专业开设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并将其设为专业基础课正是针对以上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经济法基础知识始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有关经济方面法律的条文规定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在专业领域中运用经济法律的能力,同时通过经济法基础知识重点课程建设,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经济法学科的理论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系统思维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年来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逐步发展出自己所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色。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意图体现高职高专的职业要求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重点掌握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适应各专业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的培养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应重视“经济法基础知识”中基本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理论观察、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把“教、学、做、练、用”定位为“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务求符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理论知识教学以“必需、够用”为标准。“经济法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占用学时为45学时,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两者的比例为2︰1。理论知识教学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必需”是指理论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教会学生按照这样的层次递进式学习;了解法律规定—查阅相关法律规定—会解读法律规定—运用法律规定;“够用”是指要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和相关专业需要相吻合,以实际课程占用的课时要求为标准。因此在“够用”的标准下,教师“教”的内容要“精”“准”。“精”的标准就要求选取精当的内容,“准”指选准法律规定,同时教师的讲解也要“精”“准”。

2.实践教学在案例的选取上务求“新”“简”。积极选取最新的案例,跟踪经济法发展的前沿,力求做到与现实同步,充实教学内容。“简”是指选取的案例既要简约又要符合考核学生综合知识的需要,要选用有递进层次和层层深入性的案例。

三、教学内容应具有的针对性与应用性

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经济法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等经济类相关专业开设,由于每个专业面临的岗位关键技能不同,决定了每个专业的教学略有不同。会计电算化专业本课程作为会计资格考试课程之一,可以设计考试系统;其他专业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同的条件下,考核内容这方面就没有硬性要求而是主要采取了案例引导教学法。

针对课程性质不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在完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根据经济法律的适应经济形势需求不断变动修改的特点,不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学生就业需求重点讲解相关内容。为了使教学内容更精练、新颖,更能反映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更能适应学生,充分体现与时代同步的精神,比如,在内容选取上我们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对于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规定详细讲解,为将来学生的自主创业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的层次递进性

“教”是指理论知识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教会学生法律规定,解读法律规定,然后会查阅相关法律规定,即了解法律规定—查阅相关法律规定—会解读法律规定,采用这种方式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内容。

关于“学”,以前我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采用案例引导教学方法实现的目的是“教师教学生学”,这二者之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师教会学生学”,当然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

“教师教学生学”的案例引导教学模式即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在讲解某一个章节内容时,流程如下:

举具体案例实例(选取典型案例)—引出本章具体内容—指出问题。 教师讲解本章节具体内容—再进一步解决所举的具体实例—发散思维举相关案例,提高学生能力(根据具体教学状况可以选取教师举例和学生举例两种方式,实现互动)。

第2篇:经济的基础知识范文

经济学基础是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委员指导委员会规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经济学基础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内容,必须要科学的认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并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具备系统、扎实的经济理论功底和实际应用能力。但是,从当前来看高职院校采取的僵死的教学模式对经济学基础教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淡薄

在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应用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了高职院校在进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仍旧沿袭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育模式,这就使得能够体现学生在学习当中主体性地位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使独立的实践教学反而成为了理论教学工作的附属,并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2.学生基础比较差

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学生一般都没有接受过经济学基础系统的教学,因此,其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差,如果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采取传统的理论性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难以接受,难以达到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不仅体现在经济学基础方面,同样也表现在其它方面。从整体上看高职生的质量和本科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要比本科院校低很多,并且学生的数学水平表现的普遍比较差。经济学基础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并且公式图表曲线比较难也比较复杂,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这些知识比较困难,导致无法顺利完成学习。此外,经济学基础课程开设主要是在低年级阶段设置的,加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功利性思想比较严重,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感受到困难,进而影响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在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经济学基础研究的内容以及其研究的领域都在不断扩展,是对客观经济现象发展的理论总结。在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具体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在经济学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探究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主动进行探索,积极进行自主建构,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在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具有很大的可选择性,教师通过设置与我国经济建设实际相一致的教学问题,能够将经济学知识教学和我国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如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2.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经济学基础的理论性比较强,并且会涉及到图形以及数学分析,因此也是一门实用性和现实性比较强的学科。经济学理论知识中所阐述的很多知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都有体现。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当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问题结合起来,能够加强学生的关注,并可以有效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问题,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和现实当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理论知识当中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活动,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升教学效果都具有积极地意义。

3.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糅合为一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从经济学基础的本质上来看,其并不是简单的教条和说教,而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学生在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则显得更加重要。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获取新的知识。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究,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合理的设置探究问题

首先,在探究学习问题的设置上必须要保证研究问题来源的多元化。在探究问题设置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可以是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延伸,也可以是对现实存在的经济问题的总结,可以是思辨性的理论问题,同样也可以是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现实经济问题。其次,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在对探究问题的设计时,在保证了问题来源多样化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设置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提炼,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可以使教学问题能够有比较好的延展性更加适合进行讨论,进而使学生获取知识。最后,探究式教学只有学生经济参与进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

2.将探究式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方法灵活结合起来

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经济学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在经济学基础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

3.设置合理的考核模式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学效果如何需要由科学的考核方法进行评价。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需要根据经济学基础教学目标设置和实施合理的考核模式。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对学生的课堂、课后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考核,特别是需要对学生在课下的自主探究过程进行考核,可以让学生实现将其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导致培养的人才质量比较低。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改革。文中分析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并就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1]于健.职高政治经济学探究式教学研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4.

第3篇:经济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会计原则 修正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无形化特征使传统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

会计原则是指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和规则,它对于会计人员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会计原则大多是从经验中归纳而来的,与会计环境关系密切。为了与环境相适应,会计基本原则必须及时作出相应的修正。

一、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历史成本因其客观、可验证、易取得的特性,在传统会计中长期处于“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条件,如按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会低估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在市场瞬息万变,风险和收益都呈极大化趋势下,将历史性会计信息用于决策时,往往有“事过境迁”之感。历史成本虽存在较大的缺陷,但并不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放弃历史成本计价,而是根据未来会计中的决策需要,采取多重计量手段才是科学的选择。

二、收入确认原则

传统的收入确认原则是营业收入或收入实现的确认原则。其弊端在于:收益揭示不完整,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判断。企业收益,一般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资产置存收益,是指由于置存资产尚未实现的收益;第二类为营业收益,是指销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传统会计不承认未实现的置存收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知识密集性产品,知识产品相对于劳动密集性、资本密集性产品具有更高的增值性,忽略其置存收益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整体评价。因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收入确认不仅应包括营业收入的确认,还应包括资产置存收益的确认。

三、费用配比原则

配比概念是传统会计理论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比要求在收入和费用之间能有一种合理的关系,但是很多费用和收入之间却很难找到这样的关系,通常只能是依据一种假定的关系而进行的,结果会丧失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在配比原则下,费用是在其支出的效用真正发挥作用时而非相关现金的支出时予以确认的,这会使计算出来的净收益与企业实际资金运动过程不尽相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预计、比较和评估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用于会计后,由于计算机的快速、高效、计算成本低等特点,通过提供多元化会计信息,原有缺陷则可弥补。会计系统可以同时提供并分别采用各种费用分配方法的会计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费用与收入配比已不是确认费用的唯一标准,费用确认标准将趋向多元化。

四、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受到挑战。主要表现在:首先,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企业本期现金流量信息,而现金流量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财务数据。其次,权责发生制下所确定的会计收益中包括许多非现金的应计和递延因素,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依赖于人们未经证明的假定,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与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一样,在知识经济时代,权责发生制也不会消失,而与现金收付制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

五、充分披露原则

充分披露原则是指企业在公布主要会计报表、补充报表、附注,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未来营业状况的预测时,必须全面、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得有意忽略或隐瞒重要的财务数据。在传统会计下,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充分披露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风险的加剧,充分披露将成为未来会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和低廉成本,使会计可以既有货币性计量,又有非货币性计量;既有定期报告,又有实时报告。通过多元化信息的提供,可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要。

目前知识经济只是初露端倪,其运行全貌我们尚不能完全了解。但毫无疑问,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的会计原则必须作相应的更新与修正,虽然这种更新与修正会动摇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石,但从会计的发展来看,它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

参考文献:

[1]吴季松: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

第4篇:经济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8-03

为了使我国能保持持久的经济发展动力,能够从容面对发展要面临着的挑战与机遇,就需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时展需要的人才。而素质教育的落实需要每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基础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品德、人格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修养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基础教育中有着重大的作用,这就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新时期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修养的新要求

(1)深厚的理论功底

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功底,思想政治课教师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基础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经济生活知识、政治生活知识、文化生活知识、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就应该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否则就不能满足学生正常的需求。在《经济生活》课程教学中,教师讲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认为需要严厉打击盗版。学生说正版太贵买不起,某教师就为他们讲了一点经济学上的知识:当市场上只有正版,大家因价格太贵而放弃购买,商家就会卖不出去商品,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1]此时商家为了获利一定会降低价格来刺激消费,当一个价格被大家接受,需求量就会回归正常甚至是增加,厂家才可以再度生产或扩大生产,这样一条完整的经济链才可循环往复。对于这些知识,初中的学生是没有接触到的,所以会对教师产生一种钦佩之情,上课听讲会更加认真,课堂效率会更好。《经济生活》还有一些法律知识,里面有一个名词是“罚金”,由于备课不足,知识欠缺,某教师解释不了“罚金”和“罚款”不同,后来经查阅资料,才明白“罚金”是违反了刑法,由人民法院判决的一种刑罚处罚,而“罚款”是行政处罚手段之一。[2]由于没有掌握这些知识,学生提出问题时,无法解答,说服力不强,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有牢固的理论知识。

(2)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

当前,科学技术也渗透到教育当中,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更提高了教学技术。在一些学校,学校内无线网络覆盖,为教师随时随地查阅资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每个班都配备有投影仪,物理老师的实验工具、化学教师的一些化学用品,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更加直观的获取知识。思想政治作为一门树立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学科,更应该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国家时事,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和爱国情怀。每位教师都应该尝试着接受现代教育技术,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成为一个令学生喜欢的、优秀的教师。

(3)高尚的职业情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话语深刻反映出了教师的伟大、无私。热爱学生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要做到的,这种爱支配着教师全心全意地去培养每一个学生。这种培养不仅仅是传授自己所有的知识,更是教育他们怎样做人,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这个职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所以,思想政治教师更应该出色的完成这种使命。在不少学生看来,思想政治课仅仅只是一门副科,不受重视,但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牢记自己应具备的职业情操。每一名政治教师基本都会面对上百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包括调皮捣蛋、不学习的学生,他们一遍遍地考验着教师的耐心。一些教师让学生站到门外,破口大骂,甚至是踹几脚,这些做法都违背了职业情操,教师不能当众羞辱学生,不能体罚学生,应对其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3]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关注、热爱、负责任地对每一位学生,做到无愧于心,时刻提醒自己,做到以德服人,忠于自己的事业。

2.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修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理的知识结构

我国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个合格的教师不应只有本专业的知识,而应是个“全才”。在教学中,老教师的专业理论功底确实是很深厚,对知识的掌握很透彻,但是对于新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吸收和使用就不如年轻教师。作为年轻教师,他们的课堂气氛总是活跃的,但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如老教师透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太理想。教师自身知识功底的薄弱和知识更新的滞缓,有可能导致学生理解和吸收的不透彻。老教师总会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专业知识,学生吸收较快。思想政治课可以说是一门动态性的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并使学生尽可能的吸收、消化。因此教师自己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但要精深,其他关联知识也要丰富,这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的缺乏

一本书、一支粉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教师的授课工具。有很多的学校,都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工具,靠教师的语言传递为主。对于文科生来说,影响还不太明显,但对于理科生来说,一些现象的变化等不能生动直观的展示,只能依赖脑海的想象,影响教学的成效。有些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只是一个摆设,教师根本就不使用,有些教师是不愿意接受新的教育技术,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及思想上形成慵懒的习惯。[4]这都是现代教育技术缺乏的表现,都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3)教师敬业精神弱化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爱的教师,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作为一个刚入校的教师,开始时都怀有一份纯真的感情,抱有极高的热忱,心里暗暗发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他们这个年龄调皮捣蛋、不爱学习是正常的事情,自己一定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一定都能成为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可几个月之后年轻教师就有了消极的情绪,觉得是想的太简单,被一些顽劣的学生磨掉了自己最初的信念,对教学工作也是得过且过,少了敬业精神,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5]思想政治课教师带的班比较多,所以每节课至少得讲授三遍以上。久而久之,教师没有了教学热情,对课堂的管理也逐渐松懈,用爱心上课、用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也显得力不从心。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修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转型期,基础教育中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修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分析未能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原因,并不断提升素质修养。

1.未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每位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前,都接受了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在实习学校工作期间,新上岗教师也会通过与其他各位政治教师的接触,了解到每一位教师都掌握了非常深厚的的基本原理和道德等基本知识,但是对于个人实践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则显得比较欠缺。现在学校教师的年龄趋于年轻化,新教师对本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好,但对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掌握还是很欠缺,如:法律知识、理学知识、历史知识、实践技巧等。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未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2.教学技术难以使用

多媒体教学,还没有全面普及开来。当前存在两种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缺乏的情况,一种是有的地区经济实力不强,没有充足的资金为学校提供设备,所以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依靠自己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完成每一堂课;另一种是地区经济状况允许,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而不选择使用。有些老教师不愿意接受这种新兴技术,认为自己按平时讲课的方式就可以了。有的教师则认为使用多媒体麻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外界诱惑导致教师脱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界的诱惑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正在教学的教师。很多教师不止是一种身份,既是教师,也是个体经营户,或有着其他的事情。[6]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位政治教师要教几个班的课,但有些教师把班级分给别的教师,自己只带一个班级,上完课就离开了,集体会议也不参加,去经营自己的生意,这无疑是导致教师职业精神弱化的一个原因。

为了任何学生的发展是支配教学工作的永不过时的指导思想,然而在现实的学校教学中又是什么样的呢?经调查,班主任早已经了解了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谁家是经商的,比较富裕;谁家是从事国家行政部门工作的;适时的请家长来学校谈话,在无形之中扩展自己的人脉圈,从而有区别的对待学生,这也是导致教师职业精神弱化的另一个原因。

三、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修养的对策

为了满足新时期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修养的要求,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修养,解决在思想政治教师当中存在着的问题,从其根本着眼,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提高教育成效

仅仅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极力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个学科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仅仅具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各种知识。

(1)教师要自觉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

教师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继承者的主力军,要像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就要自觉建立自身合理的知识结构。每一位教师的成功,最需要的就是力求自我完善。尤其是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要将本专业的知识掌握的更透彻,时时注意国家时事,更应该在工作之余,多看一些相关专业的书,与其他科教师多接触、探讨。

(2)加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培训

教师教学业绩的优劣,既与自身的自觉性有关系,也与外界因素有关系。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培训,对教师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学校及其他教育结构应定期召开座谈会或培训项目,为教师全面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学校或教育管理结构可以定期聘请专家,为各个学科分别准备专场会议,为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建构提出建议,也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提供一种机会。只有做到这些,思想政治课教师才能问心无愧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2.加大教育投入,使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结合

针对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缺乏的情况,学校、地方和国家都应该重视教育的作用,捍卫教育在国家发展的地位,加大教育投入,使现代教育技术尽早全面普及。传统教学能充分利用课堂,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形象、直观的图像、模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深入的理解。要正确的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但应该注意的是: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到学生手上,让学习者发挥其主动性。[7]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能一味地依赖课件,更不应该只重视课件的观赏性,从而失去了教师自身的价值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前提。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继承者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就更应该发自内心的认真对待自己的事业;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要正确处理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的关系,一视同仁。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学生的培养单靠单个教师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与其他教师、家长和社会互相沟通、互相交流。学生身心发展等各方面都有点不成熟,所以有可再发展的空间,学生也会不自觉地依赖教师甚至是模仿教师,就要求教师要自觉监督自己,以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活生生的教材,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语与实际行为一致。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修养更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于社会转型发展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家、社会、学校三方应从经济发展、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进行有机结合,制定人才引进与培养方案,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范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制定课程改革方案,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整体素养,实现教育在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坤.中学政治课教师应有素质及养成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7-9.

[2]徐金桂.徐金桂讲行政[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99.

[3]钱伟长.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89.

[4]金绪泽,魏冉.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152-155.

[5]贺景霖.河南省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04):117-120.

[6]邵志豪.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路径突破[J].社会科学战线,2015(8):277-280.

第5篇:经济的基础知识范文

一、知识经济对审计的冲击

1、对审计目标的冲击。当前较为公认的审计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发表意见。这一目标主要是为投资者、债权人服务的,是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时代相适应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的目标不仅要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要维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利益。因此,审计的目标将不再局限于物质资本要素所有者,而应定位于整个社会。例如对人力资源利用状况、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等发表审计意见,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审计意见。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的可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会计报表中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理所当然的,对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审计也必将成为审计的目标之一。

2、对审计假设的冲击。审计假设的通常以会计假设为。如审计在建立审计对象方面的假设时必须考虑会计主体假设;审计在建立无反证判定假设时,须考虑持续经营假设;审计在建立会计资料判定假设时,应以会计期间假设为依据;审计在建立履行审计职能假设时,应以货币计量假设为依据。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的四大假设都受到了冲击。

(1)会计主体假设。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革命,不仅突破了城域空间对经济交住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导致企业组织之间的界限不再像工业经济时代那样清晰。以为依托兴起的虚拟公司仅仅是一个抽象的联合体,它最重要的资产只是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虚拟公司外延界定的困难,导致会计主体假定的模糊。

(2)持续经营假设。一方面,虚拟公司的兴起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直接的挑战。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主体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风险日益加大,企业随时都有补清算、中止的可能。

(3)会计分期假设。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充分、及时供应成为决策致胜的关键,会计分期的假设满足不了信息使用者随时利用信息作出及时决策的需要。有人提出,将企业各种原始数据直接在网络上提供,由使用者各取所需,及时利用。如果这样,会计分期假设将毫无意义。

(4)货币计量假设。由不同货币而引发的外币业务和物价变动会计,实质上都是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冲击。而且,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使用者对信息相关性的偏好各不相同,因此,披露企业的经营环境,发展潜力及对未来预测的非货币性信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知识经济将引起审计的调整与拓展

1、衍生工具的审计。20世纪80年代以后,创新金融工具种类和数量迅速发展,最普遍的创新金融工具被称为“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和不断创新给会计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也给审计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

2、无形资产的审计。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商誉、计算机软件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此相联系,企业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的比重将会大大提高,并且将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无形资产审计也必将成为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3、人力资源的审计。知识环境下,智力密集型行业如高公司、软件公司等将可能率先启动人力资源程序。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将逐渐成为审计的,并且其地位将逐步得到提高。

4、明细信息的审计。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快速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也为用户提供了直接利用这些信息的技术手段。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适时地提供能满足不同用户需要的原始信息。相应的,审计也应由原来侧重对综合信息的审计,转向对明线信息的审计,重点验证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审核进入外部的明细信息的安全性。

5、非财务报表信息的审计。随着审计目标的,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扩大。他们除了需要已鉴证过的基本财务报表信息以外,还需要许多非财务报表信息,越业越多的使用者要求将下列内容列入审计报告信息:某些管理咨询信息或财务报告分析信息;财务预测信息;事关企业未来经营成败的因素;企业在近期所面临的营业或行业风险。

三、知识经济将引起审计技术和的改进

实行会计信息化后,审计将实现“无纸化审计”,审计的技术和方法也将产生重大变革。

一方面,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方式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将很难甚至根本无法通过肉眼跟踪会计业务的处理,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6篇:经济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桩基施工、质量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静压桩施工技术是一种传统的施工技术相对比较简单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一般适用于人工素填上、粘性土、淤泥质上、粉土等软土地基上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不宜穿越碎石层、卵石层、冻土、膨胀土等。桩基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质量事故。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对环境保护也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相较于其他各种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方法,由于静压桩施工不会污染环境,主要是无须使用泥浆进行护壁及冲洗,也就无需排除废浆对环境产生污染;在施工过程中选用静力液压压桩,噪音控制较好;使用预应力预制管桩没有现浇混凝土的干硬期以及单桩承载力在施工时就直观可见等, 故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前景广阔。

二、静压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

2、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3、桩倾斜过大。

5、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6、断桩。

7、桩头爆裂。

8、预制桩接头断离。

三、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文章主要就单桩承载力桩倾斜过大、低于设计值、桩接头断离、断桩、桩位偏差过大等五大类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倾抖过大的常见原因:

(1)预制桩质量不好,一旦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极易导致桩倾斜。

(2)接桩时没有及时校正两条桩的中心线,产生偏心。

(3)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也会造成桩身倾斜。。

(4)桩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

(5)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2、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

(1)桩端未进人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

(2)桩沉入深度不足,特别是用边桩器压边桩。

(3)稳压时间过长。

(4)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5)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3、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

当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需要分段预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除了和倾抖过大的常见原因一样外,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4、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

(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

(2)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

(3)复压次数过多或者复压时中心不对,导致桩局部受压破坏。

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

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等。

四、静压桩基础施工处理方法

1、管桩进场验收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运入工地后,会同监理、建设单位应对成品桩质量进行验收,并对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合格证和抗弯性能检测报告进行核查。按规定抽取一定数量的管桩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复检,相关数据满足设计及规定要求后才能用于压桩使用。

2、压桩前准备工作

压桩前,已做好平整场地工作,对压桩区域内的地表的沟塘、地下的暗沟、地下管线、地下障碍进行查勘和清除及修补,满足桩机施工地面承载力的要求。做好抄平放线工作,现场水准点设置不少于2个,建立施工轴线控制网,控制轴线延伸点,设置不少于6个水准点和控制轴线点,均设置在不受压桩施工影响的地方,用水泥砂浆加固且用脚手架围起来树立标识。水准点和控制轴线点必须经业主、监理复核确认。进入现场的预制桩必须检查其质量保证资料、制作日期,检查桩的尺寸误差和表观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桩的堆放场地要求平整坚实,桩要堆放整齐,并在场地周围设有排水措施。压桩机进场安装过程中,应对各部件进行一次检查,油压表需经校验。

3、桩起吊、运输、堆放技术措施

管桩在起吊和运输过程中,应轻吊、轻放,严禁碰撞、滚落;管桩堆放、吊运支点位置按规定进行,也可以直接钩住管桩两端水平起吊。对不满足抗裂要求的应按吊点起吊,起吊时,绳索与桩的夹角应≥45°。 施工前,管桩吊立吊点位置按规定进行,改变吊点位置必须进行验算。管桩应按支点位置,放在垫枕上,层与层之间用垫木隔开,每层垫木应在同一水平面,各层垫木位置应在同一垂直线堆垛时,必须在两侧打好防止滚垛的木楔。垫木不许用软木楔腐朽木。若堆场地基经过特殊处理也可采用着地平放。

4、压桩技术措施

桩位应按施工图、作业指导书进行测设,桩位测设偏差应小于20mm。测定时,埋设地桩桩位测定后由业主、监理复核后签字确认。

插桩时,桩尖应对准地桩压机,操作员利用悬锤校正机身,指挥员依据经纬仪和悬锤指挥,操作员在操作室调整桩身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确保第一节桩的垂直度。每根桩应一次连续压到底。在接桩、送桩中间不得无故停歇,尽量缩短休歇的时间。测量员应测量桩位地面标高,根据设计桩顶标高,计算送桩深度以控制桩顶标高。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保持桩的垂直度,若有偏移应及时调整。在桩身每米处标注标记,及时记录桩身入土深度和该深度时的压力值。密切注意油压值的变化并控制压桩速度。施工所需材料、工具、设备应准备充分,各工种应紧密配合尽量避免缩短停歇时间。当一根桩压完后,若有露出地面的桩端必须在移之前截去,严禁用桩机强行将其扳断。确保截后桩的质量,严禁使用大锤硬砸,应将不需要截除的桩身部,用钢抱箍抱紧,然后沿钢箍上缘凿槽打穿后,用锤打下,用气割法切断钢筋。

管桩分段压入,接桩采用二氧化碳焊接法。当下节桩压至桩顶离地面0.8~1.2m处,下节桩的接头处,设导向箍,吊装上节桩就位,上下节桩必须对准并保持垂直偏差≤2mm。上下节桩接触面如不平整密实,应用钢片垫实并焊牢用钢丝刷清理上、下桩节的端板坡口处刷出金属光泽。将拼接四角点焊固定,再次进行检查,位置正确后进行对称焊接,施焊时,使用2台二氧化碳保护焊机,两人对称进行,以防节点变形不匀而引起桩身歪斜。焊接层数为三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清理后再施焊外一层,焊缝要饱满焊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焊接结束后,应由业主监理进行验收,合格后待自然冷却8分钟后继续施压。

5、冬季沉桩

冬季沉桩或越冬工程桩,沉桩后的桩顶标高宜在地表以下至少1M处,或采取措施加以覆盖防止桩周土冻胀将桩拨裂。在饱和淤泥质粘土地区沉桩,为避免施工时陷机现象,可利用冬季在坚硬的冻土层上沉桩加快工程进度,提前躲开场地翻浆期。冬期施工桩接头焊接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焊条烘焙,气体保护焊,二氧化碳纯度不低于99.5%。

6、偏位补桩

(1)在沉桩过程中发现桩位误差过大,超过规定且偏差将使桩的受力产生不良影响时,应及时进行补桩,补桩位置和规格应由该基础的设计单位确定,补桩的规格应根据受力情况采用相同规格或直径稍小的桩。

(2)当发现偏差时桩机已离开现场,或再进入现场确有困难,若桩位误差过大对受力产生不良影响时,宜采用锚杆静压桩法补桩。

(3)如桩位除偏心外,还伴随产生桩身倾斜、断裂等现象,应通过质检部门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说明桩的偏位大小和方向,倾斜度和断裂位置等情况,由当地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及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方法。

(4)若桩位偏位较小且偏位对桩不会产生水平力和拉拔力时,可考虑采取长螺旋灌注桩进行补桩。

(5)补桩后应书面报告设计院的相关人员,由他们对相应的承台、地梁出局具体的加固处理设计方案,然后按照变更的设计方案组织下部施工。

七、结语

综上所述,静压管桩的工程质量控制的是否理想,对其功能的发挥和使用寿命的长短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质量控制,做好监督与检测工作,鉴于作者水平有限,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总结,为工程的发展与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张贵义:《桩基础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22期

肖志坚 罗洁玲:《静压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年16期

第7篇:经济的基础知识范文

一、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单位存在问题及分析

长期以来,质监系统事业单位对改革和市场经济认识不足,想依靠行政或国家计划开展检验检测工作,这是制约质监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同一城市或相近地区相同专业门类技术机构数量过多,造成检测资源的极大浪费,部分地区技术机构之间靠降低质量、减少程序等争抢业务,使得履行职能的能力下降,难以为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

(二)装备配备不科学。基层技术机构基础设施老化,检验装备落后,检验检测能力低,不能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也有一些技术机构未充分预测市场前景,盲目投资购置了大中型设备,结果业务量不足,造成检验能力的浪费。

(三)体制改革不彻底。改革四年来,由于“监察”、“检验”两方平行发生作用,一些检验机构将经济效益上升到高于社会效益的地步,产生了“客观”上的矛盾,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点及对策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质量监督工作的侧重点应当放在规范市场、打假治劣上,应当通过对产品的监督检查,发现并惩处那些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努力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满意放心的购物环境。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则应放在扶优扶强、引导消费、服务企业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督促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上,通过帮助企业增强产品的适应性,即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一)以优化市场环境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假治劣

1、突出抓好六个专项整治。一是非食品原料生产企业实行全面监管;二是假冒伪劣农资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农民反映强烈的农药、化肥产品质量问题;三是“地条钢”专项整治,加强“黑名单”的有效监管;四是“黑心棉”专项整治,继续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开展执法检查,控制反弹苗头;五是加油站专项整治,提高加油机安检合格率和计量检定率;六是燃气充装站专项整治,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建立和完善打假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以及重要案件、区域性质量问题报告制度和督查督办制度。二是建立预警监控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三是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坚持值班报告制度,保证信息指挥畅通,合理配制执法力量,保障技术和后勤支持。四是落实打假举报奖励制度。按照打假举报奖励办法,取信于民。五是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步伐,对质量失信行为形成惩戒机制。

(二)以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抓发展,加大扶优扶强力度

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实施。质监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名牌发展计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帮助指导企业争创名牌;在做好工业品、农产品的名牌评价工作的同时,组织开展对软件产品的省名牌评价工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指导企业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做好免检制度的宣传工作,指导帮助企业积极申报产品免检,扶持一批龙头和骨干企业。

(三)以强化质监基础性工作为突破口,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1.进一步强化法制计量监督,突出重点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城市计量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企业计量检测体系与企业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关系的调研工作,积极引导定量包装商品生产开展“C”标志计量确认工作。2.稳步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大力推进农产品、食品等产品认证和自愿性产品认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认证认可市场,按照“必检项目”和“三统一”的要求规范实验室管理,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好、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要求的名牌实验室。

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在诚信建设方面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构建质量诚信体系。推进质量诚信建设,首先要在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质量状况的动态监管。建立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下五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档案,进一步核实、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内容。探索实施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将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情况分为A、B、C三类,对A类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产品免于定期抽检,帮助争创名牌产品;对B类企业以帮促为主,辅以必要的处罚手段;对C类企业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发现造假、无证照经营、无标生产或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依法予以查处。

第8篇:经济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基础设施;公共品;竞争;放松管制

一、基础设施经营打破垄断的可行性分析

(一)公共性变异

1、需求水平的提升和需求弹性的增大带来基础设施的拥挤程度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提高,大众对基础设施呈现强劲的需求,当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时,公共品变得拥挤,即具有了竞争性。这时,向消费者收取一定的使用费来排除私人消费就有了必要。因为,当公共品供给水平无法满足公共需要时,若继续免费供应,必然导致进一步的供给不足或过度消费,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福利的损失。同时,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超过只为生存的基本水准时,人们对公共品的需求变得更有弹性,这也使收费和价格制度成为必要。

2、高科技和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基础设施的私人排他成为可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方法的革新改变了部分公共产品(包括基础设施)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在一定程度上使排他性的私人消费成为了可能,即可以通过“受益者负担”的原则向使用者收取费用以弥补运营成本,甚至实现经营收益。这里所指的技术变革主要指公共品排他性量化技术的出现,如用电、用水、取暖、煤气等收费系统的采用和改进,又如电话、车站、停车场、公路等许多公共设施自动收费装置的广泛应用。

(二)自然垄断性的变异

1、市场规模的扩大为竞争者的进入提供了立足的空间。一般说来,一个行业的自然垄断能否成立,取决于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相对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如果需求足够大,超出了厂商成本弱增的范围,新厂商就有了与老垄断商竞争的余地。如果没有排斥其他厂商进入市场的行政干预力量,那么只要市场需求领先于垄断厂商扩大生产规模的事实将足以使新厂商形成乐观预期,这种供不应求所留下的市场空间也就迟早会吸引新厂商的进入和立足。

2、技术进步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自然垄断的边界。新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原来的技术基础,形成对原有技术的替代,使基于原技术基础上而形成的规模经济均势被打破,从而为新厂商进入提供了可能,这在电信、电力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如斯蒂格利茨教授所描述的:由于技术和运输成本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一个市场上的厂商数目也可能改变。

3、基础设施经营业务品种日益多样化,也为新厂商提供了容身之处。相互具有一定替代性的品种会对自然垄断是否成立产生很大影响。随着基础设施品种的增加,原来一个自然垄断的大市场会细化为规模与技术经济特性不等的子市场。增加新品种可以成为新厂商进入市场的有力武器,它们利用品种的差异性进行专业化生产,可以展开更有效的竞争,而老厂商反而“船大掉头难”,竞争力相对减弱。

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选择

(一)提供方式的选择依据

基础设施属于准公共物品及其过渡形态之中。按照其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程度,基础设施产业可分为四种类型(见图1):一是竞争性和排他性均较弱的一般准公共物品;二是排他性较强而竞争性较弱的俱乐部物品;三是排他性较弱而竞争性较强的可拥挤物品;四是竞争性和排他性均较强的可拥挤的俱乐部物品,这类物品接近私人物品。

(二)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机理

按照O.E.威廉姆森的理解,决定交易特性的有三个要素:资产的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发生的频率。由这三个特性要素组合而成的交易特性决定了交易-协约的方式以及协约关系中应该采用的规制结构。一项交易的资产专用性越高,就越不容易转移或者因转移所遭受的损失也就越大,即越容易被“锁定”,在交易中可能面临着更多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与威胁,因而市场资本进入的可能性越小。交易的不确定性越大,意味着市场交易费用越高,越倾向于采取政府管制;而低交易频率由于缺乏交易的规模经济性,市场资本一般不会进入,往往采用政府供给的方式进行。按交易特性,我们可以把与基础设施相匹配的不同类型的规制结构区分为以下几类(见图2)。其一,涉及高度专用性资产、资产不可分、交易对象不明确(消费资格不排他)的交易,不论其交易频率的高低,我们都可以认定基础设施的生产者必是政府或非营利性组织。其二,涉及高度专用性资产,但资产是可分的,即投资具有竞争性,并且经常重复发生的交易,无论其交易对象是否明确,都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服务合同采用市场方法委托经营。其三,涉及高度专用性资产,交易对象明确,不论其交易频率的高低,都可进行市场运作。在资产可分的条件下,政府不作为;在资产不可分的条件下,政府进行价格管制。

三、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的制度安排:引入竞争、放松管制

(一)打破垄断,重建政府管制

1、将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分离,实行“管一块、放一块”的方针。政府管制的基本政策应是严格控制自然垄断业务的经营范围、保证其垄断“经营”效率。对于非自然垄断业务,政府应放松准入壁垒,允许多家新企业进入,以较充分地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当然,政府仍然要控制进入非自然垄断物品经营业务领域的企业数量,并要求这些企业所必须达到的经济规模,以避免低水平的过度竞争现象。

2、打破公共部门对基础设施生产权的垄断。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参与微观经济活动,排斥和限制竞争的行为仍很严重,在公共品生产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我国目前要解决的垄断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市场经营性垄断,而是来自于行政体制与行政权力控制所造成的公共部门对公共品生产权的垄断。为此,必须改革政府管制制度,进一步放松对民航、铁路和公路运输、通讯、医院等公共品生产的行业管制,向国内外开放公共品生产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以此打破公共部门对公共品生产的垄断权。

(二)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制度创新

1、推进微观基础的公司化改造,改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公司化是实现基础设施运营市场化的一个基本前提,这是保证政府不再对企业经营实施不必要行政干预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改革,建立以公司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形成明晰的产权基础和有效制衡、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通过实现政企分开,赋予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使企业按照商业化原则从事经营,进而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运营市场化的程度。

2、改革基础设施收费的价格形成机制。基础设施项目常常无利可图并不应完全归因于其本身的属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原因,特别是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因此,必须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方式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产品的市场结构;产品的公共性程度。根据产品的市场结构,对能够形成充分有效竞争的业务和环节,应逐步放松价格管制,采用市场价格形成方式,允许企业自由定价。而对于具有自然垄断性的业务和环节,为了防止形成垄断高价,仍需实行政府定价,但这里的政府定价也可以尝试竞争性投标确定价格或利用价格上限规制的管理模式。

3、引入竞争的方式也可多元化。有些自然垄断性比较高的行业,如我国当前的煤气、供暖、自来水产业以及有些行业分解出来的自然垄断性的经营业务,不能引入直接竞争,但可以使企业为市场的“垄断”而竞争。对此,世界银行曾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安排:服务合同、管理合同、租赁合同以及特许权合同。在执行上述合同期间内,虽然没有市场内的直接竞争,但存在着为市场而进行的竞争,从而给企业以效率上的激励。如果具体而详细地规定经营的条件,合同能够增加公开性与责任感,则上述制度安排就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恒学.公共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1.

4、科特勒.国家营销[M].华夏出版社,2001.

5、林木西等.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的国际比较[J].经济学动态,2002(4).

6、李郁芳.政府规制失灵的理论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2(6).

第9篇:经济的基础知识范文

01 唯一的出路?视频直播与电子竞技赛事

《电子竞技世界》:与电视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如果你是一个伴随电子竞技成长的忠实玩家,那你一定会听过《电子竞技世界》,它是有史以来最火的电子竞技电视节目。但是仅仅1年的时间,《电子竞技世界》由于一纸公文被禁播,从此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能看到即时的比赛转播。

在电视禁播了之后,热爱电子竞技的人们的热情并没有降温,韩国联赛赛后的一些比赛视频下载成为了网络上最受欢迎的资源,某些比赛文字直播的帖子也会成为论坛中点击率最高的帖子。于是,视频直播就成为了电子竞技赛事发展历程中必然的产物,它的出现恰恰满足了广大电子竞技爱好者的强烈需求,受到了热烈的推崇,从而也给电子竞技注入了新的活力。

既然有了需求,自然就有供给。在网络电视P2P技术发展的时候,电子竞技的赛事视频也开始发展。2005年末,CEG第一次通过视频全程直播了大师杯的比赛。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实现自主全程直播电子竞技赛事。

视频直播到底是不是电子竞技赛事的出路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拿电子竞技发展得比较好的韩国来说,支撑整个韩国电子竞技赛事的就是MBC和OGN两大电视台,它们都是以视频直播为主,封锁赛后录像,Demo的播放来强化视频直播的收视率,从而也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电子竞技赛事运营模式。以邻为鉴,可以知得失。中国电子竞技要发展,那么视频直播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02 唯一的出路?视频直播与电子竞技赛事

视频直播赛事的模式探讨 NEW ESPORTS FOR YOU

在2005年年中的时候,IPTV出现了。当时ESAI等专业站点还为此欢欣鼓舞,认为其必将弥补电视不能转播的缺憾。但IPTV并没有如愿取得更好的发展,倒是基于P2P技术的网络视频直播给电子竞技带来了足够的希望。

从韩国的电子竞技来看,他们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电视转播,广告,以及赛事的赞助来获得,最根本的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赛事视频直播体系。就中国目前来看,除了赛事的赞助之外,其他的收入基本不存在,而在网络视频直播开展前,赛事的赞助也是相当微薄的。无论是选手还是赛事组织方,都对此十分苦恼。随着2006年视频的发展,中国电子竞技盈利模式也初露端倪,虽然本着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但是韩国方面的经验也是如此。在中国电子竞技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现在很多电竞视频都是模仿韩国将赛事和直播掌握在自己手中,和MBC,OGN这样庞大的电视机构不一样,中国的电竞视频组织基本上都是针对电子竞技,这样有了赛事之后可以从赛事本身、视频直播中的广告去寻求利润。如PGL、GamesIV,都是如此。

理想化的电子竞技赢利链条应该是:赛事产生内容,内容制作商购买内容,再把经过制作的内容转卖给电视台(对于电子竞技来说,就是P2P播出平台)。对于P2P播出平台来说,足够精良的内容自然能够带来更多的收视率,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广告销售。这样一来,对于内容的要求就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要有足够的数量。因为既然按照频道化的运营方式,那么至少要保证一定的更新量。第二是内容要足够精彩,制作要足够精良。实际上这是电视频道对于内容的基本需求,对于基于P2P平台的电子竞技内容来说,这同样成立。

当然,如果中国的电子竞技真地走向成熟,赛事的赞助,视频转播中的广告收入也会慢慢多起来,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视频上,对于现在的电子竞技来说,如果想要寻找一个理论和实际上都可以行得通的赢利模式,那么通过视频直播产生内容,再把内容销售出去,基本上是唯一的出路。

03 唯一的出路?视频直播与电子竞技赛事

各大视频组织谁会盈利?NEW ESPORTS FORYOU

2006年各大视频组织的盈利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当然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中国真正实现视频转播的线下赛事是2006年1月的CEG大师赛,在那个时候大家才刚刚认识到网络视频转播。此后在中国举行的各大赛事,都普遍采用了视频转播技术。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尽管中国绝大多数赛事都采取了视频直播的技术,但是始终面临着量和质的双重瓶颈。2006年中国大多数比赛能对视频直播提供的时长都不超过20小时。最多的是PGL,提供了近3004小时的直播时长。其次是CEG,2006全年四站比赛有80小时的直播时长。对于视频直播的需求来说,这些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在质量上,2006年各大赛事提供的内容也是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既有使用价值数万专业采集卡的PGL,也有使用价值数百的民用采集卡的PLU。视频设备最精良者与最一般着两者差距近百倍。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产生足量、并且足质的内容。缺乏了足质足量的内容,自然也就缺乏和P2P平台讨价还价的价码。因此,在2006年,绝大部分采用了视频转播技术的赛事都没有在视频内容上获得赢利。